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3-15 07:34:06

竞选工作思路

竞选工作思路篇1

公选竞聘思路:“两先两后”

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思维和思路的问题。原有的思想观念不转变,改革认识就不可能提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破除,改革思路就不可能拓展。对此,水电厂一方面强化舆论造势和政策宣传,逐步提高了人们对公选竞聘干部的认识,增强对聘用制改革的信心;一方面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方针,坚持民主公开原则,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不断形成了适合水电厂自身特点的公选竞聘思路。

先试点,后推进。2003年2月以西峰水电作业区机关2名干部竞聘为试点,以试点探路,积累经验。从2003年6月开始全面推广,对安塞综合大队、靖边燃气发电厂等7个基层单位机关41名干部进行了公开竞聘。公选竞聘从试点探索转移到了全面推开阶段。

按照“先入轨建立机制、后完善配套政策”的思路,及时纠正竞聘中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针对竞聘中有部分干部从干部岗位落聘,他们制定了《水电厂落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落聘人员从岗位安置、工资待遇等方面进行落实,要求各基层单位对落聘人员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多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因人制宜,既中肯地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优点和潜能,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公开竞聘运作:“三严三统”

在坚持基本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在公选竞聘运作上做到对不同类型单位、岗位区别对待,严把舆论导向,严把方案制定,严把竞聘过程,严把竞聘环节,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有计划、有特色、有力度的竞聘模式。

严把舆论导向,把政策宣传与观念转变统一起来。针对职工群众对公选竞聘的种种顾虑,充分发挥会议、电视台、广播电台、计算机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功效,注重舆论造势,对公选竞聘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解答疑难问题,不断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公选竞聘的认识。企业上下形成了“以改革求出路,以改革求发展”的舆论氛围,为公选竞聘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严把方案制定,把领导决心与职工意愿统一起来。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制定出竞聘草案后,充分征求厂党政工技术负责人的意见,确保竞聘实施方案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

严把主要环节,把公开竞聘与有效监督统一起来。实施阳光操作,厂纪检监察科、工会全过程实施监督,把好公告、竞聘报名、资格审查、演讲竞聘、民主测评、差额票决、岗位试用、考核聘任“八个关口”。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保证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公选竞聘过程:“两破两立”

打破身份管理,确立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也是公开竞聘上岗的基础。公开竞聘根据基层单位的发展需要,科学设置岗位,打破工干界限,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按岗定责,按岗定薪。

打破传统任命,确立竞争上岗。面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要求干部管理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方式,实现由组织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大量人才脱颖而出。从2003年2月至目前,水电厂共组织了8次公选竞聘,对9个基层单位、4个机关科室、129名干部(2名副处、18名副科级干部)进行了公开竞聘。如水电厂靖边燃气发电厂原生产办主任郭正春同志,1990年从长庆石油技校毕业到水电厂工作以来,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荣获勘探局“技术状元”、水电厂“十佳杰出青年”、“技术能手”等荣誉,2004年9月竞聘到靖边燃气发电厂副厂长岗位。

公开竞聘成效:“四变四新”

思想观念变,精神面貌新。干部职工从过去的“要我学,要”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危机感、紧迫感、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和工作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管理模式变,用人机制新。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聘用制度的建立,以及公开竞聘、双向选择机制的确立,改变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干部由“国家人”变为“合同人”,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破除,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作用的用人机制初步建立。版权所有

竞选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技能竞赛 训练方式 经验总结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数控项目竞赛的考核内容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理论、软件造型仿真和零件实际加工操作。所占的分数比例分别为20%、15%、65%,若要取得优异成绩,每个模块都很重要。选手每个项目要训练到位才能保证能够赛出好成绩。这是笔者作为选手和教练的角色对三个模块训练竞赛经验的总结,与其他选手和教练分享。

一、理论部分

理论的考点范围很广,以第六届全国总决赛数控车工工种为例,覆盖了机械类的大部分知识考点。共有十类题目,分别是:零件图的识读、刀具及其选用、零件装夹与定位、基准选用与尺寸链计算、工艺路线及工艺文件、编程技术、数控车床及其操作、加工方法与技巧、工件检测与精度控制、多轴加工应用技术。每类题细分若干小题,囊括了机械类所有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加工艺、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技术等科目。比第五届全国总决赛的题目内容更为新颖,题型密切结合新技术的加工案例。

技工院校的选手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实操模块分数高但理论分数低导致总成绩不理想。理论考点涉及面广,在短期内灌输效果并不理想。下面是笔者对如何提高理论模块备赛效果的几点建议。

竞赛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应将理论要点有计划地穿插至实操训练题目中;日常训练过程中要积累,遇到问题时要找出相应理论依据,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经验去解决问题,加强对理论要点的理解;分析竞赛技术文件和往届考题,拟定理论复习方向,对基本查图表、读图纸等的方法要熟练掌握;在考试的120分钟里,要把握时间,由易到难,且分析题目时思维要开拓,切勿钻牛角尖。

二、实操部分

实操部分占总成绩的比例最大,是竞赛成绩的关键、日常训练的重点。图纸分析、工量具准备、程序编制、操作加工等每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成绩的偏低。以数车项目为例:实操竞赛时间为6小时,考验选手的操作水平、对比赛节奏的把握、心理抗压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笔者亲身体验竞赛的过程,总结以下几点反思和建议。

1.训练不够细致

控制尺寸的训练强度不够,竞赛过程有些慌乱和紧张。要熟练掌握单项操作,如:装夹、打表校正、对刀、控制尺寸方法等等。

2.画图造型、程序生成速度偏慢

建议在画图造型的同时,对零件的工序和编程顺序应有初步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画图及生成程序及切削同时进行。

3.零件加工工艺安排欠合理

加工工艺的顺序与加工效率有直接关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是日常训练的重要部分,教练在训练中遇到复杂零件,可集中选手畅谈各自见解,相互启发,学会优中选优。

4.竞赛节奏控制不好

在日常训练中,每个选手有各自的操作习惯,教练可分配一个计时器,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数据收集,就会知道外圆开粗、切槽、螺纹加工等等的所需时间。在比赛过程中对加工时间的把控,能缓解比赛开始的紧张情绪。

5.在竞赛过程中对零件重要尺寸得失把握不准

按照传统考试由易到难的思路,选手会选择先加工简单的轮廓再做复杂的难度大的,但结果简单的做不完,难点分没有拿到。在日常训练中,教练要引导选手分析评分表,找出得分点,安排工序时作为重点注意对象把分数拿下。

6.对竞赛现场的操作系统不够熟悉

承办竞赛的单位的机床操作系统多样化,参赛选手的操作系统一般是现场抽签决定的。在日常训练中应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让选手练习多个操作系统,并熟悉基本的功能,如对刀、换刀、修改刀补等等。

7.比赛经验不足

因学生选手在校期间学制是三年,基本只能参加一届比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比赛经验:日常训练中教练要多组织模拟竞赛,从机床抽签、竞赛场次、设置竞赛机床问题等按照正常竞赛模拟比赛全过程,让选手熟知流程;多参加各类别的交流赛,让选手在实战中提高;与兄弟院校选手进行友谊赛,让选手在比拼中取长补短。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在比拼中让选手学会如何调节竞赛心态。

三、软件部分

软件操作模块相对前两个模块比较简单。以数控车工种广东省的决赛为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零件造型和仿真操作。作为选手时笔者是这样做的: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位置,检查电脑、鼠标、软件是否正常。若有问题要在竞赛正式开始前就向裁判提出并要求解决甚至更换有问题的设备。竞赛开始后,调整好心态,根据图纸进行零件造型。仿真加工和实际加工的刀路有所区别,如刀具刀尖设置为“0”等等。在比赛过程中,也有如下的反思和建议:

1.图形造型速度不够快

要加强练习,特别是特殊曲线、公式曲线的绘画。

2.造型和仿真操作节奏、时间把握控制不合理

要分配好造型和仿真的时间,若造型出错而没有检查出来,到仿真加工时才发现造型有问题,那直接影响仿真操作。建议在造型时可分配多些时间,确保轮廓正确再开始仿真加工。

3.细节方面处理不细心

指导教师在出题时设下相应的“陷阱”,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就意识到细节问题。

4.CAXA数控车软件的熟练程度不够

如何在造型中做到“准确快”,如何设置运用快捷键,如何固定好画图的手势和动作,是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软件操作模块可通过认真严谨的训练来提高。

