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法制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6 10:22:10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1

这次全国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荣融同志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充分肯定了近一年来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对今后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期间,渝波同志将报告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进展情况,各地国资委将进行经验交流,会议还安排了《公司法》和《物权法》的专题讲座。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开拓,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自去年上海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国资委根据会议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共了19个规章和82件规范性文件,各地国资委共制订了1600多件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项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国资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日趋完善。去年,国务院国资委重新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制定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了有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性文件。各地国资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普遍制定和完善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等。广东、等省区国资委制定了所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审核报告管理办法。浙江、青海、深圳等省市国资委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少地方国资委还加快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北京市国资委制定了《国有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安徽、厦门等省市国资委制定了《企业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出资人的监管,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出资人缺位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来自出资人的约束和压力传递机制逐步建立,企业经济效益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去年以来,许多地方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制定了实施办法。浙江省国资委积极推进产权交易领域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河南、山西、青岛等省市国资委制定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外担保的管理办法,杜绝和减少了因乱担保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深圳市国资委在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限的同时,建立投资后评价制度,加大了对产权代表责任的约束和决策失误责任的追究。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并经国务院同意公布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三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大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管理力度。随着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制度框架的建立,国企改制、产权转让、资产监督等工作走上越来越规范的管理轨道。

三是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制度规范加快形成。去年,国务院国资委起草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研究制订了《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浙江、天津等省市国资委按照“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的原则,结合本地企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聚集的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国资委为加快推进国有经济“调改剥退”工作,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国有资本调整方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了改革调整的责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等,对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

此外,上级国资委对下级国资委的指导监督制度也正在逐步建立。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以来,山东、山西、内蒙、黑龙江、青海等省区国资委,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加强了对下级国资委的指导监督工作,推动下级国资委抓紧建立出资人制度,努力落实“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要求。

(二)重视做好法律论证把关,依法行权履责水平逐步提高。

随着国资委工作的深入,各级国资委在行权履责过程中,重规矩、讲程序,越来越重视做好法律论证把关工作。

一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能力不断增强。各地国资委在制定或批准企业章程、决定产权转让等工作中,严格依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行权履责,自觉执行法律论证把关程序和法规会签制度,或者主动聘请法律专家参与法律论证。上海、海南、大连、厦门等省市国资委出台了《国有独资公司章程审核管理办法》,组织所出资企业认真修订章程。广东省国资委在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注重发挥法律论证把关作用,保障了转让工作的规范进行。天津市国资委对其出资企业的投资方向,严格依法进行论证。陕西、吉林等省国资委注意选聘法律顾问或社会律师,直接参与国资委行权履责的法律论证。各地国资委在行权履责中重视做好法律论证把关工作,既规范了国资委自身的行为,维护了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又依法保障了企业的经营自和法人财产权。

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继续依法推进和深化。国务院国资委依法推进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今年6月开始,已有第一批6户试点企业董事会按照《公司法》规定向国务院国资委作了工作汇报。福建、湖北、山西、青海、天津、重庆等省市国资委通过建章立制,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董事会制度试点,有效地保证了企业改革工作依法进行、规范运作。河北、湖南、辽宁、甘肃等省国资委在企业改制方案论证中,明确要求提供法律意见书。目前,中央企业及下属子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已经由*年的30.4%提高到了*年的64.2%。北京市所出资企业的二级、三级企业95%实行了产权多元化改革,河南省97%的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了产权多元化改革,湖北省列入规划目标的50家国有大型企业现在都已经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是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进了中央企业的调整和重组。目前中央企业户数已经由196户调整为155户,80%以上的国有资产已经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关键领域。吉林、内蒙、云南等省区国资委在审核企业重组方案时,普遍加强了法律审核把关,依法保障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

四是依法协调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各地国资委普遍制定了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规范了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处理、备案和协调工作。截止到今年6月底,国务院国资委帮助中央企业协调处理重大法律纠纷案件207起,依法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80多亿元。据统计,各地国资委协调的法律纠纷案件共2096起,依法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亿元。北京市国资委协调法律纠纷案件170余起,涉案金额65亿元,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0.8亿元;江西省国资委协调重大法律纠纷案件22件,直接涉案金额35亿元,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0多亿元;天津市国资委协调处理法律纠纷案件134件,涉案金额41.24亿元;重庆市国资委调处的3000万元以上重大法律纠纷案件69件,涉案金额58.9亿元。此外,福建、辽宁、河北等省国资委还与当地司法机关建立了工作联系制度和法律专家调处制度。

(三)重视推进企业法制建设,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组织体系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建立。

各地国资委在加强委内法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企业法制建设的指导推动力度,企业法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一是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1093户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中,已设立法律事务机构的企业有665户,占60.8%;已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企业有226户,占20.7%。上海、湖南、辽宁、河北、江西、湖北等六个试点省市的所出资企业中,设立法律事务机构的平均比例为76.85%,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平均比例为46.97%;非试点省市所出资企业设立法律事务机构的平均比例为56.91%,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平均比例为13.87%。在155户中央企业中,已设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有147户,占94.84%;其中53户中央大型企业已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有47户,占88.68%;其他中央企业已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还有24户。

二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建立。四川、河北等省国资委建立了国资委、企业和法院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联席会议。山东、宁波等省市国资委组织召开了所出资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论坛。重庆市国资委推行法律顾问“五会制”制度,即法律顾问参与经营决策的会议制、参与对外合作的会谈制、对合同条文的会审制、对合同生效的会签制、法律顾问对合同纠纷的会诊制。许多省市国资委还推动企业开展了法律风险源点的排查,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重点控制,同时依法夯实企业合同管理等基础工作。

三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规划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今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牵头完成了国务院交办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指南”的研究制定工作。这一课题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机遇和挑战,企业知识产权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进行了全面论证,为下一步推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近一年来,不少地方国资委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北京市国资委与市专利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完成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研究》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湖南省国资委组织研究并制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方案”。山西省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知识产权培训。上海市国资委组织部分大型企业的法律事务机构选择商标、品牌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四)重视“合规文化”建设,以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为重要内容的“五五”普法工作逐步展开。

在国资委系统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是提高国资委依法行权履责能力和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去年以来,各地国资委对“四五”普法工作进行了调研验收和认真总结,对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根据全国普法办和国务院国资委“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的部署,普遍成立了“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印发了“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召开了“五五”普法启动大会。湖北省国资委认真开展普法骨干培训,*年以来相继三次请专家学者对420余位普法骨干进行了重点培训。山西、广西等省区国资委组织全委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本省区年度普法考试。新疆自治区国资委建立了“一抓双挂”制度,即抓法制建设的正反典型,与单位考核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考评、选拔、任职挂钩,与评选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挂钩。江苏、云南、宁夏等省区国资委在内部刊物、局域网和闭路电视中开辟了法制宣传教育专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吉林、青海、辽宁等省国资委邀请法律专家举办了《物权法》专题讲座,许多地方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国资委与贵州大学联合建立了企业法制研究院,利用高等院校为企业开展法制教育培训提供服务。

同志们,过去一年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标志着各地国资委法规工作在不断深化,标志着各地国资委工作水平在不断提升,凝聚着各地国资委领导和法规工作队伍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和荣融同志,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法规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如一些地方国资委对法规工作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准确,法规工作与国资委中心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法规工作的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国有资产监管立法工作,还缺乏系统研究和长远规划;部分省市国资委指导推动企业法制工作,还主要局限在法律顾问组织建设层面上;国资委系统法制工作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当前国资委系统法规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深入分析和尽快解决法规工作存在的各种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好法规工作。

二、把握方向,加快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的水平

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是,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地国资委政策法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国资委的中心工作任务,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找准定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法规工作要牢牢把握改革方向,依法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国资委的职责定位,做出了明确规定。《公司法》、《物权法》和《条例》从国家立法层面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政策法规工作要牢牢把握既定改革方向,积极落实现行法律制度,切实把好“政策的法律关”和“法律的政策关”。

