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00:36:28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1

XX:

为全面贯彻党的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六保”金融服务工作,切实落实“普惠金融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根据《XX》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及时制定方案,成立小组,全力保障此次宣传月活动质效落地落实。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组织部署

X及时成立了以X为组长,X为副组长,X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二、活动开展基本情况

X以全面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加强公众金融知识教育,持续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知识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X服务水平与公众消费满意度为切入点。系统性的对X银行的22家营业**进行分组:一是针对农村人口、贫困人群等;二是针对老年人群;三是针对周边企业;四是针对在校学生。领导小组指导分行以金融知识普及和送金融知识为抓手;以摆摊宣传和循环走访相结合为契机,引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领导小组还特别针对X的35岁以下青工进行了线上宣传大评比,线上宣传不限于抖音、快手、美篇等,在此期间,X踊跃参与,涌现出大批点击量高、质量优秀的美篇、长图等线上宣传文稿,为此次“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高质效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渠道支撑。

三、工作亮点

(一)多维度强化厅堂宣传质效。

X通过在营业**悬挂宣传横幅、LED显示屏等宣传载体展示活动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支行大厅内液晶电视播放宣传短片,并在X内布设金融知识宣传资料和宣传展架,为客户阅览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在X设置宣传服务专区,安排专人向客户分发宣传资料,并提供相关业务咨询。活动展开以来共计发放宣传彩页3万余份,受众客户多达5万余人。

(二)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百姓。

组织员工“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入商场”,在各个X周边社区、商户,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进商户活动,贴近群众与个体工商户,主动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上门金融知识普及服务,力争做到将金融知识送到更多的金融消费者身边。为广大公众提供咨询,积极扩大金融知识普及面,提升活动效果。提高了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度。

(三)把握契机开设独特的“学期第一课”。

**精准把握“开学季”的有利契机,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走进校园,从电信诈骗、反假币、反洗钱等金融知识为切入点,全面激发出全体师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潮,真正让金融知识走进校园、走进师生们的心中。向同学们普及了有关“校园贷”、“现金贷”、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金融知识,深化了同学们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同学们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四)庆祝“三农”迎丰收,助力“脱贫”强宣传。

**在“**”**省主会场上积极开展了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宣传活动中,**员工为广大群众详细解读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群众提出的扶贫小额信贷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真正的做到了把金融扶贫政策送进广大群众的心中,把金融扶贫优惠装在广大群众口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源源“活水”。为更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民金融素养,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借助“**”,对参加活动的广大群众开展反洗钱、反假币、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一系列金融知识进行宣传。为老百姓送去了各类金融扶贫政策,丰富了城乡群众的金融知识,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四、重点宣传内容

(一)宣传银行卡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电信诈骗等社会关注热点领域。**组织信息部、电子银行部针对网络安全高度凝练,总结出“十条金句”,引导群众精准识别电信诈骗,六个“一律”教导群众防范电信诈骗。

(二)以案说险讲解典型案例。**抽调业务骨干,深入社区、商户、校园,对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宣讲,并拿出法律警示广大群众,启示群众引以为戒,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三)现场宣传反洗钱、反假币金融知识。**工作人员拿出真实人民币,用实物来对商户与学生宣讲如何识别假币,用真实案例警示洗钱的危害。

(四)虚假金融广告等违法违规金融警示宣讲。围绕前期**前期发现的虚假金融违法广告来警示社区群众,远离非法金融广告,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2

为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金融消费者更好地学习金融、了解金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关于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的通知》(廊银办[__]67号)文件要求,支行拟于__月1日开始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扩大金融服务受众面,使更多的金融消费者享受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准确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了解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各自的责任,树立“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的理念。

二、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时间为__年__月1日至__月30日。

三、宣传口号

本次活动的宣传口号为,“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风险责任,共建和谐金融”。

四、活动领导小组

支行成立“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组长:__

领导小组成员:__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户外现场宣传

在办公楼前树立宣传栏、设立咨询台、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金融知识、接受金融消费者现场咨询。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深化社会公众对金融风险知识和风险责任的理解,增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届时,各部室要按照支行“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领导小组安排,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参加人员与广大百姓进行现场互动,就百姓关心的金融热点问题现场接受采访,当场进行解答,有效地促进支行“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到位。

(二)与永清新闻媒体协作,开辟宣传专栏

支行将利用《文明永清》报刊、永清电视台、永清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媒体进行持续宣传,进一步增加宣传力度。一是与县委宣传部合作,争取《文明永清》报刊一定版面,开展人民币知识、银行知识、反洗钱知识、反假币知识、征信知识、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政策法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长期性宣传活动。二是与永清电视台合作,在组织开展《征信业管理条例》宣传,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进一步优化经济金融发展环境,提高全面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开辟人民币知识、银行知识、反洗钱知识、反假币知识、征信知识、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政策法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宣传专栏,扩大金融知识宣传面。三是利用“永清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将人民币知识、银行知识、反洗钱知识、反假币知识、征信知识、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政策法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资料到网上,通过“永清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布,提高全民金融法律意识。

六、活动要求

(一)认真组织,全员参与。支行“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领导小组,各部室要按照方案要求,围绕人民币知识、银行知识、反洗钱知识、反假币知识、征信知识、银行理财产品、金融政策法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组织做好金融宣传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投入到“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宣传工作中去,做到工作与宣传“两不误、两促进”,全面提高自身金融法律意识。

(二)积极推进,确保质量。支行“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领导小组,各部室要针对宣传活动内容,组织做好电子资料、纸制宣传资料筹备工作。特别是各部室要及时与上级行有关对口科室联系,争取得到上级行对口科室全方位支持、指导,组织做好宣传资料收集工作,为支行“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开展发挥好重要作用。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现状;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如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线上理财等金融服务,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现状分析

1.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了解程度

对社区居民进行走访宣讲以及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数据: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完全不了解;79%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有所了解但了解很少;12%的社区居民表示对互联网金融很了解或了解较多。通过此数据可以分析得到,绝大部分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甚少,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不足,范围较小,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需进一步走出束缚,走进社区,走到居民生活中。

2.对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结构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的结构,我们对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年龄段及其职业划分,得出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知识完全不了解的人群中有95%以上为60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他们大多表示“自己已不再当家作主”,家庭财政全权交由儿女负责,更不懂得电脑及互联网技术,平时关注此方面信息很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大部分为30岁-50岁的中年人,而这些人中75%为男性,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表示平时关注时事新闻及此方面信息较多,会进行此方面投资,而此年龄段的女性表示虽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但并没有特别关注,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新闻,对投资理财参与较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表示很了解或了解较多的居民中有72%为30岁-40岁的居民,他们大多有较高的教育文化水平,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平时接触电脑、智能手机等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经常性进行金融投资,其中不乏从事金融、证券等行业的相关人士。

3.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途径

社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了解途径:39%的人表示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媒体;15%的表示通过杂志报刊等纸质媒介;28%的居民表示是通过互联网了解;18%的居民表示是通过朋友介绍或在日常生活中有使用及投资。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人们还是较多的通过传统形式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通过这些方式了解的知识很大一部分具有片面性及自主选择性,且居民表示对于了解的内容都是凭自己理解揣度,出现的一些专业语言等更是不明白,甚至有时看不懂“这是干什么的”,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知识仅通过三言两语的新闻报道及广播广告或文字性的内容进行普及是远远不足的,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应有专业人士,经过严格的培训,以亲民利民,普通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进行。

三、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的相关建议

1.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自治,建立强有力的内控机制

与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截然不同的是普通群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越来越怀疑,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互联网金融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交易安全问题屡见不鲜。比如手机电脑等在线支付,可能发生病毒侵入、微信号被盗、个人信息、银行卡的用户名密码账户被不法之徒窃取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严重泄露使用者个人隐私,对移动支付者造成财产损失。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提倡创新时,应注重规范,在强调便捷时要重视安全,在追求效率时要注重质量,在开展业务时应要求诚信。这就需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加强自治,建立强有力的内控制度,设计合适的软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及其财产安全。

