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21 22:43:35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1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关键一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抓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加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和培育,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基础。

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8%左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按照着力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大企业大产业。

稳定优化一产。围绕农产品保障供给和农民增收两大任务,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带动力大、服务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实施农业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主攻调整二产。加快推动工业调整转型,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年度实施计划,继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扩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覆盖面,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支持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推进工作,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特别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提升扩展三产。努力做大服务业总量,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编制实施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旅游、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主要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着重培育100家左右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中心城市、经济强县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支持服务业经营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二、着力扩大内需和稳定拓展外需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加快实施以“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年度完成计划投资1780亿元,其中千亿基础网络工程计划1163亿元,千亿惠民安康工程计划386亿元,千亿产业提升工程计划231亿元。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机场项目建设,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电力装机350万千瓦。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发展。

推动消费较快增长。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继续推进汽车和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家政等服务消费。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扩大“农超对接”范围,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推动企业加快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等平台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和产品展示,吸引境外采购商到浙江设立采购中心。加快部级、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健全大通关体系,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完善国际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经贸合作区,支持工程建设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增加紧缺资源性商品进口和储备。

三、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

切实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省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试验基地、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切实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节能技术推广等10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组织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大项目。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扎实开展部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工作,综合运用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品牌培育等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和节能环保。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快生态省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和集约节约利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我省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产业投资,拓展企业上市等融资渠道,努力争取中央国债投资、企业债券发行额度。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产业,扩大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土地资源保障和节约集约利用,深化耕地保护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动市县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六大工程和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完善低丘缓坡、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规划和利用机制,积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扩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严格执行重点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和建筑节能,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广力度,深入推动节水、节材等工作。继续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强水环境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努力改善水系、平原河网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各类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森林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和10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建设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

四、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抓紧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在稳定发展集装箱业务的同时,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枢纽港,大力推进全省港口航运联盟建设,积极发展江海联运和内河航运,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积极发展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提升石化、船舶、钢铁、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选择一批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导向明确、建设空间条件较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要区块,纳入省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培育。加大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力度,加强梅山保税港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监管区建设。

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为重点,推进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和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推进规划、社保、户籍等相关制度改革。结合实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步伐,有序推进高山村搬迁、自然村撤并、空心村改造和特色村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交通、水利、电网和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支持欠发达地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特色制造业、来料加工业、休闲旅游业和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开展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和结对帮扶工作,促进产业转移、劳务对接和异地开发。积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库区和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主动服务和对接上海世博会,实施“环沪护城河”工程,做好上海世博会相关安保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扩大与港澳台的合作交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全面完成地震灾后援建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信贷、社保补贴等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劳动者灵活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把免费创业培训对象扩大到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退伍军人培训,加强农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和见习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入户调查、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等制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研究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动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探索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办法。认真做好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即时结报,继续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各级政府保障性住房保障责任,推动各地制定实施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优化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支持教育。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工作,做好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村村通”、“村村响”的入户率,深入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事业。

六、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全面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11个方面的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建设用地退出等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2

2012年中国推出9项经济领域新政

从2012年1月1日起,我国一批经济领域里的新法规、政策开始实施,包括9项新政,分别是:《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适用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1年12月12~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党的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稳中求进”防止大起大落

何谓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这种提法是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虽然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但是经济运行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房地产调控等也处于关键时期。

与2011年以保持物价稳定为首要任务不同,2012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有所转变,稳增长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个大背景就是2012年为党的十召开之年。为十创造良好氛围离不开“稳”。同时这个稳的基础就在于经济稳,要避免大幅下滑。这不同于2008年的“保增长”,而“稳”的具体措施和内涵与以往也有差别。整个政策定位不是为稳而稳,不是像上一轮宏观政策中简单的扩大投资,而是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通过扩大内需、提高中等收入比重、进一步调整结构等手段,达到具体的“稳”。在稳增长的同时,中央也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首先,2012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小,要在防通胀与稳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其次,货币政策不能放松,但是对中小企业和“三农”领域还是要网开一面,同时财政资金可以更多地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这些行业的企业进一步减免税收。

快―好―稳之十年周期律,让中国经济进入自主增长轨道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突出一个“稳”字,而梳理从1995年到2010年的16年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其共同特点都是不断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和连续的同时,适当进行调整,其中就有10年“稳”字当头,分别是1995年、1996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996年和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尽管三个年度所处的背景不尽相同。

