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3:10:07

舞狮作文

舞狮作文篇1

中国是舞狮运动的发祥地,它发源于2000年前的汉唐时代。狮在古代是祥瑞灵物,代表正义,象征吉祥,因此,逢年过节、重大庆典、各大商号开张及豪门酒宴都喜欢请舞狮队上门助兴。经过2000年的发展,舞狮已由一般的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健身和竞技于一体的体育文化活动。广西梧州藤县的舞狮运动,兴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2011年5月,藤县舞狮被文化部确定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藤县禤洲舞狮为代表的藤县舞狮,在融入现代元素和高难技艺后,赢得“东方狮王”、“世界狮王”的称号。为更好地对广西梧州藤县禤州舞狮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研究,我们申请了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编号:KY2015-LX464)。项目下达以后,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拟在大学校园内成立舞狮文化工作室,从而为广西梧州藤县禤洲舞狮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二、广西梧州藤县禤州舞狮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广西梧州藤县禤州舞狮队的现状。

属于南狮的广西藤县禤洲狮队于1997年7月正式成立,2000年成为国家A级狮队,2004年7月在马来西亚“云顶杯”第六届世界狮王争霸赛中夺得冠军,赢得“东方狮王、世界狮王”的称号,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2015年4月,广西梧州藤县禤洲舞狮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出彩中国人”栏目,再次引起轰动。目前,狮队共培训出舞狮运动员500多名,他们纷纷走向世界各地,为中国舞狮运动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藤县禤洲狮队总训练基地设在山青水秀的禤洲岛,目前狮队共有高桩狮28组、地狮100多组、高桩双狮6组,已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番禺、湖南、南宁等地成立分队。

(二)广西梧州藤县禤州舞狮队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广西藤县禤洲舞狮民族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有三个:1.文化意蕴的危机感。由于时代的发展,从前走街串户的舞狮拜年的热闹场面难以再现,舞狮主要的活动阵地逐渐缩小,且每年需要的舞狮文化活动也有限制性和时段性,无法真正地把舞狮文化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去。而且,年轻人对这项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关注得也越来越少。没有了年轻一代的后备支持,其传承和发展就会受到制约。2.活动经费短缺。由于当地政府在文化事业上投入少,因而舞狮活动经费短缺,训练场地严重不足。广西藤县禤洲醒狮队在禤洲岛上的训练基地,因当地的一所小学撤并后,用得很少。藤县曾让狮队在县体育馆进行训练和招徒学习,而今也因为经济的关系,不再给狮队留用。3.舞狮文化队伍人才紧缺。舞狮人才队伍建设是藤县禤州舞狮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保证。舞狮队员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从前的广西藤县禤洲狮队有一个人才链,现在,小学撤并了,参加训练的小队员没了,现在的小孩,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肯吃苦的越来越少,以致于苗子难寻。另外,一些刚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当地的收入太少,又应聘去外地狮队工作,以致于当地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

三、在大学校园内成立舞狮文化工作研究室的可行性分析

(一)有创新实践的平台。

笔者所在的工作部门是梧州学院的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广西高校的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旅游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另外,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被确定为广西2011年“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舞狮文化传承和创新实践的平台。

(二)有专业队伍技术上的支持。

经过多次下乡实地调研并与藤县禤洲醒狮团团长苏德威及校长邓明华不断沟通,我们达成了共同合作的意向,经管学院团委负责在学校大学生发展中心成立舞狮文化研究工作室,藤县禤洲醒狮队负责对工作室进行技术支持,利用学校的优势,扩大藤县禤洲醒狮队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舞狮文化研究工作室成立后,工作室将邀请“东方狮王”在梧州学院进行舞狮表演,扩大其影响力。

(三)有接受舞狮文化的群众。

由于舞狮运动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表演性和观赏娱乐性,符合大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而且,舞狮不受场地、性别、人数的限制,不受时间、季节的影响,欢快活泼、轻松自如、生动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它能让更多的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舞狮文化研究工作室将与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的公益事业相结合,深入富和社区、桂北社区、福利院等地,对群众进行公益演出,以经典的“采青”动作,勾起人们对传统舞狮运动的回忆,引发人们对保护舞狮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四、在大学校园内成立舞狮文化工作研究室的意义与展望

(一)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舞狮运动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舞狮文化在年轻一代的脑海中已经渐行渐远,传统文化发展面临众多瓶颈,在大学校园内成立舞狮文化工作研究室,可以使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实践的形式让舞狮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文化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舞狮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仅在于舞狮文化的历史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舞狮运动中蕴含着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等中华民族精神,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在高校开展舞狮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舞狮运动在竞技、表演活动过程中带给大学生惊险、刺激、形象、流畅、优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释放出因学习和生活中积压起来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更好地成长成才,因此将广西梧州藤县禤州舞狮民族体育文化引入大学校园,可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舞狮作文篇2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舞狮。第一个出场的队是广西队,舞狮队有打鼓的,敲锣的,他们在旁边。狮台上一个拿着彩球,另外四个人戴上狮子的头,有红色狮子、金色狮子和绿色的,狮头上的眼睛还会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狮的人要翻跟头,还要逗狮子。表演出狮子的人要模仿狮子的动作扑、跳、滚,还要跳上比人还高几米的台子和柱子,在柱子上跳,那个舞狮人骑在狮子的背上,你别说我也会,他们可是站在高高的柱子上表演的呀!表演精彩时候观众都会给他们热烈的掌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队,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我一共看了四个节目,因为明天还要上学,所以我吵着要回家。舞狮表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真是难忘的一个晚上,难忘的一次表演。

舞狮作文篇3

关键词:闽南;台湾;舞狮文化;探究

舞狮是一种民间的艺术,每逢节日、重大欢庆的日子都会有狮子前来助阵。舞狮在古代时候被称为太平乐,狮子舞在唐朝的时候发展非常成大,几乎成了当时过节欢庆的必备节目,据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舞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属于辟邪驱鬼,通过节日的表演来增添欢庆的感觉。我国的舞狮艺术在国内发展至今仍然广泛,甚至我国华人将舞狮已经带向了世界,让世界认识到我国舞狮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针对闽台地区的舞狮文化进行探究,追溯其源泉以及闽台舞狮文化的发展背景分析,得出了闽台之间的文化联系。

