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概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0:15:38

测绘概论论文

测绘概论论文篇1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测绘概论论文篇2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升。其中以测绘行业的发展更为突出,其发展进程可谓是空前绝后,但是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的新问题。地形测绘作为目前测绘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整个测绘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理念,其变化都非常的明显。

一、测绘工程概述

目前,尽管国内测绘工作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是普遍存在着测绘技术不合理、不达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更为突出,使得整个测绘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不仅无法及时的满足现代化施工技术要求,更是在整个管理环节存在严重的缺陷。

1、测绘工程概念

所谓的测绘工程主要指的是以测量空间、地形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地形图,是以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形状、重力为主的研究对象,它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十分广泛,包含了对各地地表动植物、地貌、地形构造、水文、矿藏的勘测与研究。通常来说,在一个地区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要通过地形测绘师提前对该地区的地形条件、地理结构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来说,测绘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环节。

2、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与传统的测绘技术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它只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勘测的一种新技术,其在工作中主要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来源于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采用现代测绘技术还是传统的测绘技术来进行工作,其基本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数据采集以及地形、地貌做服务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工程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主要手段。

二、地形测绘工作要点

我们在地形测绘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这种条件下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根本是无法实现预计工作目的,使得整个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常见的特殊地形主要涉及到隐蔽地区、旧城镇内部所存在的房屋、泥泞地区等等,这些地区因为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在测绘区域通行测量,使得整个测量工作开展一筹莫展。对于这些地区的测量,我们必然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控制。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特殊地形也是一样,它只是相对于普通的地形结构来说是特殊的,因此在测绘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用符合当地测绘要求的技术理念,从根本上转变特殊地形这一概念和要求。测绘工程的最本质工作在于测量高度、角度以及距离,这一特点和内容无论是在哪种地形结构中都是可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工作重点。因此在特殊地形的测量中,我们要本着这一要求进行,是为了实现这一本质目的进行的,也只有在工作中深入的理解了这一本质目的,那么整个工作的开展也就出现了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勘察。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整个工作开展都无法摆脱测绘方案、理论验证平台以及保证基础,这就要求在工作中针对特殊方案和传统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优势互补。

目前,全站仪数字测图和GPSRTK数字测图是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都存在观测局限性等缺撼。具体表现在:测绘工作中,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测绘仪器在测量工作中就要求测站与测点间必须通视,其弱点是测量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而使用RTK仪器测量时虽然不需要基站和移动站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但只适用于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或较高的地形区域。由于实际工作环境有不可预知的复杂性,即使CORS站网或者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往往都无法避免障碍物(如高山包、房屋、室内、树林、各类发射塔、高压线等)对电台通信和差分信号质量的影响。受高度角限制等一般在较隐蔽地区实施困难。因此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高新测绘技术的优势互补.达到最有效的生产高效率,是测绘增值利用理念和我们测绘生产的目的。从以上各技术的优缺点得出,将其有效的技术整合,从而大量减少内外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且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测量精度。

三、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的绘制。不难发现.经过规划设计过的村庄测量时,其野外草图的绘制较清晰直观。草图布局也合理完整。但没有经过规划的村庄其野外草图绘制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觉杂乱无绪,经常造成因为测定的点图不符,使室内编图出现差错;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为有效改观这一现状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野外草图。只在设立测站后测定能看到的各房角点。等所能测的碎部点都完全测定后.再室内通过电脑把所采集的相关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流程处理简单化.并且成直观汇总展现后以一定比例尺打印出来.再去野外实地根据点位量画草图。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不会损失。

其次,体现在野外数据采集。特别在地物密集地区.传统测绘技术如(全站仪)测距速度快,测距镜头灵巧,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地物点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具有GPSRTK测量无法相比的优点。因此,一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RTK不能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精度。但总会因为居民区(或工厂等)经常出现锁门等现象,测量人员无法直接进入其院内实地测量作业。这时无论使用GPS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失去作用。为保证测量精度而等联系到主人回来会延误时间.此时建议在测区其它高处(如楼顶等)用GPS肌(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如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Gm002N仪器)进行测量碎部点,这一方法比较省时、方便和快捷、高效率,且能保证测量精度。尤其在地籍测量中对困难地区隐蔽界址点的测定最显效果。

四、结束语

我们在倡导现代高新科技测绘的同时。扎实基础理论。利用传统测绘生产技术的优势,区别对待一些特殊的地形.采用一些相对的特殊测绘技术方式进行的高效率测绘生产工作。从而最大的减弱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作业时间等。其技术同样应在长期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参考文献

测绘概论论文篇3

关键词: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主动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43-04

一、概述

测量平差是测绘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测量领域对于精密数字获取创新手段不断涌现,将观测数据集体体现在多源化、多样化,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以及计算方法也将不断发展与创新。这就给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提出了更加新型的要求。

在本科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紧随着对数学基础课程诸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学习以及《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等计算机核心课程。现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测绘理论基本框架,具备了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简单编程技巧。本科二年级开设了测量平差的入门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在误差理论的学习中,了解到测量平差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观测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其精度,结合四种经典平差模型列出相应的条件方程或误差方程,得到估值主要是解算法方程,法方程的解算是一个重要内容,有的矩阵计算已经超过人工计算的限度,然而对于一些观测量非常庞大的数据、往往花费了大量学时讲解如何计算。

