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研究生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10:04:41

测绘研究生论文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1

关键词:转型;测绘工程研究生;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09-03

一、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与传统测绘地理信息的差异

传统测绘在我国主要指对地球表层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工设施)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及相关属性等进行量测、采集、表达、处理与成果可视化输出的活动。在我国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在内涵上相对于传统测绘有了明显的拓展,将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的主要研究对象定位为空间信息,将整个新型测绘定义为一种融合地学、环境、景观生态、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系统工程,具有向信息化、全球化、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具体而言,传统测绘与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

1.研究目标的差异。传统测绘是研究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利用,主要工作是绘制标准地形图。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突破了空间数据的范畴,面向空间信息领域,更多关注地球表层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异特征与规律。在此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将地理国情监测增列为新时期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2.产品形式的差异。传统测绘产品多仅用纸质地图这一单一表达形式,在新型测绘地理信息融合背景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其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表现形式使得当前地图和地理信息产品的内涵远远超越了纸质地图范畴,呈现出电子地图、三维地图、虚拟现实地图等多种全新的地图产品。

3.服务方式的差异。传统测绘产业多以模拟地图产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主要通过用户收集地图,在地图上标注感兴趣内容,直接利用或简单加工后应用这一方式实现。相对基于模拟地图的传统被动测绘服务,主动式的地图服务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型测绘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素养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是加速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教育部测绘工程专业最初的培养目标之一即是使学生在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等方面具备基本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现在显然已无法满足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十三五”国家测绘发展规划等新时期战略背景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即对测绘工程创新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创新型高级人才需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单一化人才”转变为“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背景下的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内容和支撑技术呈现出明显的学科融合和交叉特点,已经拓展至信息、资源环境、生态景观、计算机和工程等多个领域。这一特点要求测绘工程研究生需要具备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获取与处理、综合地理分析与高级行业应用,数据与信息共享服务开发等能力。

2.从“提供数据型人才”转变为“提供服务型人才”。传统测绘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进行静态的阶段性生产,提供静态测绘数据,提供的测绘服务是被动的、初等级的,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实现了从静态测绘数据生产向提供动态测绘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转变。在“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地理国情监测任务,首次明确要求综合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为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

3.从“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人才”。传统测绘人才培养过度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测绘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新型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测绘工程研究生不仅要求基础知识水平扎实、成熟和实用,同时也要对学科前沿知识有高度敏感性,并能在测绘生产实践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现有理论知识和方法,创新测绘生产实践工作方式,实现从提供模拟地图或数据产品向提供网络化地理信息创新服务转变。

三、优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测绘工程研究生,就必须对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必须跟上国家、时代的发展节奏,增加前沿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在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十三五”国家测绘发展规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从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和素质层面进行面对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新型测绘课程体系应主要由公共必修课、公共补修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构成。公共必修课是构建学生公共外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公共补修课是针对本科生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失的状况,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基础的课程;研究方向必修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技能和素质;学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兴趣爱好和就业趋向等选择专业选修课,以培养多目标、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可以解读出,数字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将成为引领测绘地理信息未来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所以新形势下,有必要在测绘工程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业。以“监测地理国情”的战略任务来说,在国家大力实施地理国情监测战略的背景下,全国仅有武汉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开设了地理国情监测本科专业,无法满足国家和地区对此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必须针对我国当前对测绘地理信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宽和完善测绘工程本科生教育,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扩大学生选课范围,围绕数字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等重要测绘地理信息战略补充相应知识。实现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把对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创新型测绘工程复合型人才。

四、开创转型升级过程中测绘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环境

我国现代新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主要是创新型测绘工程研究生。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展测绘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为研究生创造有利的科研条件和创新环境。

1.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构建测绘工程研究创新环境。科研平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让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在科研中得到锻炼。测绘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依托科研项目,依靠科研团队力量,联合攻关核心科学问题与突破关键技术,创建学生参与团队科研项目的优良环境。

2.重视建设开放实验室,构建测绘工程开放性创新环境。将“测绘―信息―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一体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建立融合测绘、数学、物理、计算机、资源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如摄影测量与遥感开放式实验室、变形测量与测量机器人研究实验室、地理国情监测开放实验室等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满足研究生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现实需求,培育、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加大研究生创新基金、优博资助等扶持力度,提升科技创新积极性。为激励和支持研究生自主性科研习惯培养,以提升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色,针对国家、省、校三级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课题,全面加强研究生创新训练计划、优博资助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研究生通过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4.重视研究生创新性科研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研究生创新能力科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核指标的科学度与评价体系的完善度。在评价体系中,应该建立包括学术成果、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的评价内容指标,具体可以表现为科技论文、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对于科技论文,可以从发表数量和论文质量两方面评价;科研与技术成果则可以从主持和参与项目的数量、级别、成果奖励等方面评价。

五、结语

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对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全面需求的新形势下,高校测绘工程研究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依托“地理国情监测”战略任务与战略需求;合理联动、适时修改测绘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优化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造有利的科研条件和创新环境,将有力推动我国创新型测绘工程研究生的培养,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背景下全面保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德杰,李云岭,吕言利.监测地理国情形势下传统测绘的发展[J].科技促进发展,2012,(s1):94-95.

