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4 09:52:08

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篇1

第二日下午1时30分,山东省高级法院就复查聂树斌案召开听证会,听取申诉人及其律师、原办案单位代表意见。据复查聂树斌案合议庭审判长朱云三介绍,应邀参加听证会的15名听证人员中,有专家学者5人。知情人向《财经》记者透露,5名专家学者涉及的领域分别为刑法、刑诉法、犯罪学、侦查学和心理学,且均属于青壮年,出于保密考虑,其未透露这些专家学者的具体姓名。

然而,听证会后,有专家学者和律师观点分歧、行为各异,使得聂树斌案听证之后的舆论导向发生扭曲。

对听证会微博直播进行点评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洪道德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以及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中发表意见称,申诉律师在听证会上提出的质疑未能达到原审法院认定事实的程度。之后,洪道德陷入舆论漩涡。

在讨论持续发酵五日后,5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援助中心与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联合召开了“聂树斌案研讨会”。经过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依法应当对聂案启动再审。

5月10日,自称为聂树斌案律师团团长的湖南律师杨金柱发表博客称,为探寻聂案真相向国内公民募捐,期间为10日。此行为遭到部分律师和专家学者的反对。

5月12日,已年逾八旬的陈光中发文称,聂树斌案五大疑点已撕裂原证据证明体系,理应重新审判。

之后似乎聂案的走向再未发生响动,聂树斌案申诉律师之一的李树亭及聂树斌母亲张焕枝对《财经》记者表示,聂案官方层面“毫无进展”。

5月19日,杨金柱称其由于之前在网上公布了聂树斌案的18本案卷材料(包括河北省检察院复查卷1本),遭到长沙市律师协会正式立案调查。 四上济南

4月27日,是目前官方公布的聂树斌被执行死刑的日子,虽然这与之后律师提出的聂树斌被执行死刑时间存有重大矛盾,但聂树斌母亲张焕枝每年都把这天作为聂树斌的忌日。这天一大早,张焕枝就在媒体记者的陪同下去了聂树斌的坟头。张焕枝说,每次都是先去婆婆的坟上唠叨一番:“娘,树斌在那边一个人孤单,我也不放心,你一定得把孩子找到,把他看好。”

之后,聂母再到儿子坟头叙说:“树斌,今天我早早地来跟你说说话,等说完后,我还得去山东,为你的清白和名声奔走,虽然已20年了,但我没有想过放弃,所以你也不要放弃。”

“实际上我是不愿意往树斌坟上去的,每看到一次就难过一次。”提起儿子,聂母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抹着眼泪说,20年来,她努力忘记,但儿子一直就在心头。

次日,即是山东省高级法院召开复查聂树斌案听证会的日子。张焕枝介绍,这是她为聂树斌案至少第四次到济南,每次均是女儿女婿作陪。“他们担心我岁数大了,一个人去不放心,我认为我一个人可以,有时并不想过多的麻烦他们。”聂母说。

自2014年12月12日,最高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法院复查聂树斌案以来,至今五个月有余,聂案从未离开过公众视线。

中国的司法系统正刮起一场冤假错案的“东风”。2014年8月22日,福建念斌投毒案在历时8年、10次开庭审判、4次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终得昭雪,念斌被判无罪释放;2014年11月20日,已因犯故意杀人罪、罪被判处死刑并执行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进入再审程序;一个月后,内蒙古自治区高级法院再审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

今年全国“两会”信息称,2014年,全国各级法院对518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260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317件,其中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得到纠正。 泄露案卷

3月16日,聂树斌案的两名申诉律师先后接到复制案卷的通知,并且在3月17日、18日被允许拍摄和复印了聂树斌案及与该案有关的全部原始案卷材料17本。

阅卷前,合议庭法官一再重申,因该案涉及个人隐私,阅卷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可有意无意将卷宗材料外泄。同时,两名律师还被告知,聂树斌案卷(侦查卷、一审卷、二审卷各一本)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卷宗,阅卷时需仔细,保护卷宗完整。

这是自2005年王书金案出现以来,法院系统首次向申诉律师公布聂树斌案侦查、一审、二审的全部卷宗。之后,山东省高级法院还同意律师复印了原办案机关河北省检察院复查聂树斌案的案卷。此前,众多律师、学者乃至公众均认为案卷一旦披露,聂案便会毫无悬念地得到。

阅卷首日晚,关于聂案阅卷的新闻铺天盖地,以至于次日一早,山东省高级法院复查聂案合议庭审判员孟健在继续查阅、复制卷宗前,要求两名申诉律师签署保密协议。

作为律师之一的陈光武说,协议一共两条:一是不能泄密,二是不能向媒体单方通报案件。

4月28日的听证会上,申诉方和河北原办案机关代表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聂树斌和王书金两案法院审判是否执行不同标准、聂案审判程序是否合法、作案细节、聂树斌被执行列刑时间等。河北方代表首次承认,聂案存在瑕疵,但认为属于一般的办案质量问题,不影响认定聂树斌犯罪事实的证据证明体系。

应新浪微博的邀请,对听证会微博直播进行点评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洪道德在听证会后的第二天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申诉律师在听证会上提出的质疑未能达到原审法院认定事实的程度。

4月30日晚,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聂树斌案复查听证会”上,洪道德亦出镜发表意见称,聂树斌口供所交代的犯罪过程、犯罪留下来的客观状态,都有相应的证据一一印证。他认为,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聂树斌的口供是被非法取得的,但并不是说河北办案机关在其他方面一点毛病没有,问题多了去了。

洪道德表示,到目前为止,申诉方给出来的理由,也还都是一种推理,“没有找到一个可靠疑点,没有达到这个证据的本质”。

当日,《焦点访谈》报道聂案听证会后,陈光武将两张聂树斌被执行死刑现场的黑白照片公之于众。之后更将对山东高院的保密承诺抛诸脑后,一夜连发10篇博客,披露出卷宗中的多幅照片、多处文字记录。

5月4日凌晨,杨金柱将聂树斌案全部18本案卷通过其博客公之于众。

杨金柱表示,他是通过签订合同的合法形式从陈光武处获得聂树斌案的全部案卷材料,该合同约定了其对案卷材料负有保密责任。之所以会公开案卷,杨金柱表示,是鉴于河北省高级法院在聂树斌案听证会上有选择性地公布对聂树斌案申诉不利的部分证据;鉴于聂树斌案已经成为一起重大的公共事件,并且会深切影响中国法治进程;鉴于最高法院2014年12月12日指令山东高院异地复查时做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六字最高指示。

