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09:39:30

数控铣实训总结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数控铣床;情景教学法;实训教学;改革

1 引言

《数控铣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控铣床加工编程理论,同时还应具备数控铣中级工实践技能水平。实训课程是实现学有所用的重要途径,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在国家对数控人才大量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在数控铣实训课程的改革中引入情境设计教学法,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境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对数控铣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过程及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以情境模块为主体,以综合培养为目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1]。

2 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及理念

情境教学法主要以情境为主体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采取教中学,学中做,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通过过程考核来检验学习效果[2]。

3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情境教学法是在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将学习内容转换为具体的情境模块[3],在设计学习情境前,应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掌握本领域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即是每个学习情境的具体体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学习情境,通过这些学习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适应各个岗位的能力。

3.1 布置

组织教学:布置实训任务,分组、站位、分工

实训目的:分析图纸,了解加工技术要求、参数、工艺等

3.2 优化

组织教学:听取采纳学生意见和建议、协助学生完成工艺过程的制订

实训目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设计、工件装夹定位

3.3 计划

组织教学:制订加工计划,分析加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训目的:编制加工工艺规程和加工程序,通过图形仿真模拟校验加工程序

3.4 实施

组织教学:装夹、找正、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建立刀具半径补偿值、工件加工

实训目的:零件加工、机床维护保养、团队合作

3.5 检测

组织教学:通过自检、互检、教师抽检的方法检测工件

实训目的:零件检测、分析误差原因

3.6 考核

组织教学:程序编辑、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加工方法以及知识点采取过程考核

实训目的: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各工序加工

3.7 总结

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加工中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零件加工质量

实训目的:自我总结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零件加工质量并提出改进措施,填写实训报告

4 情境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容下:

项目名称:平面凸廓类零件工程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控铣床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数控加工程序。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3)能够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以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4)掌握数控铣床刀具补偿功能的正确使用以及刀补值的计算。

(5)掌握零件质量的检验与分析。

下面以平面凸廓类零件为例零件如图1所示

能力目标:

1 专业能力:

(1)会选择轮廓铣刀

(2)会编制轮廓零件加工程序

(3)会操作机床铣削轮廓零件

2 方法能力:

(1)会编制轮廓零件数控铣加工工艺

(2)会检测分析轮廓精度及补偿

3 社会能力

(1)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5 教学组织

全班40-50人分两组,每一组分成四小组,由两位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6 教学环境

标准化实训中心

7 教学资源

数控铣床

8 教学内容:

(1)数控铣床编程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2)零件铣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3)零件加工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

(4)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应用以及粗、精加工刀补值的计算

(5)工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6)常用编程指令介绍

(7)设备维护与保养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常用编程指令介绍

(2)数控铣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

(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应用

(4)工件质量问题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具备读图能力

(2)具备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工件检测与质量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5 结束语

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除具备基本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学会变通,根据实训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学生为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训教师应该加强巡回指导,重视学生反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针对动手能力较差或不愿意动手同学应采取引导措施。 数控铣实训对于学生是学习的过程,对老师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专业动向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报告.2009-10.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2

随着数控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数控机床日益普及,使用数控机床生产成为了机械行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地控制费用成为了一个困扰教育行业的难题。由于数控机床的知识,特别是结构和控制原理部分比较抽象,需要采用实践、实操等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而市面上生产加工的数控机床一般价格较高,也不具备随时可以装拆等便利条件。因此,根据教学的需求设计一款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齐全的微型数控铣床成为了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

通过本校老师几年的设计与摸索,自主研发的微型数控铣床应运而生,在中职教学中,将微型数控铣床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推动项目教学法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微型数控铣床的整个制造过程,经过教师拆解可以作为数控铣床教学的项目化任务,围绕着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教师在微型数控铣床设计和制造的基础上,结合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的课程要求,将该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并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施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以应用该项技能完成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项目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则在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实践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班级的实习中,选取如下图的微型数控铣床外壳类的零件进行加工,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教学,将学生利用实训室的设备进行分组,主要加工采用铝板或ABS工业塑料。

上述教学过程达到了如下目标:①根据图纸要求利用绘图软件进行造型与编程;②机床参数的设定范围和加工过程中所需的用具的选择;③相关尺寸的把握和检测工具的使用;④对数控铣床的整个加工有更深的了解。