最后,是比赛心态的调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胜利,胜利人人渴求,但胜利不是要打倒别人,主要的是要战胜自己。能够参加全省、全国竞赛的选手都有较好的技能操作水平,而临场的发挥决定成绩高低,主要体现在选手的抗压能力上。在整个竞赛过程中要做到不慌不忙,有思路、有步骤地去完成加工项目,成绩自然会好。怎样在日常训练中锻炼选手调整心理状况呢?有如下建议:一是制定集训队伍的口号,激发选手的潜力和提高选手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定期邀请心理辅导教师与选手聊天交流,找出问题调整好训练心态,结合实际训练效果共同探讨调整训练方法;三是做到先预防,掌握好每位选手的心理波动,及时疏导;四是定期组织选手测试,在准备冲刺期间,选手们从心理意识上淡化比赛的氛围,淡定地处理突发问题。

四、小结

竞选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4-0008-05

发展模式是发展主体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途径、方式、方法、手段等要素的综合。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有其相对固定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立,既要受发展主体主观认识的影响,同时更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对于中国竞技体育来说,我们能够在短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昔日的“东亚病夫”昂首迈向今天的“第一集团”,其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选择了最适合的发展模式,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必须有所创新,必须在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战略思维下主动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

1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

1.1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模式

建国初期我国体育工作是按照“民主、科学、大众”的“新体育”要求,依据“普及化和经常化”的基本方针展开,当时工作重心并没有完全落在竞技体育上面。然而,竞技体育水平不高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发展思路。为此,1959年中央提出了“开展群众性的业余体育运动和培养少数优秀运动队伍相结合,实行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由此竞技体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发展模式正式形成。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提高”逐步成为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在这一模式下,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竞赛训练体制、保障体制全面重建,形成了国家体委、全国体总、国防体协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以中央体训班、军区体工队为班底的国家队建制。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发展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突破,初步实现了腾飞。

1.2 “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模式

20世纪60年代,全面调整“”运动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在体育领域调整中,国家体委提出将“体育工作重点放在运动训练上”,为“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中,首先限制了发展规模,撤销省以下一切专业运动队设置,仅保留中央和省一级(含八一体工大队)两级优秀运动队,将发展竞技体育的任务集中到中央与省一级体委手中。其次,全面调整项目布局,确立了田径、体操、游泳、足球、排球、乒乓球、射击、举重、速度滑冰等10个重点发展项目;在运动员培养上则正式形成了“一条龙”结构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体制;竞赛安排则按照“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思想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要具体展开,建立起完整的竞赛制度。

1.3 “适度赶超”发展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竞技体育重返国际体坛后,参与国际体坛竞争的重任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此1979年全国体工会确立了“省以上体委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战略,这一战略为竞技体育适度赶超发展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也主要围绕如何实现赶超发展来展开。例如,管理体制方面,我们在肯定现行体制“基本可行”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机构设置、完善机构职能,强化体委对竞技体育管理力度;训练体制改革依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原则,以奥运会设项为标准调整项目布局;人才培养则在继续强化“一条龙”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倡和鼓励城市、行业、企业、高校办队,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竞赛体制改革继续根据“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以全国综合性竞赛为重点,对国内赛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合理配置、科学衔接,形成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相互衔接的“一条龙”竞赛模式。

1.4 “集中双轨”发展模式

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后,竞技体育也围绕市场经济开启了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的改革历程。在改革过程中,伴随着新体制、新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制定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也由上一阶段的适度赶超发展模式演化为国家体育总局集中领导下的“双轨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通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在强化体育总局宏观调控基础上,实施管办分离,将具体事务交由事业单位运作实施;项目管理方面,在坚持由政府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大前提下,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投入:奥运项目以国家管理、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非奥项目在国家补助基础上主要面向社会和市场;人才培养则在坚持专业队“一条龙”培养模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专业队体制外的俱乐部、高校、协会等多种培养途径;竞赛体制改革则在继续强化全运会为奥运会练兵、确保“奥运争光”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以足球为突破口,进行职业化改革试点,推进赛制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在“双轨”模式推动下,不仅竞技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而且运动技术水平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特征

2.1 “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

我国竞技体育以“为国争光”为最高使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现代西方体育传入我国是发生在近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引进西方体育,是中华民族先贤为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强种”的济世良方而做出的主动选择,即“体育救国”。因此现代竞技体育的选择和引入,其实已经内含了“求强致富”的时代要求。而一经选择,竞技体育就自觉、主动地融入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之中。因此,无论是“救亡图存、强国强种”,还是后来的“为国争光”,都是历史赋予中国竞技体育的使命。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本身来看,虽然建国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却一直未变。正是紧紧围绕“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我们才不断依据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主导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选择、演变的历史进程。这一点,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原子弹”、80年代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以及90年代以来的“奥运争光”,都得到了集中体现。

2.2 “赶超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崇高使命对其运动技术水平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然而历史留给我们的基础又

相当薄弱,这就是竞技体育确立“赶超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基本的认识基础。为了能够在国际赛场升国旗、奏国歌、扬国威,实现“为国争光”,我们必须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思路,以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益,克服历史与现实的种种不利条件,实现竞技体育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赶超发展”。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演变历程,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发展模式开始,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就成为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赶超”的战略指导思想就已经体现出来,而此后“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模式、“适度超前”发展模式更是鲜明、集中地体现了“赶超发展”的战略思路;即使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前,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竞技体育自身特殊性而保留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即选择总局集中领导下的“双轨”发展模式,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政府的强有力支撑能够保证“赶超发展”任务的顺利实现。而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竞技体育展示出来的强大实力,也完美地诠释了“赶超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历史价值。

2.3 “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针

从最初确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发展模式起,我们就已经意识到,要想在我国体育资源极度短缺的现实条件下确保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抛弃“一大二公”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否则结局只能是总体低水平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针,即“以竞技体育的发展带动体育事业整体发展”。在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又通过竞技体育发展重点的确立(重点项目、重点队伍、重点人才),最终形成以优势项目、优秀运动队以及专业队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竞技体育工作方针,即通过优势项目发展带动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提升,通过重点队伍带动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带动整个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正是在“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竞技体育以及整个体育事业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本身来看,无论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模式、“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模式、“适度赶超”模式还是“集中双轨”模式,无不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工作方针。

2.4 政府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发展思路

国家利益至上的目标取向以及“赶超发展”的战略思路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必须依托强有力的支撑。而我国政权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及资源供给制度决定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政府都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总体性社会结构中,国家是一切资源(行政资源、经济资源)的供给者和分配者;而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市场机制逐步引入,总体性社会结构有所分化,但是“市场机制”仍然处在国家总体宏观调控之下,而绝大部分资源仍然被政府所垄断。这就决定了无论采用哪种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政府都将充当管理主体和投入主体角色。在管理中,国家凭借自上而下层层设立的体育行政部门,通过统一目标、分解任务、协调步调保证战略构想顺利实施。在投入方面,国家把竞技体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部署,由国家财政(中央和地方两级)统一划拨和调控。只不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的变迁以及社会力量的增强,社会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企业、俱乐部、社团、个人都参与到竞技体育发展中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仅在投入方面成为国家力量的有效补充,同时对于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3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整体上仍然坚持国家体育总局集中领导下的“双轨”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选择和实施,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改革给竞技体育发展带来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竞技体育自身改革的稳步推进。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之一,竞技体育不可能长期游离于社会整体发展之外。因此,从社会整体改革发展的视角出发,明确当前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将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改革、重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提供最基本的认识依据。

3.1 战略目标局限

战略目标是制定和实施战术措施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但是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如果我们不顾社会以及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仍然把“为国争光”作为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必然导致竞技体育发展与时展要求相脱节。

从目标性质来看,“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其实质是国家政治诉求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因此,选择“为国争光”为最高战略目标,也就意味着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发展竞技体育的目标追求限定在国家政治利益上面。

从目标内涵来看,选择“为国争光”作为竞技体育最高战略目标,其实就等于把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放在首位,而其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健身功能等多元价值功能无疑会被边缘化,自然也会影响其多元功能的发挥。

从目标惠及的对象看,虽然“为国争光”反映的是全民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一方面是以抽象的“国家”为依托的,另一方面主要限定在精神需求方面,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运动员、教练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家庭、个人等多元参与主体以及多元利益追求,因此,纯粹的国家利益、精神利益必然会影响到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获取。

3.2 战略指导思想落后于时代要求

在“为国争光”目标指导下,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仍然坚持“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基本原则以及“赶超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而这些指导原则和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倡导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相比,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

首先,“赶超发展”是我们在资源极度短缺时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做出的应对性选择,这一思想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当前虽然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同美、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毕竟金牌和奖牌数量已经进入“第一集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两个对手,所以严格说,单纯的“赶超”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此时我们如果仍将“赶超”作为指导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思想就显得不合时宜。

