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7 07:46:08

内审员培训总结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1

为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安全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行政许可法》及《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20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培训〔*〕226号,以下简称《标准》),决定对*年资质到期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复审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复审检查目的及原则

通过复审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健全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培训网络基地,促进培训机构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健全制度、改进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复审检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整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对培训机构进行复审考核和监督检查,做到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选树示范与鞭策落后相结合。

二、复审检查范围

*年资质到期的91家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

三、复审检查内容

1.复审考核主要内容。培训机构设置、注册资金或开办费、管理人员及办公场所、教师、教学及生活设施等必备条件情况,以及培训师资队伍、教学研究、组织实施、业绩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情况。

2.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培训机构贯彻落实安全培训有关规定、培训收费、资质管理、合作办班以及公务员在培训机构兼职等情况。

四、复审检查安排

1.培训机构自查阶段(7月1日至20日)。培训机构按照《标准》进行自查,总结成绩与经验,查摆问题与差距,形成自查报告和现场复审检查备查材料(见附件2)。

2.现场复审检查阶段(7月21日至8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组织现场评审专家组(每组设组长1人,成员2名)会同机构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标准》对培训机构进行现场复审检查。

3.评审结果确定阶段。现场复审检查结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召开由培训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现场评审专家组组长及其他有关专家参加的综合评审会议,对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对社会无异议、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延期换发相应资质证书。

五、复审检查方式

1.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评审专家组要全面听取复审机构自查情况汇报和当地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意见,组织召开由复审机构主管策划、管理、财务、后勤等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培训学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现场评审专家组要深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既要核查培训设施、培训场地、后勤保证等硬件,又要核查文件资料、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软件,多渠道了解培训情况。

3.反馈意见,整改提高。现场复审检查结束后,专家组要向复审机构通报现场复审检查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复审机构要按照专家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4.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复审检查中,要注意发现各单位在安全培训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便总结推广。

六、复审检查工作要求

1.有关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复审检查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制定自查方案,深入细致地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2.现场评审专家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轻车简从,廉洁自律,出发前要签署《现场复审检查公正、廉洁、保密承诺书》(见附件3)。

3.现场评审专家组要认真履行职责,本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中的各项指标,逐条逐项进行检查打分,不得泄露复审机构的商业秘密和复审分数。

4.现场评审专家与复审机构之间存在关联的,应主动提出回避;复审机构发现本单位与现场复审检查人员存在关联的,有权提请其回避,对复审检查工作存在疑义的,可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事培训司提出质询,必要时,将组织专家重新复审。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2

培,即培养;训,即训练。市场培训就是对市场销售人员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养和训练。本制度的制订,旨在使市场部的销售培训工作能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为长富集团公司开拓市场、强化市场管理功能,培养和训练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销售队伍提供保证。从本制度执行生效之日起,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执行,形成有长富特色的培训文化,从而把培训和销售工作做得更好。

一培训计划制度

1.1每年要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由市场部培训人员制订与年度营销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培训计划。

1.2长期计划时间跨度为一个财务年度,计划中需明确各季度参加培训的对象、人数,全年培训课程的设置,时间安排,以便各岗位年前调配人员,经费预算。

1.3中期计划时间跨度为一季度(三个月),该计划是建立在长期计划的基础上分解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进展情况制定,允许对长期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或修正。

1.4短期计划时间跨度为一个月,该计划是进一步对中期计划的分解执行计划,内容应包括具体计划执行人,监督考核人,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及其选择条件,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以及培训经费的详细预算。

1.5培训计划应履行申报、审核、审批程序。长期计划应由市场部申报行政部制定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核,经总经理审批执行;中期计划由部门经理审核,报分管副总审批执行;短期计划由部门经理审核、审批执行。

二.培训时间保证制度

2.1公司各营销岗位每年都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岗位而确定;并把公司员工的培训时间落实情况与个人薪酬、职务升迁挂钩,把经销商的时间落实情况与公司对他们的各项支持力度挂钩。

2.2经销网点的销售人员与各供奶中心送奶员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个小时;各供奶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员不得少于8个小时;总经销商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2.3公司业务主管接受培训时间每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新进业务人员要接受为期7天的系统岗前培训。

2.4部门经理接受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2.5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三.培训签到制度

3.1培训需执行签到制度,每次培训提前5分钟进行签到。

3.2培训签到表作为受培训对象考核的一项依据,建档保存。

3.3凡在培训课程结束前10分钟离开培训现场的,此次签到视为无效。

四.培训考评制度

4.1每次培训结束后,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接受培训考评,考评可采取口试、笔试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考评成绩以百分制形式给出。

4.2培训教师和培训课程也必须接受考评,考评可采用综合测评、调查问卷等形式。考评成绩以百分制形式给出。

4.3对总经销商建立单独培训考评体系,根据经销商对培训工作的配合程度如网点召集率、考核合格率、对培训制度的执行程度等多个方面综合打分,划分4个等级,即A、B、C、D,每个等级再以“+、++、-、--”4个梯度加以区分。

4.4考评结果将予以公布,每次接受培训的情况将作为提供网点扶持力度、经销商支持政策或个人工资晋级、职务升迁调整的客观依据,建档保存。

五、培训奖惩制度

5.1培训奖惩是根据对培训时间保证制度、签到制度和考评制度的执行结果而制订的相关制度。启用上述任何一个制度,都适用本制度。

5.2公司员工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的,需在下一期的新员工培训中参加;如有三次不参加培训者,取消接受培训的资格。

5.3总经销商级别为A级,享受公司的特别待遇,所有促销活动支持和广告投放优先,由公司组织的各项促销活动,需总经销出资的费用公司承担80%;B级经销商在享受待遇上仅次于A级经销商,需总经销出资的活动费用公司承担70%;C级经销商享受一般待遇,促销支持力度次于B级经销商,活动费用由公司承担50%;D级经销商不享受待遇,在本此培训结束后的3个月内公司不提供任何支持,一年内所有活动费用由经销商自己承担。

5.4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可在工资晋级、升迁方面优先,每次培训成绩在前三名者,可进入公司“人才蓄备库”,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每次培训成绩排在后三名者,给出黄牌警告,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一年中累计三次黄牌,给出红色警告,列为淘汰、调整对象;培训不及格者,需参加下一轮培训,三轮培训不及格者,给出红色特别严重警告,列为淘汰、调整对象;

六、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6.1在每次培训结束后,所有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记录和考评资料等,都应由市场部行政管理员分类建档保存;重要档案资料应交公司行政部档案管理员保存。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和《广西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桂内协发〔2004〕11号)的有关规定。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拟举办1期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内部审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二、培训地点、时间

培训地点:自治区审计厅南宁培训基地;

培训时间:*年12月11日至12日,12月10日报到。

13日下午考试。

三、收费标准

每位学员收费400元(含培训费、教材、资料费、试卷费、场地费、评卷费、证书费等);需要统一安排食宿的每位学员另加收500元,由协会统一开据发票回单位报销。

往返费用自理,学员凭票回单位报销。

四、参加人员

尚未获得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全区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人员。

