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13:5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两周的实训在今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实训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abc公司为实训资料,通过用友软件建立一套系统管理,对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会与不会连自己都评判不了,而这次实训则截然不同。打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目录的上篇就是用友软件的的实训部分,也就是我们要求实训的内容。总观目录,其内容分为十六个部分,如管理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处理等。凭着这些文字及其解释,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单枪匹马上阵还真是为难,错误百出。首先,是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第二,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凭证审核后,进行出纳签字时出现了“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原来是因为在定义凭证时没有设置该项内容。第三,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才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最后,在生成报表时遇到的问题更多,很多数都不平,我们只好逐笔查找错误并对正明细账,发现确实错了后不得不进行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进行修改。然后再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查看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总之,此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手工记账,还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训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
1.设定日期,录入账套消息,设置分类编码,建立账套,按实习请求增加三名操作员并设置权限,账套数据的引入和输出。设置根底档案,设置结算方式,并在教师的教导下进修了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大类,并录入期初余额进行试算平衡。设置凭证类别,进行数据备份。
2.总账零碎的次要业务操作和流程:首先设置常用摘要,以便填写凭证。其次掌握了凭证的填制、出纳签字、审核,修改、作废、红字冲销、删除、记账等业务处理。使用总账零碎对凭证进行记账,录入银行对账单,查询日记账,进行银行对账。在期末业务中,调整税金,结转损益,定义转账分录,对机制凭证进行审核、记账,最初结账。
3在总账零碎的根底上进行固定资产的设置,启用并初始化固定资产,在选项中进行选项设置、部门档案、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等。录入原始卡片,输出固定资产变化,在月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固定资产减少处理,批量制单。进行对账和结账。
4.进入ufo报表,对表行高、列宽、表格线等进行设定,主动生成模板,并使用到了单元组合等学问,设置了成本表的关键字,填写公式。并经过公式进行计算。
5.薪资管理中,首保守行薪资零碎的初始设置,在选项下录入工资项目及工资计算办法,录入部门和职员档案,输出工资数据根本材料,其次进行结转工资费用,生成凭证,进行审核和签字及对账,最初结账。
二、进修中遇到的艰难及处理办法
1、会计科目设置这是一步关键的设置,也是简单忽略的地方。刚填制的几张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出现这样的凭证难道就是这些凭证不需求审核?但是凭证又不能记账。其实这就是没有指定会计科手段缘由,将现金总账科目中的待选科目中的现金转到已选科目中,再将银行总账科目中的银行存款选到已选科目中,成绩就能够处理了。
2、凭证类别设置。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等景象,处理此景象的办法在于凭证类别的设置。
3、固定资产看似简单,其实还是有点难度的。有了工资管理的教训,如今就不会盲目勒四处找了。首先先发动固定资产零碎。固定资产原始卡片已经录入,但在与总账零碎进行对账时会出现一消息提示框,无法完成对账?处理办法:在进行录入固定资产数据时,有些卡片项目需求直接手动录入,有些则能够进行选择。原始卡片录入并保存后就能够与总账零碎进行对账。但假如出现以上提到情况时,用户就必需前往检查,在进行账套参数设置时,用户能否选择了“与账套零碎进行对账”的选项,只有选择了此项,零碎的“对账”功能才干使用。经过对原始卡片的录入,可完成与总账零碎的对账,从而很分明的检查出对账能否平衡,进而决议固定资产能否在月末进行结账。
三、实习心得
篇3
实
训
报
告
系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20____年____月____
大学生汽车电器技术与检修实训报告册
实训名称
实训学时
实训起止日期
实训地点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实训项目
子项目
实训具体项目、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点
1.
2.
3.
实训目的:实训要达到的目标
实训准备:实训使用的软件平台、设备及材料等
实训步骤:分项目记录实训步骤包括具体操作的原始记录与处理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实训结果及总结:记录主要实训结果、经验及总结
提示:1.通过本次实训你有哪些收获?
