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15 05:42:30

质监局工作要点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1

一、加强质量宏观管理,积极服务转方式、调结构

1.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加强对质量兴市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质量工作机制,完善联系会议制度,建立日常考核办法,推动质量兴市工作任务目标落实,确保质量兴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按照省局要求完成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工作,加大卓越绩效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从名牌培育工作入手,按照省名牌发展规划(2012-2015),研究制定我市名牌发展规划。加大对企业的培育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重点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容名牌产品集群。积极落实省长质量奖制度,进一步研究探索质量奖励制度,努力争取设立市长质量奖。积极开展争创产品名牌、服务名牌和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提升名牌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3.积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搞好质量档案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全市质量工作情况,撰写全市质量状况白皮书,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省局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着力增强企业“讲诚信、重质量”的信用意识,推动企业走“诚信经营、以质取胜”道路。

二、加强技术跟进服务,促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4.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全市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突出抓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重点加强涉及国计民生的国家、行业、地方等强制性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的监督工作。加大对全市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产品数量达12项,制修订地方标准10项,8家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4家服务企业完成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

5.着力加强计量管理和服务。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省节能条例》,加强对全市32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确保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合格率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挖掘石油化工、盐化工、水泥和机械行业的能源计量典型,为同行业的节能降耗提供示范。加强《省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平台》的管理应用,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抓好计量检测保证能力工作。积极开展能效标识和过度包装监督检查,集中抓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工作。以落实民生计量为抓手,落实“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计划,扩大计量诚信活动领域,认真总结计量惠民行动等民生计量工作经验,深入分析评估民生计量工作成效,形成全市民生计量工作调研报告,制定好全市民生计量工作规划,确保民生计量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落实《省质监系统计量能力建设意见》,抓好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建设和县级计量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开展计量实验室分级管理。加强对全市检定校准能力的建设指导,建立强检计量器具分工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全市计量机构(含授权机构)的合作和发展,提升计量检定机构的整体竞争能力,完善量值传递体系。

6.进一步健全认证监管体系。在全市开展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重新梳理汇总全市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状况,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数据库。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工作,完善监管程序,健全监管制度,搭建监管网络,实现认证执法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大对认证监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健全认证监管网络,进一步提高认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认真做好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管工作,做好系统内实验室专项整治,提高系统实验室管理水平。

三、不断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7.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对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以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为重点开展整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质量问题。进一步规范后处理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定检工作的管理,提高定检工作质量。配合上级局做好生产许可工作,履行好地方局的监督职责。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持续具备发证生产条件。加强督促协调,加快推进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工作进度。

8.深入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和打假。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二三六五”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行政执法和12365热线工作的软、硬件投入,继续推行成熟型执法理念,完善省、市、县联动打假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12365服务、指挥、协调、联动等综合管理机制。以区域性产品质量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食品、特种设备、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专项打假和集中治理工作,在拓展执法领域、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功夫。以广饶县橡胶轮胎产品创建全国示范生产基地为载体,不断研究和探索区域性整治工作的有效实施方法,总结经验、培养典型和先进,同时为验收考核做好准备和服务工作。

9.加强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加强调查研究,进行棉花加工质量执法监督分析,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棉花工作规划。加大对纤维和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活动。巩固并拓展集团购买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控工作,组织做好棉花加工企业质保能力复查工作。积极推进棉检体制改革,确保完成棉检体制改革目标。加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提高公证检验工作质量。加强纺织品实验室建设,扩大纺织品检验业务,提高纺织企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10.狠抓食品安全监管。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三方责任,着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集中整治区域性和风险较高的重点食品行业违法行为,防止区域性、行业性重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以监督企业生产行为是否违法、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监督企业建立并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和记录制度、不安全产品召回制度等。严厉查处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深入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生产企业“一承诺两台帐”制度的实施。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与整治,通过整治,淘汰一批、规范一批、提高一批。

11.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察人员培训、充实基层安全监察队伍、落实安全监察经费、规范基层安全监察机构管理、落实安全监察责任,不断强化基层安全监察工作基础。深入开展危化品企业、电站锅炉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评价活动,认真抓好企业“两主动”,推动企业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加大重点专项整治力度,深化以摸清底数、治理隐患、提高检验率为重点的工业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开展以气瓶充装单位是否保持评审标准为重点的气瓶充装专项整治;开展以落实《省电梯维护保养办法》为重点的电梯维保专项整治;开展以规范行为为重点的制造单位、评审机构、检验机构工作质量专项督查。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启用修改后的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将工业压力管道、监检产品归入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大力推进电梯维保和气瓶电子监管;完善隐患督办指令书制度,落实“四不放过”要求;着力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开展安全评价研究;加强特种设备执法,落实《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规定》。全面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12.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加强风险监测实验室和专家队伍建设,加快我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省、市一体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的工作体制机制。着眼于避免系统性消费品安全风险,积极开展食品、装饰装修材料、儿童用品等社会关注的日用消费品的安全风险监控。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大力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13、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以现有省级质检中心和质监系统的检测机构为基础,整合社会检测资源,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做好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轮辋刹车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为橡胶轮胎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搭建黄河三角洲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三是做好石油助剂省级质检中心的申请和筹建工作。

14、推进科技进步与科研创新。加强检验检测设备政府采购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实验室建设提供高、精、尖的实验设备。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制定全市质监系统的科技奖励办法,加大对科技人才的鼓励力度。加强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建设高质量的科研人才队伍。

15、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做好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工作,实现检测工作的可追溯管理和检测数据的共享。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6.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规范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建设”活动,认真总结河口区局试点建设经验,在全市其他县(区)局推广应用“金质县级局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县级局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技术机构建设和行风廉政建设,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17.组织制定“十二五”规划。按照省局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我市质监系统工作实际,积极配合省局认真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的调研、论证、编制工作,为“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18.加强人事管理。结合各直属单位的业务工作需求,制定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培养、使用工作,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规范公务员、稽查人员、事业人员队伍建设,引导各县区局规范用人、科学管理。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做好公务员与稽查人员的补充招录工作。按照省局部署,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推动事业单位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19.进一步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大财务监督力度,规范执收执罚行为,根据2009年物价检查情况,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开展单位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管理责任。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规范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支出,加大行政、稽查人员基本支出(特别是日常公用支出)的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清偿和控制负债,规范基建项目的立项和支出。根据“双基”工作的需要,继续对县级局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全系统固定资产结构,确保账实相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实行未达账项告知制度。

20.加强法制建设。组织开展好法制培训和普法宣传工作。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深入开展“和谐执法、阳光办案”实践活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案卷评查,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做好行政复议和案件应诉工作。

六、加强党的建设,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1.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以制度管理党员,靠流程管理党务,加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后备队伍管理,扎实推进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关心群团组织发展,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不断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2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改进领导班子考核办法,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着重抓好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的培训,落实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措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组织县级局稽查队长任职前培训。继续推进干部岗位轮换、上下交流、多岗锻炼,努力形成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在基层一线发现、从基层一线选拔的良性机制。

