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7 08:39:27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1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护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是否成为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镇应运而生。它们中有一些是正规挂牌网吧,但多数是一些无牌的地下黑色网吧,这些黑色网吧瞄准的市场就是青少年学生。一些学生迷上网络游戏后,便欺骗家长和老师,设法筹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上网。

有许许多多原先是优秀的学生,因误入黑色网吧,整日沉迷于虚幻世界之中,学习之类则抛之脑后,并且身体健康状况日下。黑色网吧不仅有学生几天几夜也打不“出关”的游戏,更有不健康、不宜中学生观看的黄色网页。抓好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与学生家长配合管好自己的学生,二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外来反动、邪恶侵蚀的“防火墙”。三是向有关执法部门反映,端掉这些黑色网吧,四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让中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最后,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在加大对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的投入、提高保卫人员素质和学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校园附近的一些黑色网吧,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该取缔的取缔,该打击的打击,该解决的尽快解决。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特点;存在问题;提升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特点

(一)方法简单,容易得逞。网络诈骗技术含量低,诈骗者只需会一些基本的上网技术就可实施诈骗。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加之中国巨大的网名数量,使得任何一条简单的诈骗信息都会引起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人注意,其社会危害程度之大,不亚于一般犯罪。

(二)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诈骗者足不出户就可实施诈骗。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资金。仅仅需要一台电脑,会一点操作手法,就可坐地收钱

(三)作案工具智能隐秘。网络诈骗为了增强骗子行骗的可信度,通过购买“来电任意显”等网络软件,对方接收来电时可以显示任意他想设置的号码,有效隐秘诈骗者的真实身份,而且无法查出诈骗者的活动区域。

(四)作案范围广。与传统诈骗不同,网络的无国界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的界限,使得诈骗者可以分布世界各地实施诈骗。不同的诈骗团伙也可分布在不同区域,给公安机关的抓捕带来了很大困扰,而网络的不真实性也给诈骗者的身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五)作案手法多样,翻新速度快。网络诈骗形式的五花八门,手法多样,使得防范意识不强的网民很容易中招,甚至一些防范意识较强的人一不小心也会掉进诈骗者埋伏好的陷阱。诈骗的形式已经从最初的中奖,购物等逐渐演变为人们日常关心的炒股,买车,房贷等诈骗,因为个人信息的严重泄露,诈骗者总能选在最合适的时机,人们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候出现,使得现在的诈骗防不胜防。诈骗手法翻新速度之快,使得每当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出现时,总会有一大批网民受骗。

(六)诈骗者和被骗者多以青年为主。网络的主力军以青年为主,其中代表又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容易轻信别人,防范意识不强,使得诈骗者容易得手。另一方面诈骗者的身份也大多是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不断推出新型网络诈骗形式,但由于年龄问题,使得很多青年诈骗者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认识滞后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经常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高校再进行批评教育,未能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前面。说明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陈旧,没有实时更新,网络教育宣传不足,管理经验欠缺,是现阶段网路安全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内容有待丰富,课程设置缺失,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讲解计算机使用规范。二是思修类课程,讲解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三是通过各种讲座,宣传,讲解真实案例,以达到敲响警钟的作用。但是相关课程并没有有机结合,很好的形成一套教学体系。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不全,无法及时跟新社会上出现的新型诈骗方式,内容涉及面狭窄单一,被遗漏的安全知识往往是当今复杂社会形势下最不可缺失的。同时信息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个人信息对于本人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资产,应该适当保护,不可随意泄露。

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缺失,应将知识,技能,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大学生网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技能运动,避免诈骗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同时,因网路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应不间断开展网络知识培训,随时跟新网络安全知识,并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让大学生在了解网络风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安全事件的频发,对学生自身身心和家庭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对地区,高校的生活秩序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甚至对国家的安全维稳产生副作用。[1]网络安全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校园的基本保障,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网络安全教育环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有效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推进高校校园安全秩序有序发展,构建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真正提高认识,大力投入,才能将网络教育成果落到实处,到达预期目的。

(二)S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

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及相关知识培训,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疾病及早预判和处理。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态理性对待上网。另外,对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帮忙他们,积极疏导,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防护意识教育,大学生在面对网上形形的不良信息时,要有警觉意识,大学生上网时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远离黄色暴力,非法网站,选择健康网站。在虚拟网络世界,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到文明上网,对网上不良信息要有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可第一时间举报给相关管理部门。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高校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对法律法规知识不了解,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世界迷失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偏离。所以必须要求大学生加强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明确权利和义务。自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时,既要有相关内容的大范围讲座宣讲,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既要学习相关基础知识,也要结合近年网络安全案例进行实例教育,提高意识,努力保障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避免因意识淡薄而掉入网络犯罪陷阱。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务必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安全教育体系。高校要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适当配置实践教育环节,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相关知识才能被大学生牢记掌握,运用自如。可以通过一些网络竞赛,案例模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也可请公安警察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警示讲座,进行互友菔荆大学生在参与的同时真正掌握知识。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各大高校应根据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明确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高校与政府网络安全联动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共同维护高校的网络安全,随着高校大学生的增多,势必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加之高校没有执法权,对网络犯罪无法处理,这时高校必须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打击不安全因素。建立网瘾帮扶小组,由辅导员和学生骨干构成,对网瘾大学生进行帮扶,对其真正关心和劝导,帮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摆脱网络束缚。

