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3 04:07:45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西安高校;饮料;市场;消费

前言:饮料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食品,不仅能为人们补充水分,而且还有补充营养的作用,有的甚至还有食疗的作用,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有很长的发展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饮料都具有一定的滋味和口感,而且十分强调色、香、味,它们或者保持天然原料的色、香、味,或者经过加工调配加以改善,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其种类繁多,风味各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必须的饮品[1]。

一、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目的

饮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消费品,但是现在饮料种类层出不穷,大学生对饮料种类的选择也让人难以预测。通过本次调研,对各饮料市场状况作出整体分析评价,对西安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对西安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饮料行业和西安高校饮料市场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二、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内容

1.被调查者对饮料品牌及类型的喜好情况。

2.被调查者在饮料功能方面的偏好。

3.被调查者购买饮料地点的分布情况。

4.影响消费者消费不同品牌及类型饮料的主要因素。

三、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西安各大高校,由于时间限制,主要地点是西安工程大学及西安科技大学,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主要通过发放问卷和网上交流。在西安市高等学校发放问卷300份,得到有效问卷290份,男性占64.9%,女性占35.1%。

四、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方法及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外校,我们主要以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为主,对其学校的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进行调查。在本校的调查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兼有少量访谈,我们主要选择了一些人流量比较多的场所,如学生上课教室、活动广场、食堂。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合理性及样本的精确程度,同时考虑到时间、人力、物力及消费能力等因素,调查的时候采取重点调查的方法。

五、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一)消费者对饮料品牌及类型的喜好分析

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软饮料主要有碳酸饮料、乳品饮料 、果汁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等类型[2]。饮料品牌形式多样,饮料类型层出不穷,饮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消费者的饮料品牌及类型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调查中,我们择了八种知名品牌和七种类型的饮料共进行调查。饮料品牌包括娃哈哈、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露露、汇源、农夫山泉等八种国内外知名品牌,饮料类型为瓶装水饮料、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蔬菜果汁饮料和含乳饮料七种类型。

(1)消费者通常的饮料购买品牌

图1 消费者购买不同品牌饮料的比例

(2)消费者通常喝的饮料类型

图2 消费者通常喝的饮料类型

(3)购买地点

图3 消费者饮料购买地点所占比例

从图表及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购买品牌上,59%大学生青睐可口可乐,47%大学生喜欢购买康师傅,有42%通常购买百事,这几个品牌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品牌。在饮料类型上,70%大学生通常喝瓶装水,其中69%大学生通常喝碳酸饮料,以及57%通常喝果汁。可以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对饮料的消费,仍主要集中在瓶装水、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三大类型,碳酸饮料市场和果汁饮料市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未来的几年内很有可能超过瓶装水。在购买场所上,商场超市是消费者购买饮料最多的地方,而餐馆和娱乐场所以及便利小店也占有相当的份额,可见,商场超市是大学生购买饮料的主要消费场所。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购买饮料时,会集中的选择瓶装水、碳酸饮料以及果汁,对此高校饮料相关市场可大量进购这三种饮料,在此基础上,尽量迎合大学生们所喜欢的购买品牌,饮料类型及饮料品牌的相融合会给高校消费市场带来更大的利润。

(二)对碳酸饮料消费倾向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69%的消费者选择“自己通常喝的饮料是碳酸饮料”,人数仅次于“瓶装水”。而在所有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中,有40%的人每天喝3杯以上的碳酸饮料[3]。由此可见,碳酸饮料市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深受大学生喜爱,在未来的几年内很有可能超过瓶装水。根据蔡佩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最喜欢买的就是加糖饮料,过度引用的结果可能导致肥胖和蛀牙,而造成身体危害,甚至发育不良[4]。同时,在被调查者中,有73.3%的消费者认为饮用碳酸饮料是有害于身体的,但他们在购买时还继续会因口味而选择自己喜欢的碳酸饮料而忽略健康因素。可见,碳酸饮料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非常受消费者喜爱的,饮料的口味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大学应该认识到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对身体带来危害的严重性后果,从而尽量避免饮用碳酸饮料。

(三)对果汁饮料的消费倾向的分析

果汁饮料迎合了消费者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调查中有58.5%的消费者表示有喝果汁饮料的习惯。果汁饮料已经成为现今的消费时尚,其凭借富含维生素,口味良好,食用方便,迅速占领饮料市场。调查中显示,有34.2%的消费者很少饮用果汁饮料,而有32%的消费者的饮用量都是 3-4 瓶/周,并且在经常选购果汁饮料的消费者中,有近64%的人选购果汁饮料,是因为其丰富的维生素含量。可见,人们对果汁饮料的消费最主要的还是注重其营养。当今,人们对饮料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满足其解渴功能了。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在校大学生对饮料的消费状况,瓶装水、碳酸饮料及果汁饮料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人们更希望能购买到既具有口感又有营养的多功能型饮料。若想更好的扩大高校饮料的市场,需在保证其口感、价格之外,又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以上的分析结果让大学生明确了解了自身对饮料的消费状况,也对相关的饮料行业和高校饮料市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学梅.国内外饮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9.

[2]冒君.北京地区功能型饮料市场调查报告[J].中国商人,2005.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2

“头文字L”之战

夏季是饮料旺季,也是各饮料企业大打销售战的时期。而今年提前爆发的“柠檬战”,让这个行业提前热了起来。2008年夏天问世、上市半年销售过亿元的农夫山泉的水溶C100、在2008年12月高调发力,三个月时间完成城市大布局的娃哈哈的Hello-C,汇源2009年并购案破产后也加快“柠檬me'’的推出步伐。三者在包装、品牌命名、品类界定、目标客户锁定方面相似,都是冷罐装技术,中英结合的命名,定位于补充维C的柠檬饮料新品类,以时尚白领、学生为目标消费群。同时,价位都在3.5~5元。而最近柠檬战又添“魔力”,浙江的快活林请来刘谦代言高纤柠檬汁、青柠生活。加上各种地方品牌不甘落后,纷纷推出柠檬饮料,一场以维c柠檬果汁为概念的市场战不可避免。由于柠檬的英语“LEMON”的第一个字母是“L”,这场饮料大战被戏称为商战“头文字L”。

柠檬战的目的是从以“鲜的每日C”为代表的维生素C果饮料中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具有补充维c功能的橙汁饮料市场已被可口可乐的“果粒橙”、统一“鲜橙多”、康师傅“鲜的每日c”等品牌占领。而在消费者方面,除了知道“柠檬从来都不是用来吃的”(水溶C100的广告语)、“柠檬、柚子加蜂蜜,补C变得很容易”(Hello-C的口号)等,在超市看到柠檬大军时,也有在相似产品中选择的困惑和厂家之间是否侵权的担忧。

这样的饮料模仿战,在中国市场并不陌生。例如2003年夏乐百氏以“脉动”掀起功能性饮料大战,很快娃哈哈的“激活”、汇源的“他+她”、养生堂的“尖叫”、康师傅的“劲跑”纷纷竞逐这块市场。从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到功能性饮料和茶饮料,再到如今的柠檬饮料,市场好像永远在指向“下一个”。

然而对于果汁饮料企业来说,这种“下一个”是基于消费需求和市场规律的创新,还是基于简单的模仿和短期赢利,是需要自省的。

果汁饮料消费分析

广义的果汁饮料包括纯果汁、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果汁类汽水、果味型汽水等多个种类。

2008年11月5日中国首个研究果汁营养与公众健康的专业机构――“果汁营养与健康指导中心”的《中国果汁消费报告》显示,我国果汁饮料市场发展迅速,1990年之后,中国果汁工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00年中国果汁饮料年产量为97.42万吨;到2005年,果汁饮料年产量已达到850万吨。到2008年,中国饮料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71家,出现了包括汇源、农夫山泉、娃哈哈、安德利、国投中鲁、海升等国产品牌。

但是,中国居民对果汁和果汁饮料的消费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世界果汁的年人均消费量最高的15个国家中,除日本外均为欧美国家,其平均水平已达到28.4升;而同期中国果汁的年人均消费量不到1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造成果汁“消费小国”的原因,除了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连带果汁饮料市场起步较晚之外,大众缺乏营养学的知识,对果汁的营养健康意义认知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例如,73%的消费者不了解纯果汁与果汁饮料的区别;70%的消费者没有将饮用纯果汁作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手段。

同时,很多消费者没有果汁饮用习惯,他们对何时应该喝牛奶、喝多少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什么时候应该喝果汁、喝多少,往往比较迷茫。尽管营养专家多次指导大众果汁最好在早餐及早午餐之间喝,以汇源为代表的果汁企业也传播早晨喝果汁的好处,但就目前而言,还处于早期教育阶段。

另外,果汁消费也表现出地域特征和人群特征。果汁饮料饮用最多的是东南沿海城市及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而购买人群则集中于青少年、年轻的白领女性。一项对12个大城市4万多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

性别构成上,在果汁饮料消费者的总体构成中,女性占54.1%,撑起了果汁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学历上,中专以上学历者对果汁饮料的消费热情上升,学历越高消费人群比例越大;

职业结构上,白领人士对果汁饮料较为欢迎,其中,金融、保险从业人员最喜欢喝果汁,渗透率达48.5%;

收入上,1500元月收入家庭是果汁饮料消费的支撑点,月收入在1000~2500元的家庭占消费总人数的61.7%,说明广大工薪阶层是果汁饮料消费的主力军;

年龄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20~40岁的消费者占据了61.3%的市场份额。

而聚焦上述某一指标,又有更具体的表现。比如,在年龄构成上,2008年12月对北京的312位果汁消费者的调研发现,在汇源、统一、美汁源、康师傅四个品牌中,汇源果汁饮料的核心消费群体的年龄是在26~30岁;而其他三个的核心消费群体的年龄是在21~25岁(汇源与美汁源的对比见图l,数据来自北京精准企划)。汇源的总体年龄跨度明显要大于其他三个,汇源需要在保持老少咸宜的前提下,在品牌的年轻化和时尚化方面继续努力。

