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7 03:27:25

马铃薯调查报告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比较;陕西蓝田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157-01

马铃薯是蓝田县的主要粮菜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品种单一、产量低等已成为影响蓝田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对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蓝田县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为良种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蓝田县九间房乡油坊坪村,砂质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1.2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共6个,分别是黑美人、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LK-99、克新6号(CK)。除对照为当地主栽品种外,其他均从甘肃省农科院引进。

1.3试验设计

每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试验采用随机排列,3次重复。共18个小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1]。小区面积40 m2,种植2垄,垄宽70 cm,垄间距20 cm,每垄双行种植,株距30 cm。于3月23日播种,播前施农家肥22.5 t/hm2、碳酸氢铵750.0 kg/hm2、三元复合肥750.0 kg/hm2,并用辛硫磷15.0 kg/hm2加细土撒施进行土壤处理,初花期、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各1次,控制茎叶旺长[2-4]。7月30日收获。

1.4调查及测定项目

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生育期及抗病性调查,在开花期测定株高、主茎茎粗、叶片数等,对收获的马铃薯进行考种,包括薯形、薯皮色、薯肉色、芽眼深浅、单株结薯数、产量等[5-6]。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马铃薯品种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各参试品种中成熟最早的为黑美人,生育期114 d,其次为LK-99,生育期119 d,两者分别比CK早熟10、5 d。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生育期一致,均比CK晚熟5 d。

2.2不同马铃薯品种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LK-99这4个品种植株高大、健壮,株高较CK高10 cm以上。黑美人植株矮小,株高仅70 cm,叶片数少,长势较弱。克新6号、LK-99、黑美人薯形为长椭圆形,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为圆形、表面光滑、无畸形薯。除黑美人薯皮色为黑紫色外,其余品种均为淡黄色、黄色亮晶、无斑点。黑美人薯肉为紫红色,陇薯3号、陇薯7号为黄肉色,LK-99、陇薯6号是白肉色。除黑美人轻感早、晚疫病外,其余几个品种未见病害发生。

2.3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LK-99产量最高,达56 725 kg/hm2,较CK增产26.8%。其他品种均较CK减产,其中黑美人产量最低,较CK减产52.4%。单株结薯数为黑美人最多,但其大薯率最低,仅为35%。LK-99的大薯率和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93%和0.80 kg。

3结论与讨论

经以上综合因素分析,LK-99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早熟、高产、抗病性强,可在蓝田县进一步示范推广;黑美人产量虽低,但其营养价值高,售价高,市场货源紧缺,在有订单销路的情况下,可应用种植。

4参考文献

[1] 王茂喜,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37-38.

[2] 胡松,吴正凯,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37-38.

[3] 李玉芳.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报告[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3):55.

[4] 李敏清,陈伯勇,潘明树,等.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8(6):88-89.

[5] 陈志.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35-36,41.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分期施药;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3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73-0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其暴发和流行常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目前,长阳县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理论产量高但均不抗病,有的还是高感品种。为了加强晚疫病的防治工作,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上级部门推荐的防治方案,笔者进行了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示范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根据长阳县马铃薯的种植分布情况,试验设3个示范点:半高山2个,低山1个。半高山点设在大堰乡蔡家坪村、贺家坪镇青岗坪村,示范面积分别为0.67、1.33 hm2,共12块田。低山点设在龙舟坪镇三渔冲村,示范面积0.67 hm2,3块田。示范田种植品种低山点为鄂薯3号,半高山点为费乌瑞它。供试药剂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500 g/袋)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银法利,25 mL/袋),均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施药工具为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示范点,分别为大堰乡、贺家坪、龙舟坪,每个示范点设2个处理,分别为:第1次施药在马铃薯齐苗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喷雾,保护幼苗期不受晚疫病菌入侵;第2次施药在马铃薯生长旺盛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喷雾,防止晚疫病菌从茎叶入侵;第3次施药在马铃薯开花前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25 L/hm2对水对茎叶全面喷雾,防止病害扩展;第4次施药在马铃薯开花盛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25 L/hm2对水对茎叶全面喷雾,防止病害蔓延(A)。以不喷药作对照(CK)。

1.3 试验实施

每次喷雾对水量为720 kg/hm2,半高山点大堰乡和贺家坪镇施药4次,低山点龙舟坪镇施药3次。第1次施药时间:龙舟坪镇4月2日,大堰乡4月22日,贺家坪镇4月27日。第2次施药时间:龙舟坪镇4月15日,大堰乡5月5日,贺家坪镇5月11日。第3次施药时间:龙舟坪镇5月1日,大堰乡5月18日,贺家坪镇5月27日。第4次施药时间:大堰乡5月31日,贺家坪镇6月10日。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第2、3、4次施药之前,每块田对照区与防治区各取100株(每1种薯出生苗算作1株,下同),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晚疫病病株率、病叶率,加权测定各示范点对照区与防治区数据[2-3]。第4次施药后10 d再调查1次。收获时每块田对照区与防治区各取10株测定产量,并随机各取马铃薯400个,调查晚疫病病薯率。测产时间:龙舟坪镇5月10日,大堰乡6月18日,贺家坪镇6月27日。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低山区马铃薯赶价上市,收获较早,故从示范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只施药3次,在长阳县新马铃薯上市后即进行测产。由表1、表2可知,该示范方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很好。在马铃薯齐苗、旺长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喷雾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了前期病情的普遍率[4]。在第3次施药前调查,施药区平均病株率3.20%、病叶率0.40%,较对照区的17.00%和1.13%分别降低了13.80个百分点、0.73个百分点。在马铃薯开花前期、盛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各喷雾1次有较好的保护治疗作用,降低了后期病害的发生程度。在第4次施药前调查,施药区平均病株率11.60%、病叶率0.93%,较对照区的37.43%和6.23%分别降低了25.83个百分点、5.30个百分点。在第4次施药后10 d对半高山示范区调查,施药区平均病株率19.65%、病叶率5.15%,较对照区分别降低了70.50个百分点、37.36个百分点。由于气候适宜,对照区发

(下转第176页)

病严重,调查时大部分叶片已枯萎,示范感官效果尤其显著。由表2可知,示范区病薯率平均为0.93%,对照区平均为6.17%。由此可知示范区病薯较少,且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经济效益可观。施药区平均百株产量23.13 kg,比对照区的16.43多6.70 kg,增产40.78%。

3 结论与讨论

对半高山高感品种示范区而言,施药区较对照区增产达48.10%。同时,施药时间及方法均好掌握。对感病品种田块,应在马铃薯齐苗、旺长时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对水720 kg喷雾,现蕾期、开花期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25 L/hm2对水720 kg喷雾,施药间隔期在15 d左右[5-6],病株率、病叶率大为降低,且平均增产40.78%。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分期施药防治方法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葛林钦,余光海,龙坤云,等.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J].中国马铃薯,2010(1):31-33.