1 舞狮文化的起源研究

狮子并非产自中国,因此在对舞狮文化的研究上首先要注重狮子的传入时间和渊源。很多古文中记载了狮子出产于西域各国,我国古时候称其为“狻猊”,从后来才改称为“狮”。古代西域将狮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我国的统治者,随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的日益普遍,狮子文化被我国人民逐渐接纳。我国对于狮子的起源有很多的手法,既有年兽、镇歪辟邪,还有舞狮拜年,驱邪镇妖的传说。狮子在古代传入的时候主要在南北朝,其后汉朝、北魏等等朝代都出现了狮子,这些狮子随着西域的文化一起融入到我国的文化之中,堪比我国的龙凤传说。

舞狮运动属于一种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人们通过对精神的寄托创造性的发明了狮子舞,通过狮子舞来表达自己对狮子的敬意和喜爱。狮子舞曾经在《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若今戏虾鱼,狮子者也”、“著假面者也”、“象人,若今戏虾鱼、狮子者也”。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当时已经有人将狮子当做舞蹈,并且还在脸上带上了假面,然后跳舞。有人认为舞狮运动其实是产于西域,当狮子从西域流入中国的时候,已经产生了狮子舞,最早的狮子舞是狮子流传入我国,然后与我国的文化融合形成了狮子舞。

从很多的研究中看出,狮子舞其实是狮子流传到中国之后,与我国的文化形成了一种艺术的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舞蹈。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厚德载物,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渊源发展的表现,而到了宋朝和元朝的时候狮子舞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且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专业的舞狮队伍,舞狮队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他们之间在舞狮的技艺上不断进行交流发展,使得舞狮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随着舞狮技艺的不断创新发展,明清时代的舞狮不仅继承了唐朝、宋朝、元朝时期的风格,而且还形成了不同地域舞狮技艺上的变化,形成了当时的北方、南方不同的舞狮,北方主要是少狮、太狮为主,重在表演其形象;南方的狮子则是以动作形态逼真著名,追求的是神似,同现代的武术和舞蹈结合起来,开创了狮子采青、破阵的独特的舞狮文化。

2 闽南舞狮分类探究

2.1 文狮文化探究

文狮是一种流传在闽南漳州一带的舞狮,又被称为佛教狮和开口狮。表演时,两人披着狮子装扮,另外还有一个狮童拿着扇子和桂枝,通过桂枝来训狮斗狮。而还有一个头戴猴子面具的则扮演者配合着童子取悦众人。文狮在表演过程中还有专门扮小鬼,曾经有《粤游小志》中记载潮州有心的舞狮技艺,表演者身穿无色布样子为狮子身,表演者为两人,一人控制狮子头,一人控制狮子尾,一个戴大头红面具,裼裘短衣,右手执竹梢,左手蒲葵扇的是狮童。别一短小精悍者为小鬼,蒙鬼面,通过抓鬼来取悦观众。

2.2 武狮文化探究

闽南舞狮包含了很多的种类,其中武狮仅仅是一种,在民间武狮又被称为杀狮、狮等,此类舞狮在厦门、泉州和台湾比较流行。由于武狮与现代的武术关系非常密切,这与当时清朝统治有着很大的关联。清朝统治者对于练习武术,凡是使用拳棒练习均会被当做为反抗统治抓来问罪,所以我国的武术发展慢慢的转入到了舞狮之中。因此当时习武之人通过开办舞狮馆来逃脱官府的问责,一时之间就形成了以舞狮为名的习武运动。所以武狮则是通过习武者将武术的步法、身法等放入到舞狮的套路之中,舞狮之人通过穿灯笼裤、脚穿着武术鞋子,慢慢的形成了另类的舞狮形式。

乾隆年间,为了铲除反抗清廷的势力,打击焚烧了泉州的南少林寺,严禁民间练武。一些未被抓住的少林弟子,被迫遁入山林隐藏在山林之中,为了将少林武艺传递出去,少林弟子开始招徒弟学艺,而他们则以舞狮作为掩饰来传授武艺。所以就形成了当时有名的狮馆、狮队,平时师父传授徒弟武艺,将狮子作为假想敌,以此来瞒过清廷的耳目。因此随着这类狮子舞的诞生,就出现了杀狮,经常会派出队员进行舞狮打斗,这种表面的舞狮,其实是功夫的较量。

3 探索台湾舞狮运动

台湾舞狮活动属于庙会、节日庆祝的必不可少的庆祝节目。关于台湾的舞狮在康熙年间就有记载,而此时的舞狮仅仅是结清的娱乐,到了清末年间就出现了狮阵,这种舞狮与闽南的狮非常相似,都是依靠武术作为基础。据专家讲述,台湾在早期往往会抵御盗匪,同时也会与广东和福建等地的移民争夺水源而发生斗争。到了清代中后期之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逐渐将舞狮与武术操练融合在一起,节日的时候舞狮为了增添热闹氛围,主要是舞狮的技艺表演,而不是武术表演。狮阵表演过程中有杀狮者和扮狮者,他们都习有扎实的武艺,杀狮者挥舞达刀,而扮狮者则避其锋芒躲闪,非常精彩。台湾舞狮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在大型的庙会活动上,台湾的舞狮除了有闽南特色的武狮和文狮,而且还有爆狮。随着南方舞狮的发展,以广东为首的醒狮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了北方的舞狮发展,舞狮运动也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

4 中国舞狮文化的传承

舞狮文化从传入到发展已经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其实可以说舞狮文化的传承,其实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传承过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情况。古时候我国对狮子的评价多为彪悍、威猛、跋扈的形象,之前很不受到国人的喜爱。由于我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狮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逐渐变得谦逊、温和。我国所接受的是被美化的狮子,被冠以瑞兽、辟邪等称号,自然是狮子被美化之后的结果。随后狮子在我国受到人们的不断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另外还成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狮子文化,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狮子的西域色彩逐渐被中国文化所替代,从而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随着舞狮文化在我国不断发生着变化,狮子文化的地域特征越显明显,因此所形成的闽南和台湾的狮子文化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变迁,虽然添加了相应的地域文化色彩,但是从闽南和台湾的狮子文化来看,其发展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 总结语

