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失败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4 12:24:15

活动失败总结

活动失败总结篇1

在生活中谁不想成功,谁不想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成就一番辉煌的业绩呢?!是的,世事有时在捉弄人,让人啼笑皆非,让人无奈。不是人不努力,而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变化深奥,让人难以琢磨,事物的发展最终结果以南辕北辙,事与愿违而告终,一个悲惨的结局让人无法收拾,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计划与事业变成泡影,付诸东流水……留下的只是悲哀的长叹、悔恨、泪水、还有那漂浮的往事,如电影的拷贝在眼前不停地旋转着……

这是许许多多事业失败者的形象,也是生活失落者的境况。在当今时代,成功者,处处受到他人的敬佩与赞扬,给予别样的目光可谓是崇拜有加。但对失败者——一个失落者则是抱以偏见,甚至以鄙视的目光去看待,而且内心世界对这些人不屑以顾的神态去观看这些人,认为他们能力低下,或者称之为蠢材。其实不然,他们是生活的奋斗者,只是一时的失误,或者是不慎而导致的事业全盘失败。他们所失去的只是身外的一切,但内心却收到一份别样的财富,就是经验教训,是人生中的一笔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斗志,失去生活的信心。只要这些东西不被打破,在内心世界仍然释放着能量,酝酿着更大的抱负,更大的生活目标,在机遇到来的时候,他们会东山再起,一跃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成为生活的佼佼者,成为众人眼中的豪杰英雄人物。待到事业再次成功,一切转化为新的格局后,人们的口碑自然也随之而转变,由鄙视变成敬仰,由原来的对立而成为一个队伍中的挚友,成为海誓山盟的生死之交。细心地去看这些人的内心世界,会有什么感想呢?

失败者的心情当然不好受,那是因为,自己亲自经营的,一手培育出来的成果,化作泡影,成为云烟,谁不心疼呢!因为,这份基业浸透着失败者的所有心血与奋斗的成果,几十年的努力全部凝结在这份基业中,失去了难免心疼的,这符合人之常情,符合生活规律的。俗话讲,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因为他的身上流着自己的热血。

天下没有常胜将军,天下没有一帆风顺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拥有其两面性,中间仅仅相隔薄薄的一层介质,如泾渭的河流,稍有不慎,就会转化成另样结果。成功是一种喜悦,是事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给人生增添了光彩,而失败则是别样的收获,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值得珍惜,因为失败的事业上浸透着血与汗,还有宝贵的时光。失败者重新站立起来后,事业、成就更加优秀,更加卓著。因为,他们会百般地用心掌控自己的事业,促进自己的事业更加优异而突出,一定把过去曾经失去的那些东西补偿回来,以后起之秀跻身行业之中,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引导着行业前行。这是内心世界的动力起着绝对的作用,斗志激励着他奋力前行,把误差减少到最低程度,一鸣惊人,这就是一个失落者崛起的形象与奋斗的动力。

活动失败总结篇2

关键词:旅游;服务补救;管理体系。

进入21世纪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旅游企业更加关注服务补救在竞争市场中所起的主动的、战略的作用。服务补救!是指在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服务失败所产生的行为的补救,是一个服务过程中的可能环节,它被定义为:组织针对服务失败采取的行动,或指一个服务提供者为了补救由于他/她自己失败的服务提供而造成的对顾客的损失的行为!当前对服务补救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决当服务失败发生以后,服务旅游企业如何采用适当的服务补救策略,重新赢得顾客的满意。然而,现实中的困惑是服务旅游企业同时面对着越来越频繁的成功服务补救活动与越来越多的顾客抱怨。尽管消费者意识增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并非是全部原因,服务补救系统的不完善才是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本之所在。

一、旅游企业服务补救程序的设计

1、采用零缺陷!服务策略。服务应当是事先考虑的,而不是亡羊补牢,从一开始就将服务融入经营的每一部分。过分依赖对服务失败的补救措施,势必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承担更多的风险。旅游企业需要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现代服务旅游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当然更多的希望是第一次将服务做到位!,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应先从意识上提高对服务质量的认识,努力遵循旅游企业现行的服务标准和提高对客服务技能,避免发生由于疏忽或违章而产生的服务失败。督导层也应加强监督,进行走动式管理,在服务过程中,对操作上不规范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更正和现场培训。

2、正确对待服务失败及服务补救。即使是采用非常完善的质量管理,也无法避免服务失败。因此,服务提供者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对待服务失败的态度应更为乐观。因为,服务失败带来的不仅仅是顾客的不满,同时也可能是通过补救工作而产生的顾客忠诚和良好口碑。对旅游企业服务提供者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服务失败,并将服务补救化为营销的机会。同时,不要拒绝宾客的投诉,应欢迎并鼓励宾客抱怨。带着不满情绪而又没有投诉的宾客更容易让旅游企业无可奈何,投诉可以使旅游企业直接了解服务失败原因,并知道应该怎么做。

