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8 22:45:53

小白兔教案

小白兔教案篇1

主备老师的初始教案是这样的: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一、教学目标:

1. 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学重难点: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揭示话题,看图说说:小兔把南瓜从什么地方运到什么地方?这是个怎样的大南瓜?第一幅图小兔在做什么?第三幅图呢?

2. 思考问题: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先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再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 全班交流。

如: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拉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制作一个翘翘板,把南瓜弹回家,在南瓜中间挖个洞,自己钻入洞里把南瓜带回家等。

4. 讨论评议: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5. 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星期二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中,一年级的四位老师对这份教案进行了认真阅读和分析,进行了完善和修改。讨论记录如下:

经过这番讨论后,四位老师细化、充实了这份教案,以下是一位老师修改后的教案: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一、教学目标:

1. 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学重点:动脑筋想出帮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儿。

三、教学难点: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天、小白兔来到南瓜地里,看见南瓜成熟了,非常高兴,想把它抱回家,可是怎么抱也抱不动。它愁眉苦脸地摸摸脑袋说:“我怎么把南瓜运回家呢?”多么可爱的小白兔啊!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它吗?

(二)想办法,解难题。

1. 这么可爱的小白兔遇到什么难题了?怎么愁眉苦脸的呢?

(它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了,你们能帮助小白兔想出办法吗?小朋友注意:自己说不要着急,说清楚;别人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听,他和我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小白兔我来帮助你。我们一起把南瓜抬回家;小白兔你可以请你的好朋友――小猴子帮你抬回家;你可把南瓜切开,一块一块地拿回家啊;生:把南瓜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小白兔,我还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拉……)

过渡:你们说得真棒。你很善于观察,能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展开联想,真会动脑筋。有道理。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白兔自己克服困难。

(三)讨论评议。

分小组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请说出为什么?

第一组汇报:我们认为请别人帮忙好。团结力量大。

第二组汇报:我们认为小白兔还是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家这个办法好。非常省力气。

第三组汇报:我们认为还是把南瓜切成一块一块地拿回家好。因为小白兔要是把南瓜推着滚回家。南瓜皮会破掉,南瓜也会很快坏掉的。

过渡: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替小白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四)演一演。

小白兔教案篇2

一、给白菜

在故事中,老山羊以年迈之躯种了不少白菜,小兔们只是帮收。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在扮演老山羊的角色,在窄窄的书地里,勤耕不辍,笔里春秋,纸里苦泪。为了备好一堂课,读原文,翻教参,点鼠标,抄答案,袭教案,然后确定这堂课要讲授的知识、重难点等,最后恭请学生在课堂中一同收获这所谓的劳动成果。对于试卷或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课外美文的阅读,为了赶进度,经常只是讲题目,给答案,讲答题的技巧,连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原文的环节也省去。

对于这一阅读教学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给”的教育,像老山羊“给”白菜,大公无私地一车一车地“给”――“给”阅读,“给”问题,“给”答案,最终以“给”分数终结。这里,分数成了阅读教学的终结者,基本上终结了对老师、学生阅读行为的评价。

这种只注重“给”、唯分数是瞻的教育,利少弊多,单从“快乐教学”这一角度说,不论于师于生,都苦多乐少。一是因为老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大多以参照抄袭为主(却美其名曰“资源共享”),难以体验到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二是学生只一味地吸收,缺少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基本上是在“复制”别人的思想,自然少有快乐可言。而小白兔,在种菜的过程中体验到比获得丰收成果本身更大的乐趣。

二、种白菜

当可爱的小白兔拒绝老山羊给的白菜,获得一包种子之后,它便开始劳动,从松土、播种到捉虫,终于收获一棵棵硕大漂亮营养价值丰富的白菜,成为自主劳动后快乐的收获者。小白兔用这些种子种成白菜的过程,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教学应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种子。而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让学生在现实中应用知识,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三、送白菜

故事《小白兔与小灰兔》中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应该是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因为小白兔除了学会种菜,还懂得了感恩。这对阅读教学同样有重要的启示。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文本的“技艺”之外,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更重要的,那就是它还承载着教化人的功能,而这一功能往往是通过“阅读对话”体现的。

从“微观”的角度,我“断章取义”,随举两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例子:

(1)他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出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2)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摘自鲁迅《孔乙己》)

从读文章的事中情、景中情等方面,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生:第一段文字,父亲已送儿子上了车,又担心儿子路上渴着,非得亲自买几个橘子才放心;况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儿子相见,“相见时难别亦难”,他心中也舍不得别离呀。

师:一个平凡不过的动作,我们通过与作品定情景下人物的对话,读出主人公内心的深情。

生:第二段文字,作者安排孔乙己在这么凄凉的环境下出场,写景真切,作者似乎对环境感同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孔乙己的悲悯。

