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7 14:34:00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1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兴审”战略,切实加强审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基层审计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审计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的情况看,干部普遍存在“单一型”、“一般型”的人才,而“复合型”、“拔尖型”的人才相对较少。既精通审计法律法规、又精通财务核算方法,既会审计纸质账务、又会审计会计电算账簿的审计人员不多;有些审计人员法律素质、查账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由于受工作、经费、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处于滞后状况,教育培训的方法单一,不够灵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实际效果不明显。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的学习、培训的形式多数是集中上课辅导,而且讲课时间短,内容多,满堂灌,干部即使参加学习也因为记不住、赶不上、事情多而未能专心听讲,影响学习质量,出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培训收效不明显的情况,甚至部分干部产生了怕学、厌学的情绪,最终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收不到提高素质的效果。

(二)教育培训内容不系统。目前,干部培训的内容都是用啥学啥,考什么学什么,知识零散,忽视了审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大多数审计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培训,对新的审计法律法规不能完全掌握,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近年来,审计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知识培训也越来越专业化,而基层审计人员岗位变动频繁,有的同志即使参加了一期培训,也会因为岗位变动不从事这项工作而很快忘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不上,所谓“学而不习,习又不行”。即使是在某一业务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也存在只懂本岗位知识,对其他部门的知识则不知道的情况。对于这些人员一旦岗位轮换,就会出现知识缺乏,工作脱节的现象。

(三)教育培训缺乏约束激励机制。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任务是“硬任务”,教育培训是“软指标”的现象,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的审计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再加上培训考核、评比制度的不完善,自教自学的培训方法,使教与学两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审计干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内动力不足。部分干部一天到晚工作生活忙忙碌碌,加班加点,抱怨工作压力大,家庭事务多,没有时间“充电”;一些审计干部认为当前所处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不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些年龄稍大的干部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学与不学一个样;还有些人平时松松垮垮不学习,考试时手忙脚乱靠作弊;而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的机会少,审计业务知识薄弱,想学业务没机会,即使学到知识也没机会实践,时间一长也容易忘记,因而也缺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科技手段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对审计干部使用微机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审计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在岗学习,这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条最广泛、最经常、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是审计干部终身学习的主渠道。要逐步形成干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教育、培训途径,鼓励干部在职、在岗学习,从而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转变学习方式。各级审计教育培训部门和广大审计干部要转变学习方式,将依赖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变;将“依赖培训,依赖领导”学习转向自觉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转变;将知识型学习向智力型学习转变;将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学习向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开发转变;由封闭型学习向开放型学习转变,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工作、面向实践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学习的局面。

(三)做到四个保证。审计教育培训应在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上下功夫,使审计培训形成一个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科学规范的完整体系。

1、保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教育培训目标和详细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搞好教育培训的基础。提出的培训目标要切实可行,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无轻无重,胡子眉毛一把抓。学习计划要科学合理,要了解和掌握现有人员的知识状况,要知道他们缺什么,最需要培训哪方面的知识,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目标、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决贯彻落实,丝毫不能放松。

2、保证有严格健全的机制。审计教育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对参加并通过高级审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以及在业务大比武中取得名次的人员进行奖励。还可以把脱产学习作为对优秀审计人员的一种奖励。因为脱产学习既是学习,也是休养,能激发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让大家感到有知识就有力量,学习就有前途。

3、保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教育培训应多采用举办中长期学习班、培训班的方式。这样,能使参加学习的人员摆脱工作和家庭的困扰、坐得住,静下心,安心学习,系统学习。积极依托高等院校、审计培训中心,按比例地、定期地分批、分类组织基层审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要使基层一线的业务精英享有参加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学习的机会。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2

工作计划是指由于工作竞争激烈,为了满足社会的生产力,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步伐的加快不影响正常的秩序,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2020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一)

2020年,新的一年,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将继续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以党的廉政纪律和局党组制定的各项廉政规章制度作保障,认真贯彻和落实《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坚持财务收支。现将2020工作计划如下:

1、项目审计情况

2020年主要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水利、水保、交通等工程进行审计,并对其建设和管理情况实施跟踪审计,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投资损失浪费。揭示了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投资审计力度,完善工作程序,严把投资审计质量关。

2、项目建设过程审计监督

审计关口前移,从过去的事后竣工结算审计逐步过渡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审计监督。

针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从而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着真实、合法、有效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3、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020年,市政府转给我局相关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请求报告45余份,要求我局提出意见。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每一事项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全部得到政府的采纳,可为政府节约投资。参加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建设部门组织的工程建设工作会议380人次,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主要做法

我局的投资审计工作安排紧凑,工作进度快,效率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民生工程普遍实施,审计项目迅速增加,审计力量不足与工程竣工结算审计项目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局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审核基建项目。有效缓解了审计压力。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二)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核心,全力服务我市重点工程建设,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效遏制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的违规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

一年来,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以党的廉政纪律和局党组制定的各项廉政规章制度作保障,认真贯彻和落实《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坚持财务收支。

坚持廉洁从审,做到警钟长鸣。廉政建设工作是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廉政建设工作放在科里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廉政思想教育放在审前,把党风党纪监督放在审中,把廉政制度情况回访工作放在审后,使廉政建设工作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全科人员严格执行局党组制定的“四个严禁”规定,不准任何人有超越“四个严禁”的行为,确保审计任务圆满完成。

自醒自励,在工作中落实廉政制度。作为投资科的领头人,管住自己才能管住大家,以身作则才能体现审计机关的形象。工作中,我要求我的同志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要和被审计单位私下接触,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更不允许和被审计单位私下交易。在查处问题时,要求我自己,所有问题和盘托出,决不藏私。在监督同志们的同时,也让同志们监督我,在与被审计单位见面时,我要求各审计组开会商洽,必须有我方审计组成员、对方项目法人、工程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参加,必须作会议纪要。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三)

在忙碌的工作,不知不觉迎来了新的一年,2020年,今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和有意义。随着我县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迅猛递增,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财政性资金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几年来,我局就此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和探索,经历了“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过程,信守了“质量就是审计生命线”的工作方针,以促进完善投资管理为目的,把投资审计和效益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开创了全县投资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切实保证审计质量。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最高原则,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始终从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高度,将这

(三)坚持全面审计、大胆揭示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拓宽审计思路,采取灵活机动的审计方法。

(五)审计关口前移,逐步推进“从过去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工作方法。

(六)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制度2020年,为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审计行为,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审计局配备了总审计师,并在7月初出台了《某县审计局审计复核工作办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三级复核制度,有效促进审计人员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七)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2020年,某县审计局根根据省厅《关于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审计县实际,审计局于10月份出台《某县审计局关于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范围和内容做了规定。

(八)推进审计回访制度2020年,某县审计局为全面落实审计署关于开展“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局于2020年1月份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访工作,回访的内容包括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作风纪律情况以及听取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以维护审计权威,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意识,同时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工作计划【四】

2020年即将来临,为了在新的一年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2020年行政事业审计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和我县审计工作中心,把握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审计实践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增强审计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依法从审”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审计机关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熟悉审计业务、作风优良的审计干部队伍。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突出抓好政治理论培训、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公共基础知识培训和其他知识培训,形成多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使全局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使审计干部的依法审计能力显著增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教育培训为审计工作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委政府工作部署,围绕构建和谐秭归,结合审计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审计干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贯彻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的自觉性,提高审计干部的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培训为需求服务的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审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需求,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审计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与时俱进,教育培训为创新服务的原则。围绕审计工作的新发展,遵循审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训干部,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于审计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审计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能力。

四、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培训。经常性地开展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对干部职工进行邓小平理论、党的精神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使我县审计干部深入理解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会用科学的理念去审视和研究审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修养。

