舞狮艺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07:12:01

舞狮艺术论文

舞狮艺术论文篇1

序号:108 类别:民间舞蹈

编号:Ⅲ-5

项目名称: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

时间:2008年6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兴义市

简介:布依族高台狮灯舞,是一种布依族世代相传的、在高台上表演的民间舞狮艺术。

世界上华人聚居的较大社区,过春节几乎都有舞狮习俗,这已经成为海外华人的一个标志性活动。在国内,从大城市到乡村田野,舞狮更是兴盛非常。它是我国历史悠远的传统民俗,始于三国,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元、明、清、民国,各代一直长盛不衰。舞狮活动绝大多数是在平地上进行,而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的布依族民间狮灯舞,却是别具一格的登高台舞狮。

兴义布依族聚居地瓦嘎村,是高台狮灯舞最为活跃之地。老人们儿时的美好记忆,是一个需要展开想象力的传说:当年先民舞狮,要搭36张桌子,表演唐僧取经时,参加者达二十多人。现在高台狮灯舞是在6~8张方桌叠摞的高台上进行,高达两丈余。舞狮演变为沙和尚、一对狮子和一对猴子。高台搭好后,狮子头迅速地跳跃而上,极富活力。

在册亨县威旁乡大寨、岜院等村,也有高台狮灯舞的习俗。一个舞狮班子中,孙猴子与沙和尚特别谐谑,他们挥舞手帕逗引大狮子一层层往高台攀登,直至顶端。狮子使出全身解数,正上、倒上、翻上,行动敏捷地腾跃着。各个角色都有自己攀上高台的绝招。最高的一张桌子是四脚朝天的,狮子只能踩在方桌脚上跳跃穿行表演,且没有保险绳。方桌的4只脚就是狮子的“舞台”。在这个袖珍的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时而引人惊恐焦急,时而引人捧腹大笑。从活动方式来看,这是杂技,也是体育,更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舞狮有“响器”伴奏。它为高台狮灯舞营造了表演的气氛和节奏。响器由马锣、堂锣、钵、鼓等组成,那紧张而变化多端的节奏与狮子的舞蹈动作配合极佳。响器的打法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演变,节奏既别致又撼动人心,现在流传的还有上百则。舞狮者水准的高下还决定于舞蹈动作的高难度和优美度。舞狮者会尽量地展现狮子的凶悍、灵敏、活跃,展现自己变化多端的、优美的舞蹈动作和武艺。所以从艺术类别来看,高台狮灯舞既是音乐又是舞蹈,二者互动,相得益彰。

高台狮灯舞从何时起在黔西南布依族中盛行,已经是无法考证的谜。但它能够一直传承延续到今天,彰显了布依族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高台狮灯舞具有传统信仰民俗的因素,佛经称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用于镇邪。而镇邪是民间普遍尊崇的,尤其在节日和一些重大的民俗事项进行时,必须驱除鬼魅、净化心灵、净化环境,它就迎合了这一民俗信仰。而现代人热衷于猎奇和惊险刺激的活动,也使得高台狮灯舞有了民众观赏的基础。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俗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舞狮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 丰城岳家狮;狮舞;体育渊源;开发保护

作者简介 刘宇(1977-),女,硕士,宜春学院体育学院讲师。(江西宜春 336000)

一、丰城岳家狮的武术渊源及传承

(一)武术渊源

民间舞狮,起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轩辕帝时代,据泉港镇《雩韶族谱》记载,自炎帝偕大将蚩尤始创宫廷狮舞后,雩韶先人便开创了民间舞狮活动历史(雩韶姓舞黑狮为钦赐,世人不得与之争雄),传承数千年,历久不衰。在广为传播的民间狮舞及“岳家拳”的基础上,明代爱国名将邓子龙又独创了“岳家狮”。以岳家拳的历史沿革为主,追溯岳家狮的历史渊源。岳家拳(丰城武师称作“岳家手”),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遇害后,岳家军余部分布甚广,特别在江南诸省,民间处处掀起了习练岳家拳的热潮,岳飞“精忠报国”的思想广泛深入民众。明代爱国名将邓子龙在狮子邓家老家养老期间,援徒愈千。他因人施教,并将本地的“字门拳”和岳家“硬门拳”有机地揉合为一体,以充分展示岳家拳的威、雄、险特征,吸取民间狮舞精华,独创了南狮岳家狮。继而他故乡邓家村的大桥头立起了一对威猛的石狮,号作“狮子桥”,村子也冠名为“狮子邓家”。邓子龙援朝与日寇血战南海壮烈捐躯后,岳家狮由家将邓勇、旺八等传承。他们“授徒八百”,岳家狮广泛传遍全市各地,甚至丰城周边的清江(樟树)、高安、奉新、新建、抚州、新干等县市。之后,以岳家手驰名于武坛的丰城河西圳头的罗埠金鸡(俗名陈周祥)》,兼为少林六合门拳十四代俗家弟子,称“武中之魁”。河东白土圩谢坊洋鬼子(俗名游贵七),为义和团白莲教衣钵传人,亦以岳家手名杨武坛。袁渡岩上的省国术馆教练王恒顺南掌(岳家手)剑术,技压群雄。此外,还有河西的铁路老五、龚狱,河东的徐老座、杨开元、张德根、左师付等均为岳家狮的传人。至民国三十五年,全市拥有岳家狮队数百支,其中有30多只岳家狮参加了该年八月初一西山比武大赛,丰城狮一举夺魁,名声大震。以上传说充分说明丰城岳家狮从创立到流传都与武术有极深的渊源。

(二)传承谱系

民间舞狮叫作“打狮子”,是民间武术杂技中的一种集体武艺,起源于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轩辕帝时代,据泉港《雩韶族谱》记载,自炎帝偕大将蚩尤始创宫廷狮舞后,雩韶先人便开创了民间舞狮的历史。宋代岳飞自创岳家拳,为岳家狮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明嘉靖著名学者罗洪先为岳家军旧部,是岳家拳的正宗传人。邓子龙幼年从师罗洪先,亦得岳家拳真传。至清,邓氏门徒杰出者有罗埠金鸡(俗名陈周祥),谢坊洋鬼子(俗名游贵七)等人,清末,溪桥(今老圩乡)徐老座在湖北省教场打死了人,逃回老家隐居埋名在拖船、荣塘、尚庄、孙渡、河洲等地教场,传授岳家手、岳家狮,徒子徒孙甚多,但得其真传的却只有拖船镇李木村的李师傅和蛋子头村的左细根。建国后,左细根在丰城周边地区传授岳家手、岳家狮,徒弟二百余,较杰出者有河洲的谢新苟、谢美和等人。但近年来,由于岳家狮表演难度大、习练时间长,原有艺人逐渐老化、亡故,大多数青年外出打工创业,乡村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等原因,岳家狮发展每况愈下,甚至到了濒危状况。据建国十周年大庆活动各乡镇的数据表明,参加国庆游行表演的岳家狮有150多只,人员近5000人。2006年丰城市民间文化普查,仍然勉强可以搭起架子的舞狮队伍约20支,能开展活动的只有河洲的谢家、邹家,小港的下袁、北港洲、路东甘家,拖船的蛋子头、李术、酆家,泉港的于家,尚庄的北坑,孙渡的杨坊、左家,荣塘的九陈下陈、梅林等村。

二、丰城岳家狮的功能价值

岳家狮、岳家拳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以武术为核心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是广大民众崇仰喜爱的一门大众文体艺术,它除了一般民间艺术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其他民间艺术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

(一)历史价值

岳家狮的形成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延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岳飞是我国一位妇幼皆知的伟大民族英雄。明代爱国名将邓子龙充分继承发扬了岳飞的爱国、爱民族精神,率兵平定西南边乱,将缅酋侵略者驱之于国门之外;年逾七十又举兵跨海援朝邀日寇血战南海,“剑扫风烟”,气吞山河。岳家拳、岳家狮是岳飞、邓子龙两位历史名将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对青少年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教材,因而研究、保护岳家狮具有深远的历史、政治价值。

(二)文化价值

岳家狮将意、念、形态共冶一炉,将武术舞美揉为一体,用拳术展示书法,以舞艺体现剧情,蕴藏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艺术玄机,它占有着广泛的文化空间,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丰城流传着这样一首武谣:“河东刀棒河西枪,南门狮子北门桩。”丰城武风甚盛,打狮子、滚龙灯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遍及全市32个乡镇的4000多个自然村,特别是民间传统节日、庙会、喜庆活动中体现了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生活激情,繁荣和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着积极的意义。岳家狮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既能健身强体,又可鼓舞人们的意志,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健康身心价值