师:一个特定的环境描写,我们与作者对话,读出作者内心作为正常之人最基本的情感――对弱者的同情心。

师:另外,读这些作品,还可以引发我们与自己对话。读着《背影》,想着自己的父亲,当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父亲高兴之余,却又为上学缺了一大笔钱而发愁,“天下父母同一心啊”。

读着《孔乙己》,不由得我想起一位初中同学,他成绩优异,是当年保送一中的骄子;中专毕业后,安排到供销社,不久单位就倒闭了,待业在家,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承受不了打击,竟得了间歇性疯病。曾来学校找过我几次,后来我不搭理,见了就躲。现在想来,良心上确有些过不去。这几年也不见,不知怎样了……

小白兔教案篇3

一、引导情趣,营造小组合作氛围

罗杰斯说过:“学生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参与自由讨论的热情,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下“尊严”,蹲下身子,转换角色,营造宽松的师生合作氛围,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将学生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1: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①师生对抗:学生任意报分母为50以内的分数,教师说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②设趣: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奥秘就在它的分母之中,让我们把它的分母改写成素数相乘的形式看看吧!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③判断:■、■、■、■、■、■、■、■、■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趣味性的师生对抗与思辨性的判断带给学生的困惑在合作探究中迎刃而解,这样的互助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

二、引导质疑,激发小组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心存疑问才能促进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课堂互助合作学习要注意把质疑、释疑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适当引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会问、乐问,引导学生在探索、对比、归纳中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

案例2: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哥哥小冬只过了三个生日,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

生1:3岁。(同学们哈哈大笑)

生2: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怎么可能呢?

师:肯定不错。(生挠头)

师:小明出生的日期是个特殊日期,这个日期有的年份有,有的年份没有。小组合作从大家准备的年历中找一找。

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能促使学生产生追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欲望,能让学生的探索、合作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引导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设计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互助学习能力的提高。

案例3:小组合作用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测量一块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桌面面积。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除了一排摆6个、摆4排的方法外,还得出了以下四种方法:

这样的引导操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探究的意识,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引导学生将思维走向深刻。

四、引导讨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小组互助学习需要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成败决定小组合作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讨论的时机,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和讨论方式,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规律归纳时,引导讨论。在学生概括内容、发现规律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境界中进行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合作学习走向高效。

案例4:蓝猫超市卖出2箱书包,每箱5只,共收入400元,平均每只售价多少元?

①分析后得出:400÷2÷5=400÷(2×5)。②从这个算式你发现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③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吗?同桌合作检验等式是否成立。④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⑤快速口算:240÷18=?

(2)思维受阻时,引导讨论。当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出现困难,思维受阻,或遇到知识让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要做的是利用学生的愤悱心理引导他们讨论,而不是为求进度而将现成的答案或见解告知他们。这时的合作学习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案例5:分组比赛,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

①75÷5,②20÷6,③58÷11。

竞赛不公平引起争议,同时产生释疑需求,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入课题组织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活动中去。

五、引导交流,增强小组合作能力

让学生踊跃展示小组互学成果,享受成功体验,是有效合作学习和高效学习的体现。成果展示能促进交流,培养学生倾听,增加师生、生生感情,从而实现师生心理相融,及时了解同伴学习情况并进行自我调整,促进合作学习的优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与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

案例6:饲养小组养黑兔白兔共18只,其中黑兔只数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①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解答?看哪个小组想法多?

②汇报:组1:方程求解。解:设白兔有x只。列方程x+■x=18。组2:归一法。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黑兔有18÷6×1=3(只),白兔3×5=15(只)。组3:按比例分配法。黑兔:18×■=3(只),白兔:18×■=15(只)。组4:分数除法。总只数是白兔只数的■。白兔只数:18÷■=15(只),黑兔只数:15×■=3(只)。

小白兔教案篇4

【关键词】兴趣;表扬;自信心

当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厌恶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当学生讨厌某个老师时他也不可能学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两点看法。

1. 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好的情境是兴趣产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开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建起了一个直径是20米的半圆形花坛,小白兔买了32米金色丝带,让心灵手巧的小灰兔给花坛系上一圈金色的腰带,可小灰兔绕来绕去总差一大段。小灰兔认为小白兔私藏了丝带,小白兔委屈的哭了。为此,他俩争吵地喋喋不休。这时我随即提出:“同学们,现在请你做个公正的调解员,为他们说句公道话,想想谁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你把原因告诉他俩,让小猴和小兔心服口服,好吗?”于是,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用手比划,有的实物演示,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最佳答案。通过学生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半圆形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小白兔教案篇5

1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

1.1 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相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7=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

数学来源于实践,在获得对现实的数学认识并总结到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复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应用的过程,并且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我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20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20=53(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20岁,所以就是53岁。大部分学生回答: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大部分学生用生活验证的做法,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经验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