23.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不断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深刻精髓的理解,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市委和省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为核心内容的质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拓展质监文化内涵,努力总结形成特色鲜明的质监文化体系。加强质监文化和工作实践结合,强化以“四精”理念为核心的质监文化体系的宣传应用,将质监文化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2

一、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

1、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主责,纪委监督责任”的总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一把手”、“各班子成员”、“二级单位负责人”目标明确,责任明晰,任务具体。

2、把“严明党的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作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确保全局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加强廉政教育,不断丰富宣教形式。

4、按照“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的要求,深入推进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全年廉政教育计划,明确内容、时间和形式。局领导班子、各单位(科室)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本局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

5、切实做好第十六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和纪律教育月的各项活动。紧扣活动主题,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反腐倡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坚持一把手廉政党课制度,广泛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学廉讲廉,大力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认真开展党纪党规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和党的十以来一系列关于作风建设的新规定、新要求,采取党组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支部学习、党员自学等多种有效形式,严格学习制度,保障学习时间,确保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

7、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邀请领导讲课、专家辅导、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定期通报、短信提醒、廉政屏保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干部时时敲警钟、处处严要求。

8、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不断总结和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和内容,在全局营造勤廉氛围,树立清风正气。

三、完善制度机制,深入推进源头治腐。

9、切实贯彻“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要求,加强全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制度的清理,对照新规定、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议事规则、执纪监督、车辆管理、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工作情况、考核情况月通报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制度、守规矩、明奖惩”活动,促进全局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0、不断完善和深化内部考核机制,提升行政效能。制定出台全局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业务工作50%、廉洁自律50%的考核目标,将考核指标细化到岗位、到人员,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全局系统廉政考核工作,做到工效挂钩、奖勤罚懒,赏廉惩贪。

11、按照“简政放权”的总要求,继续抓好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清理规范工作,推进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环节精简、流程简化、标准细化,推动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公开、规范运行。

12、继续落实工作日志、季度述职述廉、廉政谈话、廉政舆情信息报送、行政效能监察等制度,切实做到腐败风险早发现、早化解。

四、加强执纪监督,持续抓好作风建设。

13、针对行政执法、检验检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制定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的办法,坚决遏制乱收费、吃拿卡要等行业顽疾;对政务事务公开、涉企收费、三公经费、工作纪律、车辆管理等重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14、抓好专项治理工作。对反应强烈的乱收费、以收代罚、只收费不检验、出具虚假报告、吃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开展专项治理,对2014年各种专项治理开展回头看,坚决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行业顽疾。

15把监督执行“八项规定”和“六条意见”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并对作风建设、“”等情况持续开展明查暗访,发现问题严格按规定处理。

16、抓好服务窗口建设,加大对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技术机构管理不严、能力不足、违规失信等问题,达到纠风惠民,纠风治乱的效果。

17、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四服务”工作机制,即围绕大局全力服务、维护群众利益快捷服务、发挥质监职能主动服务、抓住热点问题跟踪服务,努力使系统干部职工服务理念不断更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五、畅通诉求渠道,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18、不断拓宽案源渠道。通过举报、效能监察、明察暗访、专项检查、行风监督、政风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掌握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和工作动态。对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不管轻重、不分大小、不论是谁,做到有线索必查、有案必查。对举报件,做到件件必查、件件落实。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3

一、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构建

1、全面推动区政府形成清除非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监管死角的“街道查找报告,质监督促查处”的工作机制,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监察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

2、大力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主动申请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六落实”达98%以上;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表彰活动。

3、每季度召开特种设备安全例会,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确定重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形成纪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制定特种设备要事督办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进一步推进安全监察与检验责任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

4、继续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分局要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节能监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安全监察科内保证3名持证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争取今年再培训3名以上持证人员,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将区网格化管理员队伍、街(乡、镇)安全监管员均成为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并随着安监系统监管队伍建设一并推进,使有特种设备使用的社区或村有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做好协管员的专业常识培训,切实发挥好协管员队伍的“信息员、宣传员”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5、修订完善区特种设备应急处置预案;分局要督促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订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督促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1次预案演练,至少组织1次事故应急救援示范演练。

6、制定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明事故原因,严格制定防范措施,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事故调查结案率100%;分局要因地制宜聘请专家组,要发挥好专家在应急处置、隐患整改方案论证和事故调查中的作用。

四、认真做好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7、认真做好“旅游黄金周”、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节日、夏季、冬季等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节日期间领导巡查制度,抓好重点设备、重点领域、重点场所以及近两年发生过事故的相同特种设备类型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规范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决督促隐患的整改消除,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五、严格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准用”制度

8、强化新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使用登记的监察力度,严格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检验合格标志)制度,力争注册登记率达100%,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流动式起重机械注册登记、检验工作监管机制。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监管步入常态化。

9、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市绩效目标任务,在用锅炉、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的定期检验完成率达到98%以上;在用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的定期检验率达到96%以上;在用气瓶定期检验率达到95%以上;Ⅰ、Ⅱ类重点监管设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监督率达到100%。

10、严格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六、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11、继续开展全面清扫安全监管死角的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加强工商贸企业特别是新建园区厂房监管,严肃查处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等违法行为。

12、继续开展以气瓶报废更新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大超使用年限液化石油气钢瓶报废更新工作力度,督促充装单位11年10月前加速报废旧钢瓶及购置新钢瓶,11年10月1日全面禁用螺栓瓶;开展工业气瓶的专项整治。

13、再次开展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与市锅检所密切配合,对使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单位的设备联锁保护装置以及安全使用管理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对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设备坚决封停。

14、继续深化小型锅炉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与市锅检所密切配合,对在用小型锅炉,尤其是居民密集区小型服装企业的锅炉安全使用管理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对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小型锅炉要坚决停止使用;对新安装的小型锅炉要严格监管。

15、继续开展以“六落实”为重点的电梯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推进、配合区政府开展老旧居民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工作。

16、开展天然气储气井专项整治。督促有关企业改造老井符合新标准,督促有关企业按时完成定检工作,严格操作规程,相关人员持证上岗,及时排查隐患,确保加气站安全运行。

七、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

17、认真做好“安全月”、“质量月”的宣传活动,组织免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00人,组织编印通俗易懂、形式生动、内容实用的宣传册、宣传画,广泛发放与张贴于设备使用场地,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安全知识和节能知识,增强社会安全和节能意识。

18、充分利用特种设备政务专网,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进行正面的宣传引导;通报质监部门查处隐患保证安全的事例,公开曝光严重违反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的行为。

19、组织1次对协管员的特种设备安全基本常识培训。

八、开展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20、按照国家法规规范规定,开展锅炉节能监管,启动锅炉能效监测,对使用单位的锅炉能效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实施行政执法。继续开展“锅炉房安全节能管理达标”的评定与表彰,进一步推动锅炉的节能。

21、做好节能知识培训,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行新建项目集中供气、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全年完成2台锅炉的节能服务和2台电梯的节能改造。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4