一是健身价值。岳家狮从动作类型可分为上肩、上腿、飞跃、回转、翻滚、造型等动作。舞狮的动作要素包括:神态要素,即展现狮子的喜、怒、哀、乐等性情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舞狮者的小肌肉群来完成;力量要素,它需要舞狮者有特定的力量来完成,这些力量包括有暴发性力量、持续性力量、控制性力量等,才能使狮子表现得优美稳健、活灵活现;节奏要素,它不仅要舞狮者有很好的协调性,而且舞狮者的步伐频率、身法晃动、动与静必须与音乐(锣鼓)节拍有机的配合,才能产生轻重、强弱、激昂、顿挫等丰富的韵律美感。因此,舞狮是一项技巧性强、负荷量大、持续时间长、锻炼身体部位全面的运动项目。同时,岳家狮的动作丰富多样,趣味性强,使得参与者的热情高、兴奋性持久,每次舞狮下来,参与者都要消耗较大的能量。所以,参与者无论是形体力量,还是心肺功能以及耐力素质均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是健心价值。农民群众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他们需要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调节心理情感。而岳家狮活动能使观众及参与者投入到这如痴如狂的境界里,人们一年来所有烦恼、痛苦、艰辛都涣然冰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误会、矛盾都可得以消解,特别是人们置身于浩大的运动场

景中,会深深地感受到群体力量的巨大,产生一种自豪感,这都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四)旅游开发价值

岳家狮是江西最具特色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之一,岳家狮的产生和流传过程都与动人的传说、神奇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被赋予了令游客神往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优美的传说、动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令人心醉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它的民俗性、地域性以及观赏性是它作为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优势。再加之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动作美、节奏美等因素,游客怎能不为之倾倒呢。不论是观看或亲自参与体验者,人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江西岳家狮的民俗文化真谛,了解其文化底蕴、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化含量,感受到宝贵的旅游文化价值,体味江西民俗风情,获得身心愉悦。将文化观光、健身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而且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岳家狮的体育旅游价值,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开发、保护岳家狮的建议

岳家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岳家狮的体育功效

充分挖掘和利用岳家狮中的体育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开发保护岳家狮的重要环节,对于岳家狮功能价值的认识,目前更多的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研究发掘,还没有延伸到民俗学的层面,或者说人们对岳家狮的体育功能和价值的认识还不够系统,这不能不说是岳家狮研究上的重大缺陷。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必须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和发现岳家狮中蕴藏着的积极因素,更要从民间体育学的角度地去审视和探讨岳家狮的强大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不断地拓宽岳家狮文化的研究渠道,不断地提高岳家狮文化的研究水平。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以岳家狮绝技为重点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

民族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对此,要依托丰厚的岳家狮文化资源,探索和整理岳家狮中的体育因子及其健身功效,将其中一些精彩、典型、易于推广普及的体育动作从表演艺术中剥离出来,加工改造岳家狮绝技,打造一套精典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并使之走向全国、全世界的民族体育竞技或表演赛场。从在全国农运会上成功亮相的“舞龙舞狮”项目来看,加工改造的路子是可行的。今后,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岳家狮绝技真正成为一项代表江西民间风情的体育运动项目,为江西省的民俗体育运动添一朵亮丽的奇葩。

舞狮艺术论文篇3

“北有陈家祠,南有聚龙村”,现校址自1905年开始办学,有105年的办学历史,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说是芳村地区最古老的办学校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一贯来以: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我校建立健全了“岭南醒狮文化”建设体系,将综合实践活动、西关文化课程、校本课程、水秀花香地方课程的资源移植于校园,创设人文环境,培养文化氛围,对醒狮文化的发源进行考察,以学生为主撰写校本教材,凝聚群体精神,凸现人文教育特色。

近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教育局经费支持下,我校“岭南醒狮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取得较大发展。我们主要通过德育活动和课程学习,传承岭南醒狮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一、醒狮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创新互相融合、相得益彰

醒狮文化不但具备了丰富的娱乐性和较强的观赏性,同时也是一种锻炼体魄、愉悦身心的有益运动。我校结合校安工程及谢家祠工程后期规划,把岭南醒狮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开辟武术练习园地,聘请全国蔡李佛拳武术冠军梁英男任总教练,进行全校性的武术学习,为醒狮打下动作基础。扩大醒狮队伍建设,形成阶梯团队,每周固定时间,聘请教练和专职老师,进行醒狮学习。学校还加大投入力度,斥资为醒狮队购置了一批新的器材和服装。

我校参加广州市艺术节比赛的主题也紧扣醒狮,最后确定为表现岭南孩子学舞狮妙趣横生的《狮乡童趣》。在节目中我们把醒狮繁杂的技巧巧妙的融入到舞蹈表演,获得荔湾区和广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少先队活动方面,我校“小金狮醒狮队”已经是区里小有名气的少先队特色小队,我们继续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宣传广东醒狮文化。到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故里拜师学艺。学生习作和拍摄的照片刊登在《岭南少年报》、《现代小学生报》等多份报刊上。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醒狮文化,堪称是华夏五千年文化发展与传承中绽放的一朵奇葩。我们学校行政有很强的共识,就是要将醒狮文化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就要把这种丰富的文化形式引入到校园,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兴趣,才能在从小耳濡目染中,不断深化对醒狮文化的理解,通过传承发扬醒狮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别具一格的学校特色。

二、融入大德育教育,提升品牌辐射力

我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组建醒狮队,多年来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科学规划,师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得到锻炼与成长。

1、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与价值,我校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切入点,抓住颇具岭南地区文化特色的“广东醒狮文化”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并以此为主轴指导学生展开不同层次的主题研究,落实德育目标。学校制定的《对广东醒狮文化的探究》主题系列活动纵横了学校的三到六年级,按照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能力特点设置了不同层次深度的课题探究大纲。第一阶段(三年级):了解广东醒狮文化;第二阶段(四年级):体验广东醒狮文化的部精华;第三阶段(五年级):学习广东醒狮文化之舞狮活动;第四阶段(六年级):组建醒狮队,宣扬醒狮文化。

2、结合学校开展岭南醒狮文化特色建设,体育科开展以武术-蔡李佛拳为核心的学校体育特色教学,外聘蔡李佛拳全国武术冠军梁英男为总教练,全校全员参与,每周固定两个时间段开展训练。

3、音乐学科指导建立艺术社团,成立小金狮艺术团。注重融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广东狮子锣鼓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老师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好动、爱模仿、喜爱游戏的身心特点,采用将广东狮子锣鼓繁难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儿童喜爱的各种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使知识技能在“玩”中被掌握,既生动又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了解广东狮子锣鼓的演奏及其相关文化。我校小金狮艺术团参加广州市舞蹈节比赛的节目《狮乡童趣》,学生在节目中表演的醒狮技巧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4、美术学科则在课后培训及兴趣小组活动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不同的特点,采用低年级学生能综合运用点、线、面、色绘画出狮子外形。中年级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比较多绘画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自我,用油画棒或水彩、水粉颜料创作醒狮动态,和舞狮的热闹的主题画面。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实能力,能临摹传统的技法和对物体进行写生,也能运用以往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创作。所以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舞狮,进行美术创作。也可以教他们进行小狮子的制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实践,使美术知识技能在生活学习中领悟、实践,并发展下去。

5、醒狮文化不但具备了丰富的娱乐性和较强的观赏性,同时也是一种锻炼体魄、愉悦身心的有益运动。最重要的是,醒狮文化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所表现的精神实质是最值得深入研究和不断发扬光大的。我校特色活动的开展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发课程和活动中的有效因素,例如信息技术学科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宣传海报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科技活动采用科技技术与传统相结合,制作创新的动感狮子、环保狮子等。

舞狮艺术论文篇4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以及走访广州地区高校龙狮运动相关负责人和教练员,通过对龙狮运动在广州地区高校开展的现状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传统龙狮运动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龙狮运动在高校开展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传统龙狮项目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传统龙狮项目 广州地区 高校课堂 可行性

一、前言

舞龙舞狮运动象征着华夏民族精神,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其民族情感,更好地弘扬本民族文化。

广州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广州的圆满落幕,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广州高校中也日益引起重视,不断发展。而且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亚运会,这给广州地区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了解传统体育运动的平台,也给传统龙狮运动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提供很好的机会。龙狮运动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让龙狮运动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学校体育的肥沃土壤中,其发展前景无疑会更为广阔。

本文针对广州地区高校传统龙狮运动的开展现状及所需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的研究,目的在于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和措施使广州地区高校龙狮运动项目更好的发展,提高广州地区高校龙狮运动开展的人性化、专业化,为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使广州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更加合理、专业。

二、龙狮运动的价值功能

(一)龙狮运动的教育功能

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是对动作技能、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与锻炼,也是增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而且是促进直观而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桥梁,是激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的体育运动。这是高校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学生只有在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明确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成分才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1]。

(二)龙狮运动的健身功能

龙狮运动既有规定套路,又有自选套路,完成其各种动作关键在于伴随变化多端的节奏,将力度、幅度、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各类运动特点揉合于舞龙的技巧之中,是一项技巧性强、负荷量大、持续时间长、锻炼身体部位全面的集体项目[2]。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龙狮运动有这些特点,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三)龙狮运动的娱乐功能

