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部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12 11:22:20

秩序部工作计划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1

20**年度物业秩序维护部工作计划

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与秩序维护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年度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好坏,象征着一个企业后继发展是否有实力,也是这个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体现。,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做好团队建设:

1.从员工做起,员工之间亲密团结,协作到位。

2.管理者心理始终装着员工,支持员工的工作,关心员工的生活,用管理者的行动和真情感染身边的每位员工,平时多与员工沟通交流,给员工以示范性的引导。

3.发现员工的闪亮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参与管理,给员工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氛围。

4.让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在这个家里面分工不分家、有福同享有苦同担,个人的事就是团队的事,团队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对待每个人每件事都要认真负责。

二、专业技能、服务意识的提升。

物业管理安保服务为园区提升的治安防范、消防监控、存车管理、车辆登记、检查等,尤其是相应的消防演练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要求保安的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预防处理治安事件、防范控制火灾事故、控制消除危机事件等,建立维护正常秩序、保护园区和业主利益安全。

三、岗位职责、对客沟通、品质提升

1.熟悉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治安、消防、存车管理情况及业主情况。

2.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及公司的管理要求,编制保安工作计划并组织员工加以实施。

3.根据保安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安排保安班组的日常工作。

4.监督、检查、指导保安班长的工作,全面掌握保安人员到岗和值勤情况。

5.关心保安队员的生活,了解保安队员的思想状况,对保安队员进行业务培训。

6.根据物业管理区域的治安情况,妥善安排保安队员的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

7.根据公司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合理安排保安人力,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8.按月检查各班组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处罚。

9.经常与当地的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联系,聘请他们给予业务指导和帮助。

10.注意降低无效成本、实施点滴节约,减轻公司的负担。

11.及时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任务和临时行工作。

12.确保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治安、消防和存车的安全。

13.并且做好相应的登记记录和存档。

14.加强各园区巡逻的频率,对园区的死角、围墙四周、地下室等地方重点排查。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2

从1978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至今,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在中国己进行了近30年,并仍将持续十多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竞争经济。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时期,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转型期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总体稳定的同时,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样化的市场交易行为、多层次的社会经济利益矛盾,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这无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构建的是以政府主导进行行政执法、企业自律加强内部控制、社会参与寻求社会监督为核心内容的市场管理模式。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煤监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都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范围里承担了部分市场监管职能,应该说这些部门都为市场秩序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正视现实,当前我国各种制假贩假、盗版侵权、虚报信息、财务作假、市场操纵、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信用混乱、管理错位等市场秩序紊乱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市场秩序监管机构林立,多头管理导致监管无效有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大胆设想构建一个统一的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机构。

制度构建:一个统一的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机构

市场秩序监管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是组成部分之一。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市场秩序管理体制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秩序管理主要是为国家计划管理服务,因此,市场秩序监管机构的设置都严格按照行政区域及各行业,各单位管理任务比较单一,所以各个监管机构管理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也很简单。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秩序监管机构的设置就必须服务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标。市场秩序监管机关,就是政府主管市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机构。如何设置市场秩序监管,是建立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首要问题。在设置市场秩序监管机构时,基本要求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有利于市场秩序监管职能的履行,要遵循依法设置、精简、统一、效能等原则。

笔者假设将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安监总局、煤监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组建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由纵向结构组织系统和横向结构组织系统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纵向结构组织系统,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总局,它负责对整个市场秩序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活动进行宏观指导,以保证国家所赋予的管理任务的实现。第二层次是管理协调层,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局,它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独立开展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第三层次是监督执行层,即市(区)、县级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局(分局),这是市场秩序监督管理部门基层机关,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最后是具体执行层,包括区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分局以及按经济区域设在乡镇的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所,依法开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具体工作。横向结构组织系统是指按业务功能和管理活动对象分工所设立的职能机构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对外职能管理与机关内部管理两方面的机构。

统一市场秩序监管机构构建的影响分析

一是加强了市场秩序监管机构的权威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国家市场秩序监督管理领导体制,是指各级管理机关隶属于谁领导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领导体制改革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种改革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领域监管机制的统一性,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从而提搞产品质量。

二是符合市场经济转型的需要。实行统一的规范的垂直管理新体制,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实行垂直管理新体制,是确保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机关实现职能,强化执法,更好地监管市场的需要。实行垂直管理新体制,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为出发点,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围绕房地产项目审批、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严厉查处房地产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权钱交易行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使我区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达到整顿规范与健康发展并重。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按照规范标准、简化程序、透明公开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培育规范运作、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我区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三、整治内容

围绕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交易中容易发生违法违规、权钱交易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对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一)依法查处房地产行政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预售许可等环节的违规审批、滥用权力、违法不究以及在行政许可中的索贿受贿等行为。

(二)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非法占地、私下协议圈占使用集体土地,在集体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囤积土地,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未按规定条件开发利用土地,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违法强制拆迁,不按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开发建设,擅自变更规划内容,抽逃注册资本金等行为。

(三)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未按预售许可批准的范围预售房屋,擅自出租、出售公共部位、配套设施牟利,未办理前期物业招投标手续和按规定预留物业管理用房,不按规定办理物业管理资料交接,违法广告、囤房惜售、哄抬房价、诱导欺骗消费者,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以及在标价外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合同欺诈,偷逃税等行为。

(四)依法查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未申领营业执照、未按规定备案开展房地产中介业务,虚假或不实信息骗取中介费、看房费、吃差价,伪造、涂改、转让房地产中介注册证、资格证,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参与炒房,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等行为。

(五)依法查处房地产物业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无资质从事物业管理,不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违反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等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途等行为。

(六)对我区房地产项目的注册登记、纳税情况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开发企业是否在我区注册,是否单独办理税务登记,是否在我区纳税(包括企业所得税)等情况。