2.你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3.你对本次实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实训成绩:构成本实训项目的各模块完成情况评分;序号及项目由学生填写,分数由教师评定
序号
项目
分数
备注
总评成绩
篇4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企业文化;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中职学校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要适应国家的教育改革形势,做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才能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
机电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基础的理论知识储备外,还要注重实践的应用。
(一)增加机电教学的实训课
在机电专业中,实训课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会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就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实训课应用与社会实践中。很多学校的实训课比重太少,增加实训课的时长,添加必备的实训应用设备,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人们生活离不开机电的应用,铁轨的焊接、管道的疏通、门窗的安装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机电的运用。若一味的口头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并对之加以分析讲解来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用直观的实物模型,来启发学生的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1]增加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加大实训课教学的比重,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利用实训室资源深入了解机电专业知识的魅力。
(二)引入生产应用的实践环节
机电专业课程的开展不应该单单的用头脑想象某些专业知识,只有让学生身处第一线,引入生产应用的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才能更好的达到机电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应架空于实践,在生产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更能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中职学校在建立自己实训室的同时,还要多多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第一时间接触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文化,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体会机电专业生产的知识性,并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深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三)增加职业资格认证学习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十分注重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社会上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有所增加,各种专业证书已经成为每个学生求职的敲门砖。[2]学校开设的课程要与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多多开设有利于职业资格培训的课程,鼓励学生考取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认证,也增加了学生选择企业的机会。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实习
深入基层的实践实习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考虑机电专业的实践特点,为学生多多提供实践进工厂的机会,在完成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带领学生多多参与实践实习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实践学习,并鼓励学生自主实习,在基层的生产车间里学习机电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企业文化相适应。
(五)完善实践学习的考核体系
在开展实践实习的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考核,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提高实践实习的有效性。实践考核体系的制定要与学校的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相适应,明确考核目标、建立合理的考核结构,丰富考核内容,做全面的考核报告分析。
第一,实践考核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机电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实践考核体系的确定就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多多学习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全面的技术人才。
第二,实践考核体系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也可以引入企业的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好的融入企业。机电专业开设了很多不同的课程,每个学生擅长的科目和技能是不同的,不能只针对某一种技能进行考核。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设置多重考核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第三,注重实践考核的评价功能。实践考核体系的应用是为了更好的检查督促学生的实践效果,因此,做好实践考核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及时的考核评价。在一定时期的考核结束后,要做好考核报告分析,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教育帮助,保证实践考核的实用性。
二、建立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教师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水平,因此,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团结协作、有持续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3]教师的学历、专业技能是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优质的教学队伍能够增加学校的教学业绩、提高学校的声誉,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发展更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与学生分享学习的经验,带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进步。
三、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
中职机电专业教育目标突出了职业岗位的重要性,旨在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4]职业教育的开设是为给社会提供专业的职业化人才,机电教学的改革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还需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全方位的职业人才,才能更好的为进入社会做好铺垫。课程的开设要符合职业培养的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能忽视个人能力的培养。除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外,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都要纳入到教学的改革体系中。改变过去单一的授课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结语
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机电专业的中职学生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要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增加实训室学习的比重,在基层的生产实践中更好的感悟机电的专业知识,注重个人职业资格认证的获取,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实践实习,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加强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机电人才。
参考文献:
[1]华春蔚.试析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2]蓝晓雨.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5).