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推动行政区域打假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努力营造竞争公平、消费放心的市场环境;大力提升执法打假工作质量,扎实开展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执法打假手段,完善执法打假信息网络,为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做贡献。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1、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认真组织开展针对食品和食用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执法检查;2、严厉打击食品黑窝点和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3、继续以31种“常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食品制假制劣违法行为”为打击重点;4、加大对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全部28大类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开展无证查处和执法检查;5、开展节假日和季节食品专项执法检查;6、始终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食品加工企业巡查,提高主动发现、先期控制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早报告。

重点单位:获证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二)抓好农资打假工作,切实保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

1、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2、组织开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开展农资区域性质量问题整治;3、开展农资产品联合打假行动,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和配合,形成打假合力;4、加强对获证企业和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的监管,从严查处无证生产磷肥、复合肥和制售劣质肥料的违法行为。

重点区域:获证企业和小磷肥、小复混肥加工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区域农资销售点。

(三)加大建材产品打假力度,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

1、继续深入推进“清新居室”工作;2、加强对交通、水利水电、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等重点工程所用建筑材料的执法检查;3、继续开展“地条钢”防反弹及建筑钢材专项执法打假工作;4、进一步加大水泥及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检查力度;5、加强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建材产品的监管,从严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

重点区域:境内交通、水利水电等重点工程及各建筑工地。

(四)深入开展家电(汽摩)下乡产品执法打假,确保惠农政策顺利实施。

继续以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和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农村地区为监管重点,针对农村配送、送货下乡和农村集市等特点,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打假,严查各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和伪造冒用3C标志、伪造下乡产品标识、能效标识以低冒高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翻新、拼装废旧家电等借家电下乡名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及时受理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并组织调查处理,确保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

重点区域: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的农村地区。

(五)抓好节能产品、鞭炮、燃油、液化石油气等危化品专项整治。

1、围绕节能减排,开展对节能产品、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效标识产品的执法检查;2、按照《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切实抓好烟花爆竹的质量监管,防止出现质量安全事故;3、继续抓好燃油、液化石油气等生产、生活资料的产品质量监管;4、加强巡查并坚决查处无证生产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对无标生产的小炼油厂要坚决予以打击。

重点区域:化工企业、节能产品和能效标识产品销售网点、鞭炮生产经营企业、燃油和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

(六)抓好生产和流通领域涉及强制性产品认证、体系认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标准、条形码及认证标志的产品专项监督检查。

1、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开展执法检查,重点监管流通汽车零部件、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童车玩具、制冷设备等强制性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对强制性认证管理的玩具、电线电缆、低压电器、改装车等产品进行实物质量一致性检查;加强对伪造冒用3C标志、自愿性产品认证标志和滥用证书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2、对照明设备、电动工具、电焊机、家用及类似用途设备、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等产品进行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以美容化妆品批发零售点为重点整治对象的化妆品专项检验;3、开展油、机动车辆制动液等产品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伪劣油品及用报废汽车“五大总成”拼装汽车等违法行为。

重点区域:获证企业、建筑工地、汽车及配件市场、加油站、超市。

(七)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以生产和使用环节为重点,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严查未取得许可、核准、登记的单位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的违法行为。

重点区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房地产开发项目。

(八)抓好计量执法监督检查,落实“计量惠民”。

1、开展以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证生产、打击使用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和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2、认真开展定量包装商品专项抽查活动,严查定量包装商品短斤少两违法行为;3、开展对检测机构的计量执法检查。加强对检测机构是否超范围、超认证有效期、伪造数据出具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确保检测机构认证体系有效运行。

重点区域:计量器具生产、使用单位、检测机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经营企业。

(九)加强对“黑心棉”的专项整治。

重点区域:棉絮加工小作坊。

(十)抓好消费者投诉维权工作,构建打假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5

根据《河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年度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2005〕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05年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如下: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经贸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

(三)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等)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县经贸局负责,县农业局、公安局、工商局配合)

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县经贸局负责)

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县农业局负责)

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县农业局负责)

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户)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质监局负责)

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

(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

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

(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

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

(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

2.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长效性的解决意见;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县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

3.对全县瓶(桶)装水生产企业(户)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县瓶(桶)装饮用水市场和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户)的抽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负责)

4.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福建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质监局。

(二)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工商局、粮食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酱油、食醋、鱼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粮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老五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全面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按国家统一部署,从7月1日起全面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全面启动挂面、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果脯密饯、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巧克力)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县质监局负责)

2.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落实。(县质监局负责)

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和引导,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局、卫生局配合)

4.开展全县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以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为重点,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皮蛋、酱油、月饼、密饯等)的卫生质量抽检。负责核发并加强保健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县卫生局负责)

5.在全县开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散装食品零售单位严格按规范组织经营。(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配合)

6.加强对粮食系统内大米加工企业和粮油销售点、军粮供应点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县粮食局负责)

7.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品质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配合工商局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县粮食局负责)

8.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交易市场,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县工商局负责)

9.加强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个品种,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负责流通领域加工食品的抽检及治理。(县工商局负责)

10.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格审批和标准备案的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以及超范围、虚假宣传保健功能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药监局配合)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监督落实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退市销毁等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县卫生局、教育局负责)

七、其他

(一)落实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工作,并按要求适时组织联合执法。(县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负责)

(二)组织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县广电局负责)

(三)落实安排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治理工作经费。(县财政局负责)

(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饲料生产基地的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生猪、禽蛋、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品牌产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管理,推进监管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探索农产品产地编码和标签管理的模式。(县农业局负责)

(五)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抓好全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县发展计划局、农业局负责)

(六)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安全。农药标签抽查合格率要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县农业局负责,县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七)继续推动城区开展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即“农改超”工作。(县经贸局负责)

(八)继续在县城区开展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市场)”活动,有计划地培植一批能让群众放心消费的场所。(县经贸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九)县经贸局负责牵头,会同工商局、供销社、药监局,制定全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案,其中:由县经贸局、供销社制定“农村现代流通网”方案;县联席办、药监局负责制定“监管责任网”方案;县工商局负责制定“群众监督网”方案。“三网”方案经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十)建立和完善食品店经营主体准入和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加强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督。12315申诉举报网络受理的食品案件办结率要达到95%以上;设立12315站(点)的各类大中型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企业、商场、超市达到75%以上。(县工商局负责)

(十一)落实《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建设,加强各有关部门协作和监测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全县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范围,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测,选定几个高风险食品品种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试点,逐步建立有害物质暴露危险性评估技术,健全全县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预案,做好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县卫生局负责)

(十二)《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由县质监局负责组织实施,县发展计划局、县财政局及县联席会议其它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十三)组织实施福建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县交通局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十四)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宣传,及时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报全县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总体状况的动态评估,适时预警。(县农业局负责)

(十五)开展食品商标、标识、包装物印刷业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非法印刷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的单位和个人。(县文体局负责,县工商局、公安局、质监局配合)

(十六)督促各职能部门依法依规组织行政执法。(县政府办法制科负责)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6

为进一步加强制造计量器具许可企业证后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开展对全省计量授权检定机构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浙质量发[2008]473号)的要求,决定开展制造计量器具许可企业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监督检查依据

1.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

2.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104号令);

3.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国质检量[2004]268号)。

二、监督检查对象

1.杭州市行政区域内国家重点管理的9类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名单通过内网发各县(市)质监局,萧山、余杭分局);

