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8 18:1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

1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

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最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教师也感到力不从心,虽有明确的道理、令人信服的结论,但很难打动学生,当然也不易理解和运用。要做到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让学生“明理导行”,培养兴趣是前提。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做出鼓励性评价。如讲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课时,学生竞相在展台上展示搜集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图片,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片断,“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的图片等,主题鲜明,生动感人;在讲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过程中,学生以准备的音乐光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作为背景音乐,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留给学生的记忆却是深刻的,既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想上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2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引用的事例,往往只用语言叙述,或在黑板上简单抄写,既影响学生的听讲,又耽误课堂时间,特别是具有对比性的漫画、图表更难以显示,而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在展台上通过大屏幕将图表、图片全景展示,再配以适合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视听中感知材料、理解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生动事例,来说明某一问题,是常用的方法。而将选取的事例丰富政治课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学生拓展知识,信息技术又起到独特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中每课有若干框题,每节课一般涉及一个框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去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包括有条件的学生下载一些网上信息。教师利用校园网的信息平台和相应课件,进行生动直观教学。选取的事例力求鲜活典型,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

感受成功、感受鼓励,是学生欢迎的成功做法,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的情境。信息技术在鼓励学生探索与追求知识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如讲授“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基本国情内容,既有材料分析,又有结论验证,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情景判断,采用当场评分或评价正误的方法验证知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集体讨论或个人观点去回答相关问题,类似于中央电视台《幸运52》和《开心辞典》节目。学生答案正确,则会听到悦耳的音乐。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感受到闯关的喜悦,从而增强进一步参与求知的欲望,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信息技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快乐。

3 网络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能最

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可理解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模式的弊病是: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往往被忽略,甚至被压抑,较大地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思想品德课缺乏信息反馈与交流,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意识薄弱,只能是培养了一批“知识”型人才。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有丰富知识和较高创新思维能力一个重要途径,又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

4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活现榜样形象――强

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学生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例如,笔者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笔者就号召学生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同时,笔者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他们被一些人物的事迹深深震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学生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5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智育和德育、美

育的统一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诸方面的共同发展。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而言,思维活跃、朝气蓬勃,但尚未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容易受不良思想文化的熏陶,缺乏是非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在中学生成长的这一关键时期,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德育内容是靠教师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缺乏必需的信度和感染力。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政治教学智育和德育的统一。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2

一、合理运用情境体验法

思想品德教育具备一定的说理性,其包含的知识大多以道德观念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采取讲授法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枯燥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合理运用情境体验法,增添课堂趣味以降低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难度。情境体验法就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去体验特定的为人处世方式以及必备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课本中所授知识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给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并设置相应的环境,让学生边感受边习得理论知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身心得到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感受到思想品德学科中所蕴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观察,感受校园中的自然景色。并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公园等地方进行游览,体会大自然中所蕴含的乐趣。在上课期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观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收集树叶、鲜花等物品对教室进行装饰,让学生在大自然景观的包围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这样学生在上课期间就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提升了学习的热情,从而更为投入地进行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更为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

二、巧妙应用故事喻理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适当插入故事对相关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讲解,能够更为形象化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件进行讲解,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这些事件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将故事的发展进行充实,并根据教学需要突出何种原因造成何种结果,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进行故事的编写。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联系更为密切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事件,给出自己的见解。要注意需要运用故事喻理法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不能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运用故事喻理法来进行讲解,此方法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把握时间,并根据学生的状况做好引导。

例如在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发展情况和出现过的知名人物进行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再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传统以及现代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家乡的美好和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够接触到与自己家乡有关的传说、故事,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这些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进行分析,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再次认识家乡,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做到通过故事喻理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注重使用榜样分析法

小学生由于缺少足够的认知能力和为人处世经验,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人生价值观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为了形象化地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会列举一些名人的事迹,教师应当抓住这些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名人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并向其学习,从而不仅落实教学目标,而且顺理成章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需要教师随时关注社会的动态,找寻好人好事,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讲述给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要注意不能单纯地向学生讲述名人事迹,应当带领学生对模范人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认真看待其身上存在的高尚品质与道德情操,从而真正将这些人视为榜样,并严格按照榜样的做法来约束自己、提升自我。