五、报名程序

参加培训的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如下渠道报名培训:

(一)认真填写“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岗位培训班学员报名表”,(见附表)并在培训班开班前10天将《报名表》邮寄或传真到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处。

(二)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向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处报名。

协会收到报名表后将按学员报名情况提前通知,请学员按通知具体要求报到学习。

(三)参加培训的内审人员来参加培训时,需同时提交身份证、学历证书或相关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和近期2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并在照片背后用铅笔注明姓名及性别,用于办理岗位资格证书。

六、学习结业

学员按要求修完课程,并经考试合格,颁发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

七、其他事项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4

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知识库建设及环境创造”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一创”机制是我公司审计信息化深化应用的核心内容,该机制从人员、约束机制及软硬件资源方面进行建设,将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真正落到应用层面。制度建设把深化应用工作固定化、常态化;队伍建设及知识库建设使深化应用工作有了基本的资源;软、硬件环境创造则使审计信息化深化应用工作现实可行。

二、“三建一创”的主要做法

(一)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二)主要流程说明1.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三建一创”机制的基础,制度是把推动深化应用工作的流程、做法进行固化处理,使工作更加标准化、常态化。(1)在ERP业务审计系统推广实施过程中制定了《ERP业务审计系统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系统建设目标、组织保障体系、人员管理、工作现场管理、进度计划管理、沟通协调、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数据信息安全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规定,通过对建设过程的标准化和管理,不仅保证项目高质量的部署实施,同时也规范了整个建设过程,确保系统成功上线。(2)印发的《ERP业务审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对运维职责、工作规范及流程、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和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办法规定了运行维护流程,提高了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质量,确保审计系统有效满足安徽公司业务应用的需要。(3)印发的《审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修订)》对应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的应用进行考核,要求审计系统在审计项目中应用覆盖率100%。2.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深化应用的核心,审计人员是系统应用的主体,我们通过三个渠道提高审计人员熟练应用系统的水平。(1)建用并举让审计人员参与到系统建设过程,是熟悉系统的最好方法。在ERP业务审计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公司选派了两名业务骨干参加了上级单位ERP业务审计系统研发全过程,既能把审计人员的业务需求充分体现到审计系统中,也有助充分熟悉了解审计系统。公司在ERP业务审计系统推广实施时,为充分应用这一机制,在公司系统抽调了十七位审计业务骨干作为关键用户参与到推广过程中,这些业务骨干是审计人员的代表,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关键用户经过两个多月的推广实施工作,都锻炼成了ERP业务审计的专家,他们不仅精通审计业务,同时也精通ERP专业知识。十七位关键用户来自十七个市公司,覆盖了全部市级公司,他们回到各自公司以后,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提高了所有审计人员的应用水平,推动了ERP业务审计的深化应用。(2)分层次培训针对不同对象,公司设计了不同的培训方案。先后进行了关键用户、最终用户和运维用户等多层次培训,形成了系统培训管理特色。对关键用户培训除EP系统基本知识外,同时辅以更多的SAP等知识培训,既让他们熟悉审计系统,同时也熟悉SAP系统。对关键用户的培训目标是“做两次学生,当一次老师”。在最终用户培训时,由关键用户进行讲解,因此对他们的要求更高。经过培训,关键用户已成为ERP业务审计系统深化应用人才核心支撑力量。对最终用户培训,属于普及性培训,培训目的就是使用审计系统实施审计目标,因此更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熟练操作水平。培训教材由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共同编写,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审计业务的特点,并加入了审计案例,使培训更切合实际,培训效果更好。培训结束进行了考试,考试合格率100%。对运维人员培训侧重于技术层面,由实施顾问负责授课,通过培训使运维人员掌握系统日常维护的基本流程及解决运行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库建设库

知识库建设库是系统深化应用的后备源泉,在系统建设及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是普及推广审计系统的主要方法。安徽公司通过实践,逐步建立起实用的知识库,为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手直接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编制用户手册我们的ERP业务审计系统在全国各省公司没有规范、统一的操作手册,并且由于各单位在部署系统时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系统上线后,我们立即组织实施顾问和关键用户,集中编写用户手册,用户手册不仅按业务流程对操作步骤详细注解,同时还把关键用户的经验及审计技巧也一并编入,该套手册随着审计系统应用不断深化,审计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及软件版本的不断升级,将组织人员进行升级,将审计经验、技巧进行更新,不断融合实践经验。(二)开展示范项目,总结审计经验为更好的总结经验,提高审计人员实战能力,普及审计系统知识,通过开展ERP业务审计系统示范项目,组织全体关键用户参加审计项目,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审计人员实战能力。(三)建设查询模板通过示范项目及日常使用,我们将常用的ERP业务审计方法进行了模板处理,将查询方法、查询技巧编制成模板,模板简单明了,方便实用。

四、创造环境环境创造硬件环境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5

前面两期文章主要谈到了预防“一把手”舞弊风险中最重要的建立控制环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对总经理舞弊风险实施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的主要措施。以下将就贯穿内控各个要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信息交流以及监督检查与读者交流。

信息交流

所有内控五要素中,信息交流是一项贯穿各个控制要素的非常重要的项目。具体到预防总经理舞弊风险来说,企业的信息交流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对总经理的培训

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控制预防体系后,全面、及时和有效地传达给总经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鉴于总经理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总经理本身相对较高的从业素质,对总经理的培训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可以将一些培训活动改名为研讨、谈话、诫勉等。在一线从事实战工作的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一个高资格的强势总经理和一个年轻的相对弱势的总经理,其方法一定要区别使用。

由一个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高地位的专业人员对总经理进行培训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非常年轻,缺乏从业经验的内控业务人员,在面对强势总经理时,其表达一些要求总经理注意约束或遵守公司管理程序时将是多么的尴尬和困难。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培训者本人虽然年轻,但是公司“老资格”的高级主管或董事会成员,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进行起来会相对比较容易,不过这毕竟只是少数。

实际上,有效的培训应当从总经理任职前就进行。企业内控部门或董事会成员,应当经常注意对那些具有担任总经理职务的潜在候选人进行提前培训。一些公司早就开始了LDP领导力培训。在这种培训中,企业的董事长、总裁等会亲临现场进行现身说法,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这种培训结束后将发给专门的培训证书。这种培训一般都包含了总经理的任职要求和企业内控系统的详细介绍。当董事会决定任命某个员工担任总经理后,内控部门就应当事先对总经理进行权力限制等各个方面的培训,确保总经理事先对公司的约束规定有全面的了解。千万不要等到总经理任职后,特别是当总经理取得工作成绩后才开始进行相关的培训。实际表明,有一些总经理在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后就不太愿意接受此类培训了。特别是一些临危受命,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带出困境的总经理们。

