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修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7 03:20:36

轨修实训总结

轨修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城轨车辆模型实训区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区功能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model field training area

Li W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Beijing, 100096, China

Abstract: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field training cen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may emerg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model field training area. Based on the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the teaching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eld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project is aimed at building a multifunctional field training area that can be used as a teaching, training and occupational skills evaluation center.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urban vehicle model field training area;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functions of the field training area

1 建设依据

1.1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扩张,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北京等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自2001年开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缓解交通拥堵,截至2012年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442千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计划到2015年总里程达到708千米[1]。按行业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每千米轨道需配置50名职工,届时共需增加员工1.3万人。由图1所示的地铁从业员工比例可知,司机及车辆检修从业人员在轨道交通企业员工中占有较大比重。预计到2015年,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2 660人。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图1 地铁从业员工比例划分

1.2 依托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实训室建设是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升级改造项目中的一部分,是对原有一期实训项目新实训设备的建设和对原有实训设备的更新改造。

1.3 建设原则

实训室建设中秉承理实一体化的原则,融合教师讲授、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考核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2]。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实训区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实训区建成后能承担我院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的教学培训,并为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区。

3 实训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图2 车辆机械检修实训室布置图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两大组成,即车辆机械部件和车辆电气部件,将车辆模型实训区分为两部分:车辆机械检修实训室和车辆电气检修实训室。各实训室的设备布局如图2、图3所示。

图3 车辆电气检修实训室布置图

4 系统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模型实训区能够完成三个层面的功能:了解层―列车结构认知;理解层―各结构部件结构、功能、动作原理展示,电气线路的布置及原理展示;掌握层―机械部件尺寸测量、故障检测及维修处理,电气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该实训区可满足学生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原理类、综合类课程的学习[3]。

各设备的具体功能如下[4]:

(1)转向架模型(带转向架翻转平台):转向架构造认知;转向架组装操作;尺寸测量(排障器高度,轮缘厚度,车体高度,二系高度测量,构架与轴箱之间距离,中心销下压紧盖与牵引梁定位套间隙,受流器滑块厚度);日常检查及维护。

(2)车钩缓冲装置:半自动车钩结构认知;半永久牵引杆结构认知;半自动车钩解、挂钩操作;半永久牵引杆解、挂钩操作;日常检查、测量及维护(车钩高度测量,更换压溃管等);车钩对撞演示。

(3)踏面单元制动装置:结构认知;闸瓦安装状态检查(闸瓦插销、开口销安装状态良好,无断裂);闸瓦磨耗检查(测量闸瓦厚度、闸瓦更换);单元制动外观检查;踏面单元制动与轮对作用的演示。

(4)盘形单元制动装置:结构认知;制动闸片安装状态检查;闸片磨耗检查(测量闸片厚度、闸片更换);单元制动外观检查;盘形单元制动与轮对配合的演示。

(5)集电靴起复装置:集电靴结构认知;集电靴起复操作;集电靴滑块厚度测量;滑块更换;集电靴日常检查。

(6)内藏式客室车门:结构认知;集控开、关门操作;手动开、关门操作;隔离单个车门操作;车门内、外紧急解锁操作;车门防夹人(障碍物探测)功能演示;车门的日常检查及维护(紧固件检查,护指胶条检查等)常规故障处理;车门的检修及调试。

(7)动车底架模型:认知牵引系统的组成;认知列车主牵引电路;认知制动系统的设备组成;理解制动系统的电气及气路控制原理;认知底架电气设备的结构及功能;展示牵引电动机、齿轮箱与轮对之间的传动过程;展示电制动与空气制动的配合与施加时机;底架设备的日常检查、测量与拆装。

(8)综合电器试验台:城轨车辆上各型自动开关、接触器、继电器、各型电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电测仪表等的检修与测试;故障电气设备经过检修后,可以通过该试验台来检查检修后的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5 结束语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而言,城轨车辆结构认知、工作原理、常用工具使用及故障处理是其必备知识。城轨车辆模型实训区的功能是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进入企业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所介绍的车辆模型实训区布局和设计,能够较好地利用有限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和故障处理能力。同时,能够完成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及举办相关技能比赛的需要,达到了实训区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Z].2012.

[2] 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9-41.