四、整治工作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我区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城市规划建设局、崂山国土分局、崂山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监察局、区城管局、区拆迁局、崂山国税局、崂山地税分局、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工商分局、政府法制办等部门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城市规划建设局局长于兴慧担任召集人,以上各部门有关领导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城市规划建设局,于兴慧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按照审批权限与责任挂钩及“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如下:

区城市规划建设局: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提出专项整治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专项整治;负责组织查处建设、预售、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会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崂山国土分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取得情况进行清理检查;负责查处土地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崂山规划分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对全区在建项目规划审批执行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协助认定规划审批、变更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区财政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专项整治的相关工作;对我区房地产项目的注册登记、纳税情况进行排查。

区审计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依法对排查中发现问题的国有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对审计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构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区监察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查处房地产领域违纪违法案件。

区城管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负责查处物业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并按照《青岛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的规定,将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市政管线违法接入行为依法提交执法部门查处。

区拆迁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负责查处违法拆迁等行为。

崂山国税局、地税分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检查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落实和税收征管措施的建立情况;检查房地产企业税收政策执行和纳税申报情况,负责查处房地产企业偷逃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区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专项整治的相关工作;对全区在建并已进入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价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负责查处销售商品房未按规定或未按规定的方式明码标价、在标价之外收取其他费用、高于标示的价格进行销售的价格违法行为;查处中介机构违规收费以及相关单位向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违规收费的违法行为;

崂山工商分局: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负责查处房地产企业违法广告、合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会同区城市规划建设局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管理。

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参加由联席会议组织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健全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完善长效机制。

五、整治工作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5月1日——5月15日)

1.全面部署相关工作,制定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内容、要求,落实相关部门职责。

2.分别召开由房地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和新闻媒体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3.开通举报、投诉热线,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实施检查阶段(20*年5月16日——8月31日)

1.5月16日——6月30日,自查阶段。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相关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围绕专项整治的重点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自查结束后,于6月25日之前,各相关管理部门将书面自查报告报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房地产开发企业填写《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检查表(开发企业)》(附件4)并附书面自查报告,报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及财源建设办公室(区财政局);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填写《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检查表(中介机构)》(附件5、6)并附书面自查报告分别上报区建设局及区城管局。

各相关主管部门、房地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查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堵塞漏洞、建章立制工作。

2.7月1日——7月31日,检查阶段。在房地产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相关主管部门针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对有投诉举报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项目,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进行处罚。

3.8月1日——8月31日,抽查阶段。由区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群众集中投诉举报的相关管理部门、开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对检查过程中发现整改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三)汇总、总结阶段。(9月1日——12月31日)

1.9月1日前,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连同依法查处的典型案例,形成书面报告报区联席会议办公室。

9月5日前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把检查情况及各职能部门查处的典型案例以书面形式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2.9月——10月,迎接省、市有关部门的联合检查。

3.11月——12月,迎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抽查。

(四)巩固阶段。(2009年2—3月)

重点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各部门要针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强化管理,着力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有效供给,稳定住房价格,进一步完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整治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去年全市开展的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中,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并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了曝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我区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不规范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并未彻底解决,企业违规经营行为依然时有发生,房地产市场秩序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立足工作实际,把思想统一到八部委《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精神上来,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二)精心部署,密切配合。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政府工作的多个方面及各部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按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按照职责分工,对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进行了分解(附件2),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责任目标,各负其责,建立信息共享、情况互动、联动查处、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防止产生管理、查处上的漏洞。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受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部门之间通报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均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举报投诉,受理单位负责记录并填写《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投诉举报(件)转办单》(附件3),转相关管理部门处理。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或成员单位请求,经召集人同意,可临时决定召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半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对在排查和群众举报投诉中发现的案件线索进行梳理,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4

 

为强力推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规范城市人行道等区域交通秩序,改善城区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根据**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方案要求和市政府交通秩序专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城区人行道等区域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疏堵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通过引导教育文明停车、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完善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车辆停放行为、严查重罚各类违法停车行为,进一步规范人行道等区域交通秩序,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实现“停车规范、同向有序、安全畅通”的工作目标。

二、整治范围

本次整治区域范围主要包括:人行道、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盖板及沿街商场、酒店、宾馆、商铺门前广场等相关区域范围。

三、整治内容

(一)重点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在人行道、城市广场、公共绿地、沿街商场、酒店、宾馆、商铺门前等公共区域乱停放行为;

(二)重点整治车辆清洗维修、二手车销售、占道经营、马路工厂等违规行为;

(三)重点整治“僵尸车”乱停放或长期占据公共停车泊位行为;

(四)重点整治私设地锁、锥筒、隔离墩等道路障碍物等行为;

(五)重点整治临时停车泊位及停车场内一车占多位、非同向停车等不规范停车行为。

四、管理标准

(一)依据《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850-2009)(详见附件4)在城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大型宾馆、商场、酒店门前广场和公共广场等区域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详见附件5),设置同向停车标识;做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划定泊位内同向停车,停车场标识清晰,管理规范有序。

(二)借鉴省内城市管理经验,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公共广场、游园、绿地设置白蓝色、白绿色相间的道路硬职离设施(详见附件5),避免机动车、非机动车占压人行道、绿地、盖板、游园等公共区域,做到还路与民,通行顺畅。

(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区(管委会)、城管、公安、交警、商务、旅游、交通、房产、教育、卫计委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安排责任单位对人行道、商场、宾馆、酒店、学校、医院门前、周边停车秩序进行管理,开展宣传引导;组织执法人员依法对乱停放行为进行查处,共同做好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管理。

五、工作分工

(一)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全面摸排清查辖区停车泊位(场)情况,在人行道等区域施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临时停放泊位,设置硬隔离设施和同向停车标识标牌,增加停车泊位供给。鼓励和督促辖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接纳社会车辆停放,组织乡镇、街道和区城管、公安交警、物价、房产等部门开展辖区停车秩序整治,强力规范停车场管理服务,加大执法力度,整治违法占道、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

