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改善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23 23:17:01

工作改善要点

工作改善要点篇1

一、强化责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以县为实施主体,各县(市)政府是营养改善计划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强化政府统筹作用,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按时、足额落实地方试点学校的县级承担资金,切实保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需经费、设施和人员等,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健全工作机制,履行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具体管理工作,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有序实施。

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及时下达和拨付资金,加强资金统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封闭管理,专账核算”,确保年度内日生均支出资金不低于国家基础标准,学校食堂(伙房)结余款项应滚动用于营养改善计划,不得挪作他用。要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坚决禁止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膳食补助资金或将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用于学校食堂(伙房)运转经费和在食堂经费中列支教职工伙食、奖金福利等行为,对违反资金管理使用的行为将严肃处理,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坚决守住资金安全“底线”,确保营养改善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

三、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认真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监督考核、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健全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供货商评议制度。严格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餐费自理),消除流于形式、只“陪”不“餐”等问题。切实加强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联合食品监管部门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和风险监测,守住食品安全“红线”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四、稳步推进食堂供餐。目前,我州还有部分学校因为地势狭小、人员不足、运转经费困难等原因未实行食堂供正餐,依然实行的是蛋奶+X模式,各县(市)要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食堂等项目,努力向学生提供完整午餐。要根据食堂供餐需要添置必需的设施设备,改善试点学校学生就餐条件,满足餐饮服务许可要求,提升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实行食堂供餐(正餐、热餐)的学校要按照学生人数和食堂从业人员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并将食堂运转相关费用、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待遇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食堂供餐的有序推进。特别强调,营养改善计划学生食堂必须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不得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同时,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不得委托社会机构代供餐。

五、严格规范采购行为。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的招标、采购工作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招标、采购程序,实行食品采购公开招标和定点集中采购,严格规范采购行为,继续全面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配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制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推行供货商评议制度,加强供应商资质考核评价和动态检查,严禁不具备资质供应商参与,及时清退问题供货商并将其列入供餐“黑名单”,把好学校供餐的“入口关”,严把食品采购关。

工作改善要点篇2

关键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 前言

一般认为在制造业将加工费降下来,制造成本将会降低。为了降低加工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作业成为了重要的因素。本论文就以改善生产作业为出发点,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制造现场的整体职业素质来进行论述。

2. 何谓作业改善

作业改善是指合理的归纳出以人的生产作业为中心的生产线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提高生产效率的活动。与加强劳动强度是不同的概念。

工人的一天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后,改善点会分为两点:

(1)“动作改善”=在重复的操作中分析无用的动作,并消除。

(2)“生产损耗改善”=降低各工人之间的工作负荷的不平衡引起的损耗,设备故障,不良品处理发生的损耗,以下将阐述动作改善,生产损耗改善如何进行,并且如何通过生产作业改善来进行生产的标准化。

2.1 动作的改善

动作改善是指为了能高效率的生产产品,对人员的作业动作进行彻底分析,将无用功排除掉。这种思想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戴乐提出的将作业细分并测定(Time Study)和戈鲁布斯提出的将人的动作分为18个基本动作进行分析(Motion Study)

动作改善是为了消除不合理的动作,减少疲劳,采用最经济的动作顺序为目的而实施的改善活动。做为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的一个工作方法已在很多公司被采用。动作改善是以经济性为原则,零件的放置位置,左右手的使用方法,动作轨迹等各细节进行着眼点进行分析。在实际的改善中通过几秒甚至零点几秒的小改善来累积改善效果,但是短短的几秒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某个生产线中10个工人,工作时间10小时,生产线节拍是由第二工序的作业时间(节拍时间最长工序)10秒/台所决定。通过对第二工序的作业进行改善,使其作业时间减为8秒/台后,整体生产线生产节拍变为8秒/台,从而每天工作8个小时即可完成改善前同等生产量。仅仅是两秒钟的改善会变成工作时间2小时/日的减少。也就是说仅仅是几秒的动作改善也会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2.2 生产损耗改善

生产损耗是指生产线的工时不平衡,设备故障,不良处理产生的损耗。生产线工时平衡是指各生产工序的工作时间的平衡表现。若是生产线工时不平衡和工序之间的等待发生,就会有生产时间的浪费。为了消除工序间的等待,就要减少作业动作的各种变差以提高生产效率。

3. 作业改善对品质提高的影响

3.1.1通过减少生产作业动作的变差可以减低平均生产节拍中的作业时间

3.1.2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可以降低整体的生产损耗

生产线中作业时一名员工的作业时间滞后会造成其他员工的作业等待,从而引起生产线整体的生产损耗并引起作业节奏的紊乱。也就是说,作业改善要从作业时间的变差入手,以标准作业为基准,实现安定生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性和品质的效果。

3.1.3排除不良的根本原因是解决不良,是降低手工修理的主要手段

在动作改善上,零件从箱子中取出,放在治具上,取出螺钉,拧紧螺钉等作业按数个动作要素进行细化分析。(这些被细化的作业被称作要素作业),然后对于各个作业分析到零点数秒。各工序按要素作业进行分类,单纯以每个循环来看可能是安定的,但是每个作业按要素作业单位进行分析后,会发现作业用时的变差会很大。改善的要点就是要降低这些变差。