轨修实训总结篇2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轨修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机电技术;现状;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23

0 前言

2015年末,全国26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营总里程3618公里,以重庆为例,截至2016年10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包括1、2、3、6号线(含6号线支线)。重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5条,包括4、5、9、10号线和环线,以及其它延伸线(如1号线尖璧段、6号线支线二期等),在建里程230余公里;除9号线外,其余主要在建线路计划于2017年底先后通车,届时预计运营里程将达350公里;到2020年,预计运营里程将近500公里;总体规划共18条线路。各类人才需求约2万人,大大超过现有人才供给能力,不仅对人才引进造成严峻形势,更使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差距等问题加剧。基于该条件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我国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其他企业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基本没有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是在就业工作以后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正是由于这些技术人员进入轨道集团后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对新进员工的入职及专业能力培训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而针对于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所接触到的工种也更加专业。现消防系统检修、环控系统检修、照明系统检修、电扶梯系统检修、AFC设备检修等都归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而就现在为止还未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也就是现目前承担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的技术人员为其他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

2 我国未来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总体发展趋势

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在人员结构及人才素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队伍结构亟需优化:主要表现在技能人员中,职业技能不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初级工及以下员工占比过大,有实际运营经验、技术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占比偏小。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①基层管理人员。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职业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整体性思维的优秀人才比较短缺;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经验的领军人才、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相对匮乏;③操作类员工。整体来说与岗位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故障处理经验丰富的操作类员工相对不足。3.队伍结构性缺失: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足,特别是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的短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失。

而根据现目前的人才需求问题加之现在城市轨道机电人才的需求。就重庆轨道交通而言,在2020年,预计运营将近500公里,而针对于现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的人才需求,按3人/公里算的话,2020年将会有1500人的人才需求。

因此现正处于供需关系的风间浪头,即所需人才必须在就业前拥有与之专业匹配的合格的专业实践能力。当然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是现代轨道类专业群的必然,也是为现代新形式下的专业合格人才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3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现对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做了一个《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岗位调研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该调研表针对应届毕业生及其他岗位转岗来而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了如下问题的收集:1.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2.被调查人员从事岗位;3.该岗位的日常工作;4.该岗位工作所需哪些知识及技能;5.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哪些能力。随机抽取了21名调查者,结果如图1所示。

被调查员工年龄结构如图1。

被调查员工职称(职业资格)等级结构如图2。

由图1图2可知,现目前重庆轨道集团的技术员工年龄普遍偏向于年轻化,而该类技术员工的职称(职业资格)等级普遍偏低。

而针对其他问题,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对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部分维修。而对于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于应届毕生来说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和电气类的基本知识,除了具有这些应有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应具有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当然大部分受调查人员统一都都阐述了同一个观点,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掌握外,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现目前我为止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视的。当然针对于我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我们所开设的课程中有接近60%左右的都是实训课程。而我们的理论课程,都是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

4 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内及国际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必然趋势。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看,无论该城市目前是否有地铁,然而在总体规划的时候,总是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既然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余地,那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这个核心专业的存在是必然的。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城市轨道这个专业群必须要迈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龚杰.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2]李照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国产化发展现状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2008(06).

轨修实训总结篇4

1我校的轨道专业建设简介

随着无锡地铁建设规划在2008年获发改委批复,2009年正式建设,作为一所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后,于2009年首先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运营专业建设近五年后,又通过近两年的调研,于2015年秋季正式招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

2校企合作的方式及内容

2.1“订单”培养是实行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无锡地铁运营分公司在2009年开始即对全国许多开设轨道相关专业的各类院校进行了调研,作为一所无锡地方院校,我们积极主动地与无锡地铁多次接洽,表达了我们期待合作的愿望,经过我们学校自己的努力,终于在2011年,无锡地铁运营分公司在为无锡地铁一号线储备人才时,与我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当年校企共同招生,订单70名轨道运营专业的学生。

2.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无锡地铁运营分公司与我校订单后,我们双方就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研讨,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就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将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提炼出来,明确相关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共同研究并形成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我们每年还要举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时根据地铁运营一线的实际需求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2.3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课程、教材体系。我校是宝马BEST培训基地之一,宝马的许多合作经验在我校均积极地得到推广迁移。由于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师资队伍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所以我们在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体系这方面才刚刚起步。随着我校专业建设的推进,我校轨道专业积极参加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之后,我们主动积极地参加行业各种学习交流,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我校轨道专业老师参与到与企业合作编写轨道专业教材的热情越来越高,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2014年9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材编写会议在我校顺利举行。我本人目前正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教材编写工作。

