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05:34:21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在职培训 专业发展 组织形式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

这些年来,在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幼儿教师是与小学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小学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性就比较差,当然效果就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幼儿园虽然有园本培训,但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使得很多培训形同虚设,实效性差。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按照目标,云南省将于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镇高度重视0―3岁婴儿教育。具体指标是:2012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到88%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要实现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4月对云南省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3.2%。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曲靖市)35份、昆明市32份、文山州33份、西双版纳州32份、怒江州35份、昭通市33份。

二、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表1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表

表2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有46%的培训效果一般,甚至不好。

表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表3表明,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参加专门的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是园本培训和自我反思。可见幼儿园第一线教师是非常看重专门培训的。

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课程,而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在职培训,强调个人的参与。教师间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专业培训机构、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评定等形式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一)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我国的各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学院等都直接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这种依托“教师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逐级的”培训模式,即一组培训者培训一群人,逐级传递一些关键信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支持自上而下的方式。近年来,以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托的部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提高我国教师整体素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由于覆盖面小、成本较高及组织者的关注点(培训教师还是赢利)不同,也受到不少非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在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因此,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网。尤其是农村,农村的特点就是资金短缺,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为广泛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村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县/市、乡、镇中心园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在培训时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1.要培训目标要明确,端正培训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9.5%的幼儿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41.5%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是为了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29%的幼儿教师把培训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为服从学校和上级的安排,完成任务,为评职称而培训。

2.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表4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表中幼儿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次是缺乏专家引领;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和教研意识能力薄弱。

表5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的知识是依次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方法;对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策略。

表6 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是: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目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最迫切,但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不到位。

3.选择恰当的培训的方式方法。

表7 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幼儿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依次是:观摩教学;专题讨论;系统讲授;课题研究;读书指导。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没有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关注。

在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时既要考虑到一线幼儿教师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学者专家的意见,由专家来引领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纠正幼儿教师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二)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园本培训的开展可以不拘形式和规模,由幼儿园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成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仿照园本培训,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村本培训”“乡本培训”“县本培训”等。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经验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观察和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在职进修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表8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前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但有的幼儿园只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竞赛,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幼儿园没有形成制度。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园本培训。

1.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种成本低而有效的培训。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通过园本培训,如组织业务自主学习、科研沙龙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师徒结对和专家名师指导等途径,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岗位进行实时实地的练兵,如案例研讨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等。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因园施训,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2.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

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前者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和幼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后者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保教管理质量,以幼儿园、幼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3.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环境对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改变虽隐而微,但是却深刻久远。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保证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紧跟时代步伐,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这样的组织里,学习是前提,思考是基础,创造是灵魂,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幼儿教师的学历偏低,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弱,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历水平偏低。因此,高师的专业学历教育要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幼儿教师提高学历的要求。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而且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发挥示范园的作用。

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特别是我们有很多的各级示范幼儿园,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应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幼儿园的发展。

(五)探索“对口”服务新模式。

政府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开发中的援助政策,鼓励城市条件好的幼儿园、幼儿师资培养培训单位及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无偿或低酬的“对口”支援,可以是资金、设备的援助,也可以是业务指导或职业心理辅导,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我国,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课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现已使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教师网联的任务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进而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七)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因此,我们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需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解决该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2

给孩子适宜的爱。

二、宣传时间

集中宣传时间: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各幼儿园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延长宣传时间至2016年7月(暑假结束前)。

三、宣传内容

深入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高度控制或流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持续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倾听幼儿的心声,陪伴孩子共同成长。自觉抵制拔苗助长的错误教育思想,坚决预防和纠正“小学化”教育倾向。四、活动安排及形式

(一)准备阶段(5月15日—5月20日)

区教育局下发区宣传月活动通知,各幼儿园按照区宣传月活动通知,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本园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5月20日—6月20日)

1、区教育按照时间安排,组织实施区级宣传月活动。①在府城地区和云龙镇各举办一次户外宣传活动。②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组织有经验的园长和教师,积极开发宣传信息,制作宣传单,开展讲座、咨询、访谈活动。③充分运用网络、海报及手机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各幼儿园要组织实施本园宣传月活动。①各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及暑假前的家长会为契机,积极宣传,通过经典案例,剖析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给孩子带来的危害,触动和引发家长的深度思考。②各幼儿园要继续加强《指南》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望,自觉抵制拔苗助长的错误教育行为。

3、各幼儿园要开展本园《指南》的分层培训工作。通过请专家讲座、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培训,做到有培训方案、有培训记录,有培训感悟及培训效果分析,切保培训实效。

4、区教育局将宣传月活动与年检工作相结合,在2016年年检优质幼儿园中召开现场会,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观摩。同时全面总结本区幼儿园年检工作,肯定各园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出存在问题,以促进幼儿园管理整体水平提升。

(三)总结阶段(6月21日—6月25日)

各幼儿园要及时总结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情况、落实措施及取得成效,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送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整理汇总全区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送市教育局。

五、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重要性,要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紧扣宣传主题,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宣传活动的安全工作,保障所有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二)强化主题,科学规范

各幼儿园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学习,确保宣传内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扩大宣传活动的覆盖面。严防禁止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推销产品,确保宣传活动的公益性和科学性。

(三)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各幼儿园要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召开家长会、制作宣传栏、为广大家长释疑解惑,引导教师和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给孩子适宜的爱!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教师;研修;总结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而“远程研修培训”对于我们幼教事业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培训。一个个案例、一段段视频,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等几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更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最有智慧的教师。