2.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

不同于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的传统金融行业,应对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未有较为合适、完善的监管体制。造成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平台混乱,“跑路”现在常常出现。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已变成亟待解决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所涉猎的领域及内容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监管细则,完善监管内容,强化监管模式,可建立法律条款及细则,加强监管的力度。此外,互联网金融监管还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3.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机构

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并非只是高校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工作,更是社会问题和大众责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缺少明确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组织领导者,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相对分散,教育内容局限,缺乏统一协调性。针对这一问题应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教育方式,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机构,定期及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对社会群众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公共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提高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全方面认识。

4.丰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的形式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应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的重视,继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社区”“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现有活动,与此同时,学习英美等国的经验,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兴媒体手段,建设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平台,设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热线”,开展互联网金融普及教育活动。将金融教育融人居民日常生活,充分调动自律协会、民间团体、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等广泛参与金融教育。

5.注重按需开展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大多都是泛泛而谈,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区和人群基本情况调研的情况下,没有针对性的宣讲教育。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时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面临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如在中小学生中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知识,提高青少年互联网金融意识;对于高中生及大学生开展竞赛,挑战杯等活动,培养发掘互联网金融人才;在经济较繁荣的城市高开区等区域,针对较高收入人群,开展讲座,帮助其在互联网金融大时代下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对于农村等经济落后,人们文化水平较低地区,重点普及实用性较强的互联网金融知识以及如何识别和防范利用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活动的知识;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者普及互联网金融贷款及中小企业融资知识。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亟不可待,如何更好的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教育工作已然成了急迫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总结而言,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可从两个大方面出发,一是改善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的问题,弥补互联网金融的缺陷,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建立对互联网金融完善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的触角伸到哪里,监管就到哪里;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技术,诚信经营,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二是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这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高校、社会群众等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的互联网金融知识。

参考文献: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4

为提高全社会对增强金融素质和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倡导银行业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公众金融素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4年9月1日,银监会正式启动了2014“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本次活动经过筹备、动员、活动、总结四个阶段,共历时半年有余,在“统一时间、统一原则、统一重点,形式多样”的方针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一)横向合作营造氛围。在银监会会机关举办的2014“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上,银监会邀请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领导出席并致辞,现场发放少儿和青年金融知识读本、少儿理财日记本、“金融掌中宝”应用软件等金融知识学习工具,有效展示了银监会联合各相关部门共同致力于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努力。在宣传月期间,通过在银监会机关摆放宣传展板、在核心街区悬挂道旗、在首都机场播放活动宣传片等方式,在力求节约的前提下有效地营造了宣传氛围。

(二)重点提高金融素质。在活动中,各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互动交流、实地体验等形式替代传统说教方式,以小而精的知识取代全而空的内容,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以走进网点为主,引导小学生培养金融兴趣,如北京、山东等银监局邀请小学生走进银行网点,体验银行设备,向小学生讲解银行利息、财务规划等知识,并组织征文绘画比赛,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以走进校园为主,帮助中学生学习金融知识,如上海、安徽等银监局组织编写特色金融知识读本、设立“金融角”、组织金融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开展金融知识课堂活动,搭建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金融知识普及体系;以交流互动为主,助力大学生掌握金融技巧,如天津、湖北等银监局与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组织大学生金融节、高校金融论坛、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提高金融素质和风险防范水平。

(三)多种渠道拓展宣传。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以21万余个基层网点为主要宣传阵地,通过摆放宣传折页、播放金融知识动画片、设置咨询台、开辟金融知识宣传专区、赠送金融知识读本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此外,各银行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短信平台和新闻媒体等渠道,有效提升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的广度与深度。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加强统一部署,创新宣传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侧重特殊群体覆盖。除了重点服务青少年人群外,各银监局还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力争覆盖到少数民族、中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居民等各类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群体,如、云南、广西等银监局将宣传材料转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活动,提升了金融知识宣传服务的针对性;福建、深圳等银监局深入社区,通过灯谜竞猜、移动宣传车、文艺汇演等形式向老年居民普及谨慎理财、防范电信诈骗、远离非法集资等知识;山西、辽宁、吉林、河北等银监局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开展基础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了解金融知识、体验金融服务;重庆农商行、中电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信托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规范服务纠正问题。活动期间,各银监局对“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完善银行服务,打造行业品牌。浙江、江苏、河南、江西等银监局派出活动督导组,通过突查、暗访等方式对银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广东、四川等银监局开展特殊人士服务、银行代销业务、银行卡销售等专项整改活动,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监管政策,规范服务行为。

在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和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了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据统计,全国共有21万余个银行网点参与活动,设立户外集中宣传点12万个,出动宣传人员144万余人次,接受消费者咨询超过9416万人次,发放宣传材料超过1.1亿份,发送公益宣传短信1.8亿余条,在各类媒体上投放宣传片和宣传广告16万余条,在全社会广大消费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巩固成果,建立机制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知识;知识普及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75-03

我国农村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当今党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政策优惠,无疑是为农村金融改革创造了新机会、新环境。然而,如何使更多的农民有序的参与正规、合法的农村金融中来却是一大难题。结合当下农民金融知识水平仍然匮乏的现实情况,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必不可少。我国目前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重城市轻农村,使农村地区众多农民金融知识水平追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课题组针对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及普及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州、镇江、盐城常州)和山东(滨州、烟台、潍坊)的部分农村地区,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4份。调查显示,大部分调查地区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较低,被调查者普遍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1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七个地市中,调查对象中的农村居民包括从事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个体经营户、村干部和农民工。从年龄来看30~50岁的青壮年人群占调查对象的大部分。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大部分人达到了初中学历(97人,约占被调查总数59%)。从家庭收入来看,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3万~7万元,所占比例达到4785%。其次为1万~3万元。根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状况为略有盈余,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22%的农民能够有较多盈余,用于自主理财;仅有613%的农民只能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如下图所示。

2农村金融知识水平分析

21农村居民普遍金融知识水平低下,金融意识薄弱

首先,金融基本常识匮乏,金融素质低。在对部分金融名词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时,对高利贷、信用卡、支票、股票这一类常用金融术语表示了解的受访群众达到61%,而对网银、基金、质押、汇票、贵金属交易、外汇、期货这类术语了解的人数均未超过10%。在有关假币鉴别的问题上,64%的人表示只会1~2种鉴别假币的方法,甚至有4%的人表示不会鉴别假币。可以看出,很多农户认为金融离自己很遥远,对于金融的概念模糊,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即便有少部分对金融知识有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模糊大概的了解其意,对金融相关知识缺少准确、深入的了解,这些掌握错误信息的居民比一无所知的居民更危险。

其次,缺乏金融法规知识,对金融风险重视不足。在问及借贷过程中如何防止借贷纠纷时,有近半成485%的人选择了“无措施”。这说明农村居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而广为农村居民接受的防范措施为口头约定与打欠条(387%),这说明农村居民对金融法规知识的掌握运用及金融风险意识的培养存在较大欠缺。

最后,当问及是否希望掌握金融及相关法律知识时,有24%的人有强烈的愿望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金融法规知识,37%的人觉得有一点了解就可以,28%的人表示无所谓的态度,而11%的人选择不希望。可见,大多数农户都缺少了解金融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欲望。农民大多倾向于自给自足和轻不言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主动获取外生金融知识的机会。从保护农村居民合法金融权益及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帮助农民树立风险意识及普及金融法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22缺少对金融创新型工具的了解,金融知识宣传时效性差