构建完善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第一,应加强大学生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倡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定期查看学校网络BBS论坛,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来源,清除有害消息和虚假信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第二,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明确惩治办法,对大学生信息传播加强制度约束,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网络道德,网络风气教育,促使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第三,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大学生应自觉抵制网络黄色暴力,腐朽文化对自身的侵害,坚定政治立场,规范行为准则,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坚决抵制者。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在目前高校诈骗事件频发并呈现逐年增多的的背景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教师队伍,积极主动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方面培训,完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提升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这样才能开展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场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64.5%。庞大在中国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成为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9亿多网民中,按照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人群占了21.5%;按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26.9%。上述数据突显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一方面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网络空间信息、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又对网络空间环境进行着重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必然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一个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意识形态,从其本质来看,可以概括为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每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就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集合。在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功能。具体而言,意识形态主要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观念层面的合法性阐释和支持。正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禀赋、制度体系以及文化观念,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文化观念从国家构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意识形态。自然禀赋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则和秩序,而意识形态则是将一个国家不同群体粘合起来,形成关于统一国家认同的“黏合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从宏观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民族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认同;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对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体观念、制度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在面对具体境遇和观念冲击时,有相对稳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判断。意识形态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观念、价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舆论场域、观念和具体事件的冲击和威胁。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延伸,人们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叠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事件、观点和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借助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发酵,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同样的,网络空间当中形成的舆论场,因其所引起的巨大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对现实社会形成客观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上所述,特定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即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网络空间环境,不会对网络空间中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构成威胁;反之,则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在摆脱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导向下的填鸭式知识学习阶段后,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的自由探索阶段。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网络世界的遨游,在此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否发挥了实效,个体自身科学理性思维是否形成等因素,决定了大学生认知自己、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认知结构和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去认知发生在自己身边和所处社会空间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当中,属于拥有高级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之一;从社会进步角度来看,拥有相对较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其所展现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在推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进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发展来看,大学生群体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结构特点,则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正是基于上述两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课通过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力图强化学生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认同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被关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群体,而是与校园围墙之外的社会时刻发生联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甚至是治理的年轻群体。与已经发生巨大现实变化相比,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出现诸多局限性,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仍然主要通过思政课程来完成,即主要通过课堂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形成。然而,课堂教育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如课堂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即使一趟课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离开课堂后,学生更多是被网络空间中的世界所包围。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刚刚在课堂上初步构建起的主流意识形态,转眼就会被网络空间中的热点事件以及围绕这一事件所形成的舆论场结构。从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来看,只有极少数注意到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措施、手段。随着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在网络空间达到相对良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清晰的认知。第三,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相对滞后。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成为网络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在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谣言、抱有特定目的的价值观宣传以及网络营销宣传等,涉世不深的人生阶段特征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身处网络包围中的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真假,很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但在实践当中,受限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高校此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效都难以尽如人意。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4

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可以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为创建平安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开展2021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范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1在宣传周期间,我校根据中央网信办通知要求,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号召大家共同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切实做好了全省教育系统倡导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我校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由教务处牵头,信息技术教研组落实,成立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宣传周活动方案(详见附件),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二、宣传周系列活动

1.观看网络安全相关视频

我校由德育处曾志强主任牵头,信息组邹军老师下载网络安全等视频,全校60个班利用晚修时间观看网络安全视频,内容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宣传片》、《网络安全宣传片05》、《网络安全宣传片06》、《网络安全小视频》、《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2.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课

由德育处安排统筹,信息教研组黄华平老师统一制作PPT课件,开始在全校各班利用班会课,同时在高一年级,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对学生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主题的普及教育课。各班在统一课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年级、班级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

我们依托市的微课掌上通、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的校园广播站等途径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宣传。还利用在国旗下的讲话对网络安全进行宣传。

三、后记

本次首届网络安全周宣传活动是与时俱进、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特别对于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讲,学会如何防范如病毒木马传播、黑客攻击破坏、网络盗窃诈骗、有害信息蔓延、网络游戏成瘾等更是具有积极意义。我校通过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了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学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要求,提升全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横县总工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网络安全环境,做到早计划、早组织、早部署、早安排,扎实地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班子领导高度重视,把此次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列入重要议程,首先及时组织选派相关的宣传活动小组人员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同时结合工会工作实际情况,对宣传活动所采取的形式、活动的日程以及人员安排等都作了细化分工,制定了周密详实的宣传计划,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点带面,积极动员

通过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和“上门上户”的方式,积极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活动期间,我单位向全县各基层工会发放通知,号召全县工会系统积极参与“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覆盖到各乡镇、社区。与此同时,我单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工会志愿者进社区、进村屯,通过上门服务的方式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发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资料,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动员群众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深刻认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对构建和谐横县、平安横县的重要意义。

3、形式多样,全面促进宣传活动

宣传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利用单位的LED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提高法律意识,做中国好网民”等标语进行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气氛。二是利用本单位的政务微博、微信进行网上宣传,通过收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加强网络的覆盖,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及时清除网上的不良信息,让广大职工群众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3根据平度市区教体局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工作的安排平度经济开发区厦门路小学积极行动,切实做到了宣传教育此项活动,现把一周来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平度经济开发区厦门来小学在接到上级文件后,立即召开校委会研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强调当前校内校外网络系统很发达,有些内容对教师、学生的身心是有害的。要求全校师生自觉抵制网络危害,远离网络违法犯罪陷阱,带动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求各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大力宣传涉网案件防范基本知识,使广大师生成为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教育宣传、坚决抵制恶习、养成良好上网习惯的网络安全践行者。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厦门路小学成立了以宿成山校长为组长的厦门路小学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各办公室、各班切实行动起来,加强校园网络安全以及文明上网。

二、大力宣传,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为了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大力开展,厦门路小学积极动员。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体局网络宣传周活动方案,特别是要求各班主任结合学校的要求做好在班内的宣传,并通过本班学生向家长宣传。要求做到每班至少开展一次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办一次网络安全手抄报,观看一次网络安全宣传视频,写一份网络安全观后感,等,形成全校大力宣传网络安全活动。

三、举办系列活动:

1、举办“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工作会议一次,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组织形式:工作安排。

2、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网络安全视频一次,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组织形式:观看视频。

