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师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00:24:56

评估师工作总结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1

在接到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为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做了大量的准备,促进了学校的建设。现将我校的迎评准备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成效和搞好评估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迎评准备情况

在迎接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中,学校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不断发动群众。

在学校放暑假前接到教育部对我校评估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学习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学校领导研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促进我校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无论是评估、教改、学科建设或是其它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到迎评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召开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领导会议,学习、领会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抓住机遇,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硬件、软同时抓,力争“硬件”合格,“软件”优良,促进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方针,即: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讲求实效;确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日标,即:以优秀的标准为目标进行建设,力争评估结果良好。学校在部署学期工作时,明确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做—次全面的检查和推动。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并请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到校给师生作动员。同时还通过广播、校报,宣传评估的意义和要求。通过对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动员和宣传,全校上下增强了做好自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迎接评估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关注和行动的热点,在全校形成了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氛围。

2、建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处长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同志参加的评估办公室,负责制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工作任务书和采集相应的材料,整理分析有关评估材料,撰写自评报告。同时还成立了以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以及校领导牵头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和机关作风建没、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建设6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各院系相应地成立本单位的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3、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1)学校对教学工作评估作了总体部署,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将评估工作作为学期的重心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教学工作评估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开展。

(2)在熟悉和掌握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评价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办把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做准备,然后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自评材料和背景材料,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在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组、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的多次研究、修改后才定稿。

(3)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准备好教育部抽查的试卷、毕业论文等材料。在教育部派人到学校取试卷和毕业论文时,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按时提交。

(4)通过编印《教学评估工作简报》,及时地向师生员工宣传报道学校迎评工作的信息。

(5)校内评估专家在按课表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按教师和学生名册随机点名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实验室、教学档案、抽查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校内评估专家组充分发挥了咨询指导作用和协助校领导决策的作用,推动了自评工作走向深入。

(6)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认真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7)积极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区内专家组的初评,使教育厅专家组的初评工作顺利进行。

(8)为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准备了充分材料:编印了《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文件和学校编印的《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一至第七期分别汇编成册;编印了《本科教学状态情况汇报》和《广西师范大学基本概况》;将所有备查材料按二级指标分类装盒。

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取得的成效和收获

迎评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月,但是我校认识到,教学工作评估只是一个手段,而建设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评估准备工作中,学校各单位通过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检查自身工作,找差距、找弱点、找问题、找原因,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在自评过程中,在找差距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改进工作,力求各项评估指标取得好的等级,不少工作上了新台阶,工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1、进一步坚定了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学校在教学工作评估过程中,始终把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特别是用教育部教高[2002]4号文件精神指导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再认识,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当前我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具体落实教育部4号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学校今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作出决定对获得部级、自治区级的教学成果给予重复奖励,最高奖金可达30万元,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倾斜。通过自评,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配合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搞好迎评工作,切实为教学单位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为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可以说,通过评估,全校上下进一步确立了“坚持教学工作在全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学校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本科教学在学校各类各层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等“三个地位”问题,以本科教育为本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强化,大家都意识到只有抓好本科教育,只有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2、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在自评过程中,我校对照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查找差距和问题。由于广西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属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限,广西高等师范教育的学费偏低,我校在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新专业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与评估指标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认识到,这些通过努力是能够较快得到改善的,必须加快建设的步伐。因此,学校通过贷款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新建了20多间多媒体教室、5间微格教室;购置了200多万元的新专业图书资料;加快了校园网络光纤的铺设和网络中心建设;新增了两千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老化、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对学校作出贷款决定,实施“紧急采购工程”,经过认真论证、集体决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签定140多份采购合同,安装验收5000多台件教学仪器设备,许多老师感慨:评估对学校加快建设与发展的成效太大了,20天等于20年!

3、强化了教学管理,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评估,我校的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务处根据新的情况对过去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许多新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将1996年6月以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及我校制定、颁布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进行选录,编印新的《教学管理工作手册》发给每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各门课程制(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印成册;各专业的必修课普遍建立了题库:教务处组织力量研制开发教务管理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排课、选课、成绩管理、质量监控:学生教学管理信息员由原来的每个年级一人,扩大到每个班级一人,更加全面地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4、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以评估为契机,我校采取了有效措施,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我们有计划地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使学术活动制度化,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外的科技学术活动;在迎评期间,以落实学校制定的《关于教学事故、差错的认定和处理暂行办法》为主线,组织了各级领导和教学调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将教学事故在网上公布,教风有了进一步好转,教学事故得到了遏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评估,我校在已实施“学风管理规范大行动”的基础上,印发了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引导和教育广大同学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于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中去。机关干部和各院系领导、学生工作干部在活动月中还经常到教室、宿舍、图书馆检查学生晚自习情况。随着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到教室上晚自习和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学习。

5、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利用评估的良好契机,我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经各院系的发动和组织,申报校级教学改革立项的项目达到130多个,校内专家评审后确立了103个项目作为学校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有30个项目还被广西教育厅确立为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校内立项和获得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项目总数在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从迎接评估至今,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已蔚然成风。

6、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为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几个月来,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的整治。如,完成生物楼、理科综合楼、新图书馆、留学生公寓、西大门、学生东区九、十舍等周边的景点建设,共计11000平方米;平整土地10000平方米,种植草皮5800平方米,种植花木5602株;在校园景点,主要场所、办公楼及会议室等地点摆放鲜花10000余盆;更换了旧的标语牌和路牌,使标语牌、路牌更加规范,美观。

7、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教学工作的整改方案。

专家组进校评估结束后,在充分肯定我校取得的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离校后,我校分别召开全校教师总结大会,把专家意见反馈给教师,随后又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认真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提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整改方案。我校的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针对问题,提出措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改结合,巩固成果”。整改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作了具体规划,在教学科研上制定了相应措施;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三是继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育部“四号文件”要求的学费收入的20%投入日常教学工作;四是加强实验和其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扩招以后带来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五是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六是实施“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工程”,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七是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八是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九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计算机、外语等公共课的教学与实践;十是重视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等等。

通过此次评估,我们还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并成为今后工作的力量和源泉;二是锻炼了干部队伍,通过出色地完成难度大、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增强了建设好学校的信心;三是通过自评和教育部评估专家的指点,对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任务和重点。

三、搞好评建工作的几点体会

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对我校来说是一次严格的考验。几个月来,经过准备和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使评建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I、统一认识是先导。我校办学70年来,这次是第一次接受国家对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能否搞好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促进和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学习状态,在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动员,把全校师生员工的认识统一到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要求上来,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当作为搞好迎评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学校通过反复多次的动员,把每个老师、每个干部、每个员工、每个学生都发动起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评估工作。

2、领导重视是关键。这次评估工作意义重大,我校在这次接受评估的25所学校中,是广西高校的代表,是西部地区师范大学的代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既是对学校的全面检查、对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检查,也是对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是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检查。而且,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评估工作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次评估工作,校、院系都是一把手亲自挂帅抓评估工作组织领导,经常研究和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问题。教育厅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迎评工作,使不少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3、健全组织是保障。要把评估准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次迎评促建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评估领导小组、迎评办公室、校内评估专家组和6个建设工作组,各教学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的各级各类评估组织,都为这次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学校成立的由在教学、管理、评估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3个多月来,他们不辞辛苦,深入到各教学单位随机听课70多节,抽查了试卷、教案、毕业论文,检查了实验室,召开师生座谈会19次(与会者近200人),悉心指导教学单位整理教学档案和完善规章制度,帮助修改学校自评报告,为学校制定整改方案献技献策,充分发挥了决策参谋、督促检查和指导的作用。

4、认真自评是基础。自评是评估工作最基本的工作阶段。自评材料是专家评价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体现。我校十分重视自评工作,做到背景材料实事求是,材料客观、翔实可靠;尽量提供原始材料供专家查阅;自评报告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征求意见。由于我校在自评阶段工作严格、认真、实事求是,为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开展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目的;评估指标;评估数据的处理;有效评估的组织实施

教学评估对于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教学评估对教学工作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使教学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国外有不少大学在这方面走在我们前面。笔者收集对比分析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下简称上外)、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现代语言系以及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京都外大)三所大学的教学评估表,试图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系统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

质量。

三所大学的教学评估问卷各有特点。京都外大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问卷都是由所在国学生用母语来回答的,因此问卷的题目相对较多,在20大题左右,美国的问卷中有的大题下含有10个左右的小题。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问卷是面向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的,虽然可以翻译成英、日、韩三个版本,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用外语来回答问卷,因此上外的问卷只有10个项目。我们认为三份问卷的题目在数量上都是合适的。

