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考察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4 21:47:49

环艺考察报告

环艺考察报告篇1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摹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环艺考察报告篇2

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地讨论设计目标,要求其符合明确、可度量、可接受、可实现、有时限的SMART原则,保证其作品能在审美及功能上需满足社会或企业的利益方需求的具体目标驱动,让学生体会到目标不断的明确过程中对艺术设计的理解也在不断明确,不明确的目标作为一种差不多心态,是给自己的计划执行偏差和延误留借口的认识。明确实践目标后,任何与目标无关的事情都要少做或者一概不做来保证艺术设计实践的效率和效果。系统计划系统计划作为管理五要素之首,是目标驱动下的切实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就要制定详细的实现计划,否则目标就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无目标、无计划的创作是随性而为的艺术表达,不强调结果,无绩效考量。而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师,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必须在实践课程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因此必须通过系统计划来更有效率地驱动实践任务的完成。这要求师生都有系统统筹的计划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有对项目充分论证后系统计划的能力,即项目的时间管理及设置里程碑管理。其中,里程碑设置为设计工作设计阶段性成果及检查点,帮助项目管理者清楚了解在设计执行中的状态和偏差,及时调整设计方向或计划的有效手段。在系统计划中,我们需要以迭代思维设计有价值的里程碑,来考量艺术设计创作等同于雕琢的过程的迭代,而不是增量过程对应的简单堆砌。

想法和感受是虚无缥缈的,只有落实为图与文,或是作品与报告等具化的产出成果,才能用来衡量效率、效果,检验设计学习的效果。同时项目管理者在自己团队中如能养成成果输出的习惯,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最大程度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以人为本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的项目管理思维中,包含着艺术设计项目无论从项目需求的“人”及完成项目的“人”的角度,都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艺术设计的目的驱动指向是为了更强调尊重人、解放人的价值取向来进行应用性的设计,同时艺术设计项目组的设计开展更是依靠“人”和为了“人”;如何去洞察“人”,调动“人”,都取决于对以人为本的项目思维的理解与运用。上述项目管理思维能有效地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引入应用了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且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十分吻合的能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从选题开始训练目标驱动的项目管理思维实践教学初始便以现实的广告行业出发创设职业情景,课题任务尽可能实际引入客户,以项目说明或创意简报来强化学生目标驱动的思维习惯,如果没有合适的客户引入,我们从一些专业赛事中挑选了oneshow中国青年创意营、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学院奖等具有实际客户命题的实战比赛让学生来自主选择,并请学生研究命题单进行客户的角色扮演,进行模拟的项目说明后,全程跟踪广告项目团队,及时给出客户方的建议意见,调动学生对项目的积极性、投入度,以此培养、强化学生们关注广告设计的任务目标艺术,以及目标驱动的项目管理思维习惯。通过AE制进行系统计划训练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借鉴学习优秀广告公司的项目运作流程及运作模式,采取广告AE制的方式。课程开始时请有管理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广告项目的客户主管(AE),来负责整个实践项目。充分结合本专业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意想法多及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及具有比较完备的实验教学环境的优势,项目由教师指导AE负责全组任务的计划和推进。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员、策略、设计、文案、媒介等不同角色分工安排任务,并设置消费者洞察报告、广告策略展示、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里程碑,据此进行时间表推进管理,强化了由项目领导统筹,团队人员分工协作的项目管理思维和职场习惯。同时也搭建起校内实验室建设与专业业界运作能够良性互动,增加了实验室开放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专任及实验室教师的专业项目管理经验和能力。注重成果输出的意识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最终项目的输出成果为一个全案的广告策划方案,但根据消费者洞察报告、广告策略展示、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里程碑设置情境,学生在进行完成广告市场调研、消费者洞察、广告策略等环节后,应输出市场调研报告、消费者生活情境提案、广告策略提案稿等阶段性成果,以此强化学生成果输出与逻辑思维培养,作为广告核心的创意环节的成果输出,要求学生不仅停留在idea的文字上,方案中必须包含有体现广告策略与创意的平面或影视作品或推广企划的具体方案及相关物料的设计稿,同时还设计了团队面向客户提案的教学环节,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客户服务意识和说服能力,在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提案成果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受到学生们的支持。团队磨合中养成“以人为本”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师生都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从课题的选择上挑选师生都熟悉和感兴趣,尽可能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作为设计的目标人群的课题,要求广告项目进行深入的消费者调研或洞察,通过问卷、走访、访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揣摩、洞察“人”的因素,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反馈,为后续的设计做好准备。同时,组建团队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角色定位,如把善于管理同学安排作为AE,比较乐于聊天的学生进行消费访谈洞察,男生多担任摄影摄像的岗位,女生多做文案等,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激发大家的热情,效果更为理想。综上所述,因艺术设计实践创作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如能有意识地引入项目管理思维,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学校与社会更好接轨的职业情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训练,同时也充分开发、利用了现有实验中心的平台的基础上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实践项目的全过程,从中更强化了职业意识,培养锻炼了更好的艺术设计的表现与表达能力,对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姮