2015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专家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了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了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气,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了自己在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1.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教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好坏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能随时激发幼儿的W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

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充分尊重幼儿并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3.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要爱幼儿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工作,努力奉献自己。

4.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家园联合,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需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了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的建议

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之中。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4

一 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学前教师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的人才包括各级各类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养人员、管理人员;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各种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学前教师教育指的是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各种专门性活动,“学前教师教育”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目前,我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发展学前教师教育,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必然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提倡发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湖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我省教育强省战略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前教育师资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层次和结构上,以及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有待增多

1.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不足。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07年全省在园幼儿人数是739144人,教师人数是42314人,而在2010年,在园幼儿人数预估达754152人,教师人数达48035人。两年时间里,我省在园幼儿人数估计将增多15008人,教师人数要增加5721人;而2005年的在园教师数是40072人,从2005到2007年的两年时间内,教师数只增加了2242人。说明从2008年到2010年的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加比例应是2005到2007年增加人数的两倍多。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幼儿园教师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每天幼儿教师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长日久,疲惫不堪,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教师专业思想极不牢固,年轻教师人心浮动,一有机会就准备离开。另外,有很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人事关系、户口关系、劳动与医疗保险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规范的管理,在与其他行业相比造成了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落差。由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不科学等导致了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是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稳步增长。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1.学历层次偏低。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4163人,专科学历教师15223人,本科学历教师201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9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全省幼儿教师总数的45.45%。可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层次为主,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甚至本科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历教育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23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职称的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幼儿园教师中的老、中、青年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有的幼儿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中青年骨干教师十分缺乏。如在我省常德地区某幼儿园老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而很多的公办幼儿园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三是城乡结构差异显著。目前为止,我国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和农村,幼儿师资数量基本饱和,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幼儿师资很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不多,待遇偏低,大多幼师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工作,所以造成目前需求不旺的困境。四是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根据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性别比率结构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专任教师共有26136人,其中,女教师25488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97.52%;男教师648人,仅占2.48%。可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省级和市级幼儿园里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而言要高些,但是,乡、镇、县级的幼儿园老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总体来说,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由此可见,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既是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机遇,更是挑战

(一)认识逐步到位但落实不够

首先是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将幼儿教育列为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完整教育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201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一章被单独提出来,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

其次是观念得到更新,发展幼儿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落实地位待遇的问题等,一直是困绕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们所有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会议提出: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既是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充分认可。会议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出明确要求,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幼儿师资的渠道得到拓展,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的壮大,缓解了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的矛盾,这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非常重要的师资准备。

但是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把学前师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的扩张,在质量、规格上没有太大的提高。

(二)层次基本齐备但结构不当

从目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校看,主要有职业中学、中等幼师、专科幼师以及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这似乎是一个层次多样化,结构齐备的幼儿师资培养体系。其实不尽然,专科学校在上海(已合并为本科)和辽宁各有一所,湖南省就一所专门独立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专科),而本科和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师教育培养数量不多,本科有的设一个班就三四十个学生,而研究生培养也不多,博士培养更是少之甚少。所以,绝大多数幼儿师资是由中师和专科培养的,而农村地区则是由职业中学培养或短期临时培训。这样,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实际上较低,学历结构的重心下移,这必然影响幼儿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三 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构建科学的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前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提升又离不开学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学前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有一整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为依托,课程规划应整体考虑社会发展、教育目标、市场用人需求、师资专长、教学资源、学生就业需要等因素,设置有弹性和特色的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用;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实验实训室为平台,实行学习实训一体化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到各级各类的实习基地去指导和参加课题研究,同时,也请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到学校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质量。[2]

(二)构建参与式的幼教师资在职培训模式,加大幼儿师资的在职培训力度

教师队伍的建设,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的培养,又有赖于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改进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培训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教师。

1.充分发挥中、高师职能,构建幼儿师资在职培训的多元化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提高,高师应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和人力资源,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其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机构。目前,湖南省已做出了幼儿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力争湖南省幼儿教师的学历整体档次在近十年内能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湖南师范大学尤其是长沙师范学校将在湖南幼教师资的培训中突现核心和引领地位。由此,在21 世纪,我国将逐渐形成以“高等师范学校为龙头、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职前与职后、正规与非正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模式。[3]

2.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参与式培训”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之所以提倡“参与”就是因为培训者需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力,同时也应有机会与别人对话。

参与式培训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以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经验为基础,与其他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培训形式。参与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它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的转变,强调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的理念和知识于培训之中。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也不是传递上级命令的“二传手”,而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参与式的培训,使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缩短了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4]

3.以教师成长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幼教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目的、功能必须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如何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这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培训效果本身就很难量化;另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的评价容易流于表面,给研究效果的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就像我们教孩子时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样,对于教师的培训同样是急不得的,更何况这种培训并非只针对技能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这就更难。关键是了解在培训之后幼儿教师对新观念的接纳情况,并在培训的实际运用环节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咨询和帮助。鼓励教师通过记录身边的个案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更能够看到了幼儿教师内部的变化。因此,培训幼儿教师不是简单重复、并非付之功利,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5]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5

摘 要 提倡感觉运动能力开发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性就是让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能充分的接受感觉信息刺激,更好的发掘幼儿潜能。六岁前,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在幼儿大脑的调控和整合基础上,根据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使幼儿接受更全面的信息刺激,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本文通过对某幼儿园大班80名幼儿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得知,感觉运动对幼儿体育运动能力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并在最后提出如何加强幼儿感觉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幼儿体育 感觉运动 运动能力 促进

