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23:13:42

学困生工作总结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1

一•确定学困生,制定转化计划

在本学年上学期初,根据我所担任的初一三班和初一四班同学平时表现和测试成绩确定六名同学为学困生。这些同学普遍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拖拖拉拉,上交不及时,而且书写太乱。心理方面也存在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二•建立档案,认真转化

为每一位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明确导致学困的原因。

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三•利用网络,加入学困生博客

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我同其他实验教师一起加入学困生博客,在自己的博客上将学困生转化的积累进行发表,分别发表了《学困生工作计划》《学困生转化三年规划》《家访记录》等。利用课余时间经常登录学困生转化博客,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2

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践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为人民谋利益、巩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2016年秋季,在上级组织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我校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紧紧围绕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目标,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了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爱心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将2016年秋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

为了抓好扶贫资助工作,成立了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对贫困生的摸底工作,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所有学生及贫困生的建档工作,明确资助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对本学期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回顾。

2016年秋季,有23名学生享受补贴,每人625元,无建档立卡贫困生,共计金额14375.00元

1、规范操作流程,抓好过程管理

① 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的工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本学期,我们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公开、公正做好贫困学生资助的发放工作。对资助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制度办事,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接受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

②为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助困名额的确定、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资助均由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提出审请,班主任签字,校长审核盖章后,将贫困生档案资料建立专档,加大了资助面,避免多头资助,重复救助。

2、落实专项资金,抓好资金筹措

①规范资助政策,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对所属学生进资助,将政府的温暖惠及到每一位家庭贫困学生。

②加大救助的争资、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落实补助贫困学生的补助。广泛开展经常性助学筹资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① 加大资助贫困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开学初,学校通过专栏、新生入学须知以及利用会议向贫困生宣传国家、省和学校资助贫困生的政策、措施,让家长、学生、教职工对有关资助措施应知尽知。另一方面规范助学工作操作程序、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②救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帐务管理制度,分配、使用和发放实行集体研究制度。严格规范程序,确保救助金发放规范,杜绝救助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代签、代管、托管、隔期发放、滞留、截留、顶冒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准确。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贫因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长期做好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助学贫困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光靠几个人是无法做得最好的。因此,深入宣传,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3

接到县里财政局、教育局有关XX年秋季高中贫困生补助资金的通知,我校各部门立即组织认真学习文件,并积极配合做好文件的有关事项,11月22号下午,我校在综合楼五楼召开全体教师例会,会上,我校曾照桂校长、总务处钟小聪主任都对该文件的重要精神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工作任务的分配,曾照桂校长提出:要积极、及时、认真落实好此项工作。总务处钟主任也强调:各班主任一定要认真核查,仔细填写好表格,对确实困难的学生,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帮扶工作。会后,各班主任按照学校的指示,都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对贫困生的评定,严格按照了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转发的《江西省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政府资助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核定。

学校教务处也遵照文件规定,采集好了贫困生学生信息和相片,并制作好了贫困生档案,对每一为贫困生的信息、档案都做了仔细认真的核审.25号下午,在教务处领导的组织下,对贫困生的信息、档案做了一一整理,做到:将资金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学校领导在班主任会上也明确指出:对于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还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让这一批学生能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成长,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相互谅解,积极做好这类学生在生活上,精神上的帮扶工作。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学校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此项工作在我校已顺利的完成,此后,我们将继续做好贫困生的调查和帮扶工作。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4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扶贫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120__年,我局坚持以党中央的__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整合资源、集中帮扶”的原则,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级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要求,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圆满完成了扶贫帮困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我局20__年定点帮扶村是__县__镇__村。该村共有6个社cc人,耕地__亩。主要依托__河的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以网箱养鱼和稻田养鱼为主,兼以发展生猪、獭兔及家禽养殖和传统种植业。主要经济来源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收入。经过我局近一年的定点帮扶,现已完成新修村党支部活动室1个,近30平方米;完成新建水窖3口,机井33眼,集中供水站1处,年新增蓄水近1000方,解决了近200人的饮用水困难;发展獭兔养殖15户,生猪养殖5户,蔬菜种植21户近300亩。实现对口帮扶户人均年增收500余元。