环艺考察报告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考察 教学改革

艺术考察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将艺术考察课程作为社会实践部分列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实践,为前期学习的多门专业课程找到现实的依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得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搜集、提炼和归纳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艺术考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目前许多院校的艺术考察课程管理并不规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可程度低。很多学生和家长将艺术考察课程和旅游画上等号,认为学校组织学生花钱旅游很没有必要。笔者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网上调研了解,认为艺术考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管理不规范,教师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学校的态度将潜在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即可。考察内容不清晰,考察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且在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许多学生也就真正把该课程当成旅游。

其次,考察点意向难以协调。随着扩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招生省份,扩大招生。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许多学生也会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谓众口难调,考察点不管定在何处,总难免会有和一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所去之处存在重复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总会对课程安排产生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参加课程学习。

再次,费用花销无法适应不同学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钱。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硬性开销必不可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省内考察花销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内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销总要在3000元左右。这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是一笔很大的花销,所以很容易因为这个问题上打退堂鼓。

最后,队伍庞大,活动受限。组织过活动的人都知道,人数越多,意见越难统一,组织起来就越困难。特别是在考察过程中,每个人兴趣点不一样,路线和节奏也不尽相同,队伍分得散,时间的把握上就很难一致,到了集合的时间,总难免要等人。时间浪费了,有的同学想多去些地方就会收到影响。

二、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

整合专业需求,区分各专业特点,遵循考察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全院构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考察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监管,减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外出考察前,结合考察点,带队教师要写出教案和讲义,教学目的要明确,目标考察准备充分,忌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题研究。使学生们充分认清借鉴各类艺术资源是各门类设计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课程中在结合典型作业练习的同时,避免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教学现象。必须努力探究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抓住本质和主流,培养学生善于从繁杂多样的现象中梳理提炼精华的能力,把教学与建立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结合,强调对调查报告与理论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学生兴趣,活化教学机制

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形势需要和受众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学机制僵化,没有选择性,不能对应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教学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胆设想。

1.下达课程要求后,让学生针对不同兴趣和需求,自行分组,分别制定考察计划,对当地文化艺术背景做出有效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制定计划过程中,授课教师给予指导并负责审核。超过10人的队伍可申请指导教师随队指导。

2.学生持经授课教师审核的考察计划书向学校提出考察申请,学校根据考察计划书的可行性和专业性组织专人进行审批,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指派随队指导教师。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审批的同学需服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时,分数的评定和补贴的划拨应体现政策导向性,向自主申请的学生进行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学生自主申请、主动学习。

3.教师带队出发前,需准备好教案和讲义,并送教务处备案方可出发。对授课教师、随队指导教师和审批、评定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配备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补贴。

4.所有作业形式以考察报告体现,必须要对当地的艺术环境、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请的考察小组,除了考察报告以外,还需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演示进行现场讲解、答辩。学校答辩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现场答辩环节联合评定给出答辩成绩。该成绩结合授课教师打分得出最终成绩。

环艺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环境监察;节能减排;作用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21-1

1 环境监察实行的必要性

对于我国来说,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造成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多的原因有很多,而国内许多建设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与环评阶段项目建设内容不符,环保措施和设施“三同时”落实不到位以及环保设施未能有效运行,造成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这些都造成污染物的减排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察的实施将使得项目环境管理由事后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整个监察工作贯穿于项目设计、施工、试生产三个阶段,既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服务于企业,填补了项目审批到验收之间的技术空白,是对现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利补充。

2 环境监察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

引入环境监察,可以使环境管理的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的始终,除了监视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现场视频信号巡视等。还可以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根据值班电话、自动监测数据和现场视频信号等发现环境异常情况,及时向环境管理部门报告。另外,通过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的日常管理,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对自动监控设备的数据进行手工比对,根据监测和环保部门的定期考核情况,审核与判别自动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逻辑性,确定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将以前存在的事后管理变为过程管理,从环境达标监察和环保工程监察两方面入手,确保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它也使政府强制性管理变为政府监督与建设单位自律和第三方服务相结合的管理,这既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经之路。因此环境监察做得好,污染物的排放就少,这样就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3 环境监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3.1 主要目标

环境监察就是要按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其批复意见、设计文件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的环境监察工作,依据环评报告书和设计文件中提出来的工艺、总图布置、各项环保措施等,认真监督、管理、检查项目的工艺、总图布置与设备的复合性、各个环保措施的效果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实际落实情况,对项目中存在的那些不合环境要求的,环境监察务必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业主,要求他们限期整改;对于那些拒绝整改的业主,要上报相关的环保部门使其整改,确保处理和解决好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促使环保的“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为环保的行政管理单位提供可靠的验收依据,本着对社会民众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可以按时顺利进行,确保项目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要求。