一要坚持并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方向和原则。实践证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前提,是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各地国资委政策法规工作要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原则,为实现政企分开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二要准确把握国资委的机构性质和职责定位。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条例》的规定,国资委是专司国有资产监管的政府直属特设机构,要集中履行两个方面的职责:一是基于“政府分级代表”原则,按照《公司法》规定的出资人权利,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二是基于“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原则,对面上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基础管理,对下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依法进行指导监督。上述两方面职责在法律性质上都不是行政职能。因此,各地国资委在开展政策法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按照《条例》规定,牢牢把握好国资委的机构性质和出资人的职责定位。

三要依法规范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国资委要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必须从法律上把握好出资人与所出资企业的法律关系,这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是《公司法》和《条例》规定的出资与被出资关系,不是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领导关系,不是社会公共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也不是民事主体之间的委托关系。这里还要特别指出,对于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出资与被出资的关系,各地国资委对此也要正确把握。

四要妥善处理“统一所有”与“分级代表”的关系。各地国资委都要认识到,我们代表国家实施国有资产监管,首先要有“统一所有”的大局意识,要把“国有资产国家所有”的事情放在脑子的第一位,这样才能完成好国家赋予我们的实施国有资产监管的神圣使命。同时,我们还要按照“分级代表”的原则,认真落实三级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要求,自觉尊重和维护下级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的合法权益。

(二)法规工作要始终贯穿于国资委工作的全过程,依法规范国资委行权履责。

国资委的各项工作要上台阶、上水平,做到合法合规、公开透明,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拥护,经得起社会监督和历史检验,必须坚持以法律规定指导工作,以法律标准检验工作,以法律手段推进工作。

一要严格规范出资人权利和行权方式,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各地国资委要严格依照《公司法》和《条例》规定的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依法应由出资人负责的工作要逐步到位,依法应由企业享有的权利不能越位错位干预,决不能变成“婆婆加老板”。对国有独资企业,要坚持“两权分离”原则,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按照《条例》规定的13项职责行权履责;对国有独资公司,要切实按照新《公司法》规定,规范和处理好国资委与董事会的关系,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要通过法人治理结构来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要尊重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二要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依法规范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公司董事会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各地国资委的重点工作,也是更有效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体制基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出资人的职责,要从建立健全出资人制度入手,在法律机制上真正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派出的产权代表以及这些产权代表的权利和责任,在激励约束机制上真正形成来自出资人的压力和动力。要做好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法律论证把关工作,严格依照《公司法》规范操作,依法做好公司章程的制定或修订,依法理顺国资委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进企业改革,使企业改革在规范化轨道上顺利推进。

三要积极研究国有资本运营中的法律问题,依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大国有资本运营力度,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是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条例》赋予国资委的重要职责。随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工作的展开,国有大型企业整体改制、整体上市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将加大力度,国有资本运营职能将进一步加强。各地国资委政策法规部门一定要重视其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积极探索依法推进国有资本运营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四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依法指导推动企业法制工作深入开展。加快推进企业法制工作,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建立企业良好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国资委在做好委内法规工作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企业法制工作,要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法律先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防范法律风险同样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理念,实现法律进企业、进决策,推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使企业各种市场竞争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对各种法律风险能防患于未然,从而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稳健发展。

(三)法规工作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在依法规范国资委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广泛的重要基础工作,各地国资委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一要正确把握法规工作的定位和作用。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是国资委的核心业务之一。对法规工作的这个定位,各地国资委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国资委工作的实践证明,没有立法的推动和规范,没有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就无从建立,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就难以完成。加强法律规范,依法行权履责,是对国资委工作的基本要求。国资委工作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须臾离不开法律规范,法规工作必须融入国资委的中心工作和各项重点工作。法规工作的成效是检验各地国资委整体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地国资委绝不能把法规工作当作“辅业”,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要充分发挥法规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使法规工作成为国有资产监管的“开路先锋”和“守护神”。

二要充分认识法规工作的广阔舞台与严峻挑战。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国资委监管的资产规模会越来越大,出资人职责将逐步到位。各地国资委面临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的舞台将越来越广阔,面对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各地国资委一定要全面分析当前法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大力提高法制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三、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的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资委的中心工作任务,力争再用三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二是适应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管的新任务新要求,基本建立有效保障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法规工作机制。三是适应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国有重点企业全面建立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基础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根据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工作的总体目标,当前国资委要着力做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国有资产法的起草论证,进一步加强国资委系统的立法工作。

《国有资产法》是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确定的重点立法项目之一。在新《公司法》和《物权法》出台以后,全国人大正在加快起草《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荣融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该法的制定将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各地国资委一定要积极参与和配合该法的调研论证,要坚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条例》规定的原则加紧对有关重点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各地国资委要进一步做好委内重要立法项目的制订工作。各地国资委都要建立健全机关立法工作制度和程序。要加强领导,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立法计划。要明确立法工作责任,落实重要立法项目的时间进度。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重视做好协调,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重视做好国家重要法律出台实施后对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所带来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国家陆续公布实施了《公司法》、《物权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劳动合同法》等重要法律,这些法律与国资委的工作密切相关。前一阶段,我组织法规局专门研究了《公司法》、《物权法》颁布实施后对国资委工作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影响,法规局在委主任办公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引起了全委的广泛重视。今后,各地国资委都要重视研究国家有关重要法律法规出台后,可能对本地区国资委系统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国资委机关的法规工作机制和法律论证把关制度。

各地国资委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和完善委内法律事务的统一归口管理制度和论证审核程序。国资委法规部门要加强对委机关具体行为和抽象行为的法律论证,确保国资委出台的文件和行权履责行为于法有据、规范可行。要准确把握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积极探索建立法律意见书制度。随着国资委出资人职责的逐步到位,各地国资委一定要重视对自身行权履责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的防范。国务院国资委已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论证工作,各地国资委也要加强这项工作。

(四)加快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基础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为了确保企业法制建设三年目标的实现,加大了对中央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推动和督促力度。年初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央企业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今年6月又印发了《关于报送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进展情况的函》。从目前情况看,中央企业法制建设三年目标基本可以实现。各地国资委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借鉴和推广湖南、上海、辽宁、河北、江西、湖北等试点省市的工作经验,按照总法律顾问岗位、职责和法律事务机构“三个到位”的要求,加快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要抓紧制定工作规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地组织实施,力争今年底如期实现三年工作目标。特别是6个试点省市一定要率先实现这个目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养企业总法律顾问后备人选,通过公开招聘,广泛吸纳社会优秀法律人才,大力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整体素质。

推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全面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企业法制工作的重点逐步从法律顾问队伍建设转到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上来。要指导企业加快建立由决策层主导、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责任体系。要完善法律风险防范的运作机制,指导企业深入排查法律风险源点和重点防范环节。要把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发挥好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的作用,切实保证企业法律顾问享有知情权和审核权。

(五)切实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推动力度。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和战略资源。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研究顺利结题的基础上,各地国资委要认真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今年第四季度,国务院国资委将召开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工作,重点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并启动企业专题研究成果的培训,大力提高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的水平。各地国资委也要结合实际,指导推动所出资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要大力提高企业领导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各项制度,把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与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有机结合起来,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国有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六)进一步完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制度。

各地国资委在依法协调所出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和所出资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要进一步落实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在协调好当事企业个案的同时,要督促所出资企业抓紧建立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制度。要定期分析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发案原因,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预警机制。要通过总结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暴露的管理漏洞和存在问题,及时完善企业有关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要建立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不健全、疏于法律风险防范而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要追究企业主要领导和有关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

