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30 22:54:00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促进我县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现就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14年,培植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力争6家服务区集聚区进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列,确保1家以上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

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负责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管理工作。

(一)认定条件。凡满足下列条件的服务业发展载体,可以申请为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规划;

2、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工作人员;

3、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力;

4、符合商务(贸)区、产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旅游文化休闲区、信息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科教集聚区等形态特征,并达到一定的规模要求:

⑴中央商务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区内注册企业1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5.6亿元。

⑵现代物流园:园内物流企业达到7家以上,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年营业收入超过1.4亿元。

⑶产品交易市场:经营方式先进的专业类市场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⑷科技创业园: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区内企业14家以上,年营业收入7千万元以上。

⑸旅游文化休闲集聚区:区内配套服务企业(项目)达14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1.4亿元。

⑹软件园: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园内软件及相关企业7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4亿元。

⑺创意产业园: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进驻企业7家以上,年总营业收入3500万元。

⑻科教集聚区:区内学校4所以上,在校学生2万人以上,配套服务项目7个以上。

已获国家和省市批准的物流、软件、科技等以服务为主体的园区,可以凭相关批件,直接认定为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申报材料。申请认定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镇(区)单位,经所在镇(区)政府同意,向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⑴经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批准的园区发展规划;

⑵县级有权部门关于设立园区的批件;

⑶经有权部门批准的土地使用规划批件;

⑷集聚区发展现状(包括:园区具置、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管理机构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入驻企业目录和企业基本情况);

⑸其他需要出具的材料。

(三)认定程序。对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审查合格后,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组织相关部门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并提交县政府审批。通过县政府审批的园区,即为“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管理力度

(一)加强政策扶持。县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有关部门要把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发改委和服务业发展局要把进入集聚区的重点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优先申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以及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及时帮助较为成熟的县级服务业集聚区申报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局、规划局和工商局等部门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手段,引导和鼓励适合到集聚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和现有服务业企业,到相应的集聚区投资创业;规划部门要把集聚区规划列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国土部门要对集聚区建设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

(二)健全管理机构。各集聚区要分别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对区内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按照优质、高效、共享的原则,根据不同形态集聚区的需求,建设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投融资服务、对外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加大招商力度。每年开展以集聚区为载体的专题性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国内外知名的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行业领军人物,不断提升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2

一、2014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目标

为实现“十二五”末“五年翻两番,总量超百亿”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是2010的4倍),2011年,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和两化融合等奋斗目标为:1、促进工业提速增效,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2%。2、狠抓重点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45个,新增亿元以上企业6个,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个。3、加强企业技改升级。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实施省市重点工业投资项目15个,开发通过鉴定的市级以上新产品15个以上,其中省级以上7个。4、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增新兴产业企业10家以上,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增长50%。5、增强园区承载功能。县经济开发区新建2个特色园区,重点建设1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即在培育和壮大原有6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同时,另外增加4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培育重点,加大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培育销售超5亿元以上园区2个,超10亿元园区1个。6、大力实施两化融合。申报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省级3家、市级2家,实施重点两化整合项目3个。

二、2013年经济和信息化重点工作

(一)、加速产业集聚提升

1、加速产业集聚。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产业基地化的要求,加快构建“4+4”产业体系,一是确保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电器四大优势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四大优势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9.6亿元,其中,酿酒食品产业92.6亿元,纺织服装产业13亿元,机械加工产业17.8亿元,电子电器产业16亿元,分别增长50%、50%、60%和80%。二是加大新兴产业培植力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倍增发展,其它新兴产业破题开篇,形成特色。通过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集聚式发展、爆发性增长,全年确保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个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年内销售收入增长50%以上。

2、建强特色产业基地(园)。坚持以特色园区建设引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园)建设。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凸显产业特色,增强园区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重点支持双沟酿酒产业园、青阳机械零部件产业园、开发区有机食品产业园及纺织产业园发展,培育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环境营造,促进同类型行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业,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供服务支撑。

3、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排查今后三年落后产能状况,做好分批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基础工作。抓紧研究制定落后产能淘汰的具体时间表和推进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动员企业及早行动,加快设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

1、培育重点企业。加大对全县50强企业,特别是纳税前50名和销售5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倾斜扶持政策,推进靠大、靠外、靠强,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行政推动等多种举措,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申报省以上专项资金,县级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向省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2、加大政策扶持。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专项扶持政策。加强与省与市对口部门协调联系,争取其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帮助,及时兑现县里已出台的各项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展优惠政策宣传活动,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各级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

3、建立帮扶制度。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政银合作和银企对接、重点企业分工负责、联合协调会办等工作机制,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融通、能源供应、市场开拓等具体问题,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

4、做强本土企业。对于本土企业发展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给予帮助支持,协调解决本土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融通、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以及“退二进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大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力度

1、做好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及全局性的问题,把握运行态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对各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控,着力做好12户重点企业预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加强与各县区对比分析,建立与兄弟县区信息交流制度。

