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5 06:49:35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1

[关键词]老年食管贲门癌,围术期;护理

为探讨老年食管贲门癌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 作者对本院近 2 年收治的 90 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012 年 10 月 ~2014 年 10 月收治的90 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 , 其中男 59 例 , 女 31 例 , 年龄65~82 岁 , 平均年龄 (74.31±3.99) 岁 ;病灶位置 :食管上段29 例 , 中段 30 例 , 下段 31 例 , 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 各 45 例 ,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 术中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引流管 , 常规禁食6~10 d。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 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呼吸道护理、生命体征监护 ,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心理护理 患者进食难度较大 , 同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 , 患者对手术不了解等 , 均可导致术前患者心理出现较大的波动 , 机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 , 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等 , 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 , 排解患者担心的事情 , 将疾病发生原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等告知患者 , 有效消除其恐惧心理 , 同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 , 保证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手术。

1. 2. 2饮食护理 吞咽困难症状直接对患者的饮食造成影响 , 饮食不良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症状 , 不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及术后患者的良好康复。因此在手术前 , 医护人员需要联合患者、患者家属及营养师等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 从而帮助患者提高机体抵抗力 , 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有效改善预后。

饮食结构尽量以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等流质或软质食物为主 , 对于无法正常进食患者 , 则采用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 , 尽量少食多餐。在术后患者进食时可能出现反酸、呕吐及食物反流等胃部不适症状 ,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食时的体位进行指导 , 告知患者 2 h 严禁平卧。

1. 2. 3并发症护理 在手术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 ,同时功能下降 , 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 , 因此常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等现象 , 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 ,一旦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 则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 对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等进行观察 , 告知护理人员正确的咳痰、咳嗽方法 , 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在给予患者肠营养时要保证食管的通畅 , 同时对滴注速度、营养液温度等进行严格控制。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 并在患者出院时分发本院自拟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表 , 主要包括医院环境、护理人员态度、护理能力、需求解决情况等, 共100分, 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 ,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 (125.4±15.3)min, 平均住院时间 (14.5±1.7)d, 参考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 (178.6±16.0)min,平均住院时间 (18.4±2.1)d,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6.6%, 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 24.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1】

2. 3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为 (93.26±5.28) 分 ,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为 (81.21±4.77) 分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食管贲门癌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 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发作人群 , 肿瘤组织倍增周期长、侵袭力差、淋巴结转移率第及手术切除率高等特点[1], 临床根据这一特点将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 然而老年患者多伴随多种基础类疾病 , 同时身体抵抗力及功能均明显下降 , 围术期常出现并发症等 , 同时患者恢复效果较差 , 因此为围术期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人们出于对癌症的恐惧等 , 当疾病确诊后多会出现恐惧、绝望等情绪 , 同时患者进食困难及癌症疼痛等可导致患者生理及心理均承受着较大的痛苦 ,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 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针对患者的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 ,医护人员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 为其情绪宣泄提供出口 , 同时给予其安抚及解释 , 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 更好的接受治疗 , 同时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3]。针对患者进食困难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现象 , 提高机体免疫力 , 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生理痛苦 , 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同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参考组 (P<0.05), 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观察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 (P<0.05)。

综上所述 , 老年食管贲门癌的围术期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尤俊 . 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的对比研究 . 肠外与肠内营养 , 2010, 17(2):78-80.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2

目的:对比改善实验室质量管理前后临床微生物分析结果,探讨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前5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组,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记录分析数据。结果: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准确率86.00%。实施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准确率为90.00%,两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质量管理;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2-02

近年来,医院不断有新的耐药菌株出现[1],感染病例也不断增加,这对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医师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还能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检测医院感染流行情况的依据。因此做好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准确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风险的有效途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前的50例临床微生物检测分析报告作为对照组,选取实行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后的50例临床微生物分析报告作为观察组。

1.2 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

1.2.1 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2]:

参考ISO或国家制定的相关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和操作手册等,提供给所有参与检验工作者参照和学习。

1.2.2 认真详细编写管理文件[3]:

SOP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参照的主要指南和依据,它能保证所有检验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更标准规范和统一。SOP文件在编写时应当包含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采集方法、使用试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相关参考文献。SOP文件编写完成后须有责任科室主任签字生效,不得随意更改。

1.2.3 标本采集方法:

明确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如应在发热时抽血培养标本,根据不同样本的采集要求明确适当的采集方法、所需要的培养器皿、培养温度、运送时间等,送检标本如不合格,应立即要求检验人员与临床进行联系。

1.2.4 检验人员素质培养[4]: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应经过严格的培训,每一位检验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项测试的考核,考核通过才能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除此之外,每年还应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

1.2.5 检验仪器校准:

所有检验仪器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定校准程序和操作程序,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程序应包括校准的方法、可接受范围和期限。每做一次仪器维修和保养都要做好记录,并且在之后做好校准工作。更换过的鉴定板每更换一块都要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细菌鉴定仪每次鉴定前都应该进行自动校准,采用化学试剂纸片对高压湿热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1.2.6 检验试剂及培养基:

所有用于检验的培养基和试剂都应该想进行登记记录,无论是商品化采购,每一样试剂都应该有明确清晰的产品信息,包括品名、批号、有效日期、浓度等。同时试剂在使用前都应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检查,通过试剂颜色、厚度、是否有细菌污染现象、是否存在溶血、是否存在过多气泡等方面来检测试剂的质量。而检验所用的培养基和细菌鉴定板在石永强都应该观察包装是否破裂,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试剂盒染色液的容器上应该明确表明相关信息,过期的试剂和染色剂绝对不能在继续使用。

1.2.7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配合:

与临床及时有效的沟通,向临床宣传正确的采集标本和运送标本的正确方法,以减少实验前的误差,提高检验分析结果的质量。

1.2.8 准确的检验报告[5]:

患者的检验结果在公布之前必须进行双责任人签字确认,包括检测分析操作者和复核主管签字确认。复核主管必须对检测报告的合理性、准确定进行审核和判断,要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当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结果时,复核人员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注意。

1.3 试验数据处理:

两组微生物检测分析结果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SPS19.0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对照组50例微生物检测报告中有43例检测报告准确性有效,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86%;观察组准确性有效的检测报告为45例,占总检测报告数量的90%。观察组检测报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报告有效率,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所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检验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疾病防疫控制机构的综合实力。随着各种关于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管理法规的颁布实施,实验室的设计、建造、验收、检测过程等逐渐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些措施的颁布和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实施条件和环境质量,而严格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使得检测试验操作更加规范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微生物检测报告的质量结果,最终影响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要在临床推广实施实验室管理措施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亚玲,康凤凤,王治国.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J]. 中国医院,2014,02:7-9.

[2] 何梦林.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3,S1:347-348.