3 利用生活中的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4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1 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确有好处,感到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化进实际中,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知识后,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3 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练习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小白兔教案篇6

动物小学开学了,报名的有小白兔丽丽、小花猫咪咪、小狐狸乐乐等。“叮零零”上课了,大家三步并做两步跑到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开始上课了,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课,可是有一只小动物没听,他就是小狐狸乐乐,他的眼睛正在看窗户外面的网吧,心里想:我要是不上学那该多好啊!那我就可以到网吧玩个痛快了,才不像学习那么无聊呢!正在时候,老师走过来点了一下在思想开小差的小狐狸,小狐狸这才醒过神来。

放学后,小狐狸每天去网吧里玩游戏,成绩明显下降。有一天,小狐狸的钱花光了,他又不敢跟爸爸要钱,只好去偷钱。他来到小白兔家里,假装来做客,兔妈妈见小狐狸乐乐来了就连忙到大厅去沏茶,这时候小狐狸连忙去偷钱。他东寻西找,终于找到了,便拿了些钱放进口袋里。这时,兔妈妈沏茶来了,喝完了茶,小狐狸眉开眼笑地走出小白兔家门口,想:嘻嘻,兔妈妈正是个大笨蛋、大蠢瓜。现在我又有钱了,又能玩游戏了,正是太棒了!没过几天,小狐狸乐乐的钱又用光了,他只好用以前偷钱的方法去偷钱。大家发现自己的钱少了,就打110。让黑猫警长去破案,黑猫警长接到电话后,骑着摩托车来到每个小动物的家里,发现每个存钱的地方都有一个手印,经过化验每个动物家的手印都相同的,黑猫警长再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小狐狸的手印,原来是小狐狸乐乐在偷钱,黑猫警长破案后给局长打了个电话,告诉小偷是谁,并且说要教育小偷。

黑猫警长来到学校,教育了小狐狸乐乐,教育后的乐乐红着脸低下了头说:“我以后再也不去网吧了,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从此小狐狸乐乐告别了网吧!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小白兔教案篇7

数学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中的应用题就是根据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学科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用语言,文字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小学数学教学, 就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难点。

一,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解决两步应用题,我们可以通过一步应用题作引导。我们先来看例题,“同学们做黄花25 朵,做紫花18朵,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可以引导学生自已利用学具中的黄棒充当黄花,紫棒作紫花,黄棒25条,紫棒18条,那么黄棒和紫棒一共我少条?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数一数都知道一共有43条。利用加法即可求出;也可通过画线段来表示,之后再在问题的前面加一个已知条件“做的红花的朵数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同样多。”将问题改成“做了红花多少朵?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并且理解“总数”的概念,同学们回答问题后,再把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多)多少朵?”让学生独立思考,可适当引导“从刚才的黄棒和紫棒的总数中取走(加入)3 根,所剩下(得到)的数量就是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思孝和实际动手就可知道红花比黄花和紫花少(多)3朵,就是刚才所求得的总数减去(加上)3待等于40(46),学生都基本理解,掌握方法后,再如法将第三个问题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让学生自已思考解决。

再看“饲养小组养成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多少只兔?学生解答问题,教师将第二个已知条件改为白兔比黑兔多6只,这一改变实际上是把戏16只白兔这个已知条件隐蔽掉,使之转化为新的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的结果。这样就要求学生先求出有“多少只白兔”?这道题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做一做,再说出解答方法。

另外,还可以将问题改成“饲养小组养白兔、黑兔共患难26只,其中白兔比黑兔多6只,白兔和黑兔分别有多少 只?”这一改变实际上是把原题中的问题作条件,其中的一个条件 变成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弄清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熟悉两步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小白兔教案篇8

黄冈市实验小学三(四)班 张世铎

百灵鸟叽叽喳喳地、欢喜地告诉大家:今天晚上要开动物表演晚会!

小朋友们连忙赶回家做动物头饰。

我决定当一回可爱的小白兔。我拿起笔,迫不及待地在硬纸壳上画起小兔子图案来。我首先画小兔子的头,然后画它那长长的耳朵。再画上耳朵上的血管,最后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现在应该涂色了。我把耳朵上的血管和眼睛涂成红色,再涂上粉红的嘴。我找来棉花,粘上灰白色的胡子。咦?怎么一点也不好看呀?原来不能用棉花。我又找来白丝线,把它剪成六根,在脸上一边粘三根,这下比原来好看多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兔子的脑袋剪下来,头饰面就做成了。

然后,我按自己的头的尺寸,量好纸条的长度,画好纸条剪下来,贴在头饰面上,系好橡皮筋。一个漂亮的小兔头饰就做好了。

小白兔教案篇9

实在无厘头!我的大脑急速运转,难道是一道推理题?或者……我还没捋出思绪,女儿很自信地笑了:“爸爸,这什么牛啊羊啊,跟船长的岁数毫无关系。这道题无解。”

我疑惑地看向老公,题目放在这里,怎么可能无解?