(二)市公安局:组织、安排公安交警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车辆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联合城管、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违停车辆的查处力度,依法处罚,依法打击长期霸占停车位、阻挠执法等违法行为。

(三)市建委:依据《**市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市主城区停车场三年(2017-2019)规划建设方案》等规定,加大公共停车场和停车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停车场和停车泊位供给。做好游园、广场等区域的硬隔离设施的设置工作,杜绝车辆驶入和乱停放。

(四)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安排各区城管局(分局)开展车辆乱停放专项整治宣传教育、劝导疏导、依法处罚,联合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取缔私设地桩地锁等道路障碍物,加强非机动车等在人行道、宾馆、商场、酒店、广场等区域乱停放的专项执法,实施严管重罚,对严重违章的联合交警等部门,对其进行强制拖离。

(五)市商务局:指导、督促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经营性场所门前停车泊位施划、停车标识标牌设置,加强停车秩序规范管理。

(六)市房管局:指导、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做好沿路小区门前广场停车场停车泊位施划、停车标识标牌设置,加强停车秩序规范管理。

(七)市交通局:负责开展管辖范围内的站前广场、换乘中心等公共场所停车位施划、硬隔离设施设置,督促管理人员加强停车秩序管理,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出租车、“黑车”等随意占道停放载客行为。

(八)市卫计委:指导、督促各类医院等医疗机构门前广场和医院内停车泊位施划、停车场建设管理及硬隔离设施设置,督促管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九)市旅游局:负责指导和督促星级酒店、宾馆等门前广场和停车泊位施划、停车场管理及硬隔离设施设置,督促管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十)市文明办: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会同市城管办对人行道等区域车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并将此项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淮南市文明单位(标兵)”评选重要依据之一。

六、方法措施

(一)宣传发动,教育劝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内容,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和专题讨论,宣传整治行动意义、目标和措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违停行为,培养市民文明停车习惯。利用公益广告、制作悬挂条幅、商户电子屏播放宣传口号、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网站及公众号自媒体宣传等,扩大宣传效果,为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摸排登记备案辖区各类停车场,召集停车场所有人(管理人)进行一次全面整治工作宣传和停车场规范管理教育,加强停车场规范管理。公安、城管、交通等执法部门在执法管理和劝导服务时,要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劝导规范停车。

(二)施划泊位,增加供给。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全面排查城区主次干道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施划情况,依据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科学合理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及标志标线,安装人行道硬隔离设施,标志标线残缺不全的重新施划增设。各相关部门指导和督促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停车泊位施划、停车场建设,增加有效泊位供给。

(三)完善设施,隔离禁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根据各道路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设置人行道等区域硬隔离设施,实施强制隔离禁停。新划停车泊位的同时施划同向停车引导线;对原有停车泊位,根据实际增划停车引导线。各相关部门指导和督促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停车泊位施划、停车场标识标牌清查,安装人行道硬隔离设施,增设或更换设置同向停车标识牌,保证每个路段和每个停车场至少2块同向停车标识牌。

(四)联合执法,严管重罚。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既要根据职责各司其职,又要及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对驾驶人不在现场的,一律拍照固定证据,张贴《违法停车处理通知书》,依法处罚。对“僵尸车”、销售二手车、占道修车等经通知拒不驶离、无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依法强制拖离。当事人不主动接受城管部门处罚的,城管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移送交警部门处理。

七、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部署阶段(2018年8月10日—20日)。召开专项会议,对整治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在全市整治行动的内容和要求,营造整治浓厚氛围。

(二)重点突破阶段(2018年8月21日—9月10日)。

1、重点在淮河大道、洞山大道、舜耕路、朝阳路、龙湖路、广场路、国庆路、泉山路、蔡新路等29条“路长”包保责任路段两侧人行道、绿地、广场、游园设置道路硬隔离设施,科学施划停车泊位。

2、重点规范宾馆、商场、酒店门前停车秩序,各管理单位自行对门前停车场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施置同向停车标识、标牌、指向箭头,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3、重点整治29条“路长”包保路段两侧人行道、绿地、广场、游园、宾馆、商场、酒店门前停车秩序,依法进行处罚、拖离乱停放车辆。

(三)全面整治阶段(2018年9月11日—9月30日)。

各县区、各责任部门根据前期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一步细化、优化专项工作措施,向城区其它路段全面延伸,结合全市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在城区全面开展人行道等公共区域车辆乱停放专项整治工作。

(四)长效管理阶段(2018年10月1日起)。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对反弹现象进行持续整治,建立“教育引导、泊位停放、隔离禁停、严管重罚”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深入研究人行道等公共区域交通秩序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立完善城区人行道等公共区域静态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相关部门单位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部署上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形成专项整治工作强大合力。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相关部门单位要通过媒体呼吁和提醒市民文明停车、跟进宣传整治进展情况、曝光不文明行为,通过公益广告、宣传车、宣传资料、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全方位宣传,营造良好整治氛围,引导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城区人行道等区域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5

二、镇环境卫生、城乡秩序长效管理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建管并重,引导为主,处罚为辅,属地(产权)负责,人大监督”的原则实施。

三、项目规划建设长效管理制度

㈠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开发项目时必须做到将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厕所、三格式无害化粪池、垃圾房)污水、油烟、噪声等治理设施、用水用电设施、消防设施、通讯照明设施、宣传广告设施、绿化美化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㈡城管部门要加强对沿街(路)建筑施工、立面设施改造、装饰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不得占用道路堆放建材、搅拌水泥砂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合物。沿街(路)建筑工地应设置明显标志,实施围栏施工,建筑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㈢规划建设、城管部门要加强对镇区道路及旅游干线沿线的开挖施工、开设车行坡道或开辟进出单位道口的管理,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施工作业。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现状。

㈣全镇范围内的所有涉水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技术参数标准,并经镇水利站扎口技术审核和批准同意后方可施工。