因此,学生需要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老师需要达到先进的教学目的,一些测绘专家学者在平差领域中以计算机为载体,结合专业性质提出了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软件。程序软件可根据课程设计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在相同的教学要求下,各自处理的平差内容都不一样,能够培养学生结合所学计算机编程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计算中所用的部分计算编制成函数,供以后学习以及实地测绘工作编程时调用。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是一门涉及多领域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结构、数学学科、程序设计、测绘学基本理论等多门专业、学科知识,旨要培养测绘专业的学生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解决空间数据的计算、分析等问题的基本技能,利用所学测绘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测量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践能力[1]。现阶段是信息化、结构化测绘空间数据获取的海量、复杂、多维和快速性的时代,由于传统计算的局限性导致手工处理空间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必须通过有效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因此,开设“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能是我们这个创新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2]。

可是在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教学方面,也会出现很多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

1.学科之间衔接不紧密。“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是集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运用的时候会用到计算机编程语言(如C/C++、VB等)、测绘学基本理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3S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绘图等)和其他基础学科知识(如高等数学、工科数学分析、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等)。这些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理论体系,学生可能由于某一方面的知识缺乏,而对“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少[3]。

2.学生认识问题不全面。很多我们本专业的学生以及其他非工科学生对我们测绘工作的认识只停留在“扛仪器搬尺子外业测量,用软件拿铅笔内页成图”的水平,认为平差程序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该做的专利,因此,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序设计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也很有限甚至根本就是完成任务式的学习,相反还是有少量确实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花大力气学习。另外,很多学生是到大学才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对一个新的学科还没理解透彻,导致先修编程语言课程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对程序设计没有信心,所以对“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3.老师教学模式需创新。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很多高校教学主要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所谓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基本是按照选定的教材把选定的章节内容从头至尾照本宣科“灌输”给学生[4]。这种方法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日志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但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不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对于专业课程里面内容较抽象、晦涩难懂的“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不会太理想。

由于这些专业性质的问题和编程技术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在本科阶段增加在这个领域继续学习信心,学生教师必须准备的非常充分。我们需要实践经验尤其是常见的编程结构。对于初学者编程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需要彻底了解一种语言的语法和语义完全理解,然后转换,使用自己的心理模式完全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计算机代码。学生们应该参与创建基于计算机的问题,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他们不太可能从这项研究中获益的编程的主题。导师会指导选择和帮助设计和提出解决方案。大部分的工作应该是由学生完成的。基于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学习方法,叫做主动学习法。

二、主动学习法

主动学习是学生参与阅读、写作、讨论或解决问题、促进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活动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计划好了的一些活动和事情,邀请了这些参与者通过运用,互动和分享经验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教育活动中交互式成分偏向于这个培养目标。主动学习促进思考,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操作材料、分析、综合和评价信息。

在众多主动式学习的描述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尝试新技能以及完成作业任务都是依靠他们所学的知识或者已经具备的能力。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获得创意和知识构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需要个人积极主动而且需要参与构建和建设个人的心智模式。

主动学习是现今被广泛接受的高品质形式的教育。研究表明,学生比起传统的演讲的话更喜欢提升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学习涉及到构建我们自己的想法。他们建议有结构的设计、有结合力的材料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学习是涉及学生直接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身。这意味着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口头和视觉上的信息、接收、参与做一些事情,例如说、听力、写作和阅读程序并反映个人或小组。

深入学习法讲述的是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编程的初学者,他们刚刚学习了长达一个学期的C++程序课程[5]。一本面向对象语言计算机教育科学的著作看起来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在大学里面,这一门课程一般的学生很难通过。这门课主要是偏向于面向对象的C++语言特性。现实生活中没有很多时间来做应用程序开发和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由于知识很薄弱使得他们通过记忆分离事实。

我们的课程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技术,学生充当老师能够教授高级学校使用编程语言解决问题。学习者应该学会通过整合新知识与他们已经获得的知识。教师应该明白心智模式改变缓慢,并可以改善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面对心理模型不会在其中工作的情况,他们应该寻找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被直接指令所强加。学生应该自己寻找在鉴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在材料和解释知识之间的关系。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习者使用的高阶认知技能等能力分析,合成,解决问题,并且认为元认知为了构建长期的理解。它包括新思想的批判性分析,联系他们已知的概念和原则,这种理解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新的不熟悉的环境。深入学习者反思他们所学的个人意义。他们是自主的、几乎自学。但他们也与学习者合作,高元认知和学习技能。

目前的理论认为不关注教师教学,但关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方法源于学生知觉的教师的要求。教练的作用在形成这些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理解,教师不直接产生深度学习的学生。主要是学生的努力,对深度学习很重要。

导师需要帮助学生看到他们要做的工作的目的,并监督他们的成功。主动学习需要发现,知识获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和大量的不确定性。发现发生在学习者的大脑,刺激搜索,商店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机会深入去探索它们。犯错误并改正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劝阻学生学习更多。

我们的目标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原则和技巧,并创建独立的沉思的终身学习者。我们认为实现这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要建议摆脱文学教学不仅应该把焦点放在学习新的语言特性,但也的组合和使用这些特性,特别是基本程序设计的根本问题。学生没有给出足够的指导如何将程序块结合在一起。良好的教学需要教师保持最初的事实,模型和规则简单,只有扩大和完善学生收获的经验。

