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能手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30 04:04:19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1

关键词:笔迹鉴定;职务犯罪;案件侦查

笔迹鉴定作为一种文件的检验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可疑笔迹和嫌疑人的笔迹进行比较鉴别,确定是否为同一个人的笔迹。笔迹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和专门的检验技术要领,根据侦查和案件的需要,对案件中的文字、阿拉伯数字等笔迹进行鉴定和判断,最终的目标是还原犯罪事实,查明案件真相。

一、 笔迹鉴定前的分析

在职务犯罪案件被受理后,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对送检的涉及案件的检材进行初步的分析。职务犯罪案件中送检的笔迹鉴定材料常出现以下特点。

(一) 涉案时间长,跨度大

大部分的职务案件一般涉案时间较长,跨度大。多数时间跨度超过十年,并且嫌疑人采用多种手段假冒他人签名,获取利益。

(二)涉案人员多,分布广

职务案件中通常涉案人员较多,且假冒他人签名次数多,并且这些涉案人员分布全省甚至全国各地,这给检察机关造成众多的困难,甚至有的根本查不到本人。

(三)涉案的检材多,方法复杂

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多数送检案件为鉴定签名真伪的案件,此类案件通常检材较多,签名方式多,情况复杂,鉴定难度大。

(四)检材不符合要求

送检检材多数为复印件,事实上复印件并不符合笔迹鉴定对检材的要求,严格意义上讲,复印件是不能进行检验鉴定的。因此办案人员需提供给鉴定人员符合检验的检材原件才能准确的获得检验结果。

二.笔迹鉴定的检验经过

为确保职务犯罪案件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事实真相,鉴定人员要与办案人员进行沟通,需在了解案情和全面收集嫌疑人各个不同时期样本材料基础之上,对案件进行检验。

(一) 根据职务案件案情,制定有效的检验方案

在对职务案件进行审理时,为了确保笔迹鉴定结论的真实与可靠,鉴定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规定的程序及科学方法进行检验,在对笔迹进行鉴定之前,应该仔细研读案情,并且应该根据案件的需要将所有涉案的检材进行分组检验,这一做法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差错。

(二) 制作规范严谨的对比表

在对笔迹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在检材和样本比较检验中发现的笔迹特征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客观的记录下来,重点发现和寻找检材、样本中的笔迹细节特征,从微小之处发现价值较高的特征。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编辑,以全面反映检材和样本全貌及细节特征,制作出规范严谨的对比表,使得在形式及程序上都更加的科学合理。

(三) 结合众多鉴定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在笔迹的鉴定过程中采用文检仪和显微镜进行细节观察,要分析是正常笔迹还是伪装笔。另外还应该仔细观察笔迹的书写水平、速度以及字体字形、单字结构、运笔动作等,从细微特征中寻找嫌疑点,并且对得出的嫌疑点进行评判并作出相应的鉴定结论。

三、笔迹鉴定的重要注意事项

(一)细读案情,做到科学鉴定

笔迹鉴定原理指出,个人的书写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别和变化,同时个人书写习惯与他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而且书写活动自身随意性较大,案件的情况又大不相同,这就使得笔迹检验的工作相当复杂。因而为确保笔迹鉴定的准确可靠,鉴定人员必须在细读案情的基础上对笔迹做出科学的鉴定。这就要求鉴定人员结合案情,对检材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出现检材签名的一切可能性,防止误判。

(二)对检材进行细读,充分收集样本材料

检材和样本材料的质量对笔迹的鉴定十分重要。对笔迹鉴定的样本来说,原则上为同期样本,并且要有可比性,样本不仅要有数量而且要有质量。对于收集到的样本材料要通过盖印或签字的方式得到当事人确认,以使鉴定工作顺利进行。对于收集到的样本材料而言,即应注重资料的全面、充分,又要注重收集的质量,只有数量和质量同时满足要求才能更充分的暴露出书写人的书写动作特征。这样便于鉴定人员从这些特征中找出隐藏的规律,以便于更加全面的进行检材的校验。

(三) 准确区分正常笔迹和变化笔迹特点

正常笔迹是指在正常的书写环境中以及正常的心理、生理状态下书写的笔迹材料。正常书写笔迹一般文字布局严谨、运笔形态比较合理,书写水平和语文水平基本相适应。变化笔迹是一种在反常环境中书写出的材料,但就变化笔迹来说,一般分为两种,分别为自然变化笔迹和人为变化笔迹,自然变化笔迹是因为由于书写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笔迹变化的一种因素。而人为变化笔迹是一种书写当事人故意采取有别于传统的习惯笔迹而变化出的另一种笔迹。造成该笔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主观原因。因此在分析物证笔迹时,对遇到的变化笔迹应该仔细的斟酌。

(四) 仔细分析选取样本的笔迹

对选取样本的笔迹进行仔细分析,对特征的分析一般选取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征,对文字的布局、字体的字形以及书写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这些字形的字体特征对字的笔画、单字的写法、笔顺进行分析,此外,为避免出现遗漏错误,在选取样本笔迹特征时应该以字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寻找特征。另外,在选取样本时,还应该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书写人字体特点的资料,尤其是对案后的样本进行仔细分析,避免涉案官员变化笔迹,这样便于提高办案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程军;张春.运用笔迹检验侦破案件的几点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2].许爱东;关颖雄.民事案件中左手伪装笔迹的检验1例[J].中国司法鉴定,2012(06).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2

【关键词】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箱;重要性;多功能

我国公安部明确规定了“现场必勘”,并制定了许多现场勘查操作规程。现场勘查是发现并依法提取现场痕迹物证的必要途径,对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场勘查箱则是现场勘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一个功能齐全,携带便捷的现场勘查箱也有助于现场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当前常见的现场勘查箱,在熟知其内部器材使用情况下,设计一种多功能现场勘查箱,以适应变化多样的现场。

1 现场勘查箱的重要性

现场勘查箱是现场勘查的重要工具,对刑事侦查破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法律政策层面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中明确规定:“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是侦查人员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公安机关对具备勘验、检查条件的刑事案件现场,应当及时进行勘验检查。”这里明确表明了现场勘查的定义和要求,从中可以提取到,对于刑事案件现场的勘查,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以及支撑技术的设备,量化到实物就是现场勘查箱。2013 年 10 月 10 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启动刑侦研判实战研判工作会议”,公安部刑侦局刘安成局长在会议上提出了“统一组织,现场勘查,情报研判,侦查经营,整体移诉”的打击犯罪新机制。并于 2014 年面向全国推行了打击犯罪新机制,其中包含了“一长四必”现场勘查工作新机制(“一长”即县市区公安局长对现场勘查负总责,“四必”即现场勘查工作要做到“必勘、必采、必录、必比”),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贯彻执行,并在2015年分34期,以省为单位,对全国公安机关进行了“一长四必”现场勘查专项培训。“一长四必”新机制的实施,从“人”和“物”两个方面保障了现场勘查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通过对现场勘查人员的培训,提升现场勘查与侦查人员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保障现场勘查的装备,提升现场勘查的质量。[1]而无论对人还是对物,都少不了现场勘查箱的存在。现场勘查箱是勘查现场的必备设备,它的应用也为下一步侦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1.2 理论应用层面

借助现场勘查箱,现场勘查人员充分利用现有痕迹检验技术,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及其他信息,存储现场信息资料,能够有效地收集犯罪证据,从而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提高刑事刹楣ぷ餍率。借助这些信息证据可以有效分析案件性质,推导犯罪过程,从而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也为刑事诉讼提供证据。[2]现场勘查的目的,是获取翔实丰富的证据来认定案情,众多侦查破案行为都是为了搜集线索、寻找案件事实真相,现场勘查箱则是获取证据的重要工具,是技术人员勘查现场不可或缺的帮手。

1.3 实战部门需求层面

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某市公安局全部刑事案件勘查率达95%,其中指纹提取率38%、足迹提取率44%、生物检材提取率65%,通过DNA认定破案358起。上半年全市共勘验现场4547起,检验案件2236起,获取检材7855份;其中技术破案占破案总数的29%,逐渐成为案件侦查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痕迹鉴定和DNA比对,直接破获一系列重大案件。这些重大案件破获的背后,缺少不技术的支撑,当然也包括一个功能齐备的现场勘查箱,一方面它保证了现场有效检材的发现和提取获取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它帮助现场勘查人员做好现场保护和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工作,帮助侦查人员对现场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发现更多的线索,推动侦查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现场勘查箱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现场勘查箱的现状

经查阅相关资料和到公安实战部门进行实地调研,目前,现场勘查必备的设备主要包括影像设备、足迹勘查设备、手印勘查设备、光源设备、理化检验设备等,而常用的现场勘查箱也有多种类型。

1)法医物证检验箱。主要用于人体生物检材提取存放的。其配置主要有:塑圆盒、吸液管、塑圆瓶、聚酯试管、方塑瓶、磨口玻璃瓶、药棉棒、各种型号塑料物质袋、物证瓶子、剪刀、镊子、物证标签、放大镜、汗布手套、手术器械盒子、记号笔、铅笔、橡皮、圆珠笔、铝合金手提箱。规格为(长宽高)45×27×27cm。