网银作为新兴的为人们所熟知的快捷金融工具,在农村地区的调查中超过52%的受访人群表示从来没有使用过网银,8%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网银,只有17%的受访群众表示经常使用网银。在小组成员调查走访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目前农民对金融的了解仍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对于网上查询、支付、缴费等新型业务和产品的了解较少,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从未使用过ATM机。可见,农民对金融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对新型金融工具了解不足甚至从未听说。

在涉及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问题时。有56%的选择不清楚当前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69%的人选择不清楚当前的贷款利率。只有26%的人知道活期存款利率,14%的人知道六个月内贷款利率。可见,金融消息的传达在农村存在时滞性。被调查者得知金融知识的渠道有限,只有去参与相关金融业务时才会对新兴金融产品有所接触,农村居民也难以得到与之自身息息相关的相关政策的信息,这就导致了农村金融知识水平处于一个落后的地位。

23农村不同年龄、教育程度的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水平不同,差异性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中参与银行业务的类型、频率都是不同的。从而反映实际运用金融知识水平的高低。由于年轻人(30岁以下)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较强,对存贷款业务、理财产品、贵金属等业务都有所涉及;而年纪较大(3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长期处于农村的环境接受金融知识渠道受到限制较大,也较难接受新知识,所办理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中,并有一部分人选择“他人代办”。这反映出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

再看不同教育程度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在对银行业务熟悉程度上,各个教育程度的受访人群办理过存款业务的均超过80%。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群体,主要办理个人存、贷款业务,对购买债券、贵金属、兑换外币几个业务都无接触,甚至有128%的农民选择找他人代办业务。接受过初中、高中教育的农民则会接触少量的债券和贵金属业务,但仍有不到10%的农民需要找他人代办。从对网银的熟悉程度这一方面来看,对于网银无认知度的群体集中于只受过初等教育的人群,其从来没有使用以及没听说过的比率分别达到409%、583%。总体来看,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水平越高,但并不是简单的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提高。

3农村金融知识水平低下原因分析

31农村居民知识水平受限,金融意识不足

根据我们针对农村居民对是否获取金融知识方面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人都没有了解金融知识的积极性。农村生活压力较大,农村居民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生活方面,对金融经济等方面关注较少。加之知识水平受限,大部分人都未意识到金融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农户都缺少了解金融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欲望,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居民主动获取金融知识的主动性较弱,成为农村金融知识水平提高的内在阻力。

32获取金融知识正规渠道少,宣传教育力度不足

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频率低,覆盖人群少。在对农村居民获取金融知识渠道进行调查时发现,通过村委会普及和银行金融机构下乡两种较为正规和规范的渠道获取金融知识的人仅仅只占了8%和19%,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学习和书籍网络得来。另在受访群众中,仅有18人参加金融知识普及讲座或其他活动。可见,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频率较低,受众面较窄,只有极少数的农户可以接受到正规的金融教育。传统的金融机构忽视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许多信用社、银行不具有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的主动性。即使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也多在周边地区进行,下乡进户的宣传频率少,宣传范围很受限,许多农户难以了解关乎切身利益的金融信息和政策。

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形式单一,多渠道宣传少。目前金融机构在农村宣传金融知识方式主要是发放宣传单、张贴横幅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及设立临时咨询点,这些宣传形式单一,过于死板,缺少趣味性,容易使宣传人群产生厌倦心理,降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并且这些宣传形式限制在面对面的进行知识的灌输,持续时间短,受众面也比较小,宣传教育效果有效,成为制约农村金融知识水平提高的阻碍之一。

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缺乏长期宣传,多临时宣传。金融机构在进行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时,大多集中于“宣传周”、“宣传月”进行突击性的金融宣传,常年性有计划的工作则进行的比较少。宣传过程中,重视了金融知识的灌输,并没有重视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宣传教育的效果把控。另外,宣传的知识也缺乏系统性,因为缺少长期教育的规划,大多数宣传教育集中在基础金融知识的普及上,容易造成同一知识的反复宣传,进一步深层次知识从未宣传。

4提高农村金融知识水平及对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建议

41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要具有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上的针对性

在宣传工作中,要突出对青壮年人群的知识宣传。青壮年是农村生活和经济的主力军,但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部分人群的金融知识水平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重点针对30~50岁的青壮年人群进行金融知识普及。

在宣传内容上,针对大部分人群对传统金融知识了解较多、新金融知识了解较少的情况,要加强型兴金融知识的普及。另外,由于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金融知识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宣传工作应根据不同教育程度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针对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群,宣传重点在金融基础知识,侧重基本概念的解释、常用金融词汇的普及,而针对高中及以上人群,主要侧重新兴知识的普及以及最新金融动态的分析与探讨。

针对农村居民金融法律意识较差的现状,自我保护的权益意识较差,宣传过程中也要加强有关金融法律知识的内容,比如防止借贷纠纷的措施、真假币的区分、有关农村的最新政策措施等,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42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要提高宣传频率,银行地方分支机构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多进行下乡进户的宣传教育活动。地方分支机构是最直接有效的和农民群众进行接触的组织,每一次接触过程中多进行一些教育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发放相关宣传手册等,扩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受众。其次要建立长期宣传机制,树立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可以以村委会为长期宣传的入口,每当有农户遇到相关金融纠纷或者是咨询的时候,可以通过农村最基层的村委会进行有效的金融知识普及。另外,也可以选取一部分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居民在培训之后成为宣传员,深入农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普及,帮助居民树立金融意识。最后要多角度多途径宣传,使金融知识普及途径多样化。普及工作可以利用手机与网络等新型通信工具,与手机、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向手机用户以短信、手机报等形式发送金融知识,或建立网络平台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这些宣传方式突破了宣传手册、讲座等形式的局限,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宣传,宣传方式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更加灵活,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受众面也更加广泛。

43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要重视教育效果,建立反馈机制

在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将单一单向的宣传方式转变成信息来往式的交互宣传。在宣传活动中做到送答结合,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宣传效率,注重教育效果;将弹性的宣传要求转变为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达到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预期效果。

增加对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效果的了解,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对宣传工作涉及农民进行回访与考察,注重对宣传工作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宣传工作重点。可成立专门进行反馈工作及处理反馈信息收集的工作小组,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4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要突出在校大学生的作用

在校大学生相对农村居民而言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接受了最为系统的金融教育,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具有明显优势。鉴于农村金融知识的匮乏,应该调动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作用。一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大学生开展“送金融下乡”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带来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二是在非假期期间,与学校附近农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农村知识普及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磊哈尔滨农民金融知识测评与提高对策[J].商业经济,2013(11).

[2]任鹏飞,张海应基层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现状调查与思考[J].西部金融,2011(9).

[3]杨祁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金融教育“短板”问题[J].黑龙江金融,2012(2).