心理模型也是一个学习方法的内因所在。当我们在教基础编程这些编程概念时,解决心理模型的类型是很重要的。模型对建构控制,数据结构,数据展示,程序设计以及问题域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主动学习文献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编程相关信息,通过例子或者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转移两方面表现的更为出色。

循环句、条件句、数组和递归都被认为是语言特征,而这些语言特征都是有极大问题的,

它们可能会因为特别关注而受益。然而,一些学者认为,潜在问题的最重要的缺陷是将方案和设计说成是一个实际的程序。实际上频繁的编程练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6]。

三、基于主动学习的平差程序设计教学模式

主动学习涉及三个基本步骤:

1.告诉学生自我组织成2~4组和每组随机指定一个记录者,如果需要就写下来。

2.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大多数组织完成任务或取得合理的进度,一个问题可以细化成几个小问题,几个小步骤并且把每一步当成一个独立的活动。

3.呼吁一些个人或小组来分享他们的反应,然后讨论。

基于主动学习的平差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开始、行动、讨论、总结。

第一阶段:开始。

去做好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的基础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所运用的知识非常深而且很广泛,在学校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要使学生快速把握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是一个难点,是教学任务设计的首要工作。结合这个问题,从学生主观认知每一个平差问题的习惯出发,一些非常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设计了比较系统的课堂教学体系:程序设计语言与平台发展史―面向对象C++编程语言―编程平台适用性及选择―测量科研项目及企业具体需求的工程案例与实践教学[7,8]。在教学中主要以工程案例为主线,提出由简单到复杂的经典教学模式:测量典型函数设计―GUI程序设计―菜单程序设计―测量控制网精度估算与平差程序设计―综合应用程序设计。

为此,学生教师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基于主动学习的开始,一个他们不熟悉的开放式的活动。特别是一个开始应该加强和培养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有一系列广泛的有潜力的问题、难题、态度和看法。一个学习者的开始应该是复杂且相关的。根据开始的主要目标,活动可以单独、成对或者以小组形式运行。

引入一个新的话题的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的老师如何面对和处理不熟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科学教育需要学生的老师考虑多个反应选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设置超过一种能够开始的方法。此外,一种设计良好的开始能够暴露学生在电脑科学与教育方面丰富多样的知识。整个模型中,这个庞大的创意包括讨论、推敲,精练和重新组织。

第二阶段:行动。

学生的工作在开始就交给他们,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由开始阶段的复杂性及其目标所决定。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诸多理论、演示了很多经典例子,对平差程序设计的代码进行调试以及编码和调试所设计的流程图。由于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想要融会贯通本课程设计不是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很遗憾的仅能对相近(或相似)内容选择一项基本内容进行程序实现,对于测量平差经典模型里面的其他内容,还需要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回顾老师课堂上讲授的,模仿课堂教学内容并且独立完成,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课下练习是课堂实验教学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生通过老师讲授和课外练习完成测量平差数据处理程序的每一个模块后,引导学生将各个独立的程序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程序系统,这个任务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完成,可以做一个“测量平差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的界面和接口,将已经调试好的程序模块集成到软件系统。

第三阶段:讨论。

测量平差程学设计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模式化、单一化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引导式、研究式教学方式转变。“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融入了高级程序语言,以及测绘科学相关算法等内容,一般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程序如何编写、如何运行、如何调试等内容,都应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出现的问题也需要在互动的同时进行探讨。由于编程问题里面比较多的测量计算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及推导过程,加大学科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问题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难得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通过提问和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必要的一段时间以后,在此期间,学生们要么单独工作、要么成对工作,要么是小组工作,呈现聚类情况。

在这一阶段,结果、主题、思想,起源于活动阶段,并对此进行了讨论。学生完善他们对于概念、态度和理念的理解,作为他们对于专业建构过程的一部分。

老师强调学生提出的重要想法,并强调从这些想法派生出的想法。为了表达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数学概念不存在唯一解的情况,还有开始阶段提出的特殊活动,老师不能判断学生的立场和意见。同时,同学们都被鼓励通过提交不同的观点合材料反应和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建设性的批评。

第四阶段:总结。

这一阶段将话题的上下文和强调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它不同于前三阶段的管理。首先,它明显缩短。其次,在前三阶段,学生是主要的对象,但是在总结阶段,课程的老师需要走向前沿。老师结束,并突出在前三阶段提出的或讨论的中心概念、教学理念,概念框架以及其他相关主题[9,10]。同样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字前三阶段可以提问,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为一个建造者。总结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如框架构想、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列表、概念地图等。

四、基于主动学习的教师任务

基于主动学习模型中老师的角色:老师必须创造一个全班参加的支持性的,充分鼓励学生活跃性的知识环境。

在第一阶段,显示了开始阶段的教师。以测量科研项目的工程案例为主线,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现场演示编程的主要步骤与核心代码,并演示编程效果,给学生以直观的学习印象。