在购买果汁饮料时,消费者最看重什么?理性地说,应该是营养、健康,这是果汁存在的终极意义,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务必注意“含量”,不少果汁饮料也喜欢把含量百分比作为卖点,尤其是纯果汁的“100%”经常出现在包装醒目位置,字号甚至比品牌Logo还大。同时,人又是感性的,口味、包装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口味开发方面,已经有橙汁、菠萝汁、苹果汁、桃汁、山植汁、草莓汁、荔枝汁、杏汁、猕猴桃汁、沙棘汁等20多种果汁问世。而在包装方面,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利乐包、康美盒、屋顶包、直立袋,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企业在瓶口安装拉环,方便消费者携带。这些都是企业积极满足消费需求的体现。

果汁饮料营销策略建议

果汁饮料市场前景广阔,但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在2008年质量危机年之后,在2009年上半年媒体普遍曝光鲜榨果汁“潜规则”广大消费者之后,很多人对包括果汁饮料在内的食品的品质持怀疑态度。下面结合问题来谈建议。

目前存在的问题

商务部在否决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时提出:果汁市场需要更好的产品,而非更多花样的产品。这里说的“更好”,应该指的是营养、健康。而在中国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在消费者方面,食品知识和营养知识匮乏,对果汁厂商的信任度

不高,使得营养素含量高这一卖点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大部分消费者看不懂营养成分标签,生产者难以告知消费者其产品的实际营养价值,使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营养品质难以契合。同时,果汁饮料市场的混乱,食品行业质量问题的频频出现,也让消费者对众多饮料厂商持怀疑态度。

在市场环境方面,市场发展无序,良莠不齐,不同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差异很大。少数企业如宣传中承诺采用新鲜水果生产,还有不少企业就是原浆炮制,这种成本的差异,势必让正规的企业在成本和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并且导致消费者把目光过度聚焦于价格,从而影响行业朝价值方向发展。同时,行业跟风模仿现象普遍,容易陷入恶性竞争。

在产品宣传定位方面,众多企业都把宣传重点放在“美丽”、“营养”、“健康”、“自然”方面,雷同现象严重,而在持续的果汁营养教育方面,在生活态度和方式诉求方面都比较缺乏。

营销策略建议

2008年年底至今,各大果汁企业都表现出强劲的势头。除了前文提到的柠檬战涉及的企业,统一企业在2008年年报中强调2009年统一仍将发力果汁饮料板块。可口可乐的美汁源在继续宣传橙汁“柔取阳光果肉”的同时,推出“爽粒葡萄”芦荟饮料;百事可乐携古天乐在全国性媒体上大力宣传纯果乐;康师傅虽然声明“要一步一步做,先把茶做好,再做包装水,回头再做果汁”,实际上始终没有放松对果汁饮料的运作……对于众多摩拳擦掌、斗志满满的果汁企业,建议如下:

1 重新界定竞争对手

劳斯莱斯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汽车,而是其他顶级奢侈品。果汁饮料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果汁饮料,而是牛奶。比如专家说每天早晨喝一杯果汁,不仅可以刺激食欲,还可以补充水分,同时起到清理胃肠的功效。消费者可能会想:我早晨必须喝牛奶的,又喝牛奶又喝果汁,胃怎么装得下?这是从饮用时机和场合来说的。

而从营养的可替代性来看,目前各种食品都喜欢搭水果、维生素的便车。这不仅是营养的需要,也是给消费者提供理由。喝维生素啤酒的人,可以安慰自己在摄取维生素而不是在喝酒。当妈妈责备孩子不该吃糖果时,孩子可能会辩护说自己不是在吃糖,是在吃维生素。从更广范围看,凡是跟维生素搭边的食品都对果汁有威胁。

消费者一天只有24小时,胃口只有那么大,如何进行时段占领、饮用场合占领和配搭消费诉求,是果汁饮料企业应该关注和研究的。

2 上游产业链资源及时开发与占领

“谁拥有上游,谁就拥有话语权。”果汁和牛奶一样,上游的产业链资源很重要,三聚氰胺事件的背后,是恶性的奶源之争。随着果汁市场份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果汁产品,并且鉴于金融危机对出口利润的影响,不少出口型果汁企业也开始聚焦国内市场,这也导致果汁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

拥有上游产业的果汁企业,无论在产品价格、品质上,还是企业战略和规划上都会拥有更多的自。汇源20亿元建设果汁上游基地的计划因为可口可乐并购案破产而暂停,投资专家预测,这只是汇源对战略进行的暂时调整,未来汇源还将走上游基地建设的道路,因为这是汇源要获得长期、长足发展必须做的事情。

3 加强营养教育与生活态度诉求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3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不断翻新,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

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39.9%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5.5%和1.7%。

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85.9%;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41.7%;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19.8%、15.6%、13.5%、12.0%。

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71.4%、64.3%、55.6%;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1.5%、51.3%;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

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7.3%、53.5%、41.3%;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48.0%,都乐居第二,为20.0%,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

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62.5%,大湖、三得利并列第二,为25%,汇源为4%。

第四类:果味饮料

在北京,统一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为5.9%,其它品牌认知度比较分散。

在上海,佳得乐为第一,综合提及率为26.1%,麒麟居第二,为17.4%,统一居第三,为4.3%。

看来,上海有自己的果味饮料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第五类:茶饮料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4

这种以低浓度和混合果汁为卖点的新产品,能否在果汁市场杀出重围尚待观察。因为统一“多”系列和可口可乐旗下的“美汁源”已经在全国市场抢占了前一、二位的有利位置。除此之外,最早进入果汁行业并成为领头羊的汇源果汁,也不容小觑。

“百事推出纯果乐,目前对汇源没有影响,”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传播与公共事务总监曲冰认为。她谈道,对于果汁企业来说,产品背后的原料、渠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原产地,对产品质量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汇源,拥有31处现代化工厂,以及一百三十多条先进的原料加工、饮料灌装生产线,与300万亩果蔬原料基地相链接,形成了一个独具优势的原料供应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至今累计开发生产8种包装形式11类五百多种产品的果汁饮料。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2006年的《零售研究饮料行业排名》,2006年上半年,汇源在高浓度果汁市场46%的份额几乎是其他品牌市场份额的总和,其在果汁行业的标志性品牌地位已牢牢建立。

市场占有率高低是产品是否赢得消费者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但是,仅仅拥有市场占有率似乎还不够:日渐增多的品牌和产品,使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品牌如果尚未完全建立起忠诚度,那么消费者是否敌得过新品的诱惑?每一款在细分市场定位准确、区分受众的后起之秀,是否会分割一贯沿袭“大品牌战略”的行业老大的江山?这一切,使果汁市场充满变数。

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15年前,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朱新礼,毅然辞去令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山东省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一职,创造了中国人的第一个果汁品牌──“汇源”。1993年,第一批浓缩果汁生产出来时,朱新礼只身一人前往德国参加食品展,靠着优质产品和他的真诚,他拿回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在沂源县这个小山城创造了一个小小的神话。

如今,作为中国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朱新礼看到了汇源的成长。但是,一些新问题也摆在他的面前:如何让老品牌焕发新意?如何保持品牌的本色的同时又为其注入时尚元素?因此,面对市场上众多后起之秀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汇源加快了探索的步伐,而网罗各类优秀人才成为汇源的发展大计之一。2006年,曲冰进入汇源管理团队,担任汇源集团总裁助理兼传播与公共事务总监。

曲冰,年轻而又充满成熟的韵味,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汇源这个历经磨炼却依然青春萌动的品牌。当她出现在记者面前时,让人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端庄、优雅的女士竟然有着出色的公关业绩:曾作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部长,成功运作了公司在A股上市;在任职北京汇中天恒投资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兼新闻发言人期间,成功处理了震动业界的“健力宝事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当选2006~2007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品牌经理人”……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果汁市场,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攻读MBA的曲冰深谙品牌营销之道。她认为,在市场上拼杀并取得非凡业绩的汇源,在现阶段特别要注重品牌营销。汇源要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不仅仅靠质量,还要通过差异化传播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十几年的媒体从业生涯使曲冰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亮点。不经意间观看电视节目《赢在中国》,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品牌传播机会,马上建议总裁参与这档节目。与此同时,汇源的品牌营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汇源与MTV进行战略合作,对形象代言人袁泉、奇异王果代言人王宝强进行推广传播……更为“别出心裁”的是,在体育营销方面,汇源投入巨资赞助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进入高端赛事。

“在此次美洲杯帆船赛中,中国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征,汇源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该项赛事的中国企业。这是一次很奢华的大手笔,由于它不像足球、篮球等普通赛事,从普通消费者中得到的回报不是很高。但此项赛事与汇源倡导的健康、营养、时尚理念相一致,与汇源的品牌理念‘并驾齐驱’,作为中国企业的责任感也让我们义不容辞,我们没有从回报的角度做更多的考虑。”

今年的汇源,在娱乐营销和体育营销上的动作明显大于往年。汇源,是否将从此由其一向沿袭的“健康”路线转向时尚、高端路线?

粗放营销不合时宜?

