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反思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8 13:20:49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1

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安全与生产、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先安全、后生产”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其次要落实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行业法规,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三要加大力度治理“三违”。从3.24芦岭矿生产安全事故来看,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矿级领导一条线,工队组织一条线,在全矿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罚的态势。各班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对有“三违”思想的人员着重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我们管理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使干部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追查落实机制,一追到底,彻底追查不落实的人事。

第四是煤矿安全无小事。

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是煤矿的生命线。因此,在矿井生产中,我们需要将各项规章管理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对细节的管理,使安全生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全过程监控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坚持井下安全隐患的全方位排查,持续消除不安全的隐患性问题。

第五要形成企业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和文体活动,广泛宣传安全文化理念,进一步加强矿井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思想观念,增强了广大员工的责任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切身性。用实际行动自觉抓安全、抓“三违”,为煤矿的安全发展贡献力量。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煤矿工作就是与大自然做斗争,其特殊性决定了有时事故又难以回避。从观看建国以来24起百人以上矿难事故不难看出,安全就是煤矿的“天”,“天”塌下来就没有煤矿的安全发展,就没有矿区的安全稳定。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破坏了整体安全环境,同时也打乱了矿井的正常工作秩序,给矿井和职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给死者家庭带来顷刻间的破碎,事故造成了不可想象、不可挽回的后果。通过矿多次组织各区队和个人自行观看“煤矿百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传片”,认真反思建国以来24起百人以上煤矿事故的原因及教训,结合方庄一矿“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专业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主要体会如下:

一、加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管理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手段

看过煤矿百人事故案例后我们应该怎么想?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每一起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出,事故之所以发生,它与违章作业、责任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现场管理有漏洞都有直接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教训,把心里的压力转变成我们工作执行的压力,将压力有效地传递下去。

首先要将“安全就是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唤起我们每名员工“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识,做到干一辈子煤矿、谨慎一辈子,时刻如履薄冰、时刻如临深渊。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思

维,做到安全工作精细求细,如果稍有大意、必然出事,而且事故残酷,一旦发生不可原谅、不可挽回,我们就是要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如:(1)郑州大平煤矿矿井通风管理混乱,进、回风巷道之间的反向风门没有按规定关闭,导致突出后的瓦斯逆流进入进风流,灾害范围扩大。(2)黑龙江鸡西城子河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混乱,非防爆设备入井,电火花成为瓦斯超限后引燃瓦斯的主要火源;通风瓦斯管理混乱,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控制室无专人值班,不能及时发现瓦斯超限现象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能力。

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要想不被安全否定,我们的管理就要有高度,要严格落实“安全发展”的要求,抓好“人、机、物、环”四种隐患的排查,做好薄弱环节和风险预控的管理,严惩不安全行为。如:(1)黑龙江龙煤集团新兴煤矿113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规定了打超前钻的安全技术措施,但实际未能严格执行,造成突出发生。(2)黑龙江鸡西城子河煤矿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风电、瓦斯电闭锁,随意接电、停送电。不能严格地按照要求落实各项规定,造成制度形同虚设,电火花引爆了瓦斯。

三是一定要做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

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如:黑龙江省新兴煤矿三水平南二石门揭煤未采取有效的区域防突措施,发生的诱导突出;郑州

大平煤矿21采区下部发生的误揭煤层突出等,均是没有在石门附近严格地探测煤层和瓦斯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突措施,这都是未进行认真排查的结果。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解决“不得病”的问题。

四是一定要抓好施工地点本质安全和本质质量要求的落实。

本质安全讲究内在的本质安全,首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目的是解决保护自我的问题;本质质量就是要干标准活,高标准干活,规范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别人。同时要抓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的规范,设计标准、操作过程、人的行为都要依照标准去规范。要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哪些还没有标准,先把标准明确了,再按照标注去做,就是规范。我们要追求的就是凡事有标准,凡事按标准去做,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习惯纠正的过程。

五是要重点工程重点抓。

矿、专业、区队、班组、现场都有不同的重点,自己分管范围的重点自己最有数,这就要求对各自的管理重点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保证重点工程管控到位。目前我们矿井51采区的防瓦斯、岩巷掘进的防治水和技术管理同样也都是安全管理重点,都要牢牢掌控。

二、吸取事故教训,防止发生“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事故的主要

措施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在“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方面,防止事故的发生:

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尽快解决矿井专用回风不完善的问题。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保证通风系统可靠,加快51采区专用回风的尽早形成,确保采区独立通风。

2、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管理维护,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稳定可靠。

(1)对监控系统维护管理不到位的加大处罚力度。

(2)按规定调校瓦斯传感器和便携仪的悬挂。

(3)扩修地点加强对监控电缆的维护。

3、严格执行矿井防尘、防灭火管理制度,加强防尘管理工作。真正将防尘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冲尘、除尘记录,抓好职业危害防治和防尘管理工作。

4、加强爆破管理,严格落实“一炮三检”管理规定。

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加强爆破撤人距离管理,使用好爆破掩体,杜绝爆破事故。

5、加强防治水工作,防治突水事故发生。

严格执行河南能源和焦煤集团防治水相关规定,加强精细地质管理,对新地区坚决做到有掘必探。

总之,我们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安全就是命,我们要将安全

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我们要通过培育、引领、渗透使大家切实认识到,抓安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家庭幸福,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才是安全的,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习事故,也要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日常教材,做到警钟常鸣,警示高悬,围绕本质安全的管理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矿井的安全发展。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了这多起事故案例,给我以深刻的体会。这些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公司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安全思想松懈、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深刻汲取这些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的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努力把义桥煤矿打造成一个本质安全型、和谐稳定型、强势竞争型、科学发展型的现代化企业。

思想决定行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始终摆正搞质量标准化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为本、安全为天”和“持之以恒抓质量、扎实有序做工作”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抓质量就等于抓安全、就等于增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没有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没有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的思想观念,在全矿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事故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制度落实是关键。思想提升了,制度完善了,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去落实,去管理。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杀不住“三违”的风,就迈不开安全的路。从发生的这几起事故来看,每一起几乎都是由于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要想彻底消除“三违”,就要广泛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党政领导一条线,工团组织一条线、纵向管理一条线、女工家属一条线,在全矿

形成对“三违”现象施以重压的态势。各队,班组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口头问答、知识测试、献身说法、案例分析、“三违”亮相等形式,认识“三违”危害,普及煤矿三大规程安全知识。对有“三违”思想的人员下重药,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安检部门要在加强集中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对于违章违纪,不论责任者处于什么目的,无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理。这一点主要是我们管理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决不能当好人,作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使干部员工对制度、规定形成敬畏感。对于各项制度,要求,必须有相应的追查落实机制,按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要求,一追到底,彻底追查不落实的人事。细节决定成败。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是煤矿的生命线。因此,在矿井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更需要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安全生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保证生产安全质量标准相关的各项制度得到正常、规范、优化的运行,全过程监控一切影响生产安全质量各环节、细节因素,最大限度地用科学的制度、规范、标准等,持续消除不安全和降损质量的隐患性问题。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2

