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2:07:51

救援

救援范文篇1

汶川地震,揪动人心。不断刷新的伤亡数字令人感伤,我们多么希望:伤亡数字就停止在这一刻———我们将目

光投向四川灾区的同胞,我们期望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人道救援,为罹难者祈祷安息,为受伤者默念平安。这一刻,汶川不孤单,四川不孤单,受灾同胞不孤单。心系灾区,我们不停在问:救援队伍到哪里了?救助了多少受灾者?救助工作遇到了多大的困难?

但是,当救援者用双手扒开钢筋水泥的废墟,当抢险官兵徒步奔跑在险峻的山路上,我们也当意识到:如此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的救灾抢险工作,绝不可能一两天、或者三五天之内完成,奔赴救援前线的兄弟姐妹,不管是来自部队、交通部门、通信部门,还是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工作组织等等,他们不是机器,不是超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在关注废墟下待救生命的时候,也请把镜头聚焦于他们疲累的身心、憔悴的容颜。别忘记给救援者以必要的救援。

首先是要给救援者以体力救援。满目疮痍和废墟,到处是被沉重坚硬的水泥瓦砾禁锢的人们的呻吟和呼救,由于交通完全阻断,没有吊车、没有挖掘机,严重匮乏大型救援机械工具,救援队伍往往连续多日未能充分休息,高强度、高压力的体力劳动带来生理疲劳,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救援队伍补充高能量的食物与水源。让人心疼的是,眼下不少救援官兵还只是靠纯净水维持体力。这个时候,需要专业营养师给救援队伍补充体力提供建议和主张,救援物质里应该细分出施救者的“蓄能”部分。同时,应更加注意救援工作中的统筹安排,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合理安排好强度梯队,尽量给每个救援者以必要的休息时间。

其次,灾区地形复杂,未知的风险,以及在安抚受灾群众等工作中大量的情感付出,也使得救援者很可能出现心理枯竭的症状,因此,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也很重要。心理疲劳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每个身边人都是他们最好的心理疏导员,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帮助,都可以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暖意,传递出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温情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给予受灾群众心理救援的时候,不能忘了留给救援者必要的份额。关注救援者的身心状态,也是为了更好地救助受灾的群众。给予救援者必要的各种救援,才能真正打赢赈灾救灾这场艰巨的战役。多难兴邦,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救援工作,必将大写着民族精神与国家力量。

救援范文篇2

一、对现有道路、医疗救援服务网络的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情况分析,现有救援单位能够履行救援工作职责,为客户提供道路、医疗救援方面的服务,客户基本满意救援单位的救援服务。但是在偏远地区存在不能救援的情况,既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又影响了我公司的声誉,对今后发展保险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道路、医疗救援服务进行重新招标时,希望总公司尽量选择救援网络较多的救援单位,使之能够在偏远地区也能实施救援。

二、对救援单位救援需求的意见建议

根据近年来我公司业务实际,救援单位的服务项目要进行扩大,要增加XXX、XXX等项目,提高救援的实效,更加方便客户。救援单位要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学习教育,提高救援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做好救援工作,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总公司要定期与救援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反馈救援工作情况,督促救援单位提高救援工作质量。

救援范文篇3

一、应急救援的方式和原则。

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方针:迅速及时地扑灭山林火灾,尽可能减少火灾损失,避免人员重伤和死亡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原则:快速反应,及时补救,协同配合,科学指挥,重点保护,严防人员重伤和死亡。

二、应急救援的范围。

本预案适用四方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下列山林火灾事故:

(一)北岭山、嘉定山、水清沟东山等主要山头公园发生的山林火灾。

(二)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安全的山林火灾。

(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的山林火灾。

(四)四方区与周边行政区交界地发生的山林火灾。

(五)山林火灾持续时间较长、过火面积超过2公顷的山林火灾。

(六)其它需要救援的山林火灾。

根据我区山林资源分布情况,全区划分二级火险区。

一级火险区:北岭山、嘉定山;水办:水清沟东山、孤山;河办:双山、大山。

二级火险区:除一级火险区外的所有市区山林,铁路、主干道、旅游干线、高速公路和河流两侧林带。

本预案山林火灾应急救援的范围针对一级火险区。

三、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立四方区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和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建管局、区城维总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有区安监局和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负责全区重大山林火灾的扑救组织指挥和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

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小组。

1、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指挥部办公室承办指挥部交办的事宜,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现场办公室和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现场办公室主要由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负责掌握火场动态、制定扑火方案、部署扑火兵力。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建管局,与前线指挥部建立起有效的通信联系,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及时传达上级领导的指示,上报火情报告,同时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联系调动扑火兵力。

2、扑火指挥组。由区建管局牵头,会同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组织山林扑火专业队,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和群众扑火预备队,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具体负责扑火和救援方案的实施,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火场情况。

3、物资供应组。由区发改局牵头,会同区财政局、四方交警大队和、行政执法局和火灾发生地办事处、城维公司,协调扑火人员和扑火物资的快速运输,组织供应扑火物资、扑火人员的食品、饮用水。

4、警戒保卫组。由公安四方分局牵头,会同区民政局和火灾发生地区办事处、城维公司,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及时疏散、撤离火灾现场周围群众,维护现场和周边的治安秩序及道路交通秩序。

5、医疗救护组。由区卫生局负责,根据现场人员的伤亡情况,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及时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

6、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建管局和各新闻单位组成,负责火灾事故的宣传报道工作。

7、善后处理组。以山林火灾事故发生街道办事处牵头,区民政局以及保险机构参加,负责伤亡家属的安抚、抚恤和损失补偿等善后适宜。

8、火灾调查组。由公安四方分局牵头,区建管局及火灾发生地的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参加,负责对起火原因和火灾损失调查。

四、应急救援队伍及演练。

(一)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共分三个梯队,山林扑火专业队,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群众扑火预备队。

1、第一梯队,由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的山林扑火专业队组成。队员数量按每千亩山林1人的标准配备。扑火专业队要配备必要灭火、交通和通讯工具,风力灭火机要达到每千亩山林2台的标准。要建立一只10人以上的山林扑火专业队伍。山林扑火专业队由区山林防火指挥部直接指挥。

2、第二梯队,由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组成。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在防火期内要指定专人负责山林火灾事故的救援,要分别成立一直200人和100人的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装备必要的救援设备,以应对突发性山林火灾,并将编组情况报告区政府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指挥部作为扑救火灾的应急队伍统一指挥。

3、第三梯队,由群众扑火预备队组成。一级火险所在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和其他万亩以上山林的林场,在防火期内必须组建一支100人以上的群众扑火预备队,作为扑救山林火灾的第三梯队,以应对突发性山林火灾。

(二)扑火演练。各个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梯队,每年要定期组织扑火救援演练和自救自防训练。各山林扑火专业队,每年放火期到来以前,必须进行1次集中培训和实战演戏;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要把扑救山林火灾作为平时训练的课目之一,每年防火期内,进行必要的防火训练,熟悉掌握扑火机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扑救山林火灾的一般常识;群众扑火预备队,每年防火期内,要进行必要的防火训练,熟悉掌握扑救山林火灾的一般常识。

