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16:12:40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1

本人XXX,2017年7月毕业于XX,至今工作于中XXX,2017年9月进入中XXX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现在为XX任职住院医师。回想规培期间医疗工作中,我在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和学习。通过这几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不少的教训和体会,从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医疗作风、职业道德: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紧密围绕医院积极的正确领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时争做优秀党员。

我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党小组组织各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同时做为一名党小组长,我认真的组织组员参加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系列理论,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建设,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查,继续以"八荣八耻"来指引自己的思想,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发展,时时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拒收病员钱物,多次收到就诊病员的感谢信。

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完成了医院和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普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我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从不旷工,反而是多次加班工作,目前在同科医生中,欠休假是最多。每个月的门诊病人及门诊收入,在同级医生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完善自己,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批评和帮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增添一份微薄之力。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病理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承上启下的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阶段,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住院医师,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的目标,是使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基本医学教育的毕业生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步深入的教育和实践的过程[2]。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开始较早,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例如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开始于1893年,而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建立则始于上世纪20年代,并已成为美国医学教育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1921年,并且已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培训大纲和执行办法,但全国各地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且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住院医师培养体系。为适应国际形势提高我国医师的专业水平,2010年上海市率先与国际接轨,试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实行统一标准,我科荣幸成为首批临床病理培训基地。

在初步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在传统的“传、帮、带”的模式[3]当中引入导师制,英文为“Tutorial”,即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在一定期间内,对少数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采用是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制最初源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大学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高校推广。由于它吻合了因材施教和追求能力专长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特征,因而得到了持续的发展。目前,在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导师制已经得到了深入、全面地开展。然而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引入导师制还在探索阶段[4]。

住院医师规培生导师不同于研究生导师和本科生班主任,他是对住院医师进行全面跟踪指导,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按照他们的个性和条件帮助他们全面成长。在时间上,从住院医师规培生一进入科室就开始配备相应的导师,一直到其完成住院医师的培训为止;在内容上,既要对住院医师的临床专业知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初步科研方法进行指导,还要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目标在于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

一、以临床实践为中心,提高临床阅片能力

长海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具有多学科领域丰富而全面的临床病例资源,病理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病理诊断的同时,针对罕见、少见和疑难病,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积累了大量典型的病例资料。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导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室的教学实践资源,结合科室良好的业务学习氛围和传统,分系统地给规培生结合档案切片讲解理论知识,并适时提问考察,引导规培生全面、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实践技能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正确认识到“病理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充满了探索、循证、求证的领域”。同时导师应该及时了解住院医师的轮转情况,在考察其基本知识和阅片技能、以及是否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后,根据每个人轮转的不同情况对住院医师的下一步轮转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避免了以前住院医师培训中一套方案到底的做法。

二、以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我们在对住院医师规培生进行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训练中,以新理论、前沿知识为重点,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科学知识的掌握,将来的他们将无法适应临床的需求。理论方面的培养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如举办专题讲座、文献报告、病案研讨、多学科讨论会等,既可由专家教授主讲,也可由住院医师本人来做报告,以“头脑风暴”式的冲击,使学术气氛活跃、热烈,从根本上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科研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是医疗新技术持续不断产生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源泉与动力。高素质的病理医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临床病理诊断技能,而且应该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攻关能力。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培养研究生那样要求住院医师规培生进行科研实践,但也应紧密地结合临床,培养他们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住院医师规培生在临床学习之余,由导师指定他们阅读一定量的参考书、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杂志期刊,并学会应用网络检索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综述、个案报道或病例总结回顾,为今后进一步的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四、医德的培养

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医疗卫生人员的道德情操、职业素养、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综合体现。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主要缺陷是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具体到规培医师表现为: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缺乏对病人的同情心,职业道德观念模糊,重利轻义、重效率轻公平,重自我轻社会。他们不知道在目前这样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中,良好的医德是医务人员规避风险的基础,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视病人如亲人,才能在当前的拜金主义大潮中淡定处之。因此,在住院医师培养的过程中,导师不能只是教给他们如何阅片,更要注意他们在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性格素养等方面的提高。医生作为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与提供卫生保健的使者,要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患者医治疾病和减轻痛苦。

总之,导师制是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条新途径。它使住院医师的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使住院医师的素质全面提高。在培养过程中,导师能根据其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培养计划、进度和带教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把问题解决到关键,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的目的,为进一步培养病理学高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群.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美国的新进展和我们的借鉴[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张爱莉,薛迪,沈昭在.上海市医师专科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信息,2002,6(10):35-39.

[3]李增山,王哲,王瑞安.外科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医学信息.2011(24):5265-526.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是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改进,使这项工作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模式。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1健全机构是做好培训工作的保障 我院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负责制定住院医师培训细则和组织阶段考试,以及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协调。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围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为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1.2制定可行性培训细则:住院医师培训一定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适应医学教育的特点。我院在实践中借鉴了国内、外经验,制定出医师培训方式,形成了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全面素质培训的模式。不仅对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专业理论和研究能力诸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还在病例、病种、手术例数和轮转时间上更加突出我院的特色和水平,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和量化标准,使之更趋于科学合理,便于实施。

1.3建立健全带教导师责任制:为确保轮转住院医师在科室轮转期间完成规定的病种、技能操作或手术例数等培训任务,掌握该学科要求的临床知识,我院进一步强化科室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尝试实施住院医师带教导师制度,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督促导师协调科内教学资源,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建立健全配套导师激励机制,考虑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其参与并专心于教学管理的热情。