3、举办“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一次,参与人员各班班主任、学生,组织形式:讲解网络安全知识,观看网络安全视频。

4、举办“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签名、宣誓仪式一次,参与人员全体师生。

组织形式:学生签名、宣誓。

5、各班开展“睁开眼睛看网络”宣传活动,组织形式:各班组织学生观看走廊大厅的漫画。

6、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材料。

7、组织学生参与网络答题。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已经深入到教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召开了一次为期一周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活动的开展是对师生网络安全的教育的一次很好的宣传,但时间短很多工作还没进一步开展,但效果是明显的,今后我校还要不断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4为了给我校广大师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我校围绕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活动主题,开展了网络安全公益短片展播,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发放、网络安全知识竞答、校内网络安全攻防比赛、网络安全技术讲座等系列活动,一项项活动展示了我校对普及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理念深入人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引起热烈反响。现将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多部门协作

根据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制定了《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新疆师范大学第二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由党委宣传部、网信办、团委、学生处、保卫处、各学院共同组织举办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协调配合完成校园各类活动。

二、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1、通过建立网络安全专题网站宣传专题网站,相关的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相关案例,并收集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供广大师生下载学习使用;

2、利用学校电子大屏、校园广播和新媒体、宣传板等做好宣传,通过信息管理中心公众号,QQ群、三校区特定位置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册,以及放置网络安全法宣传海报、网络安全知识海报等;

3、三校区LED屏滚动诸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等标语;

4、在三校区食堂放置的电视上循环播放网络安全公益短片

5、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发放。

宣传手册涵盖国家政策、网络安全常识等内容,三校区共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

由信息管理中心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自主命题,通过校园网在线答题方式,引导师生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对于前五十名成绩优异的师生,给予奖励。

(三)开展网络安全攻防大赛

为选拨网络安全人才、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学习兴趣,为期两天的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取得良好成效。

三、效果明显、深入人心

通过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师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使得每位师生更扎实的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5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央网信办有关工作安排,我院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开展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活动目的

我院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部署“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宣传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活动的目的,突出宣传的实效性和思想性,别系部协定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了解了绿色上网的意义。其中,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组织了以“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主题班会,通过从上网的时间安排,在网上选择性地浏览信息,对虚拟网络中各种情况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何对预防病毒等做了交流和讨论,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更好的利用网络促进我们学习的进步。

1、下发宣传手册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懂得更多的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我院组织各系部印发近千余张的网络安全宣传知识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基本做到人手一份;教学楼楼道宣传栏做了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专栏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为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开了一个好头。

2、组织知识竞赛

除了系部举办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发放网络安全材料以外,个别系部还在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后期组织进行了“网络安全”有奖知识竞赛。竞赛中,各专业学生展示了高超的知识能力和竞赛水平,广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按照通知要求,大部分学生参加了网上竞赛答题活动,但由于网络不稳定,网站经常瘫痪等原因,部分学生未能顺利完成网上答题,或许有些可惜,同时也希望官方加强网站运行稳定度,让更多学生参与进答题活动。

(二)今后努力方向

网络安全教育,也是每位任课教师的日常工作。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到课堂中是每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安全周我院结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网络安全知识,上课时可以涉及一些网络安全防范知识,使学生时时都注意到“网络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我院也会继续组织更多授课教师参与学院组织的培训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做好网络安全防范的带头作用。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93-02

一、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与网络相辅相成,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大数据带来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大数据是网络的基础,这意味着大数据更多来源于网络,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安全,使得大数据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

目前,大学生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娱乐或是购物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2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3.75小时,[1]其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成为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经济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损害;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造成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民航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学生,内容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间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方法为网上问卷和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共计十二题,分别调查了大学生上网情况、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及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显示有2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5小时,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5小时以上,若以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准,那么在校大学生有一半以上超过了每日上网的平均时间,说明在当代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大量的上网时长可能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还造成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购物、游戏、学习、通讯这四类占据学生上网内容的主流,其中网络购物与大学生的财产信息安全直接挂钩,通讯则与用户自身的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调查“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问题时,结果为大学生有20%“经常”、28%“偶尔”、42%“很少”、10%“没有”去有意识地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表明大学生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却忽视网络安全,这是大学生易遭受网络陷阱、受到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看到一些未证实的有关社会敏感问题时会怎么做”调查的是当学生遇到社会舆论的导向时做出的反应,调查数据为38%的学生“不理睬,直接跳过”,58%的学生“了解后,不管”,4%的学生“转载并评论”,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和不良信息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给出自己的判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回应,总体缺乏判断能力。调查学生在遇到诸如网络病毒、垃圾邮件之后的反应以及平时使用网络的习惯,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例如有害邮件需删除,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等等。统计大学生遭受过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曾遭受过有害邮件和病毒攻击,占总人数比例的90%和71%,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很难彻底杜绝垃圾邮件和病毒攻击。遭受过财物被盗(4%)和信息被盗(15%)的学生较少,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但经验不足。调查“大学生受到的具体侵权行为”,每种侵权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骚扰(61%)和盗号(54%)的学生最多,这几类侵害行为的成因多为学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产生的后果轻者频繁收到垃圾信息,扰乱个人网络环境,重者被窃取个人隐私,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侵害。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统计了四所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依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理工大学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较好,有47%的学生接受过较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原因与理工大学自身教学环境相关;外院有72%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受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进行并不理想;中国民航大学和南开大学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与另外两所高校的比较中成中游态势,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体学生中覆盖面不广且不精。

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哪些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开设讲座的形式占据主流,主要原因是开设讲座覆盖面广,一次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专业性强,且对于学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学生愿意接受讲座的意向不强,更多人希望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法较为单调,学生主动性不强,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扩大网络教育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包括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四部分。[2](P.94-96)

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大学生应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的行为。