从评估指标体系上来考察,上外的问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日本和美国的两所大学的问卷中也都包含了这几项指标。而在日本和美国两所大学问卷中均采用的“教学计划”这项指标,上外的问卷中没有。另外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美国的问卷中有考查学生学习行为的指标,而日、中的问卷中没有。日本的评估采用的是6级量,美国和上外的评估采用的是5级量。

另一个较大的区别就是日、美的评估问卷设计的问题是针对一门课程的,而上外评估的指标体系则是针对教师的。

三份问卷在细节上的一些区别:日、美的问卷有一个给学生的说明,说明学生反馈的重要性以及不会影响学生的最终成绩;京都外大的评估还考虑学生该课程的出席率。我们觉得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出席率与该份问卷的有效值应该成正比。卡内基梅隆大学采用的是网上评估。上外的评估问卷中,担任同一个班级课程的教师都放在同一张问卷中,这是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特点的,因为如果让留学生分别作4、5份评估问卷不大合适。

本文试图通过与国外两所大学评估方法的对比以及我们对教学评估的认识,明确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特点,找出现存问题,对现有的评估加以改进,从而促进教学工作。

一、评估的目的、对象和理论依据

借用美国著名教育评估研究专家斯塔佛尔比姆(Stufflebeam,L.D.)的话,评估的一般目的不外乎证明(prove)或改进(improve),或曰:了解或提高。教育界普遍接受斯塔佛尔比姆的观点,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转引自刘德联,李海燕2004),除非有特定的评估任务,比如说需要筛选合格与不合格,需要评出等级或需要与奖惩挂钩等等。评估的对象会因评估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如果评估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评估的对象应该针对课程或教学而不是教师,评估所设置的参数应该对“事”不对“人”。如果评估目的主要是为了证明,那么评估对象更多的是对“人”而不是对“事”。因此是采用教学评估还是教师评估,应视评估目的而定。

教学评估包括教学单位评估、课程评估、课程教学评估、课堂教学评估等。教学单位评估考虑考查教学单位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工作思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师档案、教学和教学管理文档建设,核对有关数据的真实性等等。有效的评估对改善提高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课程评估包括对一门课程的设计、使用的教材、学时、教学环节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发现课程设计是否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用的教材是否适合这门课程,学时的安排是否合理,在教学环节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等。课堂教学评估是目前国内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评估方式。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根据既定的指标体系收集信息,通过定量或定性分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做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工作可以为教学管理层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制定教学管理措施提供客观和全面的量化依据。

另外,即使是教师评估也不一定只是为了证明,对教师的评估可分为奖惩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奖惩性教师评估是一种将教师评估结果直接用于做出奖励、加薪、升职、晋级、降级、解聘等人事决策的教师评估制度。这种评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响应和关注(薛伟,王春英,2003),是一种外部的驱动力。发展性教师评估,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由于这种评估制度与奖惩无关,教师一般不会有顾虑和担心,能够比较坦然地接受评估,更加关注自己的评估结果。这是一种内部驱动力。

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目的总体上是为了改进教学。联系上外的评估来看,以往的评估并没有与教师的奖惩相联系,评估更多的是一种监督的手段。评估理论认为,评估除了作为一种监督的手段,更应该将它上升为改进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提高的手段。从这一目的出发,评估的对象确定为,课程评估结合发展性的教师评估而非单纯的教师评估,这样更为合理。我们希望评估的结果能成为修改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

二、编制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评估表或问卷

(1)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与评估指标的选择。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因素等等。在引言中,我们比较了三个国家三所大学的三份问卷,比较结果说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是大家公认的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此外,在本文第一部分,我们将对外汉语教学的评估对象确定为课程评估而非单纯的教师评估,那么,“教学计划”这一直接与课程设计有关的因素就显得格外重要,应该作为课程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我们在设计评估指标的时候,将“教学计划”纳入了我们评估的一级指标。

对外汉语教学评估另一个有别于其他课程评估的特点就是,它更主要的是对语言实践课或操练课的评估,因此我们在选择评估指标时需要考虑语言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指标下,我们设计了“这门课的课堂气氛好吗?”、“这门课给大家的操练机会平等吗?”这两个体现语言课程特点的问题。

在评估指标的选择中,除了要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特定的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外,还要考虑评估者的特点。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学生评估,即学生作为评估者。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各自的文化背景,而且很有可能被要求用外语作为工具来进行评估。因此,评估指标既要全面,又不能有冗余或太复杂。

(2)评估指标的表述。指标的表述要尽量简单而且明了,避免使用抽象、概念性的语言。在编制修改评估表的时候,我们首先打破了上外原有评估表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框框。虽然这些指标以及指标的目的、层次和等级在编制者心中应该是很清楚的,但作为提供教学反馈的学生却没有必要非得了解清楚。对他们来说能客观、真实地回答问卷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其次,我们将原表中四字句的表述如“备课充分,讲稿完备,严于律己”改成学生易懂的简单的问题形式:“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热情吗?”。我们认为较之原来的表述,这样的提问方式对来自各种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留学生更易被接受,更清楚易懂。第三,有些问题我们向学生提供了一些提示。在日本和美国两所大学的评估问卷中,一级指标教学计划下分别有3个和5个问题。而鉴于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特点,我们希望问卷的题目不要过多,能控制在15题以内。因此,我们设计的问卷中涉及“教学计划”有两题,其中一题“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清楚吗?”后面的括号中,我们提示学生:“包括课程的目标、进度、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再比如,一级指标“教学方法”下的一个问题“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老师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吗?”后面的括号中,我们提示学生:“辅导、答疑、指导作业、沟通交流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提示学生在评估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另一方面,作为发展性评估,也能促进教师在这些方面改进教学。

(3)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和分数体制。评估指标的权重体现了评估组织者对各指标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主次、轻重的看法,另一方面反过来也会对教学有导向作用。在我们修改的评估表中,一级指标有5项,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一级指标下的问题数量来体现评估指标的权重。教学计划下有2个问题,教学态度下有1个问题,教学方法下有5个问题,教学内容下有2个问题,教学效果下有2个问题,还有3个问题涉及到5项一级指标的各个方面,共计15个问题。很明显,我们给了教学方法较大的权重,教学态度较轻的权重。

分数体制我们采用最常用的5级量分制,5分为“非常”量级,4分为“比较”量级,3分是“一般,还可以”量级,2分为“不太”量级,1分是“完全不/没有”量级。

1~12题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13~15题采用非量化评价的方法。量化与非量化的结合是为了使主客观因素相结合,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片面的因素。量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评估者和评估组织者都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评估者――留学生只要看懂了提问,在5级量分制下选择一个等级对他们来说是毫不困难的。量化的方法也便于评估组织者搜集资料,统计数据。非量化的方法又能提供给评估者发表自己主观看法的机会,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能使一些未被评估指标涉及的方面得到反映。

三、评估数据资料的处理

不同的理论假设(外力激励教师还是内力激励教师)对评估数据资料可能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样,不同的评估指向(面向未来还是面向过去)、评估目的(奖惩性的还是发展性的)也要求我们对评估所得数据资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李亚东,王孙禺,2002)。如前文所述,我们的评估目的若是基于帮助教师改进所教课程,以发展为目的,那么,我们的评估就应该重视形成性的评估结果而不是终结性的评估结果。也就是说,对评估所得资料的处理应该能充分发挥反馈、调节和激励的作用,提高评估的有效性。结合我们对上外国交学院教学评估表的修改,对评估数据资料处理的以下细节值得注意:

(1)数据公布的方式。上外以往向任课教师所告示的评估数据是教师承担一门课所得的总分,对于各项指标的单项分数在告示中并无体现。大家知道,总括性的分数往往会掩盖某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元素。如果评估只是为了奖惩,只有一个总分大致也能满足评估要求。但是对于帮助教师改进一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仅仅只有一门课的评估总分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向教师交待评估中每项指标的平均得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环节或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应该继续保持,而哪些环节或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待改进。比如,我们评估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教学计划”下的一个问题“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清楚吗?(包括课程的目标、进度、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如果教师这一项的平均分得到4.86的话,说明这方面做得很好,没什么问题,应该继续保持。再比如,“教学方法”下的一个问题“这门课给大家的操练机会平等吗?”,如果一位教师在该项上的平均分只得到3.28的话,说明他在这方面有欠缺,班上一定有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操练机会。也许这位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其他方面还都做得不错,就是这方面没注意到,影响到了他这门课的总分,或者跟其他课程的总评分无甚区别,看不出问题在哪儿。要是我们只向教师公布一个总分的话,教师就无从改进教学和课程设计了。