篇5
一、我国当前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结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造成当前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理论讲不透、实验做不好、学得不扎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思想上都不够重视
从目前的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职业院校理工科教学的传统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尤其是像机电一体化这样的课程,理论课本来就比较晦涩难懂,加之实践实训比较少,学生学到最后完全没有系统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必须要逐步加强实践实训。从体制上来说,师生自身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教师认为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重,往往疲于应付授课;而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知识的理解比较吃力,往往兴趣不大,加之实践实验时间较少,最后将实践实训流于形式,因此,师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是目前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现状。
2、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不合理
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很多技术内容,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的内容过多过深奥,理论课时数太大,实践技能教学课时不足,而且内容陈旧。还有些学校脱离实际情况过高地制定了课程标准,导致教学与实践相背离。现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社会上用到的知识相差很远,很多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可到了社会上去无从下手。相关机电行业和企业很少参与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制定,这也是导致职业院校机电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3、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
由于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所开设的实验,往往实验设备体积比较庞大,集成度较高,价格昂贵,因此很多院校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实验所配置的实验设备都是很简单的,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也在进行教学改革,增大实验实践课程量,但是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仍然或多或少的存留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
二、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1、充实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手段
在对机电一体化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提倡应当根据各个院校各个专业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添加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尽量弱化传统实践模式中的演示性的或验证性实验,加大动手实践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内容,并和理论课程对应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实践实验,这样更容易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和技能。
2、重视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任何课程都需设置考核环节,同样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也需要考核,考核环节也是学生最为敏感的环节之一。传统的机电专业实践课程考核的方式是出勤考查、实验报考考查以及最后实验考查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考查考核方式不能够考查出学生的完全实践能力,只能够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学生考核打分,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合理,就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结合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对于机电一体化实践课程的考核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而是应该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灵活的设定考核方式,采取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考核。简单的演示性或者验证性实验,应当减小考核的比重,而对于综合实验及动手考查较为全面的实验,考核比重就应当加大;另一方面,还可以灵活的采取口试笔试、现场提问、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重点不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而是应当重点考核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加大机电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
对于机电一体化这样的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直接关系到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与成果,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也取决于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践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各院校要想真正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大对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机电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践项目的开设依赖于实习实训基地,而目前多数机电专业课程依赖于金工实习的相关设备,因此对于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习实践,必须要加强具有机电一体化特色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及其相关设备的投资建设力度,为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及其专业的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实习实践动手机会,以真正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习实践能力水平。
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能大赛 中职 机电专业 教学改革 技能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并不是社会新鲜事物,很多年前它就是我国技术学校、中专和大学内部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很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从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技能要求。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大赛促专业建设改革”的职业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
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以及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教师、覆盖所有学生”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本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从事机电专业教学已有6年,连续3年带领学生参加青海省中等职学校技能大赛,经本人指导过的学生在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此谈谈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如何为我校机电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实现了引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它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的全方位检验。
我校地处青海省互助县,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落实“培养我省产业群急需的一线技术工人”这个办学目标上,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尝试探索推进“1+1+1”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资格取证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与适应,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效果明显、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
打造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依据机电一体化大赛指导思想,调整课程模块化设置在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要体现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所以,课程设计要通过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根据我省产业需求进行开发。结合我校情况,将课程设置分为几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和基本专业理论课后,设置钳工、车工、维修电工、电子电器四个技能实训模块。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根据机电一体化大赛考核内容,提出技能教学方法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当代中专生的特点,突出中等职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针对机电专业职业技能教学要求,提出技能教学方法。把以学习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会技术、完成任务为中心,以项目形式体现其教学内容。全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形式就是用PLC编程实现任务控制,所以,我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为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生产控制,制定相应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实训项目,是学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PLC(Fx2n系列)为例,首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指令实现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图,模拟实现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小项目,如电机顺序控制、工业洗衣机、自动轧钢线、邮件分拣系统等;然后在机电气一体化实训台进行分块练习,熟练掌握每一个单元的自动控制功能;最终目标是将各单元组合为能够实现不同生产要求的控制系统。这些技能训练都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非常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起来,从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随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逐渐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机电一体化大赛出题形式,开展实训项目教学。
纵观近几年全国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试题,都是模拟企业中自动化控制要求较高的流水线生产设备设定的控制要求。当然,对这些题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可能遇到,但是对于这样的任务要求,可以拆分为几个子项目进行处理,这就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实训项目教学。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机电专业课教学实践,将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一个实训项目。以《维修电工》课程为例。这门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计算少,理解内容较多,动手能力训练项目较多。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学生的技能训练。首先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设置维修电工实训项目;接着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模块进行分类(其中综合应用训练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如电机与电器控制),以一个可独立进行的、有完整教学内容的训练单元作为实训项目,并要求有成果展示。学生要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要求,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进行独立的学习和训练。最后,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并写出实训报告;教师要给出此次实训项目的评价。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结合平时的实际技能的教学经验,这种项目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省的开发开放,我校不断探索推进“1+1+1”的办学模式,即一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一年动手实践能力培训、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带着任务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参加锻炼,企业按照准职工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下企业,不仅把学生管理从学校延伸到企业,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和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也可以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教师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并在企业实践中寻求学习路径和解决办法,这是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关键所在。产学研结合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也可以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应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目标,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已势在必行。本论文所探讨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改革策略的应用研究,是结合当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其实验实践教学现状而提出来的,能够有效地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一类的理论知识多且深、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课程而言,必须要不断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份量,而本论文也是重点探讨如何开展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对于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效果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技能大赛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大检阅,它不仅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职业教育,而且让社会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以此促进教育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松年,李恩光,裴仁清,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钟波,陈容,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6):79—80.