[4]陈太玉海南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亟待提高[J].时代金融,2011(10).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6

为了深入贯彻银监会关于做好农村金融活动的文件工作,为了加强台州银行总行下达的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的理念,加强“三农”服务,发挥台州银行支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在安华镇XX村协助下决定在全村内展开台州银行“进村入户”的普惠金融活动,为了保证这一次金融活动有序稳健的展开,为了更好的惠及广大村民,特制定本企划。

一、核心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镇政府的支农政策,树立台州银行服务“三农”的理念,充分发挥“深扎村居”的传统作风,台州银行将通过公益活动、普惠金融活动,全面走访驻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帮助村居民全面掌握自身需求,掌握理财、金融相关知识,宣传正确的金融理念,为村居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为了建设村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计划

1、加强反金融诈骗宣传,增加农村居民的金融防范意识。

2、开展金融公益活动,保护村中环境卫生,保护村民的根本利益。

3、开展普惠金融活动,让村民对银行金融有大概的了解,积极的跟进服务,推广电子产品应用,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使村民即便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活动实施方案

1、公益活动

①、周末量血压活动

②、免费理发活动

③、环境卫生活动

④、慰问活动

⑤、长寿面活动

2、节假日活动

①、腊八节活动

②、中秋节活动

③、春节活动

④、元宵节活动

3、普惠金融活动

①、金融反诈骗宣传活动

②、金融宣讲(包含金融产品)

③、………………

腊八节公益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21年1月20日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活动背景:又是一年腊八时,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安华镇新一村联合台州银行诸暨支行,开展“浓情腊八粥温暖花东人”腊八主题文化活动。

在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给村民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台州银行诸暨支行、新一村村委会

五、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村中分发银行宣传单,前三天联系并统计各自然村所需粥品数量,准备食材及烹饪工具、准备台州银行横幅、产品展架、宣传单等

(1)自然村邵佳沿村:XX份

(2)自然村胡堂沿村:XX份

(3)自然村江水沿村:XX份

2、人员安排:1月18日,确定村委会志愿者人员数及银行志愿者数,文化礼堂门口分发粥品人数4个,不方便过来领粥独居老人上门派送腊八粥,派送人员2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1人,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量血压公益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每月15号上午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更好地服务村民,针对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普遍增多,经常测血压对患者控制血压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台州银行诸暨支行与安华镇新一村村委会达成协议,长期开展免费为新一村村民提供免费量血压的便民服务,将健康服务带进村居,为他们送去身体的提醒,同时可以掌握自己身体健康程度,让大家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四、主办单位:台州银行诸暨支行、新一村村委会

五、活动对象:中老年人群体

六、活动内容:量血压、测血糖、卫生知识宣讲

七、活动流程:

(1)确定新一村大致中老年人群体人数、名单

(2)提前三天在村居中分发宣传单,通知村民活动时间、地点

(3)提前准备所需医疗器材、如血压计、血糖仪

(4)准备台州银行横幅一条、产品展架、宣传单等

七、人员安排:总共需要6位工作人员,2名负责测量,2名负责登记,1名负责卫生知识宣讲,1名负责拍照记录

金融知识下乡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活动宗旨:宣传金融知识,积极引导农村牧区青年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科学理财,掌握信贷和投资技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团组织在提高国民金融素质、促进金融生态建设、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四、活动主题:宣传金融知识,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

五、活动内容:组织台州银行客户经理、前台柜员志愿者,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中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农村在新一村文化礼堂内宣传有关金融知识,把金融产品的理财知识,信用贷款、随借随还兴农卡的办理流程,以及反假币、预防非法集资、识别金融诈骗等常识,传送给农村。

(1)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服务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板、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有奖竞答、广场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为农村青年提供金融知识咨询服务

(2)现场介绍台州银行村居兴农卡产品,办理简单,随借随还,手续方便,村民家中备用金

端午节活动方案策划书

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主办单位:台州银行诸暨支行、新一村村委会

四、活动对象:中老年人群体

五、活动宗旨:为了有效地利用传统节日这个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村民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台州银行联合安华镇新一村村委会在端午节举行包粽子活动。

六、前期准备:

(1)提前三天在村居中分发宣传单,通知村民活动时间、地点

(2)确认人数,提前一天采购

(3)准备台州银行横幅、产品展架、宣传单等

七、人员安排:总共需要6位工作人员,1位负责登记,2位负责一同参与,1名负责粽子统计,1名负责兴农卡产品宣讲,1名负责拍照记录留念

八、活动细则:

(1) 每位参赛者包2斤糯米,比时间、质量、外观、口味。

(2) 米、芦叶台州银行诸暨支行准备,盆、勺子等辅助工具自带。

(3) 粽子口味暂定甜粽,辅料诸如红枣、红豆,需要其他口味辅料自带

(4) 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鼓励奖若干名。

(5) 包好的粽子一半自己带走,剩下一半送给村中独居老人,低保户。

九、粽子评选后,颁发粽子奖品前,由台州银行诸暨支行工作人员分发兴农卡宣传单,介绍兴农卡产品

十、颁发奖品,奖品暂定(商量后统一采购)

十一、活动目的: 通过比赛,既让大家继承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又增进银行及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把粽子送给独居老人,低保户把传统节日的意义又进行了深化,以此来增加村居的凝聚力。

(其他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企划书

为了深入贯彻银监会关于做好农村金融活动的文件工作,为了加强台州银行总行下达的服务农村普惠金融的理念,加强“三农”服务,发挥台州银行支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在安华镇XX村协助下决定在全村内展开台州银行“进村入户”的普惠金融活动,为了保证这一次金融活动有序稳健的展开,为了更好的惠及广大村民,特制定本企划。

一、核心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镇政府的支农政策,树立台州银行服务“三农”的理念,充分发挥“深扎村居”的传统作风,台州银行将通过公益活动、普惠金融活动,全面走访驻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帮助村居民全面掌握自身需求,掌握理财、金融相关知识,宣传正确的金融理念,为村居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为了建设村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计划

1、加强反金融诈骗宣传,增加农村居民的金融防范意识。

2、开展金融公益活动,保护村中环境卫生,保护村民的根本利益。

3、开展普惠金融活动,让村民对银行金融有大概的了解,积极的跟进服务,推广电子产品应用,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使村民即便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活动实施方案

1、公益活动

①、周末量血压活动

②、免费理发活动

③、环境卫生活动

④、慰问活动

⑤、长寿面活动

2、节假日活动

①、腊八节活动

②、中秋节活动

③、春节活动

④、元宵节活动

3、普惠金融活动

①、金融反诈骗宣传活动

②、金融宣讲(包含金融产品)

③、………………

腊八节公益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21年1月20日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活动背景:又是一年腊八时,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安华镇新一村联合台州银行诸暨支行,开展“浓情腊八粥温暖花东人”腊八主题文化活动。

在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给村民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台州银行诸暨支行、新一村村委会

五、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村中分发银行宣传单,前三天联系并统计各自然村所需粥品数量,准备食材及烹饪工具、准备台州银行横幅、产品展架、宣传单等

(1)自然村邵佳沿村:XX份

(2)自然村胡堂沿村:XX份

(3)自然村江水沿村:XX份

2、人员安排:1月18日,确定村委会志愿者人员数及银行志愿者数,文化礼堂门口分发粥品人数4个,不方便过来领粥独居老人上门派送腊八粥,派送人员2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1人,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量血压公益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每月15号上午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更好地服务村民,针对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普遍增多,经常测血压对患者控制血压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台州银行诸暨支行与安华镇新一村村委会达成协议,长期开展免费为新一村村民提供免费量血压的便民服务,将健康服务带进村居,为他们送去身体的提醒,同时可以掌握自己身体健康程度,让大家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四、主办单位:台州银行诸暨支行、新一村村委会

五、活动对象:中老年人群体

六、活动内容:量血压、测血糖、卫生知识宣讲

七、活动流程:

(1)确定新一村大致中老年人群体人数、名单

(2)提前三天在村居中分发宣传单,通知村民活动时间、地点

(3)提前准备所需医疗器材、如血压计、血糖仪

(4)准备台州银行横幅一条、产品展架、宣传单等

七、人员安排:总共需要6位工作人员,2名负责测量,2名负责登记,1名负责卫生知识宣讲,1名负责拍照记录

金融知识下乡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活动宗旨:宣传金融知识,积极引导农村牧区青年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科学理财,掌握信贷和投资技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团组织在提高国民金融素质、促进金融生态建设、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四、活动主题:宣传金融知识,服务青年生活,建设新农村。

五、活动内容:组织台州银行客户经理、前台柜员志愿者,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中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农村在新一村文化礼堂内宣传有关金融知识,把金融产品的理财知识,信用贷款、随借随还兴农卡的办理流程,以及反假币、预防非法集资、识别金融诈骗等常识,传送给农村。