(七)努力推动“五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2

做好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法规建设,是搞好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应尽快完成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三个法规性制度建设。一是政府出资人财务制度建设。要修改完善现行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力争将其以法律形式颁布。要明确财政部门作为政府出资人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赋予财政部门在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核销、清产核资、资本核定、资本投入、资本营运、资本收益等方面应有的合法的管理职能。二是制定《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财政部门统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办法》。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财政部门统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财政部门实施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监管的最基本的监管手段,是财政部门切实履行职能的基本条件。要积极实行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财政部门统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办法,以建立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事项的监管机制。要搞好对国有企业财务年报审计质量抽查工作,其委托费用,可由财政部门在资产收益中安排,也可以由财政部门统一向被审企业收取解决。三是制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法》。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内容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充实和完善。近期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内容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电力建设基金、养路费、散装水泥专项收入等);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各种国有资源收入等);政府债务资金安排等。近期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支出的内容应包括:财政一般性税收收入预算安排的支出(包括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科技“三费”支出等);政府性基金支出(包括电力建设基金支出、养路费支出、散装水泥专项支出等);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包括国有资本的投资支出、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支出等);国有企业职工安置与养老统筹支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出;政府债务资金支出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编制后,要提交同级人大讨论通过,并在财政部门和企业中付诸实施,以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法治化管理。

二、强化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的财务制度建设力度

国有企业财务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经营活动、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分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内容,也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的财务制度保证。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据有关法规,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努力构建出资人财务制度体系:

1.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合并、分立、转让、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行为,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中有关资产财务处理问题的财务制度暂行规定》,强化企业改制监管力度,规范并推进企业的改组改制。

2.研究制定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利用辅业国有资产安置分离分流人员的财政政策,制定《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的财务管理暂行规定》,支持企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实现政企分开。

3.制定《企业国有产权界定暂行办法》,统一产权界定的政策依据,推进产权界定规范有序地进行。

4.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修订《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实施细则》,改革产权登记管理方式,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5.研究制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规定》,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

6.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工效挂钩考核办法》,规范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制度,激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要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按照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建立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试点管理办法》、《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办法》、《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管理办法》等。

8.进一步规范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要按照“一项资金一个办法”的原则,制定加强管理的具体办法,研究拟定资金分配的系数法、公式化、程序化管理办法,硬化预算约束,减少随意性,增强科学性。

三、强化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实践表明,制度的制定固然重要,而制度的执行更为重要,制度的贯彻执行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当前,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大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一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事项的监管力度。应严格依法做好对社会中介机构提出的“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与“否定意见”的处理,做到财务监管不留“死角”;财政部门应严格对审计机构的资格审查,对凡是审计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事项的审计报告必须进行抽查,且每年抽查面不得低于20%,并要将抽查的结果和处理违规的情况上报省财政厅备案。如鉴于目前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应强调对“应收账款”,中介机构要重点披露,企业要依规处置,财政要严格审查与处理。二是要强化对重大国有资产流失事项的检查力度。据调查,一些企业国有资产运行无序与流失现象严重。有些企业在合资、联营、改制和改造工程中,采取关联交易和挤摊成本费用等手段,向国有法人转嫁亏损、掏空国有资产、注销国有企业、悬空国有产权与债权。对此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应加强对有关重大事件的检查与披露。三是要强化国有股权的管理力度。据调查,目前有的地方企业改制后,法人权力过度膨胀、内部管理失范、财政监管弱化问题严重。对此,财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与强化监管。要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按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参与审核、确定重组改制方案,合理设置股权结构,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切实维护国家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要认真做好国有资产收益的征管工作,完成收入任务,保证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落到实处。要继续抓好和扩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试点工作,总结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试点经验,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框架体系和编制方法,推进试点工作健康发展。应逐步在全国建立起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管理体系,推动和促进政府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五是要加强产权登记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国有产权变动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六是认真做好国有股减持、配售、回购、股(产)权转让等工作。据调查,由于某些原因,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质押管理存在失控现象。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与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七是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应组织力量对重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抓好技改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检查。要研究资金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八是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要按政策规定清理产权交易机构,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九是要加强“三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要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三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年检面要达到100%;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继续做好“三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核查工作,核查面要达到20%。十是要积极服务于企业经营软环境的建设工作。据调查,目前有些企业的经营环境极不宽松。有的企业在经营中要负担各种法定外的乱收费达30种之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有关工作,积极服务于企业经营软环境的建设工作。要加强对有关问题的检查披露及建立有关禁止和防止乱收费现象的财务制度。

四、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政策与财务制度的调控力度

要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改组和实现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政策与财务制度的调控力度。一是要认真落实关闭破产企业财政补助资金,积极支持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企业。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企业关闭破产计划,重点做好煤炭、有色等资源枯竭矿山企业、军队移交保障性企业的关闭破产工作,认真测算关闭破产费用,及时核拨关闭破产补助资金,推进关闭破产工作有序地进行,确保职工安置和社会稳定。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关小工作。依法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把关小和总量调控目标落到实处。二是要继续调整财政政策,支持企业重组改制,促进企业加快建立适应WTO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经营机制。积极做好国有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等工作。三是认真做好企业下放和接收工作,妥善解决接收、下放过程中企业资产与财务处置等问题,合理确定、划转财政收入基数。四是要合理运用财政各项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要按照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参与做好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工作,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五是积极支持外经贸发展。应调整外贸发展基金的使用方向。积极落实中央“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外经贸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六是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利用各项财政专项资金,采用设定高新技术贷款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和其他合理的方式,支持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经济竞争能力。

五、强化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的调研力度

搞好调查研究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必须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作风,要真正沉下去,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一是要研究在建立政府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二是研究按照WTO规则适时调整财政对企业的各项政策问题。三是要研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中的相关财政政策,解决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包袱与社会负担问题。四是要研究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改制中如何加强国有股权变动的监管,改善和规范国有股权管理。五是研究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问题。六是要研究“三资”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改善服务的政策建议。七是研究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八是研究中央改变所得税分配制度实行统一的按比例分享办法后对企业和各地区经济的影响问题。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法制宣传规律创新实效

2011年是国家“六五”普法工作第一年,如何切实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是广大企业法律工作者要面临的课题。笔者认为,法制宣传工作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其自身规律可循,企业法制宣传工作也具有差异性、渐进性、实效性的规律特点。只有正确认识、把握和遵循这些规律,并依此开展各项法制宣传工作,才能实现企业法制宣传工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工作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1法律宣传工作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由于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受众不同,其受教育程度、职责岗位、对企业事务的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和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对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依据该规律,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是要了解企业各个受众对法制宣传工作的需求有哪些?应改变法制宣传工作“一锅煮”的现象,因人、因职施教,以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性。例如:将法制宣传工作内容列入企业领导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讲解企业当前外部竞争和业务拓展、企业法人治理、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内容,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法律支撑服务;针对企业中层领导干部尤其是相关业务部门,重点是宣传《合同法》、《反不当竞争法》等相关内容;针对职能部门重点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内容;针对企业一般员工重点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内容;针对新入职员工主要结合企业情况等内容开展各项法律的宣传。只有依据法制宣传针对受众体现差异性,“想企业受众之所想”,才能牢牢把握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实现普法面最大化、最佳化的效果。

2法律宣传工作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普法工作是一项改变人思维及办事方式的系统工程,目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其本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思想变革。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具体工作中,要克服急躁的工作作风,坚持普法工作和法律实践工作相结合,以渐进的方式取得成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从三个方面将普法工作与法律实践工作相结合开展工作:

一是普法和法律服务工作相结合,围绕法律实践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实践服务中找准企业普法工作方向,才能使普法和法律工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如:某企业花费2年多时间在某本地网开展一项基于固网变革的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2005年,该企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企业随后提出了专利复审请求,2011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维持驳回决定,该技术就此丧失了获得专利权的资格。其申请失败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在研发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员工保密意识不强,合作研发单位中的一名技术人员将相关研发成果的整套技术资料泄露给了不相关的第三方,直接导致该技术发明专利申报的失败。通过对该失败案例的宣传和讨论,对企业相关领导、职能部门人员和员工触动极大,这位失败的“老师”给企业全体员工上了一堂很好的知识产权普法课,大家印象深刻。

