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9 10:41:46

大走访心得体会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1

自公安部下发 “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来,各级公安机关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 “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走访促进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稳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活动收到了阶段良好成效。下面就本人在“大走访”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与各位交流探讨,并浅谈下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首先,“大走访”并非单纯的走访,它是我们公安民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对人民群众是否有感情,是决定“大走访”成效的关键。“大走访”不但要走进群众家里,更要走进群众心里,与群众打成一片。没有真情实感,群众就不会相信我们,也不会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带着感情去走访、带着责任去走访,做到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能敲开门、能说上话、能交上心、能办成事。我们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做群众的贴心人,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就会得到群众的接待、欢迎、理解和支持。

其次,要把“大走访”经常化,公安机关“大走访”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群众,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并且要坚持从为民服务的小事入手,从执法实践的细节抓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助群众所需,通过真心为民的点滴小事,不断累积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同时更以这些为民服务的小事折射和反映“大走访”活动对公安机关服务理念、执法观念、工作作风等的转变。所以,“大走访”还需要我们公安民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这样“大走访”才发挥真正实效和实际意义。

“大走访”要长走访,即,建立“大走访”长效机制。“大走访”活动是加强公安工作、改进公安队伍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立完善“大走访”长效机制,保证活动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并将其固化为公安机关一项基本工作,也是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持续推进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确保形成党群心连心、警民心贴心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队伍形象,为争创信阳公安的新辉煌而奋斗!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2

当前公安机关开展的“保平安、促和谐、全警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安工作服务大局、惠及群众的最大化,切实在构建和谐环境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我们必须要会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从走访群众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走访面要广。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辖区产生人财物的大流动,原先以户籍地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体现其不适应性,就许多警务区而言,走访群众不应只停留在走访本地居(村)民身上,“群众”的范畴应该界定为“在辖区的实有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本地人员、常住人口,所以,我们在走访工作中首先就要面广,本地居民、本地干部、流动人口都应该是我们走访、工作、宣传的对象,因为走访的意义和工作的收获并不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走访时机要准。走访工作是随机的,一般都由民警自行选择合适的时机,但重要的是时机选择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走访的效果,从普遍意义上讲,走访时机应该选择在群众方便时、需要帮助时、重大喜庆或变故时,因为这一时机走访,群众愿意沟通交流,也更需要您的安慰和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在星期天、节假日着便服走访,这会让被访者感觉得到了你的尊重,认为你把他当朋友看,自然而然,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走访次数要频。当民警因为纠纷调解或需要群众配合提供线索时,走访的次数要增多,要连续数次地上门工作,特别是面对一时误解或不理解的群众,绝对不要“硬碰硬”对着干,要不怕难堪,不怕尴尬,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群众被你多次的走访感动或不耐烦时,就是你工作进展之时。

四、走访时不要顾忌细节。我们在走访群众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细节,如好客的群众端一杯浮满泡沫、杯沿布满黑垢的茶给你喝,被访者给你一支低价的烟抽等情况,这时,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必须做到热情坦然而不顾忌细节,因为这是群众对你的尊重,更是群众与你套近乎,你受了,心近了,事好办,你顾忌这顾忌那,留给群众的便是遗憾,甚至是埋怨,所以,这种类似“同甘共苦”的举动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最好抓手。

五、不要失约拖沓。责任区民警管的事情碎杂,稍有不慎便会漏掉遗忘一些事情,但对于走访群众的工作,必须做有心人,群众托你办的事,多留个心眼,在本子上记一记,定时疏理完成情况;你约群众走访谈话的日子,千万不能失约拖沓,说不定被访的群众还请了假在等你呢!俗话说“以小见大”,群众会认为你架子大,说话不算数,面对这样警官,谁会信任他,谁跟他讲心理话,要是再去事后补救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六、走访要有亲疏远近。民警走访对象是很广泛的,、也有帮教对象、高危人员,但绝不能不分远近、毫无原则地一味交往,一般而言,居(村)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体要多走访、多体察,帮教对象和高危人员要多了解、多关心,但与私人业主、年青异性、帮教对象走得太近太勤是大忌,这会使群众误认为你们是“好朋友”而冲淡对你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损害你的公正廉洁形象。