杨金柱称,他独自决定违反和陈光武律师签订的合同,在博客上公布聂树斌案件的全部案卷材料,愿独自承担法律责任。

自4月30日当晚乃至整个“五一”假期,围绕聂案的争论从未停止。期间,众多知名学者和律师发文驳斥洪道德接受采访时所发表的言论,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邱兴隆连发两文:《八问洪道德教授》和《再问洪道德教授》,驳斥洪道德的观点。

之后,不知是由于舆论压力还是其他原因,洪道德教授发文称,聂树斌案绝不能不再审,认为“认定聂树斌犯罪并判处有期徒刑15年是一个绝对的错误,既是认定事实方面的错误,即凭孤证认定犯罪,也是适用法律方面的错误”。

5月11日下午,杨金柱亲赴石家庄,向聂树斌案被害人康某某家属表示道歉,并当场捐款10万元做为泄露隐私的补偿。最终,康某某父亲未同意见面。

5月19日,杨金柱称,因为公布聂树斌案案卷材料,已经正式被长沙市律师协会立案调查。《长沙市律师协会案件交办通知书》显示,根据相关规定,对杨金柱律师存在将“聂树斌案件”的相关案卷材料在网络上等违规行为的案件,转交给杨金柱所在的湖南岳林律师事务所调查核实,并于2015年5月25日前报告处理结果。落款日期为“5月18日”。 募捐争议

从聂树斌案复查之始到听证会之后,杨金柱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即使如此,杨金柱也并未止步。5月10日早上5时58分,杨金柱“关于‘聂案募捐资金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和其他相关事项的说明”。其称,鉴于山东省高级法院异地复查聂树斌妇女、故意杀人案进入关键时期,复查结果将对国家法治产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影响;鉴于聂树斌案卷材料中的客观证据存在重大疑点,需要对这些客观证据寻找国际上权威的鉴定机构进行文证审查和鉴定;鉴于聂案的刑事侦查卷中迷雾重重,需要就刑事侦查技术问题向美国华裔李昌钰神探咨询;鉴于其于2015年5月8日上午在湖南省司法厅三楼贵宾会议室向省市两级律管处和律师协会四位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特意汇报了本次募捐款项的方式和用途。所以,发动此次募捐活动。

5月8日下午,杨金柱新开设一个银行卡号,专卡专用,专门用于此次募捐,并在开立卡号时即捐存1万元人民币。

杨金柱称,此次募捐仅限于接受国内公民的捐款,每位公民一次最多捐款100元人民币,且不得多次捐款;募捐时间自2015年5月9日0时0分开始至5月19日24时结束。

5月9日,律师袁裕来发表名为《致杨金柱律师:聂案向公众募捐,请暂缓》的微博,其称:

1.为探寻真相,你决定就聂案刑事侦查问题向李昌钰进行咨询,同时委托境外机构对涉案照片及相关证据进行鉴定,很高明很重要。但他们能否接受委托、多少费用尚不明确即募捐,不妥。

2.若费用不大,律师界定向募捐为好。聂案影响太大,向公众募捐,金额难以控制。

3.募集的钱一旦进入你户头,按你的脾气,谁也控制不了。袁裕来表示,“为了律师界的声誉,请务必暂缓募捐。”律师杨学林亦在转发上述微博时称,其已向杨金柱提出严重警告。

这些声音并未能阻止杨金柱募捐的进展。5月19日,是募捐截止的日期,杨金柱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已有募捐款5万余元。“我这样做首先是实际需要,其次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关注聂树斌案,这是公民行为,与聂家无关,亦不需要聂家同意。”

当日下午,张焕枝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中,提到杨金柱募捐时,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分贝,“我从未授权他进行募捐。”“这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不是我委托的律师,如此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自负。”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建伟认为,杨金柱公开募捐是在胡闹。募捐的目的是找人做鉴定,首先杨金柱不是申诉方的律师,要做什么不是他的权利;其次申诉律师可以申请官方来做鉴定,如果对鉴定结果申诉方不赞同,亦可以再申请鉴定,也可以自己去委托,但杨金柱跟案件是没有关系的,完全是越俎代庖。 聂案研讨

在聂树斌案听证会被广泛讨论之时,5月5日,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援助中心与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联合召开了“聂树斌案研讨会”。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永忠、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永生等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律师均参与了讨论。

经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律师对聂树斌案的再审问题达成以下基本共识:一是在研讨方向和舆论导向上,应当回归该案的核心问题,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聂案是否应当提起再审;二是在法律适用上,聂案是否提起再审应当适用2012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此,非法证据排除等规则应当适用于聂案;三是聂案原审判决依据的证据存在诸多疑点,且有新证据出现,依法应当启动再审。

陈永生认为,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及证据法的基本原理,认定有罪与认定无罪的证明标准是不同的:认定有罪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认定无罪无需达到任何证明标准,达不到认定有罪的证明标准,就应当认定为无罪;哪怕有一定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只要达不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应认定为无罪。就聂树斌案件而言,即便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王书金确系真凶,但证明聂树斌确系犯罪人的证据已不充分,足以让人产生合理怀疑,按疑罪从无的诉讼原则,应当宣告聂树斌无罪。

徐昕则谈到,即使没有真凶,也可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符合再审条件。聂树斌案不仅没有任何物证,甚至也没有任何人证加以证明,只有被告人供述,精斑也没有发现,仅凭孤证认定犯罪,既属于认定事实错误,也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因为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35条明确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犯罪和处以刑罚”。因此,仅凭这一理由,法院也必须启动再审。

陈光中亦认为,聂案疑点很多,不论从证据事实和法律理由上已符合立案再审要求,山东省高级法院应当在最高法院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再审,极力查清聂案重大疑点。

陈光中称聂树斌案存在五大关键疑点,分别是存在刑讯逼供的重大可能性、花衬衫的重大疑点并未合理排除、被害人尸体是否有骨折问题没有真正查清、为什么不提取被害人阴道、书记员假签名问题。陈光中总结称,聂案现有材料和疑点已符合立案再审条件,应当在聂树斌案件重新审判中坚决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张建伟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在山东省高级法院复查结论还未出来之前,是不宜对聂树斌案复查做过多揣测的。“如果最终聂案真有问题,无论是批评还是追责均不迟,但现在就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是给司法施加压力。”

张建伟说,要强调法治精神,树立司法权威,维持司法公正,是不能通过煽动舆论,通过舆论压制司法的,这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去年的树教案篇2

这句话是绳允说的。

绳允接到判决书的时候,看上去很坦然,当主审法官问他“是否上诉”的时候,他表示“要上诉”,并说“判处无期徒刑有点长”。

现年52岁的绳允,是安徽颍上县人,大学文化。绳允从1993年3月开始,在仕途上一路绿灯。36岁时是颍上县税务局局长,一年之后出任县国税局局长。40岁不到荣升颍上县政协副主席兼县国税局局长;2000年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县政协副主席兼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2007年4月,绳允任颍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2008年8月25日因涉嫌贪污、行贿被阜阳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仕途终结。