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总体的项目介绍,然后和学生一起对零件图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如何保证零件加工的精度?如何选择加工用具?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准备,了解项目实施中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74-01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铣实训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铣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铣床上实习、练习对刀,熟练操作铣床,从加工平面、外轮廓、内轮廓、内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曲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刀具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铣床的加工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其他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铣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房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设置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铣削平面时.可用两种方式:(1)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找出下刀的安全点(P点),让刀具沿着工件的刀具半径方向切入(建立刀具半径补偿G41/G42)和切出(取消半径补偿G40),用G01直线插补完成切削加工;(2)在工件轮廓上垂直下刀,法向方向切入和切出(通过坐标点的偏移值),用G01直线插补完成切削加工。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孔加工中,通过对这些固定循环指令的使用,可以在一个程序段内完成某个孔加工的全部动作(孔加工进给、退刀、孔底暂停等),从而大大减少编程的工作量。G81指令常用于普通钻孔,刀具在初始平面快速(G00方式)定位到指令中指定的X、Y坐标位置,再Z向快速定位到R点平面,然后执行切削进给到孔底平面,刀具从孔底平面快速Z向退回到R点平面或初始平面。G82指令在孔底增加了进给后的暂停动作,以提高孔底表面质量,如果指令中不指定暂停参数P,则该指令和G81指令完全相同,该指令常用于锪孔或台阶孔的加工。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和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实训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加工中心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作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选用刀具,刀具的参数设定也不相同。经过普铣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要调整刀具半径补偿参数,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夹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事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实训经验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训内容较多,机床种类全,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要掌握机床的操作,又要对复杂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安排和准确地编程加工,现场讲解具有局限性。将工艺分析及基本编程内容制成课件,能方便学生掌握和复习,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实训的效果。数控实训教学过程:普铣加工-仿真数控软件-数控机床加工,这几步走的教学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性和经济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缩短机床的人均占有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如果能结合实际生产,其教学效果将更显着。参考文献: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4

论文摘要:数控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工作技能水平及个人发展。文章结合数控铣实习教学经验,总结出六类教学模式。

21世纪是高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做法,已经远不能满足数控行业发展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当前数控行业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工人,而中等职业学校恰恰是培养此类人才的。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知识,为学生在日后提升知识层次打基础,而且要在技能应用或社会岗位实际操作上指导学生做好准备。笔者结合自身的数控铣实习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数控铣实习教学模式。

先做后学,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先做后学,即在实习课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进而学到知识。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教学模式,变为少灌输,让学生多活动、多练习,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实践、讨论等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实习训练的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我校立足本校实际,深刻认识现行教学现状与时展要求和肩负输送“合格+特长”专门人才重任的差距,积极寻求理论支撑,深入研究论证,大胆改革实践,努力探索“先做后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实习环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熟记教学内容,并提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的知识连贯起来,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其操作程序主要分为:创设情境实践探索发现问题概括疏导巩固应用。在数控铣程序编写第一行用到的g54g40g49g80g90g17指令,不必要求学生开始学编程时就详细理解各个指令的具体含义,只需让学生记住这个固定模式直接写程序,在以后的练习操作中再慢慢理解掌握。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就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理解。“先做后学”教学模式是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指令讲解做小实验,效果事半功倍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总结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今时代的高科技,无一不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实习时间短,内容多,对于一些理论性、概念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可能有足够时间讲透。在讲课时巧妙地引入一些小实验,将会更加有效果,如讲刀具半径补偿g41、g42指令时,以铣削孔做实验,在同一工件平面上,先逆时针走刀用g41左补偿铣第一个孔,然后把补偿取消再铣第二个孔,最后用g42右补偿逆时针走刀铣第三个孔。让学生观察测量出三个圆孔的尺寸异同,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再让学生先总结两个补偿的区别,最后由教师进一步讲解补偿的概念及使用方法。还可带领学生利用半径补偿指令铣削方形工件外轮廓,进行补偿实验测试,分析补偿所加的位置不当造成产品有缺陷、机床报警、轮廓尺寸变小、走刀走到一半停止等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