在重复相同动作中出现有变差是因为每个重复中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事情。(所谓异常是指和标准动作有区别),在这些易出现异常的动作中肯定需要高度的技能,或要凭借感觉,或者在作业中易出现错误。因此这也是易生产不良品的地方。在某个作业改善中将变差大,难干的作业经过改善变成变差小稳定的作业后,结果对品质有影响的作业消除了,整个工序的变差被减少了,同样工序内的不良品也被减少了

在动作改善中消除动作的变差的改善不但是减少作业时间的变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减少不良品发生的改善。

3.2通过生产损耗改善提高品质

要进行生产损耗改善,要对产生生产损耗的要因进行分类,进行定量分析,通常按产生损耗大小定出优先顺序着手改善,特别是有不良产生的损耗占生产损耗的大部分的场合,生产损耗改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作业改善也可以减少不良的产生,但是在解决问题中要运用QC方法,要使作业员,管理者,及相关部门联手合作,对不良发生原因进行根本的对策,通过提高品质来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对于设备故障发生时,作业员的标准作业会发生紊乱,例如暂时放置,跳过工序等,导致不良品发生的时候时常会发生,对于降低设备故障的活动也是可以提高生产品质的。

3.3 通过作业的标准化可以保证产品品质

作业改善要求要有明确的标准作业,并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执行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改善,其会不断修正标准作业。

在这个改善过程中加工,装配等有附加价值之外的,有浪费的作业要提取出来进行研讨。因此品质确认作业也要作为一种浪费进行分析,通过对各工序的品质检查位置要再提炼,使用简单的工具等来实现高效,准确地检查方法。

还有在改善过程中以生产线的作业员和管理者为核心制定的标准作业当然要以公司的基本品质保证基准,包含工艺及QA所规定的品质确认作业,也要包含作业要领确认文件中所记录的注意要点。

然后,在标准作业文件中要明确注明品质确认的地方,每个要素作业中要确认的项目,并制定确认方法要以制造现场使用方便的方式。

标准作业文件不仅是为了实施无变差稳定的重复作业时制定的,而且是对于不良品的流出防止也是重要。

4. 作业改善对成本的影响

作业改善是以人的作业为中心展开的改善活动,通过减少每一个产品的制造时间,劳务费用相应减少。一般加工费内包含设备折旧费和劳务费用。我们将从这两个费用来阐述作业改善对成本的影响。

4.1 作业改善对供应商的劳动成本也有影响

一般在制造行业劳务费用的比例为10%左右,单纯从数字来看,容易误解为10%的劳务费变为5%,对成本全体的贡献只有5%。虽然从本公司来看劳务费用占公司成本的比例很小,但是在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的产品成本中也包含有同样比例的劳务费用,从整个供应链中看这部分的比例就大了。经确认有的产品的这种比例竟达到1/3-1/2。因此,整个集团进行作业改善,降低劳动成本会对整个成本降低启到重要作用。

4.2 作业改善对设备折旧费的影响

为了生产效率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投入,生产工序重组,设备的自动化等实施过程中,单纯用设备来取代人的工作是不行的,要考虑到设备的投资效果,有收益的情况再检讨设备引进问题。但是在引进设备之前,要分析现状的工作中是否含有无用功是非常必要的。这里就在设备取代人力实施自动化的策划中,设备投资的基本观点进行阐述

现在对某个装配工序进行设备投资效果策划时,现状工时数为1340秒,很有可能设备也按该工时数为基准来进行设计了,但是在进一步确认后发现该工序真正有效工时为730秒,这样若以730秒为设备投资基准,投资允许额度将下降,再继续确认后,经过作业改善后相对现有作业又降低了20%的真正有效工时。以改善后的584秒作为投资允许额度将比当初的1340秒减少了一半,这样通过作业改善实施后的,没有无用功的作业可以有效抑制设备投资额。

