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4-01 02:22:08

后期工作思路

后期工作思路篇1

第二学年度总务后勤工作在以靳校长为首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快效、服务、育人为宗旨,开展后勤服务。努力实现“安全第一、保障有力、服务到位、励行节约”。全体后勤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为实现后勤服务制度化、科学化,创新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完善后勤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达到用制度管理人的目标。

2、做好学校后勤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3、加大校园环境与卫生管理工作力度,做到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时不搞卫生突击。

4、加大校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校产管理制度。

5、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电费的支出。

三、工作要点

(一)完善后勤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

后勤部门按照全校总目标制订和完善好后勤各部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做到使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制度明了。

(二)创建平安校园

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与各部门签定安全责任书。具体分工如下: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人、水电安全责任人、小买部食品安全责任人、门卫安全责任人。

2、加强门卫管理制度,坚守门卫岗位,做到门卫不断人。对外来人员,电话联系,未经许可,不准进入校内,同意进入,填写好“会客单”,出门时注销。

3、每天做好水电的使用检查和维修工作,主动检查各室电器和线路使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4、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校舍安全工程的鉴定和加固工作,制定和校舍加固改造方案和分年度计划,年完成全部改造。

5、做好各类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许可证和工商管理证等各类素证的检查和备案工作,随时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

(三)创造优美育人环境

1、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的管理力度,培养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强化落实“门前三包”和清洁区域划片承包责任制,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杜绝脏乱差现象。

3、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的督检,确保学校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4、安排有关人员对校园树木和花草进行定期护理,确保优美的育人环境。

(四)物尽其用,发挥设备功能

1、为使学校现有校产校具发挥其最大效益,要鼓励、提倡师生们大胆地、经常地去使用,真正发挥设备的"育人"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2、鼓励使用的同时,还需加强管理,对使用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借还手续都要实行严格登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损坏、遗失等。

3、加大校产校舍的定期及日常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保管奖罚和损坏赔偿制度。对期初发放的日常用品、班级用品、门窗、窗拉手、桌凳等实行承包管理,并与班主任考核条例挂钩。

4、继续做好校产登记入库制度和使用领料登记制度。

(五)开元节流

1、做好学生生活服务部的经营工作,在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后期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21-01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当前经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高速公路企业只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探索新方法,丰富新内涵,开拓新思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才能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它曾为我国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行业改制的步伐加快,以及一些新情况的出现,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高速公路行业政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一是政工力量有所减弱。随着高速公路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政工队伍与业务干部比较,存在人员不足、后备力量脱节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到基层、进班组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一些政工人员出现畏难情绪,在政策引导、形势教育、矛盾化解和思想稳定上动脑子、迈步子主观能动性不强,政工队伍后备力量“瓶颈”使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泼氛围大受影响,一些基层组织老思路、老做法问题突出。二是政工人员精力投入不足,部分政工干部忙于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硬性任务”,忽视了思想保障,淡化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责任。政治思想工作人员谋划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精力相对减少了,思想政治工作不知员工所思、所想,难以达到既定目的。(2)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观念错位,针对性不强。一方面,高速公路行业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方式认识不够清晰和明确,致使高速公路相关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下降,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学习流于读文件、念报纸,做工作总结等表面形式,陈旧枯燥的形式,使得很多职工把政治学习当作任务完成,学习没有针对性,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人们对高速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错位,部分干部职工存在着“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思想,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非但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外,甚至还拖经济效益的后腿,这一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也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3)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速公路行业要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战斗力强”的职工队伍,缺乏良好政治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创造不出好成绩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能产生直接的生产力,它的作用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显现,因此,高速公路行业的相关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重视不积极。而且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诸如政工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有建设性的以及合理的解释等,从而使得高速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二、加强和创新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探讨及建议

(1)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加强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各项工作的战略方针。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贯穿于高速公路企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与时俱进。(2)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群众利益为基础,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高速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从群众所关心的入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将热情服务与耐心教育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建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工作机制,诸如实施“送温暖工程”、“基层调研与职工群众谈心”活动,落实定期走访制度等。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摸清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想方设法解决职工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职工解决困难。(3)以创新的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创新的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实际中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方针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维护职工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变能力。最后,要在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总结新情况,开辟新途径。

总之,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不断探讨、不断深入的课题,但应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新形式和新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清分公司

作者简介:朱洪海(1951― ),男,山东人,职称:政工师,本科。

参考文献:

[1]左建萍.夯实和谐企业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

后期工作思路篇3

1.1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不断的进行改革、完善,公路系统是一个具有特殊工作方式的企业部门,就目前来看,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起步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并且,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比较注重经济利益的提高,忽略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建设,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思想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我国并没有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机制,不能使得思想政治在基层公路系统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使得我国在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并且,我国在思想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式过于陈旧,在发展形势方面没有创新性非常单调,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说,我国在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虽然,我国在充满困难的基层公路系统的建设上痛苦的挣扎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地对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路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1.2公路系统建设的现状