[2] 马立功.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1):41-42.

[3] 姚国胜,吕国朝,杨志辉,等.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型测定[J].华北农学报,2007(S2):260-262.

[4] 丁明亚,秦宇轩,朱杰华,等.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马铃薯,2010(2):103-105.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3

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地处陇西县、通渭县、安定区的交界地带,500多户人家散落居住,沟岔梁峁间是广袤的梯田,村里人全靠这山旱地产的马铃薯为生。在村中心的山脊梁上,矗立着一座水泥顶盖、绿皮铁门的三间砖混房,在荒凉的小山村格外醒目。村上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左毅很高兴地告诉笔者:“这是今年国家补助6.3万元、自己投资5.5万元修建的贮藏保鲜库。这新型马铃薯贮藏库,是咱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呀!”

如今,像左毅这样的马铃薯大户及专业合作社在全省有400多家,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支持下,共建成1.53万座马铃薯贮藏设施,累计新增贮藏能力42万吨;开展中药材烘干设施试点,烘干中药材172吨,收到了“建新窖、广储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的实效。

贫困山区建库,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冬日阳光微弱,冷冽的山风吹打来,割裂着脸上的肌肤。山头窟村的洋芋大户左毅热情地打开马铃薯贮藏库的大门,“三轮车能开进库里,卸放洋芋。”库里摆放着一堆堆马铃薯,比起户外,库内有些许暖意。“库里要保持温度2℃至8℃、湿度90%,以更好地贮放洋芋。如果温度、湿度偏低,打开风机即可。”左毅像个土专家似地侃侃而谈,原来他申请补助项目时专程接受了技术培训。

据村里人讲,往年,自家土窖里放不了多少马铃薯,有时修的土窖太大,容易坍塌;由于土窖口小、里间大、不通风,在长达五六个月的储存期里,马铃薯水分流失大,极易腐烂、黑心、发芽,就不能加工了。有时,把多余的马铃薯埋放在地里,天寒地冻,马铃薯一旦受冻,变得又麻又苦,卖不上好价钱,喂猪,猪都麻得直摇头,不肯吃。

帮助左毅收购、贮藏、外销马铃薯的弟弟左岚告诉笔者,自从有了马铃薯贮藏保鲜库,村里人心不慌了,不再担心马铃薯无处存放而低价贱卖。马铃薯收获时兄弟俩以高于市场价格每斤0.45元的价钱收购马铃薯,贮藏在保鲜库里,这些天马铃薯市场价行情好转了,他们以每斤0.5元左右外销,已外销马铃薯1000多吨。左毅家种了15亩马铃薯,1亩收挖3500斤,共收挖5.2万多斤,已外销4万多斤,收入2万多元。

有了马铃薯贮藏保鲜库,山头窟村人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收挖马铃薯时,村里人推着架子车、开着三马子来交售,就连周边安定区、通渭县的一些农民也纷纷来交售,车水马龙,小山村变成了热闹的小集市。因为远在20公里外的李家堡镇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平均收购价格1斤约0.3元,村民交售还得搭运费、不划算,村民们都愿意来左毅、左岚兄弟俩设立的收购点交售。他俩还准备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再向国家申请补助扩建马铃薯贮藏库,以多收贮村里的马铃薯。

“过去,马铃薯是我们的救命薯,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今依托马铃薯贮藏保鲜库,不少村庄的群众满怀信心开始走上小康大道。”陇西县农牧局局长王恩茂介绍,马铃薯贮藏库是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县4年来已建成贮藏库1764座,兑付补助资金3088.8万元,每年减少马铃薯折损近9万吨,挽回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助推了贫困山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减少贮藏损耗,“土蛋蛋”乘上电商列车

安定区是甘肃省打造“中国薯都”的核心区,马铃薯产业是该区的主导优势产业。笔者在安定区f口镇石家岔村的定西市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21座马铃薯贮藏库一字儿排开,都是钢筋结构、混砖砌成的库房,库房里摆放着一堆堆马铃薯。在一些未装满马铃薯的库房里,地面上有一排排风孔,墙体上有装配风叶扇的通风窗。

三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寿说,2015年争取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资金支持建成5座60吨马铃薯贮藏库,每座库国家补助2.1万元。再加上合作社筹建,共建成16座60吨贮藏库、5座20吨贮藏库,连续3年为会员和贫困户收购马铃薯,每年按合同订单收购2000吨鲜薯,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如今有了贮藏库,马铃薯存得住,由于马铃薯品质好,如今已向全国各地运销马铃薯890吨,销售的部分鲜薯,乘上了“互联网+”的电商列车。专门做电商的甘肃微尚新媒体网络发展公司市场部经理杜永丽,专程与三丰合作社协商外销事宜,杜永丽说:“上海、北京等地市民都知道定西马铃薯品质好,我们愿意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他们有贮藏保鲜库,马铃薯质量有保证,我们已通过快递外销600多单马铃薯了。”

据了解,定西市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贮藏的马铃薯不冻、不烂、不黑心,损失率由原来的15%至20%降低到5%以下。建设的马铃薯贮藏库提供了贮藏能力,延长了销售期,实现了旺季淡吐,错季销售,提高了市场价格。全市建成的9906座马铃薯产地初加工贮藏设施,新增贮藏能力27.85万吨,在去年10月按马铃薯市场价格每公斤1元计算,贮存到元旦每公斤1.6元上市,扣除5%的损失,可增加收入1.59亿元;贮存到春节期间每公斤2元上市,可增加收入2.65亿元。