启发性教学——“八卦”铣削与学生能动性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礼记·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过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在指导学生数控铣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竭尽全力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对铸造的兴趣。笔者在指导铣削实习时发现,学生最喜欢铣削“八卦”,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愉快地自选刀具,装刀及安装工件,了解“八卦”的加工特点和工艺,自己编制工艺,成功地加工出表面光洁、精细的产品,能使每个学生都深刻认识到数控铣削的重要性,从而乐于动脑思考加工工艺,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注重学校实习教学与工厂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数控铣实习教学过程中,要与工厂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尽快将所学技能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特别是一些常用零件和零件上的一些工艺结构不易讲清楚,但在现场讲解则一目了然。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识教育,使学生不仅会编程还知道在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及操作目的是什么。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实习设备,我校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数控专业向以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并发挥学校教学、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研发场所,实现双赢。我校与盐城液压机械厂的校企合作项目是“有热再生空气干燥净化装置控制器”,与盐城精艺网络机柜厂的合作项目是“网络机柜”,与盐城第五机床厂的合作项目是“x5035电气控制”。在项目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企业设计项目、专利发明创造等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就构成了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应用性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这种校企间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不仅推动了项目本身的研究进程,而且促进了校企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课堂内外结合,营造学习数控技术的良好氛围在保证正常课堂实习教学的前提下,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将课堂实习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实现了实习课堂内外的统一与协调。学校免费为有电脑的学生安装数控仿真软件,供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复习和研究。数控仿真室课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学习和做作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给学习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以点带面、全员提高的目的。

在学生中组织数控铣研究小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各班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组织起来,打造成若干攻关小组,由数控专业教师带队进行常规指导,并给每组下达任务进行数控研究课题的开发,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有计划地制成vcd教学光碟,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供学生学习,并将之装入数控实训中心的计算机,供学生自主学习。这给学生创造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学生可以戴上耳机,边看边听,同步学习制图、编程和仿真加工。比如,ug数控铣自动编程教学片、ug数控铣鼠标加工数控自动编程教学片、master cam数控加工中心自动编程教学片、西门子数控铣操作vcd教学片等课题的录制和安装,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其中,使数控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数控铣编程与操作实习应用性很强,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门课程中的技能,并能够使用这些技能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研究教学,在搞好各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优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数控加工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苏宏志,王彦宏.从数控技能大赛看数控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

[3]王卫兵.数控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Solidworks,开放式数控系统,数控铣床,三坐标

 

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采用数控机床己成为机械制造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如何能高质量、高效率、低费用的培训操作人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数控机床的教学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实验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生产用的数控机床一般价格都比较昂贵,软件也不是开放式的结构,无法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因此设计一种功能齐全,结构简单,软件结构开放,低成本,且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验型微型数控机床可以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

1 总体方案的确定

实验型微型数控铣床以开放式CNC体系为指导思想,在Windows98下开发系统的硬件、软件。本研究将用Delphi语言、Solidworks及Protel软件完成对该数控铣床整体结构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接口电路(IO/TIMER控制板)、驱动电路、有关电路、相应控制软件的设计。绘制出试验型数控铣床的虚拟样机,根据零件图,设计零件制造的工艺;在零件加工完成后,进行装配调试,完成微型数控铣床的制作。

2 机械部分设计

微型铣床的机械部分是机床的主体部分,其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总体传动方案的确定,电机、主轴、丝杠的选取等。机械部分Solidworks虚拟制图如图1所示

图1 铣床的机械部分虚拟制图

2.1 机床总体传动方案的确定

本机床可以实现X轴、Y轴和Z轴三坐标联动。X轴、Y轴的进给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杠,丝杠又与螺母传动来实现。电机与丝杠的连接可以通过销钉来实现。在传动过程中电机带动丝杠做旋转运动,螺母沿导轨做水平移动,从而带动工作台运动。论文参考网。Z轴的进给也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杠,丝杠又与Z轴螺母传动来实现。主轴套与Z轴螺母相连,在传动过程中电机带动丝杠做旋转运动,螺母沿导轨做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主轴做上下运动。

2.2 设计计算部分

2.2.1 主轴的选取和校核

1)主轴选取

立式铣削切削力的计算:

由机械设计手册[1],对高速钢圆柱铣刀:

其参数按实际加工过程中平均铣削条件为准选取:

对圆柱铣刀逆加工:

主轴材料为 40Cr 钢取C=102

2)主轴校核

2.2.2 滚珠丝杠的选取

由最大动载荷Q值和导程P可以选择滚珠丝杠的型号为:CWM165-2.5-P3。

3机床控制部分设计

3.1系统硬件组成

经过分析,本三坐标数控系统决定采用单CPU结构(采用的控制PC机主频达到797MHz)。本三坐标数控铣床主要用于教学演示故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采用开环控制方式,用步进电机驱动输出,设计数控接口电路进行定时中断、脉冲输出以及其它开关量的输入输出。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其数控系统硬件组成如图2所示[2-4]