2、加强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协调解决重点物资运输问题,确保电煤运输供应,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努力化解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加强对重点物流企业运营情况的跟踪,重点是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推动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的调研,申报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争取政策扶持。利用省经信委搭建的产品万里行平台和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契机,组织我县名特优新生产企业参加,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大新增长点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导相关企业制定客观、适度的增量项目(产品)年度产出目标,建立健全达产达效工作责任制,确保年度增量计划的全面完成。建立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产品)的定期监测和跟踪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序时进度,分析运行情况。

4、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加大技术中心投入,确保省级、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开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销售收入的5%和3%以上。抓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保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资源,共同推动食品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纺织服装加工等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助推器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联合,建立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后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提升企业技术进步水平

1、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抓好15个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实施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大争取政策扶持力度。

2、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积极帮助重点企业扩大授信额度,推动商业银行采用多种方式予以信贷支持,确保商业银行用于工业信贷比重稳步提高。及时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梳理项目,向银行推荐质量好的金融部门认可的项目,开展项目对接,保证全县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和银企合作洽谈的成功率。同时,加强对签约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

3、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名牌产品、“三名”商标申报步伐,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加强品牌保护。落实政策扶持,对已认定的名牌产品和“三名”商标产品,协调有关部门在融资贷款、信贷担保、电力供应、交通运输、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产品、部级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省出口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加大财政资金奖励额度。总结推广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企业贯彻ISO9000、14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促进活动。

(五)、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1、加大政策支持。认真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做到“储备一批、筛选一批、服务一批”。一是做好项目的调查储备,抓紧建立2011年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二是坚持优中选优。选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作用明显、填补我县新兴产业空白、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重点项目,作为国家、省扶持资金的优先申报对象。三是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包装项目。指导企业学习掌握政策,做好项目包装,完备各项手续和材料,争取2011年省级资金不少于上年度。

2、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专利新产品的扶持,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和技术创新步伐。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酿酒食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示范平台。扎实做好中小企业科技型、创新型、高成长型培育和发展,帮助我县更多企业进入省中小企业扶持发展的大盘子,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

3、推进信息化进程。继续落实“中小企业百千万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组织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应用电子商务行列,加强县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和信息维护管理工作,强化服务基层,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努力搭建共享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对中小企业网络服务水平。

4、强化运行监测。抓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做好全县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报表统计、重点监测企业月报及运行分析。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关注中小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反映企业的困难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对策建议。

5、促进集聚发展。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选择1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扶持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集聚发展水平。引导乡镇工业集中区找准定位,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特色。探索成立乡镇工业集中区开发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区的承载集聚功能,积极申报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做好产业集群的扶持引导,放大其龙头效应、支撑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中小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

6、培育示范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指导,引导其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定位职能,合理收取费用,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创业辅导,多层次、大范围开展创业投资洽谈、创业辅导培训活动。加强与社会化创业辅导机构的合作,逐步培养和扩大创业培训师资力量。组织有能力、够水平、业绩好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申报省级重点示范机构称号,利用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全县社会化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六)、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1、大力实施“865”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和培育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木材加工、玻璃建材、治金新材料、包装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8个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注重企业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产业联盟在线、节能减排监控、安全生产监测、人才培养交流6大领域信息化应用,主要抓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等5大关键环节,加快利用信息化提升全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县分管领导牵头、经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机构,统筹推进全市“两化融合”重点工作,认真做好产业推进、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资金保障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月报涉及信息化内容,按月统计示范试点企业、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3、强化学习培训。争取省经信委和省软件行业协会支持,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两化融合”和软件知识培训。组织企业赴先进地区、市内优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观摩活动,

4、推进社会信息化。继续开展政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安全高效运转。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平台,积极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定期召开信息化联席会议,推进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全社会信息进程。

(七)、落实节能降耗和能源保障措施

1、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建立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完善能源消耗预测预警机制,加大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地区的用能调控力度,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以能效达标为重点,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加强能效电厂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强化考核验收,确保项目达产达效。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和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设备。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面上宣传、点上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以重污染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试点范围。进一步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联合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认真开展综合利用认定、年检,努力拓宽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组织力度,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配合水务部门,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3

近年来,**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着力聚链强链延链补链,发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山”统筹发展理念,积极鼓励引导工业企业由城区迁入园区,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化产业布局,实现集聚集约发展。牟山园区着力打造生物化工、清洁能源、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三大板块,构建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石林园区围绕宝山产业集聚区上游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塑料制品、新型建材、现代化工等产业。牟山园区南部片区2.92平方公里纳入宝山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成功拿到全省最后一块化工园区“金字招牌”,新拓洋生物化工产业园、腾飞能源30万吨乙醇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装备制造产业以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为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端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清洁畜牧装备。清洁科技装备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东海生物、启欧通用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园区,着力建设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打造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是突出智能制造在“三大改造”中的引领作用,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推进新拓洋智慧工厂、天鹤模具年产500万汽车冲压件高精设备智能化改造等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支持昊翔、泛华、弘昌等企业创建智能车间,培育新拓洋、正华、飞鹤、宝发等企业申报智能工厂项目,提升我区企业智能化水平。二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色标准引领,推动企业加快绿色化改造对标提升。对京鹤同力等2家水泥企业进行能耗核查,严格落实水泥行业差别化电价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循环低碳发展。三是突出抓好新拓洋、清洁科技装备产业园、腾飞能源等项目建设,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新拓洋生物化工产业园项目已纳入全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争取获得工信部与国开行的政策资金扶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4

