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想象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14:0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想象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想象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1

[关键词]想象 作文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求和欲、好奇心特别强烈,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文章富有个性、富有童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补充想象。有些课文,根据现实的需要,只提示某一个侧面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补写揭示另一个侧面的主题。如《小珊迪》,通过一个小男孩在街头卖火柴,为找补零钱被马车压伤致死的故事,反映了小男孩生活的悲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学生理解这一中心思想之后,可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小男孩的童年遭遇进行比较,以社会主义制度下儿童生活的幸福为主题,展开想象,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补写。

2.推测想象。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也就是给故事加新的结尾。为了寻求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学生的思维就会趋于变通、独特。这时,新奇的设想就会出现,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读了《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后,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乌鸦被狐狸欺骗之后,她见到自己的孩子时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并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之后,把这些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3.改造想象。

3.1 改变人物的活动环境。文章中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特有的思想、感情及个性。如果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些人物的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生长在今天的中国,他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3.2 改变故事情节。情节是为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而展开的,人物的命运也会随之变化。如果小珊迪不被马车压伤致死或伤能治好,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

3.3 改变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物的行动,并因此而使故事产生不同的结果。乌鸦如果不同狐狸的恭维话,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呢?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写作 想象力 写作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是获取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什么?想象是教学的法宝,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工具。就小学阶段写作教学而言,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想象力就越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写出的作文才能够吸引人,饱含丰富的情感才能感动读者。由此可见,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一、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何为想象,想象就是通过主观意愿在脑海当中形成的思维过程。何为想象力,就是把这种表象转换为思维能力,进而在脑海当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写作、数学等智慧的结合体,如果没有想象力,那么世界就会黯然失色,缺少了一份光彩。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创新写作方法的重要过程。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想象力就是创作的源泉,如果学生缺少了想象力,作文写起来就没有声色。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逐步把学生的无意想象培养成为有意的想象,进而提高头脑的思维能力,拓展大脑想象空间。例如,作文题为“二十年后的我”,这是关于联想的作文题目,学生们就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会成为航天员,乘坐宇宙飞船到外太空探索新的领域,去揭示宇宙未知的奥秘;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科学家,能够发明自由飞行的飞船,帮助世界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带来了科技的变革;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成为医学家,把人类的难解之症逐个攻克,让人民保持健康的身体,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想象力去联想未来的世界,不但提高了主动想象的能力,还提高了写作的能力。所以,教学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要用想象来引导,好的作文题目要靠想象来创造,作文语言的表达要靠写作来完成。由此可以得知,想象力贯穿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思路,创新写作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建议和对策

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是学生写作好坏的两个基本条件。语言是基础,通过日积月累可以达到,而思维能力,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两者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想象力的创造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小学作文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突出创新,无论是作文的命题,还是文字的要求,整体的写作脉络,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这恰好是想象力的内在需要,如果没有想象力,作文写作就会黯然失色失去了魅力。

1.要让学生主动感悟生活和社会。何为“感悟”,其实就是对生活当中的体会,感就是感受,悟就是悟性。感悟既是对人生情感的体验,还是对各类事物作出的理性思考。没有感情的作文是苍白无力的,是浅显的,无法打动读者,也无法引起共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重点培育情感因素,让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才能时时处处感悟自然,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写作的灵感源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的能力,大到江河山川,小到昆虫植物,学生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曾有学生提到过,他在家外面的草丛里看到蚂蚁搬大虫的情况,一只小蚂蚁体积比毛毛虫小很多,但是通过众多蚂蚁的力量,就能抬动一只毛毛虫。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就可以从中悟出“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团结的力量。从这个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写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培养感悟社会的能力,感悟社会能够从中得到人生的很多真谛,才能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感悟人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观和人生观。

2.要培养学生日常的阅读能力。大家都知道,阅读对于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培养语感,提高词汇掌握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在学生学习阶段的作用不可估量。”现阶段,许多小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对阅读提不起来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谆谆教导,引导学生加强名言、名句、名著的学习,保证具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精神上得到影响,品行上得到提高,脑海中浮现出阅读的场景,使得想象力也随之而提高,进而促进作文的创新。