在这个新的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我国新时期公路系统的建设注入了一丝新鲜的活力,而且,汽车运输业也在不断发展,就目前来看,汽车运输业朝着载量大的、客流量多的、速度较高的车辆目标前进,这就使得公路系统的建设更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公路系统建设在艰难的前行,这也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现在我国还在运用古老的方式对公路系统的建设进行发展,缺乏创新,导致我国公路系统的建设跟不上时代不断发展的步伐,这给我国的公路系统建设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2.我国在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

2.1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不彻底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最重要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不彻底,而且,没有体系健全的思想政治体制,目前,我国基层公路系统在日常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标准依据主要是陈旧的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规范,但是,有我国的基层公路系统也没有严格按照这个基本规范来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和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最重要的是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不彻底,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在新时期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甚至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2.2基层公路系统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

现在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更加严格,可是我国在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发展较晚,很多的系统关系的方式和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的观念比较落后,并且,对基层公路系统工作人员的培养也不太重视,使得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内部工作人员存在整体素养不够的问题,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优秀素养非常重要,只有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从而促进基层公路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解决我国的基层公路系统工作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问题尤为重要。

2.3教条式的思想限制了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被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教条式的思想限制了,使得我国的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地发展不能进一步的进行改革和发展,传统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的价值观中只是一味的追求规范的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由于采用这种教条式的思想,进一步地增加了基层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的发展难度,失去了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活力,限制了工作人员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对基层公路系统的管理进行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条式的思想限制了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3.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善措施

在新的时期,面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的工作,虽然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我国在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我国教条式的发展思想,使得我国在思想建设方面的发展方式过于陈旧,在发展形势方面没有创新性非常单调,这就使得我国在基层公路系统思想建设方面的发展更加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的对我国的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的建设进行充分的改革,来面对新的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为了使得我国的基层公路系统思想建设工作可以更好的发展,我们对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开展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得出:

3.1彻底的改革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时期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不彻底,在新时期内,想要对基层公路系统进行改革,就要彻底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把我国在基层公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的陈旧的思想政治规范进行改革,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从我国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情出发,充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彻底的改革。

3.2提高公路系统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期内,想要对基层公路系统进行改革,就要提高基层公路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基层公路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基层公路系统的发展非常重要,一个单位员工的素质提高可以带动一个部门的发展,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这些员工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建设的创新和积极的参与到系统的管理中去,充分对整个基层公路系统进行了解,这更加有利于我国在新时期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建设的创新,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这些基层公路系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定期培训测试评估,促进这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基层公路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3.3打破教条式的思想建设

在新时期内,想要对基层公路系统进行改革,就要打破教条式的思想建设,目前来看,对于我国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教条式的思想一直限制着基层公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改善,积极吸收外来的好的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对我国传统的价值观进行改善,从而给新时期的基层公路系统建设注入一份新的活力。

3.4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体制

想要促进基层公路系统的改革就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完善的体制,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应该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并且工作员工的工作环境应该是更加的公平、公正以及更加和谐,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对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的改革上应该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机制,促进工作人员自愿的为基层公路系统进行奉献,完善的体制也更加利于基层公路系统思想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后期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的一门新科学,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下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科技文化变革不断进行,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路桥企业内外环境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如何在新的形势下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研究的主题。一个时期以来,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当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是面对着一系列难题与挑战。

一、目前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不浓。路桥企业的领导班子即管理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以及方法影响甚至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现在存在不少路桥企业,只抓效率,追求效益,却忽视了路桥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短时间内,企业可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可是路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期跟不上,相当于路桥企业的精神文明发展长期落后,长此以往,思想上滞留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实践的发展,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陷入混沌之中,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在思想观念上循规蹈矩,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路桥企业中人才济济却无人能提出新的发展路子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哲学的辩证的否定观来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新事物的提出与旧事物的否定中不断进行的,没有人去提出新问题就意味着新事物不会出现,而旧事物还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只会造成路桥企业思想政治风气的消极发展,人人都不愿动脑,不勇于创新,最后必然会被困死在守旧的发展模式中。

3、路桥企业的领导班做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存在问题。如今存在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正确,造成做无用功的现象,不仅效果不明显,甚至引起某些员工的不理解,产生截然相反的后果。

二、做好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深化路桥企业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从源头上抓好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是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会齐心协力开展工作。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对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突破口。一是定期组织路桥企业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把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做为班子的基本功,每周召开会议,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努力在企业营造浓厚而健康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为以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好基础。从凝聚职工力量,带领职工团结奋斗的迫切需要的角度,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引导职工积极主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让职工在讨论、辩论中辨别正误,自我教育。

