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3:37:14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范文篇1

现在大部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今天,国有企业要再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再不进行机制转换、管理创新、再不讲成本、不注重经济效益,还是靠国家政策、吃大锅饭,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那面临着的结局就会严重亏损、企业倒闭、职工下岗。那么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呢?我想,应该走出企业改革的“怪圈”,不能流于形式,以市场为基准,扎扎实地改。

×一: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目前部份国有企业改革后,仅把原来的厂改为公司,而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挂出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两种职能,权责不明、职能不清。这种改法是换汤不换药,是明改而暗不改,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首先:加强舆论导向,为改制扫清思想障碍。应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召开座会等形式,向广大职工讲清楚企业为什么要改制?怎样改制?改制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个人带来什么变化,对职工会带来什么好处。通过宣传教

育,让职工人人知改制,懂改制,参与改制,拥护改制,做改制的促进派。同时,要组织职工学习《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加强思想引导,以“变”促进。一是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让每个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改革、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二是变终身制观念为竞争上岗观念,改变那种“进了企业门,就是国家人”的依赖思想;逐步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多元化,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三是让职工真正懂得:“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企业就不能发展,市场经济无情,改革是残酷的”;四是变等、靠、要观念为积极进取观念,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支持改制,搞好改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让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希望”。

最后:加强主人翁教育,摆正主人翁地位;要教育职工懂得:“不管企业怎么改革,工人始终在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重要地位,工人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人,要在职工中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照“三个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岗定责,以

责定薪,上岗靠竟争,收入凭贡献,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改革应股权结构多元化本着经济效益的增长

股权结构多元化,也即投资主体多元化、出资人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其实质就是企业产权的法人化、社会化。

一些全国著名的专家不约而同地宣称,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就是股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公司制改革规范化的核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司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核心就是产权结构多元化、责权有效性和法理的法人性,而三者之中,产权结构多元化又是前提;没有产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就不可能分离,就谈不上有限责任,也就谈不上产权明晰;没有产权结构多元化政企就不可能分开,公司内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不可能形成,即使形式上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有效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多元化是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因而是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首先就要要求股权多元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股权越分散,企业的隶属关系就越模糊,产权的社会特征也才越明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股分有限公司比有限责任公司更具有现代公司制的特点。其次是股权配置优化。就国企公司制改革而言,关键就是改变企业财产所有结构单一状况,改变国有股比重过高的状况,我倾向于主张,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要尽可能减少国有股所占比重,国有股比重少一些,政

企分开才有可能法人治理的有效性才会更高,企业改革就是将企业生产需要的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创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使国家控股的公司依托优良资产各主导产品的优势,增加经济效益。能否增加经济效益是关键,改制后的公司没有经济效益的增长,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失败。

三:找准市场,以成本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发展

邯钢之所以由过去的一个一般地方中型钢铁厂,跃居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行业列,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只有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找准市场,模拟市场,进行成本核算,深挖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就是说对于改革的公司,要凭借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主导产品,借市场来做优做强做大,改革后的企业,要找准市场,以成本为导向,不断管理创新,适应市场的发展,不然终会被市场淘汰。

四:加强现代标准化管理,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量化考核

首先,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结合历史最好水平,科学、合理、可行地完善标准管理体系,做到工作标准定量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员工行为规范化,经营程序制度化,监督考评日常化,尽量减少定性考核,重点突出量化考核。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其经营业绩和工作效益都处在量化考核与监督之中。另外,企业在注

重资本金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本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效益,不断创新企业品牌和形象,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感染,使企业变成知识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其次,确立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给员工一个充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舞台,并通过按劳报酬和贡献,决定待遇的提升,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淘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任人唯亲,庸者不让位,分配不合理的用人缺陷,扼制人才合理流动。

最后,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粗分到经营管理者,细分到岗位责任人,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挑。根据历史水平,结合市场情况,对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粗分到经营者,细分到岗位责任,形成企业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完成目标。对超额完成指标的按比例计入其个人报酬,连续报告期内完不成经营目标的调离岗位或下岗,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制定出的经营目标先进、合理、科学、可行,并要求对目标管理者与责任人对目标的实现按比例承担责任,以确保企业总体目标顺利完成。

五: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管理的力度,实施全方位、多时控的监督体系,进行阳光操作

一个企业的好坏,关键看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企业管理者素

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水平。正如海尔老总张瑞敏说的,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好的员工队伍是好的干部带出来的,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因此,企业管理者素质的高低,所作出的企业决策,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管理者素质高,阳光操作,通过民主方法所作出的科学决策,无疑增加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企业也就能在市场的风雨中搏击自如,久战不败;假如企业管理者素质低,奉行个人淫威,任人为亲,图谋私利,那么企业最终会被毁掉。

国企改革范文篇2

一是下个月是晶牛踏上改革路程十周年纪念日。十年的风雨历程、十年的起伏跌宕、自然有许多感受、体会、教训、设想,能与专家学者、企业同仁交流,以求获得指点。二是我们中国晶牛思想网站,在北大有数十个专家学者及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已成为我们真诚的朋友和热心的网友。一部分去邢台晶牛见过面,大部分未见过,本次也借此机会看看大家。

我所讲的题为:用思想指导国企改革,迎接入世挑战

此题实为两个内容:一是如何用思想指导国企改革,一是入世后如何迎对国际市场竞争。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用思想指导国企改革,需要认真回顾改革20年所走过的道路。

78-83年,国家实行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承包,83-86年进行两步利改税,因税负不公开,税率高,企业负担加重,86年开始国企出现全面亏损。87-94年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94-97年抓大放小,十五大召开提出创建现代企业制度。98年提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企从一般的竞争行业退出。即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综观20年的国企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取得了一些成果:

如: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的竞争意识增强,职工与企业利益关联度增加,企业机制有了大的变革,政府职能开始转换。

但改革20年来未达到预期目的

企业活力没有增强,效益滑坡。80年亏损面约为20%左右,如今亏损50%以上,职工平均的实际收入及购买力没有提高,看病、孩子上学、养老这些基本的生活保障发生困难。下岗人员不断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企业负债率由80年40%到央行官员公布65%,而实际为75%以上,企业负担过重。

人们的信仰、信任危机也是改革的一大障碍,主要由腐败所致。

纵观以上回顾,不难看出,国企改革确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认识、文化及价值取向,也具备了社会革命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的,二是实现权力和利益再分配,三是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工作方式都会有一个质的变更。

国企改革不到位的症结,具体表现为:

生产力制约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直接表现为政府转换职能滞后于企业转换机制,政府只在企业经营上作政策上的调整,未从政府与企业双方体制上下功夫,做“手术”。今年5月24日《河北工人报》刊发全省183家国企老总共同呼声,希望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解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

二、对国企改革的分析与认识

根本的解决办法:用思想指导国企改革,既要指导政府转变职能,更要指导企业转换机制。

今天我所讲的主要是如何指导企业的转换机制。

国企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那么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做指导,这个理论体系就是思想。运用思想这个理论体系绝不是照搬毛的著作和论断,而是要把思想基本理论精髓同今天改革开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可行的方法,形成一个能够解决和解释改革道路上各种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我们称其为思维定势。晶牛人经过十年的改革实践具体总结为:

坚持真理,勇于实践,融传统于现代,将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建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走一条虚实相兼、扬弃创新之路。

有了思想的指导,有了这条“虚实相间、扬弃创新”之路,晶牛由多年亏损冠军半年便扭亏为盈,一年发展成为邢台市利税首户,全国同行业利税大户;由只能生产落后平板白玻、到开发出填补省内空白的宝石蓝玻璃、填补国家空白翡翠绿玻璃、填补世界空白的玛瑙红压延微晶玻璃。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靠的就是思想,这说明思想没有过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仍有巨大活力。

三、如何使思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有效结合?晶牛的实践是:系统推进“六个一”工程。即:

一是高举一面旗帜

二是寻求一个理念

三是培育一方文化

四是带出一支队伍

五是营造一套机制

六是走出一条路子

㈠高举思想的伟大旗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思想根据和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人类东西方文化融合提炼的真谛,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对指导国企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仍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基本工作方法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国企改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必然要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准确地握经济规律和市场脉搏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证。

军事思想对指导市场竞争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所倡导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科技攻关形式,是组织企业科技攻关、实现科技进步的有效管理方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和传家宝。

㈡寻求一个理念

是一个首尾相顾、自成一体、能够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这就是:

“晶牛之魂”--弘扬思想、用足政策法规、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弘扬思想解决了国企改革的根基人气问题、用足政策法规解决了发展道路问题、探索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了发展方向问题,解决了“依靠谁办企业,办企业为谁”的大问题。

㈢培育一方文化

现代企业之生存决定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综合竞争来源于三个支点:企业文化、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文化是基础。晶牛文化初创于92年,完善于94、96、2000年。共分三部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1.精神文化:我们的企业宗旨为:以人民为本,为中华增辉;八字晶牛精神:团结、拼搏、创新、奉献;四字晶牛作风:廉、公、严、新;晶牛商标、晶牛之歌《晶牛颂》、企业报刊《晶牛周报》、《晶牛宣传》;反映晶牛改革创新的五集电视剧《晶莹大道》、晶牛公仆座右铭:公生明、廉生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晶牛之魂:弘扬思想,用足政策法规,探索现代企业制度。

2.制度文化:

⑴领导廉洁自律规定,不以权谋私、陪客就餐交费、私事用车按规定交费、礼品上交制度等等。

⑵设立质价办、执纪纠查办、购物、工程招标三不准制度、五大管理条例等。

⑶完善民主管理,设立专职监督员与纪委、职代会、监事会多方监督相结合,设立党委书记、总经理接待日等

3.物质文化

⑴在邢台建立具有鲜明晶牛文化特征的集团办公楼。

⑵京广线上建立现代化生产线、树立主席汉白玉塑像。

⑶具有晶牛公司标志的大小车队行遍全国。

⑷带晶牛商标的上百个产品行销全国、飘向世界。

㈣带出一支队伍

精心组建车头,选德才兼备之人组建企业家群体,实现年龄、专业、性格的互补,党政交叉任职。变伯乐荐马为赛场选马,实施“四四制”选人用人规则。“四四制”的内容为:四个条件指按德、能、勤、绩选拔作用干部;四个重点为:突出一线、独挡一面、年轻有为、突出贡献;四个渠道:党政干部、科研职称、技师、分级科员;四个进程:一是十分优秀、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二是任务完成出色、有上进心、可塑性大的;三是步子能跟上但无创新;四是德才偏重,工作平平。

㈤营造一套机制

一是全方位激励机制;二是快半拍决策机制;三是科技先导机制;四是约束监督机制;五是仿太阳系运行发展机制。

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人的活性。我们根据责任大小、难易程度,贡献多少实行不同档次的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年终根据审计和企管考核结果予以没收抵押金和奖励兑现。我们还在全公司开展“爱晶牛、做主人、建功业”的“晶牛杯”劳动竞赛。对技改创新工作有功人员实行建档、上榜、重奖。