2.杭州市质监局许可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

3.各县(市)质监局,萧山、余杭分局许可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

三、监督检查方式及内容

本次监督检查采取企业自查和现场监督抽查方式进行。

市质监局负责杭州市城区(不含萧山、余杭区)范围内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各县(市)质监局和萧山、余杭分局负责本辖区内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含国家重点管理9类)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自查按《浙江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年度监督检查记录表》(见附件)填报。其中,2008年已按市质监局《关于开展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检查的通知》(杭质计[2006]288)文件要求完成自查工作的企业,可不再填报。

现场监督抽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生产条件、产品情况、法制管理等,抽查比例原则为20%左右,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四、时间安排

2009年1月15日前完成自查工作,2月28日前完成现场监督抽查工作,企业自查和现场监督抽查可一并实施。

各县(市)质监局和萧山、余杭分局务必于2009年3月3日前将本次监督检查工作总结(含电子版本)和《浙江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年度监督检查记录表》(仅针对9类国家重点管理)报市质监局计量处。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县(市)质监局,萧山、余杭分局要高度重视本次监督检查工作,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并及时将本次监督检查要求通知到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应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2.务求实效。各县(市)质监局,萧山、余杭分局要结合当地突出区域性或行业性计量隐患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抽查。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要认真细致填报自查表,严禁弄虚作假。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7

这次全市质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市“两会”和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今年工作任务。会前,江市长专门听取质监工作汇报,今天又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质监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江市长对质监部门的关心支持。省局对今天会议非常重视,李玉平组长百忙之中亲临大会指导,等会还将作重要讲话。在此,我代表市质监局党组,向江市长、李组长、博平秘书长和参会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部门负责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代表市质监局作工作报告。

一、深化服务,认真履职,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质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质监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市质监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业立市”战略,以打造“四型质监”为抓手,围绕中心抓服务,突出安全抓监管,强化自身抓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质监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深化“三大服务”,“服务质监”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继续深化质量兴市活动,大力实施名牌和技术标准战略。2010年,我市新增名牌产品21个、服务名牌3个,质量奖企业12家,评选名牌产品30个、服务名牌5个,创牌数量为历年来最多。新增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12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10家企业被列为全省首批百家服务标准化试点企业。质量兴市活动以优秀等次通过省政府阶段性考核验收,市被评为全省质量兴省先进市,肥东县和庐阳区被评为质量兴省示范县(区)。出台服务“示范区”、“试验区”、“试点市”和“经济圈”建设12项措施并狠抓落实,全力帮扶伊利乳业、熔安动力、格力电器、海尔、日立建机、鸿路钢构等60多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企业的好评。

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平安质监”的控制力持续强化。针对乳制品、肉制品等重点食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41次,共检查企业2768家次。开展食品监督抽查4487批次,合格率达94.3%,问题产品均提前实行有效处置。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年”活动,共检查使用单位2512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595个。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抽查检验1679家企业4776组样品,合格率为97.2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对假冒伪劣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全年未发生重特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三是强化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科技质监”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家电质检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并已开工建设。省级质检中心筹建工作正式启动,肥东县新型墙体材料省级质检中心已获省局批准筹建。以开展检测工作整顿活动为契机,与农业大学建立“检、学、研”合作平台,加强县级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四是加强自身建设,“和谐质监”的软实力得到提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班子、干部队伍、党风廉政、政风行风、依法行政、文明创建等六个方面建设,全面树立“和谐质监”形象。2010年,我局获得了省局授予的全省质监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获得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四体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市‘2010中国企业500强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获得了市爱卫会授予的“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全市质监事业“十一五”规划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市质监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大服务”,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名牌和技术标准战略,相继开展“质量和安全年”、“质量提升年”等主题活动,有效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职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五年,是坚持讲政治顾大局,重大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五年。

全市质监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和服务政府中心工作,有效应对并全力做好一系列大事难事。2007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全系统积极发挥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全系统纷纷捐款捐物,加强救灾物资质量监管。奥运会、会、四体会、徽商大会、世博会和亚运会期间,全系统集中力量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出色完成重大保障任务。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系统上下同心,积极作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三鹿奶粉事件对我市乳制品产业的影响。

这五年,是坚持紧贴中心促发展,质量兴市战略成效明显的五年。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完善质量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区)活动。长丰县、肥东县相继设立了县长质量奖。名牌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全市拥有中国名牌10个、名牌147个、名牌产品71个、服务名牌13个,创牌数量居全省第一。和南京、杭州、南昌和阜阳市质监局签署了合作互认协议,加强区域质监合作。

这五年,是坚持打基础抓服务,质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五年。

围绕全市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中心工作,夯实标准、计量、认证等基础工作。一是技术标准战略全面展开。2008年8月,市政府印发了《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标准化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组织推动。五年来,累计帮助400家企业制订企业标准,新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省级4个,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50家,在肥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达到14个。二是计量监督与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水、电、气、热“民用四表”的监督管理,“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加强能源计量工作,为56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对标验收工作。三是认证认可有效性不断提高。圆满完成全国认证执法监管试点和检测整顿工作。全市累计有336余家企业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48家检测机构持有有效资质认定证书。

这五年,是坚持保安全促稳定,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的五年。

坚持把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全系统的“一号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查处“皖毛毛粽子”、“吉祥蛋挞”、“浩天饮料”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置逍遥津公园世纪滑车事件。五年来,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数量由“十五”末的210家增加为696家,特种设备数量由“十五”末的1.41万台增加为4.75万台,分别增长了2.3倍、2.37倍。在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全系统顾全大局,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全市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明显减少,规模性假冒伪劣现象基本遏制。全市没有发生重大食品生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质量安全形势持续保持平稳。

这五年,是坚持练内功谋长远,部门自身建设成效明显的五年。

坚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打好基础,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形成良好的导向。立法工作取得进展,以市长令形式颁布实施了《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在全系统开展“阳光执法、开门审案”,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局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检系统法制工作先进单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工作,防控经验被省局在全省质监系统加以推广。认真落实财经纪律和财务规定,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筑牢反腐倡廉安全防线。质监工作体系日益完善,省编办、省局批复同意设立四个城区分局和新站开发区分局。五年来,全系统有5个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肥西、肥东和长丰县局相继被评为“全省质监系统示范县局”,肥西县局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第五届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和省局授予的“全省质监系统示范标兵县局”光荣称号。

我们深深感到,“十一五”期间全市质监事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直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质监局党组,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质监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分析形势,理清思路,努力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质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目标迈进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实现我市质监事业创新发展、奋进跨越的关键时期。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市“两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国家家电质检中心建设建设”、“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商标品牌战略”、“创建品牌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食品安全”等一系列要求,为今年和“十二五”时期的质监工作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做好未来五年的质监工作,我们必须胸怀全局,自觉把质监工作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放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势中来思考,开阔视野、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创新发展,推动全市质监事业科学发展。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而科学发展离不开质量这个重要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这个关键,质监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做好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和经济圈建设,也对质监系统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变,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的重要奋斗目标。我们要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质监”,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要在党委、政府总体工作的框架内演绎质监部门的职能,在党委、政府总体工作的平台上发挥质监系统的作用,把质监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有机联系起来、主动地对接起来,从政府层面部署和推动质监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质监事业发展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全社会关注质量、重视质量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水平还不高,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质监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克服和改进。