二是普法和处理企业法律纠纷等法律实践活动和工作相结合。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法律纠纷,通过开展各项企业法律纠纷的处理工作,使原本“干巴巴”的法律条款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正面或反面教材。例如:专利人范某告某企业的“小秘书”侵犯了其发明专利,企业收到法院传票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相关专利无效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宣告专利权无效,企业将无效宣告决定书提交某市中院,原告撤诉。通过处理该法律纠纷,使领导和相关部门深刻领会了相关法规和条文,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应紧密贴近企业业务中心工作。在法律宣传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经营中心工作的思路,为他们做好各项法律咨询和服务工作,如:企业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的应收账款回款工作,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应适时地贴近该项工作,与相关业务部门“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急他们所急,见缝插针地开展相关《国有资产法》、《合同法》、《物权法》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使相关法律条款真正深入人心。

3法律宣传工作具有实效性的特点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4

新形势下加强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应坚持的原则

十以来,中央相继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党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等纲领性文件,对加强电网企业党建和电改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增强党的意识,保证电网企业改革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配套文件明确了国家对电网投资、成本、效率、公平的全面监管,行业发展环境、电力市场格局、电网运行管理和盈利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为配售电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导。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需要电网企业站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毫不动摇加强电网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党的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履行对深化改革的领导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抓好顶层设计和全程把关,实现党的建设与电网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切实加强,为实现改革预期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健全体制机制,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y一起来,明确电网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深化电网企业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新的改革发展环境下,需要在法律法规、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中,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党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从严从实抓好电网企业党建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电网企业党组织要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关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头等大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要求,需要电网企业党组织按照“严”和“实”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聚焦会神抓党建,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不称职的责任意识;从制度上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建工作责任,加强过程管控,注重细节小事,严肃考核评价,把每个领域、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

新形势下加强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的主要措施

全面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增强管党治党意识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电网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理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一是突出抓好电网企业领导人员党的建设专题培训。依据电网企业的特点,以电网企业党组织为责任主体,以学习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重点,定期(每年至少1次)举办电网企业领导人员党的建设专题培训班,增强管党治党意识,提高抓好党建工作的履职能力。二是分类分层推行电网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党的建设“精准培训”。根据电网企业党建特点,建立分级分类的电网企业党建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组织编写一部分全国通用的电网企业党建培训教材。按照电网企业领导人员、电网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务(政工)骨干4个类别,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校、电网企业自办党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特点,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结合起来,围绕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等重要方面,开展“精准培训”。三是加强实践性先进典型教育,更加突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在既有的正面典型教育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电网企业的党建特点,择优选取党建工作基础扎实、实效突出的先进单位,由上级党组织安排,在同类别电网企业范围内但党建相对薄弱的单位中,选派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务干部到先进单位挂(任)职锻炼提高。借鉴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做法,更加注重电网企业党建工作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及时通报电网企业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不力的典型案例,常态化、全范围开展警示教育,促使电网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知敬畏,切实扛起党建责任。

建立健全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法规制度

针对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依据不明确、现有政策文件“有要求、缺细则、难执行、少监督”的问题,必须抓紧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从法治层面为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支撑。一是研究制订《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对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工作原则、设立条件、工作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重点对国有企业党委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作出明确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有关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使之可操作。二是修改完善《公司法》,从法制层面进一步明确企业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运作方式。我国现行《公司法》只在总则中原则性地规定了“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支持”,但没有将党组织参与决策、党管干部、有效监督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纳入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和法制层面。特别是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决策、执行、监督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电网企业党组织更加难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修改完善《公司法》,从法律层面上把电网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纳入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确保电网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有法可依,确保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全面有效运转。

加快建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相统一的领导体制

深入总结电网企业领导体制机制建设的经验及教训,加快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实现电网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同轴共转、同频共振。一是抓好电网企业党建重大决策部署的闭环管理。按照试点先行、细化措施、全面推进、督办考核的方法,抓好中央关于电网企业党建纲领性文件的贯彻执行,落实《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中央企业党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重点抓好《中央关于在深化电网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试点。适时分层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体现操作性,采取督办考核手段,指导电网企业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避免落实不力。二是尽快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电网企业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加大工作力度,理顺基层党组织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从党和人民利益、股东利益、企业经营利益等相关方的利益角度出发,妥善处理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层的关系,党组织主要保证党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构建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结构职责明确、有机结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应从制度上明确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权责及运转机制,重点是加强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管人才原则的机制设计,确保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健全落实严格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并严肃考评奖惩

自上而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健全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一是从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上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结合电网企业党组织管理关系现状,研究制定电网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具体意见,明确电网企业党组织的直接责任、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界定电网企业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各级管理部门的党建责任,明确管理、监督和考核方式。其中,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的第一责任需要进一步细化,电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党建责任、电网企业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党建工作“一岗双责”的分管责任需要重点明确,让每一名电网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委(党组)成员把党建责任扛起来。二是建立完善电网企业抓党建责任落实的体制机制。针对电网企业党的工作机构撤并压缩、相关党建责任部门难以统筹协同的问题,总结地方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运行经验,在界定党建职责的基础上,在电网企业推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度,建立党建(党群)工作例会、党建工作问题诊断分析等配套机制,整合相关责任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搭建统一谋划、统一运行、统一考核、统一问责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三是加大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力度。电网企业主管部门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提高考核比重,像考核经营业绩一样考核党建工作。严肃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必须要与领导人员的任免和奖惩直接挂钩,对于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存在“软弱涣散”现象的党组织进行严肃问责。电网企业党委(党组)要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局性工作进行谋划、推动和考核,强化目标引领,改进过程管控体系和考核u价体系,重点是提高党建工作在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的比重,使党建工作成为“硬指标”“硬任务”。

在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在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基础上,适应国际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深化电网企业改革的现实需要,更加注重基层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深化电网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中央文件精神的宣贯,根据电网企业自身行业特点、企业特点、服务对象特点,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对口服务活动。对电网企业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指标,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二是广泛开展电网企业党组织生活创新创效活动。针对部分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或陷于停滞,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既要采取措施严肃组织生活纪律,也要注重党组织生活的创新设计,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按电网企业类别,组织开展党组织生活创新创效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挖掘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分类进行推广应用。三是在电网企业着力推进“互联网+党建”思维和技术。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趋势,从中央层面组建课题组,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重点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简化工作流程,减轻基层负担。选取党建工作基础扎实、企业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开展“互联网+党建”示范点建设,加强学习交流和推广应用,带动电网企业党建信息化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全面从严抓好电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5

2011年是国家“六五”普法工作第一年,如何切实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是广大企业法律工作者要面临的课题。笔者认为,法http://制宣传工作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其自身规律可循,企业法制宣传工作也具有差异性、渐进性、实效性的规律特点。只有正确认识、把握和遵循这些规律,并依此开展各项法制宣传工作,才能实现企业法制宣传工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工作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1法律宣传工作具有差异性的特点

由于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受众不同,其受教育程度、职责岗位、对企业事务的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和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对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依据该规律,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是要了解企业各个受众对法制宣传工作的需求有哪些?应改变法制宣传工作“一锅煮”的现象,因人、因职施教,以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性。例如:将法制宣传工作内容列入企业领导中心组学习内容,重点讲解企业当前外部竞争和业务拓展、企业法人治理、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内容,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法律支撑服务;针对企业中层领导干部尤其是相关业务部门,重点是宣传《合同法》、《反不当竞争法》等相关内容;针对职能部门重点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内容;针对企业一般员工重点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内容;针对新入职员工主要结合企业情况等内容开展各项法律的宣传。只有依据法制宣传针对受众体现差异性,“想企业受众之所想”,才能牢牢把握企业法制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实现普法面最大化、最佳化的效果。

2法律宣传工作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普法工作是一项改变人思维及办事方式的系统工程,目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其本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思想变革。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具体工作中,要克服急躁的工作作风,坚持普法工作和法律实践工作相结合,以渐进的方式取得成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从三个方面将普法工作与法律实践工作相结合开展工作:

一是普法和法律服务工作相结合,围绕法律实践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实践服务中找准企业普法工作方向,才能使普法和法律工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如:某企业花费2年多时间在某本地网开展一项基于固网变革的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2005年,该企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企业随后提出了专利复审请求,2011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维持驳回决定,该技术就此丧失了获得专利权的资格。其申请失败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在研发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员工保密意识不强,合作研发单位中的一名技术人员将相关研发成果的整套技术资料泄露给了不相关的第三方,直接导致该技术发明专利申报的失败。通过对该失败案例的宣传和讨论,对企业相关领导、职能部门人员和员工触动极大,这位失败的“老师”给企业全体员工上了一堂很好的知识产权普法课,大家印象深刻。

二是普法和处理企业法律纠纷等法律实践活动和工作相结合。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法律纠纷,通过开展各项企业法律纠纷的处理工作,使原本“干巴巴”的法律条款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正面或反面教材。例如:专利人范某告某企业的“小秘书”侵犯了其发明专利,企业收到法院传票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相关专利无效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宣告专利权无效,企业将无效宣告决定书提交某市中院,原告撤诉。通过处理该法律纠纷,使领导和相关部门深刻领会了相关法规和条文,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应紧密贴近企业业务中心工作。在法律宣传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经营

转贴于 http://

中心工作的思路,为他们做好各项法律咨询和服务工作,如:企业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的应收账款回款工作,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应适时地贴近该项工作,与相关业务部门“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急他们所急,见缝插针http://地开展相关《国有资产法》、《合同法》、《物权法》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使相关法律条款真正深入人心。

3法律宣传工作具有实效性的特点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6

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报告中指出,“反腐倡廉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做到标本兼治。”目前,国有企业中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的还在发展蔓延。前几年下力气纠正的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又故态复萌,顶风违纪问题严重,某些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因此,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一、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不仅使国有企业资产被不法侵吞,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动摇国有经济的物质基础,而且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阻碍了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事实表明,腐败行为对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直接的和严重的破坏作用。国有企业只有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严惩腐败,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才能减少腐败行为对国有经济造成的损失,从而巩固国有经济并促进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

2、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民心向背和企业稳定。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职工群众深恶痛绝。尤其是在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情况下,一方面是许多职工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却是一些企业领导干部腐败行为仍在不断产生并滋长蔓延,“穷庙富方丈”现象严重挫伤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起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并影响企业的稳定。只有顺应民心,抓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并取得明显成效,才能取信于民,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

3、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但是企业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严重干扰了企业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使一些改革措施变形走样,偏离了轨道。如在目前深化企业改革重要内容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一些企业领导人巧取豪夺,损公肥私,利用各种手段隐瞒、转移、侵吞国家资产,把大量原属于国家的企业财产变成他们的个人财产。诸如此类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改革的声誉,动摇了职工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葬送企业的改革。因此,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直接关系企业改革的成败。

二、国有企业腐败行为分析

1、。一些企业领导人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恣意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经济上巧取豪夺,工作上假公济私,生活上变公为私,在“孩子”、“票子”、“房子”、“车子”、“位子”等方面谋取私利,损害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2、贪污受贿。一些企业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工作便利,或循私舞弊,非法占有企业钱财,或权钱交易,索要收受他人财物。贪污受贿在企业违纪党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奢侈浪费。一些企业领导干部慷国家之慨,挥霍公款公物,追求排场阔气和舒适安逸。如有的整天公款大吃大喝;有的利用各种机会公款游山玩水,甚至公款出国旅游;有的在企业生产不景气时还购买豪华小轿车、装修办公楼等等。

4、腐化堕落。一些企业领导人追求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住高级宾馆,出入歌厅舞厅酒吧间,洗桑拿浴,搞,甚至生活糜烂,吸毒、。

目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消极腐败现象仍在滋长蔓延,顶风违纪猖獗。如果再不花大力气加以遏制,必将动摇国有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改革也将功亏一篑。

三、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要实现五个转变

1、在指导思想上,由以反腐为主向反腐败、提倡廉政并举、标本兼治转变。要注重从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创新上来巩固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以及加强“企务公开”工作,让职工参与监督,有效地解决一些“热点”问题,以此来遏制不正之风。

2、在工作方法上,由一般抓向办好试点、以点带面转变。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人少、事多;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怎么打主动战?一要发挥职能部门主抓的作用;二要搞好指导协调;三要通过自己办点,解剖麻雀,取得经验,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

3、在加大工作力度上,由反腐倡廉专项治理向专项治理与查处典型案件相结合转变。要通过执法监察、巡视、纠风、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发现案件线索。过去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往往注重一般的整改,没有注重查处典型案件,特别是将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曝光。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威力和透明度,提高职工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同时对搞不正之风的人起到警示作用。

4、在组织领导上,由反腐倡廉办公室牵头抓为主向“谁主管,谁负责”转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党政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抓、条块紧密结合、部门各负其责、反腐倡廉办公室积极参与组织和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根据反腐倡廉专项治理任务的具体情况,确定牵头的主管部门和配合单位,反腐倡廉办公室搞好指导协调,使工作顺利开展。

5、在工作落实上,由抓单项工作向实现“四个结合”、整体推进转变。纠风工作是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光就“纠风”抓反腐倡廉力度是不够的,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加强部门行业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结合加强行业管理抓腐败,通过纠风促进行业管理。二是要与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结合起来,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三是要与行风评议、行风建设、创建文明示范窗口结合起来,形成“反与倡”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四是要与倡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在源头治理上取得实际成效。

四、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增加拒腐防变能力。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党的宗旨丢到了脑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在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下,不讲政治,只讲金钱;不讲奉献、只讲索取,以致斗富、显阔、,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在狂歌劲舞中寻找刺激,在灯红酒绿中领略潇洒,在封建迷信中获取寄托,在违法乱纪中求得平衡”。因此,要使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重视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世界观这一首要问题。当前,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论述。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理想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通过教育,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企业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无关论”、“对立论”等模糊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另一方面,使企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构起一道廉洁防贪、拒腐防变的防线,自觉地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2、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当前,企业党组织要把落实责任制作为坚持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具体体现,要加大责任制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责任意识,使企业每个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责任范围负什么责都要明确。真正做到“两手抓”、“四同时”,变少数人抓为全党抓。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追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1)本企业、本部门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2)本企业、本部门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事件的;(3)本企业不正之风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和治理的;(4)企业领导人员子女、配偶利用其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获取非法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查实确属企业领导人责任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从而把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3、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不仅影响个人的威信,而且还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经营的信誉。因此,抓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仅是企业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还是爱护干部、搞好企业的需要。当前,要抓好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必须结合企业实际,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中央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尤其要将重点放在如何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五个必须做到”上。具体措施是:一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企业领导干部要认真进行自我剖析,注重提高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坚决纠正“讲小不讲大,讲虚不讲实,讲明不讲暗,讲共性不计个性,讲远不讲近”的“五讲五不讲”现象。二是抓好整改和查处。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彻底地加以整改;对于自查自纠不彻底的,要采取组织督促的办法,帮助其纠正存在问题;对于那些明知故犯,边反边犯问题严重的要严肃查处。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日常监督和考核。抓好企务公开工作,抓好基层评议领导机关,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强化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考评,要把职工代表对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状况的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企业领导干部不廉不洁的,不仅不能重用,而且该处分的必须处分,该调离领导岗位的坚决调离,从而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7

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确立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明确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把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中央纪委、监察部、国资委召开这次会议,说明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高度重视。马馼部长刚才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按照马馼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抓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现在我结合会议主题,就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作个发言。

一、认真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着力抓好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部署的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一)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规划》,注重整体推进中央企业惩防体系建设。

1.认真领会《工作规划》的精神实质。国资委机关以及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工作规划》和贺国强、何勇同志的重要讲话,国资委纪委要求中央企业结合惩防体系建设促进活动,加强学习贯彻《工作规划》,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领会到,惩防体系建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工作规划》是我们党深刻总结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认识到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有利于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效果;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用惩治和预防结合的方式抓反腐倡廉,有利于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惩防体系建设,解决了腐败问题,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保证。结合国有资产监管实际,我们体会到,加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工作规划》提出的国有资产监管任务,推进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国有企业构建严肃惩处和有效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管理,有利于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各企业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实际,深刻领会了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新要求,注重增强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把握了惩防体系建设六个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2.结合中央企业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根据《工作规划》的要求,国资委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强化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要求。《实施意见》体现了企业的特点,强调六项要素的联系性和互动性,在教育上,突出警示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在制度上,强调完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在监督上,在探索提高同级监督效率的同时,强化对下级的监督;在改革上,善于发现体制机制性问题,及时反馈,推进纳入改革方案;在惩处上,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清理积案,排查线索,提高能力;在纠风上,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规范公共服务行为;在工

