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14:30:54

小学生成长作文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1

成长多滋多味的。在小学的欢笑逐步变成初中的冷清。小学丰富多彩,成长入初中平淡无奇如同一碗清水。可又从小学的少之又少的知识经过成长变得广阔无垠。有人说不出成长的滋味,也有人说不完成长的滋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年级小学生成长作文600字左右,供大家学习。

二年级小学生成长作文600字左右1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我们同样都在路上。

或许前方有个分岔路口,有多条路供你选择,每条路上的风景都有各自的好与坏,风景各异,但只有一条路你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我们走在成长之路上,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冲动走向稳重,我们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成长。正值年少的我们走过的路还太少,路很长,但要一直走下去。

前方的路看不到尽头,我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着我们。我们现在正在为自己的学业打拼,考上大学出了社会后,他可能是一家店的老板,她可能是一位出众的歌手,而你也可能是一位努力的老师……

我们都走在自己的路上,这条路有太多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这些可能性,我们的未来才足够精彩,我们才会好奇又渴望地不断向前探索。

既然是路,既然有分岔口,那么必定会有人迷路。很多时候,迷路,并不是路太长,而是指路的人太多,你们指你们的,我走我的!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哪怕前方一片渺茫,难以前行,自己的路咬牙也要走完,放弃了注定会失败。

自己的路自己走,无论是苦是累,甚至是失败,都要去承担,因为那是自己的路,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没有遗憾,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成长了。

因为你只然而,并不是走过的路都是真正的路。毫无荆棘的路,那不是路,你在这条路上走得再久再长也不会有"得",甚至会"失",会享受而不会承受。

没有谁的成长之路是一顺到底的,成长之路就像是在荆棘中前进,你可能会碰得伤痕累累,但同时也是收获累累。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的终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喜剧,如果你看到的是悲剧,那就说明这条路还没有结束,请你继续走完这条路,因为终点会有一个更大的喜剧在等着你。

周国平有言:"所谓成长就是负重前行。"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负重前行,过程是艰辛的,结局是美好的,当你站在路的终点,回想走过的荆棘路,却是带着甜味的,感叹自己活得有多精彩。

年轻的我们,就该在成长的道路上奔跑,逆风而行。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迎着挑战在成长道路上大步行走,一路昂首。

我铭记,它时刻提醒着我,要向小熊学习。做一个坚定,不抱怨,为他人着想的人。

二年级小学生成长作文600字左右2如果“成长”是一朵开不败的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小时候,爸爸总是在打伞时,把伞移到我这边。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爸爸:“爸爸,你不怕淋雨吗?”

爸爸沉思片刻后笑了笑回答:“我从小到大最喜欢淋雨,怎么会怕呢?”

听了爸爸的话,我也不再刨根问底,可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爸爸太厉害了,连淋雨都不怕。

从那以后,爸爸在下雨时就会经常把雨伞往我这边推;有时候,爸爸会把整个雨伞都往我这边;有时候,爸爸会带两把伞,大的给我,小的给自己。

我一直对此深信不疑,直到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我刚走出校门,外面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不紧不慢地找雨伞,可东翻翻,西翻翻,始终不见雨伞的踪影。雨逐渐变大,我才恍然大悟,淋雨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我想起了爸爸,想起了儿时爸爸把雨伞往我这边移动的情景,想起了爸爸说自己喜欢淋雨的声音,想起了……

想着想着我的眼眶便湿润了,眼角终于滑下一道泪痕,划“伤”了我的脸,融入在这雨水中。

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亲情冷暖,这是我第一次在亲情中成长,里面的辛酸,也许只有我懂。

期末考试,使我印象深刻。

我考试看到了连线题目,不慌不忙地翻了翻笔袋。完了,没有带格尺。

我连忙向同学薇薇借尺子:“我没有带格尺,可以借我一把吗?”

薇薇不屑地翻了一下笔袋道:“我就一把,怎么借你?”

我心想:完了,我不用格尺划线,一定歪歪扭扭,会被扣分的,八分啊,怎么办啊!

身后的陈璐注意到了我,用力想把尺子掰成两半,她不时发出“嗯……”的使力声,终于成功了。她露出了标准的八颗牙齿笑说:“我这有一把,借给你。”

我接过这把格尺,如千斤重。

从此陈璐这个名字如一粒尘埃散落在我身上,只不过,会发光,使我永生难忘。

如果说“成长”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果树,那么滋润它的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

二年级小学生成长作文600字左右3成长路程上的第一缕阳光,照亮那晶莹的六七瓣雪莲,落在手里,化为水痕;寒风吹拂着大地,在冬天雪中傲然独丽!

也经常说一个人在不断的成长,到底什么才是成长?是你学会了唱歌,跳舞,或者某种才艺?还是你熟悉的学习到了一门外语?还是学会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以你才说你成长了?

显然这些都不是实实在在的成长,真正的成长是价值观你有了新的提升。人的命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而价值观是由很多信念构成的,你有梦想,有理想,你会有很多很多信念,而这些信念就是你的价值观,你渴望成为科学家,但在成为科学家之前,你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有超乎寻常的胆量,有天马行空的想象。

对于人生来说,成长是最重要的,我其实没有资格去评论人生,我只是经过了这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对于过去,更标准的说,是对于童年——那些美好的事情,伤心的往事,我只能努力的去想,甚至有些事情都很模糊。但是对于未来我有这非常多的遐想,非常多的憧憬,甚至会有一些害怕,人生的路上是不是都会有失败,可是,我不喜欢失败,也不想有失败,我只能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其实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如今我在辛苦的度过学习生涯······但是一切事情的最后,又会有多少希望,我只希望我可以好好把握现在,而将来,它一直都是一个未知数。

你有多久没有看过那翠绿的小草在生长,你有多久没有看到夕阳升落的情景,你又多久没有听到过鸟儿在欢声歌唱,你又有多久没有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多久没有来留意夕阳下断瓦残亘也有荒凉之美。

那嫩绿的草啊!在石头缝里,仍然可以茁壮成长,你有没有考虑过,它为何能够如此自强不息,你也迷茫过,我想如果小草也跟人人一样的生命的话,它会说些什么?