工作改善要点篇3

1包钢引入IE的实践试点及推广

2013年下半年,包钢在理念导入先行的基础上,选取两个试点车间导入IE,同步选拔45名学员进入IE工程师养成班系统学习IE工具。2013年底,结合试点经验及人员情况,包钢按照“人员培养+车间样本试点”的模式,设计在各单位导入IE,借力IE围绕现场环境改善、作业方法及劳动定额研究、生产场所布置、人流及物流路线设计、工具设计等方面综合研究解决劳动生产率及效率提升之道;“人员培养”让分厂具备自我改善、持续改善的人力资源基础,“样本试点”让分厂在示范的引领下促进推广。在设计上述方案的同时,养成班学员自主编写了IE推广简易手册、理念导入培训课件、推广人员培训课件。至此,IE大范围推广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启动全面推广2014年2月底,包钢开始按照工作计划,每三周一个批次辅导样本车间IE推广,至8月底,完成选定样本车间车间推广,在对这些车间进行IE专项辅导同时,为厂培养IE工程师。辅导人员在三周的工作时间内,和所在厂IE工程师一道围绕现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流程、均衡劳动负荷、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标准化作业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IE推广工程师针对20多个车间共提出改善建议434条,建议人员优化264人,占现场写实人数接近15%。写实数据也印证了前面提及的生产现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确实比较突出。IE工具运用及现场改善实例例一,为了解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时利用率,通过使用“人人联合作业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并实现人员优化。绘制“人人联合作业分析图”,分改善前、改善后和汇总三大块。改善前:通过对岗位写实,记录岗位名称、岗位作业及对应具体作业所用时间;改善后:通过对现有作业应用科学工具合理的重新组合,绘制时将作业所占表格宽度与时间长短按比例绘制,空闲时间和作业时间加以颜色标示以便直观的观察到岗位的工时利用率;汇总栏分周期时间、作业时间、工时利用率三部分,分别汇总改善前后各作业员对应的这三项内容。IE工程师在某区域进行岗位测定,通过绘制“人人联合作业分析图”发现作业人员工时利用率均低于20%,现场存在人员优化空间,通过作业内容调整,将2个作业人员合并为1个,经测定,工时利用率为47.20%。人员优化1人。例二,为了发现并解决作业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人型流程程序图”的方法进行测定。“人型流程程序图”分标题栏、统计表、改善前、改善后四栏。标题栏主要说明记录的岗位、调研的时间、周期、调研人姓名等基础信息。改善前是对岗位的具体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的描述;改善后是应用“ECRS”原则对现有作业进行优化。绘制时需将作业内容分别用符号“О”表示加工、“”表示搬运、“”表示检查、“D”表示等待、“”表示储存加以区分作业属性,将本项作业属性进行填充并与下一项作业属性连接。IE工程师写实发现某厂点检人员点检时需要频繁上下楼,线路重复行走,经过写实并绘制“人型流程程序图”及移动路线图,建议通过增加二楼通廊,以便降低作业人员劳动负荷。改善后情况见表1。例三,为了发现并改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缩短工序时间,降低成本费用。通过使用“物型流程程序图”的方法进行测定。“物型流程程序图”的绘制与“人型流程程序图”的绘制相同。“人型流程程序图”是按照作业顺序记录作业员的作业内容,“物型流程程序图”是按物流的流动方向记录作业对物的影响。IE工程师写实过程中发现铁水和钢水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等待,经过现场写实并绘制“物型流程程序图”,将工序时间由12067s缩短为9464s(见表2)。例四,现场在安全改善。例如,为了便于装水,现场的抽水泵站建在道路旁,但在夜晚因没有明显标识,大车经过时很容易撞上,通过增加反光带能够防止事故发生(见表3)。例五,对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IE工程师对装煤车操作进行研究分析,并向同行学习,制定出装煤车的操作规程,增加了煤车的装煤量(见表4)。配套措施促进落实围绕推动IE改善建议落地,2014年包钢重点开展两项相关工作。一是系统推进员工自主改善。将原有的合理化建议、5S自主改善、QC小组、工人六小、三组织四能手、降本增效青年先行等由多部门牵头负责的改善活动,加强系统性,整合为员工自主改善,由自主改善推进办公室协调推进,加大奖励投入力度,将自主改善作为支撑自主型员工培养及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二是加强岗位员工多能工培养。在原有激励政策不变的同时,加大多能工培养及鉴定力度,以满足现场岗位优化对员工一专多能的要求,2014年全年多能工鉴定合格人数超过以往历年鉴定人数之和。两项配套政策跟进对于IE改善项目实施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引入IE对包钢现场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各级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引入IE前,各级管理者对生产现场的流程、物流、人员等方面的优化更多靠经验积累,引入IE后,多种IE工具的使用给现场带来更多的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这种观念的转变对后来自主改善中多种工具的综合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另外,各级管理者观念的转变也能成为IE工程师工作的动力之源,否则,他们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就会处处掣肘,碰到各类软钉子,工作难以推进。二是劳动组织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一方面,组织增加了柔性,适应生产现场需要。车间内原有的组织结构可能要发生变化,员工间开放协同度更高,组织僵化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定员定额数据更具说服力。以前现场定员定额经常参考国标或部标,但标准从制定到再到后期使用,往往是远落后于现实,所以通过IE现场实测确定岗位定员定额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还可以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不合理增长。三是在考核激励上变惩罚为主为奖励为主。员工自主改善活动意在推动员工向自主型、知识型转变,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员工只有靠智慧贡献才能保证收入增长,在员工获得实惠、增加成就感的同时,企业制造才会更有价值。这种考核激励导向的转变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四是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改善永无止境。以前,我们总是习惯纵向对比进步的幅度,有时难免沾沾自喜,可对于市场来说,它注重的是横向对比,特别是同标杆对比。培训时大家发现,即便丰田这样的国际一流企业尚存无止境的改善空间,那么我们肯定有更大的空间,这样一来,各级员工总是用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在观察工厂、观察自己,这种习惯的养成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均大有裨益。丰田的大野耐一讲到:不妨说,丰田生产方式就是丰田式工业工程,丰田式工业工程就是“赚钱的工业工程”③。包钢将IE与自己的经营理念有机的结合和创新,将改善、准时化、少人化、标准作业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植根于多数员工的心中,为社会贡献更多价值精品。

作者:王臣 何宇涛

工作改善要点篇4

一、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基本情况

1、试点学校:高县沙河中学、高县柳湖中学、高县罗场中学、高县四烈中学、高县月江中学、高县文江中学、高县胜天中学、高县何苏女士希望小学、高县沙河镇世和小学、高县文江镇籁棚小学、高县文江镇腾龙小学、高县中宏特殊教育学校等十二所学校。(初级中学7所、中心校1所、基点校3所、特教校1所),约占全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数的10%。