3、注意服务补救实施技巧

(1)对顾客进行正确的判断。当旅游企业提供了令宾客不满的服务时,宾客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最基本的两个是:采取行动和保持沉默。而采取行动的顾客有可能向服务提供者投诉,也可能向自己周边的人埋怨或向社会第三方(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申诉。沉默并不代表宾客可以容忍旅游企业在服务上的过失,企业应针对宾客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服务补救措施。宾客不抱怨,可能是因为服务失败对他们不是真的重要,或者对于服务补救没有信心,认为于事无补。这样的宾客,虽然在当时没有给企业造成麻烦!,但当再次需要相同服务时,一次不满意的经历可能驱使他们转向旅游企业的竞争者。针对这样的宾客,服务提供者要做的是主动鼓励其来投诉。比如,通过宾客意见卡的征集,从信息中发现其不满的情绪及原因;也可主动问询,通过直接的沟通,拉近情感的距离,让其宣泄不满并适时做出补救。世界著名的里兹旅游企业的所有员工都随时带有一张叫做快速行动表!的服务补救表格便是成功的典范。而对于主动来投诉的宾客,旅游企业应更加地欢迎和予以重视。这类宾客主动向服务提供者提供一个弥补的机会。美国伯克顾客满意协会研究与发展主席阿曼达?佩斯说:顾客是因为关心才会投诉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但是我们发现,顾客对一家商店很满意时,如果商店出了什么错误,他们就很可能会投诉。!该协会对1179名随机抽样的顾客进行电话调查发现,导致顾客投诉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商店有一种忠诚感。再则,尽管商店里有些事情使他们不高兴,爱发牢骚的人们仍然可能对商店抱有忠诚感。

(2)运用沟通技巧。在处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者应从不同的宾客和其不同的期望出发来进行服务补救的工作,遵循灵活即时的原则。对宾客服务需要包括操作、沟通、推销上的技巧,而在宾客带着不满情绪的情况下,进行补救工作时还需要处理者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设身处地地感受宾客的痛苦;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恰当的委婉语气和语言艺术;提供正面信息,直接面对投诉者,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提供象征性!的额外补偿,将服务补救做到高于顾客的期望之上,换得他们的高度满意,使其忘了之前的不愉快。[年终总结]

4、做好跟踪和总结工作。事后问题的总结和经验的吸取也是服务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该工作使旅游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或是同样的服务失败的处理工作能做得更好。总结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者对新政策和新服务制度的实施也要进行跟踪和监督。通过总结和应用,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二、旅游企业服务补救管理体系的结构

成功的旅游企业服务补救体系应当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服务失败预警系统、服务补救实施系统和服务改进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的无缝隙衔接构建了完整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在进行服务补救的同时不断对服务质量进行改进,形成了旅游企业中有效的服务补救体系。服务失败预警系统是整个服务补救系统中的先导系统,它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这个子系统通过对服务的不间断地监控,以期及时地发现服务失败,为进一步采取服务补救行为提供帮助。尤其是那些顾客还没有抱怨的隐失败旅游企业常常没有觉察到这种服务失败已经产生,使得服务失败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扩大,等到发现时已经难以弥补。服务质量的感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般理论认为服务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服务情节所构成,互动的质量感知过程不仅发生在每一个服务情节的活动中,而且在服务情节之间也发生着影响。由于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是整个服务过程中各个服务情节中服务活动的质量评价的综合,因此,及时发现低于顾客期望的服务活动的低分值!服务也就是服务失败,通过对后续的服务活动提高质量水平,提供高分值!的服务来平衡顾客对于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

服务补救子系统是整个服务补救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系统,一旦预警系统发现到了服务失败,服务补救系统就将马上运作,进行服务补救活动。在基于对服务补救活动不同的认识的基础上,服务旅游企业的服务补救子系统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管理型的服务补救系统。该系统中的服务补救活动与顾客抱怨处理活动承担着类似的功能,是一种反应式的服务补救,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二是防御型的服务补救系统。该系统将服务补救活动纳入到服务的主要服务片段过程中,在服务主要过程的最后加入了服务补救情节。三是进攻型的服务补救系统。该系统通过适时的服务补救尽可能地减少服务失败的影响。这种系统下的补救活动不仅融入了服务过程中,并且深入到每一个服务情节中,即一旦发生服务失败,则立即会在这一个服务情节中马上展开服务补救活动来进行弥补。这种类型的服务补救子系统才是整体系统中所不可缺少的。

服务改进系统是服务补救管理体系中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它的作用在于不断地从服务补救的经验中学习,并且将所获得的经验迅速地运用于提高后续服务质量。这个子系统使得整个服务补救管理体系的结构完整,同时将整个体系的层次不断地提升。[论文格式]

三、建立有效的服务补救管理体系

服务补救系统是以建立进攻型的服务补救体系为目标,降低已发生的服务失败对服务旅游企业产生的影响;服务改进系统则需要与服务质量管理相结合,通过对服务质量的改进,减少服务失败的发生。具体而言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在建立服务失败预警系统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服务失败的发生,而且更应当对于即将发生的服务失败进行预防。通过顾客期望管理来降低服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

(1)在确保整体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关键是区分出所提供服务的不同维度,按照顾客期望管理的原理,依照不同服务维度的重要程度给予充分的关注。

(2)服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补救的意识,主动避免服务失败。也就是说服务人员能够根据对顾客期望的判断,合理地调整服务水平,把事情做正确!,在预警阶段而不是补救阶段解决问题。