2.4专业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与无锡地铁校企合作后,为了确保订单班的教学质量,我们双方将轨道专业老师与无锡地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结对,这样老师可就自己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地对接,哪些该是教学重点,有困惑的地方也可请教结对师傅,这样极快地提高了我校轨道专业老师的专业教学业务水平。同时,我校与无锡地铁达成协议,我校的轨道专业老师每年可到企业实习实践,使专业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技术发展、装备现状及未来学生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

2.5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营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环境氛围。我校轨道专业2009开始招生,于2010年启动实训基地一期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地铁运营公司的专家,给我们提建议,我们的实训基地方案均是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的。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先后建设成了轨道车辆结构认知实训室、运营控制实训室、AFC票务实训室、轨道电工实训室、车站值班员考工实训室。这些实训室的功能都是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与学生专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同时为我校轨道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

2.6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城轨专业车站值班员考工体系。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要顺利毕业,必须参加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才能毕业,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由于是新兴专业,关于本专业相关的考工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我校针对此问题,主动积极与无锡地铁,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系,提出由我校轨道专业老师与无锡地铁相关技术人员一起,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地铁公司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确定运营专业考工的工种和考工项目,再进行考工题库的编制,考工体系完成后,由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我们编制的考工体系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在无锡市推广,作为无锡市各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考工的标准。本考工体系于2013年完成,目前已在全市轨道专业当中应用,实施效果较好,下一阶段,我们还要将学生在校的技能等级考工与地铁运营公司对员工的等级考工相结合,使两者尽可能的对接。

轨修实训总结篇5

关键字:城市轨道 机电设备 定向 人才培养

一、概述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完善而又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的支持,而城市轨道交通无疑是现代都市交通系统中最具发展前途的方式。国内外众多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实践经验已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现代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轨道交通系统自身的高科技、高技术含量正不断提高,日益成为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

随着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与交通资源、机动车辆与道路交通设施矛盾日益加剧,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缓解昆明市交通拥堵状况,体现公共资源占用的社会公平性,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

按照总体规划,昆明轨道交通计划修建3条线路,要求在2008年~2015年完成建设任务。为了使未来地铁能顺利投入运营,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同期组建和培养轨道运营的管理、营销、技术保障和服务团队。

由于我校在轨道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方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职业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师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占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时昆明轨道有限公司从诸多因素考虑,希望运营团队实现本土化;另外我校高层领导出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出发点,在深思考虑后主动出击,积极和企业进行沟通,共同谋划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和共赢的目标。基于此目标,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和我校签订人才定向培养战略协议,增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轨道交通运营技术保障和服务人才。

二、领导重视,广泛宣传

这种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其实在我校并不属于新生事物,我校在制冷空调专业和海尔空调公司已经有过先期实践,在这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从理论上讲,定向培养是指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考核筛选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面对这次大规模轨道运营人才培养的需求,校领导基于学校的总体战略规划,对于这种定向培养模式给予支持和重视,在各种层面开展研讨,全员动员,统一思想,并责成教务主管部门领导亲自挂帅制定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案,督促、检查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阶段行总结和改进教学任务,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轨道交通在昆明属于新生事物,特别是对运营管理,具有行业的特殊性,虽然国内已经有许多大城市早已开通地铁运营,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身人文、地理、气候、城市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区别,很多内容是不具备可复制性,管理者在这方面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就像一张全新的白纸,需要我们每个参与者共同努力去实现。

1、 明确岗位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为了完成企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学校派出各类专业教师去北京地铁公司培训学习。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它包括车辆、线路和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而其中车站在这一系统中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它既是轨道交通系统对外提供客运服务的窗口,又是系统内部最主要的生产基地。经过调研,现在普通车站机电系统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

在培训期间,我们实地走访和调查了几条北京地铁具有特色运营线路,以北京地铁1号线为例,其运营中各种岗位设置如图2所示。

北京地铁1号线是北京最繁忙的线路,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每个车站的工作岗位设置和要求还在不断的整合和优化,其中票务业务整合为独立的票务公司,负责全线路的票务、营销、维修和管理工作。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独立出专业的维修工班,负责运行、维修线路的电扶梯工作。而从发展趋势看,车站维修和运营工班也将整合为综合工班,要求维修和运营人员“一专多能”的基本工作原则,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和昆明轨道有限公司沟通交流,结合北京、上海和广州地铁的运营模式、岗位设置特点,提出了人员培养方向为:环控维修工、机电综合维修工和值班员三种工种,其业务覆盖全线路的9个系统的运行和维修工作,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能力目标

① 掌握消防、环控、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屏蔽门(或安全门)、自动售票等系统工作原理、组成、功能和用途;