龙狮运动本身内含丰富的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使其赋有了强烈的自娱和娱人功能。

三、龙狮运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龙狮运动的文化内涵深厚了校园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富民族传统色彩和独特的表演艺术,其表演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并具有强烈的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力[3]。作为传统的民间项目,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有着其深厚的基础,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师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舞龙舞狮活动,展示龙狮运动神韵,丰富着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龙狮运动的民族性、传统性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高校体育在传承和创造人类文明中承担着弘扬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提倡体育道德的历史任务。而民族传统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龙狮运动对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着特殊的作用。可见,龙狮运动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仅是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内容,而且在思想教育、精神培养,使高校学子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了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内容大多以西方体育为主。龙狮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历数千年而不衰,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当代文化传承价值。舞龙、舞狮运动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教育性、娱乐性、观赏性、审美性、群众性等特性,且符合大学生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高校学生有一定的鉴赏和识别能力,年富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赋予民族传统体育以新时代竞争与奋进的精神内涵[4]。因此,大学生龙狮运动的兴起,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龙狮运动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一)龙狮运动在全国高校发展的现状

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于1997年创建我国首支高校舞龙队,2003年中南大学成立中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培训中心,到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设立龙狮培训中心,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龙狮队。如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有具备参加全国重大舞龙比赛实力的舞龙队伍。

2003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在中南大学正式成立,同时由中南大学倡导先行的“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加盟高校已达55所之多。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著名院校,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到2005年9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开赛已经有60多所全国各地高校加盟,并积极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龙狮运动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舞龙舞狮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育教育手段进入高等院校[6]。

(二)龙狮运动在广东省高校发展的现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肇庆学院等高校的龙狮队都具备参加全国重大舞龙比赛的实力。肇庆市大旺中学由开发区政府拨款80万,港澳投资者投资40万,建立了专门的龙狮训练馆,这也是香港夏德建龙狮协会和广州体育学院龙狮运动实习训练基地之一。

(三)龙狮运动在广州地区高校发展的现状

广州地区高校只有三所学校有龙狮队,分别是广州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其中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的只有广州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通过笔者的访谈调查发现,广东中医药大学的龙狮队训练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只有在学校刚刚组队时才有专门的教练对队员进行训练。现在广东中医药大学的龙狮队的训练是由高年级的指导低年级的学生。

五、传统龙狮运动进入广州地区高校课堂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师资优势

广州高校的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聚集了一大批既有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又有在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教学人才,也有国际级、部级的裁判员、教练员,还有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奖牌的一代新秀。已经形成教学、技术、学术的梯队。他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能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科研方法创新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

(二)选材优势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0岁,力量素质较好,心理素质较强,能够承受大型比赛的刺激,可以恢复和承受大负荷的训练,适合长期的集训[8]。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舞龙舞狮时不仅要求个人技术高超、娴熟,而且要求全体队员动作协调统一配合,在舞动过程中还有加以舞蹈动作,配合有节奏的音乐,将龙狮的精气神韵及深沉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高校的学生是从高考考生中择优录取的,他们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基本功扎实、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能尽快掌握动作要领,能“舞”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舞”出中华民族的气概和威风[9]。

(三)科研资源优势

高校不但拥有一大批科研能力,而且从科研环境、科研经费、科研资料等方面也极具优势。每所高校都拥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并有专人进行管理;拥有大量的科研经费,经费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学校自筹;有自己的图书馆,能为科研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撑;还拥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有极强的进取心和较高的科研能力。

(四)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系统与国际接轨,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而且高校的科学研究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许多的学术研讨会、座谈会都由高校举办,最新的信息从这里传播出去。高校还是某些专业和学科的科研基地,有的甚至是部级基地,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在高校诞生,龙狮运动更是如此。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龙狮运动是具备深厚民族传统文化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群,我们应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挖掘和整理出一批具有较高欣赏和锻炼价值的动作,作为在广州地区高校中推广的龙狮运动形式。使这项民族化活动与广州地区高校课堂得到完美的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2.在广州地区高校中开展龙狮运动是可行的,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广州地区高校具有开展龙狮的优势具备较好身体素质的学生外,还具备了熟悉体育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

3.广州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舞龙舞狮项目则是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精华。加上第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州的成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州地区各高校也日益引起重视。而且传统龙狮项目在广州地区高校开展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对高校校园文化也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龙狮运动项目在广州地区高校课堂的开展。

(二)建议

1.加大经济投入,促进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大力推进舞龙舞狮运动的产业化道路。

2.充分发挥高校培养的优秀舞龙舞狮运动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培养青少年舞龙舞狮运动苗子,为舞龙舞狮运动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挖掘、整理舞龙舞狮运动素材,建立、健全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振鹏.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2] 谢小龙,刘向辉,李传武,等.中国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特点与未来走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6(1):36-37.

[3] 戴有祥.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6.10.

[4] 张黎平.刍议舞龙、舞狮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13-115.

[5] 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6] 李湘远,金燕.从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历程展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1.

[7] 谢明川,张一龙,刘安兵.刍议“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8] 董世斌.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2001.6.

[9] 罗晖.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促进龙狮运动发展.内江科技.2007.1.

[10] 马庆,左成.21世纪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前瞻.体育科学研究.2009.1.

[11] 罗敏,曾伟,龙专.高校开设龙狮运动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舞狮艺术论文篇5

摘要国内外的舞龙赛事逐年增多,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各代表队不仅在动作技术上、内容编排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并且对舞龙的艺术表现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比赛中,在保证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谁的艺术表现力强,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谁便可征服裁判,获得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讲,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比赛的成败。因此,如何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题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测试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运动训练、舞蹈形态学、音乐基础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影响舞龙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探讨培养与提高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舞龙运动艺术表现力大学生

一、前言

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将舞龙运动列入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龙运动是指由政府部门组织以竞赛为表现形式的舞龙运动,舞龙运动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国内竞技舞龙比赛却少有出现,而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如马来西亚的云顶、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经常举行规模较大的舞龙竞技比赛,各地区都使用各自制定的比赛规则且舞龙运动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近年来,随着舞龙运动迅速地发展,国内外的舞龙赛事逐年增多,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各代表队不仅在动作技术上、内容编排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并且对舞龙的艺术表现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比赛中,在保证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的情况下,谁的艺术表现力强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谁便可征服裁判获得成功。

在高校大学生舞龙比赛中,舞龙技术动作评分普遍较高,但艺术表现力方面分值比较低,之所以出现此状况,是因为运动员在赛前平日的训练中没有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因此,本题以出现的此问题进行研究,全面剖析舞龙比赛中艺术表现力的组成及培养途径,为高校大学生舞龙运动比赛水平的提高方面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舞龙队、湖南文理学院舞龙队、湖南农业大学舞龙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测试法。

三、舞龙运动艺术表现力的组成及技术内涵

表1舞龙运动中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情况统计表(2008年规定套路)

通过对三支大学生舞龙队艺术表现力测试情况可以看出,高校舞龙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能力普遍较差,而在现代的舞龙运动中,规则对于舞龙运动的艺术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评分分值占到了相当一部分,之所以会出现艺术表现力差,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没有注重舞龙运动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因此,要想让舞龙运动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在技术规格达到一定标准的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能力。

(一)准确的动作,优美的姿态是舞龙艺术表现力的核心

首先,根据2002国际舞龙竞赛规则,对舞龙自选套路和规定套路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而动作规格的分值为7分,所占比例之大可想而知。其次,舞龙每一个的动作的姿态、造型、动作的变化组成了“龙”的形象,展现了“龙”的性格。它是舞龙的语言,是运动员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首要手段,是一切其它表现因素的基础。

(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增加舞龙运动的劲力美

舞龙运动的表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它得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专项身体素质作基础,才能突出表现其中的魅力,在这里主要讲的是龙的“劲力美”。我们知道,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训练需要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舞龙运动也是如此,在我们的训练中,除了对运动员进行一般的身体素质训练以外,还必须进行有必要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因为它是舞龙运动员动作得以展现的根基。

(三)控制龙把能力的训练

在舞龙运动中,对龙把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握力(引领龙向预定的方向先进的力量),运动员龙杆控制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龙体运动轨迹的圆顺和流畅,影响着龙形图案的变化和造型的美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龙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对龙把能力的控制是表现动作形态美的关键。在舞龙实践中对龙把控制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二方面展开,即滑把、换把练习与对龙把控制力的训练。

(四)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兴奋的心态在舞龙运动中能使龙表现出有活力,有朝气的一面,然而过度紧张焦虑的心态却会使龙的形象表现出不安的形象,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不能很好的表现出龙的霸气。

四、舞龙运动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一)“舞蹈”训练

舞龙是一项集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动作的风格、特点,其各类动作能充分展现协调、韵律及刚柔相济之美。舞龙运动正是通过身体动作、身体姿态,展现运动员的运动激情与生命力,反映运动员对音乐的感悟,对美的追求。运动员在做每个动作是要注意展示最美的一个面、一个角、一条线。