四、市容秩序、卫生保洁及行业长效管理制度

㈠主要街道、主要道路两侧的临街商铺开设必须遵守镇主要道路沿线两侧行业指导规划,房屋产权所有单位(个人)不得开设和出租开设废品收购、车辆修理、户外洗车、铝合金加工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业。

㈡交警、交管、城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沿街、沿路停放车辆秩序的管理,做到车辆停放规范、整齐有序,并合力打击和取缔各种非法运营的车辆。

㈢城管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及时查处和制止乱堆放物品、乱搭建筑、乱涂乱画、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行为。

㈣环卫、水利部门要加强城乡路巷、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和河道的保洁管理,强化每日检查督促,彻底消除卫生死角。

㈤环卫部门要加强主干道路卫生保洁,确保主干道路整洁。交警、城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制止主干道路车辆抛洒滴漏等行为。

㈥各村要加大对辖区内露天粪坑的清理和公共卫生设施的管理力度,保持大环境和公共卫生设施的整洁。

㈦各村(居)委会、绿化部门要加强绿化带内杂草、杂物的清理,经常保持绿化带的清洁,定期修剪补植花木,保持绿化整齐美观。

㈧民政办要加强墓区秩序管理,加快零星散坟的搬迁,加快沿山墓区的绿化和遮档,提升镇区整体环境水平。

五、户外经营广告和公益性广告的设置应遵照相关管理规定,并经城管大队和规划部门批准,做到广告设置规范、整齐、美观,与周边环境协调,不影响道路交通和市容市貌。

六、环境保护长效管理制度

㈠环保部门要加大重点排污源的监管,加大生产、生活污水截流治理力度,加快污水管网铺设和居民小区改造步伐,加快镇区水环境治理,提高镇区环境水平和质量。

㈡工商、环保部门要严格控制居民生活区、古镇保护区的餐饮、娱乐业,并严格按有关规定要求和标准审批。

㈢举办各类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污染和影响环境,并严格进行环境评估。符合政策和标准的方可准入。

七、组织督查长效管理制度

㈠镇爱卫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组织和监管网络,根据《国家卫生镇标准》明确城乡环境卫生保洁要求,并在全镇范围内聘任若干名环境卫生、各类秩序义务监督员,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检查评比和监管,为经济发展和全镇人民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㈡爱卫会、城管大队要加强辖区内各单位的保洁状况的检查督查,每月对各有关单位的环境卫生和各项秩序进行一次检查或进行不定期抽查,每季进行一次评比并通报,表彰先进,指出问题,全面提高城乡保洁水平和质量。

㈢公安、工商、卫监、劳动、城管等职能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有计划地合力打击无证照经营的中介、诊所、饮食、废品回收和洗车店等,全力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营秩序。

㈣环卫所、各村(居)委会、农贸市场要明确所属保洁员职责,明确保洁要求,实行日查周检月评、查评结果与报酬挂钩制度,把各项保洁任务落到实处。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构成;比例秩序

2020年住宅工程项目累计数量超过7.4万个,为建筑平面设计与精装修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建筑设计融合建筑学、数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由多种不同形式要素遵循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以实现结构、形态关系的和谐有序的目标。比例是源于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现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并成为影响建筑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仍对当代建筑设计发挥着深远影响。如何合理应用比例秩序来优化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效果,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比例相关理论基础

1.1数比关系

古典建筑设计主要遵循数学中的数比关系和几何构型方法,如:借助整数比1:11、2:21、3:33或4:43以及无理数比例、等进行的平面构成的形态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借助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进行的建筑平面分割,或基于斐波那契数列1/2、2/3、3/5、5/8等进行的建筑立面设计,由此形成建筑构图中控制线的雏形。将比例秩序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中,常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例关系,营造建筑尺度与空间的秩序感。范·德·拉恩于1960年提出塑性数列理论,即存在塑性数列1、1、1、2、2、3、4、5、7、9、12收敛于无理数x,且x为方程式x3-x=1的解求得x的近似值为1.325,则此时其增量最小,能够实现尺度最优化。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对比例的论证更为丰富,他创造性地提出模数的概念,主张利用控制线实现构图的统一。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比例的平面构成方法,常利用n条水平线条进行建筑立面的划分,相邻两线条之间由若干不同比例的方格组合构成平面形态,在各方格内完成窗框规格、形态等细节的设计。其中将相邻水平线条的间距设为H、初始高度为X,已知其符合等比数列Fn=1.3nA,分别依据X、1.3X、1.69X、2.19X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沿水平方向将各方格的宽度设为L,依据调和数列Fn=1/N的平面构成特征,分别依据1/7L、1/8L、1/9L、1/10L、1/11L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借此利用两个数列分别进行建筑立面形态的组合设计,在整体维持比例秩序的同时,使细节富于变化[1]。但比例秩序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一定适用条件,受住宅建筑功能与结构设计需求的影响,通常首层、二层不参与等比数列,避免因层高过矮限制住宅出行及功能空间的正常使用。

1.2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

勒·柯布西耶提出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选取斜率为φ、1/φ的两条直线进行建筑立面构图设计,将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交叉后贯穿建筑立面,沿垂直方向依照4X、X、2X、X、4X的比例进行空间尺度的划分,整体住宅立面由上至下依次由水平阳台、水平带窗、车库以及大门组成,其中在与对角线垂直方向选取6条直线平行排列,组成黄金矩形中的洞口位置,与沿建筑立面垂直方向形成的5条水平带进行交错排列,不同方向均依照整数比进行构图设计,实现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的统一。将控制线应用于建筑立面设计中,以黄金矩形为基础进行变式设计,将长、短边依照统一斜率进行叠合设计,同时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进行窗框、阴影区等细节设计,在整体结构形态复杂化的基础上保持细节部位的秩序感。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同样需遵循一定的比例秩序,如选用6×6柱网结构进行建筑平面划分,在建筑四周选取3个方向分别布设1个方形庭院A1和2个狭长矩形庭院A2、A3,各庭院面积比遵循以2为倍数的等比数列进行排布,其中庭院设计面积比为4:42:1、体积比为16:67:1,在保持整体柱网结构规整的同时,使局部空间尺度富于变化。

