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12:55:35

救援培训总结

救援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救援速度;现场处置能力

1.列车故障救援速度对于正常运营的影响的分析

目前常见列车救援的类型:

从救援的行车组织上来看,一般可分为推进救援与牵引救援,同时从救援方向上又可分为正向与反向,衍生出的救援方式大致存在正向/反向推进救援,正向/反向牵引救援四种。而正向推进救援因为救援车推进至目的地后比较方便退回正线直接投入运行而成为电客车故障救援的首选。

2.救援中影响速度的因素

2.1设备因素影响

停放制动自缓解设计限制救援流程最优化

2.1.1苏州一号线列车在设计上停放制动采用了自缓解设计

制定的救援流程是基于停放制动施加来作为列车防溜的主要措施来制定的,保留常用制动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措施。这决定了故障列车的救援准备工作必须自始自终保持停放制动在施加状态。而停放制动自缓设计起码在两种救援方式下让司机多往返一个来回,造成2分钟左右的延误。

2.1.2车辆在NRM模式下限速25,信号故障下赶往现场速度慢

苏州一号线列车在设计上出于安全导向考虑,在列车处于NRM(切除ATC)模式下时,将列车速度限制在25KM以下。当发生信号故障导致列车降级至NRM时,此车如担当救援列车,将导致列车救援连挂时间的大幅度延长。

2.2司机现场处置能力

司机对故障的判断能力对于整个处置流程的耗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经验的司机在第一时间就会对故障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相关的处理步骤做出预判,当处理无法解决故障时能够及时申请救援,减少整个过程的总用时,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目前苏州一号线的电客车司机都是学校刚毕业行车经验不满半年的新司机,故障应急处置能力比较差。自试运行以来共发生了3次救援,其中2.13、2.15两次救援可以通过司机的应急处理来避免,在日常故障处置中反映出司机自主处理能力还较弱,故障判断不清、现象报送不清等情况普遍存在。

3.对于提高列车救援速度的一些看法

3.1车辆设计方面

3.1.1在列车选型时提出标准化设计规范减少不合理设计

从一号线列车的设计情况来看,很多设计不利于救援程序的最优化需求,各部门应在现阶段总结车辆使用中发现的各种设计问题,提出相应的车辆设计要求,在新线的车辆选型时就要把这些要求纳入合同谈判中去,并在设计联络阶段把这些设计要求细化,从根本上解决车辆部分系统设备不适用快速救援需要的情况。

3.1.2介入车辆设计监造,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作为乘务部门,在设计阶段提出的要求也需要在建造阶段派出专业人员去现场实地察看,观察乘务相关部分的总体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开关、按钮、阀门的布置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操作习惯,关心一下相关救援等关键程序配套的设计思路和设备使用流程,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确保列车在每一个细节最大程度的符合我们的使用需求。

3.1.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现有的问题积极进行改造

且随着线路延长、客流增加等其他因素,原本的设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进行升级或改进,比较常见的如紧急制动旁路的改造,处于设计理念导向安全的考虑,车辆厂一般不会设计这样的旁路,但运营单位处于效率与安全的综合考虑,为了避免非必要的故障救援的发生,都会提出这样的需求,在这种矛盾下,一般的运营单位都会委托厂方或依靠自身技术能力在后期进行相关的改造。

3.2运行组织方面

3.2.1总调所与乘务方面加强交流加强研讨

加快救援的速度光靠乘务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与各部门特别是总调所行调方面加强沟通。行调是整个行车系统的大脑,他在故障救援发生时的组织方案,调整思路,运行模式的确定等情况,对于乘务开展相关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根据行调的思路来决定乘务的流程,根据流程来细化分解司机的步骤,只有完成双方的衔接整合,故障救援的整个流程开展才能做到配合无间、运作流畅。

3.2.2细化预案,特别是特殊故障、困难地段的救援流程

救援在分公司的整体预案里已经有所体现,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总体的方案,他的指导意义比较大,真正要把救援的效率提高,根据预案进行相应的细化至关重要。目前,乘务按照常规将救援整体预案细化为2个大类、8种救援实施方案、16个救援角色操作细则。将正线可能发生的每一种情况都考虑周全,每一种救援分为救援车和被救援车辆个角色,将他们要进行的每一个步骤和相关的时间、技术要求以文字形式加以确定。将这些文本作为司机日常出勤上岗必须携带的物品,当发生救援时,这些预案能指导司机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避免因紧张而误操作和漏操作。

3.3司机应急处置方面

3.3.1提高培训质量,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

救援的培训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乘务司机而言,一次两次的培训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合理的提高培训量,已足够的数量来保证培训的质量是一个通用的方法。就实践经验来看,解决培训用车和培训场地是救援培训有别于其他故障训练的最大困难。从保证效果的需求来看,救援培训最好是在正线进行,因为正线具备完全真实的场景,也能真实的操作每一个步骤,不过,正线平时用于运行,晚间又需要维护施工,很难有时间提供专门的故障救援演练。我们的解决方案为利用运行的结束阶段,组织图定的最早两班回库车不回库,折至已结束运行的线路进行救援练习,这样把对运行的影响减到最小、以此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不间断的保持司机救援操作的熟练程度。从实际效果来看,司机通过二月份一个月的救援练习,已经明显的不再对救援操作怀有恐惧心理,救援的用时也已经能保证在正常范围之内,从2月份连续发生的2起正线救援事件来看,司机至少在救援过程中发挥稳定,可圈可点。这也证明了以量保质的思路在救援培训中是确有实效的。