二、主要做法:在20__年的定点帮扶工作中,我局结合__村的种、养业结构、经济状况和地理条件,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帮扶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责任,强化了定点帮扶工作人员的责任:出文明确了综合科为扶贫定点帮扶工作责任科室,主要负责扶贫定点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__同志为扶贫定点帮扶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帮扶工作相关情况的收集、上报等日常工作和“一对一”结对帮扶具体措施的跟踪落实等工作责任。

(二)健全组织,强化定点帮扶工作的组织保障:成立了“__市__局扶贫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__同志任组长,副局长__同志任副组长,综合科科长__同志、事业科科长__同志为成员,并落实了综合科__同志为具体承办人员。为定点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调查研究,科学确定了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局长__、副局长__先后5次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帮扶村和联系社区,逐户走访,座谈了解,摸清了帮扶村的种养殖业结构、经济状态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四深入四了解四明白”。一是深入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家中,了解帮扶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明白该村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深入党员、村干部家中,了解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白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三是深入科技示范户、双文明户家中,了解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情况,农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实用技术、法规法纪情况,明白帮扶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工作重点;四是深入有上访、矛盾纠纷的农户家中了解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白如何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2北庭镇中心学校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扶贫帮困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北庭镇中心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办法,开展学校“手拉手”扶贫帮困对口支援活动,我校进行“手拉手” 扶贫帮困活动。

我北庭镇中心学校,该校办公经费紧张,教学资源有限,给教育 教学带来了居多不便, 该校有一部分贫困学生, 需要社会各界的援助。

我校按照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 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 之路, 开展各种帮困活动, 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师生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由董晓英校长任组长、王汉峰书记任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后勤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明确思路,有步骤的实施。做好宣传工作,在教 师例会、学生大会、班主任工作会、教研组长会做好了动员,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同时,在师 生中征集扶贫帮困的好点子,广集思路,共同搞好此项活动。如王尚 海老师提出的“城乡学生手拉手”、钟广宇老师提出的利用学雷锋活动 开展捐赠活动等都得到了落实。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到学校。

对于扶贫帮困工作, 我校做了详细的分工, 比如党支部负责联络、交流;办公室负责对贫困生进行摸底;少先大队部负责募捐款项等。

在联络工作中, 王书记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经常性地与小学的教师交 流, 听取他们的意见, 尽可能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贫困生摸底工作中,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生都能 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多次组织校骨干教师去小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还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报答社会。

三、节约一天零花钱,扶助贫困学生。

学校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中号召全体学生“节约零花钱,扶 助贫困学生”的捐款活动,个别班的学生,家庭很困难,但还是将自己积攒钱捐了出来,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学生,他们踊跃捐款, 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献上一片爱心。在向灾区捐了自己存下的十多钱,每当老师问起时:“灾区的孩子更苦,以尽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走出灾难”5 月 16 日,我校教师 为四川灾区捐款 9500元,学生捐款 1715 元。

四、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学校大队部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一帮一”活动,真诚地交朋友、解 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双休日,这些好朋友,相互走访,孩子去村里体验生活,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学习进步。” 教导处在教师中组织了“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辐射带头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的成长。我校的教师利用 空余时间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的工作方法,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并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情境 创设等方面的探讨和创新,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在课堂上取到 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才华和教研能力的 舞台。

在这些活动中,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活动中,教师都 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互相交流,尤其是骨干教师不仅在课前对青 年教师进行相关的辅导,而且在课后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 导, 青年教师受益非浅, 也带动了其它教师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提倡的扶贫政策,根据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会计室、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赵静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助学金发放对象,在上学期末由刘世攀副校长、教务处徐进文主任、以及团委陈涛书记等亲自将助学金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同时确定凌杰等18名同学享受团县委希望工程捐助对象。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为患病的林春敏同学捐款,短短半天时间,就筹集捐款7000余元。当把这笔捐款送到林春敏同学家中的时候,他的父母连声感谢。林春敏同学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周边的好几个企业主已经答应向我校的林浩男等同学每年捐赠600元,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各村委会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4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财务处、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十家,温暖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赵晓彤等9名同学为上一年度扶贫帮困教育金发放对象,在上学期末由____副校长、教务处____主任、以及团委____书记等亲自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同时确定____等3名同学享受民政部门捐赠的学习型电子辞典。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为患白血病的____同学捐款,短短半天时间,就筹集捐款9000余元。当把这笔捐款送到____同学家中的时候,他的父母连声感谢。____同学自己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父母关爱。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周边的好几个企业已经答应向我校的李浩男等同学每年捐赠1000元,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初中学业;各村委会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扶贫工作总结5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大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的力度的号召,我校与__学校结对帮扶,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诚恳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使得我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缩短了城乡差距。现将此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密部署。