躲过“初一”,“十五”被擒

绳允任职的单位都是有油水的肥缺,这是他的幸运;然而对于欲壑难填的人来说,这又是不幸的。整天与钱打交道,虽然给绳允带来了滚滚财源,但也为他铺就了通往监狱的“快车道”。

检察机关指控绳允三项罪名、300余万元涉案金额中,受贿数额就高达86万余元。他的犯罪行为可以追溯到他到县税务局走马上任时开始。从1994年到2007年,他那双白白胖胖的手一直就没有停歇过收钱。收礼的理由五花八门,凡是他能想到的都付诸实践――承包财政局酒楼、帮助他人向省财政厅申报并争取项目扶贫资金、为企业减免税收、财政担保贷款、拨付财政经费、工程发包等等,绳允在担任颍上县国税局局长、财政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和索要他人贿赂近50人次、40起共计86.8万余元。他也因此领刑12年。

绳允的落马正应了那句话:“常在水边遛,哪能不湿鞋!”

绳允贪污、受贿、行贿案件系2007年颍上县纪委、县检察院查办该县教育局原局长蔡勇、计财科科长李毅等人受贿窝案的延续。蔡勇、李毅分别收受县财政局下属眉洲酒楼承包人刘树林的钱物14.2万元和12万元,并在县教育局两次图书采购事项上为刘树林谋取利益,连同其他犯罪事实,蔡勇和李毅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和六年。当时由于绳允提前安排刘树林对有关人员“做好工作”,故而此案没有触及绳允等人,让绳很是庆幸了一把。然而没有想到,2009年阜阳市纪委对图书采购这一线索进一步深挖,赫然发现该图书采购业务实际上系绳允、刘树林合谋干的。

市纪委将绳允受贿一案线索移送阜阳市检察院后,反贪局发现身为财政局长的绳允对教育局图书采购事项具有审批权、监督权和款项支付权。此案中的两笔图书采购,刘树林以9折的协议价到财政局领取书款后,按4.5折和书商结算,县财政局支付两笔图书款413万元,刘树林和绳允从中“获利”207万元。这可能是一起特殊形式的贪污案件,而非简单的受贿犯罪。

初查过程中,侦查人员认为,书商“老赵”的证言和相关书证对案件性质的认定至关重要。但翻遍蔡勇、李毅的案件卷宗,却没有发现老赵的一点记录。原来,在2008年县教育局窝案案发时,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取该书商的证言。现在绳允、刘树林案发,找到该“污点证人”至关重要。目前专案组手中掌握的唯一资料就是一张老赵的名片。

侦查人员首先对名片上的手机号码进行核对,确定该号码属于江苏宿迁市;通过查询其账号开户行,将老赵定位在宿迁市沭阳县;再到阜阳市公安局登录身份证查询网,检索到沭阳县共有3个与老赵同名同姓的人;通过对比年龄,最终确定其中约45岁的老赵可能就是专案组要找的人。

侦查人员到达江苏沭阳县后,取得当地机关的配合,查清了老赵的住址,与老赵取得了联系。办案人员对他说明来意,老赵表示愿意配合,但因小女儿患病正在上海手术,脱不开身。他答应手术一结束就回沭阳配合阜阳检察机关调查案件。

女儿的手术一结束,老赵果然履约,赶回沭阳,除了谈清图书采购的全过程外,还提供了他和刘树林私下签订的两份协议。于是,一起典型的“大头小尾”式贪污案件浮出了水面……

“弄瓶酒钱兄弟喝!”

2006年下半年,颍上县财政划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380多万元至县危房改造资金专户,由县财政局行财股具体负责管理并依程序划拨使用,县里打算用该款为颍上县农村中小学采购图书。

这笔款一下来,时任颍上县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任颍上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的绳允就开始动起了脑筋,不过不是为给学生购买什么辅导资料苦思冥想,而是为了找个什么借口把这笔钱收入自己囊中。2006年下半年,绳允的驾驶员小王带着一个人到绳允的办公室,说他是江苏沭阳人,叫老赵,搞图书批发的,想来联系生意。绳允一听,喜上眉梢,不过老奸巨猾的他并没有立即答复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可以考虑”。

老赵走后,绳允便打电话给县教育局局长蔡勇,让他安排人抓紧时间制作图书招标目录。

绳允在政协分工中负责联系科教文卫,他深知课外读物、教辅类图书的利润很大,一般最少5折,还有3折、2折的。因此绳允就想利用自己担任财政局长的便利条件,自己联系图书供应商,从中赚钱。

绳允打算让教育局以图书的码洋(即书上标的全价)签订合同,走一下政府采购的形式,然后自己去和图书供应商谈价,最后以合同价从财政局结算划款。绳允考虑到自己不便出面,便想到了财政局眉洲酒楼的承包人刘树林。

刘树林也是颍上县人,47岁,个体工商户。他在承包财政局职工食堂的时候,给绳允送了不少好处,与绳允关系极为密切。在绳允策划的三起重大贪污行动中,全靠刘树林出面张罗跑腿。

绳允把刘树林叫到办公室,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打算,并交给他一张书商老赵的名片。“你就和名片上这个人联系,先把价格折扣谈好。记住,一定要事先讲好让他按照图书码洋提供合同、开具发票。”同时绳允让财政局行财股股长韩某(绳允的一个亲戚)协助刘树林办好有关手续。

教育局的图书招标目录拿回来后,刘树林很快与老赵商定:老赵以4.5折的价格供货,以某图书公司名义与颍上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并以图书定价开具正式发票。但是最后老赵很坦率地讲:“我们只能搞到图书招标目录中的一小部分图书,其余的怎么办?”绳允一心想尽快占有这笔款项,哪会真心去管图书是否符合招标的目录,便对他说“其余的用类似的图书代替就行了”。

于是刘树林与老赵迅速拟好了协议,金额为240多万元。然而当他们找教育局签协议时,遇到了阻力。

蔡勇等人以图书价格太高、应该有折扣为由没有签字。绳允给蔡勇打了好几次电话解释,蔡勇均讲刘树林办这个事不合适。绳允安慰他说:“这事是我定的,你不用怕,出了问题我负责。”