而这些你都没有想过。

二年级小学生成长作文600字左右4人生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人成长的足迹。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题记

岁月的风铃摇呀摇,不知不觉已风风雨雨摇过了十六个春秋。奶奶说:“几天不见,这孩子真长大了,个头又高了一截。”母亲说:“终于长大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老师说:“你可长大了,现在能主动学习了。”……我也认为自己确实长大了,已越来越成熟了。

“老师,我什么时候能长大呀?”在幼儿园成长的档案里,曾留下了我稚嫩的声音。多姿多彩的连环画曾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小时候,我总盼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时只是希望自己长大后能独立生活,不再受父母的“压迫”。早饭由父母做,衣服由父母穿,床铺由父母理……虽然父母给予了我许多温馨,但我感觉到一切不像是自己的。所以,我渴望长大,渴望快一点儿长大。

花开花落,秋风秋雨,又一个秋天翩然而至。终于,我上小学四年级了。母亲对我说:“你已经不小了,生活上也该自理了。”于是,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这实在太令人兴奋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生活可以自理一下了。在这小小的天地里,读书便成了我的乐趣。看《牛虻》,不禁为那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所感动;看科幻小说《神秘世界》,任凭我扇动想象的翅膀,为故事情节再添些神秘与美妙。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书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伴随着墨韵书香,我一天天长大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当花季的雨露润湿我的心扉时,我也渐渐成熟了。我步入了初中生活的门槛。这才是我真正向往的生活。记得刚刚住校的那个晚上,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虽然心里觉得有点离家的凄凉。在学校里,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太空世界的美妙,我还学会了怎样做人。我和伙伴们纵情说笑,无拘无束。因为我找到了可以飞翔的翅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我锻炼得更加坚强。

回首走过的日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迹,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充实也有失落。虽然童年的乐园令我留恋,但我还是希望再长大一些。“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我要采撷智慧的浪花,不断丰富、充实、完善自己,在美好生活的遐想与憧憬中,将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快快乐乐,富有意义。

“长大的感觉真好!”在我的成长档案里,我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

二年级小学生成长作文600字左右5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成长,但成长意义不同了,成长对我来说是一件令我快乐的事情,因为我遇到挫折要勇敢的面对,我的成长是……

在一个阳光明媚早上,我妈妈说:“要带我去公园散步,”当时我还在沉睡之中,妈妈看见我没醒,就把我放在家里,妈妈去公园里散步,在妈妈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不知不觉的醒了。

但我一看妈妈没在家家里,当时我真的很害怕,但我还是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可是不管我打了多少电话也没有接,我的心里又将变成了一个找不到妈妈的那种伤感。

可是我并没有害怕,我的心里一直在说:妈妈,你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可是我在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妈妈也没回来,但我一打开门,不是妈妈,当时我都哭了,我那润湿的眼眶已经变得越来运红了。

我又给妈妈打了一次电话,妈妈终于接了我问妈妈:“你去哪了?”妈妈说:“我在上班,”我又接着问:“你为什么把我一个人放在家里?”妈妈说;“这是在锻炼你成长的一的机会,只有你战胜一切不是困难的困难,才会学到成长。”

我问妈妈:“我今天算不算成长了呢?”妈妈说:“你不仅成长了,还收获了成长的知识。”

在那之前我不知道成长意味着什么,但我现在知道了,成长意味着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在困难中学会成长,坚强,勇敢地站起来。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2

看着那些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他们无忧无虑地玩。几年前我也是这样,人长大了,烦恼也多了。想起那些烦恼我头就疼了。我真的不想长大。

我的学习成绩只是中上的,小考的时候我差点考不上。上了初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妈妈常常说:“你怎么不努力学习,你怎样考高中啊,你初中就差点靠不上,你如果考不上,你以后的工作怎么办啊?你这初中文凭那有人要你,你又没有什么特长,你去干什么呢啊?现在读书才出息啊,孩子读书是为了你自己啊,不是为父母啊。”是啊,现在不读书那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啊,现在连有些大学生都没有工作啊。想起这个问题我心就烦啊。

刚上初中,一切都是那么地陌生啊,老师,学校,同学。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有很多同学我都不认识,我不知道怎么样去和他们沟通。上体育课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在一起玩,我很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和他们说。

前天,妈妈看了我的日记,让我很恼火,我去跟妈妈讲道理,可妈妈却说做父母的应该知道孩子的一切。可日记里都写了我的小秘密,让人知道了就象被人赤裸裸地看透了。我跟妈妈吵架了,这几我们都在冷战中。

我多么地想我一生中没有烦恼那该多好啊!可人不可能没有烦恼,就象在阳光普照下,也难免回出现短暂的阴云。其实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怎么样对待它。从今以后,让我们一起处理烦恼,消除烦恼,让我们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3

我呢!理科成绩不怎么理想,妈妈也知道这一点,可她硬是拿我和别人比。每次听到妈妈夸别人的孩子,这好,那也好。自己的心情越来越低落!然后,就导致我自信心不足,对理科产生了恐惧心理。碰到了拓展题,题目都不仔细读,就放下笔说:好难写!不写了,反正老师也不会说什么!

面对这一点,我已经计划好了出去这块绊脚石的计划。首先,我要多做些练习题,把基础打好了,再进行深一步的打算。然后,我面对理科不要害怕,相信自己也是关键。打好基础,多练习,相信自己可以。想要做天空中的流星,就不要害怕和畏惧。相信自己,我看见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当然,人生之路漫漫,我不只有这一块绊脚石。我体型有点胖,经常被人嘲笑,会有人给我取外号。虽然有时候释怀了,但是有些过分的语言,真的很伤人心。让我的自信心一次又一次的跌入谷底。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 作业设计 策划方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18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甚至是拖着小型行李箱去上学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当前小学生的课业都被迫变得十分沉重。然而,对儿童来说,校园本应是一个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游乐场。繁重的课业给小学生带来的是他们瘦弱的肩膀所承担不起的过重的负担,带走的是儿童稚嫩时期本应拥有的天真烂漫的笑容。过重的课业是完全不符合处于稚嫩年龄的小学生的学习要求的,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至于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而这可能会使学生的整个成长轨迹偏离正确的轨道。由此观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新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作业设计的方向也应该是简洁化、精细化、高效化。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更是刻不容缓的。此文,则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在小学语文研究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的详细剖析,进而对此作出一些针对性策略探讨。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方针政策的改革,新课程提出了教育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准。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学应当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精神。最终使学生具备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沟通交流、社会实践等能力。那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跟随新课程的步伐,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创新,改善当前小学语文课业繁重的情况。切实做到从“学生本位”的原则出发,减轻当前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轻,从根本上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对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剖析

(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当前小学语文课业负担繁重,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教师未真正领会到语文新课标的内涵,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所谓传统的语文教学教育方式的主要内容便是“题海战术”、“模式套用”、“书写背诵”。然而,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是不适应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的,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的创造创新性。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因此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道路上主要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方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小的语文教学。

(二)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学生来说是成长道路上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还有许多家长秉持传统“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虽然传统的家庭教育观仍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更多显现的是一种弊端。陈旧的家庭教育观使得很多家长把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沉重的课业视为理所应当之事。更甚者,有些家长盲目地将作业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这又使得教师错认为自身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是正确的。使得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更加稳固地存在于当前学生的学习当中。

(三)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不足之处

1.当前小学语文作业题目质量偏低。作业设计内容局限,形式单一,仅仅只是在要求学生一味地背诵课文或者完成一些具有浓厚应试教育色彩的提醒。而忽略了学生在思维探索,创新方面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成长。2.作业量过多。根据对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作业完成所花时间的{研,大多小学生在语文学科课后作业上花的时间普遍为一个小时左右。由此可得,小学语文作业量过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课业负担。3.应试教育色彩浓厚。传统的作业观根深蒂固,“题海战略”依旧成为教师授教的主要方式。

三、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向策略的探讨

(一)教师教育观的革新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原因,教师教育观的革新刻不容缓,是改善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首要途径。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理念。对传统的作业设计进行改革创新,站在儿童的角度并以“学生本位”观为教育指导,设计出适应小学生发展的语文作业模式。

