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反思十篇

时间:2023-03-19 21:54:44

幼儿园活动反思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1

一、《小猫小猫你别吵》的反思

1、预设

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的特点,音乐活动的选材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通过让幼儿感受、发现身边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本次活动小猫小猫你别吵,整首歌曲有一定情境性,还有三个形象生动的角色。根据歌曲的特点,我设定了一下两个目标:一是,理解歌词内容,知道走路要轻轻,不打搅别人休息,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是,能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乐于参与表演游戏。根据目标创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歌曲。本环节,我用游戏“小朋友散步”睡觉的音乐引出本次儿歌。我来当小猫“喵喵”叫。

(2)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欣赏歌曲后,根据角色来学唱歌曲。

(3)理解歌曲,参与表演。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教师进行指导,注重个别指导。

2、问题及反思

本次音乐游戏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幼儿投入在音乐的情境中。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个别幼儿动作表现的还比较的大胆。但是整个活动我还有一些困惑。第一,音乐游戏要先学歌曲还是先做游戏?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学习歌曲为主,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对做游戏更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做了调整,将原本分句学唱歌改为了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阿姨,小朋友当小猫我来当小朋友,根据音乐录音来做表演。反复分角色练习,动作由幼儿自行创作后,我再进行指导。效果还可以,遗憾的是:我没有熟读教材,在活动中才发现“玩中学”的重要性,更加可以激发幼学习兴趣。第二,如何把握没有上来表演的幼儿。本首儿歌有三个主要角色,在游戏我只请个别幼儿来表演。反复游戏,并在游戏中适当的增加人数,但是活动中总有一群幼儿在小椅子上。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差。我没有给他们分配一点工作。造成活动上的小混乱。我也没有提醒他们,我投入在和幼儿的表演上,间接的忽略了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导致台上的孩子很投入,台下的孩子无所谓的鲜明对比。

3、调整

(1)要严读教材,在整个活动中,我要事先理清思路,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改变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状况。音乐活动多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把音乐同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在活动中,也应从不同方面尽量能照顾到全体幼。

二、《大皮球》的反思

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动。歌词和旋律都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而且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对玩皮球很感兴趣。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选择与孩子们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大皮球”相结合,整个活动在老师游戏口吻带动下,可以让孩子们的整个学唱过程显得更为生活化、更为游戏化。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

1.结合经验,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轻重,尝试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演唱。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2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

引言:音乐艺术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这门艺术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是不同的。它天生的长在人体的内部。

(1)音乐学习步骤的简单化声乐学习方法的复杂化(模仿)

(2)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对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的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审美活动,它有赖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包括动作的,语言的,想像的,画面的,符号的,情感的等。如果把音乐片断化、局部化,难免有分割之嫌.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享受,可能会导致儿童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二、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认知、审美、情意目标如何运作?教师们如何合理地进退,何时走向中心,处于“前台”,何时退向边缘,处于“后台”。这方面的问题不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独有问题,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在欣赏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发问过多,控制过多。教师在幼儿面前往往充当的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在教师频频发问、频频抛出思考的线索的情况下,儿童主宰自己头脑、主宰自己思想的权利也被老师们所殖民。

三、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儿童”的反思

儿童作为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提供的多种欣赏辅助手段的包装下被一些音乐以外的东西所吸引,因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游离于音乐之外,并没有融人到音乐中去。此时的音乐成为儿童活动的一种背景而不是主体。要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中的儿童,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一起,处于交融状态,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儿童回归音乐本身,不再在音乐的边缘徘徊。

四、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师幼关系”的反思

传统的师幼关系是以“控制一服从型”为主的,这实际上反映出教师作为成人作为制度规范的代表对儿童的一种“教化”和“征服”。幼儿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不就是常常说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吗?教师和儿童在活动中应该是相互建构、共生互长的。儿童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升日益精细化、丰富化、多维化,教师则通过对儿童反馈的敏锐的觉知和借鉴达到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使师幼双方都能达到一个新质的生成、飞跃。

五、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六、音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审美、修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儿童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音乐素质等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此外,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总之,选择音乐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七、建立“互动”新型师生关系

“互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为师生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关系的代言,被提倡应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幼儿园音乐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参与性的特点。

八、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幼儿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诱饵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幼儿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幼儿对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幼儿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诱饵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幼儿的教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使学幼儿会学习。大班自我意识较强,音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伴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出版社、中国教育杂志社、

《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著、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3

1 开展活动成功经验

襄阳市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予以高度重视,目的在于激发幼儿教师研究自制玩教具的兴趣,提高幼儿教师利用自制玩教具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目前,幼儿教师自制玩教具已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精品佳作。

1.1 全员参与 逐级推荐 挑选精品

第3届全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示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展评活动”)启动后,襄阳市迅速响应,采取措施,贯彻落实,确立“走出襄阳、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冠军”的工作目标。同时,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展评活动每4年一届,周期长,机遇难得;在部级展评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要历经县级、市级、省级和部级角逐,竞争很激烈。