遭到拒绝的绳允事后仔细想想,也感觉这个协议按照码洋定价确实太高了,就安排刘树林又找老赵重新拟了一份按9折码洋定价的协议,总金额221万余元。

后来蔡勇、李毅以书目不对,9折的价格也高,还是不愿签字。

第二次被拒,绳允隐约察觉蔡勇、李毅肯定明白图书采购的利润大,不给一些好处恐怕不行,于是安排刘树林送给蔡勇约4万元的礼品,送给李毅2万元现金。

钱物都已经送了,但是教育局还是不愿签订协议。没有办法,绳允只有亲自出马。

他径自进了教育局长蔡勇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对蔡勇讲:“咱俩马上可能都要调整走了,你还不趁着在位时给兄弟弄瓶酒钱。该签字时你还得签字啊!”蔡勇听绳允的话讲得如此,便答应了。

接着,绳允又顺势提出:“趁着没调走,我们还可以再搞一次。”蔡勇欣然同意。

2007年1月的一天,刘树林到教育局顺利签订了图书采购协议。

按照规定,这么大额的图书采购必须经过政府采购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绳允当然知道这个程序,他怕以后出问题,就安排韩某快速补办有关的手续。同时,绳允和分管政府采购中心的财政局副局长唐某事前打了招呼,刘树林拿着政府采购申请表先到教育局盖章,又到财政局行财股签“资金已落实”,并加盖了行财股的财务章,最后找唐某盖了“颍上县政府采购中心”的公章。

2007年2月,老赵依私下协议把图书送到颍上,把按照合同价款开具的发票交给了刘树林。于是,这批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的书被分发到了各个农村乡镇中小学学生手中。

离任前的疯狂

这笔生意尚未做完,绳允就听说自己拟任颍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报告已经报到阜阳市委常委会了。这就意味着自己很快就要走了,于是绳允就催刘树林抓紧时间办理结账手续。不久刘树林就拿着教育局签过“验收”字样的结账申请找到绳允,绳允装模作样地签署了“按教委意见办”。之后,刘树林和书商按私下协议结清账后,100多万元的利润转到他经营的眉洲酒楼的账户上。

钱到位后,绳允告诉他先不要动钱,等找蔡勇再做一次图书生意再讲。

2007年3月,绳允再次找到蔡勇,开门见山地讲“我、你马上要调走了,我打算让刘树林出面再干一次图书生意,不会亏待你的,怎么样?”“同意。”两人一拍即合。

有过一次经验,这次再干已是轻车熟路了,刘树林找老赵迅速拟制了一份190万元的图书采购协议,教育局配合地迅速在图书采购协议上签字盖章。

不久,老赵就把图书送到了颍上。刘树林按三天内付款的约定,先从酒楼的资金中垫付。

2007年4月初,绳允调离财政局局长之前,让刘树林“赶紧找韩某办理结账手续,新局长一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2007年4月12日,绳允问韩某货款结算得怎么样了,韩某讲还没有办理《政府采购项目申请表》,绳允就安排刘树林到县教育局,在结账申请和政府采购项目申请单上盖了章,又经韩某在政府采购申请单上签署了“资金已落实”并加盖了财务章,后来绳允直接在政府采购申请表、结算清单上均签署了“同意”。这样,第二次采购图书的手续当天就办好了,但是,办好这些手续银行却下班了,当天没有办法支付现金。

第二天,2007年4月13日,绳允离开财政局,到人大任职。

绳允到人大以后,垫了钱的刘树林多次催要书款,绳允就给新任的财政局局长刘某打电话,讲自己原来当财政局长的时候给教育局采购过一批图书,请他办理有关付款手续。刘同意了。

后来,绳允还有90多万元的利润由刘树林掌管,绳允又安排刘树林分别给蔡勇和李毅各送去10万元现金。绳允清楚,虽然自己管理审批图书采购的资金,也管理政府采购中心,但是如果教育局不给盖章,这笔生意也做不成。

至此,绳允与刘树林合谋贪污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207.6万余元,并为了实施贪污,向他人行贿26.2万元。

扶贫资金变成“富己资金”

200多万元轻松到手,两人都感到合作得很愉快。其实,在2005年两人就曾小试牛刀,假造林业开发项目,套取了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占为己有。

2005年,时任颍上县财政局局长的绳允为套取省财政扶贫资金,与刘树林共谋,假借颍上县王岗镇林业项目的名义申请扶贫项目立项。绳允安排颍上县财政局负责扶贫项目的农财股副股长刘某,用刘树林虚构的林业项目以及谎报的田亩、工程数据,帮刘树林制作了项目建议书,绳允自己签批,向省财政厅打报告申请“王岗镇绿色环保农业”专项资金200万元。不久,绳允让刘树林准备3万元现金,由自己到省财政厅农业处疏通了关系。2005年11月,省财政厅审核划拨了15万元扶贫资金至颍上县财政局扶贫资金账户,用于“王岗镇绿色环保农业开发”项目。2007年绳允调离财政局,绳允安排刘树林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先后拿出了6.2万元供自己使用。

国家的扶贫资金也敢骗取,学生购买图书的经费也敢侵吞,早已忘却礼义廉耻的绳允还有什么钱不敢拿!阜阳市检察机关指控绳允在担任颍上县财政局局长期间,利用其职务便利,还以虚开报销凭证等手段贪污公款25起,共计23.4万余元。在担任颍上县国税局局长、财政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和索要他人贿赂40起,计86.8万余元。

案发后,绳允仅退出赃款2万元,刘树林退出与绳允共同贪污的赃款共70万元。

去年的树教案篇3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勇于表现,勇于创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2020小班艺术活动方案【5篇】

去年的树教案篇4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 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 案例的综合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25-03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国家公关时代的到来,公共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32学时的全校公选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公关观念,培养良好的公关能力,以便为将来发展提供助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关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成为公关教学面临的一大任务。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该目标的一个有益尝试。

一、在《公共关系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平台,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做出研究和判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现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则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来推广至其他国家大学的教学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传入我国,不仅在中小学、高职教育中广受欢迎,而且在高等教育领域,如法学、英语、地理、管理学、思想政治等课程中亦有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抽象的理论,使理论更加容易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从“老师”为主体转变成“学生”为主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案例教学法与《公共关系学》课程性质的契合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公关实践的需要,它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为了满足公关实践的现实需要,因此相对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尤其是某些学科对于概念的死记硬背,它更强调对学生公关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公共关系实务技能的训练。而案例教学法正是这样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由于公关案例的基本素材来自于公关社会实践活动,且案例本身具有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等特点,因此,公关案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公关理论思想”。[1]它运用相关的理论对在公关实践中发生过的一些事件进行分析,来总结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避免了单纯的理论学习容易流于大而空的弊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与课程性质的契合,是引入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原因。

(三)引入案例教学法适应了授课对象的现实需要

在大学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生活环境比较单纯,除了家庭就是学校,社会阅历浅,很少有在公司工作或者实习的经验,更缺乏企业管理或媒体传播等经历,书中知识无法与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对接,因此对于公共关系原理、职能、原则及实务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难度。使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案例所设置的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感性认知,利用学生对于社会工作的想象和向往,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也呼唤着案例教学法的引进。