以往上外向任课教师公布的评估结果中还有一项就是按总分的排名。原意是希望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全院教师排列中所处的位置。但是这种做法很值得改进。教师所得到的每门课的总分可能是不同班级的学生所评定出来的,也就是说评估者是不同的。学生的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且不同班级学生的评估缺乏可比性。另外,排名第10与排名第15,可能总分就相差1%不到,那么这5名的差别到底是教师教学上的差距呢还是不同班级的学生打分上的差异呢?诸如此类的无法反映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数表述,很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为了让评估结果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建议是,在给出每项评估指标得分的同时,也向教师提供他所得评估的总分及一系列参照数据。这一系列参照数据包括:所有参评教师所得的平均总分、最高分、最低分、处于某一分数段的教师人数等。

(2)评估结果的使用。参与教学评估的有评估者和评估对象。评估者可能是领导、专家或学生,评估对象是课程和教师。不同的评估者和评估对象应该有查看评估结果的相应的权限。一般来说,对外汉语教学评估的评估者为学生。但是为了改善管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领导或专家应有查看全面评估结果的权利。我们的建议是,与我们发展性的评估目的相适应,目前评估

结果不要直接与奖惩、聘用、晋升等挂钩。领导或专家查看评估结果不是为了了解孰优孰劣,而是要从管理的角度帮助教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当领导发现某一群体的教师普遍存在问题的时候,领导就可以针对这一群教师请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相反,如果领导发现特别优秀的教师,就可以让他介绍经验,或组织其他教师听课等等。评估者学生应该可以查看所有教师的综合分。如果实行选课学分制的话,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学生在选课时,除了看上课的时间外,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了。评估对象教师应该可以查看本人各项指标的平均得分以及综合得分,还有评估者提供的定性评语。但不能查看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具体评估情况。

(3)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问题。对评估获得资料的处理还应考虑评估结果的可靠程度。前文已经提到,我们的评估希望把重点放在评课程、评教学上,而不是针对教师。因此,评估指标的设计也尽量针对课程和教学而不是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评估这一主观的反映更逼近客观现实。但是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评估者的特殊性,教学评估发生偏差也在所难免。刘德联和李海燕(2004)经调查分析找出留学生作为评估者的主观方面造成偏差的原因有:印象的偏差造成评估时的心理倾斜:特定文化背景带来的评估偏差:个人主义造成的偏差:对评估不重视不认真随意填写造成的偏差。因此,无论是领导、专家还是教师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在使用评估结果的过程中尽量降低评估给体制、教学及个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四、保证有效评估的组织实施

要提高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还需要对评估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实施。这包括评估前、评估中和评估后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以求达到共识。完整的沟通包括评估信息的传递与正确理解(杨道莲2004)。在评估前,组织者应向评估者和被评者传递评估的积极意义。首先要向留学生宣传评估的重要性,尽可能事先纠正由评估者主观方面造成的偏差,特别是纠正对评估的不重视不认真而造成的偏差。上外现行的做法比较积极,就是在评估之前由留学生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召开留学生班长会议,向班长说明评估中学生所要注意的问题,再让班长传达给班上的学生。另外我们建议在评估表中说明组织者的诚意以及学生评估对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重要性,并承诺学生的评估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其次组织者与被评者的沟通在于:第一,双方都要充分了解评估的目的。若是以发展为目的,双方就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第二,评估指标体系也应该经过各方的讨论修订,特别是被评者应该充分了解评估体系。因为评估除了有监督改进教学的作用,也还应该为教学指明方向。被评者如果充分理解了评估体系,教学也就有了较明确的指导和努力方向。第三,评估结果如何公布使用不仅组织管理者清楚,也应让被评者清楚。

在评估中,还需要规范各项操作程序。评估表的发放人、发放时间和地点需要统一,这与提高评估回收率、降低评估偏差是有关系的。为了提高评估回收率、降低评估偏差,评估表可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学期结束前或一门课程的最后一堂课上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填写。在学生填写的过程中,教师离开教室。填写完后,由班长收齐评估表装入专用信封交到行政办公室。在课堂上填写评估表比让学生把评估表带回家填写回收率肯定要高。这样的做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真程度,降低评估偏差。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培训效果评估;评估体系

教育技术是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强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本项工作开展的意义与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对于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实效评估体系来说,成为各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评估现状入手,从可行性、客观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技术来设计评估指标,并从指标权重优化上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

1对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估现状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开展,而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上,国内外学者也给予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而教育评价模型的建立是从教学实践和学生评价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如上世纪30年代泰勒模型是将教育目标作为指导,从目标分解和量化上来编制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方案,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以判定其是否得到预期目标;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层次分析模型理论,将评估的深度和难度进行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斯坦弗尔比姆引入对象分析法,分别从情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阶段进行评价,得出CIPP四项综合评价方法。美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从教育评估标准的建立上来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如从关注培训内容向培训效果的转移;从关注培训者向培训项目的转移;关注标准在培训实践中的运用等。英国教育管理者在建立评估方法上,将培训组织者、决策者、培训者、学校及教师作为考评对象进行多方位评估,并从培训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来分析原因,改进培训项目的运转机制,提高培训工作质量。我国在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研究中,最早在上海成立“师资培训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组,从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而随着我国学者对国外评估模式的引入和实践,如引入柯克帕特里克四层次评估模型,引入全因素、全过程、全员评价模型,来对培训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跟踪评估和监测。总的来看,在我国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关注培训过程而忽视对培训效果的有效评估,很多培训中心在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中,对于评估环节疏于管理,仅仅关注反应层和学习层,并未贯彻好全面评估的目标。在对培训后的教师调查反映来看,多数受训教师仅关注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行为和能力等问题很少问津,也对培训效果评价问题缺少足够的认识,从而制约和限制了培训效果评价工作的深入落实;二是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价随意性大,由于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措施,在对教师培训后的评价工作上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受训教师、学校领导个人主观上的认识不到位,往往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重视不够,在对教师评价上受其总结性发言的影响而侧重于印象成绩,或者为了照顾情面而给出与评估结果不符的成绩;三是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上较为单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培训效果评价工作仅停留在问卷或书面测试上,无法从主客观上进行全面评估,也难以实现评估成绩的量化管理;四是对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缺乏完善,尤其是很多学校在教师培训后未能将培训成绩与其职位提升建立关联,在缺乏制度建设和统一规范的评价下,培训成绩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挫伤了受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抑制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

2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构建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的原则和目标

结合高校教育技术培训实践,在进行全面培训实效评估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原则,建立科学而正确的评估原则是开展评估活动,选择评估模型,发挥评估功能的有力依据。为此,一是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对评估人员在对评估实效进行检测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个人主观推断带来了影响评估质量的基本方法。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坚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坚持判定实践的公正性,坚持选取指标的事实性,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准确性,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唯有此,才能从培训实效上来实现对培训结果的准确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培训工作的应有价值。二是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从科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教师培训实践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评估理论来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要体现出对数据加工的科学性。三是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一定要体现出可行性,无论是评价方法还是评价内容,都要避免繁冗拖沓,难以量化,不仅耗费人、财、物、时间,还难以提升准确性。因此,要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来确定评估体系,以便于操作执行。四是要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对于定性评价侧重于质,主要是对评价对象的性质进行界定,其特点是模糊性和综合性,而对于定量评价,则侧重于对量上的分析,尤其是对于培训效果中的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更需要从复杂的培训动态中进行有序的量化,以满足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评估目标是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构建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和相关文献,最终明确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从而构成一套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培训实效评估体系。

2.2对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主体及运行模式的选择

谁是培训实效评估的主体?如何选择培训评估主体?从培训评估实践来看,不同的评估主体,其评估视角和认知态度是不同的,如何在评估主体的选择上避免自身的局限性,需要从评估主体的甄选上进行全面审查,并得到相互平衡互补的效果。一般而言,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中,主要有五大主体,一是高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相关部门,主要才宏观培训目标和培训方向上来确保培训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对评估活动进行开展落实和收集整理各类培训实施情况等内容;二是培训中心,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下设的实施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机构,作为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不仅需要从知识上进行提供服务,还需要从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监控与考核评定等工作;三是受训教师所在单位,对于受训教师自身单位相关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其在安排自身学校培训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对教师受训后的综合评估责任,并从对其参与到培训实践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定。如对其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对其科研实效及工作绩效进行分析,以获得受训教师在培训后的教学水平变化;四是受训教师,作为最终的培训对象,结合自身培训实际进行自评,从培训前后的表现上给予最直接、最真实的自我评估;五是专家,邀请相关培训实效评估专家,通过对教师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的实施和测评,来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最终得出相对公平公正权威的评估结果。从教师培训实效评估实践来看,教学评估是贯穿于培训实践的全过程,并通过对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教师表现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相关问题,及时改进培训方案,以提高培训实效和质量。作为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落实培训实效评估工作中,既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又要发挥统筹全局、协助评估的工作,积极在培训实践中制定全面的评估认定措施,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监督来确保培训实效评估工作的有效执行。培训中心作为实施培训的主体,在培训实践及课程安排上,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并从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的激发上来推动培训实效的评估。一方面将自身培训工作接受主管层面的监督,另一方面通过书面及角色模拟等方式来对受训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综合考核,以提升培训实效。