3.精心选择具有想象力的作文题目。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一些虚幻和富有联想的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开展想象,换起来他们最初的愿望,多设置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文题目,如《二十年后的我》《地球的未来》《太空的旅行》,等等,让学生根据作文的题目,来开启思维的方法,把文章写的充实并富有想象力。

总而言之,想象力是写作的翅膀,是作文创新的前提。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自身特点,多鼓励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感悟,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国度里自由翱翔,写出具有孩子特色心声的文章。

参考文献: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

在人类思维活动中,想象力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实现文学创作和技术创造的源动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力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文章的写作更加形象生动。针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启蒙就显得更加重要,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相对活跃的阶段,考虑事物很难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发展规律,来培养其想象力。首先,良好的想象力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其次,良好的想象力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良好的想象力能够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任课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作为重点内容,以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连贯性、生动性和流畅性。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途径

(一)提升学生的立体思维

想象力提升需要依托于良好的立体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想象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小学生写作的文章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小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为此,任课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小学生的立体思维。

首先,任课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描写“立体事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事物,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多维形态;其次,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事物的描写,学生在交流中就能够完善自己的观察视角,并建立起一个趋于完整的立体形象;最后,任课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创作简单的工艺品,制作中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过程,继而再以真实事物相对照,使学生理解想象与实际的差距,继而对学生在立体思维中存在的缺陷加以纠正。

(二)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

学生的自由思维能力能够决定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首要任务是发展其自由思维。自由思维并不意味着小学生能够肆意想象人物或事物,而是要基于科学的想象,这样对事物的想象延伸和夸张才能够合理。在小学生想象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散小学生的自由思维是作为关键路径存在的。

首先,在文章写作中,任课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对比喻或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合理利用,使学生遨游在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其次,要挖掘小学生自由思维能力,深化其自由思维深度与广度,可以通过多次对想象一个事物的方式来进行,使小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想象和描写。

(三)对学生的表象储备加以丰富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其社会阅历以及对事物积累和观察的能力尚且不足,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想象力框架,这就使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就要对学生的表象储备加以丰富,这些更富的表象储备均能够成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主要素材。

首先,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带领学生观察野外风光的形式,使其能够贴近自然、感受自然。例如,笔者就曾经开展的“发现自然”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对大大自然的日出、日落现象进行观察,继而讲解相关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拓展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发挥其想象去理解诗词意境,为其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奠定基础;其次,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进行阅读,使其能够对名人的事物描法以及写作风格做出一个初步了解,有助于小学生对历史名人想象力发挥过程进行更好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最后,学生表象储备数量提升是以储备质量为前提的,任课教师要选取优质的表象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为其塑造一个健康的想象维度,有效规避小学生的想象力延伸到一些低级趣味的作品或者无益的事物方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类科学文化中,语文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实现人们沟通交流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作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以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基准,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载体,全面提升作文教学水平,同时,对小学生想象力的重点培养也顺应了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使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优化。

参考文献: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4

【关键词】思维;想象作文;想象力

为了打破学生常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提高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我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拘形式地写出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轻松完成习作,逐步形成作文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对想象作文指导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作文前,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积蓄,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

创造源于生活。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更是奇妙丰富。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践,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材料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美好情感,拓展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最真实的、活生生的实践场景。例如:看到汶川大地震悲惨的场面,随着孩子们内心深深的震撼,产生了“假如我能发明抗震救灾的机器人”的想法……因此,帮助学生不断再现他们的真实生活场景,指导他们去亲身体验,促进他们内心美好情感的涌动,就是创新。

阅读积累对于创新的作用也很大。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日常教学中,我给学生推荐各类优秀作品,鼓励鼓励他们博览群书,关心时事政治,因为大量的阅读是丰富想象力的积淀。例如:读了《安徒生的童话》,孩子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情感――;读了《马良的神笔》孩子会想――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该多好……

二、作文时,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构思,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心中产生了美好的情感,萌发出创新的种子,还要把想象充分“放飞”。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适时引导,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构思。