第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第四条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三)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文化的贡献,展示**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四)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配合我国政府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第六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重大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一)具有展现**文化创造力的重大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地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乃至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乃至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七条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八条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九条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筛选,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报。市直单位可直接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报。

第十条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二条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三条评审委员会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承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

第十四条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

第十五条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提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10天。

第十七条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市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上报市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八条市政府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十九条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年度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二十条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处理。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5

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海外人才工作是近年上海人才工作的重点。2003年8月,上海首次推出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截至2005年11月底,上海就已集聚了10203名海外留学人员。2005年12月,上海又启动了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重点引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海外人才。

2005年11月,上海市政府《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进一步为海外人才到上海工作和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规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充分体现了上海对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参与上海建设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决心。

2005年,上海还了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港航、电子信息六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目录。目前,上海又了汽车、航家航天、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工程建设和轨道交通六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目录,这两批目录基本覆盖了上海“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点产业领域,各个重点领域的《目录》均十分详尽地描述了对拟开发和吸引人才的求学背景和业绩经历要求,形成了上海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体系。

据悉,今后符合《目录》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列入上海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的范畴,享受上海领军人才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符合《目录》的留学回国人员在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时,增加产业导向分值。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人才申请上海户籍时,实行政策倾斜。符合《目录》的留学回国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时,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政府各部门用于人才开发、留学人员创业资助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符合《目录》的人才培养。

上海浦东日前推出的外资可控股“猎头公司”政策,更被视为上海吸引优秀人才的新举措。浦东新区即将推出的人才中介市场外资准入规定,突破了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外方出资不高于25%的限制,外资控股比例可以达到70%。此举将吸引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机构进驻,促使优秀的海内外人才更多地汇聚浦东。

为了加快提升上海人才国际化水平,集聚更多海外高端人才,为上海“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层次智力支撑,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市人事局日前又征集了该市27家单位的2000余个面向海外留学人员的招聘职位信息。

这些招聘单位主要包括上海市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办公室,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上海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现代建筑等知名企业及浦东、嘉定、徐汇、黄浦、奉贤等区人事局等,以及上海金融贸易、航运物流、医药科研、lT、机械制造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大中型内外资企业、教育及医疗机构等。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6

现代产业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是我市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只有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实现的新突破,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三次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必须坚持以工业为主战场,努力做到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低碳环保发展相结合。

一是促进产业一体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抓好《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肇庆市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10-2020年)》、《肇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等规划的实施,努力打造广佛肇经济圈新兴产业区。端州、鼎湖、肇庆高新区、高要、四会作为发展现代产业的主阵地,要坚持工业经济与城市经济并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等山区县要做大做强新型建材、林产化工、林浆纸一体化、矿产加工等资源优势产业,鼓励发展再生能源产业等新型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双转移”力度,抓好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和专业镇发展,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壮大我市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

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积极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打造区域发展龙头,一方面积极推动肇庆高新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建设成为能够代表国内科学发展成果的现代工业城,另一方面积极谋划肇庆新区建设,着力打造“部级低碳经济综合示范区” ,挖掘“港园”联动发展潜力,加快推进新港物流园建设,为肇庆工业园区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整合资源,打造园区发展龙头,抓好中山(大旺)产业转移园扩园和中山大涌(怀集)、顺德龙江(怀集)产业转移园的园区调整申报,推进有基础的园区申报设立新的省级产业转移园工业园,扩大产业转移承接载体。优化结构,打造产业发展龙头,继续推进“广东光电产业基地”、“中国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先进制造基地”、“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肇庆)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工业集群集约发展。扶优扶强,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上市融资、整合资源等措施,努力培育全市工业50强和现代服务业30强企业,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中恒制药、封开铜钼矿开发、国电大旺热电联产、大唐国际、高要热冷电联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是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制定支持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实行从扶持企业向扶持产业发展转变,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新的部级和省级技术中心,重点以电子信息、机械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生物医药、造纸及林产化工、金属加工及新材料等产业和行业为基础,大力开发推广支撑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支持“政产学研金”联合,加速产学研进程和科技成果转化,促成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中巴软件园和华南智慧城等项目建设,积极配合省“4个100”示范工程建设,建立起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创业园、孵化器、研究开发机构、创新中心、博士后、研究生工作站等,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部级和省级名牌名标,以名牌产品带动优势产业发展,拓展和延伸产业链。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7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街道工委、办事处,开发区党委、管委会:

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和2013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安排,拟于8月底或9月初召开2013年度全区科学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会议。为便于各单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观摩点评范围