[3] 韩淑娥,孟芝君.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2013,12:1433-1434.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3

关键词:弃婴;救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58-01

大多数弃婴曾经被其父母实施过相关的救治,后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其被放弃治疗并被遗弃,而放弃治疗原因多为经济因素。,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水平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弃婴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值得我国伦理学者和医疗工作者关注的。本次救治的弃婴患儿推测是在家长认为治疗无望后被遗弃的,但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治疗和活力后,成功被救活。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情况

1.1 一般资料:患儿、男性、约10天(具体出生日期、时间不详),因“发现全身皮肤青灰色,呼吸急促2小时”入院。患儿于2012年9月27日16:35被人发现遗弃在公园厕所内,全身青灰色,经市民报警、呼叫120急送入院,由儿科科主任、护士长(作者本人)组织参与抢救,并立即开放院内绿色通道。

1.2 诊断情况:患儿患有重症肺炎、新生儿败血症以及新生儿冷伤综合征,新生儿中度贫血。

1.3 入院初步检查情况:患儿体温38.3℃,脉搏130次/分,心率48次/分,体重3.5Kg,血压80/60mmHg,患儿反应差,予静脉留置穿刺时无反应,呈足月儿貌,全身青灰色、浮肿,躯干部可见明显花斑,腹部胀满膨隆,头部左侧、额顶部、双手、足背及腕部,腹股沟、双侧腋窝处可见多处针孔,脐部干净,脐带未脱落,左下腹可见穿刺针眼3处,周围呈圆形紫红色瘀斑,直径1.5cm, 会、双、双侧均硬肿。

1.4 彩超检查结果:肝脾肿大、腹腔积水,头颅CT考虑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部CT示肺部感染,动脉血气分析示氧分压80mmHg,血氧饱和度95%,血糖2.7mmol/L, WBC30.16×10 9/L,HGB95g/L,入院后入重症监护室,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输液泵控制滴速,计24小时出入水量,患儿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于9月30日全身皮肤及面色转红润, 10月3日全身多处针眼已全部愈合消失,会、双、双侧硬肿消失,给予人工断脐。

2 救治情况

2.1 成立该弃婴的专治护理小组:从接诊到该例患儿后,医院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成立专门医疗、护理救治小组,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救治,并得到全方位的治疗护理,例如科护士长每日到病床旁指导护理工作,给予患儿、喂养等护理措施,以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积极参与救治,决不放弃,使患儿得到康复。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测,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计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病情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

2.3 积极控制感染:因患儿在外院进行过多处静脉穿刺,且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抗生素要每8小时静脉点滴一次,故固定专人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静脉穿刺处肿胀,液体渗出[1]。

入院时血培养示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经治疗后复查无菌生长,出院前复查腹腔彩超正常,头颅CT正常,肺部CT明显吸收好转,共住院14天,于2012年10月11日10:30送儿童福利院收养。

3 护理情况及护理体会

3.1 合理喂养,促进生长发育:患儿奶具严格消毒,奶嘴孔大小适宜,奶液新鲜,温度适宜(34℃-36℃),喂养由少量循序渐进过渡到适量,喂养时抬高患儿头肩部呈30o,喂奶过程中观察患儿吸吮、吞咽能力,喂奶后竖起患儿轻拍背部,入睡时患儿取侧卧位,防牛奶窒息。护理时我们注意定期测体重,评价喂养效果。患儿入院时体重3.5Kg,入院第一周3.75 Kg,入院第二周3.95 Kg,说明喂养有效,生长好。

3.2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采用专人护理,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严格洗手,穿隔离衣;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并对衣服进行消毒处理。本例患儿无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2]。

3.3 加强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是否红润,每日予擦浴一次,注意环境温度适宜、保暖[3]。每次便后给予温水清洁肛周,皮肤皱褶处涂婴儿爽身粉。

3.4 加强口腔护理:患儿因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易致鹅口疮,故入院后即注意口腔护理,每日使用1.4%苏打水洗口。

工作中注意护理细节如尽量避免减少采血次数,每次采血时注意仔细计算采血量多少,避免医源性贫血[4];予脑蛋白水解物护脑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提高患儿今后生存质量。。通过对本例无名弃婴的护理,笔者认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怀着一颗对生命永不放弃的心,通过自己高度的同情心、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刘楚婕,李玉香.放弃生命支持治疗在ICU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 17(30):3695-3696

[2] 韦艳姬.早产儿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 50-51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4

论文关键词:脑膜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由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目前死亡率高为20%~30%[1]。通过综合治疗,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治愈率已提高到93%[2]。其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脑1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怎么写论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男5例护理论文,女5例。年龄22~60岁,住院时间10~160天。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头痛,热型为不规则热,根据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临床均诊断为脑膜炎。

1.2 治疗 住院后根据不同情况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选用4~5种联合正规方案治疗,同时予激素、脱水、对症、支持及营养等治疗,治愈好转。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病情重,加之应用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后可出现一定的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另外,一些患者对结核病存在误解,加之经济的拮据,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此外,一些患者又担心预后不良,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本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论文,放松心情,乐观面对本病。

2.2 饮食指导 患者由于颅压高致频繁呕吐,抗结核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降低食欲,持续发热及大剂量

脱水剂应用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醒患者鼓励其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钙饮食,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流质饮食,合并胃出血及病情危重者增加胃肠外营养。

2.3 用药观察

2.3.1 应用脱水剂的观察与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用的脱水剂为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所以,首先要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目前,常用的脱水剂为20%甘露醇,其对血管刺激性非常大,护士应保护好患者血管,如发生渗液、漏液,可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减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怎么写论文。

2.3.2 使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黏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护理论文,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使用激素用量过大或减量不合适、计量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反跳现象,因此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并嘱患者不能随意增药、减药,如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3 抗结核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规律用药原则,否则,就可能造成耐药。此外,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大。因此,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肝肾功能异常,视力减退、听力障碍及变态反应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药。另外,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利福平应空腹服用,可达到最佳疗效,同时也可减少其副反应。

2.4 腰椎穿刺的护理 进行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因具有一定的损伤性护理论文,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术后协助患者去枕平卧4~6 h。

2.5 发热的护理 本组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0 ℃。因此,应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出现体温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出汗较多患者应协助其饮水,并加强房间通风,防止复发感染。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等,防止皮肤感染发生怎么写论文。

2.6 高颅压的护理 脱水疗法是治疗颅内高压的重要手段,常用20%的甘露醇静滴,应用时速度要快,确保200~500 ml甘露醇在30 min内滴完,否则影响脱水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血症。

2.7 出院指导 结核脑膜炎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待脑脊液检验正常及症状消失后即可出院,出院后仍须坚持抗结核治疗6~9个月。出院时嘱患者必须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脑脊液、血常规、肝功能护理论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常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此,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颅内高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做好服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5-128.

2谢惠安.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296.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5

采用预条码技术实施检验信息联机采集,与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无缝连接,与医生工作站、护理工作站以及检验科全面集成,扩展了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预条码检验信息联机采集包括:检验申请、样本采集、检验报告和结果网上同步传递[1],检验信息共享与自动存储。

1实现功能

1.1样本采集门诊、疗区护理站在采集标本前扫描容器外已经存在的条码,将该条码分配给疗养员,形成与疗养员唯一对应关系。该条码包含患者的一般信息和所申请的检验项目,在整个标本流转过程中,均使用该条码识别标本。

1.2样本管理扫描条码调入疗养员基本信息,接收医生所开出的检验申请。门诊部分先交费,住院部分在检验科室确认后自动计价。核对实际分析的标本与疗养系统申请标本的一致性。将条码所携带的检验信息,包括病人信息、检验项目等,直接发送到检验仪器完成检验项目分析。通过计算机自动采集仪器已完成的检验结果等数据。支持一份标本在多台仪器上交叉检验的库位管理。

1.3报告单管理系统自动审核超出正常值或生命极限范围的检验数据,使用不同的报警标识提醒操作人员,自动列出该病人相同检验项目以前的检验结果。数据审核包括超出正常值、极限值、历史结果、严格约束、用户自定义约束条件等。

通过计算机打印标准化的中文报告单和当日汇总表。检验科审核确认后以电子方式发向申请医生,医生即可查看或打印检验结果。复查项目自动加上复查标志,此标志同时也出现在报告单上,方便提示临床医生,告知该检验项目已经复查。

1.4查询统计在指定条件下查询指定范围内的检验报告及结果,根据病人姓名、工作单号、检验仪器、日期范围、送检部门、检验项目等查询条件进行任意组合查询。在限定条件下统计指定范围内某一时间段内的工作量和收入情况,根据检验项目、送检单位、病人类别、检验仪器、开单医生等条件进行统计。