其次,“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思路源于资源的短缺,虽然当前竞技体育资源仍然略显不足,但就其总量而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如果不顾这一实际仍然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作为发展竞技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无疑是落后于时代的。

再次,为了实现“赶超”任务,我们一直都坚持甚至过分依赖“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思路,使得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主要是源于我们片面理解“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战略思路而将发展重心落在少数优势项目以及极少数优秀运动队(员)上面,使得竞技体育整

体实力的提升面临着严峻的“短板效应”:潜优势项目数量偏少、弱势项目与世界水平差距悬殊。再加之优势项目优势地位不断遭遇强烈挑战,这些都给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埋下了诸多隐患。

3.3 战术措施与社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为了保证“为国争光”目标的实现,我们一贯坚持采用“举国体制”。虽然从体制本身来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实践,我们已经在“举国体制”的运作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度成为他国仿效的“法宝”。但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举国体制”却因为自身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而表现出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一面。

首先,“举国体制”强调“管办结合”的组织格局与社会改革要求的“管办分离”的基本取向相矛盾。“举国体制”管理模式下,政府职能部门不仅是竞技体育战略规划的制定者,同时还是战略措施的实施者,这种政府既管又办,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组织格局,把竞技体育发展置于政府直接控制之下,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社会力量的有效进人,导致竞技体育发展缺乏应有的后劲和活力。

其次,“举国体制”强调计划为主的管理方式以及以行政命令、计划指令为主,资源配置方式也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管理方式以及以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矛盾,而这种矛盾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进一步激化。

再次,政府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投入机制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始终难以获得真正的社会支持。竞技体育资源的极端国有化使得国家不得不一再追加财政拨款,加重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社会资金不能畅通地流向竞技体育,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4 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及变革

4.1 模式的选择

如果说此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立在某种程度上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应对性”选择,多少还带有“不得已而为之”意味的话,那么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行、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增强,当前我们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发展理念、新的战略思路来主动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纵观当今全球,虽然大多数国家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发展方式手段有所不同,但是就总体发展模式而言,大多数国家都倾向于选择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前我国社会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竞技体育“十一五”规划》的基本要求,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也将是政府和社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未来我国竞技体育深化改革的基本目标。

4.2 模式的变革

1)目标任务多元化。

模式的变革必须以战略目标的转移为前提。因此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变革必须从战略目标的调整人手。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过去不顾竞技体育发展实际,强制性地将不同类型竞技体育完全纳入“为国争光”目标体系的倾向,转而根据竞技体育自身发展实际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立以“为国争光”为龙头的竞技体育多元化目标任务。

竞技体育以“为国争光”为龙头,这是历史赋予竞技体育的特殊使命以及竞技体育获取社会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予以坚持。而“多元化”的目标任务则要依据竞技体育实际发展来确立。多元化的目标任务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呈现“奥运争光”类、职业体育类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项目这样3类,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目标取向:“奥运争光”类项目作为国家公共产品坚持“为国争光”的目标;在市场经济基础组建的职业体育,应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运作,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介于两者之间的项目,应以满足特定群体需求为主要目标任务。经过划分,使不同项目呈现不同的功能空间和边界条件,并最终形成以“为国争光”龙头的目标任务多元化体系。

2)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组织模式。

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组织模式是社会改革对竞技体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一段时间内,我国竞技体育仍然要以“为国争光”为龙头,因此政府作为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的代表,必须在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过程中承担义不容辞的主导责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产品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未完成,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不足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但是,“政府主导”不等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而是要明确政府职能的边界条件,使政府以发展规划者、事业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公平调节者、运行监管者的身份发挥作用。

“社会运作”则是指竞技体育具体事务的运作管理应该交由市场或者是社会组织来具体负责。就目前来看,首先应当确立各单项体育协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发展主体地位,其中单项协会主要负责该项目发展的具体事宜;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要以协调和平衡全国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为主;中国奥委会则主要处理与奥运会相关的竞技体育事务。通过上述权责的划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具体运作的组织模式。

3)分类发展、多元参与的资源整合模式。

分类发展、多元参与的资源整合模式是有效缓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根据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分类,可以尝试如下措施:“奥运争光”由于是满足全民精神需要的“公共产品”,因此,国家必须承担投入主体的角色,同时积极寻求社会支持;职业体育类项目由于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又具有较好社会和经济效应,因此,企业、家庭、甚至个人等市场主体应当是投资主体;而处于两者之间的绝大部分项目,由于其目标任务的双重性,因此其投资主体也应当具有双重性,即主要以社会组织投入为主,国家根据实际需求给予一定的资助。通过上述分类发展、多元参与的资源整合,逐步形成奥运项目,国家为主,社会为辅;职业体育,市场为主,国家扶持;非奥项目,社会为主,国家为辅;将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整合的发展模式。

竞选工作思路篇4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饭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公路工会工作的思想研究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针对我们的工会工作的思想研究,我们要从我们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搞好工会的建设工作,促进公路事业的建设发展,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我们对公路工会工作的思想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 公路工会 思想研究 措施和策略

一、建设和谐公路工会工作的思想必要性

建设和谐公路工会工作的思想是我们为了适应现在建设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为了营造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的工会而提出的。建设和谐公路工会工作的思想有助于建设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工会的发展有助于服务职能的完善,我们的职工对于自身的要求也会提高,也响应了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和号召,建设和谐公路的工会工作,有助于我们公路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我们职工的工作也是一种极大的改进和完善。建设和谐公路工会的工作的思想,是我们从精神层面上所做出的努力,只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觉悟,才能够提升人的综合能力,从而改善我们公路企业的发展。

二、公路工会的思想建设现状

公路工会目前为止的思想建设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发展缓慢,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公路企业的发展,职工都是一些底层的群众,没有什么知识背景,而职工代表也是从这群群众中选举出来的,间接的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组织建设混乱,不够民主,体制和制度的不健全,员工的素质差,以及资金的短缺,设备的老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新时代下要想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思想是需要克服的,我们必须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而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思想就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公路工会的思想建设现状是直接让我们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直接原因。

三、公路工会的思想建设的策略

我们的公路工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用之前的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在新时期的影响下,我们的公路工会要以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思想为目标,大力提升我们职工的思想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工会在一定程度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我们的职工进行质的蜕变,以下就是一些公路工会的思想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

在我们以建设和谐公路工会的思想建设为目标时,首先就要加强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通过民主的选举和投票选出职工代表组成工会,并定期进行换届选举,同时要设立意见箱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做到民主管理,充分的调动我们的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让职工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及监督权,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

(二)积极开展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是我们建设工会职工思想的一个手段,能够充分调动我们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竞赛竞争的机制,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同时有一定的奖励,能够提高职工的兴趣,发挥职工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进行竞赛的成果展示,一方面不仅对于职工来说是一种提升,对于企业来说也有一定的财富成果,将职工的智慧积累起来,对于我们的公路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提高职工的素质

建设和谐公路工会的思想就要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素养,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整体上拉高我们工会的素质,我们的企业要定期的进行思想组织的培训以及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一些座谈会和讲座,茶话会的形式相互交流心得,在实践和交流中总结经验,培养我们的职工中的领导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榜样,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职工的素质,提升了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完善工会体制和制度

我们的企业在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思想时,要有机制和制度的制约,约束着我们的职工代表,让我们的职工代表真正的代表我们的职工利益去发言和做事,真正的维护我们职工的利益,只有满足我们的职工的要求和利益,我们的工会和公路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运行和管理,在发展中脱颖而出。

(五)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设备

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思想需要充足的资金运转,同时我们的职工也需要更新设备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建筑工程的设备安装作为我们职工中以及工会中一个最重要的代表,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需要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去支持,才能在新时代下具备良好的竞争力,才能引导我们的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建立和谐的公路工会。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和保障。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时期我们工会的一些知识,以及建设和谐公路工会的必要性,现状以及策略,根据具体的公路系统和企业的状况,做出正确的调整,提高我们职工以及职工代表的福利,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从我们的职工角度出发和公路企业相协调,为公路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建设和谐的公路工会的思想,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竞选工作思路篇5

1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1.1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

客运方面:以200km和1500km为明显的转折点,200km范围内旅客首选铁路作为 交通 工具的占46.7%,200—500km范围内首选铁路的占86%,500—1500km首选铁路的占86.3%,1500km以上旅客首选铁路的占66.9%。200km以内铁路与公路“平分天下”,200—1500km铁路占据绝对优势,1500km以上铁路基本上“三分天下占其二”。

货运方面:铁路在500k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500—1500km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200km以内货主将铁路作为首选运输工具的只占32.5%左右;而在500—1500km范围内则占到了73.6%;在1500km以上,货主首选率近70%。