[3]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23—24.
[4]何龙,祁传琦,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0—41.
篇7
【关键词】机电专业 实习教学 管理措施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招聘的人能立即上岗”是当前就业单位对中职校毕业生的要求。如何使中职毕业生一经毕业就能主动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是当前中职教学面临和亟需解决好的问题。农村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这种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教材的选用、教案的设置、教学方法到实验、实习,都要坚持重实践、重技能的培养。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加强实习教学这一环节得到解决。所以,学校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习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模拟工厂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工位以及对工人的实际技能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能掌握工厂相关工种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我校在加强机电专业的实习教学方面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机电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实习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理论扎实、技能精湛、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能力强,最好能了解实际的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这样可以有效的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学校要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实习教师队伍。
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机电专业实习教师队伍建设。从1998年就提出,所有机电专业实习教师必须达到所任教学科相关工种中级工的操作水平。随着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2003年,我校对实习指导教师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必须达到高级技工以上的操作水平。为了克服农村学校各种信息、技术落后,知识面窄的问题,我校每年都选派十多位的教师参加自治区、国家举办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技能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从事机电专业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都取得了相关工种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实习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机电专业实习教学的环节管理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制定实习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实纲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
我校机电专业定向于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主要采用分阶段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采取专业理论课上5~6周,再进行3~4周的专业实践实习的方法。即在第一学期安排4周的阶段实习,进行钳工、车工、电工的有关基本操作入门实习;在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专业课教学,进行6周电力拖动控制、变频器控制操作技能训练;在第三学期,进行为期6周的分段实习,内容有电动机维修、PLC控制实习:第四学期进行3周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实习,3周的中级技能培训及考证。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电工操作水平,并组织学生赴校外工厂实践实习,使学生接触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实际,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2.2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由于现在阶段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都较差,动手能力更加欠缺。因此我们对理论教材与实习教材进行整合。根据教学需要,将实习授课中用到的理论知识揉和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根据行业和企业要求、学校硬件条件和学生实际而编写的校本教材。我校组织教师编写具有本校机电专业特色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教材中根据机电专业教学实习要求包括入门实习、提高实习、强化实习的特点,也体现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渐进性。进行实习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实习阶段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2.3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学校的实习教学也具有生产性的特点,完全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实习教学管理包括对实习教师的管理、对实习教学设施、设备、工具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整个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其中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试探性的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示范操作和讲解:打破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这样教师需对操作技能进行演练,做到规范和心中有数, 明确教学的能力目标,再根据学生的能力目标分解示范操作和讲解关键的技术。对其中涉及的工艺方法、图纸识别、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理论内容进行针对性、深入讲解。
第二环节:个别学生模仿操作:抽调几个学生对关键操作技能进行模仿操作,教师边纠正,再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领,尤其对安全操作方面。
第三环节:全体学生操作与教师循环指导:对学生进行循环检查和个别指导,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可集中部分学生再进行示范和讲解。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
第四环节:检查和评价:引导学生对照能力目标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教全面的点评,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
第五环节:布置填写实训报告:该环节能使学生温习整个实习过程,加深对实习方法、技能的记忆。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讲义,讨论预设的问题,明确实训报告的要求,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
实习教学不是简单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场交待一下实习课题、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可以了,特别是农村的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我们要严格按照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巡回指导,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是实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对于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4制定严格实习考核要求。一个科学、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应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该评价体系还可为进一步的深层次教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实习考核要求是实习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的考核要求能够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实习考核要求应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采用的考核形式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更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我校在考核和成绩评定中采用如下标准:
①学生参加实训的工作态度、实训报告完成质量、问答问题的积极、实训出勤等方面占15%。
②学生单科单项操作能力考核20%;还有综合操作能力的考30%;理论知识的考核25%。
③学生自评占(5%左右),小组互评(5%左右)。
这样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掌握等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并将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进行融合,突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3.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农村职业学校添置的设备既要具备足够的数量还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在实习时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这样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我校在原有的工厂电控、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动机维修等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新增加了PLC控制、变频器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与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紧密相连的实习项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3.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内实习基地一般都不可能及时地更新最新的设备,所以要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我校与广东东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美的集团家电事业部、广东风华集团、柳州佳力电机厂、柳州精正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等厂家建立了定向培养和就业实习关系,也根据工厂的要求增开了新的课程和校内实习项目。如;变频技术、可编程器地工业上的应用、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和调试等,这样也促进教学的改革。
总之,中职机电专业实习只有实施以上措施,强化实习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加强专业师资的建设、增加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和设备投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与企业、工厂建立广泛的联系,才能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掌握专业技能,毕业生才有广阔的就业前途。我们教师知识也会得到不断更新,专业素质、技能获得到较大提高。历年来我校毕业生一直广受企业青睐。实现了学校、学生、社会多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篇8
【关键词】CDIO;机电一体化课程;工程项目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二、机电专业发展状况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3.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
4.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
5.微型化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6.系统化
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
三、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状况
当前职业院校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还偏于传统,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主要体现在:
1.重理论轻实践
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训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实训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机电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实训内容长期不变,内容上以理论验证为主要目的。有的则采用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训的方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3.专业特色不明显
机电一体化专业各科实训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尤其是缺少工程实际案例,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实训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CDIO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当前机电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借鉴CDIO教育理论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
1.班级学生小组化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注意各小组间的能力水平相当,每一小组中让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就工程项目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完成项目分工。
2.将课程知识项目化
教师在充分研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收集机电工程项目。整合学校的机电实训资源,以适应学生完成工程项目的需要。
在项目化过程中,根据工程难度可将项目层次化。即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可由N个小项目组成,几个小项目构成单元项目,由单元项目再组成系统项目。如某一物料分拣系统可由供料、搬运、分拣、包装等单元系统构成,每一单元系统可单独成为一个实训项目,学生在完成工程项目过程中实现对机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制定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上提出完成项目任务的指导意见,明确项目技术要求,规定任务完成的时间。
3.技术指导与查阅技术、工程资料相结合
教师在工程现场的技术指导远比学生在课堂上的受教深刻的多。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因项目需要而惑,因惑而思、因惑而究。他们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也会积极的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4.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带领学生参加工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看、学、做,熟悉完成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
专业教师也应该多下企业,参与工程项目任务的完成,积累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完成由专业理论教师到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工程专家。
请机电工程一线的技术人员给学生做报告、开讲座、传经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机电专业发展状况,学习机电专业的新成果、新见解。同时,还可以引进一些工程项目作为实训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五、完善工程项目完成评价体系
工程项目的完成需要用工程标准进行评价。除了对项目任务的功能进行鉴定以外,还要对团队的协作精神、项目任务的文本资料等进行考核和鉴定。项目成绩包括:功能分、工艺分、安全操作分、时间分、软件资料分等。
评价的时候可以有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的形式进行。组内自评主要是组内成员对照任务书要求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记载。通过组间互评达到组间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六、结束语
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使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探求专业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接近工程环境的试验平台上,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组装和调试,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工程项目过程中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进行充分的工程实践,培养起来的专业能力和工程能力为将来参与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家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9(6).