管理严丝合缝,确保资金公平合理分配

笔者在走访中看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补助项目支持建设的贮藏库,门上挂着项目匾牌,上面有专门的编号、主管单位、监管单位等。“政策补助对象只能是农户或合作社,所以这被称为给‘干骨头上贴肉’的政策,如果给企业补助,就是‘给肥肉上贴膘了’。这是让党的惠农政策,把资金补助给真正需要的人。”甘肃省农牧厅农产品加工管理办公室主任杜景壮说。

因此,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补助项目在实施中严格管理、规范运行,做到了“严丝合缝”。如申请对象必须信息对称,其姓名、电话保持一致,在申报中不能写父亲、兄弟名字;如申请对象第一次信息录入后,中途因给孩子结婚等原因,无能力建贮藏库时,将由当地政府协调筛选其他主体建设,绝对不允许自行将名额转让给亲戚朋友,否则将被认定为虚假冒领、套取国家资金行为。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4

巫溪县临河街道广场社区,一栋位于五楼的老旧三居室里,49岁的蒋祖跃靠在床上,双手死死按着腹部。

阵阵剧痛,从被癌细胞盘踞的肝脏传来。

剧痛稍退,蒋祖跃缓缓抬起头,眼神落向窗外。

“如果不下雨,今天我会到田里走走。”望着窗外淋漓的雨水,蒋祖跃动了动嘴唇。

说着,他的目光越移越远,思绪早已飞向险峻雄奇的大巴山。

农田救兵

2011年4月的一天,巫溪县白鹿镇下坝村。

天气很暖和,村党支部书记卢和平头上却冒出冷汗。

“田里闹稻飞虱了!卢书记,啷个整?”一群乡亲围住他求援。

“别慌,我来搬救兵!”卢和平定定心神说,“请蒋主任帮忙,一定能控制住虫害!”

从手机里调出“蒋主任”的号码,卢和平按下“拨出”键。

被卢和平寄以厚望的“蒋主任”,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名叫蒋祖跃。

在当地,蒋祖跃可谓名声赫赫。

1993年,巫溪县稻飞虱疫情大爆发,蒋祖跃和同事逐户指导防疫,成功控制虫害。

2008年,巫溪县发生水稻卷叶螟疫情,农户惊恐无策之际,蒋祖跃及时支招,抑制住疫情。

2012年,巫溪县胜利乡发生黄尾跳甲疫情,蒋祖跃带队前往,迅速扑灭虫害。

…………

电话通了,卢和平说明灾情。

电话那头,传来蒋祖跃浑厚的嗓音:“老卢,我在陕西开会。你们等等,我尽快赶到!”

当天深夜11点,卢和平手机铃响。

“老卢,我进村了!”卢和平心中一暖,提着手电筒冲向村口……

很快,下坝村稻飞虱疫情就被扑灭了。

“蒋主任,你就是我们的‘消防员’!”卢和平拉着蒋祖跃说。

蒋祖跃挥挥手:“光当‘救兵’,可干不好基层农技工作!”

乍听此话,卢和平以为蒋祖跃在谦虚——但很快,他就明白此言非虚。

攻克顽症

2009年4月底的一天,巫溪县尖山镇。

一块靠山的农田里,马铃薯正在枯萎、腐烂。

马铃薯是巫溪当地群众的主要口粮作物。现在面临绝收,乡亲们欲哭无泪。

“马铃薯晚疫病。”闻讯赶来的蒋祖跃,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马铃薯晚疫病,是著名的“马铃薯杀手”——由于病源病毒种类多且难寻规律,所以很难防控。

面对卷土而来的疫情,蒋祖跃立誓:一定要逆转防控战局!

2009年5月初,尖山镇大包村。

一小块试验田里,蒋祖跃和中心副主任舒进康,逐一翻动马铃薯植株。

“试验药品代森 锌:效果不显著。”

“试验药品甲霜灵:效果不显著。”

…………

蒋祖跃带领团队开始一场漫长试验——调试各种药剂,寻找晚疫病的克星。

“试验药物无一见效。”走出试验田,舒进康直摇头。

“用其他药品再试!”蒋祖跃挥挥手。

一天后,舒进康回县城办事,剩下蒋祖跃继续试验。

他试用了另一种药:银法利。

十天后,舒进康返回大包村。距试验田还有上百米,他就听到了蒋祖跃的喊声——“银法利见效了!”

马铃薯晚疫病疫情被迅速控制。攻克难关,蒋祖跃和团队成员却没空庆祝。

“以前我们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等马铃薯疫情发生了才进行治疗。”蒋祖跃说,“现在,我们要主动出击。”

2013年初的一天凌晨,渝北区。

如墨夜色中,一辆汽车疾驰而来。

“赶紧完善申报资料,力争一次通过!”蒋祖跃跳下车,一边往宾馆跑,一边回头对同行者说。

蒋祖跃房里的灯,从凌晨亮到天明。

下午两点,《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立项申请》送到市科委。

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能即时收集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及时传回系统终端,再由终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疫情爆发的地点、品种、代次进行分级评分。“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就能进行精确化防控!”舒进康说。

一个月后,巫溪申报项目获批,防控系统开始运转起来。

掘金群山

“搞小农经济,致富很难。”

“同感。”

“用马铃薯挣大钱,干不干?”

“怎么干?”

“选一批优质品种,打造种薯基地。”

…………

2012年初的一天,蒋祖跃和卢和平进行了这场对话。

“巫溪的优势在农业。乡亲们想脱贫致富,搞效益农业是主要途径。”蒋祖跃说,“可效益农业如何搞?”