其实,汇源当初并没有明确提出要走时尚、高端路线,这一路线是由时间的推移自然形成的。

在品牌建设初期,汇源就注重走专业化路线,同时配合较为先进的品牌营销手段,很快便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席之地。一句“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专业性品牌诉求,配合各种果蔬汁饮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在短短数年间,汇源就跻身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以汇源为品牌名称的系列产品,如果汁产品系列、果蔬产品系列,甚至茶饮料系列,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尤其是果汁产品系列,更是如此。可以说,在汇源的发展过程中,“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专业性品牌诉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如今充分竞争的细分市场上,以“健康”为诉求的品牌传播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奏效?业内人士认为,当品牌竞争还没有达到细分化与多元化的时候,汇源的大品牌计划发挥了效力与优势,粗放的品牌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出现时,粗放的品牌营销就变得不合时宜了。

如今,果汁饮料的细分市场上出现了更为强大的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康师傅、娃哈哈、健力宝、大湖、茹梦等纷纷在细分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多喝多漂亮”“我喝我的果汁”等突出时尚、强调个性的品牌诉求,一下子就打动了相应的受众群。据了解,在鲜橙多上市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其单品单月销量就成为国内饮料市场的状元。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果汁饮料的品牌定位就应该是健康,而汇源果汁的主要利益点也是健康,“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已教育了众多消费者果汁之于健康的重要性,而后来者强调美丽、时尚的品牌诉求,似乎更能打动那些追求时尚的现代消费者,诱惑消费者放弃汇源果汁。鲜橙多等果汁饮料其实是“踩着汇源的肩膀”走来的。

在曲冰看来,汇源带动消费者关注健康,并引导消费者消费果汁和果汁饮料,这是一条漫长的市场培育之路,汇源作为行业领头羊,是责无旁贷和无怨无悔的。对于“培养了市场,却让对手占尽风光”的问题,她并不认同。她认为,目前中国果汁市场虽然群雄争霸,但仍然处于市场培育期,只有一起把蛋糕做大,每个企业才能分到更多的蛋糕。汇源的目标是在今后两三年内,让果汁如同牛奶一样,成为消费者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让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更健康、更均衡。

由此,曲冰和她所服务的汇源,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消费者对于果汁的认识和了解。8月30日,汇源宣布启动“汇源100%健康早餐计划”,倡导营养均衡的早餐饮食,并将联合知名餐饮连锁企业和食品企业,共同为国民量身定做更营养、更便捷的早餐膳食组合。与此同时,汇源还着手进行“中国果汁健康消费调查”(其调查报告由专业调查机构央视CTR调研),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青岛、成都等六大城市居民进行调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果汁消费调查,对中国人果汁消费的一次大摸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果汁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这份刚刚的果汁调查报告显示,纯果汁的饮用者仅占被访者家庭成员数的35%,中国每年人均果汁消费量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是欧美国家的1/50,而且对纯果汁消费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5

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一

调查范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在校所有大学生。 调查项目和内容:消费者性别、近期使用饮料产品、对各饮料品牌的认知度、消费习惯、购买途径、价格范围、每次购买数量、对饮料的评价、包装、促销方式、广告宣传效果、新产品上市因素、对饮料厂商的建议。

调查方法:共发放220份问卷,并按男女等额比例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实收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建议 :

(1)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出现问卷答案不完整,选择不够明确,甚至出现缺失或者乱填的现象以及问卷编码编排出现重复的问题。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问卷都计入无效问卷,对其做无效处理。

(2)在调查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调查知识,以及调查礼仪、沟通方式不妥问题,导致有些调查被拒绝,因此在今后的调查过程中一定要切记调查礼仪和调查方式。

调查主体报告

调查背景:

(1)宏观经济背景。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国家统计局18日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增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在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消费市场日益活跃。作为物质需求的一部分,饮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各种不同品牌间的商品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作为追求时尚,具有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无疑成了消费饮料等主流。

(2)行业背景。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30年来,饮料行业不断的发展和成熟,逐渐改变了以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无序的局面,饮料企业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近几年,我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给商家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饮料市场与其他消费市场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能更快的打入市场;其新产品能更快的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价格较低,符合大多数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

(3)消费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在整个饮料消费市场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从大多数的饮料宣传广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的饮料在推向市场的时候,都主要是定位于年轻的

顾客群体,因此,只有充分掌握、准确分析年轻人对饮料的消费态度 方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引导其购买决策,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大学生生活费用相对较宽裕,具有一定的购买力,饮料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给了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机会,此外,性别不同,饮料选择的偏好可能也有所不同。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变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在消费日益理性的今天,厂商们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大学生饮料市场状况分析

饮料分类市场概述:

① 功能型饮料。功能型饮料走到今天,已步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如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农夫山泉的尖叫、康师傅的劲跑、汇源的他+她等。而在如今这个时时处处都讲究新营销策略的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功能饮料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市场也将发展到以品牌+品质为核心的竞争上,市场争夺愈演愈烈,全球功能饮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② 茶饮料 我国茶饮料工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茶饮料市场进入成长中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成长阶段:

1、1998年及以前,旭日升占市场主导,一枝独秀。

2、1999年,康师傅,统一迎头赶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3、2000年,旭日升品牌老化,康师傅统一双雄争霸。

4、发展至目前,康师傅统一占主导地位,其他品牌(可口可乐,宏宝莱等)进入市场,诸侯纷争。

③碳酸饮料。近年来,我国的碳酸饮料制造业稳步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关注,碳酸饮料的消费受到影响。传统的碳酸饮料因含糖量和热量过高,被认为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碳酸饮料日益受到挤压,两乐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在我国,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家长已把碳酸饮料列入饮食黑名单。随着果汁、茶饮料等健康饮料的流行,碳酸饮料的销量增速放缓。 碳酸饮料在整个饮料行业中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并不代表碳酸饮料制造业的衰落。果汁和茶饮料的崛起反映了中国人饮料消费的多样化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能完全替代碳酸饮料的消费。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碳酸饮料制造业逐渐步入其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大学生饮料市场概述:价格,品质,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

他们喜欢自由,我行我素,这一点在饮料的购买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购买者还是高居榜首,通常他们又喜欢瓶装或罐装的饮料。同时他们追求潮流,喜欢从当前的时尚潮流出发购买商品,因此产品的包装外形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饮料这个产品更新速度快的行业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同样崇尚理性消费,注重产品的质量。

结论:从以上的市场竞争状况可以看出,当前饮料市场各种类型的产品竞争激烈,同时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因而对于各种类型的饮料生产厂商来看,整个饮料市场的竞争机会是均等的,谁能有效把握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先机。对于大学生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也是如此。

报告分析

大学生喜欢饮料的类型

表中数据清晰地描述了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饮料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不同种类型的饮料的喜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30%的大学生选择碳酸饮料,其中60%的男生选择碳酸饮料;35%的大学生选择果汁,其中女生选择果汁饮料的比重较大,达到60%左右;而男女生对功能型饮料的选择差异性较小。

大学生对含糖量的敏感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性对于果汁的含糖量更加敏感,超过80%的女大学生偏向于含糖量较低或者是无糖的果汁,而男性对于对于果汁的含糖量则没有女性那么敏感,但是同样趋向于选择低糖和无糖的饮料,因此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消费者而言更加喜欢低糖甚至无糖的健品。大学生对饮品容量的选择

从上图可以看出,约有40%消费者选择了250ml的饮品容量,约有5%的消费者选择500ml的饮品容量,所以有95%的消费者选择250-500ml区间的饮品量,这也是当今消费的主流。但是250ml以下的灌装或小瓶装饮料以及500ml以上的大瓶装任然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这与近年来各大品牌推出家庭装等大容量包装不无关系。 大学生一个星期饮用于购买饮料的支出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时,购买饮料支出通常在0-20元;月生活费在1000-1200元时,购买饮料支出通常在10-30元;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时,购买饮料支出在30元以上的偏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活费越高,用于购买饮料的消费支出越高,即大学生用于购买饮料的支出与购买力成正比。

大学生在购买饮料时,选择3-5元价格区间的比重较大,约有60%,说明饮料定价在3-5元区间内是合理的,比较容易让大学生消费者接受。

很明显,超市和便利店是大学生购买饮料的主要场所,而在餐厅、地摊和促销活动现场购买饮料的消费者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主要是餐厅、地摊和促销活动现场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的,这同时也说明超市和便利店是企业主要的的分销渠道。

可以看出约有50%的大学生喜欢瓶装包装的饮料,同时,接近二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喜欢纸质和灌装包装,这也完全符合大学生追求便捷消费方式的需求,也体现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节约意识,这为饮料的生产厂商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饮品包装上提供依据。

只有接近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广告的影响,而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的大学生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饮料广告的影响,这是多数饮料企业对广告投入大量精力并且乐此不疲达到的效果,而且有超过40%的大学生在选择饮料时受到广告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广告对于部分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的有重要作用,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体担负起消费者心里近60%的广告宣传份额,

网络广告、报纸和杂志以及海报则显得相对弱势,别人介绍和其他选项则占了超过1/4的份额,这说明饮料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对饮料销售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说明还有其他宣传途径有待饮料企业的发掘和拓展。

大学生喜欢的促销方式

打折销售和有奖销售是消费者较喜欢的促销方式,但女性消费者却不大喜欢有奖销售的促销方式,这是值得促销人员注意的。赠送小礼品、多买附赠和免费试饮影响相对较小,可作为附带的促销方式,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大学生是否会尝试新产品?

该表格的数据说明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消费者对饮料新产品基本保持接受态度,只有小部分消费者很难尝试新的饮料产品,同时近七成的消费者不会随意尝试新的饮料产品,这说明只要有适当的优势吸引消费者,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新的饮料产品的。

与消费者选择饮料的因素有很多相似之处,口味成为40%的大学生尝试新饮料的因素,所以口味成为消费者尝试新饮料产品的首要因素,但是广告宣传和低价位也对消费者选择新产品起到了一定作用,造型独特和独特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影响因素。

对策及建议

产品策略

(1)产品口味:产品口味是消费者选择饮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口味一定要进行消费者测试。根据调查可知,口味是大学生接受新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大学生对于饮料的消费特点可知,饮料生产商应不断加大大学生饮料市场的口味创新,不断地推出新的口味,缩短产品更新的周期,以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口味需求。

(2)产品类型:在综合平衡的推广饮料类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市场的特点,有所侧重的选择产品类型,同时根据调查可知,性别差异也对于大学生饮料市场产品类型也起着一定的影响,男生比较喜欢碳酸饮料,女生比较喜欢果汁饮料。针对这一市场现象,饮料生产商和渠道商应当尽可能的调查出高校的性别比例,再根据比例适时确定各种饮料的比例,最后应当加大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在高校的销售比例。

(3)产品包装策略:最好采用瓶装和罐装,也可以采用较为环保的纸装,同时可以用几种包装形式相互补充,但是包装风格一定要统一,色彩搭配要明显、有视觉冲击力,最重要的是要够时尚,追上当今潮流,这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心理。