为此,xx邮政局建议xx市交巡警支队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为契机,结合全省开展的“文明交通百千万亿活动”,创新工作做法,在全市开展“看事故,引反思,评心得”活动,以编制教材、组织上课、评比心得、举办演讲、宣传报道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达到宣传目的,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

其方案大致如下:

一、活动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看事故,引反思,评心得”系列教育宣传活动。

二、活动时间:xx年4月5日-xx年5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1、编印一本宣传册。宣传册内配一张xx交通事故教育光盘。a4规格,彩色图文并茂印刷,全区印量10万本,6个县区分别10000本,市区40000本。内容以“xx市交通安全反思日事故案例汇编”为主,采用问答式,例:超载会带来哪里危害?相关法规解释,列举一个超载事故案例,反思语。通过案例形式,以案说法,引起受教育人的反思,更好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宣传册中串插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驾驶人员关心的相关违章处罚规定。

2、撰写心得体会并评比。撰写心得是这次反思日教育的重点和创新,是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有效验证。要求各部委办局、各系统行业、各大交通重点单位都要组织一次或多次集中学习,尤其是出租车、公交车、运输企业、驾校等重点单位更要主动带头,扎实开展,并要求受教育人撰写文明交通反思日心得体会,通过撰写心得体会,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足够认识,达到宣传教育目的。对撰写的心得体会按照XX区、XX区、开发区、XX区、xx区、XX县、XX县、XX县、XX县这9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10-20篇优秀心得体会上报市交警支队,集中组织评比,并设不同奖项,分别对优秀心得发奖匾、证书、奖金,有效调动撰写心得人的参与积极性。对获得优秀心得体会编印小手册,作为本次活动的辅助教材,以便来年学习使用。同时设活动组织奖,进行相应奖励。

3、组织电视电话会议式演讲或深入重点单位、行业进行演讲。选择3-6名获奖优秀心得人员组织集中演讲或巡回演讲,用身边的人、身边人的体会进行教育,形成影响,主要媒体进行相关跟踪报道,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4、启动仪式。结合4月30日文明交通反思日活动适时举行,届时将邀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领导、部分部委办局领导、相关重点单位人员、新闻媒体等单位和人员共同参加启动仪式。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由xx市文明办、xx市公安局、xx邮政局三方单位联名组成,各自职责:

xx市文明办:提供相关文明交通宣传内容,在宣传册中体现。

xx市公安局:作为主办单位,具体工作由交巡警支队主办,对活动的全程、内容、实施、评比进行全程把控。收集事故案例材料,提供相关交通安全法规,审核把关宣传册内容,负责相关印制费用的落实和奖项、奖品、奖金发放,组织具体活动的实施。

xx邮政局:作为承办单位,负责本次方案活动的具体执行。主要负责编辑、设计、印刷、寄发宣传册,负责宣传册部分画面广告招商,以解决相关费用,集中回收心得体会,免费提供电视电话会议室供各区县演讲会场使用,配合交警支队完成相关活动工作。

五、相关费用及解决办法。

本次活动量广面大,宣传教育周期近六十天,总费用约50万元,分印制成本费30万元和各项杂费(编辑、邮寄、宣传、组织等费)约20万元。

1、宣传册印制成本费3元/本,10万本,共计30万元。初步计划20p、宣传dvd刻录盘。此费用建议由交警支队按9个区县、1个支队共10个单位从其单位宣传费用中列支,每个单位30000元。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3

一、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二、编写案例故事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三、讲或听案例故事

编写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将学生分组(跟第一次分组不一样)。每个小组中分配三位学生,一个负责讲案例故事,一个重点记录和听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负责监控时间。每五分钟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三个学生轮换角色。讲故事的学生需要大声讲出案例故事,别的学生不能打断其讲故事。讲完以后参与者总结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应该多交流。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们参与别人的案例故事。

四、讨论

一些研究者认为讨论是案例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皮亚杰提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2]。案例的讨论对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故事的观点。讨论以6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生的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对这个案例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始终围绕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同样以学习动机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所呈现案例中不同学生动机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对职业教育没有认同感,觉得职业院校地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外部动机,觉得职业院校毕业以后收入不高,企业不认可等。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有的学生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如家庭经济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学生则是缺乏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针对不同学生写的案例故事,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根据诱因理论,归因理论等来提高该案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总结

老师需要对学生案例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理论在案例故事中的运用。教师在总结中要对每个学生的案例故事及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案例故事的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在个体层面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前者包括自我问询,后者包括同伴间相互经验的交流。集体反思因为涉及跟学生或老师的外部对话,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總结与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成果,还可以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60.

[2]JeanPiaget.Themoraljudgmentofthechild[M].SimonSchuster,1997.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4

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

当我看完《留白课堂》这本书后,心中便有了对这句话的启迪。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应探求此中智慧。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一些。我们的教育需要“留白”。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人格成长的导师,很多初中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终身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故事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对中学生的教育具有形象感知与榜样引领的作用。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热衷于苦口婆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却不能引起学生的感动和思考。那么如何改进当前说服式的教育呢?“故事留白”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理性的思路。

所谓“留白”,源自中国绘画的构图,意指创造“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大家看过齐白石的虾图,尽管是用点墨构图,空间还未填满,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虾已经跃然纸上。而“故事留白”则是教师做班级思想工作时,通过故事讲解和必要停顿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对故事的情节和思想内涵加以体验与消化,进行自我反思而促进个体成长,使教育呈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达到“于无声中听惊雷”的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人格成长与思想进步。

故事“真”处留白,让学生想象

有的老师在故事讲解时,喜欢反复强调人物性格的可贵与崇高,以为不这样讲学生就不能深刻理解。作为新手班主任的我,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其实你说的越多,学生就认定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不认可,或者你只想一味改变别人,那么听者就有可能从内心抵触你的说教。我们在向学生分享故事时,在情节与为人的“真”处留白,就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与认识“真”的机会。

比如为了说明一个人的毅力的重要性,有班主任从网上找了田径名将刘翔的故事,讲了他如何在08年奥运会惨败后的卧薪尝胆,以期东山再起为国争光。当讲到他在训练中脚疼时,反复强调他的大汗如雨、咬牙坚持。结果下边一个学生说了一句:“老师,难道他不知道疼痛时的训练是在做很多错误动作吗?体育老师说过,机体受伤时最好休息。”搞得老师极为尴尬。其实教师大可不必讲那么多本来就“莫须有”的情节,只要讲讲他前后比赛的状况,提问学生想象他平时是如何训练的,给学生充分想象的余地即可。如果有学生来说出刘翔的训练状况,那才是真正的“真”。但如果故事的每一根毫毛都有教师给出,那将一览无余而了无生机,这样的故事教育,对学生的智商与心灵是一种伤害。

故事“善”处留白,促学生感悟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研究认为,故事教育是最能促进学生向善的教育,故事本身给学生一种美好的形象,但这种美好形象必须留在学生的心底,而不是留在他们的耳边。