[2]邹滨,曾永年.面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测绘工程专业地理教学思考[J].测绘科学,2012,(05):224-226.

[3]邹滨,董晓娅.论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148-149.

[4]赵彬彬,戴全发,张龙其,熊旭平,熊亚军.关于测绘专业创新型大学生培养困境的若干思考――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情况分析[J].矿山测量,2015,(03):105-106+113.

[5]刘培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基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97-100.

[6]汪志明,郭际明,花向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06):74-77.

[7]葛小三,张彦.测绘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科学,2015,(03):151-154.

[8]吴小妹,陈敏玲,缪仁炳.基于科技创新人才信息平台数据挖掘的科研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通报,2011,(1):155-157.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2

摘 要:测绘是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信息的关键途径,测绘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提高地质勘探水平。文章对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问题;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了解。例如有的地区地质比较松软,以软土地基居多,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影响。再比如在采矿过程中,首先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测绘测量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对地质情况的了解,提高各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测绘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测绘工程中,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為了提高测绘准确率,必须要强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控制,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减少测绘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1 地质测绘技术现状 

地质勘探是对地质、地层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过程。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一方面是对地质学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对测绘技术有研究。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测绘过程应该要完成对地质勘探项目中的各种地面、地表、地层等地质情况的勘测,并且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反映出来,为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信息。地质勘探项目的测绘的技术含量较高,而且测绘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外界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如一些软弱地层,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的阻碍较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地质勘探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地质勘探,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对我国的地理情况进行掌握,有助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 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常见的测绘测量技术有GPS技术、RTK技术、RS技术等。在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测绘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更新,从而不断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2.1 GP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测绘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的缺点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例如传统测绘过程中受到仪器设备以及测绘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都采用常规测绘。测绘效率较低,而且测绘的数据不准。有的地区地势环境险峻,不利于测绘人员亲自前往测量。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GPS技术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通过定位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定位,对测绘工程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在地质勘探测绘过程中,主要通过GPS接收机以及相关的软件对地质勘探项目的位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GPS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测绘过程中的人工投入,实现自动化采集和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人工测绘十分不便,必须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测绘,GPS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还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比如GPS-RTK技术,是GPS技术与RTK技术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实现定位和实时传输,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及时传回信息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2.2 RS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RS测绘技术又称为遥感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远距离监测。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使用传感设备,对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并且由相应的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再进行整理分析,用于各类工程施工。遥感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较而言,其时效性也更高,能够获得同一时段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当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且对探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基于影像的地物识别。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准确地提供出地面上的物体信息,也可以提供准确的几何位置。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数据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人员再按照准确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盲目施工带来的影响。同时,R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完成对施工场地的动态检测,对施工状态进行把握。随着工程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新的地质问题,通过RS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实时监控,及时得到最新的地质信息。 

2.3 GI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过程中加强对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水平,可以将地理环境的具体位置、空间信息等详细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提供可视化信息,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图有信息,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互动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GIS系统的集成化平台。相对于GIS系统而言,其功能性得到了相应的拓展,能够实现在多个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在异构环境下的互相通信、合作。对相关的任务进行完成,提高地质勘探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当前,地质勘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提高地质勘探效果,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要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根据不同测绘技术的特点,得到相应的数据。并且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清晰、准确的地质勘探图表,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石伟卿.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2]张义海.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3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wWw.133229.COM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4

一、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速度

1.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推广约50个数字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海南”等数字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XX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1:1万地形图更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西藏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2011年出台。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开展测绘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总结XX—2011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贯彻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启动2011—2015年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起草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完善地图审核工作机制,严格把好审核关。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六五”普法规划制订工作。 (1)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14.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加强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考核。全面实施《全国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度测绘工作考评办法》。

四、切实提高测绘服务保障水平

15.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积极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服务,继续做好领导机关用图编制工作,主动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提供地理信息与技术支持。

16.大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重点做好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积极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监管、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工作服务。

17.积极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服务。继续实施“一村一图”、“百镇千村测图”等新农村测绘保障工程,加快城镇基础测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做好服务。

18.着力为应急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理顺应急测绘有关工作机制,做好日常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探索将地理信息企业纳入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

19.积极为社会公众服务。加强权威地图编制,做好世博会、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等方面的测绘保障,修订完善1:400万等国界线标准画法样图,更新国家测绘局网站登载的网络版中国和世界地图。加强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开发居民出行、旅游等所需的地图产品。推广应用1:25万公众版地图。