2、试点学校学生总数:约9517人,约占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21.66%。试点学校的确定,是经过高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高县教育局联合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食堂按照整改意见整改、又检查验收合格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后确定的。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体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特点,确保3元钱营养改善等值

高县2013年秋期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午间供餐模式试点工作的思考,是在学生平常膳食的基础上,用每生每天3元钱增加学生午餐的营养食品,而不是用3元钱解决学生中午的全部伙食费用,旨在“营养改善”。为了保证3元钱都“吃”进学生的肚子里,高县实行3元钱全部采购营养食品原料(含制作佐料)交给学校食堂进行加工,而学校食堂加工营养食品的加工费、燃料费、水电费等,2013年秋期县财政按照每生每天0.60元、2014年以后原则上按照每天每生0.80元计算另外下拨资金解决,实质上确保了3元钱营养食品等值。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食品安全重点放在卫生实施到位和监管到位

1、注重食品原料卫生源头管理。

2、注重消毒杀菌管理。

3、注重营养食品制作过程管理。

4、注重营养食品制作人员管理。

5、建立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6、建立留样待查制度。

7、注重就餐场所卫生管理。

8、建立县级相关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进行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制度。

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食品原料实行“综合捆绑”、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进行采购

高县实行3元钱全部采购营养食品原料(含制作佐料)交给学校食堂进行加工,原料采购严格根据政府采购的要求:每个单位每次物资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必须实行政府采购;每个单位每次物资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可以实行竞争性谈判采购。我们这次试点学校共有12所,其中:柳湖中学2013年秋期学生营养食品原料采购总金额超过了50万元,因此,柳湖中学的营养食品原料采购交由高县政府采购交易中心进行,其余11所学校均低于50万元,因此,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竞争性谈判采购,采购时,请到了县政府采购办、工商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畜牧局、农业局、监察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场进行监督。

五、高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工作开展后涉及的工作转换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由原来的“牛奶+x模式”转换成了“食堂午间供餐模式”,学生就由原来的课间食用“牛奶+x”改变成了午间食用“营养餐”,食用品种和时间发生了变化,学校要作出作息时间的调整安排。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试点学校原来的库房放置“牛奶+x”食品,现在转为放置营养食品原料。

工作改善要点篇5

[关键词]持续改善;有源型;精益

中图分类号:F426.471;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11-01

持续改善是TPM中的核心要素,通过持续改善实现了TPM全员参与的主题,同时也正是因为持续改善的导入,彻底更新和拓展了TPM的内容,使TPM从最初的设备保全变成了今天的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活动,也使一种专门针对设备的技术手段转变为一种全面的企业管理思想。开瑞汽车自2011年开展持续改善活动后,公司各项经营指标有了很大的提升与突破,实践证明,只要用心去做,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余地,持续改善---只有扎根于每个人的血液和灵魂之中,才会铸就一个企业的长青之火。

1 改善的含义

改善(KAIZEN)取自日本语,(Kai)表示变化之意,(Zen)表示良好之意,通俗含义为改变原来的的情况使其变得好些,但是,作为制造工程控制术语,释义为以工作场所全员为中心,进行自下向上的改善活动。在1980年代,以MIT为中心,改善作为日本制造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遍及国外,蔓延全世界,推广应用于全世界。

2 改善的哲学

世界时时在浠。因此,企业及人也必须浠、应,否则就无法生存。

正因为世界在浠,所以,工作的方法事物也必须根据现实状况进行相应变化。

最初,在限定的条件中进行摸索思考。

工作就是『达成承接的业务目的,改善就是『为了达成业务目的,变更作业手法,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

3 开瑞改善工作开展方法介绍

3.1 整体推进规划

围绕推行期,建设期,稳固期三个时期进行开展,重点围绕改善改善收益进行开展突破。(图1)

3.2 开瑞改善整体推行思路

本着“工作=作业+改善”的原则,通过正向课题策划、行业对标、公司目标承接三方面进行课题寻找,让改善与员工的收入挂钩、与评优挂钩、与晋岗晋级挂钩、与荣誉、奖品挂钩等,所有改善形成标准并横向纵向推广【横向是各单位内推广,纵向是将改善所解决的问题导入到问题发生前期】,且改善收益直接体现在公司财务收益内,内部统称为有源改善。

3.3 开瑞积分式改善机制介绍

积分式改善机制(Integral improvement mechanism)以下简称IIM,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具有以下三方面涵义:

①IIM的直译“让改善成为一种文化,永无止境”,体现了开瑞人“尽心尽力,尽善尽美”的企业文化。

②IIM是“新起点”的开始,体现了开瑞人将现在视为改善的新起点,改善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③IIM是“精益生产”实现的方式,体现了“自强不息,挑战极限”的企业精神,同时也为实现公司“扭亏为盈”的美好愿景。

运行原理:

核心要求:有改善课题来源机制及长效机制,并与经营目标结合。

\营管理层面:

一是一套工具,持续成功的运用工具和技巧,将操作流程和卓越性编程运营武器;(图2)

二是一套引领企业改善工作进步的机制。

思想文化层面:

一是一种思维方式,尊重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二是一种价值观(经济哲学),打造并维持持续改善的文化理念。