3.2 主要任务

(1)依据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对施工中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和污染防治设施落实的进度、可行性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施工前编制工好程环境监察工作的方案;

(2)积极协助业主根据项目的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书以及相关的批复要求,认真完成项目的“三同时”的工作要求;

(3)认真检查、监督项目的工艺、设备、设计图以及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环境监察应该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要求他们限期整改;对于那些拒绝整改的业主,要上报环相关的保部门使其整改,确保我们的生态环境健康,确保环境污染可以做到积极地预防和治理;

(4)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环境监察要本着对业主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工艺、设备等发生了重大变更或者出现了一定的环境问题时,环境监察单位应该积极的配合业主与相关环保部门进行沟通,使得业主能够严格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来达到环保竣工验收的条件;

(5)如果在施工中出现环评报告数据不准确,出现设计文件没有包含具体的保护措施,环境监察单位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积极协助设计单位和业主提出一定的善后保护措施;

(6)在工作中,环境监察单位一定要本着为环保行政管理单位提供验收的依据,对社会大众负责任,达到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的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7)认真做好环境监察工作的相关信息管理;

(8)环境监察应该采用巡检和旁站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期间的各项环保设施认真的进行处理。

环境监察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建设项目管理只注重审批和验收的哑铃型管理模式,实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工作背景下,我们必须完善并执行环境监察制度。

参考文献

[1] 程胜高,戴明新,安琪.工程环境监察发展生态及其与环境评价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9:63-65.

环艺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模式;音乐学专业;田野考察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179-181.

环艺考察报告篇6

关键词:艺术教育;书法文化;校外实训

随着国家对传统书法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规范,社会上书法展览、交流、培训、市场交易等书法文化现象异彩纷呈。社会对书法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走进书法圣地,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由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承担,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校外实训,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所以要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或随意性参观展览的实训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体系,提高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一、制定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

书法教育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书法史以及不同书体技法的基础上,走出校园,通过参观书法文化遗存、书法展览以及与兄弟院校书法专业师生交流学习,亲身感受品味中国书法发展面貌及现状,开阔学生视野,寻求艺术灵感,为学生书法实践和未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艺术教育专业(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的形式和内容

(一)拓宽校外实训方式“书法文化考察”校外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中国书法文化知识及书写技能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进书法文化古都、书法圣地,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艺术作品与文化遗址的魅力,加强对第一手材料的体验、感受和品味,促进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根据书法文化考察课程要求,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分为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两种方式。集中实训即选择恰当学期中恰当时间点集中一周时间进行较远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实训目的性强,实训效果比较理想,不足是需要付出较多精力、财力。分散实训即选择参观书法展览和博物馆等短时间较近距离的校外实训,它的好处是时间短,距离近,节省精力、财力,不足是实训效果较弱。两种形式结合进行,以集中实训为主,分散实训为辅,实训效果会更好。(二)实训地点选择及内容安排力求恰当丰富集中实训教学地点选择在书法圣地、文化古都、摩崖碑林是最恰当的。或陕西西安、或绍兴兰亭、或北京琉璃厂、或山东孔庙泰山等等,书法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遗存丰富。在实训中,内容安排要力求丰富。通过参观博物馆、碑林、摩崖实训活动等,师生共同欣赏和品味书法文化遗存的第一手材料,感受传统书法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当地院校书法专业师生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书法文化学习视野。游览相关文化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分散实训的地点根据当地书法活动、书法展览情况灵活选择,在参观书法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当今书法流行趋势,提高学生书法文化修养的时代感。

三、确保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安全顺利

安全顺利是完成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集中校外实训,时间长、内容多,不但涉及丰富的书法专业内容设计,还包括用车、用餐、住宿等生活内容安排。只有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校外实训任务,达到预期实训效果。做到校外实训行程有计划、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一)实训行程计划清晰合理。根据选定的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内容设计清晰合理的校外实训行程计划表,力求每项内容清晰、准确、详实。在实训过程中按照实训行程计划展开教学工作,遇有特殊情况灵活调整。(二)校外实训申请审批规范根据学生校外实训管理规定要求,依照工作流程规范,通过学院申请、学校同意、教育局审批等程序顺利完成后才能进行校外实训。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申请、审批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完成,确保校外实训工作按既定计划进行。(三)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到位校外实训安全教育及教学安全应急预案依托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落实到位。参加校外实训动员大会的人员包括学院领导、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校外实训班级辅导员以及参加校外实训的全体同学。通过校外实训动员大会解读“书法文化考察”课程校外实训的根本目标和本次校外实训行程安排;进行相应的校外实训安全教育;讲解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实训工作安全顺利。(四)校外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校外实训学院要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实训学生分成实训小组,专任指导教师分别带领一个小组指导学生实训。集中实训需由学院领导带队,艺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专任老师任指导教师,参加集中实训的同学要严格按照校外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安排展开实训活动,不能随意更改实训计划行程和内容。遇到特殊情况,由带队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代表共同研究,相应调整,并上报学院领导小组。确保实训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训任务圆满完成。