“九五”如何开局,199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保持稳定要做的工作是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把平抑市场物价、抑制通货膨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虽然“九五”开局不错,但“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不好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此,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新概念,强调要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延续了上一年的调控步调,继续强调稳中求进,提出要抑制通货膨胀,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要求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但在1998年,中国遇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重洪涝灾害两大挑战,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因此,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转变为“快”字,提出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仍为“快”字,提出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接下来的“十五”开局,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题依然为“快”字,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调子仍为“快”字,继续强调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但到了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的基础上,又开始突出“稳”字 ,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直接突出“稳”字,强调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稳”字,主要是克服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倾向,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进入“十一五”时期,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开局之年仍要保持“稳定”,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要求在突出“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步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里强调的“好”,就是对“快”的一种修正,蕴含了“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突出“好”,强调“稳”字。但在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范围内发生了罕见的金融危机,“保增长”成了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强调要扭转经济快速下滑的趋势,主要任务是扩内需,并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也因此,2009年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了“V”形反转,增长率将在8%以上。一年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从“保增长”为首要任务,转变为“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从稳到快,从快到好,从好到稳,中国经济在周期性调整中划出了一条亮丽的增长曲线。进入“十二五”以来,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并把控物价放在了首要位置。2011年的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对流动性过于宽松、物价屡创新高等复杂形势进行积极应对。事实上,2011年的货币增长与信贷投放不断收紧,央行进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到2011年11月,CPI下降到4.4%,经济下行风险也在加大的情况下,央行也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这表明央行政策已由“控通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向“稳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转变,也为2012年调控取向埋下伏笔。

要把控平稳较快发展节奏,发展实体经济成重中之重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各级各部门要清醒认识2012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敏锐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充分一些,做好应对更大困难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有关专家认为,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2012年尽管总体基调不变,但具体操作上将和2011年有所区别。其中,财政政策近年来首度提出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此外,将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当前通胀形势缓解,与2010年强调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相比,2011年的提法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2011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文化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12月10日在广州举行的“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上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回落,但增幅不会低于8.5%。但贯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则出现了较大的分化。综合媒体消息看,2012年包括贵州、广西等地的经济目标,将再次比2011年上调。而2012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目标不变,少数地区和全国的目标下调。那么,如何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呢?2011年12月28日召开的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稳定较快增长,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笼子”;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除了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要重视发展和保护实体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12月18日至19日,总理就赶赴江苏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强调,要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具体措施。有关人士预测,2012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会围绕实体经济推出一系列政策。先于金融工作会议,2011年12月26日,工信部召开“2012年全国工业与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工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地方上,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山东省发改工作会议披露,2012年该省将引导优质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将从优化投资结构着手,安排规模以上投资2.66万亿元。

2012年结构性减税政策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011年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阐释了2012年完善结构性减税的路线图:2012年我国将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2012年将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2012年我国还将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实施支持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3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会议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待遇水平上的平稳衔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3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新一届国务院开始全面履行职责。

会议研究确定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工作分工;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工作规则》,决定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交即将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

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单位的设置,对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进行了精简和规范。

会议还研究了当前工作。会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各自职责,抓紧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要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

3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加强农业,对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维护大局稳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给,会议决定,立即采取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近日将进行专门部署。

会议指出,为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全年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国务院制订了2008年工作要点,把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做到各负其责,以利监督检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会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抓紧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要点,并狠抓落实。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会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1998年施行以来,对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必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修订。修订草案进一步完善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消防责任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强化了对消防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监督,加大了对火灾隐患的查处力度。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4月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会议讨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编制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会议指出,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当地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虽然近些年来太湖流域各地区积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依然严重,边治理、边污染现象依然存在,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也影响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会议强调,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加强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城镇污水以及内源污染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努力恢复太湖山青水美的自然风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为全国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经验。

会议原则同意《方案》提出的太湖流域治理目标,要求到2012年,太湖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湖体水质有所改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三类。实现这一目标,一要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蓝藻事故防范措施,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今年要全力防止因水质黑臭影响饮用水安全。二要严格控污减排,对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及内源污染实行全方位控制,并逐级分解到行政区域予以考核。三要努力修复生态,适当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恢复和建设重要湿地及生态林。四要切实加强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制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标准,加强重大科技问题攻关,加快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完善流域监测网络和执法体系。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区域、部门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水环境治理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把太湖治理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