2)足迹快速提取箱。主要用于提取各种平面和立体足迹。其配置主要有:静电吸附器材(交直流两用)、金属镀膜黑塑布、单个足迹镀膜塑料布、静电板、灰尘固定剂、TS取迹片、灰尘取迹固定板、足迹衬底、剪刀、一次性鞋、毛巾、汗布手套、足迹比例尺、粉笔、石膏搅拌盒、石膏勺、石膏搅拌棒、塑料足迹框、快速石膏粉、铝合金手提箱等。规格为(长宽高)50×32×16cm。

3)刑事现场勘查箱。主要用于手印显现和提取。其配置主要有:无尘金粉、无尘银粉、黑色磁性粉、磁粉棒子、指纹刷、不干胶比例尺、指纹胶带、掌纹胶带、指纹捺印盒子、指纹衬底、掌纹衬底、多功能现场勘查刀、禁行标志带、剪刀、镊子、放大镜、钢卷尺、现场笔录本、圆珠笔、分规、502显现剂、定性滤纸、专用工具盒、记号笔、铅笔、铅笔刀、橡皮、物证袋、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鞋、汗布手套、乳胶手套、毛巾、铝合金手提箱等。规格为(长宽高)40×26×13cm。

4)微量物质勘查箱。主要用于发现、提取和保存各种微量物质。其配置主要有:照明放大镜、微型显微镜、手电筒、长波紫外灯、头灯、镊子、牙签、药勺、手术刀柄、单面刀片、毛刷、扁铲、磁棒、胶带、射击残留物样品盒子、剪刀、多功能勘查刀、定性滤纸、一次性注射器、生理盐水、滴管、塑料试管、载玻片、物质袋、物质瓶、一次性手套、毛巾、不干胶比例尺、铝合金箱等。规格为(长宽高)47×34×18cm。

2.2 现场勘查箱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几种常见现场勘查箱的配置和公安实战部门现场勘查人员反馈的信息以及当前现场勘查的勘查箱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传统的现场勘查箱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功能相对单一。箱内配置主要针对简单现场和某种特定的痕迹物证,箱内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物品存放不够科学。

2)物品、试剂重复率高。多种现场勘查箱之间存在许多相同的配置,每个现场勘查箱中这种交叉重复容易带来实物和空间上的浪费,大型复杂现场携带多种勘查箱容易造成空间的浪费和物品使用的混乱不便

3)携带不便。箱体相对笨重,且多为手提式,存在着使用不顺手、携带不方便等问题。每个现场勘查箱多为为铝合金外箱,体积相对较大且为手提式。对于大型案件综合性勘查,多个手提式勘查箱移动笨重,也会损耗不必要的人力。

4)设备陈旧,不便更新。基层技术人员勘查现场基本是一个箱子用好多年,一方面,箱内有物品相对陈旧落后,无法适应当今现场要求,且不便随需调整,及时更新。另一方面,箱内有些物品使用概率低、而一些新技术所需材料物品却缺少。

究其原因是现场勘查箱整体构造以及设计几十年没有变化,而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场勘查技术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现场勘查箱再不作改进已不适用现场勘查的新要求。[3]现场勘查设备具有法律性和科学性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公安部明确规定了现场勘查的要求和痕迹检验鉴定装备表;另一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这句话具体到刑事侦查中就是:现场勘查中科技是案件侦破的第一生产力。现场勘查应以先进的设备和先进技术为物质条件。而先进的设备则现场勘查箱具备的要素之一。[4]然而,现阶段我国现场勘查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技术装备落后陈旧。我国一些基层第一线现在使用的技术设备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伴随着这一尴尬局面的却是犯罪行为日益呈现的智能化趋势,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犯罪行为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落后的现场勘查设备技术面对这一切时往往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如有些现场痕迹物证必须借助某项特定技术某种特定装备才能发现和提取,又如有些物证必须通过某项特定技术某种特定装备才能加以鉴定、分析,否则即使被发现也只能是处于对案件侦破毫无意义的地位。对此有必要对当前现场勘查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以此筛选出最为合理的现场勘查箱的配置组合。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现场勘查箱。

3 多功能现场勘查箱的设计构想

在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现场勘查中的常用设备,并针对实战中的刑事技术现场勘查人员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以此评估这些常用器材使用率,为下一步具体设计现场勘查箱打下基础。

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以及研讨分析,选取公安机关现场勘查中使用率高的常用器材(大于80%),通过适当分类把它们分在不同的可拆卸组合的功能区,将现有多个勘查箱中共有常用耗材放入同一功能区方便使用和填补,以此适应不同现场勘查的要求。

3.1 组合式多功能勘查箱创新特色概述

组合式多功能现场勘查箱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现场勘查箱主体和辅拉杆支撑设备以及挂钩网带等可选设备。整体上看为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现场勘查箱,箱体辅以可拆卸,滚轮推拉的功能,箱内为便于调整更换的泡沫结构。

主要有以下特色:

1)功能齐全。首先主体部分创新性采用“四位一体”的模式,将四个功能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箱子通过扣子固定在一起。把照相、光源、手足工枪痕迹提取、灰尘痕迹提取和微量物证提取等设备放入其中,把他们科学合理的排列在功能区。四个功能区可以独立使用,也可根据实际按需要进行组合搭配。挂钩网带部分可以临时性放置物品,有效扩大可利用空间。

2)携带便捷。由传统的手提式改为手提和拉杆拖拉两用式。箱体的可拆卸组合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大案复杂现场可以用拉杆携带齐全的装备,简单现场可以手提其中一个,提高现场勘查装备携带的灵活性,提高现场勘查的便捷性。。

3)经济实用。将多种现场勘查箱内常用物品,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科学地组合在一起,既降低了箱体材料成本,也避免了原来各箱体中各类工具、物品重复等现象,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了浪费。

4)环保灵活。箱体及其内部采用环保材料制作,具有抗摔防腐蚀能力,可以保证仪器精确性。箱内采用可更换泡沫,可以按需更换调整箱内物品,减少物品不必要的浪费,也可以及时更新换代,补充先进的装备。 3.2 组合式多功能勘查箱图纸设计

根据调研,各类勘查箱的灵活搭配,更有利于加快现场勘查的进度。虽然传统现场勘查箱内工具物品齐全,但无法适应快节奏高频率的现场勘查现状,使现场勘查进程缓慢。在咨询了相关技术人员,分析问卷调查反馈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组合式多功能现场勘查箱的设计图纸。共分四个区域(如图1),每个区域功能各不相同。一区是照相勘查,二区是显像勘查,三区是静电勘查,四区是储物箱。

此多功能现场勘查箱,具有可拆卸的亮点,各个箱子可以自由组合,每个箱子用做不同的功能区。如此一来,现场勘查人员可以根据现场需求,灵活自主地选择并合适搭配现场勘查箱,而不用将全部的勘查箱带去现场,造成资源浪费与携带的笨重感。与此同时,单纯的多个现场勘查箱的堆叠,会使组合式勘查箱较笨重,较大的重量也会拖缓公安技术人员高效进行现场勘查的进度。于是,我们在设计图纸应用了旅行箱滚轮的设计,以减少现场勘察人员赶赴刑事现场的劳动量。

除了外观的设计,针对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组合式多功能勘查箱的内部分布进行了详细设定。如图2所示,勘查箱的第一层为照相勘查箱,里面包括单反相机、手电等。勘查箱的第二层为显像勘查箱,考虑到显像勘查所涉及到物品较多。我们准备将其设计为二分式的抽屉以方便 现场勘查人员使用,以避免各种粉末盒和化学试剂等物品的混杂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其中第一区为粉末显现去包括羽毛刷、金粉、银粉、磁性粉、胶带等;第二区为生物物证区,包括棉签、四甲基联苯胺、“502”胶,定性滤纸等。此组合式多功能现场勘查箱的第三层为静电勘查箱,里面包括静电吸附器、物证金属膜、钢卷尺,测距仪等。最后一层空间较大,我们科研小组考虑将其设计为储物箱。将现场勘查常用的吹球、皮尺、放大镜、警戒线等摆放要求不高的物品使用量较高的物品放入其中。

各个勘查箱之间的固定考虑使用镀锌不锈钢的大翻扣来完成的,具有极强的固定功能。考虑到组合式的勘查箱重量较大,我们在勘查箱四周都设有齿轮状的橡胶材质的防滑垫,以有效保护勘查箱的四周,做到现场勘查取证的安全稳定。

考虑到现场勘查有许多用量较大却又是必备常用的工具,如物证袋,物证编号牌,物证牌,一次性手套,鞋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等,若F场勘查人员开箱取拿又会略显拖沓麻烦,因此可以将勘查箱的背面空间利用起来,通过弹性挂网的形式将其显漏在外面。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三个可拆卸的组合式勘查箱背面设置六个横向挂钩,方便现场勘查人员临时用来存放物品。而一些较大不方便携带的电镀膜、图纸也可以将其放在拉杆横网或以袋子挂在挂钩上,以解放公安技术人员的双手(如图3)。

最后,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图纸征求公安实战部门现场勘查技术员的意见并加以改进完善;根据图纸制作组合式多功能现场勘查箱样品实物;总结分析实践调研的结果,不断完善各方面构造组合,让实物来源于实战并服务于实战。

4 结束语

现场勘查人员工作在第一线,是案件侦查中的主力军,一个功能齐全的现场勘查箱对其而言也是必要的,但是现场勘验设备及技术的更新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重视,不断对此加以改善,以更好的为现场勘查人员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帅,包连松.浅谈“一长四必”对侦破案件的积极影响.法制博览[J].2016(6):190.