五、切实改善测绘技术装备条件

20.积极争取重大装备专项。根据测绘技术装备建设的总体思路,抓紧开展相关测绘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和应急服务能力”项目立项,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投入,带动地方对测绘技术装备的新一轮投入,显著提高全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21.大力推广无人机航摄系统。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快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装配到各省级基础测绘单位,保证每省有1~2个系统,有条件的省区推广到城市,尽快在全国测绘系统形成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22.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与服务设施项目3个部级分中心和15个省级馆建设,提高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设施条件。加强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六、切实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

23.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的作用,更加注重发挥测绘和地理信息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推动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信息化测绘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强化产学研相结合,整合科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加强测绘科技攻关。围绕国家加强对地观测、导航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大任务,做好信息化测绘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加强现代大地测量、数字线划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自动化、国产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等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产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系列测绘卫星研制,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25.提高测绘标准化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工程需求,着力加强测绘标准制修订,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统筹协调。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贯彻实施力度,开展强制性、基础性标准监督检查。筹备举办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高层论坛。着眼“十二五”标准化趋势和需求,开展“十二五”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标准化专项。

26.推进测绘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和实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在有关国际测绘会展期间举办中国测绘产品服务日,组织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参加在非洲举办的中非测绘合作座谈会,争取签订一批测绘软硬件及服务出口协议。履行好亚太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国职责,努力在国际测绘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七、切实谋划好“十二五”测绘工作

27.完成测绘“十一五”规划。继续推动测绘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测绘规划、计划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计划的管理功能。

28.开展测绘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国土资源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小组整体安排,继续推进测绘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提出未来20年测绘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测绘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

29.编制测绘“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指导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强各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予以支持。

八、切实强化测绘人才队伍建设 【2】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返回 栏目列表】

30.提高理论武装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国家测绘局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继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测绘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工作。

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巡视工作。

3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2011—2020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合理配置干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研究制定国家测绘局局属领导班子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新核定国家测绘局各司(室)编制。

33.大力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测绘行业干部职工能力素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后备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地方测绘管理干部培训、测绘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继续做好市长班、局长班等重点班次的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

34.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谋划好“十二五”测绘人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启动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继续推进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35.积极推进测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测绘执业资格制度,研究注册测绘师注册、执业、继续教育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做好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职称改革的研究,组织开展第二批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评审。

36.推进测绘单位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布局结构调整和分类改革,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提高测绘野外工作人员野外津贴标准的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地图出版单位改制工作。重视发挥测绘学会、协会的作用。

37.加强测绘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测绘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测绘精神为核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测绘文化。以创建文明单位、和谐单位等活动为载体,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8.加大测绘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测绘的作用、测绘应用的实效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为事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5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专业教育;测绘工程;深度融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机遇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为此,笔者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1建立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多年实践证明,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①学科交叉。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架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潜力。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增设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把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中,并与测绘科学技术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图1所示,笔者面向市场需求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素养、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1.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应用”及“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低年级重基本技能,高年级重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3个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习实验方案和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2.1构建“3基2线1融合”的课程体系

“3基2线1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应用”的模块化分解集成思路构建的。“3基”对应学科基础,“2线”对应专业方向,“1融合”对应实践应用。“3基”是以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3门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构建测绘工程专业的3个基础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全部由必修课组成。新课程体系保留了原测绘学科的大部分课程,强化了计算机学科课程,突出了地理信息工程类课程,增强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形成了以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3门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构建专业基础课的“3基”格局,拓宽了专业口径,夯实了专业基础,“3基”明晰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多学科内涵。“2线”是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将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测绘技术应用”和“测绘理论研究”2个方向,建立面向“应用型”与“研究型”2个层次的专业课程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构成。“2线”解决了单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规格与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差异的问题。“1融合”是以实践应用为归宿,强调课程体系的实践应用目的。“1融合”还表现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综合性,通过课程整合重组,精简课程门数,使不同课程的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达到培养“应用型”与“研究型”2个层次专业人才的目标。

2.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开设一门或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将创新创业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结合起来。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测绘数据采集、测绘数据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工程设计、测绘项目管理6个方面。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具体设计为6个实践应用方向:测绘数据采集、测绘数据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工程设计、测绘项目管理、测绘理论研究,如图4所示,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测绘实践应用之中。“3基2线1融合”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涵盖了所有这些能力结构的要求。

3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

3.1以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融入教学科研成果,创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平台、实践平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中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从框架构建到细节把握、从素材汇集到思想整合,无不来源于教学和管理实践,并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进行合理改进、动态优化,如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类课程都可以整合成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平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总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依托测量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测绘工程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工程广西区教学团队、国家团队、八桂学者团队和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广西区重点学科所提供的优良实验教学条件,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初步建设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分中心。此外,构建教学实践平台还需要广泛联系外行业科研生产单位,积极创建校外实习基地,构筑校外实践平台。