救援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 灾难护理;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23-03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disaster rescue training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DAI Yue WANG Ling

Nursing Department, Jiangx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training for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244 nursing students in grade three in the four Jiangxi Medical Colleges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and they were carried out the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tr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self-made disaster relief papers and rescue practice projects were evaluated by self-control method, and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 Results After training, the scor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theory and rescue practice of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eight dimensions of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cale were 4.0 or higher, and more than 85%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ing effect. 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disaster rescue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protection of disaster response capability that carrying out the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Disaster nursing; Disaster rescue capability; Training effect

近年恚各种突发性大规模人员伤亡的灾难事件频发且破坏性日益严重,使人类生存面临了极大的威胁[1]。全球每年因灾难事件造成300多万人死亡,6000亿财产损失,8亿多人口受影响[2],尤其是201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等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灾难救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3]。如何有效应对灾难突发事件,引起当今社会的高度关注。护理人员作为灾难救援的主力军,应当具备扎实的救援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其救护能力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灾难救援的效果[4]。高校护生是未来救援的后备军,开展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5]。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4所医学院校的244名高校护生进行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取江西省4所医学院校(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在校三年级的24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5名,女生209名,年龄为20~40岁,平均(21.74±1.25)岁。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所有护生均已接受《健康评估》《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学习。纳入标准:①均为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在校三年级学生;②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灾难救护能力培训。

1.2 方法

1.2.1 培训前准备 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开始前,由22名具备丰富的灾难救援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专家(其中护理教育专家7名,临床护理专家10名,护理管理专家5名)共同编制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的培训大纲。

1.2.2 培训内容 理论内容包括灾难现场伤员评估及检伤分类、常见灾难现场(如地震、火灾、交通意外事故、各类急性中毒等)的应急处置、灾难常见危重病伤员(如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昏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救护、灾后疫病的预防、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实践操作内容: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技术、现场固定搬运术、自动体外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和静脉输液技术。

在培训最后阶段,通过应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灾难救护情景实战演练,包括特大交通意外车祸、地震、大爆炸、战伤、特大房屋倒塌事故、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及核泄漏等[6]。综合模拟灾难救护场景演练采取分组训练,每次约30名护生参加,每组分两批护生情景模拟演练,护生可进行角色的轮换。情景模拟训练后,护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分析灾难救援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处,最后由培训教师给予分析总结及点评问题[7]。

1.2.3 培训师资情况 承担本次培训有6名教师,其中具有灾难救援实战经验的医务人员3名,从事急危重症教学的护理学院的教师3名,均参与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的编制,均能掌握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内容、重点与难点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共同确定培训的目标、培训方案、选定灾难救护情景模拟案例。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法 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后,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采用自行设计的反馈问卷对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反馈问卷包括8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其评价,按照0~5分的评分计算(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8]。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结束后,统一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2考核法 分别于培训前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灾难救护的试题和救援实践项目对高校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技术、现场固定搬运术、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使用技术、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总分成绩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生灾难救护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后分别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和5项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高校护生的灾难救护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高校护生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效果评价

护生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总体评价较高,培训效果评价量表中的8个维度评分均≥4.0分,85%以上的护生对培训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范围内灾y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强,灾后伤员的生存率随救援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了提高灾难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争取有效的伤员抢救时间,专业的救援工作显得非常重要[9]。作为未来灾难救援的骨干力量,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灾难专业救援工作的长远发展[10-11]。救护人员对灾难护理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灾难救援的成效,对降低灾难产生的伤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2]。灾难救护能力培训能够很好地将灾难救援的理论知识与救援实践有机地结合,通过模拟救援情景的实战演练,培养护生临床推理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救援实践操作规范化练习,训练护生处理紧急问题的有序性[13];通过灾难现场实战演练,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逼真的灾难实践情景中,将灾难救援的理论知识纳入实践中,将两者系统、全面地融为一体,从而显著地提高培训效果[14]。

3.2 制订和完善统一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及考核评价体系

灾难救援工作具有突发性、连续性、复杂性以及任务重的特点[15]。护理人员在近年来国内外国际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救援离不开灾难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现阶段灾难护理多集中灾难发生时应具备得救护知识和技术为主题的培训,缺乏预防灾难意识和灾难后期护理能力的培训。所以,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应将培训目标放在强化灾难发生时的救援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培养防灾和灾难后重建期的救护能力[16],从而构建救护人员应对灾难的培训体系,提高其自主救护能力。目前,在灾难救护能力培训中缺乏科学、统一的教学标准、量化评估以及认证标准的培训大纲。因此,高校护生进行全面的、分阶段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17],可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从容地应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和救护。

3.3 加强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训教师作为灾难救护知识的传播者[18],应具备扎实的灾难救援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引导护生树立防灾的意识,提高防灾抗灾及心理承受的能力[19]。目前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教师,多为在医学院校中从事与灾难救护知识相关的课程教学如内外科学、急重症学、预防医学等,很少有从事防灾减灾、防护、心理学方面的教师。因此,能够全面地承担灾难救护培训的教师极为缺乏。在加强对灾难救护能力培训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的同时,还可以邀请其他救援专家如医院急诊科及ICU医务人员、消防员、武警、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心理学专家等,结合各自的灾难救援经验,对高校护生进行全方面地授课,使得灾难救护能力培训效果大幅提升[20]。

[参考文献]

[1] 苏清华,桂莉,张静,等.两所军队医院军人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调查[J].护理杂志,2014, 31(24):20-22.