“善”是一个抽象词汇,很多学生只能意会而无法说出其内涵。所以故事讲解时要给学生深刻领悟的空间。比如讲礼仪时,老师会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由于对这一礼节的强调过多,恰恰引来学生这样的思考:主人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表扬呢?由于我们的家长现在普遍对孩子宠爱有加而使他们形成了个人主义的性格,所以我们尽可以在故事关键处给学生一个问题:孔融让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或者干脆不问,让他们慢慢体会。

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向善的过程中,“留白”艺术促使学生真正对“善”融会贯通与自我教育。

故事“美”处留白,引情感体验

同样,故事中的人性美不是教师讲解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美的感悟而内化才是真的。我曾经给学生举例网上传的山西一个残疾青年虽长得难看,却数年如一日地替街坊邻居免费送煤气的故事。结果却引来很多人的不解:有的说,这个人就是为了出名;有的说,这个人也许是为了通过送煤气赢得异性的青睐;还有的甚至说,这个人长得难看,要是让我嫁给他,给我钱我都不去……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最终大家一致把问题的结论集中到现在的人金钱至上而丧失心灵之美,那些长得英俊而只会索取的人,他们的心灵是最丑的。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5

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一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活动目标:

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动:

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

附绘本故事:两棵树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活动反思: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实施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作为一节绘本课,我选用了完整的绘本进行讲述太长了,孩子的耐心已经没有了,所以今后再选用的绘本如果页数很多的情况下,那么教师就用应该节选其中主要的页面为8幅比较适宜;其次我上课的对象是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达不到情感体验的水平,所以应该换成大班的孩子,这样孩子的经验丰富一些,对朋友之间的体验也更多,更能理解绘本的意义。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二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小朋友。

2、学会观察画面试着看图表述故事内容。

3、会找反义词:高大------矮小。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以及ppt课件、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棵树》

二、学会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打开绘本,要求身体坐正,书平放在桌面,按图的顺序看,

2、老师引导幼儿看图: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两棵树在干吗?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一天天的枯黄了?后来怎么样了?

3、看图理解故事;师分别播放PPT,鼓励幼儿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述故事内容。

4、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反义词:高大-——矮小,并鼓励幼儿说出知道的反义词。

5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6、小结,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要珍惜友谊。

7、对阅读习惯好的和积极发言的幼儿给与及时评价。

三、活动延伸:播放歌曲《拉勾勾》,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并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可以再配合一些小活动来缓解幼儿注意上的疲劳,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的。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 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6

安全事故检讨书样本一:

尊敬的领导:

事故,再次为我敲响了安全警钟。这件惨剧的发生,打乱了我们单位的正常秩序,干扰了领导和机关的正常工作,牵扯了领导精力,影响了训练任务的顺利进行,为我站的全面建设抹了黑,给死者家属带了巨大悲痛,也给队里的同志造成了极大的思想负担。反思事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我的安全管理工作上出现了漏洞,我悔恨交加,愧疚万分。现向组织和领导做出深刻检查:

一、愧对领导的信任

一直以来,我队的全面建设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队在良好的环境中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最近一年半来,各级领导对我队在全面建设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都交给我队执行。这次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愧疚万分。由于我的工作的失职,辜负了领导的信任,也破坏单位安全发展的大好形势。扪心自问,确实是由于我们工作没做到位才酿成了这场惨剧。尽管我们知道训练安全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其他单位出事的危害,轮到我们队却安全没引起充分的重视,麻痹大意,流于表面,超前防范的安全意识不强,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未能及时查现场的安全隐患。对于发现的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不正常情况时,存在侥幸和姑息的的错误思想认识。因此对一些隐患,尤其是细微隐患,我们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在事态恶化前提前做好整改,没有真正将所有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现场训练任务中不能完全落实程序化作业流程,不能严格执行按章办事的原则,对一些不符合安全原则的行为,总是体谅多,纠正少,缺乏敢于较真碰硬的狠劲。导致现场安全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这次事故将使我们深刻反思我队工作的失误,我队同志定会以认真而严肃、虔诚而紧张的态度看待安全工作。

二、愧对组织的重托

今年是十的开局之年,我站承担了多项训练任务。面对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站党委和领导曾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做出重要指示,再三强调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但领导和机关的三令五申并没有引起我的高度重视和敏感警觉。这导致了我对安全稳定的认识不深,对相关指示的领悟不透,对安全工作的把握不准。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各类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安全教育虽然组织得多,只注重形式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虽然按照机关的指示和计划落实了各项教育活动,但是对担负外出任务的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还不到位。认为他们经验较多,素质较好,弱化

了对这些人员的跟踪管理和管控,没有及时准确的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具体活动范围,导致这次惨剧的发生。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安全防事故工作满足于会议开了,笔记记了,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基层同志对各类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没有有针对性的搞好分类,分层次教育管理,对安全防事故的重点内容和重点法规没有进行强调,没有抓反复,没有考核检查。三是安全风险评估没有抓住关键环节。队对担负外出参试参训的员工,只满足于提要求,做指示,但是对训练当中的安全细节考虑的还不够具体。特别是小远散的现场,提醒不够,关注不够,掌握不够。这说明队的交通安全风险评估还停留在比较低层次,没有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没有抓住关键的环节。

三、愧对牺牲员工的父母的希望

每名进入公司的员工,都承载了家庭的无上荣耀和父母的殷切希望。每一名员工的父母,无不希望我们能给他们的孩子一个学习成长的良好坏境和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由于我们的工作管理疏忽,没能做好员工们的领导者,组织者和保护者。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关心不够,安全教育工作做的不牢,不深。安全预防工作做得不细,不实。造成了训练任务中安全管理方式粗放,相关安全制度落的不实,督促检查力

度不强,特别是在现场单位条件参差不齐,容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应有的警觉,最终引发了这起安全事故。给站里安全建设工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酿成了人间悲剧,我们既痛失了一名好同志、好员工、好兄弟,也带给遇难者家属莫大的痛苦,发生这样的悲剧,对张得立同志的父母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使原本幸福的家庭顷刻间破碎,造成了不可想象、不可挽回的后果。我辜负了员工家长的信任,托付和希望。对此,我深深悔责。

四、愧对员工们的期待

作为基层负责人,我是抓队安全稳定工作的决定因素,我的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队的安全稳定。员工们听从我的指挥,是对我的绝对信任和绝对支持,我和员工们的关系,既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更多的是兄弟般的情谊。可就是在这种绝对信任和满怀期待的情况下,出现了这次事故。深究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是我的思想认识不够。近期工作重心放在了训练的准备工作、迎检工作的现场控制上,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对待。出现了忽视常态化情况控制的思想误区,在抓安全工作时出现了工作不扎实、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的问题。也因为我个人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放松了外出现场人员安全工作