3.2以科技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把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并坚持科技竞赛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相互融通,汇聚合力,使学科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平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测绘工程专业近3年在全区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3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部级立项6项、区级立项14项、校级立项19项;先后与多个测绘仪器公司在全校范围开展“南方杯”“徕卡杯”“苏州一光杯”“华测杯”等测绘技能竞赛,每年参加专业数达10多个,参加人数达600多人;在连续4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佳绩。2015年首次参加“则泰杯”全国大学科技论文竞赛(参赛队伍有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测绘类专业名校),2名本科生分别获得了该学科组4个一等奖中的2个。近几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毕业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的能力得到增强,创业的比例稳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初见成效,仅以笔者所在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某班级2011级毕业生为例,就有4名同学先后创办了自己的测绘公司。

4结语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新创业的前提是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的培养。

作者:王浩宇 刘立龙 黄良珂 谢劭峰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高彦丽,马国亮.以测绘标准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6(9):143-145.

[2]王守刚,厉东伟,王铭,等.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J].测绘通报,2016(8):131-134.

[3]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4]赵红,李敬军.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101-103.

[5]谢宏全,周立,高祥伟.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测绘通报,2012(2):99-102.

[6]潘国兵,陈琨,李灵爱,等.测绘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6(8):135-138.

[7]吴见,周亮广.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测绘通报,2016(8):139-142.

[8]刘明星,朴彦辑.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3(9):220.

[9]林卉,赵长胜,王坚,等.以创新为主线,深化测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测绘通报,2013(3):109-111.

[10]许才军,秦咏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J].测绘通报,2014(6):124-127.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迈进重大举措之一,为今后工程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河南理工大学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测绘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对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大学期间要有超过一学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对其培养方案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及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

测绘工程是通过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并绘制相应地图及建立其空间信息关系。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该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以下特点。

1.实践教学中独立动手能力要求更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仪器独立使用、检验与校正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各实习小组之间相对比较分散,在明确实习目的与任务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测量、计算、绘图等环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更加紧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均有相应的课堂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前一章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下一章节理论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需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印象、促进知识理解。

3.团队协作配合要求更严格。测绘是一个团队配合的工作,任何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绘任务,都是要一个工作团体协作完成。测量工作需要测量员、记录员和跑尺员,他们之间需相互配合。

4.工作内容的行业化更明显。社会建设中许多行业都需要测绘人才,但不同行业对测绘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工程建设企业侧重要求测绘施工放样等技能,规划、国土部门侧重要求地图的绘制技能,煤炭、隧道企业侧重地下工程测量等技能,地理信息部门侧重要求测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技能。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

1.现行实践课程体系。测绘工程现有专业课程的课堂实习所占课程总学时比重较大,约为20%,有些课程如测量学基础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20学时。

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技能、团队配合意识。四年教学期间有五门集中教学实践活动、两门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测绘工程专业集中教学实践主要有:数字测图实习、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控制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学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企业实践教学安排;其次,实践教学多为模拟式实习,与企业测绘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缺少对企业文化、项目招投标、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训练项目。

二、测绘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根“卓越计划”要求,培养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习,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测绘工程项目,着力加强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面向工程、面向生产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企业工程实践,贯通学生所学有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实践能力:经过测绘工程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操作能力。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受到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熟悉和适应实习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关系环境。

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现场交流等途径,获取生产技术信息和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提炼、整理和总结,在企业培养阶段能够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

沟通交流能力:在实习生产企业现有体制下,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校内课堂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校内和企业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认知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学习,掌握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促进校内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沟通交流等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企业实践为主、课堂实习有力补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测绘专业技能,要把企业实践部分进行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应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各个模块安排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培养。安排学生毕业前在综合性测绘企业进行综合性测绘实践活动,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

3.注重企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要依靠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与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做好实践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建设,建设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使1年企业实习的要求在三、四年级这两年中进行,累积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1年。既保证了企业实践累积1年的要求,又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能力的需求。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意识,同时把在企业实践期间发现的专业问题集中起来,再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

(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课堂实习的构成。根据理论教学需求,随堂进行认识、仪器使用的实习。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第二,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操作,以便于缩短在企业适应过程。把课堂实习内容中的一些综合性实习转移到企业实习中去,课堂实习只保留认识、简单操作类的内容。

2.企业实习的构成。“卓越计划”中企业实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制定好企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大纲要求和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将学生参与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研究活动作为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校内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所对应的实习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分为面向基建工程、面向变形监测、面向矿山、面向国土测绘等,因此把1年的企业实习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分成3段集中时间,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不同的企业。

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内容主要有:测绘工程认识实习、测绘基础技能学习与实践、测绘工程项目招投标、控制测量项目方案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践、工程测量项目方案设计、工程测量生产实践、摄影测量(遥感)综合技能企业实践、测绘生产技能拓展企业实践、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践、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和企业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