2、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有发展,有生命力,永葆生机活力。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个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目前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克服僵化保守、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倾向,勇于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思想束缚。二是从实际出发,实行动态管理,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人,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励人,在管理者和职工之间搭起一痤连心桥,对群众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疏导,对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真诚地予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也才会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肯定员工的价值,增强其自我认知水平,正确把握员工思想,尊重其独立自主性,积极鼓励引导,培养员工大胆质疑的批判态度,努力锻造员工敢为人先的创新开拓精神。

后期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公路建设;作用

公路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基础,只有交通便捷了,道路畅通了,国民生产才能有序的进行。在建设中,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更好地去工作成为道路建设者一个关键的问题,那么就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更好的投入公路建设的工作中去。本文将根据有关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教育的一门学问,刻意的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改造,是人们的思想走向一个相对积极向上的境界,世界各国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都十分重视,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民大计来进行,从一个国家的文化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国家主要核心文化的体现,从思想来看,是一个国家思想教育的基石。它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在人们受到挫折时,给与他们精神力量,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具有其特殊的性质。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而影响其行为,使之达到特定的思维。

(一)对象的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在公路建设中主要是对管理者和建设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养的差异导致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呢,在日常的思想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二)工作任务的复杂性。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其工作任务是十分复杂的,众所周知,在市场几经条件下,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有的思想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此时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作用也就更为凸显。

(三)工作方法的多变性。每一个思想工作着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在不同方法下,如何因人而异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艰难的。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一)对公路管理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参与公路建设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都是公路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在一个施工单位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作用远远大于加班加点的工作,加强对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避免很多原则性问题,对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能有效的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也更提高了办事效率,公路建设能够较早投入使用,造福社会。对建设者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他们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决心,更好的攻克公路建设中的难关。自身的技能也得以提高,终身受益。

(二)对公路建设质量的作用。在公路建设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施工单位思想的警惕,对公路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一条公路的质量关乎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严抓质量就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但是由于少数人手利益驱使,通过自己的职权,以残差的材料进行施工,最后酿成悲剧。但是进行了思想政治工作之后,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从而提高了公路的质量,造福于民。公路质量的提高有进一步提高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公路的养护。

(三)对公路施工过程的作用。公路施工一般具有一定的期限,但是由于天气等原因,经常会延误工期,加之部门工人消极怠工,目前我国公路建设者的工资薪酬大多按天来结算,因此工期的长短,供人们大多不关心,但是对于公路建设来说,施工期限是至关重要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能够有效地保证工期的准时,对整个工程的完工具有重大意义。

(四)对城市建设的作用。现代城市的发展大多以公路的延伸为发展方向,公路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多以道路交通为流通手段,交通的便捷程度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重大,思想政治工作多公路建设的积极作用传递到城市发展之中,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也很大。

四、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协调。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难做,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想要从思想上改变别人,就必须要让别人信服,那么在公路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必要得到领导的大力配合和支持,要领导协调各方组织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抓住主流思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抓住当前主流思想,使全体管理者和建设者思想大体保持一致,一直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加强主要核心思想的建设,才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三)积极探索新方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和总体高,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及时发现新的思想动态。

五、结语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正进入高速发展繁荣的阶段,在此时,加强对公路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意义重大。首先,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教育的一门学问,刻意的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改造,是人们的思想走向一个相对积极向上的境界,能够改善人们的思维观念。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分析出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特点分别是对象的多样性,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工作方法的多变性。这些特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其作用是巨大的,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分别从对公路管理者、建设者和公路质量以及工期等的作用。正因为有这些积极的作用,我们才更需要寻找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从加强领导协调,抓住主流思想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学识有限,稳重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后期工作思路篇6

我于xxx年x月毕业于xxxx大学,同年8月在xxx局参加工作,xx年8月至xx年x月在党政综合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xx年x月至xx年xx月任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xx年x月至xx年x月任宣传科科长兼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xx年x月至今任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xx年x月按期定职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政工工作。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团结同志,思想进步,作风扎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平时刻苦学习政工专业知识,掌握政工专业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xx年x月至xx年xx月在党政综合办公室担任秘书和副主任期间,主要负责文书处理和局里各类材料的撰写。在文书处理上,加强了文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公文种类使用恰当,收文登记条理,文件齐全,处理及时,负责完成了国家二级档案管理的升级工作,年年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文书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类材料的撰写上,注重调查研究,严细求实,精益求精,拟写了大量针对性较强的领导讲话、总结汇报,并参与制定了局里的各项管理制度。xx年x月至xx年x月担任宣传科长、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期间,除继续从事文秘工作外,还负责全局的宣传报道和职工教育工作。每年都根据上级党组织和局党委的具体部署,围绕中心工作,结合职工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拟定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意见,编写了大量教育内容,并按照教育计划协助领导对职工开展各类教育。在xx年开展的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既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认真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学习,又积极协助领导和有关科室搞好组织协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在xx高速公路建设中,积极主动地搞好宣传和相关协调工作,在高速公路施工前期制作专题节目两个,在xx电视台滚动播出,并及时撰写简报向各级领导报送,广泛深入宣传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坚持不断的向各级报刊、电视台报送稿件,有50多篇被《xxx报》、《xx日报》、《xx工作简报》等刊物采用,其中撰写的长篇通讯《在创新中发展,在开拓中奉献》被《联合日报》、《学习》杂志采用,为鼓舞干部职工士气、树立公路部门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xxxx年联系工作实际撰写《搞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结合文章》、《浅谈如何搞好党员教育》论文两篇,并在潍坊市职工思想工作研究刊物上发表,为今后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在从事政工工作的10多年中,热爱本职工作,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各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为公路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xx年、xx年被潍坊市公路局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xx年被潍坊市公路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在今后工作中,我决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联系工作实际,做实做活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公路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后期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策略;

