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3 21:52:50

小学品德教案

小学品德教案篇1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案例教学法;兴趣;效果;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总体把握教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嵌入特定的教学案例,以此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目的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展开初步的分析c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向往直观、形象的外界事物,对其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及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的学习注意力也较容易涣散,维持的有效时间非常短,这就导致了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特征,笔者在自身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就有意识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即在展开具体知识点教学活动之前,率先为学生呈现一定的学习案例。例如,在教学“文化采风 礼仪中的文化”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为学生出示了如下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美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倾向于在送礼者面前当场打开礼物,并对其致谢,以此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真心喜欢这一份礼物。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当面拆开礼物,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极其不尊重送礼者的行为表现。

教学案例二:面食是中国人的一大主食,我们在吃面条时会直接用筷子,甚至是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但是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中,人们通常会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再吃,而且无论是端起碗还是吃面条时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都会被认为是极其不礼貌的用餐行为。

在笔者陈述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好奇,纷纷发出“原来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在不同的国家中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含义”等类似的感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此时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最为强烈。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说明“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礼仪文化”这一学习主题,学生便能以更加饱满、热情的姿态持续投入到这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将借助案例教学法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依赖于直观化的思维思考方式,因此,他们在理解某些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大大影响了其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

而要想真正达到上述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不失为一种突破方向。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学习“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这一内容时涉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科技在带给现代生活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危害。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多将上述知识点死板地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能短时期内能对其进行一五一十地机械记忆,但时间一长,便很容易遗忘,教学质量不容乐观。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适当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向学生提供了如下三组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小学生张华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了电脑技术,如用电脑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QQ、微信等向老师询问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些都使他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另一小学生李亮却是经常用电脑玩网络游戏,经常逃课跑去网吧。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李亮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成绩也有原来的名列前茅滑至班级后几名。

案例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技术越来越先进,截至2015年,我国的机动车总数量高达2.79亿辆,这都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大批量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出的油烟,也使得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致使经常出现“雾霾”这一顽固的空气问题。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日常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有着自身的独特认识与看法。如此,借助案例就使得学生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这一内容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体验,从而真正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并以此为基础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疑难问题供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有利于促进学生包括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在内的多重学习能力的良好进步与发展。如,在学习“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这章内容时,笔者就特意为学生补充了如下的案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小学生之中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购买所谓的“有奖卡片”,该卡片的“中奖规则”具体为:若是能在卡片中刮出特定的汉字就能到“中奖”,并领到特定的奖品。在采访中,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购买这种“有奖卡片”的动机在于“碰碰运气”,甚至有学生表示他们会将大多数零花钱花费在其中。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上述“有奖卡片”是否属于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长期沉迷于其中会对我们青少年学生带来哪些消极的不利印象?

上述生活化特征充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的参与兴趣及讨论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与调动,他们纷纷自觉且主动地投入到小组课堂讨论活动之中。如此,在讨论活动之中,不仅很好地培养、锻炼与发展了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更是使他们对之前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灵活实践运用。综合上述两点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切实起到锻炼、发展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良好目的。

案例教学法既是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其学习效果、促进其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切实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运用,此举将真正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学科教学的更好发展与显著进步。

小学品德教案篇2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教育在小学三个年段反复进行,逐步提高。低年级是启蒙阶段,本课是在一年级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虽然短小,但涵盖的内容全面,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要求都能体现,要充分利用课文提炼观点。

1.交待什么是家务活儿。

2.讲明学做家务活的好处。(1)能学习劳动本领;(2)能减轻家长负担;(3)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怎样学做家务活儿。

第一、细心看。

第二、虚心学。

第三、经常干。

本课设五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说一说”,设在课文前边,起导入作用。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问学生会做哪些家务活儿,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一般情况,以便加强针对性。二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渗透家务劳动的范围,为讲“什么是家务活儿”做铺垫。

其余四个栏目均在课文之后,起练习作用。

教法建议:

1.为了让孩子体会父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课前可以安排一项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学做家务活动自觉性。

2.学生是否能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议教师在本课结束后发给学生一张家务劳动的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学生做家务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一周后,请学生汇报劳动的情况,颁发家务劳动光荣卡。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学做家务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1.愿意学做家务活。

2.做家务活后感到愉快。

行为: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做家务活。

教育过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进行一下汇报。

2.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谈调查体会。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

5.教师提问:

你平时在家里做家务活吗?你会做哪些家务活?