2细化内容,全面培训

2.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我院作为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住院医师全面素质训练细则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规范化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阅读专业外语论著和外文文献,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早期就有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此对每个规范化培训医师都有撰写论文和综述的要求。

3住院医师砚范化培训方式

(1)住院医师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岗前教育。(2)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每月定期召开住院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3)临床实践培训,住院医师深入科室后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也可由科主任指定副高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考试和考核

4.1加强培训监控、评估和考核体系的研究:加强培训的全程监控,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中期考核及年终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根据培训大纲对医师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建立科学、完整的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评估、考核体系。

4.2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考试登记册(简称培训登记册),住院医师人手一册,必须认真填写,以其作为全面培训、年度考核与阶段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分为三阶段:住院医师在培训的第一阶段,应该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阶段考核成绩将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二阶段综合考核由医务科组织,内容以“三基训练”为主,另外考核操作技能和外语,“三基训练”、操作技能和外语分别占考核总成绩的60%、25%和15%。

4.3严格考核流程,强化绩效激励:在培训对象轮转结束之前,人事科进一步明确内科、外科、医技科室等各科室的具体缺岗用人指标(如有必要还可拟定岗位条件);科教科组织对培训对象进行评分、汇总,按成绩高低排序,由培训对象自主选择学科。用人学科的科主任要事先提出对定科培训对象的基本要求,一旦培训对象选定科室之后,非特殊情况不再作额外调整。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4

今天召开**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讨论修改我省开展专科医师培训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在此,我首先代表省卫生厅和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向各位委员和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我省扎实稳妥地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情况

**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对我国专科医师的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筹资机制、考核与评价、准入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试点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吴仪副总理在**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起我国的专科医师制度,这将是卫生系统会议几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卫生部于**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工作会议,并试评了协和、友谊2所医院,从而正式拉开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序幕,10-12月,又先后实地评审了**、湖南、浙江、湖北、山东、辽宁、黑龙江、上海、四川等省书面审查合格的培训基地。今年3月30日,卫生部在北京又召开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会议,同时卫生部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并委托中国医师协会举办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高峰论坛”,蒋作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肯定了近年来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全国要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早,普及面广,基础较好,培训质量较高,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自1996年开始,我省认真实施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教发[1993]第1号)、《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等文件,印发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制定了《**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规定1993年及以后医学本科和专科毕业分配在县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均要接受正规化培训,同时规定凡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临床住院医师必须经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申报评审主治医师。同时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六个统一: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各专科培训细则,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学分和赋分办法,统一考核办法和考核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保证培训质量。为了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领导,我省还成立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2002年开始,我省在部分医院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将住院医师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经过三年二级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后,实行二次就业,大大激发了住院医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推行专科医师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255所医院的1553个二级学科被认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的学科有24个。全省共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共8503个。

去年,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7号)要求,我省高等级的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全省有48个单位向省卫生厅申报了612个培训基地,经过初审,我厅将初审合格的438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向卫生部申报,占全国申报总数的1/7,数量最多,资料最齐全,受到卫生部肯定与表扬。11月1-5日,我省首批9所医院153个基地接受了卫生部的实地评审,其中,137个获得通过,达标率为89.5%。由于我省在专科医师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工作出色,今年初,卫生部已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目前只有**、北京列为全国试点省、市),卫生部要求我省积极试点,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摸索经验。所以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辜负卫生部对我省的期望,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充分认识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突出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坚持制度创新,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四件事情,抓紧制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领导指示精神,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高强部长在今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将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一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二是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同时确定了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即围绕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着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切实加强了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先后部署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农村卫生站、卫生院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今年我省仅省级财政就将增加卫生投入超过60%,总额近20亿元。卫生工作正面临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员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三、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执业医师是在第一线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人才兴,医院才兴;人才强,医院才强。当前,在推进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们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目前,广大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如何为基层培养适宜的卫生人才,使他们能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们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在大中城市中,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实行有效的规范化的培训,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截止**年底,我省已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8万人,长期以来,这支医师队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提高我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主要呈现为“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发展不均、良莠不齐”的特点,分析其成因,除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外,我省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缺乏社会化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是重要的原因。

为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我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省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还存在较大缺陷,已有的培训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覆盖面小,发展很不平衡,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实际需求,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也不相适应。

为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规范医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试点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我省也在去年10月成立了**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加强对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根据卫生部等部门的研究证明,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医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临床医师不仅需要掌握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伦理、人文等知识,而且必须接受严格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加强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涉及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和准入制度的建设,范围广,内容多,政策性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目前我们主要研究和探索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在此,对下一步的试点工作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加强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服务水平”这一核心,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精心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各专科培训标准。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医师,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衡量和检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最终标准。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培训对象的人文社会知识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良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二)建立健全培训与管理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这次会议,我们准备了《**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办法》和《**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草案,希望大家认真讨论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切合实际,目的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试点医院和培训基地在试点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注重培养质量,这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坚持培训目标和规范培训过程,要开好头,起好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研究制订适宜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要把优秀的医生作为专科培养的师资,保证培训工作扎实、健康的向前推进。全省实行“六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招生办法、统一考核考试办法、统一保障,统一发证,保证培训质量和本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指导与监督,稳步推进培训试点工作

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研究、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职能,积极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逐步制订完善各专科医师培养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今年先在已经通过评审认可的9所医院先启动专科医师培训招生工作,下半年召开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启动会议,部署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准备把专科医师培训扩大至积极性高、基础和条件好的三级医院。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开始,再逐步扩大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以自愿为原则,试点阶段不下达申报指标,不作硬性规定。为加强督导,省成立由管理专家和专科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省医师协会要协助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做好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共同为建立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出贡献。