网络道德意识教育从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网络安全责任心与道德心,在网络上自己的行为不只同自己有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防御手段,能运用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分析和防御。

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上网,长时间地沉迷网络有可能会引发网络成瘾和网络心理障碍等问题,这里需要学校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

(二)因材施教,实行多层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人文社科类学校或专业,可以进行普及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如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定期举行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讲解活动等;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视,对其进行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自由创业、投资群体,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使用网络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已踏入社会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更加重要,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当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强网络监管体制

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构建,大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不仅仅靠受到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能够解决,高校须从自身根本开始改变,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目前,不仅是学校,某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各大高校也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客观环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P.87-88)例如,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封堵、禁止对不良网站进行访问以净化网络环境、词汇过滤功能、预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还要负责关注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学校周边诸如“黑网吧”等违规网络营业行为依法进行取缔。

(四)高校联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照本宣科讲课模式,高校应着眼于采取更多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程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中来,譬如课外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有关网络安全主体的辩论赛和班会等等。调查显示各高校之间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拥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将高校联合起来,成立诸如“网络安全意识联合会”的学生组织进行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如建立网上论坛、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宣讲会等,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可以以诸如开展法律讲座、交流法律知识、观看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行性较高,一方面这种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比学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浅出,学生间所交流的经验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人们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接触,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直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相比于其他网络环境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实践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针对性、深入性,使之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 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4).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6

【關键词】web2.0

网络舆论表达与规范网络安全法律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06-03

进入到web2.0时代的互联网,逐渐呈现出信息交互共享、社群分类聚集、用户活跃等特点,促使着新一代的网络舆论表达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是社会网络舆论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积极的一面,也产生着一些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强他们网络安全法律教育,提高网络法律意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web2.0视阈下的网络舆论表达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于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制造者。web2.0时代呈现出的新特点表现在:

首先,web2.0时代更注重信息的交互共享。在web2.0时代,网络舆论话语权不只是掌控在大众媒体之中,每一个普通的网民都可以拥有网络舆论表达的权利与能力。网络舆论表达的主体不仅增多,而且主体自身的素质也参差不齐,造成了网络舆论表达相比于web1.0时代更难以规范和控制。而信息的共享,也加快了网络舆论表达的传播,从而使网络舆论影响的范围更为宽广,影响的时效也更为快捷。

其次,web2.0时代社群分类聚集的特征明显。当前互联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区,如天涯社区、人人网、开心网、朋友网等,它们都是网民通过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发加入而形成的网络社群。在这些社群中,网民或以实名或以匿名的方式,发起和参与着各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转载他人的言论,等等。这些网络社群,或成为了网络舆论的源头,或直接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舆论本身。同时,在这种社群中,网民的“从众心理”更为明显,更易受到偏激的、情绪化言论的影响,从而也会作出不恰当的网络舆论表达。

最后,web2.0时代网络平台更为开放,用户也更为活跃。开放,不只是意味着网民更容易进入到web2.0的网络平台,同时也意味着各地区之间、各国家之间的网络是相互开放的。因而,从一个广泛的意义来说,网络舆论表达便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一国之内的网络舆论表达,既对该国该地区的网民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对他国和其他地区的网民产生影响。从这一点来说,在web2.0时代,我们要更加注意其他国家的非理性网络舆论表达对我们的影响。另—方面,用户活跃也是web2.0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Web2.0时代的网民拥有了更多的网络自、平等权,加之互联网开放的平台,用户因而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保持了较高的忠诚度,他们会积极参与其中。网络舆论表达也因为用户的活跃性,造成了舆论表达的频率增多,舆论表达所涉及的范围扩大,网络舆论表达的复杂性更为明显。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透析

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是社会舆论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接触网络较多的一个群体,加上其身心的发展逐渐成熟,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对社会发生的焦点、热点事件较为關注,因而更倾向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舆论观点和态度。

web2,0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涵盖了web2,0时代网络舆论表达主要内容的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它大多是以高校内部的教育网为基础,网络舆论的主要内容多针对校园内发生的大小事件,可以通过集中的课堂教育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表达进行规范,等等。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的学生能以冷静的心态、理性的分析,客观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些都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正面效应: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有助于高校汇集意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广开言路,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到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之中,从而推进高校的民主化进程;此外,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它还有助于塑造高校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网络失范会给网络、社会带来前所未有且不易察觉和防范的危害。由于大学生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社会各种非理性言论充斥网络,以及网络社会中的各种监管、规范的不完善,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甚至是出现违法行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道德约束力不强。人既是社会主体,同时也是道德的主体,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然而,在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自我,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力。二是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意识观念淡薄,这是网络舆论表达中最主要的问题。网络社会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同时它也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法治世界。但大学生在网络舆论表达中的法律意识明显不足:他们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较为低下;对现存的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自我判断能力明显缺失,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有效开展。三是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其他不足,如情绪化倾向较为严重,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同时兼具“从众”的心理行为倾向。大学生是知识结构较为完满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验不足、身心正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的群体。情绪化网络舆论表达往往充斥于校园网络之中,大学生往往由于一些琐碎的事情,或是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爆发出比较极端的情绪化网络舆论表达;过度的娱乐化倾向也常常出现在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之中,使得大学生难以判断现实社会的各种“真、善、美、丑、恶”等现象;而从众心理行为的倾向,也体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表达之中,“从众”过于泛滥,便会使大学生失去自己的观点立场,一旦被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牵着走,就难免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丧失对真理的追寻。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就难免会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偏离社会主流思想,就难免会导致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其结果必然是不仅消解着高校的管理制度,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规范