快半拍决策机制使企业赢得高效。谁都知道决策应在市场之前,但重要的是知道前多少?前于何处?如果快一拍,市场要素所具备的条件不到位,就不能为我所用,事倍功半。如果提前半拍,给行动留出半拍的可用时间和空间,市场即可在手。1992年我们开发蓝玻坚持超前半拍决策,赶上了全国销售市场高峰,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机遇稍纵即逝,决策者要具备作战指挥员出色的指挥才能,当进则进,进要进得快;当守则守,守要守得住;当退则退,退要退得稳。做到进退自如,才能稳操胜券。朱镕基总理听了我们“快半拍决策”机制的汇报后,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科技先导机制是指实行一个战役二条战线的运行机制。1992年我们成立了市属企业第一家建材研究所,去年底我们成立了“晶牛设计研究院”。启动了新产品开发的一个战役两条战线。一是由总工程师牵头,以研究所为主体,开发平板玻璃以外的新产品;二是以生产技术厂长带头,以技术处、设备能源处等有关部门为主体,围绕浮法玻璃产品品种、质量、成本搞技改。几年来,晶牛集团新产品开发不间断,几十种起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在晶牛问世,成为全国玻璃厂家品种最全企业之一,成为中国的彩玻基地。

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发挥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外,还加强民主监督,实行厂务公开。设立了每月书记、经理接待日及专职民主监督员。

仿太阳系运转的发展机制在晶牛得到较好运用。这一自然规律有四个特征:一是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只有太阳一个中心;二是各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均可自转;三是各行星都有自己运转轨道和运转方向;四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还可以拥有围绕自己运转的小行星。按照这一规律,我们对各子公司、分公司、分厂实行了既放开又调控的管理模式,使各公司(分公司)、分厂在灵活自转的同时,又紧紧围绕集团公司这个中心“公转”。

㈥走出一条路子

晶牛集团近十年的改革之路可以归纳为:虚实相间、扬弃发展之路。坚持思想建设与经济建设虚实并行。在思想建设上,坚持理想信念与思想创新并行,弘扬正气与狠刹歪风并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改革与转机不停步,改造与开发不间断。

四、讲如何迎对国际市场挑战与竞争。我们认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佳选择。

㈠为什么走出去?在我国大多工业规模能力已饱和,如钢铁(1.8亿吨)、玻璃2亿重箱、陶瓷(100亿件,出口34亿件,占世界总量60%)、煤炭、水泥等行业,总量均在世界属首位,并供大于求。要守住市场,只能御狼于家门之外。但另一方面,入世后市场、资源、能源、人才的竞争均无国界,没有禁区可言。美国人、欧洲人可以到中国来、中国人可以到国外去。“走出去”谁占先谁就占主动。

㈡应该往哪里走?各个行业各企业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但总体发展的原则是一致的。我们通过对欧、美、亚、非、奥世界五大洲进行全面市场考查后,确定了“国内西扩、国际南进”的发展战略。其发展原是向市场潜力大、资源最丰富、政策最优惠、政治环境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㈢凭借什么走出去?走出去需要人才。哪么人才从哪里来?我们采取自己培训、国内吸纳、国外招聘的方法解决。其次是资金。资金从哪里来?采取国内融资与国外融资相结合的渠道。再次是项目问题。用自带高科技及采取国外嫁接方法解决。最后还要凭借机制。晶牛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与创新,已探索和总结出了独具晶牛特色的现代管理机制,可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有机结合。

㈣走出去的保护措施

走出去后会遭遇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及各种陷井,如何保护自己尤显重要。我们一要熟悉掌握并灵活运用WTO游戏规划,熟悉国际法规,依法保护。二要寻求我国驻外大使馆、商赞、新华社驻外机构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华人民间团体如同乡会的保护。第三还要广交当地朋友,依靠外国友人帮助。

五、讲晶牛依靠思想指导自身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果

一是由多年的邢台市亏损冠军、河北省亏损大户、负债率达140%。总资产仅3700万元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5个亿、全国同行业利税榜首、十年内6年利税居市属企业首位。

二是由落后淘汰的平板玻璃发展到开发宝石蓝填补省空白、翡翠绿玻填补国家空白、压延微晶玻璃填补世界空白。

三是由国有独资的工厂制发展到政府资本全部退出的多方投资主体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四是由邢台市法制建设的重灾区、短短几年内劳教判刑、枪毙达70余人发展成为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八年来无一人犯罪入狱。主动请“法”进企,与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邢台人民检察院结成联谊单位,实行依法治企、预防违法犯罪。

五是由连商标都没有的企业以首创世界第一家思想网站,世界第一家微晶网站,企业共开设了三个网站。其中思想网在一年多的时间接待国内20

余个省市、世界20余个国家共2100万人次的登录访问和来公司直接访问。连续三年在晶牛召开全国范围的由中央党校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参加的思想研讨会。

六是企业达到“六无”境界:

⑴集团领导班子无一人贪污腐败

⑵中层干部无一人跑官要官

⑶青年无一人犯罪入狱

⑷职工无一人下岗推向社会

⑸群众无一人上访告状

⑹省市组织部门多年对晶牛领导班子考核无一张反对票

国企改革范文篇3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向进行,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市县、从官方政策到学者研究,都津津乐道于“两权分离”。但20多年的实践却表明:两权分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的3年里,中国经济出人意料地“状态不佳”起来,——中国市场经济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瓶颈期!

这次瓶颈从表面上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的“集体地震”,丑闻不断,败绩连连;二是国有企业的“批量滑坡”,相继陷入困境。由于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国企改制而成,因此,可以认为: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层都是相同的,即20多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国企之病——终于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在我国即将进入市场经济的更高阶段的前夕,象积蓄已久的火山一样不可按捺地喷发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失灵?这个问题十分令人困惑。当初论证“国企应该彻底两权分离”时,曾列举了无数条有力的论据。但现实击破了些论据,国企改革面临“大转舵”的迫切任务。

反思:我国国企的真正症结何在?

20多年的国企两权分离之改革,并没有象乐观的经济学家预计的那样带领中国驶入美好的经济新海域,却时常撞向冰山。这令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国企的真正症结何在?

科斯定理表明,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性经济人”,人们在进行某一项行为之前,会计算自己的效益,计算自己的投入产出。达到某一目标的方法有多个,人们会从中选择对“自己”(而不是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最有利的方法。在国有企业里,人们的个人利益及目标常常与组织(即国企)的利益及目标不致、相背离,在这些情况下,国企的利益对于主管官员及经营者而言,只不过是一种“外部性”因素;而他们自己的利益则是一种“内部化”因素。科斯定理深刻地揭示出:理性经济人只会积极关心内部化因素,而不会积极关心外部性因素。如此,便不难理解国企的真正症结之所在。

我国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国企两权分离之改革,仅仅是廓清了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关系,而没有理顺主管官员及经营者与政府及国企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政府与国企,二者都是组织机构而非自然人,只不过一个是“大”组织机构、一个是“小”组织机构。社会学表明,组织机构本身是没有生命、没有意志的,它不能象自然人那样去进行思考决策,所以,政府与国企都不能“直接”维护自身的利益。归根结底,还必须由主管官员和经营者“(代表)”政府及国企来进行决策。在“”的过程中,主管官员和经营者就会在外部性因素(即政府及国企利益)和内部化因素(即他们自己的利益)之中,关心后者而牺牲前者。

所以,司法部“国有企业问题研究”及“公司治理结构专项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我国经济法专家刘大洪指出:国企的真正症结在于它没有解决好“自然人”(即主管官员和经营者)与“组织机构”(即政府和国企)之间的利害关系问题,没有在“自然人”与“组织机构”之间搭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没有使二者的外部性与内部化相趋同。两权分离之改革,仅仅在这个大的组织机构(即政府)与那个小的组织机构(即国企)之间进行,而没有深入到自然人与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之深层。

转舵:虚拟私有化改革

为了使中国具备“淮南”的气候及土壤,以便于“桔树”在中国真正结出“桔”而非“枳”,一些人主张中国国企迅速、彻底、全面进行私有化产权运动。但是,中国国情又要求私有化产权运动必须慎行、缓行。在这种两难处境下,“虚拟私有化”倒不失为一种新出路。我国经济法专家刘大洪指出,传统的公有化之所以缺乏活力,是因为它否认、排斥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合理私权,薪酬僵死,国企经营者不能通过合法的正常途径来主张、获取相关私权,于是就产生了两种后果:一种是营私舞弊,“积极地搞垮国企”;另一种是虽然不侵吞国资,但丧失经营热情,碌碌无为,“消极地拖垮国企”。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讲,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国企不具有私企的“经营欲望和活力”。

西方的私有化是一种“实在的私有化”,是彻底的私有化。它虽然能有效地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能孵生出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规则,它不适于目前的中国国情。西方的实在私有化,其精髓之处并不在于私有,而在于它能激励“确定的人”去关心、维护、监督企业的经营状态,使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也就使整个国民经济向上提升而不是向下坠落。所以,只要能找到一个(些)胜任的“确定的人”来经营企业、监督企业,就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在国有制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优秀的国企经营者拥有企业股份,使他们也成为国企的股东。根据科斯定理,一旦外部性实现了内部化,就能激励他们关心国企的经营状况,最终,他们获得了丰厚私利,国企也得到了良好发展,国有资产也实现了保值、增值。

与“实在私有化”相应,“虚拟私有化”在本质上并不是私有化,仍是公有化(或国有化),形象点说,它是“披着私有化外衣的公有化”。这种做法中,私人股份是从国有股份中派生出来的,整个企业的股份结构中既有国有股、也有私有股,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它并不是西方式的彻底实在私有化,但同样能实现其精髓(即激励“确定的人”去关心、维护、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可以称之为虚拟私有化。

除了对“经营者环节”进行虚拟私有化改革之外,还必须对国企“所有者环节”进行同样的改革。方法是:改革旧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再搞分散式管理,而是由专门的统一的部门来管理,该部门实行委员会制,每个官员(委员)都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国企,并拥有其所负责的国企的一定股份,这样,把主管官员的外部性也内部化了,他们也象经营者一样成了国企的私人股东,为了自身的股权利益,他们会比较尽职尽责、减少腐败行为。同时,通过专项立法来规定这些官员一旦渎职、失察所应负的法律责任,从民事责任到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这样,在两个环节上都进行虚拟私有化改革,就可以有效治理国企的“所有者缺位”和“经营者缺位”,通过重奖重罚来促使主管官员和经营者以“维护自己利益”的心态来关心国企绩效。最终,虚拟私有者和国家所有者实现双赢共利。这种措施从表面上看,是使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到了私人手中,但只要能有效解决国企的顽疾,这点代价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用一个苹果大的虚拟私有化代价去赢得一个西瓜大的国企优绩,这根本不是国资流失,而是增值。相反,如果因为舍不得一个苹果而失去一个西瓜,那才是真正地对国资不负责任。

尝试:国企MBO改革

MBO,英文ManagementBuy-outs,中译“经理层收购”或“管理者收购”,是指管理者(层)用本企业的资产作担保来进行融资,再用融来的资金收购本企业的股份或分支机构,从而达到控股或参股本企业之目的,使管理者由雇员变为所有者。在西方,它是一种资本运作方法,曾在西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用用。例如英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大力推行“国企私有化改造”,曾借助于MBO方式来进行。

MBO的确能治国企之病,是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良方,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它最大的贡献在于两点:

第一是使国企经营者由“纯粹的人(打工者)”变成了所有者,实现了国企的虚拟私有化改革。MBO之后,经营者拥有了企业股份,企业的利益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纯粹的外部性因素,已经成了内部化因素。这就会促使他们以“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心态来积极维护企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营权风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国企改革范文篇4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七届三次会议和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年工作。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瑞彬副省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年全省国企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进展情况