此外,建立持续培训的理念对内控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对总经理的培训绝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开个会办个培训班就能解决的事。此等培训应当是持续不断的。内部控制人员的年度现场审计和日常咨询服务,董事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对总经理的质询和沟通等都是持续培训的重要形式。请外部专家也是解决对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的有效办法。“外来和尚好念经,”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对普通员工的培训

在对总经理本人进行培训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公司其他人员,包括总经理助手的培训。这种培训要将有关遵守企业管理政策和严格执行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向广大员工进行宣传。比如,要告诉员工密切注意上级的不正常举措。一个出纳人员必须清楚地知道,按程序规定任何人要求领用现金,事先必须获得出纳的直接上级,如财务经理和会计主管的批注后方可。总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核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出纳支付现金时,出纳人员就必须考虑此等违反规则的做法有什么风险并设法向财务经理请示报告。

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按程序规定办理相关事宜,否则就有舞弊的风险。当处于各个把关部门或岗位的职工都对此有所了解后,一个群众性的监督系统就此形成。培训群众识别来自上级和同事在处理业务中的异常行动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弊案件报告

建立舞弊案件报告体系是信息沟通的重要形式。公司董事会和总部主管部门应当将这种报告体系公开传达到企业的全体职工,甚至包括客户和供应商等业务合作伙伴。考虑到总经理职务的重要性,企业对舞弊案件报告的内容应当进行非常认真的研究分析。由于总经理经常处于处理企业各种重大事件的核心地位,其做出的一些决策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触动某些人员的既得利益,从而招致不公平的投诉。对此董事会和相关处理部门应当有充分的考虑。但是无论如何,从历史经验来看,舞弊案件报告或者举报,是发现总经理舞弊活动最主要的途径。保持舞弊案件报告或举报渠道的畅通,是预防舞弊案件或控制舞弊行为损失继续扩大的关键。为此,企业应当建立舞弊案件报告体系,公布举报渠道并定期对舞弊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预防措施。

监督检查

就内控五要素来说,监督检查是预防总经理舞弊风险的最后手段。笔者在以往谈到的有关内控管理方面的文章中曾经多次提到过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监督检查,就没有控制。社会上有关监督检查的讨论已经不少,本文只想就落实监督检查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和各位朋友进行探讨。

保持董事会和公司总部人员稳定对总经理的监督,最有权威的还是董事董事长、总部内控部、人力资源部等能决定总经理人选和绩效考核的上级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的稳定工作是保证监督连续的重要条件。

动员广大员工实施全员监督

其实对总经理和高管的最有效监督还得是基层群众。虽然以往国内企业也鼓励群众对管理者进行监督,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告诉群众如何监督。群众大概也只能对偶然发现的问题进行举报。对于日常问题很少有机会提出质疑。现在的内控管理要求明确告诉一般员工,应该如何从处理日常工作过程中对违纪违章情况提出质疑。这里包括应该质疑什么问题,应该向谁提出,以及如何提出等等。企业的内控管理程序以及员工行为守则中都会对此进行描述并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如果广大员工能够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并纠正一些问题的话,就可以预防许多重大舞弊风险。

对总经理的监督人员

监督总经理的人员除了广大职工外,主要包括其上级董事、董事长、监事;总部内控部、审计部专业审计人员;企业内部的财务主管和内部审计师。董事会和总部内控部应当在培训中明确告诉总经理,除了其他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外,由总部或董事会任命的企业财务负责人和内部审计师在企业日常运作和管理中也有权直接监督其工作。作为总经理应当主动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

内控审计

在所有对总经理的监督活动中,由总部内控部或内部审计部组织的年度现场审计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总部内控审计将从专业角度对过去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这种审计也包括专门的舞弊审计。内控审计是发现舞弊案件的重要手段。虽然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舞弊案件被内部审计发现的比例并不太高,但内部审计的威慑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

离任审计

凡是大型企业通常会对总经理进行离任审计。依据公司规定执行离任审计也是制约和威慑总经理任期内诚实工作的基本手段。许多舞弊案件正是在执行离任审计期间发现的。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培训评估;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1 前言

核电厂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高层次的管理者来领导,需要优秀的操纵人员来运行,需要技术精湛的维修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这些都离不开具有核电特色的高质量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核电厂的一项核心工作。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核电厂普遍采用的是系统化培训方法(Th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ning,简称SAT)。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89年出版了《建立并保持核电厂人员资格和能力导则》(IAEA-TECDEC-525),开始在全世界的核电厂内推广系统化培训。各国核电厂中,大多数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导则为指引,遵循SAT的原则,根据自身能力和客观条件来开展培训工作。

系统化培训方法是一种培训组织形式,它把整个培训活动分为培训需求和岗位任务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五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进行有效反馈。其中培训评估是SAT的重要环节,通过培训全过程的评估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保证核电厂人员取得全面工作能力。

2 培训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的最后阶段,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

培训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衡量企业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评估,管理者可以知道培训使学员的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更新,学员的工作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企业可以对当年培训的效果有一个反馈,对下一年度的培训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为了保证年度培训任务的有效实施,核电厂编制年度培训大纲,明确年度培训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和细节。核电厂培训评估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员工接受培训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培训大纲的作用,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SAT的前面各个环节,提出修订和改进意见,进而修改培训大纲,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从职能部门的各种指标在培训前后的变化来获得培训有效性的信息,反过来对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大纲、培训计划、教材、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进,从而推动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总之,核电厂培训领域的专项评估是为了确认核电厂的人员培训和资格考核活动是否按照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是否满足培训领域业绩目标。每项业绩目标应有评估准则予以支持。

3 培训评估的基本理论

在全世界的培训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是“柯氏四级评估模式”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由国际著名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在美国的部分核电厂就已经全面应用,其中美国的杜克能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柯氏四级评估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Level 1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反应评估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受训人员对培训科目、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培训内容、自己收获大小等方面的看法。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Level 2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学习评估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Level 3行为评估(Behavior):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行为评估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这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在工作中行为的变化。行为评估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

Level 4结果评估(Result):计算培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结果评估是判断培训是否给企业的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这一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的高度。结果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客户满意度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管理层能够了解培训所带来的收益。

在这四个级别的评估中,每个级别都是极为重要的,都会对下一级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从一个级别进入到另一个级别时,评估程序会变得相对复杂,但是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多极为重要的信息。对这四个级别的评估,培训人员不能想当然的随意跨越,省略某个级别直接跳到自以为最为重要的级别上。

4 我国核电厂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

我国核电厂普遍采用了SAT培训法,全面地开展培训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着培训评估不足的问题。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培训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尽管核电厂为培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其资源投入量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企业,但是应用在培训评估上的份额仍显不足,尚无法满足培训评估工作的需求;培训评估的范围窄、深度浅、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培训评估仅对培训项目中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考核,或是对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培训内容进行了评估,并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初级层次。忽略了将培训项目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进行,使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培训评估方法单一,缺少系统的记录管理。培训评估需要建立起一套信息系统,以便于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5 探索建设完善的核电厂培训评估体系