例如在学习“腾飞的祖国”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之外搜集一些有关新中国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将其事迹讲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模范人物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发现其身上存在的优良品质。要鼓励学生自行对这些模范人物进行分析,真正认识到哪些思想品质是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带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见诸于行动,真正地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情境体验法、故事喻理法、榜样分析法几种基本教学方法,从而将思想品德教育形象化、趣味性地展开,不断落实教学目标,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树.浅谈小学思品课的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7):152.

[2]乐华茂.浅谈小学思品课情境式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15(4):27-28.

编辑李琴芳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3

一、历史人物+激励: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中学生信息@取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渗透并腐蚀着中学生。时代元素的多元化,历史文化中榜样力量的弱化,不利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用历史伟人树立榜样力量,就是为学生重塑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形成规范的思想道德。这些,对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都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历史人物事迹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中,掌握历史知识,以更加正确的视角认识历史,并将历史名人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

例如,在《抗战的胜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抗战民族英雄的光辉事迹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那段悲壮的、屈辱的历史,让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自信心。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影像,让学生通过那白发苍苍的老兵,那背后为战争而作出巨大牺牲的老前辈,以更加真切的情感,去认识并感受那段抗日战争史,在心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人物是鲜活的,以榜样的力量活在学生的心中,时刻提醒学生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进力,不容蔑视与篡改。正确的历史观,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重要基础。

二、历史故事+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丰富的历史内容,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而这些历史故事就可以是历史教学的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上“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康乾盛世”的缔造、风雨飘扬的八年抗战史,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全面地认识历史。历史故事的张力、中学生情感的投入,两者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碰撞,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非常重要。对于历史故事不是听听而已,更多的是要在历史故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去认识历史,明白历史背后的精神文化。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4

关键词:孝行;校本课程;研究;实践;评价

“孝行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是我们学校在2006年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衍生出来的一个更有现实意义,更与时俱进的课题。我校也将全面实施孝行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生长点。几年来,我们把它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一个重要举措,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骨干教师重点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宣传、学习典范,在宣传和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孝心

1、大力宣传我国孝顺长辈的典范,激发学生的孝心。孝顺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孝顺长辈的典范,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的事迹流传至今,代代相传。在当代,更有许多名人、伟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像古代的包拯、黄香、孔融;近代的、元帅;还有航天英雄杨利伟等。组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能激发学生的孝心。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孝”的含义有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反对那种愚昧落后的孝顺,提倡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意义的孝顺。所以,在课题实施的开始阶段,我们组织全校师生,通过上网、查书等途径,搜集从古到今孝顺长辈的典范,并我们根据我校孝心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机的筛选,通过橱窗、板报、电视等途径,进行大量的宣传。通过宣传,黄香、孔融、、杨利伟等人的孝心故事深入人心。

2、大量阅读国外的孝心事迹,激发学生的孝心。孝顺长辈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外,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孝顺长辈的感人故事,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生活)》书、《秋光》、《中国火炬》等杂志上都有这方面的阅读材料。我们全校发动师生进行广泛的搜集,搜集那些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例如《以孝而闻名》、《天使的礼物》、《师恩难忘》等,让学生进行阅读,从阅读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

3、广泛交流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孝心。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孝顺长辈的典型人物,例如很多孩子的父母、亲戚、朋友,我们学校的老师,身边的小伙伴等。他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物,寻找他们身边孝顺长辈的典型,并通过班队课、早读课等途径,让孩子进行故事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孝心的具体内涵和外延。

4、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校园孝心氛围。我们将在校园孝星评比中产生的校园“小孝星”的孝行照片和生动事迹,在校园的橱窗里宣传,随时宣传报道学校孝心教育相关动态;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敬老爱老助老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常常更新有关孝心的宣传语以及开展孝心活动的信息。每两个月,我们还将各方面开展孝心教育的资料汇总,精心提炼一部分编印成《亲亲孝心报》,张贴到宣传栏,张贴到每个教室。