② 能熟练识读消防、环控、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屏蔽门(或安全门)、自动售票等系统等总体结构图、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传动系统图、液压气动控制原理图等;

③ 具有消防、环控、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屏蔽门(或安全门)、自动售票等系统初步安装调试能力;

④ 熟悉系统各项验收标准以及国家各种相关规范要求;

⑤ 掌握相关机电设备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工艺的质量标准;

⑥ 具有站内机电设备初步故障诊断和技术分析的能力;

⑦ 掌握正确使用常用工、量、检具以及专用检修工具;

⑧ 具有技术档案管理能力。

(2) 知识目标

① 了解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特点;

② 了解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和管理特点

③ 了解国内外相关系统生产企业以及技术特点;

④ 了解其他站内设备的使用功能;

⑤ 了解相关专业技术英语词汇;

(3) 素质目标

①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安全、正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② 遵守操作规程;

轨修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钢轨修理;寿命管理;节约费用

1 钢轨修理技术的实践探索背景

1.1 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重要性

钢轨是铁路运输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包括普通钢轨和道岔基本轨、尖轨、辙叉心等。它直接承受机车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动荷载作用,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随着线路通过总重的增加和列车动荷载的作用,线路会发生几何尺寸变形,钢轨就会发生伤损,还将削弱轨道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因此,必须保证钢轨结构稳定和几何形位正确,才能有效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1.2 铁路运输与设备养修矛盾日益增加

万吨重载列车会引起轨道结构的剧烈变化和部件折损,为确保铁路安全通畅,必须强化轨道结构和加大设备修理工作量,但是,随着列车密度的加大,用于维修作业的时间越来越短,使得铁路运输与设备养修的矛盾日益突出,对钢轨进行有效修理和科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路对钢轨养修专业管理制度、手段方面差距较大。

1.3 重伤钢轨频发对运输安全产生的巨大影响

钢轨超过重伤标准值必须立即更换下线,而重伤钢轨的频繁发生对运输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有:(1)直接危及行车安全;(2)更换钢轨过程中存在人身安全隐患;(3)申请临时封锁点对正常行车秩序的干扰;(4)加大了设备维修成本;(5)降低了运输效率;(6)减少了运输收入等。

2 钢轨修理技术的主要内涵和做法

2.1 强化以提高钢轨使用寿命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在高速、重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被动式维修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要着眼于钢轨修理技术、管理体系的创新。通过开展专项调研分析,实施以精细管理理念为基础,以设备使用寿命管理为依据,以综合钢轨修理技术为手段,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用于指导钢轨的维修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钢轨上线使用周期,解决铁路运输与设备养修矛盾,为运输安全畅通提供保障。

2.2 提高钢轨使用寿命实施的方法

2.2.1 对钢轨实行寿命管理

寿命管理就是建立伤损观测台账和打磨修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一是针对易发生伤损钢轨的重点地段(如岔区、曲线、线桥过渡段)。二是定期检测和评估钢轨的基本状态,掌握钢轨伤损情况和廓形变化。三是对发生伤损钢轨地段现场调研,制定相应的养修方案。

2.2.2 实施人工精细打磨作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维修技术,邀请德国专家为专业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购置专用修理设备,掌握人工精细打磨作业方法和技术标准,对初期钢轨表面各种病害进行有效修理,减缓了钢轨伤损发展,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2.2.3 引进欧洲热弯矫直钢轨修理新工艺

所谓钢轨热弯矫直又称火焰热弯矫直,是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通过适温度应力的输入实现的,这项技术利用钢轨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对钢轨变形部位局部加热到800℃左右,自然冷却,因材料的不均匀收缩,实现了对变形部位的矫直作用,达到对变形钢轨的几何尺寸修理,满足钢轨继续使用的目的。

2.3 创建以提高钢轨使用寿命为导向的管理体系

(1)制定了《呼和浩特工务段高(普)速铁路钢轨打磨作业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工务段钢轨检查管理办法》及《呼和浩特工务段钢轨热弯矫直、道岔打磨指导意见(试行)》等办法,坚持以提高钢轨寿命为导向,提出了“降低钢轨伤损率,提高钢轨利用率”的工作思路,调整车间生产组织机构,成立钢轨修理专业班组,以适应新体制下铁路的发展需要。