现场观摩点评的内容是各镇(街道、开发区)今年以来科学发展情况,主要是强化发展实干、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建续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工业项目主要包括围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升,拉长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改造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重点园区建设、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2、农业项目主要包括围绕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高效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水利、林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3、服务业项目主要包括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房地产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4、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小城镇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5、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6、民生社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业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围绕观摩点评范围,对本单位的在建项目进行集中梳理,实事求是地筛选申报能反映各自科学发展成效的大项目、好项目。每个镇(街道、开发区)申报的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标准:1、要有适度的投资规模,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2、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环评、能评及报批手续完备。3、要符合我区“一核二区三片”城乡产业发展规划。4、所报项目原则上不能与往年重复,往年已观摩但今年新投产投用或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的项目、属续建项目且有明显实物工作量的也可申报。5、项目周边环境要好、交通便利,方便现场观摩点评。

二、观摩点评方式

现场观摩点评采取情况介绍、现场观摩、集中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查看项目建设进展和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本次点评计分方式采取排名次计分,第一个名次100分,每降低一个名次减三分,点评得分按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中的权重折算后计入年度考核总分。

三、材料报送要求

1、各镇(街道、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材料标题统一采用“××镇(街道、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工作打算”,篇幅20__字以内,其中,总结部分占总篇幅的2/3。该材料8月25日下午4点前报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2、观摩点评项目简介(附件1):对观摩点评项目的概况、建设进度、预期效益进行介绍,字数不超过400字。该材料8月16日下午4点前报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3、项目建设情况统计表(附件2):报送各镇(街道、开发区)今年以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情况。该材料8月25日下午4点前报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4、观摩点评路线及解说词:各镇(街道、开发区)的点评顺序由区里依据项目分部情况统筹确定,境内项目路线由各单位自行确定(测算出沿途道路的里程),并准备好观摩点评解说词,安排人员进行预演。该材料8月22日下午 4点前报区委督查室、区委办综合科、区政府督查室。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8

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近日表示,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他说,到2009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文化娱乐、住宅、旅游等占国内消费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开放的,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四大机遇:一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据世界银行测算,近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左右;二是扩大向中国出口产品的机遇,加入WTO以来中国进口年均增长高达26%,是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三是在中国的投资获益的机遇,当前国内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信用消费将成时尚,网络消费渐入佳境,租赁消费空间巨大。这些机遇正在向中外企业招手。

今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供过于求

商务部对2008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供求状况的问卷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主要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求关系总体稳定,市场平衡性继续增强,但少数商品在一定区域和时段供应偏紧。此次调查中。供过于求的消费品有101种,比2007年下半年减少8种,主要集中在电器、体育娱乐用品、五金工具、鞋帽等工业消费品领域;供过于求的生产资料有52种,比2007年下半年减少97种,主要集中在汽车、机电产品、建材等领域。

农民工将占中国城市人口近半数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在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40%以上的人口将由移民组成,当地政府向市民提供服务的能力将面临巨大压力。在现有1.03亿城市移民的基础之上,在2025年前,中国城市还将面临另外2.43亿移民涌入,导致城市总人口接近10亿人。在大中型城市中,约有半数的人口将是移民,大约相当于现有水平的3倍。40%至50%城市人口都将是农民工的事实,是一个现实的警钟。如果中国政府想要实现将庞大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承诺,将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农民工尚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珠三角过半鞋企放弃出口

在退税率调整、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作为广东省主要出口产业之一的制鞋业正在悄然隐退。今年头两个月,广东鞋业出口便同比下降了二成多,而珠三角地区参与出口鞋的企业也大减至1512家,不到去年同期数量的一半。去年7月,国家将鞋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个百分点,这无疑加大了原本利润率就不高的制鞋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广东鞋企对美出口也相应放缓。此外。国内《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也进一步加大了鞋企的经营成本。加上外资企业税负的加重,以及不断走强的人民币汇率。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受困于高涨的成本和日趋严格的监管,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在里外受压之下,成本急剧增加。以女长靴为例,仅人工成本每双就达30元,较5年前增加50%以上。

产业投资基金:开创水业新资本时代

“我们近期的工作计划,包括投资一座上海水源地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以及筹建一个污泥处理技术合资公司等七件事。”在世界水日(3月22日)的前两天,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梁忠平披露:低调运作了半年之久的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是国内第一个以水为主题的专项公募基金会。它的出手,或将揭开水业的产业基金时代。

把融资租赁引入水务投资领域,相当于给了社会资本一个撬动这一巨大市场的杠杆。尽管城市水价上调面临着政府调查、公众听证等越来越繁复的要求,但国内的城市水价无疑已处于上升通道中。目前国家的政策是鼓励水务投资的多元化,除了产业投资基金之外,融资租赁,以及政策性融资,都值得尝试。

个税申报开启绿色通道

纳税申报这一复杂的工作今年将被一款全方位的经济实用“傻瓜软件”彻底解决。今年2月份。核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已在美国盛行多年的个税申报系统――“岁税盈”。这是一款智能计税软件,上网即可使用,纳税人只需根据向导式的提示信息输入各项所得数额,轻松点击即可立即生成符合税务局标准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国家税务总局:林木销售应征增值税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的“关于林木销售和管护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指出。纳税人销售林木以及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取得的收入中,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属于其他收入的,应照章征收营业税。