2.3综合运用多种培训实效评估方法

培训实效评估重在评估方法的选择,结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法来提升培训实效评估效果。一是目标评估法,对于培训工作及培训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成单个的目标,并从培训规划和培训阶段成绩上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培训目标与培训实效是相互联系的,在目标评估法执行过程中,要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后所达到的基本要求进行明确,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工作方法的改进、思想态度的转变等方面进行对比,以实现对培训实效的确切考核。二是测试比较法,测试是对受训教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考核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通过书面或角色互换等方法来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评估,其特点是培训后的测试,忽视在培训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及时评测,为此,可以从测试时间选择上,对培训前及培训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测评分析,比较培训后的评估方案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关键人物评估法,所谓关键人物主要是从受训教师自身相关的人来完成评估,如同事、学生、上级领导等。通过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后综合能力的测评,引入同事评估法或学生评估法,来推进培训实效评估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也有助于上级领导、同事、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获得全面的培训评估效果。问卷调查评估法,主要以问卷问题的发生来考察培训工作内容,并让受训教师从回答问题中来进行评定其学习结果。在问卷调查评估中,一方面是文字性问卷,旨在从受训教师的思想及知识上进行测评,另一方面是实践性问卷,旨在从受训教师的技能掌握上来测评其学习效果。五是访谈评估法,通过对受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或交谈,从受训教师的心理及行为变化中来获得评定结果,本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从谈话中获得受训者的工作态度及动机,不足是费时费力成本较大。

2.4确定培训实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指标来说,主要分为4大一级指标,即培训反应、学习收获、行为变化及培训成果。培训反应作为最基本的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对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是对培训活动的直接评估。主要评估方法有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并从访谈内容和时间的灵活选择上来实现对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的掌握,而问卷调查则通过全面的设置问卷内容来获得培训过程的满意度,以改进培训工作,解决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学习收获是主要是对受训教师的学习后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如学习后的态度转变,学习后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等。通过学习收获测评来掌握教师在消化和掌握培训知识中的进度和程度,如由培训中心开展阶段性的学习评估,从测试受训教师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上来获得培训前后的变化,对培训后责任与意识方面有无提升,能否遵守相关规定做好示范和榜样,在知识理论及方法实践上能否得到相应要求等。行为变化的评估重在从受训者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来获得评估效果。一般来说,对于行为变化的评估主要放在培训后的3~6个月,通过上级领导测评、同事测评,以及学生测评等方法来考察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状况。在指标选取上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实施和科研创新能力两方面,在教学实施上,结合受训教师的行为变化来测评其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善课堂教学,在科研创新中能否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进自身的研究水平等。培训成果的评估是对培训实效进行最高层级的全面评定,其作用是改善受训教师在培训后所取得具体工作表现和业绩,其指标主要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师层面上,通过对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测定,并从其课堂组织、班级管理、科研论文集专著等方面来测评其成绩;在学生层面上,旨在从受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合作、创新能力上,能否促进学生成绩的显著提升,能够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方法来改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3结语

总之,对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对于评估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上,更要从客观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上来进行审慎对待,并能够结合培训工作实际来灵活创新。同时,在推进培训实效评估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优化评估工作流程,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提升培训评估工作实效。

作者:陈庶民 孟罡 李克臣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志建.成人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及展望[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7).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4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我省31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从200*年5月开始开展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在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四个阶段的自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被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为优秀。现将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今年5月接到省教育厅评估通知后,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和校务会,专题研究评估工作,从各方面加强了对自评工作的领导。一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步骤。二是成立了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由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主任,教务处长、校办主任为副主任,抽调了专门人员,正式开展自评工作。同时,成立了16个项目组,具体负责15项二级指标和办学特色、创新项目的自评工作;各部门也成立了自评工作小组,抓好本单位自评工作。学校确定了校长为学校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三是抓好指标分解,明确工作任务。校评建办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过认真梳理,将评估指标体系的8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主要信息,具体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自评任务,责任到各单位。各部门根据评建办分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进行合理分工,及时将指标和主要信息分解到有关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开始了“清查家底”,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工作。四是搞好建章立制,保证了自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明确要求评建办要定期向校党委汇报,每周至少要向校长专门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并出台了《评建工作奖惩规定》;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也建立了定期研究、汇报、检查评建工作的制度。校评建办坚持每天上午开早会,通报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评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此外,学校还分别于6月底、8月中旬和10月初对各项目组的自评工作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明确整改方向,增强了评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好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5月17日,学校召开了接到教育部评估正式通知后的第一次迎评创建动员大会。8月30日,在新学期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领导就迎评创建工作再次做了动员和部署。评建期间,刘瑞榕副校长还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水平评估培训会,并多次亲自主持召开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会议,就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各部门层层动员,广泛宣传评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师生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评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政治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络、学生刊物、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评建氛围。校评建办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到已接受评估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取经;邀请评估专家、福州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郑威教授,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到校作自评辅导报告;编写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做到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广泛宣传,使大家对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三)开展自评自查,整改存在问题。评建期间,各部门按照评估指标、观测点的等级标准,逐一进行对照检查,深入剖析,找准找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差距和不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整改存在的问题。迎评创建期间,学校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后投入715万元,建成了射击馆;投入35万元,建成了物理实验室;投入近200万元,用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添置和更新了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同时,修订完善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教师干部外出参加会议等制度,并将全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各项教学、行政管理;针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抓实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还与石狮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对口业务交流、教官选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挂职锻炼、学生实践锻炼、科研协作等全方位的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互动式教学训练模式;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建立了侦查治安法律综合实训基地和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此外,还开展了校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和校级、省级、部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活动。

10月中旬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进行预评估后,学校党委认真研究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要求各单位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消化、限期整改,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严格评估工作纪律,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校师生员工根据学校的部署,又一次全员发动,逐项落实,层层把关。各系部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档案,加强了专业剖析工作,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后勤部门进一步整治了校园环境,修缮了各项设施。学生管理部门层层动员,分级负责,狠抓学风、校风的薄弱环节。教学管理部门评建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校评建办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心撰写,对《自评报告》、《特色和创新项目》、《自评依据》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对重要数据进行了多次核对;各项目组对自评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

(四)全力做好准备,迎接专家评估。评估临近期间,学校把评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好最后的准备。校评建办对各项目组汇总上交的材料进行了最后的审阅,并成立了校内专家组,对各项目的自评材料进行了交叉审阅;总务处对教室、宿舍等设施以及校园环境进行了最后的修膳和整治;政治处对校园环境和相关场所进行了布置。学校调整了评建办人员,成立了专家秘书组和接待组,从各部门和单位抽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强,熟悉学校工作情况的教职工担任评估专家秘书和接待员。12月17日,评估专家组进驻我校,正式对我校近三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全力以赴,积极迎评,做到:提供材料,及时准确;访问师生,随叫随到;考察现场,准时畅通;学生测试,规范应考。师生员工以诚实、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评估,保证了专家考察工作顺利进行。

二、主要收获和成效

(一)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迎评创建期间,通过学习讨论教育部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促使广大教职工对过去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进行认真反思,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提高了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和办学规律的认识,从而增强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较为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尤其是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小组的教师干部结合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评估指标的内涵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确定的“立足福建,服务公安,以专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公安一线高等应用性警务人才”的办学定位准确,符合高职高专学校为地方经济、行业部门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校根据福建省对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提出到2010年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福建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警务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跨入国内同类专门院校先进行列的发展战略目标切实可行,发展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学校以此次评估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从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加大了高职高专示范试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并论证设立了“反恐反暴专业”,初步形成了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等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二是加大了对课程建设的政策扶持与经济投入力度,把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把课程建设的普遍开展与扶持打造精品课程相结合,探索教学训练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2003《警察查缉战术》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后,今年《刑事侦查学》课程又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国家赔偿法》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我校申报的教改项目《创建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育实战新体系》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教育部评比。三是在认真调研公安工作改革与发展对当代公安业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及公安业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对公安类各专业计划进行较大范围的修订,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调整了课程结构比例,建立了以培养公安通才为基础、专业各有侧重的“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四是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各系部认真开展教学法研究,根据课程的内容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动力和活力。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研究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公安实战中鲜活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尉然成风。在省直机关工会组织开展的省直院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中,我校推荐的《福建省毒情分析》多媒体课件获得二等奖。