[2]张冠营.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J]湖北警官学院报,2013(1):21.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3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总结可以使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某一项工作的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它还可以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三、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四、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集团公司200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县2000年普法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

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五、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rdq

uo;,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按内容可以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等;按范围可分为个人总结、党支部(小组)总结、单位总结等;按总结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又可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工作总结可不拘泥于"格式"和"框框",但以下内容是必须包括的:

(1)标题。总结的标题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单位名称十时限十总结内容十文称。如标题下或文末有单位署名,标题可省略单位名称等。

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

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补充说明单位、时限、内容等。

(2)基本情况。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在本总结所包括的期限内的工作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它是工作总结的引言,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只要很短的一段文字就行了。

(3)工作回顾。要详细地叙述工作任务、完成的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步骤和措施,要写得详细、具体***,对取得的成效要表达得形象、生动。在写工作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 '

(4)经验教训。应从工作回顾中很自然地归纳提炼出采。一定要写得丰富、充实,并选用具体事例适当地展开议论。使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5)结语部分。主要写明今后的打算,也只需写很短的一段话。写得长了,反而冲淡了主题。

(6)总结正文写完以后,应该在正文的右下方(指横行文字),写上总结单位的名称和总结的年月日。

写工作总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结正文,有两种不同写法,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一种是以工作回顾连带谈及经验教训。基本上是按工作展开的程序和步骤,分段说明每个步骤和阶段的工作倚况,夹叙夹议地引出相应的经验教训。这样写,主要着眼于工作过程的回顾。

另一种写法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主,用工作回顾阐明经验教训。一般是先归纳和提炼出几条经验或教训,分别展开论述,把工作过程、工作办法、取得的成效等等穿插在里面写,使经验和教训看起来更加充实。但是这样写,整个工作回顾会被拆开来分别为阐明观点服务,显得零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在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中适当加以详述,使人对工作概貌有一个总的了解。

(2)总结必须实事求是。事实要准确,不能报喜不报优,不要夸大其词。

(3)总结的观点要正确。一定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观点正确,是总结能否站得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光有正确的观点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够说明观点的丰富的素材和具体的内容,这样的总结人家就喜欢看,看后也能有所收获。

(4)写总结文字要力求准确、生动、活泼。总结是概括实践,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此用词要确切。'总结要尽可能地多用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总结切忌年年老一套。

(5)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大量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要反复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来龙去脉来论证其发展的趋势。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领导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

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等。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写法不尽相同,大体情况是:

(1)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介词"关于"加调查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情况的调查报告》。也有的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如《农民负担情况调查》。正副式标题。正题揭示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副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并写明"调查报告"或"调查"字样。

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的标题比较灵活,标题中不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的字样。有的是概括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如《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有的是采取提问的形式,如《这里的干群关系为什么这样好?》。

(2)开头,各类调查报告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写法:

第一,交代调查本身情况。包括调查的起因、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等。

第二,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等。

第三,对全文内容作出概括。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

当然,有些调查报告可能是某两种写法的结合。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

(3)主体,各类调查报告的主体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观点材料的组织;二是布局结构的安排。

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写任何调查报告都要确立明确的观点,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调查报告是文字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体,应当精心地安排好布局结构。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第一,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第二,纵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

(4)结尾,不同内容的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写法:

第一,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建议作为结尾;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

第二,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

第三,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

(5)落款。写明作者名称,如果是联合调查,亦应标明。在作者名称下面写清年月日。有些调查报告有附件,应在结尾处标明附件名称、份数。

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的事实依据。

(2)要善于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真面目,抓住它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3)要选用切实、可*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

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4)调查报告的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要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

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

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把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或把犯错误党员干部、发生问题单位胡的情况加以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材料。整理典型材料的目的在于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因此,典型材料应确实具有典型意义。

典型材料包括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内容包括标题、正文两部分。包括单位或个人名称,典型事例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的价值或意义,典型材料中的经验,以及有关编写者的批评、表扬、建议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先进典型材料的写法。先进典型材料又可分为先进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

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9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选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4

摘要对《绘画迹象论》的研读渐熟,从而对作迹生象的过程重新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从古至今,绘画活动都离不开人类作迹的本能。本文主要阐述在综合绘画中媒介的意义和各种媒材的迹表现,依附于《绘画迹象论》对综合绘画中的媒介简单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媒介 肌理 迹表现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93-02

“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这是钟孺乾先生在从事绘画事业中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绘画迹象论》的开篇之句。从绘画方面讲,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这是最早的做迹成象的绘画作品。看似简单的形状和色彩,却能反映出人类对于绘画艺术最初的作迹本能。迹象论,“迹”与“象”之论,“迹之象”,“象之迹”,“迹大于象”,以作迹为手段,以成象为目的。

一、材料媒介在绘画活动中的意义

视觉艺术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观念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创造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媒介上。但无论怎么变化,艺术作品的创造都逃不开一个必要因素:作迹。而在作迹的过程中,媒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一般而言,一件艺术作品,其形式、语言、观念和媒介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而媒材在艺术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的、革命性的。15世纪尼德兰的扬・凡・爱克,他改良了油画技法,在调色中加入一种新的媒介:油。他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料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覆色,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是富有巨大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在绘画艺术中,综合绘画以其丰富多彩的媒介材料,无所顾及地展示出作迹效果的独特性、表现性。综合绘画,是“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在绘画上的统称,只是作为绘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媒材或综合材料。它可以使用各种媒材,如油性、水性颜色,也有染料、矿物色或玻璃、泥土、钢铁、化学品等等来绘画创作。在技法风格上,它表现得更为自由,符合现代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二、部分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迹表现

(一)纸

纸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绘画材料。不同的纸有不同的质地、纹理、颜色和性能。如中国画绘画一般使用的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在不同洇墨程度的宣纸上作画写字,其作品效果各有各的妙处。又如素描用纸。古代常用羊皮纸,而现在我们常用的是一些浅色的纸,有各种不同的灰色、暗红、土黄、灰褐色等来作画。由于用纸和绘画的工具不同,作迹所产生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在现代艺术中,一切材质都可以被利用。在综合绘画中,大量被运用的是身边现成的各类纸,比如报纸、包装纸、纸箱和废弃的广告纸、文件等等。这些直面有各种痕迹,或者是文字、图像……或者是划痕、撕裂和破损,这些痕迹子啊不同的时间、空间多表现出的状态效果又各不相同。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材质如果合理使用,便具有了材料本身特有的语言、观念和感受――材料能说话。纸不仅是作迹材料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作为成象的迹。纸本身的纹理或被揉搓所产生的肌理效果,都被艺术家们所青睐。

(二)基底

做好绘画基底是综合绘画中对材料处理的最基本规律之一,也是艺术家为预先构思的艺术创作作迹成象的关键之一。通常综合绘画作品的主要媒材有很多种,因此,基底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多种材料之间的协调、衬托、对比的有机关系,也就影响了迹的效果、象的形成。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质感和肌理,因此,基底的制作也要有相应的相应的质感和肌理。依次推出基底制作的三个基本原则:“(1)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2)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3)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①从而材料的可选性也就非常的广泛和具有个性。

1、 丙烯与塑形剂的迹表现

丙烯在综合绘画中是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色相好、易干、可保存时间长等。

用丙烯做底可厚可薄,配上塑形剂可以使其堆积到一定的厚度,再进行塑造和肌理制作。做基底本身就是一个作迹的过程,其色调、质感和体积感大大的表现了迹的效果。

在综合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们为了加强迹的表现力度,扩大迹的表现范围,或者为了传达给观者某种强烈的感受,往往采用真正能体现质感和量感的材料。如帕拉蒂运用大尺寸的紫铜底板和青铜头像面具;劳申伯运用实心陶(与真实梯子大小)制作梯子,等等。因此,按照前面提到过的基地制作原则,此时的基地也应该是具有体积感和厚重感的。

厚重肌理的制作通常用到的材料有石膏粉、水泥、沙、细石、粉、各种布料、绳子以及某些现成品(如旧服装等)等等。当然,用这些材质做基底少不了的是用黏着剂来固定,常用的有水、胶、漆、树脂等等。