(四)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培训工作可持续开展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5

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需要有系统的医学教育体系,通过学习国外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不断摸索和积累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以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导临床医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从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并规定医学生在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后需要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2]。

美国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从1893年开始,不断改进,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作为社会人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早于1921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实行,当时叫做“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度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4]。经过不断摸索,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但还是在不断改进中。目前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与美国、英国相似,即社会人,这种模式在中国南方一些省市已开始实施,如上海的“行业人”模式和华西的“社会人”模式,培训结束合格者可以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自主择业[5];第二种类型为单位人,即医学生毕业后,首先应聘医院成为职工,之后由医院派送至有培训资格的基地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返回原单位工作;第三种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将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研究生期间要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要求,按照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研究生在毕业时在除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外,还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6]。

三种类型的规培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是否有差别?带着这个研究目的,我们对北京市报名参加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2016年报名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3419位住院医师的一阶段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位人2461,社会人40,研究生885,33名住院医师缺考。报名参加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共80个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4个专业。

2.考核内容 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所有报考的住院医师均须参加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个考试同时通过才算通过。技能考核内容以考核岗位胜任力为原则,强化沟通与人文素养考核。考核站点数不少于6站,可包括五个部分:一、病史采集(病房或门诊或利用SP)、体格检查、书写病历摘要(或病历首程)、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并回答专家提问;二、技能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选择相关技能操作项目,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术等;三、辅助检查读片和分析:①医学影像检查结果②心电图③临床检验报告分析等;四、医疗文书:修改病例、书写会诊申请单等;五、沟通与人文素养考核。

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P值取双向,P

二、结果

1.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结业考核不同类型考生考核结果比较

2016年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一阶段结业考核的考生共有3386,其中单位人比例最高为72.7%,研究生其次为26.1%,社会人最低为1.2%。所有参加考核的一阶段住院医师最终通^率为85.1%,技能通过率为87.9%,笔试通过率为94.1%。其中三种不同类型的住院医师考生中研究生的通过率最高,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92.2%、92.7%、99.0%,社会人通过率最低,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70%、72.5%、82.5%,单位人通过率居中,最终通过率、技能通过率、笔试通过率分别为82.7%、86.4%、92.5%。三种类型的考生通过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北京市住院医师不同类型单位人的一阶段结业考核结果比较

2016年参加一阶段结业考核的北京市住院医师单位人分为基地本单位人和外单位人,比例分别为42.0%和58.0%,以外单位人为主。基地培训的本单位人最终考核通过率85.7%高于外单位人80.6%,本单位人技能考核通过率88.7%高于外单位人84.7%,本单位人笔试通过率93.3%也高于外单位人91.9%。其中本单位人与外单位人最终考核通过率和技能考核通过率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者笔试通过率有差别。

三.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综合考核,是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结业综合考核办法,会同有关高等学校和培训基地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平台,能一定程度上客观有效地反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7]。通过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主要以单位人为主,其次是研究生,社会人很少。

从2016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结业考核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考核通过率是最高的,单位人其次,社会人最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研究生的考核结果最好,分析原因一是研究生整体的医学基础好,二是研究生接受规培基地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和监督[8],有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三是研究生面临毕业择业的压力,在培训中有很强的主动性与紧迫感。

单位人的考核通过率居中,但是两种类型单位人的考核结果存在差异。基地培训的本单位人考核通过率高于外单位人,其中其中本单位人技能考核通过率高于外单位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本单位人和外单位人笔试通过率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者笔试通过率有差别。这说明两者医学理论基础水平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却不一样。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培训基地的问题,在临床培训的资源分配上更倾向于本单位的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对本单位人员更加重视和严格。二是住院医师本身的问题,

外单位住院医师因为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要回到聘用的单位,所以在培训中不愿意承担更多的临床工作。而本单位人则心态不一样,因为这是他们以后的工作单位,住院医师规培的表现直接影响以后在医院的发展,所以他们竭尽全力多学多干。这种身份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三是双重管理的矛盾,住院医师在基地培训期间应完全服从基地管理,但聘用单位与培训单位之间、住院医师与聘用单位之间的一些矛盾仍无法完全避免。单位人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面临双重管理,住院医师被原单位要求参与夜班及周末值班的情况,从而导致住院医师疲于协调两单位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住院医师的学习,工学矛盾突出[5]。

社会人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考核结果最差,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通过率均最低。在北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构成,社会人比例只有1.2%,大部分住院医师是单位人占72.7%。一般情况是签约单位的医学生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均较好,而社会人的个人能力和基础则参差不齐。另外,社会人相对单位人来说没有单位的工资收入,在住院医师培训中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相对单位人来说社会人在住院医师的培训中也难免存在心理不平衡[9]。导致最后社会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果的不理想。

综合上面的三类住院医师的考核结果,不难看出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单位人和社会人的差异不利于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想效果。单位人的培训模式并不合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孵化器,在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培训基地是有限的。如果按照单位人培养的模式,势必会存在本单位和外单位培训,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如果统一按照社会人培训模式,就不会有这种差异,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再择业,竞争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所有住院医师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EB/OL]. 2013-12-31.

[2] 王辰,齐学进,陈昕煜,余秋蓉,邢立颖.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政策体系. 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41-1043.