闽南舞狮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这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一种文艺表演活动。闽南舞狮不仅传承着我国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将闽南人民长期社会生活和创造的历史产物,对其获得的成绩进行认可。随着舞狮在闽南的发展,台湾地区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不管是是内地的狮还是台湾地区的狮阵,它们的产生历史以及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很大的相同点。所以可以看出台湾与内地之间始终存在着文化交流,闽台的舞狮文化不仅见证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同时这也是两岸文化共同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在不断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注重对闽南舞狮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云鑫,刘敏涛. 中华舞狮运动的发展与流派甄别[J]. 人民论坛,2013,02:204-205.

[2]杨广波,莫菲. 闽台传统舞狮文化探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13,04:1-4.

[3]杨永波. 兰州地区舞狮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

[4]张丹,薛浩. 舞龙舞狮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6:9-11.

舞狮作文篇4

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全世界华人民族都有重要意义的一项传统技艺,它代表着华人的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优秀的中国传统技艺。每逢佳节期间,华人都会以舞狮来庆祝佳节,带来热闹的气氛。但在中国古代的民俗传统文化中,当时古人认为舞狮是来驱魔鬼怪的产物,也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舞狮是由两个舞者的合作,一人舞狮头,另一人舞狮尾来舞动。在锣鼓的演奏下,两位舞者就会以真的狮子的动作来舞狮,仿佛狮子在展示百兽之王的威猛、霸气。于是,我对舞狮这类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舞狮的种类繁多,最为常见的两种分为北狮和南狮。这两类的舞狮都各有千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北狮较在中国长江地区著名,北狮的造型仿佛真狮子的模样。北狮的狮头被披上金黄色的毛,显示着贵气的北狮。北狮的舞蹈动作与南狮大有不同,若要展示北狮的特点,就要以比较灵活的动作来表现,比起南狮的重威猛动作不同。北狮的主要舞蹈动作分为擦痒、翻滚、跳、扑、跌等,这些动作都较为常见的。北狮也有雄性和雌性,狮头上有个红结的代表雄狮;另一个狮头上有绿结的代表雌性狮,这也显示了北狮的独特之处。

另一种舞狮就是南狮,又称为醒狮。南狮的造型较为威猛,它的舞动也较注意马步。若要表现出南狮的威猛,这就要看两位舞者之间的默契合作了,单靠一位是无法舞出南狮的特色出来。南狮的独特之处是在它的狮头的眼帘,嘴都可动,仿佛是一只活狮子。南狮较常见的舞动造型很多,例:迎宝、抓痒、奋起、起势、常态、施礼等。每年的佳节或农历新年,华人总会邀请南狮来举办“采青”活动。这象征着生意兴隆和招财进宝。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上,南狮也有根据“三国演义”的人物来造出一些舞狮,例如:刘备、关羽和张飞。南狮的颜色、装饰和舞法都会根据三个古人的性格来舞动。

现代的华人民族逐渐对舞狮这项中国传统技艺的认识逐渐淡漠了。这就导致华人民族中很少有人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所以身为华人的我们,一定尽一切的努力,把舞狮这项中国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因为它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指导教师:王道 评奖:张敏)

舞狮作文篇5

狮子舞,又称五方狮子。两人合扮的称太狮,一人扮的称少狮。引狮人扮成武士,手持彩球,在大锣大鼓及唢呐笙管等乐器的伴奏下引狮起舞,热闹壮观。经过长期发展,狮子舞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与特色。北京地区扎狮头技术很讲究,狮头越重,耍狮的功夫越深、技巧越高。狮头最重可达45―50公斤。河北狮子舞重在登高,可跃上5张八仙桌,再翻腾而下,惊险紧张。广东狮子舞有“采青”的技巧,狮子攀上高耸的竿顶摘彩球。四川有高脚狮子和地浪狮子两种,常常表演破阵,有“高井打水”、“封侯夺印”、“姜太公钓鱼”和“天鹅抱蛋”等惊险动作。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狮子舞》的传说,较广泛的传说之一是:在姜子牙封神时,有一些兵将因没有封上神而恼恨,于是便在人间作乱,散布瘟疫残害人民,玉皇得知便命狮子下凡收服瘟疫。狮子下凡收服瘟疫后,就留在了人间。从此民间就有了狮子舞,用以驱瘟降魔。虽各地说法不同,但是这些狮子舞的传说,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那“百年魔怪舞翩跹”的旧社会里,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清代北京《走会》图中的狮子舞,表现一对大狮子,各带一只小狮子,有两个“狮子郎”逗引狮子。一位装扮狮子,一只小狮子在侧蹦跳;另一位“狮子郎”将长袍掖在腰间,手持拂尘,逗引另一只大狮子,另一只小狮子在旁仰首蹲望,似欲纵跳。狮子形象十分威武勇猛。

北京的狮子舞过去大都是棚匠玩的,狮头扎得很讲究,狮头越重玩的人就越显得有本领。北京宣武区白纸坊演出的狮子舞,据说狮子头就有60斤重,最重的可达90斤。要举这样重的狮头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没有很深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同是狮子舞,但是各有各的特点:

赞狮。其特点是舞狮前,唱上一段赞词(吉祥话),狮子就根据赞词内容而舞。有的则先舞一段停下来,人再出来唱一段,这种形式流行于湖南地区。

手狮舞。南京市江浦永宁的手狮舞在表演形式上很有特点,通常流行的舞狮都是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身狮尾,两人密切配合,协调动作。永宁手狮舞则不同,每只长约1.5米,重约2.5公斤,用竹编骨,以麻布和彩丝扮成狮子模样,撑以木棒,单人舞于手中,可独舞,可群嬉,以多为胜。在鼓乐的指挥下,一二十名身着太平装束的表演者手舞狮子,高声同吼,穿梭打斗,奔腾跳跃,翻滚逗乐……在技巧动作上,有“二狮抢球”、“八狮串并”、“群狮震吼”、“蛟狮盘柱”等。演出时唢呐、盘笙伴奏,击以锣鼓,气氛热烈,场面壮观。这种手舞狮始于太平天国时期,是江浦县永宁地区老百姓与太平军官兵在生产战斗之余的一种文娱活动形式。当时永宁、大桥两乡镇为太平天国屯兵扎营主要基地。1981年在江浦县地名普查时,这一带尚有带“营”字的自然村名20个、自然镇名1个、行政村名2个。1992年,江浦县文化馆朱协丰等同志下乡采风时,在永宁镇大营行政村(又名朱家营)发现了几近失传的手狮舞。这种形式还流行于安徽、浙江、上海一带。手狮舞的表演方式有多种,既可在舞台表演,也可在广场演出,还可在行进中表演,几个一组,编成方阵,边走边舞,起伏有致,进退有序,颇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火狮舞、硫磺狮子。其特点是口中能喷出长长的焰火。四川、江西、河北、安徽等地,均有这种形式。安徽的火狮子是用竹、布扎成狮子,狮身燃着蜡烛。

线狮。用绳子将两个用竹、纸扎成的狮子和绣球同悬于空中,由一人拉绳操纵。有“双狮跳动”、“双狮打滚”、“双狮抢球”等动作,十分活泼生动,流行于湖南地区。

板凳狮。与板凳龙相似,在一条较宽的长凳上,一头绑上狮头,另一头扎上狮尾,由两人分握狮头一方的凳腿,第三人握住狮尾部的两条凳腿,三个人舞动长凳,上下翻转,巧妙穿插,表演十分生动有趣,流行于江西一带。

狮子舞在表演上可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

舞狮作文篇6

关键词:舞狮 民族文化 传承与创新

中国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98-02

从内陆到海外,从广东佛山到河北徐水,从店铺开张到节日庆典,总会有人敲起锣鼓,舞起狮子。舞狮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在中国的文化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舞狮种类多样,扎制技术多样,既可以是一项传统的运动,又可以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展示形式。

一 追忆舞狮

(1)狮子的由来

狮子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动物,而是“舶来品”。狮子这一“舶来品”原产于西亚和北非,它作为威猛的大型猫科动物,一直具有“百兽之王”的美誉。在中国古代,“狮子”被叫作“狻猊”,除了“龙九子”名目中说它属于龙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狮子。“狻猊”一词,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自东汉时西域进贡狮子后,名“师子”。《汉书.西域传上》:“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云:“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为佐证。《后汉书》的“章帝记”、“和帝记”、“顺帝记”等处均有记载。自隋唐及以后又逐渐变成加上反犬旁的“师子”。

(2)舞狮的起源

舞狮起源的纷争不断,常见的声音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源于汉代,由大月氏国进贡而来。至此历时一千六百多年,“狮子”逐渐发展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仅仅次于龙、凤、麒麟等形象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并且是不可缺少的典型中国符号之一。

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北魏,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六牙白象负释迦在虚空中……四月四日此象常出,群邪狮子导引其前。”由此可见狮子不仅有护法的作用,还具有接引佛陀的作用,由此可见,舞狮这一传统活动在魏晋时期已经十分盛行。

第三种说法是来源于唐代。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寻》记载中写道:“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由此可见狮子在唐代文化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第四种说法是来源于广东佛山。传说有怪兽每逢除夕之时,前来破坏村庄,被称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他们埋伏在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声音如雷贯耳。年兽落荒而逃,从此不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此后这样活动固定下来,变成舞狮。

(3)狮子的南北流派

狮子的来源纷争不断,然而舞狮的流派也是百花争艳。舞狮流派以长江为中点,南北划分,以北称作北狮,以南乃至南洋和海外,称作南狮。

3.1北狮

北狮以河北为盛,徐水舞狮就是河北的代表。徐水舞狮来源于“北里村”,并十分收到重视,有“狮子会兴我荣,狮子会衰我耻”的箴言。建国50年代“北里舞狮”进京表演一举夺魁,被业内授予“北狮王”的称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徐水舞狮不断壮大,演出事业增多,逐渐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悄然兴起。

3.2南狮

南狮又被称为“醒狮”,活跃在我国南方一代,以广东为盛,广东又以佛山为最。佛山舞狮来源于佛山南海西樵(黄飞鸿故里)。每逢喜庆节日或新店开张,都会热热闹闹地舞狮庆祝。“武”与“舞”相结合,形成南派舞狮独特的表演风格。自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开播》后,南狮灵巧、勇猛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主要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为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为勇猛而刚烈;少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南狮照型夸张,灵动活泼,威武霸气,雄壮有力,形神兼备。

其中,佛山“黎家狮”狮头的扎做技术尤为传奇。佛山彩扎源远流长,宋代时已有彩龙扎作。随着明代手工业的发展,手工艺行当不断增多,明中叶以后扎做行业不断增多,如狮头行、灯笼行等。佛山民间彩扎在明代以前只做小量的、简单的加工或装饰,随着明代“出秋色”的兴起与发展,民间彩扎艺术从原始阶段向更高艺术造型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出秋色的“头牌灯”、秋色灯、彩扎龙、彩扎狮头以及各类人物、动物的造型彩扎。

舞狮作文篇7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摘 要:概述了舞龙舞狮运动发展及在高校开展的情况,具体介绍宁德师范开展此项运动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结论和相关建议,对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及其在高校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舞龙舞狮;高校开展;宁德师范

中图分类号:G8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74-02

基金项目:宁德师范学院2011闽东文化研究课题项目(2011HW03)资助

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着独特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其表演风格艺术尤为精彩以及独特的娱乐和健身功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1999年全国率先出现将舞龙舞狮列入体育课程以来,至今已有上百所高校相继开展了此运动,吸引了数十万大学生的踊跃参与[1].将舞龙舞狮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同时可以作为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可以塑造学生健身体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宁德师范学院的自身特点,试图探索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研究,以期为我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和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

1 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概述

1995年1月23日,在香港正式注册了国际龙狮总会,同年2月,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并将其正式列入为全国农民运动会和全国体育大会竞赛项目.1997年7月,国际龙狮总会在马来西亚召开执委会和代表大会,正式决定总会迁至中国北京并正式任命张发强为国际龙狮总会主席.龙狮运动从民间登堂入室,深入到了高等院校,2001年7月由中国大学生体协、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北京体育大学承办的“全国首届高等院校舞龙舞狮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正式开班.2013年11月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在福建莆田市综合体育馆举行,莆田学院作为福建高校唯一代表队也参加了比赛.舞龙舞狮运动已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由一般的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并逐渐开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3].