为此,他又开始了琢磨:一是要突出比较优势,二是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巫溪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口感好,这就是比较优势!”蒋祖跃决定以马铃薯为突破口,为效益农业探路。

2012年初,在县农委领导下,蒋祖跃团队在下坝村精选高产农田,建立了600亩种薯基地。

这一年,蒋祖跃和同事常驻田边,主攻两件大事——挨家挨户提供技术支持,逐门逐院指导标准化生产。

2012年,下坝村收获种薯70吨,人均增收500元。

初战告捷,另一场战斗也悄然展开——在蒋祖跃团队牵线下,巫溪以成都郫县豆瓣产业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现代辣椒种植业。截至2012年底,巫溪辣椒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引得各地豆瓣企业竞相购买。

捷报频传之际,巫溪效益农业的进军方向初现端倪。

2013年前四个月,蒋祖跃一天也没休息。

除了日常工作,他和同事们还在忙活一件大事——完成《巫溪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蒋祖跃却病倒了。

丰收之梦

2013年5月16日,巫溪县朝阳镇。

上午10点过,烈日当空。田边,蒋祖跃出现。

在又一个马铃薯晚疫病爆发期到来之际,蒋祖跃团队开始主动出击。

然而,在蒋祖跃与疫情作战的同时,另一场战斗不期而至。这一年来,蒋祖跃的肝部频频作痛。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一直没去医院检查。后来,他连正常饮食都困难了。

2013年5月6日至16日,蒋祖跃一直在田间地头奔忙,其中有七天粒米未进。

5月16日上午11点,蒋祖跃走进一块农田,弯腰查看马铃薯植株。

突然,肝部剧痛骤起,蒋祖跃一头栽倒在地里。

几天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蒋祖跃拿到诊断报告:肝癌。

“你以前得过乙型肝炎,工作不能太累……”拿着蒋祖跃的病历,主治医生语气严厉。

可蒋祖跃的回答,却让医生语塞良久:“我什么时候能出院?我还要下田。”

2013年6月6日,天降大雨。

提着一包甜包谷,卢和平敲响蒋祖跃家门。

一进门,卢和平就愣住了——没想到才过几天,蒋祖跃壮实的身体竟已变得那么瘦弱。

见到卢和平,蒋祖跃挣扎了一下,试图坐直身子。

随后,他的嘴唇动了动:“老卢,我想到村里看看。”

闻言,卢和平泪如雨下。

2012年,巫溪县马铃薯、玉米单产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

2013年初,《巫溪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完成。

2013年4月,由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系统成效显著,巫溪县计划将其推广到辣椒和玉米种植行业。

…………

这一连串成绩,凝结着蒋祖跃和同事们的汗水。

身卧病床,蒋祖跃仍念叨着大山的丰收。

【心声】

我既然干了农技推广这样一行,就要力争让巫溪的农技推广争第一!

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我只想将本职工作做好。为了这个目标,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农民最淳朴、最善良,你给他们传了一点种植技术,帮他们的果树治了一回虫,他这辈子都记得你。这次我病了,好多乡亲争着抢着来看我——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你将农民放心上,他们就会把你放心上。

——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蒋祖跃

【后记】

采访蒋祖跃前,记者很是不忍。

对一个肝癌患者而言,接受采访显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但当记者问起巫溪县农技推广的话题时,这个病入膏肓的男人,眼中立马绽放光亮。

他说:“我刚到巫溪县时,看到老一辈农技工作者埋头实干的身影,很感动。”

他说:“我性子好强,既然干了这行,就想努力干到最好,干到第一。”

他还说:“县里农业产业化正处于破题阶段,我还有很多事没干,我还想进行好多创新呢!”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5

我们来看看2004年发表在Nutrition Research 上面的一项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征集了9个年轻健康男性志愿者,每天早上给他们食用当天新鲜烹调的马铃薯。他们每天摄入的马铃薯数量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一部分日子中,他们吃的是热乎乎的(测定其中心温度为84℃)马铃薯,另一部分日子,他们吃到的是彻底凉到室温的(测定其中心温度为26℃)马铃薯。

按理说,这两种马铃薯餐,营养成分没有丝毫区别,不过是其中之一烹调后晾凉1个小时而已。吃热马铃薯的受试者是用刀叉把它切成块,一边晾一边吃的,实际入口的温度虽然高于体温,但也达不到烫嘴的程度。但是,测试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受试者吃热马铃薯后,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吃凉马铃薯,血糖指数分别是122和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餐后血胰岛素的上升幅度差异同样大,餐后胰岛素指数分别是117和82。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受试者餐后的甘油三酯水平上升趋势完全不同,吃热马铃薯后受试者甘油三酯指标显著上升,而吃凉马铃薯不仅未引起甘油三酯上升,甚至引起非常显著的下降!

对于淀粉类食物来说,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关,也与食物的硬度、黏度等有关,这些早就得到科学证明。而淀粉的糊化程度和老化程度,均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而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就会重新聚拢,向生的方向回归,发生黏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化回生”。淀粉分子回生之后,会产生更多的“抗性淀粉”,也就是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淀粉分子,它们和膳食纤维有点像,只有进了大肠才能被大肠微生物所发酵。

也有台湾学者研究发现,用测定抗性淀粉的方法来评价淀粉类食物的消化特性,和给人体实测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出入。例如,糙米(稻米的全谷粒)的抗性淀粉含量比较高,按理说,应当消化速度慢、血糖反应低,但是实测的糙米血糖反应却比较高。研究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抗性淀粉的提取和测定温度是室温,食物在提取抗性淀粉时,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淀粉回生。然而实际吃饭时,受试者吃的是刚煮好的热糙米饭,淀粉糊化程度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经过冷藏的凉米饭比热米饭消化速度较慢,血糖反应较低,也是早已确认的事实。我们实验室的测定也发现,由于支链淀粉的结构差异,即便是几乎不含有直链淀粉的糯米饭,冷藏之后的血糖反应也不一样,其中粳糯米饭变化小,而籼糯米饭变化大。

另一方面,从食物脂肪角度来说,牛羊肉的脂肪含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其熔点超过体温。放凉之后其脂肪呈现固态,消化速度也会降低。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消化能力太好,身体又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的人,给他们吃一些放凉的食物,增加抗性淀粉摄入量,能延缓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上升,还能改善肠道菌群,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对于那些消化能力特别差身体很瘦弱的人来说,摄入不易消化的冰冷食物,就是给消化系统雪上加霜了。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6