城乡结对帮扶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提高我校教育就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得此项活动自始至终始按照有序有效开展着。

二、开展各项活动开展,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学校工作会议上,校长多次向老师们阐述结对帮扶工作的意义。因此,在受帮扶过程中,我们虚心学习,真诚面对,以心换心,以情促行。在工作中具体做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提高我校办学效益。

1、领导互访,更新办学理念。

学期开学初,两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帮扶实施方案,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2、教师互访,取长补短。

自开展活动以来我校派优秀教师到__学校指导实际教学,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展示,提高能力。

20__年9月,在主管领导和__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带领语、数骨干教师为__学校师生上了4节示范课。简明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网络交流,友谊永存。

通过一年多的相互了解,使得我们两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方法、解疑释难,使得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心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与发展。

三、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对我们受助学校而言,收效颇丰,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更加明确了办学目标,不仅提高了办学品位,而且提升了我校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为__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结对帮扶工作中,__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__学校收获的却是爱心,是知识,是经验,是团结,是友谊,是理解,……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5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管理工作,根据县委、县扶贫局文件精神,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的目标,我校在2019年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现将我校2019年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官亭镇中心学校地处民和县最南端,始建于1934年,原校址位于官亭镇官中村,占地面积97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由于官亭镇城镇规划与喇家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喇家小学、官亭小学、原中心学校合并,于2015年11月25日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位于鲍家村一社,占地面积53946㎡,建筑面积17684㎡。

2017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1272名(女生59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女生262人),初中生661人(女33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寄宿生659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374人。专任教师85名,女47人。

官亭镇中心学校下辖13个行政村,我校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涉及县内县外在校学生100多人,居住分散,教育扶贫涉及人口多,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实,官亭镇中心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白山小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督办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官亭镇中心学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仁青

副组长:祁海成   马全文

成  员:王晓梅   李成海  范增花  赵丰瑛  李国伟

张学武   鄂福强  吕西成  吕根成  吴正全

郭积福   何克义  魁文明  桑占明  马国成

办公室设在中心办,由赵丰瑛负责日常材料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合力。

1、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实施县级地方政府主导,积极协调乡级部门,加大对帮扶点发展的指导,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1、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

2、按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特困学生,

3、深入贫困家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找准扶贫帮扶点,力争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推动和谐稳定。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坚持发展帮扶与和谐稳定相统一,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和谐中促扶贫,在扶贫中保和谐。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

(1)根据民扶组办28号文及民和县干部“结对认亲”大帮扶工作制度,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根据官亭镇中心学校认亲结对帮扶计划,我校定期开展 “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要求责任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并开展好“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

(2)学校对主题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解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必知必会“十二条”、干部进村入户“十问法”、“二十必看法”等,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帮扶责任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3)我校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不同的时间,进村入户,到赵木川、先锋、别洛、河沿等村进行结对认亲,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把我县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导建档立卡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励每一位扶贫户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关怀。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帮扶教师力所能及为贫困户带去现金、米、食用油、鸡蛋等慰问品进行慰问,与结对贫困户拉家常、谋脱贫,了解结对户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再次详细了解各自负责的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愿望。主题活动使我们的帮扶教师和群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干部职工,让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和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

(4)我校结对帮扶责任教师总共85名,每位教师都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将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与采集学生就读信息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村组干部大力支持下,官亭镇中心学校教师全面深入各村各队,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统计核实初中、小学、幼儿园县内外学生就读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扶贫好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补贴补助,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休学,经核实官亭镇在县内县外就读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小学生106人,初中生46人,学前46人,总计198人;城镇低保学前1人,小学10人,初中4人,总计15人;农村低保小学8人,初中10人,总计18人。官亭镇总计贫困学生231人,其中女93人,寄宿生162人