五、应急求援物资和通信联络

(一)区城维总公司负责,配备风力灭火机5台,铁锨100把,扫帚100把;水清沟办事处风力灭火机3台,铁锨20把,扫帚20把;河西办事处风力灭火机3台,铁锨20把,扫帚20把。各级山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都要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装备,保证现役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二)四方消防大队和驻区部队紧急出动人员时,所需扑火工具由区和火灾发生地的区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决,交通、通讯、救援设备和防护设备自行解决。

(三)区发改局负责扑火人员所需食品和饮用水供应,保证500人1天的食用和饮用量。

(四)区财政局根据建管局提出的资金需求及有关损耗物资补充,负责筹集扑火所需的资金。

(五)区山林防火指挥部积极协调,确保救援现场的通讯畅通。办事处、城维总公司要组建山林防火无线通讯网,在扑救山林火灾时,保证实施全方位不间断通信联络。

六、山林火灾事故报告

山林火灾发生后,火场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城维总公司干部职工应立即组织扑火预备队和山林扑火专业队进行扑救,同时向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区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就近组织山林扑火队伍进行支援,同时报告区委、区政府值班室等有关部门,并根据火势发展情况,向市政府山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七、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

山林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凡在本区范围内发生的山林火灾,按行政区域,由有关街道办事处、城维公司山林防火指挥部组织扑救。发生重大山林火灾事故,区山林火灾事故应及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对山林火灾特大事故实施救援。

(一)区山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根据火灾情况和应急救援的需要,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如总指挥外出,按照副总指挥的排序,由副总指挥临时代行总指挥的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按本预案开展工作。

救援范文篇4

本文作者:李佑标工作单位:河北武警学院

(一)外部行政责任缺失根据行政责任主体不同,可以将行政责任划分为外部行政责任与内部行政责任。“行政违法的组织主体(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为外部行政责任主体,而行政违法的行政公务人员则为内部行政责任主体(或称个人主体)。对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而言,它们应承担外部的组织整体责任,诸如履行职责、停止侵害或恢复原状、纠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等。对行政公务人员而言,则应对内承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的行政责任,如行政赔偿中对公务员的求偿或行政处分。”[3]因此,行政主体承担的行政责任是对外责任和集体责任,而行政公务人员承担的行政责任是对内责任和个人责任。但是,在消防应急救援行政责任的立法实践中,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对外承担的外部行政责任缺失,目前只存在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公务人员对内承担内部行政责任的立法例证。在《消防法》只有第71条关于追究消防应急救援主体中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内部行政责任的立法例证。在地方性的消防法规中,也沿袭了上述立法体例,同样找不到关于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对外承担行政责任的法律条款。(二)补救性行政责任缺失根据行政责任的性质,可以将行政责任划分为惩罚性行政责任与补救性行政责任。前者是指由于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行政义务而承担的对其行为予以制裁的行政责任;后者是指由于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行政义务而承担的对其行为后果予以补救的行政责任。一般来说,行政公务人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具有鲜明的惩罚性,而行政主体承担的行政责任担当了更多的补救性。纵观消防应急救援的法律规范,由于外部行政责任的缺失,因此,谈不上补救性行政责任的问题;而在内部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中,无论是中央级消防立法还是地方性消防立法,都只规定了处分一种形式。②而“行政处分是公务人员违法违纪后,对在其身份上所隶属的组织承担的内部责任”,[4]并不是其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的全部。对于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公务人员在应急救援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未规定相应的求偿。(三)内部行政责任适用情形单一从中央级消防立法实践来看,《消防法》第71条设定的内部行政责任的适用情形只有一种,即“将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从地方消防立法实践来看,有的照搬《消防法》设定的内部行政责任的适用情形;有的则未列具体适用情形。只有极个别地方消防法规结合消防应急救援的实际,增加了若干情形。例如,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第91条规定,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不服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发出的应急救援命令,致使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延时或失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挥调度和救援人员不执行命令或者未按规定执行命令,影响应急救援行动的;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人员现场处置严重失当,导致事故损失扩大和人员伤亡增加的;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人员故意破坏灾害事故现场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未履行应急救援职责、影响救援行动的。

(一)完善外部行政责任条款对于消防应急救援主体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消防应急救援法定义务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责任问题,实质上涉及到对消防应急救援的法律定位问题。有论者认为,消防应急救援行为不是行政行为,因而不存在承担外部行政责任问题。正在酝酿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有如下责任免除条款,即“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因依法履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职责,给单位或者个人的权益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我们在解读上述规定时,应当仔细研读每一个文字。从法理角度来看,上述规定是关于责任免除的规定,而责任免除的根据是依法履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职责行为,即合法行为,对于合法行为不存在承担法律责任问题,即使是行政补偿,如前文所述也不属于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消防应急救援行为是一种行政救助行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消防应急救援这一行政救助职责时,理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因此,笔者建议将《消防法实施条例》的上述条款作相应修改,即“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依法履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职责,给单位或者个人的权益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因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上述职责的例外。”同时,对于消防应急救援的免责情形也应当作出规定。例如,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消防应急救援主体不承担行政责任。①(二)明确补救性行政责任消防应急救援是一种行政救助行为,这种行政救助行为可以依职权主动实施,也可以依申请而被动实施。依法正确实施行政救助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得到肯定性的法律评价,而违法或者不当实施行政救助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得到否定性的法律评价,给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从法理角度来看,由于消防应急救援主体是组织体而非生命体,因此,其应急救援行为是由其公务人员实施的。但是,消防应急救援主体的公务人员并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对外的应急救援行为归属于所属的消防应急救援主体。故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公务人员的消防应急救援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应当由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对外承担行政责任。然而,消防应急救援主体公务人员的消防应急救援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对外承担行政责任,并不意味着其对内不承担行政责任,除了给予其处分外,对于其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还应当责令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行政赔偿费用。(三)丰富内部行政责任适用情形对于消防应急救援内部行政责任适用情形的设定,应当采取列举加概括的立法技术,即根据消防应急救援的两个主要环节———应急环节和救援环节加以列举,并以兜底条款的立法技术加以概括。具体来说,可参照《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第91条规定加以列举和概括。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加以赘述。

救援范文篇5

[关键词]应急救援;帐篷医院;野战

X线车;数字化重大灾害与战时救援时往往会出现批量伤病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因此放射单元一直是应急医疗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2018年执行演练任务的两支应急医疗队中不同的放射单元,在装备组成、机动性、使用性能以及防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与改进探讨。

1装备组成

两支应急医疗队分别为帐篷医院和野战医疗所。帐篷医院使用的是箱组化放射单元,野战医疗所配置的是S2001型野战X线车。帐篷医院将放射设备实现箱组化,由X线主机箱、X线附件箱、防护装置箱、卧位诊断床以及立位胸片架组成[1]。主机箱内为TMS300RDR立式机架,底座,高压发生器。附件箱内为球管,瓦里安DR平板,一体化医生诊断工作站,采集工作站及相关附件。防护装置箱内包括折叠支架和折叠铅帘各一套。S2001型野战X线车为车载式X射线机,配置西门子OPTILIX154/30/50R球管,西门子POLYDOROSLX30高频高压X线发生器,西门子Sirecon影像增强器,S2001-WZ6.0影像信息处理系统以及WYS2002-96/22野战洗片机[2]。