本刊讯:(记者 吕冰)六月的岫岩,山川秀美;六月的“玉都”,菇菌飘香。为了加强食用菌主产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整合食用菌行业资源,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食用菌协会、辽宁省农业经济委员会、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编辑部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食用菌产业发展鞍山・岫岩蘑菇节”,于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在辽宁省岫岩县中国玉雕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辽宁省政府秘书长冯韧,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陆解人和鞍山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参加开幕式。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王秀忠等领导出席活动,并在会上就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情况作主题报告。

此次活动以“展示创新科技,彰显行业风采”为主题,从科技研发、工厂化生产模式、扶持政策、品牌建设及推广、特色食用菌产区建设、循环经济、加强主产区协会及经贸合作社建设、主产区专业市场建设、园区化、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培养等多个方面,对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及产业的总体成就进行集中展示。据介绍,本次会展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家企业,带着新产品新技术200多项到会进行推广交流。与此同时,为了借会展活动之机,为业界同仁搭建一个高效贸易洽谈平台,组委会特为与会的大型食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单位以及准备在全国食用菌产品市场征寻产品商和采购客户的基地县、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投资咨询、招商、合作洽谈等全方位服务。据了解,本次盛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及多家国家和地方媒体记者近千人参加。参与项目座谈会暨签约仪式的客商有52家,签约项目30个,其中会上签约24个,会下签约6个,总签约投资额达9.19亿元人民币。

据悉,辽宁省岫岩县是中国著名的玉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玉器交易集散地之一。近年来,岫岩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把提高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作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的关键。并以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为食用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的着力点,通过招商引资,全县已有食用菌深加工龙头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目前,岫岩食用菌产业已形成“特色+规模+品牌”的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另据介绍,2010年全县食用菌接种量达2.3亿盘(袋),预计总产量达21万吨,总产值将达12亿元,占全县计划农业总产值的36%,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岫岩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扩大岫岩食用菌产业在业内的影响,会期,岫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蘑菇产业集群2010年夏季20家入园企业举行集中开工庆典。同时,为了丰富此次会展活动的内容,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充分展示岫岩县的整体风貌,活动主承单位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州召开

由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0年6月19日~20日在福州隆重召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王秀忠副局长、科教质量处姜倩调研员,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王守伟所长,福建省农业厅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罗凤来站长、福州市农业局石允淦副局长、福清农业局陈敦昌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余董事长主持。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各专业研发分中心等25家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王秀忠副局长对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地祝贺。他指出,经过几年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科研逐步呈现科研工作集群化;联合攻关机制形成;综合创新机制形成等良好局面。但是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面临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发生;行业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未来几年中,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将着力于突破节能环保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综合利用技术、高值转化技术等方面瓶颈,整体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王秀忠副局长并对今后一年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精心组织完成进行重大技术筛选工作;联合攻关的项目做好做实;着手明年行业科技专项的筹划工作;对当前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调查梳理工作。

会议最后根据畜产品加工产业类别设置三个工作组:肉类加工业工作组(王守伟教授兼任组长)、乳类加工业工作组(陈历俊教授任组长)、蛋类加工业工作组(余劫博士任组长)。会上还确定,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2011年召开,由烟台市喜旺食品有限公司承办。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推广调研在河北省承德市开展

本刊讯:6月30日至7月2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科教处杨泽钊处长带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加工所相关课题组人员,在承德市围场县进行马铃薯贮藏现状调研。承德市马铃薯研究所科研人员,围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马铃薯种植大户、马铃薯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马铃薯深加工企业负责人等20人参加调研座谈会。座谈会主要就围场县马铃薯生产状况,目前贮藏现状,贮藏技术应用现状,不同类型马铃薯贮藏窖贮藏效果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就适合不同类型农户的马铃薯贮藏窖技术进行探讨。

随后,调研组又对围场县不同类型马铃薯贮藏窖进行实地考察,就不同窖型的技术参数、贮藏效果、建造成本等问题进行调研,确定了今年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推广示范点,后续针对围场县的实际情况设计适用于当地的新型马铃薯贮藏示范窖,进行示范推广。

据悉,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被誉为“河北省马铃薯之乡”,2008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45.5万亩,总产量65万吨,是河北省第一种植大县,全国五大马铃薯种植基地之一。此次对围场县的调研,有助于了解目前河北省马铃薯产后贮藏情况,为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的示范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今后新型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促进薯农减损增收。

另悉,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樊文科等陪同进行了调研。

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 石汝娟 蒲晓娟)为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国内

外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联合主办的“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于2010年6月28日至30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

此次展览会总展出面积近10000平方米,集中展示当前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村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植保机械、肥料、种子,农药、农副产品、绿色产品等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有超过200家国内外业内企业亮相,展示当前农业发展的最新产品与技术。

本次展览会期间,还举办了“2010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活动,论坛上企业家、国际权威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陕西省富平县举全力抓好夏粮收购工作

本刊讯:(王腊梅 杜小银)针对今年夏粮收购任务增加、粮价上涨及农民惜售等情况,为了最大限度掌握粮源,富平县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维护小麦收购市场秩序,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抓好夏粮收购工作。截至6月底,全县已收购入库小麦1800万斤。

2010年,该县夏粮预计总产量将达4.55亿斤,较上年的4.3亿斤增加0.25亿斤,增幅为5.5%。从目前收获实际情况看,粮食质量明显好于去年,预计二、三级小麦比例在75%左右,为夏粮收购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质量保证。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7