在第二个行动阶段,老师不断的在不同的小组和个人之见听取意见,并留心他们说了什么,还要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当需要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的讨论。当然,老师的引导应该鼓励不同的想法,不要给定一个确切答案。结合测绘行业企业对数据处理方面程序软件的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在第三个讨论阶段,老师应该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并需要留心有关键建议的学生。特别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解释他们为什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如何深化自己的建议,并建议探索不同的路径,培养反思的过程,但不要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评判。老师要强调其中的重点,并提出不同的想法之间的可能的联系。

第四阶段总结时,建立课下学习兴趣小组,借助网络教育手段,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综合性实验项目或来自企业直接需求的编程项目的设计与代码编写。要总结前一阶段提出的观点,总结强调要对要点进行讨论。老师可以补充新的想法与类别,但不建议有学生提出。

五、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空间数据获取并对其进行高效处理,获得符合规范要求的测绘成果显得更加重要,必然要求测绘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的技能。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课程方法的主题的研究解释基于“测量平差程序设计”主动学习模型的实现。本文解释了对于新的学生这种模型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老师扮演的角色还有学生参与的过程。对于更积极地学习者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他们对于编程的理解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谈论计算机语言,并有机会挑战自己的心理模型。

测绘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测量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那么怎么样将这一技术学得更好呢?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将主动学习方法与程序设计融入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对“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2007,(02):5-11.

[2]花向红,邹进贵,许才军,等.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9):18-20.

[3]赵喜江.“大工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改革探索[J].测绘工程,2008,(02):74-76.

[4]尹晖,郭际明,汤捷.中加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比较与启示[J].测绘通报,2007,(01):73-76.

[5]赵增敏.Visual C# 2008程序开发入门与提高[G].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张恒Z,王崇倡,王佩贤,等.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测量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2,(06):101-103.

[7]McConnell J J. Activ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tips and tricks (partI).[J]. SIGCSE Bulletin,2005,37.

[8]Prince M J. Does Active Learning Work?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J]. Journal of EngineeringEducation,2004(3):93.

测绘概论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城市建设

 

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在测量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与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特点。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根据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和多年在野外工作的经验,和同志们交流一下想法,仅供参考。

在控制测量中,使用GPS测量时,除必要的测量起算数据外,尽可能要自已知检测点,检测合格后,再把检测点加入控制网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计算,这样要以有效检测测量精度,防止测量错误。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时,应严格注意输入测站点与后视点。如果测站点与后视点错号(点号与位置均认识错误),实践证明无法检测出来,造成内业处理上的不便。数字化测图内业图形编辑主要依靠外业记录,外业测量时,记录员应详细记清测点点号、点的属性、连线关系,必要时绘制草图。否则,内业处理时,容易造成错乱。数字化测图等高线的勾绘完全取决于野外的测点,因此在地貌测绘时,立尺员应合理选择地貌特征点,并认真了解观察地形,复杂地区应简单绘制地形草图,以便使勾绘的等高线更加符合测区情况。由于数字化测绘相对于传统平板测图具有精度高、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显著经济技术优势,加之近年来数字化测绘设备价格的持续下降,规划、设计等用图单位普遍采用计算机设计而要求提供数字化测绘成果等因素,测量单位普遍采用野外数字化测绘完成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工作。数字化测图已基本淘汰传统的平板仪测图技术,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技术方法。而是数字化时代对测绘成果应用方法变革的必然结果。它引起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目前对其重要意义尚认识不足,现行的技术规范、测绘产品价格体系均有与之不适应的地方,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数字化测绘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业务培训应有新的侧重 ,数字化测图是采用全站仪直接测取碎部点坐标和高程,计算机编辑成图的技术方法。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数字化测图按作业方法可分为编码和无码两种,编码方法在测点时必须按碎部点的类型及相互间联系输入特征编码以便事后编辑成图。操作仪器的作业员不仅要熟记编码,还要时刻观察地形才能正确输入,因此,这种方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均有较高要求。就处理碎部点间关系而言,实际上与平板仪测图无异。无码方法则不需输入任何编码,而是代之以棱镜处作业员绘制草图记录所测点之位置、点号及与其它点的联系。测站照准目标测取数据后,只需向棱镜处作业员报告碎部点点号而已,测站与棱镜间联络较少,测图工作实际上主要在棱镜处进行。由于测点时不需观察地形,因而测量速度很快,一台仪器可观测二至三个棱镜,相当于两三个平板测图组,外业测图效率很高。作业时,绘制草图的作业员在棱镜处现场绘制,简单而不易出错,只需熟悉地形、地物表示方法即可胜任;而观测员操作全站仪测点精度很高,数据传输又是自动进行,避免了人为的错误和读数误差;内业编辑则是计算机展点,对照草图应用绘图软件的各种编辑工具成图,等高线自动完成,轻松快捷。从理论上讲,数字图中碎部点精度与作业员操作技能关系不大,正常情况下已达到图根点的水平,测量误差可忽略不计。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所以在数字化测绘条件下,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成图质量只能靠提升作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即由"测得准"转到"如何测,如何表示"上来。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今后测绘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要从熟练、准确的技能训练转移到地形、地物的正确表达,计算机绘图理论、不同使用目的下地形图的不同取舍等更深层次的内容上来。