的控制把关,对现场周围环境未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没能查找深层次的问题。对所暴露出的其它隐患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在隐患消除工作上没有真正遵守领导和机关制定的的隐患处理原则,对隐患的处理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导致一些隐患未得到彻底消除和有效预防。很多隐伏在现场中的一些问题都没有查找出来,及时去整改。我没能做好员工的好向导,好守卫,好兄长。对此,我深感愧疚。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在思想上、管理上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训练安全,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我们队的进步发展,也关系到我站的全面建设大局。下面就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管理和作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强化整改:

一是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强化安全教育。坚持亲自上手主动抓落实,按照上级和领导的要求,全面推进业务培训、应急演练等安全教育,及时对营区和现场中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解决。我们队领导都要在工作中以自身为时刻牢记安全稳定的表率,引领员工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中,落实在工作岗位上。同时,从提高现场员工的素质着眼,利用政治理论学习等时机,对员工们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培训,首先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使我们每名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时刻如履薄冰、时刻如临深渊。还要真正

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上;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总之,我们不让牺牲了的兄弟的血白流,我们今后的工作再不能出事故,也出不起事故,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做到安全工作精细求细。事故残酷,一旦发生就不可原谅、不可挽回。我们就是要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二是抓好反思活动。要把安全反思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通过从硬件、软件上把对日常工作的认识、管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带着问题去现场、分析问题在现场的意识,着力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在现场的能力;在工作中要坚持从严管理,严格按章办事,提高工作标准和质量,着力解决为现场考核不力的问题;要实施技术攻关、问题攻关,对总结、反思中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建立起信息库,定期进行复查,督促检验整改效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切实反思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把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强化责任作为重点,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要时刻保持一种心系安全的意识,深入现场,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把精力放在现场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力戒好人主义,不走形式,随时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作深入的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短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预防问题的措施,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要牢固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观念,做好超前预防工作,确保安全长治久安。

此致

敬礼

检查人:

安全事故检讨书样本二: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xxxxxxxxxx在6月6日发生了严重的人员工伤事故,给我xxxx工作敲响了安全管理的警钟!这件事故的发生,给公司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反思事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我的安全管理工作上出现了漏洞,我悔恨交加,愧疚万分!现向领导和各位同事做出深刻检查:

一、愧对领导的信任

这次事故的发生让我愧疚万分。由于我的工作失职,辜负了领导的信任。扪心自问,确实是由于我的工作没做到位才造成了本次事故的发生。对于这次事故,事后我感到非常后怕,自己感到深深地自责,没有为员工的生命安全负起责任。

带队以来,关于安全问题,每次开队伍座谈会都会反复强调,但在操作技能方面总认为他们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忽视了对这些人员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现场跟踪和考核,没有及时准确的把握他们的操作技能水平,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于安全风险提醒不够,关注不够,掌握不够。对一些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总是体谅多,纠正少,缺乏敢于较真碰硬的狠劲。致使现场安全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尽管我知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事故的后果和危害,却没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带队工作中的安全麻痹大意,流于表面,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不正常情况时,存在侥幸和姑息的错误思想认识。因此对一些隐患,尤其是细微隐患,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在事态恶化前提前做好整改,没有真正将所有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面对这次事故的教训,我充分认识到忽视安全工作是导致事故的必然结果!安全是工作的生命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懈怠;面对这次事故的回忆,我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严格、责任落实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及时排除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是防止事故的根本方法;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防止事故的得力措施;面对这次的代价,我充分认

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次教训犹如当头棒,使我猛醒!这次事故, 我感到很愧疚。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我应该深刻地反省,真诚地接受批评。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工作必须认认真真,一丝而不苟!

二、愧对员工们的期待

作为带队负责人,我是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因素,我的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队伍的安全稳定。员工们听从我的指挥,是对我的绝对信任和绝对支持,我和他们的关系,既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更多的是兄弟般的情谊。可就是在这种绝对信任和满怀期待的情况下,出现了这次事故。深纠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是我的思想认识不够。

近期,,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对待。忽视了对常态化安全工作的把控,抓安全工作不扎实、工作重心出现偏差。正因为我对安全认识上的不到位,对所暴露出的隐患和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一些隐患未得到彻底消除和有效预防。现场上的一些隐患问题都没有查看出来,没有及时去整改。我没能做好安全工作,辜负了领导和员工的信任,我向领导和员工道歉。

三、整改措施及方法

经过深刻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管理和作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强化整改:

一是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强化安全教育。坚持亲自上手主动抓落实,按照公司的要求,全面推进业务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安全教育,及时对施工现现场中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解决。引领员工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中,落实在工作岗位上。同时,从提高现场员工的素质着眼,利用理论学习等时机,对员工们进行针对性、系统性培训,首先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使我们每个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时刻如履薄冰、时刻如临深渊。还要真正将我们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上;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

总之,我们今后的工作再不能出事故,也出不起事故,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做到安全工作精细求细。事故残酷,一旦发生就不可原谅、不可挽回。我们要在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二是抓好举一反三反思活动。要把安全反思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从硬件、软件上对日常安全工作的认识、管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带着问题去现场、分析问题在现场的意识,着力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在现场的能力。

2.在工作中要坚持从严管理,严格按章办事,提高工作标准和质量,着力解决现场考核不力的问题。

3.要实施技术攻关、问题攻关,对总结、反思中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定期进行复查,督促检查整改效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工作。

4.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切实反思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把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强化责任作为重点,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

1.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心系安全的意识,深入现场,把工作重心放在一线管理上,把精力放在施工现场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

2.切实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对发现的问题零容忍,及时解决、彻底解决。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教育故事;故事教育;青年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33―02

每个人都是在聆听故事中懂事和成长,在创造故事中成熟和发展的。故事教育伴随我们一生。教师的教育人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教育故事构成的。学校是教育故事的巨大聚集区,拥有无穷的教育故事资源。教师通过整理反思,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精神样本,都将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教育故事(德育、师德、教学故事)。这些真实、鲜活和有意义的日常教育经验故事就是教师研究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叙事学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科的研究产生了重要作用。随之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的研究。目前,叙事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种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叙事教育,一方面包含了叙事者对教育故事的反思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教师对他人教育故事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对他人或自身教育故事的叙事研究与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意义的实践活动就是故事教育。

故事教育可以存在于普通教师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通过叙事促使教师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从而使教育人生更加灿烂。因此,故事教育可以成为普通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故事教育对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它能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一名自主反思式实践的教育者,从入职新手逐渐转变为教育骨干、专家型能手。进行持续性地、自主地故事教育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教育故事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供滋养的土壤。故事教育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青年教师成长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故事教育的教育意义

(一)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构筑教育梦(教师职业理想)

案例一:何老师刚做班主任时,班级里来了一位内秀的留级女生雪花。她开始沉默寡言,甚至有点自甘落后。后来何老师发现她喜欢写作,所以鼓励她往儿童文学方向发展。没想到,雪花真在学校里就表现出了儿童文学上的特长。而今的雪花,已然成为了苏州儿童文学界的第“七”朵金花。毕业后的某天,她特地来到学校,把有自己的作品送给了何老师。捧着书本,何老师激动得无以言表!