(1)举办金融知识现场咨询服务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板、开展金融知识讲座、有奖竞答、广场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为农村青年提供金融知识咨询服务

(2)现场介绍台州银行村居兴农卡产品,办理简单,随借随还,手续方便,村民家中备用金

端午节活动方案策划书

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

二、活动地点:安华镇新一村文化礼堂门口

三、主办单位:台州银行诸暨支行、新一村村委会

四、活动对象:中老年人群体

五、活动宗旨:为了有效地利用传统节日这个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村民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台州银行联合安华镇新一村村委会在端午节举行包粽子活动。

六、前期准备:

(1)提前三天在村居中分发宣传单,通知村民活动时间、地点

(2)确认人数,提前一天采购

(3)准备台州银行横幅、产品展架、宣传单等

七、人员安排:总共需要6位工作人员,1位负责登记,2位负责一同参与,1名负责粽子统计,1名负责兴农卡产品宣讲,1名负责拍照记录留念

八、活动细则:

(1) 每位参赛者包2斤糯米,比时间、质量、外观、口味。

(2) 米、芦叶台州银行诸暨支行准备,盆、勺子等辅助工具自带。

(3) 粽子口味暂定甜粽,辅料诸如红枣、红豆,需要其他口味辅料自带

(4) 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鼓励奖若干名。

(5) 包好的粽子一半自己带走,剩下一半送给村中独居老人,低保户。

九、粽子评选后,颁发粽子奖品前,由台州银行诸暨支行工作人员分发兴农卡宣传单,介绍兴农卡产品

十、颁发奖品,奖品暂定(商量后统一采购)

十一、活动目的: 通过比赛,既让大家继承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又增进银行及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把粽子送给独居老人,低保户把传统节日的意义又进行了深化,以此来增加村居的凝聚力。

(其他节日活动策划方案参考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

总结:(活动注意事项)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金融教育 金融素质 生态基础 长效机制 路径选择

一、金融服务需求、金融体系运行的社会生态基础、现代公民素质视角下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1.金融知识、金融意识与素质是公民健康有效金融服务需求形成的动因。现代社会金融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金融与公众的生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工作与学习、理财与经营、投资与创业、保险与风险防范等无不面临着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社会公众和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金融服务产品需求决定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的容量。在金融知识基础上形成的金融意识与素质是公民健康有效金融服务需求产生的动因。当前, 金融业正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创新和增长, 金融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张,为满足特定市场需要打造的金融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与此同时,根据有关调查发现, 国内社会公众金融知识普遍缺乏、金融理解力较差、金融决策缺乏自信、理财能力较弱, 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情形。上述现象存在必然影响公民健康有效金融服务需求的形成,从而阻碍和制约金融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2.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具备基本金融素质的公民是国家金融体系安全运行的社会生态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调节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关系一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系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而公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公民现代金融意识与素质的提升,公众对国家金融体系信心的增强,是金融体系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社会生态基础。因此,对国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公民的现代金融素质,成为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3、在金融知识基础之上形成的金融素质是现代公民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金融素质。公民的金融素质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必要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金融意识和理解及参与金融活动的能力。金融意识包括参与意识、理财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公众理解参与金融活动的能力包括选择接受金融服务的能力、金融理财能力、履行承诺诚信的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在了解掌握金融知识基础之上形成的金融意识、金融素质是现代公民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金融素质。

二、发达国家金融素质与金融知识教育启示与借鉴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方面起步较早。美联储从二十世纪30 年代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 英国金管局从1998 年开始启动了有目标、有组织、有重点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美、英国家在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专门机构, 开展特色活动

美联储设有社区事务计划部门, 专门负责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在12 个联邦储备银行设立相应机构, 开展项目合作, 共享信息和资源, 并从全国性、区域性、支持其他组织的宣传教育等三个层面, 开展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对象明确的宣传教育活动。与美国类似, 英国金管局成立了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实施国民金融素质培养总体规划。2006年起, 英国金管局启动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七项重点工作方案”, 内容涵盖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帮助年轻人树立理财观、工作场所金融知识传授、消费者金融知识普及渠道、在线工具、新婚夫妇理财、金融事务咨询等。

2、筹措专项资金, 密切多方合作

英国在金融知识教育普及方面的投入巨大, 早在2004 年5 月就通过金管局筹集了大约4000 万英镑的专项资金。2005 年又设立10 万英镑的“创新基金”,2006 年末达到20 万英镑, 用于奖励在金融知识普及方法创新方面业绩突出的机构和个人。英国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专门设立顾问委员会和工作组,网罗有关单位,共同推进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工作。美联储用于宣传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 一是联邦储备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获取的收益和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偿服务的收费, 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向各联邦储备银行抽取一定比例收入; 二是在合作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中, 由参加合作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提供的资金。美联储系统与几个全国性组织密切配合, 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按职权范围在其他金融教育联盟委员会兼职, 联邦储备委员会官员和职员积极参与联盟举办的活动。

3、融入国民教育, 关注弱势群体

英国将个人理财知识纳入2008 年正式实施的《国民教育教学大纲(修订)》, 要求中小学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良好的金融知识教育。同时, 有关部门免费向学校提供教学材料、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帮助。美联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教育普及工作, 对在校生设计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许多联邦储备银行都允许学生参观, 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 英国和美国都将宣传普及对象的重点定位在相对弱势的群体, 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避免出现受众对象“真空”, 英国政府还采用“实施教育、信息、提供咨询” 的全方位普及方法, 通过中小学、高等院校、工作场所、网络、出版物等渠道, 向消费者群体提供宣传普及。

三、构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1、建立稳定的工作协调机制,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要有效开展公众金融知识遍及教育、提升公民金融素质工作,必须立足于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构建长效机制。即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参与、高校配合”的相对稳定工作协作机制。政府主导是指负责国家及地方金融政策与监管的“一行三会”及其分支机构,省、市、县政府的金融办应该把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公民金融素质工作纳入工作职责范围,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人员履行该项职能;机构支持是指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把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质作为公司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在资金、人力配置与制度安排上给与保障;社会参与是指各级各类与金融学术、业务相关的学会、协会,各级社科联、消费者协会,有关民间团体把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素质的公益活动作为机构团体的重要事项和活动内容列入工作职能和计划中,并在制度机制、物资条件上予以保障;高校配合是指大专院校充分发挥其金融相关的学科专业师生人才与学术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质的公益活动,为该项活动与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

除了政府及社会相关方面履行各自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社会公众金融意识职责与义务外,还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多方参与、配合与支持的国家、地方层面的统筹协调机构与运行机制,统一制定不同层次与范围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金融素质提升的事业规划、工作方针;提出年度工作安排,明确活动重点与内容,界定职责、分解任务,落实监督考评。国家层次的协调机构由国家“一行三会”分管负责领导组成,办事机构设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的协调机构由地方“一行三会”和政府金融办公室的相关领导构成,办公室可设在人民银行分支行或政府金融办。通过建立纵横交织的组织机构与协作协调机制,为可持续深入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金融素质提升公益事业提供组织载体与机制保障。

2、多方筹措专项资金,为金融知识遍及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公民金融素质提升工作是推动国家和地方金融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宏大基础性工程,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其参与主体涉及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长期可持续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多方筹措专项资金,为金融知识遍及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国家和区域的“一行三会”、地方政府金融办可根据公益事业规划与工作计划,以专项预算的方式从财政支出项目中筹措专项资金;各级各类金融机构与企业可从单位社会形象宣传塑造、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的项目筹集专项资金;社会团体、民间机构通过自愿捐赠、筹款的方式吸收民间资金用于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金融素质提升工作与活动。