20*年是全省国资系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一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是国有资产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资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省国有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年,全省国有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26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利润总额188.4亿元,同比增长46.8%;交纳税金234.1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省政府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利润139.3亿元,同比增长39.3%;交纳税金168.9亿元,同比增长23.6%,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和交纳税金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以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为主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20*年,全省国资系统以发展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为目标,加大企业战略重组力度,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和政策性破产步伐,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实力、活力、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唐钢集团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集团整体优势逐步显现。钢产量突破22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85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50亿元,利税首度突破100亿元大关,跻身全国钢铁产业第一阵营。邯钢集团成功实现与宝钢在新区项目上的合作。开滦集团加快资源挖潜、重组和扩张,实施冀东矿区、蔚州矿区、内蒙矿区协调发展战略,全年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金能集团重组了中煤四处,组建了金牛机械装备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峰峰集团在积极争取磁西、内蒙资源的同时,大力整合周边中小煤矿,发展煤化工、煤电、煤层气发电等项目,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省建投进一步加大对能源、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前三强。华药集团进一步强化SBU功能,推进新药板块整合,加快迁建重组和新园区建设,以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和营养保健品三大产品系列共同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唐山三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纯碱、化纤的产能、质量、物耗等指标继续领跑国内同行。省信产投成功控股国内唯一拥有安全气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企业“东方久乐”,并取得经营管理权。省国控资产规模显著扩大,资本运营实现了良好开局。机场集团石家庄和秦皇岛机场奥运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建工集团承担的北京奥运工程被授予金质奖,物流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外贸资产公司大幅减亏,汽车集团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新良谷物与粮油集团实施了分线运作,粮油主业经营稳步发展。

中小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国企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作重点转向国有经济发展。尤其是沧州市对全市国企改革整体谋划,政府向开行贷款6亿元,统一政策、一条龙办公,采取先走人后关门的办法,使亏困严重的95户市属工商企业成功实现改制,2.09万职工置换了身份。邯郸市举全市之力,合力攻坚,建立完善指挥决策、组织协调和推进实施三个工作体系,以资产经营公司为操作平台,实施政府举债筹措改革成本措施,争取到了开行贷款,大大推进了改革进程,全市已有3.99万职工置换了身份。石家庄市利用资本平台统一打包收购不良金融债务,为中小企业改制创造有利条件,已累计置换职工身份11.26万人。邢台市针对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改革进程的实际,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等“八个一块”方式筹措改革成本,引进央企中房集团打包开发劣势企业土地,新完成改制20户。衡水市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已有2万名职工置换了身份。唐山市通过补充完善改革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手段,重点对困难企业进行改制,推进了华新、唐陶等企业的改革工作,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保定市坚持改革发展并重,在推进困难企业改制破产的同时,大力推进优势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实现了天威英利境外上市,完成了城市信用社不良资产处置和增资扩股工作。张家口市推进163家亏困企业改革,66家企业实行了破产重组,80家实现了改制重组,10多家企业实现了与大公司、大集团的联合重组,共有4.5万名职工得到了安置。承德市针对部分市属工商企业由于资金缺口大、企业欠债多而无法破产终结的现实情况,按照划分类别、区分层次、分步实施、分担费用、强化责任和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分类指导,重点突破,20*年底全市国资系统全部进入了职工安置阶段。20*年,全省完成市县属国有企业改制289户,省政府确定的188户省直厅局属企业已有178户完成改制脱钩任务,省直厅局属企业改革进入收尾阶段。省物产、粮油、汽车、外贸等完成了所属劣势企业先行安置职工年度目标任务。

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取得显著成效。邯郸发达、唐山陶瓷、石家庄拖拉机等39个政策性破产项目获国家批准,可安置职工15.6万人,核销呆坏帐82亿元,批复项目和金额居全国第三位。开滦集团林西矿、峰峰集团牛儿庄矿等9户完成破产程序,累计21个煤矿破产终结,妥善安置职工23.8万人,可争取国家财政补贴93亿元。

企业债务重组成效显著。省国控出资0.86亿元回购了华融、信达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4.9亿元债权,解除了相关企业债务链,促进了劣势企业改制顺利推进。沧州市以2686万元整体回购了长城、信达、东方资产管理公司20.44亿元不良资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重点,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

20*年,全省国资系统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引进外资、民营等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力度加大。开滦集团完成了历时多年的债转股。华药集团与荷兰DSM战略性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合资项目进入向国家部委报批阶段。石钢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河北旅游集团成功改制,实现国有资本退出,历时11年的燕都大酒店烂尾楼危机得到化解。河北国投重组后,信托和投资银行等业务全面恢复。天威集团与中国兵装集团实现战略重组,省建投与国家电网、开滦与大唐国际、石药与联想集团、耀华集团与联想集团、冀东水泥与中材国际、东方热电与晋煤集团等成功实现战略合作。

历史积淀的突出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重组后的财达证券经纪业务规模已跻身全国中等以上券商行列,从连年亏损转为20*年盈利12.8亿元。省国控重组宣工、金能股份重组沧化,新希望重组宝硕,使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华药集团通过实施债务重组、清理大股东占款、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内部改革等措施,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唐钢、金能在组建集团的基础上,加大在资金筹措、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力度,企业凝聚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省建投积极探索集团化管控模式,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了整合,南网火电资产装入建投能源公司,注册成立了建投交通投资公司和建投置业公司,迈出了资产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步伐。峰峰集团制定了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确立了组建三大子公司、形成五大业务板块的改革发展思路。华药集团、建工集团等以薪酬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路桥集团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等制度,工程成本、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以“四资运作”为抓手,国有资本调控功能进一步放大

省国资委和邯郸、保定、秦皇岛、衡水、邢台等市成立的资产经营公司,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积极探索“四资”运作的有效途径,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改革发展提供了保障,取得了良好效果。

企业上市和融资品种创新取得进展。省建投成功发行第二批企业债,募集资金18亿元。省建投能源增发6亿A股,募集资金22.38亿元。唐钢发行信托投资产品融入资金36亿元、短期融资债券20亿元,唐钢股份30亿元可转换债券已完成认购。峰峰集团发行了8亿元短期融资券。唐山三友公开增发获4096万新股,募集资金8.33亿元。

国有资本对矿产资源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唐钢集团争取了司家营、迁安彭店子、滦南马城、滦县尹峪等采矿权,承钢股份收购整合了平泉柏泉矿业公司、承德天宝矿业等当地钒钛资源,邯钢集团取得了中关铁矿采矿权,两大钢铁集团新增铁矿石后备资源15亿吨。开滦、金能、峰峰集团通过整合周边小煤矿和有偿占有省外资源,共新增省内外煤炭储量60多亿吨。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唐钢股份冷轧工程、邯钢舞阳公司百万吨宽厚板生产线、峰峰集团煤化工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开滦集团京唐港30万吨/年焦油加工,金能集团与天铁合作的110万吨干熄焦及宣东瓦斯发电,省建投定州电厂二期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曹妃甸煤炭码头、石太客运专线、张双铁路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唐山三友曹妃甸石化物流码头、18万吨有机硅等项目顺利推进。

(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国有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

全省国资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有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出台了《省国资委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唐钢集团淘汰了300立方米高炉、50平方米烧结机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设备。省建投的风电、垃圾发电取得重大进展,火电脱硫全国领先。唐钢集团、邯钢集团、唐山三友等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等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技术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唐钢集团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52项,多项产品及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开滦集团有6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金能集团在瓦斯抽放、带压开采、沿空留巷、膏体充填等一批关键课题上取得突破。华药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中检所联合进行的“高质量青霉素”研究课题列入国家“863”专题课题。唐山三友开发的气流纺粘胶短纤维等8项新产品和9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更加扎实。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安全责任体系,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督查和考核,开展了煤矿瓦斯治理隐患排查、法人代表承诺等专项活动。

(五)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国资监管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

全省国资系统从出资人代表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做实做好监管主业,推进工作创新,健全法规制度,基础进一步稳固,效能进一步提高。

国资监管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所出资企业负责人重大经营责任究暂行办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重大事项法律审核暂行规定》等一批制度文件。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在唐钢、邯钢、金能三家企业进行了公开招聘总法律顾问试点。

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显现。修改印发了《省政府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引入EVA即经济增加值指标,在考核利润的同时,考核企业资源消耗、资本占用情况。与沿海优势企业对标挖潜,寻找差距。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完善目标确定机制、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和完善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正式启动了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

国有产权股权管理进一步规范。制定出台了《河北省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规范意见》等制度文件。完成省属一级境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摸清了全省境外国有企业底数。全省共完成企业国有产权交易项目110宗,涉及资产总额240亿元,成交金额40亿元。

财务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省国资委企业经济信息管理体系和企业经济信息平台,实现了“数出一门,资源共享”。强化了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试点,加强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外派监事会效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坚持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集中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现场监督优势,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及时揭示并提出改进管理工作建议,全年提交《监督检查报告》62份、《专项报告》60份;向企业下达了《监督检查整改意见通知》,对委机关各处室下达了《监督检查整改任务分解》。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市建立了监事会工作机构,向出资企业派出了监事会。

(六)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国企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20*年,全省国资系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和完善“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健全惩防腐败体系,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入开展“四创”活动,积极推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并实施了企业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认真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在企业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了省委的肯定。

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了惩防体系建设,强化教育和预防。扎实开展了“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推行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加强了对企业改制改组、产权交易的监督。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对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工程项目建设、大宗交易等重要生产经营环节开展效能监察,促进了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信访稳定及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感情做好信访稳定和老干部工作。信访件的按期办结率达96%,全年受理的信访量下降23.8%,重点时期和敏感期的信访工作受到省联席会议的表扬。唐钢股份和宣钢双双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荣誉称号。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全省首次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年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以世洪同志为班长的国资委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的结果,是全省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国资委,向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20*年形势和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

要正确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的方向,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形势,深入研究问题,做到心中有局,胸中有数。

(一)我省国企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面临的形势

纵观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新一轮宏观调控,可以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20*年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金融市场风险增大,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党的十七大后,我国即将进入新一轮高质量的发展期。十七大报告是我国新的历史阶段“四位一体”建设的总纲领,报告中充满商机,蕴含企业生存致胜之道,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最大机遇。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针对面临的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8项主要任务,强调要把“两防”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近日印发的国务院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从即期影响来看,有些调控措施会给企业带来阵痛,不利影响要大于有利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释放,此次调控将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我省国有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省内看,在产业支撑上,对于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重要位置的钢铁行业来说,随着矿产、焦炭等资源的价格和海运价格刚性大幅度上涨,钢铁行业呈现出高成本、高价格的发展态势。在项目建设上,由于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银根会进一步缩紧,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从企业看,经过全省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下一步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劣势中小企业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国有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企业内部改革也还不到位,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在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国有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仍很脆弱,科学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复杂而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既要坚定决信,增强信心,又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是要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深入分析汇率、利率、税率、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信贷从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打好基础,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各企业既要积极进取,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又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高度关注因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可能给项目建设带来的风险,防止因资金紧张而出现半拉子工程,给企业正常经营和生存发展造成损失。三是钢铁企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真正从粗放的规模发展模式转变到内涵式的品种质量效益发展道路上来。同时要加强管理,降低消耗,尽可能把增支减利因素消化在企业内部,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才能实现我省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转变。煤炭、化工、医药、建筑等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深入挖潜、增收增效,弥补全省工业因不利因素造成的减利影响。全省国资系统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条主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有为的工作,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再创新的业绩。

(二)20*年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搞好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创新和探索才能给出答案。结合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体会到,做好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需要正确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把握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国有资本进与退的关系。能不能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确定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妥善解决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事关国资监管事业的成败。几年来的国企改革发展实践证明,按照市场取向做大做强有优势的国有企业,搞好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对实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市应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盘考虑和安排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而不能把全退作为目标,特别是对大型企业,重点是推进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要做到“进”而有为,发展和巩固优势;“退”而有序,放弃和淘汰劣势。