(二)音乐素养

音乐是培养和提高表现力的灵魂,音乐感受能力决定运动员的表现力。舞龙表演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舞龙运动和音乐在表达同一个进程,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龙是姿态和动作,它们都属于“动”的艺术,都靠节拍和节奏来组织。

(三)表演能力

在舞龙运动中除了要求其扎实的运动技术能以外,还要求有相当高的艺术表演能力。近几年舞龙运动的发展,其技术层面的突破基本达到顶峰,因此,评判的拐点也就突出了其艺术表演力方面,但在高校大学生舞龙比赛中,舞龙技术动作评分普遍较高,但艺术表现力方面分值比较低,之所以出现此状况,是因为在平日的训练中没有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四)美学思想的介入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既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既有着辉煌的美的创造,也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体验。中国文化又被称为“审美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中,舞龙运动不仅发展成具有健身、娱乐、竞技等价值的体育运动,而且更是具有独特表演艺术性和审美功能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对舞龙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气韵”、“形神”、“趣”、“意境”等在舞龙运动中都有着集中的反映。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千百年来创造的审美思想。舞龙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自由奔放、随意性强,有沟通人际真情实感的特殊艺术魅力。它极少受模式化、凝固化的局限与束缚,无忧无虑,即兴发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毫不做作的潇洒气度。因此我们在提高观赏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发舞龙舞狮的审美价值,为其继承和发展乃至走向世界探索新的思路,最终使舞龙舞狮成为世界体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五、结论与建议

(一)动作是舞龙的语言,是运动员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首要手段,加强对运动员的基本姿态和各专项能力的训练,改善身体姿势和表演技能,培养运动员的内在气质和赋予内涵的外部动作表现,来增加动作的感染力、表现力和动作的美感。

(二)重培养运动员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是提高舞龙运动员表现力水平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我们的教练员必须鼓励、引导队员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达到动作、情绪与音乐相吻合,做到声中有形,形中有声。

(三)强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和自信心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力,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使之能发挥出最佳的技术水平和演练水平,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表现状态。

(四)重文化修养与审美思想的培养,舞龙运动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自由奔放、随意性强,有沟通人际真情实感的特殊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雷军蓉.浅析影响舞龙舞狮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及其培养对策[A].张继生.龙狮运动理论与实践[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6-129.

[2] 叶艳.论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6.18(2A):119-125.

[3] 张超.舞龙运动美学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9.1(1A):35-38.

[4] 唐韶军.中国舞龙的时代精神[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A):26-27.

[5] 唐韶军.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A):142-143.

[6] 饶云鹏.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探源及其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6(1A):90-92.

[7] 闵武凌,罗锡文.中国民间舞龙运动的传承特征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5A):75-80.

舞狮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闽西客家 龙狮运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86-03

本研究将结合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开展的实际,以闽西客家地区的龙狮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直接观察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通过资源开发的视角,探讨闽西地区龙狮运动的开发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开发措施。从而为这一凝聚着闽西客家先民智慧的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和健康发展,也为闽西客家地区其他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闽西客家与龙狮运动

称为“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的闽西客家地区是客家人最早的迁徙地。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市内,除了新罗区和漳平市是以闽南习俗居多之外,其它五个县(永定县、长汀县、连城县、武平县、上杭县)均属客家人,闽西地区人口数达250万人之多,客家人约达80%。

客家武术是客家先民在客家文化上的独树一帜的造诣,而作为客家武术的精华――客家舞龙舞狮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

2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开发条件

2.1 龙狮运动自身价值

客家地区的龙狮运动是以宗族为单位进行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它是在客家文化的重要分支,动作内容和动作形式是以客家武术为基础的。这种以宗族为单位开展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利于促进宗亲和宗族之间的和谐共处,而贯穿于舞龙舞狮习练过程的武德教育,能够促进客家地区的和谐稳定。由于在习练过程中对速度、耐力、灵巧、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运动效果,它通过全方位的身体练习来强健客家人的身体素质,而其所具有自娱和娱人功能又丰富了客家人的文化生活Ⅲ。通过舞龙舞狮的视角可以领略到客家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客家武术的传承。

2.2 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好

客家人自迁徙聚居以来,闽西客家民间习武之风盛行,许多乡镇、村庄、各姓氏都有家族的舞龙舞狮队和武术队。如连城县隔川乡隔田村,由于习武之风盛行,武艺也较为突出。

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定为各村舞狮队、武术队欢聚一堂、比武竞技的节日,称“天川狮会”。这天,各村庄的狮队会从四面八方涌向隔田村相聚比武。各狮队在十番乐队的伴奏下,在黄氏宗祠前的空地上各献技艺,煞是壮观。

狮舞结束后表演拳械格斗,刀光剑影,闪展腾挪,观众排山倒海的叫好声,热闹非凡。客家人的“尚武精神”还表现在积极从军,革命志士层出不穷。闻名遐迩的将军之乡――上杭才溪乡,在国内战争期间,80%以上的青壮年积极参军,以“九军十八师”闻名全国。

2.3 闽西客家地区文化、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闽西地处福建西部属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的基础上造就了闽西地区的自然景观,如著名的国家AAAA级冠豸山风景区、龙洞等,而敢为人先的客家先民用勤劳的双手和集体的智慧创造的独特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独特的客家民俗是客家文化的奇葩,如端午节挂葛藤、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犁春牛、游大粽、祭公太等多达20余项民俗活动;深情嘹亮的客家山歌和悠扬婉转的十番音乐;风味独特的客家菜系以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区建筑永定客家土楼,都构成了闽西客家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3 制约闽西地区龙狮运动开发因素

3.1 文化冲击

克莱德・M・伍兹认为“由于两个民族的成员越来越依赖于商人,共同的亲属关系和合作关系就逐渐被破坏,这就导致了曾保持其整合、并赋之以社会化系统意义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瓦解”。

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越来越高,闽西客家地区的老百姓为了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大量的客家人进城务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开始主导着客家人的思想观念,传统的家族意识和责任感日趋淡漠。此外,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闽西客家地区带来了新的时代气息,跆拳道、广场舞等新兴的休闲娱乐项目取代了旧时的农闲以耍拳舞狮为娱乐休闲的生活习惯。

3.2 传承和发展形式落后

奥格本在其文化滞后理论中指出“非物质文化往往滞后于社会变迁,所以原有的民俗体育文化所承载的“旧”功能通常与主题的“新”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效益已成为人们的首要追求,而闽西客家地区的舞龙舞狮仍然保留其自发的自娱自乐为主的开展形式。闽西客家地区的龙狮运动主要在春节、元宵及庙会等节庆节日表演。每个村镇、宗族均以宗族或姓氏为单位以祭祀和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龙舞狮活动。在其传承方式上仍然以口传相授、耳提面命的传承传授方式为主,没有科学的传承方式和系统的习练过程,严重影响了在推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由于受其自身娱乐性的限制,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需求,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3.3 习练群体结构不合理,出现技术断层和流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脚步中西方强势文化的涌入,带来的新兴休闲娱乐项目遍布城乡,新时期的年轻人选择了具有刺激性、趣味性或易学易会的新兴娱乐休闲活动,如广场舞、跆拳道、台球等。纵观近年连城县演武大会,习练连城拳的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甚少,而舞龙舞狮是在连城拳的基础上习练而成的。此外闽西客家地区经济不发达,大量的青壮年进城务工,习练群体和习练人员受到极大的限制。传统的舞龙舞狮技艺在年轻的一代中不能得到传承导致了龙狮运动出现了技术断层和技术流失。

3.4 动作内容与时代脱节

客家地区龙狮运动是以客家武术为基础,主要由跑、跳、闪、跺、跨、跃等身法构成在十番音乐的打击乐中进行。但是其内容以传统的技术动作为主,没有新兴的舞法和定势,如:8字舞龙、塔盘造型等,技术动作内容缺乏时代的新颖性和刺激性。

4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开发措施

4.1 以民俗活动为载体,突出客家品牌

从近年来连城县隔川乡举办的“天川狮会”的成效来看,通过各宗族龙狮队比赛式的表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龙狮运动技术的熟练和成熟。但笔者发现,在连城县内每年的连城拳演武大会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作为武术之乡的连城却未将龙狮运动列入演武大会的行列。龙狮运动不限场地、时间、季节的影响,大可以引入到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如在河源十三坊被称为“纪念王审知民间文化艺术节”的每年一次的祭公太活动,舞龙舞狮是祭祀闽王王审知的重要方式之一。闽西客家传统节日及其民俗活动是传播龙狮运动的主要载体,而龙狮运动是闽西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客家民俗文化添光加彩。

4.2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大与客家文化旅游的结合度

纵观闽西客家地区近年的旅游市场,民俗旅游以其版图花的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文化的事相进行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创造了可观的旅游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提高。应充分利用好各种节庆平台,如借助四年一度的国际恳亲大会和福建省客家文化节的契机,将舞龙舞狮搬上庆典舞台,体现客家文化传统魅力的同时也为客家龙狮运动的发展提供机遇。此外,可采用流动表演的方式走进自然景区或人文景区表演,如在借永定客家土楼游客留宿之际,在区域内进行以龙狮表演为龙头的民俗活动表演,不仅可以扩大龙狮运动的市场需求和影响力,也可以提高景区的人文气息。