2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2.1比例秩序的形态构成逻辑

平面构成中的形态构成最初适用于二维平面,经由二维平面向二点五维、三维立体转变,赋予建筑构成元素不同厚度,进而完成建筑表皮化的逻辑建构流程,使得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富有秩序感和艺术美感。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形态取决于基本形态和骨骼的相互作用。其中基本形指通过重复、关联、尺度调整等手段完成单元体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同一平面或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形数量,合理选用变异手法,维护整体建筑平面呈现效果的美感;骨骼由平面构成中的基本线状元素组成,用于控制同一平面内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方式,并利用基本形完成空间的分割,使平面构成富有逻辑感和秩序感。依托基本形、骨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平面构成逻辑的分解,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复型。指将单元体依照一定次序、规律进行多次使用,凸显出平面构成的机械感和韵律感,丰富建筑表皮机理。如住宅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百叶窗等构件即由规则图形进行重复排列,配合其他构成手段及单元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建筑平面形态、避免过于单调。又比如:将骨骼线与基本形应用于平面形态构成时,沿同一方向依照相同间距进行骨骼线的排布,把整体平面划分为大小相同、数量不等的骨骼单位。通过调整骨骼线的方向及其沿不同方向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骨骼线单元内的基本形保持一致,并通过调节各基本形的维度、位置使局部细节富于变化,即可塑造出不同形式的骨骼形态(如图1所示)。图1骨骼线的多种表现形式示意图(2)近似型。指为避免重复的形态构成方法使平面过于单调,可引入近似的构形方法来改变基本形的结构、尺度、方向维度和色彩等要素,并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增添装饰性构件,形成同一种变化的建筑美感。在应用该构型手法时需注意控制好变换的尺度,应用骨骼线将平面划分为若干近似的单位,在各单位内部对基本形的结构、大小、关联性进行调整,借助局部减缺、变形等手段进行改良设计,优化建筑立面展示效果[2]。(3)渐变型。指主要遵循一定比例关系进行骨骼线、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沿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维度进行渐变处理。这是基于均质化思维进行骨骼网络布局,遵循数理变化规律进行的由密到疏或由疏到密的网络结构设计,并沿骨骼线将基本形状的位置、尺度进行变化。在渐变型设计过程中,需确保基本形的变化符合等距关系,避免产生秩序混乱的问题。(4)特异型。指在重复型、近似型等构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选取局部骨骼线或基本形进行尺度、色彩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以此改变原有平面形态构成方式,形成整体建筑立面中的视觉中心。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好视觉中心与整体画面的比例关系,确保发生特异部分的局部视觉中心占比远小于整体部分,保证局部细节设计的张力,使其他部位发挥背景衬托作用,完善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实际设计环节,可先依照重复的构型手法进行骨骼线的排列设计,选取局部进行合并、扭曲或按比例扩大、缩放,保证局部变异部位与整体平面背景遵循统一的形态逻辑,配合完成基本形的变异设计,起到放大局部细节、突出视觉亮点的作用[3]。

2.2平面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点、线、面等,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领域构成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结构。由于住宅建筑设计的自由度有限,常通过段落划分、平面构成等手段营造出建筑立面的组合形态。其中划分法应用于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时,将建筑立面划分为屋顶、中间与基座,运用重叠、分离、组合等表现形式进行元素排列,增强建筑大面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平面构成法关注建筑整体造型的秩序,如在建筑立面轮廓的中间依据1×5的比例增设框架结构,将不同比例的框架依照一定次序和距离进行交接处理,在整体立面上呈现出框与框相互套接的形态特征,有效增强立面的凹凸感和逻辑感。在建筑细节设计上,需兼顾功能空间的组合与立面细节效果,可将平面构成手法应用于建筑窗框设计上,利用不同比例的长方形框进行缩进、层叠设计。如以窗框左下角点位为原点,沿x轴方向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0)的点位向上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x轴平行的窗框相交,再沿y轴方向将其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1)的点位向右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y轴平行的窗框相交,由此将原本3×3的窗框划分为2×3、1×2、1×1三部分,实现整体平面的比例分割。此外,还可通过色彩组合进行住宅立面划分。如对建筑大墙面可选用米白色真石漆进行框架装饰,对窗下板选用棕色人造石或咖啡色装饰木线进行搭配,增强住宅平面构成的秩序感,塑造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

2.3基于方法论维度的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从方法论维度出发,当代住宅建筑的形态逻辑、表现尺度、构件形态及组成元素等均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环节,还需对传统理论进行改良,融入艺术学科中的平面、立面构成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比例与尺度关系来进行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建筑平面构成类型划分上,可运用散点式、横线式、竖线式、均格式、穿插式、错动式、跳跃式、渐变式、图案式等多种构成类型。以其中的散点式类型为例,在建筑整体立面上可运用窗户、洞口等视觉元素作为散落点,遵循一定的均衡比例与疏密关系进行平面构型设计。在建筑材料、装饰色彩设计上遵循统一风格,并且将同一平面内的散点尺寸控制在1~3个左右,避免整体形态过于杂乱,配合增加窗套、选用具有质感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等措施,增强整体平面构成效果的活泼感。在建筑立体构成类型划分上,包含动态式、块体式、折面式等不同构成类型。以其中的块体式类型为例,考虑到住宅建筑中包含数量较多的重复性空间,易在建筑设计效果上呈现出单调、死板等缺陷。因此将立体化构成类型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可对原有均匀的矩形块进行内凹或外凸设计,或仿照积木堆叠状态呈现建筑形态,保持不同体块在同一建筑体上整体比例与尺度关系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对细节部位可采取局部扭转、建筑材料创新或色彩变换等方法,打造出Jurčkova住宅、马赛白色公寓等不同住宅的外立面呈现形态,更好地丰富建筑设计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效果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工程、建筑策划等多个方面,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实现由理性向艺术、自由化领域的过渡。虽然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普遍性设计法则被逐步消解,但仍需明确比例秩序在平面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应用比例这一构型手段进行建筑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的营造,并且在局部细节、设计理念上融入创新元素及现实需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住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王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25-126.