2、审计业务知识。围绕审计工作重点,结合年度审计工作需要,结合本单位、本专业、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开展审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把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现场实施审计软件》、《审计干部法律知识》、《审计干部经济知识》、《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内容等知识和岗位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围绕审计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知识,以审计工作相关的办文办会办事方法与技巧、公文写作、表达能力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组织开展岗位技能比赛、优秀案例评比、职称晋升(审计师、造价师、计算机工程师)自考、读书征文评比,经常学、反复学、在实践中学,切实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技能。

3、公共基础知识。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双迎双创”、“全民读书”等活动,按照审计文化体系的构建要求,在组织学习应知应会的知识的同时,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性地开展其他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人格魅力。

4、其他知识。将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相关会议精神、局内修订的各项制度等作为学习内容的补充,帮助干部职工准确把握县情、局情,更好地履行职责,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切实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培训方式

按照“学习一个专题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提高一定素质,推动一项工作”的要求,采取“在岗与离岗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在干部教育培训的“深”字上下功夫,在“新”上做文章,在“实”字上出成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1、自主教育。自主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层次的审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要按照“全民读书”实施方案的要求,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开展自学。

2、集中培训。通过分管领导组织学习、干部职工讲学、外请专家辅导讲座、电教片影视教学、问题研讨等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知识教育培训,共同学习进步。

3、网络培训。要求50岁以下的公务员自觉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远程教学县委宣传部三峡秭归在线“在线学堂”的学习,自主选学感兴趣的专题和相关知识。

4、系统调训。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项培训。分期分批派员参加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组织的各类审计业务培训、审计管理培训等,完成市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技能培训。适时组织本级审计业务骨干赴外地学习、考察审计先进经验以及审计新技术。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县内组织的各种培训。

六、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保证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审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干部教育培训与业务工作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2、强化管理,确保教育培训规划的质量。要按照《规划》要求认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加强管理。通过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考核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

3、完善制度,健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登记制度,全面记录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的情况,将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经过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的,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给予一定奖励。认真落实和完善干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干部培训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使培训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3

高职审计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

高职审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基础,为了适应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岗位而开设的课程,岗位针对性强、课程知识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与审计思维方式有着较高的教学要求。就对我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来看,从事审计工作岗位多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审计助理工作。该岗位要求学生具有审计基础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与在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来能够成为工作单位挑大梁的人才。基于此,高职审计课程在直接对应审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课程建设主体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究与改革,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聚合各类学生活动形式,借鉴我国核心能力培养方法,通过课程项目化、企业项目课程化的系统处理,构建特色鲜明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所谓“三阶”是将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在时间上划分三个阶段,包括课程训练、课程实训、课程实践三个阶段;在空间上搭建三个阶梯,即懂技术、会操作、能工作三个层次。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助理基础工作能力、审计逻辑思维能力及审计工作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课程训练、课程实训、课程实践三大教学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工作的能力,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任务驱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学做合一”企业项目课程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学(参考《建构主义理论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学生实施全程形成性考核,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在严谨有序的逐层习练、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情境中获得综合能力提高,使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工作岗位零距离上岗,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在工作中学习进步,实现工作岗位上升迁移能力的递进。

教学内容三大模块

本课程三大模块内容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围绕能力培养从低到高、自单一趋向综合地逐级递进实施教学。

1课程训练——懂技术

这一模块教学内容组织指导思想是“理实一体”,即将审计理论嵌入到实际审计工作项目中,使学生为了完成审计工作项目而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从审计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以审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化审计人员工作内容,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转换成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课程项目化系统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划分为六个工作项目,即职业岗位认知、接受业务委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编制审计计划、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测试、完成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各个工作项目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项目与任务中,在学习中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具体审计技术。例如:职业岗位认知分为职业认知与岗位认知两个具体工作任务。职业认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审计职业的产生、发展、现代审计职业的演进,了解审计的性质与职能、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了解审计组织形式,重点掌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与法律责任。岗位认知,则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岗位为背景讲述审计岗位的职能要求与能力标准,即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职业岗位认识,就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要用到什么,学习过程中要学习什么,练习什么,达到什么标准,以及随着职业能力成长将来会用到什么来满足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需要。