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HAF301《核电厂人员的配备和运行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的要求,借鉴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报告丛书380号《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核电厂培训评估包括两个方面,既有针对核电厂培训管理系统的评估,又有针对具体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5.1 对培训管理体系的评估

根据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和国内成熟核电站的经验,对培训管理系统不同层面的评估有以下几类组织实施形式:

(1)核电厂的质量管理部门对安全培训、岗位培训等涉及安全运行的方面进行监查评估。(2)核电厂审计部门对培训组织机构、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资源管理和培训过程管理等进行审计评估。(3)国家核安全局(NNSA)的检查。作为国家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机构,国家核安全局除了日常监督外,每年都要对核电厂的某些领域进行较详细的监督检查。持照运行人员的培训,是NNSA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NNSA通过听取汇报、抽查现场档案、文件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核电厂运行操作人员的配备、培训、考核等是否遵守电厂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的承诺及有关的核安全法规,运行操作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安全的需要。(4)国际核电行业的评审检查。主要是由世界核运营者协会(WAN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运行安全评审团(Operational Safty Assessment Review Team , OSART)两个机构对核电厂各方面工作的评审活动,其中培训是重要的一个评审项目。

WANO是1989年5月由当时世界上144个核电营运单位的代表在莫斯科创立,是一个非官方的核工业企业联合组织。为促进成员的相互交流,WANO组织同行评审,由来自其他核电厂的专家参照《WANO业绩目标与准则》,对某一核电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维修、工程技术支持、辐射防护、化学、培训管理、运行经验、消防等九个领域进行评审,指出待改进的领域(AFI),同时指出良好的实践经验以供其他核电厂共享,这样使评审成员和被评审核电厂接触到各电厂的不同做法,以提高核电厂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培训管理被列为同行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OSART的评审是IAEA从机构内部和成员国选聘专家,与被评议的核电厂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共包括八个方面:组织管理、培训授权、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辐射防护、化学和应急准备。该活动根据OSART导则及其他IAEA文件,汇集评审团专家的经验,对评审的核电厂的运行安全状态做出客观的判断,提供有益的改进意见,推广良好的管理经验,帮助成员国提高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水平。

5.2 对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

评估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可以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实施,暨内部评估与审查;也可以由外部专家进行,暨独立审查。内部评估要与SAT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经常性工作。独立审查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常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和挑战性。

5.2.1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

对教学质量评估往往采用内部评价与审查。评估人员按照以下流程开展工作:

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求的具体规定,是衡量整个教学工作的尺度。一个好的评价标准体系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完整性,各项指标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二是协调性,各项指标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三是比例性,标准之间应有一定的数量和权重关系。评价标准随着评价目的变化可以进行调整。

课前审核调查。首先对教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和确认;其次对学员情况进行调查,基本掌握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对培训的要求,把信息反馈给教员,使其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内容,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跟踪。教学过程跟踪是对教员的教案、教学技巧、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及教员仪表等进行评价。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填写“培训课程评价调查表”,以收集评价信息;教员填写“教学报告”。

信息收集和分析。收集有关培训实施情况的所有信息,并加以分析、归类、总结,编写出对培训课程的总体评价报告。

总结反馈。对总结出的结论要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将好的经验加以推广,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5.2.2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学员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要从学员所在的职能部门的各种指标在培训前后的变化来获得培训有效性的信息,并对培训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培训大纲、培训计划、教材、培训方式等进行改进,以提高培训效果。培训有效性评估应遵循以下准则:

对培训大纲进行定期和持续的自我评估,确定其强项和不足;管理层应监督、评价培训实施和培训流程,确定培训大纲的强项以及需要改进的领域;将培训过程中的员工表现和反馈意见用来评价和修订培训大纲;管理层和相关负责人应在培训后评价培训大纲的有效性。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工作表现,管理层的观察,趋势分析,主管、受训人员及其同岗位人员的反馈;对影响培训和考核的变更进行评价,如工作范围变化、电站设计和设备改造、程序和法规要求等方面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纳入初始培训大纲和再培训大纲。

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企业的各项指标。企业运行的各项指标,如技术指标、安全指标、财务指标、经营指标等都可以用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2)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事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管理不善,也可能是培训不足,在事件调查中要将各种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在评价中找出与培训相关的因素,得出相关的结论。

(3)学员的直接上级领导的意见。学员的直接上级领导对其下属员工的职责、需要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确切的要求;同时对下属员工的工作表现也有最直接的评价,因此学员直接上级领导的反馈意见能真实地体现培训效果。在评价中主要收集以下意见:

对近期完成培训的人员,有哪些培训不足的方面;为更好地完成近期和长远工作目标,应加强或增加哪些方面的培训;对提高员工素质有哪些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常出现的差错;岗位任务变化对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对初始培训和继续培训的改进意见。

(4)已完成培训的学员的意见。已完成了培训的员工最易感受到接受培训后发生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广泛地收集员工的意见:

为了正确地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增加的培训内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实际工作内容与培训内容之间的差异;岗位工作变化的情况;在工作中还没有用到的已培训过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经常用到,但没有培训过的知识和技能。

(5)学员的意见。作为培训项目的参与者,学员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价值,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收集学员的意见:

培训的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培训环境是否有利于学习;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是否满足培训要求;培训教材、讲义和设施是否合适;培训和岗位工作表现的关系。

(6)企业内部检查和评价报告。核电厂常常有各项检查活动。执行检查活动的人员来自核电厂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这些检查活动往往能从各个角度发现潜在的问题,从中可以获得对培训工作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7)外部组织独立审查。核电厂可以邀请企业外部的独立机构进行评估,比如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等。核电厂应该用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外部评估审查,为外部组织独立审查提供开诚布公的环境。将外部审查结论与其他评估结果结合起来考虑,以对培训工作进行必要的改进。

核安全局的审查也是一种独立审查方式。核电厂应该向核安全局展示充分合作的态度,双方要建立起信任的良好关系。核电厂要向核安全局充分通报核电厂人员资格的情况和现状,避免不必要的考核、检查、报告等管理工作,为双方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6 结束语

为有效、圆满地达到核电厂人员培训的目的,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展全面而富有成效的培训工作。要使得培训工作富有成效,并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改进培训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培训评估。全面深入的培训评估要掌握以下方面:

来自核电厂运行经验和其他行业运行经验的反馈;来自核电厂各级管理人员、已培训人员、教员及学员的反馈;检查和监督报告;对培训工作和核电厂其他活动的调查和审查。

这种评估不仅有核电厂内部的评估,还要有核电厂以外独立评审机构的评估,还要有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审查。评估的结果可以肯定培训大纲和培训过程积极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也可能对核电厂的其他方面提供改进意见,促进核电厂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原子能出版社,1997.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7