1.1.1 抓宣传 人人知

通过文件、会议、通信、网络等形式与途径广泛宣传展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展评活动信息传达到每一位幼儿教师,做到人人都知晓;将展评活动要求辐射到每一所幼儿园,要求园园都参加。

1.1.2 抓培训 人人会

开展自制玩教具专题培训与讲座,围绕《自制玩教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参加自制玩教具竞赛注意事项》、《因地制宜自制玩教具》等3个专题进行讲授,让幼儿教师掌握自制玩教具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1.1.3 抓海选 人人练

县级比赛采取海选方式,要求幼儿教师全员参与,鼓励大胆尝试。作品质量无论高低,贵在参与,扩大挑选对象和范围,重点是发现优秀人才,寻找创新闪光作品。

1.1.4 抓精选 人人信

襄阳市严格把好市级评审关口,组建权威性高、公信度强的专家委员会,依据评审原则、标准和条件,将最优秀的作品精选出来,质量是作品晋级省级比赛资格的唯一标准。

1.1.5 抓奖励 人人争

襄阳市教育局出台奖励办法,对在省级和部级比赛中获奖的自制玩教具作品给予奖励,颁发证书,发放经费。

1.2 年年举办 建有平台 基础坚实

襄阳市从2011年到2014年,每年举办一次全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搭建自我展示、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鼓励幼儿教师锐意进取,积极主动地创新自制玩教具。同时,也是及早谋划,提前准备,为4年一届的全国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储备精英人才。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创新活动主题。展评活动必须结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和需求,必须符合自制玩教具发展方向和趋势,必须融合襄阳地域特色,做到常办常新,办好办实,持续发展。二是创新活动形式。展评活动有评选、展示、专题讲座、参观、研讨和观摩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2013年襄阳市和荆门市共同举办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尝试和探索省域范围内市州联合举办活动的形式,受到普遍欢迎,构筑了两地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两地幼儿教师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在学习思考中凝聚教育共识,在交流讨论中拓宽教学视野。三是创新活动待遇。襄阳市教育局出台政策,下发文件,明确自制玩教具的地位与作用,确认自制玩教具为教学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晋级、晋职、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表彰等方面予以认定。同时,将自制玩教具等同幼儿园“课本”,要求幼儿教师像钻研文字教材那样去研究和自制玩教具。

1.3 团队协作 集思广益 制胜法宝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在全国获奖的襄阳市8件自制玩教具作品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经历了县级比赛时单枪匹马一个作者,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和部级比赛时作者增加到3个“臭皮匠”的历程,共有3层团队。一是内部核心团队。成员由自制玩教具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组成。如荣获全国一等奖《益智石子棋》自制玩教具,内部核心创作团队发挥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功效,大家会商确定制作系列套棋,作品在外形、结构、使用方法以及所用材料等方面“独具一格”或“推陈出新”。参加部级比赛时,《益智石子棋》涵盖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交通安全棋”,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棋”,践行中国礼的“文明礼仪棋”,宣传风景名胜的“襄阳旅行棋”,了解家乡饮食的“襄阳美食棋”等17种游戏棋。实践证明,幼儿游戏情趣倍增,乐此不疲,沉浸在“玩棋”快乐之中。二是外部技术团队。成员由襄阳市域范围内的幼教专家、教研员、高校教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对代表襄阳市晋级湖北省和国家比赛的作品多次点评,仔细推敲,完善设计,反复修改,精细打磨,追求作品的尽善尽美。三是保障团队。成员由教育局领导、幼儿园园长、教研室领导和教育技术装备站领导组成,解决作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给予后勤保障。

2 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自制玩教具既是当前解决幼儿园玩具品种和数量不足的一种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又是目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一种主动自觉的选择。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自制玩教具尚存下述问题。

2.1 原创性作品少

参加县级、市级竞赛的自制玩教具作品,包括参加省级和部级竞赛的自制玩教具作品,大部分停留在利用纸箱、果冻盒、饮料瓶、PVC管、呼啦圈、易拉罐等材料,通过剪一剪、贴一贴、粘一粘、画一画、缝一缝这些方法,制作成小火车、智慧屋、神州火箭、毛毛虫这些玩教具,基本上停留在改进与提高、增补与修改层面上,创新与创意的作品有限,深入发展空间比较大,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模仿作品多。自制玩教具融合了美术设计、手工制作、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制作具有独创性的、符合幼儿需要的玩教具,对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大多数教师只能参考网络、书籍照着做,缺乏灵感和创意;二是制作理念不新。许多作品没有结合幼儿的成长和需要,没有融入幼儿的想法和需求,仅仅侧重好看,明显在追求作品的“高(高度)”、“大(体积)”、“长(长度)”,制作理念缺乏“标新立异”。三是忽视幼儿的参与度。制作过程没有幼儿的参与,没有幼儿的试玩,为做玩具而做玩具,“做”与“用”分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其中一个关键和重要环节,即把自制玩教具纳入幼儿园教学课程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检验,而是自制玩教具“做好(完成)”后直接参加比赛。