2机动性

机动性是应急医疗救援的基础,快速到达救援地点是首要要求。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独立制式包装。主机箱体积1200×800×800mm,重量145KG,附件箱和防护箱体积800×600×600mm,重量75KG,平常为卡车运输,特殊情况下可人工搬运,亦可依托其它各种运输工具,具有很强的机动性[1,3]。野战X线车由于是将X线设备固定于卡车上,因此机动性能完全取决于卡车的机动性。在常规情况下,二者的机动性能均取决于卡车的通行能力,因此在一定距离内路况良好的情况下二者无明显差别。但是在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战时条件下,路况往往会遭到破坏,通行能力减弱。受路况的限制,野战X线车往往不能到达救治最需要的地点。而箱组化放射单元可实现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运输,便于快速转运,到达救治最需要的区域。

3使用性能

3.1装备展开。箱组化放射单元常规展开在帐篷内,特殊情况下可展开在空地或房屋内,甚至坑道内。帐篷由医疗队及配属人员搭建。放射单元展开过程包括组装机架、固定球管、摆放胸片架及检查床、固定防护支架并悬挂防护帘、开启设备。见图1。首先展开野战X线车并调平,然后在车内展开放射单元,安装固定球管及影像增强器,配制显影液、定影液,开启设备。经过两周左右的训练,两种放射单元均能在10分钟内展开,展开时间差别不大,对救治流程无明显影响,但是野战X线车对展开地域要求较高,而箱组化放射单元对展开地域适应性强,适合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展开。3.2检查过程。检查过程是救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检查迅速、流程快。演练过程中,2小时内两组放射单元均通过伤病员10余人次,包括胸片、脊柱及四肢检查,伤病员通过时间均为2.5分钟。箱组化放射单元从接诊到完成诊断约3分钟,野战X线车接诊到完成诊断约6分钟。两组放射单元从接收申请单,输入检查信息,为伤病员摆体位,选择检查条件,进行曝光,二者耗时接近。但是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的是DR系统,曝光后数秒即能在医生工作站获得高质量图像,立即进行诊断,同时也根据病情即刻判断是否重照或加照。而野战X线车采用的是屏-片检查模式,曝光后胶片需要经过显影、定影流程后才能获得检查图像,诊断时间相对较长,重伤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伤情,只能先行离开,检查结果由担架员或卫生员传递。当伤病员较集中时,野战X线车采用检查与洗片同时交叉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病员的平均通过率,但每个伤病员获得检查结果的时间仍相对较长。此外帐篷医院尝试建立了局域网,箱组化放射单元使用的是DR系统,获得的是数字化图像,可以直接进行网络传输。实际应用中,箱组化放射单元从检查到医生获得检查结果约3分钟,图像与诊断结果直接通过PACS传至医生工作站,医生获得检查结果信息,能立刻对伤病员进行处置。对应情况下,野战X线车的检查结果需要人工传递,从检查到医生获得检查结果约10分钟。二者对比,X线检查数字化的优势非常明显。在重大灾害及战时条件下,时间就是生命,在紧急救治时分秒必争。传统的屏-片模式由于检查时间长,已经不太适应重大灾害及战时条件下的检查要求。3.3图像质量。清晰的影像图像是准确诊断的保证。在快速完成检查的基础上获得高质量图像才能真正对救治起到有效的保障。帐篷医院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的是DR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演练过程中所做检查均为甲级片。而野战X线车采用的是屏-片检查模式,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两张乙级片,虽能勉强做出诊断,但图像质量不佳。分析原因,野战X线车屏-片检查模式受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洗片过程中,受显影液、定影液配制时间、使用程度的不同,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甚至胶片的储存时间都有可能对最终的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图像质量难以保证[4]。所以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洗片的时间,有时需要尝试数次才能调整到最佳匹配时间。由此可见,实现X线检查的数字化是获得高质量影像的保障。同时屏-片检查洗片时配制显影液、定影液需要大量洁净水,在重大灾害或战时,洁净水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其来源也需要考虑,还有洗片后产生的废水也需要妥善处理。此外,实际检查过程中发现,箱组化放射单元还解决了伤病员需要上下登野战X线车检查不够方便的问题。只是箱组化放射单元防护舱由于是固定于立位胸片架和卧位检查床之间,空间相对较小,伤员在内摆体位不够方便。

4辐射防护

由于X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因此防护方面也不容忽视。野战X线车采用舱体嵌入铅板,检查时关闭舱门,通过铅玻璃窗户隔室操作曝光,因此对操作者与周围环境均达到有效防护[2]。箱组化放射单元以卧位检查床和立位胸片架为支撑搭建矩形防护支架,然后悬挂铅帘,边缘粘合,构成防护舱。经实际检测,防护舱外辐射剂量远低于公众年辐射剂量限值[5]。因此两组放射单元均达到放射防护要求。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箱组化放射单元防护舱铅帘悬挂架有轻度变形,变形度约1.5厘米,短期使用没有问题,但长期反复使用还有待考验,建议在材质和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进。

5供电野战

X线车工作时需外接380V电压,野外应急救援条件下只能依靠配套的30KV电瓶电车为其供电,其油耗高、噪声大,隐蔽性较差。而箱组化放射单元采用220V电压工作,应急救援时可统一供电,兼容性好且便捷。野战X线车是目前大部分野战医疗所配置的放射单元,曾经在多次抢险救灾、医疗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通过对比发现,目前野战X线车的屏-片检查模式已不适合战时需求,实现放射检查的数字化,甚至网络化是刻不容缓的。通过对野战X线车改装,还有很强的用武之地,尤其是平战结合,短距离快速机动还有一定的优势。而箱组化放射单元所展现的优势在应急医疗救援,尤其是在恶劣条件下(重大灾害、战时)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平,伍瑞昌,孙景工,等.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影像诊断模块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6):19-23.

[2]陈鹏,梁慧,吕剑波.XCY2002-1/200型野战X线诊断车的性能评价与改进设想[J].医疗装备,2013,26(2):60-61.

[3]陶学强,伍瑞昌,郭立军,等.机动医疗分队卫生装备模块化集装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22-24,77.

[4]许树林.野战X射线车存在问题与改进设想[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3):145-146.