2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意义

宁德市俗称“闽东”,闽东是汉、畲、回等多民族聚居地,闽东还是畲族全国最大的聚居地.闽东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据《宁德市志》记载:从春节到元宵节,闽东各县舞龙舞狮遍及城乡各地,在宁德有着悠久的历史[4].而宁德师范学院又是闽东唯一的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既能够继续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初期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宁德师范学院作为全国高校的一份子,有理由积极开展舞龙舞狮这项传统运动,不断地为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舞龙舞狮运动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流行很广、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龙狮它是高贵、神圣、权威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中,它们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寄托.龙狮运动是一项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现象,它蕴含着民族团结的精神已经互相协作的精神,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龙狮运动,能更佳地推广和普及民间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高校大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进一步的了解,激励大学生们团结、前进、向上的精神.

2.2 有利于深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目前,宁德师范学院体育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特点,很多课程的设置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降低.舞龙舞狮运动作为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具有独特的娱乐、观赏为一体的特点.舞龙舞狮引进高校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体育课程向娱乐性型方向转变,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高校体育在传承和创造人类文明中承担着弘扬体育精神,宣扬体育文化,提倡体育道德的历史任务,而龙狮运动对于使全体人们始终保持这种激昂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着特殊的作用[5].因此,把极具地方民族特色和超强的娱乐感染力的龙狮运动有效的引进高校,在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压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使全体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着特殊的意义.宁德师范学院是闽东唯一一所全日制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龙狮表演形式,来丰富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2.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强调集体配合,集娱乐、艺术观赏性的项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舞龙舞狮的整套完成需要高负荷强度的,属于心律跳动平均在150-170/min的一项有氧运动,对于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及有氧工作能力上以及降低安静时的心律都具有实际意义.所以、针对目前宁德师范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偏差情况下,开展舞龙舞狮运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整体综合素质,而且让学生深感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涵,从而愉悦了身心,也大大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6].

3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3.1 校园环境优势

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尤为良好,对于开展龙狮运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龙狮运动纳入校园文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高校网络发达,其独特、快捷的传播方式和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也为大学生之间、校内与校外的思想交流,便于学生获取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这些都为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开展奠定了基础.

3.2 充分的场地资源和庞大的学生群体

宁德师范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拥有2个标准田径场,一个大型综合体育室内馆,以及数十片篮球场足够满足舞龙舞狮运动的开展,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大学生年龄17-22岁,符合舞龙舞狮运动的选材标准.同时,大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对于传播传统文化和继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龙狮运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3.3 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基础

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内容极具地方民族特色,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宁德霍童,其独特的舞狮活动盛行百年享誉海内外,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闽东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无论是畲族的武术、歌舞、还是霍童的舞狮、蕉城的祭龙活动都充分体现了闽东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勃勃生机,也体现了闽东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深厚的闽东文化底蕴为龙狮运动在宁德师范学院开展活动创造了深厚的文化氛围,奠定了理论基础.

4 宁德师范学院开展舞龙舞狮存在的问题

4.1 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高校体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学校目前的体育发展来看,学校领导及院校一级的领导对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没有给予很高的关注,对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还不够,场馆的改进也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舞龙舞狮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4.2 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舞龙舞狮运动是刚柔结合的一个项目,其极具表现力、观赏性和娱乐性[7].运动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对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也较高,宁德师范学院的学生从每年的综合素质考核数据上不难看出,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完成舞龙舞狮的技巧动作,存在很大程度上差距.而且,宁德师范学院校内体育活动及体育项目开展也较少,导致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不够扎实,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舞龙舞狮运动的有效开展.

4.3 学校师资队伍薄弱

随着“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的推广,很多高校都积极的组织教师到专业院校、民间学习发展,为学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但是,宁德师范学院至今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民族民间体育其独有的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具有重要的一样[8].因此,龙狮运动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培养人才至关重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宁德师范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有着充分的场地资源、庞大的学生群体优势,而且闽东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相对独立的地域特色以及中央大力建设海西带来的机遇,都为学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宁德师范学院开展舞龙舞狮运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学校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师资严重匮乏,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差等这些原因都严重阻碍了舞龙舞狮的正常开展.

5.2 建议

(1)在学校将龙狮运动引入体育课堂中,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生活、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生机为目的,不断改变学生身体的整体素质,实现身心愉悦健康发展.

(2)不间断地派遣体育教师到指定的高校或机构进行学习与培训,不断地提升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经常性的派遣教师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向民间专业人士学习、借鉴.

(3)定期地举办龙狮的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师生刻苦训练并积极参加省内外活动,力争优异的成绩取得学校领导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黄亮明,范锦勤.普通高校开展龙狮运动探析—以韶关学院开展龙狮运动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9):111-115.

〔2〕何建东.舞龙舞狮在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展望[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77-79.

〔3〕马俊成,卫志强,马杰.从第八届中国国际龙狮邀请赛展望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 20(2):44-46.

〔4〕宁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宁德市志[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5:材料来源:福建省省情资料库.

〔5〕顾城.发展高校龙狮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68-70.

〔6〕江月兰,张建雄.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剖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58.