2.2 简单东西复杂化

自制玩教具的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和成本低廉是自制玩教具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分装饰、装潢自制玩教具,给人一种“矫揉造作”感觉,有自然物还要专门刻意制造人造物来代替,认为天然物没有自己制作的上档次。二是将自制玩教具工艺搞得越来越繁琐,将流程搞得越来越复杂。三是不惜财力的投入,甚至到了浪费的程度。如荣获全国二等奖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心幼儿园《趣味迷宫》,主要材料是纸箱,需要纸箱的面积多达150 m2,幼儿园考虑整齐划一和美观一致,放弃利用废旧纸箱,改为从印刷企业采购统一规格的纸箱,开支一笔费用,自制玩教具废物利用、节约经费的优势被忽视了。

2.3 为竞赛而制作

主要表现为:一是幼儿教师为“竞赛”、为“参展”制作精美的“赛品”、“展品”,一味追求自制教玩具的美观大方,虽然获得参赛资格,甚至获奖了,但是好看不好玩,中看不中用,幼儿不喜欢,被人们戏之为自制“看具”,成为一种摆设。二是各级承办部门过分侧重选拔推优的目的,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拿奖上,“挑选精品、摘取大奖”的功利思想指导着县级、市级、省级和部级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结合程度不够紧密。三是县级、市级、省级和部级自制玩教具评审结束后,在发挥展评活动功效方面不到位,在宣传获奖作品方面力度不够,导致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将自制玩教具束之高阁,弃之不“问”,弃之不“用”。

3 自制玩教具发展方向

自制玩教具承载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意图、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是心灵智慧与劳动创作的结晶。幼儿教师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自制玩教具的发展方向,需要坚持3个“有利于”的原则。

3.1 坚持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学前教育“游戏活动观”要求

游戏与活动既是幼儿教育的主旋律,贯穿始终,承前接后;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为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显著特征。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属于“揠苗助长”行为。模糊、淡化概念与原理的传授,注重、倡导游戏与活动的开展,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适宜的玩具。涉及到自制玩教具,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遵循下述原则:一是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着眼于促进幼儿快乐游戏与活动,主动学习,实现“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理想,避免自制玩教具“小学化”,甚至“中学化”倾向。二是要考虑自制玩教具所承载的知识、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幼儿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概念和原理,适合性是自制玩教具的核心要求。

3.2 坚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玩教具“可探索性”功能

玩具是幼儿游戏的亲密伙伴,是幼儿活动的“实物教科书”,是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但是,幼儿对待玩具一般的态度是喜新厌旧,几分钟热情后,就抛在一边,不感兴趣了。所以,自制玩教具要在开发“可探索性”的功能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遵循“趣味性”原则,以儿童为中心,体味“童心”,体现“童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审美趣味,用丰富多彩的造型、色彩、声响吸引儿童。幼儿只有喜欢自制玩教具了,才能够玩,才愿意主动去操作与摆弄,才会表达想法与创意。二是遵循“一物多用”原则,一种自制玩教具开发设计出多种玩法,让孩子能够持久地玩,经常性地玩,常玩常新。同时,自制玩教具要富有挑战性,操作方法要变化多样,才能够激发幼儿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3 坚持有利于宣传和推介本地“家乡文化”特色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4

一、建立并完善幼儿园教研管理机制

1.以园为基,建立教研机制

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幼儿教师人员配置,做好统筹规划,确保人力资源配置合理、高效。幼儿园应建立园本课程科研小组,并形成以园长为首,以教研组为核心,以优秀骨干教师为基础的高效人力资源体系,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和明确的教育目和园本课程开发目标,使教师等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园本课程建设水平。其次,建立并完善教研机制,为园本课程的实施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幼儿园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园本培训,包括专题式培训、参与式研讨培训、案例分析式培训等,通过一系列教研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此外,幼儿园还可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教学比武和各类技能大赛等,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以研为实,倡导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也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水平师。基于教学反思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反思活动,从而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幼儿园可利用例会开展教育活动,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与其他幼儿教师分享,与此同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有效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自我,重建教育生活。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进行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反思,如采用录音笔、观看优秀课程等形式,为幼儿教师答疑解惑,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二、更新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一种根植于教师思想内部的、可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环节。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错误认知,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将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教研能力的提升,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反思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幼教专业能力。

2.促进专业知识提升

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途径较多,包括阅读书籍、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等。书籍是幼儿教师丰富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在工作之余,多阅读一些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刊、书籍,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等,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为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交流会议是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通过学术交流会议,幼儿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并通过观察和自身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总结,使自己得到提升。幼儿教师应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认真观察、主动调研、不断参与各种讲座和培训,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日后教学。