[2]杨尹.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要素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2):137.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7

来源: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8号)精神,切实解决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人民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省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行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实现矿产资源永续利用,确保安全的重要措施,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和有关部门在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地区开发秩序仍然比较混乱,存在无证勘查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以采代探、越界越层勘查开采、不按矿山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开采等突出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兴**经济、建立和谐**的高度,提高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将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推动我省矿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二、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全省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目标是,到**年底,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矿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储量动态监测和核查工作全面到位,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在整顿中,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各地要组织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工商等部门对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对取得勘查许可证后不按期或不按勘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拒不改正的要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对持勘查许可证以采代探或圈而不探的、持过期失效采矿许可证采矿的、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的、在被责令停产整改期间擅自采矿的,要依法严厉打击、从重处罚。对无证、吊销或注销矿权的和被责令停产整改的矿山企业,**部门要停止其火工器材供应,电力部门要停止供电,其他有关部门要吊销或者注销其相关证照。对非法采矿拒不停止开采或取缔后又违法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甚至发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全面查处越界越层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对越界勘查、越界越层采矿的要责令退回到批准的矿区范围内,并没收越界越层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密封越界的井巷工程;拒不改正的,要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并予以公告。探矿权人不按勘查设计施工,采矿权人不按矿山设计方案开采、回采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管理权限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要坚决予以关闭,由原发证机关注销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并通知相关部门注销或吊销其相关证照。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严厉查处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各地要对探矿权、采矿权进行全面清查,对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对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及未经授权擅自进行有偿化处置探矿权及采矿权的受让方,按无证勘查、无证开采予以处罚。

(四)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对在各类禁采区进行开采的矿山企业,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严重污染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未经环保部门“三同时”审查验收、安全措施达不到要求的矿山企业,环保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对拒不停产、停而不整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或注销相关证照。对选(洗)矿厂无尾矿库造成污染环境、破坏耕地、破坏河道等问题的,要责令其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正在生产的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发放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于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但因管理不严,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其停产整顿,对拒不停产整顿和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应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对未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履行建设工程“三同时”审查的勘查项目,安全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要吊销其勘查许可证。对构成重大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五)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矿区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武汉市周边地区的采石场,**东地区河道铁沙开采区,**东南地区大中型铜铁矿区周边的小矿区,**西地区的煤矿区,**平原地区的盐矿和石膏矿区,宜昌、保康和荆襄磷矿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河道采砂由省水利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专项整治。

(六)深入开展以磷矿为主的优势矿产开采秩序的专项整顿。对磷矿开采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凡越界开采、采富弃贫、破坏性开采、严重浪费资源和破坏矿山环境的矿山企业,要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逾期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闭,并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开采、集约利用”的总体思路,加强规划调控,严格总量控制,加强磷矿开采计划的监管,对随意扩大生产规模,严重超采的一律依法进行查处。

(七)开展以盐矿、石膏矿、磷矿和煤矿等资源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生产中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要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回采率与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挂钩的奖惩制度,表彰一批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先进典型,引导矿山企业节约和保护资源。

(八)严格查处弄虚作假、瞒报少报储量消耗等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储量动态监测,严格执行储量年报核查制度。凡未完成年度储量检测报告的,一律不予年检;对采取瞒报或少报消耗储量手段,偷、漏国家相关税费的要如数追缴,并按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九)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要集中查处一批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对本通知后主动自查自纠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依法从轻处理;对未能主动自查自纠或顶风作案的,应当从重从严处理。各地在对矿产资源开发违法案件的查处过程中,对案件要公开调查处理结果,充分发挥惩戒作用和警示作用。

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突出的矿种和矿区,制订专项整治的具体措施,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三、严格管理,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必须与规范矿权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健全相关政策、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各地要通过强化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的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目标责任制;建立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确保矿产资源的依法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一)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各地要对矿权的审批权限、程序进行清理。凡与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一律停止执行;要坚决刹住一些地方出现的不顾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盲目扩张、随意占用资源的“圈矿热”以及非法干预设置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凡是越权、违规审批颁发的许可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予以纠正。

(二)认真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问题。各地要抓紧制定、完善和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加强规划调控,严格规划管理,引导矿山企业向鼓励开采区聚集、在限制开采区收缩、从禁止开采区撤出。对大中型矿区内的小型矿山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企业不予办理延续登记及扩大矿区范围审批手续;对矿产开发集中区内的小矿要采取收购、合并、兼并、入股、关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扶持大型矿山企业,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对浪费能源、开采加工工艺落后、技术设备陈旧,须限期淘汰和退出的矿山企业,要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对布局不合理的矿山、剩余储量与生产规模不匹配的矿井原则上不再扩界。

(三)健全完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建设,规范二级市场有序流转。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四)强化矿山企业资源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源储量核查检测、报告、监督体系,全面实行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储量采损监控,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资产收益。

(五)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政发〔**〕48号)的规定,将各级矿产资源管理职能落实到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全面推进市、县矿产资源管理职能到位,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正常秩序。

(六)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机制。要将维护正常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目标,建立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点矿区动态巡查制度、探矿权采矿权审批会审制度、保护性开采矿种开采总量控制制度、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勘查、开发、利用、治理生态环境等实行有效监管。

(七)建立矿山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取与管理办法,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

(八)加强对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和矿权评估机构的监管。对地勘单位没有履行地质勘查责任义务、转借和出租地质勘查单位资质证书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处罚款,逾期不改的吊销地质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对设计单位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含设计),弄虚作假,转借和出租设计资质证书,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和机构要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对矿权评估机构随意压低矿权价款,造成矿产资源资产被低估而使国有矿产资源资产流失的,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和机构要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