6.教师小结并提问:

你们会做这么多家务活呢,你们可真棒!那么,你们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吗?

7.学生举例。

8.教师小结:

同学们因为年龄小,现在还有很多家务活不会做,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学着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学做家务活》

板书:八学做家务活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讨论题:

张英学做家务活好吗?好在哪里?

3.学生小组边看书边讨论。

4.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

张英平时经常帮大人做家务活,他虽然不会摘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还虚心向奶奶学,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经常干 仔细看 虚心学

6.教师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经常干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7.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8.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学本领、减轻父母的负担、养成劳动习惯

9.教师小结:

经常干家务活,不仅可以使自己学会很多劳动的本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评一评

1.教师演示课件(教材第35页“评一评”的内容)

2.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要求内容:下面几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对?如果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学生分组自选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讨论。

4.各小组派代表谈看法。

5.教师小结:

做家务是为了培养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能怕脏、怕麻烦,也不能从兴趣出发,只有耐心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务活。

过渡语: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爱劳动,但是有时家长怕你们做不好,不让你们做,比如下面两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想一想

1.请学生打开教材第36页看“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介绍图意:

(1)小青在家中扫地,刚扫了几下,奶奶走过来说:“你扫不好,我扫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猪,小勇说:“爸爸,我帮你喂吧!”“这活你不会,不用你干。”爸爸说。

3.教师提问:

你在家里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4.学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来回答。

5.教师小结:

在家里,有时家长不愿意让我们干一些活是怕我们干不好,给他们添麻烦,但是如果总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学会劳动本领的,希望同学们能耐心说服家长,认真向家长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而且会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请学生讨论一下,从今天开始,你准备学做一件什么家务活。

2.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务劳动评比表,鼓励学生坚持做。

4.教师出示学生家务劳动光荣卡,卡上画着一朵爱劳动的光荣花。

5.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学做家务活》,知道了做家务活有很多好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不会做的,学着做,当你学会一种家务活时,老师将发给你这朵爱劳动的光荣花。老师希望你们能早点戴上这朵光荣花,成为爱劳动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八学做家务活

经常干

小学品德教案篇3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教法建议:

1.对本课的教学定位要准,教师应把握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明确:他们随便拿别人东西是因为自己喜欢、想玩或需要,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拿走去用,这与占小便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更不是小偷、小摸的行为。但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行为。

2.本课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推己及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学会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过渡导语: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会引来哪些不好的后果呢?下面让我听一个小故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放音频(课文第1段)

1.小组交流: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师: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1.小组交流:

(1)欢欢拿走了熊大婶家的水桶以后,熊大婶家发生了什么事?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3)

(2)熊大婶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全班交流: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为什么?

3.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造成麻烦,耽误事情。因此,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貌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

师:欢欢知道错了吗?它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咱们继续听。

放音频(课文最后一段)

1.同桌互相说说:

(1)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婶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4)

(2)欢欢为什么要道歉?

2.小结: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知道错后,应该立即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

3.全班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样做?

4.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过渡导语:

松鼠欢欢改正了错误,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请你们帮下面这些同学想一想,遇到这些情况,他们该怎样做呢?

三、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1)

1.说一说:

这位同学可以把小江的新篮球拿回家去玩吗?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

2.小结:

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需要,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2)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位同学可以拿出小琴书包里的画册看看吗?

(2)为什么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3)她应该怎么做?

2.小结:

随便翻别人的书包,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渡导语:

咱们明白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来帮帮小芳。

四、议一议。(加深理解用完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出投影片(“议一议”中图)

1.认真看图。

2.讨论:

小芳哪点做错了?

请你告诉她应 该怎样做?