公路行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公路职工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公路进行着管养及维护,对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由于行业的诸多客观原因,比如:行业的相对封闭性,职工大多数分布在偏僻城郊,有的则常年野外工作,环境艰苦,任务艰巨,同时也随着新时期对公路职工的新要求,加之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致使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认识和应对,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职工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公路职工的工作对象是纵横于城市和城市、城市和乡村、及省份和省份的国省道公路干支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势必分散到公路沿线,此特点决定了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像其他单位一样。概括来讲,当前形势下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公路职工思想观念呈多元化和动态化趋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不断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受到了耳儒目染的影响,职工思想也日益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这种思想现状使得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能否与客观现实相适应的问题,并使职工的思想观念由现实需要的不同而表现为多元化。二是,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阶段,职工流动性逐步加强,范围逐步扩展,此种流动性促进社会成员思想层面间的交流加深,思维方式出现相互影响与融合,职工的思想观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步呈动态化。

(二)公路部门的少数领导和职工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门的少数领导和职工只重视生产实绩,轻视甚至忽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工作和发展的激励保障作用。特别是公路行业当前的一些基层单位在工程建设忙碌期间,其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如何保障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和提交及如何协调好公路与施工当地地方关系方面,致使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遗忘,成为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块薄弱阵地。

(三)缺乏从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

公路行业的主要工作是公路和桥梁的施工,因此,职工的专业技术性强,专业技术型人才较多。而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则较少,且很多政治工作干部大多是“半路出家”,存在严重的政工专业人才少,而熟悉党的思想教育理论,有教育工作经验的老政工就更少,因此,当前形势下的公路行业的政工干部队伍特别是青年政工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相对滞后,导致学习不主动、不深入

当前,公路行业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与职工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变化相比明显滞后。单靠原来的读书、看报、听广播、组织集体学习或专栏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远远跟不上当前形势下社会的教育需要和职工的发展需求。

(五)公路职工的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人事线公路施工以及公路维修和维护的职工长期生活在偏僻、相对封闭的环境,同请原谅我让沟通交流少,加之生活相对艰苦,业余文化活动单调,造成公路职工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公路行业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特别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不少职工担心公路体制再次变动,甚至有的职工担心下岗分流,收入降低等。三是公路职工辛勤之余,还需面对职工子女就业、住房、医疗保险等问题,上述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职工后续担忧不少,将会进一步影响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创新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形势下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意义,是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有力途径,本文针对上述的公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创新策略分别有: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打造系统内优秀政工干部团队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从事并完成此项工作。在加强对政治工作职工队伍建设过程中,认真选拔好政工干部,组织和培养群众骨干,发挥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政工团队。单位领导需对政工人员多关注,关心政工人员工作和生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单位领导干部应该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起到带头作用,走在职工的前面,提高思想治政工作觉悟。同时加强对政工干部的在职学习进行集中培训,达到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的作用,在组织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要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核心领导作用,结合公路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充分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工、青组织的活力作用,按照各自的职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至日常工作、学习教育等各个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围绕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首先素质和文化素质,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益身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公路文化建设体系,增强公路职工这个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的荣誉感和全局观。

(三)创新用人机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

首先,公路行业各单位应彻底摒弃用人上的不正常做法,尽快建立一公开竞争、优胜劣汰、奖罚分明、监督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使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公路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先锋;其次,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培训工作计划性、目的性的统一,经常性、多样性的统一,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具有现代化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方法,以适应交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卓有成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四)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创建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公路行业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结合文件、简报、通报、会议、录音和录像等媒体优势,开展当前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此外,要通过网络加强交流,及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

(五)创新劳资管理,关心职工生活

后期工作思路篇8

《中国共产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是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表述。

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和形成的标志性节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和形成有如下标志性节点。

第一节点,重视群众工作的开始。党的一大上,地方早期党组织的报告提出重视群众、发动群众的主张,一大党纲要求“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文件正式提出了重视群众工作的问题。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要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