[3] 赵大仁,何思长,孙渤星,刘志会,张瑞华. 国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启示与思考.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5):48-51

[4] 薄红,张东华,郭劲松,等.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52.

[5]雷笑瑜,杨凯,张勇,张新升,陈博,刘学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源转型问题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15,32(6):6-8

[6] 教育部,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B/OL].2014-06-30

[7] 张 博,汪卓S,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构建. 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9):48-50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国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正式转变自身角色及形象的特殊教育阶段,培训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促使其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形成诊疗思维逻辑,提高综合素养,成为专业的医生[1]。而传统教学培训中采取讲授法,汇总常见疾病及重点知识进行讲授,教学过程单调,互动性差,难以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如今我国教育更重视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法,其能够结合实际疾病设置符合临床诊疗思路的情景,组织住院医师演示模拟,活跃教学氛围,培养临床思维,锻炼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2]。为此,本研究对情景模拟教学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12月,选择本院急诊医学科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名,均为在急诊医学科轮转规培的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并同意,均为自愿配合[3]。对照组男20名,女13名;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87±0.81)岁;本科18名,硕士15名。观察组男21名,女12名;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89±0.80)岁;本科19名,硕士14名。排除中途退出者、既往相关临床工作背景者。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制订教学方案,采取多媒体、挂图、板书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知识教授,依据急诊医学科常见疾病进行教学,如心血管系统常见急症急性冠脉综合征,内分泌系统常见急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消化系统常见急症消化道大出血等,制作PPT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表现等[4]。1.2.2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方法:(1)教学分组。将33名住院医师分为5个小组,A组和B组各6名,C组、D组和E组各7名,每组均设置一名组长负责组内讨论、教学安排等。教学内容同对照组,选择适宜疾病和典型病例制作相关临床模拟材料,设计情景方案,并提前学习内容,要求提前预习相关知识[5]。(2)预习指导。依据的预习内容要求住院医师自主查询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表现、体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查阅临床最新指南等获取循证医学证据。各个小组针对情景方案进行简单了解,自主推演诊疗思路,分配相应角色[6]。(3)模拟教学。设置多个角色,如医师、护士、麻醉师、患者、患者家属等,完成病例诊疗过程的情景再现,每名住院医师按照自身角色完成分工,如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诱因、现病史;医师询问患者的病史,完成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提出治疗方案。教师针对模拟过程提出质疑,锻炼住院医师应变能力。(4)汇总讨论。引导每个小组回顾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针对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未完善的部分进行补充解释,讲解疾病的新进展和最新的诊疗指南[7]。

1.3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住院医师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试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40分)及病案分析(60分),总分100分。(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巩固理论知识、锻炼临床思维、活跃教学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培养临床处理能力维度,每个维度有“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由带教教师、科室主任评估,统计满意人数和占比。(3)工作能力。从通用能力、专业精神、临床诊疗、沟通能力方面对住院医师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各指标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其工作能力越强。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2.2两组培训满意度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两组工作能力比较(见表3)由表3可知,观察组通用能力、专业精神、临床诊疗、沟通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7

1.1住院医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虽然住院医生已经完成了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习,甚至临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多数住院医生对于专科知识仍然十分缺乏,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不能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妇产科培训中表现较为突出。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住院医生缺乏主动查阅文献和其他专业书籍的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对临床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不足。

1.2缺少临床操作的机会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低年资医生缺乏信任,且妇产科疾病常常涉及隐私或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母婴健康,导致住院医生缺少临床操作机会,临床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1.3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虽然北京市为住院医生的培训制订了培养计划和要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学制和不同院校毕业的住院医生学习和工作能力不同,不同年资住院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面对能力参差不齐的住院医生采用同一培训计划和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显然不能适应不同住院医生的培养需要。

1.4临床带教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了临床教学工作,但是繁重的临床工作导致部分带教教师不重视临床带教工作,带教意识淡薄,不重视对住院医生的培养。另外,个别带教教师知识陈旧,不具备培养住院医生的能力。

2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策略

2.1建立合理的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和制度

我们对住院医生实行了低年资住院医生和高年资住院医生分阶段培养制度,逐步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对于低年资住院医生还采用了逐级培训管理,对于第一年的住院医生主要进行妇产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安排其在相应的专科进行临床轮转,力求在一年内掌握妇产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可以参加急诊室和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轮转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的住院医生在轮转期间多学习不同病种,增加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并赋予其监督和带教实习医生的职责。在低年资住院医生培训期间,专业学习侧重于妇产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并合理安排其到相关科室的交流学习。我科是北京市心脏病孕产妇的转诊中心,妇产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心脏病诊治相关知识。针对这一现状,邀请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妇产科高年资医生为住院医生进行心脏病相关知识培训。第四年的高年资住院医生主要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并融入临床科研思维的培训。第五年住院医生为总住院医生。同时,鼓励住院医生参加院外继续教学项目的培训,以开阔眼界。在每个专业组轮转结束时,由教学秘书安排考核,不合格人员需要延期培训。通过对住院医生培训大纲要求的细化和实行分层管理,各级住院医生认清了自己的培训目标,增强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2.2加强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

在临床培训中,教研室要求各专业组带教教师定期为住院医生安排临床专题讲座,内容需贴合住院医生培训内容;各专业组主任定期进行教学查房,针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讲授相应新进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各带教教师学习妇产科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3强调住院医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妇产科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临床工作常常涉及多学科交叉内容,因此,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1]。选择妇产科专业的医学生都较重视手术,而忽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带教教师在日常查房中,应对住院医生进行提问,督促其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并要求住院医生针对临床问题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或查阅相关文献。