救援范文篇6

1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的能力素质要求

1.1灵敏高效的联合指控能力。应急医学救援中,多方卫勤力量从四面八方集中到灾害现场,容易出现多头指挥、行动混乱的问题[3]。因此,必须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制,做到指挥方式灵活,指挥决策快速,确保救援行动指挥实时、准确、连续、高效。1.1.1配强指挥力量。应急救援中,卫勤力量是救援主力,不仅是“保障队”,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战斗队”[4]。要选配善指挥、精专业、懂保障的军队卫勤领导加入到地方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救援时的伤员分流、物资调配和救援力量整合。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专家作用,吸收部分专业骨干参与指挥决策。1.1.2配套方案计划。加强各类应急医学救援保障行动预想、预判、预设,分层次、分类别编制完善各类行动预案、专项预案和配套方案。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方案预案体系,加强预案方案的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和科学性,做到“一情多案、多情多案”。1.1.3配全指挥手段。加强通信与信息自动化装备建设,构建以无线电为主,有线、网络、移动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军民融合通信体系,实现救援信息查询传输、辅助决策、指挥控制一体化。1.2快速有序的协同反应能力。军地之间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协同反应,是军地联合救援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军地快速、有效救援的桥梁,只有建立军地之间常态化应急救援协同反应机制,才能确保“一旦有事”快速反应、迅即行动,有效应对[5-7]。1.2.1预警通报及时。军地应急管理机构和卫生、防汛抗洪、地震、消防、气象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军民融合预警通报体系和信息掌控网络,加强信息收集、甄别、汇总、报送,及时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1.2.2应急响应迅速。依托军队现行战勤值班体系和地方各类应急管理值班体系,建立集值班、应急处突、应急动员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值班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程序,综合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广泛收集并快速传递情报信息,准确判明事件性质、内容、等级,按照分级分类要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卫勤分队有针对性展开各项准备。1.2.3出动展开快速。制定抽组灵活、功能齐全、统分结合、适应不同任务需要的军民合编人员装备编组模式,优化紧急出动程序、内容和方法,制定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方式机动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抽组集结、远程驰援、快速机动、迅速展开。1.3技精业全的专业处置能力。应急医学救援能力蕴藏于军队医疗机构的各个层面,集医疗、科研、训练、后勤保障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这种资本能够确保医疗机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及优势更有效地从事应急医学救援活动[8]。因此,应急医学救援队应突出专业特色,确保人员精干、业务精湛、装备精良。1.3.1选配精干专业人才。挖掘军队医疗机构现有人才资源,吸纳地方各领域专家,建立军民融合应急救援专家组。把既精通临床、急救、防疫等专业知识,又熟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宗教民俗等常识的复合型人才纳入力量编组,使他们既精操作、会处置,又懂干预、能指导。1.3.2调配精良专业装备。应急医学救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现场伤情复杂、伤员产生量大,对急救装备和器材的要求高[9]。可在军队医疗机构机动卫勤分队现有装备基础上,采用军地间调配、联合研制、定向采购等多种方式,增配小型化、便携化、模块化、集成化装备,适应高寒、湿热、高原、沙漠、沿海等多种气候和环境保障,满足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援外维和等多种任务需求。1.3.3锻造精湛专业技能。军地联合,携手加强灾害医学及核化生救援、卫生防疫防护等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完善技术平台,积极开展重难点课题攻关,着力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强化专用装备操作和必备技能训练,积极组织适应性实战化训练,着力提高应急医学救援能力。1.4独立保障的环境适应能力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设施破坏严重,生活保障能力有限,应急救援力量自身生活保障能力和人员适应能力是顺利开展灾后伤员救治工作的基础[10]。因此,在某些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应具备独立实施应急救援的能力。1.4.1配套综合保障设施,具备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着眼独立执行任务、独立实施保障,配齐药材、给养、宿营、通信、动力等必备物资器材,因地制宜,建立强力支撑的综合保障体系,适应恶劣的地理和气候环境。1.4.2完善信息资料预储,具备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加强与任务区军地部门协调,全面收集掌握并实时更新属地及任务区内的地理、气象、水文、道路、民情、社情等信息,加强社会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确保在应急医学救援行动中能够迅速熟悉和适应事件发生地区的社会背景与人文环境,调动各种资源完成任务。1.4.3强化战斗精神教育,具备心理控制适应能力。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心理适应训练,灵活运用领导行为暗示、自我暗示、幽默调节、精神放松等方法,调整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力、承受力和自我调控力,提高各种恶劣条件下应急救援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2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制度机制

2.1应急信息军地联享机制。目前,军地双方各自组建了多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了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但存在职能交叉、力量重叠的问题,既影响建设效益又影响使用效果[11]。因此,要建立军地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军地间信息互通、相互协作,确保各类信息实时掌握。2.1.1建立联络制度。军地双方分别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协调应急管理的相关事宜。建立军地互联互通网络和电信联系方式,依托国防动员网、地方政务网和地方政府应急平台,建立通畅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应急信息军地共享。2.1.2建立通报制度。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为地方政府的牵头协调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实际需要负责接收和通报相关信息;驻地省军区或军分区为驻地部队的牵头协调单位,按照分级对口通报的原则,负责接收和向地方有关部门、相关部队通报相关信息。2.1.3建立会议制度。军地卫生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交流,围绕军地应急医学救援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交流,不断深化军地合作。对于重大救援行动保障,军地双方要积极沟通、充分酝酿,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判会商,为联合行动提供信息支持和辅助决策。2.2应急响应军地联动机制。应急医学救援突击性、时效性强,需要建立方案制度,规范军地行动,既包括军队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又包括军地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动。2.2.1建立军地联合指挥体系。平时将军队医疗机构应急救援负责人吸纳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成员,加强协调沟通,构建军地一体、属地管理的纵向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调体系。应急救援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军地统一领导下展开救援,具体任务由各地政府赋予,救援行动由军队直接指挥。2.2.2完善军地协调方式。按照“统一计划、归口办理、快速反应、密切协同”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军地协调机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密切配合、共同处置。应急救援时,地方政府铁路、民航、公安、通信等部门为应急医学救援队提供优先、便捷的服务保障,协助做好饮食、住宿、水电等必要的后勤供应。2.2.3规范军地联合行动。制定军地力量联动方案,规范军地联合行动的程序、方法,明确沟通联系方式,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统一指挥、协调畅通。省级应急医学救援队参加地方应急处置,由地方政府通过省军区系统报战区批准,由作战指挥系统逐级下达通知执行。紧急情况下,当地政府可直接向军队医疗机构提出救助请求,医疗机构边行动边报告。2.3应急力量军地联建机制。军地各部门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充分利用军队现有资源,适度申请国家、地方的投入,加强应急医疗救援队方案、资金、物资、装备和技术建设。2.3.1拟制专项方案计划。应急医学救援行动任务多样而复杂,为更加快速而有效响应,应制定与担负任务相适应的保障方案和行动预案,包括各阶段的行动预案,各类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及技术方案[12-13]。同时,还要与地方政府和省军区系统进行对接协同,适时组织到大型工矿企业、核电站、江河湖堤等重点目标部位、险工险段进行现地勘察,明确任务区分、协同事项和相关保障,确保方案计划衔接配套、实用管用。2.3.2建立专项保障资金。建立和完善政府专项资金,资助省级应急医学救援队购置处置突发事件专用的指挥通信、通用装备维修、交通运输及应急救援人员生活补助等费用。2.3.3开展专项技术协作军地应急救援力量。可根据国内外应急医学科研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展开应急医学救援科研攻关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方法经验,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水平。2.4应急准备军地联训机制军地救援力量因。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等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协同配合较少,突发事件时若组织临机协同,往往存在着配合不顺畅、流程不熟悉等问题[14]。开展军地联合训练,可以提高军地卫生力量组织指挥的统一性、军地装备的兼容性、专业技术的互补性,提高训练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能力合成。2.4.1联合培训专业人才加强军地联合培训合作,利用军地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师资力量互补、人才共同培养。地方卫生部门在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时,将军队医疗防疫救援队成员纳入培训范围,军队卫生部门积极为地方培训“三防”医学救援、创伤救治人才。2.4.2联合开展指挥协同训练积极参与地方。应急指挥机构对接训练,围绕指挥方式、指挥内容、指挥程序和指挥手段,分层次、分系统进行针对性训练,明确保障协同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解决联得动、保障好的问题。2.4.3联合开展实兵综合演练在军地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下,军地保障力量进行联合对接演练,在演练中促进相互了解,理顺指挥关系,密切保障协同,增强遂行任务能力。