[2] 杨时麟.以灾害周期为基础的灾害护理场景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43-45.

[3] 罗羽,黄艳,郑文红.军人护士参与灾害救援行动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9):637-638,650.

[4] Pollak AN,Born CT,Kamal RN,et al. Updates o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progress in disaster relief. [J]. J Am Acad Orthop Surg,2012,20(8):5435-5540.

[5] 琳,李亚洁.灾难护理学教育现状及其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J].护理学报,2011,18(6B):8-10.

[6] 崔晓静,徐维明,李鸳鸳.加强医院灾害能力建设的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59-60.

[7] 梁园园,江智霞,张永春,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0-882.

[8] 徐瑞,姜惠.护生灾害救护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75-77.

[9] 张琳.应用Delphi法确定护士灾难护理学课程设置内容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10] 杨冰香,刘茜,喻思红,等.灾难救护多站模拟演练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 30(3):55-57.

[11] 杨晓媛.灾害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12] 盛月红,吴菁,叶旭春.灾难救护医护人员心理救援能力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15,32(8):24-27.

[13] 曾丹,刘纪宁,王英,等.地震区医院急救护理能力灾后重建现状及对策[J].西部医学,2015,27(12):1886-1888, 1891.

[14] Brown LM,Haun JN,Peterson L. A proposed disaster literacy model [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14,8(3):267-275.

[15] Smith S,Farra S,Dempsey A,et al. Preparing nursing students for leadership using a disaster related simulation [J]. Nurse Educ,2015,40(4):212-216.

[16] 张卫青,罗希芝,郑惠民,等.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培训现状及学习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50-51.

[17] 吕开阳,马兵,贲道峰,等.军队医学院校开展灾难医学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894-896.

[18] 周彩华,孙丽,高建国,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灾害救护知识技能现状与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29-230.

[19] 冯聪,班雨,陈力,等.火灾中的灾害医学问题[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05-208.

救援培训总结篇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24号)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防范、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事故灾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事故伤亡总量大、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突出,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工作目标:在"*"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到20*年底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三、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报所在地的省(区、市)和市(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管理企业总部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审查、演练等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和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做到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预案演练的总结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高危企业、部门、地方的联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教育公众、提高能力,促进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对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

四、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都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职责。到20*年,完成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理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对于隶属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要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

依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部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确保顺利实施。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大中型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高危险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统筹规划,建设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部级区域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基地以及骨干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和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规范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加强业务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与训练,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战能力。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即将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尽快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地方和部门法规规章及标准。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

七、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切实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灾难预测预警工作,要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整改的工作机制。组织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相关救援队伍参与企业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危险源监控以及应急知识培训等工作。部级区域救援基地和骨干救援队伍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技术业务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以生产经营单位、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加强基层和现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队伍、加大应急投入、完善救援保障、普及应急知识等方面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环节、各岗位,全面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八、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做好信息报告等工作。对重特大事故灾难信息、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和灾难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重要信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上报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减少损失。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科技手段,加强事故发展趋势预测工作,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同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有效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调集救援物资与装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事故现场救援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舆论引导工作,为处置事故灾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面宣传,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安全监管系统及各行业内各类媒体要积极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对所辖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处置、相关防范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九、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在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生产类资格培训,以及特种作业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市、县长等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分类组织开发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适用教材,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宣传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

救援培训总结篇4

“掏钱做公益,我没这个实力。上山救人,这个我行!”远山说,他不喜欢各种各样的评选。

远山,本名叫张勇,是蓝天救援队的队长,与人们想象中霸气野性、激情四射的户外救援队队长的形象相左,张勇话不多,语调也低,脸上的线条透着平和与稳重。

长年不断的户外锻炼,让他尽管年届不惑,却丝毫没有发福的迹象。而上穿冲锋衣、脚踩登山鞋的装扮一眼让人看出他的“驴友”身份。

尽管自2007年成立起,汶川地震、贵州探洞寻水、玉树地震,让蓝天救援队的名字屡屡见诸报端,但张勇却一直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只要是能委托给别人的,他就很少亲自出现。

“一步一个脚印做事情就够了。”这是张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救援需要勇气,更需要专业”

正如张勇所说的,五年多的发展,蓝天救援队从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自发行为,逐渐发展成专业民间救援队,并在2010年在北京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当前中国首支注册为民非企业的民间救援队,“靠的就是自己”。

“救援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和专业”张勇说,2007年一起驴友遇难事件让他的人生发生彻底转变。时年3月,24岁的央视女编辑“夏子”等11名绿野网站的“驴友”在攀爬北京郊区灵山时不慎迷路。当时张勇恰好是绿野救援队成员,便闻讯赶往救援。

张勇是退役武警,体能很好,对山野环境经验也很丰富,他以为凭着自己的体能和户外经验完全可以救下夏子。但遗憾的是,到场时夏子已因长时间寒冷导致的体温过低而不幸遇难。

这件事触动了张勇,“当户外运动队伍日渐发展壮大时,由谁来为这支队伍的安全提供保障?”