3.多途径发展专业能力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5

论文摘 要 园本教研作为促进幼教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教师自我发展搭建平台。本文阐述了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分析当前的园本教研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①而园本教研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所谓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以教师群体性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引领的教研活动方式。②而教师个人的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也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者缺一不可。园本教研作为促进幼教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教师自我发展搭建平台。

1 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1.1 园本教研有利于幼儿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形成和改进

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形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教师个体教育观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在日常生活、教育实践与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对教育的个体性看法,这些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某个教育问题的判断,并影响其教育行为。③教师个体教育观念主要源于教师个人反思、教师间的互动及教育理论引导,而在园本教研中,教师恰恰可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来改善和更新个体教育观念。园本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地建构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理论、形成个体的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④

1.2 园本教研是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实践性智慧的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⑤园本教研能够促使园长和教师逐渐将教育实践理念化,并将学到的理论实践化。通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性知识得以形成和巩固,教师的专业水平也随之提高。通过园本教研,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动经验,并丰富自己的行动策略,进而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最终将感性的、表面的经验内化为实践能力。所以说园本教研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1.3 园本教研有利于完善和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

园本教研作为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在开展园本教研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为开展研究作相应的知识准备。首先,幼儿教师需要经常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如学前教育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研究信息,以及相应的搜集和检索资料的能力。其次,在教研专家引领下,教师学习适合自我的教育理论。再次,教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理论,并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挂念和教学方法。在这种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得以更新,幼儿教师会不断拓展个人的内在理论,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1.4 园本教研有利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在园本教研中,幼儿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体验包括: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的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在专业人员帮助下的教师进行的自我反省和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反思。园本教研要求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对自己实践的教育行为进行多角度、批判性地考察,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优缺点进行深刻反思。教学反思不仅能够启发了幼儿教师对原有问题的新思考,还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的信念和认知,进而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因此,教学反思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帮助幼儿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⑥

2 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研究意识不够

教师的研究意识不够,对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未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参与园本教研时存在观望、等待的现象,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轻视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剖析,忽视最基本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⑦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导致他们对园本教研的意义、教育理念和方式等都认识不深刻,研究意识不够。而幼儿教师研究意识不够,又进一步导致他们参与园本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轻视教学反思体验等等。

2.2 园本教研活动形式化

在当前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并未亲身参与到内容的选择、的的确定以及形式的设计等活动当中去,因此教师也难以开展相应的行动研究。很多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的形式只仅限于专家讲座、对专业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进行学习等等,而案例辩析、现场研讨等研讨方式较少见。而且园本教研的内容往往也是管理者选择的、自认为有价值的。而园本教研的目的更多是传达、讲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或者教育方法进行等。因此,形式化园本教研活动是无法让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最终也就不利于其专业成长。

2.3 目的功利化

由于一些幼儿园管理者本身对园本教研缺乏本质和深刻的理解,导致他们在开展园本教研过程中过于追求功利化。不少幼儿园的管理者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为了幼儿园的声誉、形象问题,并没有落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上。表现在:在一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求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却被课题研究所取代;还有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时,只关注少数优秀的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忽略了广大幼儿教师的现有水平,最终使得园本教研活动局限为优秀教师的教研活动,不能真正解决广大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2.4 制度性保障缺乏

当前的园本教研普遍缺乏制度性保障,表现在园本教研普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一定的规范机制和管理机制。⑧由于园本教研缺乏制度性保障,教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等也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支持,造成许多幼儿教师主动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往往把园本教研看做一种例行的“公事”,并没有真正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而深入教研。因此,教研活动更多时候成为了一种经验的总结或交流,一种形式和任务,而并非是幼儿教师的自觉行动。

3 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视野下的园本教研

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视野下的园本教研,应该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幼儿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日常的教学研究(说、看、评)、教学观摩后研讨、课例研究、教学后记、教育随笔等多种活动方式的研究。园本教研是推进幼教改革的“活水源头”,是促进幼教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 唤醒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研究意识

倡导园本教研,关键是让幼儿教师高度重视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唤醒他们园本教研的自觉性,增强其研究意识。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帮助幼儿教师由“要我研”的思想转变为“我要研”得思想,提高教师园本教研的自觉性;幼儿教师自身应该养成教研的习惯,增强研究的意识,使园本教研成为自觉性的研究活动。当园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研究活动时,它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只有园本教研成为了教师的自觉性行动时,它才能真正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2 注重内容全面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开展多元化的园本教研活动

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到选择园本教研的内容、确定教研目的以及设计教研形式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行动研究。一方面,确保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幼儿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日常的教学研究(说、看、评)、教学观摩后研讨、专题教研分析、课例研究、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以开展多元化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3.3 要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落实园本教研

建立和完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能够保证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幼儿园要建立园本教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园本教研中各类参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园本教研开展所需遵循的一般模式和程序,使得园本教研逐渐成为一种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同时幼儿园应对园本教研的时间、地点、奖励与支持方式、以及教师与管理者应承担的角色和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⑨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建立一定的园本教研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我反思和批判,自觉地参与园本教研活动。如 “常规备课和个性备课制度” “骨干专业引领制度”“教研组长任职制度”等。⑩幼儿园应建立和完善一套开放有效的园本教研常规制度作为保障,确保园本教研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和规范化,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到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周文华.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3).

