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9 08:40:20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1

成本分析的目的及原则

项目成本分析,就是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将合同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成本与实施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利用一定的方法,分析成本盈亏的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寻找降低项目部施工成本的途径,减少不合理消耗,达到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了解项目部当期的成本运行状态;

2.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强化管理手段,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成本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找出盈亏原因,改善管理,因此,从成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实事求是的原则。成本分析的目标是寻找盈亏,如果蓄意掩盖事实或用虚假搪塞,则势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成本分析的过程中,不管是成绩还是失误,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并用“一分为二”的辨证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评价。

第二,定量分析的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比较,定量分析对成本的评价更精确,更领人信服。因此,要多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第三,及时性原则。成本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及时。

第四,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月已经发生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成本,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月的成本数据。

第五,为施工生产管理服务的原则。成本分析不仅揭露矛盾,而且要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为项目部共同的事业——施工生产顺利进行而服务。

项目部需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月度成本分析制度,把月度成本分析做为总结成本管理业绩、改善和深化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系列成本报表完成后,由财务部长进行收集汇总,然后要经过经营副经理审核确认,并把概况信息通报项目经理。

成本分析活动一般采用会议讨论的方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专人专项进行分析,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或书面会谈记录,提交经营副经理确认,最后项目经理审核并存档。成本分析会要求成本分析小组成员全部参加,项目经理主持会议,每次召开项目经理必须参加。

成本分析会的组织

成本分析会的准备工作:各业务口负责人,按经营副经理的组织,每月27日把相关表格准确、及时地填写完毕,并就结果数据形成自己的初步分析,最后交财务部长汇总;汇总后交经营副经理审核,并由经营副经理把初步分析的结果通报项目经理。

在成本分析会上,业务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步:项目经理落实上次成本分析会的问题整改情况。

第二步:分析本月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工程洽商统计分析数据等,此项工作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

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表的主要意义在于:统计项目是否完成了月进度计划,特别是就未完成情况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落实整改;此项工作将涉及到系列相关成本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比如预算收入、计划成本等。

月度工程洽商统计分析表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工程洽商情况。

第三步:施工产值完成情况、月度经济洽商统计分析、工程分包统计分析表,由经营部长负责汇报。此两表的主要意义在于项目的收入核定。

第四步:主要消耗材料的用量分析、商品砼用量分析、月度技术洽商统计分析,由技术部长负责汇报。

主要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分析表的意义,是依据技术部门提取的材料需用计划,追踪其实际的执行状况;商品混凝土的分析也是着眼于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分析;月度技术洽商统计分析表主要意义在于显示项目在本月期间的技术洽商情况。

第五步:辅助材料、租赁周转材料、自有周转材料、现场和库存材料状况、租赁机械用量分析,均由物资部长负责汇报。

第六步:劳务分包分析数据由工程部长负责汇报。

第七步:现场经费分析、临设费摊销分析表、四算对比分析表和项目总盈亏分析均由财务部长负责汇报。

在业务分析之后,要进行问题落实并提出解决方案。各阶段汇报后,均展开分析探讨。在进行分析说明时,由说明人指出本月存在的问题,如有可能,应针对发现的问题讨论出解决办法并指定相关执行负责人;对不能当时解决的问题由项目经理指定问题负责人,会后由问题负责人进行问题落实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于成本分析会后5天内提交项目经理确认,一经确认立即实施。

做好会议记录。每次成本分析会由经营副经理指定会议记录人,记录人要记录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负责人等,于第二天形成会议记要,并将会议记要送达相关人员(可设定专用共享文件夹存放,其它人读取)。

形成月度成本分析报告。由经营副经理在成本分析会之后的3个工作日内,依据本次召开的成本分析结果、会议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形成一份月度成本分析报告,并报项目经理认可。最后此报告和会议记要均由财务部存档。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2

关键词:营改增;物资单位;业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根据《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汇总缴纳增值税的通知》(财税[2013]111号),我单位作为铁路局的分支机构,与铁路主营业务有关的增值税需要由单位自行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审核通过后再逐级上转由铁路总公司汇总缴纳。而作为物资单位核心业务的物资采购供应业务,每一笔都会涉及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的抵扣,为清晰反映出增值税的流转,势必需要对原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调整。

一、“营改增”对物资采购供应业务流程的影响

“营改增”前,我单位的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基本流程为,根据各铁路局内用料单位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组织采购配送,并承担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运杂费用。待用料单位确认收到材料物资后,根据单位领用的物资总金额向单位清算料款,并按材料物资总金额支付购料应付款。具体流程图略。

实行“营改增”后,根据增值税价外税的特性,原采购供应物资总价,分为了不含税价及增值税两部分。而按照现行政策,作为铁路物资供应部门,在承担购入及发出物资运杂费的同时,是需要按照材料购入价格向各供应单位清算料款的,也就是说,“营改增”后,需要按照材料总价支付应付购料款,按不含税材料价格向用料单位清算料款,并需要对经税务部门认证通过的增值税额逐级上转到铁路总公司以便汇总纳税。即原来的一个物资价格分为了三个金额,并各有各的用途。为了在大量的采购供应业务中准确确定各种数据,需要对物资流程的部分环节进行调整,主要调整内容有:

1.建立账单环节。账单是根据站段提报的物资计划,汇总与之相关的收料单据形成的汇总金额,它是与购入物资发票相对应的。营改增前,由于不需要抵扣进项税额,账单上只需显示物资的汇总金额,营改增后需增加细目分别显示购入物资的不含税价格,税额及含税价格。

2.填制收发料单。营改增前,收发料单上填制的是物资的含税价格,营改增后根据价税分离的原则,需填制不含税价格,并在发出物资时,把不含税价格反映到对应的发料单据上。

3.收料登卡。物资入库,经验收符合要求后,登记物资卡片,此时材料物资的价格为不含税的单价。而营改增前为含税价格。

4.月末材料计划员将账单交接单及购料发票交财务收料核算员。根据“营改增”的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根据原定采购招标价格,由原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改为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材料计划员需及时和供应商沟通并按要求取得发票的抵扣联和发票联,交财务收料核算员。

5.收料核算员审核发票及账单交接单。在“营改增”之前,只需确认发票总金额是否与账单交接单总金额是否一致。“营改增”后,核算员在收到票据时,首先将发票抵扣联扫描录入税务发票认证系统,确保认证相符,同时,核对账单交接单上注明的不含税金额,税额是否与发票及抵扣联相符。

6.收料核算员对司账人员转来的收料单及业务人员转来的交接单和发票再一次按单位进行核对,经审核无误后,在物资核算系统及账务核算系统同时进行操作,确认应付供应商的料款及材料采购成本,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数据。每月末,财务的应付购料款,材料采购数据应和各材料计划员的汇总数据核对一致,应交增值税进项数额数据应和税务发票认证系统中认证相符数据核对一致。

7.发料单登卡。在“营改增”之前,配送到各用料单位的物资全部为含税价格。由于“营改增”带来的价税分离,在发出物资时,是按照不含税单价向用料单位供应所需物资。所以,如果供应商全部为一般纳税人,那么各单位使用物资的价格将下降14.53%,如果供应商为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各单位使用物资的价格将下降2.91%。