感觉运动是幼儿体育最基础的概念。皮亚杰曾提出:“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识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感觉运动能力发展若不成熟,会影响幼儿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方面的功能应用。可以说感觉运动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能力。心理学也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婴幼儿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其未来大脑功能的发展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头6年接受刺激的数量与质量。身体运动清楚地表明了儿童发育的时间表,不同的文化对此没有异议。所以运动促进幼儿的发育,感觉运动训练接受外界的刺激,与外界环境产生互动的关系,有效促进幼儿发育。在幼儿体育中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幼儿发展动作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一、感觉运动及失调原因

(一)感觉运动理论的提出

感觉运动理论首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Ayres. J.)博士于1969年提出的,她结合脑功能、爱尔丝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指出感觉运动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人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经过感觉运动,神经系统的各个组成元素才能协调工作,顺利使个体与环境接触。当反之称为感觉运动失调。该理论认为,人体对环境所做的任何反应,都是以感觉输入为前提,而反应的形式、程度等,则与大脑的统合作用有关。

(二)感觉运动失调的成因分析

1.母体因素――生命的质量始于最初的形成

孕期失误:先兆流产,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怀孕初期严重呕吐、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孩子先天不足;孕妇的不良饮食习惯,如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质引起脐带毛 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胎位不正、孕妇不良生活习惯,使得胎儿的重力感、平衡感无法建立;怀孕时用药不慎或情绪常处于过度兴奋或悲伤状态;未做好怀孕的心理准备。准妈妈的各种生理心理变化直接影响胎儿的发展成长。

2.婴幼儿期的成长环境

都市公寓化的居家环境,影响幼儿的活动范围。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幼儿缺少伙伴特别是玩伴。由于父母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因素,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亲子关系显的淡薄,特别是父亲的陪伴越来越少,幼儿的自信、幼儿的阳刚等个性显的比较缺少。2000年,张桂芝等人对北京市1526名的幼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6岁幼儿的感觉运动失调率为29.4%。说明感觉运动失调现象在幼儿中表现比较突出,本研究对于感觉运动失调的表现主要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与感觉运动失调有关的表现,具体从三个方面(触觉感觉运动失调、前庭感觉运动失调、本体感感觉运动失调)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感觉运动失调的原因、感觉运动失调的观察方法进行分析。

3.家庭及教养人员教养育方式不当

年轻父母缺乏养育儿女经验,盲目听从他人意见,造成手忙脚乱,身心疲惫;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传统教养方式剥夺了婴幼儿获取学习的机会;家庭内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意见不统一,孩子长期处于对立的教养环境下,认知能力发展受阻;情感不够,物质上宽松,精神上苛刻;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集体教育(亲子园、幼儿园)追求教育一致,不注重个性培养,排斥个性突出的幼儿,扼杀了婴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好奇心,随意贴“笨蛋”、“没用”、“差生”等标签;过早进行认知教育(背古诗、英语单词等专项技能学习);不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期望过高,限制过多;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麦当劳、肯德基成为儿童的主食。

二、感觉运动对幼儿体育能力的促进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XXX幼儿园的大班三个班的80名幼儿进行感觉运动能力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实验组:随机抽取40人幼儿,在感觉运动训练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渗透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特别是幼儿体育游戏的穿插),一周训练两次,16次为一个阶段。共完成三个阶段48次的训练,在专业的感觉运动训练师指导下进行教学辅导。对照组:随机抽取40人幼儿进行感觉运动训练,不进行幼儿体育活动项目内容的融合,其他进行正常的学习训练。一周训练两次,16次为一个阶段。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问卷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重复调查,分别是2010年4月份、2010年10月份对XXX幼儿园2010年4月~2010年10月在训的80例3~6岁幼儿的家长发放问卷,其中男幼儿54人,占67.5%,女幼儿26人,占32.5%。

(三)调查结果统计

1.训练前幼儿感觉运动能力调查结果

经过统计总结,在感觉运动失调类型中,前庭功能失调占总人数22.50%,本体感失调占总人数13.75%,触觉失调占总人数17.50%。前庭失调比例高于本体感与触觉。前庭感功能容易失调,分析其原因:(1)前庭觉早在怀孕九周就开始操作,直至年老寿终,一直将对地心引力产生的无休止感觉信息流入中神经系统,同时其他感觉功能都重叠在前庭感觉的信息之上,表明前庭感在幼儿时期的发展非常关键。(2)在幼儿阶段,由于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幼儿的活动量不充足,限制了活动场地与空间,使得幼儿在前庭发展关键期受到的感觉刺激不充足,前庭感受器发展不成熟。(3)在幼儿教育中或者幼儿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前庭功能感觉运动失调的原因与现象,重视前庭功能在幼儿整个生理机能发张过程中的重要性,选择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

2.训练后幼儿感觉运动各项能力纵向比较

经过6个月的实践,本研究对教学实验对象80人幼儿重新发放感觉运动能力发展评定表,其中收集有感觉运动失调的43人幼儿的感觉运动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训练前的感觉运动失调原始数据进行对比,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感觉运动能力中的各项目都有所提高,感觉运动失调人数有所减少。对43人感觉运动失调的幼儿进行感觉运动训练,整体训练效果都有所改善,训练效果前后对比,前庭感、本体感、触觉感均有差异,特别是前庭感的训练效果,其平均值从35.89分提高到42.23分,前庭的P