湖北拟将排污权交易引入产权交易市场

为规范推进排污权交易,湖北省正在酝酿将排污权交易引入产权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污染物排放交易平台软硬件设施已建成。据了解,湖北省环保局已与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探索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权引入交易平台,并通过电子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目前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已经完成了排放权交易平台各项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待《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生效后,即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排污权交易。

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获批

证监会已于近期收到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复,同意设立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据证监会方面介绍,新设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将负责拟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不上市股票的规则、实施细则,并审核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不上市股票的申报材料并监管其发行活动。据了解,新成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将积极推动出台统一的有关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发行及监管规定,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切实纳入法制轨道。

首家尾货服装市场将在深圳亮相

深圳首家以经营尾货服装为主业的深圳泰力尾货服装市场将于5月1日正式开门迎客。尾货服装,是服装行业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一些大型服装加工企业或服装销售商在完成订单或销售大部分后,将剩余部分作为尾货进行销售,其前提条件是产品必须用于出口,具有一定品牌价值,同时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尾货服装可谓是物美价廉。目前深圳虽然也有一些零散小店销售尾货服装,但均形不成规模。而位于南山区向南路的泰力尾货服装市场不仅拥有较大的经营面积,尤其是汇聚了近30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实力服装厂家和经销商,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

广州荔湾区将建十三行国际商圈

南有白鹅潭CBD,北有十三行RBD,荔湾区今年启动又一商圈建设。重振百年商埠十三行威风。十三行国际商圈以上下九为中轴线,规划用地范围北至中山路,南隔六二三路与沙面欧陆风情区相邻,东至人民南路,西至宝华路,用地面积约245 6公顷。荔湾区欲将其打造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广州首

个都市级RBD(游憩商业区)。十三行商圈是上下九步行街的扩容,将包括广州“太古城”西城都荟、广州美食园等项目。

天津计划建“超七星级酒店”

2010年,天津将建成一栋5万平方米“超七星级酒店”。据该酒店的投资商――中国世资控股集团总裁禹晋永介绍,超七星级酒店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与之配套的还有A级智能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大型Shopping MalI等相关设施,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项目于2008年4月开工,预计2010年10月竣工。

南昌建成新型建材大市场

被列为江西省重点商贸物流建设项目和中国建材市场协会示范项目的江西华东装潢建材博览城日前开业。这标志着占我国建材流通业80%以上比重的招商制建材市场,进入了“四位一体”的新时期。华东装潢建材博览城占地30多万平方米,由近2万平方米的园林景观休闲购物广场、8万平方米的家具装潢体验交易馆、15万平方米的江西省建材集散物流贸易区和8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精英办公大厦组成。开业后的建材城推出了“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其中,电子商务的引入是建材城最大的特色。由市场联合全国性行业协会和专业媒体,共同创办的建材商网。依托实体市场的商家资源和商品资源,开辟网上商城、国内外新产品网上直销店,扩大了商家的销售辐射范围,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足不出户的购物条件。电子商务也使得建材城成为了“消费者家中的建材市场”。

京城餐饮推出“踏青”套餐试水“小长假”

第一个小长假――清明节,人们大多将活动范围选择在市内,对此,餐馆特地推出“踏青”套餐等,挖掘小长假的新商机。针对“小长假”在市区内踏青的市民,不少酒楼适时推出“踏青”套餐或外卖。“烤肉季”为什刹海水面荡舟“踏青”的人们提供不同档次的“船餐”;老品牌砂锅居也推出了砂锅“外卖装”。

京城川、鲁、豫、粤、湘、淮扬、西北等各地风味的酒楼也在纷纷推出“思乡菜”,打出温馨亲情牌,靠老乡力量增加销售。峨嵋酒家、官府豫菜都为老乡们准备了“思乡”菜品;江苏名店“同春园”摆下“江南相聚宴”。华天集团透露,其旗下老字号清明小长假期间的包桌预订比平时多出两三成。

“野生动物”进商场香港奥海城500万推动物王国

香港首个仿真野生动物园将于复活节期间出现于奥海城,商场耗资500万元制作的“奥海城野生动物王国”在3月21日至4月6日免费开放。

动物园内以一只高7尺、长12尺的巨型机动狮王作中心。带领着其余12只以一比一制成的仿真野生动物。狮王的头部能转动,也会鼓动腹部,更会不时张开嘴发出雄壮的咆哮声,极具狮威。园内动物包括狮王、长颈鹿、东南虎、一对母子梅花鹿、斑马、马鹿、羚羊、北极熊、雪豹及一对小企鹅。信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蔡洁莲女士表示,“奥海城野生动物王国”共17日展期预计可为奥海城带来共500万人次,为商场额外带来约20%流升幅,营业额则可达港币9400万元。

迪士尼引入“花木兰”大打本土牌

虽然迪士尼一直靠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彻头彻尾的美国卡通形象吸引全世界影迷,但在海外也会加入一些当地的元素,吸引本土游客。在香港迪士尼里,不仅可以看到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彻头彻尾的美国卡通形象,还可以看到花木兰等中国卡通形象,享用中餐。这在全世界其他迪士尼乐园里是见不到的。今年春节期间,香港迪士尼乐园不仅用米老鼠的Logo寓意鼠年,还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加入一个长胡子的中国财神,并让米奇和米妮穿上中式服装迎接中国春节。