第一条为适应本省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完成院校教育之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且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在经过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毕教委”)或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毕教委”)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分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所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进入培训基地进行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的人员(下称住院医师)。

第四条鼓励各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奖学金,资助优秀的住院医师完成培训。鼓励企业、保险公司、个人等以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或其他条件,共同促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本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考核办法和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省毕教委由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和部分地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省毕教委办公室委托*省医师协会承办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

第七条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管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第八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第九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省毕教委认可、公布;认可、公布办法由省毕教委另行制订。

第三章培训实施

第十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实施培训。

第十一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住院医师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年度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年的12月底前报省毕教委,并在每年的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备案。

第十二条普通专科培训招生以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也可招收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亚专科培训主要招收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指导意见公布前已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在开始试点的3年内,亚专科培训可招收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第十三条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省毕教委认可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第一年必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并经统考合格者,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为1~5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卫生部毕教委认可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条培训基地及所在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工作档案,培训相关内容应在《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中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录。

第*条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组织符合条件的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指导。在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考试考核

第*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全面检查核对住院医师的《培训登记手册》,对完成培训细则规定内容的人员,按照培训标准要求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核、日常考核、轮科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方法、条件按照《*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专科医师培训的考试考核,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

第二十条住院医师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培训内容的,培训时间顺延;完成培训内容后再进行考试考核。对在考试考核中弄虚作假者,培训基地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应取消培训资格。

第二十一条省毕教委对培训基地及其所在医疗机构组织的考核进行不定期的指导、检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基地给予限期整改,对在整改阶段无明显改善的不再认可其培训基地资格。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专科医师培训经费实行单位支持、个人分担、政府资助、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需要的经费,要为受训医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包括住宿等生活条件。

第二十三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应为带教医师提供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四条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和培训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六章附则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由省毕教委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

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方案公布前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基地招聘研究生进入相应阶段的培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至少有1年以上三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临床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

2、按照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已完成相关病例、病种的实践;

3、通过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临床能力考核,并以此作为进入相应培训阶段的依据,确定培训年限。

二、培训目标

经过培训使住院医师达到“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普通专科医师或亚专科医师水平。

三、培训要求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政治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专业理论:根据普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4、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5、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初步独立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2500个印刷符号。

6、人文医学: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理论:根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临床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本专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技术,熟悉门、急诊专科疾病的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能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能胜任总住院医师的工作。

3、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比较熟悉地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

4、教学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承担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和进修医师或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5、科研能力: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6、人文医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给病人予人文关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培训年限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3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1~5年。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培训期间无论任何理由请假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培训期限延长一年。

五、招生办法

各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参加培训人员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招生计划报*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每年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

六、培训方法

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为主的培训方式。专业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主要采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第一年必须实施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培训基地主任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医师组成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和指导。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以参加亚专科的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七、培训内容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公共科目学习内容和时间如下:

1、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参考学时数12学时。

2、循证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3、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参考学时数8学时。

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参考学时数8学时。

5、医德医风:参考学时数8学时。

6、人文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二)临床实践培训内容按照各普通专科、亚专科培养标准细则的要求实施。

八、考试考核

(一)内容

《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内容按卫生部统一要求,含工作态度、医德医风、医学法律知识、行业服务规范、相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外语、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

(二)考试考核方法

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公共科目、专业理论等主要采取笔试方式,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主要采取面试的方式。

(三)考试考核类型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和组织形式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确定。住院医师应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的第3年参加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住院医师应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带教老师应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住院医师轮转与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及参加阶段考核的依据。

3、轮转与年度考核:住院医师在完成培养标准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和完成年度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与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4、阶段考核:

(1)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主管部门依据普通专科培养标准相关内容,组织公共课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或考核。

申请普通专科培训考核者,应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

(2)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省毕教委对其完成培训情况及医德医风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省毕教委将审核通过的住院医师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卫生部毕教委依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相关内容,组织以考查临床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

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者应提供《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亚专科培训阶段登记手册和省毕教委审核证明。

(3)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及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培训期限顺延1年。

(4)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或考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的资格,培训时间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九、证书发放

参加普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毕教委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卫生部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名单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指住院医师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场所,是根据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行认可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临床科室。

培训基地设置在经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医疗机构中的临床科室。

第三条培训基地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普通专科基地)和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亚专科基地)两类。培训基地类别依据卫生部普通专科目录和亚专科目录设置。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培训基地认定条件包括:

一、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二)教学条件

1、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临床师资队伍。

2、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

3、具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场地。

4、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住院医师接受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三)组织管理

1、成立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有院级领导分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2、成立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

3、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人事管理、住院医师考试考核等制度。

(四)支撑条件

1、提供培训对象的工资和补贴,保证给予与本院同年资职工的同等待遇;

2、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提供必要的住宿等生活条件;

4、妥善解决人事档案和工龄;

5、积极协助培训对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办理医师执业注册手续;

6、与培训对象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7、保证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培训对象离开基地。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有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每个普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2;每个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1。

(二)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要求。

(三)普通专科基地应设置有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的临床和辅助科室;亚专科基地所在的临床科室能够满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相关辅助科室设置齐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有关临床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符合全科医学培训标准要求。

(四)医疗条件(包括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设备等)能够达到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学科常见疾病,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培训需求。

(五)培训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应为本院人员,不得由外院专家兼职),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培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五条医疗机构可组织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要求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省毕教委讲认定(包括复审)的申请。

第六条认定步骤

一、形式审查

省毕教委办公室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普通专科基地,由省毕教委通知申请单位实地评审的时间;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亚专科培训基地,省毕教委初审通过后,报卫生部毕教委。

二、实地评审

(一)普通专科:省毕教委组织评审团,依据普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进行实地评审,讲评审意见,由省毕教委对评审结果进行认定,并将通过的基地名单和培训规模报卫生部毕教委备案。

(二)亚专科:省毕教委协助卫生部委员会组织评审团,依据亚专科分类目录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核定培训规模。实地评审工作于每年8月底前完成。

三、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基地具备培训专科医师资格。基本合格的,应在半年内整改并接受复审。不合格的2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四、公示

培训基地评审结果实行公示制度。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审批结果由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网站进行为期二周的公示。对结果持不同意见者,可在公示期限内向省毕教委讲复查申请。

亚专科培训基地评审结果由卫生部毕教委公示。

五、公布

通过评审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名单及招生培训规模由省毕教委于每年9月底以前向全省公布。

亚专科培训基地的名单与招生规模由卫生部毕教委公布。

六、再认证

培训基地评定周期为5年。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应在本周期结束前1年讲再认证申请,省毕教委根据普通专科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作情况和基地条件实行动态管理,于本周期结束前做出再认证的结论。亚专科培训基地由卫生部毕教委进行再认证。

第四章基地管理

第七条经评审通过的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核定的培训规模接收住院医师,并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开展专科医师培训。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8