帮助、引导、鼓励,改变了一位学生的人生。教育竟如此神奇,教师职业竟如此重要。这些感悟对何老师影响很大。如今何老师已经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获得了多种荣誉。何老师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探究、反思和感悟,发现了自身职业发展的动力,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向往与追求。

青年教师通过教育叙事能总结职业初期的重大转变,发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成长,体验教师这个角色带来的幸福。这些故事是青年教师探索和表现教育生活的方式,也深深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未来的表现。也就是说,青年教师通过对职业生涯中一个个真实故事的持续性反思得到的经验意义对他们的职业向往和追求都有重大影响。

当然,对于入职初期的青年教师来说,职业情感的培养、职业向往的坚守、职业愿景的呈现,更多的还需要教育名家成名故事的引领。学校应该让这些名人故事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让青年教师通过学习,由外入内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二:顾老师发现现在90后的学生对儿童歌曲不感兴趣,都喜欢流行歌曲,捧之为“中国好声音”。在进行儿童歌曲教学时,由于学生没有儿童情节,教学效果很糟糕。于是,顾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观摩音乐教育活动,并专题立项进行课题研究。三年后,顾老师发表了多篇文章,课题也获得了省级一等奖,评上了副教授职称。更令人惊喜的是在课堂和幼儿园不断的穿梭中,这些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喜欢上了儿歌,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顾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天天都会遇到教学问题。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放在什么范围内能解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一个美丽的教育故事。如果把问题当课题来研究,把问题放到职业实践中去追问、思考和探究,那么你的教学能力会不断进步,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在初期,老教师的叙事和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都能尽快引导青年教师进入教师角色,促使新手转变为能手。

(三)故事教育有助于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

案例三:潘老师班的小T同学在一门学科考试中作了弊。潘老师马上把小T叫到办公室并狠狠地痛骂了一顿,并责令他立马叫家长到学校来。当天晚上值班老师发现小T不见了。潘老师马上回到学校开始寻找,后来发现小T在小街上行走发呆。他觉得自己犯错愧对于班主任、同学和班集体。事后,潘老师也觉得自己的态度有问题,教育方法太简单、太暴躁。

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可现实往往令人失望和事与愿违。不折腾就不是教育了。班主任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家魏书生对待班上犯错的学生,往往要求其唱一首歌等类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优秀教师首先是爱生楷模,他们身上存在着很多爱的故事,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思考。教师职业是一个不断塑造灵魂的旅途,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途。在这遥远的旅途中,青年教师不仅要拜名师为师、仰慕名师的大师风采,更要回首旅途中每一个深深的脚印,在感悟中提升。

二、故事教育的路径分析

大部分教师都有写过类似教学反思、教育笔记、教学案例的经验,也有聆听教育故事的经验!笼统地讲,这些都是故事教育。我们可以把这些故事教育的路径分为两种:行政路径和个体路径。

传统的故事教育方式主要依托行政路径组织开展的,如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教育故事演讲比赛、教育故事征文大赛。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这是一次和平时叙事研究不同的展现方式。行政路径组织的故事教育能让叙述者在公众的审视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为公众树立榜样和楷模。从倾听者的角度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来学习和反思,并付诸于行动。然而,这样的故事教育对倾听者青年教师来说毕竟不是自主的,而是外部驱动的。并且,当今最美教师优秀楷模有点类型化,甚至单一化。先进的背后大多伴随着巨大的牺牲,承载着对家庭深深的内疚,让人听后很不是滋味。因此,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延续性效果往往不是最理想的。从青年教师成长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来看,行政路径的故事教育虽然有意义,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青年教师从自身日常教育经验和现象中进行自主地叙事反思、探究。这就是故事教育的个体路径。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故事是最鲜活的、最有意义的和最感人的。这种自主反思和探索是一线教师最现实、最有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成长=反思+实践。这几乎是公认的教育公律。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对自己的经验自觉反思,并调整策略、完善目标、脚踏实地实践,才能越走越远。我们提倡对真实、有意义的教育故事“以逐个分析案例的方式,自发地进行推理和反思”[1]是最有效的途径。

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就是关注学校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希望青年教师不断叙述和反思真实的教育故事,从持续性的教育故事中形成反思的能力,探究教育的方方面面,感悟教育规律和真谛,转化为精彩的教育实践,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玛丽・伦克・贾隆格,琼・P伊森伯格. 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晓博.有心流动的课堂: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8

然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繁杂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这常常令有些教师感觉生活无趣,缺少教育的动力与意义。繁杂、单调且不乏压力的工作环境,以及处于单一繁琐的日常教育教学的生活世界,常常令许多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时间、空间与心境来反思与体验教育的灵动与幸福,难以捕捉到那些能够真正触碰自己心灵的感动,却多留下职业倦怠感与教育无力感,从而失去许多弥足珍贵的精彩瞬间及教育资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虽然很多,也因人而异。然而,却存在一种每位教师都可以操作且拥有长久生命力的方法:培育独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

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可以帮助自己成长为一名幸福的优秀教师,并可深切体会教师专业化的生命内涵。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就是一个个充满幸福信仰的生命力量,并会构筑教师心灵之中温暖的师爱故乡。即使再普通的教师都可以成为故事的主人、出色的教育家及研究者。教育故事乃是教师们教育艺术的收藏、教育特色的标识及教育信心的脊梁!

可以说,珍藏、梳理、品味那些鲜活的教育故事就是在呵护教师心灵的感动。教育恰始于感动,这份感动需要蕴含于这些鲜活的教育故事之中才能得以真正保存,才能使师之爱岁月不改,才能使师之范青春永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曾说,当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生活想象遭到挫折时,叙事可以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笔者要说的是,当面临职业倦怠感及教育无力感的时候,教育故事中的世界,可以为教师找回教育自信、寻回生命真谛提供可能的时空。

如果做久了“没有故事的人”,教师的生活世界就会逐渐变得乏味,教育意义就会逐渐难以企及,教师的幸福感也会悄然逝去。所以,较为明智的做法是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重新唤醒自己的心灵,唤起那份对教育之崇高及生命之幸福的感动。

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吧,教育的故事不仅可以供心灵回味,也可以供未来谱写。借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铁芳教授的一句话:懂得叙述独属于自我心灵的教育故事,意味着教师开始懂得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并观察世界。这样,就可以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可能激发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师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

故此,善于珍藏、梳理、品味自己的教育故事非常重要。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不仅对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颇有裨益,而且对于获得自我心灵的安宁至关重要。自传式的教育故事总是内含教师的一种期待:教育的期待和生命的期待。在这些故事之中,教育教学生涯才可以超越简单的、平面的、教育事件的堆砌,面向未来生活发展方向与可能性深度立体式展开。在此过程之中,教师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到切入口,寻找到促使专业发展及生命完善的源头活水。