会议认为,为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很有必要。条例草案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条件与批准程序;强调了保护规划的权威性,规定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强化了保护措施,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城市和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建筑设置保护标志,建立档案。草案还明确规定了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的法律责任,对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会议决定,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4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会议原则同意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研究起草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会议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和企业竞争的一个焦点,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订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要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鼓励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劳动,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将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对国际智力资源的巨大引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会议指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实行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一要优化知识产权制度,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合理协调的知识产权体制和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的主渠道作用。二要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三要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依法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各种创新和发明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四要切实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侵权行为,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五要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界限,有效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六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遵守国际规则,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合理共享。七要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创新、诚信守法的舆论氛围。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4月1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央及时采取有力应对措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农业稳定发展,工业较快增长;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有所缓解;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财政收支状况较好;改革开放继续推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较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情况说明,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具有应对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与活力。

会议指出,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会议强调,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特别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密切跟踪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会议对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搞好市场和物价调控、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好财政和金融工作、保持外贸平稳增长、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作了部署。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4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XX传达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省委书记陈求发、省长唐一军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会上,参会人员结合XX集团实际,围绕学习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指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好省委经济会议精神,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贯彻执行。

会议要求集团全体职工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及关于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上来,根据集团确定的“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总体目标,踏踏实实做好眼前工作,详详细细谋划明年任务,推动体育产业集团平稳健康发展,在辽宁国资国企改革中,开拓前行,奋勇争先。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5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县委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从我县的实际来看,工业经济是弱项、是短腿,没有真正起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极需加强。二是从目前来看,一季度即将过去,各项工作都已经启动,但要完成今年既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三是从长远来看,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工业经济走出低谷,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绥棱的发展至关重要。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乡(镇)党委书记,[文章找范文,到]县直和中省直部门的一把手,重点企业的厂长、经理和经济局股级以上的干部。这次会议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传达全市工业经济会议精神;二是王县长做工作部署.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请县经济局局长××*同志传达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进行会议第二项,请县政府副县长××*同志讲话。

......

同志们,这次会议就要结束了。会上传达了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王县长做了重要讲话。王县长的讲话,从我县实际出发,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措施具体,任务明确。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认真的加以贯彻落实,全县的工业经济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再有新起色。下面,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问题,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在统一思想上抓落实。会后,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立即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把王县长的讲话精神原汁原味的快速传达下去,并努力用这次会议精神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进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经济局涉及的范围广、情况复杂,一定要认真的加以传达落实。

二要在推进国企改革上抓落实。各相关部门和企业一定要按照王县长的讲话要求,全力配合工作组的工作,清产核资,措清底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多种渠道,确保成熟一户,转制一户,见效一户。总的来说就是,既要维护国家和职工的利益,又要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要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抓落实。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王县长在讲话中已经做了深刻而具体的阐述。各部门、各单位一这要认真领会讲话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帮助企业研究新策略、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失误而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民营企业也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争取上规模,上水平,提质量,增效益。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6

2014年12月11日,为期三天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作为中国年度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威风向标,2014年会议正值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备受海内外的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会议预计中国经济2014年的主要目标“可望较好完成”,但也承认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和部分经济风险显现等。

对于当下经济形势,会议首次以大篇幅全面系统地阐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九个趋势性变化,并提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因应中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加强产权保护、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等。同时,中共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和方式也需与时俱进,并加强相关制度化建设和专业化能力。

会议还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阐述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并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将稳定经济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置于2015年任务的优先项,同时要求继续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有关学者表示,在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明显下行压力下,会议将201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但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更有力度,意味着财政增支减收空间扩大,包括减税和赤字规模将会增加;稳健货币政策更注重松紧适度,意味着货币松动可能加大,降息降准皆有可能。

另外,会议首次未明确提出经济增长速度目标,市场普遍预计2015年GDP增速目标或下调至7%。

全面阐释“新常态”

近一年来,海内外始终关注中国领导人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全面阐明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指出中国经济在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趋势性变化,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会议诠释了“新常态”的内涵为“四个转向”:“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对《凤凰周刊》表示,“新常态”是相对过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长而言,现在进人了稳健的发展时期。过去的快速增长是有原因的:第一,基数小,产业空间大;第二,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不大;第三,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国际经济也处于上升期。“这些条件永远不可能复制了。中国经济实际进入了新的、稳健的发展时期。”

