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08:38:39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1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职业院校数量的规模递增还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春夏秋冬式的历史变迁,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为求经济效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取消入校门槛;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要求,在社会就业岗位供需中出现“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岗位招不够人,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许多企业反馈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职业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吃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可塑性太低,无法胜任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岗位竞争的压力,部分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学校经济效益为主,不纠正以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欢迎,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职业院校又如何寻求长足发展?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能一方面大讲特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个方面又缺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育?这才是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不着急教会他们什么技艺,而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不是只顾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忘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不断掌握现代化职业技术,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以,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相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桎梏。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转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不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反而正是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真正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努力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做起,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坦诚处世、快乐生活;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育人观,但其基本内核却大同小异。从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人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做事做人应该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条。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职业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人的基本条件、是非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诚信、谦让、孝顺、勤俭、质朴、劳作等美德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时代价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劳作、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从重视自身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入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3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

在强调重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两者不可偏颇。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的标准,对德与才辩证统一关系的充分认识是处理好育人与用人之间关系的节点,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了,德才兼备的用人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只有将两者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一个有德无才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反过来,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职业教育成败之大事,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问题。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易走偏,要么只强调学生学好专业技术,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要么就是只强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不提倡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时刻铭记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不忘职业教育失败的例子,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明确育人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职业道德基本素质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职业技术本领,在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哪个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而掌控这一活动的引领者正是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在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之一。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统一性的认识,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之一,也是职业院校上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

4职业院校更有利于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2

(一)法制环境监管不力,个人利益至上

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而是需要会计人员自觉地执行,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它,只能依靠社会舆论和自己的良心来约束,因此它的执行力较差。会计法律法规就是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后一道围栏,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范并不健全,客观上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会计人员的一些活动的空间,仅仅靠职业道德来约束明显不够力度。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办事,坚决抵制会计违法行为,比如单位领导授意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会计人员坚决抵制时,法律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会计人员身不由己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此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会计人员甚至将个人利益至上,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减弱,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弄虚作假,贪污、挪用公款。

(二)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工作不具有独立性,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的职工,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绩效考核取决于所属单位的领导。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会受到企业领导人的影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企业领导要为了公司的短期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对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包装”,会计人员一般无法做到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这是因为会计工作的不独立性所导致的。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生来就有,还是靠后天的培养渐渐形成的,而学校的教育则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专会计教育中,会计职业教育是会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会计人员岗位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中专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建议

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通常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背诵,枯燥无味的知识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背诵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理解职业道德的精髓工作中则早就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忘于九宵云后,更谈不上时刻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业了,因此,要加强中专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职业道德深入人心,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要丰富

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内容通通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些条条框框,学生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也不容易理解。因此,会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些例子分析出来,用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语言去描述。必要时可以模拟一些案例,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做到爱岗敬业

会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老师对会计教学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热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会计专业,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时热爱会计岗位,愿意在这个行业和岗位上努力付出。奉献和热爱是紧密相连的。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给学生讲一些会计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感触到会计的时代脉搏。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会计岗位后能够更好的做到爱岗敬业。

(三)案例警示教育

历年以来,会计行业违法犯罪层出不穷,而这些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通常都是从职业道德缺失开始的,在中专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其中的问题,案例中的人违反了哪些,从而会受到什么处罚。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从而达到一种警示目的。

(四)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入职业道德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3

(一)文献检索法。以研究内容为搜索点,由国外至国内,通过已掌握的引用文献、参考文献,查找有关主题文献,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二)理论分析法。对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发展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三)调查研究法。采访与问卷相结合,通过对国内多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一)职业道德认知模糊,职业道德规范了解甚少。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漫长过程,唯心主义者往往从主观意识方面解释。与此相反,唯物主义者一般强调道德品质是后天养成的,是社会环境和教育等外因影响的结果。正确揭示出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通过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及个人自觉锻炼和修养而逐步形成的,是内外因相结合的结果。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滑坡与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职业道德行为的失范不是主体道德上的故意,而是源于职业道德的无知与愚昧。

1.从生源动机上说,大学生当初报考志愿的时候,22%的人是没有认真考虑,随便凑合的;42%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对号入座,看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说明这些学生缺乏主动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