(二)家长教育观的改变

家长教育观念应当跟随当今以创新、创造为主题的时代,与时俱进,在吸取优秀传统教育观的同时,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的教育观进行改革创新,进而推陈出新,形成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先进的教育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应当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锻炼上,因为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世界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不竭的探索动力,由此,只需要家长稍作引导便能激发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而不能将沉重的课业负担理所应当地施加给孩子。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向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5

一、分析学习特性因材施教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在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可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起源就是对一件事物的热爱,是由内而外对心理的渴望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热爱的情绪,也就是兴趣时,学生学习才会由被动转为主动。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拥有对知识百折不挠的毅力,主动学习新知识。要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成功学习到新知识则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找到令学生有探索欲望的知识,区分每个学生的特性和个性,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成功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也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特长。如果热爱后又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觉性。

二、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例子,让小学生就文字应用扩散开来

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主要来源于生活,而中国的传统文字――汉字也是从生活中演变而来的,因此,教师要将汉字的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效的汉字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将汉字引导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感知身边的汉字并开始应用汉字,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汉字越来越多。

三、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模式

人民教师的作用是伟大的,不管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或者更高领域,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对于课堂的进度把握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有些人只知道上课却不懂得掌握进度,一直等到期末才赶着上完所有的课,这样就会给人留下一种不会规划人生和教育学生的印象,所以,老师应该在活跃的课堂里掌握好进度,备好教案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逐渐开发出学生优秀的

潜能。

对于小学语文文字应用教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文字的扩散基础培养就好比一颗正要长大的小树正在慢慢长大,但是它的成长是没有目的的成长,所以老师就好比太阳不但要引领它们怎么长大,而且还有让它长成一个完美的大树,并且在小树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拥有自主性学习的理念,不能老师或者家长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四、教师以身作则教育小学生良好的应用语言文字

现阶段小学的语言文字应用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小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应用有限的文字,即使写出来也会存在病句,而这些状况发生的导引则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虽说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教师要深刻地明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让学生开始依赖网络,这也就导致教师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有所忽视,要想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写作教育就要正视自身在写字教学中的心态,谨慎对待。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6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样式;成长书写;儿童世界

[中图分类号]I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9-0048-08

引言

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突破了“政治功利性”和“教育工具论”等理念,摆脱了作为政治、教育的附庸身份――回归文学和儿童本位,呵护儿童的心灵世界,扶助儿童的身心成长,诞生了一批经典作品,从而确立了中国儿童文学“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及“与成长同行”的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盛,网络生活日益日常化,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以及书写、阅读习惯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中国社会商品化进程的深化,价值观念、审美趋向的多元,人们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空前膨胀。面对新的文化语境,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已悄然发生了新变,呈繁荣之势――作家辈出,甚至出现了“创作组合”;作品众多,仅每年出版的长篇儿童小说就近百部;“童年文学”勃兴;“青春文学”、“幻想文学”等“新”样式涌现;“成长”书写长足进步;“动物文学”有了新进展,等等。这些创作“新现象”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少年儿童的阅读趋向,影响他们个性/人格的生成。尽管国内外学界对21世纪初(2000-2010)中国一些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予以了零星研讨,但遗憾的是,对此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整体状貌,尤其是对诸多新现象缺乏系统研究。尤其是对“杨红樱(童年文学代表作家)现象”、“青春文学”和“幻想文学”等热点、焦点问题的批评,有失偏颇,且大多聚焦于文化现象考察而偏离文学,显然对创作难以产生实质影响。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力求深入、系统、客观、公允解读21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现象――这无疑为创作、阅读和潜移默化培养新时代少年儿童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一、“童年文学”中兴

按读者年龄结构划分,儿童文学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但是,长期以来,儿童文学呈“两头大,中间小”之势。即,幼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相对繁荣,而童年文学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质量,皆无法与前两者分庭抗礼。其原因如下:1)童年文学的读者群相对狭窄,主要是小学3-6年级的学生。2)出版、发表不易,大多数儿童文学期刊的读者定位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3)童年生活距离大多数作家的当下生活较远,且童年体验与成人体验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写作难度较大。而幼年文学浅显,对文学本身的要求并不高;少年文学多少带有成人或准成人经验,写作者有更多的成人经验可借鉴。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杨红樱的童年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大红大紫,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童年文学的弱势地位。自2003年7月推出第一批作品《贪玩老爸》、《笨女孩安琪儿》、《四个调皮蛋》和《暑假奇遇》以来,2004年度杨红樱又相继出版了《天真妈妈》、《漂亮女孩夏林果》和《疯丫头杜子真》等。在2004年7月全国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竟然有8本书跻身前十名,全面超越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杨红缨作品备受孩子们喜爱的原因如下:与孩子的零距离接触,作品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杨红樱做过多年小学教师,洞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能逼真地再现孩子们自己的生活场景;把孩子真正当孩子看,不给他们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张扬他们童心的未泯,个性的无拘无束,想象力的匪夷所思,滑稽幽默,生动有趣,令人捧腹。因此,杨红樱笔下的主人公不是传统意义的好学生,而是令大人们头疼、像马小跳之类的所谓淘气包。当然,作为长篇小说,杨红樱的童年小说也存在明显的瑕疵:结构单调,对人物关系的处理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因受市场因素干扰而致系列作品推出速度过快,与林格伦的《淘气包阿米尔》相比,尚存不小差距;包装痕迹明显,日益模式化等。

尽管如此,杨红樱之于当下中国儿童的意义仍旧是非凡的。因为“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的成功,不少儿童文学作家(比如董恒波、童喜喜、赵静等)开始潜心童年文学创作,童年文学一跃成为儿童文学领域中最为走俏的品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儿童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

二、“青春文学”勃兴

所谓“青春文学”,乃以小说创作为主,亦称“青春小说”。此乃近年来被媒体爆炒的概念。但作为文学术语,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并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其可大致归纳为:以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为叙述主角,展现他们丰富、驳杂的成长故事的小说文本,与“少年小说”和“成长小说”存在亲缘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低龄化写作”的人造神话式微,以“80后”为代表的“青春写作”(主要是“青春小说”)如日中天。2004年甚至被誉为“青春文学”年。代表作品有《三重门》(韩寒)、《万物生长》(冯唐)、《告别薇安》(春树)、《幻城》(郭敬明)、《岛・柢步》(郭敬明)、《樱桃之远》(张悦然)、《红X》(李傻傻)、《草样年华》(孙睿)、《粉红四年》(易粉寒)、《我不是聪明女生》(董晓磊)、《愤青时代》(胡坚)、《麻雀要革命》(郭妮)、《左耳》(饶雪漫)等。青春写作从单兵作战升级为群体出击,并以巨大的内聚力拉动了退守边缘的文学出版市场。而且,不少80后之外的作家也出版了众多青春小说(比如何大草的《刀子和刀子》)等。此外,还有众多寄居于青春文学旗号之下的作品,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笔者认为,批评界对青春文学的批评还未回归学术本位,尚处于随市场之波而逐流的情状。总的说来贬多于褒,焦虑多于鼓励,诘问多于关怀。当然,大多数青春文学文本的确不过是附丽于文学华氅之下的一种时尚消费品。对成长的理性认知的贫血,削弱了作品的力度和深度。此外,将青春文学作为个案考察,显然不能一言以蔽之。一些作品不乏才气和灵气,其当下感和现场感非一般成人作家可比。写作技法的时尚、叙述语言的张力和写作激情的饱满,的确给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冯唐、李傻傻、张悦然等,他们具有较好的写作天赋,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写作意识明确,写作姿态严肃,应该值得读者期待。