1.提供自由空间,启发选材的新奇和独特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想象作文本身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使他们心中的愿望在作文中得以实现。因此,只要是感情美好的,便没有荒诞之说。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未来,教师竭力要引导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工作、成果。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应该是末来社会发展的格局。例如:指导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作为童话中的主人公;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自己,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父母、教师、科学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想象自己是火星居民,想象家里是机器人保姆,想象自己住上了“海陆空”多功能房屋?为了激励学生创新想象,我还和孩子们一起评选最佳“创新作品”,鼓励那些选材新奇、独特的同学。

2.挖掘潜能特长,启发表达的不拘一格

在想像作文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摆脱写作的束缚,能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体现自己的鲜明个性。写作时,我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材、爱好写成诗歌、散文、记叙文等不同的文体。而开头结尾、修辞手法更是可以别出心裁,只要语言流畅、面向生活、启动真情,就能写出充满生活之美,最有趣味的作文。

3.利用观察材料或抽象图形,拓展创造想象空间

作文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材料或抽象的图形,他们的创造想象力便会被激活,因为他们必须利用图形或直接在图形上进行创造,才可能有新的形象产生。比如一个圆形,孩子们有的把它想象成了太阳,使它有了光芒;有的把它想象成了充满童真的笑脸,使它有了生命;有的把它想象成了篮球、足球,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在教师的引导中,在学生的相互启发影响下,简单的“圆形”形象一步步丰富起来,学生的想象也逐步有了清晰的条理和具体的内容。

4.创设绘画的情境,发展创造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用绘画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如果让学生先绘画再写话,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补充画面,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想像作文时,先出示“蓝天、花草、动物、小朋友、足球……”等词语,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像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引导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展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收到了语言启发无法取代的效果。

5.营造音响意境,唤醒创新想象意识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找一些优美的抒情性音乐让学生欣赏,如班德瑞的《森林梦幻曲》。听音乐前,先布置任务:你听出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听完音乐之后,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音乐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驰骋,把相关相似或完全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有一次我在班级开展了“儿童故事创作比赛”,竞赛的要求是从规定的10多个音响(播放歌声、口哨声、人们的欢笑声、小动物的叫声、潺潺的流水声……)挑选几组进行想像、创作故事比赛。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想象力在不同的音响声中被唤醒,激发了创作的欲望。短短的两节课,学生想象出内容不同、曲折动人的童话故事,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三、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评价,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兴趣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5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相关的作文教学活动,对于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1激发写作动机

不断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相应的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拥有较为乐观、开朗的心态,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2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积累。而写作能力的培养大多都是建立在一定想象能力之上的。因此,不断的进行作文教学,可有效的促进学生将一定的想象因素不断的融入到写作的过程中,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培养个性化写作

想象力不仅可以为写作提供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其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写作的风格。而不断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相应的作文教学活动,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还是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以及想象力的关键策略。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作为想象力的基础,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就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就应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譬如:在进行以季节为主题的作文写作时,老师就可有效的引领大家对一年四季中的季节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而总结出一年四季的区别,以此来不断的分析出不同季节中相同物质的特征,进而有效的为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较多的生活素材,以此来不断的增强作文的丰富性与生活性。

2.2结合日常生活实践

艺术创造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日常生活素材的积累也是分不开的。此外,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以及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老师就应有效的抓住小学生这一成长特点,进而不断的促进学生能够有效的观察生活,以此来及时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譬如:在写“我的”作文时,老师就有效的引领学生不断的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进而选出合适的写作主题,以此不仅能够有效的给予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3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应体现在生活中,而且还应需要课外知识的滋润与润养,进而才能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老师就应有效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不断的创设符合学生生长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能够接触大自然以及了解大自然,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家长还应有效的鼓励学生进行动笔,进而对实践活动中的感悟进行记录,以此来为作文的写作提高提供较为优秀的写作素材。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6

一、图文结合,启发想象

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对小学生来说,图片是最为直观的学习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中,教师可通过提前准备好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的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联想小动物用什么作画,画的又是什么,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证明,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去,通过有目的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设置,激发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极为常见,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设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捞铁牛》一文的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捞铁牛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他们根本就不能理解。教师可设置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鼠标来进行捞铁牛的游戏,从游戏中想象如何捞铁牛,怀丙和尚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

又如教学《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事先用剪贴画创设情境,即将小白兔如何在草地上、池塘边分别与其他小动物对话的情景创设出来,引导小学生想象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去想象,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最佳。