8.发料核算人员根据司账员结转的发料单,分别按物资使用单位进行分类,并打印通知书清算料款。

二、非应税业务的处理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增值税汇总缴纳实施办法(试行)(铁总财[2014]77号)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一)用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项目的购进货物、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业服务。

(三)接受的旅客运输服务。

(四)纳税单位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属于《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土地、房屋、建筑物、线路(不含隔离网)等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中不得抵扣的资产而购进货物、接受应税劳务及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而我单位按照各单位提报的物资计划采购供应各项物资,由于在采购时无法明确物资的用途,不能确定与其有关的进项税额能否抵扣。为避免出现多抵扣进项税额问题,从物资采购供应的源头即“接收用料单位提报的网络计划”时起,就要求物资的使用单位对属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非应税项目使用的物资,单独提报物资需求计划,我单位根据提报的非应税物资的明细,单独组织采购配送及材料核算,并在收发料单据上标明“非税项目”。同时为简化处理流程,减少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认证后再做进项税转出的工作量,对此部分业务一律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目前,“营改增”工作已在铁路系统全面推开,进一步理顺供应流程,与有关单位做好衔接,准确确认各项数据,为给全局用料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各单位用料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实施营改增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07):125.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3

公司开展工作计划一

1) 第一周:

A、了解财务总监对此岗位在一定期间内的目标与期望。了解公司的文化氛围、通过相关资料等来认识公司的管理风格、管理理念、部门间的沟通方式等。

B、熟悉了解财务团队成员,并了解各同仁的工作职责、家庭情况、个人情况爱好等。

C、召开内部会议,了解工作内容、职责,各岗位的饱和度,意见与建议等。

2) 第二周:

A、通过查看资料及与各部门的交流,初步了解公司近几年运营情况,了解公司近三年运营目标并与先进同行对比,找到差异并分析差异。

B、分析判断我司在此行业中的位置及成长阶段,并分析在此成长阶段企业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或困难。

C、对于已分析的与先进同行的差异、成长阶段的可能困难、业务关联对未来的影响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筹划,在向财务总监汇报及指导后,形成有效的预警方案,作为后续一定期间内工作的指导性参考。

3) 第三周:

A、基于对公司、对同仁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理解与领会本年度的经营目标与财务工作目标及重点处理事项。

B、了解公司及各关联企业的组织架构、关联关系、主营业务、业务流程、资金流等。

4) 第四周:

A、学习各项财务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

B、阶段性的向财务总监汇报,并对比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

5) 第五周:

A、深入理解现存的财务核算体系,从科目设置的统一性、账目核算的清晰性、科目运用的规范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总、分公司业务、资金的合理性、有效性等。

6) 第六周:

A、对于公司在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相对有个初步了解情况下,与财务总监沟通达到一致意见后,编制系统性的财务部对公司运营的支持方案与计划。

7) 第七、八周:

方案中需包含:公司目标、运营现状与先进的对比、现存的问题等通过组织建设、基础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预算管理、管理报告与分析、完善各项流程、制度建设等。

8) 第九周:

向财务总监汇报,并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得到批准后正式执行。

9) 第十周始:

对即定计划的执行管控,阶段核查效果、汇报、修正目标与方法。

公司开展工作计划二

1、公司企业资质办理及流程:核名入资验资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到质量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注册公司所需要的材料料:

①事先起好的注册名称

②所有投资人的身份证明原件,法人和股东,确定法人和股东的注册资本金出资比例

③注册地址,需要办公实际地址;门牌号建立;

④新公司从事经营范围

注册公司所需要时间:

①核名:一般情况,3到5个工作日;

②验资:1--2个工作日可出;

③营业执照:大概5个工作日;

④组织机构代码证:大概1个工作日;

⑤税务登记:大概5个工作日

2、公司组织架构:总经办、综合管理部、财务部、资材管理部、生产车间、工程技术部

3、规章管理制度制订

4、人员配置:财务部—会计(1人)、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主任(1人)、生产车间—车间主管(1人)、车间员工(10人)

5、薪酬标准

6、对各岗位进行岗位描述、岗位分析。

7、招聘渠道,在不同岗位之间运用不用的招聘方式,以达到快速、高效、省钱的目的。

8、新员工入职前做好岗位培训,降低上岗后的出错率和离职率。

9、是否办理相应社会劳动保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一金(住房公积金)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4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班组经济核算 意义 内容 加强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煤企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成本控制成为求生存、谋发展的首要选择。班组作为煤炭企业生产最终实施者,是从事生产活动最小基层单位,是生产物资消耗的直接载体,只有提高员工成本意识,加强班组经济核算工作,才能推动煤企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1. 煤企加强班组经济核算的意义

班组是煤炭生产企业最基层的管理组织和经济核算单位。班组经济核算就是以班组为基础进行的经济核算,其主要任务是对班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从而将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目标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动上,以达到用较少的生产耗费,取得较多经济效果的目的。班组经济核算,是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重要方式,是由事后控制向事中、事前控制的转变,从企业核算的源头抓起,从第一环节做好控制,体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的氛围,更是充分调动广大一线职工开动脑筋想办法,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和控制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企业长期、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顺利实现企业预期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2. 煤企加强班组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

煤企要加强班组经济核算工作,首先应成立成本管理控制中心来具体指导和规范企业成本运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矿、区队、班组三级核算管理,形成严密的、完整的核算体系。

2.1班组经济核算的主要内容

班组经济核算的内容主要是核算成本、消耗、产量(或进尺)、质量,对材料实行日消耗核算的管理办法。班组要如实填写班组核算日报表,将当班材料消耗与任务完成情况比较,是否有损坏、浪费、丢失、外流等现象,分析原因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汇报区队、成本中心。

2.2班组应将经济核算指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个人。

班组应以材料费用控制具体指标为依据,细化量化每个岗位工作流程,结合现场实际和安全质量的标准要求将材料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使职工对生产用料标准明确、数量清楚、心中有数、先算后领、计划用料。班组对所用材料实际消耗数必须实事求是的统计考核,建立材料存放点,配备专兼职的材料管理员,建立现场交接原始记录台帐,对各班组材料的领取、使用、退回数量,严格进行清点考核。

2.3班组经济核算应与个人工资水平挂钩

班组应建立日消耗提示板,使职工及时了解当日节超奖罚的具体情况,加强所有环节、所有过程的材料消耗管理,使职工明白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其实是浪费了自己的工资,改变过去班组职工只关心产量、进尺进度,却对材料消耗漠不关心的片面做法,使职工真正做到自觉参与到企业经济核算管理当中的良性发展。

3. 完善企业三级管理是加强煤企班组经济核算的有效措施

3.1理顺核算流程,确保班组核算的严谨性、实效性。

首先班组核算应按照具体的目标成本分解措施,原则,将指标分解到各部室、各区队,并对每月下达的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单位月度绩效考核,在工资结算中考核奖罚兑现。然后各区队根据矿上下达指标,结合本队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将矿上下达的指标合理测算分解到各班组,区队对每班下达的指标进行核算考核,兑现到班组工资分配中。最后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将各项生产指标、物耗、能耗、安全、质量等指标转化为可控制的经济技术指标和工艺操作指标,每班工作结束后由跟班队长、班长对当班职工进行打分,根据绩效得分对每位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转化成工资分配,做到班清班结。