2.从生源结构上说,当前高职生大都是“90后”独生子女,主要来自于高中统招、中职三校生。他们崇尚独立自主,爱展示自我,高考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使他们成为失意者,对专业没有足够了解,盲目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陌生的学校、陌生的专业、严峻的就业压力迎面而来,他们虽然有一定认识,但对自己在职业、能力、精神上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则不明确,职业理想没有确立,不能自觉设计未来,心态浮躁,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

3.从社会环境上说,在国内外复杂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和震荡下,高职学生容易迷失自我价值,信仰迷茫、信念模糊,常以集体主义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呈现出道德人格二重性,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通常高职学生对思想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党建理论知识欠缺。部分学生党性观念不强,入党动机带有明显功利性,有的则随大流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反主流文化为时髦,对各种社会问题认识不透彻,并将其产生的根源归结为政府管理方式,盲目崇拜西方制度,他们对以前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产生困惑、怀疑,甚至否定。显然,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当然无法进一步完成道德社会化。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情感淡漠,职业情绪易于失控。“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没有道德理性的灌输是不行的,没有情感的培养同样是不行的”。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大多与其他专业课教学相同,重在传授职业道德知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实际上,大学生经过多年分阶段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但是这种知识并不能直接促成职业道德行为,在从业后的职业道德冲突中,解决实际问题。那是因为职业道德认知同与职业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知行转化的过程,其中有一个不可替代的催化剂,就是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是从业者个人对从事的职业活动内心所持的态度,受职业理想、信念制约,主要包括岗位自觉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合作感四个方面内容。自觉感指岗位自我觉察力,指人们清楚自己内心想法和倾向,对自己的情况和工作情况有总体把握的知觉力;责任感指在人生职业道德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职业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经验。荣誉感指在强大成就内驱力的驱动下,个体力争优异表现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合作感指与他人齐心协力营建和谐工作氛围、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内心体验。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其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在于这一时期是他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属于赫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后习俗道德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应该凭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外在约束行事,也就是进入了道德“自律阶段”。被戏称为“弱势群体”的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天生矮人一截,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一入校就有“选错了路、入错了门”的想法,从而导致一些人意志消沉、缺乏斗志、纪律松散,出现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表现出价值观上“无兴趣”、人生观上“无所谓”、世界观上“无意义”的三无现象。部分高职生的三无现象,导致他们以一种毫不在乎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因而面对应该承担的责任或应该履行的义务时,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寻找种种理由将责任推至一边,或者不理不睬,干脆拒绝或逃避。这部分学生个人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都很淡漠,更谈不上关注国家前途、民族振兴,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则淡而忘之,忧国忧民意识更加淡薄。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培育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过程中,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制定既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又从现实层面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和家庭养老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学前儿童量虽然不会出现量上的激增,但较比2015年以前将会有数量上的递增,所以,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入园的适龄儿童他们的成长又将成为离开父母襁褓必经的过程。此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能否从心灵上感悟幼师基本职业道德并化成点滴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内容中最基本的素养,但当幼师把爱岗敬业化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这一职业操守在平凡中将寓意着伟大。2012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代课老师张丽莉就是最好的爱岗敬业的典范。张丽莉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可是她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并由衷的敬重它。当她护送孩子过马路时,两辆大客车相继碾压过来,此时,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灾难留给自己。张丽莉老师尽管失去了双腿,却给孩子们插上了最美的翅膀,尽管她没有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奉献价值。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从业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中忠诚于自己的想法,信守诺言讲信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教师将是继父母之后新出现的启蒙教师,幼儿园教师的言和行将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行为发展。此时,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良好的诚信人格引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无论对谁都按一个标准来执行。学前儿童也会像成年人那样渴望被得到认可,甚至他们被认可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所以,幼儿教师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个孩子,不徇私情。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指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服务群众有利于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教师服务的对象有着相对的特殊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心行为发展都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他们在离开父母百般依顺的温室环境后,进入幼儿园后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良好的身心行为,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强化这种服务儿童身心和行为发展的意识,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指从业人员将自己个人的全部哪怕生命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既然讲奉献,那就是不计报酬不计回报,哪怕奉献自己的生命都是义无反顾的。在这个戾气深重的复杂社会里,我们特别愿意把幼小的儿童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载体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有意识的自觉地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幼儿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例如,有一个幼儿教师要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可是她却穿着露脐装,夹板拖鞋来到学生家。等这位幼师家访完后,学生的家长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的孩子转学,幼儿园园长非常不解,认为别的小孩想进都进不来,而他们为什么非要转学?待园长知道真相后,才知道正是这位幼儿教师的穿着和打扮这样的生活细节带来了问题,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培育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二)专业学习中的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强化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规范,幼儿教师岗位也不例外。作为幼儿教师他们的职业规范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奉献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诚心。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对待学前儿童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的养成为进一步认识幼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强化这种意识做下了铺垫。同时,学生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时还要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技能训练。例如通过考取《育婴师》证,培养能够照料、护理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工作。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落脚点