二是正确把握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近年来,我省国有企业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已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在做强做大上下了很大功夫,对增强发展后劲,调整产业结构都发挥了良好作用。但个别企业也存在着随意对外担保、盲目贷款投资、违规进入高风险投资业务等现象,有的企业甚至因此陷入困境。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数以万计职工及其家属的衣食饭碗,一旦这些企业出现生存危机,不仅会造成地方经济发展受损,还会造成大批职工失业,企业风险将迅速转化为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甚至会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各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的重要性,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各个环节风险点的控制,把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是正确把握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有两个: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经济组织,更是具有一般经济组织所没有的社会属性。国有企业一方面要追求利润,加快自身发展。只有加快自身发展,才能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在当前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在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做出表率。

四是正确把握国资监管与资本运营的关系。党的十六大赋予国资委管资产、管人、管事三项重要职能,“监管”是“出资人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资委的“主业”。但国资委仅仅抓国资监管是不够的,不能只单纯地去看着资产,而要通过有效、高效的“四资”联动和资本运营,建立持久的发展能力,取得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经营绩效。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国资监管与资本运营的关系,一手抓国资监管,一手抓资本运营,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国资监管方面,要坚持宽松严谨,疏而不漏;科学规范,及而不过;适时高效,利而不费的原则,加强对所出资企业的财务监管、权益管理和行为监督。在资本运作方面,要实施资源、资本、资金、资产“四资”联动,探索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资金再投入的有效途径,实现资源有偿、资产盘活、资本升值、沉淀资金流动,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三、20*年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和扩大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的落实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开拓年、创新年,也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20*年全省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深化股份制改革,实施资源、资产、资本、资金整合运作,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做出新贡献。

经过共同努力,20*年,全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3595亿元,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总额达213亿元,增长13%以上。其中,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1%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23*亿元,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达160亿元,增长15%以上。

针对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要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各项工作:

(一)围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方面要有新突破

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更高层次谋划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一是强化发展引领改革、促进改革的意识。通过解放思想积极谋划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使我省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缩短和赶上与先进省份的差距。特别是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要在建设经济强省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全省及各市实际,研究确定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采取纵向收缩投资级次、横向收缩分布跨度的办法实现国有资本集约配置,实行关联企业集中整合、国有资本集约配置,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二是以构建钢铁、煤炭、医药化工、地方投融资和现代服务业等板块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发展壮大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钢铁行业要通过强强联合、统一规划等措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战略协同,切实发挥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要进一步整合重组中小钢铁企业及地方冶金、矿山企业,适时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煤炭行业要以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和即将出台的加快推进煤炭产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为指导,以构建具有5000万吨以上产能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的大集团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快整合中小煤矿和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支持省属煤炭企业争取外部资源和煤电、煤化工项目发展,做精做强煤炭产业,做强做大煤化工。医药化工行业要着力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探索盐化工与石油化工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地方投融资企业要加快理顺体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努力做强做大。建筑施工企业要推进所属子、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积极开拓海外和省外市场。现代服务和商贸流通业要以物流集团、汽车集团、机场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国有资本重组步伐,积极培育发展大型国有物流企业集团,通过优质增量资产的进入,整合相关物流资源,全面促进产业转型,逐步在钢材、金属制品、煤炭、汽车、医药、化工等领域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专业化物流中心,努力培育国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新优势。

三是加快推进市县属和省直厅局属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省国资委要加强对市县属和省直厅局属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各市县和省直有关厅局要创新工作方法,多渠道筹措改革资金,基本完成全省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和劣势企业改革任务。秦皇岛、廊坊和沧州三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的设区市要重点谋划推进国有经济发展项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邯郸、承德、张家口和衡水市今年要基本完成中小企业放活和劣势企业退出,在继续改革攻坚的同时,抓好新的国有经济增长点项目;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四个改革任务比较重的设区市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同时,对保持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加强监督,提高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完成省直厅局属企业改制脱钩和完成省属劣势企业职工先行安置工作。各设区市国资委要把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该退的加快退,该进的坚决进,在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下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把国有经济做强做大。

四是认真组织做好开滦赵各庄矿等25个已批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的实施工作,配合做好在冀央企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进一步完善《煤炭政策性破产企业移交办社会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搞好试点,分步实施,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二)围绕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深化股份制改革方面开创新局面

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深入破除制约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一是深入推进股份制改革。在保持对钢铁、煤炭、化工医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中骨干企业控制力的前提下,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逐步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积极组织企业参加“5.18”国际商务节等重大经贸洽谈活动,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管理好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完成华药集团和DSM公司多层面的股份制合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运作,完善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机制。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逐步减少决策层和执行层交叉任职。积极探索外部董事制度,选择1-2家企业先行试点。加快在国有独资公司中补选职工董事。加大企业领导人员竞争上岗力度,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后备人才的培训和管理。

三是继续深入推进“两分”工作。加大对辅业改制工作的扶持力度;对分离改制后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协调解决后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部分出资企业推行非核心业务外包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适时推广。

(三)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新进步

牢固树立全面发展、效益发展、协调发展以及保护环境也是发展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省国有济经沿着科学发展轨道加快发展。

一是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督导考核,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工艺开发,督促重点国有企业践行承诺,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国家允许科技开发费在税前列支这一政策,提高科技开发费用在销售中的比率,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突出抓好投资项目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项目建设的跟踪和服务,谋划和推进一批对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产业支撑项目。重点抓好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邯钢新区、承德钒钛制品基地、三友盐化工循环经济、峰峰煤化工、华药新工业园区和省建投能源、交通、水务等行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和规范项目监督管理,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项目建设年度进度要求。

四是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创新。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引导企业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向国内、国际一流企业看齐,查找存在的差距,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隐患排查,落实法人代表承诺。要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规范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四)围绕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在“四资”联动运作上要有新举措

牢固树立“大金融”意识,强化资本运作观念,利用灵活有效的手段,有效整合和优化“四资”运作,加快实现向国资监管与运营并重的方向转变。

一是加强矿产、土地资源整顿整合,提高国有资本对矿产、土地资源的掌控力度。按照“整装资源优先配置,分散资源有序整合,省外资源积极争取”的方针,全力做好国有矿产资源优先向唐钢、邯钢等大型国企配置工作,支持省建投和大型钢铁、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审慎地开发省外、国外矿产资源。支持省国控公司加快整合胡峪铁矿。积极推进华药等退市进郊,退二进三,把企业闲置的、低效的土地资源转换成土地资本,加快企业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融资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探索组建省级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稳妥推进利用开行贷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已有部分资产上市的企业,以整体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一步融通资金。支持企业用好用活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努力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充分发挥省级投融资企业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加大建投、国控、信息产业投、国富投、科技风险投等平台公司的建信和增信力度,加快省级投融资企业改革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加快实施一批国有资本运作重点项目。加强对省级投融资企业国资监管和业绩考核工作。支持唐钢集团等大型产业集团成立专门的资本运作部门。

四是积极推进债务重组。进一步与金融机构协调,研究解决华药、省国控、省外贸资产公司、汽车集团、粮油集团、中煤四处的金融债务回购和峰峰集团债转股股权回购问题。各市结合自身实际,继续做好债务打包回购工作。根据需要,省国资委要做好协调服务。

五是加强省市国资委在“四资运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各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壮大国有经济和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探索““四资运作”的有效途径。省市国资委、各市国资委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具备条件的可以联手运作,实现共赢。

(五)围绕提高监管效能,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方面迈出新步伐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是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体制保障。要坚持中央确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国资监管,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出资人定位,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一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要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国资监管工作的新特点,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出资人制度建设,完善市级国资监管机构,探索县级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人层层到位。贯彻落实《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重大事项法律审核管理暂行规定》,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加强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章程修订工作,发挥章程在维护国有资本权益中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激励和抓手作用。进一步做好业绩考核与绩效评价、薪酬分配、企业领导人员任免等其他制度的配套衔接,加快形成科学、先进、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抓住关键问题和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提高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针对性,鼓励使用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价值创造。加强分类考核和行业对标,逐步实现精准考核。扩大被考核企业范围,今年已将省国资委代管的6户科研类企业纳入了业绩考核,同时,也要求对投融资类企业进行业绩考核。继续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体系,制定印发特别奖励办法,着手进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工作。

三是加强国有产权监管。建立全省企业国有产权交易项目动态监测系统,探索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中试行延牌、电子竞价等制度。加强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探索开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抓好产权登记、年检和产权界定工作,强化资产评估项目的过程监管,规范和加强非上市企业的国有股权监管。进一步探索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划转、评估和境外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管方式和方法。

四是继续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督。完善统计稽核、会计规范、审计监督三结合的财务监督机制。深化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积极组织推动所出资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所出资企业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研究制定所出资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负责人资产经营责任。积极推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保证企业经济安全运行。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事会工作。继续坚持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集中检查相结合,加强日常监督,充分发挥现场监督优势。加强对重要经营管理活动、重大决策及程序合法、合规性的监督,增强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灵敏性。各省属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接受监督意识,认真落实监事会的知情权。

(六)围绕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精神,在企业党建、反腐倡廉和稳定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努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为推动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落实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推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和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性。

二是进一步加强出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大部分出资企业领导班子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在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团结协作、作风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发展壮大全省国有经济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要看到,仍有个别企业领导班子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观念陈旧,业绩平庸,满足于维持现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敢大胆地去闯、去试,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连续几年考核等次较低。这种状况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的。省政府国资委的重要职责就是要落实“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带好经营管理者队伍,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对那些长期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也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调整,在企业领导班子中努力形成奋发有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深入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点项目、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国资监管和预防问题发生的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构建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工会参与的大监督格局。继续开展对企业的巡访工作和专项督导,深化企业效能监察。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国企。指导国有企业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抓好以沿海新国企、国资新形象为主题的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国企改革范文篇5

截止20**年底,全区共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业改制企业24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2.7%,实现“双转换”职工人数为1187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920人。商粮贸企业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的共18户,占全部商粮贸企业的60%,实现“双转换”职工人数413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034人。这批企业改制共涉及资产51039万元,负债72114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企业为负资产。尚有24户企业未改制,涉及职工4858人。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在工业企业上强力推进,商粮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难点企业如造纸厂、油泵厂也有重大突破,但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的改革还远未结束。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区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采取职工身份“双转换”的办法,以企业资产变现为主,财政资金“兜底”为辅,对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改制。出售改制等方法,将原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进行拍卖,但对于原利税大户企业或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则尽量保持其生产性能不变,只改变所有制的方法,尽量保持企业的生产性,使税收有所归,工人有所劳。如我们的原堆花酒厂改制后成为江西堆花酒业公司、原吉安机床厂改制后成为江西杰克机床厂、原吉安电机厂改制后成为吉安电机有限公司、原吉安水泥厂改制后成为玉华水泥有限公司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边实现企业改制,职工身份“双转换”,一边又可以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脱胎换骨,赋予新的内涵,实现企业的再生崛起。除此之外,我们对像江西电线电缆总厂这样的企业,则剥离优良资产,成立江西联创线缆公司,成为上市企业,从而在税收、技术上改造上更上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原来濒临死亡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从企业中退出,中小企业民营业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取得进展。通过落实改制兼并破产等改革措施,使部分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企业利税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而对于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则交由国有资产营运中心管理,从而使剩余资产依旧能发挥作用。

三、存在问题

1、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存在“生做国企人,死做国企鬼”的思想,对结构调整、破产兼并、下岗分流等工作阻力很大。几乎每家国有企业改制都会出现职工大规模阻碍的情况。