灵山事故过后,张勇和绿野救援队队长“海猫”商量,将已经沉寂4年之久的绿野救援队重新组织起来。

“户外运动本身就包含很多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救援则要求更高。”张勇说,专业化培训从最初就成为野外救援必备的要求。

2007年,当张勇开始独自组建蓝天救援队时,格外注重专业化要求。还按功能不同分别成立了山地救援队、城市救援队、潜水救援队、医疗急救队、越野救援队等专项分队。

队员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救援技能都是专业的。张勇要求救援队每周都安排针对性培训,包括急救员资格培训、水上救生培训、野外生存培训、野外搜救培训、技术装备使用培训、心理救援培训等。除此之外,蓝天救援队每年还会和国家救援队一起进行实战训练,也曾赴香港、美国进行观摩学习。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蓝天救援队出动十几名专业潜水队员,这些队员都是同时拥有潜水证和救援证两项资质。队员云飞还记得,之前,队里特意请来了专业的潜水教练,给大家培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为了应对特殊情况,蓝天救援队还专门成立了一只搜救犬队。张勇介绍,当时选定了犬龄在6个月~2岁之间的金毛、拉布拉多等六种适合搜救的犬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初步选出53条满足基本条件的犬,再经过考核,选定了38条犬和主人一起进入培训。

“搜救犬队对犬和人都有要求,有的是狗可以,但人不行,有的人行,但狗不行,必须双方同时达标才行。”张勇说,为此,他们专门请来警犬基地的训练师对搜救犬对进行了集中培训。

“救援不分你我”

作为一个志愿的救援团队,除了张勇一人是专职人员外,其余的人都是兼职,有IT人士、平面设计、公务员等。平日里,他们都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何保证培训和救援的出勤率是组建专业团队首先面对的难题。

救援队改变了国家救援队集中出战的打法,改为前方一线救援加后方平动机制。所谓前后方联动是指救援一线收到求救信号后,迅速联络可以立即出动的队员,并依照各自所处的方位及条件进行统一调配。

“前后方平台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系统设备,而是指一群在后方进行信息汇总和整理的人”。张勇说。

2012年12月22日19点23分,蓝天救援队热线电话接到求救电话,某户外俱乐部一行30余名驴友徒步北京门头沟的灵山,其中2人因风雪太大被困。

简单了解情况后,张勇第一时间通过飞信联络具备救援能力的队员。根据要求,收到通知的队员要在5分钟内回复是否能够参加救援,并同时启动后方平台。后方平台及时汇总能够前去救援的人员、装备,同时搜集现场资料提供交通、天气、地图等救援所需的基本信息给出发的队员。

救援一线人员到现场后,会专门安排一个人与后方联动,随时通报一线情况,通报缺少的物资、装备、人员。后方再根据前方情况进行统一调配。

“在整个过程中,全部靠的是队员的主动性。”张勇说,“而且经过多次的培训和演习,大家已经行成了一种默契。”

在快速、高效的联动机制下,12月22日当晚,接到求助电话的2小时50分钟后,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特遣支队已经到达灵山景区停车场,后方平台也开始在微博中进行实时的滚动播报。

“我们实时滚动播报,一方面为了让事故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打扰。”张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包括蓝天救援队在内的各种救援队尽了最大努力,但两名男驴友还是最终遇难了。

“如果我们有制式装备,到达的速度还可以再提高半个小时。”张勇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一个观察、总结的角色中,既专业又冷静。

“7・21”北京暴雨救援过后,身为队长的张勇也看出了蓝天救援队的不足,他说:“面对城市内涝,救援队受客观因素制约性太大。同时,我们对城市内涝高风险区域的先期了解不到位,出现被动应战的现象。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提前在危险区域附近备勤。另外,我认为目前亟须的是组建社区救援队。真有突况,只有社区互助才最及时、有效。”

救援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公安消防; 训练; 改革; 问题; 措施

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的作战对象和环境日趋复杂,传统的消防战训理论、模式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已经产生了一定差距。战训工作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战训工作的开展得好与不好,是消防部队是否具备战斗力的关键。

一、当前消防部队在训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战训工作理论与时展需要脱节。一是灭火救援作战理论还不完善,而未对社会抢险救援、救助等有关内容进行规定。二是战训工作理论体系不够健全,对新时期战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科学、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三是战训业务理论统编教材内容不够完全。目前,消防部队常用的《新兵训练》、《消防灭火救援》等业务理论上的学习资料,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消防官兵学习的需要,应该围绕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职责要求进行补充。

2.战训工作体制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一是战训人员总体编制过少。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任务越来越重,但消防部队战训人员的总体编制始终没有增加。二是灭火救援技术岗位人员不足。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是战训技术岗位本身编制较少,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官兵不愿意在危险性大、工作艰苦的战训技术岗位工作。三是“消”“防”思想没有形成密切联系。一方面长期执行的机制体制,使很多身处消防监督岗位的干部对战训业务工作不了解,在进行灭火救援时不能进行有效指挥。另一方面战训部门人员和基层中队人员没有参与消防监督部门对消防工程的验收工作,使战训部门不了解辖区内的重大火灾隐患,开展灭火救援演练时缺乏针对性。

3.官兵的业务训练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一是当前训练内容不能满足消防部队执行任务的需要,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火灾形势和抢险救援等繁重任务。二是训练标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些单位仍然把训练工作的目的定义为“看、演、考”,有的地方甚至在训练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只在考核前搞突击训练,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训练目的相去甚远。三是训练模式还需要改进。新的兵役制度缩短了士兵的服役时间,但新兵的训练时间仍为三个月,而在消防部队中,有的总队只集中训练新兵队列,各支队还需开展业务训练,使本来警力不足的支队还得抽调干部、班长等对新兵再次进行集中训练,这样势必会造成消防部队警力的严重不足。