建立全国和各级地方“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金,整合与集聚各类基金资金资源,用于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公民金融素质提升公益事业。基金成立之初,可从上述渠道按一定比例形成启动基金,通过基金会的有效运作、实现基金增值,同时大力吸收金融机构、企业、民间团体、公民个人捐赠,不断壮大基金规模,筹措更多的资金支持公众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金融素质提升的公益事业。

3、启动志愿者工程,为金融知识遍及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人力及智力资源保障

启动并实施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金融知识遍及教育”志愿者工程。充分发挥财经大学、其他大学金融经济管理院系学生的学科专业、人数众多、分布面广、鼓励假期社会实践、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特点与优势,建议国家设立由一行三会、教育部和倡议发起,各金融机构与企业支持配合、有关高校组织实施的“高校大学生‘公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志愿者工程”。国家和地方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协调机构领导、指导志愿者工程并提供相关条件支持;各级设立的 “公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金”以项目立项,评选优秀项目、先进志愿者团队或优秀个人等方式“给与大学生志愿者工程必要经费支持;各相关高等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在当地主管机构和金融企业支持下深入城市社区、企业、城镇、农村及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途径的金融知识普及与提升的活动。包括金融知识讲座、培训、咨询、调查与访谈交流、在城市社区、乡镇与中小学设置金融知识普及专栏、文艺汇演等方式、派发金融知识普及读物等方式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与提升教育工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工程”既为国家地方长期持续开展公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及金融素质提升公益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高素质人力与智力资源保障,同时也是金融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掌握社情民意、熟悉国情民情,把知识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

4、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培育未来公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质

公民掌握的金融知识要转化为金融意识,进而表现为金融素质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不仅要重视对现在公民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金融意识从而提升金融素质,而且更要抓好未来公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金融意识与金融素质培育工作。由此可见,抓好在校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金融知识启蒙与遍及教育,培育未来公民金融意识与素质,对于持续提升国家公民整体金融素质尤为重要。

建议全国人大立法把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素质培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把金融素质培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金融知识启蒙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接触金融、了解基本金融常识;在中学阶段逐步增加有关金融知识课程,帮助学生熟悉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金融现象,树立初步的金融消费、金融理财、金融诚信、金融安全和金融市场的理念;在大学阶段,把征信及相关金融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的公共科目。国家“一行三会”应与教育部配合共同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进学校的工作,同时向学校免费提供教学材料、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支持与帮助。“一行三会”各地分支机构,各级政府的金融办,各金融企业大力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进校园的工作,同时积极支持中小学学生参观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现场演示、展示和讲解的形式,以增强学生金融业务与流程的感性认识。

5、拓展创新活动形式,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金融发展呈现地区、城乡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成社会公众掌握金融知识程度,金融素质高低的层次性和复杂性,由此决定了金融普及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必须总结和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拓展创新活动形式。

各级主管机构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金会可以通过有偿向社会征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优秀方案的方式,经过筛选评比,择优推广;通过向大学生志愿者征集优秀活动方案,以立项或评奖的方式予以激励并加以普及;通过向文学界、艺术界、影视界、广告界及大众媒体有偿征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动漫作品及公益广告作品,为公众提供丰富的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作品;通过向金融与漫画专业人士征集优秀的金融普及教育题材的通俗读物,漫画作品;通过向高校、金融研究机构、金融企业专业人士有偿征集优秀金融知识普及教材等。

加强社会公益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宣传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让社会公众多渠道了解金融知识,增强诚信和风险意识;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教育,建议各金融监管部门督促指导银行、证券、保险业协会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做好客户教育;同时,不断拓宽金融知识宣传面,扫除宣传普及教育的盲区。

参考文献:

(1)杜秋英.天津探索公共金融教育新方式 2005.11.17

(2)薛建波,英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重点及其实践,《金融论坛》,2007.5。

(3)杨晓嘉,尽快将金融理财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证券日报》2008.3.10

(4)杨子强,加强社会公众金融知识教育,《中国金融》,2008.2

(5)沈红.李希宏,农村金融知识普及问题应给予关注,《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8

(6)吴晓灵,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中国证券报》2009.4.19

(7)唐小惠、探讨,“后危机时代”金融教育使命与责任。《金融时报》2009.12.10

(8)牛蕴等.中国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在河南启动《金融时报》2010.4.20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8

2013年11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成都开幕。多位经济学者及金融业界人士在论坛上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困境纷纷表达看法,并对新一轮改革下如何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提出建议。有专家分析,新一轮改革提出的多个措施将有望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财富。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副主任谭继军及副主任尹志超在会上了《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和高净值家庭的财富管理报告》,以详尽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报告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需求颇高但满足有限,而民间借贷活跃,金融市场参与率低。

农村家庭金融知识水平缺乏

《报告》指出,2013年农村家庭仅有41.1%的家庭有活期存款账户,与2011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有定期存款的家庭占比更低,仅为12%,且比2011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家庭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存款少,农村家庭没有多余的资金参与金融市场。就参与率最高的股票市场而言,2013年,农村家庭仅有0.4%的家庭参与了股票市场。甘犁教授还指出,由于这两年股市不景气,这一比例比2011年还低了0.8个百分点。与低金融市场参与率相对应的是农村家庭低金融资产配置,2013年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仅为5%,比城镇家庭低了约4个百分点,而金融资产中又以风险低的定期存款为主,占到金融资产总数的54%。

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直接导致了农村家庭更多只能选择民间借贷进行融资。2013年,有近50%的农村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这一比例与2011年相当,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7个百分点。

家庭信贷需求体现了家庭的融资需要,就农村地区家庭而言,农业生产信贷及工商业信贷需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购房信贷需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分布来看,中西部的农业生产信贷需求指数为59,工商业生产信贷需求指数为80,而东部地区农业及工商业生产信贷需求相对较低,分别为55、72,这也体现出中西部家庭从事农业与创业活动时更迫切需要资金。甘犁教授指出,农村地区购房信贷需求低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家庭购房支出相对较低,但需求强度仍然由东向西递增。因此,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应满足农民从事农业与创业活动的信贷需求,其次,欠发达地区的高信贷需求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甘犁教授解释说:“信贷可得性指最终得到贷款的家庭占有信贷需求家庭总数的比重。”我国家庭信贷可得性水平不高,有信贷需求的家庭仅有60%的家庭被满足,农村家庭信贷可得性水平尤为低下,仅为23.6%,比城市家庭低了53个百分点,信贷可得性的城乡差异明显。同时,信贷可得性的结构性差异也很明显,农村家庭信贷可得性最高的是工商业生产和汽车信贷需求,分别为71.3%和65.9%,城市地区除了上述两种信贷可得性高外,住房信贷需求的可得性也较高,达到90%。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家庭农业生产信贷可得性仅为9.5%,亟待改善。“与信贷可得性不同,我们还计算了信贷满足度,即家庭信贷需求规模被满足的程度。”甘犁教授指出,在得到信贷的家庭中,其信贷需求规模被满足的程度较高,约有86%的需求规模被满足,农村地区家庭稍低,满足度也达到80%。这就说明,家庭信贷一旦被批准,其需求规模大部分可以得到满足。

从整体来看,我国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金融知识指数为42,而美国及荷兰这一指数接近80。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东中西呈递减的趋势。农村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异常缺乏,仅为30,低于城市家庭的51,金融知识匮乏或许是农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低的原因之一。教育水平是决定家庭金融知识水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经济金融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帮助非常大。即使是农村家庭,如果上过经济金融课程,则其家庭金融知识水平甚至会高于城市家庭,高达60。因此,对农村家庭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经济金融知识的培训是未来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