经济“新常态”概念由于2014年明考察河南省时首次提出。在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又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特征总结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本次会议进一步从9个方面阐述“新常态”的内涵,使之更加深化和系统化,显然中国领导人对“新常态”的认识已臻成熟。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表示,以前大家对“新常态”有各种看法,甚至认为“新常态”意味经济衰退。通过这次中央对“新常态”全面、深刻、系统的界定,可以消除认识误区,引导人们正确、理性、客观看待“新常态”。

此次会议公报就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梅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统一全党上下思想认识的作用,这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中国现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步和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出现很多新特点,加上前期遗留问题的消化,所以和之前30多年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统一全国上下各级干部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政策和策略。”

事实上,各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再不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还是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会缺少保障,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还可能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

头号任务“稳增长”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第四年确定来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并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按此要求,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以及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

李义平认为,连续四年坚持“稳中求进”有其结构性原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既有其积极作用,但也导致诸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难以进行等问题。新一届政府上任后,也一再地重申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结构调整任务很重,产能过剩问题很严重。“提出‘稳中求进’,就是要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的预期、稳定的制度。这个过程中,有节奏地使经济稳定增长。进的重点则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

关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015年GDP增长目标下调,李义平认为,中国GDP的增长速度降下来,具有其必然性。“我们应当抛弃曾经的GDP'隋结,速度适当降下来,但是增长的质量效益提高了,资源利用更有效了,环境改善了,这有什么不好呢?群众的福祉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经济福利,而且包括社会福利、自然福利等等。GDP某种程度上是政府的衡量指标,而不是老百姓的衡量指标。”

对比以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来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发现,“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被放在最优先位置。“这是和2013年最大的不同。反映出当前产能过剩、房地产下行、潜在增速下滑趋势下,“稳增长”的力度会继续加大。

“2014年完成7.5%就很不易,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想出各种办法。”王梅认为,2015年“稳增长”的任务会仍然不容易。中国目前的出口形势不利;消费只能逐步增加,而且反腐任务繁重;创新能力与新兴经济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长成大树。

“在新增长点尚未崛起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给大家喘息的空间去创新、改革、调结构,因此‘稳增长’很重要。在现有国际环境下,投资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资上升会导致债务上升,因此对债务的科学管理和对投资的效益管理确实十分重要。”

王梅表示,政府要不断在“稳增长”与控制债务风险之间找到平衡。“2015年GDP增速目标可能调到7%左右,但这仍是不容易完成的,我们做模型测算过。”

因应2015年“稳增长”的需要,会议公报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管清友分析认为,过去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偏稳健,“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意味着财政将更加积极,赤字率可能扩大至2.5%。财政主导和参与(PPP)的公共投资仍是“稳增长”的核心手段。

“货币政策则将继续宽松,降准降息、SLF、ML呵能轮番上阵,但强调松紧适度意味着货币宽松节奏将有起伏,尤其是下半年政策可能边际收紧。”管清友说。向改革要红利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单列为主要任务之一,更表明中央对改革增长的重视和迫切。但类似地方政府扶持光伏产业的做法显然不被认可,会议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要有积极作为。

对此,李义平表示,在市场中配置资源的主要是企业家,他们最能发现什么产业能成为未来的支撑产业。国家可以做个大的趋势预测,但是具体哪个产业应该让市场去发现。政府指定的往往发展不起来。“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有心栽花不符合经济规律,无心插柳才符合经济规律。”

“‘稳增长’需要靠投资支撑,同时需要新兴经济的发展,并向改革要红利,把经济增长的潜力发挥出来。”王梅告诉记者。

从会议公报看,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大体已经“圈定”,即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会议提出,“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全面深化改革从2014年的准备期进入2015年的攻坚期,2014年中央深改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国企、财税、金融、社保、土地、司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都有望在2015年得以逐步实施。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2015年改革有望在四方面取得突破:第一,以市场开放为重点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服务市场的开放;第二,混合所有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第三,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第四,以政府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包括逐步推开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