对人才育成及交流层面:

一是一种相互交流的语言;

二是一个提高收入的渠道;

三是一个人才育成的殿堂。

4 结束语

关于改善的工作开展方法有很多书籍可以借鉴,本文所讲的只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启发,我们相信,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运用精益方法去改善,持续改善也是我们已知的迈向卓越的最佳途径,历史演进至今,事实进一步证实了---精益管理是丰田制胜的法宝,精益管理同样也能引领其他的企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工作改善要点篇6

一、整改落实阶段活动开展情况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严格按照县委的规定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学习培训活动。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安排好自学的基础上,认真抓好集中学习和交流,重点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和学习实践活动交流会等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发言,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县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鼓足干劲,明确工作思路,坚定科学发展理念。

(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局领导班子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我局就组织力量,以学习调研中查找到的问题、分析评议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依据,对制约我县经济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具体整改事项,并按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确定了整改重点。为使整改落实方案符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局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修改,形成了高质量的整改落实方案,并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为了确保整改方案得到及时有效落实,按照“三明确”的要求,建立了支部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科室具体落实的整改落实责任制,强化了整改落实的监督保障机制。其次,建立了整改台帐,对每一项整改事项,都明确了具体的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为抓好整改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学习调研是基础、分析检查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以“科学发展见行动”为载体,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认真执行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针对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制度,健全了监督检查措施,形成了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二是针对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局及时召开会议,在认真研究与县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签订的09年工作目标责任书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工作时限和奖罚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落实人员,做好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全面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得到圆满完成。

(五)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局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修订了《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的措施。二是建立完善了依法行政和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明确了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时间、调研文章的数量做了规定,从而为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奠定了基础;三是建立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修订了《政务公开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务和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以及工作分工、工作考核、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改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增加了办事透明度。四是建立完善了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规范、业务规范、廉政规范、道德规范,完善了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为建设一支廉洁自律的经济干部队伍,树立经济部门的良好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建立完善了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明确了各项重点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为推动科学发展理清了思路。

(六)搞好材料和信息报送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了《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阶段小结和信息报送工作等。

二、整改落实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局党支部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极为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一是抓好整改落实阶段转段动员部署,研究起草整改落实方案,并对整改落实方案进行反复修改,确保整改落实方案的质量。二是抓好问题的集中整改,班子成员按照整改责任的分工和要求,积极组织责任科室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及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对条件不成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按照规定时限进行整改,争取早日解决。第三,为改进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班子成员带领责任科室,按照职责分工,逐条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该修订的马上修订,该新建的立即研究制定,在较短的时间内健全完善了各项体制机制,为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今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组织措施到位。为使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学习实践办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抓好整改落实的积极性,确保了活动的健康开展。

(三)紧密结合实际。我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工作中,始终注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在抓工作落实、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方面做好结合的文章,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切实成效。

三、存在问题

工作改善要点篇7

一、整改落实阶段活动开展情况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严格按照县委的规定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学习培训活动。坚持把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安排好自学的基础上,认真抓好集中学习和交流,重点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和学习实践活动交流会等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发言,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县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鼓足干劲,明确工作思路,坚定科学发展理念。

(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局领导班子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我局就组织力量,以学习调研中查找到的问题、分析评议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依据,对制约我县经济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具体整改事项,并按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确定了整改重点。为使整改落实方案符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局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修改,形成了高质量的整改落实方案,并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为了确保整改方案得到及时有效落实,按照“三明确”的要求,建立了支部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科室具体落实的整改落实责任制,强化了整改落实的监督保障机制。其次,建立了整改台帐,对每一项整改事项,都明确了具体的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为抓好整改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学习调研是基础、分析检查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在整改落实阶段,我局以“科学发展见行动”为载体,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认真执行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针对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制度,健全了监督检查措施,形成了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二是针对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我局及时召开会议,在认真研究与县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签订的09年工作目标责任书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工作时限和奖罚办法,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落实人员,做好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全面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得到圆满完成。

(五)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局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修订了《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的措施。二是建立完善了依法行政和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明确了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时间、调研文章的数量做了规定,从而为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奠定了基础;三是建立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修订了《政务公开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务和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以及工作分工、工作考核、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改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增加了办事透明度。四是建立完善了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规范、业务规范、廉政规范、道德规范,完善了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为建设一支廉洁自律的经济干部队伍,树立经济部门的良好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建立完善了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明确了各项重点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为推动科学发展理清了思路。

(六)搞好材料和信息报送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了《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阶段小结和信息报送工作等。

二、整改落实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局党支部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极为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一是抓好整改落实阶段转段动员部署,研究起草整改落实方案,并对整改落实方案进行反复修改,确保整改落实方案的质量。二是抓好问题的集中整改,班子成员按照整改责任的分工和要求,积极组织责任科室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及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对条件不成熟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按照规定时限进行整改,争取早日解决。第三,为改进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班子成员带领责任科室,按照职责分工,逐条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该修订的马上修订,该新建的立即研究制定,在较短的时间内健全完善了各项体制机制,为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今后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组织措施到位。为使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学习实践办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抓好整改落实的积极性,确保了活动的健康开展。

(三)紧密结合实际。我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工作中,始终注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在抓工作落实、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方面做好结合的文章,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切实成效。