相对原有的校内模拟实习,增加了招投标、技能拓展、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全面熟悉项目实施过程,增加W生对测绘工程项目实施的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结论

在“卓越计划”的框架下,分析测绘工程专业特点,理清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构建了该专业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7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项目规划;项目组织

0 引言

测绘公司是业务导向型企业,项目管理是测绘公司经营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测绘公司利润的源泉,测绘项目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只有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测绘项目的管理是测绘企业研究的永恒课题,各测绘公司都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对测绘公司来说,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并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才能进一步搞好测绘项目的管理,才能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测绘公司的效益。

项目管理规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测绘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明确项目进行中要做什么,由谁做,什么时间做以及如何做的具体方案,是实践过程一般规律的总结[1]。理论一旦形成就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为了逐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研究,因此系统项目管理规划,对于增强测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以测绘公司为管理主体的项目管理规划的管理问题。根据现代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的成果,紧密结合企业在测绘项目管理中的经验、体会和教训,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阐述和分析测绘项目管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项目规划管理过程

1.1 项目管理背景

我国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源远流长,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并没有系统地上升为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科学,在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理论上是一片盲区,更谈不上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首先从西德和日本分别引进到我国[2]。之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世界银行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也随着文化交流和项目建设陆续传入我国,并结合测绘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招投标制推行的有利时机,在全国许多测绘公司和建设单位中开展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试验。

我国对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从引进、吸收、试验到实践,从理论运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理论研究和探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7年在推广布鲁格工程经验的活动中,已开始探索和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建设部提出了在全国推行项目法施工的理论,并展开了广泛的实践活动。项目法施工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目的是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1994年建设部召开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项目法施工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的工作向前进一步推进,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继续推行并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这标志着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步入应用发展的新时期[3-5]。

1.2 项目管理规划的招投标

企业管理层做出投标决策后,首先应进行策划,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并依据招标文件和《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编制投标书[3-5]。按要求进行投标,中标后,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意向的项目经理应参加投标工作,以全面了解情况,为中标后的工程实施打基础。图1显示了招标程序图。图2显示了投标程序图。

图1 招标程序图

图2 投标程序图

1.3 项目管理规划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它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系统化分解,形成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再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织、调度和协调,来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目标是多重的,每一个目标都从一个不同角度反映对项目的要求,它们构成一个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6-8]。

项目内外各个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之间会有相互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易于察觉和理解,有的却十分隐蔽,同时他们之间的影响有时相互矛盾,有时互相促进,因此项目管理常常要求对各工作因素进行分析,协调工作的目标与项目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工项目管理规划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测绘项目工期进度规划

测绘项目的工期是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测绘项目提前或按时完成,能为测绘单位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2)测绘项目质量管理规划

确保测绘产品的质量,是测绘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对测绘产品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将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投入而加大成本。

PDCA管理方法,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是各种管理的基本法则,对于质量问题或其他一切与管理有关的工作都可以采用PDCA管理方法。

(3)测绘项目成本管理规划

首选对测绘项目的各种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等其他费用等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测绘成本。要发挥测绘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较为经济可靠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等降低成本。

(4)测绘目风险管理规划

要在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测绘顶目成果分析,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应找出原因,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程项目管理实例

2.1 项目背景

烟台地质工程勘察院负责开展定远县区域内28.0万亩(涉及三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项目。顶目于2014年8月开始实施,交付日期为2015年8月30日。项目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全面组织清理二轮延包土地承包档案,解决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台账种类不齐全、记载不全面、与实际有出入等问题;借助航拍、卫星定位、实测等技术,确认承包地块四至、空间位置和面积;建立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对接,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2.2 项目目标

(1)清理土地承包档案;

(2)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

(3)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证书;

(4)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5)建立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

(6)做好确权登记颁证资料归档;

(7)以村为单位,逐户填写、打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2.3 组织管理

(1)该项目在实施之前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并采用合适的项目管理形式,统筹考虑计划、人力、资源、费用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图3显示了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图。

图3 组织管理机构组建图

2.4 项目效益报告

开展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全面组织清理二轮延包土地承包档案,确认承包地块四至、空间位置和面积,建立定远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对接,促进信息互通共享,社会意义重大。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测量、严格的规范,厘清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创造条件,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运行中的抵押、担保和转让奠定重要的法律基础,为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筑坚实的制度基础,突破农村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加快农村改革步伐。

(3)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就是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把土地承包关系长久地确定下来,把老百姓承包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搞清楚,依法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夯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迫切需要。

(4)推动土地流转,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土地的权利归属要清晰、承包权的归属要清晰。

(5)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明确土地关系,划清权益界限,将农户承包数据和资料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归属提供有效依据,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合同不规范、面积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提供最有效、最坚实的基础,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