对于多次检验相同项目的病人,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描绘出一条变化曲线,以便观察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专业统计分析,包括检验项目的阳性率、平均值、标准差、病人的动态趋势分析、多方位组合查询等一系列功能。

2应用效果

2.1安全可靠系统对操作员实施密码、权限限制管理,对系统的任何修改或删除操作均记录操作员和操作时间,以便问题查找或责任落实。数据库定时自动备份,防止系统软件错误或硬件故障对数据的破坏,有效地防止了人为或系统故障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2.2操作简便采用集成式管理方式,操作界面简便,操作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可以在一个界面中完成,所有操作均可以用键盘实现,所有功能均有快捷键实现。

2.3无缝连接独立完善的数据接口部分,可以很好地与疗养系统完全融合,实现各工作站检验信息共享[2],如门诊或住院疗养员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收费信息等。检验信息联机采集实现了患者信息、诊断信息、检验申请、样本采集及检验报告和结果的网上同步传递,检验信息共享与自动存储。

2.4自动校核对数据自动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上下限、历史结果比较、用户自定义约束条件等,并自动在报告单上提示超过上下限的结果及复做的结果。

系统提供急诊标本自动提示、急诊报告立即通知等功能,使得急诊报告可以及时得到处理。

先进的报告单处理方式,可以打印报告单、总汇表,普通报告单、图像报告单、累计报告单、细菌报告单等多种方式的报告打印。

引入了参考值策略的概念,彻底解决了同一项目不同参考值的问题,通过参考值策略,可以根据性别、年龄的不同定义参考值,也可以根据不同样本或不同仪器定义不同的参考值,还可以根据不同试剂,对不同时间段定义不同的参考值。

可以对病人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生成病人趋势图,自动进行校验等。对检验数据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监督,得到各类报表,如超出比例、超出上下限,并可以查看历史信息、复查信息。

3讨论

3.1扩展了疗养信息系统功能我们与上海齐效公司合作开发了疗养院检验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全面地和疗养院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了与多种检验仪器的双向通讯,不仅检验仪器的检验结果可以自动进入检验信息采集系统,而且可以将检验申请上传各仪器。检验信息采集产生的各种数据输入疗养系统,由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处理、传输和储存,形成数据资源网络共享。还可以在医生站、护士站打印报告单,实现无交叉污染检验报告。

3.2提高了工作效率预条码管理实现了检验数据的实时自动接收、控制与综合分析[3],直接把样本放在仪器上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系统根据样本条码自动检索样本信息,实验室人员只需审核结果和打印报告即可。

我院检验信息采集系统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系统以条码作为标本物流的唯一识别手段,贯穿于标本采集、实验和报告生成的全过程中,检验单申请模块嵌入疗养系统医生工作站中,实现申请单电子化,将申请信息直接发送到门诊收费或护士工作站的住院医嘱中,同时供门诊模块、住院模块调用。预条码样本管理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而且消除了过去存在于此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录入的工作,减少了人为操作环节,为杜绝“人为差错”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检验报告的周期,节省了时间,为疗养员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3.3运行环境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数据是疗养员疗养期间的重要信息,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系统的任何间断停止都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做好机房、服务器、数据库安全工作的同时,应督促网管人员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用户权限管理,督促计算机终端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督促检验科人员做好检验信息维护。最好再配备一台检验信息联机采集备份服务器,以便应急使用,综合保障信息系统不间断运行。

参考文献:

[1]曹美琴,唐鸿建,江淑芳,等.预条码检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38-40.

[2]周芮,王贵全,邵国光,等.临床检验信息系统的网络实施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53-255.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6

期起陆续有各地区的银屑病调查报告。上海(1974)调查454005人,其患病率为0.

217%;南京(1974)以函调方式调查102849人,患病率为0.28%;河南(1980)调查

105545人,为0.37%;黑龙江(1977)调查17806人。为0.84%,一般北方高于南

方。国外报告:美国患病率为0.5 1.5%之间,英国为1.6%。

银屑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与遗传、感染、

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和免疫异常等有关。中医认为多由脾肺湿热

、复感风湿热邪、蕴于肌肤、致局部气血运行失畅;或因风寒外袭,营养失调,瘀

久化燥,使皮肤失其所养;或因七情内伤,气血壅滞,久郁成于瘀所致。

本病的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常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可见到发亮的薄膜,剥去薄膜有点状出血。皮损形态不一。临床上有寻常型、脓疗

型、关节炎型和红皮病型四型。

银屑病的治疗目前大多只能达到近期效果,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传统医学采用

辨证施治的原则,均有一定的疗效。本病的治疗有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两大类。

一、银屑病的局部治疗

1蒽林(Anthralln)

它的作用机理是(1) Swanbeck等证实其能抑制DNA的合成,马圣清等证实惠林

对表皮细胞的DNA复制及分裂指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继发抑制乌氨酸脱浚酶,

经其治疗后,使银屑病患者表皮中聚胺水平恢复正常;(3)抑制葡萄糖 6 磷酸脱氢

酶及脂氧合酶;(4)使cGMP/cAMP比值升高,从而调节表皮细胞分裂;(5)抑制钙调

素;(6)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及免疫抑制作用。

根据恿林对银屑病和正常皮肤的透皮速率不同, Runne通过同体分侧对照观察

短时间(10.20分钟)涂高浓度(1.3%)恿林软膏的效果比24小时涂0.1 0.2%软

膏好,皮损消退时间比后者提高6.8天。

恿林可与皮质激素合用。 Lidbrint等在用意林 UVB疗法的同时,第一周每天

外用氯倍他素次,第二周隔日1次,第三周每3天1次,第四周1次,26例中18例临床

痊愈,其平均消退时间为2.5周,显著少于对照组。

2.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抑制表皮内DNA合成及有丝分裂活动的能力。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

过调节脂皮质素(Lipocortin)和IL 1来实现的。

局部外擦,1日 l 2次,或隔日1次,用药时要掌握用量,按身体不同部位对皮

质激素吸收多少的比例,来确定每日用量,不宜擦之过厚。

3.焦油类

能抑制DNA合成,常用的有煤焦油、松馏油、糖馏油和黑豆馏油等,浓度一般

为5 10%。目前仍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良好药物。煤焦油与紫外线(360nm)联合应

用可抑制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DNA合成。因此两者合并应用,可治疗顽固性银屑

病。

4.光化学疗法

光疗有日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两种,均有一定疗效。

1974年把有光活性的补骨脂素(呋喃香豆素)加上波长320 400nm的长波紫外线

(UVA)照射的药物和光联合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化学疗法,也称为补骨脂素长波

紫外线疗法(Psoralen UVA,PUVA)。目前已有多种皮肤病应用此法,而银屑病则是

其中重要的一种疾病。局部疗法大多以涂敷TMP(三甲基补骨脂素)或8 MOP(8 甲氧

补骨脂素),然后再以UVA照射进行。银屑病的近期痊愈率在50 80%之间。

国内的报告也肯定了PUVA的疗效。张国威等报告34例寻常型银屑病接受PUVA治

疗,其中23例皮损消退90%以上,采用维持疗法的缓解期为1.5 36个月,平均13

个月。

在应用光敏性中药代替8 MOP来治疗银屑病方面,国内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

了可喜的成效。在一个多中心的研究中,以中药白芷提取物代替8 MOP治疗了159例

寻常型银屑病,痊愈者达47.2%,皮损消退90%以上者达22%,两者合计为69.