(三)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500元。

3、学前三年每生每学期资助600元

4、积极协调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一是2017年10月份无锡市帮扶贫困生8名,每名学生资助500元,总计4000元;二是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2019年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特困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建档立卡特困生6名,补助资金每生500元,计3000元,总计下发补助资金4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狠抓“控辍保学”, 按政策做好贫困辍学生返校复读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主动和镇政府联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体系,上学年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为0.57%。2017年12月和2019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 劝返复读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2017年12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840元,计3360元;2019年7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500元,计1500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真正扶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6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多,每年最终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全院学生人数的1/4,因此我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相当重视。现将我院上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决定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自强社

以前我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很松散,各贫困生之间也没有交流,许多信息不能共享,同学遇到 困难也多是自己解决,这样导致许多问题学院不能及时了解,不能及时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08年下学期我们学院讨论决定成立贫困生组织——自强社,把所有经过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纳入这个组织,即所有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动成为社员。自强社为每个社员建立长期档案,进行跟踪调查,并优先为这部分同学提供帮助。通过这个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反映到学院,许多问题学院都可以统一的予以解决,另外社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一些并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同学就没有机会获得认定。学院自强社还规定都要对社员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下次评选的依据之一。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自强社运行以来虽说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反响不错。

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许多条款主观性较强,我们学院根据学校的精神制定了贫困生评定细则,将其中的许多标准量化

在认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同学的家庭情况都比较困难,但对于一些具体的资助,学校有名额限制,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在很多时候难以确定到底是谁的家庭情况更差,到底应该把资助给谁,尤其是面对几百份差不多的材料,更是难以辨别。为此,上个学期学院由自强社牵头,广泛征求我们学院自强社社员的意见,并结合其他学校的经验,初步拟定了一份《贫困生评定细则》,把一些评定标准量化为具体的分数,比如针对多子女的家庭,如果家中其他子女读小学或是初中,因为可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对于这一项就不给予加分,如果家里其他子女读高中或是大学在评定时可以加2-5分,这样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会有一个具体的分数,这对于以后的各项具体资助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标准。

三、坚持评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7

一、我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职工总数33724人,困难职工(人均280元以下)总数3456人,约占职工总数10%。其中:特困职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岁以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初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区委,区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区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助困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043-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党和政府提出让各阶层的人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对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了相同的经济资助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推进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加速了科教兴国和社会公平的伟大事业。陕西省也连续出台了多项资助政策和举措,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建立资助工作管理体制,落实机制运行措施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也发展迅速。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理清工作思路,构建和完善资助育人体系。自05年学院成立以来,在原有专科段金叶信息学院学生贫困资助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现已覆盖全院学生,结合国家的资助政策,采取了下述具体措施:

(一)建立院系两级资助体系:在上级文件的指导下,学院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系两级资助体系,从2005年起学院就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学工部、财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系学生工作领导人员组成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从2007年起,各系也成立了由系主任、总支书记、辅导员、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各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责任分工上,院学生工作部负责制定各年度学生资助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实施方案,负责组织系一级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咨询、复核、汇总并上报相关数据和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财务室负责资助资金和财务审核发放管理。系级领导小组负责各项资助政策的宣传、落实和对具体资助对象的初审认定、汇总上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各项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指导,并负责奖助学金的最后审定,并上报省教育厅审批。

(二)资助文件与管理措施: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学院先后制定了《西工大明德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实施办法》,《西工大明德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西工大明德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西工大明德学院国家助学金实施办法》、《西工大明德学院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细则》、《西工大明德学院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西工大明德学院“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西工大明德学院勤工助学工作办法》、《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受资助学生义务劳动及社会公益活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学院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本年度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对有关审报、评审工作的原则、条件、指标、工作程序、数据信息要求以及工作纪律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和组织全院辅导员岗位培训,传达上级要求,部署落实学生资助工作。与此同时,还利用学院“贫困生资助管理系统”、“学生工作QQ群”等方式对资助工作的开展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检查督导,通过组织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资助工作问卷调查分析等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意见建议、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申报和评审做到透明、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保证了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资助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学院学生工作部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由学生工作部部长全面负责。下设两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资助对象的评审资料复核、汇总统计和评审数据的核准、电子信息的上报以及与上级主管部门、贷款银行等的联系沟通,汇总和保管相关文件,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学生和家长的疑虑,根据文件精神咨询和答疑。