七、走访形式要多样。走访工作的形式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下基层工作时可以走访,参加会议前后可与村居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平时路上偶遇也可以驻心。笔者认为,只要有机会,责任区民警就可以用不同方式收集各类信息,了解敌社情状况,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做到啥时顺手啥时出手即可。

八、走访时要树立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民警形象即代表着国家、政府和公权,是正义的化身,所以民警除了特定情况以外,一般都要规范着装,做到言词得体、礼貌可亲,最忌讳的是“张口大话”和以管人者自居的姿态,要诀是多用“可以吗”“好吗”“能不能”等肯求性语言,建立互信、博得好感是圆满走访的前提和基础。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3

从前一阶段调研督查和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全市上下对大走访工作高度重视,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落实了工作机制。市、辖市区两级都成立大走访协调推进小组、出台政策文件,积极探索和落实大走访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好头做样子,市四套班子其他领导积极行动,目前已经完成对挂钩村、挂钩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全覆盖;辖市区主要领导和四套班子领导也发挥了带头作用,上下联动,统筹推进,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二是解决了一批问题。建立了“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每月收集市级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开设了“暖企惠民”大走访督办台,公开督办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截至目前,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已累计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问题2万多个,效果十分明显。三是形成了特色亮点。市级层面的“清单制”、督办台得到省里肯定,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相关经验都可以在全市进行推广。四是受到了群众欢迎。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企业和群众对大走访是真心欢迎、高度评价的。大家普遍认为,党员干部的作风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紧了,也实实在在帮助基层、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有的群众给督办台寄来感谢信,为小区环境问题的解决“点赞”。只要我们带着真情走进群众、带着实招解决问题,大走访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群众的满意度、群众的获得感是大走访工作的最高追求,也是对大走访工作的最高评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对照省委、市委的最新要求,我市大走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从两个层面作一些归纳和分析:从客观层面看,走访的进度、质量、实效存在不足,根据前段时间统计,群众走访率为60%,在全省处于中游水平,企业走访率只有16.1%,后面的任务非常艰巨;有些地区虽然看起来走访的进度较快,但是质量和实效上还需要“回头看”。统筹力度仍需加大,上下联动不够紧密,特别是市级部门,还没有明确的分工、合理的安排,重访漏访问题依然存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基础数据库建设比较滞后,分层分类解决问题的跟踪、管理、评价机制还不健全,群众的满意度依然不高。从主观层面看,主要是主动意识有差距,一般干部主动走访少,村、社区干部代访、替访比较多,少数党员干部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大走访、融入大走访,存在走访过程中“晃一下”“跑一圈”等形式主义现象,层层陪同问题突出;克难精神有差距,有些问题在部门之间来回“转圈”,始终未能解决,共性突出问题依然较多。下面,就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根据全省大走访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市委常委会部署,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认识再提升,坚决担当大走访的政治任务

大走访不是一项具体活动,而是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发展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体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1.搞清楚“为何走访、有何意义”的问题。在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李强书记讲了三个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李强书记又指出,要进一步转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发现和解决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为创造良好的环境;在5月27日省委常委会上,李强书记再次强调,要把大走访的目的搞清楚;在镇江视察时,李强书记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在最近几次市委常委会上,市委惠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走访力度,确保真走真访真帮、群众得益受惠。这些,都深刻阐释了,大走访的目的就是要着眼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典型、推广典型,进一步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宣讲我们已经出台的政策;意义就在于牵动全局、事关根本、利在长远。我们要领会透、把握准。

2.搞清楚“谁走访、走访谁”的问题。6月14日的全省座谈会对这两个问题作了明确说明,市委常委会也围绕“三个全覆盖”的目标进一步作了明确:关于“谁走访”,大走访的主体是市、辖市区、镇(街道、园区)三级,走访人员是全体党员干部,凡是走得出去的、参与具体公务活动的干部,必须走下去,而机关内部事务性工作人员,如出纳、司机等岗位人员,就没有必要下去了。关于“走访谁”,省委考虑到实际情况,明确将原来要求的“企业和城乡家庭全覆盖”调整为“企业和农户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市委常委会要求拓展到城市困难家庭、重点对象。大家要聚焦这些重点对象,持续深入开展大走访,全力消除各类社会稳定风险隐患。