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感觉运动各项能力横向比较

经过6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组40人幼儿在感觉运动训练的基础上穿插幼儿体育活动方式,对照组40人幼儿只进行专业的感觉运动训练方式,本研究显示80人幼儿在感觉运动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实验组感觉运动失调者减少到10例占实验组总人数的25%,其中,前庭感觉运动失调减少到4例占实验组总人的10%,本体感感觉运动失调减少到3例占实验组总人数的7.5%,触觉感觉运动失调减少到3例占实验组总人数的7.5%。对照组感觉运动失调者减少到14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35%,其中,前庭感觉运动失调减少到6例占对照组总人的15%,本体感感觉运动失调减少到3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7.5%,触觉感觉运动失调减少到5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12.5%。实验后总结出,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显示在前庭感、本体感、触觉感三个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

(四)研究结论

1.感觉运动失调在在幼儿阶段的发生率比较高,本研究80位调查对象中有43位幼儿有感觉运动失调的现象,占总人数的53.75%,并且感觉运动能力主要三项中,前庭失调的比例比本体感失调与触觉失调要高,有必要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

2.男幼儿的感觉运动失调比例高于女幼儿失调比例。本研究男幼儿失调人数占总失调人数的76.4%,女幼儿失调人数占总失调人数的32.6%。这个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同时研究表明,幼儿阶段,儿童处于轻度感觉运动失调状态居多。为教育的有效性与训练的可行性提供保障。

3.本研究的实验前后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感觉运动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在感觉运动训练中穿插幼儿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更明显于对照组(P

4.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开展感觉运动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同时,感觉运动训也正作为一种正常儿童发展促进的手段应用于教育中,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感觉运动训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不能片面夸大其功能。

三、加强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教学建议

(一)加大社会感觉运动训练的支持度

幼儿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应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社会生活中,建议社会公民提高自身的素养,合理的言语举止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完善幼儿公共场所娱乐设备,将感觉运动训练的专用器材延伸到社会活动中,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与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并且支持孩子在生活中穿插感觉运动训练,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与身体各方面的运动能力,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方式,为培养新型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幼儿校园感觉运动训练的融入度

幼儿园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与生活场所,将感觉运动训练融入到幼儿园中的理念很多幼儿基层教师、学者们都进行过研究与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将感觉运动系统的融入到幼儿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并对幼儿的校园课外活动进行感觉运动的指导,这种有针对性的融入到幼儿体育教学中来研究并不多,希望能引起幼儿园各部门的重视,加快幼儿校园感觉运动训练的融入度,为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开发幼儿的潜能,为幼儿各能力的发展做好生理与心理的基础。

(三)加强家庭感觉运动训练的融合度

家庭教育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正确性与针对性,影响着幼儿各能力在关键期的发展,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加强家庭感觉运动训练是势在必行。建议家长每周抽空半天一家人进行户外活动,如让孩子走走田间小道等,也是进行感觉运动训练的一种方式。建议家长成为孩子的玩伴,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前庭觉、本体感、触觉等方面的活动。

(四)加量幼儿感觉运动训练的活动度

由于独生子、都市高楼生活等社会原因,孩子像井里之蛙,缺少陪伴,缺少运动等,幼儿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期,无法得到充分的身体舒展,所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活动量,加大幼儿感觉运动训练的活动量能促进幼儿体育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一――感觉运动积极疗法[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87.

[2] 陈文德.感觉运动游戏室儿童学习障碍与多动症的治疗与矫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46

[3]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6

幼儿园2016年秋学期园务工作总结

转眼间,20xx年秋季已过半,这半学期来,在教委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方面工作按预定计划逐一落实、完成,现小结如下:

一、期初准备工作

⒈秋季开学前,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一方面认真做好秋季开学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招收足龄幼儿,做好体检工作。

⒉学校于期初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各班相应制定好班级工作计划,教师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

3、认真做好开学初各项工作,接受镇教委办组织检查工作。

4、做好秋学期期初各项事业统计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

⒈每周定期召开教师工作例会,及时小结上周情况,部署下周工作要求,促进教师提高工作能力。

⒉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通过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⒊坚持每天做早操、课间活动、室外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⒋经常开展一些常规性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让幼儿从小学会一些基本、必要的常识。

5.做好家长工作,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校互动,并分发表格向各位家长征求意见或建议,以此推动学校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6.组织教师、幼儿参加一些活动、比赛。如教师参加卡拉OK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全园培训活动、幼儿参加镇讲故事比赛等。

三、安全教育工作

⒈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开学前,组织一次学校安全检查,每月一次大检查,每周不定期检查。

⒉加强门卫、保安工作,把好大门关,留意校园周边情况,每天安排教师进行校园巡查工作,严格做好校园治安管理工作。

3、开学第一周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并与11.9分别举行防震、防火安全教育与演练。

4、加强后勤工作,每天坚持对食堂、教室、大小玩具、校车等及进行打扫消毒,确保环境卫生清洁。

5、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对全园每个角落进行大扫除。

四、业务方面学习

1.我园深入开展《重新发现学校》读书活动,召开教师心得体会交流会,教师互荐好书供大家学习。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方法》并撰写心得体会。