“十二五”时期,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把握一个主题、明确三个奋斗目标、坚持四项原则、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把握一个主题:就是“创新发展、奋进跨越”这个主题。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这也应是全市质监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把握“创新发展、奋进跨越”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质监工作的“主线”,把“安全”作为质监工作的“底线”,把“创新”作为贯穿质监事业发展的“红线”,瞄准更高的定位,实现“纵向比提速、横向比赶超”,推动质监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明确三个奋斗目标:就是各项工作要在全省质监系统当第一,在华东省会城市质监系统争上游;在全国省会城市质监系统创一流。

坚持四个原则:就是要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的原则、安全和民生优先的原则、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原则、改革和创新先行的原则。

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解放思想。自觉按照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的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面对困难不退缩,化压力为动力,视挑战为机遇,不懈地努力、创新、赶超。

二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改革迸发动力,创新增添活力。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墨守成规只会裹足不前,改革创新才能攻坚破难。

三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质监事业发展的支撑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更加注重真抓实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要在全系统倡导“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风气。

五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质监工作基础在基层,落实靠基层。只有把基层基础抓好,全市质监事业发展的根基才牢、活力才大、后劲才足。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我们必须要依法履职,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2011年我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服务、科学监管、注重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11年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两个平台,狠抓三大安全,落实四大任务,努力实现五个突破,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上有所作为、发挥作用。

打造两个平台---就是要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政务服务平台。

狠抓三大安全---就是要狠抓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严守安全底线,严防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落实四大任务---就是要设立市政府质量奖,扩大区域质监合作范围,确保国家家电质检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市、县局机构改革。

实现五个突破---就是要在建设服务质监上有新突破、在建设平安质监上有新突破、在建设科技质监上有新突破、在建设法治质监上有新突破、在建设和谐质监上有新突破。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㈠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新作为。

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战略。认真总结质量兴市活动成功经验,研究制定质量强市工作方案,实现由“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转变提升。按照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首届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进一步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企业自主负责、社会共同推进”的质量工作新格局,切实提高企业质量信用水平,增强全社会质量诚信意识。

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汽车、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名牌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特色的品牌群体和优势企业。帮助已获得名牌但尚未获得省名牌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力争今年突破30个,保持创牌成果在全省的领先优势。扩大名牌知名度,今年评选名牌产品数量不少于45个。

扩大区域质监合作范围。推动、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质监部门签署《经济圈质监合作互认协议》,在技术检测、打假维权、安全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同时将和相关县、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名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节能降耗、安全监管、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帮助入园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充分发挥条块优势互补效应,服务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㈡实施计量服务工程,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新举措。

以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为重点,大力实施计量服务工程,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维护民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服务节能减排。积极推广应用能效标识,加大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和检测数据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打击生产、销售已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的违法行为,促进能源产品向节能方向转变。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帮扶重点耗能企业提高能源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大力强化民生计量。加强民生计量服务,确保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环境监测等计量器具准确可靠。加强对供电、供水、加油站、加气站、瓶装液化气站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计量监管。组织开展食品、粮油制品等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计量器具的执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短斤少两和商业欺诈行为。提高集贸市场公平秤、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制配眼镜计量器具等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和合格率。

㈢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有新进展。

深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在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引领作用。

加快标准制修订。指导企业和单位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争取新制定一批节能减排、服务业以及具有特色的地方标准。对标龄超过5年的地方标准进行常态化复审或修订,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结合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大力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自主创新活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起草项目。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市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争创部级、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2家。

提升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与市农口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今年计划新建1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部级或省级2个;制修订地方农(林)业标准14项。

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帮助有关服务行业制定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指导服务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鼓励支持服务行业争创名牌。

㈣实施安全监管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新成效。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全系统要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切实强化监管职能,建立长效机制,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要按照总局和省局的要求,对食品、消费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做到“四个必须”、“五不放过”,全面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要严格实施准入制度,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建立以企业自查为前提、监督检查为重点的食品生产监管新模式,督促企业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乳制品监管,继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加强对风险监测发现问题的分析研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解决。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随着大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工业园区的快速扩大,全市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目前市的总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电梯数量占的比重超过二分之一,特种设备事故呈易发、多发态势。我们必须要深入把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富有创造性,提高可靠性。要进一步健全动态监管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各方责任,切实加强使用环节监管,对涉及公共安全的电梯、车用气瓶、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实行重点监管。积极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引导企业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行为。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再排查活动,切实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水平。要严把监督抽查关。对获证企业,做到监督抽查全覆盖;关系安全健康的产品,要作为重点抽查检验对象,加大抽查频次。对监督抽查和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要督促企业抓好整改提高。建立风险监控工作网络,完善风险监控和预警工作机制。

深入开展执法打假。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以食品、建材、农资等群众关注的热点产品为重点,集中力量,打假治劣。继续开展钢筋、电线电缆、装饰材料等产品执法检查活动,为市“大建设”严把质量关。建立认证监管、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信息的动态共享机制,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

㈤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在提高技术保障能力上有新成果。

加快推进“科技兴检”战略,建设公共技术、公共服务两大平台,不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加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力度。一是加快国家家电质检中心建设,加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监督,确保一期工程今年底如期完成。加快肥东新型墙体材料省级中心建设,力争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肥西和长丰在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方面也要有大动作。力争到“十二五”末每个县建成省级质检中心1-2个,全市建成部级质检中心2-3个、省级质检中心3-5个。二是加大县级技术机构改革力度。对技术机构的投入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运用政策导向,鼓励技术机构做大、做强。要统筹抓好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提升县级技术机构的项目建设水平和能力,真正实现“错位发展”。鼓励县级技术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的联系,推进“产学研”合作。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的要求,做好紧缺急需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为事业发展储备一批人才力量。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一是启动“一库一系统”建设。“一库”,即在今年启动建设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基础数据库,解决质量、监督、标准、计量等业务管理对各种数据的采集、分类、查询服务等需求问题。“一系统”,即建设质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搭建集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咨询服务、举报投诉、信息共享、评价预警、应急反应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业务监管和政务服务能力。二是完善市局门户网站建设,整合和提升网上办事、信息、公众互动和便民服务等功能。三是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以构建“一网一库一系统”为目标,统筹系统资源,加大各项业务领域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切实抓好公共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开展工作、履行职能、提供服务发挥作用。

㈥实施基础保障工程,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有新跨越。

以建设标杆部门为目标,抓教育、强素质,抓作风、树形象,抓管理、增效益,抓文化、促和谐,全面提高质监自身建设水平。

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岗位培训、业务短训、党校学习等方式,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市局将举办《质监论坛》系列知识讲座,为学习和培训搭建平台,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正在开展的市、县局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公务员、稽查人员、事业人员、编制外聘用人员实名管理数据库,强化质监队伍规范化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和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围绕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工程建设、设备采购、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效能监察,以效能促作风转变,以效能促工作落实,以效能促政风行风,以效能促事业发展。