2、另外政策上,土地资产的过户极其难办,使新成立企业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后遗症。

3、在职工参保问题上,在部分原国有企业都欠交职工社保金,而且金额巨大,我区就有9000多万欠交社保金,这个矛盾相当尖锐,如不解决,将会因此出现稳定问题。

4、资金问题,职工的安置成本,企业欠银行的贷款问题,都制约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5、从社会保障环境看,社保体系和社区建设滞后,离退人员医疗问题,分流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问题,党群关系属地化管理问题无法解决。从市场环境看,表现在产权市场不够规范、不够完善,企业产权退出渠道还不够畅通。

四、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初步确定国企改革两个“五年目标”:第一个五年,即-20**年,完成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使国有中小型企业退出国有系列和控股地位;第二个五年,即20**-2010年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比如我们的联创光电吉安分公司拟投资1.6亿元,改组为江西联创科技公司,由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变为子公司,加大投入使其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成为我区国有企业的领头羊,实现国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虽然国企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必须切实破除阻碍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种种思想桎梏。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搞好国企改革与发展。

(二)依靠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推进企业改革。1、要抓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2、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进行重组,形成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3、要抓好大公司大企业发展,突出支持江西联创吉安公司的企业发展。

国企改革范文篇6

一、MBO的理论分析

(一)1、MBO与公司治理结构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管理才能与资产不对称,造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通过契约关系成为合作伙伴,实现资源互补。企业的经营权就变成了企业的契约性控制权。据现代企业理论,这种契约性控制权包括2个部分: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前者是事前通过契约明确规定的控制权,后者则是指事前没有明确界定如何行使的权利,是决定资产在最终契约所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如何被使用的权利(HartMoore,1990)。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契约被授予特定控制权,即经营控制权,包括日常的生产、销售、雇佣等权利,而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则被资产所有者拥有,如任命和解雇高层管理人员、重大投资、合作等战略性决策权。实施MBO之后,企业的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便统一在管理者手中。这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通过股权结构的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2、MBO与管理者激励

根据大卫·麦克莱兰(DavidMcClelland)提出的3种需要理论(Three-needsTheory),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拥有企业控制权可满足以下3种需要:1、(1)成就需要,指在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上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2、(2)权力需要,即影响或控制他人的欲望;3、(3)归属需要,指在企业和社会建立良好关系、取得一定地位的需要。以上3种需要的满足,无疑使控制权回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另外,现代要素理论认为,管理者投入知识和经验等管理要素,使整个企业的价值增值,因此,管理者除了要拿正常的工资之外,还要拿企业的分红,即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MBO把公司的特定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全部归管理者所有,是完全符合现代激励理论和要素理论的,可最大限度地激励管理者。

(三)3、MBO与管理者约束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约束主要包括2个部分: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内部约束是公司所有者通过法人治理结构从公司内部对管理者进行的约束;外部约束则指经理市场上的竞争及资本市场上对本企业的可能的接管、兼并或重组。内、外两方面的约束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但这种限制的力度是非常有限的,仅在管理者的职业生涯内有效。当管理者行将结束职业生涯时,他就会背离股东的利益,大肆为自己谋福利。MBO实现了企业的“三权统一”,表面上看似乎弱化了约束机制,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管理者拥有绝对比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他会本能地强化自我约束;同时,MBO的重要参与者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安排整个操作过程,并提供债权和股权融资支持,因此,金融机构对企业会非常强烈的监督动力,他们会通过组建董事会要求公司提供详细的经营和财务信息,监督企业战略投资。可见,MBO在强化管理者激励机制的同时并未弱化其约束机制。

二、国企实施MBO的可行性分析

(一)1、宏观政策支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出售小企业和国有股减持等一系列改革方案。朱镕基总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企业,国家必须控股;对其他企业,不必都要控股。”这就是说,除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企业外,其他企业都可以采取多元持股的方式进行改制,国有股权可以退出控股地位或全部退出股权。以上无疑为国企实施MBO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2、国企内外交困,急需改革

国企改革虽然已进行数年,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产权结构单一、资产所有者与实际控制者利益错位、国企管理者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寻租行为等。MBO不仅实现了国企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利益的统一,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国企管理者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寻租行为。另外,我国已加入WTO,随着对外资市场准入限制的逐步取消,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产品降价、原材料涨价、费用增加等多种减利因素将接踵而至。国企只有深化改革,进行资产重组,实施MBO,才能顶住市场竞争的压力,继续保持增长。

(三)3、国企管理者持股意愿强烈

众所周知,我国许多国企都是其管理者历经数年或数十年倾尽无数精力和心血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辽宁盼盼、粤美的和郑州宇通等已经或正在实施MBO的知名企业都是如此。这些管理者对企业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在当今国有股减持之际非常渴望获得企业的控股权。

(四)4、国企实施MBO的融资要求将逐步得到保障

尽管当前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对企业股权质押贷款等项目限制较死,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些限制将逐步得到放松。当前,在一些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信实业银行,专门针对MBO的股权质押贷款正在“悄悄”进行。另外,我国已经“入世”,外资银行将被允许开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国企实施MBO的融资前景保持乐观。

三、国企实施MBO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1、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与评估

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是国企改革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长沙市国企改革中有关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方法。已颁布出台的《长沙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对企业固定资产产权的界定方法如下:“1983年底企业的净资产和1984年1月1日以后国家专项拨款形成的资产全部界定为国有资产”;同时规定1984年1月1日以后企业税后留利积累形成的净资产等为集体资产。在国有资产的评估方面,要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密切合作,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实施。对实有资产进行评估之后,要核销不良资产,提取用于安置伤、病、残、退职工的费用,剥离土地使用权;之后,再根据国有资产与集体资产的比例算出国有资产的具体价值。

(二)2、收购中的公开、公平问题

国企成功实施MBO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收购中的公开和公平问题。客观地讲,以往发生的数起国企管理者收购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内部人交易问题。一些国企管理者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对企业架构的控制权和选择中介机构的职务方便,做出对自己非常有利的企业定价,将企业在缺乏社会监督和竞争机制的情况下转移到自己名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杜绝或减少内部人交易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收购中的公开和公平。这当然不要求公开所有细节,但收购方式、收购价格等都要向社会公开、公平竞标。

(三)3、管理者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的选择

MBO一般只需管理者自筹融资总额的10%-20%,其余都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战略投资者处进行债权和股权融资。在当前金融部门对股权质押贷款进行限制的情况下,国企管理者应把目光重点投向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向他们举债或发行优先股。同时,管理者也可以在保证自己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员工持股,即MBO与ESOP相结合。

另外,为减轻融资压力,降低融资成本,管理者可以与国企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协商,争取采用“分期付款”和“延期付款”等方式出资。

(四)4、原企业抵押、债权、债务等第三者责任及收购本身的法律问题

在实施MBO的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对企业过去发生的第三者责任法律事项进行仔细的调查和评价,以确保这些法律问题不会影响收购后新公司的发展。同时,还要密切注意MBO本身的法律事项及其对收购完成后新公司的运营发展困难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以及时消除法律隐患。

(五)5、MBO实施后的业务许可、信贷优惠等问题

通常情况下,国企的业务经营都有政府的许可证,并且在土地使用、信贷和税收等方面享受很多优惠。MBO完成后,企业的性质改变了,如果政府不愿意再向企业发放许可证或收回土地使用权,则管理者就无法开展业务了;同时,信贷和税收优惠的取消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实施MBO之前,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金融、税务等部门积极协商,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为改革后的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企改革范文篇7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企改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视域下,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政治建设层面来讲,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市场角度来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多种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明显增加,公有制经济份额减少,其中,国有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视域下,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及阶段特征分析

国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之一,是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环境下,国企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52%的国有企业基本完成非公有制资本引进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造,从政府附属单位变成了市场竞争主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因此,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给予国有企业重新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将会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影响。1.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阶段。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也从此起步,并逐渐开始走向成熟和完善。这一阶段主要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到1986年推行企业承包经营制度之前,政府以改革开放政策为激励手段,通过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利改制、拨改贷等经济制度给予企业一定程度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权,重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由过去的全面管制到“放权”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2.企业承包责任制阶段。为避免国家财政赤字问题进一步加大,国企改革转向企业承包责任制,198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国企实现企业承包责任制,实现股权分离。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死基数、保证上交、超收自留、欠收自补”等,对企业与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分配关系进行了重新划定,在保证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国家的利益收入,基本解决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数据显示,截至1987年底,我国当时有77%的企业选择了企业承包责任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选用承包责任制的比重最大。企业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国有企业持续亏损局面,到1989年已经达到净盈利增长率13%以上,也成为了后期一系列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活动开展和实施的基础。3.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1993年到2003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从两个阶段的改革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制度框架下的放权让利才能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即应从制度层面出发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和调整,创新国有企业制度。这一阶段出现的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公司制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企战略性重组等措施。4.国企制度改革完善阶段。2004年开始,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但还是存在一些瑕疵和不完美之处,因此,2004年至今,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依然处在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在前三个阶段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基本上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和管理制度,形成了企业建立和制度管理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和改革重点是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凭借股份制改革和重建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全局来看,主要是想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从微观上来说,重点是想要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增加国有企业经济收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这必然会为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及深刻的改变。“新时代”理论成为中国踏上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最响亮的“冲锋号”与“集结号”。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为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两个新矛盾,国有企业应当成为其解决问题的突击队,同时也要做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的先锋队。在党的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标志着我国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走进“新时代”,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是其事业中的一个巨大历史性跨越。新时代的主要内容是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处于深度调整转型中,而创新便成为了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及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逐渐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在当今新时代,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产生了重大转变,从过去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重要论断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作出了肯定,同时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及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既然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不平衡”与“不充分”两个新矛盾,那么国有企业应该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处于世界第二,世界500强企业所占数量同样居于世界第二,但其发展效益与发展质量仍然不高,其中的产能过剩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平衡”供给结构,而创新力不足就是典型的“不充分”。在新矛盾的提出下,国企的改革与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在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这两个矛盾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作为突击队的作用。在今后五年里,国有企业应当加倍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满足人民更高水平、更多层次的需求,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国企强,则国家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中国国有企业是推进中国步入新时代历史的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企?国企应该走怎样的强盛之路?国企应实现怎样有效的发展?想要达到怎样的发展目标?作为具有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国企又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与此同时,国企也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改革与调整,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当前中国国企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及时地作出解答。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经济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政府的生产指标,与市场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而政府只是资源调控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政治角色。因此,国企改革需要根据市场的特性,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力度和方式,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排除国企的历史负担,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独立主体,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添活力和生命力。调查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意识形态落后意识形态。对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设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经济观念中,国有企业等同于国家经济附属成分,无论人们怎么强调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争论的焦点还是聚集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想要真正实现国有企业体制的有效改革,首先应该克服以下两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大问题,一是对公有制企业数与量的认识和把握,人们普遍认识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想要保证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就必须保证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主体优势,应该“公私分明”,这种狭隘的公有制思想严重地束缚了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发展,阻碍了改革进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对“国计民生”的片面化认识,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意识强烈,有的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环境下激烈的竞争,逐渐被淘汰出局,使得企业中很多职工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和保障,进而认为国企改革只是满足了少部分人的私欲和经济利益收入,对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是一种不平等的,从而抵制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的进程。2.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又一大阻碍因素。在改革之初,因为一系列主客观原因而实行的微观经济改革,在变革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国企的经营模式和手段,虽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也为之后的改革埋下了隐患,企业在自我强化的机制下,开始要求国家对自我监管的进一步放权,尤其是从1988年开始实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使得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局限在一种不太发达的范围内。此外,又因为我国国有企业都是一元出资的经济模式,使得企业股份之间国有资产“一支独大”现象严重,国有独资成为企业改革资本重组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后来企业改革中的重要路径制约因素。3.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一项新的制度出台和实施后,必然会产生一些利益链条,这一利益链条上的既得利益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新的经济制度的实施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的国有企业改革本质上是一项制度的进步,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也一定会损害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经理人阶层、垄断国有企业、一般国有企业等既得利益主体的既得利益,他们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就会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来加以阻挠。因此,这部分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获利的各种利益主体,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不可控因素,想要在不触动既得利益主体的情况下来实施改革,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4.国企改革缺乏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我国走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理论和实践准备都不够充分,不具备实施全面改革的环境和条件。改革之初,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对国企改革的政策和目标都不明确,只有一个大的方向是想要将国企从政府附属机构转变成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而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转换方式的深入研究,只是在不断摸索中开始了漫长的国企改革之路。纵观这些年来的改革历程,其改革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国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没有长期的发展和建设的目标,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改革和运行规划。此外,有些国企和地方政府由于自身意识或观念的局限性,一再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总体来讲,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着散乱、盲目的弊端和缺陷。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国企改革的最佳途径