4.灭火救援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灭火救援工作现场的秩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交通秩序不畅通,通信器材短缺等。二是所制定的灭火救援预案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实用性差。三是灭火救援官兵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有的官兵不按规定着装,有的不按规定配戴器具等。四是装备器材的配备跟不上要求,对灭火救援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五是灭火救援方面的录像资料不完整,达不到质量要求,使战评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严重不足。

二、新形势下开展好消防训练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

1.重视战训工作,加强理论创新。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防战训工作要坚持以理论创新为中心,健全消防战训工作的理论体系。当前,消防战训工作的理论创新重点应该是:冲破旧桎梏,拓宽新视野,形成新思路,树立新认识。一要注重灭火救援理论创新,要结合消防部队当前工作对象的特点、人员装备及构成等,健全灭火救援的指导思想和处置原则。二要注重训练理论的创新,要结合实际编写实用的业务教材,要根据官兵的入伍年龄、职级编写理论学习教材。三要注重执勤理论的创新,要大刀阔斧地对与消防部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改革。

2.改革消防体制,培养战训人才。要着眼于消防部队人才培养的需要,统一思想,立足长远,全面加强对战训人才的培养。一要加强对战训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可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灵活采取院校代训、远程培训等形式,围绕提升战训人员的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定期对战训干部进行不少于半个月的轮训。二要优化战训干部的成长环境。要建立现代战训干部管理工作制度,为战训干部岗位落实补助标准,从政治上、待遇上、生活上关心战训干部,使战训干部能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要有计划地将有一定专业特长、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战训干部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使部队培训和院校培训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工作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执勤工作。一要规范消防部队执勤工作,使执勤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当前灭火救援工作相适应,要修订完善《执勤条令》,要规范消防车辆和消防器材的生产标准。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培训。在购买各种特种消防车辆及特勤器材时,要要求厂家或经销商针附相应的培训教材,有条件可要求其对官兵进行培训,使官兵能够做到懂性能、能操作、会保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并执行制度。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规定好消防车、消防器材装备应该怎样保养和管理、由谁来保养和管理、保养不善怎样处理等相关内容。

4.开展科技练兵,提升作战能力。现阶段,我国的消防器材装备总体水平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高质量的训练是弥补这些差距和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对消防部队的业务训练,全面提高部队的战斗水平。要通过训练,让消防官兵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装备,并在训练中使部队养成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全面提升各级指挥员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消防训练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只有针对日益复杂的灭火救援实际,摆正消防训练的战略位置,分析和解决影响、制约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重视战训工作、加强理论创新,改革消防体制、培养战训人才,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执勤工作,开展科技练兵、提升作战能力,才能整体提高消防部队的训练水平,提升消防部队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韩玉祥.浅谈公安消防部队的训练改革[J].山东消防,1999,(09).

救援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 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61-03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灾害事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灾害事故类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灾害事故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主要的几个原因就是:一是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气象条件多变,因此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灾害事故类型有:地震、洪灾、泥石流、旱灾、风灾、雪灾、冰灾、雹灾和沙尘暴等。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频次仅低于日本和美国。二是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加上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救援难度不断增大。如:矿山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公路交通事故、铁路列车事故、飞机坠落事故和沉船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不完善,许多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多;职业病、慢性病、意外伤害危害呈现上升趋势。四是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各类人员遇险事件经常出现。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都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对灾害事故救援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灾害救援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原劳动保障部于2005年了紧急救助员这一新职业,并在2006年开始了资格认证。民政部成立了专业的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一些高危行业开展了职业培训和鉴定。

2 国外应急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美国等国外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应急救援教育体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救援专业水平。[1]

2.1 美国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美国消防主要是由专业消防人员和志愿消防队伍组成。消防以及应急救援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是美国消防学院从1998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其长远目标是形成一个综合的、基于能力的全美消防以及应急医疗服务职业发展体系和从准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全美高等教育体系,并且负责全美消防以及应急服务部门的专业人员得到良好的培训和教育,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灾害发生的准备。[2]

2.2 日本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日本的救援人才教育体制十分健全,国家统一制订了《消防学校教育训练大纲》和《消防学校设备、人员及管理标准》,由国立消防大学(前文已有介绍)及都道府县、政令指定城市的消防学校、市町村消防训练班具体实施。其中创办于1959年的国立消防大学是日本消防教育的最高学府,负责对日本中层以上消防干部、消防团领导干部进行高等轮训,为下级消防学校、消防训练机构指派、推荐和培训教员,提供技术援助。日本全国有54所消防学校,分布在47个都道府县及6个政令指定城市,负责对专业救援人员的教育(主要进行初级教育、专科教育、干部教育和特别教育),承担救援团员培训工作(进行基础教育、专科教育、干部教育、特别教育)。

2.3 韩国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韩国的救援人才培养分为两种,一是各地一线消防署以国民为对象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另一种则是韩国消防协会根据《消防法》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必修培训。韩国消防协会在全国的5个城市设有各能容纳千人的培训中心和两个实习场。(如表1)