第二个节点,“群众路线”概念的出现。1929年9月,在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李立三多次谈话要点,由起草并经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中,多处提到了“群众路线”。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第一次出现“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第三个节点,党的领袖对“群众路线”的首次阐发。1943年6月,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就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初步的阐发。

第四个节点,对群众路线的首次表述。1945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首次有了总纲部分。当时的总纲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必须经常注意防止和清洗自己内部的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深入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才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正是由于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了这条革命道路,形成并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党才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幼稚到成熟的伟大转变,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在群众路线问题上有很多好的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比如:关于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的思想;关于兼顾各方面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提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领导方法的思想;关于党要接受监督,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的思想;关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扫除“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种低级趣味的“官气”的思想;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党面临着完全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的考验。脱离群众就是最大的考验和最大的危险。关于这一点,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见到了。他严肃告诫全党,由于胜利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和贪图享乐。他提出对付的办法是牢记“两个务必”,反骄破满,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反对贪图享乐,这是同志特别强调的问题。在我们党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的三反运动中,他对浪费问题看得很重,认为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极大的犯罪”。他解释说: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的严重现象,故须着重地进行斗争,并须定出惩治办法。”“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

党的群众路线的系统总结和概括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这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

党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七大上,同志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式讲话,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的报告中,用专门一个部分论述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首先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思想中的重要位置,指出:“我们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思想根本的东西。”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四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说:“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是在1956年党的上。

这集中体现在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于修改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说:“从第七次大会到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因而在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映。”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进行斗争。”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邓小平同志根据同志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这如同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对群众观点内涵所作的概括一样重要,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一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他说,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的,强调“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从做群众工作方法上讲的,重申和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了起来,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明确了、完整了。

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大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在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二大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党的十四大中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

另一方面的贡献,是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认为这是贯穿于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表现在同志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这样高度的评价,突显了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的指导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总结是在经历了党的以来25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而进行的。我们对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生命线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提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提出要恢复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他说:“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他甚至把群众路线放在了前面。历史决议关于群众路线的这些认识,虽然吸收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鲜经验,但主要还是总结概括了同志从战争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群路线的思想,是拨乱反正,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成果。

后期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金士宣;铁路运输;管理思想

金士宣(1900年-1992年),浙江东阳县人。我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创始人。金士宣自幼聪颖好学,1923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并在当年编辑出版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学》著作。同年,被交通部选派赴美留学,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先后取得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27年6月,金士宣学成归国,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先后出版《铁路问题经验谈》、《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路发展史》等专著,创建中国铁路运输学科。金士宣认为:“铁路科学可分两大类,一为工程技术,如轨道、桥梁等。二为运输经济,如铁路网之计划、国家政策之确立等。简言之,前者谓之铁路工程,后者谓之铁路管理。两者异趣同归,互相表里,正如人之双足,缺一不可”[1]1。

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金士宣的青年时代正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金士宣多次走上街头参加学生游行、声援北京被捕学生。中学时代的金士宣非常崇拜和敬仰孙中山先生。关于铁路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孙中山有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国家之贫寡,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定之”[2]。孙中山“铁路立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铁路等实业建设,这其中就包括金士宣,年轻的金士宣萌生了“铁路救国”思想,认为铁路是国家兴盛之先驱,“交通事业之改进,实为今日救国之唯一要图”[3]2。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时期,中国铁路管理事业也开始了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清末民初中国铁路管理或因由外人控制而“水土不服”,或因沿袭传统的经验管理而“裹足不前”。海外留学的经历开阔了金士宣从事铁路管理工作的视野,国内铁路管理混乱的现状为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金士宣在改进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铁路运输管理机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首倡负责运输、首开旅游专列、提倡联运等等。民国时期,金士宣曾于两次任职于负责铁路管理的中央政府部门,并提出过不少改革建议,但对政府的贪污腐化、不顾民怨发动内战深感失望,后多次拒绝当局的任命,隐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士宣振奋精神,受邀回到母校北京交通大学任教,主讲《铁路运输学》等课程,同时出任副校长。

金士宣对不同时期的铁路管理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地调研与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可以说,中国社会的转型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外在环境,而救国爱国精神则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建筑政策的经济化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仿欧美各国成例较多,建筑华美、规模宏大,且都要等到全部工程和设备完成之后才开始营业,工时长,负担重,甚至发生了因经费不继而全线废弃的情况。对此,金士宣认为当时的中国铁路还处于幼稚时期,人们所需要的不是欧美那种壮美的运输设备,而是要以最少的金钱来筑最多的铁路,他极力主张建筑政策的经济化,所谓的经济化,主要包括:“(1)经济是铁路设计的前提,最初不妨简单,先完成行车必需之设备,以便通车营业,再由营业收入提拨款项,作为逐渐改良扩充之用,使建筑成本达于最低;(2)工程设备方面,务求适合运输需要,因当时内地工商业尚未发达,需要的运输能力较小,可随着铁路的经营而逐渐增加工程设备;(3)工程设施方面,确定计划后要限期完成,以免中途停顿延误工期,造成经费困难”[3]15。1932年8月,金士宣任杭江路运输课课长一职,筹办杭江路的建设。杭江路是省办路线,建筑经费全由省库筹划而来,预算紧张,工程几近停顿。金士宣上任后制定了“先求其通,后求其备”的原则,轨条改用轻磅、车站借用民房、一切行车设备都极简单,边施工边通车,在工程列车上兼售客票,以部分营业收入抵补支出,同时培养营运能力。“先求其通,后求备”的做法开启了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先例。杭江路顺利建成盈利,且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便宜的铁路。