3.2 细化分解指标

材料消耗在煤炭作业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因此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要从班组材料物资的控制入手,通过强化班组核算形成一套班组作业与企业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将成本控制真正落实到基层,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公司应在成本控制目标的要求下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将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控制中心,作为各项指标的一级管理。各成本控制中心将其成本控制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明确各矿井区队的成本目标和责任,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二级分解管理。第三级管理则是将各区队的指标按照各班组的职责、生产的内容等进行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班组。加强三级管理就是建立并完善以班组管理为基础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

3.3做好物料领用和回收工作

针对当前煤企业普遍存在的库存管理漏洞,制定材料回收的相关制度,按照“交旧领新”原则,在加强对班组领料记录管理的基础上明确责任,实施奖惩。材料的回收应有专门的账簿进行记录,并及时清点和维修,保证准确核算和减少报废。

3.4 严细考核,持续改进,保证班组核算管理工作规范运作

一是加强检查考核,不断提高班组核算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各个班组核算的材料消耗等成本核算与区队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核算口径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凭证传递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有必要通过班组汇总核算与区队财务核算的对比分析来发现差异,分析成本费用支出项目是否合理,进而发现和杜绝材料管理中“人情料”、“关系料”,维护班组核算的公平和工作。

二是严格奖惩兑现,全面调动班组核算管理积极性。按照班组核算考核的具体条件,汇总班组核算考核结果,纳入各班组月度绩效考核之中,通过兑现月工资奖罚措施。调动基层全面开展班组核算的积极性。

三是不断分析改进,努力提升矿井经营管理水平。坚持定期召开矿井经营活动分析会,基层区队应坚持每月召开,区队各班组则最少应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认真分析成本超支、节支的原因,巩固成果,纠偏改错。同时,通过召开经营分析会,总结通报各单位班组核算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寻找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对工作落实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并由先进单位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推进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结语:

班组经济核算涉及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才能通过班组经济核算工作,使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得到持续改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谋求生存、取得发展,实现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占琳《深化班组经济管理与核算 提高矿井成本控制能力》[J] 山东煤炭科技 2010(3).

[2] 轩红玲《搞好班组经济核算 提高煤炭企业经营效益》[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5

进销存管理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取得效益的关键,如果能够做到合理生产,及时销售,库存量最小,减少积压,那么企业就能取得最佳的效益。由此可见,进销存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XX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完全基于web的应用,它能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使企业以低成本将业务管理通过网络来进行,即使是异地经营也能获得实时的管理信息。进销存系统将商品从进货到库存,再到销售的整个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状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掌握经营中的情况,同时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收益。

这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部门之间保持良好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库存与生产和销售情况,降低采购、库存等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做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同时及时掌握销售和市场方面的变化,以好的产品和服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系统功能

1.功能模块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得到如图a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销存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统计报表模块

基本信息设置

帮助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

图a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各个功能模块分析:

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采购入库,采购退货,进/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供货商的往来帐务。

销售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退货,销/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客户的往来帐务。

库存管理模块:包括库存之间商品调拔,商品的报损溢,强大的库存盘点功能,库存商品报警查询。

统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整的统计查询功能,每张单据每次收款付款都可以清楚的反映。

财务管理:对供货商,客户的往来帐务管理,对日常收入支出管理,员工工资管理。

基本信息设置:商品信息,供货商,客户,员工,仓库等基本参数的设置。

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初始化,添加操作员,操作员修改密码,年终结算,查看日志。

2.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0层数据流图:

1层数据流图(共3张):(1)

(2)(3)

3.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的分解,但没有对图中各成分进行说明,数据字典就是为了数据流图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加工,以及组成数据流或文件的数据项作出说明。

因篇幅限制,每样仅举例说明

数据流条目:

出库单=出库单号+日期+客户名称+物资类别+制单人员+记帐人员+发货人+状态+

{销售订单号+品名+单位+数量+规格+备注+单价}

各类财务统计报表=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成本项目)+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按车间)+材料收发存明细A+材料收发存明细B+材料收发存明细C+材料收发存分类汇总表+木材消耗汇总表

文件条目:

文件名称:原材料库存文件

简述:保存原材料的基本资料

组成:材料编号+品名型号+规格尺寸+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参数+数量+最低数量+最高数量+单价+备注+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

文件名称:销售文件

简述:保存所有销售订单的文件

组成:内部定单号+订货日期+客户编号+总金额+预收率——NEWCASTLE号+PO单号包装办法+品质要求+内装箱+外装箱+MADEINCHINA+特别指示+箱正侧内+状态+{型号+色号+木材尺寸+光泽度+内绒+表面处理+数量+出货日期+单价}

数据项条目:

名称:材料编号

简述:材料编号分四个字段(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可以将材料分门别

类,因为许多地方用到编号,因此将四项和为一项保存一个冗余字段.为了便于查找

(三)、总结:

XX企业的进销存管理系统不仅能对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进行连续跟踪管理,采购管理依据在库产品的周转状况,合理、科学地制定产品采购计划,促使各部门把住进货关,不仅减少盲目进货,杜绝存货积压,而且保证畅销商品不缺货、不断档;销售管理不仅从计划上反映当时的完成状况,而且从客户渠道、产品类别、品牌、业务员、部门等多方位来进行核算与分析,使公司的销售管理又上新台阶。它的经济可行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社会发展主流,以前的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将导致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信息滞后,将很难为企业做出有效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缺少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企业在发展上寸步难行。所以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进销存必然会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走向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一)、系统简介

进销存管理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取得效益的关键,如果能够做到合理生产,及时销售,库存量最小,减少积压,那么企业就能取得最佳的效益。由此可见,进销存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XX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完全基于web的应用,它能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使企业以低成本将业务管理通过网络来进行,即使是异地经营也能获得实时的管理信息。进销存系统将商品从进货到库存,再到销售的整个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状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掌握经营中的情况,同时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收益。

这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部门之间保持良好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库存与生产和销售情况,降低采购、库存等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做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同时及时掌握销售和市场方面的变化,以好的产品和服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系统功能

1.功能模块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得到如图a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销存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统计报表模块

基本信息设置

帮助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

图a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各个功能模块分析:

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采购入库,采购退货,进/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供货商的往来帐务。

销售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退货,销/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客户的往来帐务。

库存管理模块:包括库存之间商品调拔,商品的报损溢,强大的库存盘点功能,库存商品报警查询。

统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整的统计查询功能,每张单据每次收款付款都可以清楚的反映。

财务管理:对供货商,客户的往来帐务管理,对日常收入支出管理,员工工资管理。

基本信息设置:商品信息,供货商,客户,员工,仓库等基本参数的设置。

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初始化,添加操作员,操作员修改密码,年终结算,查看日志。

2.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0层数据流图:

1层数据流图(共3张):(1)

(2)(3)

3.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的分解,但没有对图中各成分进行说明,数据字典就是为了数据流图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加工,以及组成数据流或文件的数据项作出说明。

因篇幅限制,每样仅举例说明

数据流条目:

出库单=出库单号+日期+客户名称+物资类别+制单人员+记帐人员+发货人+状态+

{销售订单号+品名+单位+数量+规格+备注+单价}

各类财务统计报表=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成本项目)+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按车间)+材料收发存明细A+材料收发存明细B+材料收发存明细C+材料收发存分类汇总表+木材消耗汇总表