2、 现成品结合的迹表现

综合绘画可以是通过材质来表现迹与象,也可以是以一些现成品来表现。以油画和水墨的结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一幅现有的油画(当然油画的内容、色调等要与将要创造的作品相协调)为基底,把胶涂在画布上(常用的白乳胶即可,涂的时候可薄可厚),再把一张水墨画折皱、揉搓出褶皱不规则、疏密错落、厚薄不均的效果覆于画面上粘合(之后可浇水或再涂一层胶,渗透),这样,褶皱疏薄的地方会透出底层的油画(或用刮的方式刮出底层)。最后将水墨或泼,或洒,或浇于表面,倾斜画面,水墨自然流穿于褶皱之间,留下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印迹。

3、木板上的迹表现

在木板上做肌理效果比起许多纸和布来说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木板的承受力大,不易损坏等。因此在木板上制作特殊的迹象给许多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激情。在木板上可以用烧、烤、熏、刻、挖等方法来做痕迹。用这些方法所产生的痕迹是许多常用材料中无法做到的。

当然,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所运用到的媒材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些。艺术跟时代一样,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的实践活动产生导致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而新的观念又促使各种新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媒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各种各样的作迹方式被艺术家们大胆尝试。如克莱因的“火画”所用到的材料:石棉;蔡国强利用燃烧或爆破火药后所留下来的痕迹来构成作品中的象;再如在人的脸上绘画,即我们常说的“脸谱”;人体彩绘;“大地艺术”利用自然材料(自然生成存在的,非人工合成和生产的。如山川、草木、石头等)为迹点,再赋予独特的艺术理解和鲜明的主题,等等。因其各自独特的表现力,加上不同的技法材料以及独特的艺术处理,作迹成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在综合绘画中,各种媒材因其质地、性能、肌理以及表现力所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迹象,都让艺术家们激动不已。迹与象是统一的,作迹生象,象由迹的聚集而成。刘骁纯先生在为钟孺乾先生的《绘画迹象论》写的书序中说:“迹在象中,象由迹生。”“没有无迹的象,也没有无象的迹”②,作迹成象的过程是有意识的,也有的偶然成象,却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而正是这种有意识和偶然的结合,才让这个过程变得那么生动和有意义。

注释:

①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上海书画出版社,1005年1月第1版,第89页.

②钟孺乾.绘画迹象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7页.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5

人事档案的内容是由若干份材料组成的。它的来源十分广泛,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材料的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到人事档案的质量,甚至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提高档案质量更好地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我个人认为应从材料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要做到真实、完整、精炼

1、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内容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职工的本来面目,对于不符合职工客观面貌的材料、伪造的假材料应剔除出去。如某位职工在1988年的干部履历表中的年龄为1952年9月,1998年再填写时为1954年9月,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不及时纠正,必将影响到今后的组织、人事工作。

2、人事档案材料要完整、手续要完备

(1)材料系列是否完整。一个人的人事档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比如,一个人的入党材料,一般有入党申请书、转证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包括处分决定或批复、调查报告、本人检讨以及必要的证明材料。有关部门向人事档案部门送交材料之时,应注意将系列材料收齐,以实现材料系列的完整性。

(2)一份材料的内容和外形是否完整。人事档案的每份材料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内容有几个部分、几个要素组成。如:一份鉴定材料,一般都应有自我鉴定、小组鉴定、组织鉴定;审查结论和处分决定,一般都与本人见面,本人在结论或处分决定上的意见和签字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档案材料必须有头有尾,落款、署名、时间等特征具备,外形上没有缺页、破损、霉烂变质、字迹模糊不清现象,才是完整的档案材料。

(3)材料手续的完备,是确保人事档案内容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990年中央组织部颁布的《干部档案整理办法》指出:“今后凡需归入档案但手续不完备的材料,均应先将手续补办完备,才能归档。”

3、人事档案的内容应精炼、实用。人事档案从建立之日起就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因而决定了人事档案必须根据当事人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补充新材料。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对收集起来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其真伪,判定有无保存价值。如,有人在入党过程中多次写了申请书,有人被审查时对同一问题多次写了交待材料,有人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期写了内容相同的证明材料,鉴别时,只需选取1-2份内容全、手续完备、字迹清楚的归入本人档案,其余的剔除。这就避免了人事档案的臃肿庞杂,使其精炼简明,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材料格式的规范化

很多人事档案材料是以表格的形式记载信息情况的,材料表格设计是否合理,尺寸大小是否规范,印刷和书写的质量是否有保证都将影响到人事档案的质量。

(1)首先,表头要清晰明确地表达所记录的内容,避免含糊不清、文不对题。人事档案的每一份材料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履历表记录人员个人简况简历;鉴定表记录对人员某一时期学习或工作的鉴定;工资表记录人员工资变动情况等等。有些单位在制表时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印刷在同一份表格上,极易造成混乱。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部队人员的工资表、任免表和技术等级调整表通用“干部任免审批表”一种表头,不仔细鉴别很容易搞混。这种情况给人事档案的整理和查阅带来很大不便,更会影响有关部门对人员的了解和任用。其次,项目的排列要合理。表格材料常常包括很多项目,项目的排列必须清楚有序,每一项后面要留足够空白以供填写。

(2)目前,人事档案材料仍以纸质材料为主,材料用纸和印刷书写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事档案的保存问题。目前机关多用新闻纸、二号和三号印刷纸制作文件材料,一旦遇光和高温后,容易发黄变脆,缩短档案寿命;铁道部门的职工工资单使用极薄的蜡光纸印刷,在收集、转递的过程中极易损毁。因此,人事档案材料要用质量较好的纸张书写或印刷。另外,用纯蓝墨水、铅笔、圆珠笔、复写纸印刷或书写的档案材料,不耐光、不耐热、受潮或长期磨擦或字迹容易浸化消退。应提倡使用墨汁、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材料。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6

关键词: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勘验检查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30-03

痕迹、物证是指案件侦查过程中从现场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关联的,能以其自身结构特征、所载内容或者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性客体。痕迹、物证一经查证与犯罪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犯罪事实。因此,应结合铁路犯罪现场特点,全面地发现现场痕迹、物证,正确地固定、提取现场痕迹、物证,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现场痕迹、物证是做好铁路犯罪现场实地勘验、检查工作的首要要求,也是查明犯罪事实的前提和基础。

一、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

(一)发现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重点部位

1.现场的进出口。犯罪现场的进出口是犯罪嫌疑人的必经之路,是现场勘查的重点部位。现场进出口及周围物体是寻找发现手印、足迹、工具痕迹、车辆痕迹以及微量物证的重要部位。例如,门把手、锁体、插销、门窗框及门窗玻璃等物体上容易留下手印;房屋的门、窗、洞、天花板以及铁路防护网、列车车门处容易留下足迹;铁路犯罪现场上棚车的车门、集装箱门、车厢扶梯,常有钳剪铅封、加固铁丝所遗留的工具痕迹,以及攀登擦蹭的泥土、金属碎屑、受伤后擦拭留下的血迹等微量物证。

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是作案人实施犯罪行为时间较长、破坏较严重的部位,往往是犯罪目标所在处。这些部位的物体常被移动、翻倒、毁坏,因此遗留的痕迹、物证较多,在勘查时应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痕迹物证的寻找发现。不同案件性质的犯罪现场,其中心部位的表现也不相同,如杀人案件现场的中心部位为陈尸处,盗窃案件现场中心部位多为被盗财物的存放处,抢劫、案件现场的中心部位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地。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由于作案人活动较大,所遗留的痕迹也较为杂乱,尤其是足迹、工具痕迹遗留较多且较乱,现场勘查人员应当根据现场痕迹、物证的表现分析出作案人的活动过程,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3.被侵害的客体和作案人可能触动过的部位。由于被侵害的客体和作案人可能触动的部位与犯罪目标关系直接,所以具有较高的勘查价值,是发现痕迹、物证的重点部位。如盗窃案件现场中被打开的柜门、抽屉、箱盖以及电源开关、灯泡、插线板等物品和设备上,铁路货盗案件现场内被蹬踩的货物及包装箱上,铁路器材拆、割盗现场中遗留的被拆、割的螺栓、夹板及电缆上,旅客财物被盗案件现场中被盗物品的行李架上等等。针对以上部位,在现场勘查中应重点寻找发现足迹、手印。

4.作案人的来去路线。发现寻找痕迹、物证不能仅仅局限在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及其附近,还应扩大到作案人来去现场的路线上。沿着犯罪现场的进出口或中心部位向外搜索,在作案人来去的路线上可能寻找到清晰、完整的足迹并以此判断进入现场和逃离现场的方向。同时开展顺线追踪,有时还能发现未进入现场中心部位的同案犯的足迹和交通工具痕迹,甚至追踪到犯罪嫌疑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设备大量投入使用,作为现场勘查人员应及时调取现场周围监控所拍摄的视频资料,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以确定其来去路线,从而指导现场勘查工作更好地开展。