3.1.1接口电路设计

本数控接口电路主要完成外部开关量的输入和步进电机的控制以及一些机床辅助功能的实现,性能优良、工作可靠。接口电路的结构如图3所示[5-6]。

3.1.2步进电机驱动器输出控制电路

为了输出脉冲去控制三个方向的步进电机,以及接收机床行程开关等开关量信号,在电路设计中设计了两片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可以对48点数字量进行I/O操作。但本微型数控铣床三坐标数控系统中仅用到了一片8255,另一片暂时未用,用于以后的功能扩展。使用的8255的 PA口、PB口、PC口均工作在基本输入输出方式。8255控制字格式如下:

D7:1,D6:0,D5:0,D4:0,D3:0,D2:0,D1:0,D0:0,

即控制字为80H

用Delphi编写CNC程序,初始化8255:

procedure TForm1.FormCreate(Sender: Object);

begin

asm

mov al,80H

mov dx,0213H

out dx,al

……

end;

在实时中断服务程序中,用8255经光电隔离向三个方向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三个方向步进电机的运动,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型微型数控铣床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完善,安全系数高,是三坐标驱动和生产型数控铣床工作原理相同,且具有开放的软硬件结构,基于以上的优点微型数控铣床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宣怀.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4-373

[2] 赵玉刚,宋现春.数控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206

[3] 赵国勇,赵玉刚,赵福玲等.基于Windows98磁粒光整加工CNC系统的开发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1):75-78

[4] 赵玉刚,王敏.基于IPC和Windows的激光加工CNC系统[J].机电一体化,1999,(5):24-27

[5] 郑学坚,周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00-223

[6] 赵玉刚.具有图形编程和仿形编程功能的CNC系统软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1):120-122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双元制 铣削实训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54-02

该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做学合一”的原则,采用行动导向六步法进行实施,其中包含了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行教学设计。在每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能够运用教师点拨、关键点提示、操作技巧示范、警告、重点提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施。

1 课程教学设计

1.1 课程设计依据

该课程以拓展学生在铣削技术、铣削技能方面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重在培养学生使用普通铣床进行机械加工的能力;同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完成简单生产任务并能根据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

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嵌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载体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以典型零件为工作任务,并根据实际课程需求,对任务图纸进行修改,使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工作任务实施。

1.3 课程载体

根据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课程项目载体选用了4个:十字块、滑阀、导板,六角盘盖。其中,十字块与滑阀互配,滑阀又可以与导板互配。项目从基本的铣削平面训练开始,逐渐深入进行各类台阶及各类槽的铣削,掌握各种铣削方法。最终的训练点在于件与件之间的相配,具体训练学生对配合尺寸的铣削控制能力,及简单的互配方法鉴别能力。六角盘盖则是训练学生对六棱形零件的铣削方法能力,相较于前三个项目,加工难度有所提高。

1.4 课程重点及难点

1.4.1 该课程重点

培养学生学会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加工工艺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会加工,会操作,更要让学生学会编制加工工艺。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来料加工一定有相应的工艺文件,如果工艺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零件加工出现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学会编制工艺,为以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培养学生对铣床加工的规范操作。铣床规范操作的条例非常多,安全操作最重要,从最基本的工作服、工作帽及防护镜的穿戴,到加工时的操作细节注意点,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每时每刻都不能掉以轻心。

培养学生对零件加工质量的控制及检测能力。尺寸控制与检测是决定零件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首先,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尺寸范围;其次,正确的检测方法能确保零件是否合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检确定检测的准确性。

1.4.2 该课程难点

学生规范操作及基本素养的养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与职业素养,是一个持久的教学课题。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 d的形成和69 d的巩固,然后习以为常。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并不断强化,使学生养成习惯,不H在该课程中继续保持,更要延续到工作中,乃至受用终身。

常用工、量、刀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刀具的正确选择使用对于刚接触机床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它需要根据不同的铣削加工面、形状、不同的尺寸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不合理的选择可能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加工质量缺陷等,不合理的使用可能导致刀具受损等情况产生。

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加工精度的控制及加工质量的检测。这既是该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工艺的编制是否合理,决定工件加工工序及方法是否正确;加工精度的控制及加工质量的检测是否正确,决定零件是否合格。这三方面是有机结合,息息相关的。学生掌握这几个环节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有效达到预期效果。