3.搞清楚“走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的问题。开展大走访,走访是基础,解决问题是关键,最终要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基层能满意、社会真欢迎的综合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三个率”:一是走访覆盖率。市委的要求非常明确,就是党的之前即10月底之前,实现企业、农户、城市困难家庭、重点对象“四个全覆盖”,这里特别说明,走访的范围是常住人口,包括“新镇江人”。同时,干部参与要全覆盖,发现问题的解决也要全覆盖,确保一户不漏、一企不落。二是社会知晓率。实事求是讲,目前社会知晓率、群众参与度还不够高,离家喻户晓还有很大距离。下一步,要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也要做好宣传,以实际行动来宣传好大走访。三是群众满意率。让群众满意绝不是口头上喊出来的,而是在走访和解决问题中干出来的。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通过提高问题解决率提升群众满意率。

二、内容再拓展,切实抓好大走访的工作重点

大走访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作风建设等方方方面,不是简单的访贫问苦、送钱送物。当前,尤其要围绕主线、紧扣主题、抓住重点。“主线”就是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大走访,深入排查风险隐患,解决矛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题”就是暖企惠民,对照“两聚一高”要求,企业和城乡家庭是“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主体,只有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具体民生问题中,提振企业信心,增强群众获得感,高水平全面小康才有更丰富的内涵、更高的含金量。具体工作中,要点面结合,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

“面上”——全方位排查整改矛盾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是之前大走访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稳定方面,要抓紧组织开展一次社会矛盾大排查、大化解行动,摸清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统筹推进矛盾问题存量化解和增量稳控,健全完善“两网”治理体系,做到老问题心中有数、及早防范,新问题即知即问、有效解决。新形势下,通过大走访排查整改矛盾风险隐患也不能简单化,要注意方式方法,严格按法律和政策办事,防止留下后遗症;要带着感情处理问题,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有统有分、各司其职,强化部门资源的集中调剂和高效配置,通过大走访真正把网格化治理机制建立起来,把社会治理的有效办法推广好,确保全市大局和谐稳定。

“点上”——大力度结合职能解决突出问题。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要牵头抓好市级机关大走访工作,学习借鉴周边城市和辖市区的做法,确保市级机关全部分片包干到村、社区,并进一步落实到村民小组、居民小组和网格上。7月5日前,要形成市级机关走访网格优化方案。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要开展一次专门的培训,并将大走访作为机关党的建设、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对全市面上的共性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带着问题去走访。比如:国企遗留问题,市委已经专题部署,有明确的工作要求;企业和安置房产权证办理问题,涉及国土、住建和规划部门,也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商业综合体、商铺返租类矛盾纠纷排查,有些地区、有些综合体问题十分尖锐,这也是大走访的重点。此外,还有打击传销等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不仅要交办给部门和辖市区,也要报告给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通过统筹协调,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下真功夫解决一批问题。

三、方式再改进,不断提升大走访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大走访工作面广量大,4个月时间内走访完成58万户农户、10万户企业,非常不容易,压力十分巨大。要完成走访任务,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尤为重要。刚才,大家在交流过程中,都提到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这里,有四个方面需要特别强调:

1.强化工作统筹。重点统筹安排好三级走访力量,防止走访力量集中到少数村、少数企业上,扰民扰企。市级机关层面,全面推进网格化走访,科学划定走访网格和挂钩走访的部门及党员干部,实现“有序衔接、一一对应”。各辖市区机关部门和镇、街道,也要合理配备本地走访力量,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确保今年走访任务圆满完成。

2.夯实基层基础。除了划分大走访网格,在基础工作上要重点抓好“三张清单”管理,及时掌握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要与“12345”平台合作,构建“暖企惠民”大走访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村情民情企情的分类汇总、智能管理,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的在线办理、全程跟踪。

3.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大走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大范围收集问题,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走访机制,尽可能使问题的来源更广、渠道更多。分类施策解决问题,对简单的问题即知即办,对需要部门联办的问题及时协商会办,对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问题定期汇总交办,对涉及国家、省政策暂时无法办理的问题要做好预案、耐心解释。督查督办“销号”问题,每月通报各地各部门解决问题的情况,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市主要新闻媒体公开督办,加强跟踪问效,确保问题解决。