二、案例的选择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案例选得好,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案例选择失当,教学必定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先决条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经典性

选取的案例应该能够集中、深刻地反映出某一方面的公关原理、知识或者某种场景,带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通过该案例能够解决与此类似的多种公关事件。如案例“35次紧急电话”,虽然时间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但是它深刻地说明了知错就改、与公众真诚以待这一公关原则的重要性,所以是值得采用的经典案例。

(二)接近性

所选案例越贴近学生,与学生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就越能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相关性包括四个方面:(1)首先是时间的接近性。刚刚发生的事情比过去的事情更能引起注意,学生也会更加在意其他同学和老师对该事件的评价与分析,同时,该事件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也更大。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更新案例,尽量选用最新的案例。(2)其次是心理上的接近性。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只要是在情感上能够引起共鸣的事件,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也会有更高的关注度。因此,在庆典活动的案例选择中,可选择本校百年校庆来讲述,这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大大超过其他高校的校庆及其他组织的庆典活动。在讲述组织形象管理时,可选择中国移动通信“动感地带”的CIS战略,因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使用“动感地带”,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3)地理上的接近性。越是身边的案例,与个人关系越是密切,受关注度也就越高,即便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比起远方的事件,也更能引起相应的关注。以矿大为例,因地处徐州,笔者在讨论古代的公关行为是否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行为时,选择了发生在古代徐州的“还军霸上”这一案例,实践证明,学生对该案例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兴趣。(4)专业上接近。作为一门公共课,所选案例若能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联系,必定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对其加以关注。因此,给矿业学院和安全学院学生授课时,可选择煤矿方面的案例,例如讲危机公关时可选用煤矿事故为例;若给体育学院授课,便可以以体育明星姚明的公关策略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案例;也可以以北京奥运会为例来讲述国家公关,以阿迪达斯体育品牌的形象管理来分析组织形象管理,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动形象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将原先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中,也应注意案例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否则,学生在课堂上仓促面对大段文字时,会因一时之间无法吃透案例原文而影响对案例的分析,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对于案例的讲解需通俗易懂,另一方面也完全可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实现理论的形象化。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将其仅仅当做是黑板的替代品。例如在讲“铁人‘王进喜’照片泄密”这一案例时,可以先把王进喜泄密的照片放大到全屏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照片中的信息,然后再对照日本信息专家得出的信息。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深切认识到公共关系的信息管理功能,而学习过程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

不能为案例而案例。案例与理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的。如果把理论比作一棵大树的树干,那么案例就是树干上的绿叶,它必须依附于树干才能生存。大树没有树叶也可以生存,但是树叶离开树干就面临死亡的威胁。树叶的兴旺可以使整棵树充满活力与生机,但它却取代不了树干的地位,因此,案例的使用也必须是要为理论服务的,应按照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体系有条不紊地展开。有了相应的理论为依托,丰富多彩的案例才能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否则,脱离了理论体系,单靠案例自身,是难以完成系统、完整的学习任务的。

(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知识的引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解说者、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教法上看,案例教学更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新理念“既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优化组合,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因此教师角色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转变为课堂的主持者、引导者:为课堂设置议题,通过案例提出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去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假如教师包办了学生的思考过程,直接给出答案,那也就起不到案例教学法应有的作用了。

(三)案例的综合运用

公共关系有大量的案例可供使用,可以说,在每堂课中都能够穿插相关案例,但是对案例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研究,现在还很缺少。诚如有学者所说:“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案例又应该如何组合?换言之,教师选择与组合教学案例的标准与依据是什么……事实上,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科学性。”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将案例以单个的、分散的、无内在联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3],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整个课程显得杂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因此加强对于案例的综合运用就显得非常必要。有这样几种模式:(1)同一案例支持多个内容,即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案例,使之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中多次出现。同一案例的重复出现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打破案例的孤立性。例如讲组织中的公关部的职能时,由于前一章的内容讲到了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此部分可用“先搞清这些问题”这一案例,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这家宾馆的公关部部长,你会做哪些工作?”以此来思考组织中的公关部的职能是什么。这一案例在“公共关系调查”内容中同样可以使用,而本次可以让学生思考公共关系调查对于组织的意义、作用和内容。案例的多次使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事件,既使相关知识前后衔接,又节省熟悉案例的时间。(2)案例的分割使用。与前一种模式类似,它也是涉及案例的同一主体,但不同的是具体的公关事件并不相同,是同一公关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公关活动。如果说第一种模式是对案例的横向使用,那么这种模式侧重的就是对于案例的纵向分割,有助于打破案例的分散性。例如在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时,可以用“蒙牛对超级女声的赞助”来证明“不断创新”这一原则,在这一原则之外可继续使用“蒙牛”从2003年开始的一系列公关活动,包括赞助航天员、北京奥运志愿者活动等,来印证“长期坚持”这另一公关原则。案例的这种配合使用方式可使学生感到公关案例事件的动态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对于案例的使用效率。(3)案例的组合使用,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案例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理论。这些案例可以是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关系,可以是不同视角的并列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相成的对比关系,但无论是哪种关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在逻辑贯穿其中,多角度全方位地说明相关原理,让理论的阐释过程变得丰满立体。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验。对于《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法确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如何达到最佳地使用,还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绍芹.案例分析与公关教学[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60.

去年的树教案篇5

[关键词]语文课堂 动态教学 简单 讨论 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21

语文教学,是学生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师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常常闭门造车,只凭自己的想法思路去备好课写好教案,有些甚至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或者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表现,所提的问题,不管学生的答案怎样,都不合教师的心意。教师就希望学生答出自己所要的答案,且是唯一的答案。这样使本应鲜活灵动、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无趣、机械与僵化。“动态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由教师照本宣科,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生理年龄、性别特点以及知识能力、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动态教学”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尊重学生的个体表现,敢于暴露课堂中的意外,再现“原汁原味”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起开放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有趣的“动态教学”中来。

一、以“简单”引航

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会有些简单、肤浅。如果我们能恰当地把这种状况当作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教学起点,引领学生由浅入深。比如,在一年级口语交际《如何处理垃圾》的教学中,教师问:“垃圾从哪里来?”一年级的小朋友自然而然想到:同学们随便扔的纸,铅笔屑随地丢,地上就有了垃圾。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回答,但教师却能抓住这一个简单的回答――教室有垃圾,追问学生:操场有吗?有什么垃圾呢?树叶从哪里来呢……这些问题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思维的闸门也立刻被打开:操场上的垃圾是从别的地方吹来的,树叶是从树上落下来的;家里的垃圾有鱼骨头、菜梗等。教师抓住了这简单的回答,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打开思路,使学生获得出了更加有意义的、更深层次的答案,最后明白了垃圾是如何产生的,解决了垃圾的分类处理等问题。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教师,不要轻易放过每一点看似简单的答案,它可能是很多问题的引子,是真理的导火索,是起航灯。教师及时而智慧抓住“引子”,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有所得,帮助学生读懂文本的内涵。

二、让“讨论”升华

因为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同一问题有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要遏制,更不能抹杀,应及时把握良机,抛出问题以深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争论中碰撞、融合。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中的这一段: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教师这样展开教学。

师:盲姑娘没有见过贝多芬,他们不认识,为什么她能猜到这是贝多芬呢?