文件条目:

文件名称:原材料库存文件

简述:保存原材料的基本资料

组成:材料编号+品名型号+规格尺寸+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参数+数量+最低数量+最高数量+单价+备注+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

文件名称:销售文件

简述:保存所有销售订单的文件

组成:内部定单号+订货日期+客户编号+总金额+预收率——NEWCASTLE号+PO单号包装办法+品质要求+内装箱+外装箱+MADEINCHINA+特别指示+箱正侧内+状态+{型号+色号+木材尺寸+光泽度+内绒+表面处理+数量+出货日期+单价}

数据项条目:

名称:材料编号

简述:材料编号分四个字段(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可以将材料分门别

类,因为许多地方用到编号,因此将四项和为一项保存一个冗余字段.为了便于查找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施工项目;统计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统计工作简介

贵广南广铁路广州枢纽工程为新建贵广、南广铁路四线,并行引入广州南站。本线路为铁路Ⅰ级。标段范围内分为东平水道特大桥,路基段及陈村水道特大桥3个部分。桥梁总长12.936km,占本段线路长度的98.99%;由1座跨穗盐路斜拉桥(32.6+175+175+32.6)m、1座跨东平水道钢桁拱桥(85.75+286+85.75)m及24座连续梁桥组成。广州枢纽项目处于广州和佛山经济发达地区,线路复杂、工程规模大、施工标准高,项目沿线临近武广高铁既有线、多次跨越高速公路、水道。铁路工程标准化施工要求项目必须加强各方面管理,而统计工作是各项管理的基础,应用统计技术发挥统计作用是广州枢纽项目提升管理的一大特点。

二、统计技术在广州枢纽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一)、在编制项目计划书中应用

广州枢纽工程中标后,首先进行施工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可用树图明确施工队伍组织结构,应用横道图编制施工形象进度安排,应用抽样的方法调查地材并评估质量。依据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质量策划,制定项目质量目标。质量策划中应用水平对比法制定质量目标。再依据质量策划、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等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应用了多种统计技术的支持,如施工队伍组织结构树图、质量保证体系树图、安全保证体系树图、环境保证体系树图、重点施工工艺流程图、进度计划横道图、质量工作流程图、自查自检自控流程图、网络控制图等,这样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二)、在工程调度工作中应用

施工需要预测进度走向,制定对策更需要对现场现状充分了解,掌握如施工队伍、人数、设备、材料等各类数据。以计划为依据,以决议为指令,以实物为尺度,专人瞄准施工前沿,获得真实的统计数据,并加以改进,努力创新,使数据处理分析的方法达到切实可行,是开展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此:

1、严格调度定期报表,掌握施工信息。建立相应结构的公共模块,并以电子邮件办公为主,定期报表(含工程调度综合分析)采取日报(通话汇报和书面汇报)、周报、月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工程简报;紧急事项不定期报告。各分部若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以最快速度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逐级上报。凡一切大事故,调度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收集汇总包括晴雨表、电话记录、项目大事记等各种信息:(1)进度统计 如年度完成工程量、月完成工程量、累计完成工程量、剩余工程量盘点、调度报表、验工产值,以及各阶段形象进度等。(2)材料消耗统计 主要包括理论消耗、实际消耗和库存数量的统计。通过对材料消耗的统计,项目管理人员准确地知道各施工队伍、施工部位的材料节超,通过分析,找出材料节超的原因,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对出库材料加强管理(如限额发料,防止材料堆积造成成本积压或倒卖材料的现象发生)(见附表1:主要材料损耗统计表)。(3)现场劳动力数量的统计,现场劳动力的统计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做出调整。(4)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统计,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数量、运行状况,以便对机械设备做出合理调整。

3、工程调度报表录入信息系统:严格按照表格给定的信息栏目,仔细录入齐全。包括工程项目通用台帐、逐年完成实物工程量台帐、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月报表、桥梁施工形象进度快报表及各工序形象进度说明(按桩基、承台、墩柱、墩帽、梁等逐项统计出完成设计量的百分数),年累折合完成,开累折合完成,开累折合完成百分比等。

(三)、在二次经营中的运用

施工企业将项目投标前的经营工作称为一次经营,施工过程中的经营称为二次经营,交工后到竣工销号期间的经营称为三次经营。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利的自

然条件造成的工程变更,地质资料不详导致停止、窝工、缓建等问题;业主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导致成本增大;业主没有按合同约定提供生产条件,致使项目不能按期开工或错过黄金施工季节;业主不及时足额计量支付,影响施工进度或社会信誉;以及国家政策和地方物价信息发生变化、高铁7.23事故后大环境变化等多种非施工方的原因造成项目施工成本升高。项目部统计分析近七、八年来铁路项目二次经营规律,事先逐条列出索赔提示点,及时做好二次经营,弥补不必要的亏损,增加盈利的空间。广州枢纽项目统计人员依据索赔提示点在施工过程中详细记录索赔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对现场变更发生的时间、条件、会谈纪要、会议记录、通知和指令、人员和设备、地质、气候和实验等原始资料,记录清楚,使索赔资料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同时编写好索赔报告,及时取得设计、监理、业主各方签证,使索赔有据可依,从而索赔成功。(附表二:工程变更索赔统计表)

(四)、 在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目前,责任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将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纳入一起考核,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责任成本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每个成本控制指标,原则上这个指标应该是通过加强管理,精打细算后达到的。如果定得太松,就达不到节约的目的,失去了责任成本管理的意义。如果定得太紧,通过努力达不到,职工的收入势必会减少,从而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通过施工现场实际调查,统计每道工序所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燃料、电力价格而确定控制指标。责任成本管理要发挥良好的作用,全过程都离不开统计工作。广州枢纽项目通过调查写实一座连续梁的施工全过程,得到详实的成本指标,最后24座连续梁责任成本都得到较好控制。

(五)、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是指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过程。其中的检查环节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质量检查结果往往是一组具有一定规律特性的数据集合,这些大量的数据包含着无序的、繁杂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要想得到详实、可靠、具有反映产品质量问题实质性的信息,就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依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生产,应用统计技术的抽样分析及统计调查表进行自检自查。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潜在不合格品和监理工程师通知、指令提出的质量问题等应用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树图、回归分析等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改进和纠正,并制定预防措施。并依“PDCA”循环来改进提高直到满意为止。广州枢纽钢桁梁架设施工控制中,有一批杆件连接高强度螺栓施拧扭矩检查波动较大,通过上述过程的统计分析才找出质量波动原因是螺栓出厂后运输途中淋雨造成的,从厂家再更换一批后螺栓施拧扭矩稳定,质量满意。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难以确定统计指标,需认真规范统计表格

目前,统计业务普遍的运行方式为:先由基层填写统计数据,汇总后,经简单整合即呈施工项目领导,并对外报出。呈上的报表只是一种简单的汇总,难以判断这些数据的真伪和是否有意义。针对广州枢纽项目工程涉及专业多、线路长、工程量繁杂等特点,项目部首先从统计指标全面性、规范性着手,对各工区上报的统计报表规范统一的格式。