1四川、甘肃、云南3省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甘肃、四川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成效显著,云南省种薯繁育相对滞后甘肃省拥有四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2013年原原种产量超过6.0亿粒,原种繁育基地0.29万hm2,一、二级种扩繁基地10万hm2,基本上实现了全省马铃薯二级脱毒种薯100%覆盖。与2009年相比,原原种产量增加4.8亿粒,原种面积增加0.13万hm2,一、二级种面积增加0.3万hm2,约70%的原原种实现外销,销往河北、山东、广东等省,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四川省2013年生产原原种1亿粒左右,与2009年原原种产量2938万粒相比,增加7062万粒。原种和一级种基地2万hm2,年生产脱毒一级种薯40万t,脱毒种薯覆盖率近30%。四川省推行三级种薯繁育体系,二级及二级以上种薯民间自行扩繁,不在政府统计范围。云南省2013年原原种产量6000万粒左右,原种面积0.13万hm2,一、二级种薯面积约3.67万hm2,与2009年相比原原种产量增加了3000多万粒,大田各级种薯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1.2甘肃、四川前端种薯生产实现企业化、标准化,云南标准化程度低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环节多、周期长、投入劳动力成本高,扩繁中易受病毒感染。甘肃、四川两省种薯繁育前端如基础苗、原原种扩繁已实现资质认证,企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种薯合格率,并按标准严格执行病毒检测;利于基础苗更新,政府可以有效监管种薯质量。2012年甘肃省具有基础种薯生产经营资质单位43家,其中爱兰种业、定西凯凯、万向德农3家企业生产脱毒苗2.0亿株、原原种3.2亿粒,产量超出全省总产量的50%。2014年爱兰种业年产脱毒微型薯已超过2亿粒。2010年,四川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全省组建了省级基础苗供应中心和3个地区分中心,实行全省基础苗订单供给,对全省基础苗、原原种进行监管。2013年生产约1亿粒原原种,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粒以上的企业有四川高地种业、凉山州良圆马铃薯种业、四川喜玛高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8家,占全省总产量的70%。实行脱毒种薯条码管理,2011年抽检脱毒基础苗合格率达100%,原原种达99%以上。云南省种薯企业少、规模小、供种能力弱,企业供种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全省马铃薯生产用种需求,科研部门、农技推广部门不得不参与种薯生产供应工作。第一,云南省马铃薯基础苗主要依靠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提供,企业、州、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原原种生产基地检测设备不全,检测技术人员缺乏,难以开展多种方法的病毒检测,无法保证基础苗质量。第二,云南省尚未建立基础苗统供机构,尚未开展企业生产基础苗资质认证。各原原种扩繁基地,企业更多地是向省农科院生物所定购所需基础苗,再来扩繁组培苗和生产原原种。2013年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马铃薯技术中心,以农科院生物所为技术依托,开始着手开展全省基础苗统供,已对南华、宣威、迪庆等地区提供了部分基础苗。同年,云南省有原原种生产企业9家,原原种设计产能达1000万粒的3家。第三,云南省目前原原种生产尚未开展质量监管,产量和种薯流向无法准确统计,有的基地试管苗更新后多年仍在使用,部分企业脱毒苗未经检测或多年不检测就直接生产原原种。

1.3四川、甘肃两省注重原种基地投入和运营,云南原种基地建设基础薄弱原种扩繁是种薯繁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种薯开始进入大田扩繁,对环境和生产技术标准化要求较高。甘肃省自2008年起开始扶持原种生产,原种基地由企业承建,以33.3hm2原种生产规模为1个单元,通过公开招标与统一供种相结合的方式,省政府每单元补助网棚建设费250万元,补助种薯贮藏库40万元,两项补助分别约占建设成本的50%。中标企业由政府先提供70%的补贴,待企业原种收获后,企业提供完整的供货合同和销售发票,政府再拨付其余30%的款项,确保补贴生产的原种全部用于扩繁一级种薯。四川省采用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原种和一级种生产基地规模667hm2以上的企业有6家。另外还培育了一大批种薯专业合作社。四川省原种生产补贴主要由农业部种薯补贴,其补贴办法为:原种生产县农业局将统一采购的原原种提供给原种生产种薯企业(协会)或事业单位扩繁原种,扣除种薯补贴后收取差额种款交付原原种供种单位,原种收获前,政府再通过招标采购马铃薯原种发放给农户扩繁一级种薯。甘肃、四川两省区虽然在原种基地建设上投入有差距,但共同特点是疏通了原种基地上下游供种关系,实现了种薯繁育过程中的各级对接和市场流通。云南推行四级种薯繁育体系。2013年云南建有原种基地约1333万hm2,建设单位由企业、基层事业单位、科研部门构成,自行组织扩繁原种。规模上133.3hm2的较少。该省昭通、会泽等地区推行的“种薯一分地”工程,使原种扩繁面积化整为零,加速了病毒和其他病害对原原种的影响,种薯质量难以保证。2009年农业部种薯补贴中对原种单独进行补贴,云南补贴共667hm2,平均500元/667m2。2009—2013年云南各级大田种薯累计补贴1.12亿元,补贴7.13万hm2。虽然采用一卡通的形式兑付给农户,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繁种问题。

1.4四川、甘肃两省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建成运行,云南种薯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甘肃省已建成1个省级和4个区域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和28个县级种薯质检中心,检测点覆盖率为47%。已制定并实施《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检测规程》《甘肃省马铃薯种薯认证方案》,连续3年由各级种子管理部门检验人员开展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田间检验、标签的真实性认定、种薯质量抽检等。每年开展3次种薯检测,包括田间检验、收获后进行检测和出库检测。2009年,四川省规定纳入种薯补贴范围的原原种和原种供种企业,经省植检站检测种薯合格后才可供种。至2010年起,规定参与供种的企业投标时,必须提供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出具的原种检验合格证书。种薯调出时,供种单位必须出具种薯质量检测报告给调入单位。种薯生产期间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毒或其他病源感染,生产的一级脱毒种薯经检测合格方可销售。2012年建成马铃薯质量追溯系统,可通过电脑查询终端、电话短信查询,追溯政府监管范围内的各级种薯质量。云南省受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商品薯与种薯生产无法严格划分区域,种薯生产环境质量不易控制。尽管该省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种薯相关的标准和规程,但整个种薯生产未能建立系统有效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尤其是田间繁殖过程中没有专业化的病虫害检测队伍。2013年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全省农技中心(农科所)组培苗生产基地、部分种薯生产企业开展了组培苗、原原种病毒检测,共征集到263瓶组培苗样品,1600多粒微型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堪忧,组培苗、原原种合格率均较低。