3做好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

救援范文篇7

关键词:应急救援车;造型设计;系统功能设计

应急抢险救援车辆是主要装备抢险救援器材、随车吊或具有起吊功能的随车叉车、绞盘和照明系统,用于在灾害现场实施抢险救援的消防车[1]。主要应用于紧急情况下,例如在特种作业事故、公共交通事故和灾害应急救援时使用的专用车辆。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并存的地震灾害多发国家。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增加,因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同时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公共交通事故和社会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由于自然环境恶化,极端天气现象变得更加频繁,森林火灾,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屡见不鲜。在中国共产党第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公共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应急抢险救援车辆作为突发灾害救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做出相应设计改进。

一、抢险救援车设计原则

抢险救援车主要是由绞盘、驾乘人员坐舱、照明系统、承载底盘、救援装备储备柜、随车起重吊和抢险救援器材构成的,以我国国产由德国曼恩汽车公司的底盘为基础改制的多功能抢险救援车为例,如图1所示。考虑到实际使用救援车的真实情况,在符合总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内部设备布置应当合理,以确保救援车取拿工具方便,使用可靠,易于维护。确定救援车的整车设计合理的原则是:整车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使用维修便利。(一)实用性设计原则:车辆的实用性值指的是救援车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应急抢险救援车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实用性原则也是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全地形应急抢险救援车功能性的集中体现。如何做到现代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实用性原则,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完善的工作范围:对于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而言,在地震灾区执行各项救援人员运输、救援装备承载、伤员抢运以及能源供给是其最主要的工作范围。应急抢险救援车车身所具备的所独有的使用性能要求以及使用环境的要求,决定了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时不会给车辆性能、结构以及维修等的实现带来困难,因此根据现有的工艺装配水准,进行合理而完善的设计。2.安全可靠的工作性能:随着交通环境的日益复杂,对于车辆设计的安全性考量水准愈加严格。车辆的安全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车辆自身或主动安全性,二是车辆被动的安全性。主动安全性主要是指车辆在设计之初需要考虑到如何主动避免其发生事故的性能,其中包括有效视野的保障、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等;而被动安全性能则是指如若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事故对车辆和乘员伤害的性能。在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作为一个先现代的特种交通工具,既需要考量造型上的庄严感、稳定感以及安全感,又需要在保证车体在常规载荷情况下的结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的造型与其所具有的工作性能相适应。3.方便舒适的使用性能:车辆性能的完全发挥不完全取决于车辆自身的功能性,还取决于车辆与其使用者,也就是救援人员使用时能否达到很好的适配性。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在设计时,需要做到车身以及室内的设计和布置要满足良好的人机工程需求,救援人员在使用时可以感受到操作便利、乘坐舒适、行驶稳定。尽最大可能保障车辆车体的各个造型、局部细节、部件结构符合“人”因素的吻合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人员因不良设计而导致不必要的姿态调整,降低出错率,做到抢险救援车和救援人员的完美融合。(二)美观性设计原则:抢险救援车作为工业产品同时又具有艺术品的特性,造型需要做到美观,不仅包括车体结构、形式、比例以及尺寸上的均衡美,还要考虑整体和细节的材质、色彩等的美观、新颖且具有极强的时代感。(三)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其提供了一种以救援人员为核心的设计观点,同时可以被认为是不同设计过程的交叉综合。无论是哪一种设计过程或者说是设计责任和设计任务的分配方式,”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都包含以下几个原则:1.充分调研抢险救援车辆使用人员的使用需求,明确理解救援操作的具体任务。在救援车辆设计调研过程中,救援人员作为应急抢险救援车辆的最主要使用者,可以提供最为有价值的用户意见信息。恰恰是这些信息和应急抢险救援车的设计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救援人员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未来救援车辆和系统。增加救援车产品研发企业和救援车辆使用者的交流,可以使其更加了解救援车辆的未来使用者的实际状况,更加深入理解救援人员在执行救援任务操作时的具体需求。在设计特种救援车辆的和使用人员所需要的特殊功能时,使用人员的建议或诉求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虽然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无法轻易达到总体灾害施救参与者能够提供反馈信息的人群数量,但是也能够提供相对数量的反馈,可以用于测试已具有的设计是否可行的过程。2.合理分配救援人员和车载救援功能技术的分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使用者和车辆功能之间的分配的矛盾。这项原则决定了哪些救援技术功能应由操作人员来完成,哪些功能的功效发挥只能由技术来完成。这样的设计方法决策可以完成对于具体某一项的救援功能或责任是有全自动操作完成还是必须需要人来操作或协助完成。这一设计方法的决策依据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救援人员的相关操作执行的能力、救援行为的速度、救援行为的精确性、反应能力以及救援车辆技术的可靠性,使用者能否及时或者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救援人员安全性上的比较。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分配组合不是简单地被用来决策哪些工作交由救援车的功能或技术能够完成,将剩余的工作交给救援人员来操作,而是应当根据救援工作的复杂程度来完成系统的任务分配,救援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这一系列程序和动作。二、我国应急抢险救援车辆的设计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综合防灾救灾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加,国内消防应急救援车辆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完善的救援装备体系而言,我国应急救援车辆在技术水平和设计合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应急救援车辆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功能单一,体积过大,集成化程度较低,通过性差等问题。目前,在消防车领域没有一款集成绞盘、底盘升高或门式车桥、起重机、照明系统和叉车于一体应对各种地质灾害,如在山区地震、山体滑坡、洪涝等地质灾害、恶劣气候条件下抢险救援的专业车辆设备。国内消防车改装厂家有一些类似的产品,但他们的产品大多是简单的配置形式,配备了大量的救援抢险设备和手持器材,而忽略了大吨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目前,在我国还没有集成式方舱,并且具有强大的牵引能力、大型起重机、高涉水能力、全地形以及高机动等功能的大型抢险救援车辆。现阶段我国鼓励应急救援装备生产,但是每个厂家所生产的车辆单一,缺少系列化,且车辆功能较少,集成化程度低,设计散乱,并没有最大化地体现出救援车辆的功能性和实效性。