二、落实国家政策的主要成效

随着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各项政策的力度加大,对学院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生思想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实际效果,使学院对贫困学生资助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主要体现在:

(一)有效地解决了学院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学院在校生“因贫辍学、退学”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

(二)提高了学院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效能。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学院广大学生不断践行西工大“公诚勇毅、三实一新”,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良好学习风气,培养了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优良学风,增强了遵章守纪、诚信守信、和谐稳定的良好意识。

(三)学院在贯彻各项贫困生资助政策,落实各项助学措施的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肃工作纪律,实施“阳光资助”,随着各项资助政策的不断落实,也打消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坚定了他们求学成才的信心。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帮扶救助职工;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前提条件

一、实施背景

广大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劳动关系的变化、职工诉求的多样,出现了一些职工生活发生困难的情况。这种状况如不及解决,不仅会影响职工队伍乃至社会稳定,而且有损于永锦形象。加强对职工群众的维权帮扶,提升工会维权帮扶工作成效,保障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不仅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更是落实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永锦宾馆不断加大维权帮扶力度、挖掘维权帮扶内涵、延伸维权帮扶领域、完善维权帮扶体系,形成了以集中帮扶与临时帮扶相结合,以帮扶、救助、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永锦宾馆特色的帮扶体系。

二、目前采用的帮扶情况“五举措”推进帮扶工作1.整合帮扶资源,推动形成“党支部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的维权帮扶格局。

①一举措:宾馆成立了以宾馆工会为主的困难救助办公室,确定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困难帮扶和捐资助学工作,建立了困难帮扶和困难职工学生档案,制定了困难帮扶制度和困难帮扶活动流程图,为实施困难帮扶职工和救助困难学生提供了有力保证。

②二举措:建立了宾馆领导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对一结对。

③三举措:采取各部门主管负总责,集中搞好本部门的摸底调查上报工作。

④四举措:对困难职工慰问做到了“三个掌握”,掌握困难职工原于何处;掌握困难职工困难级别;掌握困难职工总体生活情况,真正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

⑤五举措:“两节”期间,宾馆领导对困难职工进行了走访慰问,把党和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切实落到了实处。

2.采取集中帮扶和日常帮扶相结合,为职工群众困难救助、贫困助学等多方面服务。

在困难救助方面,坚持日常帮扶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应急救助与特殊救助相统一,对困难职工做到多重保障、全方位帮扶。“春风行动”成为我宾馆帮扶困难群众的总载体、总抓手。在每年春节前,宾馆工会对提交申请的在职职工、内退职工等进行一次核实调查工作,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并采取个人申请、部门讨论,宾馆领导班子最后把关等形式,确保每一名困难职工都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春节期间,对困难职工进行了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同时,重视特困职工日常救助和互助互济工作,使职工真切感受到宾馆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在助学援助方面,宾馆工会同时降低助学门槛,建立助学公示制度,完善助学援助办法,对纯因学致贫的困难职工子女给予助学援助,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读不了书。

三、创新亮点

1.创新了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理念。在全宾馆率先提出“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工作理念,实现了职工维权帮扶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2.要求管理人员走到员工中去,真正了解员工家庭状况,树立“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的理念。

3.创新了工会帮扶工作方法。困难救助、临时救助、贫困助学为一体,企业、工会联动,为职工群众提供经济、精神等多方面支持,倾情帮扶、真心关爱,创造了宾馆工会帮扶的一种全新模式。

四、突破程度

1.在工作定位上取得了新突破,从上门求助的被动型向直面职工的主动型转变,职工有呼必应、有难必帮,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2.在扩大受益面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困难职工扩大到在职职工,从在职职工扩大到内退职工、退休职工等,受益群体不断扩大,实现了帮扶对象的全覆盖。

五、成效评价

1.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永锦宾馆的一项品牌工程,成为广大职工的一个温暖家园。