3 测绘项目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测绘目管理在我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在向全国各个角落推进,并且在整个测量企业都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推行项目管理起步晚,加之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有一个过渡时期,不利于项目管理的快速发展,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发展的比较快,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许多环节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管理不规范,内部凝聚力弱,管理水平低;

(2)项目部职能不明、分工不细;

(3)责任分工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公;

(4)供求双方制约力不足;

(5)项目管理机构庞大,加大了施工成本。

3.2 对策

(1)建立承揽任务拓宽市场的激励机制;

(2)落实“两层分离”和“两制建设”的运行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

(4)坚持以制度明确的规范管理机制。

4 结论

工程项目管规划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过程,本文以测量公司为管理主体,以定远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程工作的项目管理规划为实例,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主导管理过程的实施,实现了系统工程论的具体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工程测量项目的管理,如果加以扩展,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建筑、施工)等的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吉生.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2):10-13.

[2]皮文辉.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介绍[J].建筑管理,2010(6):54-56.

[3]李金亮.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的目标成本[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10,17(4): 40-43.

[4]陆爱平.论项目部对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建筑施工,2010.25(4):11-14.

[5]钱混润.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6]田郁.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8

关键词: 《GPS原理与应用》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1.引言

近十几年来,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应用已涉及导航、定位、测绘及遥感等众多相关行业。在测绘领域中,各种等级控制网的建立、变形监测、工程放样、地形图测绘等越来越离不开GPS技术的应用,GPS技术为测绘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已经是测绘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GPS原理与应用》这样一门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应用广泛的课程而言,实践教学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教学具有验证、综合、创新三大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般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都和企业有合作关系,并且提出多种合作模式。然而从我国情况来看,尽管这几年来,校企合作获得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水平并不高,高校和企业并未实现良好的对接,存在合作存在利益主体相关度差异、合作质量不高、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邵阳学院与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实习基地这个平台,根据《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特点,从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思想

2.1科学性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实验实习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时数安排,使实践性教学的布局与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科学、合理。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是完整意义上的测绘工程实际工作的模仿,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表现进行客观考核[2]。

2.2先进性

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和环节要具有时代气息,反映当代最新测绘技术的应用水平(如GPSRTK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实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3实用性

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实用,不是纸上谈兵,且符合测绘专业教学和工程的实际。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清晰、明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2.4校企共赢

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作用。但因未能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我国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3]。建立企业共荣利益机制,实现共赢。增强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驱动力,是增强校企合作深度,提升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3.1大纲修订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测绘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对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加以调整,对于《GPS原理与应用》课程而言,在开设专业初编写的实践教学大纲已迫切需要修订。修订工作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完成,新的实践教学大纲以学生了解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GPS现代定位技术的观测技能及作业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目标,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以适应社会对GPS技术人才的需求。

3.2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

GPS课程基本概念多,理论性强,理论基础的夯实必须依托生产实践。抽象的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应用到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增强对理论的感性认识,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新实践教学大纲修订后,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和实习安排如下:

我系根据测绘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园及周边地区建立了测绘校园实习基地,该实习基地由测绘专业教师主持,企业专业工程师参与指导,使其更贴近实际工程的应用。该实习基地完全依照国家测量规范要求建立,由D级GPS控制点4点,E级GPS控制点6点,四等水准测量120km,变形监测专用控制网基准点3点组成。通过实习使用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该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3.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组织的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展多样的、丰富的、创新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3.1制作实践教学指导视频教程

指导视频教程具有直观、易懂、富有趣味等优点。视频教程由学校和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应用过程中联合录制完成,更贴近实际,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传统以纸质形式的实践指导书,形式呆板、枯燥,大部分同学连阅读兴趣都没有,即使部分同学认真阅读,也很难真正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操作。从教学使用效果看,指导视频教程大大提升学习兴趣,且对实验过程有直观的认识,大大缩短老师演示讲解实验过程的时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2互联网沟通交流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设校企合作交流网站,作为加深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该网上平台,便于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学生利用该平台对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可以进行留言,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给予解答和意见。同时,企业在开发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也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有兴趣的师生接手这些具体的实践问题,利用学校人力资源的优势帮助企业开发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利用企业和学校各自优势,使校企合作很好地融合,实现共赢。

3.3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测绘校园实习基地为基础,开展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建立竞赛活动,主要内容有测量的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外业实施,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观测成果的质量检核及技术总结成果上交等,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的测绘规范执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结语

本文基于邵阳学院与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以培养高级应用型GPS技术人才为切入口,对构建测绘专业《GPS原理与实践》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新理念、新途径、新内容和新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深入贯彻校企合作方针,不断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双忠.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与实践方法的探讨[J].矿山测量,2012(6):56-58.

[2]黄声享,向东.GPS系列化教学实习的设计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4(10):64-66.