4.3 以龙狮运动进高校为契机,制订乡土教材

闽西客家地区的龙狮运动起源于民间,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体育只是在传统的既定的节日中进行,在传承方式上仍停留在耳提面命、口传身授的方式上,严重影响其传承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且相关部门未形成系统的传承发展模式,对其保护和开发也远远不足,长此发展对该项民俗民间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闽西境内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岩学院两所高校,而设置舞龙课程的只有龙岩学院,其所具备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及教学经验能够为闽西客家地区的龙狮运动的习练提供肥沃的土壤。

舞狮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皮影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是在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的综合静态艺术基础上,加上舞蹈、表演等动态造型艺术的展示过程。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经由民间艺人予以融合与创新,成为表演和观看、制作和操作的综合造型艺术,人的参与使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变得更加有活力。

一、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样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形态随意、自由,并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准则,综合起来却离不开这几个方面:创意式、对称式、散点式、意象式、时空交错式。

1.创意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在一定程式的基础上,以随意性强为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构图创意无限。艺人们的构图技能,没有经过正规的写生训练,多是以心记口授的方法代代相传,因而在形象造型上有着程式化的口诀。如表现人物高度和体形的有“立七坐五盘三半”、“文胸武肚”;表现人物体态的有“男熊背女蜂腰”;表现动物的有“马嘴戥子形,牛嘴包天下”。然而具体到作品创作时,凭借手的感觉,以艺人对故事人物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奇思妙想创作而出。由于艺人个体的审美差异,附带上地域文化色彩,方产生出形态各异的造型样式。

例如福建的江家走老艺人在创作媒婆这个角色时,认为媒婆的工作是东家走、西家串,免不了要劳累上火而头疼,所以在偶人头部的太阳穴处给予特别设计,将日常人们用来止痛的膏药贴在此处,别出心裁的设计将媒婆的职业特殊和辛酸跃出造型之外,以喜剧的效果使观众产生怜悯之心。

2.对称式

民间艺术创作最完美的平衡形式,就是对称。

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轻松愉快的心理反应,它给一个形注入平衡、匀称的特征,从而使观看者身体的两半的神经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满足了眼动和注意活动对平衡的需要。[1](p119)对称构图是图形中最古老的构图方式,大量运用在皮影、面具、风筝、灯彩等形式中,使形象稳重大方,完美和谐,传达了民间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风筝、风转轮一类的手工纸扎制品,它们大都要顾及作品的各个角度的观察方向,有的还要考虑使用时候的效果,因而创制手法、形象结构都极为丰富。对称式造型又可分为“对称式外张”和“对称式内敛”,即离心式和向心式对称造型。

图1是一组社火脸谱,在勺状的木料上刻画面部造型,夸张面部结构,添加多种设计元素和吉祥图案进行组合,形成对称的构图,正中画上祥瑞符号,在这个意味长寿的马勺脸谱上,两边对称地画有莲蓬,寓意多子,头顶眉心处是寿桃造型,桃的中央是图1篆字的“寿”头。整体上看,马勺社火脸谱是把人们的美好愿望用象征组成的符号布置在这个载体的周围,形成圆满均衡的构图,将祥瑞的信息传达给祝愿对象———人。这种构图大多分布在风筝和灯画造型里,以表现场面和情节性内容,特别是在以神话、传说、小说、戏曲为题材的美术品中,虽然有人物关系,有场面,但是布局却是按中心与四周均衡的方式来构图,周围总是填满了各种象征性的符号来装饰,一方面表达多种的意念,一方面在构图上体现圆满、丰富的审美理想。[2](p70)3.散点式散点式构图是以平面展开的形式表现三维的效果,它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人的视点要围绕对象运转,因而能够对对象的侧面及背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现。

皮影造型是在平面材质上追求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这种空间效果不是通过远近、虚实的假象空间和幻觉空间表现的,而是要让观众的眼睛自己调节分析选中的形态,归纳出大概的结构关系,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例如桌子的造型并不是今天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而是距视线最近的桌沿最小,远处的桌沿变大。这种近小远大的结构关系需要观者将平视的目光抬高,才能找到平衡;殿宇的表现手法是环行展开式,将屋脊和装饰一一展现,而正常平视时看不到屋宇上面的构造;椅子是侧向3/4摆放,人物面部虽然正侧但是腰部已经转向了7分侧,人物坐在椅上的就形成了矛盾关系,却没有引起视觉上的不合理。这是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审美原则的体现,观者可平视、仰观、俯视、侧看均是合情合理的。

4.意象式

《周易》所谓“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即将客观世界的“象”反映到人脑,经过思维过程再创造出“形象”。大凡能够表示福禄寿喜等祥瑞的植物、动物、纹样均可作为意象构图任意增减,如根据梅兰竹菊虽生长于不同季节,但都具有高洁的品质意象,与花瓶配置一起组成画面来代表四季平安兼有品格的象征,旁边还可以任意搭配上一些八宝图案组成富贵吉祥之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在物与意象的关系上是以切身感性与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将意的表达游于物外,要求主体要长期观察偶然得之,就是要具有审美的能动自觉才能有创造自由,创意出有意味的形象。如果沉溺于物象不能自拔,那么创作思想易被物象所奴役,而逃不出原始物象的窠臼。这种构图方式符合荀子提出的观点:审美主体要“重己役物”,而不要“己为物役”。民间造型不追求“形似”,而力求传神的构图思想与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两首》之一)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正是得益于中国画的精神。

5.时空交错构式

自由时空的造型方式,以写意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表达某种意义,可以将形象所代表的意义作为符号尽情组合,使图形处于的矛盾空间状态,将不同视觉元素同处一个环境之中,并从多角度去理解几组不同事物。

例如皮影人物的侧面头像上画着正面的双眼;社火脸谱中面部基本造型和象征吉祥的符号会同时描画在脸部;在厅堂挂的宫灯上绘有竹、菊、瓶,表示竹报平安、居安;蝙蝠风筝上,会加上寿桃和祥云,表示福寿、祥瑞;这里蝙蝠夜间出行,桃是在夏季结果,云是白天才有,将其所代表意义的目的进行嫁接组织在一起,皆无时空的束缚。这种时空交错的“平面”表现,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是通过对物象之间的意象联系和感性理解来解决多维感受。

民间工匠常常利用时空交错的构图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局限,以获得精神自由,在创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去改造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创造着理想化的形象。可以看出,人类以万物之灵的自信,有着主宰自然万物的自由,可以创造万物,可以驱使神鬼,可以呼风唤雨,可以将百兽之王的狮子变成可爱的形象,可以将四季果蔬纳于一堂,这些非写实形态展现了人类改变世界的理想和无法实现时的心灵慰藉。劳动人民在贫苦的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满足。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是劳动人民的艺术,也只有在充满希望和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创造力。

总之,民间美术综合造型以其静态的造型结构传达了平面到立体的综合形态,以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审美传递着民间文化和信息,是与民俗与民间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艺术。无论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工业文明如何发达,都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二、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特征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的动态造型表现是借助与静态形象结合着的唱腔、乐曲、表演等动态

形式来传达审美情感,通过“动态造型”的特长来表现人类精神体验的一种形式。是瞬间的、稍纵即逝的形体造型艺术的延伸,它能够通过表演中形体造型和连贯的动态表现现实生活。在凝重的或轻快的节奏中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民间美术综合造型的动态造型是表述人类心灵的“动态语言”,这里包含生命、情感、运动和情绪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任何其他民族艺术形式难以模仿的。民间美术综合造型中的装饰性图案按照本民族的视觉逻辑,通过色彩和线条规律激发动态造型的联想,再现民族特有的生命形式。缺乏对民族情感的深切体验,也就无法去体味动态造型的深层内涵。动态审美特征中所具有的象征性、空间假定性、细节逼真性、夸张性和程式性都是具有一定符号性的语汇,是人们真实情感的表达和艺术体现。

在综合造型的动态运动中,象征性模式是借助一定寓意形式来表达造型特指的表意方式。综合造型完成了静态的表意功能之后,其内在的因素和形象刻画会在运动过程中继续再现,由民间艺术家经过丰富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共同加工,通过隐喻、暗喻、拟人化、符号化、写意、对比等具体象征方式进行语言和肢体表达,使内容充满“意味性”,这些增强美感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的想象,当观者通过联想寻找到某一层意义时,会因与象征本义契合而获得心灵愉悦感。