四、艺术教育(书法方向)学生校外实训总结

环艺考察报告篇7

申请报告格式

1)标题

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报告”,另一是在“申请报告”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报告”、“调换工作申请报告”等,一般采用第二种。

2)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报告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3)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报告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

4)结尾

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

5)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申请报告范例1

xx教育局:

为了搞好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实验工作,提高我镇教师小班化课堂教学水平,决定组织参与小班化试点实验工作的部分教师和校干外出考察学习。具体情况如下:

一、考察时间:XX年10月13日——15日

二、考察地点:上海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

三、考察内容:小班化课堂教学教学及管理经验。

四、参加人员:约30人,其中:

1、参与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的实验教师21人。

2、小班化试点学校的校长3人。

3、镇中心校人员5人。

4、教育局带队领导1人。

五、考察重点:小班化各学科课堂教学现场及教学管理经验。

敬请领导批示。

申请方:

申请日期:

申请报告范例2

一、办学目的:

为了方便周边儿童就近入学,本幼儿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精心服务于家长”为办园宗旨,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健康会自理、礼貌会交流、好奇爱探索、独立能合作的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同时 “精心育苗求生存,团结奋进求发展,优质服务求信誉,”是我园的办园目标,不断加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管理制度,以致于收到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我们的承诺是一定要让孩子们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我园长期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艺体育人为办学思想,坚持“尊重、平等、和谐、快乐”的八字园风。在幼儿教育中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努力培养一代健康又快乐、好奇又探索的新时代幼儿。在教育思路开放的今天,幼儿园以特色教育为主,用“心的教育,爱的成长”,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宗旨,充实儿童生活经验,提高儿童思想品德。办学目标是创办镇级师范性幼儿园,创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的特色,在课程设计上大胆创新,瞄准先进水平,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

二、办学条件:

教师尊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资队伍实力强、敬岗爱业、专业化程度高,教师全部达到师范学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思想健康,热心教育工作,关爱教育事业,时刻关怀下一代的成长,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封闭式教学管理,有校院、大门,学习环境好,院内卫生干净,布局合理,体育活动器材较全,教室坚固安全,光线好,室内教学设施完整,桌凳齐全,学校备有专车接送学生。

三、办学规划:

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完整教学设施,现有中型轿车一辆,接送学生充实体育器材,以便更好的让学生锻炼身体,教室内有彩电、vcd 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便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现已增建一层四间教学楼,让更多的儿童方便就学,逐步把学校办成现代化的规模,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材,把自己毕生精力和有限的资金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尽请有关领导批准。

申请人:

申请日期:

注意事项:

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环艺考察报告篇8

《化工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专业课程,要求将一个系统(如一个工厂、车间或一套装置)全部用工程制图的方法,绘制成图纸、表格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等方法编制成相关的技术文件,指导生产、技改和建设。PVC(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成熟,极具化工生产过程的代表性。通过该工艺流程的考察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对照《化工工艺设计概论》这门课程,学习现实生产中的工艺流程设计,加以验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水平,仅重点考察整个工艺流程中的聚合工段,其他工段作为辅助考察,了解其工段的任务即可。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中职精细化工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学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对化工生产过程有所了解,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对化工原理、化工生产过程、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设备的选型等有了深入的学习,为考察法学习化工设计和化工工艺课程打下一定基础,但查找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需要重点引导。

[教学时数]课外两星期:考察的计划与准备。课内10课时:考察5课时;整理资料与展示成果2课时;学生评价和总结1课时;教师点评和总结1课时;反馈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PVC生产工艺进行实地观察、体验、研究,巩固、验证、扩大已学的化工知识,获得实际生产方面的知识;

2.丰富其专业经验,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工艺设计与生产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

3.锻炼学生组织协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专业精神,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教学方法]总结性考察。以小组形式,每组由4-5人构成。

[教学媒体]教室、互联网、市场、公园等。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表

第二部分实施过程

一、计划阶段

教师提供项目(PVC生产工艺,重点是其工艺的聚合工段)考察任务,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征求学生意见,最后确定了考察地点——福建××电化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将学生分为4-5人的工作小组(分组时应考虑学生个性、成绩、能力等一些情况,最好采取异质分组)。教师组织学生先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为制定计划做准备。整个实施过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教师仅仅给予一定程度的辅导。