(3)通过其它手段控制顾客的期望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降低服务失败的可能性。

2、成功的服务补救机制是一种进攻型的服务补救,这是一种适时补救的服务补救体系。它遵循着1-10-100的基本原则现场进行服务补救只需要花费1美元,第二天则需要10美元,同样的问题到了第三天解决则需要100美元。它反映出进攻型服务补救是与服务过程紧密结合的一种体系。此外,鼓励顾客抱怨、从失败中学习、公平对待顾客也是建立成功的服务补救系统的其它一些重要策略。

3、服务改进必须紧密结合服务质量管理系。统,不能盲目地对服务标准进行改动。因为尽管服务补救的经验对于改进服务质量保持顾客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经验对于整个旅游企业的营销战略来说是正确的。因为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标准还要受到旅游企业的战略定位、成本控制、顾客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直接将服务补救经验转化为服务改进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服务补救并不总是有效的。在很多情况下,服务产品是无法重新生产的,服务补救对于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意义不大。服务补救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互动关系的类型。如果顾客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参与程度很高,而且投入的价值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补救只能起到缓解顾客不满意情绪的作用,而对顾客的满意率和忠诚度的提高不会具有实质性意义。相反,如果顾客投入的是信息或其他所有物,那么,服务补救的效果将会远远高于前者。这是我们在制订服务补救策略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oBitner.服务营梢(第三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PualR.Timm.成功源于顾客的满意(第二版)[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3]C.Johnston.服务补救[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活动失败总结篇3

微笑着面对失败

李琳琳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微笑着面对失败。

失败,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语言充满哲理,但由于前面交代不够,使人感觉有些突然,不太好理解。】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啊。彭基博先生在《荀子我言》一书中写道:“从古到今,凡成事者,莫不受尽磨难,在磨难中完成自我教育,如此也水到渠成地成就事业。”据报载,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探索过程中,也遭遇过不少失败,经历过不少挫折。但是,正因为战斗在祖国航天事业第一线的勇士们抱定了必胜的决心,笑对失败,反思失败,克服重重困难,中华民族才终于站在了航天事业的至高点!由此看来,难道失败不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吗?【论证缺乏典型性,不能充分证明该文段之分论点。】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促人奋发的动力啊。查尔斯·C·曼兹在《失败的力量》一书中写道:“真正有成就的人,善于从失败中学习。你懂得运用失败的力量时,就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生活宛如一条河流,分割了成功与失败。在失败者眼中,河水深寒湍急,于是他们驻足河边,不敢前行;但对于成功者,他们则充满信心,并以此磨炼自己,即使面对更大的风浪,依然能够泰然处之。只有对失败有切身体会的人,才更加懂得成功的意义——用自己的力量超越自己,如此失败便如阶梯,只要将其踩于脚下,很快就会抵达成功的殿堂。【此段偏重于道理论证,如果结合事实论证会更好。】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收获智慧的源泉啊。《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在自传中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和聪明是沾不上边的。”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被退学,在申请苏黎士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这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从小天资就没有其他人高,在生活中遭受了更多的失败,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纠正错误,积累智慧,最终走向了成功。是的,有时成功不过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而带来经验和智慧的,往往是失败与挫折。无数的事实证明,成功者正是由于从失败中收获了智慧,才一次次由失败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失败,珍惜每一次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构不完整,结尾应在三个分论点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谢谢大家!

【升格点拨】

第一,演讲稿除了要观点鲜明,具有鼓动性外,还要在把握听众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恰当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既要使所选材料充分地服务于观点,又要力求材料的新颖、典型,从而使主题更深刻、更鲜明。文章的主要问题在于,事实论据缺乏典型性,道理论证单薄,没有同事实论证有效结合。

第二,演讲稿的结构要清楚,层次要简明。演讲稿是口头表达,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和玩味的余地,只有结构清楚,层次清晰,才易于听众理解和接受。

第三,演讲稿的语言要流畅生动。演讲的语言贵在口语化,要“上口”“入耳”,可多用一些短句、成语和双音词等,要突出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此外要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幽默风趣,多运用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升格作文】

微笑着面对失败

李琳琳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微笑着面对失败。

失败,是一个苦涩的字眼,是人不得不品尝的苦果,因此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谁愿意微笑着面对它呢?【反问句强调了演讲的题目。】

面对失败,逃避不是办法。因此,不妨转换角度,把品尝失败当做吃苦瓜,味道虽苦,却别有功效,甚至能够吃出健康来。失败,也有积极的一面。【巧用比喻论证,辩证地阐明观点,与第一段观点相反相成。】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啊。有一个人,21岁做生意失败,22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24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26岁心爱的人去世,28岁精神崩溃……34岁参加国会议员竞选失败,49岁参选议员失败,直到52岁终于当上了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不把失败当做走向成功的阶梯,如果不能坦然地面对如此多的失败,林肯可能永远不能成为总统。是一次一次失败造就了他巨大的成功!由此看来,难道失败不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吗?【(事实论证一:有力证明了“失败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这个分论点。】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促人奋发的动力啊。查尔斯·C·曼兹在《失败的力量》一书中写道:“真正有成就的人,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当懂得运用失败的力量时,你就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爱因斯坦一生中有许多重大发现,但有谁知道他经历多少挫折与失败;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寻找理想的灯丝,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诺贝尔一生进行过无数次失败的实验,但他将失败化为动力,继续钻研……可见只要把无数次的失败作为奋发进取的动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摘到成功的果实。自然,如果不能够笑对失败,失败就会成为致命的打击而使人一蹶不振。【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二:从新的角度充分证明了“失败是促人奋发的动力” 这个分论点。】

为什么不微笑着面对失败呢?失败是收获智慧的源泉啊。《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在自传中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和聪明是沾不上边的。”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被退学,在申请苏黎士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上述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从小资质就没有其他人高,以至于“收获”了更多的失败。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纠正错误,积累智慧,最终走向了成功。是的,有时成功不过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而带来经验和智慧的,往往是失败与挫折。无数事实证明,成功者正是由于从失败中收获了智慧,才一次次由失败走向成功!所以,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失败,珍惜每一次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三:从新的角度证明了“失败是收获智慧的源泉” 这个分论点。】

是的,微笑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失败的人,丢掉的是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在多角度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揭示论点照应题目和开篇。】

谢谢大家!