2005年以降,青春文学尽管依然热闹,却不复往年的大红大紫。经过几年的沉淀,青春文学渐趋成熟、理性。与风靡于上世纪90年代的“身体写作”相比,青春文学不再把“性殇”作为书写的唯一资源,“性”仅仅是

青春期日常生活之一种。那种不惜以作践和伤害自身为代价的所谓“残酷的青春”,不再是写作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写作者意识到“青春书写”不应是一场“行为秀”,“残酷”绝非“青春”的本质。写作者们更偏重于书写孤独、感伤等所谓“青春期综合征”,并由“残酷”转向“纯美”,“青春文学”正在悄然转型。“青春岁月”无疑是人生中最华丽的时光,激越、冲动、浪漫、抒情,具有诗的意境和画的质感。男孩的激越和女孩的清丽,应是青春情感的主旋律。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朦胧、晦涩的恋情,皆纯粹、简单,蕴藉着一种本色的美,即“纯美”。一些成年作家的青春文学文本以庄重的语态展现了青春的“纯美”。比如,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着力展现了苦难岁月里苦难生存境遇和人生际遇中的“纯美”,包括苦难本身之美、苦难中漫溢出的人性之美和苦难中少年相依相守的纯情之美。还有,张洁的《张洁月光少女小说》(3册),叙说了发生在城市中学生身边的纯美故事,值得细读。

三、“幻想文学”(或曰“玄幻文学”)风行

随着《哈利・波特》、《魔戒》等引进版图书风行,一种被媒介命名为“玄幻”(或日奇幻)的小说样式,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热门话题。如果说2004年是“青春文学年”,那么2005年则是“玄幻文学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是玄幻文学的主要阅读群体,且大多通过网络阅读(比如玄幻书盟等)。经由纸质媒介畅销的玄幻文学,大多率先在网络世界走红,有数百万计的点击率。比如《搜神记》(树下野狐)、《诛仙》(萧鼎)、《镜・龙战》(沧月)、《昆仑前传》(凤歌)、《法老王》(水心沙狐)、《亵渎》(烟雨江南)等。此外,不少少儿出版社也竞相出版了玄幻文学,比如竹林的长篇玄幻文学《今日出门昨夜归》等。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为代表的中国权威的儿童文学期刊,皆开辟了玄幻文学专栏,刊发了相当数量的中、短篇玄幻小说。2006年,有关玄幻文学的论争,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热点现象。

尽管学术界对玄幻文学的界定莫衷一是,对其美学特征的思辨乏人问津,尽管这种命名只有语言学意义上的“能指”而无“所指”,但其的确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界乃至中国文学界不可忽略的一种新现象。玄幻文学可看作当下青少年欲望和理想的化身,“从西方奇幻小说体系及中国本土的神话寓言、玄怪志异、明清小说以及诸多典籍获取灵感,综合西式奇幻、中国武侠、日本动漫风格,建立在玄幻之上,内容走得比魔幻更远。它写未来科技,却不需要科学理论验证;它写魔法,又不考证西方巫术学体系;它写武术,却比传统武侠更神奇强大,经常超越人类生理极限……不论是虚拟世界架构,还是人物经历,都强调想象的天马行空、漫无边际。”②通过对众多作品的解读,笔者认为玄幻文学的美学特征可粗略概括为:穷尽想象的智慧,拓展思维极限,展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的生存景观,诠释宇宙、人生、人性等终极命题。

玄幻文学何以骤然风生水起?笔者认为它是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生长于电子时代的读者,大多习惯了网络阅读。而且,在网络日益生活化、日常化的当下,网络世界的虚拟生活(尤其是网络游戏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他们想象力空前膨胀。对现实世界的叛逆和对超现实的“第二世界”的迷恋,是这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表征。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文明的空前兴盛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科技文明对人类未来的侵犯和人类将面临生存之虞的忧惧,以及对生存本相的幻灭感(科技文明越发达,人对时间/空间的感受和体验越虚无),从而催生了玄幻文学(大多以网络游戏为依托)。此外,网络阅读方便、快捷,且大多数作品一边写一边发表,可以和读者及时互动。阅读玄幻文学,如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阅读“言情”、“武侠”小说一样是一种时尚。玄幻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天马行空、漫漶无边的想象力,颠覆传统价值观念的野心和勇气,以及建构“第二世界”的创造力,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其价值观的芜杂、凌乱,映照出人文精神的瘫痪、崩溃,的确令人担忧。

竹林的长篇玄幻小说《今日出门昨夜归》无疑有鹤立鸡群之姿,尽管它远不如《诛仙》等畅销。小说沿魔幻思维的轨迹,探究了宇宙时空之谜,尝试着对诸如“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等终极命题做了大胆、新奇的破解。让读者在万花筒般迷人的奇异景观里,感受到非同寻常的深意。而且,深厚的情节意识,亦为这部小说增添了阅读的和美感。此外,作品语言鲜活、跳动,富含灵动的青春气息。加上气势磅礴的想象力,深挚的人文关怀,营造出了奇异、诡谲、迷离的诗性氛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结尾,作者处心积虑留下文本空白,吸引读者穷尽奇思异想,进行创作互动。既缩短了作者/读者间的距离,又让文本具有了无限再生的可能,从而拓展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张力,是一部把科学、文学和幻想诗意地整合在一起的玄幻小说力作。

四、“成长小说”的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长主题”开始成为中国儿童文学书写的一种重要向度。由于对“成长小说”这一具有经典美学特征的小说样式认识和理解的偏差,许多被称为成长小说的文本不过是对成长主题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是对成长小说的庸俗化理解,即把所有涉及成长问题的小说称之为成长小说。因此,导致了作为少年文学之一极的成长小说一直游荡在少年文学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大缺憾。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情状有了较大的改观。不少论者对成长小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不少作家对成长小说有了新的认知。尤其是对于作为成长的核心问题――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中国的成长小说书写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王刚的长篇小说《英格力士》。小说对成长中的性给予了温情关怀,是对儿童小说写作的突破。李学斌的《金色的手指》写出了成长的顿悟,无疑是近年来短篇小说书写成长所取得的一大突破。中国作家对成长主题的书写往往只关注成长的某个片段,缺乏对成长的完整性关注,尤其缺乏具有经典美学意义的成长蜕变,即成长者在成长之旅中遭遇了挫折,实现了顿悟,从而长大成人。在这样一种叙事逻辑中,成长者和成长小说同时完成了成长。《金色的手指》中的成长主人公木子,原本是一个不好好读书的少年。虽然出生在艰苦的农村,但他并没过多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不知道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当父亲在一次劳作中意外被脱粒机折断了一根手指之后,他幡然醒悟。遭遇切肤之痛而顿悟,从而改变了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是成长小说基本的美学特征。此外,常新港的短篇小说《麻烦你送我一个妹妹,弟弟也行!》、黄春华的《越痛越笑》和南妮的长篇小说《我的恐惧无法诉说》等,皆对成长主题予以了深度挖掘。