(2)为尽快打造一支专业修理队伍,满足现场作业需求,我段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或外派学习培训等方式,强化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现场作业的技术指导,现在此项新技术已全面掌握。目前,已纳入到设备维修重点工作中,由段职能科室全面统筹安排,钢轨修理在日常维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完善钢轨修理修程修制的改革。一是制定钢轨修理作业流程。线路(高线)科负责修理计划的编制、周期的确定和作业的安排;调度科负责作业计划“天窗”的提报和下达;安全科负责现场作业的检查和盯控。二是科学制定钢轨修理周期。首先,对新上线的尖轨、基本轨及辙岔心,使用4-8周后进行预打磨,对接头部位上线后就进行轨面平顺度的打磨。其次,视钢轨使用状态,适时安排对钢轨肥边、轨面鱼鳞纹和掉快等进行修复性打磨。三是强化现场作业过程控制。推行设备等级管理,明确钢轨修理标准和病害重点,重视钢轨病害工作量的调查,优化现场作业组织,严控钢轨修理质量标准,最大限度提高钢轨使用寿命。四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钢轨修理考核奖惩机制,将兑现月度任务计划、检测打磨质量与班组月度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推进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3 取得的成效

3.1 通过科学管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自2014年开展钢轨修理工作以来,通对过钢轨修理技术的科学管控,采用先进的钢轨修理技术,制定完善的钢轨修理机制,钢轨伤损数量逐年减少,大幅度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消耗,为铁路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最新资料统计,2016年1~3月份伤损轨件数量较2015年1~3月份同比降低63.5%,维修成本费用降低71.6%,节约劳动力732人工・班次。

轨修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实习基地;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XJG-10-5-20)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行业发展步入黄金期,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有14座城市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5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总里程达到1714公里。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元,计划至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700多公里。

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入运营,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压力增大。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面,众多高校教师针对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案改革讨论较多,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验,但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规模、层次不一,内容枯燥、机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制约,实习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实习基地建设的紧迫性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性、综合性较强的行业,从专业来看,它涉及车辆工程、线路工程、结构工程、电气工程、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众多专业,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时展特点。实习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的能力,建设多方位的、立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系实习基地显得非常紧迫。

二、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构建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主要包括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部分。目前,校内实训中心均存在建设年代已久,建设标准低,没有发展空间等问题。现有的实验室和校办工厂等无法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更多地依赖校外实习基地。但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普遍存在企业考虑安全因素、经济效益,不支持、不配合学生实习等问题,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高校的扩招也使得校外实习基地更加紧缺。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短,装备水平提升速度快,国内外一些高精尖技术不断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教学方案滞后于实际应用显而易见,因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尤为突出。

此外,院校教师是否具有现场人员的技术经验非常关键。教师不仅要能讲授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运营、工作流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设备的安装调试、诊断与排除故障等,积极深入企业一线,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逐步完善轨道交通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基于上述几个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的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学校办学特点确定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学科水平是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每一所院校都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都有着独特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涉及专业众多,各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不尽相同,车辆供电、交通控制、运营管理、线路养护等等专业各有侧重。在实习基地建设思路上,应当考虑立足专业特点,发挥传统优势,避免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盲目求大求全,生存发展主要依靠特色,避开竞争才是最好的竞争。

比如同济大学,利用道路与铁路工程国际领先的学科优势和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病害多、养护维修任务重等实际工程背景,在嘉定校区着重建设了轨道试验线实习基地。再比如南京工程学院,基于机械专业优势,依托南京轨道车辆生产企业和江苏省轨道车辆现代化装备工程中心,着重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实习基地。

2.科学布局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

实训是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初步认识专业仪器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通过模拟课题、模拟案例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国大多院校的实训中心以校内为主。因此,设备的安置尽量考虑教学培训需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个点,即特色专业的设备种类尽量做到系统化。

例如运营管理专业为特色的实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包括地铁微机联锁工作站系统、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自动列车控制系统ATC、自动列车运行系统ATO、自动列车防护系统ATP、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TS等等模拟模块相互关联,使学生通过微缩场景建立宏观概念。

实习是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要掌握从事专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岗位职责、管理体制、工作内容和对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实习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轨道交通行业设备设施先进,规范化、信息化程度高,学生实习安排尽量考虑与企业融合,扩散到面,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岗位业务、技术方面有企业的在职人员指导,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值得注意的一点,被安排的实习岗位不等于学生毕业后一定要从事此岗位的工作,只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环境、运营运作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就能够为毕业后走出校门适应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筹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是学校为解决基地建设难而探索和推动的一项工作机制,指学校联合企业,对校内实训中心设备进行更新,校外实习基地场所的提供,企业员工培训与技能鉴定,学校专业教师的配备与培训等事项,普遍开展和推进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统筹规划。