日本超市推“日元升值让利大降价”活动刺激消费

因日元升值。进口食品进货价走低,日本一些大型超市开始推出“日元升值让利大降价”活动以刺激消费。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9

一、发展矿业总部经济的意义和目标

(一)重要意义。矿业总部企业是对其在一定区域内所投资的全部或部分企业行使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法人机构。矿业总部经济是矿业总部企业充分聚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力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专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加快矿业总部经济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我市率先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市拥有发展总部经济的良好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应抓住当前历史机遇,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以引进矿业企业总部为核心,努力构建矿业投融资平台、矿业信息交流平台和矿业权交易平台,提升我市矿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话语权和整体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矿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吸引矿业领域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本土矿业企业总部,特别是鼓励依法设立资源勘探和资源加工一体化的矿业企业总部,实现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规模效应明显增强、财税贡献明显提高的目标,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矿业总部企业的认定条件

(一)矿业总部企业按照经营模式包含加工类矿业总部企业、贸易类矿业总部企业和服务类矿业总部企业。

(二)矿业总部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市中心城区注册并办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

2.企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3.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其中在市中心城区外的不少于2个),且在市中心城区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4.年纳税额(市、区实得部分,下同)达到规定数额,其中:贸易类和服务类矿业总部企业在500万元以上,加工类矿业总部企业在1000万元以上。

(三)矿业总部企业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市中心城区矿业总部企业申请表》;

2.本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3.下属2个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隶属关系证明(均为复印件);

4.《市中心城区矿业总部企业税收贡献核算表》;

5.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

6.其他必要的相关证明文件。

上述文件材料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上述文件材料未注明为复印件的均需提供原件。

(四)在原市矿业领导小组下设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主要负责总部经济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立项运作、认定条件及重大问题的协调、服务和指导等工作。

(五)矿业总部企业申请程序

1.企业申报。企业从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经信委网站下载申请表格,并按要求向市经信委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材料进行申报。

2.初步审核。市经信委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税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算,提出企业纳税核实意见;财政部门根据税务部门核实的企业纳税情况,提出是否给予财税支持的意见;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提出审查意见。

3.审定。由市矿业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审定企业名单。对审定未通过的,由市经信委向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4.公示。将审定通过的矿业总部企业名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日报》等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企业,由市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重新审查。

5.授牌。对审定企业发放矿业总部企业牌匾。

(六)矿业总部企业自领取牌匾之日起应承诺3年内不将其注册地址迁离市中心城区,不改变其在市中心城区的纳税义务。

(七)单独达到矿业总部企业标准且其上级企业注册地在市中心城区的企业,建议与上级企业一同申请。独立提出申请认定总部企业的,相关税收贡献不再重复计入在市中心城区的上级企业。

(八)矿业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1个月内将相关情况报送市经信委,市经信委汇总后报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审核确认,公告并重新换发牌匾。

三、加大对矿业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用地支持

1.保障总部企业用地。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工业项目用地用于总部企业投资新上工业项目,并按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按规定程序提供给总部企业。征地报批过程中,在必备申报材料具备、其他前置条件承诺在一定时限内补齐的前提下,先行进行总部企业用地预审。

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若干总部基地,工业用地应当向园区集中。在规划企业用地的同时,规划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鼓励在总部基地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总部楼宇,为总部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用房。

3.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单独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的建设项目用地,土地供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在出让公告中列明规划设计要点及竞买资格条件;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下同)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70%。

4.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和购买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已经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未经批准不得出售或转让,不得改变用途。总部企业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不得转租,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二)财税支持

1.从2011年起设立矿业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矿业总部企业的奖励、补贴等。奖励(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初审,市矿业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审查,报市矿业领导小组审定。奖励(补助)资金由市与区按城区体制分享比例分别承担。

2.企业纳税奖励。对企业缴纳税收按市、区实得部分实行累计定率奖励办法: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40%给予奖励;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50%给予奖励;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55%给予奖励;超过2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部分,按60%给予奖励;超过3000万元的部分,按65%给予奖励。

3.个人纳税奖励。对矿业总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即董事长、常务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下同),根据其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按市、区实得部分的60%奖励给个人,同时在计算企业纳税奖励时予以扣除。

4.办公用房补助。在市中心城区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企业的补助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分3年支付;在市中心城区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按年租金的30%给予3年房租补助。已享受购房、租房补助的矿业总部企业办公用房在享受补助期内不得对外租售。

5.申请纳税奖励应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纳税证明复印件(加盖税务部门公章),并附企业据此制作的在市中心城区纳税情况明细表等资料。申请购房补助应提供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及购房发票等资料。申请租房补助应提供备案登记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租赁发票等资料。企业所提交的资料需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并提供电子版,除注明提交原件外的其他材料可提供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并核验原件。

(三)金融支持

1.市政府定期召开“矿业总部企业金融服务论坛”,加强政银企资金方面的沟通、协调和联系,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等方式支持矿业总部企业的发展。