5.作案人踩点、预伏、藏身的地点。作案人在作案前预谋、策划、踩点、打探的地方,以及作案中隐蔽躲藏的处所,也容易遗留有痕迹、物证。勘查中,在作案人作案前踩点、逗留的场所可以找到足迹以及交通工具痕迹;如果停留时间较长,还可能留下相关的物品,如赃物、凶器、饮料瓶、食品袋、衣服、鞋袜、手套、工具、烟头、粪便等,这些物品上面很可能留下各种痕迹、物证甚至微量物质,所以在提取物品的同时,同时要注意对微量物质的提取。

(二)发现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常用方法

科学有效地寻找发现痕迹、物证是现场实地勘验的核心任务。现场勘查人员要坚持全面、细致、科学的工作原则,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不断开拓、探索寻找发现痕迹、物证的方法。在目前的侦查实践中,发现现场痕迹、物证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指现场勘查人员依靠自身的眼力,借助自然光线或常规光源条件,对各种痕迹、物证进行观察的方法,这也是发现现场痕迹、物证最基础的方法。首先可以使用透射观察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玻璃器具或其他透明物体上汗液指纹、粉尘指纹及油质指纹的寻找发现。操作时,让光线从物体的背面透射,从物体的正面观察,利用手印同物体两者透明度的差别发现手印。为增强反差,使手印更加清晰,可衬垫黑色背景,调整光线角度,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次可以使用反射观察法,也称侧光观察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不透明光滑物体的表面上无色汗液手印的寻找和发现。操作时,让光线与视线处在物体的同一侧的两个相对方向,利用手印同物体两者对光线反射强弱的不同,发现手印。除此之外,针对透明或不透明的光滑物体表面还可以使用哈气观察法,采用哈气观察法能够寻找和发现无色汗液手印,尤其在冬季,简单易行。操作时,在疑有遗留手印的物体表面,用嘴哈气,使手印纹线瞬时凝上一层雾气,增强手印同物体表面的反差,以利于观察发现手印。注意待雾气挥发、物体表面干燥后才能用其他方法显现。

2.特殊光源观察法。目前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多波段光源。多波段光源是当前现场勘验中最常用的功效较高的设备。该设备由一组或两组滤色镜,将光源发出的白光(全谱线)分成不同的波段,再通过光导管输出,这种光学系统即被称为多波段光源。多波段光源具有无损性、波段丰富、消除干扰、增强反差、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效率的特点,所以在现场勘验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多波段光源主要用于现场勘验中痕迹、物证的发现、显现处理。它除了显现手印外,也适用于现场足迹、血迹以及油脂、纤维、火药残留物等物证的搜寻。对于涂改字迹等文件的检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此外,紫外观察系统也应被充分利用,该系统是利用现场微量痕迹、物质对长、短波紫外线具有特殊的吸收、反射以及荧光的特性,通过紫外线增强器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成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图像,并可直接进行拍照。该系统适用于绝大多数光滑、非渗透性客体表面,可以不经任何物理、化学处理对现场遗留的手印、血迹、射击残留物等痕迹、物证进行搜索、观察、照相。紫外观察系统是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有效设备。

3.物理显现法。物理显现法是指现场人员运用物理方法对现场潜在形象痕迹进行显现的专门技术方法。物理显现法主要有粉末显现、烟雾熏显和光源显现三种。粉末显现是指针对各种遗留痕迹客体本身的特性,运用材质不同的粉末和显现工具在可能存在潜在痕迹的部位进行刷显的方法,如磁性粉末、铝粉显现潜在指印;烟雾熏显是指利用物质燃烧形成烟末或者物质蒸发形成雾气附着在被显现客体表面而显现出潜在痕迹的方法。光源显现是指运用不同种类的光源以及改变光源的照射方法对潜在痕迹进行显现的方法,如利用多波段光源等设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寻找、发现。

4.化学显现法。化学显现法是指通过使用各种试剂与潜在痕迹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在普通光线或在特殊光线的条件下能够显现出潜在痕迹的方法。化学方法一般用于显现手印和脚印。实践工作中,往往是综合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现场潜在手印和脚印进行显现,以提高勘验效果。

二、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与提取

(一)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

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是现场勘查工作中客观勘查要求的体现。对现场任何痕迹、物证进行提取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固定保全。尤其在铁路犯罪现场勘查工作中,由于开通线路、恢复运输是铁路运输部门的第一要务,因此留给勘查人员的时间紧迫且任务繁重,一旦出现失误和拖沓导致痕迹、物证的破坏或遗失,那么现场原始情况和痕迹、物证的位置关系将无法恢复。所以,痕迹、物证提取之前的固定工作尤为重要。

固定保全痕迹、物证的方法有文字记录法、照相法、绘图法、录像法,即以现场勘验笔录、现场照片、现场图、现场录像的形式对现场痕迹、物证的原始情况进行固定。

(二)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

提取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是铁路犯罪现场实地勘验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现场痕迹、物证的种类不同且形态各异,要求勘查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提取方法并能结合现场情况灵活运用。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照相提取法。照相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指运用照相设备、感光材料进行特种照相提取现场痕迹的方法。例如对于现场手印可以进行拍照、分色照相、红外和紫外照相、偏振光照相等,对于现场成趟足迹,采取单足比例照相后,再采取直接连续比例拍照。照相提取法不仅是如实记录的方法,还是在运用其他方法对痕迹、物证进行检验之前必须进行的固定保全方法。进行照相提取必须全面、客观,既要选取形态特征明显清晰的痕迹,又要注意反映几个形象痕迹之间的关系;拍照时要在痕迹的一侧放置比例尺,以反映痕迹本身的尺寸。

2.原物提取法。原物提取法又称为实物提取法,是指将留有痕迹的物体直接提取。在实践工作中,为了能够直接观察痕迹的真实情况,便于长期保存原始物证,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对留有痕迹的一些体积小、价值低,且容易进行分离的物体,在征得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原物提取。例如,现场的手印、足迹有时候留在座椅、纸张、床单等轻小物体上,为了保持印迹的原始状态,利于检验和鉴定,在经过物主同意和请示现勘指挥员后,可以进行原物提取,使用完毕及时归还原主。提取原物后,勘验人员必须注意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包装和运送,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运送过程中原物与包装物发生碰撞而损坏痕迹。

3.制模提取法。制模提取法,是指对于遗留在塑性较强的物质上而形成的立体痕迹,运用不同材料制作模型的痕迹提取方法。立体手印、立体足迹以及工具痕迹一般需要根据痕迹自身的大小、深浅等情况进行制模提取。应当注意的是:制模提取前必须经过拍照固定;必须考虑制模物质的有关物化特性,绝对不能对承痕客体本身产生破坏,提取后要注意包装保管模型和原物,防止损坏。

4.绘图提取法。绘图提取法是指勘查人员运用制图学包括测量知识对现场上发现的各种形态的痕迹进行绘图提取的方法。勘查人员经过观察和测量,可以直观地描绘出痕迹、物证的外表形态、大小、深浅、间隔、方位部分、各个痕迹之间的关系,以便分析判断和检验鉴定。例如,现场足迹以及工具痕迹往往需要进行现场描绘记录提取,以确定痕迹的形态以及在现场的位置等问题,具有反映直观的特点。

5.静电提取法。静电提取法是根据静电能够吸附粉尘物质的原理,勘查人员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产生静电对遗留在特殊承受面,如毛织物、纺织物、水磨石地面上的痕迹进行提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手摩擦提取、高压电极充电提取、电晕充电提取、电动吸引提取等。

三、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包装、送检

痕迹、物证的包装、送检是侦查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物证都是勘查人员经过昼夜工作,在极其困难恶劣条件下,经过顽强细致的寻找和提取才收集到的。它来之不易,倾注了勘查人员的心血,要十分地珍惜和爱护。因此,如何将已收集到的痕迹、物证进行妥善的包装、送检,是勘查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 痕迹、物证的包装

痕迹、物证采集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无法在现场检验而要送往专门的化验室。为了防止在送检过程中检材的丢失、污染、混淆,必须对其进行妥善包装,并做好详尽的记录。应该认识到,物证的包装也是获取证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种类的痕迹物证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包装。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1.坚固物证的包装。坚固物证是指质地比较结实不易损坏和变形的物证。例如,木头、金属、塑料、硬橡胶、玻璃、石块等性质的物证。这些物证上如果没有指纹、足迹及细微的擦划、分离等痕迹和某些粘连物质,可以放入比较结实的物证转移箱进行包装,或根据物证的规格和属性使用牛皮纸袋和塑料袋进行包装。将物证放入后,把包装物的口封好,防止物证散落、丢失。

2.易损坏物证的包装。易损坏物证是指质地薄、脆、软等容易变形、断裂和破损的一些物证。例如纸张、塑料、薄膜、玻璃制品、纺织物等,这些物证很容易发生断裂、破损或变形。因此,包装物要比较坚硬以保护物证的完整不受损坏。可使用质地坚硬的物证转移箱、钢化玻璃容器、结实的牛皮纸袋等作为包装物。选用包装物时还应注意大小要与物证相适应,包装物可以稍大一些,但应使用泡沫塑料、棉絮、锯末、碎纸等物品对空隙进行填充,防止物证因晃动、碰撞造成痕迹被破坏。