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需要规范,源自它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而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规范,既涉及技术、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同时也涉及教育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表达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上的支持,网络舆论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载体而进行,常用的网络工具有博客、微博、社区网站(如人人网、开心网、朋友网等),没有互联网技术上的支持,便失去了规范的前提条件;技术是规范的前提,而管理则是规范的必要条件。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进行规范,要借助于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学校领导一网络技术人员一专职辅导员一学生领袖”有机组成的管理团队,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有效规范的重要保障。制度的核心层面则是法律法规,高校应立足于现存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规范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相關制度,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表达进行有效规范;教育则是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进行有效规范的根本。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制度,都是从外在的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表达进行有效规范的一个“他律”,要使大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表达习惯,更主要的是促使其实现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提倡“自律”,加强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进行规范,要注意结合大学课堂的优势,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特别是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络安全法律教育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表达规范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当前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现状、规范途径的不完善以以及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所决定的。一方面,当前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现状及其规范的不完善,决定了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现在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外在的“他律”,大多数高校都把重心放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层面的规范及其高校校园网络的管理上,并没有真正把规范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教育引进到课堂中,从而使得大学生在转变自身网络舆论表达习惯中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在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各种“他律”中,技术和管理“唱了主角”,而作为保障角色的制度层面却不尽完善。专门针对规范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的规范主要还是以公约等非强制性规定(如《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它们对参与者只产生道德约束力,却没有法律效应。另一方面,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地位和意义,也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前所述,教育在规范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中处于根本地位,而这种教育又应以网络安全法律教育为主。不可否认,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规范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两种教育既没有客观强制性,同时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经历主体自身思想及其心理转变的过程,因而从开始到发挥作用,就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网络安全法律教育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过程。网络安全法律教育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最低阶段,即对相關法律法规有所认识,做到不违法的要求;二是中等阶段,即在认识和熟知相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到依法办事,形成有序的、统一的法治状态;三是高级阶段,即主体无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思想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从这一方面而言,网络安全法律教育既兼具客观上的威慑意义,同时也具有了主观上思想和观念转化的自律意义;同时,它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主体的规范作用,使学生在知晓相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有序开展网络舆论表达。

通过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进行规范,必须结合Web2.0时代的特点及其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一,完善相關的规范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和法规。法的教育首先要有法的存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规范的前提。我国的立法机關及其行政机關,要依据自身的职能与当前网络舆论表达的实际,合理建构规范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法规体系;而高校则要依据现存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相關制度和规定。

第二,合理利用web2.0时代的社交平台,扩展与学生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渠道。web2.0时代是一个强调平等、互动、交流的时代,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思想的灌输,难以取得教育的成效。而通过社交平台的沟通与疏导,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第三,把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引进课堂,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關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等方面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受到外部法律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结果。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能动的,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要素。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表达规范与对社会人员规范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集中的课堂教育。这种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比拟的。学校应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放进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内容,通过这一通识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规的内容;而在法学概论的相關教育中,则侧重于法的意识、法的观念的升华,使学生形成自律的规范。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网络;教育;犯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06-03

1前言

2006年末爆发的“熊猫烧香”病毒使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被《瑞星2006安全报告》列为十大病毒之首。“熊猫烧香”病毒作者已被警方逮捕,但病毒的危害并没有随之消除。目前仍有病毒变种不时威胁着计算机安全。病毒作者李俊成为我国因编制计算机病毒而被抓捕的第一人,他利用掌握的电脑技术实施犯罪令人惋惜。人们对事件关注的同时,也应反思,本文拟从教育角度谈些看法。

2背景

先来看看病毒作者的经历。李俊今年25岁,武汉市新洲区人。2004中专毕业后,工作并不顺利。在武昌干过网吧管理员,后来到电脑城装机,中间还替人开过车。还参加过网络技术职业培训班,曾到广东等地的IT企业应聘,但一直没能如愿。从2003年起,李俊已经开始了编写病毒的疯狂“修炼”。2006年作乱于互联网的“熊猫烧香”病毒,不过是李俊三年病毒编写历史中的集大成者。此前,他编写过“武汉男孩”系列病毒、“QQ尾巴”病毒,并已经知道如何利用病毒牟利。

李俊编写的“熊猫烧香”病毒问世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浙江一位病毒贩卖传播者先是每天给李俊在银行账户上汇3500元,后来每天汇6000元,直至被抓捕前,总计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牟利十几万元。2007年2月12号,这例由公安部统一部署督办的大案告破,包括李俊在内的8名嫌犯被全部抓获并被刑事拘留。

3分析及思索

李俊有自己的抱负。在上中专时被老师认为是个爱钻研的好学生,2000年到武汉电脑城打工后,自己有了收入。但他最终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实施了犯罪,这让我们不得不思索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

3.1健全的人格

李俊由于只是中专毕业,没有高学历的敲门砖,没能进入理想中的网络安全公司。20岁之后,他成了一个自由人。没有值钱的学历,没有“单位”,也就没有稳定的收入和相应的社会保障。这可以说是他受到的一个人生挫折。

这里不愿过多的探究用人单位追求人才高学历的行为。作为青年人应该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一味抱怨社会。

与李俊恰恰相反的李想,同李俊年龄相当。他在读高三的时候建的个人网站虽然遭遇挫折,但并不气馁。高中毕业后李想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自己创业。2000年,李想和一个朋友创办了PCPOP网站,并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发展。就这样李想的网站越做越大。2006年,25岁的李想以泡泡网CEO的身份晋身“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他是榜单上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80后创业群体首次进入该榜单。

李想的例子不是说教育大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去创业,只是说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社会提供了多样的工作,人生也有多种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李想的事例正说明了这点。

李俊不是天才,不过是具有相对普通人而言的特长。这些年社会的宽容度已经大大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逐渐吃香,越来越多的单位不再唯学历论人才。这些都是我们社会进步的表现。放低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定位;打破追求暴富的观念,走出“待业贵族”的误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敢于竞争,勇于竞争,自食其力,自我发展。