[2]左远志,蒋润花,杨小平.以创新设计为导向的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
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专业群 技能大赛 课程改革 以赛促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各行业综合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开发标志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既有机械专业知识又有电子技术知识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化工行业是山东淄博地区工业经济重点培养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该行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了满足淄博地区先进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山东省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相应或超前调整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工业园区的合作,采取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群建设与技能大赛中实训设备的融合
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是淄博技师学院专业群中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两个专业共享的一体化课程实训中心,拥有机电一体化设备9套,分为供料、检测、加工、装配、搬运、仓储多个工作单元,包含PLC控制、变频器控制、触摸屏控制、气动控制、传感器控制、步进电机控制、伺服电机控制等多种自动控制元素,设备为西门子、三菱双系统,可实现西门子、三菱两种系统的编程、调试训练,可满足现阶段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需要,承接社会技能培训及举办省市机电一体化项目比赛。拥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指定设备FESTO系列电驱动操作手、气动冲压两个单元,可满足国家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培训的基本要求。但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技术领先、功能示范的要求及组建省级国家大赛培训基地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对接国赛和世赛标准,学院将完善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硬件建设。新的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将遵循从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分为单一模块训练区、多个模块训练区、生产线应用模拟训练区。
1.单一模块训练区
主要模块:供料单元、加工工作单元、检测工作单元、操作手工作单元、工件压紧工作单元、组装工作单元、成品分装工作单元、元件分类工作单元、存储工作单元。
2.生产线应用模拟实训区主要设备
模拟自动化工业生产线功能: 多个工作单元自由组合,各PLC通过通信接口联网控制,实现模拟自动化工业生产线的编程、调试、维修实训,完成供料、检测、加工、搬运、组装、分装、存储等多种工作控制的实训;支持师生学习科研,提供社会培训及社会服务功能。
二、依托专业群建设实现技能大赛项目与师资配置的融合
为了实现“以赛促教”,建立相同专业以及不同专业之间教师的合作机制,电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合作和竞争并存。
1.合作
成立相关课程的课题组,主要的课题组包括: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机与变压器、PLC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等。每个课题组中至少包含了各团队中的一个人,每个课题组都指定一名负责人。课题组负责人的主要作用是:拟定本课题的工作页学习任务;制定工作页编写流程并进行分工与汇总;负责本课题组教学计划的编写;备课;保证本课题组的一体化教学。
2.竞争
每个教研室负责不同班级的一体化教学任务,班级的教学与管理都是该团队负责。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形成学生的学习竞争,同时任课教师之间也有合理的竞争机制。而机械知识、机械制图等由本专业教师与机械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两个专业的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互相督促与学习。
3.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学院将设立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带头人。二是“一体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院根据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及大赛的实际情况,将评选出相关的一体化教师。三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邀请FESTO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培训部两位专家来校作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大赛备战学员参加会议。FESTO是中国技能大赛合作伙伴,专家将详细介绍近年来中国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并针对专业实际情况,在硬件配置、课程优化和师资培养等方面与到会师生们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三、专业群、技能大赛项目与课程改革的融合
分析机电一体化大赛涉及的主要课程体系及相关内容,针对专业群中对课程资源的要求,实现专业群、技能大赛项目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根据本课程体系,在专业群建设期内,做好教改规划及任务分工,开发电工基础、机械与电气识图、液压与气动技术等三个共享优质课程,并完成该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同时开发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变频技术、PLC应用技术等三个核心专业课的一体化教材。开发过程中,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安排教学活动,通过工作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四、特色与创新
特色和创新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灵魂,没有办学特色,学院就无法生存与发展。笔者学院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在办学理念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质量管理、素质教育、特色与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机电一体化专业属于老牌专业,专业建设根底扎实。其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再次,明确专业特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成效。
学院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下,结合行业背景和专业实际建设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深化“2+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条件和保障制度,深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进企业资源,开发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环境,开展生产实训;聘请企业教师,规范工作行为。同时,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院与台达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培养班,众多学生通过订单班的学习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并就业,学生体现出的高素质、高技能受到企业的好评。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内涵建设,带动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稳步提高。学生的双证制获取率达到100%,学院参赛选手在2014年全国技能大赛中获第六名。
参考文献:
[1]姜汉荣.“理实一体化”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2]杨伟荣.论机电一体化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兼谈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2).