2.通过宾馆实施五举措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的人气更加聚集,使职工权益也得到保障,职工民生得到改善,职工队伍保持稳定,从而推进了永锦宾馆安全、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学困生工作总结篇1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学者对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有了不少的调研成果。如赵晓曼[1]等通过调研,指出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诸如“知识结构不合理、老中青年龄失衡、教育教学技能不合要求、工作情绪低落、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詹小平[2]认为湖南省小学师资存在“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农村教师生存困难;教师人事制度不健全,小学校长无人事权;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城乡教师需求各异;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坚力量普遍缺乏;计划生育实施不到位,教师资源难以配置”等五个问题,并且提出了“均衡教育经费,重心向农村教育倾斜;健全人事制度,给中小学校长自主权;创新培养模式,满足全方位教师需求;优化年龄结构,多渠道培训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五条建议。

 

学者们从调查入手,在宏观层面(城乡一体)上得出了定性的结论,并提出了系列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但是,湖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现状研究较少。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小学教师有很多研究,都十分重视小学者教师培养与管理。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质量待遇。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式

 

1、调查目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的健全与否影响着整个教育事业的成长,一个地区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也就是说,师资力量的培养已然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问题,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资问题是当前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落后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湖南省贫困县区为例,分析了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为了全面了解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师资队伍的情况,选取了湖南省6个贫困县,分别是:张家界桑植县、怀化市沅陵县、益阳市安化县、娄底新化县、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邵阳市隆回县。

 

3、调查方法。本课题组对湖南省贫困地区(包括益阳市安化县、怀化市沅陵县等6个区县)的小学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分别采取了问卷、访谈和走访调查。另外,还对本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教师结构的合理分布,有利于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的传递和实施,也一直都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经过长期的努力,贫困地区小学师资队伍的教师结构是否有了新的发展?

 

2、教师结构情况。(1)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教师占到总数的24.8%,占据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通常情况下,35岁以下的教师一般被认为是年轻教师,占到总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三,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总体年龄结构是基本合理的。

 

(2)学历结构。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大专水平,占了样本总数的43.09%,比例最高;本科学历占了样本总数40.24%;中专占样本总数的15.8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小学教师的学历83%在大专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年来,小学教师的学历普遍都得到了提高,小学教师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3)教龄结构。教师教龄结构分布和教师年龄分布的比例相近,而且有能够处理小学课堂中学生所发生的课堂事故,三分之一的教师有五年以上的教龄,有比较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小学教育教育质量。(4)性别结构。性别比例上,男教师占样本总数的36.18%,女教师占样本总数的63.82%。因此,性别比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

 

(5)职称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职称普遍都得到了提高。小学一级教师以上的人数,占到了样本总数的60%,教师的职称高低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一部分影响的。

 

2、教师职业态度情况。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喜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4.8%,但仍有12.6%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本职工作表示厌恶。在对学生的态度上表示喜爱的占88.6%,虽然还有持无所谓和厌恶的情况在,但是比例并不明显。而绝大部分的教师有自觉进行业务学习,但经常进行业务学习的却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3、教师生存状态。根据调查,了解到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较差,在工作压力这一方面,他们感觉到工作压力较大,而压力大主要表现在教学任务重,班主任事务繁琐和社会的压力等等。在工作待遇这一方面,工资水平不是很高,有80%左右的教师工资低于2000。在与家长沟通、联系这一方面,教师们都能融洽的与家长相处。但是在教师的培养、进修这一方面,居然有43.9%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与进修,仅仅只有8.1%的教师经常进行培训与进修。

 

4、教师稳定状况。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地区不满意,有80.1%的教师表示想县城的小学教书,只有4.9%的教师想留在村级小学教书。

 

四、调查结果及成因

 

1、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教师性别结构不平衡已经不仅是贫困地区小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各个区域的教师性别比例中,男教师比例明显低于女教师。有不少小学学生向我们反映,主科老师(如:语数英)大都是女老师,男老师大多存在于副科行列(如:体育、科学)

 

2、职业态度倦怠消极。心理学家罗杰斯

 