在区域发展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

管清友对此表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列入工作重点,区域主题将维持热度,这三大战略是大浪淘沙之后的重中之重,2015年将加快落实,京津冀规划将会出台,“一带一路”也有望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会议同时突出强调,“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评论说,会议释放出完善区域政策的新动向,即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也回答了外界的一些担心。

有关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会议表述颇让人玩味:“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有关学者表示,这似乎是在为城镇化降温。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7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201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此次会议指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明年首要任务,提出,稳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我国经济运行稳字当头,态势良好。展望明年,稳增长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和艰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旧矛盾与新问题交织,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经济风险显现。应对这些情况,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不行,经济增长失速也不行。没有稳定的经济增长,就难以解决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就难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机遇也非常难得。当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国民储蓄率较高,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持稳定,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广阔空间。然而,要度过经济减速关口、平稳转向新常态,防控化解各类风险难以避免,也十分复杂,同时产能过剩、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因此,各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倍努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增长”的各项部署,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稳步前行。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显得更为重要。最新公布的1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不少传统支柱产业正在进入调整期,工业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都略显疲态,新旧动力“青黄不接”导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这一态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上来,推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对于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极为重要而紧迫。而发现培育更多新增长点,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这其中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开市场“手脚”,形成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机制;同时要以改革推动全面创新,让创新落实到新增长点的培育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此外,还要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以更宽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制度环境,创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竞争环境。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需求都发生了不小变化。依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的调整发现和培育更多新增长点,才能更好增强中国经济的强韧性和可持续性,为防范和化解风险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总结过去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抉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一连增”,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不仅促进了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也为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粮食连年丰收意味着我国传统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显示了农业科技进步取得的新进展、农业组织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以及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明显成效。然而,总的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地方农业发展付出了水土污染加剧等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无论是确保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其中既包括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也包括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既包括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也包括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等。

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好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机遇。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拿出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新常态下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以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区域经济的概念,比如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等。此次会议首次提出“空间经济”,体现了区域政策导向的新思路。会议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带一路”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2月,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京津冀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9月,国务院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涉及到的是一个超大城市群,具有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力量。“一路一带”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国内。有专家指出,中国的经济工作会议里提出的空间经济发展,是以欧亚大陆板块为视野,跳出来国内而形成的年度经济工作计划。国际化的因素在明年的工作中被突出出来了,这是往年所没有的。这一变化可能会使今年成为国际化视野引入年度经济工作计划的元年。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区域发展重点,“一带一路”则是国际区域合作发展重点战略。两者是对接关系,国内配合国际,国际促进国内。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着力改善民生,一系列民生举措相继出台: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守住底线,仍然是明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会议提出要“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基本民生,通俗来讲,就是与老百姓最相关的问题,比如生活、教育、医疗、就业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是最能体现民生改善的方面,因此是最应该提供服务保障的领域。

我国贫困人口的基数确实很大,对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全局有着重要影响。除了基数大,贫困人口还有着在调物价、调增速过程中受到更大冲击的特点。贫困人口的冷暖,自然更应该受到重视。以往我们低保的标准比较低,覆盖面太小,帮扶方面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救助的效果。如今提出“雪中送炭,就是要送老百姓最需要的”体现了工作的重点从人群瞄准转变为需求瞄准,更加精准发力。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更应当着眼于实现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今后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社会活力,为普通人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8

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十大关键词描述中国经济新路径

根据会议报告全文,有十大“关键词”值得我们关注,可作为2013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路径的观察点。

改革

“改革”在官方媒体的会议消息中15次被提及,一跃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受瞩目的关键词。会议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在落实已经出台改革措施的同时,要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

路线图

本次会议设定的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中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此会议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空谈误国

在这次会议上,“空谈误国”这样的词汇颇为醒目。会议指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的这次会议强调,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钱用在刀刃上

会议指出,201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同时强调,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多年“落脚”三农。中央工作会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中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质量和效益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稳增长制定了“质量”和“效益”指标。会上提及,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过去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增长”始终被“定位”为各项宏观调控任务之首,而2012年仅“露脸”两次。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用“健康发展”的要求宣示了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

全国一盘棋

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心结”。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会议指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民生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毫无争议地位列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中。会议强调,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此点评,长久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都偏向于生产者,弱化消费者。只有稳住了民生,加强医保社保,百姓面临的生活风险才会降低,消费倾向才会提高,内需才可能被拉动,市场才会出现购销两旺,投资也会随之提高,经济增速也回上扬。