考察计划的制定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讨论的方法,共同确定。考察计划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大致包括考察学习的内容、范围、主题、目标和考察方式、考察步骤、考察要求等。

二、准备阶段

考察计划初步确定之后,各小组成员进一步细化考察方案,明确考察内容及其重点,分配小组各成员的具体任务。教师提示学生考虑在具体实施计划前应做哪些准备,考察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等。同时,明确注意事项,比如进行考察时候应该注意的穿着:不能穿皮鞋(避免引起静电)、凉鞋,女生不得穿裙子(方便行走,也为了安全起见),应该穿什么样服装等。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察目标,然后学生讨论考察计划。组织一次课堂活动,先让各小组提问教师,然后由各小组自行讨论。如:

生:我们这次去企业具体要考察些什么,现在我们只知道是去考察聚氯乙烯的生产。

师:你们要先去了解PVC的大致生产工艺流程,化工设计课本中所分的设计阶段就是我们这次所要考察的内容。

三、实施阶段

1.听取企业方面的介绍。

陈××工程师(以下简称“陈工”):××电化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1998年联合其他四家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为股份制公司。我厂是大型国有企业、“全国512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华南地区基础化工原料基地,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烧碱,聚氯乙烯,盐酸……

2.与负责接待的陈工座谈、访谈,了解PVC以及电石法生产PVC的工艺流程。

陈工:我看了你们查阅的资料,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工厂2010年的PVC生产目标是105200吨(等下我会带你们参观整个工艺流程)。其中聚合工段采取悬浮聚合工艺,悬浮法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聚合方法,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树脂,占世界聚氯乙烯树脂总产量的85%。

(1)国内外悬浮聚合的生产概况;

(2)产品及原料的性质;

(3)掌握悬浮聚合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主要设备及故障处理;

(4)掌握悬浮聚合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及经济核算;

(5)了解悬浮聚合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

3.考察车间,生产人员介绍和参观工艺流程。

(1)主要设备,原料;

(2)工艺流程;

(3)生产和调度;

(4)员工协同工作情况。

4.学生访谈一线操作员工。

生:这些聚合釜好大啊,容积有多少啊·

工人杨:这些是不锈钢的聚合釜,处理能力是50立方米。

生:那聚合釜外面一圈一圈的是什么·

工人杨:那是蛇管冷却,管内是冷却剂,它的冷却效果很好。

生:陈工,我们做聚合实验的时候要用分散剂,那PVC聚合时候用的分散剂是什么啊·

工人杨:我们的工艺采用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聚合的悬浮剂是用甲基纤维素。

……

四、成果展示与汇报

回校后,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处理考察过程中收集到的材料和访谈资料,包括考察活动中记录的笔记,拍摄的照片,以及访谈记录等等,写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完成后,组织学生将考察活动收集的资料、图片、图表进行展示,汇报考察结果。

学生展示的资料有:学生的笔记、拍摄的照片、考察记录单、考察报告、工厂的宣传资料、图片等。学生观看展示成果材料后,各小组组长汇报考察过程,提交考察报告。最后,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考察的心得体会。

五、反馈阶段

考察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考察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帮助学生分析考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收集学生对考察活动本身的意见,听取他们对开展考察活动的好的建议,以便在下次考察活动中加以参考,提高考察活动效果。

反馈时向学生提一些引导性问题,进行师生交流。

六、评价阶段

考察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考察活动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展开互评,促进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成长、进步。评价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例附学生评价表与教师评价表。

1.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评价表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价表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与问题讨论

整个考察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同学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一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亲眼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那些原本印刷在书本上的、平面化的仪器设备都真实地、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无不感到新奇、激动,那些老师课堂上经常讲的抽象的、枯燥的化工名词、术语,一下子鲜活起来,不再遥远、生疏。二是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主动去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通过考察,学生们初步体验到车间的工作氛围,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对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强化了专业意识。

环艺考察报告篇9

在此之前,学术界对敦煌的关注及对敦煌学的研究,主要是藏经洞文书。而这一阶段,不论是由官方组织的考察团,如“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史地考察团”,还是官员、个人的考察、视察或朝圣,如于右任、张大千等,乃至奉命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常书鸿及其追随者,基本上都是以艺术见长,他们关注的也主要是石窟保护和壁画艺术。

正是由于他们的关注及考察,尤其是临摹的敦煌壁画在全国各地的展出,向世人宣传了敦煌,也使世人了解了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敦煌艺术的探索、临摹、展览、宣传,对敦煌石窟的保护,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