民间资本市场活跃

正规金融市场不发达是民间金融滋生的土壤。从各省的情况来看,上海市有民间借入的家庭占比最低,仅为4%;天津市与北京市次低,只有10%的家庭有民间借入款;参与民间借入的家庭占比最高的是青海省,高达51%。从城乡结构来看,农村地区家庭有民间借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地区家庭。从区域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家庭有民间借款的比例约为30%,而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仅为14%。与2011年相比,城市地区家庭参与民间借入的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农村变化不大。虽然民间金融市场有一定发展,但与正规金融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家庭负债余额来看,银行贷款在各种项目负债中均高于民间借款,其中以购房借款的差距最为明显,全国家庭购房负债中银行贷款余额为38468元,而与此对应的民间借款余额仅为10738元。民间金融满足家庭融资需要的能力有限。

“家庭从民间借入资金的用途是什么呢?”甘犁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家庭民间借款主要用于购房,其次是工商业经营。因此,目前民间金融的发展策略应主要针对家庭的这两大需求,谁能优先满足家庭的这两大需求,谁就能取得民间资本市场的至高地。民间借款的利率要比正规金融借款的利率高很多。从民间借款的利率来看,2013年的民间借款利率高达17%,比2011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从借款的用途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借款,民间借款利率均高于10%。高利率意味着高风险,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尹志超教授在会上了《关于高净值家庭财富管理的研究报告》。他指出,全国总体家庭净资产的平均值为87.2万元,中位数为25.2万元,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家庭的净资产在20万元左右。其中普通家庭净资产平均值为35.3万元,中位数为21.1万元;而高净值家庭净资产平均值到达628.9万元,中位数为315.1万元。普通家庭与高净值家庭相比,净资产相差悬殊。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9

“普惠金融体系”是联合国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率先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国内最早引进这个概念的是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网络。为了开展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推广活动,他们利用这个概念进行宣传。焦谨璞于200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了这个概念。国内对“普惠金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按照社会公平原则和国际法中“普惠制”一般原则,“普惠金融”应理解为可以让社会成员普遍享受的并且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给予适当优惠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法规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而金融服务中的信贷支持是核心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深入,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社会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改善金融服务,特别是增加对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供给,给有能力的穷人一个融资的机会,使他们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这将对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社会福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金惠工程与农村金融教育的效应分析

在中国金融学会、相关金融院校及四川、贵州等试点省各级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金融教育在志愿者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农户培训试点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师资、志愿者等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了一支志愿者师资队伍;二是完成了农户培训系列系列教材的编写;三是成功开启了农户培训。先后在四川、贵州、湖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开启了农村金融教育农户培训的试点,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目前,基金会正在探索农村金融教育进课堂模式,以期借助初中阶段较为系统和规范的金融知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金融素养,并且通过他们带动家长。同时,探索金融博物馆在推动金融启蒙和金融教育中的作用。农村金融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提高了参训农民的金融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一些农民在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业务后,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金融意识、理财意识、诚信意识和发展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为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志愿者,通过参与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他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发生转变。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金融从业人员增强了服务意识,主动服务、热忱服务,带动了其他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如一些试点地区的人民银行把农村金融教育培训与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两个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在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大了征信知识宣传力度,加快了农户信用档案建立,推动了信用村镇、信用县的建设,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为农村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近年来,试点地区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各类新型农村微小金融组织纷纷设立,逐步建立起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面向“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组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改善了农户金融的可获得性。

三、农村金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师资的制度安排方面

从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各地所开展的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培训师资(或志愿者)绝大多数来自金融部门,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驻地的其他金融企业等。这样的师资构成,有其开展农村金融教育的独特优势:即由于他们来自业务部门,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宣传与培训能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但突出问题在于,农村金融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志愿者基于社会责任感自觉从事的服务大众的活动,如果此项工作长期、大量地由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金融企业来承担,在人手紧、本职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金融教育公益活动时间就很难保证,或者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完成任务。在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抽出太多专门时间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工作,而只能在周末休息时间做志愿者服务工作,投入的时间也很有限。大量的宣传教育内容需要分散在工作人员平时做业务时顺便介绍。另外,农村金融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以金融从业人员中的志愿者为主体从事这项系统性的工作,似乎这是一种错配。因此说,现行的培训师资结构安排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二)培训课程及教学内容方面

从试点地区开设的培训课程来看,主要有《诚信教育与防止金融诈骗》、《家庭预算管理》、《债务管理》和《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金融改革与小额信贷》、《农业小额保险》、《农村合作经济》等,这此课程及相应的内容虽有必要,但问题在于:一是培训主要以基金会提供的教材为主,培训内容统一化、标准化,还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二是教材深度难掌握。农村金融教育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既要考虑知识的传播,也要考虑到农户自身素质及具体需求,区别不同的对象,讲授不同的内容。三是受训者的年龄的差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亦不同,如果教育活动不顾这些差异,培训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培训者如何因需施教、因材施教,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培训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方面

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农村金融教育在很多试点地区还是孤军备战,没有与科技教育、产业发展、金融创新有机结合,教育培训的综合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二是培训的方式还比较传统,多数还是基于志愿者下到各村屯网点,与农户面对面进行授课培训,这样做虽然效果较好,但由于每次培训的农户人数很有限,大范围培训目标的实现必然导致志愿者的大量重复劳动,这无疑增加了培训的成本。

(四)培训教学实效性方面

一是部分农户学习积极性不高。已有的调查显示,如四川南江县近20万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还有一些举家外出多年未归,平常家中多为老、弱、病、残、小人员,与金融打交道少,对金融知识学习意愿不高,接受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二是集中组织有难度。已经习惯于分散单干的广大农户,要集中组织起来并非易事,从客观上说,各家有各家的活,彼此要忙自己的农业生产;从主观上来看,不少农户对金融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这些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用处不大,因此便不愿参加。三是培训经费来源保障不足,影响培训的持续性。目前开展的金融培训,承办主体主要有农村信用社、人民银行等,农户由于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一些试点地区集中培训一次还需负担农户伙食费、交通费等,培训成本相对较高,培训费用没有明确的来源渠道,长期性和持续性难以保证。

四、促进农村金融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优化培训师资结构

确立由大中专金融类院校教师为志愿者主体,当地金融从业人员及学生积极参与的培训师资志愿者队伍结构。如果由大中专金融类院校教师作为志愿者主体,一是由于他们知识的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有助于改善培训效果;二是在时间方面,学校一年的两个假期,为承担一定的培训工作提供时间保障;三是可以为广大专业教师开展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这其实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在培训经费方面,由选派学校为各自的志愿者提供一定的食宿费、交通费是完全可行的,这类似于前些年由政府安排给有关单位的扶贫支教任务,这类模式值得借鉴。在教师为志愿者主体的基础上,当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也可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自身优势;另外,在高校选派一些金融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这项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当然这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套餐

一是完善课程设计。目前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组织编写的农户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信用意识、贷款、人民币反假和防金融诈骗。总体来说,知识性的内容居多而技能训练和态度培养较少,但是微型金融组织和反饥饿组织的穷人金融教育项目每一个模块都包括知识性的内容,金融技能的训练以及金融态度的培养。因此,在我国农村金融教育教材编写修改和现场培训活动中应逐步完善这三个层次的内容,不仅要传授金融知识,还要训练农户的金融技能,同时宣传倡导良好的金融态度。二是突出普及和培训重点。在农村金融教育的培训上,要有重点地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一是金融常识的普及。通过普及金融常识,提高农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产品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结合,提高致富能力,同时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二是银行信贷政策和征信知识的教育,促进农民正确申请和有效运用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三是理财知识。对有较高金融需求的农户来说,随着投资性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对其进行资本市场知识和财产性收入知识的培训。四是对支农和惠农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充分理解和使用国家的一系列农村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大胆创新,丰富培训教学形式