(4)产品容量策略:从调查可知,250-500ml容量的饮料最易被大学生所接收,因此,生产商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时候,应当尽量将饮料的容量对位在这一区间。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要恰当。针对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殊性,产品价位可以略低

于市场中的领导品牌,如果有的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或加入了特殊的营养成分,其价位也可以略高于市场上的领导品牌。根据调查可知,具体的价格应该定位在3-5元这一价格区间。

渠道策略

尽可能增加铺货率。充分调查和掌握高校零实体的状况,加大高校超市、便利店、小卖部、杂货店的铺货力度,尽可能增加产品的铺货率,以高校超市带动其他各类渠道的销售,减少渠道流通环节,合理设计和管理分销渠道,从而降低流通成本,使销售价格得到价格,让惠于大学生。

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各种促销策略,利用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以及销售促进等促销策略。比如定期开展免费赠饮、买一送一、打折促销、有奖销售等促销活动。

推广策略

加大与各高校的合作力度,通过赞助高校社团等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各卫视合作,通过电视媒体这一快速有效的媒体平台推广产品,比如:娃哈哈的格瓦斯通过赞助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等时下非常的火的节目,产品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高,销售市场达到打开。因此对于生产商而言在高校推广产品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推广产品,尤其是新产品的推广,充分运用微博、互联网、电视媒等平台。

其他策略

(1)对大学生饮料消费市场进行更进一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充分把握大学生消费者的爱好和饮料消费习惯,并从中寻求突破点。

(2)规范调研与策划活动。在产品上市前或运作过程中,定期进行消费者、销售渠道和竞争对手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经销商的心理动态和市场竞争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既全面、又细致的整合营销策划。

2017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4.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寒假调查报告

6.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7.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8.2017市场营销调查报告范文

9.小区水质调查报告范文

10.个人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背景介绍

网络购物是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网络的参与,都称之为网络购物。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是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网络购物市场销售额第一次冲破零售业的500亿天花板,达到全年594亿元人民币,2.1亿网民中有5500万网络购物人群,每人平均消费超过1000元,占200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推动中国网购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网民数和网购人数的急剧增长,以及上网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并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2017年仍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突发性事件基本不影响网购的增长,包括上半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下半年逐渐蔓延的金融危机,对网购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小,金融危机反而成为网络购物发展的新契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市场强有力的补充,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一代主流的购物方式。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281.8亿,相比2007年增长128.5%。

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为中国的在线购物市场描绘了美好的前景,随着在线支付、诚信服务、第三方支付、物流推荐、购物搜索等与网络购物相关的互联网业务的推出及成熟,中国网民对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恐惧,而是在网络购物方便性的吸引下逐步将在线购物作为自己的主要购物渠道。未来几年中国网购市场将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690亿元。

实际上,网络购物的发展成熟应该遵循一个大致的周期,当网络购物普及率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大致认为网络购物大致到发展成熟期。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看,中国网络购物进入发展成熟期,预计在2017年左右。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网上购物男生略高女生。调查结果显示,54%的被调查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而男生网络购物群略高于女生。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冒险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网络基础知识比女生普遍,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男生网络购物比率要高于女生的原因。

2. 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占五成。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没有浏览过购物网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 在网上消费与传统消费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方便、价格便宜,其各自所占的比例为33%、34%,节约时间有21%,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商品齐全,当然还有少部分是出于好奇、时尚。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有56%的人喜欢选择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22%的比例,银行转帐、邮政汇款共占20%。说明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是比较受欢迎的两种结算方式。

4. 在大学生心目中,可供网上购物的首选网站共分为三大类: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尤其,拍卖网站如淘宝、易趣、卓越, 网上零售如当当成为学生的首选

5. 有购物的人中购物需求以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为主。购买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28%)、运动和休闲产品(24%)、电脑及相关产品(24%)、音像制品(20%)

6. 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其中购买物品有物美价廉17 %,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9 %,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9%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15%

三、网络购物原因分析

1. 选择网购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多样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在于网上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商品信息。

其中男生对时间要求多一点,图个节约时间,方便,和价格便宜。而女生在此基础上对商品的种类和商品的样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网上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繁荣需求,其优势在现代繁忙的社会日益体现出来,以发展成一种潮流,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2. 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查显示,在没有购买经历的大学生中,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对网站不信任,怕受骗,质疑其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对网络零售商的了解很少,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都是在消费者真正进行消费的时候才能够切身感受的。因此,这些因素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是否参与网络购物。

四、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评价特征

1. 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网络购物经验者对商品的质量担心程度最高(37.9%),对售后服务和物流快递的评价较低,对商品种类、查询方便性的评价较高。没有网络购物经验者更多的是对网上消费的安全与隐私表现出了较大的不信任倾向,而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已经对其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说明大学生的初次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 网购的满意程度。我们看到:同学们对网上购物的评价总体较好。有67%的同学对网上购物商品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3%的同学持满意的观点。而评价为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同学共占10%。但也有值得重视的问题:没有一位同学对网上购物的商品持很满意的态度。可见,虽然网上购物的商品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但距离同学们的期望值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作为一项新兴的购物方式,它的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大的,我们期待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

3. 遇到问题怎么办。当同学们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不和心意或有质量问题时,有23%的同学有想退货,但又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办理退货。13%的同学表示非常生气,不再网上购物了,18%的同学认为东西不多吃点亏算了。对于要求销售网点退货或提出投诉的同学共占46%。以上数据显示出,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与厂商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许多同学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无法及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束手无策或忍气吞声的被动接受。对此,笔者以为加强消费者与厂商的沟通,开辟更便捷,实效性强的售后服务是网上购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未来购买意愿。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网络购物者明确表示在未来的一年还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83.7%,明确表示不会的很少6%。即使至今没有尝试过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在被问及以后是否会尝试网络购物时,表示今后会进行网络购物的占到69%,说明他们对网络购物的发展非常期待,在网购条件让他们感到满意时愿意去尝试。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在方便及时性、信息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购物。

5. 网络购物前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会被人接受。在43份持赞同态度的问卷中,回答主要有网购的前景好、价格便宜、发展空间大、物品种类齐全、方便、新兴、节约时间等。在37份有抵触的态度中,大多意见有质量的不放心、安全没保障、无售后服务、邮递时间长等。在10张从双方面讨论的观点中,一方面对目前的信用、质量、以及网购的体制不放心;另一方面,相信他的潜力大、前景良好。纵观这些回答,可以得出网购在目前已经被一般的人所接受,但由于目前的一些问题使得仍然有2/5的人不愿意接受。相信随着体制的改进网购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五、建议

1.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教育和引导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多数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68.5%)有过网络购物行为,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购物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大学生的消费心态还不够成熟,一部分人仅凭新鲜好奇和有趣而网络购物,因此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对此,高校应该开展消费教育,设置有关消费知识的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他们合理的消费观,引导他们正确的消费行为,就成为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课题。[7]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存在问题,加强交流,宣传健康向上的网络消费文化。加强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呼吁文化部门在大众传媒中向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针对性宣传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对子女的消费教育,合理控制子女的消费来源,纠正子女不当的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正确地金钱观和消费观。

2.开展网络购物安全方面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消费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合法网站识别以及防范网络欺诈的技术手段方面的教育。有些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并教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这对于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大学生自我权益保护是有益的。在法律法规教育方面,学校可以请求警方合作。对于已经受到网络欺诈而心理受挫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3.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

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摆正对网络消费的态度。通过分析认识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基于自身需要做出购买决策,避免受商家不良诱导盲目消费或冲动从众消费。既要了解网络购物的优点,又要对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学习识别合法网站的知识,主动增强网络消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交易时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的信息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

4.已下信息资料为大学生网络购物及网上开店创业的提供参考。

购物网站按模式可以分为:

BtoB(商家对商家): B2B 对个人消费者来说可以不算

BtoC(商家对消费者):B2C 现在做的大的不多,有卓越、当当和京东商城 CtoC(个人对个人):C2C 现在淘宝、易趣、拍拍、百度有阿都比较大

卓越、当当都是买书的较好选择,每本书基本都有折扣,最夸张的一折书记者都见过不少。最关键的是你想买的书网上很少没有的,而且都是正版。卓越亚马逊成立于2000年,为客户提供各类图书、音像、软件、玩具礼品、百货等商品。卓越亚马逊总部设在北京。并成立了上海和广州分公司。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网上零售的领先者。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由国内著名出版机构科文公司、美国老虎基金、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原名软银中国创业基金)共同投资成立。

1999年11月,当当网正式开通。成立以来,当当网一直保持高速度成长,每年成长率均超过100%。当当网在线销售的商品包括了家居百货、化妆品、数码、图书、音像等几十个大类,近百万种商品,在库图书超过40万种。目前当当网有超过4000万的注册用户(含大陆、港、澳、台和国外),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7年图书销售码洋超过六亿元。每天有上万人在当当网买东西,每月有2000万人在当当网浏览各类信息。

当当网的使命是坚持更多选择、更多低价让越来越多的顾客享购网上购物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淘宝网的使命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

卓越网于2000年5月,主营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礼品等流行时尚文化产品。卓越网诞生以来,凭借独创的精选品种、全场库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电子商务网站,赢得了超过520万注册用户的衷心支持,发展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营业额最高的零售网站,并获得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评选的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入选中国10大互联网旗帜公司和最具投资价值网站100强。

卓越网总部设在北京。 2001年3月,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从而迈出了区域拓展的第一步。2001年10月,主要面向网下用户的卓越精品俱乐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即发展注册会员65万人以上。2003年11月,广州分公司正式成立。通过产品线扩张和区域拓展,卓越网正在形成为以社区文化为主的最大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2007年6月5日,卓越网公告显示,公司已正式更名为卓越亚马逊。

2017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4.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寒假调查报告

6.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7.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8.2017市场营销调查报告范文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6

第一部分 营销现状分析

根据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规定,功能性饮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软饮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软饮料主要分为碳酸饮料、乳品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五大类。前四种饮料大战早已轮番上演,今年功能饮料重装上阵。