3.小结:

向别人借东西时,不仅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否则会让人家着急,给别人添麻烦。

小学品德教案篇4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168

1前言

导学案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学提前做好学案,学习根据这些学案来阅读材料、熟悉内容,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导学案很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好的操作性,如果使用恰当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2导学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提出,导学案就是适应这种素质教育要求提出的,也是很受广大师生推崇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整个应用呈现低迷状态。首先,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考核,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并且不经过加工直接编制为导学案,教师自己的思考很少,也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特殊情况。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属于时政课程,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时政新闻,并且在导学案设计中有所体现,但是目前的导学案设计还是教材中比较僵硬、枯燥的知识,很少将时政和知识相结合,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在运用导学案时效果不好,往往只是从书本上找答案,把导学案当做试卷来看待,这样导学案就是去了自身的价值,既没有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也没有塑造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进入课堂,无法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往往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3导学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低迷的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对导学案认识不足[1]。由于很多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都属于老教师,他们比较熟悉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授课方式,而对这种导学案的设计却不是太了解,往往将导学案等同于教案、试卷等,所以在设计时没有灵活运用。另外一方面,导学案的设计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往往需求整个教研组的努力,所以没有设计好导学案与整个教研组教师也有很大关系,说明整个教研组都没有给予重视。第二,导学案的设计没有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2]。通过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要与时政相结合,而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大多都是从教材中大篇幅复制,学生面对这些知识也没有太大兴趣,往往都是从书本上抄袭答案,应付了事,导学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没有很好运用小组合作制。虽然导学案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没有很好的小组合作、只靠学生自学是无法实现更好教学效益的,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一方面,导学案毕竟要涉及很多内容,所以需要同学间的合作,并且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一定分工,这样大家可以共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目前的导学案设计却没有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制,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面对这种现状也不会有太大兴趣,无法在学习中体现自己处于主人翁的地位,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最终不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

4导学案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研究

第一,提高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所以要坚持学教统一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激励、规律等。其次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将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到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学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最后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有可操作性,不能直接从网上复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有自己思考的内容。第二,导学案的设计应该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就在于时政与知识的结合,所以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时刻关注时政。比如教师在设计关于“民族精神”这一章节时,可以举国庆期间数十万群众深夜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3]。许许多多的新闻都可以成为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的素材,所以需要教师时刻关注新闻。同时教师在列举新闻时优先选择那些可以提供正能量的新闻,这样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三,建立和完善小组合作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位置,自己应该发挥指导的角色,为学生指定学习的方向,并且对每个组员进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任务[4]。其次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去做不同的任务,在自主学习中要尽量搜集完整的资料。再次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要勇于说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大家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最后,很好的小组合作制也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很多初中生不太熟悉网络,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搜集资料,辅导他们的功课,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地国家大事,提高他们对初中思想道德课的兴趣。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学案因其具有的特殊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自主学习中有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导学案认识不足、导学案的设计没有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没有很好运用小组合作制等因素,导致目前导学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处于低迷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提高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导学案的设计应该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建立和完善小组合作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方秀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胡小勇.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小学品德教案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途径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

新课改之后,教育部门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归为综合性课程,

主要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类教材,主要突出了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思想品德的生活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中,主要包含了《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两种教材,这两种教材虽然阐述的是不同的对象,但是都重点阐述了思想品德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育重在培养小学生直接从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重要依据。

2.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思想

教育与艺术相同,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用源于生活的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生活贴近的事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内心的良知、道德,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现实与课堂的联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行大于知的教学思维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行为教育,尽量做到行动大于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力度,提高掌握程度,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高素质发展。行大于知的教学思维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知识的课堂教育、知识实践、课堂讨论、日常体验。

思想道德知识的课堂教育主要是不断加强课堂上的道德教育,包括行为教育和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行为。

知识实践主要是指在掌握一定道德知识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道德体验,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课堂谈论是在知识实践之后,让学生对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不断加强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

日常实践是指在进行完思想品德教育后,让学生积极走入生活,不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途径

就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发展来看,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舆论,受社会舆论监督,人性是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尽量做到生活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塑造出品德优良的社会接班人。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引入

生活就是教育,日常生活事例在教育中可以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入积极的生活元素,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有效的改造,将社会案例进行具体的分类。在进行正面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适当引入反面案例,产生强烈的反差,有效地将社会案例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激励小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怕牺牲的精神时,教

师组织学生观看部分《士兵突击》的片段,让学生们认识、学习许三多。

2.生活案例的课堂再现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改善教学课堂气氛,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选择恰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案例的情景再现,模拟社会生活,例如针对扶老人事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相应的取舍,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解释,然后,教师对课堂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对良好的思想进行适当的鼓励、支

持,对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在日常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设计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内容、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思想上不断受到震撼、得到启发,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培养“讲诚信”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狼来了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做人要讲诚信、守信誉,从而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要充分引用生活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教育探索·视野,2012(5).