(九)充分发挥矿产督察员队伍的作用。各市(州)以及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发达的县(市),应组建市(州)及县(市)级矿产督察员队伍,建立部、省、市(州)、县(市)四级矿产督察员联动机制,完善监管责任体系。

四、加强领导,确保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顺利进行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密切配合,集中精力,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安监局、省环保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整顿和规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协调行动。各有关部门要联合执法,统一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全省矿产资源整顿和规范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查找阶段(截止**年12月底);第二阶段为集中整顿阶段(**年1月-**年底);第三阶段为治理规范阶段(**年初-**年9月底);第四阶段为检查验收阶段(**年10月-**年底)。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按照“自查为主、突出重点、重在整改、区别对待、立足长远”的原则,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工作。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8

一、切实加强对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整治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整治责任,强化整治措施,确保整治效果。

二、全面清理整治在建项目

(一)凡申报手续、证件齐全的在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工、监理等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设计方案标准组织施工。凡违反规划设计、不按施工进行建设、施工现场管理不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不达标、存在各类质量安全隐患等违规行为的在建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整改工作;否则,依法强制停工并记施工企业不良记录。

(二)未办理报建手续的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一律予以停工,办理好相关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三)对施工企业技术力量、企业资质达不到施工要求,存在挂靠、转包、分包现象的项目,一律予以停工。

三、全面整治建筑市场施工环境

(一)凡不具备相关建筑资质,无从业所需的施工、质检、材料、安全、造价等“五员”,而从事工程揽建的劳动服务公司、物业公司、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项目部等一律依法予以取缔。

(二)对强揽工程,不按照市场价格、强行高价推销基建材料或强收保护费行为一律依法从严处置。

(三)对煽动、唆使、组织群众无理取闹、阻工闹事、敲诈勒索的首要分子和地痞地霸恶势力,一律依法从严从快处置。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依法管财;党委统管;监督检查;规范秩序

财经管理是建立在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基础上的,要卓有成效地做好部队财经管理工作,必须大力提升依法理财能力,切实规范部队财经管理秩序,做到有章可循、依法管理、违章必究。这既是加快转变战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的实践要求,也是军队财务保障与管理规律的客观使然。

一、严格贯彻落实财经法规,奠定规范部队财经管理秩序的法律基石

财经法规是科学理财、依法管财的法律基石。这块基石不稳固,财经管理秩序就难以有效规范,提高财经管理水平也就缺乏可靠可行的根基。随着和平时期军队职能任务的拓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军队财经法规制订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作深入思考,根据军队转型建设的需要,在财经法规方面需要作哪些方面的修订完善,要及时了解掌握部队官兵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财经政策法规向总部献计献策。对现行的预算科目规定、预算经费管理规定等基本财务法规进行修订,及时把改革的成果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充实到财务法规制度中去。健全完善财经法规,要体现军队转型转变的特点规律,体现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需求。对于军委、总部已颁发的财经法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不打折扣。现在,有些单位和部门依法管财的观念树得还不够牢,有的把规章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念在口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甚至于自行其是、随意变通,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警惕。各级财务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财经法规知识,增强广大官兵知法守法和执法意识。各级各单位的理财决策者,要带头学习财经标准制度,切实增强运用法规制度指导部队财经工作的能力。要严格财经执法,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法理财、依法管财能力。

二、进一步加大党委理财力度,发挥规范财经管理秩序的龙头作用

各级党委是各级单位建设发展的主心骨,在财经管理工作中具有龙头作用。要想提高军队财经管理水平,切实规范部队财经管理秩序,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委理财。建设现代化军队,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只有进一步加大党委理财力度,加强财经统管,才有可能集中财力办大事,把钱投到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发挥有限财力资源的整体效益。加强党委理财就是财权集中于党委,无论何种科目的经费,通过哪个渠道来的经费,都必须置于党委宏观调控之下,由党委统一掌握使用。各级党委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从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出发,集体研究决定年度预算、重大项目及经费开支。对于装备采购、保障基地建设、大项资产处理等重大财经事项,应先由职能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财务部门要对经费可能、预期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估后,提出详细的可行性建议方案,由党委集体审定。对于未经财务部门审定的或不符合财经政策规定的事项,党委一律不予审议。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级财力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定期听取财务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和财经管理状况,针对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要带头执行各项财经政策法规,严格经费审批权限,切实把好经费分配使用关,确保经费投向投量科学合理。

三、严格财经监督检查,抓住规范财经管理秩序的关键环节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后勤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容易诱发经济违规违纪问题,对军队财经监督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都要把加强财经监管作为贯彻从严治军方针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纪检、财务、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财经活动实施经常性监督检查,确保财经工作规范有序。尤其要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一是计划拟定和预算审查环节。预算是经费计划和事业任务安排的龙头,而预算编制中的计划拟定和部门预算审查环节则是关键,涉及预算编制的合法性、科学性,影响部队建设的整体质量。二是项目经费立项和审批环节。主要是指建设性经费和未按标准供应的维持性经费的立项论证和审批环节。特别是一些专项经费,如果不充分论证,容易出现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三是工程建设招投标、拨款、结算及决算审核环节。主要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军队工程设施过程中,财经部门参与工程项目立项、工程项目预算、招标项目标底的编制和审查、请领和划拨工程建设经费、办理工程建设费价款结算、编审工程建设费决算等环节。四是物资供应和管理环节。主要包括伙食、军粮、被装、油料的供应和管理,军需战备物资器材、车辆号牌、驾驶证等的使用管理。这些关键环节涉及业务面广,是监督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五是工程、物资和服务采购招投标及合同拟订环节。主要是指在组织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进行的招标、开标、评标与定标,以及拟制并签订采购合同的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在物资集中采购流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权力运行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六是资金账户管理环节。这一环节涉及资金支付和划拨,账户的开设、撤销审核办理,账户的日常使用管理,票据、印章的使用,以及外汇的支付、结算与核算。要重点查找和纠正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经费物资,转藏隐匿开支,将机关开支转移到招待所或下级单位报销,以及擅自处置或低价变卖军队国有资产等问题,构成违法违纪的,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作出严肃处理。对负有经济责任的任现职两年以上或即将离任的领导干部应当及时进行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秩序部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税收;税收管理;税收秩序