王子云(1897~1990),安徽萧县人,生前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陕西美协名誉主席。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肄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和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底至1937年初在法国留学并游历欧洲。1937年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爆发后随杭州艺专流亡西南各地,1939年到达重庆。因他曾经帮助欧洲著名雕塑家朗多维斯基完成南京中山陵国父坐像,又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小学时期的老师,在国内雕塑界为一时之选,便受聘设计重庆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由于敌机狂轰滥炸,工程无法继续。而由于日寇入侵,使沦陷区的山西大同石窟、河北涿县白带山石窟、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等惨遭破坏。而其他还未沦陷地区的中国古迹文物又面临着灭顶之灾。因此,王子云毅然于1940年5月向国民政府教育部上呈报告,建议迅速组建艺术文物考察团奔赴西北,以摄影、临摹、拓印、复制、测绘、记录等方式,抢救收集尚未被日军占领地区的古代艺术文物。

1940年8月,国民政府正式组建艺术文物考察团,直属教育部领导(因此被称为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聘任王子云为团长,成员主要由沦陷区撤退来重庆的美术教员和重庆国立艺专即将毕业的优秀生组成。考察团的任务是考察陕西汉唐帝陵及宗教寺院,甘肃敦煌石窟、安西万佛峡石窟,青海佛教寺院等西北古代历史文化遗迹、古代艺术品和社会民俗。由于该考察团的主要工作基本上都在西北地区的陕、甘、青三省,因此又被称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考察团开始组建时,其考察对象虽然有敦煌石窟,但显然不是重点和首选。后来还是于右任的建议,才将敦煌列为主要的考察任务,正如王子云在《从长安到雅典》中说:“1941年,于右任从西北视察回来后,对我们说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宝窟,藏有许多古代的壁画和彩塑珍品,要我们去看看,调查调查。于是由当时政府的有关单位主持,组织了一个共有十多个人参加的考察团,其中包括历史、考古、美术等各方面的专家,由我担任团长。我们于1941年冬从西安出发,到敦煌时,张大千先生早已在敦煌莫高窟工作半年了。”

考察团从1940年12月开始到1945年初结束,历时近五年,辗转奔波于川、陕、豫、甘、青的大部分地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研究,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原计划的考察范围,本来不包括河南洛阳,但由于洛阳也属于佛教石窟雕刻,再加上离西安不远,为了多了解其与敦煌千佛洞的不同并作比较研究,考察团就在去敦煌之前先到洛阳龙门进行了调查。

20世纪40年代,由内地到敦煌,路途是非常艰苦的,从兰州去敦煌,先坐汽车经河西走廊,即经武威、张掖、酒泉。酒泉到安西(今瓜州)约280公里,需专雇畜力车走三天;安西到敦煌180公里,连畜力车也难通行,只能坐农家的木轮牛车,在这样一段行程里,有三个休息站,都是在沙窝里搭的小草棚。

王子云率领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共有12人,前后近五年。1941年10月到达敦煌莫高窟的只有三人,这主要是由于经费的限制,“其他的团员有的留在西安继续未完成的工作,有的留在兰州听候调遣”。考察团从1941年10月到1943年春,在莫高窟断断续续工作了两年半,有时是四人,有时则只有两人。

虽然考察团在敦煌的时间不长,人数又少,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第一,王子云绘制了莫高窟全景写生图。该图长5.5米,宽0.233米,是采用艺术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绘制的,它既是一幅优美的莫高窟外貌风景画,极具观赏价值,又是一幅莫高窟实位勘测图,具有很高的学术史价值。1998年,在陕西省举行的王子云教授诞辰百年纪念会上,主办方向与会者展示了这件作品。王子云先生去世之后,其夫人何正璜遵其遗嘱将此图捐献给了敦煌研究院。

第二,拍摄了一些珍贵照片。在考察过程中,考察团一路拍摄了许多照片,其中在莫高窟拍摄的照片就有120多张。由于时光的流逝,这些照片已成了莫高窟历史形象的珍贵记录。20世纪90年代,根据王子云先生生前提供的线索,在西北大学文博资料室发现了《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集选》10辑,每辑一册,每册约50页,每页的上半部是粘贴的照片,下半部是文字说明。其中第7辑是《敦煌千佛洞壁画》,第8辑是《敦煌及其它壁画集》,收集敦煌照片83张。在第1辑的《史迹名胜集》中,还有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全景,由此使我们看到了月牙泉自然变迁的直观资料。

第三,撰写了莫高窟现状调查报告。考察团成员、王子云先生的夫人何正璜女士1942年撰写的《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查》(发表于1943年出版的《说文月刊》第3卷第10期“西北专号”上),是实地考察莫高窟,利用第一手资料撰写的我国第一份莫高窟内容总录。它比较系统地对莫高窟的沿革历史及洞窟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并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粗分了洞窟的类型,探讨了石窟形制的特点和艺术风格。由于是第一个莫高窟内容总录,虽然还有不完备,甚至在今天看来不准确之处,但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在“洞窟之编号”一节中说:“就莫高窟悬崖现存之佛窟,可分为南北二段,总计不下五六百窟,惟北段各窟除一二魏窟及元代欢喜佛洞以外,余多空无所有,因此历来调查者多仅就南段佛窟编号。”如伯希和、张大千都是如此。北区的编号是20世纪90年代考古的新收获。