2%,皮损消退70%以上者为20.8%,消退50%以上者为4.4%,治疗一个月以上

无效者(皮损消退不到50%)为5.5%,其疗效与8 MOP+UVA治疗相仿,而副作用则

少得多。

总之, PUVA治疗银屑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其有效性已被确认。在银屑病的

治疗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5.其他

(1)氨甲喋吟霜

根据张国毅等报告,外用氨甲喋吟霜治疗银屑病54例(顽固性斑块型),有效率

为83.3%(对照组37.0%)、显效率48.1%(对照组9.3%)、治愈率7.4%(对照

组0),结果表明外用0.1%氨甲蝶吟霜治疗银屑病有效。

(2)喜树碱

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抑制皮损中分裂较快的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使棘层细

胞增殖减慢和角化不全消失。综合国内局部外用资料共226例,其中临床痊愈79例

(占34.96%),显效64例(占28.32%),有效44例(占19.47%),无效39例(占17

.25%)。1/3以上病例临床痊愈。局部外用时未见全身不适。但有用药部位疼痛

、皮炎、色素沉着等。

(3)维甲酸

0.025 0.1%维甲酸脂外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皮炎。但浓度降

低后其随之降低。且维甲酸在制剂中不稳定,故其外用治疗受限制。近年来与皮质

激素联合外用可减少刺激,提高疗效。

二、银屑病的内用药治疗

1.中医中药疗法

按简易辨证法血热型和血燥型辨证诊治

(1)血热型

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或佐以散风、解毒、祛湿。常用药物有生槐花、紫草根

、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参、鸡血藤。

(2)血燥型

以养血润肤、活血散风。常用药物有土茯苓、鸡血藤、当归、威灵仙、生地、

蜂房。

张志礼等(1974)报告200例中171例为血热型,29例为血燥型。治疗结果:126

例痊愈,71例基本痊愈。陈桂芝(1979)报告50例,血热型36例,以凉血清热熄风败

毒为主,服以白茅根、生地、紫草、生地榆、当归、赤芍、鸡血藤、白蒺藜、金银

花、连翘、板蓝根、陈皮、甘草。血燥型14例治宜养血润燥、活血散风。服以当归

、赤白芍、川芎、鸡血藤、麦冬、首乌、胡麻仁、威灵仙、海风藤、土获苔、甘草

。人均服50例。痊愈31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例。随访结果:半年内复发

者9例,1年内复发者13例,2年内复发者4例。丁履伸等(1980)将176例分成血热型

和血燥型治疗。前者用金银花、丹参、赤芍、紫草、防风、蝉衣、白企、槐花、柴

胡、黄苓、蚕衣。后者用土茯苓、生地、乌梢蛇、白菜藜、蜂房、白藓皮。结果:

总有效率93.7%,痊愈100例,对痊愈的69例随访1 5年,有43例复发。朱仁康(1

983)将236例分成血热风燥型和血虚风燥两型。前者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服以土茯

苓、山豆根、草河车、白藓皮。后者治宜滋阴养血润燥,佐以清热解毒。服以生地

、玄参、丹参、麻仁、苦参、山豆根,总有效率94%。刘玉梅(1986)将小儿银屑病

40例分为血热和血燥两型。血热型用桔梗、山豆根、甘草、连翘、丹皮、玄参、麦

冬、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白鲜皮、生地、芦根、蒲公英。血燥型上方去芦根

、大青叶、板蓝根,加黄耆、当归、茯苓。结果临床痊愈32例,显效4例,总有效

率为95%。

活血化瘀疗法

根据《医林改错》“肌肤甲错…,血府逐瘀汤主之”。提示皮肤粗糙起鳞屑为

血癌证侯之一,可用活血化瘀方法来治疗。上海华山医院在70年代动用平肝活血方

、祛风活血方、乌梅活血方、养阴活血方等治疗银屑病有良好效果。

根据传统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风邪外侵,结聚肌体,郁久化热,热人营卫,导

致营养失调,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郁,久而血虚血瘀,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内

外合邪而发病的观点,刘承煌(1988)应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的消银散(由黄耆、

生地、当归、丹皮、红花、银花、栀子、萆解、白鲜皮、荆芥组成)治疗本病,结

果临床痊愈2例。基本痊愈20例(90%以上皮损消退),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15

例。

谈善庆等(1990)用复方丹参注射刘20 3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

日治疗40例,总有效率76.5%。王自彬等(1988)报告用大枣丹参片,总有效率为

91%。华山医院及扬州地区人民医院用虎杖甙治疗本病,其有效率分别为70.3%

和64%。马宽玉等(1992)报告用生地、生槐花、玄参、大青叶、紫草、乌蛇、丹参

、赤芍、丹皮、生甘草等组成的地花消银汤治疗银屑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4.3%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1978)用雷公藤片治疗100例,有效率61%,刘西珍等(1

982)报告治疗3例关节病型银屑病(其中2例伴脓疤性皮损)。2例临床痊愈,1例皮疹

大部消退,关节症状也消失或明显减轻。上海华山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

究所等用雷公藤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免疫调剂

这一类为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和制剂。

1.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

综合国内TF治疗本病,观察例数较多的上海市银屑病防治研究协作组(81例),

济南军区总医院和福州市皮肤病院(各40例),共161例总有效率为71.43%。

2.维甲酸

叶伟等(1955)报告应用近年开发的第三代维甲酸衍生物芳香维甲酸乙酯(R012

6298)成功地治疗42例,其显效率3个剂量组分别为100%,100%及90%。白玫等

(1994)报告用依曲替酯(Tigason)治疗1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结果ll例中9例治疗(

81.82%),2例好转(18.18%)总有效率为100%;有报告用依曲替酯治疗各种类

型银屑病199例,痊愈63例(占31.7%),显效93例(占46.7%),有效25例(占12.

7%),无效18例(占8.9%)。尤以脓疤型和红皮病型疗效为佳。寻常型有效率也达

91%。

3,抗肿瘤药物

江苏省工人医院皮肤科(1975)报告用氨甲喋呤(MTX)2.5 7.5mg口服1次/日

连续6天,停2 3天再服共治4例, l例原发性脓疤型和2例皮损广泛的寻常型银屑病

显效,4例均有副反应。唐鸿洲等(1975)报告,共治50例,有效率达96%。四川医

学院(1976)报告用间隙口服疗法,有效率85化.

其它有乙亚胺、争光霉素、平阳霉素、丙亚胺、羟基脲等均有好疗效,但副作

用也大。

4.环泡菌素

对银屑病有快速、显著的治疗效果。廖万清及吴绍熙等报导和综述了环抱素A

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严煜林报告口服环孢素A治疗9例银屑病小结,提示其对银

屑病有良好的疗效。

5.硫氮磺胺嘧啶

Gupta等(1989)报告用本药每天3g治疗32例斑块状银屑病共8周,均以有效率显

效。作者于1990年又报告用双盲法治疗50例慢性中度到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其中2

3例为给药组,27例为安慰组,治疗8周,观察疗效。给药组完成8周治疗者17例,

其中7例(41%)显效,皮损好转60 89%,7例(41%)有效,皮损好转30 59%,3例

(18%)无效。安慰组仅1例有好转,22例无变化,4例加剧。 Farr等(1988)报告每

天2g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34例,有23例关节炎临床好转,占67%。

6.抗凝血药物

华法令(Warfarin)、藻酸双酪、肝素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7.皮质激素

强的松、强的松龙等系统用药的副作用及长期用药的危险性则已是众所周知,

故以略。

8.内分泌疗法

本组大多是长效避孕药,如复方炔诺酮、氯地孕酮等。据文献报导,本组药物

使用方便,且无严重副反应,临床效果以复方炔诺酮较佳。蒋勇华(1984)报告用复

方炔诺酮、炔雌醚共治18例,临床痊愈7例,好转9例,无效2例。

9.其他

吴保昌(1994)用多烯康治疗Zumbusch型脓疤性银屑病2例均达此临床痊愈。Ke

计ler也报告了用多烯康治疗Zumbuschl型l例。

参考文献

1.刘承煌主编:《银屑病的临床和研究》上海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

1版。

2.张国毅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3):132。

3.马宽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3):19。

4.淡善庆,[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1):27。

5.王槐三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9;18(1):42。

6.叶伟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6):362。

7.白玫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3:134。

8.廖万清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21(2):77。

9.吴绍熙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0;19:91。

10.严煜林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4):199。

11.吴保昌,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4):201。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7