在实践中,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学校和企业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持久和牢固的互助互惠协作关系,达到为师生服务,与企业共享的建设目标。

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将性能更优良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也就是旧设备因技术寿命而被淘汰,大部分没有达到报废的标准,原有功能基本全部保留,这些仪器设备除了返厂折旧之外,其余都可利用到校内实训中心的设备换代上,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零配件也可拆卸作为日后维修备用配件,以减少维修费用。这样既有效弥补了校内实训中心依靠学校经费置办仪器设备捉襟见肘的现状,又可以及时把新的技术、新的标准要求贯穿到基地建设中。

学校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向企业提供一定政策倾斜,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将企业退休人员聘任为校内实训中心的维护管理人员,将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聘任为专业兼职教师,按教学课时量给予补贴。利用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等资源,为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继续深造等提供条件。企业则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相应岗位,针对专业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还有欠缺等情况,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对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培训,以帮助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三、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校企合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势互补的必要条件。构建特色专业实习基地,保持传统优势,彰显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水平,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特点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关乎整个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适应行业发展、符合学校特点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还需要在长期的建设中不断地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课题组.201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R].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耿烽,张倩.应用型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4):110-112.

轨修实训总结篇8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其各自特点如表1。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2)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分为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专业方向技能三部分内容。1)专业基本技术,要求具备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电机、电气控制等电类专业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2)专业核心技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特点,通过各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高压电器设备原理、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3)专业方向技能,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两大专业岗位,高电压和接触网的专业技能。高电压方向体现了城轨供电系统高压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要求熟悉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专业的安全规则。利用院校高电压、供配电、及继电保护实训室内开展的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进行高电压的认识实习,增加对现场设备的作感性认识,该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定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而到了顶岗实习期间,再到公司参加专业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接触网方向体现了接触网(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结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接触网的受力力学分析和计算,掌握接触网结构中各种负载的分析计算方法、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技术原则,能够读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电气分段示意图和各种装配图,掌握接触网运营、检修和施工的标准及工艺。通过学校接触网实训室的实训来掌握常用接触网零件、设备与工具。通过接触网支柱的登杆训练适应将来现场作业中的登高作业。通过赴轨道公司参观、跟现场运营班作业进行接触网现场实习。(3)综合应用模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及考核,该证是供电类专业进行高压作业的许可证,是城轨供电岗位的必备证书。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4)拓展模块,通过选修课及专业讲座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内涵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应用的新技术。该课程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公司的人教部门和供电专业人员授课完成,这样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时间。

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图书、教材、网络数据库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城轨供电类教材。共建专业教师团队。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授课,苏州轨交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到校授课或开专业讲座。院校供电专业教师团队和轨交公司供电专业工程师组成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城轨供电专业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学校可以通过在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设备上进行模块化改造,比如在供配电实训装置中,增加城轨牵引供电模块,再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地铁中典型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装置。同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共建现场性强的接触网和高电压实训基地。给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实践与训练的场所,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合作。城轨供电类所需实训实习场所及适用项目课程等如表2。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假期下轨道交通公司运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跟踪最新的运营动态。

三、就业服务与保障

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根本上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关系,学生的就业服务就能做好。首先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创造与轨道交通公司互动的条件,通过邀请城轨公司的工程师给已组成的“地铁班”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讲座,通过学生实习前纳入教学计划的认识参观实习,以及在学生下城轨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专业教师的定期巡视,来完成过程性监督和保障。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阶段的意外保险与医疗。现有轨道交通公司对于实习的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生活补助,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城轨公司不予录取的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再推荐就业等都是作为该专业所必须的就业服务保障。

四、总结

轨修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接触网检修;课程结构;任务驱动;职业素质

1.引言

《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授课困难、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等诸多特点。因此,为了克服以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轨”的弊端,突出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我们在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的课程构建中,提出了融合专业综合素质、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际工作的学习情境,实施任务驱动的全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程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情境和独立的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以“准员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要求的身份充当课程的主角,以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课程的指导,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模拟生产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项目任务的确定

学生情境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确定任务的原则必须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接触网工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中对技能所作的要求,开发融入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的学习情境的课程结构,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与实际岗位任务相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和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结构模块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选定后,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通过岗位综合素质养成融入到工作任务内容中,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如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去收集资料?

(3)如何让学生把理论与项目中的实践联系起来?