不料,老公很赞赏地点头,他说这是在网上看到的某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出题人的目的就是要孩子打破常规思维,培养质疑精神。据说很多成年人也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表示发懵,不知从哪儿下手,女儿很棒,一语中的。

其实,小时候并不是敢于质疑的孩子。那年她在幼儿园上大班,一天放学,我问她白天快乐不快乐的时候,眼圈一红,说:“妈妈,于凯说,小白兔喜欢吃肉。”

孩子无奈的口气让我心里一惊。我尽量把语气放缓,柔声问:“宝贝儿,于凯说小白兔喜欢吃肉吗?”点头。我再问:“我的宝贝儿说说,小白兔喜欢吃什么?”

“喜欢吃肉。”低着头,回答得很利索。

我瞬时语塞,对声调高起来:“你不是会背小白兔的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小白兔怎么会喜欢吃肉呢?”

呆呆地看了我半晌,突然委屈地啜泣起来:“妈妈说小白兔爱吃萝卜和青菜,于凯说小白兔爱吃肉,不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

知道小白兔爱吃萝卜青菜,可面对不同的答案,她不敢

质疑,马上认同了别人的说法,而我的坚持,又让她瞬间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听谁的话了。我问自己,怎么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不敢质疑的孩子呢?

那天的事情让我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

自打懂事起,我的口头禅便是要她做个听话的孩子,我严格要求她,不允许她对长辈的话有半丝质疑,她唯有服从命令。也真的做到了,她确是听话的好孩子。可听话的背后,竟也失去了独立的思想。其实,这是我教育偏差的结果啊。

从那以后,我开始鼓励她说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鼓励她做敢于质疑的孩子。我告诉她,敢于提出疑问,是一种很可贵的精神,妈妈很喜欢这一点。希望她有疑问,就勇敢地提出来。妈妈一定会认真去想的。

慢慢地,开始试着小声提出疑问。即便她的问题略显幼稚,我也依然认真面对,与她一起查书籍、找资料,或者请教老师,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才肯罢休。特别是初中以后,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她对许多问题的思考也开始深入和全面,问题也层出不穷,为此我没少夸她。

一次,做一道数学题,她认为老师给的答案不对,用半小时把同桌说服了,然后信心百

倍地去说服老师,可是她迈上讲台,在跟老师说的那一刹那,她突然发现是自己错了。那天,跟我说这件事,一脸极不好意思的表情:“我今天可丢人了。”

小白兔教案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作图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作图表意训练,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小学应用题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众所周知,教学效果如何是由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所体现的,而学生解决问题效果如何又是学生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所决定的。因此,要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还是从学生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着手进行指导和训练。当然,应用题的情景是千变万化和错综复杂的,教师应准确地把握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作图表意训练。

就低年级教学而言,重点培养学生审题时做到题图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生解题方法形成的起始环节,也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不长,学习经验较少,思维也较单纯,考虑问题往往是见“点”不见“面”。如“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学生常受字眼定势而忽视数量间关系的思考,见“多”字则用加法算,见“少”字则用减法算。以“黑兔比白兔多8只,黑兔有20只,白兔有多少只?”这题为例,不少学生容易算出这样的答案:“20+8=28(只)。”其实不然。分析其原因,这些学生是缺乏审题方法造成的。如果教师平时要求学生审题时做到题图结合,并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学生在要求审题后得到的答案是会正确的。因此针对这些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题图结合的审题指导与训练,即学生审题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示意图(如学具图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具象图等),使学生从一一对应的操作中感悟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形成了解题方法。如上题,在老师的要求和点拨下,有的学生画两条线段分别表示黑兔和白兔进行比较而明白算理;有的学生则用长短不一的两支铅笔分别表示黑兔和白兔进行比较而明白算理;有的则画两排小点分别表示黑兔和白兔进行比较而明白算理……总之,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坚持对学生进行图题结合的审题指导与训练,并使之形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就中年级教学而言,重点培养学生作图表意的表现能力。中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说本阶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在作图表意方面所进行的指导与训练,应由低年级的具象表意(如学具图等)转向意象表意,不再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等原始方法表现题意,而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线段图来表现题意。就指导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旁附分析题目、表现题意的线段图,并针对学生所旁附的线段图予以一一点评,使学生掌握作图表意的基本方法,感悟作图表意对揭示题中数量关系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从作图表意这种审题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实惠。就训练而言,加强对学生进行题图互化练习,即依题作图和依图编题,使学生体会到作图表意是揭示数量关系及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作图表意的方法进行审题,以达到准确揭示数量关系的目的,保证解题的正确性。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