2课程实训——会操作

这一模块是按照企业项目课程化设计教学内容,将会计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作为真实的审计案例进行适当修改,成为符合教学需要的实训项目。这样一个完整的审计工作流程,实现教师进行实验设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掌握审计项目操作规范。

3课程实践——能工作

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在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由事务所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CPA进行全程指导,让学生将课程实训的业务操作应用到真实的审计项目中,与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道共同完成某项审计工作,使学生获得有关工作经验,一毕业就能工作,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全程形成性考核方式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4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年我市全市应审计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二、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与农村财务会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20*年11月19日至28日在*举办。20*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三、下步工作计划与打算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26-02

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应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情景为场所,职业实践为途径;以行业标准为指导,以获取双证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财务审计》、《审计综合实训》是审计专业特色及主干课程,以下将以这两门课程为例,探讨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

审计专业课程建设内容应紧跟审计行业的改革,不断调整审计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审计领域培养符合市场需求、能有效地服务行业、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专业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工学结合。

一、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的目标

《财务审计》课程以培养高技能审计人才为目标,主要培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及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工作的精髓在于立足职业道德之上的职业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了了二十多年,真正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很不容易。审计人员既要懂会计实践工作,又要熟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还要善于将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在具体情况下的灵活运用。本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包括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和校外实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审计实践与国内外众多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真实的素材,用具体的审计任务引入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等审计理论知识,使学生除了掌握财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还重点强调了实践性教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综合实训》课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务应用的紧密结合,为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运用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的认知及感悟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及专业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提供的仿真的审计工作环境中,学生必须通过紧密的团队合作与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进行取证形成审计结论。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度思考,审时度势做出恰当的判断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本实训通过审计全过程的实战演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再现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学生可将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取得的一个个知识点,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串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在仿真实践中转化成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和培养其在审计执业环境中的沟通、组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实现提高其综合执业能力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的思路

要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其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将课程体系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重点抓主干课程的建设,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资格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

1.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

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适用与面宽,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专业设计方案,建立以体现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规律的理论课程体系。

(1)建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综合实训课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结构。

(2)调整课程结构。按照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重组和增减。

(3)教学内容更新。随着审计改革的深化及审计发展的日益完善,对有些课程进行内容更新,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及税制的不断修订完善及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最前沿的。

(4)改变理论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注重利用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5)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6)举办学术讲座,增强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

2.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在社会对审计人才实际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建立的,符合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建设思路体现在:

(1)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

(2)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

(3)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教学能结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进行设置和组织。

(4)按照“教、学、做”思路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安排。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将有利于毕业实习及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由课程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认识实习、第二课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三、高职院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创新建设措施

1.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从形式和方法入手,进一步深化模块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体系模块化,课程也模块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审计业务处理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税制的改革等不断颁布实施,市场经济法则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不断规范化,计算机在经济领域中大量运用等,都对审计职业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审计人才。在此基础上,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具体如《财务审计》课程,我们把课程划分为九个项目,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建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先进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突出实践教学,构建课堂实验-课程实训-岗位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五位一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创造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学、做合一。以审计专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要加强与相关对口单位联系,多建校外实训基地。并对各实习点的实习生作精心组织安排,做到严格检查和考核,要求各实习生写出实习报告,并进行评比,将评比情况列入考核记载。以审计专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1)充分利用高职校内实训条件,增加学生相关审计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时间。

(2)模拟企业会计业务,使学生在进行“企业”各项会计核算活动的训练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强化所学相关会计知识。

(3)模拟企业审计业务。学生通过仿真企业审计过程,可以掌握审计的流程与方法,并出具审计报告。

3.将专业考核与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实现“一课多考”、“一课多证”

以审计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能力、技能考核为主。采用双测评机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按理论学习成绩和实践学习成绩两部分进行,分别命题,分项计分。改变原来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的情况分别采用课业评价,论文考核或者现场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方法,并且尝试引入学生自评和社会评价的方式。利用学院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选取1~2门专业课程试点实行无纸化的考试。进一步加强“课证融合”,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学习管理制度,毕业时,要求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一级,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4.构建专业特色教学资源体系