三、存在问题

工作改善要点篇8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继续扎实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按照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现就年全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全面贯彻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和县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充分激活、有效释放创新动力,围绕科学发展和建设后花园、魅力新的目标,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力争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围绕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不断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着力提升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按照食品安全责任属地化要求,加强监管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落实监管责任。依照全市总体部署,深化盐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邮政监管体制。(县编办、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药监局、县交通局、县邮政局、县工信局等负责)

(三)启动新一轮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创新项目招投标管理体制,大力培育规范化投资中介服务组织,抓紧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相关配套制度。(县发改局等负责)

(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投资、社会事业、非行政许可审批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调整、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健全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审核论证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围绕强化政务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政务大厅建没和管理,切实解决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加大行政问责问效力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全县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推进文化、农业、水利、商务等部门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县政府法制办、县监察局等负责)

(五)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和模拟分类目录,适时开展县属事业单位模拟分类。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分类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制度。(县编办、县人社局等负责)

(六)深化县级机关经营性国有资产改革。结合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机关资产经营管理。根据市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适时选择部分行政机关进行试点。(县机关事务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等负责)

三、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健全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工作推进力度,完善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推进机制,拓展城乡统筹的领域和范围。(县委农工部、县住建局等负责)

(八)继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在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建立三级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创新土地增值收益补偿机制,促进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县委农工部、县国土局、县农业局等负责)

(九)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保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及操作办法。抓紧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健全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产权流转规则和流转市场。(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负责)

(十)继续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完善并落实转户农民进城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逐步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方面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进城和留乡的自主选择权。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分类分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县公安局、县人社局等负责)

(十一)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粮食、苹果、设施蔬菜、奶牛、能繁母猪及大宗农作物政策性保险范围和规模,研究建立农业保险巨灾超赔准备金,积极探索把商业保险引入到政府防灾救灾体系中的有效途径。(县人保公司、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金融办等负责)

(十二)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科研立项和评价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水利局等负责)

四、围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体制

(十三)继续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进一步落实有关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最大限度消除民间投资准入障碍。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组建投资公司,支持民间资本整合进入能源、基础设施、市政、金融、水利、电信、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导民企以多种方式参与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县发改革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局等负责)

(十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不断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探索建立融资性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合票据、创业投资、信用担保融资。(县金融办、县工信局、县财政局等负责)

五、围绕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财政体制改革

(十五)深入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专项资金整合和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县财政局等负责)

(十六)继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改革,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县财政局等负责)

六、围绕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继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十七)加快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密切关注外地金融改革,认真借鉴其成功经验,积极引导我县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探索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方式,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综合实力。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业务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相关政策研究,及时顺应投资政策体制新变化。(县人民银行、县金融办、县银监局等负责)

(十八)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引进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贷款的小型金融机构。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工作,选择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设立,力争小额贷款公司县域覆盖率达到8O%以上。继续做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参股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做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支持项目的争取工作。创新融资模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县银监局、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负责)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资源价格和环保体制改革

(十九)适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继续完善水价改革和节水激励政策,组织调研提出城镇居民供水价格改革方案。抓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疏导煤电价格矛盾,推进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完善可再生能源和水电发电定价机制。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县发展改革局、县物价局等负责)

(二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完善水土保持补偿等生态补偿收费政策。扎实开展好低碳试点工作,完善清洁发展机制。(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等负责)

八、围绕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十一)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按照省市安排,抓好县内初次分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监管,推进职工收入分配工资化、货币化和公开化。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密集区域和行业为重点,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开展工资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体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等负责)

(二十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继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巩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体系。(县人社局、县卫生局等负责)

(二十三)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完善全县住房保障信息系统,确保公平透明、阳光操作。(县住建局等负责)

(二十四)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领域参与文化建设。(县文广局、县财政局等负责)

(二十五)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药品“三统一”工作。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加快推进卫生、教育、医疗资源的整合,促其做强做大。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医疗机构,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医院“二甲”建设工作。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抓好医改重点任务的落实。制定完善县镇医院一体化管理相关配套政策,全面做好县镇医院—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县卫生局、县发改局等负责)

(二十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学前教育体制,加快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县教体局等负责)

工作改善要点篇9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中全会和省委届九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围绕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重点和途径,找准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组织进行州地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巩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疗、教育、文化、司法等体制改革涉及的相关工作。(省编办牵头)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继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听证与公示、合法性审查及风险评估、新闻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健全信息制度。(省政府法制办、省监察厅牵头)

(二)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流转主体,加强管理服务,进一步探索实行转包、租赁、互换经营、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民承包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发的纠纷问题。逐步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省农牧厅牵头)

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合作社的规范建设步伐和示范社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促进我省特色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省农牧厅牵头)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10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和完善各项林改配套政策,完成3500万亩的年度工作的任务。继续落实好《省农村营造公益林奖补办法(试行)》、《省国有林场(区)农牧民家庭合同制管护国有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案》。完善扶持农牧户营造公益林的政策,转变造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和金融服务林业、支持林改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国家部署,做好我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制订工作。(省林业厅牵头)