1.2安全是铁路的显著优势

旅客和货主普遍把运输安全作为选择交通工具的首要因素,对铁路安全的认可度最大。WWW.133229.COM旅客选择铁路的主要因素中,安全居首位,比第二位高出近11%(详见表1)。旅客和货主对公路安全的认可度只是铁路的一半(详见表2)。

表1旅客选择铁路的主要因素

安全舒适快捷方便价格合理正点服务周到其他

人数5432933112862562461972

比例(%)25.113.814.613.51211.69.30.1

表2选择交通运输工具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公路铁路 价格时限方便安全服务质量

人数1241526811645

比例(%)3.810.74.88.23.2

人数20812916623873

比例(%)14.79.111.716.85.2

1.3运价低对旅客货主有很强的吸引力

价格始终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运输市场中,铁路的价格最低,对旅客和货主有很强的吸引力。价格低是调查对象认可的第一条优点。在短途客市场,公路可以凭借车流密度大等优势,使旅客为了快捷而忽略票价的少许差别;里程越长,铁路的价格优势则越明显。

据了解,1998年4月1日铁路调整运价后,货物的基本运价为4.15分t·km,加上铁路建设基金3.3分/t·km,也仅为7.45分/t·km;而公路运价基本在0.4—0.7元/t·km之间浮动,远离于铁路运价。同时,铁路运价“递远递减”,运输里程越长,相对于公路来说其价格就越便宜。客票价格也是这样,以邯郸站为例,邯郸一石家庄普通汽车票价为20元,豪华汽车为35元;火车普通汽车票价157元,豪华汽车达到182元;而火车普快票价74元,双优车票价仅135元。

1.4铁路的信誉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的

铁路是国有大 企业 ,实力雄厚,信誉高,这是调查对象对铁路众口一辞的评价。旅客和货主对铁路的信誉有三点共识:一是对铁路的赔偿认可度高,许多人把能够及时赔偿视为铁路的一大优点。二是认为铁路自身对形象、信誉 问题 非常重视,对有关问题严处的力度大。三是能够与铁路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过去一些与铁路有长期业务关系的老货主,对此都有较深感受。

2 影响 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因素

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减少,既有客观外在因素,更有主观内在因素。千万铁路市场竞争力减弱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观念和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 经济 的需要

调查中了解到,某单位营销人员千方百计拉来的货源,由于一些业务人员的刁难,货源转向投向公路运输。其它方面也有类似情况。铁路个别职工和部分仍然存在“官商”习气。说到底是观念还没有转变,思想还没有进入市场。

2.2铁路运输产品的品种较为单一

许多调查对象认为公路比铁路方便。“方便”一方面是指手续上的简便,另一方面则是指公路开发的运输产品品种多,能够较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旅客货主的需求。相比之下,铁路产品品种不能很好地满足旅客货主多样化的需求。

2.3货物运输时间较长,时限性较差

货主这所选择公路,时限是一个重要因素,占到了10.7%,而且25.6%的人认为时间长是铁路运输的缺点。调查了解到的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高家庄面粉厂7月份由高邑站向柳州东发送一车麸皮,如按期限9天运到,可获利2000元;但经过16天才到站,市场行情看跌,货主反而赔了1500元。又如,由宜宾抒情车卷烟发往霸州,8月13日承运,8月27日到达文安(与霸州相隔一站),9月5日才挂到霸州交付。这样的运输时限很难吸引货主。2.4承运手续较为繁琐

29.9%的货主对铁路货运办理手续繁杂心存不满,认为这是铁路的第一条缺点。相比之下,公路运输的手续则简便得多。

2.5服务工作有待改进

调查中旅客货主对铁路的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并提出了亟待改进的一些服务 内容 (详见表3)。这些工作中的不足,是 影响 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而这些工作的改进也必将促进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表3旅客看铁路客车应改进的方面

买票服务设施车内价格供水手续其他

难差差拥挤高不足繁琐

人数40124928155310225021817

比例%19.41213.926.74.91210.50.8

3对铁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思考和建议

3.1强化市场意识 教育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铁路干部职工的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这是影响铁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要把强化市场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仅宣传教育部门要抓,行政业务部门也要抓;要全员抓,抓全员。

3.2从战略高度巩固和 发展 铁路的竞争优势

企业 的优势就是市场的竞争力,巩固铁路既有优势,要有战略的考虑和措施,要使这此优势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针对运输中公路与铁路“平分天下”等现实情况,要 研究 公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培育新的市场,把旅客和货主重新吸引到铁路上来。

3.3不断开发新的运输产品

铁路运输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与旅客货主需求的多样化的矛盾是造成铁路在运输市场中占有份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注意在针对市场变化开发铁路运输产品的新品种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产品开发机构和工作体系,根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并以此适应市场、引导市场。

3.4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67.4%的旅客和货主对铁路 目前 的服务项目不知道或仅知道一部分。必须进一步加大营销宣传的力度,对于铁路的改革措施、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地进行宣传,下大力量向 社会 “广而告之”。

竞选工作思路篇6

竞选流动与营销流动拥有内在的类似性。竞选从必定角度看,实际上也是1种营销行动。因而,在竞选进程中正确使用好营销策略对于于提高竞选质量并晋升竞选的胜利率拥有实质性的作用。一、竞选流动与营销流动所要到达的效果拥有类似性竞选流动与营销流动尽管终究目的根本不同,但二者要到达的效果却10分类似。竞选要到达的效果主要有4个层面。(一)宣扬自己的观点。竞选实质是竞选者施政观点的竞争。对于于选举人来说,主要看重的是竞选者当政之后,如何施政的问题。因而,竞选者就必需将自己的施政观点向选民进行广泛的介绍与宣扬,让选民充沛地了解自己的施政观点。(二)使选举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选民了解了自己的观点仅仅是竞选的第1步,竞选者还必需使自己的观点能被泛博的选举人接受。让选举人接受自己竞选观点,是竞选胜利的基础(三)取得选举人对于自己的认同。选举人对于竞选者及其观点有了基本了解后,会在不同的竞选者中进行比较分析,只有那些优秀的施政者才能被选民认同。(四)取得选举人对于自己的支撑并获取竞选的胜利。选举人最后的选票会投给他们信赖的有才能的竞选者。一样,营销流动要到达的效果主要也有4个方面。(一)将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介绍给顾客。营销流动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信息向顾客进行传布,使顾客了解以及掌握这些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信息介绍是营销流动的重要环节。(二)将用户的意见或者建议反馈给企业。企业展开营销流动进程中,还必需搜集用户对于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意见以及建议,并将这些意见以及建议反馈给企业,以便企业改良产品以及服务。(三)使顾客认同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并发生购买意愿。企业通过营销流动,运用正确的营销策略,使用户对于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发生购买偏好以及购买愿望。(四)使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并实现企业盈利。企业营销流动终究是在知足顾客以及社会需要的条件下,实现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并使企业取得公道的利润。

由此咱们可以看出,竞选流动与营销流动所要到达的效果拥有类似性。二、竞选流动与营销流动拥有进程的类似性当候选人被肯定之后,候选人展开竞选流动的基本程序是:第1步,进行调研筹备。对于选举人进行调查是竞选者展开竞选流动的症结1步。不了解自己的选举人对于被选举人的请求与指望,不了解所要竞选的岗位的性质、任务、存在的问题与环境,你就不能制订出正确的竞选纲要以及正确的施政理念;第2步,肯定竞选纲要。竞选纲要是竞选者竞选的核心文件,是竞选流动的根据,也是制订竞选策略的根据;第3步,制订竞选策略。竞选者必需依据竞选纲要以及竞选的环境前提,制订适合的竞选策略,并在竞选中灵便的使用这些策略,才有可能取得竞选优势;第4步,进行竞选演讲。竞选演讲需要直面选举人或者考官,是竞选者将自己的施政观点以及自己的综合才能展示给公家的进程。通过竞选演讲,公家可以直观全面地审视竞选者的素质与能力。演讲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到竞选的成败。二0一一年八月二九日,野田佳彦以二一五票对于一七七票逆转海江田万里,中选日本新党首。二0一一年八月三0日他通过日本国会提名成为日本第九五任首相。有媒体认为,野田佳彦获胜与其在第2轮演讲的卓越表现有很大的瓜葛,相对于于海江田万里的演讲中规中矩以及苍白无力,野田佳彦的演讲则是文彩飞扬,更富有豪情以及信念,又无比拥有针对于性。虽然海江田万里患上到了“大佬”小泽1郎的支撑,野田佳彦仍是获胜①。第5步,评价竞选结果。竞选者在竞选进程中,对于每一1个环节的竞选效果都要及时进行总结以及评价,以便对于下1环节的竞选流动与策略进行调剂。一样,当企业肯定好产品的目标市场之后,展开营销流动的基本程序是:第1步,对于细分后的目标市场需求进行再分析。企业通过对于目标市场的再分析,了解以及掌握目标市场顾客需求的特色,才能有针对于性地为顾客提品以及服务,才能进1步做好营销规划;第2步,肯定产品或者企业的市场定位。营销中的产品或者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塑造产品或者企业形象的光鲜个性特征,并使消费者发生购买偏好的进程。这类个性或者特征既是产品所独有,更主要的是紧密相符顾客需求的。市场定位的目的是凸起企业或者产品的优点与特点;第3步,制订营销策略。营销流动要想获得胜利,正确的营销策略是症结之1。第4步,展开产品的销售流动。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只有被顾客购买以及消费,才能实现其价值,企业的经营流动才能延续;第5步,评价营销效果及改良营销策略。企业通过对于营销流动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下1步的改良以及完美营销流动提供参考根据。由此可以看出,竞选流动以及营销流动的程序拥有很高的类似性。