这样的造势宣传、学习交流,营造出了浓郁的校园孝心氛围,不仅使学生深受教育,也感动着一小的全体教师,激起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真诚参与。更为可喜的是,这一活动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及广泛支持,其社会认同程度超出了我们原先的预计。

二、注重课程开发,进行孝行指导的研究

我们的特色名称是“小学孝行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意味着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孝行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使用,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孝行的具体指导。为此我们花大力气,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和探讨。首先,我们发动教师、学生及家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哪些方面的孝行指导进行反复探究,并结合实际确定了十多个主题。然后,我们组织学校的一批骨干教师,围绕这些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重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实践方案。

三、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孝行的实践

如果说校本课程试用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孝行的指导,而开展活动,则是我们提供给学生实践孝行的机会。所以,我们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孝心和孝行。

1、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例如三八节、重阳节等,都蕴涵着孝敬长辈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很多西文节日也传入国门,其中也不乏一些注重亲情的节日,例如父亲节、母亲节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使这些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每年都精心组织和安排。活动前,我们发动教师和学生,设计活动内容,然后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进行有机的筛选,再由学校大队部部署任务。活动过后,我们要求学生和家长都谈谈活动的感想,并请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

四、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孝行

我们觉得,既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也应该探讨孝心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孝心和孝行的持久性,从而深化我们的活动,提高我们的活动实效。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对低、中、高年级分别设计了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评价目标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评价学生对父母长辈的孝行落实情况,例如,父母生病的时候,能否关心父母等;一部分是评价自身发展,间接反映孝行的,例如,能否与同学合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百分制,通过家长评、老师评、伙伴评、自己评等途径,定期对学生孝行情况进行测评。

如今,学会关爱,懂得回报,敬老尊师已成为学生们良好的习惯。我相信,一小所有孩子家长也和我一样,全力支持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支持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5

关键词:每周一星;宣传思想;正能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广州商学院把“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把道德品质作为首要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学院在落实“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过程中,开展“每周一星”评选、宣传等系列活动,塑造师生典型,传播正能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产生背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念支撑:立德树人,以德为先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却要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的道德品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只有具备了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承担起教育事业重要创造者的角色。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用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主要做法:评选“每周一星”,传播正能量

1. 建章立制选“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州商学院开展了“每周一星”评选、宣传活动,制订《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学生)评选办法》和《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教工)评选办法》,明确评选标准。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既可自荐,也可相互推荐,或通过组织推荐,成为“每周一星”候选人。学校分别组织“每周一星”(学生)和“每周一星”(教工)遴选小组,对“每周一星”候选人的事迹材料进行评审,最终确定“每周一星”人选。候选师生不是像评优秀教工或优秀学生那样,要各方面表现突出,而是只需有一个闪光点,即可获评“每周一星”。自2013年4月开展评选以来,已有100多名师生被评选为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

2. 形式多样亮“星”。“每周一星”人选确定后,学校办公室根据“每周一星”人选的材料,对所有“每周一星”人选进行排序,确定播报顺序。学校办公室宣传科老师每周一早上,对拟播报的“每周一星”人选材料和图片进行编辑,在学校官网“校园速递”栏目。在学微信微博、移动终端也设立了“每周一星”栏目,与校园网同步播报本周“每周一星”的事迹。在第一行政楼和第二行政楼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报本周“每周一星”的名单及事迹标题。在《广州商学院报》第二版(综合版)开辟专栏,刊登当月的“每周一星”事迹材料。在教学楼前宣传栏,对一学期来评选的“每周一星”进行集中展示,彰显榜样风采,传播正能量。

3. 学习典型追“星”。古人云:“见贤思齐焉。”人们敬佩名人,崇拜英雄,常用以激励自己。这是开展榜样教育的心理基础。获评“每周一星”的师生,在某个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对其他师生有感染、激励作用。学校各二级单位召开部门教职工大会时,会宣讲“每周一星”的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学习典型,学而思进。学校团委组织各系团委,指导每个团支部,在每个月的团组织生活,开展“每周一星”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广州商学院“每周一星”宣讲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对新生宣讲“每周一星”先进事迹。营造“学习典型,我也追星”的浓烈氛围,号召大家学习典型的精神,学习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的方法。