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在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中国的投资与出口总是“跑得太快”。随着国际经济危机进入深层次调整期,外需持续疲软,投资亟待消化,扩大内需成为未来经济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名义增长17.1%。让内需成为增长的引擎,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城镇化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9

一、五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狠抓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

一是紧跟经济形势,以监督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常委会组织各工委对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及41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全面调研。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东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后,根据部分主要指标和任务在“十一五”后期完成压力较大的现状以及适应重大宏观政策调整的需要,常委会同意区政府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使全区的“十一五”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更加符合我区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狠抓了审计工作支持监督

一是预算审查工作。结合监督法的实施,我们根据区内公共财政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实施后,区财政局按暂行办法的规定,每月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有关预算收支情况的报表,并按季度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关于预算调整情况、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区长预备费使用情况也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从而使得我区财政预决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换届以来,常委会坚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区人大各工委在每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时候,分别走访相关对口联系部门,收集各单位对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主任会议,将各工委收集的意见归为发展类、调整类、支持类、民生类四类,汇总后交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参考,督促区政府依法足额安排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本区本级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对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提请审查和批准调整预算的情况,按照《预算法》和《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区人大常委会授权财经工委进行预先审查,形成审查报告并向主任会议汇报,然后由常委会会议进行审查批准,以保证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和重点支出落实到位。如,因拉动内需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今年因中央政策规定要求将土地出让金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引起预算调整,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会对区政府提请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将审查情况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并在常委会上作了审查报告,常委会会议同意了财经工委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查批准了预算调整方案,形成了常委会审议意见并交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较好地规范了预算行为。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预算严格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区本级预算执行、部门决算、政府采购等情况,以及预算外资金、重大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法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和处理工作情况依法实施监督,跟踪了解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督促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如,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先后两次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对审计中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及审计、教育、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在整改工作中,常委会进行了跟踪,重点对教育部门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了督办,督促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进行了法律追究,使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审查查出问题较好地促进了政府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近年来在预算监督上的努力,我区财政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如预算编制范围进一步扩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预算刚性逐步增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等。四是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以来,区审计部门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对问题单位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披露。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区教育局审计及整改情况的工作报告。报告反映了区教育局财务管理不规范,核算不真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区教育局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的整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向区政府发出督办函,要求区政府将落实情况在60日内回告区人大常委会,同时向区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审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部门和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部门预算和支出管理。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按督办函的要求,积极对教育局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理顺了教育局的财务体制,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又如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审计工作报告,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收效甚微等问题十分重视,专门发出审议意见书,督促区政府进行整改。会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多次召集专门会议落实整改事宜。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整改工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狠抓了重大项目的监督

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建设国有投资项目,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年初听取和审议全区重大项目编制情况的报告,并批准该年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年中组织一次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活动,年底听取和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从而使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整个过程都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中。例如年初常委会在作出批准区重点投资项目的决定的同时,要求区政府合理调配资金、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年中,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全区17个新审批项目以及16个续建和结转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并适时召开常委会审议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向政府发出了审议意见书。区政府高度重视常委会对《关于区国有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书,下发了《关于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督办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项目推进的时间。从下半年开始,区政府每月召开一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大群众特别关注的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2008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区大批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搭建一个更大的担保平台,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持续稳定的担保服务,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按比例代表区政府投资的区城司需追加投入334万元。根据《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立项、区财政单项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经济项目须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5月31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区城司在东西湖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注册资本的报告》,同意区财政增资,从而使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狠抓了调研工作

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积极向区委政府献计献策。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全区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督促政府部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区人大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黄良华的带领下,相继走访了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等职能部门,实地查看了亚东水泥、海德龙仪表、煜昌化工、孚特电池、森六汽配、飘飘食品等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先后在慈惠街道、中小企业城组织相关中小企业进行座谈。在调研过程中,财经工委收集了一系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土地房产办证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企业周边道路破旧、出行困难的问题;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不好的问题等,并以东西湖人大的形式积极向区委和政府反映,得到了区委和政府的重视。同时,财经工委特别是上半年还开展了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两型社会”及循环经济建设等调研工作。,财经工委已在《东西湖人大》上发表了《加快落实“企业服务年”相关措施的建议》、《我区财源结构分析》、《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等5篇文章。二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五)狠抓了法律监督和执法检查调研工作