舞狮作文篇8

抖狮舞所用狮子制作工艺精湛,狮头最为繁杂,需先请一巧匠用上好木料雕制狮头模子一个,其上涂以一层用猪血与棉花拌和而成的细泥,然后贴上一层桃花纸,待半干后,再重复前道工序,如此层层叠加,反复数次,直至厚度适中,取下木模,凹凸有致的狮子头型便即制成。而后用油彩、金粉描绘出极富民间门神画装饰风格的眼耳鼻嘴,内用红布衬底,外以苎麻为毛,整个狮头便栩栩如生。其次为狮身,狮身以上等白藤扎成骨架,饰以染成金、红、黄三色苎麻为毛,缝挂与狮身及四肢,活灵活现。再次为木笼,木笼长二米,宽一点八米,高三米,周身雕刻祥云、蝙蝠、飞凤等祥瑞图腾,华丽威武。最后配以绣球、幼狮、绳索、滑轮等附件,整个制作过程融合了雕刻、绘画、编织等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灵动活泼的表演形式。

“抖狮舞”根据木笼大小,扛笼者少则四人,多则六至八人,另需一人抛球引狮,八人牵线舞狮,再配以威风锣鼓演奏若干,声势浩大。其中引狮人尤为重要,需兼备舞蹈和武术功底,再加收放自如的现场掌控能力,与牵线人默契配合,逗引头狮做出跳、抖、搔、扭等各种动作,配合小狮子踏着民乐鼓点摇摆起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憨态可掬,时而诙谐有趣。舞狮队亦可根据场面即兴发挥,比如在观众集结之地,引狮人突然一招“欲擒故纵”,将绣球佯装抛向远处,控狮者随即一放长线,笼中狮子凌空跃出扑向彩球,紧接着控球人一个“鹞子翻身”,收球在手,控狮者长线急收,狮子扑球未果,随线悻悻然回归笼中,一边摇头张嘴无可奈何,一边瞪眼抖毛伺机待发。只有如此灵动活泼的表演方式,才能尽展“抖狮舞”的神韵和风采,赢得观众满堂喝彩。

第三、独一无二的氏族传承。

一、薪火相传,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然而中国乡村缺乏特性的城镇化发展导致民间艺术的自然生态与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破坏,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令人欣喜的是,“抖狮舞”作为诸暨的一种特色民间艺术没有消亡,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诸暨人所了解和喜爱,以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诸暨传承,越来越多的诸暨人从中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历史底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诸暨人的文化的根。

二、水融,促进民俗文化交流。文化从来不是孤立一方的,艺术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碰撞,不断融合,不断交流,才能吸收新的血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7月,台湾三立电视台专程赶赴草塔,拍摄了《草塔抖狮子》的整个表演过程,并采访了朱维法老人和村民,制作成纪录片向台湾同胞介绍抖狮舞,使诸暨的这种特色艺术走进了台湾同胞的视线。抖狮舞还与大头娃娃两项民间艺术被合编成民间舞蹈《金狮欢腾中国年》在各地文艺演出中表演,获得群众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不仅促使抖狮舞本身得到了改进,也使得各地之间的民俗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三、雅俗共赏,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艺术不应该有高下之分,雅与俗不可简单割裂,只是形式不一、受众不同罢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人民群众需要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充实自身的文化生活。草塔舞狮队重新组建以后,首先在全镇老年文艺会演中一鸣惊人,后又连续多年在诸暨元宵、国庆等重大节日中崭露头角,抖狮舞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诸暨节日庆典的常用节目。目前已经有上百青年人学会了抖狮技艺,抖狮舞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诸暨极具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团队,正是有了这支团队,诸暨人民不仅能在影院、剧场欣赏文艺剧目,也能在节日里感受舞狮、舞龙的热闹氛围,感受诸暨悠久历史带来的文化精萃。

第四、结语

舞狮作文篇9

【关键词】龙狮运动;舞龙;舞狮;文化内蕴

对于舞龙舞狮的称呼和定位,研究者至今并无统一的提法,大多称作龙狮运动,视为一种传统体育运动。其实从源头来看,舞龙与舞狮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一种民俗活动,虽然也不排除官府的提倡和参与,但主要是老百姓用以寄托愿望并自娱自乐的节日活动,民间性和自发性是其重要特点。

作为中国民俗活动的舞龙与舞狮,其实是两个有一定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研究时是应该分别对待的。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来看,它们应该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文献中也没有发现把它们并称的情况。合称为龙狮运动,应该是近年以来的事。两者得以合称,是因为它们在形式和命运上有着一定的相似。舞龙和舞狮都起源于民俗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都形成了相应的技巧和风格,有着很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都与动物相关,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相似处,近年来,一些参与者和研究者出于组织、比赛和宣传的需要,把两者相提并论,并有逐渐合二为一的趋势。

舞龙与舞狮因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并称,但从文化源头到表演形式,它们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从源头来看,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狮却是西域的舶来品,两者的象征意义也不相同。舞龙需要多人参加,其形式更近于舞蹈,长于表演;舞狮一般是一人或两人,形式更接近武术,长于技巧。舞龙舞狮放在一起表演或者进行比赛,也无不可,而且可能正是发展的趋势所在。但因为它们有着这些根本性的差异,如果要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两者并不易糅到一起,所以在下文的表述中,有些地方只能是分开进行。

龙与狮的文化内蕴

有学者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初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同源共生。也就是说,人类文化中的各个门类,在最初时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这种源头上的共同性,使得每种文化圈都会形成一些鲜明的特色。在此种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文化形式,就会或多或少地具有这些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孕育而生的龙狮运动,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深深烙印。

从一开始,龙狮就跟中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龙尤其如此,它的出现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龙在中国起源很早,上古的传说中即常被提及,相传黄帝曾令应龙攻杀蚩尤,又传大禹治水曾得神龙帮助,这些传说体现出龙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种图腾。

图腾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物,也可能是虚构而成。龙作为一种动物形象,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但也并非向壁虚造。有研究者指出,龙的形象是由中国古代可以见到的多种动物元素组合而成。可以这样理解,在中国大地上曾经生活着很多的部族,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图腾。后来这些部族之间出于生存需要,或战争或联合,一步步走向融合。在这个大汇聚的过程中,他们原先各自的图腾也逐渐合而为一,于是蛇身鱼鳞、马齿鹰爪、扬首掉尾的龙的形象便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一并出现。