[3]王小波,曾明星.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46-150.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9

【关键词】测绘;空间地理信息;应用

现代工程建设中测绘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特别近几年来,建设中引入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设计形式,现代工程的高精度和高功能要求促进了测绘工作的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在效率和精度方面传统测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特别是大型高精度地标建筑和野外施工对于测绘放线工作的要求更高,新兴测绘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3S技术的重要组成本分之一是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地理数据、计算机系统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利用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表达、检索、管理、存储、采集实现对海量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在城市测绘工作中已经广泛的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它已经成为现代测绘的重要标志。

一、测绘的概念

作为具备较强综合性的技术性学科,测绘的基础包括地质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则是测绘技术的核心。本文分析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则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测绘地面的界线和特征点能够获取地面的地理位置信息,为测绘工程提供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测绘学也叫做测量学,重力场、地面点的地球形状和集合位置怎样推算和测定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时要结合对地球表面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情况的测量结果,并综合考虑自然信息和社会的地理分布状况。制图和测量是测绘的主要内容,军事、地理检测、道路规划、城市建设等领域都广泛的应用了测绘技术。此外,测绘学近年来的发展愈发深入,相关分支学科逐步形成,工程测量学就是分支之一,它进一步延伸和强化了测绘学[1]。

二、空间地理信息

空间地理信息是将一个客观的世界转换为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而被使用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传播方式。

(一)空间认识论

作为认知科学界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空间认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即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和人类的空间感知。从现阶段的情况可以看出,人们还没有对认识论形成深刻的认识,仍处于初级的认识阶段,这与它的复杂性不无关系。我们学习要通过描述空间现象的本质、对象的规律、对象的本质来实现,进而对世界形成更好的认知,直观可见的符号和具有一定规律的符号是空间信息赖以传播的基础,通过这些符号,人类大脑的研究、分析、识别就变得更加容易。由此可见,空间信息和认知科学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建立,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和认知科学之间的重要关联性能够被突出显现出来。此外,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设计中也需要认知科学的运用,并对应用和设计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认知功能

了解了该系统的认知功能后,客观世界能够被很好地反应和认识,图形认识和空间认知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空间定位是空间认识的核心内容。人类对相关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图形感知能力是图形认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提高图形思维的质量和效率是其主要的功能,并最终能够直观的认识区域差异和分布规律。对认知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需要结合两种认知。

(三)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认知模式

以主体为分类标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认知模式被划分为两类,包括设计者的认知模式和使用者的认知模式。使用者的认知模式以使用者的知识为基础,本质在于认知和理解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全部信息,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这种认识是选择性的。它的特征包括:首先,能够同时帮助我们实现辨别信息、感受信息、阐述信息、解释信息。其次,使用者的生活阅历会对认知结果产生影响。使用者在认知时的生活阅历、认知客观世界的程度、知识结构等相关因素,都会对使用者的理解、认知效果、认知深度产生直接影响[2]。

设计者的认知模式更加关注认知陈述的信息,具体包括陈述信息的形式、陈述信息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接受信息、进行信息储存,整理接受的无序组织,并将其转化为有序信息,对信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是设计者认知模式的认知过程。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对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行考虑是设计者认知模式认知的主要目的,此外,要对使用者正确认知其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引导。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一)数据采集

矢量形式和栅格形式的连续对象实体在数据存储中的获得,需要在测绘初期抽象和离散自然界监测对象。利用点线面三要素来表示检测对象对应了矢量的存储方式,地面单位网格宽度决定栅格数据集地分辨率,此外其他方式也可存储非空间数据。通过扫描或者数字化人工测量数据获得数字数据是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将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检测出的相应坐标输入到GIS系统中进行处理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方法,同时遥感技术也能够完成这一过程。

(二)数据处理

地理数据包括三个特征,分别是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属性特征。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是属性特征的两个方面,城市道路和建筑是测绘中测量的主要设施。道路交叉口和城市道路的交通量是主观属性的主要体现,道路交叉口形状和城市道路名称是客观属性的主要体现。FAT表和其他相关表是地理特征专题属性得到的信息的存储位置,其他表中的数据形成联系就要需借助对象标志码。

(三)数据管理

点在城市测绘中代表桥梁、交叉口、城市道路站,线则代表通讯线的走向、城市道路中的边线和中线,面则达标学校、医院、商场、企事业单位等城市建筑物。科学组织、集中以上数据,则构成了一个地理数据库。城市测绘要素集由数据库中的道路线、道路交叉口等构成,管线要素集则由电力设备、通讯线路构成[3]。

(四)数据显示

通常而言,地图特征包括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表示、单一的符号、单一值地图等。密度值分级、颜色分级、符号分级是相应字段属性数量表达的主要内容。相应对象分布的密集程度能够通过地图上第一符号的展示显示出来。若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用点表示,相应区域居民分布情况就能够直观地在地图上获得。同理,相应区域的道路网密集程度能够涌现进行直观地表达。

结语:

具备强大的输出和信息处理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凭借在信息处理和输出上的优势,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本文对空间地理信息和测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索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有效应用。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不断完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牛汝辰. 中国测绘期刊观察[J]. 测绘科学,2012,(01):25-28+77.