中图分类号: R749.7、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0-00722-03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社会负担沉重的精神疾患。由于AN与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相当困难,且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因此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在不同阶段介入心理干预。为了明确心理干预在治疗AN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其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本文依照《神经性厌食症的药物治疗》所用的方法对1980至2006年间各国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考察AN心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了评分(但在受试者和干预者的遮盲项上不予评分),从中选出质量较好的16篇文献(60分以上)作为系统回顾的对象,综合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这16篇入选文献分别报告了12项心理干预试验(Psychotherapy Trials,PTs),研究对象总例数为564,每项研究的入组总例数从24到90不等,平均47例,每组例数在8-44之间,平均20例。上述研究对象有1项为住院患者[1],3项为住院或门诊患者[2-4],其余均为门诊患者。方法学方面有1项研究使用了盲法[5],6项研究无法使用盲法[3,6-10],其余研究则未予描述,12项研究中有3项未进行意向性分析[1,3,11]。

1 治疗的有效性

入选的PTs主要考察了认知行为治疗(CBT)[6,7,11],行为治疗(BT)[6],人际关系心理治疗(IPT)[7],认知分析治疗(CAT)[8,9],聚焦式心理治疗[9], 个体支持性治疗[10],自我指向个体治疗(EOIT)[3],小组治疗(GT)[2]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家庭治疗(FT)[1-5,9,10,12]。

1.1 CBT 有3项研究考察了CBT的疗效,研究对象均为成年女性门诊患者。第1项研究将24例体重不足的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CBT)、B组(BT)和C组(一般治疗,含折衷治疗),治疗为期6个月,在治疗结束后6、12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各组的体重、进食、生理和性心理均有改善,A组的性心理优于B组,B组的期望体重值、月经优于A组,C组与A、B两组相比瘦身倾向较低,社会功能较好,但营养状态较差[6]。第2项研究将33例经住院治疗体重恢复正常的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CBT)和B组(营养咨询,含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治疗为期1年,其间患者可继续原来的药物治疗。结果A组的总体治疗失败率(复发加病例脱落)低于B组,好结局的例数多于B组[11]。第3项研究将56例体重不足的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CBT)、B组(IPT)和C组(NSCM:一般支持性临床治疗,包括合理的医疗照顾和支持性心理治疗),总计治疗20小时,最短在20周内完成。结果A、C两组的进食行为改善优于B组,C组的进食总体改善优于B组,C组的精神心理总体改善优于A、B两组[7]。

1.2 CAT 有2项研究考察了CAT的疗效,研究对象均为成年门诊患者。1项研究将29例女性和1例男性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教育式BT)和B组(CAT),每周治疗50分钟,持续20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除了B组的自我评价改善稍优于A组外,其余指标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8]。另1项研究将82例女性和2例男性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聚焦式心理治疗)、B组(FT)、C组(CAT)和D组(常规治疗:由受训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结果各组的体重指数(BMI)、营养状态和月经均有改善,A、B两组的BMI增加,康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85%,月经恢复,无贪食症状)/明显好转(体重标准同前,没有月经和/或偶有贪食症状)的例数均多于D组[9]。

1.3 FT 有3项研究以成年患者为对象,1项已于前述[9],另1项研究将90例女性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住院治疗(包括FT和GT),B组(门诊个体治疗联合FT,外加营养咨询)、C组(GT(患者和家长分别参加门诊GT)和D组(研究者不予进一步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随访1年时各组的进食和月经均有改善,A、B、C三组的营养状态改善,B组的精神状态改善,D组的体重增加小于其他3组[2]。随访2年时B、D两组的月经和营养状态保持改善,B组的精神状态保持改善,B组的体重、BMI和体重增加均大于D组[2,13]。还有1项研究将22例女性和20例男性住院患者按住院先后随机分配到A组(FT联合西酞普兰平均6次结构式FT,药物剂量20-60mg/d)和B组(西酞普兰:剂量同A组),治疗为期12周,结束后随访12周。结果两组的体重增加、抑郁减轻,且A组的体重增加大于B组,抑郁减轻早于B组,减轻程度大于B组,依从服药率和遵嘱复诊率高于B组,复发率低于B组[1]。

1项研究以青少年及成年门诊患者为对象,将体重接近标准体重(ABW)的73例女性和7例男性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配到A组(FT)和B组(个体支持性治疗),治疗为期1年。治疗结束时,对发病年龄小于18岁、病程短于3年的患者A组的体重、生理、社会功能、精神心理改善均优于B组,且有更多患者将体重保持在ABW的85%以上,而对发病年龄大于19岁的患者B组的ABW百分比增加要大于A组[10]。随访5年时,对发病年龄小于18岁、病程短于3年的患者A组的月经和精神心理均优于B组,且有更多患者进食恢复正常,而对发病年龄大于19岁的患者B组的营养状态和精神心理要优于A组[14]。

有4项研究以青少年患者为对象。1项研究将24例女性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BFST:行为家庭系统治疗,以治疗初始由父母控制恢复营养为特点,并联合一般医疗和饮食治疗)和B组(EOIT:除对患者的个体治疗外还包括对父母的间接咨询),在治疗结束后12、30、48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及父母的进食态度和进食冲突改善,两组患者的体重、消极沟通体验、体形态度、抑郁改善,两组父亲的消极和积极沟通体验改善,A组患者的BMI增加大于B组,A组母亲的消极和积极沟通体验改善,且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15]。1项研究将39例女性和1例男性门诊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联合式FT:整个家庭在一起进行治疗)和B组(分离式FT:患者与父母分开进行治疗),治疗为期1年,两种FT均以由父母控制恢复营养为特点。结果两组的体重、进食、情绪均有好转,且A组的进食和情绪改善优于B组[12]。1项研究将25例女性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FT: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由社会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主导)和B组(FGP:家庭小组心理教育,前半部分患者和父母在一起,后半部分则分别进行,由营养师、作业治疗师和精神科护士主导),一共治疗8次。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理想体重(IBW)百分比和家庭功能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4]。1项研究将77例女性和9例男性门诊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长期FT:在12个月内安排20次诊疗)和B组(短期FT:在6个月内安排10次诊疗),两种FT均以由父母控制恢复营养为特点。结果两组的体重和进食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5]。其中71例患者接受了4年随访,终点时有89%的患者将体重保持在IBW的91%以上,91%已有初潮的患者自动恢复了月经,在35例接受进食行为评估的患者中有74%恢复了正常,但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16]。

2 治疗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

3项CBT研究有1项报告了7例因体重显著减轻需住院治疗(CBT组2例、BT组1例、一般治疗组4例)[6] ,1项报告了4例抑郁和自杀观念(CBT组1例、营养咨询组3例)[11],1项在脱落病例中报告了4例因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其中1例住院后死亡[7]。2项CAT研究有1项报告了12例在疗程中需住院治疗(未描述组别),1例死亡(常规治疗组)[9]。7项FT研究有1项报告了1例在治疗开始前死于AN[2],1项在随访5年时报告了3例死亡[14],1项报告了8例在疗程中需住院治疗(BFST组5例、EOIT组3例)[3],1项报告了5例在疗程中需再住院治疗,6例在治疗结束后需再住院治疗[4],1项报告了19例因病情不稳需短暂住院治疗(长期FT组9例、短期FT组10例)[5]。