加强法制建设。围绕建设法治质监的目标,加强法制宣传和“六五”普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执法人员管理和案件审理,抓好行政执法案件的评查工作,提升优秀案卷率和总体办案水平。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实行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制度。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要按照省局的要求,坚持把“五个加强”落到实处。利用这次市、县局机构改革的契机,理顺解决基层局特别是城区分局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县局分局和乡镇质监站(所)建设,建立质量监管员、协管员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质监系统层级管理体制。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机制建设。清晰界定市局内设机构、开发区分局、各城区分局的职能,理顺处室与分局工作之间的关系,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模式。要分类分级编制设定工作规范标准,编制设定适应服务、监管和执法需要的工作流程,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的要求,创新行政事务工作机制。强化财务管理。坚持科学理财,强化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狠抓增收节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事业上。

加强宣传信息工作。要加大宣传和信息报送力度,围绕中心任务,主动贴近,积极作为,切实加强宣传策划、组织实施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以制度管理党员,靠流程管理党务。持续推进质监文化建设,把建立学习型机关作为质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的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全面提高全系统文明创建水平。

四、积极作为,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实

全市质监系统“十二五”事业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已经确定,现在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取得成效。在此,提出四点希望和要求:

㈠必须围绕大局,在严格监督中提升服务的有效性。

回顾我市质监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质监部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质监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大局、服务大局,才能有为有位;只有关注民生、顺应民意,才能赢得赞誉。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目标,努力找准质监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准确把握质监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切入点,积极抢占质监工作推动产业升级的制高点,在宏观上为政府当好参谋,在微观上为企业做好服务。要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关系,既要全面、依法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赋予质监部门的职能,确保监管到位;又要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在严格把关中体现热情、周到、优质、有效的服务,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㈡必须勇于突破,在传承经验中坚持工作的创新性。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传承是一种延续,是一种坚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要我们很好地传承下去。但传承并不是因循守旧,并不是固步自封,面对改革开放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积极实践、开拓进取,开创新局面,寻求新突破。希望全市质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一种创先争优、不甘示弱的激情,一股想干事干成事的冲劲,一种勇于开拓、奋力攻坚的精神,在今年的工作中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更多的创新举措,在常规工作中实现超常规发展,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㈢必须真抓实干,在全面履职中体现责任的严肃性。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成于责。履行质监工作职能,推进质监事业发展,关键在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工作在于落实,落实重在责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岗位职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健全工作责任制,量化工作目标,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

㈣必须严明纪律,在加快发展中保持队伍的先进性。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8

一、工作任务

(一)加强食品整治和监管

整治的重点是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围绕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活动、重点时段,以粮、油、肉、酒、蔬菜、奶制品、豆制品、蛋制品、水产品、酱油、醋、饮料、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逐步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强化基层日常监管和食品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食品分类监管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市场巡查制度和经营者自律制度,实施对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今年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将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下功夫。1、种植养殖环节,追溯源头;2、在生产加工环节,坚决打击“黑窝点”;3、流通环节,狠抓庙会、旅游、车站的监管;4、消费环节,重点整治餐饮企业、集体食堂。此项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落实,县医药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二)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进一步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纠违规、促规范”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围绕药品流通、广告、价格、使用等环节展开。加强对药品市场监督检查,对全县药品经营、使用企业监督检查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规范全县药品经营持证单位和医疗器械经营持证单位的经营秩序,全面检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执行情况,清查药品批准文号,淘汰过期药品;坚决取缔非法行医,坚决查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无证经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打击违法犯罪,从重查处失职渎职违法违规行为。

此项工作由县医药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抓好农村市场整治

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强化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整治和日常监管,增强农村食品药品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及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建设,扩大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的覆盖面,发展农村药品连锁,配送网络,阻止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向农村转移,确保农民饮食和用药安全。

此项工作由县医药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四)深入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

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品为重点,对全市农资生产、农资经营、农资广告等方面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取缔制售假冒伪劣农贸的摊点、商店和地下加工点、分装点,使种子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农药产品标签和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杜绝坑农害农重大恶性事件。严格规范农贸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认真执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主体和不合格产品。建立健全农资质量抽检和预警机制,推进农资诚信建设,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档案。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直供。加强对农资技术人员培训,多方宣传农资料普知识和农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工作。

此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县供销社、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水利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五)严厉打击各类商业欺诈

加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力度。以药品、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和美容服务、种子、农药、兽药、化肥农资等领域和地方媒体、手机短信等媒介为重点,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完善和落实广告审查、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违法广告联合公告、广告企业资质认证和广告审查员管理等制度。建立媒体广告责任制,强化审查责任,引导媒体加强自律,重点整治房地产信息广告和致富信息广告。打击非法行医和地下黑血点、黑血站。打击投资、招商、外贸、加工承揽、旅游、中介服务、农副产品订购、商业促销、汽车和商品房交易等领域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

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广电局、商务局、公安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六)坚持不懈地打击传销活动

集中力量查办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以及诱骗学生、农民参与的大案要案,严惩传销组织策划和骨干分子,摧毁传销网络。深入广泛宣传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法规政策,增强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并积极配合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自觉性、主动性;开展无传销社区(镇、村)和学校活动。严把直销市场准入关,查处违规招募、培训、计酬和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的行为。

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七)加强价格市场秩序的监管

全面落实国务院元月四日召开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四措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文件要求,认真落实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严厉打击当前市场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扰乱企业经营秩序、影响人民生活和消费环境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主体价格。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制止少数企业串通涨价、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现象。

此项工作由县物价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商务局、发改委、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

(八)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着重打击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执法宣传月”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围绕知识产权大案、要案的查处,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增强公民以及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县区政府的责任,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完善举报投诉的受理、转交办理、跟踪监督、情况汇总等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

此项工作由县整规办、工商局、文化局、质监局、公安局负责落实。

(九)深化文化市场的整治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原则,以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音像业发展为主体,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的强构优化、产业升级和规范发展。重点加强音像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严肃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色情出版物、盗版盗印非法出版物以及各类非法报刑出版物、传播有害信息等违规违法活动;坚决打击音像图书市场、电子经营场所的违法经营、行为和娱乐场所中的色情现象,从重查处大案要案;坚持文化下乡,净化农村演出市场。

此项工作由县文化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巩固建材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效果

对建材产品全面开展生产许可证、3C认证管理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建材生产企业受检率和经销企业受检率。巩固地条钢和劣质钢材专项整治成效,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对已关停并转的地条钢和劣质钢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的复查,防止死灰复燃;按照“五彻底”要求,坚决捣毁生产地条钢和劣质钢材的非法钢铁厂,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不反弹。

此项工作由县质监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公安局、工商局、商务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政〔20*〕28号)精神,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多样、贴近实际、惠及群众的诚信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诚信制度建设。以各部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执法需求,推动市场监管信息的互通共享;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综合治理失信行为,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强化诚信自律。加快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此项工作由县商务局牵头负责,县人行、广电局、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