1、 功能性饮料市场分析: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软饮料主要分为碳酸饮料、乳品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和茶饮料五大类。根据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新规定,功能性 饮料是指具有保健作用的软饮料。20xx年世界功能饮料市场销售额达47亿美元,到20xx年预计将增加到120亿美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公斤,距离全世界人均7公斤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因此可以断定,中国的功能饮料市场前景看好。目前全球功能饮料市场格局为:运动饮料68%、营养素饮料25%、其他7%。面对一个如此诱人的市场,中国众多饮料企业都开始尝试进行产品研发与推广,但是新产品上市,炒热市场之前必然要先教育市场,因此,这些年的功能饮料市场不温不火。

“非典”疫情,不但让消费者发现了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性,也让企业终于轻松找到了打开功能饮料市场的钥匙,所有教育市场的努力在一刻都得到了回报。市场消费热情空前高涨,许多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在“非典”最为紧张的20xx年4月,上市不久的乐百氏“脉动”维生素水迅速脱销,仅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国销售额已达1个亿。而在这时,“健乐”若想要在功能饮料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寻找差异化,寻找个性化,避免与“脉动”发生正面冲突,方可能成功。

2、 消费者分析:

个性化的需求是在大众日用消费品日趋高度同质化的今天,经常被人们强调的话题,饮料亦然。年龄在15—29岁之间的群体是饮料市场消费的核心主力,他们的消费特征决定着饮料市场的消费趋势。据零点调查的一项针对青少年的产品测试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群体对品牌本身的敏感性并不强,在大部分产品领域,他们会仅凭产品的外观魅力和品牌特性就完成对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这一部分群体几乎占到了总样本量的61.1%。

青少年消费行为及心理的调查结果也证明,青少年群体有着显著的追求新颖时尚、追求个性化、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强烈。一旦直觉感觉良好,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购买情绪,从而迅速的做出购买决策。

诸如此类的种种调查都超乎一致的说明了一点:感性消费是饮料消费的主流。 究竟有多少人认识功能饮料?又有多少人接受这种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功能饮料对于消费者来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被接受。另外,今年功能饮料市场将是混战和洗牌的一年,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就能看出结果。大学生通常是饮料企业推广新产品的最初选择目标。随机调查了20位在校大学生,其中有9人能清晰地给出功能饮料的定义,1人对功能饮料的定义不清晰,其余10人均称完全不了解功能饮料。看来,厂家和商家要做的宣传工作还很多。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饮用习惯还集中在果汁饮料和纯净水上,这表明功能饮料市场目前还十分有限,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还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影响。另外,毕竟是对人体有直接保健作用的成分,因此,消费者不会像购买纯净水或果汁饮料那样不计较品牌大小。尝新试奇的思想只能在初期

发生,以后会在适应哪个品牌的功能饮料后就可能成为其忠实消费者。健乐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靠品牌及品质双重保障才能长远立足。

3、竞争对手分析

如果说去年功能饮料市场的竞争还主要集中在红牛、佳得乐、广州怡冠、乐百氏、脉动这几个饮料巨头身上,那么今年的竞争显然已是一片混战。娃哈哈“健乐”、养生堂“尖叫”、汇源、他+她”已在年初相继上市,深圳东鹏“三活水”、昆明港龙乳品“酷动”、唐山四通的“心动时代”等一些地方性品牌紧随其后。但在新出现的部分功能饮料产品身上,明显看到了模仿与跟风的痕迹,产品的瓶型、口感及产品名称书写方式似乎都在刻意模仿去年销售火爆的“脉动”。广告说明书、软文也大同小异。

4、本产品介绍

5、SWOT分析(需要添加本产品在成分、价格和包装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第二部分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STP)

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

1、目标顾客群体:15-28岁年轻人、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群、需要补充体力的人群 [微软用户3]

2、(分别从性别、收入、消费习惯、生活形态等方面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顾客群体进行形容)[微软用户4]

二、产品定位

产品功能定位

饮料定位在维生素功能性饮料,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B3,B5,B12,PP等,另外还添加了天然瓜拉纳提取物,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适用于各类人群其中含有的抗氧成分能清除体内垃圾,起到抗衰老作用。

第三部分 营销策略

1、产品包装

n 包装:塑料瓶装

n 包装颜色:透明白(大众型)、红色(跳动型)、蓝色(梦幻型)

n 包装规格:

情侣装: 600ml *2双色瓶分组装

伙伴装:4*600ml; 6*600ml 分组装

奥运喜庆装:600ml喜庆罐装 奥运标志+红色中国印

n 包装优点

(1)一只手即可开启,方便快捷。

(2)在产品开启时“嘭”的脆响,能够解“耳”渴,带来轻爽的快感,给消费者带来体验的享受。

2、产品命名、 品牌: 健乐 (Jumper)象征运动、活泼、Logo设计

3、广告语: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o be a Jumper! 健乐就是健康+快乐

二、价格定位

v 根据产品成本测算,如果企业计划每年销售产品1000万瓶,产品固定成本1100万元(研发费用、机器设备、广告专利)变动成本1200万元(包装费用、人工、渠道费用、原材料)则单位产品价格为2.3元 。

定价目标作为新产品,健乐的主要目标是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饮料市场的核心主力是年龄在25-29岁之间的群体,其中大学生在这一群体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在价格方面,大学生对功能饮料的价格接受程度在3元以内。

针对上述竞争对手价格分析及企业产品成本测算,从竞争和占有市场角度考虑,初步确

定“健乐”打开天津市场采用的促销价格为2.49元每瓶,消费者容易接受、又不缺乏利润

三、渠道方案

进入天津各大中型超级市场、便利商店、百货公司中的美食广场、饭店。

有针对性的选择各大型DISCO和KTV、体育中心内部销售网点、车站,机场学校福利社、小吃店、公车票亭、自动售货机进行产品销售。

四 促销方案

第一期:广告宣传、校园推广、(免费试喝、篮球赛)

时间:20xx年5月——6月底

第二期:广告宣传、社会公关

时间:20xx年 7月——20xx年9月底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期:

一 广告宣传策略

健乐现在的电视广告的代言人是国内著名的歌手王力宏 。他健康、青春、活力的形象很好地向消费者传达了“健乐”饮料地功能形象。明星效应有一定地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策划了一下的新广告。不起用明星。选择一群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人来担当广告的主角。

1 广告诉求点:更好的反映健乐是维生素功能型运动饮料,它的功能在运功后迅速解渴并且补充运动后体内流失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迅速帮助运功后的人们恢复体力和活力。2 广告语:健乐就是健康+快乐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o be a Jumper!

3 广告画面:一群年轻的在进行足球比赛,开始很尽兴,大家都非常有活力,但是突然天色变暗,不一会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运动员被淋湿了。面带不悦,球也不踢了,都躺在湿漉漉的球场上。话外音:没有活力了吗?累了吗?接着,一队员拿起一瓶健乐饮料,大口大口地喝,(注意:在喝时要突出咕咕的声音,表明很口渴)喝完后立即恢复了活力,跳起来了,精神起来,其他运动员惊讶地看着他,接着每个人都轮流喝刚才的健乐饮料。场面热烈起来,此时的音乐时激昂的,运动的。大家做出已经恢复体力、充满力量、精神很好的状态,此时天也放晴了,众人齐欢呼:“健乐就是健康+快乐”话外音: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o be a Jumper!

4 广告播出时间:每天体育频道体育新闻后播出。一天两次。

二 校园推广活动

1 背景目的:5月到6月正是各大高校毕业生返校的时间,而且准备离开校园了。我们和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校体育部联系,策划一次“健乐”杯毕业生篮球比赛,让快离开校园的大四学生重温和同窗一起在球场欢呼和拼搏的经历,。为他们在大学的生活增添一场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让“健乐”在大学校园的知名度得以提高。

2 活动主题:珍惜青春,和你的朋友再来一场篮球比赛吧——“健乐”杯篮球赛。3 针对的对象:三大高校的大四毕业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同学可以组队报名参加。4 活动内容:

报名时间:20xx年5月29、30号。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7

“我去参加了汇源果汁的报告公布会,对公司的中报业绩比较失望,因为照理说提价应能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而且尽管今年的经济大环境比去年差,但饮料行业相对而言是一个受经济周期影响较低的行业,不应该受到很大冲击。”香港大福证券的左国光9月11日对笔者表示,这或许暗示汇源已经从一家高增长的新兴企业,转变为一家增长稳健的成熟企业。

从中报看,汇源的负债与资产比率并无明显变化,2008年中报18亿的流动资金虽然比2007年的25亿要少,但相对报表上15亿左右的总负债,汇源手握的现金仍然是充足的,何况其在今年上半年还发行了6亿多的可转换债券。因此,左国光表示,无论有没有可口可乐的收购,汇源仍然是一家财务健全的公司。

一位熟悉汇源财务的人士则告诉笔者,汇源在德隆时期、引入统一时期,资金都一度非常紧张;但自从引入达能并成功上市后,这种状况基本缓解。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期(大约2年)汇源从各种渠道融资近60亿。

资本运作需有真实的公司经营业绩,在中高浓度果汁上的市场表现,则成为了汇源的业务核心支点。但业内人士认为,对比汇源在资本市场上的骄人成绩,“汇源果汁的市场表现一直较为单一。尤其是对比中高度浓缩果汁的强势地位,以及其他饮料产品的弱势。”一位饮料行业的资深人士对笔者表示。

多元化屡屡受挫

汇源内部一位负责市场的员工透露,汇源集团旗下有200多种果蔬汁饮料产品,其中主要是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汇源在这两个领域拥有话语权,而在可口可乐、统一等具有强势地位的低浓度果汁饮料领域,汇源势力偏弱。

汇源2008年半年报显示,百分百果汁市场占有率达43.8%,26%-99%果汁的市场占有率达42.4%,25%以下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仅7.6%。具体而言,汇源上半年总体销售额约12.94亿,其中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销售额就达7.437亿(百分百果汁销售额为2.497亿,中浓度果汁销售额为4.94亿),比例高达57.5%。

“中高浓度果汁的持续增强,既说明汇源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在不断加强,也说明汇源一直在多元化领域扩张乏力。”