小学品德教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掌握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精选案例

精选合适的案例,是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根本前提,而且案例要来源于生活与初中生已经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平时注意文字积累,记录、关心身边的现象、社会问题与国家政策方针,并写出评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案例。思想品德课的案例要来源广、精炼、真实与典型、有针对性与趣味性、有系统性、正面教育性、开放性与互动性。比如在进行家庭美德方面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背着爸爸去上学》的案例,运用教室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背着爸爸去上学》这部电影,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写读后感,并对读后感进行评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

二、课前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与学生准备,其中教师准备包括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确定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准备包括观念准备、知识准备[2]。比如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方式是讨论,有以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讨论,有分组集体讨论,也有大型辩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案例案情、教学环境、班级人数等诸多因素确定合理的案例教学方法,并设置好相应的案例教学环境。例如在“酒驾入罪”的大环境下,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辩论赛,由正、反方分别结合实际案例就“酒驾入罪”的利弊进行辩论,以增强初中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过程

(1)基本理论学习:理解与掌握基本理论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理论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于浅显易懂的,可以由初中生自学完成,比较抽象的,应该由教师进行精讲,并将知识点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献给学生。

(2)呈现案例:主要包括文字案例呈现法、投影仪案例呈现法、多媒体技术案例呈现法、小品故事案例呈现法等等。

(3)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重要与关键环境,必须要认真落实。即使是同一个案例,有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而有的学生可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甚至有的学生理解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从而揭示出隐藏在案例中的本质内涵。

(4)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法中,有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有的学生的观点则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以引导与总结,点明已经解决的与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进行《狐狸与乌鸦》案例教学时,有的学生说:“我很佩服狐狸,他很聪明。”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你的看法很独特,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们要想想,这个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到什么地方去了?”通过这种巧妙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该案例的教育意义,帮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小学品德教案篇7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实践认可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普及。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使用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的实际效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实际生活的了解,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在面对案例时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从生活实践中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这便是案例教学。然而,大多数案例都是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精心挑选,不仅需要符合课堂内的教学内容,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学生真正的启迪,也必须考虑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并且案例的选择应当是积极进取的,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事实案例,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改善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低效率现象,在实际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增长,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师提出一个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步步深入分析时,学生也能跟随着教师的一步步解析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结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教师只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单调地重复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尚为薄弱,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养成思想品德课就是听着老师枯燥的陈述的错误想法。

3.加强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抛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案例,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避免造成学生与社会的脱节,解决中国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问题,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仔细筛选案例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空间是非常广泛的,从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小打小闹到新闻头条上的时政热点都能够被教师采用为课堂案例,教师应当善于从这些案例中找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根据教学状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2.深入剖析案例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有限,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案例的学习理解,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但这个对案例的讲解过程绝对不能完全由教师包办,否则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限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日益富强的祖国》这一课内容时,教师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句子:“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同学们乍一看这句话就被这些数字和专有名词绕糊涂了,所以教师在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GD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又是什么呢?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将这些专业难懂的解释转化成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比如说GDP就是一个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标,如果GDP上涨的话,就说明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裕了,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学生们就能从上边那句新闻中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正在不断发展,日益富强。

3.合作讨论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合作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发表各自的观点,还需要进行互相辩论,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补充。

四、结语

小学品德教案篇8

一、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是我讲、学生听。教室里只能听到我的声音和学生哗哗翻书或记笔记的声音,每堂课我都是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时间长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逐渐地降低,而我也变得对学生越来越不放心,生怕哪个知识点遗漏影响学生答卷。导学案的设计,体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及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积极地去做,自觉自愿地去学。每一节导学案,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依据课标,我认为更重要的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材料和问题,或者创设模拟化的情景,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运用导学案之后,我的课堂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学生不再沉闷,平时不愿意学习的,也在拿着导学案思考。导学案使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

二、导学案的使用贯穿课堂的整个过程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任务比起语、数、外还是要轻松一些,为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也避免因学生每天要应付其他学科的预习而将思想品德学科的导学案搞丢了或出现抄袭的现象,我将导学案当堂课下发,当堂课完成。我的导学案设计的模式几经改版,现在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梳理归纳—拓展延伸—学习反思六个部分。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当堂课的任务都能完成。

【举例】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节《珍惜学习机会》导学案的部分内容:

交流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后组间交流)

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怎么办?