② 朱家雄.纪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6.

③ 张艳蕾,涂阳慧.园本教研: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生成的新平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2).

④⑩张艳蕾,涂阳慧.园本教研:教师个体教育跣念形成和发展的催化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12).

⑤ 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8(7).

⑥ 王晓戎.以园本教研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7(22).

⑦ 张婕,朱家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是园本教研的关键[j].幼儿教育,2005(9).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6

——“五查五改五提升”调查报告

教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多年来,我们幼儿园围绕提高幼儿园质量这一中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文件、理论,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内部保教管理精细化,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现将我园提升保教质量的几点措施报告如下。

一、科学的设置幼儿的活动

幼儿园要把一日生活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一日生活的安排必须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努力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天生就是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随意缩短或减少,不能把一天的时间分为特定的上课时间和活动时间,不应该给幼儿留作业。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采取集中活动、分组活动等多种教育手段,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效益。要以幼儿为主,老师为辅,充分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游戏材料等物质条件。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教师要以平等、亲近的态度和真诚的爱心及责任感对待每个幼儿,使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幼儿课程管理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的课程理解还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幼儿园教学主要是以读、写、算为主。而往往忽略了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应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同时通过活动帮助教师进一步领会《纲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课程,选择使用的教料,定期进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法。

三、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1.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积极创设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吸取网络精华。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撰写读书心得,积累丰富的理论素养。

2.新教材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幼儿园内组织教师研读新教材,认真完成了教材培训的各种作业,多途径、多角度了解多元整合课程理念,熟悉教材编排体系、编排特点。教师们还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一课多磨、一课多研、一课多上,进行比较性研讨,使教学更富实效。

四、加强反思型学习,促教师专业成长

组织教师开展反思型学习,让教师在备课中反思教学活动,每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时提出教学困惑与质疑,在教研组内进行探讨。教师们每学期要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教育小故事。教师们以自己身边最真实、最有感触的事例生动地描述并进行深入地分析,审视、反思、分析并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真实反映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园本教研

我们逐步改革了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发挥各教研组、研习组的作用。开展了“集中培训、自学反思、实践活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组织开展班级环境创设的观摩、评比活动。活动中各班老师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围绕班级特色文化、主题教育内容、季节特征等创设了相应的主题墙、活动区、家园栏、植物角等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并在观摩、评比活动中向老师们做了详细介绍,充分体现了环境的功能性、美观性、实用性,使教育教学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在此次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看、听、议、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了教师在主题课程实施中运用环境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各层次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多元整合课程的教学研讨活动。如新教师见面课、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交流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示范课等,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形成你追我赶、互研互学的研讨氛围,激发老师教育热情,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3.各研习组活动缤彩纷层。充分发挥各研习组的功能,通过相约论坛、组内研讨、踏青、茶话会等研习活动,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难题及时得到解决,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成果与喜悦,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六、常规管理

1.从细节入手狠抓过程管理。对幼儿园晨间活动、早操、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户外体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等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的要求、流程与实施具体指导,细化幼儿园常规管理与评价。开展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注重教育活动的整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为全面的、启蒙的,课程结构以整合、开放的“主题教学”的形式出现,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发现中获得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的体验。

2.注重教师考核工作。根据本园实际情况修订了教师学期考核评价标准,完善了教师、班主任的考核评价细则。针对教师们的业务考核细则经修改后更具体了,操作性也更强了。细则的确定和执行,从制度层面上规范了教师的一日工作,规范了师表、言行及教学的要求,也规范了详细的奖惩细则,大家个个心中有标准,奋斗有目标。

七、家园共育

1.教育理念的沟通。每学期分班召开两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了解幼儿园课程进度与孩子的发展,做到家园同步。

2.办好家教专栏。聘请专家开展家教讲座,每班根据主题活动及时更换家长园地内容,提高家园栏的质量,做到内容丰富,有创意,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3.做好家访工作。要求教师每期对每个幼儿至少1次家访(或电访),并及时把家访的事由、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及达成的共识,做好详细记录。

4.利用网络宣传。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群,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并参与幼儿园建设。

八、关注幼儿,促其健康成长

1.加强幼儿德育教育。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是幼儿德育的主要任务。节日主题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教师们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中,使每位幼儿都能成为有爱心、讲文明、讲礼貌、知礼仪的好孩子。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7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7-2

一、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一)科学与幼儿。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把“科学”与“幼儿”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懵懂的幼儿不能理解科学的奥秘。华东师范大学的施燕副教授却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儿不停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带着这种好奇心在操作中积累经验、掌握科学方法、激发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李维金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起始环节,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正规性科学教育(集体性科学教育)和非正规性科学教育。