五、今后工作思路

⒈认真回顾总结上半期工作的得失,改正不足之处,以求下半期工作做得更好。

2.根据《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方法》文件精神,做好园内的各项工作。

3.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各项比赛活动。

幼儿园2016年秋学期园务工作总结

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园围绕园务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现对半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立足教研,提高教育质量

1.课题研讨,共同提高。本学期,我园开展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小课题研讨活动,通过开放观摩、主题发言,探讨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的课程。10月份,我园小课题《泉州妆糕人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被确认为福建省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2.磨课提升,展现水平。在省示范性幼儿园的泉州市级开放活动中,我园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好评,这是教师个人能力的积淀,也是通过团队的帮扶、磨课探讨,不断改善计划,关注细节,集体智慧的展现。

3.专题研讨,逐步提升。结合镇教委办开展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评比活动,学园通过外出参观、理论学习、环境和区域互赏互评、检查评比、观摩评价、检查推进等一系列活动,引领教师贯彻《指南》精神,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我园在镇幼儿园区域环境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4.幼儿活动多样,收获点滴成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推普周、亲子绘画度国庆、中秋博饼、老幼联欢过重阳、镇幼儿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在主题活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安海镇皇家杯幼儿讲故事比赛中,我园陈昕琳、黄继强获二等奖、黄翊宸获三等奖。

二、后勤保障,创建平安校园

1.抓好常规工作,保证学园稳步运行。如隐患排查、消毒工作、签定安全责任书、二次供水检测、清洗水塔、安全教育宣传等。

2.完善环境,服务教育。粉刷围墙、购买门口机、安装壁扇、

创设涂鸦墙、楼梯安装铁板、增添角色室围栏、安装全球眼、增添监控探头等,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制定带量食谱,计算幼儿饮食营养,监控食品来源,检查厨房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召开膳食会议,确保教职工及幼儿饮食安全。

4.开展安全工作培训,提升全员安全工作能力。后勤园长庄小玉、保健医生苏阿风参加晋江市学校传染病防控师资的培训、晋江市幼儿园卫生保健例会;保育员洪秀莲、杨相会参加泉州市幼儿园保育员业务培训会;全体师生参加泉州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

5.开展期初地震应急疏散演练、11.9消防日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在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中,巩固对安全防护方法的掌握。

6.在登革热的高发期,全面开展防蚊灭蚊宣传和消毒工作,防范疫情的发生。

7.接受晋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的现场核查,提高工作警惕。

8.及时做好各项隐患排查和修补防护工作,给幼儿营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提高素质,打造优质团队

1.学习、践行真教育。开展真教育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学习《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办法》,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教育。我园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安海镇真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

2.交流参观,经验共享。我园园长、教师在镇真教育论坛、新教师业务培训会、区域环境创设论坛交流会、《重新发现学校》读书交流活动暨真教育调研活动上发言;教师参加市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专题研讨活动;学园开展教师手指游戏分享会,以此传播与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

3.积极参与,提升能力。伍文君、朱晓瑜分获镇幼儿教师卡拉OK比赛获一、二等奖;张明丽获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三等奖;张小岚、柯美蓉摄影作品入选20xx年秋安海镇教师书画摄影展;张明丽、伍文君参加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的表演活动。

4.注重培训,推动工作。重视岗位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园长、骨干教师、保育员、电脑员参加省培训1人次,晋江市级培训6人次,镇级培训6人次。

四、家园携手,提升共育质量

1.开展新生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工作;宣传新生入园须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开展亲子绘画度国庆、老幼联欢过重阳的活动,在节日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国情感、敬老之情。

3.利用多渠道:园家长栏目、班级家长园地、短信、告家长书、LED显示屏等,及时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家园教育同步。

4.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发动家长参加泉州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学园消防周,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确保幼儿平安成长。

下阶段工作重点:

1.开展亲子运动周、家长开放周暨庆元旦活动。

2.开展园本课程观摩研讨。

3.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力度。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实践-应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75-0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列为专章,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当前,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相继进入了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可以选择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把一些本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具体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掌握所需的多媒体技术,具备对多种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处理、整合能力,能够熟练开展技术支持的幼儿教学活动。同时,研究发现,3-6岁幼儿最具可塑性,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成人言行的影响,教师较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幼儿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背景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三年内对一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自2010年承担了浙江省及宁波市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浙江全省,为各地市幼儿园在职骨干教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其中培训模块之一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有效应用。

为充分了解和把握幼儿园工作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选取一所城区公办幼儿园、一所城郊公办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为例,分别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笔者认为,要有效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结合幼儿教师工作场域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来规划制定培训方案。对“场域”问题做出较为系统阐释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他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

布迪厄主张在谈及“场域”的概念时,作为一种开放式概念使用,并认为只有将其置于关系系统中,才能获得概念的真正意涵。由此,依据“临床式解读”原则,对“场域”的把握可以大致涵盖这样五个方面:一是场域:关系的网络。二是场域:共时与历时的交融。三是场域:形塑的中介。四是差异:场域的动力机制。五是场域、资本、惯习的相互关联。