2发展对策和建议

2.1尽快完善种薯质量检测体系针对目前云南省级检测机构较少,而马铃薯质量检测任务重的现状,建立省级质量监管机构,实现基础苗统一供给势在必行。建议在马铃薯主产区建设1~2个种薯质量检测机构,先从源头上提高种薯质量。可参考甘肃省的办法,按照农业部马铃薯质量检测中心的建设标准,完成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配置。主要开展以下业务:一是基础苗扩繁质量、原原种生产全程质量监测,合格证核发;二是原种生产质量检测,包括田间检测、收获后检测、出库前检测;三是检测结果若出现争议,可到省级机构复检,保证结果的公证性。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8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的目标要求和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为根本方向,以构建良好创业生态体系为核心,以培育和扶持返乡创业产业集群为目标,按照“点—线—面—体”齐头并进的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思路,坚持“依托现有资源抓整合、坚持项目引领建平台、强化创业服务促增效、落实扶持政策保创业”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支持返乡创业创新服务模式。

二、创业就业监测情况

安定区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综合考虑全区特色优势资源,大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就业。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主要在火车站、汽车北站、汽车东站、南川交校门口、新盘旋路等处共设立五个监测点,对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逐一进行调查统计,掌握务工去向、收入情况、返乡原因、节后打算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我们还确定了凤翔镇中岔村、丰和村,内官营镇内官村、锦屏村,巉口镇巉口村、赵家铺村,西巩驿镇中驿村、新寺村,青岚乡大坪村、青岚村等5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对这些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和全面细致的监测。通过监测和评估,全区共有节前返乡人数7.68万人,其中从省外返乡4.26万人,省内返乡3.42万人。从监测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创办企业数量和创业人员持续增长。安定区工商、财税、金融、农业等部门形成共识,以“政策到位、关怀到人、服务到家”为总抓手,亮出了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投资创业的“三张牌”,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开绿灯,建平台,架金桥,办实事。特别是工商部门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富民强区的发展战略,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了“凤还巢”工程,大力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回归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积极开展专题宣传月、“回乡创业之星”巡回报告等活动,使社会各界对返乡创业就业的认识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还相继下发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促进全民创业20条服务措施等多个文件,在市场准入、经营范围、主体资格、信贷投入、项目支持、证件办理、税费征收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并对及时登记办照的返乡农民工提供预约、延时、上门、即时等便捷高效服务,使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无障碍,降低了创业成本。截止目前,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兴业人数已达到900余人,创办、领办各类企业和经济实体692家,注册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26%,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2800余人。

二是行业种类和岗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有效盘活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外在优势,安定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全区实际,将这些积累起来的优势充分运用到发展马铃薯、草畜、蔬菜和旱作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中去。这样既盘活了人力资源,又发挥了累积优势,使四大产业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助推全区经济发展的“四套马车”。

马铃薯产业以务工增收后的资金为保障,依靠科技,扩充总量,提升品质,在延伸链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做文章,在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如巉口镇返乡创业人员张维汉,他为了保护好农民利益,开拓马铃薯终端市场,为马铃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先后深入到广州、福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华北、华南各大城市进行调查,宣传推销我区马铃薯产业的显著优势,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定西东方马铃薯有限公司,招募当地从业人员达80余人,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的从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团结镇返乡创业人员王永军,通过在本村兴办马铃薯合作社,在马铃薯良种调运、收购、贮藏等方面解决了周边群众的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更为当地经济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安排解决了当地闲散劳动力280余人。

草畜产业以务工增收资金为保障,以富余劳动力发展规模养殖为基础,结合退耕还林和旱作高效农业的全面发展,走“种草、养畜、转化、增值”的高效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路子。如西巩驿镇的曹礼在外地打工几年后,回乡在当地建起了标准化的养鸡厂,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发展到了120户30万只,养鸡总收入576万元,户均收入达到4.8万元以上;香泉镇返乡创业人员马宏图,发挥穆斯林群众喜养殖、善经营的特长,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香泉村投资建成定西市宏图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肉羊良种繁育、育肥、营销和饲草种植配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业养种企业,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户发展肉羊养殖及从事相关产业,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回乡创业人员的带动下,目前全区共建成草畜转化示范点112个,辐射带动规模养殖户3.8万户,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旱作农业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基础,带动全区近6万多亩耕地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人力资源,推动了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优势产业的专业、规模、区域化生产。将已转移农民的土地及时进行转租承包给回乡创业人员,使他们的务工收入投入到地膜、化肥等农资中,一批专业种植大户便脱颖而出,带动发展马铃薯、旱作高效农业、蔬菜等特色种植基地30多万亩,吸纳农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如高峰乡贡马村六社的陈月兰,承包他人土地20亩,连同自家的共种植马铃薯40亩,收入7.5万元;李家堡镇花川村刘树,承包他人土地10亩,共种植地膜玉米25亩,年收入5万元;内官营镇锦屏村李普清,承包他人土地11亩,共种植蔬菜20亩,收入10万元以上。

据统计,截至3月底,全区参加马铃薯、草畜、蔬菜和旱作农业培训人数达到6800余人,参加农村淘宝培训2600人,采集岗位信息数量3600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由之前的建筑建材、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向技术性、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农村淘宝已成为返乡青年的首选,目前已有62家农村淘宝店。

三是小城镇拉动效应显著,就业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 

目前,在安定区呈现出了一种可喜现象,一大批拥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在城镇有了稳定职业,并购房落户,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为此,安定区委、区政府顺应发展大局,合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小城镇,大战略”,加速发展如巉口、内官、香泉、李家堡等一批产业密集、商贸发达、承载力强的精品小城镇,从而使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依托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为外出务工增收的回乡人员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同时,以新城市规划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商贸物流区建设为契机,拉大城市框架,扩展中心城区,构建城郊型、工贸型、商业型、资源利用型等各具特点的小城镇,同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各类企业和经营实体,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离土进城、务工经商。

经过监测调查,目前有18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变为“市民”,靠资本积累投资,从事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个体经营等多个行业,全区劳务工作呈现出人回乡、企业迁、钱回流的“凤还巢”火热景象。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问题产生兴趣了,才能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如果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浮与沉》这节课时,我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说:“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把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怎样?”先让学生猜测,并说说理由。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清水中,它们是沉的;再把两个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它们都是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马上会想到马铃薯的沉浮与它们本身的大小无关,而只与“液体”有关。那么是什么液体导致马铃薯的沉浮状况不同呢?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两种液体不同的证据。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矛盾的情境,把两个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竟然会发生“沉”和“浮”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现象有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探究知识的原动力,为后续探究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假设