3.生物物证的包装。随着物证技术学的不断发展,生物物证的价值越来越高。常见的生物物证包括血液、、毛发、人体组织、唾液、汗液、动植物等。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作用下,生物物证极易发生腐败、变质,所以一定要根据物证的不同特点选用相应的包装物和方法。包装时应当注意包装物必须清洁无污染;分别包装,不能相互混淆;及时记录,贴好标签,注明标志;防止腐败、变质,可冰箱保存但不得加入防腐剂;潮湿的物证如不能尽快检验,应当阴干后再行包装。

4.微量物证的包装。微量物证通常是指案件中提取的量少体微、能以其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证明其与犯罪嫌疑人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铁路犯罪现场中常见的有纺织纤维(纱、线、绳、带、袋、织物等)、涂料、泥土、植物种子、花粉、黏合剂、油脂、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纸张、文字色料、爆炸物等。微量物证在包装时应注意不同部位提取的检材应分别包装,外部贴上标签注明来源,提取地点,日期,提取人姓名等;干燥不粘连的物质可直接装入物证样品袋中;用胶带纸粘取并附贴在玻璃片上的物质,先用纸包装,再固定于纸盒中,盒盖用胶带粘封;体积较大、性质柔软的物品,用薄膜保护法将附着其上的物证保护好后,装入塑料袋中封口即可。对体积特别大,又需防震、防碎的物品,则可悬空装在木箱内,并做其他防震处理。若有微量物证附着于带尖、刃的物体之上,一般采用薄膜保护法将物证包好,用脱脂棉包裹尖、刃部分(或用塑料薄膜包扎),再放入塑料袋中封口,避免附着物丢失。对于有流动性或挥发性的物质,以及沾有这类物质的棉球等,可装入洁净干燥的玻璃磨口瓶中,瓶口盖紧并做密封处理,必要时还应在瓶外注上“请勿倒置”的字样,然后再放入塑料袋中封装。对于腐蚀性液体,应使用耐腐蚀的容器盛装并密封。

(二)痕迹、物证的送检

痕迹、物证的送检是指将在犯罪现场收集的痕迹、物证送到专门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的工作。送检过程中必须注意运输环节的安全,避免出现痕迹、物证的损坏、污染或灭失。

现场勘查结束后,勘查人员将各类痕迹、物证进行整理、包装和登记完毕,要交给专人护送,由送检人将痕迹、物证亲手交给检验鉴定机构并取回收据。送检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绝不可麻痹大意。若是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则应按危险物品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运输。对于纵火剂残留物等易挥发的检材,应密封于带磨口的棕色广口玻璃瓶中尽快送检,以免它们挥发损失。送检途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玻璃样品瓶的破碎。从现场勘查地点到目的地的距离长短不一,如果装有痕迹、物证的包装物品放置不当,途中汽车的震动、摇晃或者急刹车,很容易造成包装物发生碰撞、挤压甚至乘车人的踩踏,从而使痕迹、物证受到损坏。因此,送检过程中一定要将装有痕迹、物证的包装物加以固定,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郝宏奎. 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蔡新建. 铁路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苑军辉. 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7

关键词:法庭科学 潜血手印 瓷砖 血迹亮红 增强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30-01

在刑事犯罪现场勘查中,特别是杀人犯罪现场,常常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血手印或潜血手印遗留在被害人的日用品、衣物、周围环境以及作案工具上,成为犯罪现场重要的物证之一。但是红色等较深色客体表面的血手印由于与背景反差较小,常规的四甲基联苯胺试剂无法直接提取检验,潜血手印往往需要其它增强后才能有效应用[1,2,3]。

血迹亮红(英文名为Blood Light Red)是一种浆汁染色剂。实验发现,血迹亮红本身的共振折射光强度较弱,当与质子化的蛋白质结合时,可以使体系的散射光强度明显增大。本文利用血迹亮红酒精溶液作为潜血手印显现液,使用血迹亮红显现液喷涂法增强瓷砖表面潜血手印,照相提取后并对局部放大观察效果,研究其对潜血手印的增强效果。

1 实验和方法

1.1 材 料

血迹亮红、正四丁基碘化铵(阿拉丁试剂)、无水乙醇、盐酸、兔血;脱脂棉、瓷砖;精细喷雾器;Nikon D2X照相机。

1.2 样本制备

匿名选择20名学生,首先使用无水乙醇脱脂棉擦净手指,2 min后手指按在在浸润兔血的脱脂棉上,在瓷砖上连续捺印5枚,血迹量从大到小。重复4次,血手印样本存放在干燥纸箱保存,保存时间依次为1 d、2 d、4 d、7 d、14 d。

1.3 血迹亮红显现液配制

血迹亮红显现液:把0.2 g血迹亮红溶解到容积为200 mL盛有2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然后加入0.2 g正四丁基碘化铵、75 mL无水乙醇,使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后,红色透明溶液,避光保存。

清洗液:把2 g正四丁基碘化铵加入盛有1000 mL无水乙醇容积为2000 mL的烧杯中,使用玻璃棒棒搅拌,溶解充分,呈现透明溶液,装入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1.4 操作方法

(1)把配制的血迹亮红显现液装入精细喷雾器中;把清洗液盛入另一个精细喷雾器中。

(2)使用清洗液对检材预处理。将清洗液均匀地喷涂在留有血手印的检材表面,反复喷涂2~3次,确保表面浸润均匀。

(3)使用血迹亮红显现液增强血手印样本。使用精细喷雾器在留有血潜手印的5种检材表面均匀地喷涂显现液,反复喷涂3~5次,即有绿色手印出现。

(4)使用清洗液对手印检材后处理。使用精细喷雾器在增强后血手印的5种检材表面均匀地喷涂清洗液,反复喷涂3~5次,去除多余残液。

(5)如果效果不理想,重复上述程序3~5次,直到显现出满意的手印纹线。

(6)使用照相机拍照记录上述显现效果。

(7)电脑处理相片照相并对局部放大观察效果,研究其潜血手印的增强效果。

2 实验结果

(1)血迹亮红显现液喷涂到瓷砖表面后,5~15 s后捺印血迹部位即有红色纹线出现,背景为淡红;使用涂清洗液清洗残液后有亮红色手印纹线呈现,背景为承载手印客体表面颜色。

(2)遗留时间对血迹亮红显现液处理的血手印样本的增强效果没有区别,遗留时间从1d~14d基本都能够显现出(见表1)。

(3)使用血迹亮红显现液处理瓷砖上潜血手印都能够有效增强,没有弥散现象,但颜色有区别,遗留血迹量对手印纹线及颜色深浅稍有影响,颜色从深到浅;纹线特征较为清晰(见图1)。

(4)使用血迹亮红显现液增强后的手印纹线清晰连贯、反差明显,无颜色背景。

3 结语

亮绿SF显现液与质子化的蛋白质结合时,可以使体系的散射光强度明显增大,在相转移试剂正四丁基碘化铵的作用下,亮绿SF与蛋白质结合紧密,不容易发生扩散,所以对潜血手印极其敏感,增强出的手印纹线清晰连贯、反差明显,无颜色背景,且局部放大能够有效显示出纹线的细节特征,能够作为红色光滑表面血手印增强试剂,提高该类潜在痕迹的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德仲,杨晟,黄亮,等.血手印显现的实验研究[J].刑事技术,2002(1):7-9.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8

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激发探究积极性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作者结合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具体含义和分类,对史料的运用方式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学中史料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推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中学历史;史料;课程教学;作用

引言:

史料的存在,是古代历史在漫漫历史发展长河中留存的直接证据,是社会形态发展的重要佐证,也是人们研究历史发展,寻找世界变化规律,研究民族历史文明和古人思维的重要渠道。同时,史料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也揭示了史料在人的思维教育层面中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正确的视角对待民族过去历史中的辉煌和黑暗,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知兴替、明得失,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一、史料概述

1.史料的广义概念。史料指的是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中留下的物质和文化证据。因此,史料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史料类型。直接史料通常表现为留存的能见的,可以直接证明历史真相或者历史事件的物质。直接史料包括民族文字、历史遗迹、历史实物、艺术创造(曲艺、石刻、雕塑、壁画等)。民族文字包括了民族演化过程中所有通过文字记载传承下来的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有书籍、散文、诗歌等。历史遗迹指的是在区域内保留的历史文明存在的痕迹。通常指已经灭绝的种族或者迁移的种族留下的建筑物和生活区域,以及其内部的所有生活痕迹。