四、基本成效:一花引得百花开,精彩纷呈

1. 激励本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被人接纳、关注、支持等“爱与归属”的需求,以及被他人认可、赞美、关爱等“尊重”的需求。获评“每周一星”,使大家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成为激发大家不断追求进步的内在动力。评上“每周一星”的老师,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不少获得了优秀教职工、年终考核优秀、教书育人标兵、管理育人标兵、服务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评上“每周一星”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很多同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标兵、学校优秀学生等荣誉。

2. 带动他人。评选“每周一星”让看似平凡的师生展现了不平凡的一面,也让其他师生看到自己其实有很多方面值得被肯定。获评“每周一星”的师生在激励自己,增强自信的同时,也使校内师生的自信心普遍提高。评选“每周一星”,树立师生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师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赶先进,让更多师生追求卓越。目前,在广州商学院内,初步形成尊重“每周一星”、学习“每周一星”、争当“每周一星”的良好风气,营造了独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

3. 促进校风。“每周一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选、树、学、宣多措并举,共同评出一批师生认可、领导赞赏的先进典型。并通过校园网、微信微博、移动终端等自媒体向社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影响力,让外界知道广州商学院就是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充满正能量的学校。收到凝聚人心,激发士气,对内弘扬正气,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效果。“每周一星”评选活动是一个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校建设优良学风、教风、校风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社会反响:释放光彩,群星璀璨

1. 引发热议。“每周一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全校引发广泛热议,受到了学校董事会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现在,每到星期一上午,全院一万多双眼睛,几乎都在盯着“每周一星”。大家会看这周是谁当上了“每周一星”,其闪光点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等等。这促使学校加强“每周一星”宣传报道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确保“每周一星”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媒体关注。“每周一星”既通过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媒介向校内进行宣传,也通过校园网、“两微一端”等自媒体向校外宣传。一些师生的事迹播报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如获评“每周一星”的旅游管理系彭彩金同学,她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孝女彩金》,南方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等社会媒体进校采访了她,使“每周一星”的事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社会关心。“每周一星”的先进事迹,既有校内师生和新闻媒体关注,也有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特别是彭彩金同学的事迹受到媒体报道后,海外客家联谊会给予彭彩金同学学费和生活费资助,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一行专程到学校看望彭彩金同学等等。“每周一星”活动开展近三年来,在学校自媒体平台展播,已累计有10多万的点击量,社会反响较大,被评为广东省2014年以德立校系列“百个优秀德育案例”。

通过“每周一星”的示范带动,一花引得百花开,全校师生学习典型,追赶先进,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风气已悄然形成。广州商学院“选星D亮星D追星”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为平凡的师生创造了积极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信、乐观、向上,释放充满“正能量”的光彩,使校园“群星璀璨”,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谢芳青.每周一星让更多的人体验成功[J].班主任之友,2003,(4).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

[3]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教育困境与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1).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6

1、以情感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其一般作法有三:

(1)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和对榜样的心理需要,以名人、榜样之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可请名人、英模报告,可宣讲英模故事,可阅读名人传记,建立名人名言录等。

(2)可就近用本校本班的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来启发、感染学生,使其学有榜样。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用道德情感来激发、感染学生,才能使其实行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以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要注意两点:

(1)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如国庆节讲《热爱祖国》,教师节讲《尊敬老师》,新的班集体组成时讲《爱护集体》。

(2)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场所(烈士墓前、十字路口、圆明园遗址、万里长城……)、录相、影片、录音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道德情境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情材料,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品德教育。

3、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如何创造实践条件以行激情呢?可否从下面三点作出努力:

(1)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7

学习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响应号召、投身农村、服务教育的崇高理想。同志坚定人民教师的职业选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自愿到山区农村学校工作,在农村中学的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孜孜追求,把青春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创新教学、关心学生的工作态度。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做到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踏实教学,认真工作,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他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关注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习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自强不息、奉孝敬老、知恩图报的奉献精神。同志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资教与尽孝兼顾,细心照顾、赡养病父,尽着一个子女最大的孝心,用感恩的心和实际行动回报养育之恩,为青少年学生树立秉承传统美德的榜样,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涵义。

我们要把学习同志的先进事迹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同开拓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教书育人、乐于奉献,为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学习宣传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强调背父资教,感恩奉献。大悟县吕王中学资教生的感人事迹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元月2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偕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负责人,和大悟县委负责同志一起,看望、慰问和他的父亲,并主持召开学习宣传先进事迹座谈会。

3年前,家在武汉的从孝感学院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放弃武汉的就业环境,带着患脑梗塞的父亲,到革命老区——大悟县吕王中学资教,把满腔的热情和大孝大爱倾注在了老区的教育事业上,被评为“孝感市2009年度优秀资教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市委书记黄关春作出批示,要求在全市特别是在教育战线和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活动,以此推动孝感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孝文化名城建设。

在吕王中学教师宿舍,握着和他父亲何长江的手,嘘寒问暖,并和其他部门负责人一起送去了慰问金,随后召开了学习宣传先进事迹座谈会。

在听取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汇报,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发言后,指出,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从的成长经历看,他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不慕虚荣,不图享乐,而是扎根基层,立稳脚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的地方去,到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把个人的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感恩奉献,回报社会。在实现抱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绝不气馁,而是自尊自立,自强不息,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这种优良品质和时代精神,值得全市广大青少年学习。

强调,的先进事迹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市县两级宣传、共青团和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书记黄关春的批示精神,进一步认真总结,广泛宣传的先进事迹,让这个典型人物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学习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近日,市教育局号召全市老师学习当代教师的楷模。学校及时组织全体师生,对老师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介绍。他的主要事迹是:主动放弃在都市工作的机会,带着生病的父亲到偏辟的山乡当教师,并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我们现在学习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老师是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和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践行者,是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积极参与者,是我们教师的榜样。

首先学习他有理想,把个人的命运与党的召唤紧密相连,到基层,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珍惜工作岗位,辛勤耕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

学习他崇高的人生追求,不虚度年华,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做一个纯粹的人。

学习他奉孝敬老、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学习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细心照顾、赡养生病的父亲,尽着一个子女最大的孝心,用感恩的心和实际行动回报养育之恩,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孝道得到传承。为我们树立了秉承传统美德的榜样,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涵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更重要的是,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一些人为追求安逸享乐,不思进取,一切向钱看;有的人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择手段;有的人一味追求待遇成天折腾,于本职工作不顾。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汗颜。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他这种生活态度,甘于清贫,不计得失,情系山区,奉献教育的高尚情操。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他在照顾好父亲的同时,对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因此他所带班级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同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从以上几点出发,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老师为榜样,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实际学,杜绝浮躁,踏实工作,时时刻刻对照榜样找差距。

其实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崇高的。在工作中要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全部的爱心投入到我们的神圣事业中去,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社会和教学工作的多重责任,用实际行动关爱身边的人,为学生服好务,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老师的事迹简介

大悟县吕王镇,是地处大别山南麓的一个重点贫困乡镇。25岁的武汉青年,背着病父在当地资教近两年。这一感人事迹,在这个冬天里让人备感温暖。

家住武汉市二七街韦桑路,父母都是武汉农业药械厂普通工人。1997年1月,不幸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的母亲汪永志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13岁的他与50多岁的父亲何长江开始相依为命。

母亲患病多年,去世时何家已是一贫如洗,家中所有的现金凑起来才20余元。为了供养他读书,一开始父亲推着小推车,上街卖炒粉、炒面挣钱,后来又开过小饭馆、帮人打理洗衣店,辗转各地含辛茹苦地打工,终于让他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

2007年4月,大学即将毕业。为了实现为山里孩子点燃希望火种的教师梦,他与大悟县签订了三年的资教协议,成为我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中的普通一员。

