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4 17:32:10

研学心得体会

研学心得体会篇1

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

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研学心得体会篇2

一、努力创造学生发展的平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较多地采用了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例如作文教学,先给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然后学生根据要求写作,写好后让学生分组交换阅读同学的作文,让学生写出评语,然后选出最好的作文在班上范读,再让其他的同学对作文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的作文教学比以往的老师改,老师讲要实在得多,也为学生发挥才干、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激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材本身就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种方法,图片、音乐无疑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更活泼。但有的教学条件不允许,这样也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激情还是要教师深入文本,利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作为普通教师我们还要在专业上多下工夫,努力把语文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其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引导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生活的不平凡。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意识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人、事、物,并且能激荡起内心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还要实施观察、动手、动口、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从多方面去宽容学生,去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那么学生会更快的纠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这不仅能收获学生对老师的爱,也给学生做了表率。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巩固汉语拼音。我发觉学生到高年级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还是不牢固,这就容易在拼音上出现错误。所以,抓好汉语拼音是第一要务。

第二,识字和词语是一大问题。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还是很少,针对这点,我要求学生多查字典,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多让他们做一些生词的题,这样有助于他们的词语积累。

第三,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如今还有好多学生写出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有的学生平时说话头头是道,一写在作文本上就很成问题。针对这点,我让学生在课后多去积累好的词、句,把它们摘抄下来提倡学生多说普通话,因为作文是以普通话的形式展现的。

研学心得体会篇3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从一个贫穷的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所以改革是中国的必经之路。然而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主要解决的是对改革的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现在开始新一轮的改革,将主要解决认识深化问题、深化改革的决心问题。

至于改革的效率与速度,我认为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如果太慢,群众无法接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答应。如果太快,现实却不允许,规律也不允许。所以我认为应该率先解决事关群众利益、事关社会公平、事关稳定大局的大问题,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只要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样其它的改革推动起来也会事半功倍。

每一次两会都在折射着新的社会现象,反应的是当时下人民所关心的问题。同时正值本届政府换届,所以这次两会能否解决这些民生问题至关重要。接下来我就从本届两会的一些关键词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对美丽中国的提法,我想我们应当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生产生活模式,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企业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为此努力。企业应该进行科技研发,生产出更多新能源产品,改变传统的模式。而我们每一个个人,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对垃圾进行分类、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等等。

研学心得体会篇4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20年11月11日在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去兰陵参加了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观摩教学活动及互动研讨活动两种形式。会上由全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素质,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法治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次观摩活动涵盖两个年龄阶段,有四年级的《父母默默的爱》和六年级的《我们受特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两节法律知识课。对于难懂的法律知识,两位老师讲起来却清晰明了。比如第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张老师能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帮助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说说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引入“我们受特殊保护”。正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样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呢?引入新课《专门法律来保护》。这节课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专门法律有哪些。让生从课本中找找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师讲解出发点和立足点。活动二:专门法律我了解。张老师先借助教材中“知识窗”,让生明确相关法律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学生明确后,教师在借助闯关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最后,教师发放法律条文资料,生配乐读法律条文,巩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课后践行环节,让生继续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不同,应该注意。

三、让学生自由的发言,在讨论的时候不去限制学生。

张老师在执教《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课中,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鼓励学生以聊天形式来上课,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成立一个个学习的小组,让学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后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抢答,让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我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足。

研学心得体会篇5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这既是对广大共产党员的殷切嘱托,也是对我们非党员干部的要求。委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是对干部职工思想上的“再充电”、精神上的“再补钙”。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常修责任心,恪尽职守

责任心,是我们不断进取的精神源泉。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作为一位档案查阅工作人员,尽管每天重复着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坚持按照工作要求,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认真听取来访群众查阅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对群众要求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认真解释,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相信政府。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看待岗位就想着责任,切实用好职权、负好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工作中。一定要把责任作为约束自我、锤炼自我,增强政治定力、规矩定力的“紧箍咒”,切实让“责任”在纪律制度的“轨道”内运行。

二、常修进取心,奋发有为

进取心是人一往无前、奋力向上、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意志。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一颗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进取之心。作为一位“为党管档”的工作人员,我们既要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更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通过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锤炼过硬品质,磨炼过硬本领,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增长才干,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工作者。

研学心得体会篇6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多年的梦想、夙愿和追求,如今梦想已经实现。当我走上三尺讲台后,我更加热爱教师职业,十年间我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我可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为期四天的市级教学能手研修培训让我如沐春风,感受颇深。扎实的研修培训不仅让我增长了智慧,还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以下是我参加研修培训期间的点滴体会:

1、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尝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我从事九年级政治教学十年了,深切的体会到新形势下思品教学任务的艰巨性,教材更具有开放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师生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但具有自身特点的思品课决不能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程度,应注重看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社会现象及分析思考运用能力,是否具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因此,教学评价应建立一套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回归教学生活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充分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影视、文学、艺术等教学资源,让高雅的情趣占据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累积的一部分,让生活在课堂上展现和扩展。