2.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概念。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概念较为狭窄。通常而言,中学历史的教学深度和知识面广度都较为有限,知识对中外历史浅尝辄止般地讲述。而且在某些方面也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而非掌握。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通常表现为直观感受的某种物体。比如图片、书籍节选等。而且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最大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是构成教材历史观点的重要佐证,使教材在丰满度和纵深性上都有较强的教学空间;第二点,是作为教材教学与阅读的统一,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中学教学中历史史料的选择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其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史料选择是否符合教材内容,也是关系到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1.文字史料的地位。通常而言,文字史料分为三类,分别是原始史料、撰述史料和文艺史料。原始史料最为珍贵,也是最能体现史料在教学中作用和地位的历史史料。原始史料由于不能修改,因此包括历史文书档案、政府政令、批示、珍贵文件、奏折原件、历史名人回忆录手稿等。这种由历史人物直接书写的文字,不仅体现了历史人物当时真实的情感,还能反映出历史中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比如教材中讲述民国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引用了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种具有明确图片的历史文字,不仅能通过文字传达孙中山当时的革命精神和致力于国家发展的畅想,也能从手书中感受到当时这句话中蕴含的中国当时悲凉的历史境况。撰述史料是历史课本贯穿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编撰历史教材的主要材料。所以,通过节选撰述史料,能推动学生对历史发展顺序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时间线索,建立历史思维。文艺史料包括流传下来的诗歌、词曲、小说、谶语等。在历史中,由于不少朝代的历史资料已经毁于兵燹,真实的历史史实已无处可考。但是在教学中又不能对这些重要的朝代忽略。

2.图片史料的地位。图片是文物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古代历史教学中,由于缺少描绘形式和描绘准确性,使得不少历史史料中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南辕北辙,造成不同地域的学生对历史的误解。但是文物又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带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推动学生对于不同历史物件的理解。比如在讲述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史中,使用了汉代的“曲辕犁”、“耧车”等图片史料。这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作为传统农耕民族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伟大创造力。在丰富的图片史料中,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图片的选择也不是任意为之。图片史料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选择方向:遗物类图片史料和遗迹类图片史料。首先是对遗物类图片的选择,遗物类图片包括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工具和器物,包括普通生活器物(陶罐、交通工具等)和经济生活器物(货币等经济等价物)。这些遗物类图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历史教学对历史人文生活教学的不足,更加生动灵活地展示古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历史状态。除此之外,有些近代和当代有价值的图片、图书影印、手稿、针织艺术品、书画影印等图片,通过记录真实的历史瞬间,能够让学生铭记重要的历史节点,也是对历史教材和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再有就是遗迹类图片的选择。遗迹类图片的选择是重要的史料材料。尤其是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善于使用遗迹类图片的教师都能够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遗迹类图片包括古代建筑、石刻、遗址、战场等。这些珍贵历史图片作为教材中使用的重要史料,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记载的不足,提高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立体化程度,也对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推动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接触的大多是记忆性的历史知识以及各种历史事件的意义、重要性、方式等文字条文,因此,在历史教材中加入各种史料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中学历史的兴趣,减少历史记忆过程中的枯燥感。此外,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史料中的奇闻异事,也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淝水之战的时候,由于这段历史是发生在魏晋时期,历史资料并不详实,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叙述加入遗迹类图片和其他史料,来加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历史中不同题材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诗歌等史料题材,也从侧面上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引导教学方向。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对教学进度的控制是教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技巧。而单纯的依靠文字和语言来掌控教学节奏,难以起到约束学生学习和引导教学方向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现代设备加入各种教学史料进行辅助,对于学生调整学习节奏,提高听课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利用许多习题中曾出现的《列强百兽图》,可以将从义和团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九国公约》,从历史史料入手,提出教材对学生的问题,最终剖析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结论,再进行列强瓜分地域特征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字史料、遗迹图片史料等史料,环环相扣,节节引导,提高教学的节奏感和引导性,促进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向引导。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使用历史史料,是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所以,在这种多样性竞相迸发的历史背景下,使用具有不同特点的历史史料作为历史的佐证,可以加强历史的权威感和确定性判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史料来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许多俚语中,由于引用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语义讹变,比如“关公战秦琼”、“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这些语句都有其历史出处,所以使用这种具有史料背景的讹变语句,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判断能力,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历史错误。而且,还能根据史料中的历史特点对历史的年代和背景进行断定。这也是当前历史考试中考试的重点考点之一

结束语:

史料是历史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影,也是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提高史料在教学中运用,可以充分体现史料在历史学科中不可替代的意义,发挥出史料在推动历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当前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转变历史课堂氛围,有效地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断进步。

作者:杨雅楠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加平.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历史教学月刊,2015,(12):50-55.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9

关键词:蛋白质印迹;分子印迹技术;分子识别

1、分子印迹聚合物相关内容

1.1分子印迹聚合物发展过程

所谓的分析印迹聚合物指的是一种通过人工合成的分子识别能力的高分子材料。这样技术所具备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于特定的分子实现预期性的选择。在上世纪40年代,人们在研究免疫学的时候发现了分子印迹,诺贝尔学者对于合成抗体提出这样的理论依据:生物体释放出的物质和外来物质之间所产生的结合位置;所出现的结合位置和外来物质的空间是不是能够相匹配。

1.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点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结构刚性,能有效定位印迹孔穴的构型和互补官能团;(2)空间结构具有柔韧的特点,能完美保证实现动力学;(3)容易接近亲和位点,保证知识分子的识别;(4)机械稳固顽强,即便在重力高压的状态也能实现分子印迹聚合物;(5)热稳定、高温适用的特点。

在所有产品聚合物的家族中,分子印迹聚合物越来越受到青睐,总体说来是由于其显著特性:(1)构效预定性(predetermination)。在自组装结构过程中,模板分子进行聚合形成,功能单体也是如此,人们会根据自身的目的需要进行压制不同的分子印迹聚合物。(2)特异识别性(specific recognition)。印迹分子有其特定的位点,并能利用识别功能实现印迹分子的定做。(3)广泛实用性(practicability)。印迹分子聚合物和抗原、抗体、激素、受体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通过化学合成后,能有效抵御恶劣的天气环境,保证非常稳定的状态,寿命时间也比较长。另一方面,印迹分子聚合物还能辨别一些含剧毒的化合物,而且可循环使用、花费成本低,没有蛋白质分子识别系统的高昂代价。因此,印迹分子聚合物的发展情景十分广。

2、蛋白质印迹的方法

蛋白质印迹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基于蛋白质来保证生物印记过程的正常运行;二是蛋白质发挥模板分子的功效。比如,合成聚合物材料中,蛋白质分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模板分子的作用,能有效形成异性键合的聚合物。而制备这种印迹聚合物主要有抗原决定基法、表面印迹法、包埋法等。3D印迹的含义更广,利用结合模板蛋白质发挥印迹作用,在本体聚合状态下的一种制造方法。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表面印记类似2D印迹法,包埋发类似3D印迹法。

2.1包埋法

在本体聚合过程中,凭借嵌套模板分子而形成的印迹就是包埋法。包埋法最重要的发展环节是怎样在印迹聚合物状态下快速去掉模板分子。模板蛋白在印迹形成过程中,利用可控制基质的孔隙来自由进出,而不同基质材料的聚合物,所产生的印迹蛋白质也不相同。

2.2表面印迹法

模板蛋白为了产生印迹,需要发挥在修饰载体情形下的作用。诚然,印迹材料的兼容性具有一定的局限,并不适用所有的模板分子,所以需要重视表面生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尤其是通过薄膜等材料的表面形成。

3、蛋白质印迹方法存在的问题

3.1水相中印迹蛋白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一种能在水相中具有识别功能的水溶性分子。当印迹和溶剂继续拧聚合作用时,印迹效果非常完美。所以,在水作溶剂形成印迹聚合物时,将通过水分子的疏水作用来充当水相状态下的分子印迹“推手”,并得到了疏水情形下,分子印迹的相互作用力能在众多小分子印迹体系中正常实现。当然,蛋白质的部分水段会浮在表面,但其具有识别定位功能,大部分蛋白质的疏水残基也有其稳定的结构中心。对此,蛋白质表面的极性残基部分,更适用在氢键、静电的碰撞状态下,并以此来保证蛋白质的结构表象与折叠特性。另一方面,水相环境下的聚合物P模板作用的选择性键合容易实现,还能产生定向的疏水功能。尽管对于相同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P模板会存在非极性的状况,还容易滋生溶解性和构象多变等现象。同时,作为定向的极性作用,其特异突出。不论何种体积、质量、结构的蛋白质都有其对应的键合位点,并且大多是特异性质位点,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的总体结果。分子印迹的限制功能在水相环境下,主要是针对交联剂、聚合、功能单体等状态。一般而言,传统性质的分子印迹并不能适用于水相情形中。所以,在制备聚合物的各种要素中,须充分重视水分子的模板键合的性能,看其是否能适用于PH、温度等环境状况下。

蛋白质印迹产生的问题,主要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一、水溶液法;二、利用有机溶剂的肽链模板,发挥其识别蛋白质的功能。并且,结构复杂多变是蛋白质的主要特点之一,位点数较多,水分子并没有强烈的竞争优势,因此,在蛋白质P聚合物的性能活动中,水分子产生的效果并不突出。