一是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督促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支、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是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区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支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推进阶段工作安排和预算编制时间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重点推进专项资金特别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细化工作,督促财政部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支持加强预算基础信息库、项目库体系建设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配套改革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主要是加强对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跟踪检查。近年来,常委会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核对财务凭证、查看相关文件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水务、城管、建设、土地等部门的预算和区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国有土地出让金等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针对项目支出不够细化、部分项目资金安排比较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有些项目没有进行评审认定,项目经费预算流于形式,个别部门和单位财务收支不够规范,预算执行与预算脱节,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格预算执行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强预算草案的预审工作。每年第三季度,在财政部门预算正式编制之前,常委会要求各工作机构征求对口联系部门对部门预算的意见,确保教育、农业、科技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预算资金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年度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抓住“两上两下”环节对预算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在人代会召开前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根据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形成初审意见书交区政府财政部门办理落实。在人代会期间组织落实好预算审查会议,起草好审查报告及其决议草案,为人代会审查预算做好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调研,认真开展常委会审议。组织有关人员听取关于财经方面的专题汇报,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开展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听取财税部门对重要情况的汇报;根据区政府按月报送的预算收支情况报表和有关经济、财政、金融、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把握财政经济运行状况和基本走势;跟踪了解国家财政政策变化对区本级预算的影响。在每年第三季度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壮大财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

(六)狠抓了自身建设

五年来,财经工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委员们和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人大制度和人大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党委、政府有关重大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联系我区的实际,抓住人大财经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财经工委还要求委员们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对财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高财经工委对预算审查监督的业务水平,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学习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思想和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办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部门预算改革的进展情况》、《<审计法>的修订情况和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知识》等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七)狠抓了制度建设

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为了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制定了与经济监督密切相关的工作制度。先后通过了《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和处理情况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武汉市东西湖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区人大常委会的经济监督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公共投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但是在《东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审议监督的暂行办法》制定以前,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在我区处于空白状态。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立项不够严谨、建设速度缓慢、建设资金超预算等问题,自从该制度实施后,这些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一系列规范经济监督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推进了我区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使预算支出的方向更加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更加贴近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

二、取得的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财经工委,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有了新提高;在对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监督、预决算工作监督、审计工作支持监督、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监督,围绕全区重点经济工作开展调研、监督,协助市区人大开展法律监督、执法检查调研、对口议案和重点建议督办、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几点体会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实践证明,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创新人大财经工作,依法搞好履职,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激情和感情,才有更加充足的工作动力和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学习,增长本领,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才能不断开创人大财经工作新局面。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既是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中心,人大财经委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只有围绕中心,贴近中心,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全力促进发展,才能在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位置和着力点;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人大财经工作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充满活力。三是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关键。人大与政府虽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总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人大监督的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发展。只有在监督中体现支持,在支持中加强监督,才能形成促进发展的共识和合力,才能使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既是做好人大财经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集中民意的重要渠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摸到实情,提出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建议,人大财经委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注重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研究,才能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大财经监督的实效。

三、存在主要不足

五年来,财经工委按照认真按照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如: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监督的实效性需不断提高;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调研工作还需更全面和深入;监督工作一般只选择某些重点工作去开展,未能顾及面上很多工作;对政府一些重要经济决策活动参与和监督的程度不够等。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加强财经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加强委内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视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发挥财政经济委员会兼职委员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及早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为审查计划、预算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

(二)想方设法,进一步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完善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制度,细化审查程序,使预算全过程都纳入依法监督运行的轨道上来,仍是今后人大财经工作努力的方向。需继续探索审查监督计划、预算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强化监督措施。

(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重点

继续围绕立法和监督两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情况,加强协调,以提高法规初审质量。建议结合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围绕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资产管理、经济结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篇10

上述三个方面原因的存在,既影响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经济工作监督的开展和成效,阻碍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也成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需要不断加强探索、研究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对近年来我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经济监督工作的做法的分析和思考,我认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保障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把监督经济工作与支持经济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提高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依法认真履职中实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有效推动。