例如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节课,当学生观察完发霉的面包后,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面包发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都是学生迫切想要研究的问题,由于学生对于生物生长的适宜条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于面包发霉的条件会做出假设并猜想到一些与生物有关的条件,如营养、温度、水分等。有了假设和猜想,学生才能去进一步验证猜想。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产生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进行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节课,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假设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设计了三组实验。在引领学生探究本环节的实验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分组,并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的:

1.选择探究条件。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前面的假设,从中任意选择一个条件来进行探究。

2.设计实验方案。每个小组根据本组选择的探究条件,并参考我的实验报告单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方案。各个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方案,在小组长的引领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操作过程。

4.展示操作成果。实验完成后,由小组长负责汇报,其他各组可以提出改进措施,最后评出最优方案。

我采用了这种分小组教学的方法既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团结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利用实验室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其实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应该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能够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还应充分发挥学校实验室的功能,尽可能让学生去实验室上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并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科学学科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实验室内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教室,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社会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

马铃薯调查报告篇10

秋冬播是新一年度农业生产的开始,是全年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为切实抓好今年秋冬播生产,夯实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粮油增产增效为主线,以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载体,进一步开发利用冬闲田,推进“北麦南油城郊菜”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切实抓好种植业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优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长方式有效转变。

二、任务目标

一压两稳三扩大,即大力压减冬闲田,稳定果、菜生产,扩大小麦、油菜、马铃薯种植。力争冬闲田面积在上年基础上压减30%,马铃薯、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分别扩大30万亩、50万亩、100万亩,秋冬播粮油作物单产提高1%以上,效益明显提升。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秋冬播生产要重点打造“五大工程”:

(一)冬闲田开发工程。

借鉴近年来压减冬闲田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和完善领导冬闲田开发联系点制度,对冬闲田面积较大县市、乡镇、村组实行层层挂牌督办,把冬闲田开发和秋播生产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绩效考核。大力推动土地季节性流转,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专业化生产,带动和促进冬闲田和荒地荒滩的连片开发,积极打造区域集中、特色鲜明、规模经营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在优先发展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前提下,努力扩大油菜、绿肥面积。北纬31度以北地区大力扩种小麦,调减油菜,北纬31度以南地区重点发展油菜生产,适当发展小麦,适宜区域集中连片发展马铃薯、蔬菜、绿肥生产,实现多种多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排、灌设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着力改善冬闲田的耕作条件。

(二)油菜产业振兴工程。

油菜是传统优势产业,今年秋播,要抓面积、抓单产、抓品质,保优势,创品牌,巩固“油菜第一省”地位不动摇。继续加大对油菜生产的支持力度,省按扩大油菜种植面积120万亩的任务分解到相关市、州、县,各县市要将油料大县奖励资金的30%以上用于统一采购双低油菜良种和技术示范,统一供种到户。大力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油菜生产机械补贴力度,加快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加快开发油菜多方面用途,发展饲料油菜、绿肥油菜、观光蔬菜、蔬菜油菜(一菜两用),最大限度挖掘油菜生产的潜力和效益。推进油菜产业化经营,完善扩大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支持加工企业唱响双低菜籽油品牌,开展订单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

(三)小麦生产提升工程。

优化小麦区域布局,在鄂北、鄂中北地区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确保种满种足,在北纬31°以南地区稳定或适当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大麦,降低赤霉病和穗发芽风险。大力推进鄂北千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今年秋播,安排11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小麦面积前10位的大县举办200万亩小麦高产核心样板。大力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快发展旱地小麦机械条播技术,积极扩大稻茬麦规范化机播技术示范,力争今年小麦机耕面积达到80%,机播面积超过30%。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我省自主知识产权小麦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鄂北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对播种、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提高小麦良种自给率。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支持小麦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四)马铃薯推进工程。

坚持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和产业推进的战略方向,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加快马铃薯优势板块建设,巩固发展山区马铃薯生产,加快发展平原丘陵马铃薯生产。着力推进种薯良种化,加强优质专用马铃薯品种选育,按照北繁南用、高繁低用的思路,完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基地建设,继续支持西部山区开展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努力解决脱毒种薯供应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着力推进种植标准化,重点推广育芽带薯移栽、深沟高垄全覆膜、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薯稻、薯棉等高效种植模式,鼓励集中产区的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生产企业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购买、应用马铃薯整地起垄机械和收获机械,全面提升生产水平。着力推进经营产业化,完善扩大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促进产销衔接。2013年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压缩冬闲田、扩种马铃薯1万亩以上的县市,每县奖励5-10万元。

(五)高产创建工程。

加大粮油高产创建和经济作物标准园创建力度,各地要把创建活动全面上升到政府行为,进一步扩大创建规模,延伸创建范围,提高创建档次,提升示范带动效应。高产创建示范区要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推进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积极探索高产创建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经济作物标准园创建要推广生态栽培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促进园艺作物由园向区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防灾意识,立足抗灾秋播。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统筹抓好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当前我省正面临着旱情严重、旱情加剧和旱情持续的严峻形势,部分地方出现暴雨洪涝,各地要高度重视气候条件对秋冬播生产的影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同气象部门的协作,及时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及免耕栽培在抗御旱涝灾害中的作用,做好抢墒播种、抗旱播栽。受今年阴雨天气影响,夏收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发生偏重,今年秋播种子隐患不容忽视,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秋播种子质量安全和有效供应。要实行关口前移,采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措施,抓好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降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二)强化组织领导,搞好指导服务。

各地要加强对秋冬播生产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今年的秋冬播工作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落实专班、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精心组织,责任到人。各级相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加大检查督办和服务指导力度,尽力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告制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选用农资,搞好种子种苗调剂供应,抓好技术培训,办好示范样板。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集中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保秋播”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坑农害农行为。发改、水利和电力等部门,要保证秋冬播用油用水用电等物质供应。金融部门要通过小额信贷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秋冬播所需资金,支持农民购种购肥,确保秋冬农业生产顺利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