2.在立项、融资担保等方面优先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政策性贷款。

3.引导矿业总部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政策服务

1.开通“绿色通道”服务。比照本市重大招商项目有关规定,对矿业总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将其列为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实行优先办理、专人指导等服务措施。

2.支持引进和培养企业优秀人才。加大矿业总部企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适用人才,引进人才按《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郴发〔2010〕12号)享受生活补贴、住房补贴、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本地高校为矿业总部企业培养适用人才,鼓励矿业总部企业与境内外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平台,在重点领域引进高质量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对矿业总部企业人员因公出境申请,人力资源、外事、公安等部门予以优先办理。

3.提供规费减免和便捷通关服务。矿业总部企业在建设期内,按规定由本市收取并支配使用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本市权限范围内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限额收取。配合做好通关协调服务工作,为矿业总部企业及其下属企业货物进出关和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便利。

4.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写字楼、停车场、高档宾馆、会议展览等商务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商务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专业配套服务体系,为矿业总部企业提供良好配套服务。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加快矿业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强化与总部企业沟通机制。实施总部企业对口服务,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总部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并掌握总部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二)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引导自律、培训服务等方面职能,协助做好总部企业引进、培育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行业动向,提出政策建议。

(三)加强总部经济发展工作的研究和宣传。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总部企业统计分析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形成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其他事项

(一)本意见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本市其他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属于同类型的,不得重复享受。

(二)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总部企业财政补助或奖励的,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被取消矿业总部企业的,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相应终止。

(四)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发展矿业总部经济的优惠扶持政策。

现代物流集聚区申报材料篇10

关键词:科技;创新;产业;动能;路径

0引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滨海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的交汇点城市,要想实现起跳跨越式发展,全面打赢“两争一前列”的开局战役,就应当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1]。

1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具有最广泛的渗透性、带动性和支撑性,谁站在了科技创新潮头,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创新驱动已是大势所趋。

1.1科技创新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的核心地位,通过科技创新开辟空间、注入动能、推动转型,优存量、做增量、提质量,努力走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2科技创新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当前最鲜明的阶段特征。科技创新是转型跨越的重要引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切实发挥创新驱动战略对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

1.3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循环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2滨海县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滨海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创新载体建设有力推进。坚持把科技创新载体作为提升转移孵化能力的重要支撑,全县新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5个,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二是激励引导力度持续加大。出台聚力创新10条政策、人才新政30条、“科技创新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等激励政策,近3年,发放各类企业科技奖补资金6400余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53亿元。三是企业创新质态不断优化。始终注重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培育,积极克服化工产业整治提升等因素影响,国家高企数量从42家增长到98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超过60%,15家企业新建了省级研发机构。但是,从科技工作衡量的重点指标来看,滨海当前的科技创新工作基础还很薄弱,综合实力不强、质量不优、发展不快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是研发投入占比不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9.8%,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82个百分点、16.7个百分点。二是高企数量增长乏力。全县98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集中在省级经开区和城关街道,因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和高企到期重新认定等原因,经开区沿海工业园36家高企年底预计将有16家退出,占比44.45%。可以预见的是,园区转型升级带来的高企数量增长压力还将持续。三是平台建设亟须突破。省级以上高新区、院士工作站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现有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功能性、集聚度和支撑力不强,黄河故道产业研究院还需进一步提档升级。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助推作用发挥得不够突出和明显,导致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企业提升、载体建设、环境优化等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互促并进不够系统到位,需要进一步实行力量聚焦、要素聚焦、政策聚焦,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

3滨海县聚力攻坚科技创新突破的对策路径

当前,滨海县正处在奋力推进经济总量、城市能级、乡村振兴“三大跨越”,加快实现起跳发展的改革攻坚期、关键转型期、重要窗口期,唯有始终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突破为抓手,推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方能更大程度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滨海奋力谱写“两争一前列”的发展篇章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3.1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实施产业集群壮大提升工程

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2],牢牢抓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鼓励“揭榜挂帅”,破解更多“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3.1.1重抓技术攻关改造,助推主导产业跨越发展