一、准确科学把握经济形势,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和信心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准确科学地分析和把握地区经济形势,明确肩负的职责,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不断发挥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充分认识我区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争当又好又快发展先行区”的总体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各项经济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更大的成绩。到“”计划末,全区三次产业之比由年的13:51:36调整到3:61:36,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由年的84家增至206家,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都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47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总体全面达小康,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区人大常委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倍加珍惜我区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自觉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树立发展的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通过依法履职推动全区经济继续健康、持续、协调、科学地发展。

2、充分认识人大工作在全区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强化全局意识。人大工作只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贯彻党委意图,服从服务大局,才能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在当前,对而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全区工作的全局。常委会要自觉立足这一全局,找准自己位置,更好地围绕中心、融入中心、服务中心。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主动掌握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政策,及时了解全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密切关注全区加快发展的具体进程,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人大在促进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三是强化群众意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及时了解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积极主动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强化创新意识。人大工作仍处在一个探索和开拓的时期,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运作程序上,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们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去观察、分析和研究人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探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在具体化、可操作性、针对性和补充性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3、准确理解区委的战略部署和工作意图,进一步明确促进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以“居安思危、居安思学、居安思进”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常委会要以此为契机,一方面按照区委的精神和部署,加强对全区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调研,深入思考人大常委会如何为全区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前列发挥作用,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措施,切实提高人大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紧贴度。另一方面,常委会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始终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协调,注重理解和支持“一府两院”的工作,与“一府两院”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各自充分发挥职能,在互相支持中共同发展的局面,推动全区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良好的与“一府两院”的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等,通过监督与支持的有机结合、有效统一,形成了齐抓发展、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自觉围绕全区中心开展工作,努力推动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和方方面面,也牵扯到全社会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抓住那些在地区经济建设中地位重要、涉及面广、问题比较复杂,或是社会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和工作作为重点,通过行使各项法定职权,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以此推动有关工作,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具体而实在地实现人大在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更好地推动发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作用,应该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从地区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重要决策、重大事项行使宪法赋予的决定权,把党委的意图变成地方国家意志和地区全体人民的意志,变成地方政府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的具体工作行为,有效地保证经济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使全体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地区经济建设事业中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作出了《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的决议》等决议,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区委重大部署的深入贯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把握好人大工作与党委全局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选择那些事关科学发展重大事项的问题,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更好地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在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1)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2)监督党和国家有关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3)监督本级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经济工作的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4)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工作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在监督过程中,要注意监督的形式和方法,力求在监督的形式上求活,方法上求新,层次上求深,效果上求实。近几年来,常委会在工作议题的安排中,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作为主线,加大了对全区重大建设项目财政预算执行、全区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全区小化工企业的关停与搬迁、全区重点项目的推进等工作的监督,对《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台商投资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积极提出建议,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全区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具体开展工作中,常委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一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不同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方面的经济工作报告,切实发挥常委会会议对经济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并提出有问题、有分析、有意见的调研报告,督促和支持政府改进工作。三是通过开展视察活动,加强监督。组织开展视察活动,是强化监督职能,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影响面大,而且收到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四是提前介于计划和预算的编制过程,做好计划和预算出台前的调查和预审工作,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五是加强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和政府经济部门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政府经济部门的工作,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人大代表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生活于群众之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继续按照中央9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各方面专家多、知识结构丰富、与实际生活和人民群众联系更为紧密的优势,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要继续开展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广大选民的“双联系”活动,积极向代表通报政情,使代表更好地知情议政,及时把党的富民政策带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智慧反映上来,使党和政府能够及时地、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深化代表活动内容,激发代表履职热情,适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代表履职自觉性,激励代表在贴近民生、帮民致富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督办工作机制,落实现场督办、重点督办、跟踪督办和督办月集中督办等制度,确保取得实效。要继续采取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开展调研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人大代表为地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努力在人大代表中形成齐思经济发展、共建宏图伟业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力量。

四是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难点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民主渠道,人大要充分发挥政治上的优势,通过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及时关心和着力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几年来,常委会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情况、“三项整治”工作情况、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工作情况、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与再就业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督促纠正,使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受益、真心诚意认可。

三、坚持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自身建设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更好地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在推进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锐意改革创新,努力用时代的要求审视人大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人大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人大工作,围绕人大常委会及人大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发展的能力。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常委会要继续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认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到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精神以及现代经济、科技和金融知识,从而严格遵循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区委作出的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规律,清醒认识全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