竞选中的营销策略运用

一、用产品营销策略肯定自己的竞选施政观点竞选流动1个很首要的内容就是将自己的施政观点及工作思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使选民以及评委相信与认可。你的施政观点以及工作思路就好比营销中的产品。因而,肯定自己的竞选施政观点就像企业肯定自己的产品1样10分症结。营销中的产品策略是抉择其它策略的条件,是营销流动的症结之1。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有销路,就必需对于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与钻研,在此基础上,确认消费者的需要。产品知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抉择产品是不是有销路的提早前提。一样,候选人在参加竞选时,正确的立场以及观点选择也是抉择竞选胜利的条件前提。要正确选择自己的观点,就必需做好调查与钻研工作。(一)对于你所要竞选的岗位及从事的工作的性质、请求及特色进行调研。面试的考题拥有很强的针对于性,其基本请求是“干甚么,考甚么”。如二0一0年浙江省提拔省出版团体副总裁职位的题目是“电子书对于传统出版物的影响及应答措施”,提拔温州大学副校长的题目是“本科生是不是要取缔毕业论文”等②。因而,如果你不了解所要竞选的岗位及从事的工作的性质、请求及其特色,你就很难选择好自己所要表达的立场以及观点,接下去的失误就在所难免了。你必需站在要竞选的岗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假定你就是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来确立你的立场以及观点,并依据岗位及从事的工作性质、请求及其特色,表达你的观点及你的工作支配与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二)掌握好相干的党以及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依法治国、依法

行政是我国党以及政府的治国方略,各级政府及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需依法行政。在竞选进程中,1要依法竞选,遵照相干的法律法规。 2是自己的竞选纲要及施政措施必需相符党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3是了解掌握所要竞选的岗位的政策以及法律请求。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糊口与实际几近每一天都在发展以及变化着,国家的有关方针以及政策也在不断的调剂以及变化,作为竞选者,必需紧跟变化的步伐,与时俱进。(三)了解以及掌握好上级政府以及上级领导施政的主要思路以及举措。作为上级政府以及上级主要领导,对于1个处所的发展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以及相应的计划,这些思路以及计划1般都是经由必定的组织或者程序讨论肯定下来的。如果竞选者不了解这些,就可能产生自己的竞选观点与上级政府或者上级领导的思路以及计划不相1致乃至相左,上级的思路以及计划不能被下级贯彻执行,你要获得竞选胜利的几率就很低。(四)关注社会的热门以及重点问题。社会的热门以及重点问题,既是党以及政府10分注重的问题,也是泛博选民10分关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也反应出竞选者的能力以及素质。同时,这些热门以及重点问题,也常常会呈现在竞选考查的命题当中。对于当前社会热门以及重点问题的处理,是新时代党以及政府对于干部施政能力的首要请求之1。

中组部最近印发《关于加强对于干部德的考查意见》指出,要把考查干部在症结时刻、首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查干部德的首要途径。二、注意竞选者形象包装营销中,对于产品的包装与装饰是无比注重的。1个好的产品,如果包装或者装饰很差,在产品的销路拓展方面就会遇到很大的难题。由于产品的包装差,消费者就会对于你的产品发生质量疑虑,就像初期中国的茅台酒在香港市场遇到的遭受1样。产品的包装与装饰既是产品的首要组成部份,又是增进产品市场销售的有力武器。竞选既是竞选者个人能力对于社会群众展现的进程,也是竞选者个人形象以及魅力的展现进程。因而,竞选者就必需注意形象包装,包含个人形象包装以及才能形象包装。(一)晋升自己的公家形象。本身的形象有时可能抉择成败。竞选者的公家形象包含着装、发型以及行动举止等方面。在这里尤为首要的是竞选中竞选人的肢体语言。人在日常糊口中的交换,除了去口头语言表达之外,常常还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的肢体语言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讲的行动举止。竞选者在竞选进程中,面对于公家、选举人,或者座谈或者演讲,你的坐姿、你的脸部表情、你的手势等肢体语音既可以匡助你将自己的观点更清晰更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选举人也会从你的肢体语言中看出你的素质与涵养,从而构成对于你的认识与评价,影响你的竞选胜利率。(二)充沛展现自己的才能形象。投票人总但愿选择1个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竞选是在多个候选人之间进行,每一位候选人的才能应当讲可能都很优秀。如何在剧烈的竞选中获胜,就取决于候选人怎么将自己的才能形象展现给选民并且让选民佩服。第1,候选人首先应答自己的才能充溢信念。如果你自己对于自己的才能都有所怀疑,你就别想你的选民会相信你有能力成为他们的领导者,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二00八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口号之1就是“Yeswecan!”。

奥巴马无比清晰地告知美国选民,他有能力当好美国的总统,他有能力扭转美国的现状,他有能力使美国变患上更好!第2,竞选者还需要钻研自己的竞选对于手。知己知彼,方能百胜不殆。每一1位候选人的能力都各有千秋,钻研竞选对于手,就是掌握竞选对于手的优点以及不足,钻研竞选对于手能力的长处以及短处,在竞选进程中,西方竞选惯用的手腕之1是揭示竞选对于手的隐私以抹黑对于手,这类法子尽管管用,但同时也伤害了自己,1是你用,你的对于手也会用;2是你在道德上给你的选民难免会留下负面的印象。但你在竞选时,客观地将竞选对于手的缺陷清楚的告知投票人,这是可以的。将竞选对于手的缺陷告知选民,也是对于竞选负责任的做法。第3,将自己的优点以及才能充沛展现给选民。你或者许有良多优点,你不可能将自己所有的优点都展现出来,这就需要选择所要展现的是哪些优点以及才能。这就好比是企业营销中对于企业或者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不是精准,会抉择产品在市场上的命运。竞选也是如斯,你所选择的展现给选民的优点也必需是你所特有的,又是选民所看重的。三、用渠道策略让选民了解自己,特别要应用好网络营销渠道就是指将产品或者服务传递给消费者的路径。不同的渠道,产品传递的速度以及效果不1样。不同的产品以及服务合用于不同的营销渠道。因而,正确选择好产品的营销渠道,对于胜利营销产品相当首要。跟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树立在互联网以及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营销渠道,因为其拥有宽时空、低本钱、交互式及高效益的特色,被泛博企业所青睐。竞选者的观点与理念相似于企业的无形产品,无比合用于网络渠道进行传布。

据新华社电报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一九日的《第二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讲演》显示,截至二0一一年六月底,中国网民范围到达四.八五亿,较二0一0年年底增添二七七0万人,增幅六.一%。二0一一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六三一一万快速增长到一.九五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一三.八%晋升到四0.二%。因而,这样1个庞大的受众群体,是任何候选人都不容忽视的。竞选者应用现代网络渠道,宣扬自己的竞选观点与施政理念,可以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快捷而又经济,受众面积大,而且可以通过与选民在线交换与互动,到达无比理想的效果。在二00八年,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的进程中,就充沛应用了现代网络渠道宣扬自己的施政理念与纲要,使亿万美国选民充沛了解以及认识了奥巴马及其治国主意,遭到美国选民特别是年青的美国选民的热捧。现代网络渠道为奥巴马获得竞选美国总统的胜利施展了及其首要的作用。干部竞选必需擅长应用好现代网络工具,特别是微博。四、像推销员那样与选民面对于面交换营销人员在营销产品的进程中,1项首要的工作就是与顾客面对于面地交换以推销自己的产品。面对于面的交换可以匡助营销人员了解顾客对于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意见与请求,为企业改良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第1手的资料根据;营销人员还可以现场匡助解答顾客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疑虑;更首要的,是可以培育推销人员与顾客之间的感情,增强友情,从而树立起稳固的人际瓜葛。它是企业巩固市场,培育虔诚顾客群的首要方式之1。