2.4在临床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

在传统的住院医生培训中,多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住院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考问题能力等。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住院医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我们主要针对疑难病例的处理,要求住院医生遵照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即提出问题—查寻证据—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来对疑难病例进行处理。首先要求住院医生提出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再利用互联网快速查询数据库,查找解决问题最新、最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实际情况制订诊断及治疗方案。同时,带教教师帮助住院医生选择优质的文献作为治疗或诊断的依据。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住院医生自主学习和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2.5培养爱伤观念,多渠道进行临床技能培训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研究生;教育改革;住院医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28-02

既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的重点是在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培养上,注重的是研究型创新性人才的产出,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认为硕博连读培养方式较适宜实施于基础学科。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医疗体制改革时期,医疗资源有限,整体医学水平需要提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卓越的中医师,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的卓越临床专业技能,承担起我国人民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同时,教育部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出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按照教育部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实施硕博连读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施行硕博贯通五年新学制,实行“五年一贯、硕博连读、整体优化、分段培养”方式,努力构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与北美临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创建一条现代中医名医成才的新途径,满足社会对高级医疗人才的需要。

卓越中医师的培养目标为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中西医临床诊疗能力与思维能力强,继承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技术技能和科研方法,达到初年资副主任医师的水平;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力,并在本学科研究上做出创新性成果。本文从卓越中医师的培养目标出发,逐步探讨其培养模式的构建。

1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卓越中医师三阶段培养新模式

1.1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8个月)

①脱产在学校学习研究生课程,为期3个月。②临床前期训练阶段,为期5个月。依据“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原则,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开始在三甲教学附属医院进入临床前期训练,临床前期训练的科室包括专科门诊、检验科、中药房、病理室、中心实验室、医技科室、本专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其中本专科轮训要求2个月,以扎实专科基础,了解专科临床运作,初步确立研究方向。各临床科室根据医院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专科细则》对进入科室轮训的学生参照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统一标准带教和管理,确保临床教学质量。③临床前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早日接触临床,能够将书本的知识结合临床实践巩固提高,熟悉临床医疗工作的运转情况,掌握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医技、检验、病理等各辅助科室的基本知识,初步确立研究方向,为下一阶段全面的临床科室轮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训练阶段(16个月)

①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基础轮训为主,进行本专业及相关主要亚专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强化训练,医院提供住宿,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总值班制,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学生可以在医院独立值班,拥有处方权;②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助教工作,由所在专业的教研室主任负责安排,协助任课老师搞好教学工作,并且逐步自己授课、带教,培养提高教学能力。③通过本阶段的临床及教学能力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病例的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学会如何管理病人,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诊疗技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门、急诊和危重专科病人的处理抢救等,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并且临床专业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组织及口头表达能力好,能独立给本、专科学生授课、带教。

1.3第三阶段为专业强化提升阶段(36个月)

①博士课程学习结合三级学科培训、课题开题阶段,为期6个月。白天学生在医院进行临床培训,夜间学习博士理论课程,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学生经过了前2年的培训,应有自己的临床课题构想和明确的研究方向,在这段时间内要求举行开题报告,早日开展课题研究。三级学科培训从始至终注重专业临床能力的培训,改变了以往硕博连读需脱产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的旧规,避免了临床培训的中断。②三级学科培训、课题研究及名师指导阶段,为期30个月。本阶段主要以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和临床科学研究为主,临床工作还是以强化临床能力的训练为主,要求完成专科病房高年资住院医师工作,例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本科和专科实习医师、讲小课、承担一定的专科门急诊工作。另外,此阶段可施行学校名师与医院名医“双导师指导制”、名校与名校联合培养及公费国内外访学制。学校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遴选名(老)中医进行学术指导,通过“名师”“名医”的指导,提升学生临床水平;与国内外在相关专业领域达到较高水平的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培养和公费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制度;并鼓励支持学生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和资源,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公派出国留学计划、广州市“菁英计划”等途径,派遣符合条件的学生出国访学,为期6个月~12个月。③通过第三阶段的三级学科培训,要求学生能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专科临床理论知识和最新的临床技能,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较强的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2改革管理体制

2.1

改革学生学籍管理机制,将学籍管理纳入医院人事管理范围,学生具有医院员工身份,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学生在医院拥有处方权,医院支付学生一定的工作酬劳,提高待遇,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

2.2建立以专科导师为组长,其他相关学科导师为组员的导师组,通过“课题”研究的纽带联系起来,保证对学生的多角度多侧面培训。

3总结和展望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管理和服务

2009年12月18日至2010年1月17日之间,本人参加了江苏省卫生厅的两岸医护交流计划,赴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外科学习交流,短短的一个月间,台湾的风土人情还没有看够,但荣总神经外科已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祖国宝岛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台湾同胞热情真诚。在台湾我们得到了台湾医师联盟和医院领导的热情照顾,而且在交流学习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台湾的医疗管理、医学教育模式均比大陆发展的要好,尤其是细致化的医院管理;人性化的护理制度;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与时俱进的医疗水平等等,使我此行得益匪浅。下面简单谈几点此次交流的体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教学过程中能加以借鉴。