三、形式美则在救援车造型设计中的探究

(一)车身造型的整体与变化。1.整体:整体与变化是形式美则中最基本的法则之一,对于救援车的造型设计具有导向性作用。尽管应急抢险救援车由无数的局部零部件、救援装备和仪器组成,但所有这些局部细节都需要被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和完整是指导救援车造型设计的首要法则,因为只有做到统一才能反映出整个车辆的主题和所要传达的内容。对于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而言,车体的结构样式、造型的整体语义、材料的选择以及色彩的搭配都有和整体与变化息息相关,整体和局部细节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整车造型包含着局部细节,局部细节又要体现整体。要想做好整体感的表达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1)对于救援车整体的各个局部细节不能平均对待,例如驾乘室和车箱、车头和车尾不能同时设计得过于繁杂,否则会形成多点为中心的情况,造成概念上的模糊以及紊乱。(2)不能过分注重或大肆渲染某一个局部细节或者次要部分,以防止造成次要部分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3)一定要及时去除影响整个救援车设计整体主题的次要细节,以免造成冗余从从而影响整个车体的美观程度。要在众多造型要素中寻找一些共同点,用来构成整体的造型的风格和语言。如果对这些造型要素加以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可以获得比较整体的视觉效果。例如曼恩的抢险救援车(图2)使用了大面积的蓝颜色作为主调,少量使用白色作为辅助颜色,并且车辆的轮眉、移植版切口位置等都采用了统一的造型设计,这样就使得整体视觉效果较为整体而有条理。(4)在应急救援车造型的设计中要提倡统一,并不是“一刀切”地排除其中的变化。如果整车的造型只有统一而缺失了变化的话,就使抢险救援车整体的造型变得单调而枯燥;但是如果只去一味地吹求造型细节中的变化,就会使得车辆整体的造型变得杂乱无章。只有在车辆的局部细节和关键部位,如车辆的车头等造型中的变化中追求车辆的整体性,在车辆的造型、线条、模块的同一种追求变化,应急抢险救援车的造型设计才能给人一种秩序感和丰富感。2.变化:如果驾驶者每天对着一个不能给人以精神冲动的造型设计,就会使人产生呆滞感,之前所营造的整体造型感也会随之消失。这就需要车辆的造型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需要让车体造型的各个局部细节或各个要素之间需要存在少量的差异性,使人的视觉感官上感受到一定的差异感。在救援车造型设计之中,需要把握好整体与变化的相互关系。整体性是一切造型因素和建立美感的基础,然而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部分都千篇一律,如果仅仅是只有整体性,而缺失变化,就会使整体的造型变得单调而乏味。救援车造型获得变化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可以在部分细节造型形状等方面追求一些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视觉变化效果。图3以IVECOEurocargo为底盘所改装救援车的造型设计为例,其主要采用直线的设计作为主调,以直线为主的设计风格体现了车辆造型的力量感。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后视镜的造型均采用了直线型的设计,给人以整体统一的感觉,但如果所有的造型要素都完全采用直线的话,则会使人感到单调和乏味,甚至呆板的感觉。因此在进气格栅和前挡风玻璃的下沿的造型上做了一个挑处理和一些弧形的设计元素,不仅没有削弱整车的直线造型风格,反而给造型注入了活力,使整车造型张力十足,技能达到整体统一又能实现变化的效果。(2)可以通过车身造型上的色彩对比获得整体造型中的变化。在现代抢险救援车的造型设计中,为了使车体造型的整体色彩在整体统一中具有一定的变化,会采用在车涂上喷涂一些大型的条纹从而打破车身全部为横线的布局,使得车体造型不至于平淡呆滞,而且更具有动感和活力,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如图4所示)奥地利Rosenbauer公司生产的RLFA2000型抢险救援车主体采用的是红色设计,在车辆的两侧的工具箱中喷涂了富有力量感的银灰色与红色交叉的装饰色条,为车辆的整体造型融入了动感的变化,与此同时,因为装饰色条的总体形状趋势与城市造型布局整体一致,并没有削弱整个车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二)车身造型的节奏与韵律。1.节奏:在现代应急抢险救援车的过程中,有一些造型的要素需要进行有秩序而且有变化的连续重复,使车辆给人的第一感觉有一种有秩序、有层次、有节奏变化的形式美感。节奏是车辆运动的重要属性之一,除了表现在车辆的物理运动状态之外,还表现在救援车辆总体外观造型的设计之中,通过车辆的外观造型所使用的线条走势、车体结构的凹凸有致所构成的光影变幻等因素做有规律的局部精准重复或者反复所带来的节奏美感。2.韵律:韵律实在实现节奏感的基础之上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比节奏更加富有变化,并且更为轻巧而工整。韵律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车体外观造型的各个结构形式之中,例如车辆的局部造型样式,车辆喷涂的色彩和图案以及每个部分的面积或者体量做到有规律的重复罗列。韵律还可以是通过以上这些表现形式的不同组合来实现的,例如局部造型样式的由小到大排列或者由密集到疏散的排列所形成的变化规律。在应急救援车的造型设计中,有许多车辆的部分结构和造型都会呈现重复拍饿的趋势,例如救援车辆装备箱的卷帘门或者空调出风口,以及最有代表性的车头部位的进气格栅。(如图5所示)以德国梅赛德斯奔驰成产的Atego底盘所改装的应急抢险救援车为例,车头部位的进气格栅采用粗壮的线条,在排列上呈现自上而下、由宽到窄且有规律性的重复排列设计,从而达到一种很美的渐变韵律。

四、应急抢险救援车系统功能探究

(一)救援车的功能概述:为了顺应当下的国际救援新准则,开发一款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救援车显得尤为紧迫。为了保障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和车辆的可靠性,车辆需要具有良好的机动和快速展开功能、动力输出功能、温度调控功能、照明功能、通讯功能、搜索侦测功能、破拆撑顶功能、基础医疗以及排烟和堵漏等主要功能。由于车辆内部空间有限,每次执行任务所携带的设备较多,针对快速抢险救援的实际需要,尽可能采用多功能的工具和设备,扩展现有设备功能。(二)救援车的系统功能。1.应急机动和快速展开功能:救援车的设计首先应当有一个具有可以实现自主机动性的机动车底盘;可以适用于海上、陆地、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转换快捷,具有良好的交通适应性;所有救援工具可以直接按期、按计划部署,并从车厢内及时取出。2.动力输出功能:以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为例,城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础设施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包括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等,没有任何能源供应或补给;此外,其他极端自然条件如严寒、酷暑、大风、暴雨、暴雪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救援车辆必须自身拥有发电功能和能源储备以向用电设备供电,而且还必须配备其附件。3.温度调控功能:为了保证救援车辆内电子设备可靠运行工作,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有必要针对不同工作环境下温度设计隔热和冷却以及加热和保温措施,以确保整车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可以使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和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为热源,实现车辆温度的调控。4.照明功能:大地震一旦发生,救援队就要做好连续进行24小时以上不间断救援工作的准备,夜晚是营救工作的一个严峻的挑战,照明设备是夜间救援作业的重要保障。车辆应当设计配备有一个全面的具有旋转、摇摄、倾斜等功能的高功率照明氙灯和气动提升杆,以提供车辆外部强光照明。5.通信功能:抢险救援车辆必须设计配备车载电台、对讲机、扬声器扩音系统以及呼救系统进行数据联络、指挥协调救援现场指挥以实现与各种和协作车辆通信的通信联络。6.搜索侦探功能:由于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救援行动会消耗大量时间。出于这个原因,救援车辆需要携带有各种侦检探测设备,如:先进复合式多气体探测器、音频生命探测器、蛇眼生命探测器、红外热成像仪、折叠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等,以便于快速完成对现场救援的快速环境监测以及被困伤员的实评估,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测由人的心脏发出的超低频波产生的电场来发现幸存者的位置。7.破拆、顶升功能:为了应对救援现场可能出现的坍塌、堵塞、各种变形,救援车辆必须装备有电动剪切钳、电动破拆工具、混凝土切割链锯、折叠升顶气垫、液压破拆工具等破拆撑顶工具已完成对现场废墟如:钢筋混凝墙、钢板、木板、砖墙、瓦砾堆的加固。针对钢筋混凝土的切割、扩张以及高危建筑物的撑顶、固定可以有效提升救援效率。8.防护、伤员救治功能:在进行地震救援工作时,必须配备针对各种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防护设备、消防头盔等,消防车辆要有相对方便取拿的贮存空间,以方便救援人员及时取出或更换,可有效地保护救援人员的身体各个部位,不受救援现场各种突发情况的伤害。此外,为了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并抬起受人员,救援车还需配备高空救生工具套件、安全带、下降制动器和各类善缘提升搬运担架。9.堵漏功能:建筑物的倒塌会导致各种管线断裂,气体和液体泄漏,然而各种连接管道又不能用简单的修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复。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快速的小范围内可以实现。出于这个原因,救援车辆需要设计配备有用于不同泄漏的容器和管道防漏装置,主要有捆绑堵包扎带、气动法兰堵漏袋、内外密封式堵漏气袋等。10.设备附件的存放及运输功能:救援设备和配件的主要存放及运输都是依托在设备贮藏柜的基础之上,一个坚实稳固的设备柜应可承受长途跋涉所带来的颠簸,并可根据救援任务目标的不同以及设备大小的不同进行结构的调整。可以选用高强的铝合金型材,具有结构坚固,材料轻便的特点。11.自救或他救功能:在山区或泥泞地区进行救援时,很容易出现侧滑、陷车等紧急情况的发生。绞盘在这时就可以起到自我脱困或者牵引的作用。搭载绞盘的车辆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可以实现进行自救或他救的功能,能够自我保障完成救援任务。