[3]刘智勇.校企合作 共建专业――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思考[C].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2010.
篇10
【P键词】职业标准 教学资源 智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1-02
电梯扶梯原理与维修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梯零部件设计员、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电梯质量检验员、电梯生产与安装维保现场项目经理等。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随着电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已不能达到电梯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理论分数高动手技能差。由此可见电梯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对电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职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任课教师积极投身电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时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机电检修技能特色,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电梯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解读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安装工、电梯维修工)》把电梯安装工和维修工分为五级,取得相关等级的技工,只能从事相对应的技术工种。基本技能要求主要包括: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工、钳工、起重工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要求;懂得电气原理图,并能排除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常见故障。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考核部门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梯的机械结构(导向系统、曳引系统、控制与驱动系统、开关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梯电气系统(电气原理图、自动控制系统、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的维修保养与故障诊断排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标准。岗位工作职能包括:控制柜检查与修理、曳引机检查与修理、导轨检查与修理、曳引钢丝绳检查与修理、整机性能调试与判定、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与评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改造工程的实施与检验、电梯检修工技能培训与电梯维修工程管理。
对照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进行剖解分析,对应的电气技能有:电梯的基本认知、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机构安装与检测装置调整、电气柜元器件的安装与接线、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梯运行调试与保养。
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库
实践课程的知识点讲授,要摆脱学生只看不练的常规授课模式。实践课程课件应有别于理论教学的课件,应专门针对实训特点而制作,内容上要简洁精练,知识重难点突出。笔者采用了Authorware7.0进行电梯实践课程教学课件的设计。Authorware功能强大,不像操作PowerPoint那么简单,除运用PowerPoint能完成的一般图、文、音频、视频的演示外,本课件制作中还利用Authorware的函数运算程序对相关教学章节设置了选择题、填空题等课堂练习题型,还设计了拼图、砸蛋等教学游戏,融娱乐性和学习性于一体,并建立了自测系统,可让学生体验期末考试的情景,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对教师而言,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而言,做到了学练结合、自我测评,充分发挥了Authorware运用到教学上的优越性。课件打包后生成可执行exe文件,学生可复制到自己电脑上,无需安装相关应用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即可打开课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和学习。现在学生不但能看能练,而且能通过玩游戏来达到学习目的,新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有助于在实训过程中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突出重难点的讲解,又节约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三、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设立专项技能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1:电梯机械结构与基础理论认知的考查。利用实践教学课件完成该内容。
实训项目2:电梯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与绘制。在前期实物电梯、电梯模型的认知基础上,运用专业机房的AutoCAD软件,据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和任务书中的电梯控制功能要求,按指定绘图格式绘制电路图,电路设计图纸中的电气符号,要求符合“JBT 2739-2008 工业机械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技术规范。图纸包含两部分:电梯主电路、变频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与绘制(含交流接触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变频器、曳引机、热继电器,不含PLC控制电路),电梯安全及门锁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绘制(实现厅门、轿门、急停、相序、过流等保护功能)。