(一)ASP.NET

ASP.NET摆脱了ASP使用脚本语言编程的缺点,可以使用VB.NET,J#,C#等脚本语言编写,编写的代码易于维护和重用,结构清晰,降低了WEB开发的难度。

(二)AJAX

AJAX即“异步(Asynchronous)Javascript+XML”,是一种能够应用交互式网页开发的技术,创建快速动态网页,在与后台和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的条件下,实现网页的异步跟新,而传统的网页,想要更新页面的内容时,需要重现加载网页页面,这表明AJAX可以在不加载整个页面的情况下,对网页的部分进行更新。

(三)SQL Server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使用强大的数据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安全可靠地存储功能,具有扩展性、灵活性和集成性。能够提供数据管理的平台为各种规模的用户服务,具有集成的开发环境,安全可靠,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简化数据库建立的程序,帮助程序人员减少工作量,所以具有容易管理,安全可靠,可伸缩,可用的特点。

(四)Visual Studio

Visual Studio2010作为应用程序的集成开发环境,用以开发生成ASP.NET的WEB应用程序,充分利用.NET Framework的功能,使用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

(五)体系结构

本系统遵从WEB三层体系结构,将系统的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B/S结构易于扩展,若网络环境允许,可以尽可能多的增加浏览器和服务器,受原有网络资源影响较小。

二、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对高校教师培训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需求,指得是高校通过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对教师发展提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自身提出的培训要求,属于内部需求。只有满足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才具备持续稳定的学习动机,真正有效的培训应建立在教师内在需求的基础上。

(一)系统的用户及角色分析

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作为校级管理员和院级管理员的管理员用户,也有教师用户和普通用户。

(二)校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需求

校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属于管理平台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对网络资源的维护及审核、校级培训信息机院级培训审核、培训学分审核及认定、培训过程跟踪管理等,校级管理员的主要业务有对培训、报名和学分进行管理。

(三)院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需求

院级管理员业务管理平台主要提供院级主办及承办的培训的信息、维护、及培训过程和培训考核管理、培训学分的审核、网站信息的、本机构所有教师的信息维护、培训学分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

(四)教师平台开发的设计需求

教师平台针对教师对系统的登录以及对个人信息维护、参加培训及过程管理、个人教师培训信息汇总(教师目前所属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开始时间、本阶段获得的培训学分)、教师培训进度查询、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信息汇总等功能进行开发。为了方便教师使用,使之能及时处理亟待处理的事项,还开发出提供待办事项提醒功能。

三、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主要是高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前端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前端应用程序来说,系统要功能完备,容易使用,而对于数据库来说,要建立安全性能完善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的数据库。 系统包含网站和管理员信息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网站提供中心门户功能,除了常规网站实现的展示功能外,该平台的网站与业务系统数据实现无缝连接,即在业务系统维护的培训数据会以培训公告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在网站首页,同时已经登陆的教师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完成培训报名和报名取消操作。为了简化操作,将院级和校级的网站后台子系统的用户接口分别和各自的业务管理平台用户借口进行了整合,院、校两级管理员使用统一的业务平台接口便可完成对网站信息的维护和培训业务相关的管理功能。

四、系统的详细设计

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通过访问门户网站,了解中心概况。校级管理员和院级管理员通过专用账号登陆进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校级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平台首页的信息浏览和系统菜单的操作,更好的实现对全校教师培训的管理,教师通过自己的账号密码可以进入教师本人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通过首页内容,教师可以查看当前任务,可报名情况等内容。

五、系统特色

(一)教师进阶自动处理机制的实现系统采用

B/S三层架构,给系统带来了优势,但同样的对教师进阶过程的处理也带来了不便之处。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独立线程配合IIS定时任务完成自动处理的方法,应用每天一次独立线程任务检测教师进阶条件,满足条件的教师自动进阶,避免了人工审核工作的繁琐和复杂,也避免了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一旦教师达到满足进阶的条件,就会自动进阶,满足实时性。

(二)学分审核功能的实现

在学分审核过程中,需要授予学分的教师占大部分,而不能获得学分的教师只有很少数,为了审核方便、快捷,采用了先全部学分审核后,再修改某些教师的学分,降低了学分审核操作的复杂性,降低了工作量。通过审核按钮,将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学分全部审核,如需修改某些教师学分,再通过教师列表单独修改。

(三)基于工作流的协同机制的实现

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化平台中,所有的培训都是以可扩展的“状态字”的形式描述,并根据含义不同,封装在XML中,整个项目灵活可靠,培训的、培训过程的管理、培训学分的审核和认定过程,只要和培训相关的各环节的工作流都是统一控制的,提供了基于状态字的一体化全流程业务流转和管控模型。

六、结束语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核电站培训;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教材开发

作者简介:王晓娇(1981-),女,辽宁沈阳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师。(山东 海阳 265116)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56-04

一、SAT方法简介

SAT即系统化培训方法(Th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是197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提出的一种新的培训方法。SAT针对某个工作岗位提出从事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所具备的全面工作能力要求,通过编制和实施培训大纲使人员达到该岗位所需的全面工作能力的要求,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SAT是可自我完善的一套办法。它既确定培训任务和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能力,又实施和评价为具备这些能力而进行的培训。使用SAT进行培训可以保证核电厂人员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全部工作能力。

二、SAT实施的过程

图1为SAT实施的过程示意图,SAT包括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到评价5个阶段的全过程,英文描述为ADDIE,即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估)。

1.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针对某个工作岗位提出岗位工作的培训需求和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全面工作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KSA)的总和。

岗位、任务分析阶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

(1)JTA(岗位工作和任务分析):针对某个工作岗位,列出培训大纲要完成的培训任务清单,再把任务分解成单元步骤,然后确定每单元要求的KSA的过程。

(2)JCA(岗位全面能力分析):通过收集专家组的经验、知识和判断,提出某个岗位的KSA要求。

(3)JTA和JCA的结合:结合以上两个方法进行。

岗位任务的分析按照以上所列方法进行,其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和审核与岗位相关的信息。

(2)确定任务领域和任务分类。运行领域按系统对任务进行分类;维修领域按设备种类对任务进行分类;其他领域按专业对任务进行分类。编制、讨论和验证岗位任务描述单:是否准确地描述了任务;是否包括岗位的所有任务;是否有超出岗位范围的任务。

(3)筛选需要培训的任务:经验反馈法、DIF 方法(见表1)或者直接引进参考电站的成熟清单。

将任务分解成单元(步骤),然后确定每个单元的KSA。

KSA清单是整个SAT方法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目标的设计、培训大纲的设计及培训的实施。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将分析阶段输出的全面工作能力KSA要求转换成培训目标,再把这些培训目标设计成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初始培训计划和继续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分解目标。最终目标直接与某项任务和全面工作能力有关,说明在完成一项培训科目之后对学员所需达到能力的要求;分解目标是最终目标的子目标,在完成这些分解目标后才可完成最终目标。一个好的培训目标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描述:主体(学员)、操作(可衡量的行为)、客体(作对象)、条件(在什么条件下操作)、标准(学员必须达到的)。