(三)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区角活动,即教师依据科学领域的目标及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在某一区域创设合适的环境,投放有意义的材料,幼儿能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从而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集体教学活动虽是幼儿园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它却很难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区角活动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能自由选择材料来操作,能更轻松地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逐渐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现状及分析

幼儿进入到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伴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幼儿能独立思考,并能初步理解科学现象的因果关系。

为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区角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特意选取了陕西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X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园,对幼儿园大班组9个班级进行了三个月的观察,访谈了大班组班主任和部分幼儿。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科学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

X园对科学区角的重视程度很高。访谈发现,幼儿园领导和大班班主任,都一致认为科学区角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园暂未制定全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各班也没有设定本班的目标。

(二)科学区角的设置情况

1.材料来源。X园科学材料有三个来源:园内统一购买、由废旧物品改造、幼儿家长提供。统一购置是最主要的材料来源,部分家长不时提供一些闲置的或新购买的科学材料,教师也会适时改造废旧物品来丰富科学区角材料。

2.空间安排。大班科学角与数学角相邻,光线充足,离水房比较近,位置相对独立,面积约占班级区角总面积的1/4。观察发现,科学区角在同一时间能容纳6-8人,而各班人数均在35人以上,其中2个班超过40人,经常有幼儿因人满而放弃。

3.时间安排。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时间基本分布在晨间、课间及离园后时间,每天活动时间在1小时内。个别班级会根据情况另外安排活动时间。

4.更新频率。X园科学区角的更新与每月主题活动更换相统一,应该每月更新一次。然而笔者观察发现,大班仅有3个班按计划更新科学区角,6个班未及时更换。

(三)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情况

1.内容的选择。X园科学区角内容与主题式科学教育一致,科学教育采用的是某科学课程及其科学区角材料,内容比较系统,所包含的类型比较丰富。此外,各班科学区角活动内容部分来自生活。如大九班教师在学习“磁铁”课程时,投放磁铁资源包到区角,并开展“生活中的磁铁展览”。

2.活动方式。教师在科学区域张贴“科学区公约”,图文说明区角容纳人数和具体要求。幼儿将姓名卡插到固定的位置(一般能插6-8张卡)。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并自主地选择探索方式。

3.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指导、评价与反思。《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既表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说,X园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既有共同点,也有所差异。

大班教师一般会在活动前集体说明、活动中个别指导、活动结束时总结,个别教师会对活动作观察记录,也有极个别教师会干不相干的事情;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区角内容的解说和区角规则的要求,有时还涉及对科学知识的讲解。

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真棒”“继续加油”等肯定性语言,在活动结束后会再次强调规则,用3-5分钟时间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大部分教师透露,班上幼儿多,教学任务比较重,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反思,仅有少部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及自身进行总结与反思。

大部分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往往正忙于其他事情,比如早晨忙于迎接幼儿,根本无暇顾及。个别教师的指导更有意义:如大三班教师教龄超过十五年,经验丰富,处理方式灵活,该班幼儿对科学区角的兴致更高,去的次数也多于其它班级。

(四)幼儿园科学环境。X园位于工科院校内,科学设备丰富多样、科学教育氛围良好,幼儿入园后即有机会参观鱼雷馆、航空馆,还能聆听教授的科普讲座。同时,该园还充分利用园所环境,在楼顶开辟无土栽培种植园;定期举办科学制作比赛,作品纷呈。

三、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建议

(一)制定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科学区角活动是贯彻《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应从整体出发,建立全园科学区角活动总目标及计划,促进科学区角活动的系统化、目标化;教师应根据实际,以全园总目标和计划为依据,确立班级科学区角目标和计划。

(二)科学地设置科学区角

1.区角材料。首先,选择科学材料要注重其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探索性,适当考虑其美观度和艺术性。其次,教师应对材料进行及时更新。最后,应拓宽区角材料来源,鼓励教师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材料。

2.区角内容。《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因此,选择科学区角的内容应更多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对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了解。

3.区角时空。大班幼儿独立性增强,要求更大的科学区角活动空间。而目前,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偏多,区角容纳量偏小。可以设置专门的区角活动时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关注特殊幼儿,鼓励很少参加科学区角的幼儿参与进来。

4.区角活动方式。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首先应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强调方式应多样化,如在总结评价环节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来强化这一行为。其次,要保障幼儿自主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机会,不剥夺幼儿的活动时间。

5.区角的创新及推广。目前,无论是从区角材料还是内容来看,各班科学区角相似度较高。但也有一些举措让人眼前一亮,如区角记录表“今天你去了哪个区角”、“生活中的磁铁展览”等,这些创举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将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幼儿在5-6岁阶段,对周围世界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科学区角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自主操作、自我探索。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效适宜的指导,能促进幼儿自主有效地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将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教师要以《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关爱并信任幼儿,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发扬幼儿的自主性是关键。教师要讲究指导方式的差异性,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做到有所区别;注意指导方式的艺术性和启发性,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隐晦。除了区角内容、材料和规则的解说、对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应对观察方法、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四)督促教师加强总结和反思。刘占兰著作的前言提到,IEA学前项目在我国幼儿园考察得出结论:“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纪律约束多”。结论中提到的问题,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频频出现,教师如果不反思,就不能较快地解决科学区角的问题,教师自身也难以进步。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幼儿园应该督促教师多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多积累。