五、“动物文学”红火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一大热点问题。关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关怀我们的邻居、朋友――动物,成为文学书写的重要主题。儿童“万物有灵”的思维特性,决定了儿童亲近、喜爱动物是一种本能。因此,讲述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就成了儿童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品类,或称“动物文学”。主张人与动物

和谐共处,与动物共同拥有地球家园,呼吁关爱动物,以及以“动物性”比照、鞭策“人性”,是此类作品表达的主旨。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出现了超级畅销书《狼图腾》、《藏獒》,儿童文学领域中的动物文学更是异军突起。其中,沈石溪是中国资深的动物文学大王,此时期他的创作仍旧如日中天。此外,黑鹤是此时期涌现出的专写“动物小说”的新人,他的短篇小说《驯鹿之国》、《饲狼》,长篇小说《重返草原》、《黑焰》和《鬼狗》等皆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此外,牧铃的“动物小说”亦深受读者喜爱。

总体说来,大多数动物文学作品并非源于对动物的真切了解,更多地是表现出对动物世界的某种想象,即按照人类世界的生存法则反观动物世界,以人性去比照动物性,从而导致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不过是披着动物毛皮的人。作为地球上的生灵,动物必然与人类有相通之处。但是,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灵,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文明化。因此,动物文学若不能发现动物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差异,其书写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六、“恐怖文学”繁兴

随着美国作家R.L.斯坦的“鸡皮疙瘩”系列“恐怖文学”在中国的风靡,加上《阅读前线》等期刊的大力扶持,中国原创恐怖文学渐成气候。代表作品有《鬼魂的假肢》(周锐)和《鬼店》(戎林)等。尽管中国文学不乏“写鬼说妖”等惊竦传统,但“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儒家思想,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文学对鬼神世界的审美想象。从生理、心理学意义上考察,恐怖情绪和喜怒哀乐一样乃人的基本情绪之一种。七情六欲的波动刺激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抗拒抑郁,消除精神萎靡,保持身心的舒适、平衡。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惊竦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情绪律动。从人文意义上探究,品味惊竦,能够确证人们的安全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珍惜安全。从文学层面解读惊竦,恐惧感是开掘想象力的重要催化剂。因为鬼怪等惊竦事物虚无缥缈,欲建构出一个诡谲的莫须有的世界无疑需要卓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如果仅仅是再现、模写生活,自然就失去了其恢弘、博大的艺术魅力(远不如照相机的拍摄功效)。“恐怖是因为恐怖小说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现代人在潜意识中的某种对日常生活的崩溃的不安,而作为它的核心,潜藏在恐怖之下的‘神秘’与‘未知’,更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有光必有影,有了恶,才看得出善。从本质上来说,人是渴望‘善’与‘光明’的,通常被我们忽略或是遗忘了的这种倾向,在恐怖小说的阅读中都被如数地找了回来。”需要警醒的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不少惊竦之作在写作态度上出现了偏差,甚至标榜“吓死你不偿命”。为了刻意制造恐怖效果而忽略了艺术提升,作品弥漫着暴力、血腥气息,丧失了小说应具有的审美品格。如同贺拉斯所说,“不要让麦地亚在众人面前杀害他的儿子”。“好的恐怖小说,既不能让读者感到不安,又不能让读者感到不快”,这应是恐怖小说最基本的美学追求。

七、“创作组合”兴盛

某某组合原本是乐队、歌手等的代名词,但近年来却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道奇观。其中,以“花衣裳”创作组合成绩最为显著。花衣裳由三位女作家饶雪漫、郁雨君和伍美珍组成。她们创作风格相似,创作速度快,作品大多由某一家出版社同时推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排除具有与商业合谋的动机。仅2004年度,花衣裳便推出了近20余部长篇。其中包括“花衣裳・校园纯爱组”――《边走边爱》(郁雨君)、《我要我们在一起》(饶雪漫)和《小熊星月童话》(伍美珍);“花衣裳丛书・超级校园版”――《咱们班》(饶雪漫)、《鬼马小女生》(伍美珍)和《男生米戈》(郁雨君)等。无论是创作数量,还是创作速率,花衣裳皆令人惊叹。这些作品销量可观,甚至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在获得赞誉的同时,花衣裳也遭致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笔者认为,花衣裳创作组合的出现,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花衣裳创作组合完全可以把如下一些批评当作是艺术的苛责和鞭策。诸如,“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人化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花衣裳创作组合模式过于商业化,不利于精品的产生”、“向读者和市场投降,对读者的阅读口味过于重视与迁就,放弃了文学和作家的尊严”、“过于频繁地出书,创作速度过快,作品的质量如何保证”等。在作品赢得了阅读市场的同时,更加自觉地引导、培育、提升读者的艺术感受力,无疑会提升花衣裳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此外,还有“小花衣裳”、“牛仔裤”组合等。这些组合的商业气息更为浓重,是对花衣裳组合的克隆、复制。

东北“小虎队”作家群自20世纪90年代群体出击以来,2006年度吸纳新生力量,再次群体下山。主要作品有《同一个梦想》(董恒波)、《沉默的森林》(车培晶)、《回望沙原》(常星儿)、《正午的植物园》(薛涛)、《站在高高的楼顶上》(立极)、《抄袭往事》(刘东)等。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商业气息淡一些。不追求统一的写作风格,是基于作家的创作个性同时推出的作品。

总之,在商品化时代,小说创作不可能不沾染一星半点商业气息,小说的出版采取组合的形式无可厚非。如果不以“文学性”、“儿童性”和作家的“创作个性”为本位,无疑是舍本求末。

八、中篇小说触底反弹

在小说家族中,中篇小说的写作难度最大。长篇小说可以肆意展开情节,精心设计故事结构,深度塑造人物性格,尽情释放作者的各种艺术才情。即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瑕疵,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艺术成功,也可以被称道为瑕不掩瑜。短篇小说因为篇幅短小,人物单一,故事结构简单,只需将某一人某一事铺陈开去即可。但是,对于中篇小说来说,它既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又不能像短篇小说那样点到为止。它需要一定的容量,需要相对丰富的人物构成,以及相对复杂的结构编排。既不能有过多的枝枝蔓蔓,又不能一蹴而就。因为中篇小说的篇幅对刊发、出版的限制(对于期刊来说显长,而对于图书出版来说又显短),仅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海)等为其保留了立锥之地。随着上海《巨人》(专发中篇小说)杂志的一度停刊,中篇小说一度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盲区。不过,自2006年《儿童文学》杂志举行“中篇小说擂台赛”以来,加上《巨人》杂志在2006年底宣布复刊,中篇小说呈现出触底反弹之势。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也涌现出了诸如《少年刘大公的烦恼》(张之路)、《一滴泪珠掰两瓣》(黄春华)、《没有妈妈,那又怎样?》(姚鄂梅)等值得关注的作品。其中,张之路的《少年刘大公的烦恼》不愧是优秀之作。小说讲述了少年刘大公成长的心理郁结。关怀平常的大多数,聚焦被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国人)忽略的心理问题,显然是《少年刘大公的烦恼》奉献给读者体人察己的一种新视野。此外,作者对人物性格的细致雕琢,对心理状态的深度揣摩,以及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简洁、素朴的文字,含而不露的主体情绪,大巧若拙的哲思感悟,构成了作品独特的文学性。