健康的人格是在不断的满足需要和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 遭遇压力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李俊有自己的理想,但他逃避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 追求一种虚拟价值的实现和幻想的成功。这使他产生孤独、离群、偏执、狭隘等消极的性格和心理, 发生人格变异。

做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大中专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取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运用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他们。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号召, 教给学生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收集、处理和鉴别信息。开放学校机房,把上网吧的学生引到学校中来。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对网络信息进行批判和鉴别,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像李俊这样的“网络高手”完全可以通过给同龄人做技术指导,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如果给予李俊更多做人的教育,如果他受到更多的人关心,社会就不会出现一位病毒制作者,而是多了一位网络安全专家。

3.2健康的心理

李俊属于典型的80后一代青年人,这个年龄段构成了目前网络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丰富, 而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总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在网络中, 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绪情感体验却可以得到实现, 网络正好提供了宣泄被压抑的情绪的场所。李俊在2003年编写过的“武汉男生”病毒中将自己形容为“武汉男生”,病毒也因此得名。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他通过病毒里面的编码和其他黑客打招呼以及与其他反病毒高手的论战话语写在后来的病毒代码中,以此炫耀自己的技术,得到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他有一定的才能,肯钻研,客观地说在病毒编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技能,但这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他报复社会的工具。

李俊犯罪账户的钱曾高达40多万元,他把钱存在银行卡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并不经常出去玩。他的钱主要用来到外地见网友,经常飞来飞去,最多曾一天消费上万元。他通过见网友来暂时消除自己的孤独。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 这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角色变化。一方面他渴望踏入社会,形成强烈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才从小城镇走出来,根本无法触摸到在大城市生活的精粹,达到他想要过的那种生活,从而产生一种自卑。他的世界逐步龟缩为一个网虫和黑客的地盘,或者说,他站到了和传统世界对立的地方。他的世界如此之小,只在一台电脑之内;他的世界又如此之大,足以让他能够手舞足蹈。在互联网的世界,他为自己谋得了强大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远胜于他在现实世界所能拥有的。就像一条活跃于自来水管中的蛇,一只粮仓中的硕鼠,他能游刃有余地利用自己技术获取巨额的经济来源,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心理,一种不正常的价值体现。这与学校阶段心理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建议在各级各类大中专学校开设些网络心理学常识、心理健康常识及心理素质培养的综合课程或系列讲座,向大中专学生传授些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等知识,让其了解一些网络与心理之间的关系,认识迷恋网络、沉迷网络的危害性、网络传播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同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网络了解当前青年人上网的心理, 研究他们的网络心理问题, 进行科学的网络心理测验, 建立心理网站, 让他们有了心理问题可在网上咨询与接受辅导。同时也要求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关注学生的网络生活, 利用网络的正面影响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心态。

3.3法律的意识

近年来,社会学家把已经成年仍靠父母养活的“待业青年”称为“啃老族”,其中大多数是20岁~30岁。在目前就业需求市场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以前被称为“精英”的大学生就业难度逐渐增加。大学生尚且如此,李俊比同龄人更早游荡在社会。这期间他没有受过什么法律教育,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据李俊自己介绍,最初他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但网上不断有人找他定做病毒。在利益和已经失衡的心理下他走向了一个深渊。

未来的网络社会更是法制社会。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像李俊这样的网络人才,无数这样的青年走出校门,如果没有牢固的法律意识,随时有沦为罪犯的可能。

同防治计算机病毒一样重在“防”,要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我们要让其从小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时刻坚守“法律”这个做人的最基本底线。要向青年一代加强传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宣传教育, 使其提高思想上的警惕, 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明确网络行为必须在网络道德规范的范围内实现,个人网络行为自由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由和利益。这些引导得当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同时还要增强大众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对与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人员进行法规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运行安全教育、实体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不断提高其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自觉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自觉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实际上,“熊猫烧香”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是因为病毒背后的团队以及整个经营链条的运转。这条产业链包括制毒者、中间商、病毒购买人等多个环节。在这条“产业链”中赚钱最多的不是李俊,而是那些中间商。可以说,病毒产业的利益链条,将李俊一步步诱导上了“贼船”。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为提供一个净化的、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 加强网络监督, 建立健全合理的网络管理法规,消除“病毒产业链”产生的根源。

4结束语

网络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虽然网络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不应该回避,而应顺应时代的要求, 扬长避短, 尽可能地减少网络的消极影响,发挥网络的积极面。让青年一代完善健全的人格、养成健康的心理以及树立法律的意识。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教育单位作为这项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 有责任主动承担起德育建设的重任, 针对青年人违法犯罪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积极应对, 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 把学校建设成为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另外配合全民信息素质教育, 树立信息观念, 强化信息意识;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提高信息能力。这或许是“熊猫烧香”病毒带给教育最好的思索。

The Thinking Worm.Nimaya Brought to Education

Abstract:Since the author of Worm. Nimaya was arrested, people of current network ages have been caused to think of the problems about how to educate the “After-80 generation”, especial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educator, how to educate the youth to own complete personality, to form healthy mental state and to build up their law consciousness.

Keywords: computer viruses, Internet, education, crime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 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3):192-194.

[2] 刘奇志.打击网络犯罪与相关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4):72-73.

[3] 刘洪波.高校网络德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4.

[4]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

[5] 张志华.现阶段青年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初探[D ]福建师范大学,2003

[6] 荆慧.青少年网络犯罪思想:特征、成因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28-30.

[7] 关非.从技术追求蜕变为网络犯罪――计算机病毒从破坏转向趋利[J].信息网络安全,2005,(11):24-26.