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中高浓度果汁独大的局面并不是汇源希望看到的,按照整个市场空间来看,中低浓度的果汁饮料占市场的比重远远高于中高浓度果汁的市场比重,“如果汇源不突破单一主业的局面,很容易触碰到企业增长的天花板”。

实际上,汇源一直在试图突破这层天花板。从2000年开始,汇源逐渐加强了饮料多元化的布局,开发了包括真鲜橙、好朋友等多个品牌的果汁饮料及其他细分领域的饮料,还携手多家外企开发新产品。

“但除了中高浓度果汁外,汇源没有打响其他品牌。”一位接近汇源的相关人士对笔者表示。据统计,在汇源体系中的品牌有十余个,包括朱新礼寄予厚望的“奇异王果”,均无大起色,最后还是只能依靠中高浓度果汁业务的增长来带动。

在市场推广中,汇源也正面临挑战。2007年,汇源失去了包括四川、贵州在内的三个销售区域。此后,朱新礼强调,汇源主要的销售量在华北地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汇源进行了多番调整和尝试。先是设立事业部制和大区制,后来又搞专卖店、成立项目部,甚至干脆把区域销售承包给各地负责人。

目前,汇源鼓励销售代表成为分销商,以将市场扩展到空白领域和地区,2008年上半年,共有647名前汇源销售代表成为其分销商。为巩固终端,汇源收购了北京、上海、重庆等临近生产基地的城市约10家分销商的销售网络。

然而,从2003年开始,房东生、何传利、张建秋、房孝民等一批创业元老纷纷离职,再到近期的裁员,上述接近汇源的人士说,“也许汇源也遇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同类问题。”

资本运作原动力

熟悉汇源财务状况的人士对笔者回忆,在德隆时期的汇源经历了一段高速扩张,两年内,新投资了20多家大型生产基地,在超过10个省份进行布局,先后引进11条PET生产线。

汇源内部人士后来证实,这两年间,汇源投资规模约在20亿元人民币(仅布局在重庆的果汁生产基地投资就高达6.6亿元)。

而当时汇源自有资金有限。有资料显示,2001年、2002年汇源的销售额分别只有15.4亿元、22.3亿元,利润也分别只有2.5亿元、2.7亿元。这与20亿元的投资额相去甚远。

不仅如此,朱新礼曾透露,汇源与德隆合作期间,德隆除了收购时支付的约3亿元资金外,没有其他直接投资,甚至从汇源分流不少借款。即,汇源扩张所需的庞大资金主要由汇源方面筹措。对此,朱新礼曾表示,当时,银行和设备供应商对汇源都大开方便之门。

这种状况直到达能进入,才开始缓解。

根据可查证的资料,汇源几次大规模融资主要包括:2006年7月,达能联合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获得了汇源35%股权,汇源得到2.2亿美元。2007年1月,汇源向银行贷款7000万美元。汇源果汁上市时,达能借“反摊薄权力协议”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代价为1.223亿美元。2007年2月,汇源全球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为34.852亿元,股份首次公开发售中,认购款项的利息收入为2.068亿元。

“毕竟上市才一年,我认为公司的财务不存在什么问题。”上述接近汇源的人士表示,但是上市公司的业务仅为汇源集团下属的饮料产业,集团还包含了很多上游产业,如:浓缩果汁、果酱业务,以及大批果园产业均不在上市公司内。

汇源近年的主要支出正是在上游领域的扩张和下游产能扩张。朱新礼今年1月接受笔者采访时曾透露,汇源近期新建了8家工厂,这些工厂都有望近期投产。而这些工厂的投产,汇源投资额接近30亿元人民币。

根据汇源官方网站的资料,从2007年开始,汇源集团分别在湖南怀化、山西右玉、吉林舒兰、安徽砀山、安徽桐城、山东乐陵、江西南丰、辽宁锦州等地签约新建了多个大型水果基地项目。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8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完成了饮品公司的各项工作,应该要做好工作总结。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品公司年末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品公司年末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年来xx在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上级决策当好参谋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协会建议淘汰低生产能力的碳酸饮料、浓缩苹果汁生产线及塑料软管饮料生产线。做好饮料行业有效利用外资工作及对碳酸饮料的管理工作。饮料企业的项目提出审查意见

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召开茶饮料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对茶饮料标准进行了宣贯,研讨了茶饮料工艺、茶饮料灌状设备、包装容器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对茶饮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茶饮料的发展积蓄了后劲。召开果蔬汁饮料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重点研讨了果蔬饮料的国内外市场、反倾销应诉策略、新产品开发等。果蔬饮料已成为饮料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在内部会刊上强化了果蔬饮料的市场情况通报。

三、为行业服务

继续关注饮料消费税动态。由于协会和企业的积极工作,为饮料行业的发展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为行业提供市场服务。继年协会组织了饮料市场调查后,特别关注了果蔬汁的市场动态、如何避免价格战、窜货及食糖、大豆等原材料的价格走势等,及时向行业通报。协办xx食品及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展览会。

四、为企业服务

举办xx,为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举办xx系列饮料专家鉴评会。与会专家在肯定系列饮料的同时,也希望企业要抓紧产品定位,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为企业申请驰名商标提供帮助。

五、搞好信息服务

增加了每月分地区饮料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和果蔬汁海关进出口按品种、按国别(地区)分类等内容。信息的细分,可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每季度对xx企业的生产、销售、利润、利税进行调查统计。增加了对浓缩液生产情况、饮料机械、包装销量等内容的统计,并对发行办法进行改进,实行“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增加了企业填写报表的积极性。

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召开xx果蔬汁分会成立大会为适应饮料工业的发展形势,加强对果蔬汁工业的管理,经民政部批准,原天然营养饮料专业委员会更名为果蔬汁分会。筹备成立xx技术委员会。充分利用内部会刊开展书面办公,形成协会理事会决议或常务理事会决议。按照民政部要求,开展协会下属分支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积极收好会费、用好会费按照财政部和经贸委要求,进行了清产核资,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

饮品公司年末工作总结范文二

近期走访市场召开了xx区域经理会议,发现我们的区域经理及销售人员对公司的通报理解未到位,而且营销策略方式几乎没有,唯一的法宝就是一味低价倾销,生意越做越死,而且缺乏信心与耐心。现对这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配制奶

公司认为配制奶销售量还是很大,关键是差价不够与侵权假冒产品冲击二大因素,造成销量上不去,因此公司要求各分公司主动打击、打假办重点打击侵权假冒产品,同时要求各分公司尽量把零售价提高,提高零售商的利润。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宣传促销活动,打开市场。公司随后还将推出酸奶与新包装,制定好合理差价,以渗透形式促销,逐步扩大奶的销量。

二、xx系列

公司准备推出加果汁的xx系列碳酸饮料,改换包装,价格不变,平均每箱内投放x元刮刮卡进行促销,额度xxx万箱,随后降低为x元/箱,xx与其它xx系列按每箱x元促销一个月,以后视情况再定。

三、xx饮料

xx饮料必须确保零售价x元/瓶的底价,原有促销政策不变,另拿出xx万短袖加上原已发合计xx万件,按x箱配一件铺货到终端,并要求销售公司按已发促销服装与发货量进行认真查核,各分公司不得让经销商、二批商拿到后挪作它用,一旦发现要严肃查处,并加倍扣罚。同时要求广告部重点广告投入,要组织大型促销活动。

四、瓶装水

目前经销商、二批商的库存偏大,销售旺季未到,目前价位低实质上是我们春节后促销假压库所造成的,我们停止促销后人家迫于成本的压力也在缓慢提价,故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在近期再怎么促销。目前主要的问题是零售价偏低,零售卖x元/瓶,请各分公司按此价格铺货,铺货时按四箱送一箱到终端的形式去铺,决不要折成价格去搞。要求每个经销商铺一部分去试销,公司认为还是可以推开来的,农夫去年新包装到零售的价格达到x元多,仍销了一段时间,而我们x元/瓶,消费者好奇应该还是能接受的。

五、其它品种

目前我们有许多品种由于没有专人专户销售,亦没有自始至终的关注,再加销售之前没有认真规划造成均未销起来,反而造成疑难库存,产生负面影响。公司认为并非是卖不掉而是我们没有去卖所造成的,因此要求销售公司将各类品种下达计划给各分公司,要求各分公司指定专人、专户进行销售,并制定销售人员的工资奖金政策,有的品种不要考虑成片开发,以方便发货,具体计划下达后各分公司亦要上报计划措施到销售公司跟踪监督与考察。

饮品公司年末工作总结范文三

今年在全体销售人员与经销商的努力下,实现了开门红,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不少;但与整个饮料行业的增幅相比,我们明显落后于整个行业,因此形势不容乐观,而且问题也确实不少,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加以改进,否则今年的计划任务无法完成,而且会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现对这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销商数量与经营能力不足以支撑我司销售业务的需要

客户明显感到资金实力、运营能力不足以帮助我公司控制市场,同时亦有可能不是主销我司产品,亦不是以我司产品为主要盈利来源,经销我司产品的盈利亦不能满足其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中大客户亦有相当部分并非销我司产品为主,这样就会造成整体客户的忠诚度不高,网络抗风险能力不强,驾驭市场的能力不足,因此给市场的销售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经销商、业务员无法进行全品项销售

公司认为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与一定的市场容量,走到最高峰时肯定价格低了,厂商盈利水来亦都低了,而且要开始逐步走下坡路,因此要不断有产品更新,推出新产品来弥补。同时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增长,竞争的要求也高了,而且不增加这点销售还不足以与世界级大品牌进行竞争,因此公司近几年的品种发展很快亦很多,本来应该是增加我们销售的回旋余地,而实际上由于我们的业务员、经销商尚没有习惯与有能力来弹好这个钢琴,不能平衡各个品种的发展,亦没有能力去开拓市场,而公司也无法同时开发众多产品的市场,因此造成目前新产品开了进展不快甚至夭折的局面,影响军心与信心,甚至带来后遗症。

三、经销商为盈利影响我司销售

最近发现不少经销商为了赢取高额利润而截留政策,有的放弃二批直做终端,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全面铺货到终端,结果经销商是轻松了,做得少反而赚得多了,但我们的市场都丢失了,而且公司认为这种情况还不是少数。这也是目前二批空仓而不愿接货的重要原因,若不加以纠正,我司的市场占有率将会急剧下降,影响我们的竞争优势,因些必须认真调查,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建设二批网络将货卸下去。若经销商不愿执行可明确告诉他,我们自己直做二批,对其库存一概不负责任,既然其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当然亦不会考虑照顾其利益。

四、厂商之间关系不正常

目前有相当经销商、业务员之间的关系不正常,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业务员受经销商的制约并未按公司要求去运作;二是经销商受我们业务员的欺负,亦不按公司的要求去运作,有时不会给经销商带来损失;三是经销商与业务员关系太密切,甚至成为利益共同体,骗取公司的政策,牟取私利。这些现象都有不正常,必须坚决取缔!