4.广泛发动群众。群众既是大走访的对象,也是大走访的直接参与者和评判者。只有让群众直接参与进来,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拥护,大走访的目的才能实现。要畅通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尽量让群众参与问题办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吸收借鉴群众意见,办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接收群众的监督和评判。

四、机制再优化,全力推动大走访常态化、长效化

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是永恒的课题,大走访大落实也决不能“一阵风”“搞突击”,要积极探索完善“长流水、不断线”的常态长效机制。

1.优化组织领导机制。最近,按照省委要求,市委决定对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各工作组的构建进行调整和优化。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组织部、机关工委、农办、农委、经信委等主要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好“暖企惠民”大走访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作用。针对10月底前“四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要适时抽调相关人员,开展集中办公,加快推进落实。各辖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强大走访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2.优化融合联动机制。大走访是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决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对待,要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工作融合。要把大走访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推动党员干部边学边做、边学边访,在服务群众中改作风、强本领、树形象。要把大走访与业务工作融合起来,在走访中找准问题、找到办法,抓实举措、抓好工作。要强化上下联动、条块联动,整合资源、抱团作战,更好发挥大走访对全局工作的推动作用。

3.优化联系群众机制。学习推广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等经验做法,建立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发挥好他们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除了实地访、上门访,对一些长期在外的群众或流动户,要灵活运用电话访、微等形式,确保联系群众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使党员干部和群众、企业结稳定的“对子”、攀长久的“亲戚”,使大走访的过程真正成为扎根群众、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学思践悟、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过程。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4

一是走访面要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势必产生人财物的大流动,公安机关原先以户籍地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体现其不适应性,就许多警区而言,走访群众不应只停留在走访本地村(居)民身上,“群众”的范畴应该界定为“在辖区的实有人口”,包括外来人口、本地人员、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所以,我们在走访工作中首先就要面广,本地居民、本地干部、流动人口都应该是我们走访、工作、宣传的对象,因为走访的意义和工作的收获并不会因为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是走访时机要准:走访工作是随机的,一般都由民警自行选择合适的时机,但重要的是时机选择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走访的效果,从普遍意义上讲,走访时机应该选择在群众方便时、需要帮助时、重大喜庆或变故时,因为这一时机走访,群众愿意沟通交流,也更需要您的安慰和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在星期天、节假日着便服走访,这会让被访者感觉得到了你的尊重,认为你把他当朋友看,自然而然,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走访次数要频:当民警因为纠纷调解或需要群众配合提供线索时,走访的次数要增多,要连续数次地上门工作,特别是面对一时误解或不理解的群众,绝对不要“硬碰硬”对着干,要不怕难堪,不怕尴尬,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群众被你多次的走访感动或不耐烦时,就是你工作进展之时。

四、不要顾忌细节:笔者曾在山区工作多年,在走访群众时经常碰到一些尴尬的细节,如好客的群众搬一把“夹皮肉”的竹椅给你坐,老大妈端一杯浮满泡沫、杯沿布满黑垢的茶给你喝,被访者给你一支低价的烟抽等情况,这时,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必须做到热情坦然而不顾忌细节,因为这是群众对你的尊重,更是群众与你套近乎,你受了,心近了,事好办,你顾忌这顾忌那,留给群众的便是遗憾,甚至是埋怨,所以,这种类似“同甘共苦”的举动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最好抓手。

五、不要失约拖沓:责任区民警管的事情碎杂,稍有不慎便会漏掉遗忘一些事情,但对于走访群众的工作,必须做有心人,群众托你办的事,多留个心眼,在本子上记一记,定时疏理完成情况;你约群众走访谈话的日子,千万不能失约拖沓,说不定被访的群众还请了假在等你呢!俗话说“以小见大”,群众会认为你架子大,说话不算数,面对这样警官,谁会信任他,谁跟他讲心理话,要是再去事后补救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六、要有亲疏远近:民警走访对象是很广泛的,既有村居干部、企业名人、也有帮教对象、高危人员,但绝不能不分远近、毫无原则地一味交往,一般而言,村居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体要多走访、多体察,帮教对象和高危人员要多了解、多关心,但与私人业主、年青异性、帮教对象走得太近太勤是大忌,这会使群众误认为你们是“好朋友”而冲淡对你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损害你的公正廉洁形象。