培训计划由下列因素组成:以逻辑顺序列出的培训目标、实现培训目标的培训方式、培训单元计划、学员的初始水平要求、培训教材审核和批准的责任、培训教材编制和实施的要求、编制和实施培训阶段所需要资源的估计。

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可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单元,整合成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单元包括:最终目标和分解目标并将其安排到课程中、学员的入学条件、时间安排、实施要求、考核项目、评价标准等。

培训课程确定后,即可根据课程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培训——基础理论、安全授权、管理培训和系统设备的课堂理论培训;在岗培训——在岗培训的课程;技能培训——模拟机、实验室、设备模拟体等。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将根据设计阶段输出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编写所有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开发阶段的输出项为课程计划、教员用书和教材。在设计阶段形成的培训单元的基础上,把相关的培训目标以适当的课时分配到课程中去。课程计划包括:实施准备、课程要实现的培训目标、教员用书、教材、考核项目、教具、参考资料等。

其中,针对考核项目的有效检查包括三个方面:同行检查、试点分析和经常了解学员成绩。在同行检查时,要列出一个检查项目清单,如:该考核项目与培训项目有关?标准答案是否正确?标准答案与培训目标的联系是否得当?该问题与统一考核中其他问题是否由矛盾的地方?学员是否清楚该问题的得分占总分数的比例?问题是否清楚而不会发生歧义?在标准答案中是否考虑了部分可接受的备选答案?在完成培训教材及相关材料开发并审查通过后进入培训实施阶段。

4.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指使用编写好的培训教材和课程计划实施培训的过程。输入项为学员,输出项为合格的学员。培训实施阶段主要的工作过程有教员备课、预测试、开展培训、考核。

教员备课期间要按照计划审核全部教材的内容,找出要特别注意或要特别解释的地方,还要检查教学设施和培训教材情况。

学员应该达到培训计划中规定的入学标准,在事先不了解学员背景和能力的情况下要开展预测试,摸底学员情况。对学员比较了解时不需要开展预测试。

在培训期间或完成培训后对学员进行考核是培训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考核可以确定学员是否达到培训目标及所在岗位的能力要求,其结果也有助于教员和电站管理人员了解培训的效果,以利于以后修订培训项目。

5.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根据每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对整个培训计划进行评价。输出项为培训大纲需要改进的方面和核电厂应改进的方面。评价分为两部分:

(1)核电厂和培训部门的内部评价。内部评价要与SAT方法其他阶段的活动结合起来,使评价过程成为经常性的行为,并将现实的性能水平与标准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差异,一般从两方面分析其偏差:判定差异的重要性(是否值得改进)、分析原因(差异产生的原因)。

(2)外部单位的独立评价。独立评价由核电厂和培训部门之外的人员开展,人员包括WANO或IAEA的国际组织、国内核安全部门或其他独立审查部门。

在评价阶段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评价工作:培训是否满足预定的培训要求?人员(教员、学员、考核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否达到预定标准?教材和教具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培训过程(进度、考核)的实施是否按原设想进行?培训目的是否清楚?是否值得去做?设施和资源是否足以支持培训活动?培训费用按取得的利益衡量是否正当?培训是否提高了学员的工作能力?

三、SAT方法在山东核电培训教材开发中的应用

山东核电引进的是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技术,西屋公司除承担设计、建造等任务外,也负责开发核电站生产人员的培训教材。下面就对SAT方法在山东核电培训教材开发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西屋负责系统培训教材开发的是西屋新电站培训部(NPT),NPT负责为山东核电提供NI合同中规定的8组生产岗位人员培训的所有教员,并负责开发所有的培训教材。NPT部门对于培训教材的开发也是按照SAT方法进行的,共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步骤。

1.分析阶段

西屋公司于2005年就开始了AP1000核电站生产人员培训的准备工作,此阶段包括岗位分析和任务分析。

(1)岗位分析。使用方法为桌面分析、文件分析、验证分析;任务列表的来源包括相关专家、岗位职责、INPO数据库、其他电站已经存在的相近或相同岗位的任务列表、相关系统的SSD等;结果为将分析出来的任务进行清晰、完整、准确的描述,统一格式,并使用DIF方法对每一个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类:不需要培训;只需要初始培训;需要初始培训和继续培训。

(2)任务分析。是否需要任务分析:相似的任务不必重复开展任务分析;任务分析的人员:具有相近设计电站的同岗位在职人员、相关专家、管理者、培训人员;任务分析的目的:将每一个任务分解为完成此任务需要的知识(K)、技能(S)和态度(A)三个部分。

此外,除了上面两种分析外还有培训需求分析,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开展岗位需求分析,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将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表现出现偏差;规程变更;电站变更、改造或者引进新设备;岗位职责变更;管理变更。

另外,如果计划开展全范围的岗位分析,则不需要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当完成培训需求分析后需要经过培训部门进行集中审查,最终确认该需求分析。

西屋针对各岗位所做的工作任务分析大致过程如下:从现有某一压水堆核电站获取针对不同岗位所做的最新的岗位任务分析列表,并根据AP1000的特有设计审查其有效性,得到AP1000的初步岗位任务分析列表;参考AP1000运行序列分析报告,对AP1000要求的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列表进行增减;参考AP1000其他相关文件,如系统功能要求、电站运行、员工角色和责任等,对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增加的列表进行审查。

参考AP1000系统设计说明书,对该工作岗位分析列表进行审查;在完成AP1000的JTA报告后还需要在后期针对AP1000设计变更、岗位职责变动等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不断完善岗位任务分析列表。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根据分析阶段得出的岗位任务分析结果,生成分解培训目标和最终培训目标,

确定学员资格,设计培训目标的逻辑顺序,设置考核科目等。

学习目标的制订原则:分解目标要直接支持最终目标;学习目标的难度不能超出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要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

设计阶段的工作由指定人员负责,制订统一的标准,以满足培训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也有助于今后培训工作的改进。

3.开发阶段

西屋在培训教材开发阶段主要是开发培训教员资料和培训支持资料。培训教员资料包括教案、实验室导则、模拟机导则等。培训支持资料包括教材、课件等。

以系统培训为例,西屋在分析、设计阶段的基础上形成了由14个标准培训目标组成的培训目标库。教员在开发系统培训教材时参考这14个培训目标。系统培训教材开发过程如下:

(1)教员接到任务后,分析任务列表(Task List),进而研究培训目标,根据14个标准的培训目标选择本系统适用的培训目标,然后提交给项目经理审查,经理同意后开展下一步工作。标准的目标列表基本上能够包含所有的培训目标,教员也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额外增加目标,但要经过项目经理审查。