三、利用留白,丰富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有“空白”之处,很多作者没有将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不将故事的结局写出来,而留下了“空白”,这就给了学生揣摩作者感情发展或者表达的机会,需要学生靠想象力将空白之处填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巧妙地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展开想象,为作者的“空白”填补上丰满的色彩。

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雪孩子》这篇课文,作者对于雪孩子如何将小白兔救出来的过程没有直接描述,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练习培养想象力。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凡卡满怀希望地将信件寄出去之后,做了一个美梦,文章就结束了,那么关于这个美梦的内容是什么呢?爷爷能否收到这封信呢?收到信后爷爷有什么反应呢?或者说信的地址会不会写错了?爷爷会不会搬家了?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到结果。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象,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想象力的世界里是没有标准的,只要学生敢于动脑去想象,就能获得不一样的世界。

再如在《飞夺泸定桥》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当时的情景,体会夺桥的困难和红军的勇猛,这更有利于学生想象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使他们产生倾佩与敬畏之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脑海中关于直觉表象的记忆,通过形象的转化,形成想象,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有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为阅读理解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情感朗读,延伸想象

朗读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心情的方法,尤其是情感投入后的朗读能够延伸作者的想象,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帮助。

如学习古诗《游子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一边朗读一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想象:诗人要外出时,他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他缝制衣服的情景,从中体会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的爱。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情感进行升华,并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自由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创造性思维;课堂气氛;联想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想象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书本上的东西,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见过、听说过或者是体验过。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呢?想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

首先,想象可以使课文有图有声,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许多语文课文文字优美,借景抒情,通过想象,美丽的自然景色或人文场景便呈现在眼前,经过大脑润色后的画面生动地描述了课文,堪称图文并茂,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视听享受,而且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教学《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通过想象,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从中领悟到一种精神,一种与祖国土地血脉相连的爱的感动。

其次,想象可以使朗读充满感彩。只有学生充分理解朗读内容后,才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才能体验到作品文字的魅力。通过想象,学生可以根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调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感而发,朗读起来富有感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想象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解课文,需要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这时候学生才“动情”。例如,在《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中,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联想到战争的激烈和悲壮,联想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的感想是从心发出的,为他们的写作和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不仅有助于培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么的写作更加有深度,思想更有内涵。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加强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呢?

一、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松坊溪的冬天》课文中,对溪石这样描述:“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启发他们想象,溪石像小熊准备走上岸,那么可以想象小熊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学生们就会想象,小熊走路的样子很可爱,这样他们就会联想到溪石的样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溪石除了像课文中说的这些,还像什么?他们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候,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他们可以积极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想象机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爱动脑筋的习惯,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机会。学生们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本。想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业余活动上,教师可以多让学生思考。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在学习了课文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景。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会联想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画面,经过这样的渲染,学生们对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印象更加深刻,充满向往和热爱了。还有《风筝》一文,小学生们经过想象,甚至联想到自己在自由地奔跑放风筝,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三、鼓励学生想象,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教师不应该禁锢学生们的思维。学生进行想象,即使有所偏颇,教师也要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轻松而有秩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的思维才能拓展开来。

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而想象作为其中一个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可以使语文课堂丰富而有趣,使语文课告别过去的枯燥、死记硬背。如果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想象,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2010年第27期

2.蔡菊春,《新华教育导刊》,2011年第10期

3.张凤芝,《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年第5期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8