坚持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先进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和关键突破口。电子信息产业下足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三个功夫”,鼓励支持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海兆科技、嘉鸿微电子等企业加快突破芯片封测、蓝牙通讯、智能终端等领域,形成滨海特有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高校院所创新资源进一步向开发区流动,促进研究机构先进技术优先在开发区落地转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瞄准行业龙头、研发配套、示范基地“三个做强”,推动吕巷、萨斯福等龙头企业提高研发层次和水平,增强龙头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行业话语权;提升园区企业与整车制造厂、主机制造商协同发展的能力水平,努力实现同步研发、同步配套;依托汽车零部件产业孵化器,着力打造集创业培训、实训、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全力拓展动力电源、电子仪表、电机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等新领域。先进机械制造产业力促集约化、智能化、高端化“三个走实”,依托铸造中心建设,整合滨海铸造产能,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安全化环保;鼓励支持万恒、苏盐等重点企业实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端装备,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产业由简单的部件制造向整机装备方向拓展,重点突破高端数控车床、专用设备等领域,打造绿色、高效、安全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突出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创新技术“三个培育”,推动新兴际华、国药、华润等央企整合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着力推动科技深度融合医药创新;加强与医药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包括研发中试、CRO定制、药物筛选等的研发平台,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综合运用创新政策,支持靶向攻坚蛋白快速检测试剂、非晶合金医疗器械、高难度药物多肽等高端技术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强化产业创新、链条延伸、要素整合“三个聚焦”,以现有新材料生产企业为基础,引导企业加强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向下游成型材料延伸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主导权的新材料产品;支持企业新上技改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引进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领军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快建设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聚合物等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着力打造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金属新材料产业依托港口精品钢基地项目和工业园铸造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攻坚金属表面处理、涂装以及内部探伤等检查检验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和功能化的先进合金材料,开发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钢等先进钢铁材料产品,拉伸冶炼和特种钢产业链条,建设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3.1.2依托行业载体平台,助推农业科技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科技真正进入内生增长,从而实现创新驱动[3],要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重点做好“三篇文章”。做实农业科技提升文章,结合优质稻米、大套蜜梨、滨海白首乌等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加大与涉农高校院所合作力度,打造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海大食品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联合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攻关,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亟须的生态复合种养、土壤修复及减肥减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共性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做精农业科技融合文章,围绕建立“政务+农务+商库+智库”的四维全系统、全产业链智慧农业服务模式,以农旅•朗坤农科园为龙头,引导支持朗坤集团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滨海县农产品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科技工作站(实验室),充分发挥朗坤农业省级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科技创新载体的作用,不断提升农业智慧化以及信息化水平。做活农业科技推广文章,围绕提升农业产业持久竞争力,以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创建示范为引领,重点强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推动黄河故道农业产业研究院等现有载体实质性运营,联合农科类科研院所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加快植物工厂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等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在滨海转化应用,辐射带动各镇区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3.1.3培育打造众创空间,助推服务业孵化发展

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需求,注重招引和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培育科技服务机构,推动服务与制造的协同发展,重点突破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网络化、质量检测在线化、经营管理数据化、采购营销平台化、制造服务云端化等关键共性技术;引导现有的颐高万创、云商聚等平台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全周期管理、网络化营销等业务,打造部级众创空间。

3.2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施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分配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3.2.1精准滴灌,跑出企业培育“加速度”

着力构建“市高企培育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企”梯度化成长格局,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增量提质目标,实施高企培育、高企上市、“高升规”、高企数字化转型、高企知识产权护航等五大行动,完善遴选、培育、认定机制,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围绕每年入库数量不低于50家目标,建立“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体系,扎实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评价工作,做到“应评尽评”。

3.2.2精心服务,催生研发投入“新热度”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鼓励超威、普信等有实力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离岸”研发机构,鼓励在境外以收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研发机构,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量质并举。

3.2.3精细组织,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度”

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组织“创新创业院所行”和驻盐科研院所“一所一策”合作等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全力拓宽合作渠道和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孵化,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滨海分中心建设,推动50家高企和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建立高校院所产学研技术合作。

3.3夯实科技创新支撑,实施载体平台打造提升工程

围绕产业创新需求,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与平台,着力打造创新要素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效显著的创新高地。

3.3.1争创部级农科园

按照3年创成省级农科园的目标,将滨海高效园艺科技园重点打造成以朗坤农科园为中心,带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规模化生产及蜜梨等示范基地迅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争创部级农科园奠定基础。

3.3.2争创省级高新区

围绕医药产业园现有发展基础,整合沿海工业园、医药产业园资源,推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发挥医药产业加速器作用,加大医药龙头企业基地化项目招引力度,加速促成医药项目投产,健全完善“原料药+成品药”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成品药产业集群,力争2022年申报创建市级高新区,2023年申报创建省级高新区。

3.3.3争创双创孵化器

积极推动双创孵化载体建设,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探索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实现现有的省级众创空间“云商聚”、汽车零部件孵化器等载体提档升级,创建部级、省级载体,有效提升成果转化率和孵化成功率。

3.4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实施环境生态优化提升工程

结合全县创新创业需求,出台系列支持政策,重点在创新投入、人才集聚、科技招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3.4.1创新投入多元化

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渠道、高效率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制定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科技保险券等扶持举措,加快成立产业基金,推介县内的成长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吸引科技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加速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集聚融合。

3.4.2人才集聚产业化

强化“人才新政30条”政策扶持作用,发挥各类园区及众创空间招才引智优势,常态化开展十城十主题“双招双引”活动和“名校优生”招引工程,聚焦产业引进各类人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开展订单培训,加快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一线技术工人,提高科技人才要素保障水平。

3.4.3科技招商项目化

围绕企业科技创新相关指标目标,加大科技型企业的招引力度,努力引进一批总部经济、研发机构、孵化基地及产业链突破的关键性项目,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上级科技项目计划,获取更多的资金和优惠政策扶持。

3.4.4科创宣传常态化

举办科技大讲堂,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讲授最新科技政策和知识,加大现有政策宣传培训普及力度,表彰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科技创新接轨上海、“三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活动,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锦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J].求是,2021(6):39-44.

[2]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19(11):6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