活动失败总结篇4

成败乃人生常事,纵观典籍,有关成败的文章古训、诗词歌赋、格言俗语……比比皆是。

成功可以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社会上的优越感、才能上的卓越感,在社会生活中受人尊敬,在职业生涯和工作环境中受人重视。而失败则意味着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丧失了机遇和利益。可能失业,可能落榜,可能失恋……

我们生活在崇拜胜利者成功者的现实之中,鲜花和掌声总是献给成功者的。成功者享受着人们馈赠的荣耀崇敬,尊重庆贺、欢乐愉悦;失败者则把羞耻愧疚,忧郁自卑,痛苦迷茫,沮丧绝望留在心田而难以摆脱。尽管失败者偶尔也会轻松和坚定,但无论亲朋好友怎样安慰、开导、鼓励,仍然摆脱不了心头的阴影,失败的痛苦往往是刻骨铭心的。

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古训影响着人们,并导致了人们错误地看待成败关系,使成败给人们带来了天壤之别的境遇。成功是美好的。每一个人都向往着成功,躲避着失败。

如何看待成与败这一人生过程中的矛盾?

实际上,成与败是对人的活动和行为结果的一种标定和判断,也是一种心理体验。

成败两者之间本身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而存在于人们的奋斗过程之中。没有成功,就无所谓失败,没有失败,哪儿来的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各人成功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过失败,而在于失败的次数多少以及由这些失败总结出来的经验的多少。天下没有不经过任何失败就取得成功的人,也没有从未体验过失败滋味的就永远成功的人。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下意识的失败感,成功者把它压倒并不容其翻身,而失败者则让这种感觉控制了自己。

成功者之所以是成功者,是他把无数次失败看做是激励自己继续努力的动力,把每一次失败看做是走向成功的一次接近。而失败者之所以是失败者,则是他承认了失败,失去了勇气,沦为失败的俘虏。这是两者的最终区别。人们对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不同说法,也是从精神角度来看待的。有人说,成功是无数次过失的结果,这句话不无道理。

失败多于成功。人不可能处处有得,事事有成。是要经历无数次失败以后才能获得有限的成功,成功的事情总是屈指可数的。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接踵而来的是必须继续奋斗去取得新的成功,守成是不可能的。成功的背后大都是艰苦卓绝,呕心沥血,甘于寂寞。“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而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那刹那间的辉煌。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作为期、无名期是漫长而痛苦的,但这段时间却是一个人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头脑最敏捷的黄金时期。成功之前,由于是无名小辈,可能默默无闻不受人重视,可能受人压抑,但这恰恰是成功者之成功和失败者之失败的分化期。

失败孕育着成功,失败造就了成功,成功能够给人以巨大的喜悦。但为了成功,人们必须经受失败的痛苦和煎熬。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崎岖陡峭的,唾手可得只能是痴心妄想。而陶醉于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采取漫不经心的阿Q态度,也是不足取的。

活动失败总结篇5

一、审计失败的内涵

所谓审计失败,一般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就审计失败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或委托审计的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不满意,主要指未达到审计的目的;二是群众不满意,主要表现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未能公正、公开披露;三是被审计人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以及企业政绩自我认为未能适当反映。由此形成多方舆论评斥审计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构成了审计失败。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

在审计实践中,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导致审计的失败,其情况复杂,成因多样。况且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受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出具审计结论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在短时间内要就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各项经济指标的认定和企业潜在风险,作出一个准确的定量定性结论,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容易导致审计的失败。

(一)外部原因引起的审计失败

1. 领导干部干预审计活动,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对审计活动的干预。一般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涉及领导干部,其关系网非常复杂,如果遇到一个左右逢源的领导,他将或明或暗左右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给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2. 受审计执法范围的制约而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审计法》的规定上。《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活动必须在属地管辖范围内进行执法活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涉及的领域宽阔,何况有些业务并不是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就可以终结,而外延至不属于审计管辖的地域,由此引起审计执法区域的限制,导致审计对跨地区的业务难以查清,由此导致审计失败。

3. 现行干部考核程序、任免手续、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不利于审计。按规定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实行“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做不到。干部的考核、任免、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保密性,况且还要经过一级组织审批,它不可能将党委的人事决定事先公开,或告诉审计部门,达不到“先审计,后离任”的规定。由此出现了国家制度的碰撞,导致有些干部离任又任命后,审计又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未使用或免去的干部,审计后其政绩又十分突出,导致一些干部没有合理使用,社会舆论反响强烈,审计自感有失公正,由于制度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二)内部原因导致的审计失败