一、目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追求收入目标,税收职能单一化倾向日益明显1994年税制改革以写作论文来,我国工商税收收入以年平均近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除了经济增长、加强征管等因素外,维系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行为和支持政府行为的税收“超常措施”。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继续采取“超常措施”,“寅吃卯粮”、“无税空转”等现象日益公开化、普遍化。任务高压下的税收征管,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刚性的任务标准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看似力度很大,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自我践踏。其二,大面积的超收,人为改变了正常情况下的税收数量和规模,掩盖了税制的运行质量和真实的税收负担程度,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的数字依据。

(二)一些税种先天不足,税收对经济调节乏力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的目的,最终要通过征收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中的一系列问题,使一些税种的设置初衷大打折扣。现行消费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烟酒。由于大量的欠税和税收流失,该税种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与政策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对烟酒税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积极扶持政策,完全偏离了限制消费和生产的初衷,税收调节严重乏力。

(三)财务核算虚假,税收监督不到位1.偷税逃税普遍化、社会化,税收差额严重。税收差额是衡量一国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我国的税收差额大体在30%-40%。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盗窃、伪造、倒卖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2.财务核算成果人为控制,经营指标虚假。受各种利益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建有两套或三套账目,在上报经营成果或计算税金时,往往使用虚假账目,形成税收监督的真空。一些没有设立两套账目的单位,在财务核算上也掺杂许多虚假成分,看似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掩盖着许多经过处理的问题。虚假的财务核算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还造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失真。3.某些企业腐败严重,侵蚀税基。企业负责人的腐败,屡禁不止,局部地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毒瘤和顽症。尽管企业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财务上,毫无例外都是化公为私,侵吞国家资财,侵蚀税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整个社会的执法状况欠佳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一直严重困扰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司法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严格执法。1.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难。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以多种具体操作上的理由拒绝暂停支付和扣缴税款。金融部门为防范风险,实行贷款抵押,企业资产大部分甚至全部抵押给银行,税务机关扣押、查封企业财产,有时没有标的物。2.法人案件处理难。一般说来,对纳税人个人的税务违章案件比较容易处理,而对法人涉税案件的处理往往会遇到来自地方的行政干预和社会的压力。企业的税收问题被查实后,政府一般要予以庇护,税务机关一般也要作出让步。第6期何朝阳:浅析我国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9一些地方企业普遍困难,税务机关在案件处理上,不得不考虑社会稳定和税源延续问题,因而手下留情甚至不了了之。3.涉税违法案件处罚难。税收执法专业性较强,司法立案需要重新取证,一些涉税违法案件查处迟缓,久拖不决,处罚不及时、定案不准确、执法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法制原因———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1.大部分税种没有通过人大立法,而是以条例形式,法规层次低,而且具体条款频繁修改,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一些正在执行的条款不能作为认定纳税人犯罪的依据,客观上存在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上的双重标准。2.税收程序法律依据不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程序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可操作性差。3.没有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脱节。

(三)内部机制原因———税收征管机制落后机构设置条块分割,重叠交叉,成本过高,效能低下。一方面,各种经济成分的重新组合,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频繁变动,各行业的相互交融,使得企业的经济性质、经营方式、隶属关系呈现明显的多极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税收征管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征管范围无法划清。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主管部门的合并、撤销、精简、改变职能,原有的行业格局、所有制格局重新排列,直属机构失去存在必要,城市税务直属分局和区局并存,给税收成本的控制、机构精简、管理效能的提高带来一定负效应,也给纳税人办理税收事宜带来诸多不便;征收分局与稽查分局在任务承担与职能行使上相脱离;交叉管理,税负不公,争抢税源,漏征漏管严重。

三、对策分析

(一)改革税收计划管理,提高其合理性、科学性1.实事求是,增强税收计划管理的科学性。税收计划的制定,除了参考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收入外,更应从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积极可靠和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发展变化”的总观点来预测分析经济税源,使税收计划尽量与实际税源相吻合。为确保计划制定和分配的科学化、合理化,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所有者结构确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和参数依据,为科学编制税收计划奠定基础;二要在具体编制计划过程中,采取因素测算法与抽样调查法进行综合验证,合理科学地确定每一因素,避免简单推算,提高计划准确度;三要开发设计出税收计划信息管理软件,建立纵向可与各级税务部门联系的征管数据库,横向可与各部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互相交流的反映市场动态的数据库,并科学地将这些信息分类、解释、分析、转换成编制、分配税收计划的正确依据。2.完善会计改革,保证计划执行的准确性。现行税收会计核算办法虽以申报应征数作为核算起点,建立了基层征收机关分户分税种明细账,但由于诸多方面原因,在基层会计实践中,除入库数额外,其他数据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影响了税收计划利用会计资料来计算税收增减因素、测算税收负担和税收增减幅度、预测税源及其变化趋势。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税收会计改革,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计会领域的应用水平,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税源和税收收入以及欠税情况。3.注重调查研究,增强计划分析的针对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制定税收计划的同志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反映征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经济税源结构和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税收收入的能力。在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中,要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分析客观原因,更要分析主观原因,做到有情况、有数据、有比较、有办法、有预测,抓住重点。还要实行税收计划分析与税收统计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料的作用。4.实行综合评价,增强计划考核的合理性。当计划与实际税源有较大的差距时,不能以计划冲击税法。对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考评,不能把计划完成情况好坏作为唯一标准,要强调依法治税,加大对执法情况监督考评的份量,以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