(二)强调管理政策的商业化

中国铁路特别是国有铁路,每每官僚化,无视人民便利,缺乏应有的服务精神,要免去各种恶习积弊,金士宣认为惟有提倡商业化。采取的措施诸如:(1)顾念商民利益:铁路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普通百姓对铁路了解不深,金士宣任职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拉近铁路与百姓的距离,如铁路通车前,把客货运价目表、里程表等张贴在沿线各站及通衢要道;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和新闻;各车站设问询处;召集路商商谈讨论,招揽客货运;针对当时各路客车多开行一、二等客车、且只备西菜大餐的情况,金士宣主张多开行三等客车,饭菜以中餐为主且减价供应。(2)提倡廉洁服务的精神:金士宣认为运输是一种公共事业,其服务对象为全国人民,故应遵循“公众第一”及“普遍服务”之原则,“使人民尽量享受现代交通之利益。运输事业既有独占性质,又多由国家经营,应设法增进员工工作之效能,启发其忠勤职守之思,并纠正其漠不关心之态度,铁路事业才有进展的希望”[1]15。过去各路的车站人员,人们无法知道,金士宣任职各路期间将值班人员的姓名公之于众、将车站人员的名牌悬挂于站长室、客票房等处,发生了一种监视作用;规定员工应用的礼貌用语及态度,以免傲慢,主管人员随时督察。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对铁路管理上的改善,实有不少的帮助,宗旨是将铁路作为一种生利事业,以优良业务增进铁路收入,以盈余款项负担铁路建设投资之利息、线路的改良扩充等。

(三)强调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金士宣认为“求铁路运输效能之增高,须先求运输组织之健全,人才之补充”[1]316。为此首先要建立一个责任清楚、组织严明、精简高效、便于指挥的组织机构。各国铁路的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集权制,即分处制,路局以下设总务、工务、车务、机务等处,处以下设段,段长对处长负责。以英国为代表。其二是分权制,即分段制,把全路分为几个段,每段由主管段长负责管理,段内人事和一切事务直接由段长负责。我国铁路的组织是采用分处制的。北宁铁路也不例外,北宁路全长一千四百公里,总局设在天津,除距离天津较近的几个段外,其他各段接洽易往返迟误,非常不便,即使是同区间的各段因彼此互不统属,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车机两部分因行车关系密切,常起纠纷,待报到天津总局时已事过境迁,不能有效调解,运输效能受到严重影响。1929年5月金士宣任北宁铁路局运输处文书人事科长,职掌全处的人事、组织等。次年,金士宣着手北宁路运输组织和人事的改革,合并机务处和车务处,改组为运输处,重新划分车机各段,使其管理的区间相同,车机双方有关的事务,由各段段长协商处理,不能解决的再会同呈报运输处。这种改组实际上是采取了段长负责制,各段间随时就地解决问题,增加行车效率,大大增加了运输能力。至于人事管理,他认为:“铁路事业经纬万端,欲期事业之举,首在得人,得人之方,不外职制分明、进退有度、赏罚有则、待遇一致”[3]24。金士宣在北宁路实行公开招考,各地报考青年,只要成绩优良,就有录取的希望,公开招考可谓是铁路用人制度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民国时期,中国铁特别有国有铁路深受当时军阀、官僚习气的影响,金士宣的人事改革旨在“遵守拔擢人才和公平待遇两个定则”,严密管理,以求最大的效能。

三、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启示

近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铁路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金士宣的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铁路改革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视铁路如企业的管理原则

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国有铁路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由政府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如瑞士、日本等。二是组织铁路公司管理,于公司理事会下设铁路总局,如法国、澳大利亚等。中国铁路从创办之初采用的即是前一种方式,政府将铁路部门视为一般性的行政机关,“其组织不免衙门化,而未能以企业精神谋求业务的发展”[4]。金士宣认为要弥补此类弊端,就要对中国铁路实施企业化的组织与管理:(1)使内部组织严密,职权分明,免除推诿延搁,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服务员工,应依其资格及服务年限,甄叙任用,提高待遇,使能一心一意为路服务。(2)关于运输改进事项,准由工农商业团体参加研讨,或准其参与运价的审订,以保障公众的利益,并加强民路双方的合作。(3)使铁路会计及预算脱离普通行政预算及会计而独立,以铁路收入专供维持路产、改良扩充设备、展修路线及还本付息之用”[1]432。如何政企分开,使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是伴随至今的中国铁路发展问题,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就是取消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路企业化改革进程的重启,解读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二)崇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管理精神