1. 或有项目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或有损失、坏账、担保、非正常债务等事项,财务部门如果不充分披露,或故意隐瞒,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审计终结后有时会突然暴露,或是形成经济纠纷,或是引起民事诉讼,或是造成坏账损失,若金额巨大均会否定原审计结论,导致审计失败。

2. 重大违纪问题未能发现,导致审计失败。这主要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某些财务人员主办或参与设立的“小金库”、贪污、挪用、公款私存等违法问题,一般人理解更多的是属审计监督。在审计之后,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只要出现上述问题,哪怕很小的违法问题,而审计结论没有揭露,都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造成的审计失败。

3. 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上失误与疏忽,导致审计失败。在审计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手段和业务素质的限制,或是责任心不强的缘故,都会使审计事项偏离实际,得出与事实相悖的审计结论,引起审计争端,造成审计失败。

4. 审计覆盖面的限制,导致审计失败。如果审计一个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大,经理(厂长)任期又较长的企业时,由于审计人员、时间、财力有一定的限制,审计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采取的抽样审计方式有时会有两种情况,导致审计失败。一是抽审的项目在审计结束后出现问题,对审计结论造成较坏影响;二是已抽审的下属单位(即二级核算单位)出现问题,也会给审计结论带来一定的影响。

5. 审计回避制度的软化,导致审计失败。按《审计法》的规定,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有亲属关系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或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均应当回避。但在审计实践中,除亲属关系外,现今的朋友、同学关系十分复杂微妙,在其经济利益上的互利、冲突具有隐蔽性,审计机关难以察觉,造成该回避的未主动回避,所提供的审计信息有失公正。

6. 执法不力,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审计结论的下达没有很好地执行,致使一些违纪问题未从根本上扭转,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审计失败。

7. 经济责任的考核指标,主管部门从总体考虑下达了定性定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指标既包括全民,也包括全社会,如人均收入、劳均收入等是汇总各行业各种经济成份的综合数字,其中的准确性有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审计难以剔除这些不实部分,在群众中产生异议,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由此存在审计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自身不利因素,导致审计失败

1. 某些企业管理人员,钻法律政策的空子,浪费国家资财,群众反映强烈,但审计又基于没有政策依据难以定性处理。如信息费、咨询费、手续费的支付究竟在什么范围适度,多大金额适当,无具体依据,发现某些领导借机舞弊,群众意见大,审计难以监督,造成审计失败。

活动失败总结篇6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理性地对待。只有理性地分析、汲取失败的教训,认真整理、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学习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次成功的背后,会有千百次难言的失败。当我们处于失败时,往往会颓唐、惆怅于自己所设的重重迷雾之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其实,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再爬起来,继续前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六百多次,如果他萎靡于第一次失败之中,他还能有以后的若干次失败吗?他还会有那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吗?我们能生活在今天华灯初上、霓虹四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不夜城吗?正是爱迪生在许多次失败中的一次次不懈努力,最终走进了成功的“殿堂”,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只有理性地正视失败,在失败中不气不馁的人,才会在失败的中,逐渐找到通往“柳暗花明”的成功路口。

成功,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纵使成功的概率为亿万分之一,我们仍然有成功的机会。成功了,鲜花、赞扬、荣誉“铺天盖地”,我们会因此高兴、喜悦,同时也会沉浸在陶醉、自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之中。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反思与总结,最需要的是理性正视成功。的确,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幸事,是对过去为之曾经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汗水的回报,是对已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但它只能代表过去,它不可能代表下次和永久的成功。往往看重一次成功的人,他只能获得此次的成功;理性正视成功的人,才会有再次获得成功的机会。

活动失败总结篇7

关键词 成就归因 归因偏差 学习过程 引导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38-04

心理学家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他认为“归因”对一个人对待某个问题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有重要作用。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在体验到成功或失败的同时,往往都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对成就行为进行归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对自己学习的成败进行归因,分析成败的原因,这种成就归因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作用,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行为以及对自己学业的期望,同时还将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情感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成就归因的特点,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一、成就归因的模式

海德认为人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总是将学习结果归结为两种因素:一是来自自身的因素,即内源归因。例如:有的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学习,学习能力强等等,而有的学生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自己学习基础差或是解题时粗枝大叶;另一种是来自自身以外的因素,即外源归因。例如将成功归因于内容材料简单容易或是有同学、老师的帮助,而把考试失败归因于题目太难或是老师教得不好,甚至是认为自己的运气不佳等等。

基于海德的观点,心理学家罗特和韦纳提出成就归因还应两个方面的因素:可控性和稳定性。1.可控性。在学习过程中,指的就是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原因是否能受到自己控制的认识。例如:努力程度是可控因素,而能力、运气则是不可控因素;2.稳定性。学生在解释或认识学习成败的诸因素中,有些是相对保持不变的稳定因素,如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难易和多少,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有些则是容易发生变化的不稳定因素,如自身的学习心境好坏,运气或是阶段时间内所受到的帮助等。

综合这三个方面,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的成就归因,可分为八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二、初中生在学习中成就归因的特点

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中成就归因的具体情况,笔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坚持在初中年段本人授课班级进行阶段学习自主分析,在非本人授课班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内容,同时注意观察在测试结束以及得知测试成绩第一时间内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议论。最后发现,初中生对测试结果的归因重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能力强弱、努力程度、教学质量、材料难易及心境和运气。抽样分析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