(1)各门课程尽量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和公认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

(2)没有统编教材的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和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编写校本有专业特色教材、教参和讲义。

(3)与企业沟通和联系,聘请企业行家里手到院校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

5.加大专业条件建设力度

教学基础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是确保专业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必须进一步规范财经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障教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活动。

6.加强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系部和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做到活动有规划和记载,加强“备、教、辅、改、考、析”的常规管理,以管理促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包括以系主任、督导小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形成学院督导组、系教学检查组、专业教师等多层次的相互听课制度,在这个体系的约束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6

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内容:

以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为实训资料,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总体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运用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鉴别、汇总,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

3、实习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 “繁琐”的实训步骤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

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改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强沟通技能的训练。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独立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8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大力建设实验实训中心。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项目规划时需要同时考虑众多因素,主要是教学需求和教师科研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各院校都实行二级管理的情况下,财政资源更是该建设项目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约束项。因此,探讨如何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高职院核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管理功能与效益,使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在有限的经费资源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和实验教学水平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中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

项目管理[1]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在近几十年发展过程显现出独特功能与管理效益,其理论与方法不受行业界限约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并发挥很好的效用。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视为一项工程项目,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应用到其中:通过项目策划,制定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项目正式开始,经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到项目完成的过程,这一系列的过程管理得当,不仅可以节约开支,缩短工期,还可以提高自主开发研究能力,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完美结合。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2-5]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项目的申报、评审;项目的立项;设备的申购;项目的完成验收及考核评价。一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如图1所示。

对于图1所示的各个阶段,对应的管理人员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子项目的负责人、实验实训中心负责人、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员、二级学院自主评审委员会、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小组、校级评审委员会。以上各角色对应的岗位职责如下:①具体项目负责人(相当于工程中的项目经理):负责该子项目的策划及申报书面材料的准备,申报书需写明申请理由、该相关实验实训场所及设备的现状、即将建设的实验实训室的规划概要、经费预算、进度计划以及项目完成后实验实训室的预期利用率等;②实验实训中心负责人(相当于工程中的承包人):负责组织所在的二级学院的相关申报工作,主要是筹建二级学院自主评审委员会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③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员:负责二级学院自主评审委员会项目评审的工作准备,如会议安排,人员通知等,以及评审结束之后的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并将评审意见、论证报告及拟建项目申报书整理好报送学校,参加校级评审;④二级学院自主评审委员会: 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申报项目的评估审核工作并做出书面评审报告;⑤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小组(相当于工程中的总承包人):依据二级学院自主评审委员会对项目做出的书面评审报告进行集中会议讨论并投票表决;⑥校级评审委员会:对于二级学院评审、表决通过并上报校级的项目,进行再评审,并做出书面评审报告。

2 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实施路径

项目管理的理念必须贯穿于项目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进度、成本、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定期检查、评分,讨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以使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2.1 项目的进度管理。在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6],对各个子项目实行实时的过程控制,定期检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在同等经费的条件下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工程。一般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人为因素、资金因素及管理水平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进度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定期检查进度,实时监督,以便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及时纠正,这些工作需要角色岗位以及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所以每个阶段检查完成的情况不仅体现了该子项目组的工作情况,更体现了以上角色定位后的相互合作默契程度。

2.2 项目的成本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成本主要是设备购置的成本,关于这方面的管理,其主要环节是设备的选型环节和招标采购环节。设备的选型应以该子项目立项的目的及教学实际需要为依据,参照其他高等院校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结合市场行情的变化而确定。对于具体购买由学校招投标中心根据实验实训中心提请的申购设备型号,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确保所购置仪器设备的品质。招标过程采用规定的合法方式,在采购过程中,财务、审计、监察需全程参与,以压缩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效率[7]。

2.3 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定立要以该项目策划阶段的规划目标为总体要求,以阶段目标及具体建设要求为依据,标准一经确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必须遵照执行。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实时监控特定项目的进展以及成果,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若发现哪个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通报,查找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消除此问题对后续工程质量的不良影响。