英国学者卡里瑟斯曾说: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人类活动。笔者要说,珍藏、梳理、品味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教师生命活动,而不仅仅是专业活动。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不仅可以铸师魂、品师意、抒师怀,而且,还可以追寻生命的幸福及心灵的宁静。在独属于自己的教育叙事之中,教师可以感触自己的生命体温,找回那份弥足珍贵的对教师职业及自我生命的尊重。教师不仅可以用笔来叙事,用口来讲述,而且可以用心来品味,用生命来感悟。这样,教师的叙事过程就会升华为一种拥抱自我心灵、构筑未来生命的心路历程。在这样的历程之中,教师促使自己以生命体温及教育经验去建构未来与希望,建构更加美好的教育故事及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升华生命境界,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心灵的归属,追寻人生的希冀,点亮生命的幸福!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9

    一、引言

    我国小学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一种强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沿袭了古代中国的传统作法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重视德目的教学,注入式地进行。小孩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只求背诵,不重视理解。聪 明绝顶的小孩也许会自然而然地贯通其中的道理,但大多数的学生对所读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这种注入式 的方式不符合学习规律,不为现代教育所接受。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再沿用这种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

    近二三十年来,欧美的教育工作者搞了许多颇具创新精神的道德教育实验,提出了不少新的方法,主要有 下列几种。

    一是隐蔽课程。学校不设独立的道德教育课,也没有专门的教材,而由各科老师兼负德育工作。因此,德 育可以说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工作。

    二是价值观念澄清法。所谓价值观念澄清法,就是学生具备自己的“一袋子”道德观念,他们可以自由去 澄清和选择,教师并没有固定的指导方向,只是采取中立的态度,整理和综合学生所持的意见。这种方法一方 面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所谓的“自由教育”精神,另一方面反映出西方社会的教师似乎缺乏信心,不愿将自己 的意见加在学生身上;而青少年则越来越早成熟,年纪轻轻便具有独立作主的思想,宁可受同辈的意见左右, 也不愿受老师影响。

    三是道德认知发展法。这种方法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30年代开创的儿童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理论。 继承者有美国的柯尔柏格,他根据道德发展阶段进行研究,以道德两难情境及问题解决方法去探索并推进儿童 道德推理和判断力及道德观念的发展阶段。近年来这种方法在欧、美、非各国实验过,获得的研究成果一定程 度上证实了柯尔伯格的论点。

    四是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本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英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课程中,是一种注重道德情感的道 德教育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主张道德教 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础上,注重“角色承担”“情境教学”。

    以上所述无论是古代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还是西方理性情感主义道德教育,对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来说 ,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教材教法上不够生动活泼,未能主动适应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从1994年起,我们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利用漫画故事编写教材,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展实 验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简要说明这一实验教材的特点,分析漫画故事教学的长处及其对小学生道德发展所起 的作用。

    二、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体例

    (一)教材目标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学校、爱家乡、爱 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诚实勇敢、互相友爱、关心集体的品质,养成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勤 劳动、讲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结合小学低年级启蒙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了“爱的教育”“礼貌教育”“ 勤奋教育”“诚实教育”“劳动教育”“公德教育”等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

    1.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富有同情心,初步具有合群乐 人的品质。

    2.礼貌教育——学会尊重他人,言行举止文明谦让,待人接物符合礼仪的基本要求,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3.勤奋教育——懂得勤奋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成功的基本条件,形成勤奋、刻苦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奋斗 精神,做一个勤奋上进的人。

    4.诚实教育——懂得什么叫诚实,形成待人处事的诚实态度和行为习惯。

    5.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别人的劳动,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6.公德教育——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花草等基 本的社会公德。

    (二)教材内容

    我们根据上述六大方面的德育目标,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为主,选取素材作为教学内容。

    1.历史典故: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富有教益的典故,这些典故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历代 人民的提炼,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它们往往在生动的情节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得到广大群众的共 同认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历史典故生动形象,学生便于接受,它们无疑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 孔融让梨》等。

    2.从《三字经》《小儿语》等中国古代蒙学书籍及诸子百家的一些基本思想中选取相应的内容,如《不打 扰别人》《做客的学问》《滴水穿石》等等。

    3.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补充相应的内容,如《爱护小动物》《爱同学》《爱老师》《遵守公共秩序 》《自己的事自己做》等。

    (三)教材体例

    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漫画故事德育教材采用统合设计的体例,即将课文标题、漫画故事、问题与思 考、学生活动作业和家长反馈等课内外教学环节、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编排。

    1.课文标题:实验教材通过不同种类的标题为学生提供道德观念,形式上不求划一。首先尽量突出道德要 求的民族传统特色,如《孔融让梨》《长幼有序》《悬梁刺股》等课文都以中华民族历史典故取名;同时也穿 插反映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念,如《讲信用》《遵守公共秩序》《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部分则直接结 合德目来标题,如《爱父母》《爱老师》《乐于助人》等。

    2.漫画故事:实验教材利用漫画引出故事,重视运用视听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包括提供漫画软片、故事 录音等,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与思考: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通过看漫画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4.学生活动作业:作业不重文字作答,而是设计了一些辅助教学的道德实践活动,并力求生动有趣,形式 多样化,旨在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和行为,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5.家长反馈:结合课本要求,设计家长反馈的内容,要求家长观察子女在品德课学习之后相关方面的道德 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以便统一教育措施,优化品德教学,帮 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有效地达到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

    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形成了这样一种漫画故事教学的基本组织方式,即教师至少用一半以上的课堂教学 时间,结合课题先向学生讲述漫画故事,然后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向学生提出和揭示需要回答的道德问题,点明 故事主题,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

    (一)漫画故事引路

    通过对漫画的观察思考,辅之以教师的讲解,提供给学生一种道德行为的典范(或反面素材),让学生了 解课文中传递的道德观。如《悬梁刺股》一课的教学,先出示课题和漫画,以“谁把什么挂在屋梁上?”和“ 谁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为引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看图,拼读课文,理解大意,接着针对插图引导:“图 中坐着的人是谁?”“什么时候了他还在干啥?”之后让他们来听故事……课始以漫画故事引路,引起学习动 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细心地拼读课文,思考寓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漫画 ,认真琢磨教师讲述的故事,使学生头脑中先有了故事和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其中人物的言行是否正确、是 否值得学习,为下一步的明理导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道德问题讨论

    让学生对漫画、故事中的人和事进行讨论、分析、评价,澄清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心中已有 了初步的道德判断,迫切想得到证实和肯定,因此教师此时若能破解学生内心的道德困惑,有利于他们认识正 确的道德行为,辨明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这引导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努力了 解漫画、故事内容的大意,人物和言语、行为是正是误,并通过学生之间激烈的讨论,师生共同的分析,一起 做出恰当的评价,揭示一定的道理,让学生主动接受、吸收。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课,听完故事录音 后,教师先请全班学生思考:“1.言子自己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2.别人遇到困难时言子又是怎样做的 ?”接着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踊跃地发表意见,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言子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的精神。讨论时教师应从多角度让他们想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总结。

    (三)布置实践作业辅助教学

    结合学生所取得的道德认识,教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分析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通过实例分析 巩固自己的道德认识,再进行道德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成效。如《乐于助人》一课实践作业是这样布置的 。

    1.你以前帮助过身边的人吗?他们有什么表示?他们若没有表示感谢,你心里有何想法?(让学生充分发 言)

    2.你帮助过陌生人吗?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当你面临下列情形,会如何做?