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现代企业建设和科学发展理论,笔者认为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途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促使国有企业回归企业本质。无论企业姓“私”还是姓“公”,独立的市场主体都是其基本性质,企业的根本属性是提供商品和服务,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亦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给予国企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改变国企的功能和性质,从政府的附属部门到独立的市场主体,而不仅仅是政府的代言人,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应不断地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2.建立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经济存在形式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是平等竞争的自由市场主体,两者都是为了追求经济目标的最优化,“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态势和存在形式,导致国企内部之间对于资产经营者的职责划分不清晰,责任人主体不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概念模糊,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且经济效益不佳,产权归属问题争议不断等。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进入国企企业,是为了有效地完善企业的产权结构,落实国有企业独立企业的性质,提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效益。3.转变政府职能,解除国企发展的制度障碍。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扮演着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从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来讲,希望国有资产能不断地增值保值,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会更加关注社会效益,降低经济效益。从公共服务提供者来说,社会效益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是企业的使命所在。当企业的双重身份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诸如企业内部混乱和经济效益滑坡等问题,因此,政府行政干预是提高国企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践,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改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继续推动国企制度创新,保证国企制度改革持续进行。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源泉,政府可通过推动企业制度创新赋予企业发展新的生机和活力。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企业制度创新包括两个主要团体,分别称之为初级和次级团体,制度变迁主要由初级团体供给,而次级团体是制度创新的实施者,两个团体合力共同促进企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在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起到重要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国企在政府的委托之下,不断变革和创新自己的经济管理体制和方式,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视域下的国企改革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论的要求与社会主义建设现状,努力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提高国企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评论,1999(5).

[2]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金碚.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2).

[4]黄群慧,余菁.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

[5]刘小玄.奠定中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国企改革范文篇8

××*,男、28岁、中共党员、1998年参加工作、现任大安市经贸局经济运行办公室主任。

我市在开展后备干部参与国企业改革攻坚这项工作中,××*同志主要负责我市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工作,该同志入驻企业后能够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国企改革文件和相关书籍,积极宣传我市国企业改革工作情况,并在吉林日报、白城日报发表多篇国企改革文章。工作中他经常深入职工家里进行政策宣传、做职工思想工作,解决职工思想包袱、思想顾虑、心里失衡等方面问题。多次与企业领导跑社保、跑市法院和省高法等相关部门想办法为企业卸掉包袱、利用政策妥善安置职工、帮助企业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多次与域外企业洽谈购买企业有关事宜,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现将汇报情况汇报如下。

一、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有利于国企改革的合力

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六十年代成立的“老字号”国有企业。多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该公司既有其他企业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更有企业庞大、人员、贷款、外债超负荷等特殊问题,加上国企职工在经历过去阶段性改革和市场经济洗礼后,身份意识、就业观念、价值取向均已发生了明显转变。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非常敏感,一旦改革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很多不稳定因素。为依法参与企业改革,把握好国家、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同志在系统学习了省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和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积极向各专业机关、部门认真请教。还经常向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对企业如何实施破产、如何妥善安置职工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具体办法。同时,为解除职工思想顾虑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着眼于解决思想包袱、思想顾虑、心里失衡等方面多次组织召开改革座谈会对企业职业摆事实、讲道理并多次深入职工家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进行动员、说服、引导,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心,以真实的行动解除了职工思想顾虑和后顾之忧。为维护职工根本利益,充分发扬民主,他还帮助企业制定了“一看、二调查、三对照、四公开”制度,使企业改制体现了合情、合理、合法,企业职工转变了思想。在实施改制的过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极大增强了改制工作的合力,保证了社会稳定。

二、摸清企业底数,加快企业改革进程

××*同志本着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和国有资本退出到位的原则,把改革同招商、卸债、国家实施“并轨”政策有机结合。一是在企业开展了“三清一制定”工作。摸清了企业职工、负债、资产等到详细情况,并根据清查结果向企业领导和市国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工作汇报,制定了《大安市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变“封闭”为“开放”搞开门改革的办法,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市国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认可,今年3月份,通过新闻传媒公开向社会了企业出售公告和相关优惠政策,为企业换来了生机。目前,该企业已与兰石集团、柳州重型机械厂、大庆石油管理局等多家大型企业达成了购买企业的意向性协议。二是积极为企业卸掉包袱。××*同志为使企业轻装上阵,积极与企业领导到金融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为企业减负。结合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提出“先破后售”的改革措施,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同意,并对企业实施了破产。三是妥善进行职工安置工作。为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保证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提出,实行“并轨”和省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帮助企业制定了“并轨”工作措施,通过与企业多方协调积极运作最终按政策妥善的使企业职工全部退出国有身份。成功的办理了社保窗口缴费问题,解决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归口管理的问题。他利用负责经济运行工作的便利条件,努力协调我市企业安置困难职工就业安置企业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125人。

国企改革范文篇9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今天我们召开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指导组工作总结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省属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况下召开的,是在省属企业改革指导组即将完成省委、省政府派驻任务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最近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改革指导组工作成果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省属企业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章猛进常务副省长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稍后还要作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代表省企改办和省国资委讲四个方面内容:

一、改革基本情况

**年6月23日,书记主持召开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以产权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与各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指导组、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改革,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改革指导组按照“指导、帮助、督促、沟通”的八字要求,不辞辛劳,不辱使命,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家知道,改革启动之时,正值省国资委组建之际,工作千头万绪,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完成改革任务,我委采取“边组建、边改革、边完善”的办法,按照“推进省属企业改革与构建国资监管新体制两条主线并进运行”的思路,迅速启动新一轮改革。这一轮改革,重点是推进集团公司本级在内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国家对国企改革优惠政策减少、国有产权转让不断规范的背景下进行的。多年来对省属国有企业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的体制,日积月累形成了深层次的改革难点、管理盲点和利益焦点,各种利益职权、攀比心理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且涉及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等敏感而又绕不开的改革难关,改革难度极大。正是由于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决策正确,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方式推进,省属企业改革工作突破了一些难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由发展、金温铁路整合重组而成的省铁路投资集团,农发、粮食整合而成的新农发集团已正式运转;能源集团改革重组省国信控股集团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耀江集团已整体公开挂牌退出,轻纺集团改革正进入解散清算程序,将在今年年底完成;省盐业集团公司已划归我委管理,成为国资委出资的直属企业;萧山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的合资公司已于12月正式挂牌成立,合资后杭州萧山机场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24.94亿元人民币(其中68.08亿元人民币用于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注册资本为56.86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机场管理局认购19.901亿元人民币,占股35%);丝绸、三狮集团按照批复的改革总体方案,正在加紧实施;杭钢重组宁波建龙的工作已完成并已全面复工,将在**年上半年投产出钢,杭钢集团本部引进战略投资者洽谈工作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水利水电集团正在与战略投资者洽谈和完善改制总体方案;中大、荣大、东方等3家集团的改制基本思路省领导已原则同意;商业、交通集团的内部改革方案已报省领导审阅;建设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改制方案已报省政府领导审定;长广集团的改革脱困工作进展明显,一矿已经停产关闭,七矿正在安全整改,统筹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方案已正式上报省政府;巨化集团等其他企业的改革思路基本上都已明确,正在进一步讨论完善改革方案和做改革的基础工作。各省属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改革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已批复改制方案或随集团公司一并改制的下属企业总数达到了146家。省属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前全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一些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内部资源重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可以说,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通过改革重组,省属国资营运机构数量有所减少。改革方案落实后,省属企业将从改革前的27家,减少到17家,减少37%。其中,通过合并重组减少6家,国有资本的整体退出3家,清算歇业1家。通过资源重组,一批企业集团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市场经营活动,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通过改革重组,省属企业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省属企业本级改制前都为国有独资企业,按照改革总体方案和基本思路落实后,将有35%成为产权多元化企业或民营企业。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各集团所属子公司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省属企业3级以上子企业近年来产权多元化的户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底3级以上子企业产权多元化的为291户,到**年底为448户,已占3级以上子企业总户数的47.31%。

三是通过改革重组,省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初步完善。各企业在改制中按照新《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作,进一步理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压缩内部管理级次。特别是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的省属企业,由于新投资者的引入,有利于企业内部真正形成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目前,交通集团和商业集团2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已经展开。

四是通过改革重组,实现了国有资本加快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年末,分布在基础性行业的国有资产达到500亿元,较**年底增长60%以上。能源、交通、杭钢、机场等4家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占省属企业总量的71.1%,较上年提高4.3%。**年,有8家省属企业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占省属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五是通过改革重组,有力地促进了省属企业的发展。与**年相比,**年25家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2413.4亿元,增长40.1%;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652.7亿元,增长18.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828.6亿元,增长49.4%;利润总额108.1亿元,增长27.8%。**年,省属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概括讲就是“六五四三二”,资产总额全国第6位,净资产全国第5位,所有者权益、年末国有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利润总额全国第3位,净利润和销售利润率均居全国第2位。今年1-11月,省属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24.4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利润105.8亿元,同比增长17.0%;实际上缴税金98.9亿元,同比增长17.1%。

同时,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国资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国资监管的组织架构体系、制度架构体系和保值增值责任体系都已基本形成。目前,除舟山市不单独组建外,其他10个市均组建了国资委。县级国资监管的形式也在积极探索之中,部分县市区单独组建了国资委(办)。我委成立以来,结合浙江实际,先后制定了30多个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和近50个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重大财务事项、企业内部审计和专职监管人员等4个报告制度,出台了改革方案审批、企业清产核资、国有产权处置、经营业绩考核等7个内部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授权经营和绩效考核为重点、资产评估转让处置较为规范、企业改制制度较为健全、财务监督管理逐年加强的国资监管新体系。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我省是全国国企改革起步较早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对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历来十分重视。**年6月23日,书记在前期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主持召开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明确了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年6月,准确把握改革形势,提出了“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的“三宜”原则,为改革的全面推进指明了方向。吕祖善省长亲自担任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并多次对改革作出重要指示。章猛进常务副省长经常深入省属企业考察调研,非常关心各阶段各企业的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直接的指导和协调。周国富、夏宝龙副书记和斯鑫良部长等省领导,也多次到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调研,指导企业的改革、发展、党建等各方面工作。省委常委会、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听取各企业改革总体方案汇报,研究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省领导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推动,为加快改革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改革始终处于迅速、有序的推进之中。