五、我国应急抢险救援车辆的设计趋势

救援车辆的设计不是设备箱和车辆之间的简单结合,这样会造成设备与车辆的功能分离,并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存在复杂的驾驶条件,例如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配置的相关设备容易损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做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配置进行设计。应急抢险救援车总体上呈现以下三种趋势:(一)装备功能集成化:如何高效利用救援装备是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基础,一个高效的专业救援队伍必须要保证其救援装备的先进性和数量充足。无论何种类型的灾害救援任务都应当对救援车辆所装载的装备有着共同的要求,向着整备质量更轻、体积更小、操作更加便捷的方向发展,而且要有较高的一般通用性,适合狭小的空间使用,实现一器多能,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装备的集成化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救援车所搭载的救援队人数、规模以及救援目标要求来装备集成化的装备。2.每车每次执行任务至少要装备能够满足一个技术营救小组的装备数量,即一名指挥人员和五名救援人员共六人连续至少7天救援工作所需要的装备。3.装备的集成化就要求救援人员充分了解高性能救援装备的参数和使用方法,及时更新车载救援装备,保证车载装备功能的先进性。4.车载装备应当满足在狭小空间适用的能力,尽可能使装备和仪器的尺寸、重量和可操作性更加符合这种条件下的使用要求。(二)设备供能一体化:基于现代应急抢险的要求,应急抢险救援车的设计车辆自身必须配备发电设备,并且车载装备的功能需求需要同时兼容工频交流电和车载交流发电机供能。当灾害现场导致灾区电力基础设施遭受毁灭性打击而无法正常供应工频交流电的情况下采用车载才有发电机进行供电,以维持车上救援装备和大型器械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目前现有的应急抢险救援车由于车上装载的大型救援设备和大型救援器械选购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品牌,以及不同规格、不同功能和技术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了每种救援装备所采用的供能来源也不同,除了车载发电机之外还需要配备诸如气动或者液压的动力供能,同时每种装备还需要各自独立的传动系统和管线,这样就会造车箱空间利用率和救援运转效率的降低。现代抢险救援要求车辆的能源供应会向着一体化的趋势发展,统一化的能源供应可以有效的节约车箱箱体空间,可以利用这些空间装载大型起吊设备或者在救援装备数量上给救援任务提供保障。展望如今,我国已经把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基本国策,在面对天灾与人祸的时候,抢险救援车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抢险救援车类的车辆的生产设计,并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抢险救援车辆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国内各特种车辆生产厂家和生产部门也在不断地设计研发新的车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各种新技术、材料、工艺也被不断地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特种救援车辆的产品力和竞争力。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救援车辆生产厂家成熟的技术和生产线相比,我国救援车在产品数量和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满足未来我国地震救援的需求,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救援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GB7956.1-2014消防车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刘清河,和题,刘燕宁.抢险救援车技术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应急救援,2010(05):16-17.

[3]吴佩英.国内外消防应急救援装备标准现状和发展建议研究[A].中国消防协会.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消防协会:中国消防协会,2014:3.

[4]佘廉,郭翔.从汶川地震救援看我国应急救援产业化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王军.一种新型抢险救援车结构设计[J].专用汽车,2011(08):76-78.

救援范文篇8

某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正式成立。首先,今天。代表某区委、区政府,向一直关心支持某应急事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今天在百忙中参加今天成立大会的张剑明将军和张邦平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批批项目建成投产,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今年上半年,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20.2%居某市第6位。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不安全因素,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的几率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某幅员面积大、通航里程长、地形气候复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这些都使得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实施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而我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把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今天组建某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就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创新应急救援体制,提高我区应急救援水平的具体举措,对于快速有效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区改革发展大局具有重意义。

主要依托区公安消防支队,区综合救援应急支队。并整合相关领域救援力量组建成立,一直以来,区公安消防官兵在森林火灾、暴雨洪水、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务求实用、立足实战”原则,分级组建行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镇街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应急救援中队,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同时,整合优势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消防为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较为完备的应急救援队伍。区政府应急办要依据各队伍职能职责,理顺协作关系,完善预警联动机制和救援现场工作机制,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分工负责、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联动格局。

也按照“1+7+1模式来构建我应急救援体系,区按照市里的要求。但有一个不同,就是地震应急救援机制我没有引用。结合某的实际,发挥37师、红军师的优势,组建了战勤特勤队,红军师政委和师长也讲,要发挥红军师的优良传统,打造帅乡的一支独特的应急救援队伍,真正的体现军爱民民拥军,所以这支队伍组建起来后,也将在整个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刚才在休息室,跟各位领导和银峰书记也讲了今天召开成立大会,但实际上前天晚上已经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前天晚上某头道河在晚上8点多发生火灾,村民发现后第一时间报告,一个小时之内,某的村镇应急救援队伍,虽然还没组建,实际上已经开拔上山。之后等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带着他救援大队也赶往某,短时间内集结了500多人,最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上后来消防部队也赶赴山上。如果说没有这几支队伍的协同作战,没有迅速反应,后果不堪设想。昨天我火场讲了一个小小的火星可能酿成大火,一个小小的隐患可能最后成大祸,只要有1%隐患,就要把它消灭在萌芽当中,用100%努力去做。要争取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争取把最小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和苗头。各支应急救援支队下一步就要按照这样的要求演练,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把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当然最好是不出事件。最近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区委全委会也刚部署了民生大事,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首要的民生,所以这支队伍以后也是把民生工作做实的一个重要举措。命都没了谈不上民生,这是第一位的。