生1:从盲姑娘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我感觉到盲姑娘听得很认真。

生2:盲姑娘酷爱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她能肯定这首曲子确确实实是贝多芬先生弹的。

师:说到知音,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钟子期喜欢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声里听出高山流水。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从哪里看出来呢?

生:盲姑娘是第一次且只听了一遍贝多芬弹琴,就听出贝多芬弹得很娴熟、感情很深,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贝多芬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贝多芬呢?

生1:我觉得贝多芬会想:盲姑娘知道是他弹的了,音乐已经让他们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非得承认自己就是贝多芬,只要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可以了。

生2:音乐就是贝多芬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语言来表达,只想用自己的音乐来回答。

可见,教师要善于捕捉师生讨论中闪耀出的火花,组织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纷纷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心灵碰撞,深入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认知。

三、从“误区”求真

语文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可利用的因素,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及时纠正;以学生错误的答案为前提,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在误区中抽丝剥茧,悟出真知。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片段――

生:“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的“逼近”一词,我觉得用在这里不太恰当。

师:为什么呢?

生:我们平时讲距离越来越近时,习惯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显得不合理;当人们遇到压力时,才用“逼近”。作者是坐小船去鸟的天堂,根本谈不上逼近。“逼近”有时候,还含有“紧迫,速度快”的意思,但作者在文中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没有快的意思。

师:是的,小船走得不快,作者的心情也很轻松,文中竟然用“逼近”,而不用“靠近”,看来值得研究。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逼近”用得非常准确,因为榕树正是茂盛时期,显得非常高大,相对于小船中的人来说,大榕树有气势逼人的感觉。可以说,大榕树在逼近我们,我们也在逼近大榕树。

师:很好,能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同样,作者早就听说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那一天的出船让作者非常兴奋,也非常急切地想看到这株大榕树,有“紧迫,速度快”之意。高大而充满生机的榕树,离我们越来越近,可以说成“迎面是逼人而来的大榕树”。“逼近”一词能突出榕树之大,也能突出作者急切的心情。

师:从“逼近”这个词能感悟出榕树的高大,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因此,在阅读中多问多思,我们一定能从中发现更多的精彩。

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中这一误区,以自己对课文敏锐的思考,为学生的研究、探索引线搭桥,使学生感悟到隐含在课文中丰富而独特的信息,与作者产生共鸣。

“动态教学”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而全面地设计教学,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问题的预案,灵活应对不可预测的事件,将这些课堂上的“不速之客”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

去年的树教案篇6

一、实施前――忐忑不安

在一片质疑与困惑中,一年级课程实施方案新鲜出炉了,我首先做的是翻阅国定教材,与春天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春天的色彩》,平时一课时教完的《春天的色彩》与其他学科整合后变成四课时完成,这四课时我该上什么,怎么上?我首先想到的是结合16课《好大一幅画》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作画,绘画内容定为一年级语文、品生课研究的植物。这与本次课程主题相吻合,大问题很快解决。

可接下来又产生了很多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很容易,让活泼好动,从未走出教室绘画的小朋友一下子走到大自然中连续绘画四节课学生会不会不耐烦?画在哪?用什么颜料?能画出什么效果?孩子们在自己的小作业本上还好控制构图,现在每个小朋友共同画一面墙,他们会把一面墙变成什么样?等,那几天我天天想着解决方案。一有空就把想到的解决方案随笔记下来,利用下课时间与班主任交流我的想法,空课时与陆主任反复讨论孩子们的绘画场地、绘画材料,趁下班回家时与一年级的数学戴老师、语文韩老师讨论我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中――欣慰惊喜

我把四课时分为三个时间段分段完成。花一课时让学生校园写生,让学生在写生时发现树的不同形状以及树干树叶的不同形态;第二课时学生根据写生内容,在教室进行春天主题绘画比赛,其实是让我心中做到有底,谁和谁能去哪画,能画到什么程度,他们有什么地方可以互补,到时可提醒小朋友合作。用两课时让学生正式开始在墙面上画春天。这样能确保孩子在课程实施时,每课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不枯燥,始终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1)班上下来就真的印证了一句话,想法是完美的,现实很残酷,孩子们都兴奋过头,组织散漫效率特低。于是,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把原先室内教学的方法,临时改成“寻宝游戏”。上课前在黑板上画出学校四种树的外形,如,圆形、三角形、扇形、椭圆形,规则是小朋友要尽可能地画出这几种树的细节,下课前回教室交流,让学生猜你画的是什么树。一(2)班的小朋友在快乐的寻宝游戏中居然只用了三十分钟就完成了所有的“寻宝游戏”,在最后的十分钟里还快乐地进行了交流。在这期间连日常交流有困难的卞××等都非常投入,他们能在三十分钟内找出1~2种树木,并把它们画出来。这让我更加有信心把课程实施下去。在一(5)班上课前我又在2班的目标基础上追加了一条,你们能不能比2班完成得更快更好。聪明的小家伙们立马想到了方法,举手问我:“老师,我们能不能分工啊,一部分学生在车库这找,另一部分在天井找,然后交换场地,如果像这样全班在一块地方找我们会完不成任务的,三角形的树只有天井有。”我立马对这位学生的想法进行了表扬,在我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发地分工合作,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到第三课时室外绘画真正开始时问题又来了,平时小朋友都是个人作画,而且是小笔画小画,一下子让他们脱离小画本在墙上作画,小朋友们要么小心翼翼不敢下手,要么是以个人的想法为主。问题极其突出的是5班,这个班的学生中绘画高手有很多,他们都想表现自己的作品,于是我让他们停了下来,让他们想:如果这是你的作品,你觉得这幅作品有什么不足之处。高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我又说:“如果我让大家把这些想法全都表现出来会有什么后果?”小朋友们都沉默了,这时平时很有想法的张××说:“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全画进去,画面会很乱的。”她指着画面说:“这里只要加放风筝的小朋友,春天可以放风筝。”“我会画小朋友。”旁边有位小女生轻声说。“我会画小熊。”一位男生说。这样画面就好看多了,我补充道,在小朋友的你一言我一语中“问题画面”变完美了。

去年的树教案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乐于表达;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又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中的难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作文及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基于这样的认识,那么小学作文教学要做到什么呢?