(2)收集上游资料,主要有DCD、DCP、逻辑图、TS、SSD和P&ID等。

(3)使用教材开发模板开发教材,包括PPT、教案和教材。

(4)审查和批准环节(图3)。

西屋NPT成立专门编写小组,小组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或几个系统的教材编写,编写者收集教材编写的上游文件,按照教材编写程序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及使用统一的模板进行教材编写,在完成教材编写后,经过三轮审查最终完成教材编写的电子化。

同伴审查:使用与编写者相同的上游文件对教材等进行审查。需要经过三次校审。大体审查文件的编写目的和主题是否准确;审查文件包含的信息是否全面覆盖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对需要进行讨论、查证等问题进行标记;对每个文件中细节的审查与确认,主要针对教材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审核,确保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核者在此轮审核中需要认真审阅文件的每一个细节。

审查人将意见填入标准的意见反馈单,反馈给编写者,编写者可采纳审核人意见或与其讨论来解决及更正意见单中的问题,对于有改动的地方采取变更跟踪记录,同时在文件中进行标记供高级审查人参考。

在完成同伴审查后,编写者将带有初审意见的教材提交高级审查人审查。高级审查人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文件从质量和一致性上满足相关程序规定的要求,并将审查意见填入意见审查单供编写者参考,在编写者采纳审核人意见进行更正后,对于有改动的地方采取变更跟踪记录,同时在文件中进行标记,为确保高级审查的一致性,一般安排二至三人专门进行高级审查。

在完成以上审查后,编写者将含有更改意见的文件发送给独立审查人,独立审查人主要也是针对文件的总体质量和一致性上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反馈给编写者,编写者根据这些意见对文件进行修改或更正后,将含有所有修改意见单的文件发送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审查、批准后将文件发送给文档管理员,由他将文件存入EDMS数据库,并将文件版本升版。

教材审查使用以教材审查意见单为基础的电子化流程,使教材开发流程更加清晰、快捷,便于跟踪相关更改信息,及时调整开发进度及要求等。在教材存入EDMS数据库后,NPT会根据设计变更或用户的审查意见,通过相同的流程更新文件内容并升级版本。

4.培训实施

西屋根据NI合同中的条款对山东核电开展8组培训。其中:第1、2组为操纵员系统培训;第3组为仪控维修人员系统及设备培训;第4组为机电维修人员系统及设备培训;第5组为化学人员系统及设备培训;第6、7、8组为运行支持人员培训。

每一组系统培训由3名教员完成,培训期间每周的周一都会开展一次考试,以考核上周学习的情况,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会有记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其中笔试试题包括单选、多选、简答、问答和画图等。

5.评估阶段

西屋目前暂未开展评估工作,暂无相关资料。

四、结束语

SAT方法是国际上成功的、先进的培训方法,在核电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帮助核电站和培训机构应用以及处理在对核电站人员进行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世界上第三代核电站的AP1000压水堆电站,对电站各个岗位的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工作,而使用先进、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是达到满意培训效果的前提。而在整个核行业,SAT是获得并保持核电站人员资格和工作能力、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的最好的培训方法。

据了解,目前国内运行的大亚湾、秦山一期、秦山三期和田湾等核电站均使用SAT方法开展培训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SAT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大同小异,因而对于山东核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加强SAT方法的原理及经验的学习和交流,积累相关的应用经验,选择一些典型岗位进行SAT方法的应用,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山东核电的SAT培训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山东核电各个岗位,为今后更好、更系统、更全面地开展培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玮,蔡黎勇,王小波,等.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核电厂岗位培训中的应用[J].核安全,2005,(4).

[2]展锦程.核电厂人员的系统化培训方法及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0,(4).

[3]AP1000 JOB AND TASK ANALYSIS PROCEDURE (APP-GJ01-GTP-001)[Z].

[4]Training Materi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dure (APP-GJ01-GTP-002) [Z].

[5]AP1000 Conduct of Written Examinations (APP-GJ01-GTP-003) [Z].

[6]AP1000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Document (APP-GJ01-GTP-004) [Z].

内审员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茶叶审评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

2008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茶叶审评技术》是我国茶业行业中的一门主要职业技能课。从2003年该专业开办以来,学院就把茶叶审评技能作为茶文化专业建设的重点。多年来,该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思想,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评茶员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行业标准规范对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职业态度的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确立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和落脚点。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有产出地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互评总结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在典型工作情境下,学生通过获取直接的工作经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案例和整体化的学习。在此背景下,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施了改革。

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

课程定位《茶叶审评技术》是高职茶文化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面向评茶员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的重要综合性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的应用型课程。它是茶叶生产、收购、营销、外贸、商检、科研及产业升级中进行茶叶品质鉴定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茶叶审评技术》课对促进学生掌握评茶员职业能力,培养高技能评茶人才,起着支撑作用和决定作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茶叶专业理论知识,能适应评茶员工作岗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行业,贴近企业,符合茶行业与三峡地区特色发展需要,达到高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茶叶审评技术》课程目标与达到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确定课程内容。在“以能力为本”课程观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获得的能力要求和标准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知识的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工作能力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

课程内容设计我们在市场调研、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征求业界行家的意见后,对茶叶审评技术进行课程设计,2006年,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茶叶生化、茶叶检验、饮茶与健康及茶树栽培与制茶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更强调了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工作过程化,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架构出课程内容:从评茶环境和设备要求开始,结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和六大茶类品质特征,重点突出审评方法和技巧要素训练,加强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应用,强调评茶技能的学习、体验、实训与岗位实践,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高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内容实施在教学内容上,以评茶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优化课程模块,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实训效果。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训练,重点体会评茶员的工作流程,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学边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而掌握评茶员工作过程的综合职业知识、技能,养成从事评茶员岗位工作的良好职业素质。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不断提高审评鉴别的能力。理论知识包括评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形成、茶叶品质特征、茶叶标准样及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等五部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判别出品质的优次,鉴定品种的优劣,认定加工工艺的正确与否,能评定出该茶的等级和价格,为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茶产业升级服务。

实践性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评茶技能,我们改革了茶叶审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实训,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评茶技能水平。一是到校外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中学习评茶技能。二是在校内茶叶审评室进行实训教学,加强学生对色、香、味形成的规律性变化的认识,为感官审评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工作过程导向,实训教学确定了主题、过程策划、评茶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使学生具备样品接收、评茶准备、感官品质评定、审评培训指导、茶叶评比活动的组织实施、咨询及指导等七种能力。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评茶技能逐步提升。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茶叶审评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及多媒体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茶叶审评理论水平。

在实训教学中,按照评茶员职业岗位的特点,建立了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寒暑假试就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学习评茶,实现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真正掌握评茶员必备的工作能力。按照评茶员工作流程实施任务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审评内容,要求学生策划准备,鼓励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活动方案,分工负责,实施完成,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对任务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改革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的依据,在确立课程评价的质量标准时,要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兼顾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要求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方式的多元化。在校内建立了以学院教学督导、系、教研室、课程建设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机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过级率进行检测;校外以茶企业和行业学会、协会为主体,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信息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