区委区政府将在人力、技术、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把事后处理的费用拿来投入,下一步。变成事前防范,那么这个投入产出比,倍增效应比我处理善后实际意义要好得多,这一点上区委区政府是下定决心的后勤保障方面,也希望我各个专业队伍,依托市里的技术库,依托市里面的其他资源,把某应急救援支队水平提高到一个高档次。也组建了专家库,希望把某的应急救援支队打造成反应迅速、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队伍,切实保障某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保障某百姓的平安。今天全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成立,开了一个好的起点,希望大家进一步努力,把某的应急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救援范文篇9

审计部门要在应急救援经费物资保障中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形成有效审计监督机制。

1.1建立健全制度

目前,应急救援经费物资保障审计还没有形成相应配套的制度规定,相关部门应在梳理相关制度规定、总结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规范的应急救援经费物资管理办法和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为应急救援经费物资审计工作提供行动支持和法律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2适时介入审计

应急救援经费物资保障任务的突发性、多样性和特殊性,要求审计的方式方法必须从部队遂行任务实际出发,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在经费物资审计中根据保障渠道多样的特点,采取“统筹规划、适时介入、上下联动、整体协调”的方式,前移审计关口,将正常经费物资审计和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中经费物资保障专项审计结合起来,增强审计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1.3科学组织实施

应急救援经费物资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综合性审计活动,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将审计工作纳入应急指挥机构职责范围,组织抽调相关审计人员,成立专项审计工作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中,相关经费物资保障部门及人员要严格制度规定、规范过程管理、积极配合审计,处理好审计监督和部队正常工作的关系,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2全程监督,严格财经纪律

根据《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方案》,经费保障由中央财政根据部队承担的任务和有关标准,安排应急力量建设初次投入经费和每年正常经费;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经费,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目前武警水电部队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正常经费和应急救援业务经费已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经费保障还没有理顺,部队主要采取自我保障的形式,先自筹、后领报,不足部分由工程资金弥补,经费物资管理还没有得到规范统一。审计工作应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严格财经纪律,确保经费物资保障在应急救援任务中发挥最大效益。

2.1事前审计监督

在准备阶段,按照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和后勤保障预案,一是对国家财政部落实的应急救援业务经费预算的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经费分派预算是否应本着节约高效原则,科学调配建设经费,确保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需求。二是对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和物资装备采购的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相关规定,装备物资采购及地方装备物资保障合同协议是否规范、储备管理是否科学。三是做好事前调查研究和审计实施方案的拟订工作,积极参与应急救援经费收支计划的制定,加强对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的监督,熟悉应急救援规程和经费物资保障特点。四是明确应急救援专项审计工作有关的财务标准制度、物资装备管理办法,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2.2事中审计跟踪

在实施阶段,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审计时机,一是积极主动参加一线应急救援保障工作,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进行审计跟踪,既要进行过程监督控制,又不能影响应急救援正常工作。二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进行审查,内控制度要符合任务要求,发现对有章不循、执行不力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或处理,对内控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要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要突出审计工作重点,主要是:(1)经费物资拨付情况,主要审查拨付是否足额到位,审批把关是否严格,有无随意拨付、滞留、克扣等问题。(2)经费物资使用情况,主要审查投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了应急所需、部队急需,是否专项使用全部用于应急救援,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3)经费物资管理情况,主要审查管理是否严格,相关制度是否健全,交接、领用捐赠手续是否完备。

2.3事后审计检查

在任务完成后,要对参加应急救援部队投入经费物资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捐赠地方经费物资的交付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全面审计,一是专项经费决算编报和结算情况,主要审查任务部队实力、遂行任务时间和补助经费领报是否准确,临时设施建设、装备抢修等开支范围和审批手续是否合规,往来款项是否结清,经费账目是否齐全准确,核算是否规范正确。二是物资设备清理情况,主要审查各类物资设备清理是否彻底,应收回的物资设备是否全部收回,各类剩余或报废物资设备处置是否合规,移交手续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整,动用战储物资回补是否及时。三是财经纪律执行情况,主要审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政建设规定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贿受贿、铺张浪费、经济纠纷等现象的发生。四是经费物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跟踪问效是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经费物资收支管理情况审计的同时,要突出效益审计,从使用效果上来评价计划的正确性和管理使用的效益性,为今后更好地组织经费物资保障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3督查整改,提高保障效益

救援范文篇10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入伍十余年来,我深知灭火救援理论知识基础地位的重要性,注意加强消防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专毕业之后,为提高我的灭火救援技术理论,1999年参加武警学院大专函授招生考试并被录取,在三年的大专函授学习中,系统学习了灭火救援技术理论知识,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大专学历文凭。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对业务理论的学习和积累,时常对《消防灭火救援》、《灭火扑救研讨资料汇编》、《国内外典型火灾战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手册》、《特种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书进行自学,作读书笔记3万余字,为灭火救援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严格落实执勤备战,充分做好灭火救援的准备

根据上级和中队的《执勤业务训练计划》、《岗位练兵实施方案》、《大练兵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中队实际,以“练为战”为指导,立足中队现有装备,立足责任区、立足人员岗位、立足务实创新的思维,积极开阔思路,抓准着力点,积极完成执勤备战所要求的训练任务的同时,研究开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多个训练项目。并从丰富官兵业务理论水平入手,先后组织中队人员学习了《消防灭火救援》、《执勤战斗条令》、《消防法》、《特勤业务训练》、《执勤中队文秘家园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训练》等业务书籍,坚持集中授课,通过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兵的理论水平。此外,针对各地发生的化学灾害事故和典型火灾案例及抢险救援战例进行了研讨分析,编写了关于化工、高层、地下等方面的战例研讨材料,根据中队的实力情况编写了灭火救援战斗编程,使战例研讨转变成一种技能。根据保卫对象的重要性和其特点共收集重点单位的“六熟悉”资料卡。通过对人员、装备等一系列的管理和训练,达到落实执勤备战制度,充分做好救援准备。

三、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发挥救援力量的效益

现代火灾多为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工程火灾,能源、交通火灾等,这些火灾可能是多种物体等燃烧爆炸共存,重大的工业事故、环境的严重污染和恶性的火灾并发,火势凶猛,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很容易形成立体、纵深、全方位的区域性火灾。这些火灾的扑救难度大,采取的战术、技术复杂多变,对消防官兵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应用技术的改革刻不容缓,对此,我深深体会。十多年来,我所参加的数千次灭火抢险救灾当中,基本上遵循灭火救援战术原则和灵活的战斗方法。其中能较好的运用各种战术要领并完成好战斗任务的如曾成功处置南化酒精罐燃烧火灾等,能遵循基本处置程序,及时消除灾害,防止事故扩大,这都得益于较好的运用灭火救援战术和技术,坚决贯彻“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救人第一的思想。

四、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灭火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