测绘研究生论文篇10

关键词:国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测绘信息的精度度和信息整合受到了高度重视。传统的国土测绘中的测绘方法和地理信息数据库,不能满足人们及时了解城市现状的需要,对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发展进行必要的改革已经成为必要。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了解,结合当前技术应用的新成果,对测绘活动中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1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

1.1 内容

地理信息可通过卫星、航拍及各种地理地图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多样。地理信息的内容包括与地理环境有关的数据、地质、分布规律、形态和相关的图片、文字,通过这些数据和特质得到地区的具体地理信息。在国土测绘中,地理信息的精确性尤为重要,随着各种地理信息探测的方法增多,均可有效测得当地的地理信息数据。

1.2 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有多个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数据库组成,通过分析卫星、遥感等设备测得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归类总结,放入不同的数据库汇总。同时也分为面向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和公共民众的数据库,政府机关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保密性较强,面向民众的主要有图片和数据形式。

1.3 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

对于国土测绘则需要将测得的各地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汇总,并通过一定技术,对所收集的基础地理信息生成的数据从地方坐标向国家坐标转换,将多数据、多形式、多角度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信息化加工处理、信息整合、网格化等处理,最终形成完整的国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得到完整准确的国土地理信息。为使普通民众得到国土地理的相关信息,在遵循国家相关保密工作规定外,对所得国土地理信息进行削减、数据处理,完成信息的保密工作,最终形成在公众网络中能正常浏览的公开地理信息数据库。

2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发展前景和技术应用的新成果

2.1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可以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并且建立了地方范围内精确、高效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为城市、企业、公众提供可靠有效的地理信息数据,建立起地理信息网络,为大众提供了全面的地理信息。

2.2 技术应用的新成果

GIS技术在地理信息数据整合中起到重要作用,GIS技术可以把视觉性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地理信息的操作(如地理信息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集成到一起。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更多的地理信息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GIS的发展也顺应时展,向着更加专业化、普遍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普遍化的发展,使得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移动终端了解地理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的感知能力,使得社会联系更加紧密。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提供更好的平台,不断的改进和升级也会提供更高效科学的技术。

3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完善建议

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完善,是指在我国已建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各地理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技术和方法进行改进,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进行改革,对现有数据库的种类和形式进行丰富,对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和查询平台进行优化,对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的内容进行调整。针对当前测绘活动中的不足,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具体应做到以下五点。

3.1 争取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的设立

为了改善目前国土测绘当中出现的不足,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进行技术上的改善和研究,积极关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国土地理检测、信息化处理技术、地理心理的公众服务、测绘卫星应用、测绘设备的研究等方面,并充分了解有关项目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争取获得重大科技专项的设立。

3.2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基础研究

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加强了解和研究。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测绘的方法和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对测绘设备进行检验和精度调节,引进新型测绘设备,开展设备学习讲座。对测绘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出高效、准确的方法来开展测绘技术的应用,对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改善和提出新的方法,使信息处理速度更快、更加准确。对所得出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和网络化深入研究,及时更新和网络共享。

3.3 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前沿和关键技术攻关

了解国际测绘地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借鉴和学习。加强解决测绘基准化、地理信息的实时获取、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信息的网络共享等测绘系统的核心技术,建成初步的地理信息测绘系统,提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对关键技术加强研究。

3.4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

对已有的科技成果要及时转化和应用,同时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技术研究,为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市场的兼容性做好产品推销和宣传。政府机构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鼓励相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市场应用。对生产单位和企业积极推广测绘地理技术,举办相关展览会,加强宣传。保护科技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策划好产品的营销和管理模式,联合高校进行产学研的综合。

3.5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鼓励科技创新,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新科技和新产品,针对地理信息测绘相关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在保证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科技创新,并且加强地理信息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功能。对于各个研究院和实验中心,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专业性强、合作交流的科技创新体系。

4 结束语

从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角度出发,发现国土测绘中不足,提出新的测绘方法。对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高度认可地理信息技术。了解目前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发展和信息数据的整合,并且运用新技术更好的进行地理信息的归类统计。通过对国土测绘信息整合流通的发展和内容充分了解后,发现测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地理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完善建议。通过争取重大科技专项的设立、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基础研究、开展相关地理信息的核心技术研究、重视科技成果的转换和产品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方法,来确定国土测绘信息整合流通的发展趋势,可知其发展趋势良好,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杜云芳.谈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47.

[2]数据建库之我见.3S世界[Z].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