不料,协议签订之后不到一个月,正在孝感学院准备毕业答辩的突然接到急电:“父亲突发脑溢血,人事不省!”回汉后,经一连数日细心照料,父亲终于苏醒,但因患上了脑梗塞后遗症,生活已不能自理。

是留在繁华都市,找份好点的工作,照料恩重如山的父亲,还是去大山深处资教?思量再三,2007年8月,将父亲托付给武汉的亲友照顾后,如约前往大悟县吕王中学。当年11月,又将父亲转送到汉口一家福利院内。

身在大别山麓,总是放心不下福利院中的父亲。为安心资教,2008年春节过后,将父亲从武汉接到大悟,带着父亲资教。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8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识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也正是如此。所以,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如在学习《我的角色与责任》一课时,可以先进行“我是谁”大比拼,看教材范例明白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角色,规定时间内快速写出在什么情况下“我是谁”,写的越多越好。然后再进行“小小讨论会”,评一评“我”做好了谁,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讨论除了在家里,“我”在学校、班级里、在社会上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小故事。“生活化的主题为他们创设了“实话实说”的氛围。通过讨论会,学生进一步明白一个人要当家就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不是谁当家就是谁说的算,能为集体出主意,就算没有被选用,也是为集体做贡献。因此,创设来自生活的的情境比空洞的说教要更有力。

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优化学生思想行为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在课前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调查、访问、采访、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在活动中整体有所改变。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活动,以此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如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学生要在课前进行调查、实践、还有查阅资料,激起了保护家乡周围环境的美好愿望,并在课中讨论交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一些创意性的环保小发明等。教师应更多地关注课后的实践指导,如举办“做个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等活动。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行为实践,使学生的行为发展及时得到外界评价的反馈信息,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为家乡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保护环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学生会慢慢地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三、选择生活榜样,激发学生上进心

在思品教材中,我们每一节课都选择一个或几个榜样来激励学生.然而,仅仅是书上的榜样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如果选择的是古代榜样,因其年代久远,社会背景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加之小学生受知识水平、阅历程度、思维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理解古代榜样人物的政治观点、行为意图、精神实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导致“明理”难以深化,古代榜样人物的“精髓”也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那些现代的、典型性强的、极有影响的榜样人物,其形象高大、事迹感人,的确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事例。但往往因为离学生过于遥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选择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可信度较高,学生会因此感到亲切、模仿性强,就更能容易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时,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爱劳动,更不觉得“劳动最光荣”,甚至学会逃避劳动。针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找班级中“爱劳动”的小朋友。

看看谁是班级里的劳动小能手?于是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表扬起了班级里常常主动打扫教师的同学。并请这些同学发表讲话,同时其他同学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光荣。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9

一、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教师自身道德品质,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言行上到得一致、和谐,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指出了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想学生之所想,以更大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学生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还要有认真踏实的求实精神。光是工作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踏实的求实精神,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认真求知,不断探索,不畏艰险,勇攀知识高峰。同时既要做到专又要博,认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做一个创新型、求知型的现代教师。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我们要不断提高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第一,利用我国古今物理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对世界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教学中我们要多方收集资料,利用我国古今物理取得的成就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我国古代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在许多著作中都有涉及,如《天工开物》《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等,这些在当时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从中国传向西方的科学技术达26项之多,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国物理科技所取得的成就。解放以来,我国在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上也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原子弹、人造卫星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如在学习“声现象”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声传播这方面的运用: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军队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做的箭筒睡在地上,这样可以听到远处所有传来的马蹄声,对敌人的偷袭及早做好准备。

第二,利用科技人才奋发图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广大科技人才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在教学中适时插入科技人员的事迹,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在教学核能这一内容时,讲述我国科学界“两弹一星”巨星钱学森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国,他受监禁,遭迫害,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即使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他强行记忆资料,仍不放弃研究。后来他幽默地说:“不让我做研究,我会在这里(用手指头)发展。”终于他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三、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哪怕是一个数据的不准确都会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结果不准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任何一个成功的实验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的实践与探索,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如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自学成长的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