入选研究的病例脱落率最高达到38%,其中有4项超出了20%[7-10],说明心理干预的可接受性稍优于药物治疗,但还有待提高。

3 与疗效相关的可能因素

1项研究显示CBT在同时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成功率[11]。另1项研究显示在母亲批评分量表上评分较高的家庭更适合于分离式FT[12]。还有1项研究显示进食相关强迫症状严重的青少年患者和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患者从长期FT获益更多[5]。

入选研究中已知性别的受试者有40例是男性。12项研究有6项在英国,3项在美国[3,5,11],1项在加拿大[4],1项在新西兰[7],1项在中国[1],其中有2项报告了受试者种族[3,5]。可见目前的资料尚不足以确定性别、种族、文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在年龄方面,有初步证据表明FT对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者比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有效[10]。

4 评析与展望

4.1 心理干预策略的总体评价

从本文入选的设计比较严格的PTs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成年患者,在患者恢复正常体重后CBT可能减低复发率,在患者体重不足时NSCM似乎比CBT和IPT更有益于改善总体结局,CAT未显示出任何优越性,聚焦式心理治疗和FT可能有助于体重增加和病情好转,但FT对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疗效不佳;对青少年患者,由父母控制恢复营养的FT可以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增长和心理改善,是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对病程较短的患者FT优于个体治疗;对一般的门诊患者FT的疗程长短似乎不影响疗效的好坏,但对强迫症状严重或单亲家庭的患者长期FT可能更有效;此外FGP可能有助于增加体重,且疗效与FT相似。由于AN的病程慢性迁延,缓解和复发周期替,因此心理干预往往需要至少1年,甚至持续许多年。

另外还有一些文献报告了如下研究结果:自助方法可能在治疗初始阶段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有助于减轻暴食等症状,当缺乏专业心理治疗师时可作为一项替补选择;支持小组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情感支持、治疗建议和疾病教育,鼓励患者寻求治疗,扩大人际交往,改变生活观念,是治疗AN的一种有益补充;对抵抗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更广泛的心理干预方法来应允和鼓励患者,用富于同情的关心来提高其治疗动机;对不善于语言表达的患者,非语言疗法(如创作艺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可能更加有效。

4.2 支持证据的强度

总体来说,研究AN的PTs非常有限,设计较为严格的RCTs则更少,除在青少年患者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面有较强的证据外,其他方面的证据均较弱,尤其在心理干预的安全性,性别、种族、文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面几乎不存在支持证据。本文入选的研究虽然都是设计比较严格的RCTs,但仅在成年患者的CAT疗效及青少年患者的FT疗效方面得到了重复性结果,而且研究本身还存在如下方法学缺陷:研究的样本量小,治疗前、治疗中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对相似的积极治疗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形式缺乏一致性。由此可见,支持AN心理干预的临床证据还不够充足,现有证据强弱不等,有必要加强研究力度。

4.3 研究方向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应探讨CBT在恢复体重阶段对促进体重增加,改善进食行为的作用;分别考察复杂治疗方法(如CBT)中的构成组分,寻找其中真正起治疗作用的部分;进一步确定何种形式的FT对青少年患者疗效最好,对成年患者试用指向后组家庭的FT来提高疗效;研究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不同年龄及病程阶段的适用性,根据患者的心理发育水平、社会角色和准备状态做出相应调整;广泛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改进现有研究的方法学缺陷,提高支持证据的强度;重视PTs中与心理干预相关的生理或心理不良效应,包括对患者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的影响,降低病例脱落率,防范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积极探求如何运用心理干预有效解决AN的特征性心理问题(例如追求苗条、对体形不满、食欲失调),提高患者改变现状的动机,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增加治疗的成功率,确保疗效的持久性;设计具有足够统计学检验效能的临床试验,考察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个人数码辅助设备、文本信息及其他先进科技是否有助于预防发病,增强疗效,为高危人群和广大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帮助;重视与AN的发病及迁延不愈有关的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因素,探讨如何在心理干预过程中防范、应对这些有害因素,降低AN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李轶琛,王继中,马筠. 单用西酞普兰与合并家庭治疗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疗效. 上海精神医学, 2006, 18(3):158-160.

2 Crisp AH, Norton K, Gowers S, et al. A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rapies aimed at adolescent and family psychopathology in anorexia nervosa. Br J Psychiatry, 1991, 159:325-333.

3 Robin AL, Siegel PT, Koepke T, et al. Family therapy versus individual therapy for adolescent females with anorexia nervosa. J Dev Behav Pediatr, 1994, 15(2):111-116.

4 Geist R, Heinmaa M, Stephens D, et al. Comparison of family therapy and family group psychoeduca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Can J Psychiatry, 2000, 45(2):173-178.

5 Lock J, Agras WS, Bryson S, et al. A comparison of shortand longterm family therapy for adolescent anorexia nervosa.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5, 44(7):632-639.

6 Channon S, de Silva P, Hemsley D,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cognitivebehavioural and behavioural treat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Behav Res Ther, 1989, 27(5):529-535.

7 McIntosh VV, Jordan J, Carter FA, et al. Three psychotherapies for anorexia nervos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Psychiatry, 2005, 162(4):741-747.

8 Treasure J, Todd G, Brolly M, et al. A pilot study of a randomised trial of cognitive analytical therapy vs educational behavioral therapy foranorexia nervosa. Behav Res Ther, 1995, 33(4):363-367.

9 Dare C, Eisler I, Russell G, et al.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adul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outpatient treatments. Br J Psychiatry, 2001, 178:60-121.

10 Russell GF, Szmukler GI, Dare C, et al. An evaluation of family therapy in 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 nervosa. Arch Gen Psychiatry, 1987, 44(12):1047-1056.

11 Pike KM, Walsh BT, Vitousek K, et al.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 the posthospitalization treat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Am J Psychiatry, 2003, 160(11):2046-2049.

12 Eisler I, Dare C, Hodes M, et al. Family therapy for adolescent anorexia nervosa: the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two family intervention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00, 41(6):727-736.

13 Gowers S, Norton K, Halek C, et al. Outcome of outpatient psychotherapy in a random allocation treatment study of anorexia nervosa. Int J Eat Disord, 1994, 15(2):165-177.

14 Eisler I, Dare C, Russell G, et al. Family and individual therapy in anorexia nervosa. A 5year followup. Arch Gen Psychiatry, 1997, 54(11):1025-1030.

15 Robin AL, Siegel PT, Moye A. Family versus individual therapy for anorexia: impact on family conflict. Int J Eat Disord, 1995, 17(4):313-322.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8

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龄化和部分就业的社会发展趋势。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属于中央政府职权,应纳入中央财政管理。

1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社会保险法治国际研讨会上,主题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考察报告》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会后,记者采访了该报告的撰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经济室戚东祥处长。

■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制度最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

记者:戚处长,你好。我国已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你们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考察报告》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戚东祥:2004年10月下旬,为借鉴欧洲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组织考察组,赴德国考察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立法情况。参加考察的成员有学者及实务部门的人员。我是这次考察团的成员和考察报告的执笔人。考察组在德国期间,前往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联邦健康与社会保障部、德国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协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

记者:你们把考察国家选在德国是基于什么考虑?

戚东祥:德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险制度最完善和复杂的国家之一,其社保制度已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德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1883年德国通过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残疾和养老保险法。1911年,这三项法律合并为帝国保险法。1975年,德国将各种社会法规汇总,颁布《社会法典》,该法典是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1995年起,德国设立长期护理保险并纳入《社会法典》。总的来说,德国已形成种类丰富、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又因为其法律传统与中国相似,故其社会保险制度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作用。

记者:能具体谈谈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吗?