金士宣留学海外并在美国铁路管理部门有过实习经历,但他是根据中国铁路及社会发展情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金士宣特别注重沿线的经济调查,“凡要整顿一条旧路,好象医生治病,须寻找病源,然后才可对症下药”[5]18。金士宣每到一条铁路任职,他首先要对沿线的经济状况及运输状况进行调查,他担任杭江路运输课长的第二个月,就到沿线去调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调查沿线商业状况、亲自坐民船、轮船、汽船、轿子,了解沿线运输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最佳管理方法。此外,在京沪、北宁、平绥、清浦、粤汉等路任职时,金士宣对各路沿线经济及运输状况都作过详细调查,为整顿客货运、调整运价等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各路运输业绩均有明显提高,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曾称赞道:“金君之对铁路运输,不尚空谈,而以实事求是为职志,……服务各路,致力既闳,体用兼备,部方路方,众论许之”[5]1。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思想,他认为“无论什么事业,最要紧的是人事和设备两大问题,设备要完善,人事更需健全,营业运输才能办得好,而且只要人事管理有效能,即使设备不好,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力以补救设备的不足,所以人事管理最重要”[5]28。铁路各部门工作,“非用专门人才,业务发达决不可期”。故应“各项用人,一本人才主义,凡进用者,概以学识经验资格为权衡。期在征求实学,发展业务”[5]5。在金士宣看来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铁路员工是与铁路设备同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的主体,主张要才得其用,人得其位。在北宁、杭江、浙赣任职期间连续举办各种培训班,他负责拟定教育计划,聘任兼职教师,还亲自授课,讲述铁路管理经验。在发展铁路客货运过程中,金士宣所推行的一些措施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杭江路通车后,有许多春出冬归务工的贫农,为节省旅费,往返仍旧乘坐轮船快船,在金士宣主持下,杭江路于1932年冬季和1933年春季,开办小工车,减低票价。此外,金士宣还在客货列车后部挂一辆逢车,专供人货在一起的挑贩乘坐,虽然这些措施对增进铁路收入不多,但对铁路客运服务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顾念商民利益,多开行三等车,减价供应中餐等便民措施,看似微不道,却蕴涵着深厚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当今社会,铁路运输设备在不断地更新,一条条新建的动车、高铁缩短了人们回家的路,而高票价、天价盒饭引起的热议虽不免偏颇却也发人深思。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公众第一”、“普遍服务”的人本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金士宣.铁路运输学[M].上海:商务印书发行馆,1948.

[2]上海《民立报》1912年6月26日.

[3]金士宣.中国交通事业之各种问题[A].中国铁路问题论文集[C].//南京:交通杂志社,1935.

[4]张瑞德.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82-84.

[5]金士宣.《铁路运输经验谈》[M].重庆:正中书局,1943.

后期工作思路篇10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的1953年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的指导方针。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内形势严峻,一系列严重的困难摆在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基层的各级地方政权尚未健全,人民政权有待于进一步的稳定和巩固;社会治安和经济文化建设处于危难状态;经济上遗留下来的是一个近乎千疮百孔、混乱不堪的烂摊子。国际上势力也甚嚣尘上。能否改变上述面貌,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将中国人民指引向一个新的征程,成为时代赋予我党的重负。

面对建国初期的复杂形势及巨大困难,我党领导人没有退缩、气馁,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各条战线上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经过三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1952年底,扭转了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重任,在中国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至此,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国际形势也出现了良好势头,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这一切,为我们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步骤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时机。具体表现在:政治上,通过、镇压“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各社会政治斗争,以工人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社会基本上趋于稳定。这就为我国有计划的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经济上,确定以恢复工作作为一切任务的中心。为此,中央先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经济政策及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恢复经济的策略路线,对建国初的经济秩序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调整。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此“官僚资本操纵下的以投机和破坏国民经济为目的市场,已经基本上改变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以服务于人民生活与恢复发展生产为目的的市场上了。”[1]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使得我们原来打算用“三年五年恢复”经济的设想超强完成。这充分说明,“我们已经获得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2]因而提早实现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改造宏伟蓝图的战略任务被提上日程来。1953年,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定,该计划以实现工业化为主体。它使近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状况而不懈追求、奋斗的强国之道得以实现。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亲手缔造的国家里,为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进了。也就在此时,“已在开始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3]

军事上,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安全,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2年,国内国际的环境发展是好的,从而为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而不失时机地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把我国建国初期的过渡经济引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轨道上来,成为时代赋予我党的历史使命。所以,“现在开始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国际国内形势都是有利的;提出过渡时期的问题,也是适时的。”[4]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制定