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职业情感,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到某一岗位时,职业情感是很难在心里生根发芽的,因此,大学生在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前,进行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定期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传递学生们的爱,同时又让孤儿院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时的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感。总之,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情感的晴雨表,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必然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每个幼师的职业主人翁角色的提升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作者:姬莹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5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院要求无论形式内容都要主动进行创新。除由学校教师所组织领导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外,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的社会调查类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系统性,一般工作步骤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选题。在选题问题上,学校要求学生应当具有开阔的视野,要关注时事热点,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其次是实施。在实施活动前,学校会安排专业教师从事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或是访谈问题。实施阶段则完全放手,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随机应变,由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是总结。总结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并且在学校网站上公布调查报告。教师则会给予必要的点评,以及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经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加深了对于社会的认识,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体意识。在实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思考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实践活动是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根本途径,是当前大学生思想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在和调查对象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得到了增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职业道德素质学院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学校4000多名学生先后参观了周逸群故居。在教师的悉心讲解下,学生们被周逸群烈士无畏的精神所感动,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学院充分认识到,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缅怀先烈的层面上,而是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到实处,转化为每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因此,学院将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爱国主义融入职业道德,引导每个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投入到有益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事业之中,能够遵守社会主义法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开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引领和提升学科建设活动,将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为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将很容易在市场经济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最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职场中的恶劣文化,引导学生走向真正意义的成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很容易被不良风气动摇、腐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增强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为今后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此外,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内容。在开展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可以起到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待职业道德问题上,不应该将它狭隘地视为是一种企业文化,而是要看到它的社会性。职业道德是当前最普遍的一种道德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样,将职业道德引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将思政内容转化到实处,加强思政教育的现实感。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现有的思政理论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职业道德的本质及其重要性问题,从理论层面提升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分析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发展、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之中,丰富现有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创新考核机制,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首先,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学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政理论,但是不以“知识”考核作为唯一的考核形式,将社会实践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作为考核的依据,由此所得到的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次,采用动态化的考核模式。采用动态化考核模式后,考核内容不再局限于考卷,而是扩展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尤其是课堂学习情况,以及社会实践。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希望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思政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学校和企业、社会机构等建立思政教育联动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对于积极表现的学生,将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允许学生将各种形式的材料作为思政考核的依据,例如社区服务证明、义务献血证明、企业实习报告、评价等,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事社会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再次,改革笔试内容。虽然笔试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并不表示这种形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事实上,笔试仍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考核方式。但是,当前笔试最大的问题在于,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而不是学生的情感。为此,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注重学生主体感受作为重要前提,在题型上以主观题为主,要求学生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是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设立系部考核机制。传统思政教育是围绕“两课”开展的,考核也是围绕“两课”开展的。由于教育内容存在局限性,考核模式必然存在局限性。对此,学校打破了考核范围的局限性,设立系部考核机制,要求系部每学期开展一次思政政治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态度以及和同学间关系等。扩大考核范围,实则是建立了一种长效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重要性,也是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后适应企业制度规范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艳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6

一、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优势

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秘书专业人才,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职业道德资源,帮助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并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体会职业道德情感、行为、意志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主要的优势在于:

(一)为文秘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道德环境。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聚焦,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制造产品,经历从学生向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换。对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而言,相较于单一学校培养环境,虽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秘书职场环境,学生也可以在文秘专业校园文化活动中构建拟态职称环境,但职业道德作为从业者的道德要求,离开真实的职业环境,相关的职业道德诉求,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并切实对文秘专业学生产生触动,使其有更为真切的体验,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

(二)为文秘专业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职业道德要求。单一的学校教学环境中,文秘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道德知识理论方面,强调通过相关的课程测试,让学生掌握秘书职业道德要求。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秘书职场环境中,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更为明确,同时更有配套奖励与惩罚措施作为道德要求得以贯彻的保障。学生可以通过识记的方式掌握单一的学校职业道德知识理论,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对于文秘职业道德要求的认知,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在实践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价值与意义。

(三)为文秘专业学生树立了优秀的职业道德榜样。道德教育中,典型榜样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较好地让从业者认识到道德作用。学校教育中,文秘专业教师也会结合视频、文字等方式,以案例的形式,依据榜样教育理论,对文秘专业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榜样教育。但是,这种课堂教育中的榜样是否与实际工作的道德要求相符合,职业道德榜样又是如何克服道德困惑遵守道德规范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教育学习困惑。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行业岗位实践中,切实对照秘书岗位上优秀职业道德榜样,真实感受榜样的力量,并进而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养。

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问题

依托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不是简单地套用模式,而是应该将更适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改造为适应于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模式。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来看,当前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文秘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偏重点主要是人才的应用性职业技能的培养,较少涉及人才的职业道德。文秘专业在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中,这类倾向表现更为明显,一些企业侧重于秘书人才的写作能力培养,或者是人才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对人才职业道德的培育,不少单位认为因为有着较为完善的秘书岗位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文秘专业人才在向秘书岗位职员转变过程中,其职业道德会有相应的保障;而文秘专业教师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空泛,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检验,也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师自身的秘书职业道德教育素养不足。不论是哪一种内容的教育,教师都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对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而言,从学校方面分析,大部分文秘专业教师由中文专业等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转变专业教师,期间教师自身缺乏对秘书工作从业经验,更谈不上对秘书工作专业道德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教学也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脱节;从企业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模式引入的秘书岗位兼职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秘书工作经验,并对秘书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知,但是,秘书岗位兼职教师不熟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将相关职业道德经验传授给学生。

(三)道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与工学结合模式不符。文秘专业虽然采用的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具体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其教学的相关设计与完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反馈评价机制有所不同,不是由企业充当评价主体,而是由学校教师负责道德教育主要评价工作;不是采用过程模式评价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养成情况,而是采用结果模式,以相关职业道德知识理论测试,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存在与工学结合模式不符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空洞化,且情况日益严重。

三、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应该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带来的道德教育优势,以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基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以秘书岗位职业道德规范重构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当前,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是按照文秘职业道德内容的内在逻辑,进行设置编排的,虽然在职业道德涉及的不同内容层面上,显得较为规范,但实质上与秘书职业道德操作规范之间,存在明显的割裂情况,不能完整反映秘书职业工作操作流程中所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以秘书岗位工作流程中具体涉及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重新建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工作流程与步骤,成立对应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应用文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详解文秘职业道德规范。举案说法,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方应该基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联合搜集、分析、整理文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具体而言,学校教师应该根据文秘工作流程与步骤,从理论上梳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行业秘书作为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要提供与理论相对应的典型案例方式,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去。在案例的性质方面,既可以是正面的案例,也可以负面案例;在案例的形式方面,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视频的。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7

(1)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中职教育主线是培养生产实践的一线人才,因此,不能仍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理论,埋头学习的老套方法中,要用学用结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民主、宽松的教学方式。(2)为学生提供健康心理辅导。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开展各类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疏导,从而避免或消除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3)为学生提供培养进取意识。通过举办多种集体性的活动,比如:郊游、合唱比赛、拔河或者小组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团队合作和进取意识,锻炼他们社交能力,让其心理逐步与社会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接轨。