七、要多形式走访:走访工作的形式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下基层工作时可以走访,参加会议前后可与村居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平时路上偶遇也可以驻心。笔者认为,只要有机会,责任区民警就可以用不同方式收集各类信息,了解敌社情状况,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做到啥时顺手啥时出手即可。

八、要讲究场合:对于工作上的问题和调查访问,最好选择在办公场所进行访谈,对年青人的帮教谈心可以到相对隐秘的地方,千万不能在公众场合走访调查敏感问题,可以想象,你假如在菜场里找一个吸毒人员谈心,会对他和周边群众带来多大的影响和负面效应,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场合的一般原则是:走访最好单独谈,办公场所讲政策,热闹地方做宣传,隐秘场所可帮教。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5

自公安部下发 “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来,各级公安机关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 “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走访促进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稳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活动收到了阶段良好成效。下面就本人在“大走访”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与各位交流探讨,并浅谈下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首先,“大走访”并非单纯的走访,它是我们公安民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对人民群众是否有感情,是决定“大走访”成效的关键。“大走访”不但要走进群众家里,更要走进群众心里,与群众打成一片。没有真情实感,群众就不会相信我们,也不会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带着感情去走访、带着责任去走访,做到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能敲开门、能说上话、能交上心、能办成事。我们对待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做群众的贴心人,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就会得到群众的接待、欢迎、理解和支持。

其次,要把“大走访”经常化,公安机关“大走访”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群众,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的迫切需要。并且要坚持从为民服务的小事入手,从执法实践的细节抓起,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助群众所需,通过真心为民的点滴小事,不断累积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同时更以这些为民服务的小事折射和反映“大走访”活动对公安机关服务理念、执法观念、工作作风等的转变。所以,“大走访”还需要我们公安民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走访,这样“大走访”才发挥真正实效和实际意义。

“大走访”要长走访,即,建立“大走访”长效机制。“大走访”活动是加强公安工作、改进公安队伍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立完善“大走访”长效机制,保证活动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并将其固化为公安机关一项基本工作,也是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持续推进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确保形成党群心连心、警民心贴心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队伍形象,为争创信阳公安的新辉煌而奋斗!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入户走访;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

入户走访,就是工作人员走进离退休职工家中,进一步了解掌握老同志的基本情况和利益诉求,将企业动态、企业文化面对面向老同志进行宣讲,同时收集反馈老同志真实情况,适时为老同志解决实际困难,为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提供宝贵资料。

作为离退休工作管理人员,我们结合中心开展的“走进老同志的门,了解老同志的事,温暖老同志的心”活动,对广大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入户走访工作,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 入户走访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离退休人员是国家和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也是改革成果分享者,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为老服务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在严格做到首问负责、服务热情周到、来有迎声走有送语的同时,要鼓励工作人员走出去,走进离退职工家中,通过入户走访,真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身体情况,通过真诚沟通,全面详细地掌握离退休职工的现实状况,为创新为老服务内容、提供更加优质的为老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离退休职工的心理特点及需求

离退休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离退休,不仅使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由此而来的还有他的社会作用、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离退休人员的心理上引起不同的反映,从而对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2.1 权利和工作上的失落感

通过接触的离退休人员了解到,在职期间,职位越高,退休后失落感越强。退下来后,随着社会角色的改变,工作和权利将不复拥有,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失落感。

2.2 生活上的空虚感

在职时,每天朝九晚五奔忙在工作岗位,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工作任务等等,时间被安排的饱满而充实。一旦退休,一切繁忙嘎然而止,日常生活变得冷清,很容易造成生活上的空虚感。

2.3 经济上的损失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职工收入也不断增加。而退休的职工,不仅工资会打折扣,工资以外的收入也几乎没有,因此会感到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

2.4 心态上的不平感

对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考虑问题的方法比在职人员更复杂,看待事物的眼光更敏感,还经常横向比较,因此引起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就比较多。