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重点抓好衔接工作平台建设,以贯彻落实《**省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有关执法单位之间,以及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的工作平台;规范案件查处、移送、立案、侦破、等程序,依法追究该移送而不移送、该接受而拒不接受案件,以罚代刑的有关人员责任,加强衔接,标本兼治,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效。

二、保障措施

(一)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

各乡镇和县直各成员单位要根据《20*年*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抓紧、抓出成效。

(二)加大查处力度

对大案要案,尤其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严厉打击。要排除阻力,按照“五不放过”(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商品源头没有查清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对涉案人员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和参与制假和售假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的要求,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做到不“护短”,不留死角。对监管不力、执法不力或渎职的,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大案要案、有影响的案件和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公安、监察部门要及早介入,配合办案。

(三)增强协同作战的合力

各乡镇和县直各成员单位要树立整体作战观念,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既单独执法,又联合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整治工作的合力;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和具体的整治方案,确保各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9

市纪委办公厅: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市局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结合质监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是,强化落实组织领导,对落实市局“三定”方案带来的编制及人员岗位变动调整,及时成立以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显金同志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局政风行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市局案审委员会等多个组织机构,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明确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二是,制定下发了《2011年全市质监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方案》、《领导班子建设与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回头看”通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市局“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全市质监系统落实依法行政实施方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工业立市,全面服务企业发展16项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对各项工作作出了明确的安排和部署并在工作中很抓落实,确保了事业健康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通过组织参与全省质监系统纪检监察协作组活动,主动了解、掌握全省质监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新动态、新形式、新方法。四月份我局牵头组织召开了合肥、芜湖、巢湖、六安、安庆、滁州六个市局参加的全省质监系统纪检监察第二协作组工作座谈会,邀请省局领导和合肥市监察局领导到会指导,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质监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经验,为多方位开展好纪检监察工作增添新的视角和新的工作交流模式。

(二)认真谋划,深入学习,确保系统人员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局党组高度重视系统人员的思想建设,首先,局党组带头把中央、省市党委、纪委关于班子、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周组织学习研讨;在全市质监系统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中纪委六次全会、省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上级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了《廉政准则》

等制度规定。市局“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全市系统各种会议及场合反复强调反腐倡廉工作,适时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不断统一全体人员思想。为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市局在5月初召开了全市系统班子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5月下旬召开了全市质监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邀请省局领导、市政府领导及省局监察室、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到会指导并作重要指示。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显金同志在会上号召全系统同志以省局、市领导讲话精神为动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各项制度措施,严格依法行政、全力以赴为合肥市经济发展服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1至5月,市、县、分局班子均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分别明确了各自的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在工作中,各级注重抓好学习教育,各级都能按照要求组织所属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纪委会议精神和新的《廉政准则》;各县、分局和局属事业单位都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全面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纳入考核范围,真正做到了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验收。通过几个月的工作系统上下统一思想、提高了认识,对全面落实年度工作任务起到了保证和推动作用。

(三)联系实际,强化监督,确保服务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四)强化教育,营造氛围,确保人员正确履职和质监事业健康发展

1至5月份是市局各项工作启动阶段,为了在工作伊始就保证规范运行,一是通过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活动,将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规定的学习范畴,集中辅导和抓好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各级将理论、实践、廉政三个方面的要求融入实际工作,努力把规定和要求转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了正面引导作用。二是组织好“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每月组织

党员领导干部观看一部中纪委制作的系列警示教育片,帮助大家时刻自律、警钟长鸣。三是,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回头看”的专项自查和统计调研工作,推进廉情预警机制构建的补充、完善。重点是结合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机制,确定全市质监系统各级各类人员的具体“廉政风险点”,在深化和准确定位上下功夫。四是,着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切实形成责任网络。结合正在开展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回头看’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五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创新拒腐防变教育模式。作为今年初合肥市授予的“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单位之一,我局在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对机关廉政文化建设软硬件正在加大投入,目前已经完成对机关楼梯、走道廉政宣传牌内容的更新及机关图书室廉政书柜新书籍的购置,同时我局积极组织参与省局组织的纪念建党90周年勤政廉政歌曲比赛活动,最大限度地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主要薄弱环节和不足

一是全市质监系统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工作落实还没有真正形成网络,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廉政行为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基层单位“一岗双责”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整合质监政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还没有完成,电子政务、网络维护及监察方面人员、职责、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市纪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依据《合肥市质监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方案》和年度反腐倡廉工作要点,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按照《合肥市质监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督察办法(试行)》加大督察力度,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完成质监政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的督办、协办工作,进一步加强以信息收集和廉情信息源建设为重点的廉情预警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制度、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及工作开展;

质监局工作要点篇10

一、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

(一)县国土房管局职责

1.负责县境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承担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2.会同县建委、水务局、交通局、市政局等部门和各街镇开展全县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

3.指导各街镇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群测群防人员培训,指导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4.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灾害调查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意见。

5.组织专家对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责任鉴定,认定责任单位。

6.负责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监督管理。

7.负责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强制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处理。

(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1.落实本街镇地质灾害防治专管人员(非国土所人员)和防治经费。

2.负责本街镇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建立本街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并组织实施,签订防灾责任书,落实本街镇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

3.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度、预案制度、灾情速报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地质灾害“三查”制度、灾害登记建档制度、宣传培训制度等各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负责贯彻落实县政府防灾方案和预案,组织辖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并按灾情速报制度的要求快速报告县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

5.组织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巡查、核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台账,落实各灾害点的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汇总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数据,定期上报。

6.组织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受灾户搬迁避让,对治理和避让项目逐一登记并报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三)县建委职责

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负责对县城、街道办事处、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区已建、在建项目的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监管工作,加强对高切坡和深填方的管理。

3.负责对需要实施爆破、挖方、填方、削坡等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进行监督,责成业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4.负责对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及时制止违规或不作为行为,责成项目业主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安全。

(四)县水务局职责

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负责对水利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防止水利建设引发地质灾害。

3.负责组织开展对小一型及以上水库、河岸等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地质灾害隐患。指导各街、镇加强小二型水库、山坪塘及引水渠道的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开展水利设施的防渗工作,防止水利设施渗漏水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

(五)县交通局职责

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负责对在建交通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防止交通建设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

3.负责对县管公路沿线、码头等地质灾害的排查、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

(六)县市政局职责

1.负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涉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地质灾害进行排查、巡查,及时消除威胁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

3.负责对垃圾场的监测防范工作,防止垃圾场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七)县煤管局职责

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监督煤矿企业按经批准的开采设计方案进行开采,留足保安煤柱,防止因开采不当引发的地质灾害。

3.督促煤矿企业开展由采矿引发的或威胁其生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4.督促煤矿企业加强矸石山的安全监管,防止矸石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八)县安监局职责

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监督非煤矿山企业的开采行为,防止非煤矿山企业的开采活动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开展由采矿引发的或威胁其生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3.督促非煤矿山加强弃渣场的安全监管,防止弃渣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九)县教委职责

1.负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专(兼)管人员和防治经费。落实本系统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点监测人,建立本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防灾预案等各项防灾制度。