A. 在自认为失败的学生中,调查结果见表(1)

注:有的学生归因中包含两个以上的内容,以下各表皆同。

B. 在自认为成功的学生中,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1)、(2)可以看出,初中生失败归因多为内部因素,而成功归因多为外部因素。

此外,笔者设计了两份难易不同的测试,要求数学发展较突出的学生(共20名),完成较难的那份,另一份相对简单的则要求数学发展较缓慢的学生(共20名)完成。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判,让他们自主归因。情况如下:

C.数学发展较好的学生归因结果见表(3)

D.数学发展较缓慢的学生归因结果见表(4)

从表(3)可看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在成功归因是显得有些过于谦虚,而失败归因时则主要指向于自身的努力程度。他们可能成功时会骄傲,失败后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但同时他们也很难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习将成为“苦读”而无法真正“乐读”。

而表(4)说明了成绩较落后的学生,明显看出他们自信心极端不足,失败归因时直接指向自身因素(尤其是诸如能力这样不可控的稳定因素),而成功则指向外部因素,而且是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一年的一次数学测试中,整个年段400名学生中,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得到了满分,在他们的试卷分析中,居然如此巧合地写了这么一句话:“这次考试运气很好……。”他们都认为是运气好,才会每题都顺利解答,才会没有因粗心而导致扣分。至于那些与平时相比的突然性的成功,或是和其他同学相比特别突出的成功就更是无一例外地被归因于自己的状态和运气。

结合学生的个性形成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笔者认为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如上的成就归因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认知结构还处于逐渐形成并完整的阶段,对世界、对各种现象、问题以及对自我的认识远不如成人那样深刻和全面,因此,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往往会表面化、片面化,也极容易受各种客观因素或认为因素的影响。

2.“自谦人格”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强调谦虚是一种美德,提倡人们崇尚谦让,在这种道德、文化的氛围中,学生相关将成功首先归于他人的帮助,如老师的教育。而把自身的能力放到次要位置。

3.“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影响

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试题难或是运气不好,心境欠佳等外部原因,这是为了保护自尊心或是逃避家长和教师的责备或惩罚,因而造成了防御性归因偏差。

4.教育影响

(1)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许多教师经常通过上课、试卷分析和个别谈话等途径,引导学生(特别是学业失败的学生)从自己身上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很多学生形成内部归因的习惯;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加上初中生还具有明显的“向师性”,可能影响学生的成功归因,他们会将学业的成功归因于老师的教学能力强。这一点,在表(3)已有体现。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多数家长对孩子都寄予较大的期望,如果孩子未能达到期望,为了鞭策孩子更加努力,往往将失败片面地归因于孩子自身的原因,如不努力、不认真等,其中有少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面对不理想的成绩,会责备孩子不聪明、脑子笨;而如果孩子达到期望,为了避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有往往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己的成就归因的方式和习惯,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5.学生对自身期望的影响

对自己期望值高的学生对自己的才能、胜任力等常充满信心,容易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期望值低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即使获得成功,也总是归因于试题容易、以及运气好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6.性格类型的影响

性格外向的学生,经常对外界事物表示关心、兴趣,开朗、活泼,善于交际,理所当然把成败归因于外部客观因素;性格内向的学生则相反,他们习惯于将成败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

三、成就归因对学习的影响

1.内、外源归因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取得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将促使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增强了学习动机;如果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羞愧,自卑和情绪低落,没有正确的引导,无疑将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若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他们的自豪感和满意感自然就减少了,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羞愧和自卑感则会减少,有的甚至会迁怒于他人。

2.成就归因的是否可控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等可控因素,他们就会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学习的原来的状况,并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相反,若将失败归因于能力、运气、任务难易、家庭条件等不可控因素,他们学习的信心将会动摇,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造成对学习的自暴自弃。一般的,把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勤奋,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的一些学生,成功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鼓励,会进一步提高学习信心,失败将使他们付出更大的努力;相反,把学业成功归因于运气好、猜到了考题,把失败归因于老师教得不好,题目出得太难等不可控因素的学生,他们的反应总是消极的。

3.成就归因的稳定性对学习的影响

成就归因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未来学习活动的期望,影响到学习动机的增强或削弱,例如:学生把某阶段的失败归因于心境、运气等不稳定因素,他们就会对今后的成功仍抱有期望,潜意识中会认为下阶段学习中运气和心情应该会好一些。而若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等稳定因素,则会对改变学习活动的结果无可奈何,甚至丧失信心,若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则将增强他们再获成功的信心,而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会使他们产生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偶然,而不会脚踏实地地学习。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成就归因训练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考试取得成功与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归因,他们所做的积极或消极的归因,不仅对学习动机的引发起重要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下图:

因此,需要正确归因,以避免产生消极影响。而初中学生尚处于心理成熟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既容易形成归因偏差和消极归因,但又容易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纠正,要使他们学会以积极的归因促进、激励自己的学习,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不同的学生归因不同

如前文所说,对自己期望值不同或是性格不同的学生归因倾向往往就不一样,而归因后的行为表现也不同。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努力不够,相信努力于结果之间具有依随性,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往往把学业的失败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再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助感,长期之后,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

只有对学生的归因倾向有较清楚的了解、认识,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预防消极的归因,而多进行积极归因。