2 课程教学实施

2.1 教学方法

该课程参考德国的行动导向法,针对课程项目,有效进行课程实施。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完整的行动模式来展现。我们以该课程项目中的任务1(如图1)铣削六方体外形尺寸为例,确定六个环节需要做些什么。

第一步,搜集信息,在第一个环节里,主要体现应该做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对需要加工的任务去进行信息搜集,为整个任务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准备。这些信息包含对机床、材料、刀具、切削参数、图纸、加工工艺等。

第二步,计划,这个环节应该知道如何做?在进行计划的时候可以做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预想每个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例如:是否会遇到加工困难,加工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加工完成后能正确否保证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步,决定,这个环节需要选择哪个途径?在经过计划了多个方案后,选定较为合适的一个。在这个环节时,学生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讨论,在教师提供建议后,确定最终方案,决定六个面的铣削顺序。

第四步,实施,这是体现如何工作的环节。针对刚接触铣床的学生,可以由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模仿加深印象,再由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教师从旁巡视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必要时再次进行示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灌输5S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动态5S。

第五步,检查,这个环节要体现的是任务的处理是否专业。学生在加工完成外形尺寸后,需要对自己的工件进行自检,同时可以与同组同学进行互检,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检测三个外形尺寸是否控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垂直度、平行度、表面粗糙度是否达标等。

第六步,评估,最后这个环节是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今后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教师的角色在这个环节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对学生加工完成的工件进行评价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弱势在哪,在之后的练习中进行加强,反复的训练使加工质量达到零缺陷的目标。

3 结语

基于双元制模式下进行的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高。那么,在高标准、高要求的教学情境下,对于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也必然非常高。除了教师本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必须对双元制教学模式非常熟稔,对行业内信息充分了解,始终坚持强烈的培养意识,热爱这份教育事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交流,始终保持前沿的教学理念,才能对课程教学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7

【关键字】职业技能鉴定 教材 编写

职业资格鉴定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为各行各业造就出千万能工巧匠的重要具体措施。《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企业用人行为,把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职业院校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用人单位要优先录取取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基于以上现实,要想更好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效果,一本好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数控铣工职业技能鉴定为例,探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的编写思路及方法。

一、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的现状

1、与新标准结合不够

现在相当一部分职业资格鉴定辅导用书内容较为匮乏或已经过时,与现行的新标准结合的不够,没有体现《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导致学习者效率下降,抓不住重点。

2、内容性针对性不强

现培训教材有的只有相关的知识点,没有相应的试题,使用者不清楚这部分知识点会出什么样的试题;有的培训用书只是题库,没有知识解答要点,使用者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或试题的解答原因,这样都不适合考生进行全面复习。

二、《数控铣工》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写思路

基于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的现状,需要编写一种针对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既有相关知识点解读又有对应试题的复习用书,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相配套,坚持“考什么,编什么”的原则,内容严格限定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该工种的应知应会范围内,知识点要与试题吻合度高,突出实用性。

三、《数控铣工》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写实践

1、理论知识部分采用模块化编写

职业技能鉴定中理论知识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要想全面掌握必须梳理出脉络。按照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理论知识部分涵盖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含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机电控制常识、计算机基础、专业英语基础)、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含机械原理、常用设备、常用金属切削刀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备和冷却液的使用方法、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与维护、铣工、镗工基本操作)、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常识等若干模块,在编写过程中,就要按这些模块确定理论知识编写章节,在内容比重上还要仔细分析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理论知识部分的配分比重表,并按照配分的标准确定核心知识点及一般知识点;在对应试题的选择上要结合相应的考核要点,并对接试题库精选理论试题,使学习都能够根据培训教材边复习知识要点,边通过答题检验掌握程度。同时,要注意一定要按照职业标准中规定的程度进行知识的总结,避免程度不够或超出太多。

2、技能操作部分注重服务于培训与鉴定

在数控铣工的职业技能鉴定中,技能操作部分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和计算机软件操作方式。所以要以国内应用最广的几种数控系统为例进行操作讲解,并注意根据实际面板分步详细讲解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自动编程能力。

3、在内容安排上,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教材编写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反映岗位需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同时,为了便于培训,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培训对象,使学习者迅速抓住鉴定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要重点设置“考试要求”、“核心知识点”、“特别提示”、“试题精选”等栏目,提示学习者应该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鉴定点及相关扩展知识,最后还要有理论知识模拟考核试卷和技能模拟考核试卷,便于学习者检验学习效果,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及实用性。