1、台湾医师的工作强度和敬业精神。

相对大陆的情况来说,台湾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明显要高于目前大陆神经外科。台湾神经外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工作相当刻苦。部分同他们的体制有关系,因为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一直到被聘为主治医师以前,工作单位并不固定,为谋求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位,他们必须要拼命丰富自己的专科知识,以及手术的基本功。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早上通常7点钟以前都到医院了,每个医疗小组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到院后如果不是参加大交班(荣总医院神外不是每天都交班的,一般每周只有一次),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临床工作中去,先在主治医师的带领下查房,查房时间不长,查完房就进手术室了。每个临床小组每天都有手术,少则1台,多的时候有3到4台。虽然数量上的情况同苏州差不多,但是他们的人手很少,每个临床小组只有一个主治医师,下面有2到3个住院医师,没有研究生、进修生等。所以工作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手术如果比较大,经常会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结束,甚至更晚。可以这么说,年轻医生基本上是整天泡在医院里,没有过多的时间从事休闲和个人活动。其别是住院总医师,更是差不多在参加一场魔鬼训练,在两年的住院总时间里,基本上所有的手术,所有的学术活动,所有的神经外科急诊,都由他来安排。一年的强化训练常常带领丰厚的果实,我发现由于他们手术的机会比我们的同年龄段医生要多得多,所以他们成长起来要比大陆的神经外科医师快一点。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中,所有的年轻医生都在医院附近租房,减少在上下班路上耗费的时间。台北交通拥挤,如果家里住得远,根本不可能早上及时赶到医院。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深思。一是现在的大学扩招,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扩招,虽然缓解了失业率对政府的压力。但是也使过多的医学院校学生涌入大医院中,虽然存在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但是实际上各个临床科室的医生还是偏多的,深入了解医院的现状就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医院看病难主要存在于三级甲等医院,是由于床位数、手术台、门诊容纳量等诸多因素制约造成的。但是就我看目前大多数的科室的医生数量是过多的,人才结构也不太合理。外科的情况基本上是年轻医生抢着上手术台,平均到每个医生身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不多。像荣总神经外科这样全台最出名的机构,他们每年培养的住院医生只有1到2人,而我们的各大附属医院,有的研究生导师每年招的研究生就达5人以上。虽然大家工作的热情很高,但是同他们比起来,由于医生数量比较多,每个人的工作量要少很多,存在一定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可以说知名专家学者都很忙,但是应该得到正规化培训的年轻医生却缺乏临床锻炼的机会。有很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后,并不能达到应该有的临床水平,为他们今后谋求工作、今后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医院人事状况已经饱和,医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部分学生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甚至有人一开始就产生了想混日子的想法。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实习医生,问他几个问题是一问三不知,后来我希望他工作一周期间认真看书,一周后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一周后仍然不能作答,令人失望。后来通过侧方了解到,该同学毕业后就放弃了学医的道路,弃医从商了。虽然只是的个别的例子,但是我不得不想我们的医学教学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不是有所偏差?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培养每位学子的基本医学知识外,是不是应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培养兴趣、指导他们今后正确的定位?比如说,社区卫生工作是今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方向之一,指导他们今后积极往此方向谋求发展。

2、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台湾的专科医师训练是由各个专科协会制定的,参加者必须是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经医师考试合格者。经过医师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住院医师的资格,然后即可参加专科医师培训,一般不同的医学专科培训的年限并不相同,一般是3到7年,培训结束经过专科医师考试合格可以取得专科医师学会的认证书,专科医师取得后并不是终身制的,一般6年换证一次,6年期间必须修得一定的学分。住院医师经过培训成长为合格的专科医师后,如果得到某医院的接受,就可以被聘请为主治医师。完善的训练体系能为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打下健全的知识基础及训练纯熟的技术,并培养前瞻的眼光及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储备和更新医学人才,保障了神经医学的水准和品质。

从他们的培训制度我们可以知道,在成长为神经外科的主治医师之前,他们都不可能取得荣总医院正式员工的资格。所以他们在专科医师培训的阶段,必须要努力使自己临床技能到得进步并通过专科考试,只有成为一个合格的专科医师,才有可能被各个医院接受认可并聘用。而我们江苏省的情况是大学一毕业就开始找单位了,一旦被单位聘用,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是不会被单位解聘的。研究生教育也大致如此。分析其中的差别,我认为他们的机制好在年轻医生在自己的黄金时间段能得到强化的训练,虽然我观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现年轻医生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会得到非常正规化的培养。荣总同年龄段的医生,在手术操作、基础知识上的基本能力上要强于我们。除了个人谋求发展的动力外,这种机制对医院的约束力也是存在的。因为每个同档次的医院每年都有专科医师培训出来,如果荣总的神经外科培训出来的医生在别的医院被聘为主治医师后,实际临床水平不能达到必要的水准,势必会影响荣总神外的声誉。

而我们的情况是,参加专科培训的是定科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博士生,定科的住院医师是本院医生,比起台湾的情况来说他们面对的压力要小得多。研究生和博士生要面临通过课题研究的关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工作中来。另外由于大家的临床手术机会并不多,也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究竟应该达到怎样的临床水平,所以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常规手术都不能完成。现在国内的少数大医院也开始了住院总医师制度的实施,对将来进一步规范专科医师的培训我认为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省内也尽快出台住院总医师制度的培训方案,并使之法规化、制度化,必将对学科成长产生良好的影响。