(五)进一步优化其他科学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都强调幼儿园应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类资源,创设更丰富的科学环境,探索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科学区角活动与其他环境良好结合。

(六)促进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园际、班级、师幼和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结束语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了集体性科学教学活动的弊端。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从创设自由开放的科学教育氛围入手,确立计划、投放合适的有意义的区角材料,组织教师的交流反思,开展园际、家园合作,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纲要》、《指南》等精神落实到实处,让幼儿在自主操作和探索中获得更有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燕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6.

[2]李维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4]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33.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7]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5-153.

[8]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8

【关键词】影响因素 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48-0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教师专业成长及专业成熟的过程中的相关要素、条件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本研究认为,以下策略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一 实施“人本管理”,为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从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来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薪酬、工作环境、福利、社会地位等综合因素,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对幼儿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实施考核“推优制”来鼓励教师,较好地避免了“扣分制”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模、聘任挂钩,废除幼教资格终身制,健全幼教工作评价体系。

二 立足教师三年规划,助其描绘“成长蓝图”

我们在调查中对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进行了思考,发现一部分教师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通过研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等专业书籍,明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减少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盲目性,再由管理层对教师的规划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明确今后的个人发展规划。

三 有效开展园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园本培训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1.师德为先

为了贯彻落实“五有四禁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精神,不断推进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我园特举办“我身边的同事”“我的故事”师德演讲活动。此类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演讲技能,更折射出团队的互助精神、上进和阳光的状态。

2.技能为重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技能,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园进行了“教师简笔画比赛”、“钢琴音乐会”、“迷宫图制作”、“数学绘本制作”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幼儿为本

《标准》中强调要以幼儿为本,需要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甚至是一日活动中的细微环节,我们经常从本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学研讨中选取孩子们典型案例进行解析。在案例的学习、反思、交流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案例分析水平和案例撰写能力。

四 开拓多种学习途径,建立自身专业成长观念

1.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学习途径,开阔教师视野

我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聆听各类讲座等,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为了加强园际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目的,我园与临近幼儿园的高级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制定有递进性的培养内容,采用“一对二”的跟班式带教方式,以“一课二磨”的形式展开互动教学,促进师徒双方共同成长。

2.充分利用“反思论”培养模式,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专业成长。通过集体反思达到思想观念与教育行为的统一。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方面,采取上课——集体反思——上课——集体反思轮回的方式,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这也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最有效方式。

3.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我园在教工室设置了问吧、答吧,由教师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研讨活动中,以“问题”为主线,研讨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根据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抛出话题,教师们根据自身实践思考谈认识,然后由年龄组、领域组及集体共同研讨,组内实行责任承包制和角色轮换制。

我们在行动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在经验中反思问题,在反思中收获成长的喜悦。通过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管理策略的探索,我们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空间,提供了支持与服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了团队精神,使幼儿教育新理念能更有效地得到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教师〔2012〕1号文件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9

【关 键 词】园本教研;专业成长;园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82-02

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坚持以“科学开展园本教研、推助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为此,我园开展了语言讲述活动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研究活动开始之初,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园本教研问卷进行调查、沟通交流,结合调查、交流结果以及幼儿园的现状,严格制定了适合我园实际情况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分为四个时段。

一、自主研修、共同交流的学习阶段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培训活动,逐渐使教师走上了自主学习、研修的快速轨道。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一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精心设计了园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交流,确定了园本培训内容、方式及如何进行园本教研的行动研究。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很多教师对园本教研的内涵根本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为此,幼儿园鼓励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引领,查阅、搜集大量的幼儿教育专业杂志,如《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查找并整理大量相关的内容,在年段教研小组研修学习时进行传阅和交流,在全园教师业务学习时组织教师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及体会;还有的教师积极通过网络学习、查阅大量学前教育前沿信息,甚至自己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和音像资料,利用多种举措、多种形式主动学习,深刻理解了何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具体分类及如何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科学方法等等,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使老师们不断地从多种途径和方式补充了园本教研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研修、共同交流,教师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通过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及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家引领、共同进步的研究阶段

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在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幼儿园深刻领会到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是搭建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有效桥梁。专业的纵向引领催化了园本教研的科学发展。在园本教研的起始阶段,幼儿园不断邀请专业资深、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专家来园为教师答疑解惑、讲授要点,教师们认真聆听专家、学者对园本教研内涵的解读。专家们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加深了对园本教研活动及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认识,为语言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