戚东祥:德国社会保险由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5个险种组成。

先谈谈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支柱,旨在员工丧失工作能力和进入老龄或死亡的情况下,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保障。根据法律,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参加法定养老保险。2004年,雇员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为其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9.5%,由雇员自己和雇主各负担一半(原西德地区雇员的月工资收入限额上限为5150欧元,原东德地区的上限为4350欧元)。超过上限部分的月收入不再交纳养老保险费。德国的养老保险不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度,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收统支,现收现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按照一个特定的、公开的公式计算,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主要由投保时的工作收入决定。德国以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每个人不同的分值和折扣系数;国家则主要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物价上涨率,每年确定一次各个分值对应的养老金金额。

失业保险。原则上,任何每周被雇佣工作18小时及以上的人员都要参加失业保险。保费为雇员工资总收入的6.5%,由雇员和雇主平均分摊。收缴的全部保费用于支付失业补助、短期工作补助和创造工作岗位的支出。所有在过去两年中交纳了12个月或者以上的失业保险费的,享受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运行系统构成。几乎在德国的所有居民,都参加医疗保险。在法定保险机构的义务投保者或者自愿投保者约占居民的88%。2004年,平均法定医疗保险费为雇员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4.7%。保费由雇员和雇主各交一半。

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当前老龄化问题突出而实行的—种社会保险项目。法律规定凡是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自动参加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法定为雇员工资月收入限额以下部分的1.7%,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摊。同医疗保险一样,当家庭中参加工作的人员投保以后,取得受保权益的子女和无收入或微收入的配偶也享受长期护理保险。

事故保险。在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情况下,法定的事故保险提供保护和帮助。所有雇员和农民按法律规定都参加事故保险。所有学生和日托儿童都受事故保险保护。承办事故保险的机构主要是包括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各行业合作社,保费由雇主单独支付。

记者:难怪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一些德国专家对自己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如此自豪了!

戚东祥:是啊。德国创造了一个广泛的社会服务网络,议会、政党、法院、工会、行业协会、大量的社会政策组织和公众团体共同工作,通过建立功能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公民自由生活。德国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充分,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水平相当于就业人员税前及交纳社会保险之前全部平均收入的70%,医疗保险支付所有大病的治疗费用。由于工作者参保而全家受益(即一个家庭中参加工作的人投保,投保人本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可受同样收益),目前法定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面为全国人口的90%左右。

在德国,政府及人民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没有社会保障,心灵的安宁和个人的自由都是不可想像的。将现有制度保持下去并使其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记者:社会条件瞬息万变,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是否也遇到了挑战?

戚东祥:从考察期间和这次国际研讨会德国专家介绍的情况看,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目前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

德国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势头缓慢。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日益成为企业负担,造成产品成本高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就业的稳定性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又将发生从不充分就业到部分就业的结构性转变。这样从社会保险的总收入来看是减少了。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 剖宫产;肺栓塞;肺血栓栓塞;护理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1]。发病率、误诊率高,病死率可达20%~30%。及时诊治后病死率8%[2]。妊娠期发生的肺栓塞是同年龄非孕妇的5~7倍,剖宫产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是自然分娩的20倍[3],而剖宫产术后38天所引发肺栓塞的病例则较为少见。我科于2008年11月26日收住1例剖宫产术后38天引发肺栓塞的患者,通过对其实施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

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汉族,20岁,农民。剖宫产术后38天。患者入院前4天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自觉头晕,干咳,无痰,无发热,胸痛,咯血等症状,休息后好转。2天后上厕所时胸闷憋气加重致不能站起,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具体结果不详),疑似“肺栓塞”,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8年11月26日来我院就诊,查D-二聚体0.4 mg/L,血气分析:pH 7.485,PaO2 92.7 mm Hg,PaCO2 30.4 mm Hg,心肌酶正常,BNP 227 pg/L,血常规:WBC 9.40×109/L,N 0.668,Hb 95 g/L,PLT 317×109/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广泛T波低平倒置;胸片示:左上肺纹理增粗,心影增大;心脏超声:右心扩大合并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合并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栓塞”收住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118次/min,血压120/70 mm Hg,身高155 cm,体重70 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面色发绀,自主体位,意识清楚。特级护理,报病危,收入监护病房,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哌啦西林钠/舒巴坦钠3.75 g,静脉滴入2次/d抗感染对症治疗,低分子肝素(克赛)60 mg皮内注射1次/12 h。第3天喘憋症状有好转。第5天,患者一般情况好,颜面部红润,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9次/min。双下肢无水肿。遵医嘱暂停吸氧。第9天,遵医嘱给予华法林钠片5 mg口服1次/d,并监测凝血功能和INR。第12天,调整华法林钠片3.75 mg口服1次/d。复查INR:1.496(12月7日),INR:1.919(12月8日),INR:2.184(12月9日)停克赛皮内注射。第14天,复查凝血:纤维蛋白原定量3.56 g/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9.0 s,凝血酶原活动度3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22.7 s。华法林钠片减为2.5 mg口服1次/d。住院16天后患者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患者未见异常,无后遗症。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亦有很大差别,可以从无症状、隐匿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易发生猝死,所以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患者收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严密监护。给予吸氧2 L/min,以纠正低氧血症。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止坐起和下地活动,观察双下肢有无水肿。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必要时给予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口服[4]。在入院第3天患者诉喘憋症状好转,因不习惯床上排便强行要到卫生间,由于患者曾于入院前出现上厕所时胸闷憋气加重致不能站起的症状,故被护士拒绝后患者出现情绪烦躁症状。发现问题后我们立即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告知患者这样做会出现腹压突然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脱落发生危险的可能,告知患者仍需绝对卧床休息,并提供便盆协助患者床上排便,给予开塞露协助导泻,最终取得了患者的理解与配合。通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渡过危险期并逐渐好转。

2.2 抗凝治疗的护理 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为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钠。(1)低分子肝素钠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钠针腹壁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在脐下5 cm、脐左右10 cm范围内,注射时,手捏起皮肤形成褶皱,另一手持针垂直刺入1 cm,同时抽无血后方可注射药物,注射后用干棉签按压[5]。此患者为剖宫产术后38天,其腹部子宫下段有一约6 cm切口,在注射时应避开切口。刘冰等[6]认为在脐周左右10 cm处交替注射,能降低皮下出血和淤斑的发生率。患者腹部皮肤较松弛,我们在操作时用拇指、食指与中指将脐周左右两侧皮肤向上捏起,这样易形成褶皱,药物注入皮下脂肪中不易误入肌层,可减少出血机会,每次应按顺序轮流注射,注射点间距大于2 cm,严禁在损伤部位注射。第2天晚间家属探视时,护士发现患者家属用毛巾为患者热敷注射部位,被立即制止。由于文化及观念差异,患者和家属总是认为热敷注射部位能减少疼痛防止肿胀,所以注射后必须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严禁热敷注射部位,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同时在每次注射前,我们仔细检查患者局部的状况,观察有无口腔黏膜,鼻腔出血,查看注射部位有无淤血及硬结。2周后患者腹部并未出现皮下淤血、硬结等症状。

(2)华法林是一种间接抗凝剂,作用就是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长期服用能预防中风、心梗、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7]。口服用药时我们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擅自停药,减药。此药为治疗面很窄的药物,剂量必须个体化,剂量的精确对取得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十分重要。为避免发生此情况,我们每天定时协助患者服药。同时在患者住院服药治疗期间我们定期为患者抽血协助医生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抗凝靶值,并严密观察口腔黏膜、鼻腔、皮下均无出血。告知患者出院服药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易致损伤的活动,疗程中应随访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大便潜血及尿隐血等。3个月后复查患者未见异常,无后遗症。