比例尺的概念将淡化,而代之以具体的测绘要求,传统的平板测图由于一定幅面内地形符号的负载及表现能力的局限,不得已分为各种比例尺。而且为了地形图使用时量算方便,大比例尺实际上主要是1:500、1:1000两种。由于纸质地形图上同样长度的距离误差,代表的实际长度不同,所以不同比例尺地图不光细致程度不同,精度也不同,相互间很难转换,常常造成重复测绘。现在数字化测图仍沿用传统平板仪测图的要求划分比例尺,用来确定测绘细部的细致程度和定义绘图输出时点状符号大小,及部分线状符号(坎、斜坡等)的长短、间隔宽窄等。考虑到输出纸质地图并不是数字化测图的最终目的,数字化图的使用主要在计算机上进行。而在计算机中地形元素之间距离、方位关系由其坐标决定,图形缩放时图上数据与实地数据关系换算自动完成,无所谓比例尺,精度也不因图形缩放而异。所以除点状字符及部分线状符号大小定义不同外,不同比例尺数字地图间差别仅仅是细致程度不同而已。目前各地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地形、地貌变化很快,新测的地形图很快就会失去现势性。考虑到数字化地图采用不同地物、地形类别分层存储,并且具有无级缩放显示,地图符号负载量限制相对较小,精度与比例尺无关等优势。所以可以设想,应淡化比例尺的概念,用图单位根据实际用途提出具体的测绘内容,不再涉及比例尺大小。而测绘单位也不再根据测量规范按比例尺所限定的测绘内容,花费人力、物力测绘数量众多、存在时期短,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意义地形、地物。这对提高作业效率、节省经费都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值得有关方面研究。

在数字化测绘条件下,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已不是决定成图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测绘精度很高,地形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碎部点位的确定,地形、地物的合理表达,作业人员根据地形图的使用目的所作出的正确取舍等因素,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应与之相适应。

在数字采集、实地记录、内业编辑的工作结合上多下功夫,目前测绘单位已普遍采用数字化测图的条件下,已不能适应,值得认真审视。在内业图形编辑时,各类地物符号应严格按照地形图图式要求进行编辑。绘图软件中地物符号一般按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设施、管线设施、水系设施、地貌土质、植被园林、境界线分类,在此基础上,每大类又包含许多项,共计大约670多项。论文格式,城市建设。因此,在外业测量记录时要准确,在内业图形编辑时,根据地物的类别选取对应的地物符号进行编辑,以满足数字化成图的规范要求。图形编辑应遵循“不清不绘”的原则,对记录不清的暂时不编辑,经外业检查后再进行编辑处理。论文格式,城市建设。图形编辑应遵循“边编辑边注记”的原则。论文格式,城市建设。对于在测区来说,野外采集的信息很多,为避免错误,每编辑完一个完整的地物,应及时加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注记,如独立树,应注记树的类别等。数字化测图在分组测量时,各组测量的数据编辑完成后,应将整个测区拼接起来,认真检查各组测图的衔接情况,检查处理后,现考虑整个测区地形图分幅的问题。数字化地形图内业图形编辑完成后,应利用绘图机绘出样图,到实地进认真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物有无漏测、属性注记是否与实际相符、陡坎的走向、电力线和通讯线的连线关系、等高线是否反映实际等等。对内业处理中有疑问的地方应重点检查。实践证明,实地检查是数字化测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测绘概论论文篇5

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工程测量课学时比较少这一实际情况。重视概念、强调应用、侧重内业计算。

(1)重视基本概念。工程测量内容虽然抽象,但每一个基本概念都有其几百年发展下来的实际背景,力求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自然地引出基本概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顺基本概念和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理念上不过分强调严密论证、研究过程,而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测绘的本质以及价值。

(2)强调实际应用。本着学习测绘是为了使用测绘这一宗旨,并考虑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我们在讲授上较多选择了工程上常见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应用到实践课,以提高学生应用测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侧重内业运算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力求内容深入浅出、论证简明易懂,侧重于测绘的内业运算、解题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熟悉运算过程、掌握解题方法,最后达到提高解决实际测绘问题的目的。

实践教学建设

完善了《工程测量》相关课程课间实习、综合实习,并充分利用与施工单位多年协作的关系,扩大深入实习内容,增加学生实践认识。

(1)课间实习

课间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程测量》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理论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通过课间实践环节,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理论知识掌握稍有欠缺的学生,可以通过课间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可以说课间实践教学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一个特色,每进行完新的知识点的理论教学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安排时,课间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占总课时的1/3,从时间上保证了课间实践教学环节。

课间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①水准测量部分:水准仪的认识、支线水准实习、闭合水准路线实习、水准仪的检校实习;②角度测量部分:经纬仪的认识实习、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实习、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观测实习、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③距离测量部分:钢尺测距与视距测距,全站仪测高差、测角度、测距离的综合应用;④控制测量部分: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边或四边闭合导线控制测量。

(2)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测量综合实习安排在《工程测量》课程结束后。这也是《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中,主要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①进行大比例尺平面图的测绘;②进行圆曲线的测设以及曲线平纵横断面的测量。在进行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的各个步骤中,要求学生各小组自行组织对测区进行踏勘、确定控制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指导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自行思考、讨论最终确定各小组的控制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沟通的能力。圆曲线测设主要是让学生把独立的角度、距离、高程放样进行综合应用,达到综合锻炼学生的作用。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测设才更是他们需要掌握的,学生毕业后碰到的测量工作主要就是测设工作。测设实习中分为三个部分:

(3)现场实习

利用学院在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校友多协作项目多的便利条件,在学院第三学年下半学期安排顶岗实习,让学生进入施工现场,深入细致了解设计与施工各主要环节,和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充分接触、交谈、讨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拓宽工程测量、测设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企业现场教学法

测量工作是任何工程建设都离不开的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等;而且测量工作的精度和进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针对目前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仅仅靠课堂理论教学与一般性实习还不能满足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为此,本课程充分利用教研组教师参与的工程建设,以及校友广泛分布于各建设领域与项目的便利条件,积极与相关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我院从2010年11月~2011年2月,在南昌与中铁十六局合作的轨板厂建设的测量工作。由教师轮流带领学生白天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关测量工作,晚上由企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相关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有关问题,学生们一致认为自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相关领导及技术人员对此次合作也非常满意,达到了很好的现场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后,我院《工程测量》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学生网上评教;二是院级教学督导员评教;三是企业单位评价。

(1)学生评价

校内学生评价指标主要从以下个方面进行:①教学内容;②教学态度;③教学效果;④教学方法;⑤教书育人。通过近三年调查,校内学生对《工程测量》课程评价均为优秀,并一致认为采用“以能力为本”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高职工科院校学生。

(2)教学督导组评价

教学督导组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工程测量》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组能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而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薄的特点,研制开发《工程测量》多媒体课件,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获得学生很高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3)企业单位评价

我院土木专业学生多年来就业率达90%以上,多数学生工作在铁路设计、施工的第一线,多人在工作五年到十年后,成长为技术主管,活跃在全面各地工程建设的现场。用人单位都说:“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吃苦、上手快、适应性强”。

测绘概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测绘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测绘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测定、采集之意)、处理、描述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工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含地形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现代测绘学的技术已部分应用于其它行星和月球上。地理信息的概念(Geographical information;GI):反映地理系统及其因素的特征、动态、节奏、韵律、周期及分布状况的各种信息。一般有图象地理信息、数字地理信息和文件信息等。现代地理学通过观察、统计、文件检索、航空测量、地面测量、宇宙航行器测量等手段来获取有关地球表面及空间状况的各种地理信息。

研究园林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园林工程建设设计出现于上古时代,那时人类从事生产活动产生了对园林工程建设设计的需要。中国西晋的裴秀总结出制图六体的制图原则,从此地图制图有了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17世纪起,西方一些国家用三角测量法进行大地测量,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绘制国家规模的地形图,这些地形图有准确的方位、比例尺和较高的精度。中国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完成的《皇舆全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实地测量结果绘制的园林工程建设设计地形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加上照相平板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园林工程建设设计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图制图正向计算机辅助制图方向发展。

使用三维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园林设计

传统测量概念里,所测的的数据最终输出的都是二维结果(如CAD出图),在现在测量仪器里全站仪,GPS比重居多,但测量的数据都是二维形式的, 在逐步数字化的今天,三维已经逐渐的代替二维,因为其直观是二维无法表示的,现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每次测量的数据不仅仅包含X,Y,Z点的信息,还包括R,G,B颜色信息,同时还有物体反色率的信息,这样全面的信息能给人一种物体在电脑里真实再现的感觉,是一般测量手段无法做到的。

园林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布局、园林设计程序、园林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一方面,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的实景,所以,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三维扫描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已有的数据采集方式。面式数据采集替代传统的点式数据采集是测量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三维扫描技术引入文物建筑测绘和研究领域弥补了传统测绘手段的诸多不足。三维扫描技术在文物建筑测绘方面的普及应用必将加速文物建筑的保护,促进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研究。由于三维扫描技术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和应用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个方面都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的有关技术、设备几乎全部来源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技术保密和商业利益,很难看到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料。同时由于对新设备的各项指标和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古建筑测绘领域的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最近几年,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并日渐成熟,目前三维扫描设备也逐渐商业化,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巨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快速扫描被测物体,不需反射棱镜即可直接获得高精度的扫描点云数据。这样一来可以高效地对真实世界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重现。因此,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土木工程、工业测量、园林设计、自然灾害调查、数字城市地形可视化、城乡规划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工作范围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其中公园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目前前卫的有自然墙水景设计工艺,装在墙上它可以是活动的瀑布,可以是缭绕的云雾。

测绘工程领域,大坝和电站基础地形测量、公路测绘,铁路测绘,河道测绘,桥梁、建筑物地基等测绘、隧道的检测及变形监测、大坝的变形监测、隧道地下工程结构、测量矿山及体积计算。结构测量方面:桥梁改扩建工程、桥梁结构测量、结构检测、监测、几何尺寸测量、空间位置冲突测量、空间面积、体积测量、三维高保真建模、海上平台、测量造船厂、电厂、化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内部设备的测量;管道、线路测量、各类机械制造安装。建筑、古迹测量方面:建筑物内部及外观的测量保真、古迹(古建筑、雕像等)的保护测量、文物修复,园林设计、古建筑测量、资料保存等古迹保护,遗址测绘,赝品成像,现场虚拟模型,现场保护性影像记录。

结论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测量学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园林设计,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丁延辉,邱冬炜,王凤利,杨锐.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J]. 测绘通报. 2010(03)

[2] 戴升山,李田凤.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 现代测绘. 2009(04)