    (1)有一天,同桌忘了带课本,上课急着用。

    (2)有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在地,她摔疼了, 站不起来且人又很胖。

    (3)小芳艳得重病,家境十分困难,无钱医治, 眼看就要被病魔夺去生命。你能通过自己能力去帮助小 芳艳吗?

    (4)小弟弟玩迷路了,你会怎么做?

    (四)鼓励课外练习,及时反馈矫正

    通过学生作业及家长反馈等途径,矫正学生行为,这一环节的部分工作将延伸到课外。经过前面三大环节 的努力,已使学生能逐步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了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并以此指导和调整自己的道德行 为。但因全班同学认识程度不一,付诸行动努力有异,加之儿童普遍缺乏耐性,做事无适当的压力便不能持久 等原因,每一节课的教学还应深入,还应向课外延续。我们就在每节课临近结束时要求学生进行与课堂教学目 标要求相应的道德练习,让学生课外完成,也请学生家长协助,将孩子在外的品行表现加以笔录,定时交给班 主任翻阅。班主任据此及时了解他们的各种反应,从而适时地鼓励或矫正学生的行为,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 果。如《勤做家务》一课的课外练习为:“请你坚持为家里做家务活。”坚持多久,每天做几件都没规定,为 的是考验学生有没有自觉的劳动意识。但要求学生若做了便在当天的家庭作业后面写明,请家长每周在反馈本 上记录一次。若课后头一二周情况良好,第三周有所下降,班主任应及时在班上表扬部分坚持做好的同学,并 提醒其他学生加强和巩固从教材中学到的劳动观念,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家务活。

    四、结语

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德育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话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15)12-0092-05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5.12.019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学界相关人士在基础理论分析、概念内涵阐释、现状原因调查以及对策路径探索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和践行进行积极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然而,高校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方法、手段层面的有效性有待提升。由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众所周知,以讲德育故事为主要特征的“德育叙事”具有孕育、承载以及传播价值观的功效,由此,高校可以借助“叙事”的形式和方法,基于“德育叙事”的“故事”、“话语”以及“行为”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拓展和深化,采取择选和运用“德育叙事”的“故事”,学习、重视与体验“德育叙事”的“话语”以及规范和优化“德育叙事”的“行为”等,探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1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故事”

“德育叙事”所“叙”的是“事”,而不是“理”,当然“理”也会渗透在“事”之中。“故事是传播价值观、承载价值观、孕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责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强大的隐性力量。”[1]22由此,我们需要借助“故事法”,从德育故事的来源、选择、应用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的再现几个角度来“叙事”,充分挖掘各类德育故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并进一步弘扬和传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1.1精心择选故事

回顾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历程,历朝历代存在各种各样的德育故事,这些都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素材和不竭源泉。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故事”的来源和选择,其一,要注重德育故事全面、丰富的来源素材。一方面,可以立足现实,寻找相应德育故事。大学生群体所处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德育故事,譬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双百人物”“中华孝子”以及“道德模范”等,如此的人生故事,以及成就自我的故事历程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核心价值观,存在着现实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以史为鉴,挖掘相关德育故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可以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宝库中去寻找相关故事。譬如,启蒙教材《三字经》、孝德故事《二十四孝》以及“四书五经”等经典文本中,具有大量典型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故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的选取提供丰富素材。其二,要保证德育故事的切实、有效选择。不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社会,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大量的故事素材,但并不是所有的德育故事均发挥着酝酿、承载以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因此,需要对相关故事进行精选。关于相关故事的精选,既要保“质”,又要有“量”。一方面,所选故事要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特性和精神气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质”的规定性,便是“社会主义”,因此,相应德育故事的择取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神。另一方面,所有德育故事要充分蕴含和体现“二十四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三个层面、24个字,在相应故事的选取中,要尽可能择取涵盖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相关理念和要求的故事,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1.2灵活运用故事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和践行故事的选取,是从“静态”层面保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德育故事的丰富性、全面性,而更为关键的在于从“动态”层面发挥相应故事的作用和功能,以保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故事的实效性,由此,这也就涉及故事的运用问题。关于故事的运用,主要可以坚持以下几点:其一,贴近实际。古往今来的许多事实说明,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适应一定的形势和任务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在回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赢得大众。”[2]高校中选取和运用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故事,要坚持现实意识和问题意识,注意在故事选择中的时代情境、现实状况,突出问题意识,切合现实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和困境,并运用相应故事有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和困境。其二,贴近生活。“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3]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故事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具体“德育叙事”中还必须还原生活,回归生活,遵循生活的逻辑。此外,高校的“校史”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由此,我们既要立足当下生活,也要追溯高校历史发展进程,从“校史”中挖掘核心价值观元素和因子,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来充分运用相关“德育故事”。其三,贴近学生。一般而言,任何价值观,只有切实贴近人心,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同样,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念,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实践,就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贴近群众。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的主力军,其思想观念和实际需求具有复杂性、立体式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德育故事的运用要符合大学生的思想和需求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具体的“德育叙事”过程中做到真实、立体、可观,避免空洞和抽象,进而借助“德育叙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话语”

“叙事话语”是反映思想观念的有效手段。人们通过借助“话语”对现实的叙事性理解,能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和把握历代社会生活。“德育叙事”的“话语”主要涉及文本、口头以及形体的“话语”等。众所周知,文本资料、语言行为以及人文景观等是国家发展历程、社会历史现象以及个人心理状态的记录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同样会以叙事的“话语”形式反映出来。其一方面涉及叙述孕育、承载以及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故事的“话语”,另一方面是叙述核心价值观自身的“话语”。由此,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以有针对性的从“德育叙事”的“文本话语”、“口头话语”和“形态话语”着手。

2.1编纂“文本话语”

“文本话语”主要是指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话语”,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以及党和国家印发的相关党政学习宣传文本等。各类“文本话语”,均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要求。高校大学生应该学习、了解并掌握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著作,而且相关部门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纂具有较强可读性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道德教育文本。详细来讲,“德育叙事”的作品具有关怀性,其能够体现出叙事者作为时代的精神主体,所思考和关注的对象,进而逐步凝结、汇聚成精神历史。因此,在学习、编纂“德育叙事”的“文本话语”中,一方面要注重文本的个体关怀、社会关怀、终极关怀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众所周知,各类经典文本是以精神观念形态存在并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的产品,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特点。叙事“文本话语”的编纂,要突破经济利润的束缚,更多的追求“文本话语”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等,实现个体关怀、社会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在成书的过程别注意经验与学理、人本与文本、阐释与细读以及科学与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动态平衡,给大学生们提供参考、学习的有理趣、有诗意的“文本话语”,进而实现在有史、有料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激励大学生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此外,高校要注重有关道德教育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借助文化产品弘扬传播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传递积极人生态度、培育高尚思想境界并引导积极生活情趣。