3.制定任务工作计划

任务选定之后,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即在每个任务的学习情境中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的特点,按照“任务布置”、“任务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的步骤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团队,通过讨论等方法,有小组制定任务的执行计划,进行任务分工;其次,教师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决策,确定任务实施方案;最后,教师和学生分别写出教师工作页与学生工作页。

4.任务计划的实施

由学校接触网综合实训站场及专项实训室,提供项目实施中所用到的场地、工具、材料等设施,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接触网工岗位的要求的综合职业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专业技能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素质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任务的实施。

(1)案例教学法

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3G实景课堂”等教学手段,把每个知识点与实际结合起来,如接触网各个零件运用于什么地方,和相关设备的联系等,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处理。

(2)现场教学及实物演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利用到学校接触网综合实训站场,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能提前感受到工作现场的氛围,加深学习印象;利用接触网训练场进行实际演练,将安全、团队等要求,融入到设备的安装、拆修、维护等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生产现场实习

任务实施过程中,结合到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进行生产实习、真实感受生产实际中综合素质的要求等,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教师注意:

(1)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应有机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任务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5.项目总结与创新

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对任务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办法,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项目总结中得到提高。例如,在“接触网定位装置检调”任务评价时,教师根据现场方案的详细特点,指出任务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哪个环节中团队如何合作;在定位装置检调中,定位装置的测量与高空车梯作业的关键技能点是否符合职业规范要求,最后根据成本核算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性高的方案进行实施。

由于本课程采用了全新的任务式教学理念,将职业综合素养融入“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开发了“学习情境”、“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等教学资源;以“职业岗位”与“教学内容”接轨,以“工作任务”与“教学过程”接轨,以“职业资格”与“考核标准”接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经历了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职业道德和岗位意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综上,融入职业综合素质的任务式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06]

轨修实训总结篇10

对备用设备的管理

根据生产情况,对于凿岩台车、铲运机和坑内卡车等关键设备,设立备用机台,指定专人负责使用、维护保养,在同类设备出现较大故障,停机时间长的情况下,开动备用设备,以可循环的无轨设备使用模式及时保证生产。

设备清洁维修概念的的提出及流程强化

作为无轨设备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维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某些精密的机械部件、电器部件,其维修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日后的运行。实践证明,清洁维修是检验维修人员素质以及维修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提出清洁维修这一概念之后,三山岛金矿不断对其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强化。为应对车辆车体及发动机表面难以清洗的油污,针对此环节我们采取了蒸汽清洁的方法。在设备拆卸后,我们对备件采取三步清洗流程,设置3~4个清洗槽,槽内清洗剂按清洁程度划分为3~4等。清洗步骤第一步为“初清洗”,主要清洗备件表面存在的,以及在拆卸过程中出现的油污;第二步为“细清洗”,细清洗备件以确保修复过程备件的洁净度;第三步是“装备前的清洗”,以确保备件装配过程中无杂质进入设备及液压系统。

废旧油料、物料的再回收再利用

本着节约能源,促进无轨设备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则,三山岛金矿对废旧油料、物料进行再回收再利用。油料方面:对于设备维修过程中放出或泄漏的油料,三山岛金矿进行了统一回收管理。对于能够再次利用的,三山岛金矿会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用于备件的清洗或等,但绝不会进行二次机内使用。同时在进行清洁维修过程中,每清洗一批备件之后,都会对四级清洗池内的油料进行降级使用,第一级的降为第二级以此类推,对于脏污严重的最后一级绝不再次使用,并进行综合回收并妥善处理。物料方面:进行合理的再利用。如废旧或损坏的轮胎的内胎,会用于电瓶接线柱的防护及台车配电箱边缘密封;废旧的油缸活塞杆,会用于加工铲运机的铲斗销轴等等。

提倡员工技术创新

知识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也是促进无轨设备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实践中发现,技术创新单单依靠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采取激励与考核策略,发动无轨设备操作、维护等相关人员,全员参与无轨设备技术创新工作。目前,三山岛金矿在无轨设备方面的员工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无轨设备可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开展“抓设备、强管理,全面提升无轨设备管理水平”竞赛活动