2.让学生参与学科活动,取得成败体验,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归因对某些具有归因偏差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科学习活动(如数学游戏、语文的即兴演讲

等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败,并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比较,得到更客观的归因。例如,对学业后进生可以设计总体难度较低,但通过努力可以逐步实现的学习活动,以免出现表(4)中反映出来的归因偏差。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心理学家德伟克(C.S.Deek)对一些数学成绩差而又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在训练中,让这些学生解一些数学问题。有的解开了,有的没解开,解开的时候,告诉学生这是努力的结果,没解开的时候,告诉学生努力得还不够,结果训练后,学生不仅形成了正确归因,而且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

笔者曾经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些问题仅仅靠最增大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更大的努力仍不能带来进步,学生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助感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归因。如:有的学生学习努力,但可能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这样就应尽量使他们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学习方法,比归因于努力程度更能提他们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继续努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他们考虑如何加强技能技巧,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以巧学代替蛮干。

因此 ,归因训练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为总原则,努力、勤奋这个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总处于核心地位,它不仅给改变失败的结局带来信心和勇气。而且也使得保持成功带来激励和自信,从而不论学习的结果如何都会起积极的作用。

总之,积极的归因,将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积极主动性,使学习成为个体的内在需要。更重要的是,不断的体验成败、不断积极归因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认识结构,不断发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并自主完善和建构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连榕. 现代学习心理辅导[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活动失败总结篇8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就动机;相关

1 研究现状

“网络成瘾”与“网络依赖”两个名词是不作区分的。桑标和贡晔应用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金伯利·杨(K.Young) 博士的10条网络成瘾测试标准对16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完全没有网络成瘾的有113人(占69.18%),轻度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的有41人(占25.13%),严重网络成瘾的有8人(占4.9%)[1]。

金伯利·杨(K.Young) 博士在1996年的心理学会年会上第一次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公布了自己对网络成瘾的实证研究。她对比了DSM-IV上所有的成瘾诊断后,认为病理性状态最像网络成瘾,且是临床障碍[2]。

前人的研究对于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大学生网络依赖与成就动机之间相关研究尚无。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学生,共1300人。被试的年龄在19—24岁之间,除去未按要求作答者,有效样本为1073人,有效率为82.53%。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依赖程度问卷

该网络依赖程度改编自美国金伯利·杨(Kimberly Young) 博士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改编后的问卷共14个项目,各题按1-5计分分为“几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五个选项,最终以20分的作为网络依赖的常模,24-36分为轻度依赖,36-48分为中度依赖, 48-60分为重度依赖。经检验,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

2.2.2 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是由我国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成就动机量表而成,并于1992年在中学生和大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2.3 统计工具

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成就动机主效应在性别、年级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表1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知,男生(1)和女生(2)的网络依赖的总分不高,而得分越低的网络依赖程度就越低。对男女生网络依赖的情况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网络依赖得分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

表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

表3 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

(M±SD)

由表4可知,男生(1)和女生(2)的成就动机稍偏低,而得分越低成就动机就越低,这说明男生和女生都存在一定的成就动机困乏情况。再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成就动机得分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p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和成就动机在年级上的差异,把各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和成就动机进行了方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网络依赖、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主效应在四个年级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再进行LSD事后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4 事后检验表

由表4可知,大一与大二、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以及大二与大四在网络依赖度上差异显著,大二最高;大一与大二、大二与大三,以及大二与大四在追求成功动机上的差异也是显著的,大二最低;大一与大二、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三,以及大三与大四在回避失败动机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大一与大四,以及大二与大四在成就动机主效应上差异极其显著。

3.2 网络依赖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3.2.1 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和成就动机各因子及总体统计量描述

表5 大学生网络依赖度和成就动机各因子及

总体统计量描述

由表5可知,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平均为23.57分,是比较低的。成就动机主效应的最低达到了-46.00分,最高为54.00分,平均值为3.67分,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差异相当大。还可以看到,追求成功动机的得分总高于避免失败的得分,说明总体上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

3.2.2 对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各因子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

将网络依赖和成就动机各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网络依赖、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主效应之间均有显著性相关。网络依赖与追求成功动机以及成就动机主效应呈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回避失败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表6 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注:* p

4 讨论

4.1 网络依赖、成就动机在性别、年级和学历上的差异

4.1.1 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分析

就网络依赖程度来说,从研究结果可知,在性别水平上,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从平均数分析可看出,男生的网络依赖总体程度高于女生,这与国内前人研究结果也一致。前人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男生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具有冒险精神,猎奇心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于网络依赖的危害缺乏警惕性,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就成就动机来说,男女生的成就动机都偏低,这说明大学生缺乏成就动机,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而女生成就动机较高,一般的研究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成就动机逐渐低于男性的成就动机,但是本文结果表明,女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男生。笔者认为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女大学生在接受不断的教育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已经表现出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冲破了传统观念中女性相夫教子的生活目标,从而表现出对成就的追求与渴望。当然,这一差异也有可能是多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4.1.2 网络依赖程度与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分析

就网络依赖程度来说,大一新生面对新鲜的大学生活,更多是在适应,有些还沿袭着中学时的学习方式;对网络依赖程度并不高。大二学生课程相对较多,时间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予他们消耗在网络上。而大三学生已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课余时间较多,学习、生活都较为自主,部分同学对大学生活存在倦怠感,对目标迷茫。进入大四,就将面对再深造或是进入社会工作等现实问题,有了更明确和更重要的目标追求,他们能够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自己的活动。