测绘概论论文篇7

测绘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思考 汤镇炘,Tang Zhenxin

抓住机遇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刘经南,高振东,任向红

浅议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的合理化 雷方贵,Lei Fanggui

政府GIS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 张清浦,Zhang Qingpu

测绘业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变的几个问题 孟庆武,Meng Qingwu

知识经济与测绘成人高等教育的跨世纪发展 晏金柱,Yan Jinzhu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张也卉,颜绮连,杨克俭

坚持科教兴测绘大力推动科技进步 龚越新,Gong Yuexin

试论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制度成因 余艳琴,Yu Yanqin

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金祥文,Jin Xiangwen

抓住机遇加速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孙小系,Sun Xiaoxi

中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喻永昌,Yu Yongchang

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思考与对策 张祖勋,张剑清

注册测量师制度概述 余瑞琴,Yu Ruiqin

要确立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马宗新,Ma Zongxin

实施岗位津贴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孟令阁,Meng Lingge

测绘项目招标投标策略 孙慧敏,叶哓倩

关于测绘技术进步中弹性系数的探讨 吴学伟,关多库,王煜

测绘文献引文特征初探 柳建乔,何汶

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与委托检验 裴新民,Pei Xinmin

将测绘管理与国土管理融为一体服务经济建设 胡跃飞,肖新华,张楚垣

积极推动"数字海南”建设 何锋

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早日实现数字中国的信息化目标 李根洪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策略 闫志刚,盛业华,赵晓虎

西部大开发中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刍议 赵军,武江民

用系统观探讨GIS及其发展 宋芒果

明确机构定位强化行政管理 周兴炬

略论城市测绘生产跨世纪管理问题 李圣娜,王国军,唐德富

试析制约港口航道测绘发展的若干因素 偶卫军

世界贸易组织(WTO)简介 余力

入世前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易树柏

从法律角度试析加入WTO对我国测绘业的影响 曹玉凤

兴利除弊积极对应 唐克礼

加入WTO我国测绘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陈伟清

积极应对入世之后测绘行业面临的挑战 王新山,黄治国,陈金明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 刘后昌

合理运用价格杠杆参与市场竞争 张仲劼

浅谈测绘文化的内涵 邹志鸣

依法行政加强管理做好测绘资格复审换证工作 喻永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 甘宏度

关于现代地理信息加工企业的管理 王冬滨

健全测绘管理机构发展我国测绘事业 张楚垣

测绘生产单位技术队伍的合理结构--专科与中专毕业生在测绘生产单位的作用与地位 沈迪宸,孟庆武,刘文生

黑龙江省基础测绘需求的预测分析 王威,唐艳丽,李蔚,刘铁健

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宁丽荣

浅谈现代测绘生产质量管理 陈均尧

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布局 那声润,李双秋

世纪之交的沉思--论21世纪软科学的发展 成思危

论邓小平管理理论及思想 孙慧敏,彭红枫

公共财政与事业单位改革 马谮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测绘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赵军

实施西部大开发给贵州省测绘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邹志鸣

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与测算方法 刘学君,徐安莎,李虹

MRPⅡ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曹幼元,王德斌

关于人才效益的几点思考 王世斌

地理信息产业及特征初探 余鹏,张虎,赵勇

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公共功能 刘德馨

2002年宏观经济政策趋势

"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 崔丽丽,黄涛

测绘产品从模拟到数字的拓展 王铁军,刘显涛

略论当达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宫志强

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 牛汝辰

从"数字地球"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 盛业华,张书毕,宋金铃

地理信息数据库法律保护问题初探 李春艳

新形势下测绘保密工作的思考 王跃峰,于祝文

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 孙毅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图市场的依法管理 谭曙方

利用资本市场加速推进GIS产业的发展 郑文辉

论GIS广义数据源 龚强,胡运权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建设 张仲劼

测绘科技进步的研究与测算 卢萍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机制 陈革文

围绕中心找准位置服务社会——关于贵州省测绘成果运用与开发的思考 邹志鸣

略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途径和思路 黄建社

加强对测量标志的保护和管理刻不容缓 姚承宽

测绘概论论文篇8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任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测绘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工程测量作为测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类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各阶段有关测绘工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工程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工程测量行业需要一批具有安心生产一线,工程意识强烈,理论基础适度,知识注重综合,专业针对性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造价、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就业岗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办学宗旨是“做细做宽”,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重点,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所以通过三年的培养,针对性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煤矿石油工程等诸多行业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地形测绘、施工放样、设备安装、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和维修保养等就业岗位以及相关管理岗位。一些优秀毕业生也可以进行测绘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可归纳为“1223”,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3个阶段”。“1条主线”即指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教学主体”即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一些课内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个重点”指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教育两个重点,建设部、劳动部和各地方建设厅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等必须持证上岗,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不能在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做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课程体系设置

工程测量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打破以往的授课顺序,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划分为模块,根据工程任务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详见下表。

参考文献:

[1]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2]甄红锋,王万喜.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方案的探讨[J].高职专论,2008,(2).