2.2规范“口头话语”

“口头话语”主要是在“叙事”过程中所用的表述、表白和对话等“语言”,像《伊利亚特》中所体现的“描述”和“表演”两种形式。海德格尔曾言:“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清着又隐蔽着到来”[4]。可见,“语言”是置于人与世界之间的,人通过语言认识世界,甚至也通过语言建构世界。而且,“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的力量本质上是语言的思想力量。”“语言要获得民众的认可,离不开语言内容的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5]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离不开大量的表述、叙述和对话等“语言”,尤其是教育者,要重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归语言的切身性、真实性以及多样性。一方面,注重语言的规范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社会以及国家的现实和需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集中表述。“话语永远都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6]由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其具体的传播过程中离不开规范、严谨和完善的“话语体系”。高校“德育叙事”者在叙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从存在、思维以及语言的同一性出发,采用规范严谨的话语,并将话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逻辑意蕴。另一方面,注重语言的灵活多样。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对的是思想丰富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在具体“德育叙事”中充分借助语言的魅力来传播、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叙述核心价值观自身的“话语”,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用切实的“话语”来弘扬、传播核心价值观。此外,高校要尝试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享有自身的话语权、主动权,并时刻警惕西方社会思潮话语的冲击及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

2.3体验“形体话语”

“形体话语”主要是指静态、固态或者是艺术层面的概念,如自然生态景观、红色人文资源以及舞蹈艺术等,相关“形态话语”中可以孕育和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中华民族的红色资源,其本身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形体性“德育叙事”话语,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贵“宝藏”。相关红色资源具有直观生动、内容丰富、感染力强、分布广泛且与时俱进的特征,可以为“爱国”“敬业”“诚信”“公正”“富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理念和价值要求,及其培育和践行提供优质资源和文化根基。正所谓“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7]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们深入红色革命老区和革命教育基地。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涉入相应红色资源时,可以切实感受承载社会记忆并包含精神内容的具体物质载体,亲身体验革命文化传统,体悟坚定的革命先烈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无形中将历史与现今联系起来,并指向社会现实和社会未来,从中产生共鸣,切身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并在切实行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孕育了红色文化,产生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学生群体深入红色革命老区和革命教育基地,既可以充分挖掘、弘扬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又可以从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化、价值层面的整合功能,反过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共识和文化认同。此外,党和国家要注重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根据大学生群体对红色资源的认同,可以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红色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资源结合,借助“红色载体”,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引导大学生群体接触、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行为”

俗话说,行为离不开思想的指导。“德育叙事”的“行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讲故事”的行为方式,而行为又离不开相应思想的指导,由此,对于“德育叙事”行为的研究和运用,亦需要从指导“德育叙事”行为的相应思想理念开始着手。暂且抛开相关思想理念,具体的“德育叙事”行为涉及主体、客体、介体以及环体等元素。譬如,高校在具体的“德育叙事”行为中,可以借助相应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或者运用多媒体、大数据等技术形式“介体”,充分发挥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的举足轻重作用。一般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较为抽象和复杂,而高效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所面向的又是灵活、多样的大学生群体;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德育叙事”行为中采取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三大原则,来丰富、拓展和优化“德育叙事”的“行为”。

3.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认为,理论认识和实践行动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德育叙事”的具体行为是在一定理念和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并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相关理念和理论的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式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立足当前的基本国情,掌握了“三大规律”的前提下,追求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以及人民幸福的实践历程中不断酝酿和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酝酿和提出,经历了从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凝练的酝酿、形成和演进的历史嬗变过程。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艰难历程。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德育叙事”行为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要求和价值导向来指导“德育叙事”的行为,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言行举止。这就需要在“德育叙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关注现实国情、社会状况以及民众需求,以此来推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此外,高校还要把“德育叙事”纳入到大学的社会实践教学中,鼓励大学生立足校园、走向社会,进行“‘讲故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想”[8]和多做,感受历史传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从中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实现普遍与特殊相循环的理念

众所周知,“德育叙事”中难免涉及追问和回答生命、生存和生活意义的问题,而“三生”意义需要在对“三生”经验的探索中获得。个体经验、民族经验以及人类经验,往往被视为故事讲述,并从中获得情境的再现和经验的借鉴,这也是各类德育故事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在众多德育故事中,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生活世界的个别案例经验,富有特殊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其涉及个人、社会以及国家三个层面价值原则和追求的经验本质和规律,富有一般性。然而“生活在共同社会大背景下的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生活困境的应对等,富有时代特征,具有一般性,”[9]关于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德育故事,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以及特殊性等特征,但各类故事均有所处的共同时代背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其在本质层面富有共性;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详细来讲,在具体“德育叙事”中,可以采取“分-总”的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相关要求,将不同类型的德育故事进行归类,萃取各类故事的精髓,然后将各类故事的精髓再进行汇总,并提炼故事深处的普遍意义,初步形成价值共识和认同。然后,再将提炼、总结出的普遍意义和经验价值回到特殊,结合不同故事进行实践,如此往复,实现“特殊—普遍—特殊...”的良性循环,进而更有效、更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采取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行为

关于各类德育故事具有纷繁多样、层次各异的特征。同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所面对的是思想活跃、层次多样、需求多元的大学生群体,其在知识积累、思想观念、心理状况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化、抽象化、层次化的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集中表达,富有核心性、概括性和统一性特征,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通过大众化的行为方式,将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转变为民众所认同和接受的现实需要和行为规范。因此,“德育叙事”的具体行为需要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行为方式,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详细来讲,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德育叙事”中,既需要在根本思想指导下,设立统一的根本目标和要求,保证“德育叙事”的根本方向和主流目标。同样,“德育叙事”又需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以及教职工的思想状况,设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目标,以切合与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此外,在“德育叙事”的具体实施中要明确,作为词语造型外显的语象,所释放的信息是一种集约性信息,其不仅隐含事物或事件的形式,而且网结着叙述者的位置、经验、意向、情感,以及它们与各种叙述故事“话语”的交互作用关系。由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叙事行为中要注重语象中的态度,注重叙事行为倾向,实现叙述与德育故事、语言与主体以及写作者与所在时空的统一。同时,要注重机趣、体现生动,既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手段,也可以将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和要求渗入具有鲜明节奏、和谐音韵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生动、丰富的平台和载体。总之,借助以讲故事为主体的“德育叙事”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人们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其能够以新型理念和行为方式,发挥感性认知、情境体验以及实际践行的力量,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开辟新路径。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倡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0]由此,高校要充分运用“德育叙事”,来构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实际教学工作、科研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导引力作用,以巩固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反过来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敏,王学俭.以故事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

[2]高乃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3(3).

[3]高德胜.生活德育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4]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杨瑞森.语言力量的深刻意蕴[J].党的文献,2015(3).

[6]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王晓红.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讲好思政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9][美]麦克莱伦.教育哲学[M].宋少云,陈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