【关键词】想象力;小学语文;语文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处在想象力极为丰富的时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力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由于需要记忆的知识较为多样,难以理解的古文诗词也较多,因此,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主要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三个方面讲述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小学生虽然在幼儿园时期会接受一定的识字教育,但是相比于小学语文来说,之前的学习不够系统,因此,需要在语文课堂对小学生的拼音与识字学习进行统一化。小学生在学习拼音与生字过程中,会存在记忆困难的情况,很难将拼音与生字完全记忆正确,这时就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到“如何让学生学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笔者在教授拼音“b、p、m、f”时,我会让学生对这些拼音的样子进行想象,看这些拼音的外表像什么事物,小学生的想象力便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同学们会将“b”看作是倒着放的棒棒糖、高尔夫球杆、簸箕等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接触到的事物,将“p”看作正放的棒棒糖、一根筷子和一个碗放到了一起,还会通过麦当劳的牌子联想到“m”,会将“f”看作是一根拐杖在过斑马线。通过让学生对拼音外形进行联想,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拼音的学习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便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在我之后对学生拼音掌握程度的检查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出现出错或者不会写的情况。同样的,生字的教学也应该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比如,在学习生字“树”时,有的学生便描绘了一个生活场景:“我种下了一根木头,妈妈夸我做得对”。之后在我对学生进行“树”的听写检查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写错。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人文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文主义素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应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与思考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而才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阅读欲望与思考欲望的调动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实现,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很多文章中涉及的人事物的理解并不能十分深入,需要将其通过想象转化为自己熟知的生活场景,而这个转化的阶段便是对小学生进行想象力激发的重要阶段,老师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为学生提供想象发散的方向,不至于使学生的想象脱离文章思维导向,同时,老师不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想象指导,这样会束缚学生想象力的延展。比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故事的形象、场景以及情节的再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对故事中的主人翁形象“狐狸”和“乌鸦”进行更换,因为狐狸和乌鸦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易经常见到的动物,因此,将其更换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或者学生熟悉的动物,则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有的同学会将“狐狸和乌鸦”置换为“小猫与小鸟”,然后将其带入原来的故事结构中,也有的同学直接将故事主人翁置换为“猎人与狗熊”,并对故事情节进行了相关改造。通过学生对文章形象、场景以及情节的再造,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出学生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并且通过学生的文章再造,老师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程度,因为学生只有对文章充分理解后,才能够在进行文章再造时能够不脱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写作课程是小学语文另一个重要构成,是检验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前期对于字词的掌握以及长时间以来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的不断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面写作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在教授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通过想象,找到更多的写作新思维和新角度,开拓学生写作新视角。写作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续编、改写、扩写等方式来实现。比如,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扩写,在丰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不脱离故事想要传达的思想主张。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改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心期望,通过合理想象将自己认为原故事中不符合自己内心想法的情节进行改写。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质的升华。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9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想象力

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儿童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文本。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想象力呢?笔者认为:

一、抓佳语句,诱发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都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铸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描绘,在头脑中唤起与词句相关联的表象,并进行组合,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生动形象的描述,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

例如《我的战友》一课有这么一段话“……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这段话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像千斤巨石”、“叭”、“挪动”、“”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出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高大形象。

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结尾这样写道:“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教师在教学生时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声有色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位学生这样想象:汽笛一声长鸣,列车启动了,车轮缓缓滚动,伸出窗外握紧的手松开了,送别的人群渐渐向后退去。车上的志愿军战士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挥动鲜花向群众致意,呼喊着:“再见了,亲人!”。学生的想象竟是如此丰富,说明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对文章的语句有了正确的理解。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对学生头脑中产生相应的一幅幅画面起着催化作用。

二、根据情节,合理构想

创造想象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进行创造想象。可能学生有时会“山穷水尽疑无路”,可不久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灵感。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构想,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等,这些都是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好办法。

例如《凡卡》一课,结尾写在城里受苦的小凡卡将一封没有写清收信人地址的信寄给了爷爷,随后用一个省略号,留下了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省略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我在教学此处时设计了“信寄出后“的创造性练习,要求学生合理想象,为课文补续尾声。学生很快活跃起来了。有的描述爷爷根本没收到信,小凡卡后来被折磨死了;有的描述好心的邮差把信送到爷爷手中,爷爷把小凡卡接回去了,小凡卡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乡村过上了苦中有乐的生活……又如《荷花》一文中有一处省略号:“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句话的最后是啥标点,要求学生去掉标点往下想象。

我们还可以将古诗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学生对古诗描绘的并不陌生,他们都见过春天:芳草生长、杨柳摇曳等。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一幅极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画。

三、开拓视野,丰富表象

知识经验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从中往往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就得增加表象储备。创造想象需要原料。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如运用实物、图片、模型、录像等电教手段,或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郊游、参观、访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语文课外活动等,使学生接触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丰富其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想象有足够的感情材料储备。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象力就越丰富,越开阔,创造性思维越能得到发展。