九、2000-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误区

考察了2000-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各种现象,不难发现,此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以下几种误

区:

(一)对“儿童性”的误解。毋庸置疑,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本位,彰显儿童性。但是,不少作家为了遮盖作品中的成人气息,刻意蹲下身来,甚至拿腔捏调地模仿儿童口吻,企图以原生态的儿童语言进行叙事。这显然是对儿童性的误解。作品中不但不具有儿童性,反而流泻出矫揉造作的孩子气和娃娃腔(即“伪儿童性”)。这种流弊在不少童年文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且,纯粹把儿童当作孩子看,实为把儿童等同于弱智。殊不知成长于电子时代的儿童,他们的言、行、思已大异于前,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驳杂远远超乎成人作家的想象。捕捉鲜活的儿童语言不过是表现儿童陛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作家应葆有一颗纯正的童心,用心观看、聆听儿童的心灵颤音,准确地解读儿童心灵的潮涨潮落,方能以审美的姿态去书写儿童世界的喜怒爱乐。

(二)对“教育性”的误解。不可否认,新时期以降大多数论者、作家便羞于谈论儿童文学的“教化功能”,甚至视其为洪水猛兽。因为曾在作品中张扬过教化功能,竟然成了许多老一代儿童小说作家的墓志铭;因为义无返顾打倒教化功能,则成为不少所谓新潮儿童小说作家扬名的战旗。造成此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把儿童世界看作了一个封闭、纯粹的童话世界,一个自足的实体,一个类似于真空和隔离状态的狭窄。片面强化儿童世界无边的想象力和自由自在的秉性,而忽略了儿童世界亦是一个开放的区域,是一个不断延展的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复杂性的球形世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从小就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他们要与家人和亲戚朋友接触,与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与小学和中学时的老师同学接触,乃至与一些社会上的人接触……总之,他们必然会接触到成人世界的方方面面,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上初中之前,除不会面对性生活外,几乎将触及到所有事情的边缘,只不过他们感受这些事件的深度和体验的视角不同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世界和成人世界虽然表现情态不同,但内容却是相似的。这才是他们所面对的完整的、本真的世界!既然如此,他们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如何才能保持与世界的和谐关系?难道不需要借鉴人类世代所积淀下来的处世哲学精髓?仅仅依凭他们的直觉和无所顾及、无所畏惧的莽撞就能成功地完成他们的成人仪式?一言以蔽之,儿童文学不可成为教育的附庸,亦不可与教育势不两立。儿童文学应以审美的姿态观照儿童世界,以文学的诗性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以及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能力。

(三)对“游戏精神”的误解。肇因反教化情绪,21世纪初的中国儿童文学殚思竭虑竞相取悦、纵容孩子。这绝非危言耸听!不少作品以张扬童心、个性为幌子,一不小心则变相教唆孩子不学好。与反教育性相对应的即为强化游戏精神。尽管游戏性是儿童文学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失去了教育性的儿童文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儿童阅读的理想境界在于,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到审美教育。过度强化游戏精神,甚至以游戏性遮蔽教育性,以快乐教育替代儿童教育,明显是矫枉过正。儿童世界具有多维性,快乐仅仅是其中的一维。置身中国当下大转型的社会语境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异化势必会影响到儿童的文化生态。成长于传媒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儿童,多元化的价值景观令他们迷惑,甚至无法辨认诸如真善美等最基本的价值观。这是当下儿童小说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然而,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却丧失了作家应有的人文良知,掩耳盗铃式地鼓吹快乐至上。

鼓吹快乐至上,实则是将快乐庸俗化。不少儿童文学作品所书写的快乐不过是表层的、原始的感官感受,是失重的、轻飘飘的甚至是没心没肺的、似的快乐(无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然而,生活、人生的真相并非如此。这种片面的快乐观误导下的儿童,一旦面临不快乐的事情,他们心理的断裂显然是可怕的。真正的快乐是丰富、多元的,而审美愉悦、体验悲剧之美的愉悦、感受苦难之美的愉悦等,无疑是快乐的最高境界。快乐是一种心境,是看世界和他人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笑而过,笑过无痕。

刻意的幽默、过分的调侃和恶俗的搞笑,伤害了文学的神圣性、庄重性和诗性。许多儿童文学作家为了取悦读者,不遗余力地幽默、调侃、搞笑。读者喜欢不过是文学作品获得成功的一种要素,并非唯一标准。把读者喜欢作为创作法宝,无疑是只见一棵树而忽视了一片森林。过度膨胀儿童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竭尽轻松、幽默、夸张、变形之能事,实为“为搞笑而搞笑,不笑就胳肢你笑”。这不能不说是背离儿童文学本真世界的另一种形式的异化!谑近于虐是幽默文学的大忌。真正的幽默含而不露,隽永而不粗俗,俏皮、机智而不插诨打科。

(四)对“农村儿童”的忽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因此,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是中国儿童中的主体。然而,因为经济拮据、资讯匮乏,绝大多数孩子无法读到写给他们的文学作品。因为读者群主要是城市孩子,作家、出版家不约而同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孩子身上,从而导致了农村儿童题材小说的赤贫。这种忽视和冷漠,对本已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孩子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城市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实上,中国当下农村孩子的生存境遇堪忧,已经成为一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尤其是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劳动人口过剩,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淘金。在农村生活的多是老幼病残者。那儿的大多数孩子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是和爷爷奶奶一同度过的,他们大多在父母缺席的环境中成长。由爷爷奶奶养大的孩子与由爸爸妈妈养大的孩子相比,在性情等方面显然存在巨大的差异。自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诞生以来,“小皇帝”和“小公主”便应运而生。然而,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却面临着另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成长环境。谁真正在意过他们的笑声和泪水?谁充当了他们成长的精神导师?谁能呵护他们不堪负重的童稚岁月?谁真正体恤过他们的心灵环保?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界涌现出了曹文轩等坚执地书写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但屈指可数。而且,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他们似乎难以有效书写当下农村孩子的成长。这的确是一种重大缺陷!