一样,竞选者与自己的选民进行面对于面的交换也是竞选的首要方式。竞选者只有与自己的选民面对于面,才能深入了解泛博选民的意见与诉求,才能了解选民对于当政者有哪些指望,只有竞选者的施政理念与选民的指望相吻合时,选民才会投票支撑你。无任是电视争辩、集会演讲仍是走街串巷登门走访,竞选者都是在直接面对于选民或者间接面对于选民,倾听、亲善、细心解答选民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介绍自己的施政理念与措施,既能使自己了解选民的诉求,完美自己施政主意,同时,又能通过与选民面对于面交谈,让你的选民充沛了解你自己。竞选者直面选民进行竞选,就必需深刻选民之中去,与选民多做交换与沟通,倾听选民的意见与建议,全心全意地为选民服务,才能取得选民的认同与支撑,才能实现竞选者的竞选目标。五、应用差异化策略获取竞选优势差异化是营销1项首要策略。企业在选定了目标市场之后,就必需制订产品或者服务进入市场的策略。

竞选工作思路篇7

全院干警极为关注的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按照预定的程序步骤和时间安排,到今天为止圆满结束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院党组,再次向高风亮节主动让贤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而能正确对待和理解的诸位同志、向积极参与并支持我们工作的全院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不辞辛劳、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同时也向荣升新职位新职级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做以简要总结:

一、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从6月1日开始,至9日结束,共历时9天。

这次干部调整涉及的部门多,调整的人员众,牵扯的范围大,是我院近几年干部调整最大的一次。据统计,这次干部调整涉及中层正副职领导岗位有40人,其中中层正职4位老同志主动让出职位,交流岗位8人,竞聘上岗12人。中层副职有1位老同志主动辞去副职职务,交流岗位12人,竞聘上岗8人。处科级非领导职务晋升25人,其中副处晋正处5人,正科晋副处5人。副科级晋正科15人。因得票率未达要求,空缺正职领导岗位1个,副职领导岗位4个。职位竞聘过程中共有58人踊跃报名参加竞聘,其中正处级领导岗位报名22人,副处级领导岗位报名36人。

为使本次涉及广大干警切身利益的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做到科学、合理、公正、有章可循,院党组、政治部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党组反复研究,多次修改,逐步完善,制定了《市法院机关人员交流调整职(级)晋升工作实施方案》等五个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充分征求各部门和广大干警意见的基础上,与上级领导、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征求意见、多次协调,正式形成了《市法院机关人员交流调整职务(级)晋升工作实施方案》、《××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处级以下非领导职务干部职级晋升实施办法》、《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晋升处级、正科级非领导职务量化考评实施细则》3个方案。在整个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坚持五条原则不动摇,执行竞聘标准不走样,履行规定程序不变通,严守组织纪律不放松,每个内容都严格按照:公布空缺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推荐、党组决定、院内公示等七个步骤进行,召开党组会7次,中层干部会5次,全院干警大会5次,共印制测评票、推荐票1100份,共有1000人次参加了投票。确保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公平、公开和公正,顺利和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规范有序,预期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一是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结构。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中、青干警担当起中层领导工作的重任。现任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7岁下降为43.3岁,均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占20%。二是科学配置了法院人力资源。薄弱部门的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组合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也趋向合理。三是增强了全院干警的危机感、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普遍反映,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给自己施展才华带来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而激发了奋发进取、开拓争先的内在动力。被聘任的中层干部则感到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危机感更强,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加倍努力、扎实奋斗、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二、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主要特点

实践证明,这次人员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方案是科学、可行的,程序是公开、公正的,实施是顺利、成功的,所竞聘的干部是得到绝大多数干警的首肯和拥护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处级干部的职位竞聘是全院干部人事调整的重点,是院党组重点抓的事关全院全局性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院干警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院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全身心地投入,使这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一是精心准备。可以说年初开始,院党组就已经着手准备这项工作。在摸清情况,了解心态的基础上,院党组拟订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主动征求上级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逐步完善,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据此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计划,对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作了周密的安排。二是组织严密。院党组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先后召开十几次会议,对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每个环节的设置细心研究,及时部署,力求规范。对实施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都力求迅速及时解决。各部门在院党组领导下,以大局为重,根据工作计划的安排,积极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保证了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三是高效推进。在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准备和实施二个阶段及重要工作环节,院党组及时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准确把握工作进程,客观分析遇到的每个问题,及时妥善地研究解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加班加点,拟订文件,制作表格,统计数据,梳理“民意”,从而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高效推进。版权所有

2、注意方法,力求最佳效果。在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过程中,我院把上级精神与本院实际结合起来,从力求取得最佳交流竞聘、职级晋升效果出发,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积极与稳妥的关系。一方面强化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念,致力于完善选人用人模式,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尽量保持大局的稳定。在指导思想上,侧重于干警思想观念的转变,着力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发每个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使整个职位竞聘稳步推进。二是党管干部和群众推荐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院党组充分发扬民主作风,通过演讲、民主测评等形式,将参加竞聘干警的德、能、勤、绩、学等情况充分展示出来,对符合竞聘资格的人员,在全院进行民主推荐,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聘任干部的重要依据。民主推荐按百分制计算,院领导票占分值的30%,中层领导干部票占分值的30%,其他人员票占分值40%。并规定一个人竞聘一个职位,得票率不得低于60%;二个人竞聘一个职位,得票率不得低于50%;三个人(含三人)以上竞聘一个职位,得票率不得低于40%;对综合得分未达到40分、50分60分的人选,暂不予以任用。在尊重全院干警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慎重确定每个中层职位的合适人选,力求“官意”与“民意”的最佳结合。三是个人选择与组织协调的关系。在对交流人员进行岗位选择的过程中,院党组在尽可能充分尊重部门和个人意向的基础上,从全院的工作大局出发,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出发,坚持优化组合,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加强组织协调,合理配置人员,以利于各项审判工作的全面开展。

3、全面公开,增强透明程度。在交流竞聘、职级晋升过程中,院党组为杜绝“暗箱操作”,实行院务公开,及时充分地让全院干警了解工作情况,主动自觉地接受全院干警的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公平。一是坚持全面公开。通过印发文件、大会通报等形式,将竞聘的范围、职位、职数、聘任条件、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有关事项全部予以公布,并将有关文件下发到各部门,便于干警随时了解、参照、检查、监督,有效地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坚持全程公开。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每个工作环节的结果,按照“该公示的都公示,该公开的都公开”的原则,将资格审查、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拟聘人员、聘任结果等情况全部予以公示、公开,使干警们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工作结果,使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每个环节都真正公开。三是坚持结果公开。在公开过程中,不护短,不遮丑,如实公开每道环节的结果,使全院干警既清楚地知晓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实施办法,又清醒地看到每个竞聘人选的优势与不足,准确客观地分析竞聘人选的全面情况,具体掌握各个部门领导岗位空缺等情况,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判断,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正确选择,确保竞聘上岗公正、公平进行。

4、疏导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中层职位竞聘上岗,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既然是改革,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和磨擦、碰撞,部门之间、个人之间也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的顺利进行,给今后的工作留下隐患。院党组和各部门能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竞聘的全过程,加强教育疏导,及时消除隔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抓好动员教育。要求参加竞聘的同志,既要勇于竞争,又要正视自己;既要尊重个人愿望,又要服从组织安排;既要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承受落选的阵痛。力保一颗平常心。二是做好谈心疏导。党组成员、部门领导广泛与干警谈心,了解和掌握思想,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尤其是对落选的同志,及时问候,缓解思想压力。在领导的带动下,干警之间也相互关心,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形成了台上是竞聘对手,台下是真心朋友的良好氛围。

三、本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全局,涉及许多政策、涉及许多部门人员、力度之大的干部人事调整,能得到全院干警的一致理解和支持,这在我院发展*上也是少见的。这既是我院党组和各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广大干警支持、参与、拥护的结果。采取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完善选人用人模式,确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流动机制和制度,它的深刻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展示和认可;扩大群众在干部和人事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必然,它们必将对我院今后各项工作和全面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成功实施,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

1、相信群众,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是我们抓好法院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说实话,能否圆满完成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刚开始我和党组成员们都有过疑虑和担心,同志们私下里也有过议论和猜测。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家知道,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组织路线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但要把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变成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集中群众正确意见的过程,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又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的适应。在选择干部中引入竞争机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制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选拔人才的科学方法。因此,把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原则统一起来,是我们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从同志们积极参与、踊跃推荐的场面来看,从群众对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工作的满意度来看,从干部调整后达到的预期效果来看,我们党组的抉择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坚持的。