我以为,我们应在领会作文教学的本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让学生乐于表达。

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突破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这一大难点呢?

一、让学生悄然走近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小学作文,而且应该让学生也明确什么是小学作文,让他们对作文由陌生变得熟悉,因为只有熟悉之后才会爱上,只有熟悉才会驱走畏惧。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制造作文的机会,让习作悄然地、不经意地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直至被学生喜爱上作文。

[案例]

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学完课中的字词,他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学生说完后,老师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写文章了。”同学们兴奋得个个点头。

案例中的老师巧妙地将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与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走近习作、接受习作打好了心理基础与能力基础。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就应该这样系统地掌握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树立较强的习作训练意识,在低段教学中,通过识字、说话、朗读等训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接触习作,直至爱上习作。

二、让学生明白作文是一种需要

当学生对作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其实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写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案例]

三年级上学期――

第一天,老师:新学期开始了,你最想和谁做同桌呢?为什么,如果理由写得充分,我就满足他的愿望。

第二天,老师:咱们班要评选最珍惜时间的同学。问:今天从早上起床开始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呀?不用说,只要写,看哪些同学写得多,写得清楚。

第三天,老师:老师准备招聘小小班主任。应聘者只需要告诉老师一件你知道,但老师不知道的班上发生的事。谁写的事最清楚,就让谁做小小班主任。

……

一周下来,老师拿着订得厚厚的一叠作业纸,对全班同学说:“恭喜大家,老师还没教,但你们却都会写作文了。”

结果,一举几得,既让学生发现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谁都会写,谁都能写,而且写后有作用,给自己带来了实惠:好多孩子被聘为小小班主任,成了老师的小助手了;有同学还真跟自己意向中的同学做了同桌;还有好些同学都被评为了最珍惜时间的人……其实,这些奖励,不都是做老师的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吗?但收获的却是学生对“作文”的接受与喜爱。

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写作仅仅培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兴趣”是短暂的,随意性很强。而习作的自信心会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使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由短暂变得持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一要求。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真正尝到表达的乐趣,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享受那种写完后愉悦的感觉,树立起习作的信心。

(一)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1.欣赏性评价

张田若先生在《小学作文纵横观》一文中曾指出:“从当前作文教学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一个要求过高过急,评分过严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习作要求也仅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小学生作文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的习作肯定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因此,我们在评价时应该是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用欣赏的口吻去评价。多说优点,少说甚至不说不足。

如果要求过高,批评过多,则很容易让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失去习作的信心,失去可能刚刚产生的写作兴趣。这不就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吗?

2.多元化评价

教师不仅要欣赏性评价,还要做到多元化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评价建议是这样的:“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因此,既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要注意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要注意评价标准多元化,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二)通过习作展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

作家尚爱兰曾说:“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出一半力量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因此,要让学生爱上作文,乐于表达,绝不能忽略了习作展示这个平台,反之,更应该绞尽脑汁,来想想怎样让每个孩子的习作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习作上的成功。

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则是“范文展示”。范文入选的条件很低,可能是选材好,可能是语言流畅,可能是开头有吸引力。也有可能是某一个句子写得个性化,或者就因为某句中的某一个词非常准确,或者是将刚学过的一个词学以致用了……剩下的学生呢,也会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写的字漂亮了,作文修改得很认真、有进步了等等。

人的本质是渴望被肯定的。因此,像以上提到的教学行为那样,经常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就能够激发学生继续表达的信心与欲望。而这展示的平台应该是多样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班级里的墙报、班级档案、班级日志、班级网络平台、个人专刊、校报甚至鼓励投稿等等。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乐于表达,就要有意识地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刺激他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在无意识中走近作文,明确作文就是生活的需要,就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同时,注重习作的多元评价,欣赏性评价,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为学生多建习作交流、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8.

[3]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3(02).

[4]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05).

[5]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去年的树教案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备课 角色转换

一直以来,我备课就是看看教参,抄抄教案,上网查查资料。有领导说我“懒”,我申辩:“我不懒,我在借鉴优秀经验。”有长者教训我“庸”,我振振有辞:“我不庸,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远!”经历了一段异乎寻常的备课,一场近乎残酷的竞争经历后,我才知道: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没错,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远也没有错。但如此生抄照搬,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可是到底该怎样备课?却不是一下子能说得清,道得明的。于是我整理了那段“非人”经历,选载了其中四次记忆,提取了最有灵魂的四个“精髓”,写下了此文。

一、第一次记忆

4月1日,星期二,晴。

终于决定上《去年的树》,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听说许多名师上过此文。我没看教参,没查资料,没看教案,安静地读了这个故事。读完这篇童话,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文章中的人称代词中称鸟为“她”,称树为“他”。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做短暂的分离,分别时两人虽然难舍,但是心中都坚信春天很快回来,见面相守是长久的。但是一场意外的发生,竟然使得这本以为短暂的分别成了永别。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妈妈觉得悲惨。我又把故事说给7岁的儿子听,儿子说:“妈妈,伐木人为什么要一定要伐那棵树呢?”在电话里讲给朋友听,朋友说她想起一首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是呀!《去年的树》很哲学。这样富有内涵的童话故事,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我相信能上好这一课。

二、第二记忆

4月3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满怀激情地拿着自己的心血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我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面对一大堆问题,我无从下手,还好主任提示我:“这个童话是有时代背景的,这个作者是很不一般的。”

于是,我去了图书馆寻找有着“日本安徒生”美誉的神秘人物新美南吉,我拜读了他的童话《糖块》、《白蝴蝶》、《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等作品,作者风格渐渐清晰:其一,娓娓道来讲故事,篇幅虽然不长,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其二,朴实无华叙情节,没有华丽的词句,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其三,言简意深表主旨,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至透明的美。读他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思绪也能穿越时空,回到那种境界里去。我还找到了创作背景:当时的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一切都在快速变化。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觉得焦虑觉得惶恐无助。作者也在用故事告诉人们,当变故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要抗争,但是当一切已经成为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要勇敢面对它,并继续乐观的生活。

坐在窗前,端一杯清香的绿茶,我一遍一遍地再读这篇童话,每一次读就会有一些新的感受。解读也逐渐厚实:去年的树,曾经的绿色,曾经的家园,曾经的快乐,曾经的美好……去年的树,永远的回忆,永久的思念,永恒的回忆,永远的朋友,永远的遗憾……去年的树,今日的灯火,今日的寻找,勇敢的面对,不懈的追求,可贵的诚信……去年的树让我们懂得珍惜今日,珍惜今日的绿色、今日的家园、今日的朋友、今日的快乐、今日的一切……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可我还在享受着我的收获。

三、第三记忆

4月4日,星期六,阴。

又试讲了,情况有了好转,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用同事们的话说是没有什么嚼头。

我忽然觉得不明白编者为什么在这里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我在教材的导读中找到出了答案,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斟酌良久,我决定根据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这样一来,就有大语文观了。

四、第四记忆

4月7日,星期一,小雨。

又试讲了一次,学生还是没和我产生共鸣,课上得异常的吃力。我的努力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任何改善?为什么孩子们没有反映,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到底会是怎么一个状态呢?为什么孩子们的感悟在我上了这篇课文后却那么少?是不是我在教学中对孩子禁锢的过死?那么,孩子们到底能从童话中感悟什么?