[8] 廖柏明.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5,(10):90-93.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安全;安全教育;高校安全

一、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

目前,对于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教育部和各个高校都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通过效果反馈来看,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确实具有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对于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仍暴露了很多问题。网络借贷诈骗、“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等各种各样发生在高校的网络安全案例依旧层出不穷,我国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一)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由于摆脱了高考的巨大压力,远离家长的管束,对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都想要去探索,加之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正在形成的阶段,个人对于来自外界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加强,容易被网络上不实的、有害的信息所影响。很多人在网络这个巨大的诱惑面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迷失自我,从而造成高校学生走岔路,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身心都受到伤害。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根据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但在现实中,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相关责任人未能及时应对网络安全隐患,对已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判断的不够严谨,没有掌握网络安全教育的主动权。这种做法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三)网络安全教育模式传统且单一

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是通过书本教材展示、以授课的形式教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将有关网络安全相关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并没有使他们直观的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网络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难以产生更深入了解网络安全的兴趣。同时由于对此种类型的授课成果不做强烈要求,未引起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足够重视。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他们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网络安全教育模式。

(四)专业化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缺失

当前,高校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知识,多是由负责信息技术课程和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等公共选修课的老师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授课,而专业化的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处于缺失的状态。缺少网络安全教育专业技术素养,相关网络安全教育知识没有得到更新,因而会直接影响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的效果。

二、国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经验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格局,世界各国针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提出相关措施。这些对于完善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增强网络安全战略意识

欧盟及其成员国非常重视高等院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已经将其提升至国家教育的高度。《欧盟网络安全战略——开放安全的网络空间》将“组织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鼓励大学生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作为提升欧盟整体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为了更好的普及网络安全战略,专门设立了“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周”,同时,澳大利亚高校在政府的号召宣传下,将网络安全单元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开展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多方力量合作,协同创新发展

在新西兰,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社会企业等第三方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在总揽全局的同时,兼顾好各方利益,同时要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进程进行监管;高等院校维护着网络安全教育的阵地,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安排好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对学校的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及时加以补充与完善;社会企业等第三方参与者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着安全技术的研发,从而为全方位的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物质方面的可能性。通过多方力量的合作,更进一步促进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发展。

(三)开发网络安全教育新模式

澳大利亚政府为保障网络安全,专门研制了“网络安全帮助按钮”系统。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个系统获得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信息及有效帮助。通过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推广,将网络安全教育进一步进行普及。该网络安全系统目前已成为澳大利亚高校学生交流或报告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线上阵地。新西兰在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课堂投入的同时,积极开拓多样化的学习载体,选择多种形式和渠道普及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更有兴趣、更弹性化地充分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中来。

(四)培养专业化网络安全教育人才

在欧盟及其成员国家的高等院校中,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化的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并持有特定的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从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在希腊,教育部会组织高校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法国则采取的是一种层级制的网络安全教育,即专家首先对该学校校长进行培训后,再由校长对学校各层级教师进行进一步讲解,最终各层级教师再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的课程。

三、科学地构建中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通过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有关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经验,结合当代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更科学地构建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一)培养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预防意识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授课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补充最新的网络安全犯罪案例,传授实用的防范网络诈骗等不良行为的措施,让其在生动的授课中提高对网络的警惕性,同时在校园内,可通过设置宣传栏和条幅来科普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强,也更能在网络世界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二)推动政企协作,推进协同创新

应当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强多元主体的合作与支持。政府应在调研的基础上,颁布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企业通过设立网络安全方面的科研基金,研制最新技术,与高校共建网络安全实验室;高校应进一步将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将理论课程与课外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在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网络安全教育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以及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更新与升级。

(三)创新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模式

高校在传统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应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在线下,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和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在线上,学校可以通过开发相关应用,以擂台赛答题并有奖励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中来。

(四)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专业化人才

授课教师的水平将会直接决定网络安全的教育水平。高校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培育专业化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聘请网络安全教育领域的专家及相关人才到高校任教,同时,在吸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及相关措施的基础上,选派相关领域的教师进行出国培训与交流经验,也鼓励国外与国内高校展开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合作,欢迎国外教师亲临或远程指导国内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从而能够更专业地为我国大力开展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网络安全

本文基于网络素养视角下探究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来源于2016年影响较为广泛的“徐某某”电信诈骗事件。2016年8月,某省高考录取新生徐某某的考生信息被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窃取,并假扮教育局、财政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名义骗取徐某某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在得知被骗后,徐某某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该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学生网络安全又被推向舆论的浪尖。因此,如何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素养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网络素养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信息接收、信息解读、网络安全、网络利用、网络伦理道德1。网络安全与网络素养的关系是包含、融合和发展的关系。网络安全是构成网络素养的重要部分之一,网络安全进一步发展了网络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网络素养包含了网络安全,缺乏网络安全的网络素养注定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

1.信息辨别能力不强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对信息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而言一旦遇到虚假信息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如网络兼职,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途径,而电脑、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促使很多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兼职手段,而是涌现了部分网络兼职群体,也出现了很多网络兼职网站。虽然网络兼职具有不受地域限制、信息流通更快捷等优点,但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却增多,如个人信息被盗,骗取押金、冒充亲人骗取钱财等。同时,大学生对二维码风险、公共wifi、伪基站风险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网络成瘾

包括“游戏瘾”、“购物瘾”、“社交瘾”等网络成瘾问题。长期处于网络成瘾会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身心受损等严重后果。如网络购物,虽然突破了传统商务模式的障碍,无论对消费者、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网上商品的物美价廉和便捷性也极大吸引了大学生消费群体。但是网购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虽然现在网络支付手段和环境相对安全,但也难免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利用不法手段窃取用户支付信息导致财产损失2。此外长期沉迷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会造成大学生超前消费,意志消沉,从而构成网络犯罪。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也是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在刷微博、朋友圈和其他APP上获取资讯时候,“三观”尚未成熟且理性思维尚缺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尝新心理,导致错误的信息判断,网络舆论暴力、网络涉黄、网络诈骗、网络涉谣等现象出现。但是部分大学生不能合理规划个人消费,盲目攀比,或者部分大学生需要资金支持个人创业,如果遇到不正规不合法的网贷渠道,风险意识较弱的大学生必定成为弱势群体,倘若大学生欠下债务而无力偿还就有可能走向犯罪。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