2.改善生源数量逐步减少的建议

学校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人才需求方向的把握。有针对性教育培养学生,提高就业率,增强吸引力。大胆冲破办学方向单一,培养层次过窄的弊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办学:不能将招生对象仅定位为初中毕业生,还要面向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转业军人甚至农民工。要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将办学层次多元化,形成融五年制大专、中高级技工、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中短期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格局。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人数,减少教学资源浪费,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政府教育部门牵头,各中职学校紧密配合,尝试推动中职学校跨区域招生,甚至跨省招生。

3.改善生源质量问题的建议

对于生源质量状况的改善,职业学校不能被动地等待,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这种干预必须贯穿于职业学校招生、教育教学以及实习就业的始终。招生环节的干预是基础,实习与就业环节的干预是关键,但是生源状况在根本上取决于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职业学校应当致力于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4.改善师资力量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需要的建议

具备行业职业道德。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具备行业职业素质。要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具备协调交往能力。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具备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5.改革教学模式单一化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8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在对会计体系的管理中,要求每个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保证真实性、完整性。虽然我国对企业会计的管理体系正在一步步加强,但是在体系上展现出很多漏洞。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对政策和管理的漏洞会出现会计造假的行为。虽然这是会计管理的疏忽,但更是会计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缺失,在管理中的漏洞可能常常都有,但是做出的“假账”常常会被严谨的会计体系发现。这样就会产生无法挽回的法律制裁。所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要加入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各种会计要素的紧密联系,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专业知识背后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免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很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中,会涉及到很多法律因素,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会计法规的教育。法律作为道德的最低限度,遵守法律是每个工作者的义务,会计人员必须对会计法规有一定的掌握,学会运用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所以,当会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妨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时候,不但会让他们不受到威胁,更会让其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也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重要要求

会计在从事工作的开始到结束,从每个细节到会计报告的形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体系,一步错误,可能引起步步错误。而会计做出的会计报告直接决定着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等的投资和决策。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首先要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关注会计中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指标。在会计工作中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要保证每一个数字和信息的真实完整,对工作中的一切都认真对待也是会计的职业道德要求。另外,在自己手里经过的每一笔财物,做到不多也不少。只有每个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让整个会计行业拥有良好的道德氛围,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也会因为整体素质的增强而使会计会计工作更清廉。中职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才,所以,必须在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在毕业的时候,才能以高尚的道德节操,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会计人员,也就从根本上调高了会计行业的整体素质,也使会计行业向良好的发展方向迈进。在会计工作中出现错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会计工作的不认真导致的,另一方面很可能是会计不具备合格的专业知识,而引出专业上的错误。这也是不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所以,中职院校一定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做认真负责的讲授,在教学的时候不出现一丝一毫的专业错误和专业知识的模糊,这会对对学生对知识的求真欲望以及职业的发展都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中职院校对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的一方面,所以要想从根源中解决会计行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还需要对从专业技能方面对会计进行加强。

三、总结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9

一、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优势

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秘书专业人才,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职业道德资源,帮助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并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体会职业道德情感、行为、意志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主要的优势在于:

(一)为文秘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道德环境。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聚焦,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制造产品,经历从学生向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换。对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而言,相较于单一学校培养环境,虽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秘书职场环境,学生也可以在文秘专业校园文化活动中构建拟态职称环境,但职业道德作为从业者的道德要求,离开真实的职业环境,相关的职业道德诉求,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并切实对文秘专业学生产生触动,使其有更为真切的体验,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

(二)为文秘专业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职业道德要求。单一的学校教学环境中,文秘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道德知识理论方面,强调通过相关的课程测试,让学生掌握秘书职业道德要求。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秘书职场环境中,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更为明确,同时更有配套奖励与惩罚措施作为道德要求得以贯彻的保障。学生可以通过识记的方式掌握单一的学校职业道德知识理论,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对于文秘职业道德要求的认知,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在实践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价值与意义。

(三)为文秘专业学生树立了优秀的职业道德榜样。道德教育中,典型榜样所发挥的作用,能够较好地让从业者认识到道德作用。学校教育中,文秘专业教师也会结合视频、文字等方式,以案例的形式,依据榜样教育理论,对文秘专业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榜样教育。但是,这种课堂教育中的榜样是否与实际工作的道德要求相符合,职业道德榜样又是如何克服道德困惑遵守道德规范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教育学习困惑。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行业岗位实践中,切实对照秘书岗位上优秀职业道德榜样,真实感受榜样的力量,并进而向榜样看齐,向典型学习,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养。