3、注重对外的交流

荣总神经外科的历史很悠久,早在1975年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特别是同世界知名的神经外科机构进行交流互动。从1981年起,神经外科就派黄俊一医师和张光雄医师去美国Minnesota进修学习,全部由院内基金赞助出国,以后每年都保证有人在全球顶尖的神经外科中心学习。除了医生以外,还将专职护士和技术人员送出去培养。出国进修之处遍布北美、英、法、德、瑞典、日本等国。在他们颅底外科实验室的墙上,有相当多的业内公认的神经外科权威留下的手印,比如所Yasargil、Roton、Oinas等。每年在他们举办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上面,都有很多专家过来交流。在相关法律的支持下,他们还会邀请他们参加荣总的手术。

当然,我们大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师被送出去交流学习。但是就我们苏州神经外科的情况来说,仍然有借鉴之处。一是出去的进修人员虽然不少,但是很多是在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或者是攻读博士后,与临床有所脱节。很多出去学习的医师虽然发表了很多基础医学的论文,但临床技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个别的甚至是出去是为了所谓的“镀镀金”而已。二是与全球最著名的神经外科临床机构交流不多,而荣总神经外科只要年青医生专科医师培训结束,被聘为本院主治医师后,就会由院方派往世界最顶尖的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学习。使他们的临床水平始终同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保持同步。在荣总的日子里,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手术室里,通过观摩手术,我发现他们的手术能力和硬件设施,都是业内领先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也是妨碍了我们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那就是语言问题。台湾的医学教育都是英文化的,没有翻译成中文的西医教材。医学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大多英语基础良好,特别是口语能力普遍强于我们大陆的情况。平常交班、病历、病例讨论、学术活动都是用的英语,对于他们同国外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我欣喜地看到,我们苏州大学医学部目前也越来越国际化了,比如说海外留学生的教学全部使用的英文教材,留学生的数量也越逐年增多,对于扩大苏州大学和附属医院的影响、提高临床大夫的英语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4、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系统化的和不断完善的资讯管理使得荣总在很多的地方都节省了人力资源和避免人力浪费,从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第一次看到那么周全和人性化的“安宁照顾”令我非常感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没办法用镜头带回来和大家分享,因为那将涉及到人权,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的人权,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就深深体会到的人权的真正意义。在管理方面不仅是对病人人性化,对医生护士甚至是护工都能够做到人性化。台湾的健保制度是比较完善的,民众的满意度也很高,在健保制度的基础上,荣总更是以病人为中心,提供高品质医疗及良心服务。医疗服务的目的包括:快速而且有效地利用最新的医学新知及设施;恢复到亚健康的目标,达到预防疾病产生之目的;促使亚健康民众恢复到健康状态,达到促进健康之目的。

对于荣总的医疗服务,我体会最深的是人性的关怀,由于时间仓促,我主要是观察到了护理部对病人的悉心照顾。令外,我参加了小儿神经外科的脑瘤患者整合门诊的活动,同国内近年来流行的MDT略有不同,主要目的的回访术后的脑瘤患儿。活动不光由神经外科大夫、病人及其家属参加,还包括放疗科、放射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活动会给小儿及家属分析病情,提供建议,包括护士都会给每一位病员提供合理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服务给病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指导,更主要的是带给他们了温暖和关怀。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篇10

“我们经常讲‘功成不必在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是慢活。一个周期下来就是3年,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地做下去,现在已经招收12万人了,明年再有7?8万,后年再有7?8万,到2020年,几十万好医师就出来了”。

10月15日,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作报告时动情地表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改革举措,关乎医改成败、关乎人民根本利益。

她指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进一步深化医改、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打造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破解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瓶颈”难题,发展壮大全科医生队伍;有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实施一年多来,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组织管理更加健全,保障措施配套跟进,基地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整体工作成效显著。”李斌在报告中指出。

会上公布了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名单,共有24家医院上榜。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的评估显示,今年全国有4个专业基地被亮“红牌”,撤消了基地资格;2个培训基地医院和12个专业基地被亮“黄牌”,要求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者,将撤销其基地资格。

李斌强调,质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生命线,但不同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医院之间,在教学意识、基础条件、组织管理、支撑保障等方面仍有差距,实现培训同质化的任务非常艰巨。

今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连续三次被通报表扬的基地医院将被给予嘉奖;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除了撤销基地资格外,还将建议当地有关部门调整其主要负责人。“其目的是为确保所有培训基地都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才能给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李斌说。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会议内容多为“纯干货”,显示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视和决心。这与此前李斌在卫生计生委工作部署时,要求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好的要求是一致的。

“看得出政府是下决心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成国家战略来抓的,这对提升医生整体素质,缩小地域差异,确保分级诊疗落实到位,都是基本保证。若培养出一大批能独立规范行医,具有专业精神且地域差异不大的年轻医生,中国老百姓就有福了”。美国西雅图瑞典医学中心资深全科医生赵卫国对住院医师规培抱有信心。

各地探索“开花”

“一年多来,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蓬勃开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李斌说。

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名单,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8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家培训基地。

首先在制度体系方面,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内容与标准、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招收和考核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制逐步得到完善。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表示,这些配套文件的及时到位,有利于加强基地的能力建设,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有效指导做好培训招收工作。

更可喜的是,各地为细化落实政策,出台了适合本地区的配套措施。重庆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纳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任务,在财政、人事和学位等各方面确保政策落地。上海深入实施“行业人”管理模式,健全劳动人事管理、培训和考核等六方面的配套措施。福建出台了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培训期间社会保障规定等9个系列配套文件,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

基地建设和住院医师待遇均需要财政的强力支持,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业内共识。近两年来,除中央财政共投入69亿元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地方财政配套投入累计达到14.4亿元。江苏投入7500万元对全科专业学员和全科专业基地进行专门补助;辽宁对各级医疗机构参培学员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对全科专业学员额外再补助4000元,加大了向基层和全科的倾斜要求。