一本好的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可以帮助学习者熟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范围、考核方式、试题题型和试卷结构,在复习及应考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Mastercam;数控编程;编程技巧

Mastercam9.1是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于一体的一套完整的数控编程软件,被中小企业及学校广泛采用。采用Mastercam模拟仿真进行数控实习教学,既解决了学生多数控设备少的矛盾,又能直观逼真地模仿数控设备的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刚开始数控学习的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概念很模糊,一看到都是全新的操作界面更是无从下手。本文对数控编程部分做一下归纳总结。

一、Mastercam的特点

Mastercam的特点是集二维绘图、三维实体造型功能于一身,有比较丰富的CAD功能,加工方式多,有车削、铣削、线切割等加工模块。在进行二维铣削时,加工方式有外型铣削、挖槽、钻孔、面铣等;在进行三维曲面加工时,又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在粗加工和精加工下面又分为若干种加工方法。灵活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会取得不同的加工效果。通过设定毛坯和刀具的尺寸,还能完整的模拟整个加工过程。并且在后置处理库中,可以对生成的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来适应不同的数控机床。

二、Mastercam的编程路径

第一,Mastercam9.1的二维铣削加工,加工方式有四种:外型铣削、挖槽、钻孔、面铣等(见图1)。Contour:二维外型铣削。Drill:钻孔。Pocket:二维挖槽。Face:铣面。这四个命令都不太复杂,但是在实际加工中却很管用。只需要把各个命令的参数选项的意思弄清楚就很容易编写出合理的程序。

第二,Mastercam9.1的三维铣削,加工方式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粗加工中共有八个刀具路径(见图2)。精加工共有十个刀具路径(见图3)。在粗加工刀路和精加工刀路中,有五个刀路是一样的名称,Parallel、Radial、Project、Flowline、Contour,但是在编程的路径并不是一样,这是很多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的地方。Parallel(平行铣削):主要是对斜率比较小的平面进行加工,一般45度平行铣削加工出来的效果最佳。Radial(径向铣削):这个刀具的路径通过制定的原点成360度辐射状生成刀具路径,这个路径最适合加工球面或类球面。Project(投影加工):将已经生成的2D刀具路径投影到曲面上。Flowline(流线加工):对于一些曲面,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命令让刀具沿着曲面的横向或纵向生成贴合曲面的刀具路径。

在曲面粗加工中,使用最多的命令要属Pocket。因为一般切削类的曲面零件,在选择曲面和边界后,留上一定的余量就开始挖槽,而Pocket命令中有九个刀具路径选择,适合很多形状零件的加工,所以Pocket这个命令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在曲面精加工中,Contour、Shallow、Leftover、Scallop这四个命令的使用频率也是比较高的。Contour(等高外形):对于比较陡的侧面是不二的首选命令。Shallow(浅平面加工):对于斜率比较小曲面,这个刀具路径能够达到很好的加工效果,主要用来加工零件的上表面和底平面。Leftover(交线清角):自动计算两个曲面交汇的地方,并用刀具沿交线的位置铣掉多余的材料。Scallop(3D环绕):当曲面是无规则的,而用其他命令都不太适合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刀具路径。但是这个刀具计算起来很复杂,而且生成的程序数据量很大。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最好少用。

第三,Mastercam9.1的多轴铣削有5个五轴加工路径和一个四轴加工路径(见图4)。五轴铣床的价格很昂贵,在一般的企业中很少见。而四轴铣床在一般的企业中很常见,但是四轴编程的刀路就一个,而且程序中的参数也不是很复杂。其实对于数控机床的编程而言,难处不在自动编程的过程中,而是在编程之前对曲面和边界轮廓的处理过程中。对于曲面和边界轮廓的处理,并不是一天就能学会,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三、Mastercam程序的后置处理

在Mastercam中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控加工,确认符合实际加工要求时,我们就能在真实的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利用Mastercam的后置处理程序来生成NCI文件或NC数控代码,在针对数控机床的系统对程序稍做修改就可以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使用机床的数控系统对机床给的后置处理文件做一定的修改,直接生成出数控程序。

四、结束语

对于刚涉足数控编程的学生来说,这些远远不够,让更多的学生去探讨Mastercam软件的各种加工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Mastercam软件各种加工方式的特点,编写出合理可行的数控程序。

参考文献:

1、严烈.MasterCAM应用基础教程[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2、何满才.MasterCAMX基础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孟凡秋.MasterCAM后处理数控加工程序的修改[J].模具制造,2007(4).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数控铣 刀具 补偿 注意事项 精加工 公式

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是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学应围绕这一核心能力,夯实操作功底,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好知识,并获得实际的操作能力呢?笔者感觉比较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把复杂的情况化成浅显易懂的规律。

下面就数控铣床加工中半径补偿的功能,展开一些总结和归纳。

一、数控铣床刀具补偿的原理

在数控铣床上进行加工,由于刀具有一定的半径,所以刀具中心(刀尖)轨迹和工件轮廓不重合,如不考虑刀具半径,直接按照工件轮廓编程是比较方便的,而加工出的零件尺寸比图样要求小了一圈(加工外轮廓时),或大了一圈(加工内轮廓时),为此必须使刀具沿工件轮廓的法向偏移一个量。运用刀具补偿功能可直接按照工件轮廓进行编程,不用考虑刀具半径。而在刀补表中设置一定的合适数值,系统会自动计算刀具中心轨迹,进行刀具半径补偿,从而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工件形状,当刀具半径发生变化时也无须更改加工程序,使编程工作大大简化。

刀具半径补偿是通过指令G41、G42来执行的。补偿有两个方向,即沿刀具切削进给方向垂直方向的左面和右面进行补偿,符合左右手定则:G41是左补偿,符合左手定则;G42是右补偿,符合右手定则。当取消刀具半径补偿时,使用G40指令。

二、刀具补偿功能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补偿建立指令G41,G42必须与G40成对使用。

二是G41、G42、G40指令应在G00或G01程序段中加入执行,不可在G02、G03等指令中加入执行。

三是加入G41、G42、G40指令的G00或G01程序段,移动的距离不能等于零,也不能小于铣刀的半径。否则无法实现刀具补偿的功能。

四是使用刀具补偿功能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建立刀具补偿、刀具补偿执行、取消刀具补偿,缺一不可。

五是刀具补偿功能建立以后,加工平面不能改变。

六是在刀具半径偏置方式下,应在指定的偏置平面上进行连续的刀具运动轨迹描述,如果在偏置起始指令G41/G42和偏置结束指令G40之间,有连续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非指定的偏置平面上的移动指令或非移动指令,则刀具的轨迹就会发生偏离。例如:

G00 G90 G17 G42 Y-70.0 D01

G01 X120.0 F100

Y-30.0

G04 P500

G91 Z0.2

G90 X80.0 Y40.0

X0

Y-110.0

G00 G40 X-40.0

在本例中的程序段G04 P500 是非移动指令,程序段G91 Z0.2是非指定的偏置平面上的移动指令。这两个连续的程序段的指令,导致系统无法正确判断刀具下一个的偏置位置而发生过切现象。

三、精加工补偿值获得公式讨论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华中HNC-21M数控铣床。运用G41/G42刀具补偿指令,可以实现对零件加工的粗精加工分离。当放出余量,进行粗加工后,需要对零件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尺寸,对第二次的精加工补偿值进行修正,从而保证所加工的零件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由于零件的内外表面的加工,对补偿值的方向要求是不一样的,就很容易在精加工的时候弄错补偿方向。如果可以分情况,把补偿值的计算总结成浅显易懂的公式,那么在加工实习的过程中,只要熟记公式,把测量的数据直接代入,就能获得精加工时所需要的补偿数据。

下面以一个简单零件的加工情况分析,如下图所示。

1.加工外轮廓六边形

选用18mm的键槽铣刀,不考虑加工精度,直接设置刀补值为使用刀具的半径值9mm即可。但是为保证加工精度,往往需要进行粗精加工两次切削。粗加工时,刀具半径补偿值可放出一定的余量,然后进行粗加工的走刀。在精加工阶段中,理论上只需要把刀补值改为9mm,再一次走刀即可。

但是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加工误差和不确定性,而且零件目标尺寸往往带有公差,在粗加工结束后,需要对六边形对边的尺寸进行测量,并通过测量值对精加工的刀补值进行修正。总结公式如下:

δ2=δ1-(A-B)/2 (1)

式中,δ2为精加工刀补值;δ1为粗加工刀补值;A为实际测量值;B为目标尺寸公差中间值。

实际加工中,选用18mm的键槽铣刀,假设粗加工刀补值选为10mm,粗加工后,对六边形尺寸进行测量,测得实际值为72.085mm,那么,在精加工时,只要把获得的数据代入公式(1),即可获得需要的精加工刀补值。