1.建立网络安全防护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下,要建立网络安全产业链,构筑网络安全壁垒。一是从法律保障和安全监管角度出发,与时俱进地推动和完善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做好法律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力和打击力度。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推出为保障网络安全,为信息化健康运行奠定了有法可依的基础。二是从社会监督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形成行业监管氛围;三是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个体企业还是企业之间都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严格自律。由此肃清网络环境的不良行为,对净化网络环境,为互联网良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拓展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

将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再次,网络安全教育引导要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课堂教育、教材融入和科研课题研究基础上,在大学生之间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实践教育,通过正反案例分析、情景再现互动、技能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自我提升网络安全意识虽然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尚未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容易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加之法律观念淡薄,从而导致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大学生自我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是现实需要。首先,学习计算机使用知识。大学生要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利用计算机为个人发展服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确辨别那些是有害信息、有害软件,通过知识的学习铸造一道网络安全心理防线。其次,加强自身法制观念。因为必要的法律认知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约束,但也更是一种保护手段。再次,要提高社会实践防范能力。大学生面临着从学校过渡到社会人的关键阶段,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踊跃参加的活动之一,年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思想的成熟,对危险预判的缺乏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是现实问题,是一项紧迫且必需完成的任务。网络安全作为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网络安全引导是我们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将开辟网络素养教育更多途径,丰富网络素养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

[2]吴泽鹏.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况报告》,2015.

注释

网络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10

一、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1、高校扩招以及教育观念的“功利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自1997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日趋多元化,学生成分更加复杂化,素质层次差异较大。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严重滞后,这就使得学生与校园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引发的一些治安案件也大幅度增加。如因在图书馆抢座位引发的争执、打架斗殴,因食堂拥挤、服务质量差引发的争吵甚至打群架等等。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起了本质的变化,时代需要能在激烈竞争中摸爬滚打的、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全能复合型人才。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也往往注重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有多少科研项目,每年能培养多少专业性人才等等这些有形的成果,安全教育也因此被处于改革完善中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所忽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制、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他们自我管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经常会为了追求面子,追求名誉,为了学位或毕业证书,铤而走险,如因考试作弊,偷改成绩,花钱请“”等等违纪违规的事情而不能正常毕业,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极大的损失。

2、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引发的安全教育新问题。随着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迅速推进,高校也正在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增加了高校与社会接触的窗口,一些原属于学校内部的服务性单位转为企业化管理,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而更象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同时,由于学生规模激增,学生宿舍数量、条件、设施与学生供求矛盾愈加突出,许多高校把本该拆掉的、历史和学校一样悠久的宿舍楼重新简单粉刷一下勉强让学生住。宿舍楼是苏联式的老房子,房间内是木制的地板,通风不好,电线错综复杂,线路老化,甚至没有任何消防措施。而相当数量的学生更喜欢自行租房住在校外,自由自在而且条件又好,而学校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比较明确、有效的措施。使得学生各方面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3、网络化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世界的奇特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特别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正以为如此,网络也成为了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进行文化渗透,争夺大学生思想领域的主要工具。比如以为首的组织顽固分子就利用“明慧网”和“新生网”对国家政策和领导人进行恶意中伤;一些道德败坏的人还利用互联网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等等,还有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等等。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心理尚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沉湎于“网上世界”,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同时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去社会性、隐蔽性和弱规范性等特征,有的大学生经常会由于现实世界的失意,在网络中重新塑造另一个自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个性,用尽各种方法去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比如在网络上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非法进入他人的网络系统,破坏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等。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逮捕的杨某就是国内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

4、学生自主性增强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工作模式,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相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与学习生活状况的不断变化而言始终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针对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新生与陈旧交锋、先进与落后对垒、东方和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他们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评价体系、价值观念的正发生急剧变化。原有的学生工作体制缺少相关的应对措施,与学生的新思维发生激烈的冲突。一方面,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享有管理特权的职能部门,在地位上高于普通同学,对于这些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决策决定,在校大学生必须遵照执行,甚至强制执行。这种观念和做法遭到自主意识不断提高的大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学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是服务者,不是管理者,也不是领导和监督,而是协助高校其他部门为大学生成才与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向多元化的小社会的发展,学生与社会、与市场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学生从事的各种家教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等,都不断地塑造学生消费者的角色,他们需要享受教育消费的服务,而不是为了安全问题,生活在学校划好的圈子中。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研究新问题,采取新的对策,才能维护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培育好社会需要的、多功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构建一个平台。即要构建一个网络平台。一方面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决不能让他们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身在思想上和学业上的发展方向,要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上网的引导,防止各种不道德的、破坏性的网络行为发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知识,如防火防盗、逃生自救等知识在网络上公开宣传,结合生活学习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网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害、自我抗险能力。

2、转变两个观念。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势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日深,同时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也对高校安全教育的理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首先要转变安全教育“无用论“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环境下,教育目标越来越功利化,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也越趋向实用化,这样的环境为安全教育“无用论”提供了滋长的土地,认为安全教育只是空谈,就算学校重视学生也不会重视,学校重视的是教育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安全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负责就好,发生问题、事故也是不可避免。其次是安全教育“形式论”。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议程,没有任何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对有关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如放盗、防火、防骚扰、逃生等等也没有较好的认识。安全教育仅仅在形式上、在会议上长篇大论,往往等到发生事故的时候再来总结,再来反思,总结反思也往往停留在纸上,没有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因此,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大安全观,充分认识并自觉做好有关安全的教育,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真正筑起防火墙,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