傩的象征意味不仅体现在面具形式,还以角色的形体动作、装束等形式象征人类某个阶段的生活场景。无论是傩祭仪式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意。在傩文化背景下,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要遵守其约定俗成的清规戒律。如制作面具完毕不能马上投入使用,要先举行开光的宗教仪式,目的是为了赋予木制面具以生命,使它们从木制品演化为神的象征;摆放面具要用专门的箱柜收藏,取用面具之前要有开箱仪式;演出结束后,仍需举行封箱仪式,这些古老而固执的仪式,正是傩戏及其面具所具有的象征色彩。又如戏曲人物中生、旦、净、丑的面部造型,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塑造人物性格,将人物性格以剽悍、狰狞、威武、深沉、狂傲、奸诈、滑稽、正直、刚烈、慈祥等造型形态来代替语言功能,使人物一出场就兼具象征意味。通过动态造型的象征和模拟使观众在欣赏剽悍狰狞和细润纤柔之美的同时品味民间艺术之美。

空间假定性

空间假定性是戏曲中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戏曲表演中,由于场景限制,不能随时更换背景,或背景不能充分展示表演所需的场景,频繁更换场景会使观众厌烦,所以设计一系列假定动作来配合假定场景,延展了观众的视觉空间和想象空间,而舞台化的动作加深了表演的真实性和观赏性。木偶戏和皮影戏吸收继承了戏曲的高度假定性这一艺术特色,在空间中虚拟场景,借助表演使观者去想象。如一个圆场可代表千万里路,拿上一根马鞭上下一挥,绕场一周,千万里即可在瞬间完成;一次上下场则象征数十载。这其间场景的转换过程在观者的大脑中已进行了加工和完成,不需要文字或特意表述。而皮影戏中腾云驾雾的场景,只需在人物脚下放一朵祥云便可意会。这种依靠形体的假定动作和引导,使舞台表演的有限空间在人脑中无限拓展和联想,丰富了动态造型的艺术表达。

逼真性

逼真性在民间美术综合造型中是通过模仿人或动物等形象的姿态、造型传达一定的情节和内容,有助于艺术表达的深度。舞台表演常常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木偶和皮影戏中所模仿的人物形象和形体动作同样具有表现力量。他们的整体特点是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夸张与写实融于一体,力求逼真地表现细节。如“脱衣”“喷火”“缩颈”“脱帽”“斟酒”等生活细节,强化人物形象的表演,既真切又夸张有趣。如木偶中人物持一条马鞭在舞台上时缓时急地走动如同骑马在旷野中,常常给观众一种特殊的美感与。

从木偶发展的历史分析,木偶表演实际是以追求酷似人的表演为目标。自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奴隶殉葬的习俗产生陶俑;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1年)开始出现供人娱乐的乐俑;而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乐俑已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出现了技艺精湛、模仿人的歌舞杂技表演的木偶戏———“水转百戏”,它利用水流的力量,使木偶能在水力推动下表演击鼓、吹箫、掷剑、倒立等节目。

这种“水转百戏”其实是直接模仿西汉时代由人表演的歌舞、杂技之类的“百戏”。由此可见,木偶表演先是模仿了人的表演动作,然后才随着人戏表演的成熟,采纳人戏的因素而形成独特的木偶戏。

民间灯彩有观赏灯彩和表演灯彩之分。表演灯彩中有龙灯、狮子灯,蛇灯、鲤鱼灯、蚌壳灯、跑马灯、茶灯、花篮灯、彩莲船等,主要是配合灯彩的舞蹈、小品,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欢度元宵佳节。如狮舞,因为常和人们观赏灯彩时同时进行表演,所以往往叫做狮子灯。这是一种以人来扮兽的古老艺术形式。狮舞中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作大狮子,一个人钻进狮头里,双手托狮头,另一人藏于其后,两人身上披着用黄麻做毛的布制外套,还有一人扮武士,手持彩球逗引。如今,舞狮的技术和难度大大提高增加了游灯会的看点。狮舞分文狮和武狮两种表演形式,文狮表演着重刻画表情,动作细腻诙谐,以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憨态十足的动作突出表现狮子温驯可爱的拟人神态;武狮表演以武功技巧着重表现其勇猛和威武的性格,动作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表现狮子好动、敏捷的形象特征。文狮和武狮分别从柔和刚两方面模仿狮子的动作,将人类的喜好渗透到狮子的表演造型之中。[3](p53)

动作性动作是一种肢体语言,利用形体动态来转述内心情绪和个性是民间美术的又一基本特征。木偶和皮影的动作因为都要人工利用线、杆等工具操作,所以在空中所划的动作是十分简单的直线或曲线,而相对于人的表演有些机械。木偶和皮影以高超的技术模仿人物在生活中一定性格所特有的动作时,会借助于戏曲的动作造型加强和弥补这种机械性,来强化观众对角色的判断能力。如皮影中羽毛在空中急速划过,其演出的效果则是狂风吹过的痕迹。通过动作亦能进行细节描写,可以细腻地刻画反面人物做贼心虚、疑神疑鬼、忽惊忽喜等神态,以及正面人物刚直不阿、豪爽英勇等气度。如皮影中人物走来走去则是心神不宁的表现。还可以利用武将头上翎子前后摆动的造型,将其雄姿英发的风貌展现出来。

程式性

戏剧中的表演造型主要特征是程式性,遵循一定的程式规则,使人物外部形象有一定规律可循。

面具、脸谱、皮影、木偶等造型都具有表演的功能,人物造型互相借鉴、模仿,形成一定的差异性与共性。

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按照出场造型基本可以知道人物的好坏和命运,并调动观众的想象力,随剧情的发展不断加深这种认识,人物性格除了剧情的要求外还得到再次塑造。例如花脸和红脸角色同时上场,人们首先联想到红脸是好人,并随剧情发展为红脸角色或忧或喜。

总之,民间美术综合造型都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并在具有生趣和神采的意象中抒发民俗情结。

民间艺人无拘束的自由创作,从自然意趣和幻想中得到造型形态,从而满足劳动人民观赏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舞狮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 《东方狮王》;电影;中国武术;体育

  电影《东方狮王》于2006年8月15日,由梧州市委、市政府、藤县县委、县政府、梧州市文化局和北京东方明星影视艺术开发公司、广西电视台、广西天上星影视公司联合摄制。该片上映后得到强烈的反响,并于许多电影节上获奖,比如第九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美国圣地亚哥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同时作为许多大型颁奖典礼的参展影片和首映影片亮相,比如作为2008年英国的“东方电影节”参展影片,还作为了北京体育电影节首映影片以及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参展影片。该片故事发生在广西一个偏僻的小村落,起因是县委共青团为了发展健康向上的新农村同时丰富农运会的项目和特色,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农村孤儿的生活问题而组织起了一支武术队。共青团企图用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来耳濡目染地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将农村孤儿、问题少年以及残疾少年聚集起来,规范社会秩序,提升社会和谐度。故事原型来自于广西藤县狮队,采用了同样的队名,故事地点和主要事件,就连最基本的人物关系也没有作大的改动。藤县自古有着舞狮的传统,其19个乡镇内都有属于自己的农民狮队,总人数超过两百人。原藤县文体局副局长,现国际级舞狮教练和裁判廖金胜在电影上映时介绍说,禤洲狮队是藤县所有舞狮队中最有名的一支。这支队伍成型于1995年,是在习武少年队伍的基础上渐渐发展起来的。这支队伍在成名以前,经费和器材相当有限,但是农村少年们对于舞狮的梦想从不放弃,放学回家后用破旧的箩筐和旧床单充当狮子头和狮子尾巴,在树桩上跳跃练习上桩。通过这些不懈努力,近几年该农民狮队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并于2004年步入辉煌期。连连出彩,先是在全国狮王邀请赛上折桂,而后还夺得了马来西亚世界狮王争霸赛的冠军宝座,为广西藤县禤洲狮队赢得了“南狮王”和“东方狮王”的美誉。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功夫画面,深刻地体现了我国功夫体育的文化特点和迷人魅力,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功夫所带来的底蕴深厚的体育文化。

一、电影《东方狮王》中中国武术的具体体现

电影《东方狮王》作为一部儿童功夫电影,在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儿童功夫画面,首先在开场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开门见山,为大家直击中心主题——舞狮。然后在农运会开展前夕,邓教练带着众孩子在共青团干部家楼下空地进行了一番小型的功夫表演以及后来教练失踪后孩子们进城寻师为了筹钱吃饭的有偿街头表演,还有片中无数次的舞狮练习和比赛现场的舞狮表演等。大量的功夫片段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特技和3D技术泛滥成灾的今天,一部真正的儿童功夫电影为人们呈现出一道开胃菜。而这许多的功夫表演中,集体表演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军体拳、形意拳和舞狮。

(一)军体拳

影片《东方狮王》中在问题少年邓波逃体育课舞狮之前,邓波怂恿阿三逃课时说:“军体拳谁不会啊,不去练了。”军体拳是由拳打、脚踢、摔打、夺刀、夺枪等格斗动作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术。经常开展军体拳训练,对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在影片《东方狮王》中军体拳是作为体育课的常用教学内容存在,因此突出了功夫在教育青少年上的重要意义以及精彩表现。