进一步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牧区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在全面完成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逐步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适当提高财政奖补标准,促进我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海西州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省农牧厅、海西州政府牵头)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稳定县域法人机构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法人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消除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制约因素,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地方性、社区性、农牧区性的银行金融机构。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步伐,按照“严监管、低门槛”的原则,在总结兴乐农村资金互助经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监局、人行中心支行牵头)

进一步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完善相关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户籍改革。(省公安厅牵头)

(三)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把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到特色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使国有资本能够有进有退,优势资源配置更加顺畅,实现国有资产综合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业绩考核体系,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实现企业收入分配公平与透明。加强出资企业外派监事会各项制度建设,保证国有资本透明、规范、高效和安全运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步伐,加快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更加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保证国有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省国资委牵头)

落实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公平的政策环境。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继续落实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自然人投资兴办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效激发市场投资活力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行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落实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经委、省工商局牵头)

(四)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合理界定省与州(地、市)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积极探索建立重点支出资金分级负担机制,力争在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加大省对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财政基础管理工作的指导,严格县级部门预算审核,努力提高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县级基本支出行为和财力保障补助资金分配办法,实现由“补缺口”向“以奖代补”的转变。探索乡镇财政管理有效途径和模式,切实履行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推进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改革政策和试点要求。(省财政厅牵头)

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提升公共预算编制水平,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建立健全预算公开机制,进一步加强预算透明度。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基础数据动态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强化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清理,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将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努力提高综合预算编制水平。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省级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程序,探索建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办法,加快建立州县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在省直单位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试点,深入推进州(地、市)、县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收缴管理系统。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跟踪评价及结果运用的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各地、各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继续完善财政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农投入和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奖补机制。(省财政厅牵头)

(五)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完善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机制,优化网络布局,提高运行质量。设立评级机构,推动评级市场。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银行,支持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优秀人才,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银行增资扩股步伐,逐步实现区域性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布局。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支持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设立分支机构。继续做好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入住的筹备工作。积极引入省外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到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产权交易机构落户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投资租赁公司试点工作。强化对担保公司、典当行、信托公司等机构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在各州、地、市试点。拓宽保险业务领域。结合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实现针对不同产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重点发展责任保险、养老保险与健康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进一步推动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积极开办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三农”保险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人行中心支行、省金融办、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牵头)

(六)稳步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对若干原生矿产品征收生态补偿费,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电力直购试点,做好成本加收益输配电价的测算工作,开展居民阶梯电价改革。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费标准,保证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正常运行。开展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不断完善政府定价方法,继续降低部分矛盾突出的药品价格,规范医药市场价格秩序。积极研究探索常见病、多发病单病种收费政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价格调控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牵头)

(七)着力深化商务体制改革

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对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赋予各类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提高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稳定高载能、资源性传统优势产品出。支持藏毯、民族服饰等特色产品扩大出口规模;大力发展硅材料、太阳能光伏及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食品、中药材和生物制品的出口;挖掘盐化工产品的出口潜力,保障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省商务厅牵头)

转变招商方式,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做好招商引资促进工作。建立健全吸引外资工作机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为外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完善商品流通网络,加快农牧区和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完善城镇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扩大城市消费,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健全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体系,维护市场稳定。健全重要敏感商品的日报监测系统。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省商务厅、省招商局牵头)

(八)继续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研究制定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产业规划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形成促进就业的工作合力。(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修订完善各项社会保险配套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索研究城镇无收入居民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好解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政策,确保政策内参保人员应保尽保。继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研究医疗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政策。积极推进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研究建立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有效机制。修订《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巩固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果,提高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年内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地、市)级统筹。全面推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

继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争取国家对我省藏区发展的工资倾斜政策。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工作,研究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继续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分配共决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和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妥善解决薪酬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信息化管理,逐步建立“因事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岗位管理新机制。研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奖励、考核、申诉和竞聘上岗、特设岗位等配套制度,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

(九)全面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我省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好重大科技专项与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指导培育新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加快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产业战略联盟等技术平台。适度培育新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资本结合的机制和方法,推进科技中介服务,努力培育孵化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企业。(省科技厅牵头)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贯彻《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0)》(发[]17号)和《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政办[]214号),积极开展国家和省内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实施探索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模式、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创新青藏高原农牧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创新藏区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等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投入机制等7项省内专项改革试点。启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等4项省内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制定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的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各校科学制定和完善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进度安排和配套政策。(省教育厅牵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年)》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全民医保;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提高基本医疗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重塑供应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出台《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推进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收费结算和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和格尔木市探索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便民惠民措施建设。(省卫生厅、省医改办牵头)

工作改善要点篇10

4月14日,湖南日报要闻版刊发一张新闻图片,画面上,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面带笑容,喜滋滋地享受着营养午餐。这是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心小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的一个镜头。

4月18日,在省委讲师团组织的“稳中求进促发展”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定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他透露,湖南实施这项计划的试点县共37个,涉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65万人。截至目前,已有23个县正式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另外14个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决策: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专项行动”,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去年10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将每年拔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