(三)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迎评促建,学校认识到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高专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坚持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稳定的运行机制。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立足点,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主阵地,突出警察职业训练特色,建设了各类实训基地。评建期间,学校先后建成了侦查治安实训基地、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并在原有12个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16个专业基地和12个学生课余实践基地。依托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践操作和校外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学校成立的由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公安实践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为我校与公安机关合作办学的纽带,进一步丰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与公安机关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在科研方面,通过以评促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项,社科项目3项,获得课题资助经费21.9万元,实现了我校获省级重点项目立项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今年12月7日,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管理检查组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检查,对我校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评选2002-2004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的民主投票中,我校获得全票通过。

(四)全面总结了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更加全面、详实、客观地总结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校领导、校评建办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各项目组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就该项目所涵盖的学校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撰写了观测点自评概述和依据说明;各系部自评小组从专业剖析入手,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各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科目课程、教学环节、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11个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负责撰写《自评报告》、《特色与创新项目》的同志认真对照评估指标的内涵要求,结合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收集、查阅大量丰富而厚实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报告的框架、内容进行了精心构思,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建设、特色与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能较好反映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和办学特色的质量较高的《自评报告》和《特色与创新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评估期间,经过专家组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认定学校的特色创新项目为: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实战三位一体,培养公安一线现代警务人才;学校创新专业和教学训练模式,促进警察技战术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对学校办学经验得失、特色创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总结与回顾,既增强了我们搞好公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使我们看清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迎评创建工作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是先导。正确认识评估工作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评估才能见到实效。我校对评估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开始评估时,有一部分同志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草率应付、侥幸过关”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党委认识到要抓评估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讨论、大力宣传、层层发动,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全校上下认识逐步提高,思想趋于统一,从评建开始时的“要我评估”转变成后来的“我要评估”。广大教职工普遍认识到:“评估就是学校的发展”。评估是对我校办学过程的全面审视,是推动学校上台阶的绝好机会,是学校发展史上难得可贵的机遇。通过评估,使我们更加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办学定位,制定发展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事业发展。大家把评估视为自身学习和提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激发了干劲,明确了目标,总结了办学经验,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制订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决心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平时工作是基础。评估是对以往工作的集中检查。通过评估,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把所有的问题寄希望于一次集中解决也是不现实的。如果仅靠评估这几个月的临时突击,可能起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的功效,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时,基础工作打扎实了,评估工作目标才能更高,效果才能更显著。学校制定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始终都把人才培养列为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明晰了办学思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02年以来,学校通过采取“引进、培养、使用”的各项措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师资的整体水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发挥示范试点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品牌的专业;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扶持打造了《警察查缉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国家赔偿法》等部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科研成果初显成效。学校先后投入了10293.1万元,建成了图书馆、学生公寓、办公楼、射击馆等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所有这些,都为此次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员参与是保障。学校是一个整体,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评估不仅要评教学,而且要评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牵涉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我们认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因此,评估工作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人人应当参与。在评估中,师生们人人总结成绩,鼓舞自己,人人查找问题,鞭策自己,通过评估这一特殊的工作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建期间,我们努力做到软件与硬件一起上,教工与学生一起抓,行政工作与思想工作协调开展,集中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支撑保障体系工作成绩,加快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步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前进。

(四)自查自评是重点。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建期间,全校上下普遍认识到如果找不到真正的问题,就谈不上改,更谈不上建。事实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专家们驻校考察,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整改。同时也认识到,当前学校要发展,面临多方的困难与挑战,有些困难需要借助评估强大的外力推动,集中迸发出我们内部的能量才能解决。因此,各部门都能按照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自评自查,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不夸大成绩,不回避矛盾,认真总结经验,查摆存在问题,整改突出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5

建筑与艺术学院2004-2005工作总结述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谨代表建筑与艺术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员工对04~05年度的工作作总结述职,请予评议. 团结战斗的学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各处室,各兄弟院系的积极支持下,我院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进步,基本完成了任期目标本年度的任务.过去的一年里是紧张奋斗的一年,又是脚踏实地完成日常工作平凡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我院在取得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通过的基础上,又紧擂战鼓迎来了学校本科教学优秀评估的试点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为积极申报学位授权点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我们又努力做好日常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为不断总结经验,特作总结如下: 一,党政班子团结一致,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院党政班子团结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校党,政布署的各项学习与工作.坚持周三*学习的制度,认真抓好*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水平.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件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切实做好服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管理工作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管理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班子同志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做好教学,科研的服务工作,同时又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各系主任,办公室积极配合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充分调动骨干教师及党员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在我院得到积极地响应及贯彻落实.在我院教职工中形成既有紧张严肃的工作,又有团结,活泼的工作氛围的和谐局面.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 本年度共接收硕士研究生7名.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现在读硕士学位1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人,今年已有5人获得硕士学位. 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给年青教师每人配备一名老教师作指导教师,做好传帮带.院每年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参加校级竞赛. 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比前的工作,凝炼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创新团队做好科研及课题申报工作. 三,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本科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我院以评估为契机,评建结合不断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学组织领导及保障体系,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本科教育领导班子,下成立专门本科教育学办公室,做具体工作.坚持院系领导深入一线听课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4年学院顺利通过了第三次全国建筑学教育评估后,紧接着暑假中又开始了学校首批本科评建的试点工作,这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有测重点的顺利完成了上述二项评估任务,并已写出整改报告,现正在落实建设之中,其中全国建筑系专业教育评估(本科研究生)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充分的肯定与好评,在成都会议上全票通过.2004年9月进行的我校迎接2006年全国本科教育优秀评估,校内予评,我院是全校第一个试点单位.全院上下认真学习领会教育评估的指标与内涵,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明确责任,整体推进,加快整改,务见成效.通过认真的自我摸底,将评估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系,系分解,落实到人.做到 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为评估作贡献.树立达标,争优,创特色的信心,形成了齐心向上的态势,在校教务处,评建办的指导创新活动,如每年举办的建筑风活动.学生出版专业刊物筑雅等.参加省首届大学生挑战杯获二等奖.全国建筑学设计学生作品竞赛获优秀奖二名,全国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大赛获得9个奖项,获各类活动竞赛40余项.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100%,2005年就业率达93%以上.学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全体教职工是团结进取的,我们的工作量紧张而又踏实的.但在我们的心理上还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距先进的院系还有较大的差距.我院由于历史和专业的原因我们的师资队伍还不够强,特别缺少科研领军人物,我们的部级纵向科研课题还很少,我们的办学条件虽有较大的改善,但距离先进同专业学校差距还很大.我们的经费不足也制约我们科研及学术交流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尚不明显.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全院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我校06年顺利通过本科教育优秀评估而努力奋斗!和各兄弟院,处一齐共同努力奋斗,为我校胜利完成十一五计划,争先进位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6

教学是高校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素质。近年来,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估工作。然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剖析目前课堂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将关键事件技术引入教学评估,建立基于关键事件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用行为观察评价法进行评估。

一、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1.评估指标体系不合理

我国高校在课堂教学评估的指标的设置上,往往倾向于使用笼统的、一般化的指标(如:教学态度认真、问题分析深入、透彻和能理论联系实际等),以使评估能应用于不同的学科、专业。这样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使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大打折扣。首先,笼统的指标让评估者难以准确把握其标准,从而无法给出客观的评判。比如,对于什么样是认真、什么是不认真,怎样是深入、透彻,往往评估者自己都不清楚,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于是,就很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学生给自己喜欢、跟自己关系好的老师打高分,给那些要求比较严苛的老师打低分。其次,用这些笼统的、一般化的指标往往难以区分优劣,使评估失去了意义。比如,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是比较认真的,因此在这个项目上大家的得分都差不多。再次,按同样的指标评估不同学科、类型的课程往往有失公允。比如,高等数学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得分一般比较低,因为这门理论联系实际本身就比较困难,同时也不是非常必要。

2.评估方法不当

目前,评估量表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估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它是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指标给任课教师打分或评级的评估方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将评价结果量化,便于不同教师之间的比较。而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说明每个档次的含义和标准,致使学生在评分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很大,难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3.评估的随意性较大

首先,由于评估指标和标准抽象、模糊,学生容易按照个人喜好、关系亲疏等打分。因此,对学生要求严格,尤其是较严厉的老师往往得分较低;必修课的得分往往高于选修课;班主任的课往往得分较高;低年级课程的得分往往比高年级课程高。其次,学生由于不想让老师不高兴或是存在应付心理等,打分的随意性也很大。