早在1949年2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分析了革命胜利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将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是中国稳步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当时还没有能够明确地提出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但它所论述的内容,已经包含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1952年底,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胜利,从而为有计划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总路线、总任务问题便迫切的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事实上,此时的,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

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讨论过程中,多次重申和阐发这一思想。1953年2月1日,对一份文件上的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大规模的改组”的提法表示不同意,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才刚刚开始,一再强调要稳步进行,一切做到水到渠成,防止急躁情绪。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1953年三四月间,党中央为了确切掌握新形势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化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确定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组成了包括国家计委和工商管理局参加的调查组,由中央统战部长李亲自率领,到上海、武汉、南京、无锡、常州、济南等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进行调查研究。五月份,李向中央提交了他们的调研成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之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总结了建国三年来对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经验,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公私合营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最恰当方式。1953年6月15日在讨论李的调查报告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至此,经过党中央、的审慎思考和广泛的调查研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正式确立了。

1954年2月10日,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党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

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课题,不但要对总路线提出的时机、内容规定、目标追求等做出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评述;而且要对它同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同后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特别是改造高潮中的一些失误的关系,同后来中国社会发展长期迟缓的关系,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提出的这条总路线的历史大背景和直接动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的看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一)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肯定

首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客观发展趋势。

1953年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批评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提法,但实际上,建国初的几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在“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就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的各项基本制度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在全国确立起来了。这时,我国不但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已经有40%左右的农民在以后加入了互助合作组织,有一半以上的私营工商业被纳入到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实际上成为对个体农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和最初步骤,而这些变化又曾以生产力的提高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对三大改造的规定,可以说就是对这些变革的承认、延伸和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必然性的一个基本方面。

其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新发展。

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从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党中央开始系统地考虑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主要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问题。所谓“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高经济水平,实现工业化;二是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使之占绝对优势。党在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两个转变的目标: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前者标志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后者标志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体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取消了一个以发展经济为主、尚不采取重大社会主义步骤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把原来设想的长期准备与采取重大步骤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过渡时期,亦即把先建设后改造的步骤变为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把“很远的将来”要采取的步骤明确的提到目前逐步实行。应该说,这是立国思想、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在总体目标、总的发展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发生的,主要是一种部署上的变化,先建设后改造与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两种思路,都可以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而就如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和步骤来说,总路线要比过去的设想更加明确和系统。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

最后,公开提出总路线,从而明确了奋斗目标,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总路线的制定是全国各界人士的思想都统一到总路线上来了。思想的统一,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改造与建设并举方针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建设上的一五计划得到超额完成。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提出的和平赎买的方式即用给定息的方式改造资产阶级、把改造阶级与改造个人相结合的思想;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坚持把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作检查工作成绩好坏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坚持经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三个阶段;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坚持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的逐步过渡思想,等等,都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过渡的目标上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在当时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有苏联一种:单一公有制加计划经济。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但是还不懂得,社会主义并不要求单一的公有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单一公有制不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虽然字面上把工业化放在首位,并有“主体”(工业化)和“两翼”(三大改造)之说,但实际上把重点放在所有制的改造上面。在解释什么叫做社会主义时说:“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完成这个任务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5]如此突出所有制的改造任务,就必然会使“两翼”超前“主体”,生产关系的改变超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允许的程度。片面重视社会主义改造,放松了工业化的建设;在重视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又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等问题。

三是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把过渡的时间估计过短。在工业化问题上,当时只认为它是一个“工业比重超过农业”的问题,还缺少工业现代化的概念。

四是从表述来看,当时规定的总路线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即“一化三改”。但是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时间下限为三改的完成。1956年党的宣布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但没有同时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相反却指出,过渡时期的结束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这显然考虑到工业化还未完成。但按照总路线的时间界定,有充分依据并且应该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

我们应该把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出现的失误与总路线本身既联系又区别开来。这首先涉及到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评价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也有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6]有哪些缺点和偏差呢?一是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二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这样的评价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但过急、过粗、过快、简单划一的问题,不仅在农业、手工业、个体工商业改造中存在,在整个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也存在。后来的偏差和缺点,既有同过渡时期总路线密切联系的一方面,又有违背总路线要求的一方面。改造形式的简单划一,无疑同过渡时期总路线追求所有制的单一性密切相关;但是,过急、过粗、过快与总路线关于十五年的时间规定和“逐步实现”的原则相违背。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1版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2].统一战线文选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3].选集1版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4].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6].朱柏青:《再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武当学刊(综合版)1996年第四期

[7].孙友葵王玉贵:《也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二期

[8].孙立峰:《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背景的历史考察》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二期

[9].方敏:《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原来的构想》创造1996年第五期

注释:

[1]陈云:《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

[2]胡绳: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回顾》上卷第216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第3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