《周易》坤卦的爻辞中有“龙战于野,其色玄黄”的记载,所谓“龙战于野”的时代可能正是上述中华民族汇聚融合的时代。玄黄本是天地之色,可见龙的源起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相始终,与中华传统文化中世界观的形成,也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龙在中国本是图腾,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神性,后又不断神化,被附加了更多的灵异和象征意义。古人认为龙能呼风唤雨,能带来风调雨顺,在传统农业社会中,这是极为重要的。龙体形威武,是力量和刚健的象征,《周易》乾卦即以龙取象;龙能大能小,会腾云驾雾,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由于龙与中华民族有着与生俱来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近代以来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甚至被作为中国或中国人的代名词。

狮子本不产于中土,它的故乡本在西亚和非洲,是在汉代时随着中西交流从西域传入中原。西汉张骞两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流史上重要的“丝绸之路”。此后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狮子被作为西域国王送给汉朝天子的礼物来到中原。史书上有很多西域各国国王献狮的记载,其中所记时间最早的在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

狮子在西土本是百兽之王,是威猛和权势的象征,又有着威武的外形,来到中原后,很快就引起了朝野的关注。狮子在中原不是野生,对百姓的生活并不构成威胁,就更加强了中原人对狮子的亲和力。因为狮子在中原人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中原的狮文化中又加上了许多想象的成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人们对狮子的好感。

佛教的传播,进一步加深了狮子在中原的影响。狮子和佛教的渊源极深,它不仅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又被佛教看做是佛的护法甚至佛的化身。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逐渐适应了中国国情并传播开来。在传播过程中,佛教的崇狮习俗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狮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在汉代以后的时间里,狮子逐渐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瑞兽,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构成要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被看做祥瑞的象征,影响着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人认为狮子可以驱邪避祸,所以在建筑、绘画、雕塑、剪纸等门类中都有了狮子的形象,影响不下于中原固有的动物,甚至部分地取代了老虎在中国人心中“百兽之王”的地位。

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

由于材料匮乏,舞龙舞狮的起源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

舞龙的源起,与某种祭祀的仪式有关,在古代的祭祀中,为了达到人神沟通的效果,往往就有人扮作神灵、祖先或动物的习惯。研究者多认为,舞龙起源于民间祈雨的祭祀仪式。这种看法应该有较高的可信度,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就有求雨时所舞之龙及舞者服饰的记载。

也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文献中多次出现的“鱼龙曼延”之戏,应该也属于舞龙的形式。对此笔者有些怀疑,因为从文字的记载来看,“鱼龙曼延”讲究的是变化,突出的是奇幻,应该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杂技之类,虽然其中有龙的形象出现,但只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场景而已,跟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舞龙的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舞狮在中国的起源较舞龙则更为模糊。加以查考,就会发现文献中很难找到明确记载,而只能找到一些传说。按其中的说法,时间最早的是在汉代,而最晚的是明代,前后相差千余年。传说虽然美丽,也传递出一些文化信息,但并不足为证。

舞龙舞狮的起源虽不能说清,但它们(学者们普遍认为至少舞龙是如此)应该源自祭神的仪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庆祝的活动。人类在收获之后或者在某些重要的日子里,往往要举行一些庆祝仪式。这些仪式的主要形式是集体性的歌舞,借以宣泄人们的情绪并表达某种愿望。舞龙舞狮在发展过程中演变成为节日庆典的一种方式,表达对丰收的喜悦,更寄托着对来年风调雨顺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先民的庆典多在节日或收获时节举行,舞龙舞狮又得以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好地结合。中国民间进行龙狮之舞,基本都是在各种节日期间,尤以春节和元宵节为主。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这些最隆重的节日恰好在农闲。勤于农事的百姓趁着闲暇舞龙舞狮,用以自娱自乐,借以祈福纳祥。舞龙舞狮,成了中国重要的节日习俗。

相对于舞狮而言,舞龙更具有一种源头性的更深的原始宗教意义。又因为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所损益,并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一种内在的渊深的精神力量,虽然因其深藏于外在形式之下而不常为人们察觉,但却是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舞龙舞狮虽有起源和形式上的诸多区别,但它们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便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愿:祈求平安、祈求吉祥、祈求富足、祈求安康。虽然不一定真能实现,但百姓情愿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和期盼寄托于这舞动的龙狮。舞龙舞狮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最重要意义,一言以蔽之,便是献瑞呈祥。

正是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完美结合,赋予了舞龙舞狮极强的生命力。它自诞生以来,深得百姓喜欢,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饮井水处见狮舞”的说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更使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眼光。近些年来,由于华人的迁徙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舞龙舞狮在世界很多地区开始立足生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已经有了上千年的结合,虽然外国朋友不一定能深入理解其中的精神,但通过观看表演,也能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神秘的精神力量。

从民俗到体育的转身

在商业经济和现代文化形式的冲击下,龙狮运动正失去它曾经依存的土壤。随着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给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之农业科技的推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迅速在农村得到普及。这些变化波及之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日渐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淡出。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方民间自发举行的舞龙舞狮已越来越少,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如果没有政府的组织,春节、元宵节时的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传统节日活动已很难再见,即使有些地区还在举行,其中的文化要素也日渐淡化。随着知识的普及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待舞龙舞狮都不再有那份神圣感。龙狮的外形也日益简陋,由于浮躁心态和功利思想,人们也不再有心思在这些东西上精雕细琢。内在与外在的要素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人心目中原始意义的舞龙舞狮正渐渐离我们远去。

舞龙舞狮作为民俗活动正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却向着体育运动的身份转化,而且影响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层次的龙狮运动协会陆续成立。1995年1月,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成立。1995年10月,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2003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龙狮分会。此外还有很多地方性龙狮运动协会成立。这些协会成为推动龙狮运动的重要力量,为各种大型比赛的举办提供了组织上的基础。