(五)对“叛逆”的误解。叛逆,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表征。随着青春期的来临,青少年生理/心理剧烈成长,他们求知求新的欲望空前高涨。他们处于主流文化边缘,往往受制于主流文化。因此,他们从骨子里来说反对一切文化的束缚,片面追求自由自在。青少年文化从总体上说是一种亚文化,不大可能跻身主流。这种文化大多无害,且对主流文化是一种激活,往往通过文化反哺来影响主流文化。从美国“跨掉派”的发展态势来看,他们中大多数人后来却成为了社会的中坚。青少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代际差异永难消弭,但不会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矛盾冲突最终会自动消解。即一方面被敌对方认可、接受,另一方面进行自我调整。然而,中国的儿童小说在对待叛逆事件时,往往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鼓吹“听话的孩子没出息”,要么宣扬“做一个好孩子”。这显然有悖于青少年成长的真实情状。正视叛逆的存在,以文学的诗性传达成人经验,潜移默化地疏导漫漶于青少年心灵深处的过剩的逆反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儿童小说对叛逆的有

效书写。

(六)对“成长”的误解。成长,无疑是儿童小说常写常新的话题。但是,大多数作品仅仅在成长的外部空间用力,对成长者内心的挣扎,以及对成长者诸多迷惑的人生问题书写的力度不够。直至文本结尾,成长者的惶惑仍旧是惶惑,成长者仍旧处于成长之中。无须赘述,儿童小说具有区别于的独特功效――运用艺术的力量启迪儿童混沌的心智,导引他们长大成人,而不能像那样更多地强化娱乐、消遣功能。一个处于成长之中的儿童小说文本,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小说范本。因此,许多论者认为中国至今还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小说,不能不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悲哀。

“性”的成长,显然是所有成长问题中最核心、最棘手的事件。然而,中国儿童的“无性成长”生态仍没有得到综合治理(尽管王刚的《英格力士》对成长中的“性”给予了深度、温情的关怀)。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儿童仍旧处于“无性”成长状态,文本中偶然呈现的“性之成长”,也被善意地遮掩和虚饰。随着网络、传媒等的无孔不入,21世纪的儿童面临的成长环境已大异于前。他们所能获取性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而成人们试图制造出无性假相显然是自欺欺人。性的成长不可规避,对于儿童小说作家来说如何在作品中传达出性的诗意成长,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七)对“苦难”的误解。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当下,绝大多数成年人的头脑里盘旋着一种错误观念:现在的儿童生活在蜜罐里,他们与苦难绝缘。殊不知,这是对苦难的狭隘理解。事实上,人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悲剧性,人生就是一个充满苦难的过程。物质上的苦难不过是苦难的表象,而精神的苦难才是苦难的本质。对于任何一个成长者来说,都会遭遇成长的困惑,心灵的挣扎。这是成长永恒的主题。基于偏狭的苦难观,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家忽视了苦难的存在,或者说对苦难做了冷处理。片面强调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刻意制造出虚假、虚浮、浅显的快乐文字以取悦读者。作品中漂浮着甜腻的气息,柔媚无力,精神上严重缺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律一口的娃娃腔或娘娘腔,要么刻意标新立异,要么莫名其妙玩世不恭。

当下不少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偶或书写苦难,往往注重对主人公苦难经历的再现,尽可能将主人公渲染成一个令人扼腕的苦孩子。而不像美国作家弗兰克・迈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那样,对苦难本身做淡处理,即苦而不怨,难而不馁。抑或有怨有恨,却隐忍不发。作者无意于再现、强调苦难的狰狞,而是将其作为生存世界中的一种习见的东西。这种对待苦难的心境,蕴藉了一种超然、一份达观:生存即折磨,苦难就是确证。我们既然已存身于世,别无选择,只能面带微笑,无怨无恨,默默承受。这不是对苦难的消极逃避,而是超越似乎难以超越的苦难的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此亦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书写苦难的高标。

(八)对“长篇小说”的误解。不少作家受市场利益驱使,一年内一口气能写出好几部甚至十余部长篇,数量之高产,令人咋舌。事实上,这些批量生产的作品大多不过是在重复自己,或者重复他人。这既是对自己写作才华的浪费,也是对出版资源的浪费,还是对读者阅读精力的浪费。而且,大多数长篇儿童小说见长不见精。无论是典型人物塑造,还是结构安排,艺术意蕴的营造,皆不够恢弘。结构单调,单线推进,不过是一个被无限拉长了的故事。人物形象单一,且不具典型性和经典性。不同作家的作品大体相同,似曾相识,形成鲜明创作风格的作家不多。

结语

笔者认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即书写“完整”、“完美”的成长,应该是21世纪中国儿童小说的出路。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随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现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说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而小学语文教学又是最基础的教学,在人们的教育阶段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做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并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小学教育本是一门最基础的教学工作,是学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一门最基本的并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语言是一种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反映。通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工具,慢慢积淀语文素养,并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最光辉的职业,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人们总是把教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可以确定的说,教师确实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面临着新课程改革的巨大压力。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增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语文课程的授课者,同时还必须要提高和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参与语文课程的设计、研发和管理工作。另外,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程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增加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对综合教学知识的掌握,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感增强。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灌输教学知识,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技巧,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主动去学习,并探索新的语文教学知识。而老师要做到及时指出他们自主探索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增强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技巧,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还要在学习自主开展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只有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开展。所以说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现代素质教育工作的重心。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自身方面

一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水平是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分不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能力。

1、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成长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职业性质,是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投身于教育工作,是一份十分光荣的工作,自身价值的实现在自身的教学成果中体现。因此,为了追求自身更高的价值体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目标,切实为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校教师培训等活动,也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资源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自我反省,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不恰当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自我反省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自我反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进步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对自身进行教学反省,不断完善教学专业能力,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合理、更科学。

(二)学校方面

1、定期进行教师专业成长培训

一各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不仅与自身的后天努力有关,还与学校的培训教育有关。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教师开展定期培训工作。教师进行的定期培训能够及时补充教师的知识,使老师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成果,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能力的重要举措。这样学校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师网络资源教育,并且不断开发合理的教师培训途径。

2、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明的学校管理当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小学语文教师成长搭建一个广阔发展的舞台。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在教育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各种途径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水平。同时作为学校,也要不断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铺设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向秋.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09)

[2]孙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3]俞黎黎.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8(10)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思想呈现多样、多元和多变的特征,个体信仰缺失,主导思想淡化,社会思想凸显功利化,学校德育长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德育工作陷入形式化和空洞化,素质教育无力,应试教育呈现出文化性的顽固特征。为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不断转变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

二、切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全过程,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加强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掌握学科的“德育点”,把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和德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发挥出来,强化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树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信心。三要深入开展爱国教育、友善教育、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把学生品行写进成长记录,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四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五要创新形式,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六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实际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课程以及《县历史文化读本》地方课程。

三、明确德育工作各阶段重点。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德育具体要求和活动常规,参照“‘三大步’励志教育分学段研究成果”(相关材料附后),按梯次递进结构形成规范化和序列化的德育内容及实施要求。

1、小学阶段:重点抓习惯、重养成。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循序渐进,常抓不懈,不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与人合作、自主读书、坐姿端正、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等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养成教育促进学校的德育发展。

2、初中阶段:重点抓体验、重实践。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要处理的关系为主线,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认识自我、体验美德、健全人格、遵守公德,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

3、高中阶段:重点抓深化、重内涵。加强公民道德、民主法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思想政治方向引导与学生成长相结合,探索尝试“励志教育”特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要将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或学校德育课程通过设置情景、提供条件、创造氛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成长。