3 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竣工验收、绩效考核及奖励

每个项目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验收、评估[8-9],即按照立项的目标和任务对已完成的项目从项目建设的目的、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评价并做出书面的评价报告。同时该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经理需提交一份关于该项目的结题报告(书面形式),内容包括项目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的总结情况以及该项目管理的特色等,总结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改进的途径以及在以后投入使用的阶段应当扩展的知识和提高的技能。绩效考核[10]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项目验收合格投入运行半年至一年期间进行效益评审。首先,由该项目负责人向学校提请绩效考核申请,再由学校组织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处、财务处、教务处、审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组进行考核。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9

论文关键词: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进行教学改革。会计与审计专业是自治区的特色专业,我校根据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强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

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明确,办学定位准确多年来,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推进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自2005年以来,会计与审计专业通过专家论证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专家合作,不断修订专业培养标准,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比较成熟的“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6年以来,我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结合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了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师资团队结构合理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现有专职专业课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5人,占45%;11个专职教师都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3人,占2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含在读1人),占55%;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5人,占45%。除此之外,从行业企业聘请了5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实训实习条件可基本满足职业教学需要为配合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积极加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校外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会计与审计专业拥有3个校内实训室,9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模拟实训室设备先进,实习实训资料齐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正常,基本上可满足学生观摩、顶岗实训实习的需要。

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我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尤其是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合作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行业积极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改革的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2+1”专业改革的试点工作,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改为两年,一年为顶岗实习时间,但是试点一年后,我们还是恢复了三年制,因为在体制和机制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原有课程取舍、教学课时增减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2008年开始,我校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年学制内,按照“双线双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第一至第四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职业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实用企业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经济法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5?3”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2周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3周在校内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第四、第五学期主要实行滚动式生产性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记账公司,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各班进行3~4个月的滚动式企业实际业务的记账训练,第六学期安排3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

大力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校围绕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法、安全和管理进行综合安排,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落实校内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训计划,加强管理,保证教学功能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形成系统,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行业培养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培养“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关键措施。为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之中的职业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教学实训项目,我校充分利用学院校内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并综合运用其他校内实训室如商务模拟公司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实行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单证模拟实训、税收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电算化)、生产性实训、毕业前半年全真职业环境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以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企深度合作,互惠双赢我校于2004年与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多年来,双方密切合作,企业接收我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人次。2009年4月,学校与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成立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和正记账中心,将乌鲁木齐和正财务咨询公司的部分记账业务打包引进学校,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员工(学生),由企业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由专业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业务操作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场所,提供真实业务操作的平台,同时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企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节约了场地租金,节约了聘请员工的成本,学校与企业实现了互惠共赢。

校政合作,服务社会为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会计专业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天山区财政局协商,充分利用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于2008年1月成立了乌鲁木齐天山区财政局会计事务服务中心。中心承担了天山区的会计从业资格报名、会计职称考试报名、会计从业资格办证及普查工作等,并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实用技术培训、会计职业资格考前培训等项目,成为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校政联手、服务社会的一大特色。一年多来,这些专业项目的开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专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辐射面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已经体现出了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与辐射功能,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为今后广泛开展专业社会服务提供了平台。

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校开展教学改革以来,一些工作未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其原因,一是教学改革没有找到合适的深度合作的企业;二是学校人员的重视程度及教师的投入参与度不高。许多教师工作中存在惯性与惰性,不能及时根据社会需求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也成为教学改革成功的障碍。要使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要有效解决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要寻找到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具有共识的、有较强的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合作企业,只有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审计实训心得体会篇10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计划(AICPA onsite training programs),是由 AICPA组织 500多名专家开发和编写的。这些专家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和财务专业,因而培训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管理以及其他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老年人的福利问题、医疗卫生的有关问题等等。AICPA拟通过此培训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落实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引导注册会计师根据经济的发展去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这样不仅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且可以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这正是该培训计划最具特色的地方。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一)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文献、研究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电子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方法。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计算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等;(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三、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