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

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怎么办?

上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的课,怎么办?

梳理归纳:(学生找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词,并用一句话说说理由。在关键词中提炼知识点,教师适时进行情感的升华)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很好,学生真正感觉到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了,并且对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导学案的设计

以前,由于我们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很少,一个年级只有一名教师,很少有集体备课的机会。总是自己想怎么上课就怎么编写导学案,自己想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就让这些知识点在导学案中呈现,想让某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就在导学案中多出现几次。现在,我们教研组坚持尽量简单化的原则,用最简单的形式呈现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不杂不乱、目标明确,老师使用也得心应手、方便快捷。

小学品德教案篇9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认知维度;情感维度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品德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品德课的多维教学。事实上,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体现出教学的多维意义,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品德的认知维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品德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实际上是抽象的思维,也是小学生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教学方案,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二、小学品德的情感维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而且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小学品德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小学品德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品德的品质维度

小学品德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一只蚯蚓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缸里面,一只小蚂蚁看到了,对小蚯蚓说:“这个水缸太高,你在里面也挺好的,就随遇而安吧,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很久了,根本爬不出去,所以我也就习惯了这里面的生活。”小蚯蚓看了看蚂蚁说:“我一定要从这个水缸中爬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小蚯蚓就一点一点地向外爬,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小蚯蚓终于爬出了水缸,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补充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

总之,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程教学方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品德教案篇10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课堂效率 提高 措施 浅谈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主要包括小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认识,也就是行为、意志、情感以及知识这四个主要的因素,在学生的小学阶段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最为主要的途径,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程对于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良好习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够有效地实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以便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进行思考和不断探索的根本问题,下面就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想要做好思想品德课程课前准备工作,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走出过去存在的一个误区,很多教师都认为只要在开展课程的时候收集好资料就可以,这种想法和行为直接降低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效率。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具有一个敏锐的眼光,在掌握了整个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杂志和报刊的阅读必须要刻意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很好的为以后的思想品德教学做基础准备。其次,还要求教师所准备的资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资料收集的时候要找到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动性和兴趣提升。

一个优质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所涉及的课程教案主要有两种详案和略案,详案主要为评委以及听课教师服务,略案主要为自己服务,只要教师自己能看懂就可以,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文字来将课程所讲解的主要观点和内容进行标明,还可以采用卡片这种形式,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过渡性语言记录下来。还要求教师要在展开课程之前做好课件,将现代的教育教学媒体技术充分运用,这样能够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带入到一个很好的境界之中,促使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开展优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原因就在于语言表达能力是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美感创造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从活着的人嘴里面所说出来的话,不仅仅是单纯的靠它内容来将对方思想感情激发出来,要求必须要有交谈人员兴致勃勃的面孔,还要有在科学丰功伟绩面前所燃烧着赞美火花的眼睛,以及对所做结论正确性进行怀疑的眼睛。霍夫曼的相关研究证明,不仅仅处在现实情境里面他人的表情能够很好的诱发感情,再造情境里面他人的表情也能够诱感。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的时候,不仅仅要注意自己口头语言表达,还要注意自己肢体语言,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对一节思想品德课程质量优劣进行衡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将重点和难点突出出来,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安排重点难点的时间,着重讲解突破难点和重点的方式方法,一个合理的结构安排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常规的顺序来进行授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但是,如果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能够突破自己的常规思想,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要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是要将教师做具有的主导作用进行贯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的体现出来,要求学生必须要动起自己的手,如果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那么,这一节课堂是存在缺陷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点评,不管学生的表现有没有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都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出来。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以及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