最近已连续发生几起区域经理联名经销商与销售人员上告现象,公司认为这种状况是绝不正常的,与公司行事的风格格格不入,一旦查明,坚决查处,公司认为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上级反映,但决不允许帮结派;公司相信的是事实下成效,而不是相信人多与口头表面现象,要端正风气,我们厂商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坦诚的、平等的、精诚合作关系,而不应该有其它的关系形式的存在。

五、业务员素质水平尚不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9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利用外资的30年,可以说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外资投入的重点也由最初的投资建厂转移到企业并购资本运作方向。在一些产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外资掀起了一场对我国领航企业并购的浪潮,并购本身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善意的并购给并购双方带来的是长远的共赢收益。

然而,纵观我国最近几年的外资并购行为,柯达并购了乐凯,乐凯被踢出了中国名牌;强生收购大宝,大宝品牌全军覆没;达能收购娃哈哈,双方谈谈打打,所有这些外资并购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也降低了一些被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

并购中的公司治理自卫机制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如果企业想保留控制权而不愿被并购。则在企业层面应建立相应的自卫机制;

第二,在国家层面,如果并购涉及产业安全等问题,国家应有相应的反垄断或特别审查机制。

3月18日,轰动一时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中遭商务部否决。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藉此,学界与业界当反思,《反垄断法》的颁布和实施给中国公司治理带来了什么?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始末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荷银作为代表可口可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Industries,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如果收购成功,汇源果汁将成为AtlanticIndustries的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撤销汇源股份的上市地位。汇源股东包括汇源控股,达能及GourmetGrace,已向Atlantic Industries作出不可撤回承诺。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消息一经,业内外反映强烈。新浪网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投票的4万多人中,对该收购案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以“牵手”为首的国内饮料企业,公开反对此次收购,认为可口可乐和汇源合并之后,将垄断一半以上的渠道,加之可口可乐的财力支持,其他果汁企业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这些企业为避免“品牌流失”及“市场垄断”的出现,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1、将汇源分拆出售,由中国的各大企业分别购买;2、把汇源的资产与品牌分离,“把资产当猪卖,把品牌当人留”,品牌由中国企业购买;3、组织一个人民币基金共同购买。

商务部对该收购案进行立案受理,于2009年3月18日根据《反垄断法》作出如下裁决;

第一,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第三,该收购案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针对影响竞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此项集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作出禁购决定。

至此,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被彻底否决。

从国际范围内看,可口可乐一直在全球陆续收购果汁,饮用水和其他非碳酸饮料生产商,却在异国监管机构那里屡遭惨败。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反垄断法》出台不到一年的背景下,为防止果汁产业链受损,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在意料之中。

分析:可口可乐/汇源拥有什么

对可口可乐和汇源各自拥有的资源的细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商务部否决本次收购案的初衷。

可口可乐拥有什么?

品牌价值:2008年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是677亿美元。

市场份额:中国是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可口可乐在中国软饮料市场份额为15.5%,是百事可乐的两倍,在中国果汁市场份额为9.7%,仅凭果粒橙拿下果汁市场第二名。

营销渠道:根据可口可乐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有超过700个销售点、超过9000个销售代表、超过3万个分销商以及超过130万个零售商。可口可乐推行了GKP金钥匙伙伴计划,可以掌控到规模低于两三人的夫妻式小店。

汇源拥有什么?

品牌价值:汇源的品牌价值从2006年的20 5亿元飙升至2008年的28.56亿元。

市场份额: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汇源在中国果汁市场占10.3%的市场份额,在所有果汁品牌中市场占有率第一。据Ac尼尔森2007―2008年数据显示,汇源100%纯果汁市场份额为42.1%,中浓度果汁市场份额为43.6%,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为6.9%。汇源产品出口量平均保持在100个集装箱/月的水平,100%纯果汁和儿童果汁饮料覆盖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南亚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营销渠道:汇源拥有3804家经销商、8000家分销商。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汇源建立了广泛的物流网络,几乎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城镇市场。

收购汇源后的可口可乐会怎样?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后,取得了果汁市场霸主的地位,份额将达到20%以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最终目的是扩大果汁市场份额,但这种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是通过竞争取得的,而是通过收购消灭果汁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取得的。

可口可乐自有品牌将成为果汁市场一线品牌。收购前,汇源、美汁源(可口可乐旗下),酷儿(可口可乐旗下),娃哈哈、农夫果园、统一鲜橙多等共处一线品牌。收购后,娃哈哈、农夫果园,统一鲜橙多等自然就被挤出了一线品牌行列。

可口可乐的营销网络实力将大大加强。整合后的营销网络配合上成熟的营销策略,可口可乐的公司行为对果汁市场将构成直接影响,对国内软饮料生产商生存空间构成巨大压力。

启示:反垄断经验仍需积累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折戟而返,

媒体网络相关评论铺天盖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反垄断法》给中国公司治理带来了什么?

第一,《反垄断法》的实施,是中国公司外部治理完善的表现。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外部治理还存在很大欠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发生在资本市场上为争夺控制权而进行的并购行为,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制度来规范。《反垄断法》的出现为并购行为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反垄断法》反的不是某个公司、某个国家,而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有并购就有反并购,并购与反并购都是市场行为。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折戟一案,从短期来看,也许会对双方带来一定挫败感,但长远来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此次收购企业双方均出于自愿,但由于涉及反垄断问题,因此,商务部介入审查并作出禁购决定。这宣告着《反垄断法》真正进入跨国公司的视野,我国首次依据该法公平保护并购各方的合法权益。有法可依、公平竞争对外商投资也是有利的,此举其实提升了整个软饮料市场的投资价值。

第二,《反垄断法》的实施,是强化政府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是对传统的“只管引资,不问后果”招商引资观念的颠覆。

在中国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以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态度为基本坐标,很多外资并购不是作为对等的商业谈判,特别是大公司500强,认为外资并购是给我们送钱来了。这种吸引外资的方式,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例如,百事可乐收购天府可乐,天府可乐人间蒸发,美国庄臣收购美加净,美加净销售一落千丈,德国美洁收购活力28,活力28活力全无;联合利华租借中华牙膏,中华牙膏市场份额少得可怜;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乐百氏一蹶不振;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小护士几乎销声匿迹;美国强生收购大宝,大宝业绩一路下滑;美国吉列收购南孚电池,南孚退出了海外市场。

中国本土品牌都是经过十几、几十年成长起来的,被并购不久就销声匿迹,长此以往,中国还会有自己的品牌吗?中国企业如何履行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反垄断法》的出现强化了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社会责任,强化了并购企业双方的社会责任,颠覆了传统的“只管引资,不问后果”的招商观念,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公平竞争、长远发展的引资观念。

第三,《反垄断法》的实施,在规范国际企业并购行为的同时,也规范了国内企业并购行为,为国内企业并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9年1月14日至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陆续通过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钢铁,装备制造、船舶工业,轻工业,有色金属、物流等七个产业都涉及到企业间并购重组和行业集中度提高的问题。而《反垄断法》则为产业内企业间并购重组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产业内部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在做大,做强、做活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内部其他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反垄断法》和实施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反垄断经验还需要积累。

果汁饮料市场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可口可乐 策略 拓展 收购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当天,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票开盘暴涨164%,午盘涨167%,报11.06港元。而相关权证汇源汇丰A11月CW08及汇源汇丰B11月CW08盘中一度大涨19900%和16980%。在股市低迷时期,以高价100%收购一家中国著名的企业集团,可口可乐这次收购计划引起了很多关注的目光。有人说可口可乐在搞垄断。有人说因为市场把过分低估了汇源。这种种的关联都要从可口可乐本身和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性说起。

一、概述

对一个企业来说,其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由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构成的独特企业资源(Resource-Based view)和战略中的动态管理(Dynamic Capabilities)。总的来说,只有当企业随时运用动态能力对其独特资源进行战略管理以获得和增殖价值和时,才能够获得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对可口可乐公司而言,只是这个品牌本身已经成为公司最基本也是最有价值的独有无形资产。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软饮料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其品牌战略所创造的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长久以来雄踞世界企业品牌价值榜首:在2004和2005年期间,该品牌价值便已达到67525百万美金,排名世界第一。

而考察可口可乐公司的战略方针,全球化品牌战略一直以来都贯穿始终。在保证其全球统一的质量管理和品牌策略的同时,其战略管理团队在全球各国销售区域的中,灵活运用市场时机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战略操控。以其抢占先机的速度和精准程度闻名。因此,在可口可乐公司对自己的描述中也说道:我们的公司是建立在两个核心资产之上的――品牌和人。

二、可口可乐的中国策略

中国是个大国,虽然在二战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休养生息的暗自发展成长阶段,但是可口可乐看到的,是中国的版图之大、人口发展速度之快造成巨大潜在市场。

1978年,中美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便宣布重返中国市场并于1979落实,成为第一个重返中国的饮料品牌。因为可口可乐深知先入为主的道理,在任何市场上,市场领军者(Market leader)总会占有品牌优势,并且能够在完全没有竞争者干扰的情况下抢占市场份额。其后,市场竞争成熟,后起之秀(Marketfol-lower)想抢市场份额,因为根基不足以和Market Leader竞争,所以也只会先相互厮杀,Market leader更能趁此机会渔翁得利。就这样,由于可口可乐不同于众的眼光和战略思想,利用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幻,登陆中国这片沃土。