忽然想起王崧舟老师曾经这样告诫我们: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情感的共鸣,是心灵的滋润,是人与人之间一次高尚的精神相遇。真正的语文的后面一定写着一个人字。是的,这语文,那语文,说一千道一万,说到底,语文首先得是人的语文。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的感觉自然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符合人性,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我决定:就把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作为重点。

在教学相寻过程中,着重于开掘内心的想象体验。设计抓住“树的变化”,前后贯通,脉气相连,引导学生走近角色,体验情思,获得感动。引导孩子们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在寻找过程中鸟儿的形象渐渐凸现,孩子们的感受也渐渐增强。

相见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所在。前几十分钟的教学成效在这里显现。最后,在结束学习之前,教师渐渐擦掉黑板,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的词语,其实就是他对这个故事的个性化解读。有了这样的思路,确定了这样的教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五、代后记

去年的树教案篇9

朱大可也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曾去旁听过一位优秀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时值仲春,老师出题“窗外”,请学生观察室外景色并报告所看到的事物。有的学生说看到了长出嫩芽的大树,有的学生说看到了蓝天白云,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摩天大楼。而老师的回答是,你们都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我看到了春天。”虽然老师的答案更“标准”,可我还是不知道“看到长出嫩芽的大树,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摩天大楼”的学生,有什么地方不对?

有一份调查显示,在20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二,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二,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样的数据无疑是中国教育的尴尬。被“标准答案”禁锢的学生,在下次考试中,还敢把诸葛亮“错”写成孔明吗?在下次回答问题时,还敢把“我看到了春天”“错”说成“看到长出嫩芽的大树,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摩天大楼”吗?于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只有被迫关闭,小心翼翼地背诵“标准答案”了。

一位留学生回国后,在对比中西方教育上存在的差别时,说过这样一番话:“人家的教育,是如何让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变成二百个孩子;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是如何让二百个孩子变成一个听话的孩子。”我们的教育,虽然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可学生想象的空间却被“标准答案”缩水了,以致他们的想法从来不敢越过雷池一步;哪个学生,哪个家长,愿意用千奇百怪的想象和答案,冒着失去分数的风险?

去年的树教案篇10

一、抓队伍,夯实司法为民基础

队伍建设,一直是法院工作重中之重,单靠院政治处跳“独脚舞”不行。XX年,xxx同志调任法院政治处副主任岗位后,就建议党组改变过去的习惯做法,形成了政工、纪检一条线,党组织一条线,工青妇一齐抓队伍建设的局面,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是坚持每周二、五下午学习不动摇,定期召开调研工作会,解决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不断强化干警争先创优意识,适时在全院开展与先进人物比素质、比成效、比遵规守法、比赶超劲头的“五比五对照”活动,教育干警摒除满足现状的本位思想、树立大局意识。三是典型引路,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干警。采取测评、考试、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2011年,就树立二次荣立一等功的杨红同志和荣立二等功的郭晓菊同志为先进典型,评出5名办案能力,选出6名贤内助(模范丈夫),通过活动载体,在全院形成一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司法为民的浓厚氛围。干警充分调动内因,主动服务民生、关注稳定,多办案、办好案、快办案,调解各类纠纷5000余件,较好地服务了辖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严肃执法,廉洁办案,拒礼、拒贿、拒吃请,既维护了法律严肃性,又增强了法院公信力。

二、抓管理,建立有序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管理出活力,管理出效益,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规范性管理,xxx同志在党组支持下,一是抓制度,先后建立了“一岗双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把手”抓“一把手”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大政治处及各综合职能部门的监控力度,对大到案件质量,小到上班点名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监控。每月发出书面通报,凡发现干警“闯红灯”的,视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不达标,予以严惩。二是强化制约力,成立专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小组,聘请22名县、乡人大代表作为监督员,通过信件、电话等形式回访当事人,经常开展廉政专项活动。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层层分解,使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目标内容,又有责任内容,还有奖惩内容,极大地调动干警努力工作积极性,全院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井然有序,头绪多而不乱的局面,较好地发挥了科学管理就是生产力的作用,实现了队伍建设、案件质量,整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的目标,队伍中无一人违法违纪。

三、抓激励,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院风,并非一朝之功,要靠日积月累。xxx同志在培养干警务实、创新、高效上,刻意利用“利益激励”机制,激励干警自加压力,争先创优,奋发向上,一是改革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进行政治激励。5年来,他先后建议党组对29名干警进行了换岗交流,17名政治觉悟高,办案能力强的干警被破格提拨到领导岗位,有11名晋升为正、副科级,使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二是福利与积效挂钩,从物质上激励。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先进典型激励,相继树立了副院长何国盈等5名廉政典型,树立了薛书敏等7名调解标兵,树立了xxx等9名办案能手,树立了杨桂东等10名优秀共产党员,树立了8个文明庭室,并让这些先进典型在全体干警会上介绍经验,用身边人和事影响干警、激励干警。实践证明,由于这些典型树得对,树得牢,树得及时对全院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促使队伍向着自我加压、明争暗赛、争先创优的方向发展。

四、抓重点,突出教育效果

审判,是法院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就是指导审判,教育干警牢固树立审判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观念,实现审判工作的法律、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最大限度地确保司法公正。怎样才能达到“双赢”目的?xxx同志常常思考这一问题。近年来,他根据不同时期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注重抓住每个时期的教育重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稳妥与灵活、培训与选送、请进来与走出去等不同的创新教育方式,突出教育效果,探索总结了“一二三”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先从党组一班人和自身表率做在,“二”是指着重点培养干警的公仆和廉政意识,“三”是指着力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百姓生活,服务社会效果。每季度开展一次教育测试,每半年总结一次经验,查找不足。对自身学习教育成效不明显或存在缺陷的通报批评。5年来,先后有7名干警受到批评、警告或通报批评,保证教育制度和措施及效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