2.5 观念上的距离感

与接受的传统教育相比,离退休人员对很多新生事物感到不理解,不接受,在思想上产生很多困惑与疑虑,往往用老观念、老习惯、老眼光看人、看事,在许多观念上产生距离感。

离退休人员的这些心理变化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而消极心理的产生则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老年人心理特点,力所能及地为老年人化解消极的心理,切切实实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依存需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群体,与朋友的交往也显著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的地方。然而由于年老体弱,而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在他们身边,因而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他们渴望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和帮助,在心理上尤其情感上渴望得到温暖与关怀。

二是,自尊需求。离退休人员的社会角色变化之一就是他们由供养者变成了被供养者。这个时候,他们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都不及以前,但还是非常希望子女象以前一样尊重自己,至少不能把自己当成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是一个废人来看待。因此,在同老人进行交往中言行举止都应该敏感地注意到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三是,求助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的退步,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逐步下降,这时候越来越需要别人的帮助与照顾。这种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忧郁、怨恨等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从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是渴望我们对他们的服务,从而也最容易产生对我们的接受。

3 关于入户走访的思考

入户走访工作并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经常性贯穿于整个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只有多走访,才能“知民情、体民心”,开展服务工作才有针对性,服务才能真正做到老同志的心坎上。那么如何做好入户走访,使入户走访真正收到效果,我认为:

一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充分做好走访前的准备。干一件事情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我们在开展入户走访前,首先根据以往节日慰问和重病看望的情况,把近年来未曾见过面的老职工挑出来,按照家庭住址排序,按照登记的基本信息,熟悉人员情况。再根据交通便利的排序,安排走访路线。考虑到现在社会情况复杂,很多老人警惕性高,需带齐证件与宣传资料,更要考虑走访的时节、时间等因素。北京市区胡同交织,路况复杂,为节省时间,走访前一定要摸排地址的大致位置,不然很难找到。

二要,带着诚心去走访,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不能把走访作为一个形式、一项指标来完成,带着不得不去的情绪去走访,这样老同志就会觉得我们摆架子,没有亲切感,就会对我们的走访有抵触,轻者不会把真实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向我们透露,重者就会直接拒绝我们的走访。所以在走访时要带着诚意和微笑,把走访的老职工当亲人。与他们交谈时忌盘问式,忌夸夸其谈、目空一切式谈话,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多请教多夸奖,让老职工把我们当作自己人,才能让他们实话实说,我们才能了解到老同志们真实的想法和心态。如,一次到真武庙附近走访,根据电话信息联系到一位退休女工,由于老同志警惕性非常高,再三盘问,我们都耐心诚恳地跟她解释,最后仍然拒绝我们入户。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心里很不舒服,偏执的警惕让她失去一次让组织了解的机会。只过了一会儿,我们的电话响起,她已经跟工作站进行了核实,确认了我们的走访工作,并欢迎我们到家里去。所以,只要带着诚心工作,再有个性的人也会为你敞开大门。

三要,带着真心去走访,我们走访的目的就是深入了解老职工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然后更好的为老同志开展服务。如:一次在宣武门西大街走访,老党员陈维高兴不已,当我们拿出《燕山油化报》后,他颤巍巍地拿起报纸,由衷地说:“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份报纸,它能把我和企业联系在一起。这几年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参加组织活动,也就看不到这份报纸了。”老人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还这样惦记着企业的兴衰值得我们钦佩。我当时就答应了老人,隔段时间会想办法给老人送一次报纸,老人惊喜的目光让我心中充满快乐。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7

一戒走马观花。“大走访”,顾名思义,要走,更重要的是要访。有的单位和民警贯彻上级大走访精神的速度很快,轰轰烈烈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没有注重实际效果。大走访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访出最真实的情况,访出最真挚的感情,访出最务实的作风,不能走访前后还是一个样。