2.4 新加坡救援人才培训体制

新加坡有两个消防培训机构,即民防学院(CDA)和基础训练中心。基础训练中心(Basic Rescue Training Center,简称BRTC)为所有新入伍的全职专业救援人员(NSF)提供培训。民防学院(Civil Defence Academy,简称CDA),1999年建成,对基础训练中心培训结束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职业训练,所有全职专业救援人员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训练。同时对国内人员,每年要对全职专业救援人员、国民服役人员、警察、海军、医院医护人员、有关政府部门、机场地铁等企业、公司等进行几千人次的培训。课程范围为灭火战斗、城市搜索和救援技术至危险物质减灾。(如表2)

其中高层综合训练楼所有设施均按实际比例建造,以使受训人员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火灾发展的规律及扑救方法,以及火灾的成因与调查方法。一层至三层为消防火灾调查和消防设施控制熟悉训练,三层至九层为各种不同建筑(商场、实验室、危险品仓库、酒店、超市、洗衣店)的火灾扑救训练。地下层设置成地下室火灾扑救与救人的模拟设施。这些能提供真实的室内和室外的消防、救援、辅助医疗和其他的应急机能训练。

3 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现状

3.1 应急救援队伍组成情况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应急救援人员50余万,[3]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4]:

救援培训总结篇7

人类在进入20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趋势。2011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不断,而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护士总是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战斗在救灾活动前线,紧急医疗救援被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毕业后的灾害护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做好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如何培养并建立一支精干的、一专多能的、“实用型”的灾害护理专业队伍的一些见解和看法。目前已有学者意识到灾害护理教育的重要性。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的重要性

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应立即建立我国灾害护理学专业协会。当灾难发生时,这一机构可根据灾情救援不同,整合护理人力资源,协调和征集有注册护士资格的各类人员,加入护理救援队伍。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与会专家、学者和官员对护理工作在自然灾害救援与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阐明了应急救援医疗中护理专业的角色和需求,并建议为护理工作在今后灾害救援和应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培养一人多专、一专多能的全面、优秀的救援护理人员[2]。做好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工作势在必行。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我国的灾害护理学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导致大多数护理人员没有做好灾害护理技术及心理准备。有人对20所开设本科护理专业的院校进行了灾害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个别部队院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3]。同时,灾害救援组织机构不健全,救援设备陈旧短缺,急救手段落后,医疗救援人员缺乏灾害救护的培训,动员机制不完善,救援行动迟缓,预警机制不完善,灾害信息不能快速整合等[4]。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

灾害护理学专职教师少。许多国家还没有对发展灾害护理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国家尚未成立灾害护理协会[5]。灾害护理教育内容方面没有一定的标准,且关灾害护理的研究资料较少,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普遍掌握不足。目前灾害护理救援时,缺乏“实用型”的护士。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的发展方向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的培训:①专科护士的培训:我国研究者提出,灾害护理内容包括8项,初级治疗伤情评估、处置,伤病员运送,心理应激评估与干预,参与传染病评估,救援、急救技术,参与灾害经费预算,参与灾害指挥、管理网络的建立,评估救灾人力、物力和数据库[6]。进行专业护士培训时应把以上内容纳入至课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参与救援工作的机会有限,培训时应结合护理救援实践经验,利用参加过医疗救援的图片、录像、救援中的案例等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可使护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强化储备和积累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的技能,提高对就是扶伤职业操守的认识[7]。②“实用型”护士的培养:应尽早建立灾害护理培训网络系统,开设灾害护理学课程,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加强护理基础教育中的灾害护理教育及在职教育中的灾害护理培训,重点以培训灾害急救、灾害预防医学、灾害心理、卫生防疫应急处理等基本技能为主,强化急救医学知识,提高素质,尽快培养优秀的灾害护理“实用型”人才。

开展继续教育:以医院急诊、ICU为救援护理培训基地,开展救援专科技术培训和加强灾难状态下的心理素质训练,还可以建立灾难医学、护理学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网络化教育。用统一的标准建立有效的灾害医疗救援专业人员培训机制及公众防灾、自救知识的培训机制,有效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专职教师的培训:世界灾害护理学会会长南浴子会长提出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因此,面对灾害,我们需要准备[8]。我国在灾害护理教育方面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平时做好准备工作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灾害护理专业队伍的根本保证。因而应定期选送教师参加有关灾害医学及护理的学术会议或培训班的学习,以提高护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2011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不断,而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护士总是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战斗在救灾活动的第一线,紧急医疗救援被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护理领域在经历5?12汶川地震救护工作同时,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灾害护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我国地形复杂且气候变化大,灾害时有发生,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伤害等如何应对,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因而如何做好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训及多学科之间的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利岩,管哓萍.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38-340.

2 管哓萍.2007年“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纪要[J].中华护理教育,2007,4(6):273.

3 张清.我国灾害护理学及灾害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J].护理研究,2009,23(4):923-924.

4 缭春勤.突发性灾害急救医疗体系现况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7,21(6):1505-1507.

5 许景灿,郭巧红,任小红.灾害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护理研究,2010,24(3):659-661.

6 于梅,王丽芹.救灾医护人员对灾害护理学认知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8,25(7):1-2.