测绘概论论文篇9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测绘概论论文篇10

关键词:三维技术;数字地形图;测绘工程

1.引言

地形图是对客观存在的特征的一种科学的概括(综合)和抽象。由于其客体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三维空间实体,所以,人们一直在探讨一种既能全面、准确和直观地反映这个实体,又能在其上面方便地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的“地形图”。随着数字地形图的广泛应用,为了便于进行空间方面的量测和分析,人们对它表示地物和地貌高程的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借鉴二维数字地形图和数字地面(或高程)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二维数字地形图在空间表示和应用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测绘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想法。

本论文主要结合三维技术,将三维技术应用于数字地图测绘方面,以期从中找到合理有效的三维数字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与经验,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三维数字地图概述

三维数字地形图具有如下特征:

①它既能反映制图区域内地球自然表面的高低起伏,又能反映其上地物立体形状。

②它是用三维离散点表示地形或地貌以及地物空间立体形态的矢量地图,在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或大小与竖直方向的高程或高度(所谓高度就是地面上空一点沿铅垂线到地面的距离)时,都是按1:1或同一比例尺表示的。

③它在反映空间地理信息时都是比较精确、细致和详细的,用比例尺(或空间分辨率)的概念表示就是大比例尺(或高分辨率)的,如1:500(或0.05米)、1:1000(或0.1米)和1:2000(或0.2米),且通常都是小区域的。

④它只能是数字或电子形式的,不能是纸质的。

三维数字地形图是基于抽象符号的三维空间数据显示和可视化表达,它对客观世界的表达更完整准确,它以立体造型技术向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可以全面准确的反映地理实体的空间特性,不仅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而且能描述和表达地面的高程和地物的高度,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图的空间表现能力和量测水平,从而提高了地图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许多工程项目当中去,尤其在复杂地形里更会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它包括查询任意特征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即三维坐标,测量或查询任意两个特征点之间的倾斜距离、水平距离、高差、坡度、水平方位角和空间方位角;计算或查询电线、公路、铁路、灌渠等线状地物的空间长度等三维量测;以及空间两点的通视分析,灯光照射范围分析等三维分析。这给各种工程规划和设计带来了许多方便,而且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另外,以三维数字地形图为基础制作各类三维影像地图或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使它们更加逼真、更加准确。就像二维数字地图是二维GIS的基础一样,三维数字地图也是三维GIS的基础。因此,三维数字地图是三维空间数据显示和管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GIS的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研究三维数字地图将有力地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GIS的发展。

3.三维数字地图测绘关键技术探讨

3.1 三维空间数据的实时获取

(1)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和全站仪集成的技术将是未来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的控制测量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特别是在地面测量控制点缺乏,地标不明显的时候,测量工作格外困难。GPS定位无需仰仗地面控制点,只要在没有遮蔽的情况下,几乎不受地形、地物、天气的限制,抗干扰性能好,实时定位速度快,所以使用GPS作为控制测量的工具,大大改善了传统测量的不便。事实上,GPS已成为我国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在精密工程测量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GPS技术出现之时起,科研人员就在不断地探索希望能够提高GPS的定位精度并拓宽其应用的领域。差分GPS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原有GPS的精度。随着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此后又产生了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RTK)用来满足广大用户实时、高效的需求。但是GPS RTK的应用受制于城市中卫星信号接受不足以及高程异常的缺陷,在获取地物的高度值h时有一定难度。

(2) 激光测量技术

随着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激光测量技术已经从静态的点测量发展到动态的实时跟踪测量再到三维立体量测领域。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的CYRA公司和法国的MENSI公司率先将激光技术应用到3D测量领域。它通过采用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空间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x ,y, z),为快速构建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其具有快速性,不接触性,穿透性,高密度、高精度,实时、动态、主动性,数字化、自动化等等诸多优点,其广泛的推广应用会像GPS一样引起测量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3.2 地图特征要素的提取

要实现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测绘,关键是要实现对地形图建筑物等三维物体的数字建模,而如何有效获取地形图的特征要素,无疑是提高三维数字地形图模型的精度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建模的精度,有两种最有效的方法:

(1)改善原始数据的精度,原始数据中地形采样点的分布、密集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三维数字地形的精度,可以通过在原始数据中增加高程控制点的方法来改善其精度。

(2)特征地形要素的提取,通过采集或者原有的数据提取的地形表面的点、线特征数据(包括地形特征点、谷脊线、断裂线以及构造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地形要素数据加入到原始高程控制点数据中参与建模的整个过程,可以更加真实、逼真的反映地形信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新地形采样点的加入或者目标对象的动态变化例如道路改建、地表深陷或隆起等,就需要提取新的特征地形要素即插入新的采样点或者删除已变化的采样点,实现对三维数字地形图的动态修改和更新。

三维规则格网模型Gird在表达特殊地形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例如陡崖(坎/岸)、凹陷、隆等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不用像二维数字地形图一样用二维符号来表示,而用三维规则格网地形模型就直观的显示,一目了然,省略了符号表示的复杂和不直观性。

4.结语

三维数字地形图在工程应用中有着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前景,是一种较新的三维绘图技术,目前正处于初始探讨研究阶段,本文开展了三维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详细探讨了三维数字地图测绘实现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今后进一步提高三维数字测绘地形图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岚,杨永崇.三维数字地形图及其应用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2,(2):57-62.

[2] 郭岚,杨永崇,唐红涛.地理信息的三维表达理论与技术的研究[J].工程勘察,2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