如教学《荷花》一文,课前让学生观赏了满池的荷花。教学时出示荷花实物,让学生观察这朵花,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想象出其他荷花的形状、姿势,使学生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使学生想象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再如教《黄山奇石》一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图画再现、音乐烘托、假想旅行、放映课件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到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表象。教学时首先用祖国地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知道“黄山”是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然后,带学生到黄山假想旅行。到黄山看到怎样的美丽景色呢?教师通过放课件让学生感受黄山石之“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唤起了学生积累在头脑中的有关表象,进而领略祖国山河之壮丽,体味了作者热爱祖国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无疑会帮助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四、通过写作,训练想象。

小学生想象作文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挖掘文本 培养想象

前言

任何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生的想象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里对记忆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在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利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

如第四册《雨后》一课的第二幅图,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下雨的时候什么样?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城里人、农民、花草树木都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又如第四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插图,表现了少先队员快乐地划着小船,畅游在碧波之上的情景,反映了孩子们在祖国阳光的沐浴下,正在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少先队员划着小船在碧波上行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 利用故事情节――培养想象能力

2.1 补续中开展想象

对语言文字的“艺术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类似这样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补续想象。补续想象能够培养学生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技巧等都有帮助。

例1:第四册《小花狗学游泳》一课,写的是小花狗向大白鹅、青蛙学游泳,都没有学会,最终用适合自己的姿势学会了游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小花狗总是学别人的姿势游泳,它会怎样呢?试着改写这篇课文。例2:《两只小狮子》讲的是同一只狮妈妈生下的两只不同表现的小狮子,一只勤奋练功,一只什么也不做,而且说:“爸爸、妈妈是兽中之王,凭他们的本领和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狮妈妈知道后,对懒狮子进行了耐心地教育:“……自己学会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课文以狮妈妈的话结尾,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可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使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既感受到思想教育,又学习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2.2 扩展中展开想象

扩展想象就是让学生根据语言材料中提供的已有表象或依据,对某些重点词句所表现的意境作横向的扩充,或对某些重点词句所反映的意象作纵向开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这种想象对扩大学生的时空概念有很大好处。例1:第四册《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一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样克服的?小麻雀都掌握了哪些本领?然后扩写这个故事。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小麻雀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也明白了父母赶走它的良苦用心。例2:在《游园不值》这首诗中,作者借一枝红杏写出满园春色,但满园春色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番盛景,作者并没有把想象到的都诉诸笔端。这时教师可诱导学生:“如果你是诗人,你想象中的园中景是怎样的,把想象描述给同学们听,再扩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作文的能力,同时又对古诗的内容作了深刻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2.3 对比中展开想象

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同一种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或特征。语言文字训练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基本规律,需要进行对比想象,即通过对比想象,分析和掌握相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及表现。司马光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园里玩,突然一个小朋友掉进了装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见状惊慌失措,有的大叫大喊,有的跑回家叫大人,而司马光不慌不忙,举起石头砸破水缸,很快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教学《司马光》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因此可采取对比想象的方法,找出司马光的与众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司马光与众不同的品质。

2.4 假设中展开想象

假设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想象未曾经历过的情境或没有出现的结果等。这种想象比较合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设想象的能力,一定要引导学生紧紧依据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条件或指定的范围,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合乎情理的想象。但空洞的、没有根据的、不合实际的假想,容易使学生误入空想的歧途。学习了《小小的船》后可引导学生结合科学幻想故事或电影电视中的有关宇宙星球知识,想象自己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妙景象,如灿烂的星空、各种各样的卫星和宇宙飞船等。这样的假设想象能诱发学生热爱宇宙、热爱地球的科学态度和兴趣,一颗向往探索宇宙奥秘的火热之心,也许从此就会跳动不息。

3 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想象能力

苏教版每册教材的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能够交际起来、促进生生互动创设了较好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照片的故事》,我把学生们的照片分别用实物投影放出来,等每个学生介绍完自己的照片后,我就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如果怎样照就更好了?请你们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这一做法既做到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又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保护视力》这一交际内容,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不同的读书写字习惯对视力产生的不同影响,然后讨论。最后根据两组不同的画面想象结尾。结尾可以请学生说出来,也可以在空白的画面上画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