救援培训总结篇8

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矿山救护队的职责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在现阶段要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现阶段的应急救援体系中,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主要责任是参与事故初期侦查、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及参与事故调查等工作,特别是对火灾、水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冲击地压、冒顶等事故的处理。特别是新形势下,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已不仅仅局限于矿山事故救援。通过学习,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救援队伍能力。

一、提高政治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其根本要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救人于水火、于危难的民生大事。大力提升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同时,还要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救援”作为贯穿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全过程、全时段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措施。

在的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加强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当前应急救援队伍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提升救援能力。作为指战员的我们,要结合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以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上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此次复训班的各位专家通过精心准备和用心挑选为我们准备了具有学习性、总结性、借鉴性和警示性的学习课件和案例。课件和案例中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需要认真吸取的深刻教训,更有参战人员的深切体会。这次复训班学习既是一次具体而真实的实战教育课,也是一次生动而感人的精神洗礼课,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实战经验,还提高了大家的实战能力、科学决策、科学施救和现场处置能力,我们更要用心总结,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救援初心践行使命,切实增强事故救援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立足岗位实际,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在培训学习中,每名专家反复强调最多的就是要加强体能训练、业务素质和救援能力,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中学习中,更是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无论是从重要讲话还是在复训学习时专家的要求都可以看出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极端重要,9月11日、8月20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圣国、总经理王鹏分别在大队和古城煤矿调研指导工作期间也多次提出了要提升救护队指战员综合素质。我认为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一是从实战出发,抓队伍思想教育和实战训练。大队每名指战员都要牢固树立“敢打能上”的观念,强化日常体能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严明的矿山救援队伍,切实履行救援责任和义务,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二是注重安全仪器标准规范使用。在日常训练、执行井下安全技术性工作和抢险救灾等任务时,严格执行标准化要求,制定仪器操作规范,提高指战员规范操作的综合能力和行为习惯。三是强化体能训练,加大装备投入。在体能训练方面要攻克弱项,练时间、提速度、提高标准,加大强度,增强指战员求生技能,确保关键时刻能够保障自身安全。在装备投入方面要考虑全面,完善基础精良设备,不断提升装备水平和队伍整体战斗力。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取长补短、长远发展

从《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分析》课件学习中可以看出,救护队自身伤亡事故很多。虽然当前安全形势好转,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救护队指战员存在极度缺乏实战救援经验、指挥员现场指挥决策能力亟待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矿山救护队由专职逐步向“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救援方向转变,这就对我们矿山救护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分析》课件就对近几年典型的救护队自身伤亡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知道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指战员个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不强,缺乏救护实战经验,现场的恶劣环境的突发性及不确定性,团队之间的配合不默契,救援人员麻痹、侥幸心理严重等一些主要问题普遍存在,无论是在救护行业还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只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能力救助遇险遇难人员,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救护指战员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难从严加强日常学习训练,严格执行军事化管理要求,确保在执行“艰难险重”任务时队伍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战得赢。

四、创新思维,以高精尖装备实现高效救援

在《矿山应急救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课件学习中可以看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救援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为井下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和技术保障。特别是能源集团多次调研各集团救护大队时强调,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逐渐完善、配齐救援队伍装备设施,依靠科技提高应急救援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和救援实战能力。但是,有了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不能根据现场的各种情况正确使用、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那么再好的应急救援装备其功能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严重影响救援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指战员的教育培训,做到会检查、会使用、会维护、常见故障会排出,特别是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仍能够高效使用。另外,在做好装备维护保养的同时要挖潜现有装备价值,寻求如何优化仪器装备操作方式方法,尽可能达到操作简便、人性化的目的,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契合,积极促进救援装备创新与发展,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加安全、科学的装备保障。

五、标准为基,以法律法规打基础

救援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消防;特种专勤装备;训练;培训;应用

一、消防专勘器材装备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结构复杂,性能先进和多功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消防装备逐渐取代传统的消防装备。近年来,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数量、质量、科技含量等都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这些新型技术装备在扑救现代火灾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专勤器材的训练现状

近些年来,消防部队在专勤器材的训练和实战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消防部队通过不断地业务训练。逐渐掌握了专勤器材的操作及应用。几年来,也成功地处置了各类火灾及应急救援事故。进一步地实现。虽然通过训练和实战。获得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

1.现已配备的专勤器材操作程序不完善,在专勤器材训练中。还缺乏具体的指导性的文字内容和规范的影像资料。

2.在专勤器材的培训和训练中,由于专勤器材价格昂贵,怕在训练中造成损坏,只是对专勤器材装备性能、技术参数进行熟悉,并只能针对专勤器材进行简单的操作,很少或没有针对实物开展训练,没有注重训练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没有针对灭火、抢险救援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专项课题训练和研究。没有达到练为战的目的。

3.在训练手段上落后,由于受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限制,除开展一些简单的训练外。对于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等应急救援的处置不能有效地开展。使得专勤器材训练不能贴近实战。

三、专勤器材的培训和训练

这些年,各消防部队都花费很大的资金购买和配备了大量的专勤器材,经过培训、训练和在灭火、抢险救援中应用,不断积累经验,大大地提高了支队灭火及抢险救援能力。下面就怎样开展专勤器材培训和训练工作,谈谈几点想法:

1.做好专勤器材理论培训与学习。

(1)做好指挥员的培训。主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抓好指挥员对特殊灾窑事故处置技、战术学习;二是要求指挥员掌握专勤器材的应用范围、技术参数、性能,做到专勤器材心中有数,以便在灭火、抢险救援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指挥员要掌握专勤器材的组训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带动专勤器材的训练工作。

(2)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抓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应采取“先理论、后实际”的办法。一是加强各种专勤器材应用范围、性能、技术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学习;二是操作人员要按照操作程序对各种专勤器材进行熟悉和实际操作训练。