另外,考察团还临摹了一部分壁画。由于考察团的经费紧张,使用的颜料、画布都不是太好(与当时同在莫高窟临摹壁画的张大千相比)。他们临摹壁画是从文物的角度出发,即壁画当时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也是与张大千相比,因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把颜色都复原了,画出来就与新的一样,非常鲜艳,甚至将壁画上不大好的地方都能改好)。

考察团的成果很快就以展览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在考察过程中,曾在1941~1944年分别在西安、兰州、重庆等地举办过展览,考察团成员王子云、何正璜、雷震、卢善群、邹道龙等还举办过不同形式的个人展览。如完成敦煌的工作后,就先在兰州举办了成果展,又于1943年元月在重庆举办了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由于参观者太多,拥挤得无法继续进行,教育部又决定在中央图书馆单独展览一周,有3万人参观。

敦煌考察结束后,考察团又对甘肃河西走廊诸石窟、甘南拉卜楞寺、兰州、西安等地进行了考察。1944年,由于货币贬值,考察团经费实在困难,无法继续维持,便报请政府要求解散。1945年初,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撤消。经协商,教育部指令由西北大学处理善后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徐朗秋(与王子云是师范学校同学)任西北大学教务长,而老乡刘季洪又是西北大学校长,萧一山为西北大学文学院长。这样,西北大学就成立了西北文物研究室,由王子云先生任主任并兼历史系教授,继续从事西北历史文物和敦煌石窟的研究工作。考察团收集的文物和资料也交给了西北大学。

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是敦煌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建议,是谁最先提出来的?目前所能见到的文字只有于右任1942年12月15日的“提议”,作为国民政府大员的于右任,对于在敦煌设立研究机关显然胸有成竹。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于1943年1月18日,距于右任发表“提议”仅一月,可以说,最后决策此事和于右任有直接关系。当时的筹备委员会主任也不是常书鸿,而是国民政府监察院甘青监察使高一涵(于右任当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这也可以说明于右任的影响。当时发表的名单中,张大千、王子云、常书鸿都是委员,1943年3月,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张大千和王子云都没有出席,也没有参加研究所以后的活动。王子云对常书鸿任职只有一句评价,即“常一直是画西洋油画的专业者”,言下之意,对雕塑艺术还是外行,由他“来筹备这样的工作似乎没有道理的”。

环艺考察报告篇10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考察;采风;艺术教育

一、课程基本情况

“采风”,亦称“艺术采风”。它是指除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以外,有计划、有组织的,由学生参与的校外教学活动。它是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艺术采风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兼顾着教学、体验生活和社会实践等多重任务和意义。从专业教学讲,艺术采风活动让学生从静态的课堂走向动态的空间,用视觉扫描大自然与社会,为艺术创作提供情感积淀和创作素材,它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音乐考察与采风”是石河子大学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音乐学专业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第六学期暑假集中利用两周时间开设,主要由音乐系理论教研室承担该课程的教学,近几年该课程已成为音乐系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紧密,科研课题较多、取得成效较大的专业课程。2003年理论教研室对该课程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新模式作出新的规划,以培养应用性高素质的大学生为目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生在知识结构、舞台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古到今,从国际到国内,民族民间音乐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本国家民族的灵魂及象征,也含有一个伟大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形态。而新疆作为我国历史上文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就是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中心。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诸多的文化因素汇集于新疆诸多的民族中,从而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这些都为新疆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新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为音乐学专业开设的“音乐考察与采风”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自2002年设立这门课程起,音乐系一直坚持“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走出学校,由专门教师统一带队,深入民族民间音乐生活收集各种第一手的音乐资料并对其进行调查研究。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及今年(2010年),音乐系带领学生赴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进行音乐采风,学生被安排住在民间艺人的家里,与民间艺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了解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东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民俗,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系亦同鲁克沁镇的维吾尔族木卡姆民间艺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4年,音乐系带领学生赴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进行音乐采风,学生们又初步了解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状况。2009年,音乐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赴沙湾对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及舞蹈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是2008年,音乐系改变教学方法,采取“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即把鲁克沁镇的维吾尔族民间艺人请进大学校园,通过与师生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在为期两周的采风活动中,“吐鲁番木卡姆”第六代传承人、时任鲁克沁镇文化站站长、年过六旬的吐尔逊•司马义老人亲自带领12位艺人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则分组跟不同的艺人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相对于在大学接受的音乐教育,木卡姆及维吾尔民间歌舞可谓是一种陌生的音乐现象、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学生们亦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音乐厅、展厅、学院大厅以及学生琴房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学生们认真向民间艺人虚心求教的场景,艺人们也不知疲倦地带领学生们一遍遍地演唱和讲解所学的内容。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体味到了民间艺人的淳朴,掌握了最基本的“音乐田野调查”的工作方法,学生们也分别学会了用维吾尔语演唱两至三首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赛乃姆舞和纳孜尔库姆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维吾尔乐器,如热瓦甫、弹布尔、达甫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等,在最后半天的汇报展示中,学生们的表演可谓精彩不断,各组学生分别展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赢得了民间艺人的赞许及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也同民间艺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客观地说,“音乐考察与采风”课程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提高了他们对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本体研究的理性认识,唤起了他们深入了解新疆本土音乐文化的求知欲望。