1、规范工程信息表:项目各工区,对照施工图纸中各项目的工程量,按照工程量清单分章节、类别建立工程信息表。施工项目工程信息既要做到同一类型项目的统一,又要做到全面详细。

2、规范工程进度统计表:表中工程项目按统一的指标从合同工程量、开工情况、计划工程量、完成工程量、累计完成工作量及完成比率等指标按月、季进行统计,并绘制工程形象进度图,直观反映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形象。对重难点工程,按照节点工期要求,进行单独分析,为调整施工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

3、规范投资完成分析表:统计数据不仅从完成工程量上反映合同工期的进展情况,同时对应工程量清单,通过"量与价"的有机结合,对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并与成本支出比较,为项目经营管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数据(附表三:实物工程量开累统计详表)。对投资完成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也是统计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计划目标超前或滞后的原因,在统计报表上都要具体分析并真实反映,通过完成工作量与劳动力、机械、材料是否合理配置的分析,制定下期施工措施。

(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强化统计分析应用

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但目前施工项目的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广州枢纽针对现场情况,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建立统计台帐,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和修改错误数据;统计人员在完成对外报送的同时,还必须向本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分析;建立QQ群,在网络上围绕统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在群上解答各类问题,统计人员从中学到不少统计知识,在做好统计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急需加速,确保统计时效性

铁路工程生产活动中,施工项目统计人员要将统计报表报送监理工程师、指挥部等部门审核完毕后,再报送业主部门审核汇总,时间相当有限。若有错漏,再往返报送,根本无法保证统计报表报送的及时性。为了保证报表准确无误,及时报送,该项目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建立统计群,将所有区段、监理及工程指挥部的统计人员纳入专门的统计群进行管理。在网上进行统计报表的审核,也可将报表参数放在群共享中,成员自行下载就可以得到统计报表的反馈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统计报表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性。但这距各项目间与集团的信息共享的要求远不够,难以通过发挥集团优势提升企业的管理。

必须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原始数据的采集、储存、传输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程序化、规范化,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目前企业原有的统计报表系统已满足不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消或合并,施工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也越来越不健全,统计数据质量下降,普遍存在重财会轻统计的现象。统计工作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就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勇于创新,将先进的统计技术引入到统计工作中来。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既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效益和速度,使统计数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投入,使信息自动化建设落到实处。全面实现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准确、快捷、优质、高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结束语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系统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施工统计在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统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信息的及时流动,就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工程各项工作的有效控制。统计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更能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出做科学的决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探讨

企业由于对核算下作的模糊认识和重视不够,往往没有很好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建筑企业只有有效的实施项目成本管理,才能在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中谋得一席发展之地。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设想

项目成本控制已不单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要想控制好成本,就要从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劳务管理、分包管理等相关业务入手,并要注重精细,不仅通过财务、材料、机械、劳务、分包等部门了解到工程整体成本状况,更要了解到工程细部成本状况,这样,才能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因此,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局域网录入,接收各种数据,通过管理系统进行测算、汇编、计算、分析,得出需要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局域网根据权限进行查询,实现数据的准确无误,分析得及时透彻,最后依据掌握信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这样,不仅使管理更简单有效,也可以提高人员素质,促进经营意识全员化。

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

目前,施工企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还在沿用过去经验型的管理,企业管理经营方式不规范、不健全,缺乏一个系统的控制,人为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从管理模式还是管理理念,都还停留在一个“项”的概念上,很多细节并没有去量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心中没底,执行人员职责不清,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施工现场可能出现蛮干、经营管理出现漏洞的现象,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通过成本管理系统,对外可以显示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的形象;对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手段,优化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经营成本清晰明朗化,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特点是;一是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使整个现场管理规范化;二是能够信息共享,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三是能够及时、准确、清晰地反映出成本收支状况;四是能够对盈亏情况作出分析,制定下一步管理决策;五是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使施工现场计算机普及化。

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实施

3.1 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配置硬件,施工现场建立起局域网。以现场办公自动化为基础,使各组室的信息能够及时汇总、统计、分析,实现内部管理信息网上传输、资源共享;二是配置软件,数据库查询。建立成本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库,让各部门都能够及时查询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三是完备的安全性。网络应用平台应该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杀毒等安全保障,并且需要系统及时自动备份;四是施工现场管理应该与成本管理系统相匹配,做精做细:五是参与成本管理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简单的网络操作。

3.2 系统主要功能

进度计划: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出工程量计划,是系统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用来将中标合同预算、施工预算、分包预算、变更预算导入系统,为预算统计、预算成本、预算与实际对比等提供原始数据。材料管理:用来记录各种材料的进出场、耗料、结算等情况,与工程部位、施工进度相挂钩,是成本管理系统中实际支出的部分。机械管理:用来记录各种机械的使用、维修、结算等情况,是系统中成本支出的部分。合同管理:对中标承包合同、材料合同、机械合同、分包合同进行汇总管理。分包管理:用来记录分包时发生的零工、扣款以及分包结算。成本会计:提供施工现场随时发生的,各个单位工程的成本盈亏情况,并作出分析。系统报表;提供电子版的各种报表及各种台账。

3.3 具体操作措施

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请软件公司到现场带领实施,并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各种报表及台账必须从软件中自动输出,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设置及职责。经营经理:负责督促项目成本管理软件的有效实施;对各项工作进行审核、排查,通过成本分析。制定经营策略。系统管理员:负责项目部系统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负责系统参与人员的增减、岗位定义、权限定义、系统备份等。预算员:负责合同的录入、所有预算(包括洽商预算)的编制和拆分,劳务和专业分包的拆分以及商砼、零工结算,单位字典的维护,并负责日常零工单、扣款单的录入。材料记账员:负责材料账务处理,主要包括根据收料单办理入库单、办理出库单以及进行材料费用摊销、和供应商对账以及每月底向财务报当月材料账、租赁周转材料单据的整理和录入、商砼小票的整理和录入等。周转材料管理员:负责材料的收料、发料、周转材料的进场、退场、盘点,并将单据及时录入。钢筋管理员:负责钢筋计划的录入。机械管理员:负责租赁机械管理、临时机械管理、结算等的录入。财务:负责间接费用录入。工长:负责进度计划的管理、材料计划的编制录入。建筑业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型期,要想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只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管理就是效益,系统成本管理软件也只是在一个阶段内帮助提升管理的一种工具。

4.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现场进行进度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机械管理、分包管理、材料预控、核实成本、盈亏分析等一系列现场施工问题的综合管理方式。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成本盈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企业开始追求能及时了解收支情况,量入而出;及时分析盈亏情况,实施预控成为管理方法。由于多年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和建筑业特定的人员环境,使得目前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手工做账,定期兜账的阶段。所以,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收支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财务报表 企业 上下游关系

一、传统财务分析方法

通常分析企业回款过程管理的传统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

分析付款管理没有较为成熟的分析指标,一般付款管理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延缓现金支出时间,通常的方法有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汇票代替支票,使用现金浮游量等方法。相关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存货,存货周转率反映了存货的周转次数。

二、传统财务方法的缺陷

在资产负债表里与企业回款管理有关的科目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这几个项目共同驱动企业收款过程。应收账款周转率只以考虑了应收账款驱动的货款回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回款过程,并且报表中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净值,即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就越高,这种增加不但不能反映企业回款管理效果好,反而可能是回款管理欠佳的结果。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对应的是赊销额而非全部销售收入,即使有修正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应收票据),也是假设现销为零,营业收入全部是赊销构成的,实际情况现销是很少为零的,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贯高估了货款回收情况。