努力整合开发培训教学资源。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一是将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内容纳入政府相关部门下一年度培训计划。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力争将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内容挂到全县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上,从而既能丰富网站内容,又能拓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途径。三是做到“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送金融知识下乡的同时,可适时与“请进来”相结合。如现在一些中西部省区如广西,近年来积极组织贫困村“两委”干部集中南宁进行培训,借此机会,可以考虑在原有培训内容的基础上,新增设金融教育方面的培训内容。这样做,既确保了农村金融教育的培训效果,同时,又减轻了单独开展培训工作的组织难度,培训费用也大大地减少。

(四)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增强实效性

普及金融知识活动总结篇10

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2016年7月,青海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黄南州抢抓政策黄金期,着力推动辖区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农牧民、小微企业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致力于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对探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藏区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思考。

一、黄南州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一)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为先导,开展“金惠工程”。利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将黄南州确定为“金惠工程”试点的契机,重点对贫困地区农牧民、特定群体、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开展金融教育和培训。通过建立“金惠工程”志愿者人才库,发展一级志愿者和二级志愿者梯度人才,一级志愿者主要从金融机构选拔,除了对公众进行宣传培训外,还负责对二级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二级志愿者主要来自乡、村级共青团支部书记及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主要负责面向农牧户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结合藏区实际,黄南州还编制汉藏双语培训资料,深入乡村、社区、校园、企业、机关、军营开展金融知识“六进”活动,多层次扩大金融普及教育覆盖面。同时,搭建“金惠工程”微信公众号及网络宣传两大平台,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辐射带动,为普惠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016年,吸纳一级志愿者50名,二级志愿者200名,实现对全州志愿者金融教育普及培训工作全覆盖;对全州四县中小学校、中小微企业、示范乡村、示范社区等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培训37次,覆盖率超过50%,社会公众受惠面超过5000人。

(二)将弱势群体作为服务重点,做好精准帮扶。一是?J真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制定了《黄南州“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规划》,提出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辖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落实主办行制度,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力军,精准对接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需求、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创新需求、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二是保证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权利。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妇女等弱势群体创造机会平等条件,享受普惠金融发展成果。截至2016年末,共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11713户,发放各类扶贫贷款37096.19万元。其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01户,贷款余额达10041万元;支持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小微企业等组织1143户,带动1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妇女小额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分别达6016万元、49万元、34945万元。

(三)融合地区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普惠。黄南州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部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然景观壮美、文化底蕴深厚、草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有机畜牧业的独特优势。紧扣“生态立州、绿色发展”战略,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导向,以绿色金融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以热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有机畜牧业及水电产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末,全州绿色贷款总额达311398.10万元,其中,热贡文化贷款余额达9992万元,同比增长45.53%;二是完善绿色保险保障,重点开展了有机畜牧业和林业保险项目。截至2016年末,全州绿色保险保费收入达8400万元,其中,有机畜牧业保费收入为7707万元,占绿色保险保费收入的91.75%。三是在有条件的乡镇探索开展“绿色小镇”试点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绿色领域中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民族地区乡镇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普惠基础。一是联合中国银联青海省分公司及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银行卡业务发展联合基金,大力推进POS机、ATM机、电话银行等离柜设施、自助设备在偏远地区的应用,同时尽快完善服务终端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助农取款点的金融服务体系补充功能。在实现取款、汇款基础上,探索增加假币识别、兑换、小面额小面额现金供应、金融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三是进一步优化金融IC卡受理环境。积极开展金融IC卡非接触式商圈项目建设,从提升金融IC卡使用率、受理环境建设、行业应用推广、宣传培训、移动金融创新推广五个方面推进金融IC卡信息化服务水平,有效降低银行卡使用风险。截至2016年末,黄南州布放存取款一体机、自动取款机等服务终端数量达78台,其中78台完实现了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功能;建立助农取款点238个,实现了有条件地区村级100%全覆盖。

(五)金融服务全面跟进,强化普惠深度。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农牧户作为农村信用培植细胞,实施以“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应用”为工作模式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细胞工程”,实现了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农牧民和经济实体的联动协作,有效促进了金融要素、资源持续向贫困地区、“三农”领域流入。2016年末,全州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36306份,共创评信用户17825 户,占贷款农户总数的37.55%;创评信用村 150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57.47% ;创评信用乡(镇)20 个,占乡镇总数的62.5% ;创评信用县1个,占县域总数的25%。信用贷款余额为16228.2万元,信用户不良贷款余额124.32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7% 。二是大力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小微企业开展信用培植,以良好的信用代替抵押、担保获得信贷支持,为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积极与金电公司、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开展了以“财政+国库+惠农支付点”为模式的国库直通车业务,2016年完成财政补贴64笔,金额6.14万元,有效缩短了支付周期,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六)提升科技金融含量,推动数字普惠。一是推进移动金融发展。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拓展移动金融应用范围,着力推动移动金融服务方式,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基础金融服务。二是持续推动优化金融IC卡受理环境工作,开展非接触商圈试点建设,提升金融IC卡近场支付非接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及“一卡多应用”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州银行卡累计发卡544618张,其中金融IC卡累计发卡350311张,金融IC卡在银行卡总数中的占比64.32%;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累计开户分别达到24万户、17.5万户、2.1万户,全年交易金额分别达98004万元、12331万元、252万元。

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普惠保障。一是成功搭建金融消费者投诉申诉平台,实现“1236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辖区全覆盖,有效拓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二是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共享机制,全面提升金融机构金融消费案件投诉处置处理能力和效率;三是审视民情,开展藏汉双语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着力打造金融知识宣传“广场文化”品牌,促进藏区群众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

二、黄南州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单一,制约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黄南州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没有证券业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控股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只有农村信用社。网点县域覆盖率分别为25%、100%、50%、100%、100%,网点乡镇覆盖率仅为3.13%、15.63%、9.38%、15.63%、65.63%,且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其他银行网点均集中在县府所在地的镇,农牧民金融服务大部分由农村信用社提供。保险公司总共有6家,除了人保财险、人寿保险设立了州级、县级分支机构外,太平洋保险、安邦保险、新华保险和阳光保险四家公司仅成立了营销部,且县域覆盖面不高于50%。由于金融组织体系单一,导致黄南州资本市场缺乏、融资途径单一、服务方式传统、产品创新不足,影响着普惠金融打破金融排斥向纵深发展。

(二)农牧区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意愿不足。黄南州土地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7万,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征。特别是泽库、河南两县,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以畜牧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农牧民居住分散,金融服务半径大、管理成本高,服务的对象点多面广而涉及的金额小。加之农牧民生产方式单一,可支配收入较低,对金融产品的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往往只能以较低资金价格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成本收益不平衡,保本微利的目标有时也难以满足,严重影响着农牧区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三)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协调配合能力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施,财政资金在“支农”、“支牧”、“支小”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然而黄南州2014至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34.80%、34.21%和36.88%,信贷资源的使用效率依然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推动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还不完善,风险分担不够明确,虽然财政资金投入较大,但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却集聚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合力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部分领域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目前黄南州农牧民生产经营主体大多以草场、牛羊等为生产资料,申请贷款时,银行往往不接受这些抵押品。主要原因是“两权”抵押在黄南州还未实行,银行难以评估草场、农牧民自住房价值。同时,农牧民拥有的生产工具简单、价值低,银行也不愿进行抵押。

四、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一)充实和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发展优势,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农业银行要强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进一步做好支农惠农服务工作;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网点金融服务效率,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弱势群体倾斜;农信社要继续发挥网点多、覆盖广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牧民金融服务满意度;其他金融机构也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二是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黄南州设立分支机构,特别要发展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发展中介市场,搭建信贷主体与银行机构合作桥梁,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的奖励比例和补贴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二是要结合地方政府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黄南文化、旅游、有机畜牧业等特色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担保和财政补贴,在确保信贷投向和投量与黄南经济发展特点和重点需求相吻合的同时,做好信贷风险防范;三是要继续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定向降准”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增加“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的信贷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