δ2=10-(72.085-69.063)/2=8.489

(如图中所示,六边形尺寸为70-00.074,其尺寸公差中间值为69.063)。

2.加工内轮廓腰圆槽

同样选用18mm的键槽铣刀进行加工,假设粗加工刀补值选为10mm,粗加工后,对腰圆槽尺寸进行测量,测得实际值为24.012mm。那么,在精加工时同样可以利用公式(1)计算需要获得的精加工刀补值。只是由于内轮廓的余量方向与外轮廓相反,总结公式如下:

δ2=δ1-(B-A)/2 (2)

进一步计算可得:

δ2=10-(25.026-24.012)/2=9.493

(如图中所示,腰圆槽尺寸为25+00.052,其尺寸公差中间值为25.026)。

3.总结

由公式(1)和公式(2)可以进一步获得:

δ2=δ1-|(A-B)/2| (3)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不管是外轮廓还是内轮廓的加工,粗加工时,先选择δ1值,令此值略大于我们选用的刀具半径0.5~1.0mm。然后对零件进行粗加工。加工完毕后,根据零件图对所要求的尺寸进行测量,获得实际测量值A,然后计算目标尺寸公差中间值B,最后把所获得的值代入公式(3),即可获得精加工所需要的刀补值δ2,对零件实现精加工。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数铣加工零件尺寸情况是上述的双边尺寸情况,但是也有很特殊的单边尺寸的情况。那么公式(3)只要变为

数控铣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05

0 引言

《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三维造型、工艺分析、自动编程及现场加工能力。下面以数控铣床自动编程技术为例从授课内容研究、课程组织形式和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授课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考核方法及教学实践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1 授课内容的选择

1.1 CAD/CAM软件的选择

典型的CAD/CAM软件主要UG、PRO/E、CAXA、Master CAM及POWERMILL等。在软件选择上靠考虑服务对象的实际,培养对象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的可以选用UG或PRO/E等;培养对象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可以选择CAXA或Master CAM等。

1.2 主要授课内容的确定

在授课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体现“实用性”的特点,杜绝大篇幅的理论讲授,而是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工厂加工实际,融入“必需”、“够用”的知识。以UG为例,可以进行以下内容教学:建模模块可包括:基本体素建模项目、线框建模项目、草图建模项目、装配建模项目和工程制图项目;自动编程模块可包括:平面铣削项目、型腔铣削项目、固定轴铣削项目、孔加工项目等必修项目和非固定轴铣削项目及高速铣削项目等拓展项目;加工模块可包括:典型平面类零件加工、典型凸模零件加工和典型凹模零件加工等综合项目。

2 课程组织形式及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实践性强,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课程主要组织形式,依托计算机开展造型、编程及零件加工仿真教学,依托数控铣床开展典型零件的数控现场加工教学。融“项目研究”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为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开展项目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3 课程实施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3.1 项目选择和教材问题

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依据职业技能标准,结合企业岗位生产实际,汇总专业应用的主要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提炼出主要知识点,联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选择典型案例并组织开发适合区域行业特点的、实用的教学教材。

3.2 师资问题

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拥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知识结构不能跟企业实际脱轨,因此实施时,师资问题成了较大阻力!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可以让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展机房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现场加工实践,即保证了较厚的理论基础,又让所学知识紧密贴合企业实际。

3.3 教学资源问题

三维造型部分和自动编程部分的教学资源都是没有问题的,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还是容易保证的,然而到了实践环节,由于数控机床数量和教师数量的问题,常会使实践环节仅仅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采取分批学习的方法,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具体分工,一部分进行工艺分析,一部分进行编程,一部分用VERICUT软件进行仿真加工,一部分进行现场加工,然后不同的项目,角色互换。这样即保证了学生都参与到了实训教学中,而且较好的解决了实习资源问题。

3.4 学生成绩评定问题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应改变以往的一张试卷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平常学习情况的考查,主要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可从课堂表现、阶段测验、作业、仿真加工和现场加工等方面进行考核,最终确定成绩评定结果。结合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合理分配各考核内容所占比重:课堂表现(10%)、作业(10%)、阶段测验(20%)、仿真加工(30%)和现场加工(30%)。由于考核常态化,所以对学生的平常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激励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学实践

本课程已按照这种模式开展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企业对学生的反馈也较好,课程整体效果不错,希望能给同行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伯秀.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在数控教学中的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