4.反馈不足

课堂教学评估应遵循发展性的原则,即评价以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一些高校虽然开展了评估,却没有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在有些高校,教师即使能获得评估结果,也只有总评得分,具体指标的得分通常是不得而知的。这让教师难以从中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然而,抽象、空泛的评估指标,相差无几的评估结果也难以给教师足够的、建设性的反馈。比如,某教师在“问题分析深入、透彻”这一项上,一些同学给他打了7分(满分是10分),他即使看到了这个评估结果也不明白自己在这方面到底有什么不足,更不知道如何改进了。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评估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且教师也很难从这些评估结果中获得建设性的反馈。这使很多教师对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产生怀疑,有的甚至对评估结果很不以为然。而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不合理正是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试将工作分析中的关键事件技术引入教学评估,建立基于关键事件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用绩效管理中的行为观察评价法进行评估。

二、建立基于关键事件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事件是工作中能够代表不同绩效水平的行为范例或典型事件。关键事件技术是工作分析专家、任职者和(或)管理者搜集和编辑关键事件的技术。它往往需要任职者、任职者的主管等回忆并记录下那些能反映出特别好或特别差的工作绩效的特定行为或事件(即关键事件)。在表2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行为”一栏中,列举的就是笔者用从某高校学生中收集的一些课堂教学的关键事件。这些行为导向的关键事件就构成了行为观察评价法的评价指标。为此,先要获取和编辑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事件。

1.获取关键事件

首先,划分课程类型。由于不同学科类别、课程类型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典型表现不同,因此,首先要根据学科类别和主要教学方式划分课程类型,如人文类理论课程、理工类实践课程、体育类实践课程和美术设计类课程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分别搜集关键事件。然后,要培训一批工作分析人员,使他们掌握关键事件技术,以便高效率地收集和整理关键事件。

获取关键事件的方法可以有关键事件讨论会、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需要根据信息收集的对象选取恰当的方法。

(1)关键事件讨论会。学生与教师接触最频繁,对教师的教学表现有最清楚、直接的了解。可以召开由学生参加的关键事件讨论会,收集关键事件。每次会议由熟悉关键事件技术的工作分析人员主持,并召集有关专业的学生6-12人参会。首先,主持人要向大家介绍会议的主题,并解释什么是关键事件,为什么要让大家提供关键事件。最好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应用关键事件建立的绩效评估指标的范例,让同学们更清楚会议的主旨。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些关键事件的范例,借此说明关键事件的编写规范和要求:特定而明确(一个关键事件是对单一事件明确的表述,而非一连串事件);行为导向(集中描述工作所展现出来的可观察到的行为);简单描述行为发生的背景;简要说明行为的结果。然后,引导大家回忆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并填写关键事件记录表(如表1)。或者,让同学们把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典型表现说出来,并引导大家按照关键事件的框架和模式表述,再把同学们的发言记录下来。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同学们有机会表达对教师教学的期望和意见;同时收集关键事件的效率也比较高。

(2)问卷法。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了解很多典型的教学表现。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用讨论会的形式,他们很可能因为怕得罪同事或领导,而不敢说出那些表现比较差的关键事件。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让他们填写收集关键事件的问卷。设计收集关键事件的问卷或表格(如表1),发放给有经验的教师(如工作3年以上)填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捷,且保密性好。

(3)访谈法。教学督导或主管教学的领导是教学方面的专家,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从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角度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关键事件。因此,可以由熟悉关键事件技术的工作分析人员一对一地访谈他们。访谈的模式与关键事件讨论会类似,也是要请被访谈者回忆他(她)所看到过的、听到过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典型行为表现,并告诉访谈者。访谈者要根据关键事件的写作规范来访谈和记录这些关键事件。

2.编辑关键事件,获得评估指标

由熟悉关键事件技术的工作分析人员,对收集上来的关键事件按照课程类型分别进行整理和修改。首先,把对同一关键事件的不同表述归纳起来,提炼、总结成一个完整的关键事件,并保证没有错别字和病句。然后,使关键事件尽可能地简明化。其中,如果有些关键事件发生的背景或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就可以省略。例如,表1中的关键事件就可以简化为:在上课过程中抽烟。这样,编辑好的关键事件就可以作为用行为观察评价法评估课堂教学的评估指标了。

三、用行为观察评价法进行课堂教学评估

行为观察评价法(Behavior Observation Scale, BOS)是一种绩效评估的方法,它是列出员工各种典型的行为表现,让评估者在观察评估对象平时工作表现的基础上,判断评估对象各种行为发生的频率,以此来评估员工绩效表现的方法。用行为观察评价法进行课堂教学评估,需要构建基于关键事件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量表,再用此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1.构建行为观察评价量表

首先,将编辑好的关键事件作为评估指标,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量表。此时,可以将表现好的、差的和一般的关键事件混合排列,也不需要区分绩效维度。然后列出具体的评估标准,就是被评估对象特定行为发生的频率。例如,表2是笔者用从学生中收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关键事件构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

然后,设定行为标准。因为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就要根据课程类型,分别设定每个关键事件应该发生的频率。例如,对于文科类课程,“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课”的频率应达到4―很频繁/通常。在设定行为标准时,主管领导要注意和有关任课教师沟通,以制定合理的、能为教师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标准。这会使教师事先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行为标准,进而有意识的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避免在后续的评估与反馈当中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2.评估与反馈

由于行为观察评价法要求评估者熟悉被评估者平时的工作表现,而最熟悉教师教学表现的就是学生和教师自己,因此这种评价工具主要适用于学生评教,也可以作为教师自评的工具。然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最有发言权。在学生评教过程中,学生只要回忆任课教师特定行为发生的频率,并将相应的得分填入表中即可。再将学生对各个任课教师的打分分别进行汇总,计算出每位任课教师各项得分的中位数,就可以得到综合的、明细的评估结果了。通过将评估结果与行为标准相比较,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位任课教师在哪些方面表现优秀,哪些方面有欠缺了。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这一点。

得到评估结果后,主管领导要就每门课的评估结果与任课教师面谈。对其表现突出的地方,领导要予以肯定和赞赏;而对于那些显著的不足之处,则要帮助和督促教师改进,并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追踪、检查行为改进的结果。

3.用行为观察评价法进行课堂教学评估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评估结果更客观。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定行为发生的频率,而非参照抽象、笼统的标准打分,因而可以极大地减少晕轮效应,得到更加客观评估结果。

其次,评估更加公平。针对不同课程类型,分别建立的评估量表、行为标准,能更好地反应特定课程的教学质量。

再次,这种方法的反馈性更好。由于量表中的关键事件是非常具体的,评估结果就能明确地反映出教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这就有助于给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同时也督促教师改进。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定额制;科研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8-02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观念由来已久,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工作定额制”是将组织目标分解成若干的子目标和小目标,然后按量化要求进行绩效评估,最后兑现奖惩。因此,对教师的行为起到激励的作用,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校的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教师工作成果难以量化、难以设定有效的指标进行准确的测量等原因,导致实施的过程困难重重,因此优化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迫切需要解决。

一、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复杂脑力劳动,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师绩效评估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劳动的复杂性。尽管“工作定额制”已在许多高校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多数是在走过场,没有太大的成效,存在着诸多问题。

1.评估指导思想缺乏战略性。各高校推行的教师“工作定额制”的指导思想有所相同,有的是基于本校的长远发展和对学术兴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科研工作好坏放在对教师绩效评估的首要方面进行规划和执行,有的则更倾向于注重教学,而只把科研工作作为其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把握,还有些对教师基本上无科研任务要求,甚至部分高校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估的决策权集中在少数校领导手中,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估时主要基于领导集团利益进行考量。总的来讲,现行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指导思想缺乏战略导向性,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2.评估方法存在不足。实行科研“工作定额制”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科学创新,不断促进科学知识的发展,实际上是把定性的教师科研成果数量化,这种方法主要参照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成员工作绩效的评估方式。但是,在评估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采取表格打分、手上统计汇总的情况,统计上作耗时费力,效率较低,另一方面,评估主体对评估标准认识上的不统一、评估客体出于某些因素的考虑而提供不客观的材料、对评估客体提供的评审材料不认真核实,使得某些数据含有一定的水分都使定量评估存在误差。

另外,评估指标和评估周期的选择不当也都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

二、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中国高校教师科研“工作定额制”已经得到了广泛推行,但是在学校的实际评估实践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综合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评估指导思想功利化。在中国多数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行政化倾向表现比较严重,单纯地把教师科研评估简单归结为发表文章、申请项目的数量,把评估变成行政管理的手段和工具。这种主观认识上的偏颇导致评估过程重数量轻实质,也使很多教师为了评估去写文章和拉项目,使评估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