2、善用机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我们开创争先上进好局面的最佳方法。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中大多数干警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方面,前进了一大步,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许多同志打消了怕人说出风头、争名夺利的思想顾虑,冲破了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敢于承担重任。认识到按照社会竞争规则,凭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正当手段,大胆参与竞争,是新时期干部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许多同志克服了当初的不敢参与、不好意思竞争的思想障碍,形成了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良性竞争。整个竞争过程基本上都自觉地遵守了竞争规则,竞争的过程成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形成了敢于竞争、展示能力、彰显优势、推介自我、正确看待、接受组织群众挑选的好局面。

3、用好政策,能上能下竞聘交流,是我们激发拼搏进取积极性的有力保证。在这次交流竞聘、职级晋升中,有6位原副处级干部,通过竞聘到正处(庭)长岗位工作,占现职正处(庭)长的30%。有8位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和正科级干部到了副处(庭)长岗位工作,占现职副处(庭)长的40%。在我院实现了通过公开竞争而能上能下的喜人局面,达到了通过竞聘实现岗位交流的目的。更为可喜的是,它对全院干警产生了强烈震动,使许多人感受到了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力度所产生的压力,有的甚至感到了危机。进而促使全院每一个干警都在对自己以前的工作表现进行反思,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认真的思考。形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共识,即要想继续干好工作,顺利成长进步,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提高为广大干警热情、主动、文明、高效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竞选工作思路篇8

3月初,在天涯杂谈上看到一个有关电子竞技的帖子,受到相当多人的追捧,当然,能在杂谈上受到如此待遇的帖子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看看内容你就知道是原TR俱乐部的经理在写TR的历史,或者说是内幕。文章写的妙趣横生,形象生动,引得很多人前来跟贴,而在线更新的形式也让大家乐此不疲。

但说实在的,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楼主”帖子的内容(我承认我也很好奇,迫不及待的想看看TR解散的原因我猜到了多少),还有如此回复:

“电子竞技骗了我得青春,骗了我得……”

“看看我为了电子竞技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

总之,这样充斥着对电子竞技置疑,对过去无奈,甚至开始“骂街”的帖子不断的出现在各个回帖中。看着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的“惨痛教训”,还有推心置腹般的“教育”他人,我心中充满了冷笑。

说真的,我不喜欢用很多的大道理去回击这些人,因为我觉得这些他们总会用所谓的现实来作为反击的工具。但我想问的是,这些现实都是谁创造的?你所谓一条路走到黑的结局又是谁选择的?就是你自己,选择了为什么要后悔?

其实很多人真的没有选择,他们选择电子竞技,或者说选择游戏在那个年代只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手段,就好像gamespot的赛事总策划杨波说得那样,如果没有电子竞技,他可能会去泡酒吧、会去游戏机厅,但就是不会去学习。而之后,在电子竞技被正名后,这些人有以所谓的“梦想”、“理想”来麻痹自己,等到过了打比赛的年龄,回首往事,发现自己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会,这个时候,就开始大骂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真的是用来自己的工具吗?不是的,我的一个朋友说得好,电子竞技是一项事业,是一项你要有勇气去选择的事业,而这些人,没的选择,因为他们只会“玩游戏”。

十年了,电子竞技已经不是以前凭借一腔热血就能一呼百应打天下的时代,他需要的是理性、有学识、有勇气去选择它的人。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而我也会永远坚持下去,如果说第一代电竞人是脱离了现实的狂热者,那现在,第二代电竞人应该是面对现实,接受过良好教育,从大学走出来的思考者。电子竞技只不过是他应用自己才学的一个平台和一种选择,而不是无奈之举!当然,这也包括选手。

无论你是没的选择,还是主动选择,走了这条路就不要后悔,后悔,只会让你更加难以自拔,无论你认为过去是失败也好,是心酸也罢,从中找到在后悔路上学到的珍贵的东西,才是你应该做的。

现在,每当我看到读者那一封封真挚的来信,我觉得一切奋斗都是值得的,哪怕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不能在为电子竞技作出贡献,我也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也为我为此奋斗了很多很多,从中也学到很多很多,上帝没有保证每一个人的选择永远正确。但他却让正确成为一个主观词,只有那些积极向上的人才会永远正确。

当然,最后我要说得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讲,这个帖子惹人争议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进步,因为毕竟有人在思考,而不是盲从和激情。

竞选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人才选用新的标准与导向新的思路与对策

一、 充分认识人才选用新机制形成的重要性与新目标

当前,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挺立潮头。但地勘单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在人才选用机制上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阻碍了人才的发展,更阻碍了单位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才选用工作的深远意义,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队强局之路,构筑良好的人才选用和发展机制,为引领单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支撑。

在新形势下,人才选用机制要有所创新、要有新的目标,即“四要”。一要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和机关服务团队的培训,积极打造一支善于学习、勤于服务、敢于管理的队伍;二要加强高素质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手段,为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提升人才素质来提升单位竞争力;三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立足“非专不进,逢进必考”原则,引进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专业技术人才;四要加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构建人才引进平台,不断提高地勘单位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人事管理者要在营造环境上下工夫,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单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同时逐步把地勘单位当前“有事可干”变成“能干成事”的环境,让人才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高度重视人事管理,形成新的人才选用机制,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才能永保创新的活力,在当今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

二、人才选用机制要有新的标准与导向

(一)注重选用品德优良、作风正派的人才

在选人标准上,要合理评估被选拔者的才能与德行。就具体某个人来看,德才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平衡。德才相比,一般更应注重德。德优才弱者,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从而达到德才统一;才优德劣者,则可能会因为才高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或事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良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西方经济管理学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人的品德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什么事,但是一个人在品德与正直方面如果有缺点,则足以败事。所以人在这一方面的缺点,不能仅视为绩效的限制而已,有这种缺点的人,应该没有资格做管理者。”尽管封建社会的历史学家与资本主义的管理学家对“德”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在“选人应以德为先”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这是基本要求。

(二)注重选用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人才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地勘单位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只有在野外一线中摸爬滚打的人才才能担当促进单位发展的重任,具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制定出符合地勘单位实际的政策,促进地勘单位实现跨越发展。在判断选用人才有没有实战能力,要看在日常工作中的一贯表现,还要看在大是大非的态度。要注重选用那些基层实践丰富、经历了重大考验,政治上、学习上、思想上、作风上都比较成熟的干部。

(三)注重选用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人才

虽然说“是块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却因为只会埋头干事,不擅长推销或表现自己的业绩与能力,往往不容易进入领导的视野,也就会错过被提拔任用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机遇,而地勘事业的发展却十分需要这部分人才的默默奉献与辛苦付出。因而要有正确的用人导向,也要让老实人能够吃香走红,让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唯有如此,人才选用工作才能够风清气正,地勘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三、人才选用机制要有新的思路与对策

地勘单位必须遵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人才选用原则,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和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员工创造成长的平台与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展现才华。只有这样,地勘单位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事管理者要积极搞活人才选用机制,拓宽人才视野,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有新思路,在改进干部管理方法上要有新对策。

(一)在用人理念上要有新的思路,“识新人,用新人”

当前,地勘单位正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同时也处在新老交替磨合期。新同志在地勘单位的整个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单位给新同志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着其他岗位的同龄人无法拥有的锻炼机会,在工作过程中提升自己。

要注重新人的选用,首先就要先“识人”。譬如,强化组织考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搞好民意调查,扩大民主参与度和公开透明度等。因此,人事部门要多眼睛向下,多在基层一线发现能人、识别能人。往往许多能干事的人,在条件艰苦的岗位上不张扬、安分守己、默默奉献。其次,要做到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就要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可能地为其创造条件,使其在干事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使他们能够“冒”得出来。同时,要营造良好氛围,对成功的典型予以宣传和表彰,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他们、尊重他们,也使他们为自己的实干精神感到光荣。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使新人真正把精力和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来。近几年,地勘单位加大了对年轻人的提拔力度,使一部分优秀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他们是干成事的代表。

(二)在人才选用机制上要有新的对策,“建制度,会管理”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选用的机制。实践证明,要选准人、用好人,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最根本的还是靠建制度。只有进一步规范人才选用制度,切实加强管理,才能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用人上的失误,真正让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此在人才选用上要有新的对策:

1、规范人才选用的初始提名制度

初始提名是人才选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是创新人才选用机制的重中之重,要做到:一要明确提名主体,解决“谁有权提名”的问题。根据不同职位特点,采取组织部门推荐、干部群众推荐、领导署名推荐、个人自荐等办法,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坚持集体研究确定提名人选,防止个人说了算。二要建立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必须署名提交书面材料。三要实行首提责任制。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推荐人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