1、强化习惯养成实践活动。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分解和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结合起来,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注重道德实践,克服知情脱节、知行背离的现象,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对学生明理、炼志、笃行的作用,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2、丰富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一要细化常规活动,抓住学生入学、入队、入团、成人、毕业等有利时机,开展好关键性的“第一课”、“毕业典礼”、“成人宣誓”和“我的中国梦”等专题教育活动。二要扎实开展“‘十年百卷’读书行动”、“我们的节日”、“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爱国歌曲大家唱”、“优秀童谣传唱”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三要积极借鉴以学生“集体朗读励志信——填写成长记录——行为自我评价”、教师“每天批阅一次成长记录——每月进行两次小组活动——每月进行三个典型学生工作”的“三大步”励志教育育人模式,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充分凝聚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3、创新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结合“5A级学校创建及‘比、创、超’活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精确定位校园文化。一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和美化,狠抓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创建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二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体现制度的人文性和激励性。三要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培育师生正确的育人观和价值观。四要抓好科室文化、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建设,营造“有诗、有画、有书、有乐”的诗意校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五要广泛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4、强化学生自主教育实践活动。一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三大步’励志教育内涵),通过学生自主创优、自主管理示范班级评选、自主诚信考试等形式,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规范、主动成长。二要将学生社团作为自主教育的重要平台,把社团建设和学生志趣、人生目标、职业规划联系起来,不断探索优化社团活动的途径和方式,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信成长的有效阵地。

五、大力推进中小学全员育人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完善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明确教职员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行政服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实现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德育、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尝试推行唐县“‘三大步’全员育人导师制”:全体教师都参与育人、担当育人导师的一项制度,要求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小组分配,每个导师负责1—2个小组学生的成长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学习、生活、心理到德育的各个环节,采用赏识、关心、疏导和指导的办法,潜移默化地进行“正能量”的输入,构建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机制,实现从“班主任育人”到全员育人的转变。

六、深化中小学德育科研推动工作。针对新时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加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研究,参照“励志教育‘三大步’育人模式”,探讨适合我县德育工作发展新形势的科研项目,鼓励发挥班主任、教研人员加大对德育创新方面的研究力度,努力改变教师的育人管理模式,构建重养成、重过程、重学生持续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研讨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先进经验、优秀做法,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和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七、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立足教师全员育人能力的提升,把教师德育培训落实到年度培训计划中,定期开展全体教师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家教指导能力培训,组织德育工作交流,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实施水平。全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全县中小学班主任成长共同体,探索以老带新、传帮结合的“新锐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知名班主任”阶梯培养机制;定期举办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开展中小学校班会公开课活动,不断推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认真落实班主任津贴政策,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及绩效作为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

八、加强校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语交流信箱以及心理辅导咨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加强校内心理辅导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少先队)活动、家长教育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监控并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引领学生形成勇于面对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九、构建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内容体系,突出学校德育工作成效在考核校长工作业绩、评估办学水平等工作中的权重。推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校长问责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加大向优秀德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倾斜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制;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完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

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邓翠云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大兴沟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生成长作文篇10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想法和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组合作 技校语文 学习方式

一、技校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技校学生生源素质差,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及精力进行组织管理,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心思再去考虑教学方法。再者,有些老师担心上课一提问,一讨论,学生可能借此起哄、聊天,整个课堂乱哄哄,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仍采用一成不变的“一言堂”或有限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锁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导致学生厌学,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想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改变这种现状,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课堂的主动于学生,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素养和通用职业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持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学进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有较大的推动性。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它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为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技校语文中的尝试

在上述的小组合作理论观点支持下,参考前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和技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尝试在学校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选择好教学内容,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技校语文教材几经改革,教材所选文章也几经变更,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教师要进行筛选,要善于分析和研究哪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这些课文中,有些篇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自学就能解决;有些篇目比较经典,令人回味无穷。教学内容可以分解成很多方面,如作家作品、文章脉络、重点语句、修辞手法、思想内涵、描法等等,繁多的内容适宜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有些内容年代久远,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师可以截取几个典型段落供学生合作学习。只有文章选得精当,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为了突出技校语文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尽量选择或补充可读性、可讲性、实用性强的内容来让学生进行训练。而即将推行的2014年版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特别强调,要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这些。

2.合理分组,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优化合作学习小组。第一,组建合作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同的学习阶段,小组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合作学习前期的分组原则是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教师在分组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先让学生自由组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进行调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小组中学得开心,学得舒心。小组合作学习中后期的分组则是从锻炼学生与人沟通、与人交往等能力出发,为让学生适应与不同的人合作,随机抽签组合,或找拼图的形式来进行分组。

第二,实行小组命名。由于学习小组较多,为了突出每个小组的特色,便于教师称呼和区分,要让学生给自己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并且要定出小组的口号,最后还要小组集体上台展示。这样做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本组的荣誉感。

(2)培养合作学习组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只有最进步的孩子,才能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才能赢得组员的尊重。所以,我们要重视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第一,组长选拔民主化。组长的选拔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组织能力、自制力等。选拔时,让组员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投票表决。由于发挥了组员的民主权力,选出来的组长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第二,扩大组长权力。组长的作用举足轻重,老师一定要发挥好组长的作用。组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组长能相对全面地了解组员的情况,所以教师要落实好组长的职责。除了一些常规的工作,如分发资料、分配学习任务、统筹协调外,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权,扩大组长权力。根据组长的表现,每月评选一次先进组长和最具潜力学习小组,以此激发组长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教师进行多角度指导,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性。指导自觉预习。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上课前,让学生根据课文导语和课后思考题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在预习中碰到问题,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尝试解决,同时学会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其次,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提前预习两课时的内容,多者不限。

指导合作讨论。合作讨论可以使学生自己查找到的或肤浅或片面的知识点深化,在讨论中,可以凝聚全组的力量,对问题进行筛选重组。在讲课过程中,学生慢慢地从学会到会学,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的形式有很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组际合作讨论和师生合作讨论方式。在教学新课前,笔者会先下发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讨论。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列出来,并粘贴到白板中。如果有些问题A组不能解决,而B组能解决,就让B组的同学来分析解答,这样通过组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经过小组、组际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讲解,进行师生交流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第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只有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这样全面的评价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自评。合作学习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在活动中,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如何,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评价表进行反馈。学生自评表主要记录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主体是学生本人,评价包括语言性描述和等级性评定。

学生互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以四至六人组建小组进行实践。小组成员之间较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要多一些,无论是动手还是动脑,操作还是创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相对客观。所以,我们在评价时引入学生互评的方式。

教师评价。教师是整个合作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一改以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无论是预习任务,还是课堂讨论,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完成。

第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搜集到尽可能完整的资料,为小组讨论奠定扎实的基础。组员之间互相协调、分工合作、通过长期的实践,组员之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第三,提高组员的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小组的得分,因此,每个组员都树立了主人翁意识。他们都铆足了劲,使出浑身解数,生怕给组里拖后腿。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得组员目标一致、团结协作,无形中增强了凝聚力。

第四,促进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收获成功和喜悦。崭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语文课。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筛选信息的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找回了自信,并且体会到了成就感。这些能力的形成,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五、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尽管笔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后,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课堂参与和活跃程度很高,学生的反响也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思考改进。一是学习任务书的设计要细致具体,并且刚开始的难度要低,这样学生才容易把握;二是注意组员的搭配,拼图找组员的方式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偶然性还是很多的,如果将都是沉默寡言或全是活泼好动的学生组成一组,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就不会很理想了;三是注意课堂秩序的把控,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很强,很容易造成课堂失控,有次学生因课堂讨论太激烈了,气氛异常活跃,影响到隔壁班的正常教学;四是要注意表面热闹,思维不动的情况。在合作中由于人员集中,容易出现纪律干扰、学习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各种矛盾冲突等相互干扰的负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