物理史就是一部科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求学史,我们要向学生讲述科学家为求得真理所作出的努力与牺牲,学习他们捍卫真理、不懈努力、严谨认真、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如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电学方面成就卓越,他曾尝试用几个莱顿瓶电死一只火鸡,但不慎他自己碰及瓶子,被电流击昏。他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放弃研究,相反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空前的“风筝试验”。他风趣地说:“当时,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发明了避雷针,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协会科普利奖章。这样的实例还有许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及严谨的求学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激起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与思想的教育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运动形式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运动与变化不是无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符合辩证法的观点,如作用与反作用、压力与支持力、正电与负电等,揭示了物质对立统一的规律;透镜成像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等,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牛顿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到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平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将教学内容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记忆,同时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榜样人物事迹材料篇10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1)

什么是榜样?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什么样的党员才算合格的共产党党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是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二是要有比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组织观念,三是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要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保持廉洁的作风。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根据各个时代或时期社会特点的不同,榜样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战争年代,体现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做出了特殊贡献,邱少云为了完成任务,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科技领域,要体现在科技的发明和推广上做出特殊贡献;

各个时期,都要充分体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公平正义,舍身救国,或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换得国家或民族的最大利益。党员要在榜样的带动下,行动更积极,理想信念更坚定,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更能体现舍身建国,舍身为实现国家的和平、稳定、发展而出策出力,奋发有为,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公平正义奋不顾身,所以我们要积极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2)

10月27日下午,应组织部要求,我与验货台村党员一起观看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专题节目,这次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邀请了2016年部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到台上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但都用一生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准则,奉献自我,造福社会。他们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动了中国,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在观看节目之中,我与许多村内党员数次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得潸然泪下,更为他们高尚的人生境界而由衷的敬佩。对于我们全村党员来说,这次专题节目是一次思想上的鼓舞,精神上的洗礼。

这次专题节目中,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一山一人一辈子”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退休干部罗官章以及坚守深山的乡村教师支月英的先进事迹,他们跟我们大学生村官一样都是工作在最基层,各方面的工作生活条件还比我们要艰苦的多,可他们却用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奉献服务着基层,改变着基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用自己奉献的光芒照耀着村庄,照耀着大山。

现年79岁的罗官章党龄已有60年,1997年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后毅然决定回到老家牛庄工作,励志带领村民走出贫困,一待就是19年。“党员干部带头干,勇于担责做示范”是他的行动准则,为了赢得村民的信任,他带头搞起了天麻种植,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成功繁殖出天麻的第一粒种子,与此付出的,还有罗官章的两个手指,在一次天麻种植农作中,罗官章的两根手指被据断,仍忍痛坚持完成工作。他这种身先士卒的实干作风,影响了乡亲们,带动了乡亲们,帮助乡亲们走出贫困,为党赢得了民心。19年来,罗官章就是这样苦心钻研技术、研究市场、把握方向,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中药材和各种经济作物,1500多位农户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5.1亿元的累计增收,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心中对乡亲们的承诺。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带领村民挖断了“穷根”,是真正的大山英雄!

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55岁的老党员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深山里教书育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面对穷困山村学校的破烂不堪、交通闭塞、物资匮乏,支月英没有选择抱怨,而是自掏腰包买材料、修教室,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买课本粉笔,肩挑手提运上山,然后分发给大山中的留守儿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山中的学生撑起一片天。与此同时,一人一校的工作使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并且患上了胆总管胆囊结石,手术住院期间仍然心系学生,出院后立马回到学校任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她就像一支燃烧火焰的山村红烛,燃起了山村孩子的希望之光,照亮了山村孩子的前进之路。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不仅仅是罗官章、支月英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敬仰,为人民绽放的“警界之花”李贝、甘愿牺牲奉献永远为党争光的苗振水、提速中国梦的“大国工匠”李万君、走在创新科技前沿的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常年行驶在大海中被誉为“生命之舟”的“琼沙3号”党支部,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与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