2.现行评估体制行政化。绩效评估理论认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组织的发展目标,才能改善组织成员的绩效水平,促进组织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具体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中国许多高校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在于,中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沿袭行政管理的体制,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是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建国以来,高校是被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单位来管理,政府的教育行政体系深入到高校内部,高校自身也形成了行政模式来组织和运转,这就形成了中国高校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这种由行政主导缺乏教师参与的教师科研绩效评估,在评估标准和评估政策的制定上表现出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3.评估忽视学科差异性。不同学科和其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不能采用统一的科研量化评估体系和标准对所有学科研究进行评估。如理工类学科的科研大多为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直接经济效益高,申请发明专利多,评估指标易于量化;而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评估涉及价值判断、历史判断和性质判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评估,不能用单一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估。不同学科的学术研究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以同一种评估标准来统一评估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难以实现评估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因此,不能简单地要求从事应用学科研究的学者像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学者那样发表很多论文,也不能要求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学者像从事应用学科研究的学者那样有多少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生多少经济效益。

三、优化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估的对策选择

针对如上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中指导思想的确定。照高校发展战略类型的不同,中国高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教学开发型、专业特色型和效益型。第一种是研究型高校,一般是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但其学科并不都是一流水平的,其个性主要表现为拥有不同的优势学科,应确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发展整体上台阶的战略思路;第二种是教学开发型高校,其特点是以教学为重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应要求科研工作服从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科研工作的重点,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应用型科研项目为主;第三种是专业特色型高校,它旨在根据学校的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立足于校情,确立为某些热门专业培养优秀人才的战略目标;第四种是效益型高校,其重点在于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走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办学道路,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开发的协调发展。

2.高校科研活动规律的合理把握。由于中国高校以上的四种分类,各自的发展目标及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是不相同的,因此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教师科研是不合适的,高校在进行教师科研评估时,应根据高校自身发展需要、学科门类及教师科研活动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科研活动进行分层、分类评估。

在评估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高校类型差异和学科差异,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应多层次开展科学研究。其次要鼓励教师参与政策制定,这样让教师充分感受到了教师作为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3.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中评估方法的选择。每一种评估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本文提出目标管理法比较适合高等学校教师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法是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法来进行高校教师绩效评估可采用如下具体操作方法:首先明确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无论是总体战略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行的、有挑战性的、具体的和可以验证和计量的,学校战略目标一般分为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其次分解学校的最高战略目标。学校的最高战略目标确定后,就必须结合本高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办学规模、发展方向、政策环境、学校外部环境等因素将总发展目标的信息传达给各个院系,院系再根据教师为总目标所负的责任和义务将院系目标分解到每位教师。院系的每位老师,都要在学校总体战略目标和院系目标的导向下,知晓各自工作的具体职责和标准并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计划,同时制定执行计划中的绩效评估标准;接下来的环节是绩效评估,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对照设定的目标和绩效评估标准,分阶段对教师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评估,最后检查调整。通过绩效评估,教师找出自己实际工作绩效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紧接着就必须分析这些差距的原因,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等手段,致力于缩小乃至消除上述差距,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也促成院系乃至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软,陈敏.从战略日标看高等学校定位[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21.

[2]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7):53.

[3]李苏.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5,(6):13.

[4]杨慈玉,王会斌.高校科研量化管理中的差异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5,(9):55.

Optimize our College Teache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IAN Zai-lan

(Guangzhou Auto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800,China)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8

只有评估者确立正确的评估思想,才可能科学地设计和操作实施评估,才可能合理地处理和应用评估结果,从而充分发挥评估功能。就教

育评估而言,正确的评估思想应包括:①明确教师评估的目的与意义;②树立正确的评估功能观;③正确把握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评估的特点;④掌握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⑤形成正确的教师观与质量观。这五方面构成对教师评估的全面评估思想。对“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问题的回答,不能不从传统的答案中走出,对教师的评估,就必须有新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比如,对于教学的理解,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教学有两个层次,“教学生”是第一个层次,“教学生学”是第二个层次。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思想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如果站在当今的时代背景来看,“教学生学”就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教学生会学”才是高层次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的责任已不仅在于给学生多少信息或教会学生掌握、理解多少人类积累起来的文明成果,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估,应把师德师风这一内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校干部教师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是影响

师德师风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态度表现:①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对工作精益求精、兢兢业业,按教育规律办事,忠诚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②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和职业。对工作比较安心,但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个跳板。在这个跳板上,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消极等待寻找机会;二是积极工作,创造条件。都以离开学校为最终目标。④对工作认识不清、目的不明,缺乏责任心。

正确表示评估结果是教师评估实践的重要环节

如何正确地表示评估结果是整个评估过程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评估工作的水平和科学性程度,关系到对教师的正确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措施。评估结果的表示有多种方法,概括地说,有定量的、定性的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具体可分为:

1.分数解释法。

对评估的结果直接以分值的形式表示出来,不做任何语言描述,以自然分数线作为划分基准的临界点,用评估结果所得分数与基准分比较,得出评估结论。分数解释法是教育评估常用的一种表示方法。它包括目标参照性分数与常模参照性分数两种具体表示形式。目标参照性分数是用以表示评估对象实际水平与某种评估标准的差距或相对程度的一种标记形式,有百分制、5分制、等级记分制等具体形式。常模参照性分数是用以表示评估对象相互之间差异的数字,具体形式有Z分数、T分数、C量表分数、斯坦分数等。

2.等级解释法。

对评估的结果由分值转换成等级,以等级的标准为基准,就确定的评估内容对评估对象作出解释。这种表示形式适用于教师评估中的单项评估。如用“优秀”、“合格”或“不合格”来表示一位教师的师德水平。此外,还有名次、百分位数等具体等级表示形成。名次表示法是根据评估对象符合某种评估目标要求的程度,用自然数表示其优劣好坏的先后顺序。一般在单项评比中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排列出名次顺序。百分位数也是一种标准分数,当两个评估对象团体总体结构相当,但个体总数不等时,其个体的百分位数就可以相互比较。

3.诊断描述解释法。

这种表示形式是将评估的结果以语言描述的形式作出定性的结论,如实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真实面貌,表明评估对象是什么样子,达到评估指标和标准的程度,并根据评估指标和标准的要求,指出成绩和问题。这种表示方式适用于一般的综合性评估,是逐项对照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性地或由定量过渡到定性地写出评语,诊断事实,描述出现状。

4.原因分析解释法。

评估的结果以定性分析为主,不仅描述出评估对象的现状,而且要分析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不但要肯定评估对象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还要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这种表示形式适用于上级评估和督导评估,同时,学校在日常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评估也应尽量采用这种表示方式。上述四种对评估结果的表示方式,前两种属于定量的评估解释法,后两种属于定性的评估解释法。此外,对于教师评估结果的表示还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就是把评估得到的分值转换成图形或表格。图形包括有条形图、直方图、圆(扇)形图、曲线图、分布次数图与象形图等。通过图形来表示的评估结果更为形象直观,有利于进行比较分析,或展现评估对象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当前,有的实践工作者认为,只有数量化了的评估结果才是科学的、可操作的、可比较的。实际上,任何一种表示方式仅仅是一种手段,本身无所谓好与差。对教师评估结果表示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评估的内容和目的,一般应尽可能地做到多样化,便于从多角度来全面审视评估对象。对教师的评估是对教师各种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教育艺术的综合评定,这些内容中,有的内容是可以量化的,有的内容则不能;有的内容较易量化,有的内容则难以量化。数量化的表示方式,在教师评估中固然是重要的,但涉及到人的思想、动机、情感、信念、价值判断等方面问题,若借助定性的、描述的表示形式,可能会更为准确。

合理应用评估结果,充分发挥教师评估的导向作用

获得一个评估结论,并不是评估工作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应用。在运用之前,首先应对评估结果进行认定。主要包括三方面:①确认评估结果。即对评估结果在一定职权范围内取得认可。包括评估者的集体和评估对象的自我确认。②科学性程度检测。就是用数学方法对评估结果的科学性程度进行检验,包括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分析,有的还可进行相关、概率、矩阵、回归或因果的分析等。③对评估对象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工作建议。这个决定要对评估者具有导向、激励或选拔的作用,对其他单位或个人也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经过认定的评估结果,最后要反馈给评估对象及相关的工作部门。教师评估结果的应用要注意三点:①时效性。任何一次评估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和范围内进行的。所以,得到的结果应及时地反馈给评估对象,评估者对评估结果的应用要注意其时效性,要注意评估内容的特定范围和评估对象的发展变化。 ②社会效益。评估结果反馈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衡量教育评估工作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唯一标准。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开展教育评估工作,更要学会正确应用评估结果,要避免那种教师评估工作搞得轰轰烈烈,而评估结果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的形式主义现象。③选择合适的反馈方式,注意评估对象的心理 反应。评估结果必须与评估对象见面,这是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者应根据不同的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和评估对象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反馈给评估对象,同时,要注意评估对象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调控工作,使评估对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接受或认同评估结果,起码要让评估对象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高校教学工作评估 绩效评估