依据“场域”理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既有物质环境,譬如,电脑、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环境,同时也有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软件环境。幼儿教师还处在同事之间、家长之间、园长之间等各种人际环境之中,包括幼儿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软环境,在幼儿园工作场域中,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各种要求。通过园长访谈,幼儿园教师需要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记录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并掌握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技术,不仅要学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还需要掌握使用班级QQ群、班级博客等手段与家长做好家园沟通。因此,要制定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必须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场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同时结合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参训教师开展了调研。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教学非常重要;在软件应用能力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掌握了常用Office办公软件技术,会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能够从互联网获取所需信息及网络教学资源,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基本的包含文字、图片的课件。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使用软件处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技能较弱,特别是声音、视频和动画的加工处理技术,几乎所有教师都不会。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强,已经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意识,对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热情很高,对信息技术学习具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能力较弱。显然,面向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加强多媒体素材处理技术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形态,设计相应的采集、加工、处理以及多媒体集成等技术的培训内容,并强化练习,核心目标是通过培训让这些教师掌握相应的技能,并能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针对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我们构建并实践了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在此模式下,对近千名骨干幼儿教师(园长)实施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二、实践-应用取向的培训设计理念

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设计理念为实践-应用,“实践”一词来自希腊文“Praxis”,意指重复进行某项活动,使之变得熟练,有水平;同时它还指人类对自身活动的理性思考以及为此制订计划、付诸实施的行动。实践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手段,从事实践的行动本身就包含认知,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进一步讲,实践是学习者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方面,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需要学习者亲自动手实践,在做中学;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是工作场域的人,作为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学习结果更关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喜欢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去应用的培训。1961年,美国著名学者霍尔出版《心灵的探索》(The Inquiring Mind)一书,率先研究成人学习的动机,提出成人学习动机定向理论:成人学习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导向以及以学习为导向。成人的认知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直接经验的丰富。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既有以科学形态存在的成分,又有以经验形态存在的成分。因此,实践-应用取向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将基于实践、面向应用的理念渗透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培训目标的制定基于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培训内容的选择定位在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用最频繁但存在疑难的知识、技能;培训方式坚持“做中学”,“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采用案例演示、自主操练、小组协作、现场指导等培训方式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培训评价指向工作中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体系构成

(一)培训目标

合适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在前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幼儿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培训目标:通过培训,知道多媒体技术概念,了解掌握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常见格式,学会使用ACDSee、光影魔术手软件处理图像,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混音、剪辑声音,学会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剪辑视频,学会使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复杂动画。

(二)培训内容组织与培训策略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培训目标,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块,在培训策略的设计上根据内容采取基于任务的培训策略、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

1 学习模块一:多媒体技术

(1)培训内容:多媒体技术概念,图片、音频、视频基本概念、常见格式等介绍。

(2)培训策略:专题讲座;小组研讨。

学习模块一的内容属于知识范畴,大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但并不十分了解,培训要让教师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上以主讲教师专题讲座为主,同时为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自己以前的观念和认识进行交流反思,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中达到共同提高。

2 学习模块二:图像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使用ACDSee、光影魔术手软件设置图片尺寸、转换图片格式、使用魔术棒、套索裁剪工具处理图片、修改图片背景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二属于实践技能,图片编辑处理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们对于一般的图片处理技术,比如,处理图片尺寸基本都会,但是对于转换图片格式、使用魔术棒、套索裁剪工具处理图像、修改图片背景等技能缺乏,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经常会提出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在这个模块,设计一个图片处理的任务,在基本的图片处理技能技巧结束后,完成本模块图片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3 学习模块三:音频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使用Goldwave软件录音、选中、复制、删除一段声音、混音、降噪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三属于实践技能,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音频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需要录音、添加背景音乐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对于音频的编辑处理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在培训中,给每位教师提供带耳麦的耳机,供教师们学习录音、编辑声音,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在这部分同样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在这个模块,设计一个音频处理任务,在基本的音频处理技能技巧练习结束后,完成本模块音频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4 学习模块四:视频素材的编辑处理

(1)培训内容:认识、了解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使用图片、音频制作一段视频,添加片头、片尾,设置视频效果、过渡效果,剪辑视频。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四同属实践技能,视频也是幼儿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视频的编辑处理都非常陌生。因此,通过Windows Movie Maker使用图片、音频制作一段视频,添加片头、片尾、设置视频效果、过渡效果、剪辑视频,当教师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动手操练制作出一段视频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被点燃了。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参训教师掌握了视频编辑技能技巧后,完成本模块视频编辑处理任务,使所学技能得到应用,避免技术与应用的脱节。

5 学习模块五:使用PowerPoint设计动画

(1)培训内容:PowerPoint动画设计的技巧,重点讲解动作路径、计时动画、路径动画、触发器的使用、更改动画序列、向动画中添加声音、播放Macromedia Flas等。

(2)培训策略:案例教学;现场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操练。

学习模块五同属实践技能,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包含文字、图片的课件。对于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计,大部分教师并不掌握。在这部分同样聘请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主讲教师,采取知识讲解、典型案例教学,同时辅助以现场指导,参训教师在指导教师演练示范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练巩固所学。

同时,在本模块学习结束后,设计一个培训大作业。要求制作一个反映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数字故事,将前面所学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技能技巧结合起来,这个数字故事也作为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作品在培训班汇报展示交流,供主讲教师、同伴进行评价。

(三)培训课时安排

(四)培训评价与考核

培训实施后,需开展评价,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果,评估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培训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

面向工作场域的基于实践一应用取向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受到了一线幼儿教师的普遍欢迎,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潮,学习动机强烈,培训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培训结束时又有成果展示环节,因此,评估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培训活动中实施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每个模块培训的效果和参训教师实时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主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听课笔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课堂师生交互情况,在实践操练时集中精力完成练习,每个模块作业完成情况,这些都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档案资料。