二、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问题

依托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不是简单地套用模式,而是应该将更适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改造为适应于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模式。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来看,当前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文秘等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偏重点主要是人才的应用性职业技能的培养,较少涉及人才的职业道德。文秘专业在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中,这类倾向表现更为明显,一些企业侧重于秘书人才的写作能力培养,或者是人才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对人才职业道德的培育,不少单位认为因为有着较为完善的秘书岗位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约束,文秘专业人才在向秘书岗位职员转变过程中,其职业道德会有相应的保障;而文秘专业教师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空泛,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检验,也就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师自身的秘书职业道德教育素养不足。不论是哪一种内容的教育,教师都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对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而言,从学校方面分析,大部分文秘专业教师由中文专业等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转变专业教师,期间教师自身缺乏对秘书工作从业经验,更谈不上对秘书工作专业道德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教学也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脱节;从企业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模式引入的秘书岗位兼职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秘书工作经验,并对秘书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知,但是,秘书岗位兼职教师不熟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将相关职业道德经验传授给学生。

(三)道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与工学结合模式不符。文秘专业虽然采用的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具体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其教学的相关设计与完成,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反馈评价机制有所不同,不是由企业充当评价主体,而是由学校教师负责道德教育主要评价工作;不是采用过程模式评价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养成情况,而是采用结果模式,以相关职业道德知识理论测试,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存在与工学结合模式不符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空洞化,且情况日益严重。

三、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工学结合培养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应该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带来的道德教育优势,以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基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以秘书岗位职业道德规范重构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当前,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是按照文秘职业道德内容的内在逻辑,进行设置编排的,虽然在职业道德涉及的不同内容层面上,显得较为规范,但实质上与秘书职业道德操作规范之间,存在明显的割裂情况,不能完整反映秘书职业工作操作流程中所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以秘书岗位工作流程中具体涉及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重新建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工作流程与步骤,成立对应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应用文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详解文秘职业道德规范。举案说法,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双方应该基于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联合搜集、分析、整理文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具体而言,学校教师应该根据文秘工作流程与步骤,从理论上梳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行业秘书作为文秘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要提供与理论相对应的典型案例方式,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去。在案例的性质方面,既可以是正面的案例,也可以负面案例;在案例的形式方面,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视频的。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46-01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职业特色不突出,缺乏针对性

现在的德育教材,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理想,道德情操等,而对生活中最普遍的最基本的首先要求有所忽视,忽视了“90后”职校生的主观需求个性特征,教材内容条条框框较多,要求多,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对职业教育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很少涉及,职业特色不突出,缺乏行业的针对性。

(二)单方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题性作用

目前,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课堂进行的。教学方式上,大多采取过去台上教师讲授,学生台下听课的传统模式,只把职业道德看成是一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及考试。很少与学生进行讨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参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限。

(三)很多高职学校对职业教育不过重视,普遍存在轻视德育工作,认为谁都可以上课的倾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

当前,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不断进行完善,发展。我们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锐意创新,探索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理解思路,增强责任感,促进高职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成熟,取得成就。

二、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职业道德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相结合

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层层把关,形成全过程的教育和管理。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在校期间的教学,实习等各项工作,都要以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作为检验学生素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自把关,又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1)在课堂教学方面,要通过“两课“教育。“两课“教学在培养高职生道德及职业道德修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传授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要把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和典型事例融入教学内容中,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道德因素,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2)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单单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而应贯穿学生各项活动之中。高职院校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3)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加大,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办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这为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高职院校应把握这一机会,方面聘请顶岗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担任兼职老师,在现场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另一方面,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其效果是事半功倍。

(二)利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

要使高职学生形成较好的职业素质,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把先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寓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了解,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升华。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主体性作用

应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性,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开展典型教育,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参与度,使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为社会献爱心,为师生义务服务等活动。通过在这些活动,锤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和团结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