(二)构建的政策框架符合实际,为改革增强了动力。新一轮改革规范要求高、优惠政策少、政策突破难度大。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委始终将政策和制度建设作为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来抓,在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因企制宜大胆突破,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企业实际的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为加快推进改革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年6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办〔**〕66号),明确了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步骤。**年8月,省政府转发了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80号),明确了我省国有企业改制的程序、相关职责和责任追究。**年8月,省政府转发我委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69号),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上述3个文件的出台,形成了改革大的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我委认真研究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定了包括80号文件的具体实施办法、《浙江省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管理办法》、《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评估)管理试行办法》等20多项具体办法,实现了改革政策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细化和完善。

(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稳定,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面对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我委始终按照“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企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始终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企业维稳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我委通过规范改制,在政策层面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并制定了一系列维护职工权益的制度办法,如职工安置承诺制度。从已改制企业的情况看,企业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实施方案对职工进行妥善安置,90%以上的原有职工与企业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金也基本得到足额发放。同时,我委切实加强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畅通信息反映渠道,做好维稳机制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了改革两年多来省属企业始终处于整体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为改革发展提供了保障。为有效指导和推进改革,我委实行了委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多次到各家省属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企业改革面上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努力开创具有浙江特色的国资监管工作新路子。针对原来省属企业多头管理、家底不清的实际,我委成立后立即着手开展9年来的首次清产核资工作。通过一年多工作,对符合规定的资产损失进行了处理,基本摸清并核实企业资产家底,强化了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同时,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对22家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和130名领导人员进行全面考察,掌握了企业班子的基本情况。通过这两项工作,为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翔实的财务资产和企业领导班子资料。针对新一轮改革产权转让规范要求高的实际,我委从源头入手,以强化产权监管为重点,开展委托中介机构审计、评估的“阳光工程”,严把资产评估关、审核批复关、资产定价关、产权转让交易关、资产处置关等“五关”。据统计,到**年11月底,我委共核准资产评估项目162个,净资产评估值总额110.71亿元,评估增值87.88%,完成省属企业国有产权挂牌交易转让73项,挂牌成交价14.06亿元,增值11.96%。针对资产评估报告时效短与加快企业改革之间的矛盾,我委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资产“预评估”的创新做法,这对动态掌握企业真实家底,统一职工思想,制定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协调发挥各方力量,进一步形成了改革的合力。改革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两年多来,我们紧紧依靠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省属企业的主体作用,依靠省级有关部门和改革工作指导组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改革。企业是改革的主体。新一轮省属企业改革启动后,各企业统一上下思想,克服诸多困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各省属企业相继成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与省国资委和改革工作指导组反复沟通、协商、修改,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形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积极组织调研论证,做好方案测算、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资产预评估等相关准备工作。各省属企业立足发展,着眼长远,顾全大局,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了改革主体作用。省委、省政府派出的7个改革工作指导组到企业后,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省委组织部、省经贸委等省有关部门和衢州市等相关地方政府,也对改革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正是由于各方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这一轮省属企业改革才能够取得如此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省省属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资监管新体制基本建立,国有资产总量和运行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省属企业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也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的指导组各位同志、省属企业各位负责人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已经在多个场合对大家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在此,我代表省企改办和省国资委,对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三、改革指导组的主要工作情况

根据**年7月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精神,**年8月,省委、省政府从省级机关和省属企业抽调了一批熟悉经济管理工作的干部,组成7个改革工作指导组,派驻到18家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指导组每组人数为3人(派驻长广的指导组为4人),各组组长均为省级机关厅级干部,组员为省属国有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和省国资委、省经贸委机关工作人员。在指导组的组建过程中,省委组织部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省经贸委、省质量技监局、省统计局、省安全监管局等有关部门,省旅游、轻纺、铁投、交通、农发、杭钢等集团公司,省国资委企改处、预考处、统评处、法产处、办公室等处室,都为改革指导组输送了骨干人员。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指导组得以顺利组建到位并开展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委在对指导组的日常管理服务上着重做好了制订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培训、建立例会制度、编发信息简报等工作。指导组、国资委和省属企业三方之间形成了一股合力,有效地推动了改革进程。回顾指导组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政策精神,加强小组自身建设。各指导组认真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省属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和省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深入了解掌握中央和我省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吃透政策,明确方向,提高把握政策、指导改制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浙委办〔**〕56号文件精神,各指导组按照“指导、帮助、督促、沟通”的工作要求,对四项任务和职责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在小组内部进行了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各自工作,做到心中有谱、工作有序。有的组还专门制定内部工作制度,对本组职责、工作要求、会议制度、调研制度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安排。比如沈强同志带领的第二指导组在一开始就制定了7条工作职责和27条工作规则,细化任务,明确分工,为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自身建设的完善,对指导组团结协作做好改革指导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为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掌握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各指导组进驻企业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一是向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发送调研提纲,全面了解集团的经营情况、财务资产状况、组织结构和前几轮改制情况,并进行汇总整理,有的指导组还专门编制了基础数据库。二是深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实地调研,分别与企业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个层面的思想动态。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改革各阶段的实际需要,就改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比如叶昌文同志带领的第一指导组在一年多时间内,分别就企业基础情况、基本改制思路、股权设置等问题进行了4次大范围的调研和征求意见,几乎走遍了建设、水利水电、石化建材3家集团下属的40多家子公司,及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深入、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使指导组对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帮助企业制订改革方案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为改革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督促企业推进改革,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各指导组在进驻企业后,迅速向企业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省属企业改革的目标和要求,阐述集团公司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动员企业齐心协力推进改制。同时,指导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改革的部署,指导和督促企业排出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和程序,落实分管领导,按计划抓进度,切实贯彻落实改革指示。沈强同志带领的第二指导组制定了三大集团改革工作流程图,并在每月工作结束后开展“回头看”的检查工作,根据流程图和月度计划,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从而保证了改革在每个时段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同时,第二指导组加强对各集团的总结、报告、请示等文件及活动方式的检查力度,对操作不规范、不符合文件规定的督促重新报送、修改,使企业在改革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叶昌文同志带领的第一指导组在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公司推进改制试点工作时,采取主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集中力量联合会审的方式,帮助企业拟定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制步骤,确定股权结构和资产处置方案等,有效地加快了改革进度。**年12月,我委批复了浙一水建的改革总体方案,成为全省新一轮省属企业改革中首家批复改制方案的子公司。

在督促企业加快推进改革的同时,指导组还做了大量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工作。一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及时将省领导的最新指示精神和省国资委的有关部署、要求向企业传达和贯彻落实,做到上情下达。二是及时将企业改革思路、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政策要求等进行整理后上报省国资委,并迅速将上级部门的意见反馈给企业。三是按照省国资委的要求及时提交信息简报和有关书面汇报材料,并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四是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工作。个别集团班子成员之间、集团与下属企业之间对改革思路和操作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指导组多次找有关人员谈心沟通,帮助他们消除分歧,理清思路,统一认识,确保了企业内部团结协作,共同推进改革。

(四)帮助企业理清改革思路,制订完善改革方案。在前期调研工作基础上,各指导组充分利用自身比较熟悉改革政策和改制操作的优势,积极主动地指导和帮助企业理清改革思路,制订改革方案。各指导组认真贯彻提出的“三宜”原则,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因企施策,确保改革思路符合企业实际,真正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同时,在依法规范、不违背中央和省有关改革精神和现行政策的前提下,指导组鼓励和帮助企业发挥浙江制度创新的优势,在改革方案中进行大胆创新,对改革方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探索,推动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何荣飞同志带领的第四指导组经过一年时间的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领导班子、业务骨干及职工群众的意见,在充分分析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企业实际,提出了中大、荣大、东方3家外贸集团合并重组的改革基本思路,为3家外贸集团改革工作打开了局面。经过省国资委、指导组和3家企业的反复讨论研究,3家外贸集团合并重组的改革思路不断完善,现已获得省领导认可,近期省里将专题进行研究。

改革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各指导组本着将改制指导工作做实做细的精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各省属企业的改革方案都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磋商探讨、调整优化的过程之后才最终确定。王昌友同志带领的第三指导组对改革方案进行反复研究,不断深化和细化方案内容,其指导的商业集团先后提出4稿方案。为了拓宽改革思路,第三指导组还远赴江苏、山东两地进行调研,学习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并切实应用于改革实践。如江苏省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的经验,就对制订商业集团的改革思路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何荣飞同志带领的第四指导组在研究省丝绸集团改制总体方案时,先后召开了6、7次由各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了方案的可操作性,使方案最终获得批复。李新连同志带领的第五指导组参与了省发展、金温铁道整合组建铁路投资集团的整个工作过程,从方案的论证、组建方案的报批到公司章程的制订等方面,都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服务。

(五)切实加强改革规范,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各指导组在改革过程中,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规范,确保企业改革依法、依政策、依程序操作。有的指导组充分发挥对政策较为熟悉的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改制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改制操作的规范化。有的指导组还专门撰写了《改革总体方案样本》、《企业改制操作程序》等改制相关资料,发给有关企业,以便企业改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规范操作。在改制方式、股权设置、战略投资者的选择等关键问题上,指导组坚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是否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判断标准,严格把关,防止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对企业和改制相关方提出的一些要求,指导组都进行逐一的分析梳理,从既有利于推进企业改革、又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出发,指导企业严格按政策框架制订改制方案。已批复和制定改制方案的企业,在包括股权激励、工资节余量化、补偿金发放、住房补贴等方面,都能够按现行政策执行。徐再生同志带领的第六指导组切实加强对巨化集团改制的规范引导,坚持把好政策关,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巨化改制方案中的政策要求,从原来的8条12款下降到目前的4条,可操作性大为提高。

(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改革稳妥推进。各指导组在改革过程中始终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时严格把关,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和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指导组积极向职工群众宣传和解释改制政策,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有效地维护了企业整体形势的稳定,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李新连同志带领的第五指导组要求企业在制定改革方案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指导的三狮集团在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承诺对职工进行妥善安置,坚持职工经济补偿金受让必须经过法律手续,充分体现了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丁耀民同志带领的第七指导组指导长广集团利用关闭矿井的闲置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就近创造就业岗位,积极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同时,努力开展构建和谐矿区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与职工群众的沟通渠道,从而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企业改革能够稳妥推进。

应该肯定,各指导组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工作成绩,表现出了优良的工作作风。

一是勤勤恳恳,甘于奉献。各指导组深知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在接到指示后迅速移交了在原单位承担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指导工作中。进驻企业后,各指导组不辞辛劳,全年在各企业之间来回奔波,驻巨化和长广的两个指导组更是克服了长期在外地开展工作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各指导组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并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开展调研,表现出了宝贵的奉献精神。每一份改制方案和改制思路中,都凝结着指导组的辛勤汗水。

二是求真务实,扎实稳健。各指导组坚持“三宜”原则,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基层调研,坚持把改革思路建立在企业实际之上,确保改制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各指导组对所指导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因企施策,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各指导组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逐一解决问题,逐家实施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工作目标。当出现企业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指导组没有贸然推进改革,而是与企业各层面反复沟通,耐心了解各方面的想法,做好协调工作,直到企业内部统一认识后才继续推进改革,真正做到了“成熟一家,改制一家”。