在资产负债表里与企业付款管理相关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引起存货周转率变化的原因是多样的,不能简单评价存货周转率高就是资产管理水平高。比如,一般来说销售增加会拉动应收款相、存货、应付款项增加,但不会引起周转率的明显变化,通常情况销售增长首先会引起库存的增加,然后推动应付款项增加,实现销售后才会引起应收款项和营业收入的增加。这种暂时性的存货周转率减少是企业增加销售引起的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反之,企业销售萎缩可能也会首先引起存货周转率的增加,并非是资产管理改善的结果。

存货周转率指标无法反映存货结构变化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影响。存货一般由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构成,存货的结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比如,产成品比例增加可能是滞销引起的,原材料比例增加可能是签订了大的订单正在备货引起的,存货周转率指标无法对存货的结构变化反映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结合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上下游关系

(一)回款管理分析

通过“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这几个项目综合分析企业回款管理情况。企业回款管理跟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所处的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是产品赊销引起的,预收账款是产品现销引起的,这三个项目的规模变化和结构变化能够反映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所处市场竞争地位。

首先看规模变化。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相比销售规模的变化。假设年末和年初的债权规模相同,如果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年末数比年初数增长了就说明赊销回款较去年减少了,如果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年末数比年初数减少了就说明赊销货款回款较去年增长了。预收账款规模增加说明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地位比较强,对客户的话语权比较强。

第二看回款质量。预收账款可能是以货币资金或承兑汇票的方式流入企业,流动性较强,质量较高;应收票据相比应收账款流动性强、坏账比例低,应收票据的质量优于应收账款。

(二)付款管理分析

通过“预付账款、存货、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这几个项目综合分析企业付款管理情况。企业付款管理跟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

企业的付款一般来讲主要以经营活动产生为主,用于购买原材料,假设企业的付款全部用于购买原材料,存货中仅有原材料或者原材料所占比例不变,投资活动对外付款为零。存款的规模增长应与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规模增长相匹配,如果企业预付账款规模较小,在企业存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年末约较年初余额增加的越多说明企业对供应商的话语权较强能够控制付款进度,反之则说明企业对供应商的话语权较弱,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较为有限。

(三)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运营情况

如果企业对上游企业即供应商有较强的话语权,那么企业的付款可以适当延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企业对下游企业即客户有较强的话语权,可以要求客户预付企业货款,以质量较好的银行存款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应该是处于较高的水平,那么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一定是充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是有竞争力的。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四、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对企业上下游关系进行分析(详见表1)。

(一)回款分析

企业营业收入982.57亿元,较上年下降119.98亿元,降幅10.88%;年末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63.71亿元,较年初减少了34.81亿元,降幅35.33%,回款的规模增长说明企业加大了回款力度。但是应收票据减少45.75亿元,降幅50.14%;应收账款增长10.94亿元,增幅150.57%,回款质量有所下降,但是应收票据还是占到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总额的71.41%,回款整体质量还是较好的。同时注意到年末预收账款余额58.27亿元,虽然较年初70.74亿元的规模下降了12.5亿元,但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企业对下游客户的话语权较强。

(二)付款分析

存货年末余额292.69亿元较年初减少5.50亿元,降幅1.85%减少,从结构上看原材料期末净值与年初净值基本持平,存货下降主要是库存商品下降9.51亿元,其中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增加0.77亿元,剩余减少可能是由于库存数量下降或产品成本下降导致。年末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553.06亿元较年初增长36.43亿元,增幅7.05%,并且主要是应付票据增加引起的,说明企业对上游企业供应商的话语权较强(详见表2)。

(三)现金流量分析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

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本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指由企业法人、自然人、其他社会组织或政府出资依法设立。

第三条省工业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是全省担保机构的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负责全省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退出工作。

第四条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上报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审批并颁发经营许可证。按照属地原则由所在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汇总后。

第五条设立担保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或出资人;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

六)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第六条设立担保机构必须具备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全省范围内开展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市州范围内开展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县区范围内开展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

第七条担保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无不良信用记录。或从事相关行业工作5年以上。其中。或从事相关行业工作8年以上。且具备3年以上担保或金融工作经历。公司制担保机构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应当具备5年以上担保或金融工作经历。

担保机构主要业务人员应熟悉信用担保业务。或者从事相关行业工作3年以上。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担保机构人员管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二分之一以上人员具备2年以上担保或金融工作经历。

第八条担保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除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要求外。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还需连续经营两年以上。

第九条申请设立担保机构。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担保机构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含设立的必要性、市场分析、资金筹措、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部门设置及主要内部管理制度、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等事项)

三)章程;

四)公司制担保机构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六)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七)股东或出资人名册及其出资额、股份;

八)人民银行出具的持有注册资本百分之五以上股东的信用报告(法人股东还需出具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九)拟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身份证复印件、人民银行出具的信用报告;

十)拟设立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制度。

第十条担保机构拟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除提交本办法第九条所列资料外。还应报送:法人授权书及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担保机构近2年财务审计报告、经营情况及风险管理相关文件;拟设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第十一条设立担保机构须持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及其他相关文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未经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批准的担保机构。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登记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十二条担保机构有下列变更情形之一的应当经所在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对申请材料汇总后上报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分立或合并;

四)变更总部或分支机构注册地;

五)变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六)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出资人或股东;

七)修改章程;

八)调整业务范围;

九)变更组织形式。

担保机构变更事项涉及注册登记事宜的按规定向注册登记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担保机构申请变更。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变更报告;

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上年度经营情况;

四)上年度审计报告;

五)具备决策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对变更事项所做出的变更决议、决定及相关证明性文件资料;

六)公司制担保机构的章程及章程修正案;

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经批准的担保机构应自收到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批准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注册登记及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担保机构终止:

一)担保机构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

二)担保机构因违法经营被撤销的

三)担保机构资不抵债。依法实施破产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担保机构终止。应向所在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批准后到注册登记等机关办理注销等手续。申请时须提交以下材料: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汇总后上报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

一)解散决定、撤销决定或破产申请报告;

二)股东会议决议或出资人决定;

三)清算组织及其负责人;

四)清算方案;

五)债权债务安排方案;

六)资产分配方案;

七)监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担保机构终止。应依法成立清算组。担保机构出资人不得分配机构财产或从机构取得任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监督其债务清偿计划和其他清算事项的执行。担保责任解除前。

第十八条担保机构申请设立、变更及终止。完成对申请材料的汇总上报工作。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在收到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申请报告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所在市州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

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监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可延长10日。

第十九条担保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经省担保机构监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的担保机构。处以2万元至3万元罚款;依法予以取缔。

二)弄虚作假。经发现并予以核实后。并处以2万元至3万元罚款;骗取设立的担保机构。收回经营许可证。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并视情节处以1万元至2万元罚款;担保机构有变更情形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有关手续。