2.负责组织对危及学校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置。

3.负责加强教育工程建设管理,防止施工引发地质灾害。

4.负责组织治理因教育工程建设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

(十)县民政局职责

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后,及时核查灾情,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房屋搬迁,落实救灾救济物资,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十一)其他有关部门职责

县财政局、县救灾办等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及时到位。县卫生局、县公安局、县食药监局等部门,在发生地质灾害后要及时做好灾民救济、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等工作;县气象局要切实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十二)各镇国土所职责

1.协助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预案。

2.协助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搞好每年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宣传贯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政策法规。

3.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后,会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及时到现场勘察,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并协同落实;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协助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搞好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并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台帐和防治档案。

(十三)村(居)职责

1.协助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地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工作,接受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2.贯彻落实县、街镇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和预案。

3.负责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预报信息,协助街镇政府确定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

4.负责组织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工作并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对地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和检查,分析上报监测情况。

5.负责督促检查监测设施保护和监测点记录上报工作。

6.参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十四)企事业单位职责

1.负责本单位地域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接受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2.作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人、定点、定时监测工作,落实“三查”制度。

3.负责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预报信息。

4.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及群测群防监测人,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同时抄送主管部门。

(十五)监测人员职责

1.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时、定点监测工作和宏观巡查工作。

2.负责监测设施的保护与管理,并做好监测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和保管工作。

3.做好监测记录和巡查记录,定期分析上报监测资料,做好原始监测记录的保存。

4.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预警信号疏散危险区内群众;协助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体系

各街镇和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以下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一)防灾责任制度

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街(镇)主要行政领导、行业监管部门主要领导、村组长和企事业单位法人为各级群测群防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各街镇及各部门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街镇各部门的地质灾害专(兼)管人员及监测人为具体责任人。

每年4月30日前,县政府与各街镇和行业监管部门、各街镇与各村居、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监测责任单位及监测人逐级签订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将群测群防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灾责任体系。

(二)预案制度

每年4月底前,县国土房管局要完成全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各街镇要完成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重点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完成本系统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重点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报县国土房管局登记备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主要灾害点的分布,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等。

重点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包括: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与范围,监测责任人,灾害发生时的预警信号、报警方式、人员与财产转移路线、应急通信保障、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应急方案、应急机构和有关单位的职责分工、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应急救助物资的准备等。

(三)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为保证防灾信息的畅通,每年4月30日前,各街镇各行业监管部门要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并将汛期值班安排表报县政府办公室和县国土房管局备案,同时发到下级有关单位。

值班表应明确工作日和节假日值班领导、值班人员,白天和夜间值班电话、传真和手机号码。值班电话应对外公布。

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做好值班记录,手机应保持24小时开机。接到灾情或险情报告后,立即向领导报告并作相应处置。

(四)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后,各街镇和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按照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的原则,尽快将灾(险)情报告县国土房管局,同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包括:

1.在24小时内提交速报报告。根据已获得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类型,并尽可能说明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报告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应急调查结束后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1)发生位置,包括街(镇)、村、社、小地名等;

(2)发生时间、伤亡人数;

(3)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间接经济损失;

(4)地质灾害类型;

(5)地质灾害规模;

(6)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7)发展趋势;

(8)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

(9)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五)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

为了让各级防灾人员、监测人和受灾对象随时掌握灾害点的具体情况、监测手段、临灾判断识别方法、应急疏散转移要领和应急救援报警处置等识灾防灾知识,确保基层防灾人员、监测人和受灾对象能在临灾时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快速报警和正确处置灾情险情,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街镇和行业监管部门在汛前排查后,必须填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防灾工作明白卡为一点一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避险明白卡为一户一卡,发至受灾害威胁的受灾户,并在发放时向受灾户进行宣讲。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均须同时报县国土房管局备案。对汛期及汛后新发生的地质灾害,均应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六)灾害登记建档制度

为掌握本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和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等工作情况,各街、镇和行业监管部门每年均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及防治情况逐一进行登记,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分别逐一填制备案登记卡,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台帐和避让治理台帐,将上述台帐分别报街镇、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时报县国土房管局备案,县国土房管局汇总后建立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台帐和避让治理台帐,报县政府。

(七)群测群防宣传培训制度

各街镇和各行业监管部门在每年汛前,对防灾管理人员、地质灾害所在地的村居、社长以及监测人员集中进行一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知识培训,以提高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并将培训情况报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八)地质灾害“三查”制度

“三查”是指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各街镇和行业监管部门要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开展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并作好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落实专人监测,落实整改责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将排查和处置情况报告县政府及县国土房管局,重大隐患要报告县安监局。

(九)地质灾害防治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各街镇、各部门要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各种文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台帐、检查记录、地质灾害监测资料、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搬迁避让备案登记卡、治理工程备案登记卡、图片影像资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和总结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确保本地本部门地灾防治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以备查阅。

三、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规范地质灾害处置程序

1.新发生地质灾害或原有地质灾害变形加剧

(1)受灾户或监测人及时报告、预警,组织疏散并向村居社报告;

(2)村居社干部迅速赶到现场,采取临时措施,防止险情扩大,同时报告街镇;

(3)街镇迅速组织人员与国土所人员赶赴现场勘察、指挥紧急避险,调查核实灾情,同时速报县政府和县国土房管局;

(4)一般灾(险)情,县国土房管局人员到场勘察,分析灾(险)情发展趋势及危害性,提出处置意见,由街镇或行业监管部门负责落实,县国土房管局登记备案并向市国土房管局报告;

(5)灾(险)情较严重,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到场,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规定程序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向市政府和市国土房管局报告。

2.监测

(1)开院坝会,确定监测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定点定时监测,做好监测资料的分析整理;

(2)确定立即搬迁避让户和观察住用户;

(3)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并定人落实;

(5)将上述情况书面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房管局。

3.搬迁避让

(1)搬至安全地带,原房拆除;

(2)填报搬迁避让备案登记卡;

(3)报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4.应急治理

(1)组织有资质单位设计施工;

(2)组织验收,填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备案登记卡;

(3)报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二)规范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1.定点监测:监测点一般选在主裂缝的两侧,每两个点为一组,最好设3—5组。

2.定人监测:(1)监测人居住位置要距灾害点要近,最好就是受灾害威胁的人;(2)身体健康,能吃苦、有责任心;(3)有一定文化知识,能记录和进行简单分析。

3.定期监测:

(1)一般每十天或每半月监测一次,雨后增加观测一次。

(2)汛期每五天或每周监测一次,若发现有异常变化和在暴雨期、暴雨后应加密监测次数。

(3)当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为三级时,每天监测一次;预报等级为四级时,每天监测2—3次;预报等级为五级时,每天监测4次以上。临灾前应每小时监测一次或数次。

4.及时记录、整理、分析监测资料。

5.发现异常或险情加剧,应采取措施果断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三)规范地质灾害“三查”记录

每次检查必须作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灾害变形情况、监测及记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处理措施。

检查记录应一式二份,参与检查人员都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字。

(四)规范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填写和发放

防灾工作明白卡为一点一卡,发至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避险明白卡为一户一卡,发至受灾害威胁的受灾户,并在发放时向受灾户进行宣讲,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均须同时报市和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四、考核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