[3]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态度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对工作、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比较端正,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满意度比较高,但还是有教师存有无所谓和厌恶的现象。对学生、对工作,教师如果没有以一种热情、积极的心态来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没有办法在教育事业中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的,而且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经统计,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任务重。教师的作息时间从早上6:30起床,晚上8:30就寝,班主任一天的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个时间,“朝五晚九”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各种工作日记、教育笔记、听课记录也会耗费教师的精力,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②社会期望值高。在社会公共的眼中,教师仿佛是万能的,教师是老师、是朋友、是家人。新课标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把课堂引向社会的开放者。在家长心中,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寄托在老师身上,甚至认为老师对孩子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学生优秀是情理之中,学生的平庸是教师的无能。在社会公众眼里,他们认为教师待遇有提高,就应该努力做好一切,甚至把教师职业神化。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过度的期望值给教师带来了深深的精神压力。

 

③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重。在我们的调查中,贫困地区有78.9%的小学教师月薪在2000元以下,不能支撑起家庭的经济重担,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很多农村小学教师都是通过在学校旁边开垦荒地种菜来维持每日三餐,这样“亦师亦农”的生活使教师不能全身心收入到教育教学中。而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住房医疗方面,贫困地区教师更是感到囊中羞涩、不堪重负。

 

4、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参加进修机会少,培训质量不高。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而在调查中,大部分贫困地区教师向我们表示,很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就算有进修和培训也只是做样子,没有质量保证,并无实在的学习成果。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低。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重不足,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贫困地区教师专业素质长时间得不到提高,教学培训的参与率高效果差,需以更加有效的培训机制来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促进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5、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流失严重。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生活状况不尽人意,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职业压力大,导致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流失严重。年轻教师盼不来,骨干教师留不住。贫困地区教师的各项福利都低于非贫地区教师,无法吸引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投身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更是由于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质量和数量的匮乏,不仅小学教师流失严重,同时还存在生源流失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去城镇小学,村级小学人数越来少,就以隆回为例,绝大部分的隆回村小都无法开齐一到六年级,所开设的年级也只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最多也只有十来二十个学生。生源少,教师分配也少,即使是当地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教师,也会因为条件艰苦等原因流向城镇小学。就笔者所认识的一位年轻教师朋友,在毕业后通过特岗考入农村教师编制,四年时间从村小考到镇小,从镇小考入县小。像这样贫困地区有实力的骨干教师,相继被调入城镇学校,贫困地区学校反倒成了为城镇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基地,加剧了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流失,使贫困地区的小学师资队伍陷入了低质量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五、初等教育专业生的技能培养

 

1、增加师范生招生的结构比例。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王利生曾做过这样的分析:“师范类院校男女生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成为必然。”所以,增加小学男教师的比例,首先应该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开始,初等教育专业可以在招生过程中增加男生比例,培养高质量的男教师,从源头上解决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2、提高初等教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教师,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触动心灵的职业。教师所接触的工作对象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这就必要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时应注重道德感情教育,强化初等教育教师的人格培养,进行“师爱”教育。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使其具有博大的胸怀,不嫌贫爱富,培养正确的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能够适应各种教育教学环境,实现自身价值,将生命的花朵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3、提升初等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师范院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未来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接班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自主接受再教育,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师范生在读期间就应该培养再教育、持续学习的意识。培养博学多思的教育教学习习惯,能更加娴熟地掌握教育教学技巧,才能成为贫困地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提升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素质和软实力。

 

4、加强培育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定向人才。《义务教育法》要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而今,各界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更是得到了大批的政策支持,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等专门项目。贫困地区小学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知识广博、治学严谨、创新进取的师资队伍。师范院校可加强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为贫困地区提供优秀、稳定的教师资源。初等教育学生应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投身与贫困地区小学的教师事业当中去,并做出成绩,实现教师价值与自我价值。

 

强省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应从源头抓起,从师范生开始抓起[10]。师资队伍质量不仅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更是直接威胁到某些学校教育存亡的大问题。贫困地区“再贫不能贫教育,再困不能困孩子”,要想致富不能只修路,师资队伍仍需得关注。将湖南省的扶贫政策落实到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中来,坚持培养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师范生,培养贫困地区小学师资培养工作,为贫困地区小学建设更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