(二)形意拳

百科全书上形容形意拳是这样说“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显著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哨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如黄河之决堤。”电影《东方狮王》中邓教练的小女儿带领队员们练拳时常用的一套拳便是形意拳。这套拳在体育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高校体育的必修学分之一,也是全国各大武术比赛中的项目之一。甚至是作为功夫的入门拳法引导学生强健体魄用。电影《东方狮王》中邓波作为一个问题少年,初入邓教练麾下时,颇不服气,自以为有着许多年的打架经历便可以轻松学会功夫,因而十分不满邓教练对其基本功的要求,不愿跟随大部队一起按时按量完成压腿的任务。殊不知功夫的作用是“筑其基,壮其体,使骨体坚如铁石”,要真正学会一门功夫必须在身体素质上下苦工,为技术打下基础。有了最基本的功法后才能化劲道为力量,达到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导体,以气发力的效果。电影《东方狮王》中邓教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是中国功夫的内在体现,不偏不倚,可刚可柔,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街头小混混版的邓波终于随着功夫的修炼,把自己的心魔克服,达到遇事不慌,以礼待人,忍让宽容的境界,总算真正领悟到功夫的意义。

(三)舞狮

在影片《东方狮王》中,舞狮是贯穿全片的线索,也是全片的主题,而舞狮这一现象在我国是十分常见的。舞狮,在我国有许多称呼,有的地区叫狮子舞,有的地区叫舞狮子,有的地区甚至把它叫做狮灯。舞狮在我国的历史可以归宿到汉朝。《汉书·礼乐志》中记载了现在舞狮的最原始形象,也就是“象人”,而最早对舞狮有生动描写的文字出现在唐朝。而舞狮的活动,由于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瑞兽临门,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也寄托了人民对消除天灾人祸的美好愿望,因此在我国得到广泛流传。发展到现在的有南狮和北狮两大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在佳节或隆重的节日庆典中,借以助兴。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欧美霸权主义文化的入侵,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不断排挤,青少年对基督文化的崇拜势不可挡,舞狮文化已经岌岌可危。因此影片《东方狮王》中通过叙述农民狮队在国际竞赛中获得荣誉来号召青少年重拾我传统文化,对爱国主义和集体荣誉感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因此舞狮在影片中变得十分感人。不再是单纯的表演或功夫。影片《东方狮王》中表现的是北狮的内容,由邓波和张三双手分别执狮子头和狮尾,阿三俯身双手抓住邓波的腰部,两人分别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覆盖腿部,合演一只威武的大狮子。这种狮子在官方叫做太狮。在舞狮的过程中,邓波和阿三表现出了优秀的功夫功底和一定的英雄气概。通过“前空翻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表现默契程度。邓波和阿三合舞的那只狮子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而在踩高桩时,邓波表演的狮头一时威武雄壮,一时憨态可掬;通过模仿狮子日常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一系列动作来博取观众的掌声,同时选取了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在狮王争霸赛中夺冠,包括“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

二、电影《东方狮王》中中国功夫体育的实际意义

电影《东方狮王》导演王晓民认为:在电影脱掉了舆论工具的帽子,正式成为一种产业时,在商业片、娱乐片主导了电影市场时,主旋律影片还要不要搞,是电影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答案是肯定的,既然要多样化,就必须百花齐放。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世界上各种价值观念自由流行,青少年还未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便已淫浸在美国等霸权主义文化主流价值观下,这对我国青少年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和破坏。而随着近几年流动人口的增多和农村户口的减少,农村青少年教育已经成了教育局当局心中的一种痛。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整体水平低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甚乐观的农村青少年教育局面为功夫体育的出现带来契机。青少年喜爱娱乐节目,喜爱观看电影电视节目,因此创作一个中国儿童功夫体育电影可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把助力,提供一个绿色空间。这有助于和谐社会中健康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形成,因此电影《东方狮王》对电影工作者和青少年两者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功夫是我国多年来最传统的体育项目,但却未能参与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项目。而当前局势下的县委体育早已一心扑向国家奥体热衷的几个竞技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排球等。电影《东方狮王》的出现,体现出我国民间体育中人民不忘本的一种良好美德。同时反映出我国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到位,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在这一群积极向上的青少年身上体现的十分清晰,这是时代在进步,这是人民的进步,也是组织的进步。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王建平认为:《东方狮王》的深刻性表现在,编导并不满足于仅仅对少儿舞狮的神奇故事的演绎,而是努力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含义,提炼成艰苦奋斗的励志主题。片中男主角邓波宁肯被人打上三拳,也不肯打破誓言,不愿放弃学功夫的机会,这种价值观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对青少年的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同时也体现出青少年教育的不断前进,还表现出了我国青少年勇于直面人生,直面困难,挑战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可贵精神。邓波等一众孩子在大雨中坚持看完黄飞鸿舞狮的电影;舞狮队在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中,失手跌伤后大无畏坚持比赛完成的精神;还有狮队惨败而归却受到乡亲们的尊敬和鼓舞的精神;受制于经费,邓教练重操旧业不畏船运风险;受制于经费吴书记想办法给孩子们免费观看舞狮的机会等。这些宝贵的镜头无一不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坚强的信念。爱拼才会赢,这并不只是一句歌词,而是中华民族的拼劲,透过一系列对困难克服的经历和不畏险恶的精神,电影《东方狮王》向世界也向青少年展示出一种人生的积极意义,一种中国功夫体育的积极意义,一种励志向上的教育意义。

三、结 语

功夫在电影《东方狮王》中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共青团企图用中国人的尚武精神来耳濡目染地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也是无数代前辈的经验的指示。中国功夫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无论是在体魄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了我们青少年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和精神指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是我国功夫所追求的终极宗旨。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评电影《东方狮王》[J].当代广西,2007(10).

[2] 贾亮.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D].郑州:河南大学,2006.

[3] 姜玉泽.舞狮运动的形成与现代舞狮的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5).

[4] 马行风,葛国政.中国舞狮的社会特性和功能——兼论体育院校开设舞狮课的可行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5] 丁保玉,解乒乒.舞狮文化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舞狮艺术论文篇9

[关键词]龙门民间艺术思考 现状 对策 项目

一、龙门县民间艺术的现状

龙门县民间手工技术方面有花灯、书法、绘画、雕刻、竹木工艺、竹篾编织、小食制作等等。其中龙门农民画颇有影响力,每年都有组织到国内外展出和交流活动。先后到过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瑞典、挪威、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还进入了北京奥运会和广东亚运会展出,深受国际友人的青睐。在国内很多省市展出过,多次参展于文博会、书香节、广东民间艺术博览会、广东文联展馆等展出。至今龙门农民画画家有省级会员十多人,部级会员一人。画家队伍有110多人,骨干主创人员30多人。龙门农民画在国内同行中独具魅力。如今,在龙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龙门农民画已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近年来年产值上千万元。农民画画家们还共同研发了不少的农民画衍生产品。县政府还在尚天然温泉度假村投资建设好了一座中国农民画博物馆,而且是国内第一家农民画博物馆,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2011年9月19日已开馆。现正在筹建龙门农民画文化街和中国农民画画院。

民间表演艺术方面则有山歌、粤曲、曲艺、醒狮表演、武术、民间故事、笑话、乐器演奏等等,民间习俗较有影响的是蓝田瑶族乡少女成年礼“舞火狗”和春节期间的习俗“做棚”。其中“舞火狗”被改编成舞台表演形式,与民间舞蹈《织嫁衣》、《舞凤》、《磨谷谷》、《舞春牛》、《山水龙门画乡情》、《竹鼓舞》等等共同擦亮了龙门民间表演艺术的品牌。以上民间舞蹈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多项汇演和活动。其中《舞火狗》参加2005年岭南民间艺术节演出获金奖;参加2006年广东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获一等奖;参加2007年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表演获铜奖。《织嫁衣》参加2007年惠州市青年舞蹈大赛获三等奖;参加2009年广东省第二届岭南舞蹈大赛获优秀奖。民间舞《山水龙门画乡情》参加2008年惠州市汇演获一等奖。这些风情系列节目还到云南、香港等地巡演和交流。龙门县醒狮队也不少,其中龙华镇龙石头村醒狮队是最大型、最规范的,是第十三届广东省运动会龙门分赛场开幕式唯一的醒狮表演队,县政府一次性支持了十个醒狮头(道具),该醒狮队拥有80多号队员,2012年参加惠州市全国渔歌精英邀请大赛表演荣获金奖。龙门县城还有一支女子狮队活跃在舞台上。另外,自从1982年开始,县文化局(现文广新局的前称)在龙门县城每年中秋之夜均举办本地山歌欣赏晚会,从未间断。深受广大市民喜欢,中秋之夜已被县城市民习惯性当成必然的山歌欣赏之夜,有人称之为山歌节,使龙门山歌能得以延续和有一定的发展。另外,龙门春节期间的民间习俗也别有一番特色。普遍的习俗就有“做棚”和 “吊灯”。有些乡镇就有做棚的习惯,由于平时忙于生计没时间跟亲戚朋友相聚,就趁着春节期间大家都休假,叫上所有亲戚朋友上家里一起吃个饭,叙叙旧,联络联络感情。而“吊灯”就是当地村民当年每家每户生有男孩的都会举行吊灯仪式,预示延续香火、添丁发财的意思,而其中所用的“灯”就是民间艺人亲手制作的花灯。我县的“虎头花灯”、“瑶族少女成年礼”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蹈“舞火狗”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门民间艺术当前存在问题还比较多,主要是从事民间手工技术的工匠师们普遍年岁已长,而且越来越少了,作品精美度也有所下降。手工工艺生产均为家庭式,规模小,数量不多,精品少,传承人年事高了,年轻人不乐意接力。从事民间表演艺术的群体也一样,以山歌爱好者为例。现能演唱本地山歌或喜欢本地山歌者均已超过60岁了。试想,十年、二十年后,随着当地传承者的老去,有些当地民间艺术将可能面临失传或丢失,在现实中不复存在的命运,只留在档案室里。所以急需拯救和扶持,让传统的民间艺术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后续培养新人已成为发展龙门民间艺术的重要课题。