二戒浅尝辄止。大走访活动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是为群众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整治治安隐患,确保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稳定。有的民警没有吃透大走访的精神实质,对走访的要求一知半解,把大走访当成一种临时工作任务来完成,为走访而走访,工作浮在表面,只关心走访了多少群众、多少企业,不关心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三戒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兵家大忌,公安工作同样如此。大走访活动开始后,有些单位不将功夫下在扎扎实实的走访上,不将功夫下在走访的实效上,而是停留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拟定工作措施上,没有认真抓落实。大走访不能空谈,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要实实在在地下访,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四戒好大喜功。有些单位急功近利,为群众做了一点小事,就大肆吹嘘,玩数字游戏,搞“浮夸风”。大走访是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载体,我们要弄清和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弄清“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我们做得再多都是应该的,是我们的义务,不存在功劳一说,要把大走访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五戒画地为牢。有些单位不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不争取其他警种的配合,不发动群众,在走访中陷于单打独斗的困境;有的只走访当地群众,不走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或只走访本地群众,不走访外来群众。这些走访方式视野过于狭窄,有些问题难以真正得到解决,难以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在大走访中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六戒固步自封。有些单位在走访中缺乏创新意识,走访形式一成不变,在方法上没有赋予时代元素,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凭经验、用土办法,这样的走访力气花了不少,效果却不见得好。在大走访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要多采取警民恳谈会、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根据不同群众的生活、工作作息状况,实行错时走访、预约走访;对于工作繁忙的群众可以利用电话走访,对于长期在外的群众,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或网上视频的形式走访。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8

慰问有安慰之意,我们经常都能听到慰问灾后群众,慰问老干部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党员慰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慰问1

按照区委关于开展20__年“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的要求部署,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一周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入推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充分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和爱护,水务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鞠官屯村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在慰问活动中,共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4人,发放慰问金共计1600元,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统一认识开展这次走访慰问活动的重要性

我局就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专门召开了会议,使党员干部认识到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群众、老党员和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把走访慰问活动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重要活动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积极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

为做好慰问活动,我局对鞠官屯村的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生活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长期以来,他们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部分党员群众生活困难,需要帮助,基本摸清了情况。

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后,_月25日我局党组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对鞠官屯村生活困难的4名党员群众进行了一次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了1600元慰问金,局领导带队每到一户主动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来源、生活条件、询问他们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

被走访的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关心和慰问表示感谢,并表示要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党的恩情,努力为全区大发展作出贡献。

党员慰问2

为解决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帮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把党的温暖落到实处,把党的关怀送到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心中,使他们过上一个幸福、欢乐、祥和的春节,根据龙华区委组织部的文件精神,我委于20__年1月26日扎实开展了对挂点社区城西镇金盘社区的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走访慰问活动,为2名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送去了约1570元慰问金、年货和新春的祝福,体现了区发改委党支部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心和重视。现将我委的慰问走访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关心爱护党员特别是关怀帮扶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委充分认识做好这次走访慰问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20__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工作,根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挂点社区城西镇金盘社区的2名生活困难老党员为走访慰问户,统一了标准、时间安排和活动形式,保障了慰问经费。

二、领导带动示范,深入基层实际,上门上户慰问

在走访慰问中,委领导蔡伟平主任亲自带队走访慰问了金盘社区的2名生活困难老党员,坚持把走访慰问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仅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关心,并给予物质上和经济上的帮助。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有关精神,述说了我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认真听取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心声,对他们不了解的问题进行释疑解难,增加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并仔细询问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家庭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积极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观念,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本次走访慰问活动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区发改委党支部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的关心爱护之情,凝聚了人心,团结了同志,使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党员慰问3

按照上级文件《关于做好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工作的通知》要求,为隆重纪念建党__周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充分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和爱护,我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

一、统一认识开展这次走访慰问活动的重要性

我校就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专门召开了会议,使党员干部认识到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的艰巨,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必须把走访慰问活动作为落实党的十_大精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当重要活动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认真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调查摸底

为做好慰问活动,我校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的生活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摸底。长期以来,他们为党的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部分老党员生活困难,需要帮助,基本摸清了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年龄、党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信息做了吸纳整理、分类造册,以便今后及时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和提供帮助。

三、领导重视、真情走访

根据摸排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走访慰问,这次走访慰问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_月28日到我校走访慰问了有突出贡献的老党员__。校党委书记__陪同了慰问。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9