作机制上,强调纪委监察局要与国资委业务厅局加强配合,推进牵头任务的落实。各中央企业正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

3.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根据年初对惩防体系整体推进的部署,扎实开展工作。一是注重整合监督要素。多数企业纪检监察、审计与其他监督机构共享监督资源,加强信息沟通,在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上取得了进展。二是运用惩防体系的办法抓重点工作。按照单项工作整体抓、具体工作综合抓的思路,抓好“七项要求”和“三重一大”的督查落实。既开展教育,让领导人员知晓工作要求,也通过宣传和廉洁文化建设,营造环境,让职工群众知道,便于监督;既作为制度去细化,加强执行和检查,也作为查办案件重点,对违反者受理初核和立案检查;既作为领导班子生活会和中心组学习主题,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洁自律,也从监督角度提出改革措施,在源头上解决体制机制性问题。三是结合查办案件工作开展体系建设。通过分析案例,注重开发案件的治本功能,改进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强化执行力。四是开展对工作效果的考评。一些企业探索建立惩防体系考核评价办法,对业务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推进牵头任务的落实。五是加强探讨和交流。国资委纪委继续组织地方国资委纪委在前三年研讨预防腐败能力、制度建设、加强监督三个主题基础上,今年就整体推进企业惩防体系建设进行专题研讨,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和工作经验,以此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的实践。

(二)以落实“七项要求”和检查“三重一大”执行情况为重点,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1.加强工作部署和指导。国资委党委和国资委办公厅分别印发通知,对“七项要求”和“三重一大”的监督检查工作明确责任,提出要求。国资委纪委编写“七项要求”解释,开展对“三重一大”制度理论问题的研讨和征文活动,指导和推进企业掌握两项工作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开展调研和试点,听取企业对做好这两项工作的意见,按照不繁琐、重实效的原则确定督查调研工作方案。

2.中央企业落实“七项要求”的情况。一是确定督点。许多企业对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例、办理的举报件及领导人员廉洁档案进行梳理,有的通过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等方式,对与“七项要求”有关的易发、多发及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检查的重点人员、领域和岗位。二是认真做好自查。企业领导人员对照要求填报自查登记表,在职能部门把关后,企业党组织审核认定。截至9月19日,125家中央企业报送了领导人员自查情况汇总表。三是规范廉洁从业行为。许多企业将“七项要求”纳入廉洁承诺、述廉议廉、廉洁谈话内容,修订廉洁从业承诺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结合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对“七项要求”涉及的生产经营环节,特别是资产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担保、委托理财、招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查找漏洞,完善制度和程序。四是对发现的问题加强整改。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七项要求”涉及的问题在企业有不同表现,有的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有的在资产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为配偶、子女和其他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许多企业已经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改,效果良好。例如一家企业通过整改,三名领导人员退出兼职取酬收入61万元。

&nbs

p;3.对中央企业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督查情况。各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制定的方案,认真做好自查工作。一是督点内容。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组织业务管理部门,重点对“三重一大”制度是否建立、决策内容和方式是否明确、权限是否清晰、程序是否规范、监督是否有效等进行监督检查。目前,企业自查自纠工作已结束。二是督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从检查情况看,中央企业基本做到了决策民主、过程公开,特别是随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推进,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得到更好落实,企业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体制机制有了保证。通过这次检查,推进了企业“三重一大”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三是督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有的企业领导人员对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在认识上还有差距。有的企业“三重一大”制度不健全,对违规决策的责任追究不到位,决策失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继续抓好对“七项要求”和“三重一大”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调研。10月份,国资委纪委将组织有关业务厅局,对部分中央企业两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督查调研。针对职务消费、投资入股、兼职取酬以及企业决策内容不确定、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过程不规范、决策执行的监督不到位等加强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法规性文件,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落实“七项要求”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工作。

(三)保持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加强对中央企业案件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1.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我们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注重发挥对腐败的惩治功能,严肃查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违纪违法案件。

2.加强对企业案件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中央企业与其他领域一样,举报普遍减少、窝案串案居多。同时也有一些自身特点。一是违纪违法主体多为二三级企业领导人员和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呈现低职低龄的现象。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违纪违法,多有关键岗位人员配合,形成企业内部的权钱、权物两个环节的结合,使腐败行为得逞。低职低龄人员的案件多出现在二三级及以下企业,由于他们经不住物质利益诱惑导致违纪违法。二是违纪违法性质多为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商业贿赂,以及通过窃取商业和技术秘密获取私利。失职渎职和贪污贿赂多为企业领导人所犯错误,主要是违背集体决策原则、一个人说了算。贪污贿赂多为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共同所为。而商业贿赂和窃秘则基本是非领导犯罪或低职低龄违纪违法行为。三是违纪违法手段多数是利用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等机会,通过私自经商办企业、同业经营、关联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违纪违法的后果多数涉案案值较高,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较大。

从案件发生过程看,我们对中央企业的案件有几个规律性认识。一是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相对规范稳定,案件不多、大案更少。当企业参与市场活动,特别是与中介组织、一些非公企业等市场主体打交道时,发生案件的机率比较高,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领导人员失范,产生商业贿赂等违纪违法案件。这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有关,需要我们增强适应性和有效对策,建立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二是在企业发展相对稳定时,发案少、大案更少。企业处在较大动态中,比如改制重组、产权交易、破产等过程中容易发生案子甚至大案子。最近在研究明年工作时,我们

提出对拟重组改制企业的问题举报要早排查、早预防,防止有人借改制重组隐瞒问题,造成新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领导人员犯错误。三是企业各项管理包括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认真,基础扎实,企业就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薄弱,基础工作不稳,对党建工作乃至教育、制度、监督不重视、不落实,用形式主义抓工作,搞短期行为,就会出现管理混乱,这样的环境和作风,常会被人利用,产生违纪违法案件。四是企业领导人员正确对待自己的多重角色,正确处理各种利益、权益关系时,企业就健康发展。企业领导人员对这些角色、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出问题犯案子。把董事会一人一票决策和党委会集体决策,变成一个人说了算,就会发生决策失误,甚至酿成大错。对职务消费运用不当,扩大到个人消费、家庭消费乃至小团体消费,就会超出界限,违纪违法。

3.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治本功能。年初,我们决定每年召开一次案件情况通报会,向中央企业负责人通报案情,开展警示教育。去年我们已在所管理的行业协会、事业单位做了尝试,也在国资委纪委监察局内部对查办的案件进行了分析研讨,效果都很好。今年的中央企业案件情况通报会即将进行。中央企业在查办案件基础上,通过一案一整改、一案两报告、一案举一反三等措施,认真剖析案例,研究案发原因。针对企业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重点查找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管理意见并督促整改。同时,寻找教育、制度、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缺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体现了务虚工作的硬度,充分发挥了案件检查工作的综合预防作用。

二、坚持惩治和预防结合,坚持反腐倡廉与国资监管结合,把握企业惩防体系的本质要求

2005年以来构建惩防体系的实践,特别是今年以来几项重点工作的推进,使我们体会到,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抓反腐倡廉工作,将预防和惩处的功能结合起来,统筹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要素,就能相互促进、产生综合治理的效果。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坚持惩治与预防并举,坚持惩防体系与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就能有效发挥惩治和预防的综合功能。

(一)发挥国资监管和反腐倡廉的预防功能,做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基础工作。预防性的基础工作分国资监管和纪检监察两方面来做:

一是国资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企业改革,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创造了条件。近几年,国资委加强了企业国有产权管理、规范产权转让等措施,有效防范了重组改制和产权流转中的资产流失;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权力制衡约束,进一步防范了决策失误、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深化中央企业内部改革,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增强集团控制力,有效控制了国有资产经营风险。

二是国资委纪委监察局和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按照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加强企业领导人员作风建设,深化廉洁自律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开展了具有纪检特点的警示教育,营造廉荣贪耻的氛围;推进企业在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中落实反腐倡廉的有关规定,督促经营管理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好防范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加大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

(二)运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和查办案件的惩治

功能,强化国有资产安全理念。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挂钩,任期业绩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任免及中长期激励挂钩,按照五个等级严格兑现奖惩,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纪委和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围绕产权转让、改制重组、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等容易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环节和领域,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惩治腐败,有力地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

(三)发挥监督的综合功能,把预防与惩治结合起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国资委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推进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监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实行监事会当期监督等措施,提高了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中央企业在创新监督体制、增强监督实效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有的企业实行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三位一体”监督模式等,更好地发挥了监督既可以检查督促、预防腐败于未然的作用,又具有及时纠错与追究的功能,加强了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特别是以工程建设、营销采购、财务管理、节能降耗等为重点的效能监察监督,2005年至2007年,共挽回经济损失45亿多元,节约资金160多亿元,发现了一批案件线索,实施了责任追究,提出了许多监察建议,督促企业管理部门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有力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三、坚持融入中心统筹推进,正确把握和处理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几个问题

加强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四个问题。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与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紧密结合。加强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企业内控机制和防范经营管理风险紧密结合,共同发挥预防腐败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作用。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中,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按照惩防体系要求,推进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加强防范风险工作,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我们制定的《实施意见》,以国资委党委和国资委文件印发企业,就充分考虑到中央企业的特点,要求企业党政齐抓共建。各企业不能把惩防体系仅当成纪检监察机构或企业党委政工的体系,而是要建设成为整个企业的惩防体系。

(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充分发挥业务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既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中央纪委部署国资委完成《工作规划》的6项牵头任务和20项协办任务,都与国有资产监管、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招投标等工作有关。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在国资委党委统一领导下,横向上形成合力、纵向上形成长效机制,运用惩防体系的方法和作风来统筹安排。纪委要围绕国资委中心工作,发挥好组织协调和督促作用。业务部门要根据惩防体系分工,抓好牵头任务和协办任务的落实。国资委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注意研究单个部门难以完成的事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要有业务部门的人员,加强联系沟通。中央企业也要按照上述要求,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加强考评,推动业务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惩防体系建设。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中央企业要在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内容广泛,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要根据国有资产监管和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确定相应的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发挥好促进和保障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针对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领域,既要做好反腐倡廉全面工作,又要抓好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防止顾此失彼。要集中企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统筹推进,以抓重点工作带动全面工作,从整体上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目标。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8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形势,是坚定搞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信心的前提。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两个基本原则,突出"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消极腐败现象的工作力度"两个重要环节;认真做好"企业领导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效能监察"三项重点工作。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康政建设的氛园正在形成。中央企业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成立后,许多省市陆续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为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企业党政领导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中纪委、中央企业纪工委有关规定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正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稳步向前推进。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些年,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和制度,特别是中纪委四次全会针对国有企业实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五条八不准"规定,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规范企业领导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消极腐败现象上升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这几年,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了一批发生在国有企业中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有力地震慑了违纪违法人员,初步遏制了国有企业消极腐败现象上升的势头。根据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调研联系点的抽样调查,从1992-1999年,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查处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人数,从占党员干部总数的2.9%下降到1.1‰,其中1993-1995年间出现过一个高峰,达到3.7‰,1995年以后一直呈稳步下降趋势,这说明国有企业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效能监察工作成效显著,这几年针对资产运营、资金使用、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各企业加强了效能监察,发现、揭露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部分企业特别是部分贸易类企业,这些年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相应的制度、机制、管理没有跟上,在与原主管部门脱钩后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无主管企业,失控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境外企业、多家国有企业参股合资的企业监督比较薄弱,出问题比较多。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在企业改组改制中,利用各种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借助企业实力开发技术、市场,然后"跳槽"带走技术、市场和人才,给国有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恶意经营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利用特许经营权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假出口,骗取国家退税;截流海外资金,在国外建立小金库,供自己挥霍享乐;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或优惠条件;利用职权,行贿受贿,用金钱拉拢腐蚀党政机关干部,编织保护网,等等。产生这些消极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一些企业党组织对企业领导者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一些企业领导者对自己要求不严,经不起市场经济考验外,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一是"一把手"很难实施有效监督,往往是"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无力,下级监督无效"。二是企业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政府过度干预企业,行政权力干预微观经济的情况仍然存在,国有企业竞争的社会环境不公正。四是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国有企业尽管在技术、质量、价格方面都占优势,却竞争不过非国有企业。五是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个人的贡献和收入不平衡,企业领导人的责权利不统一。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选用好人,约束好权,控制住钱。(1)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企业"一把手"。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选配,要体现党管干部和利用市场机制选拔任用干部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企业领导干部要重业绩,重管理经验和才能,重职工群众认可,重廉洁自律。要建立严格的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严格对"一把手"的监督,强化财经纪律监督,完善"一把手"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2)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决策、执行、监督是三个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科学、完整、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能够有效地制约企业领导人的权力。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每个董事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坚决杜绝"一把手"说了算,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3)取消多级法人,集中投资决策权,严格财务管理。企业法人层次过多,投资决策权力分散,母公司对子公司难以实施有效监控,容易造成腐败。要改变目前企业法人层次过多的状况,将投资决策权集中到企业总部,将分散的财务权集中到总部统一管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乱投资、乱担保。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严格控制资金流向。(4)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使其牢固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和法制防线,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做到企业领导人的权力行使到哪里,企业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不仅对企业领导人八小时以内的行为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而且对他们业余时间的行为表现也要注意。为此,要在企业广泛建立谈话制度、廉洁自律汇报制度和巡视制度,及时了解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了解群众对企业领导人的反映,了解企业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及企业领导人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增强企业领导人的廉洁自律意识,为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提供条件。(5)大力宣传企业领导人勤政廉洁的先进事迹,逐步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政治上要信任,生活上要关心,工作上要支持,行为上要监督。既要严厉惩处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也要大力宣传企业领导人勤政廉洁、开拓进取的先进事迹。要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可以考虑逐步在中央企业试行年薪制和上市企业期权制,把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直接挂起钩来。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逐步使经营者流动市场化、评价市场化、选拔市场化,通过市场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约束。

--抓制度落实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特点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这几年中央纪委针对党政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规定,其中有些制度和规定企业也是可以实行的,许多企业也根据中纪委的要求精神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狠抓落实。当前要着重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党内监督制度、企业领导人员任用管理制度、重大事故或案件责任追究制度等。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对企业领导人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重点追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本企业。本部门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二是本企业、本部门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事件的;三是本企业、本部门不正之风严重,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和治理的;四是企业领导人员的子女利用其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获取非法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中央企业纪工委将抓住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定,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同时要根据市场化和公开化的原则,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切断权力同市场的联系。--做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主要是查处在企业改组改制中,利用职权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在经济交往中、肆意挥霍、贪污贿赂的案件;财务管理中私分、侵吞泪p用公款的案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企业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工程招投标中非法侵占国有资产的案件等。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市场经济体制