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不仅成为评价人才选用的重要依据,而且关系到选人用人的正确与否,既要尊重民意,又要对情况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要做到:一要合理划定参与范围。二要改进推荐方式。要实行“二推一述”,给人选创造合理表达意愿和展示才华的渠道。三要适度公开推荐结果。四要正确运用推荐结果。

3、完善政绩业绩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是人才选用和管理监督的基础环节,也是干部人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正确地评价干部的政绩。因此,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业绩定优劣,看公论定去留”的评价标准和用人导向。要做到:一要完善考察标准。要根据地勘单位不同类型人才的岗位职责,不同层次人才素质要求,建立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政绩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要优化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任前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政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三要明确考核目的。主要是为了让被考核人看到不足,扬长避短,使其能对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工作全局,把握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进行动态激励和纠偏。四要科学运用考核结果。经考核后成绩确实突出的、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的干部要委以重任;经考核认定成绩一般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考核后认定绩效较差者,确属德才平庸的干部,要坚决调整。

4、加大竞争性选拔人才工作的力度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广大职工认为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要实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加大竞争性选拔人才工作的力度,作为创新人才选用机制的一个重点,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要做到:一要严格把握竞争性选拔人才的基本条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拓宽选人视野,不拘一格选人才。二要形成制度。推行竞争性选拔人才工作不能忽冷忽热,想起来就搞一次,不想搞就放下去。要明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步骤,规范运作。三要鼓励人才通过正常的渠道参与竞争。在民主推荐前可通过会议述职,现场演说、媒体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让推荐对象公开介绍自己的有关情况和阐述自己的施政主张,接受大家的询问,让人才对素质能力和工作实绩的竞争。四要推行全程差额选拔人才制度。没有差额,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5、建立健全良性的人才退出制度

建立良好的人才退出制度以解决人才“下”的问题,是创新人才选用机制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衡量创新人才选用机制是否取得实效、人才制度有没有活力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良性的人才退出制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观念,淡化“官本位”思想,在地勘单位中营造一种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为建立人才的良性退出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二要进一步明确人才“下”的标准、规范“下”的程序。要把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人才制度,作为解决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重要突破口。三要建立和完善人才“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对从岗位上调整下来的中层干部要区别不同情况,合理安排,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样才能做到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身份能官能民,使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潜、优进绌退制度化,保持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关系地勘单位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事管理者在人才选用机制上,一定要做到全面深入,要深刻认识探索建立新型人才选用机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制度,不断的更新、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改革,真正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才选用机制,使地勘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竞选工作思路篇10

我县境内国省县道13条,管养里程349.48公里。其中国道12.967公里,省道119.586公里,县道216.927公里。改革前设30个公路管理站,在职职工295人。2004年3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局坚持以“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管理规范”为原则,在全局范围进行了公路管养机制改革。经过近一年的运作,全局职工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得以平稳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改革是2004年公路工作的主旋律。为了认真落实市局会议精神,真正做到养护运行机制改革从浅层次、探索性向深层次、实质性改革转变。市局工作会议后,县局根据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针对部分职工对改革心存疑虑,或消极抵触等意识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先后召开了领导成员会,支部会,股室负责人会,机关工作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全局一线职工会,进行反复宣传发动,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公路局机构改革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真正懂得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改革动摇了旧的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思想根源,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明显变化,改革意识普遍增强。认识上的提高,观念上的转变,为这次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根据市局机构改革方案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我们制订出符合我局实情的实施方案。

1、坚持事企分开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在机构设置上,将县局分为两部分四大块:即第一部分是管理(县局机关)与执法(路政、收费),为事业单位。第二部分是生产与后勤,为企业单位,分为三大块。即第一块是养护工程队,根据行政区域划分为三个养护工程队,分片管养全局349.48公里公路;第二块是衡阳县蒸鑫路桥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机械租赁、通乡工程、对外承包工程;第三块是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机关车辆、食堂、内保、卫生及物业管理和沥青拌和场等服务性工作。管理与生产实行事企分开。

2、坚持管养分离原则,实施内部市场化运作。县局机关作为管理单位与县局路桥公司、养护工程队之间采用市场中的业主和承包方的经济合同关系,实行管理和养护分离。新改建工程、大中修工程实行内部市场化,以县局为业主向路桥公司招标发包。公路小修保养以县局工务股为业主向养护工程队招标。砂路养护实行大包干目标责任制,保洁实行工作量费用包干制。蒸鑫路桥有限公司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实行亏损自负,盈余提成,按股分红。

3、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建立竞聘上岗,优化组合的用人用工机制。县局机关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定考核、定奖罚办法。县局副职领导、股室负责人和局机关工勤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县局后勤服务中心、路桥公司和各养护工程队的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全局各生产岗位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

4、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奖勤罚懒,封存档案工资(除县局机关外),实行计量工资或岗位、效益工资。对待岗、下岗职工根据不同情况发放生活费。县局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当年年末考核倒数第一、二名进行警告,连续两年倒数第一、二的调出机关另谋出路。

5、坚持规范操作,平稳过渡原则,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及相关制度。如企业发展政策、职工内部退养、自谋企业、离岗保留劳动关系、息工、未组合上的职工处理办法、待岗待遇及社会保险等及涵盖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制订或修订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规范全局运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到位。

三、公开公正的岗位竞聘,为改革提供了保障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根据县局改革方案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各大块负责人和路桥公司全体员工、后勤服务中心人员、路政中队人员均实行竞聘上岗,养护工程队员工实行优化组织、双向选择。其具体操作程序是: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基本素质测试县局副职领导竞聘演讲,民主推荐——机关正、副股长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竞聘机关各股室工作人员——落聘人员参加后勤服务中心、路政中队、路桥公司等岗位竞聘——召开全局生产第一线全体职工大会——养护工程队队长竞聘——油路、水泥路保洁员招标——砂路作业组招标——养护工程队队员自由组合、双向选择。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所有的程序都是透明的,没有任何暗箱操作,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组合,双向选择,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全局职工的拥护,干部职工没有异议,就是落聘人员也无话可说。

经过近一个月辛勤、有序的工作,县局机构改革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平稳完成并于4月5日全部付诸实施。

四、平稳有序地推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局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6月4日,市公路局率九个县市(区)局在衡阳县召开了市局系统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现场座谈会,肯定了我局的改革成果。

一是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增长。通过改革,职工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从怕改革转变为我要改革。全局干部职工经过改革的洗礼,彻底甩掉了“三铁”思想。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由原来的“要我做事”变为现在的“我要做事”。生产一线的工人每天工作都在9~10小时以上。劳动工效是以前的2倍。

二是职工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一批懂生产、懂业务、会管理、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公路市场人”不断成长。三个养护工程队和路桥公司为了企业的发展,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共集资近二百万元购买机械设备,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演陂养护工程队看准通乡油路建设需大量涵管这个市场,投资设备创办了涵管预制场。

三是公路养护操作规范意识和养护质量明显增强。由于公路养护实行计量制或经费总包干(砂路),大大激发了养路工人的竞争意识和规范意识,养护质量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全面养护不断加强,路况稳定上升,好路率超市局计划2.06%。

四是公路养护市场化模式初步建立。通过改革,我局公路养护由过去的定点、定员、定线的固定养护模式转换成跨线路、跨区域的按需养护模式。养护工程队在从单一公路养护转换成以公路养护为主积极参与公路施工等多种经营上来。2004年,三个养护工程队在认真完成公路养护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局内大中修和其它单项工程的市场竞争,累计完成油路大中修11.5公里,通乡工程2.7公里,总产值达587万元。路桥公司完成通乡工程18.5公里,总产值达800万元。总共可望实现利润80万元。

五是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由于彻底打破档案工资,实行计量工资或岗位,、效益工资。随着职工劳动量增加,职工收入随着增加,且职工收入拉开了差距。经统计,一线职工平均月收入增加300元以上,最高的月收入可达2300元,比档案工资增加1000元以上。

五、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个别职工观念滞后。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锅饭”思想比较浓厚,使部分职工产生了市场惰性和体制依赖性,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没有被聘上的职工有抵触情绪,害怕丧失眼前“既得利益”,成为公路改革不断深化的思想阻力。

二是公路改革政策不配套。目前最大问题是,全局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没参保,广大职工特别担忧。

三是养护经费(工程经费)不足且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养护经费近十年来没有增加甚至减少,而人员却逐年增加、材料逐年涨价、职工工资逐年增长,导致经费不足,加上经费不能及时到位,长期下去,将会给改革带来消极或不能正常运作。

四是养护职工综合素质不高。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市场化后的养护企业需要一支素质高的掌握现代化专业知识的职工队伍。目前养护职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不足,人才极度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