3.2交联度的影响

蛋白质印迹尽管有充分的优势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障碍的干扰,最突出的是模板分子大小和位阻问题。模板分子的大分子,孔隙率高的优势,克形成高质量的聚合物,但是也变相地影响了聚合物的结构成分,导致其不够稳定和实用。以丙烯酰胺本体印迹蛋白质的识别位点中分布的低交联聚合物为。水凝胶结构通过自身的膨胀,模板分子能有效地进行质量传递。所以,环境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孔隙的不同。Pang的工作状态下,可以鲜明地看到丙烯酰胺球大孔结构的活力,水凝胶技术也帮助改善了蛋白质的特异性质。此外,高的交联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保持性,印迹模板分子的结构也更加优良。Venton等[的高交联度,不仅证明了蛋白质的识别体系,而且通过聚合物中留有的蛋白质也彰显了亟需重视孔隙率的特性。

3.3蛋白质的洗脱

在蛋白质印迹过程中,洗脱模板分子需要严格对待,尤其是通过酸、去污剂等方法进行洗脱,容易导致聚合物结构上的影响,甚至其不利于其识别能力的发挥。聚合物利用酶解来进行处理160 h并没有成功的先例。并且,聚合物的识别步骤需要得到有效保护,例如只有保证聚合物的表面和内在分子的干净,才能维护键合过程的良好环境。但是,洗脱方式如果过于柔和,聚合物中就会残留一些不必要的模板分子。所以,合适强度的洗脱剂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印迹分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还关系到其体系的实施运用。

4、蛋白质印迹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4.1 维护蛋白质活性,优化蛋白质印迹体系

提起蛋白质印迹,最大的难题是没有稳定优质的生物活性。尽管分子印迹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是大多关注的重点多为生物活性小分子,在蛋白质印迹分子的研究和著作屈指可数。然而事实情况中,不同于小分子的特点,蛋白质印迹分子的KD更强大,亟需保持蛋白质的活性研究和开发,建立和完善蛋白质印迹体系。

4.2提高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

有些体系尽管认识到蛋白质的体质,却没有成功地将模板分子从混合结构体系中成功提取。诚然,许多专家从MIPs的应异结构中实现了模板分子的分离,但众多的文献研究资料中大多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成功提升模板分子的吸附量,需要转化到研究蛋白质印迹聚合物中印迹分子的竞争吸附来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不少数据说明模板选择的提高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包括交叉反应、协同键合、模板聚集等方面。所以,在聚集蛋白质过程中,印迹分子的位点和功能基十分重要,并密切关注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3 展望

如今,鉴于优良的亲和性、可靠性性、稳定性、高选择性等优势,让很多专家开始重视研究印迹分子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尽管技术手段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发挥计算机在 MIPs 合成方面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模拟技术,计算机的网络优势,来完善分子印迹技术的系统,保证其与时俱进地通过新技术手段提升优势。重视不同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功能,比如,氢键、静电、疏水等分子和功能单体的团结合作,多方面来保证印迹聚合物的形成质量,从而完善其识别系统。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很多类似结构的其他分子聚合物,可以借鉴不同分子识别能力的优势,来进行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之间的融合研究,转而制作开发多个结合位点,扩大模板分子在聚合性能过程中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强,罗贵桃,肖蓉.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13,41( 4) : 87 -89.

[2]岳春月,丁国生,唐安娜. 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J].色谱,2013,31( 1) : 10 -14.

[3]胡树国(Hu S G),李礼(Li L),何锡文(He XW).化学进展(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5, 17(3): 531)543

质量能手事迹材料篇10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措施

高校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详细记载了他们的个人经历以及表现等情况,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思想品德、个人才干、知识等方面的表现。要想做好干部工作,那么不但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认识干部,还要正确地运用他们的才能,这对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怎样发挥职能,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使其为高校干部的档案管理、人事工作服好务,是值得所有高校档案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1 原始档案材料的重要作用

档案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所有证明资料的初始材料,有着自身的权威性以及法律效应,档案材料的形成都具有独一性,如果被损坏,就没办法弥补了。当下,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管理,但是作为原始档案材料的纸质档案还是具有不可替代性,不管是什么时候,作为原始材料的纸质档案还是具有比电子档案更加重要的意义。档案工作的开始来源于对原始材料的收集,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原始档案材料的管理作用不可忽视。原始档案中,干部人事档案作用重大,在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人才的社会经历和才能品德以及工作情况,并且是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形成的供单位查备的原始记录。人事档案的出现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产物,服务于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在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高校干部人事档案责任重大,它能够向学校提供部门改革、人事改革、人才使用所需的人事信息,并为教职工的档案工作记录、职称评定、干部任免等工作提供全面的服务。

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干部档案真实地反映了学校人才的各方面情况,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在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因为政策、技术以及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还有着诸多的不足,这对高校人事档案的发展不利。

2.1 人事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高校对档案的重视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思想意识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水平还不够专业,专业管理知识不够精通,这不符合当下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中不少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的归档问题和管理理念缺少深刻的认识,应该及时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交给档案管理部门,由此形成人事档案归档不完整,既和学校的管理机制不符合,又不利于以后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人事档案材料内容不完善 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难以准确地保障干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在干部的人事档案材料里面,不少内容都是由本人、相关业务人员手工填写,例如个人基本资料、工作情况、政治面貌、家庭状况等等。这就容易导致很多的干部人事档案会出现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存在不少错误。例如,有的人出生时间与实际档案材料记录存在差别,这就阻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另外,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时间、薪资待遇在档案中的记载和实际也有出入。

2.3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不规范 因为种种原因,高校的人事档案的形成者将其保管的材料交由档案收集者,造成档案在收集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不完整的问题。有的档案收集者只将精力放在人事部门以及组织部门,但是很多能反映个人情况的有价值资料却没有被收集起来。有的人事档案掌握在教务处、科研处,或者其他的部门、个人手中,对人事档案的完整管理工作不利,也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2.4 人事档案材料内容不规范 对于高校来说,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而成的材料要真实而完整,字迹清晰、手续完整,干部档案的归档必须要有组织的审查、签字、盖章。实际上,高校的人事档案材料中,有的缺少盖章,有的缺少签字,有的字迹不规范,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新来的教职工,他们的档案内容形形。例如,一些履历表没有填写日子,也没有本人签字,有的甚至也没有组织审查意见及公章,有的考核表也有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些档案材料字迹混乱。这些存在诸多问题的不合格档案材料给档案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麻烦,让高校的档案管理难度增加了,还使得档案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2.5 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一些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还经常是手工操作。有的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还在使用原始的管理手段,用手工检索,人工管理让管理员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准确性不高。有的高校虽然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但是由于对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了解不透彻,也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如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1 完善高校档案人才管理队伍 高校要运用完善的人才管理、培训制度来提高档案人事管理队伍的建设。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要求、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所以档案管理者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大。因此,高校要对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行培训,更好地加强人事档案工作质量。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

3.1.1 提高政治素养。高校始终要全面贯彻和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队伍政治素质建设。高校应该加强档案管理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严格的纪律意识,全心全意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好务。档案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

3.1.2 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文化、专业素质。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因而人事档案的管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往的纸质档案管理正逐渐过渡到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并重的新工作局面上。这就需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由此提高业务素质,目的是为了在不断复杂而现代化的业务工作中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3.1.3 高校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以及职业道德培养。档案管理者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认识有深入的了解,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秉承脚踏实地、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对高校教职工负责。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既要做好组织、人事部门的档案服务工作,还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因此,档案管理者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要爱岗敬业。

3.2 通过档案工作宣传来强化高校的教职工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档案管理的思想素质因素,也有高校教职工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的因素。有些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很重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却疏忽了。部分提供材料的部门没有及时将完整的人事档案交由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或者部分教职工没有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材料,需要提供的材料没有及时提供,使得人事档案资料不完善,造成了人事档案材料既不全面也不准确。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全校教职工深入了解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政策、制度,从而让人事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通过法制教育、正规宣传来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3 规范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工作 高校要想为自身的人事工作提供可靠而详细的决策依据,就需要不断地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归档工作。人事档案得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完善,高校的基础部门是高校人事档案材料形成的地方,因此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3.3.1 提升高校部门的档案意识。高校要从思想上格外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各部门在工作中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摆脱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不良现象。

3.3.2 严格把好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质量关。高校应该积极组织人事部门认真把关收集来的档案材料,特别是要严格审查和把关个人档案填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有本人的签字,在签字之后,相关的部门必须仔细审查,对符合规定的档案材料加盖公章,然后才可以归档。要是本人没有亲自签字,那么就需要相关部门写明原因,然后盖章归档。如果档案材料的字迹混乱、不规范,就要将其退回给本人并让他重新填写清楚,直到符合要求以后才可以归档。高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归档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归档问题,只有签字盖章以后才可以归入干部档案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巫华聪.完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创新意识[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