针对无轨设备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懈怠现象,针对存“脏、乱、差”等问题,以及设备操作维护存在诸多细节性安全隐患,为彻底改变这一设备状况,促进无轨设备可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三山岛金矿将设备油污清洁、卫生、及消防安全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抓设备、强管理,全面提升无轨设备管理水平”竞赛活动,以推动无轨设备循环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活动期间,取消不定期设备检查,实行技术员每日设备检查制度,从而督促设备操作维护人员每班必须认真保养车辆;每月根据检查情况实行百分制,根据分数进行排名,并加大了奖罚力度,奖罚均在千元以上,使维护状况良好的机组人员切实得到了有效激励,设备维护状况差的机组人员受到了严格的考核;设备维护情况与各工段值班长挂钩考核,值班长按照当月所带班次设备检查考核总额的20%进行处罚,为鼓励管理优秀的值班长,对每月的设备检查考核统计排名,第一名奖当月设备检查考核总额的15%,第二名奖当月设备检查考核总额的10%,第三名奖当月设备检查考核总额的8%,第四名奖当月设备检查考核总额的5%。

无轨设备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综合研究与探索

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无轨设备节能减排与发展可循环经济相互结合的最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对于操作、维修保养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强化人员节能减排意识及理念,这才是矿山企业的高速发展最有力保障。通过全员式常规培训,采取自上而下、每年定期培训的策略,确保无轨设备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保养人员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自满就意味着倒退,因此,每次新到设备,三山岛金矿都会组织无轨设备技术骨干参加厂家专业培训师的授课。此方法使我们及时掌握了新设备的最新动态和各项数据,并使我们从厂家专业的、标准的无轨设备使用及维护程式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三山岛金矿采取多重奖励策略鼓励员工创新且帮助员工专利申请。

设备备件采购

设备备件,作为车辆完好运行的最大保障,其需求量需与使用量相当的大。但在备件采购中却出现过以下难题,分别是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强、采购渠道狭窄、进货周期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三山岛金矿在备件采购方面进行了研究与革新,并最终采取公开招标竞价的策略进行备件采购工作。从而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从最大程度上在确保备件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备件进货成本,缩短了进货周期。

进口设备国产化改造

在做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三山岛金矿还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对先进的锚杆台车、电动卡车等一系列无轨设备及备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同时三山岛金矿还成立了机电车间,专门负责自主产权的矿造卡车的生产与大修,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的无轨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目前,三山岛金矿正在筹建专业性极强、技术力量雄厚的无轨设备维修车间,其建成后对于三山岛金矿的无轨设备高效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不言而喻。

维修成本与维修效果的“双赢”

单纯的降低维修费用而不考虑维修效果是不可取的。因此实现维修成本与维修效果的“双赢”极为重要。为此,在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方面,三山岛金矿正由原本单一固定的维修模式,向多种维修方式、集中检修和联合检修发展。重视设备及备件的可靠性、维修性研究,采取分级机制实行无轨设备200h、400h、800h、1000h及2000h等标准的设备维修保养策略。并在激励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的同时,严把“效果”审核关,并实现责任到人、书面存档的绩效及成本考核机制,在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维修质量和维修效果。

废弃设备备件的回收利用

为全面实现无轨设备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共赢,三山岛金矿目前正对废弃设备及备件的回收利用工作进行探索。预计可达到以下三级目标。第一级目标:对所有废弃无轨设备进行统一存档、集中放置、统一管理,方便维修设备过程中急需件的拆卸使用。第二级目标:对所有废旧备件进行统一存档、集中并分类放置、统一管理,方便维修设备过程中急需件的“借代式”使用。第三级目标:首先对所有废旧备件进行拆卸,然后对可回收利用的零件进行质量评估和回收,之后在备件仓库内设置“回收件专区”,对其进行集中、分类的放置,最后将“回收件专区”纳入矿山物流系统,方便回收件的领用。

通用备件“整合归一”系统性研究与探索

目前,在实现“无轨设备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共赢”这一方面,三山岛金矿所进行的探索中,值得一提的便是通用备件的“整合归一”。虽然各种无轨设备的种类以及型号不同,但有不少备件却是可以通用的。虽然在日常过程中对一些备件的通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实践经验,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性的通用备件“整合归一”档案。为此,三山岛金矿采取多种激励机制发动全员进行信息采集。初步预计,在通用备件“整合归一”档案形成后,将大大降低同类备件的重复进货,有效降控制进货成本,提高设备备件的利用率,从而推动“无轨设备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共赢”这一目标的实现。

燃油添加剂方面的使用与探索

为提高井下环境、空气质量,促进并提高燃油的“零排放”目标的实现,三山岛金矿目前正在进行无轨设备燃油添加剂的实验,以降低尾气排放量,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从而推动“无轨设备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共赢”这一目标的实现。

无轨设备防腐技术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