在人事政策结合方面,浙江、吉林、湖南、广西等地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与否作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报考或者岗位聘用的依据之一。黑龙江、陕西、甘肃等地将其作为医院人事招聘的必备条件。

在学位与培训衔接方面,强化医教协同,国家卫生计生委配合教育部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江西、海南等地出台专门文件,加强学位政策衔接。

基地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基地建设方面,此前遴选认定的559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按照每家500万元的标准,投入18亿元支持开展能力建设,初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标准化。

在师资建设方面,两年来中央财政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共投入5800余万元、轮训师资2万人。河南、青海、新疆等将本地师资选送到北京、上海接受培训,宁夏等地区请先进地区师资送教上门。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培训基地,主动发挥教学优势,面向全国举办了多期骨干师资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该院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制度,实施了双导师制,分为专业基地导师和轮转科室助理导师,以保证培训质量。

在基地教学方面,过程管理日益严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针对各地医院此前建议,国家统一的结业考核题库正在加快建立之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师资和学员间互评,助推培训质量和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将临床教学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师资的带教积极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中有很深的体会。该院院长李廷玉在会前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家政策是支持动力,探索完善住培管理模式是路径,落实学员的待遇权益是保证。

配套措施的跟进、财政支持的保证以及各地区的通力配合,制度实施的效果得到初步显现。据了解,2014年度全国共计招收5.3万人,2015年预计招收7万人,覆盖近80%的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招收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度,全科专业共招收5000余人,儿科招收近3300人,精神科招收近600人,均为历史最高。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培训学员中4500人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扶贫和人才对口支援工作方面,2015年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共计划招收650人,其中450人将送往北京、江苏等地培养。目前,上海、山东、四川等先期启动地区的一批培训合格人员已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其素质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和患者认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所有的措施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在学员身上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在10月13日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媒体面对面”活动上,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周与华用8个字总结了三年来他在基地的学习过程。第一是“从无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让一个没有临床技能的人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医生;第二是“无缝衔接”,“就是当我结束培训,成为一个临床医生,成为一个正式能承担所有医疗责任的临床医生时,我几乎是没有感觉的。这就是说基地可以把你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医生,让你完全去担负医疗责任。”他说。

薄弱环节不回避

李斌强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经过第三方评估,反映出一些问题和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

首先,一些地方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目前8个省份至今还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15个省份还未落实地方财政投入;个别省份甚至还未将中央的财政补助经费拨付到位,部分学员还没有充分享受到中央及地方的财政补助支持。

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许多地方政府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知之有限,并不十分清楚其重要意义所在。还有许多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县级医院,犹疑于“应付”和“被动配合”之间。此外,许多社会类媒体对此也不甚了解,甚至不清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实习的区别所在,公众更是无从知晓。

其次,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总体上东部地区的认识程度、保障力度、推进强度以及生源质量好于中西部地区。培训基地之间在教学意识、基础条件、组织管理、带教能力支撑保障等方面仍有差距,实现培训同质化任务艰巨。个别地区和培训基地“入口”把关“松”,过程管理“软”,“出口”考核“宽”,与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标准相去甚远。

最后,紧缺专业仍然薄弱、全科等紧缺专业招收难、岗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未解决,制约合格基层人才的培养步伐。

此外,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将其归结为“三个不到位”,即对制度认识不到位,各级(包括政府)对政策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他指出,对制度认识不到位,不仅仅是地方领导、基地院长,甚至一些带教老师认识都没有到位,“现在有很多的单位和医院都在争基地,这与我们过去这种传统的理念、领导的观念都有关系。领导都愿意挂牌子,像一个形象工程,有一个基地,院长就有成绩了,没有好像不光彩,把这个荣誉要了以后,就敷衍过去”。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李斌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卫生计生委要同当地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还没有成立领导小组或者联系会议制度的,务必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领导机构组建。

加快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执行进度、加大地方财政补助力度,落实学员补助,解决不同身份学员不同待遇的问题。李斌在报告别强调,各地务必用好管好培训的财政专项资金,决不能截留挪用、沉淀挤压、这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如有违纪,必将严肃查处。

狠抓培训质量,质量是规范化培训的生命线,一定要高度重视,任何时候都要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标准不降、尺度不松。强化基地动态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培训过程管理。李斌以郎景和教授为例,指出基地带教老师不仅要带业务,还要带人。

加强全科和其他紧缺人才培养。在教学安排、待遇保障等各方面,各地要向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学员倾斜。李斌强调,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是全科医生的新生力量,各有关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县级主管部门务必按照协议落实好他们的工作岗位、保障相关待遇,确保符合条件的都能参加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免费医学毕业生就业安置和参加规范化培训情况已经列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重点督查内容,因为工作不力导致免费生无法就业入职的要问责。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均衡发展。据了解,国家层面将在培训计划、基地建设、委托培养等方面继续加大对西部,特别是新疆、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各地要积极探索,将这项工作纳入“精准扶贫”的项目清单。

此外,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要加快研究制定与培训制度有效衔接的人才使用制度。加强协同,逐步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作为医疗机构招聘年轻医生的必备条件,避免培养、使用“两张皮”。要加快研究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重点完善基层和亟需紧缺专业岗位医学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充实到基层和紧缺专业岗位,有关医疗机构也要主动调整相关内部政策,使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基层医生与大医院医生都得到同样的职业尊重和相应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