一.背景

教学工作评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工作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狭义的教学工作评估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从1994年开始,教育部以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和水平评估等四种形式,对254所大学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性的教学工作评估有利于推动高校建设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更进一步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为国家培养人才提供阶段性的诊断和改进计划。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国内研究型大学一般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的管理重点在学院这一层面,对教师个体的管理主要由教师所在的学院、教学部和相关研究机构管理,学院在学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型大学运行的保障。通过观察国外的院校,不难发现国外的知名大学大都弱学校,强院系。认证统计的排名也以学院排名而不是学校排名为主。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高校权力下放的趋势,逐渐认识到主要承担教学工作的基本载体是学院而不是学校。最近几年,在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中引入绩效管理的思想受到广泛的关注。下面本文从绩效评估方面的角度分析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的不足与给出建言。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的不足

首先,部分高校对教学工作评估认识不够,敷衍了事。从微观上看,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要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部分高校将教学工作评估单纯看作任务来看待,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教学工作评估,没有发挥评估应有的作用,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缺乏全面配套的评估措施制度。评估应该遵循奖惩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好评差评一个样,只讲奖惩不求发展。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利益的平衡,为高校评估工作的管理提供保障。当然,有了好的制度还必须执行,不然将会导致各种制度和程序如同摆设。

再次,教学工作评估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教学工作的全貌;评估指标一刀切,不考虑评估对象原有的水平基础、功能定位的差别。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估目的在于对全体教师做出全面准确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教师的贡献应与该大学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教学评价指标应该是学校发展目标与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教师个人身上。教学工作评估不仅是一个管理教职工的业绩过程,一种管理教学过程的手段,更是一个使得教职工工作满意度、激励和业绩同时增加的过程。同样地,不同院系之间原来的发展水平、教授比例和职能定位等是有差异的,用同一套指标评价不同的院系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与公平性。

再者,教学工作评估主体和周期的选择出现偏差。目前的教学工作评估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大多数院校都是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让学生登陆教务系统对任课老师进行评价,加上部分行政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会议对教学工作评估进行总结了事。对待不同的评价对象采取相同的评价周期,一些老师身兼数职或需要额外处理其他事务,无暇顾及较为频繁的评估。

最后,是评估结果没有受到重视。对评估工作不重视所得出来的评估结果可以借鉴的意义不大,但是有的高校有制度保障,评估的指标也设计合理,评估工作运行良好,但是就是没有应用评估结果对教学工作加以改进,这相当于企业花钱请外面的管理咨询企业来做诊断,报告和改进计划都出来了但是企业却没有实施,极其浪费。

三.建议

针对以上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出现的问题,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1.明确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目的,全体人员都必须重视高校教学工作评估

评估目的要与学校发展思路相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共同发展。每间学校又有自己的不同战略安排。总的来说,高校有三大职能,分别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学术科研。这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院系功能的实现确保学校功能的实现,有关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带动评估工作,为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2.制定全面配套的评估措施制度并确保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运营的保障工具。没有全面配套的评估措施制度就如同没有全面配套的管理制度的企业一样,奖惩无所依,教职工对评估失去信心,积极性降低,即使评估有了结果也不知道按什么标准去执行。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评估小组委员会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如我国的同济大学设立了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工作,组织办学质量评估院按照学校要求开展院系办学质量评估以及有关专项评估,并开展有关办学评估问题研究。

3.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评估体系

体系由指标和权重构成,建立相应的教学工作评估体系正是为了教职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使高校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够与学校的发展思路结合起来。考核指标的设定应根据该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性质和职责而确定,而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发展思路而定的。不同的教职工人员和院系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应该能够切实反映本职工和院系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功能定位。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不是某人拍拍脑袋说了算,需要与相关人员的沟通,通过交流实现全员参与管理建设的目的,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4.针对评估对象的特征选择评估主体和评估周期

在进行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的过程中,要重视自评的作用,各个部门应该把自评作为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中的重要一项,使教职工对自己的自身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和重视。这样有利于持续完善他们的教学工作及促进自身的培训与成长,同时使被评价人意识到他们工作中的优点及缺点,做到扬长避短。在选取其他评估主体时,要考虑待评估的指标、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关系、评估者能否获得相关信息以及是否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等因素,落实相关责任。由于高等教育产出具有滞后性特征,期限过短会难以看到投入与产出的有效关联;而过长又不利于及时调整资源投入,激励院系办学积极性。因此,评估周期的选择也要根据教职工工作岗位和任务性质、学校院系的文化来确定。

5.重视评估结果的应用

教学工作评估不但是学校对以前工作的一种总结,也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作出的思路上和具体实施上的一种计划和展望。要重视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职工和各院系,对评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重视教职工的成长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制定下一个评估计划。同时要注重对评估结果的保存供日后查看借鉴,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但是高校也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衡量。

四.小结

教学工作评估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被评估的项目还要求根据高校在发展战略概述审查其现状。教学评估项目的目标主要有五个方面:①评估教学课程的优势所在以及其薄弱环节;②探索并分享最优的教学实践方案,同时发展新的实践方案并研究新的教学方法;③认清教学中需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改进的领域,同时获取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保持教师积极工作的有用信息;④支撑高校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⑤为今后的教学评估工作提供一个支撑体系。

本文从绩效评估的角度分析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的不足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在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中引入绩效管理的思想,促进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发展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超 杜豫川 赵鸿铎.芬兰高等教育体系与大学教学评估[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39-41

[2]张忠华.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存在问题与对策的再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1-3

评估师工作总结篇10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对象为:

区第三幼儿园、市第一幼儿园、县幼儿园、县幼儿园

二、评估目的

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是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主导的,对辖区内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估,属于诊断性评估,目的是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办园特色、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幼儿园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为市、县两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管理措施和办法提供支持与服务,督促办园主体改善办园条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办园水平。

三、评估依据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采用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承担研究制定的《省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附后)作为依据,辅之以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发的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要求。

四、评估时间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时间为2014年5月下旬-6月中旬。

五、评估程序

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分为幼儿园准备和督导评估两个阶段。

(一)幼儿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准备既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的资料收集、活动准备的过程,也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之前的一次诊断性测评和自我总结、反思。

接受评估的幼儿园,要建立由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估准备工作小组,同时,根据需要可聘请教育督导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参加。

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测评活动方案和测评指标体系;准备资料——收集、整理、装订、装袋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人员准备——通知、召集需要观测、访谈的教师、幼儿、家长等;活动准备——组织开展需要测评的幼儿接园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自评自测——根据《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自评打分;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总结报告)——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自评、自测结果,现状分析与反思,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自评结果与质量发展报告于评估活动前一周提交评估小组。

(二)督导评估工作

1.评估小组

建立由教育督导人员、教育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5—7人组成评估小组。

2.测评活动

(1)学习方案:参与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前认真学习《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等,熟悉评估内容与方法。

(2)个人评估:每个评估人员负责1—2个一级指标的测评,依据《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独立进行测评,测评人员须对每项三级(c级)指标进行评分;同时,在“测评情况记载”栏,对查阅的资料(佐证材料),幼儿园建设和环境的查看情况,对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情况,幼儿生活、游玩、学习等情况进行记录、记载,包括质量发展状况、特色与存在不足、问题等。

被测评幼儿园应为每个测评人员提供一位引导员,协助完成测评工作。测评时间从幼儿入园到幼儿离园,观测幼儿园一日的教学活动。

(3)幼儿园汇报:由被评估幼儿园领导作教育质量发展总结报告,包括评估准备工作情况,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特色,存在问题与不足,自评结果,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等。

(4)小组评议:在测评人员个人独立测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议,形成小组测评结果,填写《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结果统计表》。

3.测评方法

(1)听取汇报:听取幼儿园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

(2)察看现场: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创、区角设置、寝室环境、园风园貌、教学设施设备等。

(3)查阅资料: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包括各种工作计划与总结、管理与考评规章制度、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与会议记录、报告、园本课程、幼儿成长记录(卡、册)、教师业务档案等,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

(4)座谈会:召开教师、家长座谈会(10—15人,大、中、小班兼顾)。

(5)个别访问:对教职工、幼儿、家长及有关人员进行个别访问。

(6)听课:观看幼儿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

4.评估报告

(1)质量报告:督导评估小组,根据测评结果,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包括评估工作情况,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特色,存在问题与不足,评估结果,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