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与我国的传统企业相比,其在领导层结构、经营管理理念、利益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仍处于初期探索的发展阶段,其内部的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如何使企业内党组织发挥自身政治核心作用,从而适应当前时代和历史背景,实现企业和党建的双赢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国家加大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了国有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基层党组织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制度保障,在完善党建工作过程中面临更为突出的矛盾问题,更为复杂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因此确保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企业内部党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在企业中深入贯彻党的相关路线方针,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向更大、更深方向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而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则要求其也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推动混合所有制变革的进程中要将建立完善党组织,有序开展党的工作作为推动其变革的必要前提。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必须发挥好在企业中的政治优势,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坚强并完善党建工作,同时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应构建有效的资产监管体系,对庞大的资产进行有效监督制约,最终实现为国企改革助力。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自身特点来说,加强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也是完善企业管理流程的一部分。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缺乏合理的管理模式,而企业自身掌握着大量的技术和资本,庞大的资金和技术规模不但不会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引入宏观调控进行综合管理,在进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市场的调节因素,通过市场来了解并调节资本的使用情况,从而实现资本收益的提高,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薄弱,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体制相对传统国企来说基础较为薄弱。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其自身的性质特点,它往往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融合的基础上产生,新企业的党建工作没有完善的体制和具体文件作为支撑,党建工作无法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改革后内部的投资主体明显增加,国有资产的占比减少,地位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强势。缺乏实权的境地导致企业自身缺乏强化意识,党组织相关人员对于党建工作的意识相对淡薄,同时企业内部有关领导也对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员工整体政治思想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2.2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方式不适应

当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还没有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工作的相关文件可操作性和务实性也不够强。每当开展党建工作时,缺乏具体的相关责任人,因此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这也直接影响了开展工作的质量和力度。另外还有一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缺乏创新思维,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仍旧将老国企常用的工作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工作方式单调,无法适应混合所有制企业自身特点,因此常常出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发展进程要落后于经济制度的发展进程这一现象。

2.3缺乏宏观调控,权利平衡体系不健全

混合所有制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企业内部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追求高收益低成本的过程中,对党组织的建设就相对弱化了,与此同时党组织也丧失了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的热情和活力,使党组织失去了先锋模范作用,对企业也起不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了。另外,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以市场导向为主,一味追求利益,盲目扩大生产,作为股东一员的党组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逐渐下降,从而造成了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赤字。

3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应把握的原则

3.1应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内党组织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能否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党组织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组织应时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充分利用自身政治优势,防止和制止一切损害员工切身利益的行为发生。同时要注意在维权的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工作方法尽量灵活但又不失原则性,以不侵害员工切身利益为前提。

3.2应充分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中的党组织应顺应时展,充分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去,把握企业总的发展方向,参与企业决策,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群众广泛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从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党组织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避免为企业设置不必要的限制,导致阻碍企业的顺利发展。应把握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维护管理层的权威和企业长远利益。

3.3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政治资源

党组织作为企业中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应充分利用自身政治资源,努力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对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物力能够进行合理的整合及调配。当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的投资主体间发生矛盾时,党组织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协调化解各投资方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企业的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协调而不添乱。另外党组织在协调这方利益的同时要保证健康有序,合法合规,防止将不良情绪和错误信息传递给企业员工,阻碍企业正常运营。

4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混合所有制企业若想寻求长远发展,必须在党的全局领导下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地位薄弱,党性意识淡化,党建思想的培养也并不突出。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应顺应企业实际发展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员工培训来引导职工参与到党建工作中去,以此来加强员工自身素质,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党建工作意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其开拓市场水平与内部员工管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因此党组织应关心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让职工感受到来自党组织的温暖,从而激发职工在工作中的活力和热情。同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做到凝聚和团结广大人员,从而加强和完善组织队伍。

4.2顺应市场节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当前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本身是具有自发性的,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想寻求发展,则必须要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通过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调控,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组织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能把权力紧紧握在手中,应该将企业放到市场中去,让其自主去经营,并辅助指导。只有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功能,企业才能最充分地释放其活力,最直观地展现企业的发展重点,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应该将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工作去解决,将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心工作去完成。另外,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党组织的工作也要时刻贴近职工的思想,想职工所想,身体力行地充当职工们的先锋,能够充分代表职工的根本利益。只有让企业在继承传统模式的途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深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必然需求。

4.3强化沟通协调能力,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投资方并不单一,而是由多个投资方组成的,每一方都有独立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因此各方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则显得十分重要。党组织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协调沟通能力,这也是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党组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通畅的意见沟通渠道,完善磋商机制,并督促相关工作的执行进度。党组织在工作过程中应勤于创新,勇于改革,努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工作思路,不能再像过去仅仅靠简单、强制的手段去开展工作,如此一来不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难以推动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党组织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先进理念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来赢得员工的尊重与信任。

4.4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系,树立自身形象

随着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制度发生的根本变革,企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制约因素逐渐增多,这就需要党组织转变自身角色和地位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首先党组织在工作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工作运行方式方法,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工作安排,勇于创新,开拓思路。另外,党组织也应建立起完善的制约机制,防止其内部发生一些头脑发热的问题。只有健全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作保障,企业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

5结论

事实证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更需要抓好党组织的建设工作,这是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内在支撑。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下发展经济,不断地建立完善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广玲,戴军.创新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J].光明日报,2014-08-10(07版).

[2]秦佗.创新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企业与文化,2015(4):42-44.

[3]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Z].2013.

[4]童有好.略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文化融合[J].理论导刊,2015(6).

国企法制工作要点篇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应对严峻挑战、完成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国资系统的各项工作都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是丰富党的执政资源的重大举措;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在企业的直接体现;充分依靠职工、团结职工,调动职工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是建立和谐社会、优化党的执政环境的重要内容。国资系统在贯彻落实《决定》中要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把丰富党的执政资源与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结合起来。

国有资产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物质资源。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既可以不断丰富我党执政资源的内容,也可以不断提高我们党执政资源的质量。

一是理顺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国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是十六大以来我党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转变职能、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极具探索性、极具开拓性的工作。下一步,要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指导市州尽快建立新的国资管理机构,继续推动省直部门与所办企业和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对于省政府已经授权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主动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既要维护所有者权益,又要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的经营自,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经营架构。

二是搞好各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通过全面清产核资,真正摸清企业国有资产家底,促进国有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尽快建成企业信息网,建立起科学的统计评价体系;加强产权管理,搞好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调处等基础工作,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按照已经出台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本着全面了解情况、个别协商指标、有利企业发展、广泛调动积极性的原则,搞好企业经营者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及相关的业绩考核、评价、奖惩等工作,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更加透明;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完善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及时跟踪制度,有效监督企业国有资产的变动情况。围绕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尽快研究制定全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与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是全面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国资系统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切实把法规制度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主要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推进两大改革。在已经制订和出台的重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在国资监管领域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新制度和新机制。各有关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二、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企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统筹协调企业职工等各方的利益,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局面,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要切实加快企业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首要标准。从国资系统来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企业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调整和优化我省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要切实改进领导企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调动各方面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积极性。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要高度重视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从技术改造投入、人力资源利用、新产品开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入手,培植发展后劲,夯实发展基础。

二是切实推进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要重点加大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力度。要紧紧抓住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与资金转移的历史机遇,借助外部增量资本,大力推进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继续按照领导挂点、专班协调、突出重点、一企一策等方式,推进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工作;要加强对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规范产权交易,把规范改制与提高改制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实现改革改制目标。

三是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是产业工人集中、工人阶级性质表现突出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职工是党执政重要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国资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要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国有企业改革,不是简单地“一卖了之”,也不是简单的减人分流,要把提高效率与安置职工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为了职工、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把职工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作为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改制方案必须交职代会讨论,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要通过规范改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

四是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工作。企业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依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落实维护企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度。完善企业稳定工作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处置的能力。

三、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我们党的重要基层组织,国资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这个中心,努力提高企业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式下,既要坚持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动摇,又要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改进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企业党组织既要积极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又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准确把握好参与决策的范围和程度,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按照“集体研究、分别体现、双向反映、科学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要全面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机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任免管理制度和办法;按照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出资人选派产权代表、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要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国有企业人才库,做好各类人才的选聘、使用、培养等工作,加快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干的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到国企创业的热情和使命感、荣誉感,重点建设好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者、科技带头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技能人才等五类人才。

三是全面加强企业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充分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和培养人的企业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斗志的积极作用,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与经常性的素质教育相结合。教育职工转变观念,理解和支持企业改革,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做好企业宣传工作。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的新机制。企业重大决策要及时向职工通报。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其依据章程创造性地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