实训项目3:电梯机构安装、调整与线路连接。建立小型不锈钢框架井道结构,开展操作箱与呼梯盒的安装与接线、井道信息系统安装与接线、平层检测机构的安装与调整、限速器钢丝绳的安装与调整、层门开合传动机构安装与调整等5个单项训练内容。
实训项目4:电梯电气控制柜的器件安装与线路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网孔板或空置电器柜完成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布局安装,实验室提供独立器件包括变频器MM420、交流接触器、变压器、调速电阻、整流桥堆、热继电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座、可编程序控制器S7-226、导轨、螺杆螺母等,器件的安装要求牢靠、合理、规范、接线正确并能实现相应的电气功能,接线符合工艺标准,端子排接线要求使用管型绝缘端子,继电器、接触器等接线要使用U型插片,各导线连接处按规范标准套号码管等。
实训项目5:电梯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按照任务书给定的I/O端口分配图,结合PLC实验箱编写控制程序及调试设备,进行变频器参数设置、单座电梯运行基本功能设计、电梯安全保o功能与节能调试、群控电梯运行程序控制、高峰时段电梯优化调控模式等7个实训编程专项的训练。
实训项目6:触摸屏组态工程设计。利用触摸屏TPC7062K进行组态,开展包括电梯开门及关门动画模拟、轿厢的运行轨迹及当前轿厢的实时高度显示、关闭楼层开关与取消关闭开关、早间上班模式、区间工作模式、晚间下班模式选择开关与取消模式选择开关、轿厢当前楼层信息、电梯运行方向、所有外呼指示灯,所有内选指示灯,与电梯运行状态保持同步、超载显示报警信息等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7: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利用电梯智能考核系统完成该实训内容。
四、开发智能考核系统,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电梯电气线路故障智能考核系统由1套实训考核装置、1台计算机、实训考核软件组成。微机安装的实训考核软件分为学生端和教师端两种驱动程序,包含故障点题库、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在线理论考试、在线故障检修考核、离线故障检修练习等功能模块。
智能考核平台通过答题器控制电气控制线路产生故障。答题器与电气控制线路采用继电器集成板连接,以AT89C52单片机组成答题器运算与控制的核心,采用RS485作为串行通讯接口控制继电器对电气控制线路中某个点进行开路控制,从而达到设置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点的目的。
教师端程序的功能是完成故障点设置与编辑、学生登录管理、考核卷的发送、考试计时、自动收集系统评分数据。学生端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接收故障点考核卷、故障排除答题、交卷功能、自由组题训练、系统自评分显示。
电梯智能考核系统是在VB、OLE图像处理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建立起软件系统,以微机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搭建继电器集成板平台为依托,专门设计开发的智能化实训考核系统。该系统不但对故障排查过程进行实时智能控制,让学生接受技能训练,增强对故障的判断处理能力,还极大缩短了排故训练周期,节约实验室耗材,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针对不同电梯类型,建立故障处理演练流程
不同类型的电梯扶梯发生故障情况下,现场对人员的指引和要求有所不同,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故障正确处理流程,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学生故障应急处理程序进行评价。
电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报告人提出事故报告―记录重要信息―核实报告情况―传达信息给运行班组―通知维保单位―派出持证作业人员―检查机房钥匙、维修通信工具、安全防护工具―A、B故障处理人员就位―A人员切断升降机主电源―与被困者取得联系―B处理人员钥匙打开层门约30-40CM―观察轿厢位置―位置合适则直接打开层门,或位置不合适则安抚乘客情绪―拆除牵引电机尾端护罩―套专用盘车手轮―松闸手柄扣住制动机构―1人抓盘车手轮,1人慢压松闸手柄―转动升降机构―钥匙打开层门―放出乘客,关闭层门―全面检查电梯―恢复电源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扶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快速到达故障点―按压“紧急停止”按钮制停扶梯―引导乘客离开扶梯―扶梯上下端设围蔽―设置“正在维修”或“暂停使用”警示牌―查看有无乘客受伤―检查扶梯有无障碍物―报告故障情况―通知人员维修―做好安全防护―1人作业、1人监护―检修模式测试运行―正常模式测试运行―清理现场―盖好扶梯机房盖板―撤除护栏及警示牌―通知恢复设备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制作情景模拟道具资源,填写维修工作票,策划故障案例背景,分组进行任务角色扮演,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评分标准。通过故障一般处理流程的情景模拟教学,以岗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职业行为规范为基础,引导学生强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合理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条件,开发符合电梯职业技能需求的各项实践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梁海珍.电梯安装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