一、参加对象

水务局领导班子成员及水务局机关全体干部

二、时间安排

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2月底结束。

三、活动内容

深入走访基层。带头走村(社区)入户,重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水利工作者、乡(镇)和村负责人、乡(镇)和村水管员以及基层水利职工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面了解掌握基层情况和农村水利情况。通过对县(市、区)、乡镇村组和基层水利单位的调研,对基层群众的走访,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对水利的需求,及时掌握农村水利新情况、新问题。

宣讲解读政策。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时把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目标任务、重大举措传递给广大群众。要重点宣讲水利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和解读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和合发〔2011〕18号文件精神、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全市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宣讲农村水利惠民政策措施,营造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带着问题下访。确定调研课题,带着问题下去,针对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特点和实际,注意从基层群众的具体建议中发现破解农村水利发展难题的“金点子”,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寻找推动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思路、对策。虚心听取基层群众对农村水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市水务局定政策、作决策、抓工作提供依据。

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水利为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联系县市区、抓住乡镇、解剖工作、举一反三,着眼于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认真收集梳理、研究农村水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和紧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通过进村入户谈心、实地察看,围绕治水保安、兴水富民,积极帮助基层和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帮助理清农村水利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基层和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四、活动范围和形式

活动范围:市水务局的大走访活动主要是县(市、区)、乡镇、村及水管单位。活动形式:以走访调研、访贫问苦为主,以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方式,作为走访的补充形式。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市水务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带头,机关中层以上干部要积极参加,找准单位职能与走访服务工作、基层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切实保障走访活动成效。市水务局成立“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直属党委,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各处室要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认真拟定走访单位和调研课题,为领导的走访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

(二)做好统筹兼顾。坚持把大走访活动与履行政府部门职能、强化水行政管理工作职责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年度目标、完成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与破解农村水利发展难题、加强薄弱环节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大走访心得体会篇10

刘斌

前段时间丰县老师李秀娟“绝笔信”的事件引起媒体强烈关注。如李老师所述真实,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公民是否拥有上访的权利?

问题的答案从法律上看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国务院2005年出台的《信访条例》中规定了公民信访权的具体行使方式和程序规则。《信访条例》第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第八条甚至规定:“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单位给予奖励。”

关于信访的形式,《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信访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但是对于走访形式《信访条例》有一定的限制。通俗来说,《信访条例》不鼓励越级走访,第十六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如果采取走访以外的其他上访形式,《信访条例》对于上访的层级没有限制。

虽然越级走访受到限制,但是《信访条例》并无追究上访者法律责任的规定,越级走访唯一的法律后果就是信访事项被有关单位拒绝受理。

但是,实践中,越级走访者经常会遭遇李老师“绝笔信”中所描述的遭遇:被报复、被拘留、被寻衅滋事……在维权道路上经历种种不堪后,才会想到向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咨询。我们又不禁要问权利诉求是否一定要通过信访解决?一味执着于信访是否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沉迷于信访是否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如今已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不同于有封建社会,矛盾、纠纷不可能仍依靠某位政府高官“拍板”来解决,而必须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基于此,“向官府告状”这种封建年代解决纠纷的传统已然过时,并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

短期看请律师花钱,信访不花钱。然而我们不仅要关注花不花钱,更应关注所花的钱与所获得的收益之比。何况,许多信访旷日持久,公民在舟车劳顿之间同样花费了不少钱财,且若采用“走访”形式又会产生所谓的“误工损失”,实际花销未必不及聘请律师的律师费。

一些公民走上信访之路纯粹是出于从众心理、抱团心理。殊不知《信访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据此,所谓群体性上访事件中,信访人极易因触犯法律而面临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事实上,聘请律师走法律途径维权,同样可以“组团”实施,律师费也会因此而降低不少,的效果也可能会更好,维权公民完全可以尝试。

另外长期的信访会给公民带来的严重后果,更是一般老百姓所难以承受的。其一,案子拖延以致错过维权时机。有些案件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过程性事件,任何事情当做的条件成熟时,都是宜早不宜迟。一旦因信访而耽误了复议、诉讼的期限,就等于堵死了法律途径维权这条道路,实在得不偿失。其二,遭遇各种形式的人身打击。一旦外出走访的信访人被扣,就极可能面临非法拘禁、殴打谩骂、强制遣返等一系列恶劣后果,这将沉重打击被征收人维权的信念与信心,很可能实现将其意志彻底瓦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