三是团结协作,知难而上。指导组各个组的成员都来自不同单位,人数又相对较少。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指导组靠的除了奉献精神,就是团队协作精神。各指导组根据组员的特点和长处,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团结协作,形成了七个强有力的团队。面对改革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各指导组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中力量对难题进行逐个击破,体现了团结协作、知难而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摆正角色,严格自律。各指导组在工作中不以领导自居,尊重企业自身深化改革的自主权,与企业领导班子、改制工作人员和谐相处、紧密协作。各指导组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指导、帮助、督促、沟通”的八字职责,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绝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制度,严格保守进驻企业的商业秘密,表现出了较强的自律意识,在省属企业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根据日前书记在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年要继续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方向是产权多元化,做强做大做优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多做贡献”的要求,坚持改革不停步,坚持改革促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一)继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基本完成省属企业改革阶段性目标的要求,继续坚持“三宜”原则,分批次加快推进省属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进程。对已经批复改革方案的企业,督促其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加快实施改革。加快杭钢、水利水电、巨化、建设等集团公司选择确定战略投资者的进程。继续做好商业、交通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等。对尚未批复改革方案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的集团,继续按已有的思路,加快完善改革方案,争取尽快报批进入实施。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使辅业改制与主业改革形成良性互动。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制度,为形成国有企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的制衡机制创造条件。建立国有独资企业和绝对控股企业职工董事制度,为职工代表参与管理、构造和谐企业创造条件。加大对省属集团下属企业的清理和整合力度,缩短管理链条,推进集团扁平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软实力。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省属企业创造力。进一步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制定完善国有相对控股、参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国有独资、绝对控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研究完善非授权经营企业经营班子成员收入分配制度,另外还要进一步探索企业经营者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和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坚持改革促发展,做大做强省属企业。根据《浙江省省属国有企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量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净资产总量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国有资产总量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长5.5%左右。到2010年,省属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总量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年实现利润总额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期间,省属授权经营集团的平均国有资产增值率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达到5.5%左右。为落实**发展规划,我们将以“三个集聚”为导向,推动形成能源、交通、现代商贸物流、中高端化工、优特钢铁、建筑等六大优势产业板块;以打造“双千工程”为抓手,积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以转变增长方式为导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切实提高省属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五)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继续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努力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内在的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竞争力。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推动企业领导班子全面发展;构建完善国有企业惩防体系,促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省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规划,加大企业人才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关于指导组下一步工作安排问题。目前,指导组原定的一年派驻时间已到,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指导组成员希望回原单位的呼声较高,部分指导组组长的退休年龄也已到杠。根据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精神,除派驻长广集团的第七指导组外,其余改革工作指导组的工作暂告一段落,指导组成员先回原单位。鉴于长广集团公司改革脱困工作操作难度较大,目前又正处在整体改制的关键阶段,指导组暂时不撤,今后视情况再定。派驻工作组的形式是好的,这一点等省领导已经充分肯定,今后企业改革有需要,还可以有重点地再派。希望我们指导组的成员特别是省有关部门的同志,回到原单位后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省属企业的改革发展,一如既往地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出谋划策。这里,我再次代表省企改办和省国资委对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国企改革范文篇10

市委、市政府对国企改革工作非常重视,春节一过就召开这次会议,其目的就是贯彻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去年工作,对今年国企改革工作做出安排,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善始善终地全面完成好国企改革任务。祝市长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亲自到会,一会儿还要做指示。刚才,万芝兰同志就去年全市国企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下面,我就*年我市国企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正确估价*年国企改革工作

*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使国企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基本标志芝兰同志都已经说了。我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也充分反映了全市上下落实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和省国企改革攻坚战具体部署,知难而进、克难攻坚的实际,是客观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体现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国企改革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在*年全市五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把国企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了“三个倾斜”:

一是把工作重心向国企改革倾斜。市里为完成好这项历史性任务,在调整企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机构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明确了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国企改革;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承担本职工作的同时,都承担了联系大企业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了“有事就开会、开会就定事、定了就办”的原则;政府分管市长分战线抓国企改革推进,时间安排上把国企改革的推进放在首要位置,定期开会调度进展情况,遇有问题随时协调。可以说去年一年,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到了国企改革上。

二是在资金使用上向国企改革倾斜。在财政收入较少、支出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确定了“宁可少一些城建方面的投资、也要拿出一块资金支持国企改革,宁肯政府多承担一些债务、也要筹措一块改革成本,宁肯拿出非企业法人财产补充一块、也不让因资金困扰而迟滞改革推进的原则,去年一年,支付了37.8亿的改革成本,使全市国企改革成本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三是在政策方面向国企改革倾斜。几年来,国家、省都对国企改革制订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市政府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下发了整套的推进国企改革政策。工作中,遇有政策性障碍,领导小组便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在不违反法律和上级规定的前提下,做到了只要是有利企业改革的政策都可突破,适时调整相关的政策规定,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对国企改革,能有的政策都有了,能用的政策都用了。

(二)体现了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精神

企业改革工作是对建国以来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产权制度、用工制度、经营机制进行革命性的改变,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企业方式的一次变革和对历史遗留问题一次全面的处理,必须各个部门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目的。大家在一年来的改革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围绕大局、主动参与、密切配合的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为国企改革综合组织机构的市国资委对企业改革涉及本部门资产评估、方案审核、资产处置等相关工作程序进行整合,实行委内各项流程一站式限时办结措施,变“坐等报批”为“深入基层前置指导”。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做好劳动债权核定的同时,把“并轨”工作同国企改革紧密结合,开展“百日攻坚战”,加快了国企改革中劳动关系的理顺。

财政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补充改革成本,有效地保证“供给”。

国土资源局积极组织土地收储和土地使用权转让变现,使一些企业顺利地解决了改革成本问题。

市社保局不仅对国企改革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针对该局业务要落到每个职工“人头”的特点,在业务办理方面采取了专办制度,组织人员加班加点打印欠费单、办补缴手续,增开窗口办理个人缴费接续。

总工会积极指导企业通过职代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规划、房地、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都把支持国企改革工作作为部门重要工作,简化程序,提供便利。

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也都把配合国企改革作为重点,制定支持政策或内部制度,主动服务于国企改革。

各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公司及各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国企改革中。在改革中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辛勤付出,换取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稳定,也体现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国企改革的支持和努力。

(三)体现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服从大局、锐意改革的精神

从国资委的发展和国资系统的各资产公司及企业经营者来说,既是改革的责任主体,也是在改革中被调整的对象。从国资委的角度,改革后,国有资产涉及的领域和资产的总量也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缩减,这也相应地缩小了行使权力的范围。各资产经营公司和企业经营者,在改革后将失去一些管理权力。资产经营公司,在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后,面临着一个解体、重新分配的问题。特别是原有的企业经营者,要随同职工一起理顺劳动关系、进入市场、接受选择、再次选择岗位,不仅要承担着巨大工作压力,而且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从全市大局出发,从企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出发,舍弃眼前和短期利益,积极投身改革、组织改革,是相当不容易的。实践证明:大家都经受住了考核和考验,使我们去年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二、要准确把握当前改革的形势,坚决完成全市国企改革攻坚任务

去年,对于我市国企改革工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委、市政府以非同寻常的决心、非同寻常的措施,开展了大规模的国企改革攻坚战。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市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市属158户企业已有154户企业完成了方案审批,实施情况良好,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尽管如此,按照改革程序,真正使改革全部划上句号,我市的后续工作任务仍然繁重而艰难。刚才,万芝兰同志在工作安排中用“繁重”一词来概括今年的改革任务,我认为这个分析是准确的。今年,国企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任务量仍然很大。大家知道,我市国企改革攻坚战的任务目标是158户企业,虽然有154户企业审批了改革方案,但真正完成资产交割和验收的只有13户,还有的141户企业的资产没有处置完,未通过验收,还有4户企业改革方案没审批。在职工理顺劳动关系后,加快资产处置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已经成为我们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必须彻底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资产处置还要在加快推进中严格依据法律、政策进行,涉及环节很多,还有大量的程序性工作需要一一完成。

二是工作难度大。由于多年来矛盾积累,企业资产与债务关系复杂,特别是涉及资产与债权人质押或法院扣押,已经成为剩余企业普遍现象,这些资产的处置需要做大量的前置性的协商工作。同时,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使存量资产变现处置很难。职工对于存量资产价值的心理期望也有一定误区,对资产处置的预期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经常以“国有资产流失”的认识来干预资产处置工作。而资产处置所得又是偿付职工债权、安置退休人员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资产处置不了,职工债权偿付、退休人员安置都无法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今年国企改革的收尾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时间紧迫。按照省里的安排,3月末要逐户验收,全面完成改革任务,4月份就要宣布全省国企改革结束,支持政策将停止执行。对照面临的任务,我市的国企改革的收尾工作可用时间已很少,按企业户数计算,平均每天需解决近两户的资产处置问题,才能按省里的要求,如期完成。

四是企业改革后的发展任重道远。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发展,也是职工长远利益之所在。产权制度改革后,还有大量的接续性工作要做,包括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产品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发展过程中的增量注入等诸多实现发展的要素性条件需要创造,涉及很多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

在意识到这些难点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现在的有利条件。包括改革氛围浓厚,改革政策宽松,推进改革的机制灵活有效,职工理解程度高,这些都是我们克服困难,推进企业改革的有利因素。同时,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使我们在对疑难问题的处理,政策的把握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各部门及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也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部门间的合力不断增强。所以,请大家保持必胜的信心,保持几年来我们锐意改革的精神状态,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知难而进,真抓实干,一鼓作气完成全市国企改革任务。

三、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快完成改革收尾工作

今年我市国企改革任务主要是做好审批后企业的具体处置工作。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目标是,要抓紧完成改革收尾工作,在年内全部完成145户企业的资产处置、职工劳动债权偿付、退休人员托管和企业改革验收,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

现在,我市的国企改革处于具体细致的守宫阶段,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任务仍然艰巨复杂。为此,我们必须把这145户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责任落到实处,明确时限要求,继续加大对改革的组织推进力度。

一是强化改革目标责任制。今年的目标责任制主要考核以下几个目标:一个是到3月底前,要把43户企业送入破产的程序中;要把102户的资产处置方案审批完(其中包括完成4户的改革方案);第二个是到6月底前,102户企业中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完成资产交割并完成验收工作;第三个是剩余的30户左右的官司缠身的企业要在三季度大部分完成,个别的可在年底前把问题处理完。各资产运营机构要按照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总体安排,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特别是各资产公司、集团公司,要把做好收尾工作,包括资产处置、职工劳动债权偿付、退休人员安置、改革验收作为下一步的重要任务,集中力量,抓好落实。

二是强化对改革的服务支撑。国企改革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涉及到的部门也要根据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明确各自的任务,落实责任,全力以赴地支持企业改革工作。特别是对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积极支持服务于改革大局。同时,要在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增强对改革的支撑力度。

三是强化对的指导和调度。今年,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要从总体进展和具体问题解决两个层面加强改革调度。同时,严格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继续对各改革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请督查组按照原定的职责,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对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四、要切实抓好企业改革后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工作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发展,在改革的后续阶段,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衔接工作。有条件的企业要在资产处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要,尽可能使改革后的企业顺利度过转型期,顺利实现发展的壮大。在这方面,改革的具体操作者要考虑,市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指导和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产权关系发生了变化,由政府作为出资人,转变为多元投资主体或民营企业出资人,实现了政企分开,政府管理企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政府抓经济发展的职责没有变、也不能变。对改制后企业,政府要从指挥企业经营活动变为指导企业研究发展,服务企业实现发展。经济综合部门、政策研究部门、行政管理部门都要围绕支持企业发展这个大目标,积极开展指导服务工作。特别是经委,要及时与企改部门搞好衔接,将改制后企业生产运行和未来发展的指导服务任务承接过来,帮助企业研究如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指导改制后企业搞好当前生产运行,加大对生产要素的协调和调度,同时,指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搞好技术改造,不断增强和提高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