三、探索研究、深化内省的实施阶段

(一)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制定行动研究实施计划,园长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证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园长听课制度,进一步提醒园长要坚持深入班级中参与教师的研修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教科研骨干制度,对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规程》、《纲要》精神,领会其内涵,并严格执行行动研究计划。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是幼儿园集体教研的确定者、参与者、倡议者。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变以往的“检查”为主为以如今的“研究”为主,抛弃“领导”、“内行”、“检查者”的身份,以积极的参与者、平等的合作者、互助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明确岗位职责,带头参加研究,教研活动必到,形成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合力。在研究中,敏锐、及时地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技术服务和信息帮助等。提高对幼儿园行动研究教研活动工作的深度关注,从内容确立、活动组织到各种条件的创设,都悉心、鼓励、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做到不遗余力地支持教师的研修活动,从而带动了年段教研组长、全体教师行动研究、踏实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观课、议课活动中老师拥有了话语权,能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园采取互相观课、议课方式平等地展开对话,园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思考、认识、疑难、困惑,以积极互动的研究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同教师一起成长。开展幼儿讲述活动之处,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这个内容活动的组织方式枯燥、贫乏、敷衍、简单,于是教研组制定了小组培训计划,加强个别辅导,采取集体备课、自主研修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发现幼儿讲述活动中存在的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再回归实践进行尝试,使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在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展,逐渐使老师们对幼儿语言讲述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师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在园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很多老师发现: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时,会时常出现阻碍幼儿有效学习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制作的教学挂图等教学具是否丰富、精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幼儿完整讲述内容的水平;如果教师在幼儿观察图片顺序时,没有给予积极适当的指导,会引发幼儿在讲述时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幼儿出现跑题或过长的表述时,教师如果干预不当,会导致幼儿讲述缺少目的性等。这些问题经过梳理,由年段教研组在每次讲述活动教研后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共同交流,通过一课多研、行为跟进、同课异构、多课多研等多种形式的行动研究方式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年段教研小组的教师成员利用多课、多研的研究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观摩、交流、研讨,使教师对不同年段幼儿的讲述活动特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不同年段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教师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研小组教师成员分成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设计出中班语言讲述《神奇的大海》两套教学活动计划,分别由青年教师和经验教师进行执教。教研小组的全体教师成员分成小组进行“一研”的观课议课。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教师们适当调整活动方案中不科学的设计思路,对活动中教师自身出现的问题研究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对师幼间的平等互动、幼幼间的相互动等进行科学评价,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途径。然后,将两节活动的优点进行整合,由经验型教师再次展示,教研小组的教师们二次观课、议课后进行“二研”,即进行二次研讨、修改。活动后对比分析教学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实施行为跟进。通过反复尝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们通过多次探讨和学习,不断与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并引起“共鸣”,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渐能够挖掘更多的教育材料,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完整丰富的讲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新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方式,促进幼儿园坚持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使教研活动真正走近教师,走进心灵,发挥了园本教研自主研修、同伴研修的魅力,提升了教师群体互学互助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问题追问中逐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分析问题的产生和探寻解决问题有效策略过程中助推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反思交流、共享经验的总结阶段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小组的同伴互助,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与前提,是增强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创建学习经验交流的共同体的有效载体。

幼儿园活动反思篇10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实践性、反思性和学习性高度结合的职业。随着人们对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的迫切性与教育实际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终身教育的原则,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构成“实践一反思一学习”的无限循环和绵延。

实践 虽然大部分幼儿园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职前教育,但再完善的职前教育也不可能替代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幼儿教育的经验只能来自幼儿园的真实教育环境和真实教育过程。我们知道,一个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的知识和怎么教的技巧,更要明白怎样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怎样发现幼儿的实际需要、怎样在特殊的情景中做出最佳选择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就是教育有效性问题。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的实践智慧,而教师的实践智慧不可能从学校或教材中获得。只能在教育实践中积累。

反思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和多变的。正因为实践智慧是在教师的行动中表现和积累的,因此,它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无效的、有的是失败的。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教育过程的原则和细节进行反思,比如,自己在行动前、行动中的得失在哪里?幼儿的感受是什么?哪些判断和决策是合理的、有效的?用什么标准评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哪些判断和决策是不符合实际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一个角度结果会怎么样?

学习 为了解释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相关理论。所谓理论,就是用来解释特定研究领域中许多事实之间相互联系的概念体系。理论的作用就是用来解释问题的。当我们能用一种理论解释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或用理论评价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解决了问题。实践的目标是“怎么做”,理论的目标是“为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的理论具有最大的实践性。因为,理论又将我们的思路带回到新的实践中去,即“理论联系实际”,其本质就是理论指导着我们的幼教实践活动。

由实践发现问题、由反思思考问题和由学习解决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构成了“实践一反思一学习”的无限循环和绵延。循环不是简单地转圆圈。绵延不是机械地划直线。终身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的目的不同于职前教育中所接受的一般知识积累和智力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加强职业动力,提升职业尊严,增长实践智慧,提高用理论解释工作问题的能力,学会将学科发展动态与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总之,幼儿园教师的终身学习是为了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这才是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真正的挑战性和严肃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