(3)要搭建专勤器材培训和使用信息平台。通过现场交流经验会、请专家讲课、网络查询等形式,要了解和掌握国内专勤器材的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

2.进一步规范专勤器材的训练程序和操作程序。专勤器材训练必须要严格按照器材的训练、操作程序进行培训和训练。一是要规范专勤器材的训练程序;二是严格执行专勤器材的操作和使用程序。大部分专勤器材都是工作压力高、科技含量高、仪器精密。如果不按照程序操作,就很容易造成器材损坏。

3.有针对性开展专勤器材的模拟实战训练。专勤器材训练要结合实物进行训练,要把器材训练和应急救援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破拆器材、堵漏器材、救生器材要针对其工作对象,研究多种训练方法,遇到复杂的情况可以灵活多变。尤其要加强模拟实战训练。在近乎实战的环境中锻炼提高救援能力。专勤器材训练要强调以“实战”为中心,在训练中要突出应用性、技术性和针对性。

4.开展专项课题训练。开展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交通事故、房屋倒塌、高空救人、地震等应急救援行动等课题训练。在开展专项课题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到事故或灾害情况的设置、力量的调集和任务分工、专勤器材的使用、处置措施、人员安全防护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专项课题训练,可以提高队伍协同作战的能力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

四、专勘器材在灭火与抢险救援中的应用

1.专勤器材在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应形成独立作战体系。要根据担任的任务和常年应急救援实际频率的需要,对作战体系进行科学编成,各队伍要结合现有专勤器材装备的特点,合理编制,灵活、快速、机动的独立作战体系。可以以一个班为一个作战体系,也可以以一台车、一套器材或一套救援方法,编制一个独立作战体系,同样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每一个独立作战体系联合一个大的统一指挥下的强大的应急救援团队。

2.充分发挥战斗小组的作战能力。突出战斗小组在救生、救护(简单)、疏散、破拆、洗消、侦检、登高、堵漏、排烟等方面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

3.预先做好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设想和准备。虽然应急救援工作的突发性、偶然性、复杂性对消防工作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但是并非就是不可预见,没有对策的。如果充分做好预先的设想与准备,一旦发生险情后,我们就不会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消防救援工作必须向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置预案。

4.抢险救援中应确保消防员自身安全。一是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二是在应急救援中,要充分了解所用器材使用性能,充分估计现场条件和情况,看看是否符合专勤器材使用范围,不能蛮干;三是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要求使用专勤器材,避免发生误操作,造成意外伤害。

五、专勤器材的维护保养

1.建立专勤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制度。

2每周利用车场日对专勤器材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

3.要经常检查专勤器材设备待用状态和功能的可靠性,适时进行清洁、紧固、添加作业、充电等工作,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工作安全可靠。

救援培训总结篇10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充分认识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居高不下。加强应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建立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政府应对重特大伤亡事故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以人为本指导方针的充分体现;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把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作为落实省委关于推进“平安*”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平安*”的要求,制订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政府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事故施救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成本,努力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三)建设原则。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属地为主、优化整合的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现有各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等资源情况,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重点地加强、补充和完善,做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应急救援现实和发展需要,设定应急救援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主要救援队伍、主要保障系统等,一次性总体设计,分步建设。

三是条块结合、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坚持以块为主的同时,根据区域内产业分布、重大危险源分布等情况,对重点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培训演习基地、物资储备等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合理布局,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快速、高效地实施应急救援。

二、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目标和重点

(一)基本框架。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主要由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生产安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相关部门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演练基地和各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构成,是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设目标。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现有各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等资源情况,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尽快形成全省上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常备不懈、运转协调、符合省情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三)主要功能。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预测重大事故风险,当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迅速实行紧急程度的判断、及时传递情况、合理调度应急力量、协助领导科学决策、实施快捷有效的救援等。

(四)建立省、市两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现代化通信手段为依托,尽快建立和形成全省上下畅通、反应灵敏、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全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网络。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到通达上下情况、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合理调度各种抢险救援资源的指挥决策中枢作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既是区域内维持日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部门,又作为在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负责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机构。省、市两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还应建立与国家及各市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联网的通信信息网络,并建立与本地公安、交通、消防、医疗、海上搜救等专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网络,为实现快速反应和资源共享提供保障。在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通过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正确指挥调度,及时调集各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五)建立规范化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运作程序。通过整合、优化各种应急救援资源,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种应急救援力量的整体效能,努力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解决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力量不足、职责不明、平时缺少综合应急演练等诸多问题,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巩固和强化区域内应急救援的整体优势。

(六)切实加强省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重点队伍建设。根据全省重大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救援工作的需要,以现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础,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队伍和矿山专业救护队伍建设。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大型石化企业和矿山企业,有重点地扶持若干支省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同时,根据我省产业结构、企业分布及灾害情况,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4至5个省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演练基地。通过改善装备和训练设施、加强训练和管理等措施,努力建成一专多能、平战结合,不仅能胜任本企业事故抢险,而且能支援周边地区和企业,并在化工、矿山等行业领域中具有独特抢险救援能力的专业骨干力量。各市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培训、训练、演练基地建设工作,保证救援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七)建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加强对各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研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具有技术性强、难度大、情况复杂多变、处理困难等特点。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省、市两级必须建立由相关行业和领域专家组成的事故抢险技术指导组,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和指挥。

三、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认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