经营分析会汇报材料篇10

近年来,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及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达到385家,同比增长17.74%,从业人员76976人,同比增长38.51%,总资产达到64833亿元,同比增长29.35%。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收支、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跨境债券债务等外汇业务量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末,非银行金融机构结售汇总额达到1204亿美元,占所有金融机构结售汇总额的3.75%,占比同比微降0.10个百分点。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需要日益强烈。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存在法规体系不统一、监管方式滞后、监管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如何在简政放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堵住监管漏洞,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合规性经营,是外汇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现行外汇管理框架

(一)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现状。1.资产负债规模占比逐年提高。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①总资产达到64883亿元,同比增长29.35%,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25%,同比上升0.34个百分点,总负债为52657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2.95%,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规模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1.16%,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经营业绩和还债压力凸显。2.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涌现。近几年除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传统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末,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三类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5712人,同比大幅增长92.45%,法人机构数为42家,同比增长44.83%。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创新性强,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风险高、防控能力差等特点,加大了外汇管理难度。3.呈多个部门分业监管模式。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监管部门分别为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类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具体来说,银监会负责对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证监会负责对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管;而保险公司则由保监会进行监管。一般来说,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外汇业务,需经外汇局批准或者备案,但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各自政策存在差异,外汇局也未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义及其需要开办的外汇业务作出统一的权威规定,部分业务难免会出现多头监管现象。…(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架构分析。1.现行有效法律法规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多,业务类型不尽相同,经梳理可归纳为综合类政策体系、特定机构类政策体系和简政放权类政策体系三大类政策。其中综合类政策主要有:一是基本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1993年外汇局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个补充规定,对上述管理规定作了更细化的说明。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范围界定》,次年根据市场监管情况对外汇业务的范围进行了一定调整。综合类政策常年未修订,在外汇业务创新和人民银行职能调整的背景下,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特定机构类政策主要有:信托公司的《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从事B股业务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汇业务经营范围的通知》、货币经纪公司的《货币经纪公司外汇经纪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以及涉及跨境证券投资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QDII)管理政策,但大部分政策较为零散,难以形成对某类机构的规范性政策体系(保险机构除外)。目前保险机构外汇管理政策最为全面,先后有《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暂行规定》、《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对保险机构的外汇业务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简政放权类政策主要体现在2005年外汇局将证券、信托、财务、金融租赁公司的外汇资本金结汇审批权限下放至所在地分局,外汇利润结汇由所在地分局或者授权下级支局审批;2010年外汇局将外资参股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含保险公司)外方利润购付汇的核准权限下放至外汇指定银行;2015年进一步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事项的审批核准权限下放至银行,督促银行按照《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指引》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开立外汇账户、外汇利润结汇以及资金汇兑等业务。2.外汇业务范围。根据现行法规政策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业务进行归纳整合,除金融消费公司外,其余八类非银行机构均有明确的业务范围(如图1所示)。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类型不同,主营外汇业务各有差异,依据的政策文件也不相同,但部分政策出台年份久远,如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所依据的《关于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范围的通知》出台时间为1997年,政策有效性有待观察,而最新的《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则为2015年,可见不同的机构外汇管理政策完备性和及时性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非金融机构管理政策亟待更新修订。3.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公布的《外汇局行政审批事项公开目录》和《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操作指引与法规汇编(2015年版)》,依据业务性质种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分别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机构所在地分局办理,具体的审批事项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体信息登记及变更登记、外汇业务市场准入备案、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备案、银行间外汇市场准入备案、外汇营运资金汇兑核准、QDII的投资额度审批等。同时,外汇局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相关审批备案文件失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当其总部及分支机构解散、终止金融业务、破产、被上级授权机构终止外汇业务时,经外汇局审批的相关文件失效,且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在发生失效情形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外汇局作书面报备。需要强调的是,保险机构具有专门的操作指引和政策配套,其开展境内外汇业务,按照保险机构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办理。4.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外汇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采取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非现场监测以数据整合和分析为主,通过收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年度情况报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及外汇账户、国际收支申报、结售汇、外债等报表数据,综合分析其外汇经营状况和合规情况。对于存在可疑情况或者经营问题的机构,外汇局依法进行现场检查,若发现其存在未按规定开展外汇业务、未按规定报送相关材料、未履行国际收支申报等违规行为,外汇局依法进行处罚。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存在的监管难点和风险问题

(一)基本法规时效性严重不足,亟待修订和更新。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的基本法规,1993年颁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和1997年的《关于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范围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外汇业务发展的需求,部分条款不符合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但仍属于外汇管理局现行有效法规,修订和更新已刻不容缓。1.非银行金融机构准入审批部门已变更。《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定义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中资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部门主要为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已不负责批准成立任何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该规定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义与现实不一致。2.市场准入条件和申请材料的设置存在不妥。一是由于市场准入审批机构已非人民银行,该规定所要求申请主体提交的“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金融机构的文件、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公司章程”等材料与当前监管框架不符。二是该规定将“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有1500万美元”和“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有750万美元”的外汇实收资本金作为审批条件之一,不仅不符合当前市场主体经营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发展。同时根据银监会颁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设立审批时已有相关的注册资本要求,外汇局无需再重复设置该类条件。3.部分外汇管理条款不合理。一是关于资本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的规定降低企业运营成效。政策要求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从税后外汇利润中提取资本准备金以补充实收外汇资本金,同时应按年末外汇贷款的0.3%至0.5%提取呆账准备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企业已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资本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的规定显然有违企业自负盈亏的原则,不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二是实行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政策规定了包括自有外汇资金占外汇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外汇流动资产占外汇流动负债的最低比率、外汇流动资产占外汇总资产的最低比率等十二项比例,每项比例由外汇局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若比例不达标或者违反相关要求,则要受到警告、暂停业务或者最高5万元的罚款。比例管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同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管理,限制了企业经营行为。三是外汇业务检查规定与现行相关政策相违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提到外汇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管需要随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进行重点检查,且重点检查可事前通知也可不事前通知。按照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程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1号)和现行外汇检查办案程序,检查部门应在实施现场检查前,向被检查人送达《执法检查通知书》,不事前通知就进行现场重点检查是不符合检查流程的。(二)外汇管理与其他监管机构政策体系衔接不顺。1.银监会认定基本法规不适用,政策效力相互冲突。银监会于2011年5月《银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文件中认定中国人民银行的66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已不再适用,其中就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和《关于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范围的通知》。由于常年未修订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这两项政策在不同的监管部门体系中的政策效力已截然不同。对于银监会的文件认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未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相关市场主体在开办外汇业务时应遵循哪个监管的管理办法也未有统一的政策安排,引起定位不清、标准不明等问题。2.个别机构外汇业务呈多头管理状态,降低监管效率。根据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证监会相关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开办应当遵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并接受外汇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此,外汇局应为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外汇业务唯一的备案或者审批机构,大部分机构遵循这一安排,其中跨境证券投资由证监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联合监管,各司其职,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除外。实施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开办外汇业务,需要提交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外汇业务管理办法、业务操作规程和风险控制制度、信息系统建设说明、从业人员名单简历及取得的相关业务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经银监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办,与外汇局的备案权限形成二元监管格局。财务公司需要向两个监管部门提交不同的申请材料,增大脚底成本,不同的外汇管理政策给企业统一理解和执行政策内涵带来一定困难。(三)不同类型机构外汇管理政策完备性不一,部分机构专项监管政策缺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规模增长迅猛,涉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促进我国金融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良性作用,但由于机构种类繁多,主管部门不一,各类机构的外汇管理政策全面性和完备性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机构甚至缺乏专项的外汇管理专项政策,仅凭基本法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规定》显然不合时宜。具体来讲,保险公司外汇业务政策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已形成一套最为全面、系统的制度规范。其次是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出台了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或者规范性通知,接着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财务公司,外汇局针对具体的某类外汇或者跨境业务出台相关规定,政策完备性较差。最后是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目前仍未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出台,外汇局仅是对开办外汇业务的企业印发批复,明确资本金账户管理和验资询证等流程。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末,消费金融公司从业人员达到28493人,同比增长140.02%,法人机构数12家,同比增加100%,两项增幅在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均排第一,旧政策已无法适应新业务的发展,专项监管亟待同步跟上。(四)…监管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整体研判和风险把控1.外汇业务系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不足。目前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履行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申报义务,同时必须向外汇局报送经营情况报告、财务报告、账户信息等相关纸质材料,数据以单个机构为主,信息量有限,除了银行结售汇统计系统有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外,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统计系统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均未能将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不能生成非银行金融机构统一业务报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类型差异大,交易性质不一,将统计要素进行归类设计难度较大。二是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重视程度不足,系统功能开发进程缓慢。2.部分机构的业务涉及外汇局多个内部部门,弱化主体监管效果。当前外汇局的监管方式逐步由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意味着对市场主体的外汇收支全面性监管将替代原来的单项业务合规性监管。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由资本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和监管,但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除外。经常项目管理部门是保险机构外汇业务的主要负责部门,根据《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保险机构跨境保险以及跨境再保险等业务按照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规定办理,而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境外上市等相关业务则按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其外汇账户管理和数据报送也往往涉及两个部门。此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结售汇资格和综合头寸分别由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部门管理,数据也是分别报送。多业务条线管理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协调成本,不能形成统一的主体数据监测,弱化监管力度。3.非银行金融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尚未建立,难以发挥考核通报的威慑力和风险防范作用。《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自2008年起正式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修订,又出台《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细化了业务合规、数据质量、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等四类考核内容的评分标准,科学性和公平性显著提高,促进外汇指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合理的考核办法,监管方式分散,对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考核结果不够全面和准确,同时未与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建立考核结果通报联席机制,使得外汇管理考核结果的震慑力大打折扣,不能有效激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也不利于促进其更好防范外汇违规风险。(五)部分业务管理规定不健全,埋下一定风险隐患目前针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政策更新缓慢,部分条款存在表述不明确、标准不一致、本外币政策差异等问题,容易引发相关管理风险。具体的风险点如表1所示。