民间艺术的流传和发展也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说的一样,“用进废退”。人们生产生活中还用得着的就能流传下来,其它可用可不用的就顺其自然,自生自灭。多年来,龙门农民画、龙门山歌、醒狮表演、舞火狗、奇石根雕、民间故事等,有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组织相应的活动,给予其生存、发展提供了平台,使其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可见,只要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类民间艺术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但对当地民间艺术的总体来说,整理、拯救、扶持、承传、提升、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要想其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就要给其空间,提升其使用价值,让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让当地民间艺术“百花齐放”的对策

1、普查登记全县民间艺术团队、个人等资源,包括曲艺队、乐队、醒狮队、民间艺人、工匠师等等,全面统筹,分类提供展示和使用的平台。

2、设置县城“故事山歌堂”,为这些山歌艺人们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演唱,培训和辅导,培养接班人。并向乡镇推广,征集山歌编成龙门山歌集向外宣传。

3、挖掘、整理县内民间故事和旅游景区故事,编成故事集,培训当地导游熟知当地民间故事,向游客们讲述。另外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讲古”栏目,让当地民间故事流传开来。

4、创造条件让本地特色民间艺术进入各旅游景区表演和展示,给旅游增添当地民间艺术元素。

5、鼓励各地群文活动或节庆活动多采用本地艺人和当地节目形式,多采用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定基调。

6、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民间艺术比赛。

7、采用当地民间艺术元素创编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比如:以当地山歌为基调创编成山歌剧。用本地方言,可以加魔术、编织、醒狮、武术等等元素。还可以选用“做棚”、“送嫁”、“迎亲”、“吊灯”、“舞火狗”等等为题材。

8、组织以民间艺术为基调的文艺送戏下乡和交流活动,可以以乡镇为单位组织,节目形式从实际出发,比如可以选用曲艺队、乐队、街舞、广场舞、少儿舞、老人舞、游戏、山歌、小品、相声、魔术、笑话接龙、讲故事接龙等等形式各显其才。有观众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形式将更受欢迎和喜爱。

9、奖励当地民间艺人以老带新,不断挖掘和培养新人,让年轻人接力。

三、具体讲讲几个准备开设的项目:

1、设立县城故事山歌堂

目前,在县文化馆一楼已开设了“县城故事山歌堂”,列入文化馆免费对外开放项目,面向全民,让民间讲故事或唱山歌的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和欣赏的场所,也让外地游客前来了解龙门这片热土的民间情感艺术。发挥效益后再面向乡镇铺开。对传承、发展和宣传当地民间艺术起到了较好作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故事山歌堂”里不断收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编辑更多龙门民间故事集和山歌集,与外地有更好的交流,使之全面开花。条件成熟将可举行擂台赛,并向市,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继续流传下去。

2、征集旅游景区故事

向全县各旅游景区征集景区民间故事或传说,并整理成“龙门旅游景区故事集”,派发到各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去宣传交流。集中县内景区导游前来培训,使他们熟知县内各旅游景区的故事,并向所来游客们讲述,让游客们所到之处能有所看、所玩、所闻,乐在其中。这也是让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举措之一,将能给旅游事业增添活力。

3、在广播电视台开办“讲古”栏目

把所整理、收集的民间故事进一步使用,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讲古”栏目,使民间故事进一步让市民所熟知,共同分享其乐趣,愉悦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

舞狮艺术论文篇10

宽阔的门庭前,微风习习。花坛里,怒放的泼洒着金黄的光。中间是一大片空场地,一边,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另一边,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团队。

在这些艺术团队中间,有一支民族舞狮队,他们来自安徽省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咣――咣――,年轻后生王德元敲响了铜锣,临北舞狮队开始上场。“唰――”,他一个侧滚翻,稳稳地立在场地中,迎来了人群中一片掌声。

在掌声中,这只狮子安闲地游走了几步,又轻轻地抖抖鬃毛,似乎在闭目养神了。“咣――”一声锣响惊醒了它。它疑虑地左右张望,随即又扑闪扑闪眼睛,是那样地灵动可爱,一下子把领导们逗乐了。这次进京,他们可是背负着家乡人民的希望。一位留有长长胡须的长老说:“到了北京,代我向问个好。”

“还有呢――”

“还有朱总司令呢!”

“好好看看天安门,好好看看中南海,回来给我们说一说。”

长老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一句话竟引来了众乡亲那么多句话。马宏阳、马家生、王德元、林四这些前往北京的小伙子们,被大家说得呆呆地在一旁直点头。

“咣咣咣――”急促的锣声响了起来。林四两个利索的筋斗翻了进来,随即举起绣球,在狮子面前左摇右晃。“呱――”狮子向前用力一扑,真可惜,就差那么一点点。林四迅速腾挪开来,拿着绣球在地面上滚动了起来。大狮子急了,纵身一跃,向前扑去。没想到,林四又把绣球猛地从地面抽了出来,随即再一个后筋斗,闪开了,又把绣球高高地举起。“腾”的一下,狮子就地一滚,又高高站立了起来。那狮子,前腿抬起,上下摆动,那双大眼,随着头的转动在左顾右盼……把全场的人都逗乐了。

临北舞狮队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它讲究动作轻灵,模样俊秀,从不用拙力。据说,开始表演狮子时,无论是扑还是咬,当家人马宏阳都不满意,觉得动作幅度虽大,但都是笨劲,不能给人以舒心的享受。于是,他们一行玩舞狮子的,就到凤阳明皇陵去观摩那里的石狮子的模样、情态和动作。一连几天过后,他们心有所悟,便对临北狮子做了大幅度的改进:重做狮子头,鬃毛短了,色调清淡了一些,骨架也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调控。狮子的皮毛也减少了厚度,以便更加轻巧,好做动作。

“咣咣咣――咣咣咣――”戴着白色帽子的王德元紧敲起了锣来,要开始表演走梅花桩的绝技了。梅花桩就是几个倒放八仙桌的几条腿儿,距离很宽。狮子先左右摇晃着脑袋,似乎有所疑惧。“咣――咣――”,又来两声响锣,把它的疑惧震跑了。咣,随着一声重重的响锣,那狮子勇猛地跳上了梅花桩。随即,又连跳了几下,动作潇洒,神情闲适。可不是嘛,你看,那只狮子还在悠闲地用前爪挠痒呢。

听长辈说,狮子里的两个人,要配合默契才能完成一个个动作。后面的那个人,头完全埋在狮子皮下,什么也看不到,全凭听锣声。舞狮场上的锣声,平常人是难以分辨其差别的,但舞狮者可以根据锣声敲击的位置、力度及长短,明白锣声的指令。舞狮者不仅有良好的听力,还有不俗的武功――马宏阳的查拳功夫可了不得,那五步拳的套路演练起来可虎虎生风。

一会儿,那狮子又从梅花桩上跳了下来,开始上高山了。由三层大桌子架起的“高山”有一人多高,只见狮子随着锣声“噌噌噌”地蹿了上去,又在大桌子上玩了一个倒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狮子缩紧着身子,一骨碌地滚了下来。随后,马宏阳举起了狮子头,马家生抖开了狮子皮,林四、王德元都走过来了。他们都戴着白帽子,身穿素净的回民族服装,向中央领导人深深鞠躬。

这时,领导人也站起身,走过来向他们问好。呀,前面那位领导慈眉善目的,好熟啊,像在画像上看到过的呀?啊,朱总司令!

“我们看到朱总司令了,朱总司令还和我们握手呢!”回家后,他们逢人就讲。王德元传得更加神奇:“朱总司令头有笆斗大,手像蒲扇样。他一伸手,就把我的手裹进去了……”他边说着,还边揉揉手,似乎朱总司令和他刚刚握过,他还感觉到有些痒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