3、积极探索思品课教学的审美性,提升思品课教学的品味和价值,提高思品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思品课绽放时代美和生活美。

研学心得体会篇7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开展“两学一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去除浮躁之心,出真招、动真格、见真章、求真效,静下心来学,沉下心来做。云山同志的这一讲话,对各级党组织正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切实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作出了明确要求和工作指引。

开展“两学一做”,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问题,最要不得的是形式主义。正因为如此,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只有突出问题导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准病灶,医好痛点,“两学一做”才能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反复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反复强调要“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能否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抓实“两学一做”,避免走过场和形式主义,是对各级党组织工作作风的又一次检验。形式主义是最顽固的作风积弊。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之后,形式主义已大为收敛。但是,收敛不等于绝迹,不可丝毫轻敌。

研学心得体会篇8

                                          

我有幸参加刘光书名师工作坊组织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学习了四位教师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领略了不同专家见仁见智的点评风采,还聆听了汤立宏老师的《复习指导课的有效教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专题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改革,理念先行。

第一节课刚开始,望谟县第四中学教师李占飞首先引导同学们对前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并鼓励大家要好好表现,课堂上执教老师循循善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逐渐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二十分钟后册享冗渡中学的韦尚坤教师接过课堂,他旁征博引地引导学生概括写作的技巧……二人合作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别具一格又精彩纷呈的双师同堂《难忘的眼神》;第二节课执教的是来自上海的罗玉英老师,为我们献上了一堂风格迵异的同课异构《难忘的眼神》……通过两堂课的对比,我感触颇多,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都以自我为中心,霸占了课堂的话语权。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思考并表达。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认识,应该已经深入人心了,可为什么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发言少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呢?我觉得是理念更新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不仅老师要思考,学生更应该思考。先解放思想,再谈课堂行为。教师要有放权意识,什么时候放,怎样放?学生要有学习主人的意识,才不依赖教师;要有主动求知、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的共赢意识,才能很好地与同窗共同学习。课堂改革,理念先行,不仅教师要更新,学生更要更新,要培训。

二,合作学习,改变互动模式。

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各司其职。那么,教师课堂的职责是什么?学生课堂的职责是什么?师生如何互动?课堂学习环节由谁来设计?教师要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在听课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发现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原因是多方面,有教师自身原因,还因很多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怯于表达,不善倾听。另外,师生互动模式的问题。课堂要学生更主动一些,这需要改变其与人互动的模式。而这种改变需要培训,需要不断磨合,最终才能有效的合作学习。

三,教研反思,不断提升。

听主持人对各位专家介绍时,我内心极为震撼,在聆听各位专家的见仁见智的点评,我感悟到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教研意识。刘光书老师高屋建瓴,既能把握宏观全局,分析高考、中考的出题规律;又能关注微观细节,一字一句就能把课堂常识信手拈来。还把语文教学的方法总结为朗朗上口的诗句,的确让人叹服。另外几位专家进行课堂诊断,也是一语中的,直击要害,发人深思。

立足于语文课堂的教学,受几位专家的启发,我觉得这次研修学习收获的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更让我坚定的树立起对语文教学信心。

研学心得体会篇9

一、勤奋努力,积极进取

在两个月的研修中,我坚持每天在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很多的教学视频,通过网上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教材、把握课堂、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让自己的教育理论得到升华,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研学心得体会篇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生态保护深层次的矛盾已逐渐凸现出来。在资源药物领域内,重视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保证中药资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地发展,以便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的发展宗旨。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近年来,由于人们在医疗和保健方面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剧增,世界各国都开始将天然药物作为研发新药的一个重要方向,使得中草药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和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在短短的10年内翻了3番。但是这种超常规的增长方式,却导致了对中草药资源的过度的、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中草药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能否对这种资源加以有效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种中药资源的蕴含量都在下降,有的甚至耗竭,一些种类濒临灭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健康的不懈追求使医疗、保健等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化学药品的开发研究难度逐渐增大,研发成本不断增加,而从药用动植物中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和新结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国内市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一些地区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采集、捕猎,加上盲目垦殖等原因,致使我国的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原有的合适的生态环境,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资源的不断减少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如果不迅速解决这个矛盾,势必会使中医药的发展陷入困境,加强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已迫在眉睫。

三、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实现中药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资源野生抚育和新品种选育、濒危中药资源的代用品研究、种质资源评价、道地药材研究等多个方面,近年来不断引入和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较好,这也是中药现代化进展中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中药资源的规划与保护,目前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战略研究,还有省以及地方城市对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性质规划,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对中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把保护自然资源放在战略高度。根除过去那种认为我国地大物博,祖先留下的自然资源可以无限制地索取的错误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中药自然资源。

以人为本,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要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宣传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提高人们自觉保护意识的同时,严格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做到保护与计划收购相协调。在资源调查摸清各类药用生物蕴藏量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掌握中药资源的更新速度及可利用程度,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购计划,杜绝竭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