四、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监管体系的制度设计和路径思考

(一)全面梳理,修订颁布新版《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结合目前金融监管体制现状,整合分析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政策体系及其存在的监管盲区,尽快研究新版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废止原有基本法规,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规开展外汇业务提供权威的政策依据。具体的管理办法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二)…出台针对性实施细则,查漏补缺堵住监管盲区1.探索制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指引》。一是参照《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探索制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指引》,进一步落实《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明确每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涉及的外汇业务操作规程以及政策依据,形成系统性的操作指引与法规汇编,完善政策体系。2.对现行政策进行专项修订,防范监管风险。一是统一中资、外资、中外合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规定,落实简政放权精神,中外企业一视同仁。二是出台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政策文件,弥补这两类企业的政策空白。三是整合本外币政策差异,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数据游离监管之外,如保险机构数据报送时增加人民币计价的跨境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数据,掌握本外币业务整体情况。四是对证券经营机构和财务公司等其他机构的相关外汇政策进行更新修订,把模糊的内容具体化,如将QDII与RQDII一年内的有效使用标准为投资额度的60%,将机构按期报送的各类报告报表的内容规范化,细化各项经营指标和外汇业务数据,强化数据报送质量。(三)扩展开发系统功能,实现非现场监测全覆盖1.搭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数据报送系统。建议外汇局针对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类型和情况,以《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指引》为依托,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搭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数据报送系统,制定系统用户手册和报表数据要求,通过应用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报送。具体的内容可参照表2。在系统报送数据的同时,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应按年度向外汇局报送《年度外汇业务经营情况报告》纸质版,内容为上述系统报表的整体情况总结,并附上经审计的自身财务报告和合并财务报告,便于外汇局核对真实性。2.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分析模块。建议外汇局整合系统资源,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中增设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分析模块,数据来源于外汇金宏系统、数据报送系统和资本项目系统等,生成汇总数据报表,配以明细分析、匹配分析和主题分析等功能,掌握企业外汇资金流动方向、资金集中度和结售汇集中度,优化非现场监测质量。3.构建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系统,全面评估经营情况。建议参照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制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同时着手开发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系统,既有利于外汇局整合法规政策,形成监管合力,又能有效督促机构合规经营,提高其公平竞争和争先意识。具体的系统功能如表3所示。(四)强化协调,促进内外监管部门通力合作1.加强外部联合,落实考核结果通报机制。一是建立联席机制。外汇局与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相关行业外汇开展情况,同时将非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年度考核情况以正式发文的形式传送至当地监管部门,发挥考核结果市场影响力。二是明确监管职责,理清权责边界。外汇局制定政策前要与监管部门做好政策衔接和效力确认,明确各方职责,避免多头监管和文件条款冲突,如目前银监会仍实行财务公司开办外汇业务审批制度,与外汇局的权限交叉,存在一定的重复监管,双方要加强沟通,理顺监管范围,简化业务申请资料和报批流程,降低企业业务办理成本。2.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监管效率。一是资本项目部门和经常项目部门共享政策经验,由于《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指引》主要由经常项目部门拟定,且内容翔实,条例清晰,建议资本项目部门在牵头拟定《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办法》及其操作指引时可充分借鉴经常项目部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践经验,两部门通力合作,提高政策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二是统一结售汇资格审批和综合头寸管理部门,由原来的资本项目部门和综合部门分别管理统一为资本项目部门。资本项目部门可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执行外汇管理规定考核情况调整各机构头寸额度,分析主体监测数据形成非现场监测报告在外汇局内部进行共享。(五)现场检查常规化,为优化事后监管提供一手资料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量和外汇业务种类的快速发展,给外汇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外汇局也要紧跟市场步伐。建议外汇局将企业约谈、现场检查等制度常规化,既能通过检查发现当前企业经营外汇业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掌握市场发展方向和行业一手资料,既能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改进监管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又能督促其合规经营,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外汇局也应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向其他机构通报检查发现的问题,强化机构合法经营意识。

参考文献:

[1]匡皓:《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管理研究初探》[J],财务与金融,2015.12。

[2]王华萍:《基于宏观审慎视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3。

[3]史丹利•费希尔:《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路径》[J],中国金融,2015.7。

[4]宋晓华:《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问题》[J],财政金融,2014.6。

[5]奚宾:《新常态下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5.12。

[6]王英梅:《浅谈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现状与前景》[J],时代金融,2016.7。

[7]张洁等:《证券公司外汇业务监管问题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0.11。

[8]张万祥;《财务公司结售汇外汇监管探讨》[J],福建金融,2014.9。

[9]蒋雄:《构建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新模式》[J],武汉金融,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