2.3 饮食的指导 根据患者的自身营养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该患者为产妇,传统意义上的“月子”观念已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人们认为多吃必对孕妇身体恢复有益,却忽视了体重变化,而肥胖也是导致发生肺栓塞的因素之一。通常产妇饮食主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食品的摄入,不宜吃过分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而肺栓塞则提倡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该患者身高155 cm,体重70 kg属于体重偏胖者,我们针对此特点进行饮食指导。遵循营养全面,不要食用辛辣、半生、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食性燥热之物,如大蒜、韭菜、茴香等,这些食品易造成母体内热。特别注意要远离烟酒,茶水、咖啡、可乐等饮料也最好不要饮用。主食每日控制在200 g,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因患者住院是在冬季,水果从室外拿进来时太凉,可在室内放置30~60 min后再吃,以免刺激肠胃。猕猴桃、青豌豆、卷心菜、韭菜、菠菜、生菜、西柚汁、奶酪、蛋黄和动物内脏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服用华法林期间我们告知患者最好少吃[7],因为这些食物会降低华法林的作用,出现血液凝集的几率也就会增加。患者治疗需服用较长时间华法林,而哺乳期妇女禁用此药[8],因为药物可由乳汁分泌会对婴儿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尚未有足够的文献报道不会对婴儿健康造成威胁,故告知患者服药期间避免母乳喂养,以防发生危险。我们告知患者回奶的食物,比如韭菜、麦芽、人参等食物。可以喝麦乳精,因为麦乳精中的麦芽会抑制乳腺分泌乳汁,使乳汁减少。

2.4 乳房护理 患者为哺乳期产妇,因患病住院,服药治疗期间停止母乳喂养,患者为哺乳早期乳房奶水较多但无法正常排出致使出现乳房肿胀等不适症状。我们指导患者采取热敷乳房的方法,每次20~30 min,3次/d,同时采用吸奶器或手法挤奶的方法来排空乳房,减轻乳涨。由于患者在使用吸奶器时感觉疼痛不适,拒绝采用,导致乳房肿胀明显严重。后根据产科护士指导用25%硫酸镁湿敷每次20~30 min,2次/d,1周后症状缓解。此时患者仍处于哺乳期要求我们在操作前要注意手部的卫生,告知患者保持乳房部位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每日给予口腔护理、皮肤护理1~2次,保持床铺干净平整,预防褥疮发生。协助患者翻身时,动作幅度要小,避免过度搬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用1∶2 000的苯扎溴铵溶液擦洗会阴,2~3次/d。减少了感染的发生。

2.5 心理护理 因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伴,使初为人母的患者产生孤独感、失落感。最初患者出现不愿交谈,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强行要求下地如厕,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患者是因暂时不能与家人见面而产生焦虑,害怕疾病会失去生命而产生恐惧,拒绝配合治疗产生抵触心理。首先我们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安慰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加之拥有健康的心态利于疾病的恢复。才能协助我们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在心理上获得康复。为解除患者思儿之情,协助家属为患者提供孩子的照片讲述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况,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日可以有1 h的探视时间让患者与家属见面。使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治疗。并给患者讲解简单的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将每次检查结果告知患者,让其了解疾病正逐渐好转,使患者增强信心,住院治疗16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应告知患者卧床休息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体力劳动,待各项检测指征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活动应循序渐进,切勿过于心急。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饮食,控制盐的摄入。要按时并坚持服药,继续口服华法林片2.5 mg/d,每3天监测凝血功能和INR,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剂量,维持INR在2~3.1周复查肝功能、血糖。定期门诊监测凝血功能和INR,1周后检查肝功和血糖。嘱患者服药3个月后按时到医院复查。同时告知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避免外界事物的不良刺激影响患者的心情,注意个人卫生,乳房保健等。

3 小结

肺栓塞病情重,病死率高,再加上剖宫产术后38天才引发的特殊性,往往容易被忽视。故要求护士要做到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并加强学习其他专科的护理知识,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及时明确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正确指导患者服药,指导合理饮食,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82.

2 何建国,程显声.肺血栓栓塞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9):564.

3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92.

4 李新梅.肺栓塞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5(17):769.

5 许秀丽,关俊,林汉英.低分子肝素钠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30-031.

6 刘冰,张俊红,刘思彤,等.选择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减轻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护理学报,2008,15(1):32.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篇10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临床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差,多因肠管大面积坏死而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我科收治1例78岁老年女性患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通过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及时的治疗,术后精心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8岁,因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2小时入院,入院前16年,患者患“中耳炎”,现双耳听力丧失。入院前4年,患者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房血栓,高甘油三脂血症”。院外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近一周因个人原因停用该药。查体:急性痛苦面容,查体不合作,双耳听力丧失,四肢皮肤湿冷,心界增大,心率80次/分,律不齐,收缩期隆隆样杂音,中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解质血脂,血淀粉酶,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心房纤颤;STT改变(下壁、前侧壁、前壁);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缩短。腹部B超正常。患者入院后2小时解黑大便一次,量约200ml。给予解痉,抑酸,止血等处理后腹痛症状未缓解。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诊断:腹痛原因待查: 肠系膜动脉栓塞。入院当天行DSA检查结果提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导管溶栓治疗失败后立即行开腹手术取栓治疗后转回我科治疗。术后立即查血气分析正常,给予抗感染,抗凝,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回普通病房,治愈出院。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 主管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诊断及治疗方法,疾病转归,特殊检查和治疗费用等,并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随病情发展和需求的改变进行修改,及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2.1.2 术前腹部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持续性剧烈腹痛或慢性进行性加剧,多见于上腹部,亦可波及全腹,伴有呕吐,腹泻,血便,腹胀,休克等表现。医护人员对疾病本身的了解有助与疾病的诊断和护理。

2.1.3 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功能三级, 在应用药物时,我们严格掌握输入速度浓度和速度,根据病情需要变化调节液体的输入速度,防止液体过快引发心肾功能的变化。定期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腹痛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2.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2.1 术后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和造影检查穿刺部位,造影患肢制动,观察足背血运等。患者合并听力障碍,护理时应耐心细致,通过写题版的方式交流,消除患者的恐惧,增强信任感。

2.2.2 术后对患者胃管,大便的颜色、性、质量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2.3 对术后疼痛的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同时伴冠心病,且急症手术前又未完全纠正心血管系统疾病,所以,术后准确区分患者切口疼痛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放射性疼痛非常重要。患者术后提到憋气,心悸等不适。经仔细询问后发现是因为该患者不习惯平卧位休息,加上手术的打击感到不适,给予抬高上半身后,患者症状缓解。

2.2.4 营养支持 由于患者手术及时,手术只是给予取血栓,未对肠管造成过多损害,故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相结合支持。避免了术后低蛋白等情况。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性疾病绝大多数继发于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尤其多见于近期内有过心肌梗死并发心房纤颤者,此时心内膜附壁血栓极易脱落,如血栓栓塞于肠系膜上动脉,则可引起本病;血液高凝状态或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导致肠系膜动脉栓塞。本病发病率较低,仅占住院患者总数的0.7%~1.3%,占肠梗阻总数0.23%~0.7%[1]。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大多以急腹症就诊,尤以老年人居多,所以误诊率高达90%~95%,病死率达60%~100%[2]。因老年人耐受力差,机体处于衰退状态,各器官存在功能储备不足,同时合并多种疾病,故我们在病情观察及护理上注重老年人的特点,尤其对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详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成功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为更好的救治疾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