其实,这项为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都得到领导们的高度关注。1992年,全国爱委会、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将营养不良列为重点防治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首。1997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有关营养工作的部级文件《中国营养改善计划》。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善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2010年,“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28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学生营养膳食的措施和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一补”政策范围逐步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两免一补”政策时,就包括逐步建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2006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一补”政策作为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中央出台了中西部地区基本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2元,初中每生每天3元。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2007年至2011年,仅中西部地区“一补”资金就落实了300多亿元。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47%。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力度逐步加大,膳食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量学生需在校住宿,食堂等生活设施短缺的情况,国家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时,明确将食堂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寄宿制工程共新增食堂159.2万平方米,占工程建设面积总数的10.6%。2007年启动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同样把食堂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20亿元投资中有31.7亿元用于学生食堂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新鲜“出炉”,还来自深入调研发现的三个问题:一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龄段儿童正常值。二是现行“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只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的13%。有的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没有完全解决。据初步调查,校外寄宿的义务教育学生还有1239万人,受现有“一补”政策的局限,往往产生“因为不能住宿,所以没补助”的现象。三是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课间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自带做饭的炊具、调料、柴火等。这些孩子的饮食、营养现状确实令人心疼。

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主要还是要先解决吃饭问题,尚谈不上营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贫困县有,在其他地区也有;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重于中部,民族县、贫困县、边境县重于其他县。农村学校普遍食堂不足,需创新供餐机制,仅靠地方现有的投入水平,难以解决此问题。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是一件重大的民生工程。

这项面向未来的《计划》做得很实在。国务委员刘延东2011年11月24日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计划》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力”:

第一,国家试点“点”在了特困区。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12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等3个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这些地区。此次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首选这些地区,总计680个县(市),其中民族县有368个,占54%;国贫县有431个,占64%;边境县有54个,占8%。

第二,完善“一补”,“补”在了面上。为解决现有“一补”政策覆盖范围小,补助标准低等问题,54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

第三,在硬件上专门安排了改善就餐条件的资金。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

第四,在软件上加强制度建设和营养教育。通过加强专业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困惑:“小餐桌”面临的难堪

据走访调查,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困难一:食堂设备比较简陋。在被调查的许多民族贫困地区,不少农村中小学食堂存在设备简陋的问题,普遍现象集中表现在厨房较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非常简陋,近四成学校厨房面积只有10~20平米,有的甚至不足10平米。有的学校是教室兼做厨房、食堂和宿舍的功能,有些更贫困地区的学校,校长的宿舍就是厨房,前面半间是给孩子们做饭的地方,后面半间就是校长晚上睡觉的地方。再加上年代久远,墙壁瓷砖没有全部覆盖,地面水磨石破损严重,学校厨房中最常见的设备就是炉灶、蒸笼和锅,学生伙食一日三餐全是一锅饭。由于厨房面积过小,不少学校食堂无更衣间、配菜间、面点间等与厨房相配套的功能间。学校食堂从粗加工、洗涮、制作面点到炒菜做饭都在一间厨房里进行。由于人流物流不分,生熟用具不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很容易造成食品交叉污染,给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困难二: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学生食堂里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当地村民,他们对于家常食物的制作驾轻就熟,但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对于饮食搭配没有清晰的概念,平时制作饭菜只是依靠多年来家庭的生活经验,这制约学生饮食营养搭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困难三:营养知识比较匮乏。一是教育体系中缺乏基础营养学内容,学生所掌握的极为有限和浅显的营养知识无法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在学生饮食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校和家庭在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也同样无法让人放心。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校教师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不足,大部分厨房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搭配概念模糊,家长则以让孩子吃饱为目标。此外,学校没有条件和能力对师生进行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饮食。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偏远农村学校没有对厨房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食堂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的搭配还处在一个初级和盲目的阶段,一切跟着感觉走的现象比较普遍。

困难四:安全卫生工作比较滞后。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学生的饮食卫生意识还很薄弱,部分学校,特别是村片小一级学校在硬件配备上无法保障学生基本卫生(如洗手),部分学校厨房环境较为恶劣,饭菜和原材料在运输、储存、生产环节还有待加强卫生监管工作。在被走访的近100所边远学校里,有近一半的从业人员没有统一着装,有部分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待加强。

困难五:边远地区食品配送困难。在大宗物品落实定点采购困难的同时,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偏远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上的山区学堂受到学校规模和交通闭塞等方面的制约,鲜菜、鲜奶、鲜蛋等营养品的及时配送难以保证。

困难六:教学点教师积极性不高。走访中,我们发现,在不少边远山区教学点上除了无食堂的实际困难外,普遍还存在的一个困难是无人对学生提供后勤保障。特别是一人一校的教学延伸点,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就非常繁重了,还要负责学生营养改善方面的事情,在无任何食堂设施设备的条件下,老师们对改善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普遍存在。

让改善计划遍及三湘的几点思考

面对营养改善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际困难,如何全速推开此项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让它遍及三湘,并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改善一个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总体不足,食堂缺口较大。改善供餐条件是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食堂建设规划,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安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资金,将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弥补食堂建设缺口,改善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学校食堂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

2.确保“两个安全”。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词,营养改善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一个是资金安全。在食品安全上面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收购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要严格准入,对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第二,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学校食堂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定,对原料存放、加工操作、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进行合理设置,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确保采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人负责的专门机构,开展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第三,计划参与各方责任要落到实处。各地食品安全、教育、农业等监管部门要与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签订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留样检测制度、从业体检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责任具体化,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起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机制,跟踪监测、及时改进,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在资金安全上,一定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依法健全财务机构,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健全内控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要以县为单位,定期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和内控制度建设,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