2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培训临近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工具,因此,总结性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评价依据。在培训的最后环节,安排参训教师信息技术作品展示汇报交流环节。同时邀请培训专家、主讲教师参与,通过教师自我评价、班级成员互评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参训教师在作品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汇报自己所用技能技巧,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提高的过程。班级成员互评是班级内参训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会反思自我对照对比,对自我也是一种提高。专家点评重点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实施的评价,对每位参训学员会有启发、点拨作用。

四、培训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关注培训过程

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受到所在幼儿园硬件设施、软件配备、政策导向等外在条件影响,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培训机构在设定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内容时,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者教师个别访谈的方式,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在规定的课时内精选培训案例,精选培训内容,把一线幼儿教师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讲解示范给参训教师,力争做到培训内容得到参训教师的认可。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操练相结合,讲解示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关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工作中经常遇到而无力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主讲教师能够在个别指导的时候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培训的效果就有了过程保证。

(二)落实培训评价,提高培训效果

评价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参训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可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层次的参训教师做一个非正式的个别化访谈,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参训学员的感受和体会,访谈的主题围绕着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培训方式、培训满意度等方面,例如:所学技能是你最需要的吗,这些技能技巧对你的实际工作有帮助吗,为什么,培训有哪些成功之处,还有哪些好的建议,等等,培训机构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改进后续工作,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惠普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园规模和效益,增强办园活力,全面推动我县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覆盖、协调发展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优先建设,将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将幼儿园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举办幼儿园(班)每个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在完全小学附设幼儿班,切实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县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坚持以公办园为主体、积极扶持民办园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3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科学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因地制宜,根据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化情况。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原则。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

4坚持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原则。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新建幼儿园审批和管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规范办园行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保教质量,缩小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不断激发办园活力,提高办园效益,努力让学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发展目标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中县城改扩建幼儿园1所,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县、镇两级学前教育骨干体系和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全县新改扩建幼儿园17所。新改扩建镇中心幼儿园13所,新改扩建村幼儿园3所;26所完全小学附设幼儿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从年秋季起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逐步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2015年,全面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四、实施步骤

五、主要任务

1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形式多样。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的办园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法制建设、政策引导、标准制定、布局规划、投入保障、评估督导、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满活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园舍和相关配套设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二是幼儿园建设与县城规划、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同步规划实施。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同时,幼儿园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三是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民办幼儿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四是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将幼儿园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大中型企业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积极创办幼儿园,以消除职工及周边群众子女"入园难"之忧。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均应取得相应岗位任职资格。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体系。严格按照省上制定的学前教师配备标准,一是严格执行学前教师专业标准。健全学前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统筹管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调整。从年起,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同时,从中小学教师中选拔具有从事学前教育能力者经过转岗培训,调整补充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2015年幼儿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学前教育工作需求,2020年按编制配齐配足幼儿教师。加强幼儿园园长培养,严格按照任职资格配备园长。二是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建立健全县、镇、园三级幼儿教师培训网络,依托县职教中心、县幼儿园建立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园长、幼儿教师全员培训。从年起,每五年对所有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完成一轮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低于240课时。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和专业技能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学历提高、挂职研修,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2015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达到幼儿专任教师总数的80%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90%以上;202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达到幼儿专任教师总数的90%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三是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幼儿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具有同等地位,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晋职等待遇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

3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负责审批和管理各类幼儿园。统一规划、统一准入、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工作制度,一是切实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要全面排查,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二是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健全各种安全、卫生保健制度。综治、公安、教育、住建、卫生、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幼儿园要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加强门卫管理,及时排查并积极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提高保教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城镇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大园多功能”幼托一体化”模式;农村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小园大服务”幼校一体化”模式。建立健全城镇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区域之间、园际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均衡发展。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充分利用幼儿园与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促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建设、设施配备的管理与指导。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实验及科研的管理和指导。

4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一是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发展学前教育。逐年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从年秋季起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逐步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将学前免费教育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免除烈士子女、残疾儿童、孤儿等的保教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给予资助。二是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和适时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认真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对规模较大、办园行为规范、保教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办园行为规范、收费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助。四是幼儿园建设实行优惠政策。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实行优先安排,并按照中小学建设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对幼儿园的水、电、气等费用按照中小学标准收取。

六、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按照“省定标准、以奖代补、市级统筹、布局规划、以县为主、分工负责”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发改、财政、编办、人社、国土、住建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健全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各镇政府要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做好幼儿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建设公办幼儿园。负责协调幼儿园土地征用及村办幼儿园建设。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9

为深入了解“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评估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本研究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基础,同时选取甘肃省86个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8个连片贫困县及13个特困县,采用问卷调查与田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学前教育资源、经费投入、教师补充及体制机制建立等四个方面分析“行动计划”实施成效与问题,以期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

(一)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得以缓解

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是“行动计划”取得的最重要成效,也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按照教育部实施《规划纲要》“分三步走”的策略,1第一期“行动计划”的重点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让广大的学龄前儿童“有园上”,因此各地区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均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数量进行了规定。在“行动计划”推动下,幼儿园数量迅速扩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1]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60%的目标。