自1995年国际龙狮总会和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举行多次大规模的国内国际龙狮比赛。据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举行的全国和国际龙狮赛事就有十余次,而且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龙狮邀请赛,2005年在广东举行的“黄飞鸿杯”世界狮王争霸赛,2006年在云南举行的全国龙狮精英赛等许多赛事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协会的成立和各种国内国际比赛的举办,近十几年来龙狮运动非常活跃,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龙狮运动开始走进高校。教育部在2004年启动了“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从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院、中南大学等学校开始,在大学中推广龙狮运动。各高校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龙狮运动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他们一面进行这项运动的研究和教学,一面不断撰文,呼吁社会的关注。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高校将成为未来龙狮运动发展的主要阵地。

舞龙舞狮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日渐消失,但我们没有必要太过忧虑。这些年龙狮运动的蓬勃发展,正在为其注入一种新的现代竞技精神。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舞龙与舞狮,正由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向现代体育运动的方向发展,而且日渐国际化、规范化、科学化。应该相信,它一定会在现代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舞狮作文篇10

舞龙舞狮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传统习俗,体现本土文化特色。而麻绳、麻袋、老式被面花布这种本土材料制作的龙和狮子更能吸引孩子们对舞龙舞狮的浓厚兴趣。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让孩子享受节日的愉快氛围,体验舞龙舞狮的乐趣?

我们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节庆活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循序渐进地学习传统文化。在舞龙舞狮游戏里渗透“龙狮操”的动作等,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体验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的乐趣我们利用麻袋等制作成狮子和龙身,结合以往“舞龙舞狮”时的一些经验,在本次制作时我又进行了一些创新,让龙头可以脱卸,龙和狮子上的毛和鳞片用图形来修饰,充分体现了一物多玩的理念,激发了孩子自主活动的兴趣。

制作用具:

剪刀、大缝针、双面胶、细铁丝、粗铁丝、金色炳稀颜料。

制作材料:

龙:旧被面或花布、破麻袋、长度约为30厘米的树杈,100厘米的棒6根。

狮子:竹编、麻绳、长方形纸盒、泡沫、蝶片、珍宝蟹壳。

制作步骤:

(一)龙的制作:

1.头:取用4张草蒸垫用铁丝固定造型成龙头;在龙头的头顶、嘴唇与下颌部位编织上长短不一的麻绳做龙鳍和龙须;再在头顶插入两根树杈当龙角,并用金色炳稀颜料上色;用布和涂黑的乒乓球作眼睛;龙头后面缝上一块花布,并缝上三根布条与龙身前的三个小洞相连接。

2.身:将麻袋边缘拆开;对破的小洞用被面进行缝补,对于较完好的麻袋外侧可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装饰;麻袋与麻袋相接的部位可用漂亮的被面来缝接。

3.尾:在身子后面取适量的麻袋用布条扎紧做龙尾。

(二)狮子的制作:

1.头:

卷毛:取一竹编作狮子的头形,再在竹编边缘用麻绳穿上打结固定,并将边缘的粗麻绳分成三股细小的,好似狮子的卷毛。

眼睛:用细铁丝将涂黑的乒乓球穿在碟片上并固定于竹编上作狮子的眼睛。

鼻子:用铁丝将长方形纸盒固定在竹编上做成狮子高高的鼻子,再用被面装饰鼻子。

嘴巴:取纸盒的周边围成嘴巴的形状,用细铁丝穿洞加固,用泡沫割两排牙齿状,用铁丝加以固定即可。

2.身:取一破麻袋,先用背面缝补破损的小洞,再用各种图形加以装饰。(为防止麻袋质地的毛糙,也可在身体内侧缝上等同大小的布,确保幼儿披在身上舒服自在。)然后与头部缝接上。

3.尾:取长度约为40厘米的麻绳若干,将其用编辫子的方法编织到约为30厘米处用剩余麻绳加以打结固定,然后将剩余的麻绳,每根像做卷毛那样的方法分开来,做成一条扫把似的尾巴即可,最后将尾巴固定在身子的臀部。

制作用途:

作品不仅独特、美观,而且实用、易操作,涉及领域也较为广泛,有健康(体育)、科学、美术、音乐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多领域的提高。

1.舞龙舞狮(音乐活动):学习舞龙舞狮的动作。

单独玩:舞狮

――狮子敬礼:狮子点头的动作。

――狮子出洞:狮子踏步出洞,左右探视观察。

――狮子跃河:狮子走路遇到障碍物(石堆或小沟等)。

――仆步发威:狮子遇到敌人,表现威猛、恐吓对方的姿势。

――甩头:狮子饱餐后舔爪的动作。

――掀耳踢髻:狮子出洞晒太阳,前爪挠耳梳发、整理脸部的动作。

――马步横跳:狮子在地上左右滚动、擦背,然后起身抖毛的动作。

――八字摇狮:摇动狮子头前进的动作。

合作玩:

可以分别派遣7名和2名中大班幼儿在音乐声中进行舞龙和舞狮表演,幼儿对这种别具一格的材料做成的龙和狮子更是欣喜若狂,那仿真似的狮子和长龙,幼儿对它们的造型很好奇,有的说:“这是一只外国狮子。”也有的小朋友说:“不对不对,这是中国的老狮子,他也想来运动运动,与人比美呢!”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幼儿的平衡、合作和跑、蹲的能力。

2.找图形(科学活动):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认识,还提高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和观察力。幼儿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会更感兴趣。

可让中大班幼儿结合龙和狮子身体部位上破旧的洞洞和图形,让幼儿来找找,龙和狮子身上正方形、圆形的数量。认识和区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了解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不同之处。

3.跳的游戏(体育活动):练习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的技能。

单脚跳:引导幼儿用单脚沿图形进行跳跃,要求落脚点必须在图形上。

双脚跳:双脚并拢站在龙身的起点上,引导幼儿跳过对面背面线上,以格为单位也可连续行进跳。

跨跳:先将龙身平铺于户外塑胶场地,让幼儿两脚分开跳跃,跳跃时要求以龙身两边被面为宽度,双脚必须落在龙身两边。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行进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