此前虽然可口可乐在中国曾经有经营的历史。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因而这次重回中国舞台,可口可乐大胆之余,在品牌战略上十分谨慎而周密。为了让coca-cola能够容易被接受,让这个品牌在中国这个市场上真正具有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可口可乐特别请出在伦敦精通语言和谙熟消费者心理的华裔教职人员设计中文译名,并在再三斟酌之下形成了如今“可口可乐”这个容易记忆、同时宣传了饮料的功能又符合消费者良好期望的心理的名字。

而在选择进入中国这个新市场的模式的问题上,可口可乐在一开始就着重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与太古、中粮和嘉里三大集团合资建立灌装厂。这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的长期战略模式――Joint venture(见图1),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由于当地企业的背景可以减少进入新市场时的阻力从而降低风险。并且能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实现较大地域面积的产品覆盖和销售扩张。

在可口可乐的合作伙伴里。嘉里集团的业务覆盖面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地区;太古公司侧重华南和华东地区的沿海城市;而中粮集团则是具有全国性资源的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强有力的政治背景和影响力。这三家合作伙伴的背景和资源相互联系,正好可以为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推广和运营支起一把大伞。而在这个合作模式中,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品牌所有者和浓缩液惟一供应商通过控制浓缩液供应、影响广告费用支出、调整销售区域等方式来调控合资企业的运作。

虽然在市场扩张的起步时期,可口可乐和三大集团合作的“铁三角”策略大见成效,然而随着中国饮料市场多元化发展,市场竞争激化导致战略战争升级:从前产品的广告和价格战还在延续。而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即时应景的产品包装等策划和贯彻的速度等方面已经成了新的商战战场。铁三角的牢固型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某些意义上,反而变成了阻碍可口可乐创新和发展的“铁篱笆”。在可口可乐在中国开始积极发展非碳酸饮料市场时,因可口可乐在华瓶装厂没有控制权,所以难以即时掌握和控制全国各地瓶装厂的运作情况。而各个合资方借此机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自行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和销售策划。例如2004年当可口可乐进军瓶装水市场时,北京装瓶厂的产品叫“冰露”,而天津和上海装瓶厂的产品叫做“水森活”。这种混乱直接损害了可口可乐公司最基本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增值,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竞争优势,也让可口可乐的战略动态能力在中国无法实施。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一个巨大并且还在扩张中的市场意味着已有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随时可能因为某个失误或竞争对手的快速适应而在市场本身的扩张过程中相对缩小,从而影响到市场地位和前景。

虽然在中国。可口可乐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拓展市场的主要手段同样是与本地企业合资建立灌装厂,但是在合资企业的结构上却与可口可乐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百事可乐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有更多的控制权――股权结构几乎都是60%:40%,也就是说,基本上百事可乐对其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渠道有绝对的控制和决策权。相比之下,可口可乐对于其在华建立的一些灌装厂通常只是参股管理而没有控制权。也就是说在中国,可口可乐的合资方拥有更多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从而使得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受到合资方牵制。这就造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先机的能动性相对较差,对市场条件改变的适应速度也相应的较慢。在这样严峻的态势下,可口可乐公司开始改变其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模式。除了制定了针对非碳酸饮料市场进行的品牌整合策略,以保证其品牌在中国的地位外,更开始寻找机会改变在中国受合资方牵制的窘境。

时机终于来临,2006年8月,嘉里集团退出“铁三角”,其股权全部由可口可乐收购。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27年来首次实现了对在华瓶装厂业务和销售渠道的直接管理和运营。这对可口可乐来说。无疑是个战略转变的契机,为其战略团队更为灵活的运用动态能力管理铺平了道路。强化了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竞争

灵活度和市场应变能力。

2007年,可口可乐通过与中粮集团的换股再次强化了其在中国整体进行战略管理的控制力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动性:据2007年8月初中粮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食品公告结果显示,在这次以现金回购的股权置换完成后,中粮可口可乐拥有北京可口可乐装瓶厂75%的控股权;而可口可乐中国实业则拥有了分别位于成都、哈尔滨、昆明、太原、武汉、吉林的6家装瓶厂。不难看出,可口可乐利用这次换股,扩大了公司在中国直接管辖覆盖面,方便此后的即时战略的迅速贯彻,并且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产品市场拓展清除了障碍。

三、可口可乐对非碳酸饮料业务的拓展和对汇源果汁的收购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就开始涉足非碳酸饮料市场。推出了茶饮料、果汁和矿物水等。但是,当时只是为了满足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品牌饮料的要求。2000年后,可口可乐意识到非碳酸饮料的前景,并在2002年8月以1.935亿元收购东莞太古饮料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其在中国的非碳酸饮料扩张策略。不过,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这一阶段却因可口可乐对合资方的自我行为难有直接约束而没有得到有力发展。并导致多种品牌混乱运作。当2004年可口可乐对非碳酸饮料进行品牌整合的时候,在中国的非碳酸饮料市场,已经是战火纷飞:除主要对手百事可乐已经耗资2.5亿元兴建亚洲最大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外,康师傅也与日本伊藤忠结盟。从某些方面来看,非碳酸饮料可算是一个全新的扩张中市场,而可口可乐却在这个新市场中,没有一如既往地拔得头筹在战火燃起之前获得市场领导地位。

而这个现象并不是在中国才有。全球非碳酸饮料市场由于消费群体对健康的重视导致了消费倾向改变,从而出现飞速增长,而这一消费倾向也导致碳酸市场相对或实际的缩水。全球饮料消费甚至发展至2005年。美国碳酸饮料市场年度销售出现了几十年来的首个下滑周期。在这个饮料市场的强地震中,一直以来以碳酸饮为企业支柱产品的可口可乐公司处于了明显的劣势,并感觉到了加快非碳酸饮料的开发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性。

于是,可口可乐调整了全球非碳酸饮料的进攻策略,此时的竞争形势已经不允许可口可乐像当初作为市场领导者一样开拓碳酸饮料市场那样四平八稳的发展,因此可口可乐的眼光开始聚焦在并购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的战略上(见图1)。充足的资金是实施这一战略的先决条件。一般的中小企业,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付诸实施的。而收购和并购的最直接的优势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获得所收购品牌的可持续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如:品牌,运营方式,渠道和市场占有率等)。而可口可乐要在全球用这一战略抢占市场,除了需要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也需要有相当精准的眼光来锁定目标。

2007年可口可乐正式在全球开始并购战略,迅速抢占非碳酸饮料市场。至5月底,可口可乐先是宣布收购美国著名的维生素水制造商Glaceau,随后又立即收购全球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Highland Spring。可口可乐在这两笔生意上甩出近50亿美元,将自身在非碳酸饮料全球市场上的落后状态直接拉升至世界前列的市场竞争强手之一。

中国目前的饮料人均消费水平远不足世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但是,中国的人口有13亿。而现在的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正在迅速提升,而饮料消费人群也已经将注意力放到对健康有利的饮料上。试想,如果每个中国人一年多喝一升饮料,对饮料生产厂家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市场。中国近几年果汁市场消费增长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中国果蔬汁是增长最快的软饮料,以价值计算,果蔬汁的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碳酸饮料的第二大饮料市场。因此在众多非碳酸饮料中,果汁成了想要保持饮料界领头羊地位的可口可乐必然的选择。可口可乐曾经成功策划并生产和推广了风靡全亚洲的果汁饮料――酷儿,并且在2001年12月一经登陆中国便站稳了脚跟,打响了知名度。但是很明显,仅仅依靠酷儿是不够的。

在中国的市场上,果汁饮料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以统一鲜橙多、酷儿为代表的低浓度果汁饮料。其果汁含量仅为5%到10%左右;第二是浓度为30%左右的复合果汁,以屈臣氏的果汁先生和养生堂农夫果园为代表,稳稳占据果汁市场的一隅;第三类是100%纯果汁,这第三类中汇源果汁独占鳌头。

可口可乐的酷儿虽然战绩斐然,但是在如下表l显示的果汁饮料品牌企业知名度的调查中,酷儿的认知率不及同类产品中的统一鲜橙多,也就是说酷儿在品牌效应上输给了统一。对重视品牌增值的可口可乐来说,显然这个地位是不能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的。更何况,酷儿属于果汁饮料中的低端消费的第一类中,虽然目前这类消费在果汁饮料市场中占很大的份额,但是首先这个市场是与统一等品牌几分天下,到手的那部分也就不那么多了;其次,人们对健康化和天然化饮食的追求与日俱增,不难预见,未来的果汁市场争夺份额的主流将会是第三类――天然纯果汁。而在这个领域中,汇源有着毫无争议的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根据2007年底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业绩报告中的AC尼尔森报告,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占中国市场同类总销售量的42.6%,而其名下属于第二类的中浓度果蔬汁的销售量也占据着39.6%的市场销售份额;而这两项数字在2008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分别上升为43.8和42.4。

因此在可口可乐开始全球性的非碳酸饮料收购和并购扩张战略后,在中国汇源无疑成为最完美的选择:汇源的优势恰恰能够填补可口可乐果汁领域产品覆盖面中的空白地带,并直接为可口可乐带来市场领导者的市场效应。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在可口可乐宣布对汇源的收购计划后说“汇源在中国是一个发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他还表示了对中国果汁市场前景的看好,“中国的果汁市场在蓬勃快速增长。这次收购将为我们的股东带来价值,并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以增强在中国的业务。此举进一步表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饮料选择以迎合他们的需求。”

可口可乐在股市一路下滑的时期宣布以将近当时市场价格三倍的高价收购汇源果汁,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危机造成股市低迷,证券市场对汇源的价值处于低估的情况,。根据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所公布的报告,虽然在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任何影响其公司盈利能力的不良损害事件发生,而公司总价值也在增加中。因此股市的下跌反映了股市整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投资者对销售额下降的简单反映。但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