就成就动机来说,本文研究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大四的成就动机高于大一、大二,大二的追求成功动机最低。大一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刚从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环境换到大学这个相对自由宽松的新环境中,虽然大多数学生踌躇满志,但是对大学阶段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都还不了解,也比较盲目。这就导致了大一学生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和会回避失败的动机都较高。进入大二,部分学生沿袭着高中的学生方式,表现出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不适应,在一年学习中,同学之间拉开了差距,加之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和诱惑性的因素都对其成就动机产生了消极影响。大三学生对自己有客观认识定位,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必须尽早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但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又有些迷茫,所以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都较高。而大四学生逐步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评价和定位。毕业在即的他们,外界的压力增强、父母的期盼让他们必须面对再深造或是进入社会工作等现实问题,有了更明确和更重要的目标追求,大多学生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会抓住在校最后的宝贵的时间汲取知识、增强技能,为就业做充分准备。

4.2 网络依赖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知,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差异较大,追求成功动机的分数总高于避免失败的分数,说明总体上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大学生网络成瘾总分与成就动机主效应总分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测:成就动机越高的大学生其网络依赖的程度越低,而成就动机越低的大学生其网络依赖的程度越高。

网络依赖、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主效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网络依赖与追求成功动机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回避失败动机显著正相关。

成就动机越强的大学生,学习发展目标越明确,一般更加自信、独立。成就动机越强的大学生,越敢于尝试,从追求成功中的巅峰体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成就动机越低的大学生一般缺乏自信心和执行力,容易沉迷于网络,从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感。但当他们从虚拟世界的满足回到现实生活失落中,则更易对自己产生消极评价,恶性循环阻碍自我目标实现。所以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低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效防止学生网络成瘾。同时降低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也是提高其成就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

5 结论

1)大学生中性别对网络依赖程度和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极其显著,网络依赖程度水平上,男生高于女生,成就动机水平上,女生高于男生。

2)网络依赖、成就动机主效应、追求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在各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

3)总体上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强。

4)网络依赖、成就动机主效应、追求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网络依赖与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主效应显著负相关,网络依赖与回避失败动机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活动失败总结篇9

我不是个勇敢的孩子。我害怕困难,我害怕前路的茫然,还害怕面对前路的艰辛,我害怕面对没有方向感的世界,我害怕失去自我。我总是会在事情快要有结果的时候,特别是在自己有不好感觉的时候,选择逃避。

我总是想学着去坚强,可是坚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坚强总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子坚强,它并不是两个字,它并不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时的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我觉得它好难。我曾经尝试着去做,可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放弃了。虽然事情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事情总是以放弃而结束,但是我并没有很轻易的说出不。搜虽然不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我也不是轻易放弃的孩子。我的放弃总是在挣扎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请你不要以为,在你坚强了之后就一定是彩虹,就一定是美丽的世界在等着你,人并不是会事事都顺心,我们照样会面临失败,我们照样会面临痛苦,我们照样会面对哭泣,只是在我们失败在我们痛苦在我们哭泣之前,你要尽量争取。

或许,我是个失败的孩子,我是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所以我的世界总是失败比较多。不管我努力了多少,我的失败率总是会有70%。

可是那天之后,我觉得,我的生活不该是这样子的,我的生活也不应该是失败的,我的生活也该是五颜六色的。我也权利我也有能力去争取彩虹的。

生命真的很脆弱。大自然两分钟的颤抖,我们就面临生离死别,我们就开始人心惶惶,我们就开始不知所措,我们的大地就是一阵阵的慌乱。

同样,生命也是很坚强的。废墟中的可乐男孩,为了有活着意志力的看书女孩,那个废墟中锯掉双腿才被拯救出来的女孩,经历了几天几夜还能被战士救出来的人们,如果面对着眼前的废墟,看着周围的黑暗世界,他们放弃了生的意志力,那么他们活着吗?他们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活动失败总结篇10

人生一世,总免不了挫折,失败。但正所谓“失败孕育成功”失败了没关系,因为失败后的态度和行动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

“善败者不亡”就是说用正确的眼光审视失败,用坚定不移的行动扭转失败,这种失败就叫成功。

越王勾践就是一位“善败者”,他曾兵败给吴国,在吴国受尽侮辱,吃遍苦头。可他回国后,谨记那份耻辱,“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在卧心尝胆的同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终于大破吴国,一雪国耻,让这种失败变为成功。

大科学家爱迪生也是一位“善败者”,他说过: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他曾花十年时间,尝试五万次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也许就是十年光阴的磨炼,五万多次失败的洗礼还有五万多条经验的充实才使他具有一股无名的力量化无数的失败为成功。

美国总统林肯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善败者”,他在登上总统的宝座之前,同样经受过很多挫折——母亲早逝,爱侣去世,两次大生意失败,五次角逐议员落选,但这些都没有使他泄气,反而激起了他勤奋学习和认真实践的决心。也许正是他在次次失败中汲取的经验教训造就了他在美国人心目中是最伟大人物的地位,也造就了他这段变失败为成功的神话。

当然,生活中也存在很多“不善败者亡”的悲剧。楚霸王项羽把失败归于天意,而不能认识自己终致失败的原因,所以落得个自刎于乌江的下场。他们的失败永远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