二、本课程教学实施的创新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有自身的独特性。如果说它是正规的教学活动,它却没有标准的上下课时间;如果按没有上下课的时间标准,说它不是正常的教学活动,它却有相关的教学大纲作依据。因此,在活动中很难把握一个“度”,即:不能很好地做到既不束缚学生的手脚,让其有自由主宰的空间,又不是松散的管理、放任自流而保证适当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

在我国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地方性高校的音乐专业,其教学大纲里一般均设有“艺术采风”课程或类似的教学环节,看似相同的“艺术采风”,却因为各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同,使得该课程在教学内容、视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近年来,由于各大高校对艺术类学生的盲目扩招,很多院校艺术类专业在师资力量和管理能力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不足,这些因素也在间接地影响着艺术采风活动。实际上,精心策划和组织的采风教学,不但能很有效地解决音乐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它还是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锻炼学生对民间音乐采集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鉴于此,石河子大学音乐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理论教研室根据几年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音乐考察与采风的经验,通过对教学方式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使每一年的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都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其教学实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结合师范艺术教育的特点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应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加快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音乐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支持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音乐系根据师范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安排好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同时看到社会美育更为广泛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大自然,走访考察地的古迹、道路、建筑、展览馆等,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

(二)制定缜密的活动计划,全方位指导采风实践

音乐系在每一年的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前首先都会选择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民族特色分明、地域文化明朗、人文历史较为悠久的地区作为对象,其次是能合理安排行程,提高活动效率。在出行考察前都会专门安排相应的理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的指导,包括艺术专业技能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等各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不仅仅在艺术实践上能得到收获,同时在思想品德等各方面也能收益匪浅,体会到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及时整理,提高认识

通过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是艺术教育的归宿。对此理论教研室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审美过程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评价他们所面对的民族民间音乐事象,督促他们及时归纳、总结自己的审美感受,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四)抓过程,同时更注重结果

采风结束返回学校后,就要开始进入了资料整理和研究阶段。这是整个采风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环节能否出成果、能出怎样价值的成果而设计的,音乐系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每位学生在采风结束后一周内都要提交采风报告,在这个过程中理论教研室的指导教师历来重视加强指导工作,但对于采风报告的写作内容没有限制。最后主要根据学生提交的采风报告,结合其在整个采风过程的表现情况,指导教师采取集体评分的办法,评出每一位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三、本课程在师范教育中的作用

师范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师范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应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精神力量。活动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增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活动课程,组织的学生进行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在师范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不但服务于艺术教育本身,而且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也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体察民风民俗的同时,对江山如此多娇的祖国更加热爱,对伟大中华悠久的文化艺术深感自豪,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爱国热情。

(二)开阔视野,激发艺术灵感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手段,是通过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追求。通过学生对艺术内涵的进一步思考,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采风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搜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了解到课堂中无法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美的教育与创造,都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美的意境的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艺术灵感。

(三)增强凝聚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集体行为,学生走进社会,摆脱了学校及家庭的束缚,相互之间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凝和力,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活动中涉及到一些看似细小的但是又不容忽视的纪律,每个人只有认真履行,才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任务,加强了组织纪律性,进一步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参与管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的特殊社会环境,不同于学生以往单一的生活空间,需要他们解除依赖心理,主动地和周围的人和事接触、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他们的管理、组织、交往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逐渐地成熟起来。

所以,音乐系在音乐学(师范类)专业中开展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拓宽艺术教育新视角、开辟艺术实践新天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简要阐述,笔者认为。在音乐学(师范类)专业中开展“音乐考察与采风”活动是拓宽艺术教育新视角、开辟艺术实践新天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石河子大学音乐系的“音乐考察与采风”课程也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有组织、有规模地教习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进一步传承了新疆民族民间音乐,弘扬了新疆民族艺术,为推动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建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石河子大学音乐系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使该门课程更好地为师范类音乐教育服务,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3]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赵塔里木.学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国维吾尔木卡姆当代

保存的重要手段[J].中国音乐,2007,(2).

[5]于东风.浅议“民间音乐田野调查技术课”的教学――从

新疆艺术学院哈密采风谈起[J].中国音乐,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