在新增幼儿园中,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增速最快。2010—2012年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实施的“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投入56亿,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3100多所农村幼儿园。同时,中央财政投入250多亿,支持中西部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6万多所,并对17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部级培训。截至2012年底,全国农村幼儿园在园幼儿已达2435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的66%,比2009年增加734万人,增长43%。[2]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走进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西北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发展滞后,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2009年,西北五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达到50%,但甘肃、宁夏显著低于全国水平,分别只有43.23%、44.60%。2013年,西北五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平均达到73.07%,比2009年平均增长了23.07%,其中陕西、青海、新疆自治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增长幅度除宁夏外均高于全国水平(详见图4)。对甘肃省86个样本县的调查显示,在“行动计划”期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00所,新增学位26.3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6.15%,其中58个连片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3.18%。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由2010年的236所增加到2013年的736所,乡镇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67.05%,西北地区学前教育状况得到极大改观(详见图5)。

(二)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反映了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态度和认识水平。回顾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核心问题就是政府长期缺乏投入以及投入制度的保障。因此,“国十条”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上升,具体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中央财政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2011年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财教[2011]405号),决定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500亿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建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培训幼儿园教师以及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和孤残儿童入园。同时,中央政府引导各地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努力调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积极性。从2011年起到2013年5月,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341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从2010年的1.7%提高到了2012年的3.4%

2.初步形成了各级财政共同投入的态势。在中央财政的带动下,各级政府纷纷行动起来,规划并制定本地区学前教育投入政策与投入额度,在2011—2013年期间,地方各级财政共投入1600多亿元。以西部甘肃省为例,三年来中央财政累积投入16亿元,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54多亿元,市、县级财政合计投入10.15亿元,共计投入28.69亿元。

3.经费投入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在各级政府的学前教育投入中,优先保障了农村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在2010—2012年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实施的“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投入56亿,中央财政投入250多亿,支持中西部建设农村幼儿园,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对甘肃省86个县的调查也显示,在中央与省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为58个连片贫困县下达的项目资金分别达到10.83亿元和

(三)教师数量迅速增加

在幼儿园数量迅速扩大的同时,教师补充与教师质量问题就成了最急迫、最艰巨的任务。目前,幼儿园教师的补充途径主要是公开招聘、中小学转岗、特岗计划、接收免费师范生等。据统计,[3]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到283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人,增长了53%(见图7)。同时,通过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培训了29.6万名农村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也在提高。就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在86个样本地区,第一学历为大专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8.87%,本科占20.16%,二者共占79.03%;最终学历是大专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3.87%,本科占60.08%,二者合计高达93.95%。在58个连片贫困县,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52.5%;中专及高中学历的教师占32.61%,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占8.35%。

(四)体制机制的初步建立与完善

学前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以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为前提。因此,在“行动计划”实施期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和规范学前教育发展,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区域性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目前地方学前教育政策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地方学前教育发展“五年规划”或“三年行动计划”为主,制定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重点在幼儿园的建设、教师补充与培训等;

二是针对“行动计划”实施中的特殊情况出台调节性政策,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前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等;

三是学前教育常规管理政策,如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民办幼儿园申报与管理办法、幼儿园分类评估标准等。这类常规性的管理政策也是最多的。然而,涉及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补充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学前教育监管机制等尚未建立。

二、问题分析

回望“行动计划”实施的三年历程,在“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规划纲要》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落实,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学前教育长期被边缘化、财政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严重,短期的巨大投入难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与教育类型,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面临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特困地区与民族地区幼儿园覆盖率低

1.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以西北地区甘肃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为66.15%,距全国平均水平仅相差1.35个百分点,但在该省58个连片贫困县,3~5岁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3.18%,低于该省入园率平均水平;13个民族县和特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低于30%,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某民族县2012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52%,学前二年毛入园率2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22.3%,可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仍是薄弱环节。

2.乡镇幼儿园覆盖率偏低。截至2012年,本研究调查的86个样本县共有1228个乡镇,已建立公办中心幼儿园636所,占乡镇总数的51.8%,还有592个乡镇没有公办中心幼儿园。而作为重点支持的58个连片贫困县共有乡镇959个,其中有公办中心幼儿园的乡镇643个,乡镇幼儿园覆盖率67.05%,目前仍没有幼儿园的乡镇316个,占乡镇总数的32.95%,与实现“每个乡镇建设1—2所独立建制的中心幼儿园”的“行动计划”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3.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与农村人口的流动,城市主城区以及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已成为人口密度最大、幼儿园教育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入园难”问题再次突显。另一方面,城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渠道单一,在调查的58个贫困县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仅51所,占小区总数的18.09%,小区配套幼儿园缺口达231所,可见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4.普惠性资源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一方面,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如陕西省公办园仅占幼儿园总数的27.66%,甘肃省公办园也只占幼儿园总数的51%。58个连片贫困县共有公办幼儿园800所,占其幼儿园总数的47.93%;民办幼儿园869所,占其幼儿园总数的52.07%。另一方面,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比例过小,如甘肃省截止2013年幼儿园总数为314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1所,一类幼儿园98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仅占5%,加上市区级等示范幼儿园数,其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也不足10%。

此外,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遍存在的同时,大量新建幼儿园存在着闲置现象,新建幼儿园的招生数普遍低于幼儿园建设规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12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有57所幼儿园未能足额招生,其中2011年后新建幼儿园24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人口流动使农村适龄幼儿减少,而县镇与城乡结合地区人口密集,新建农村幼儿园招生不足,城区却出现新的“入园难”现象;二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缺口过大,不能保证按规定班数开班,造成班级数量少、班额巨大、“教师包班制”现象非常普遍。

(二)经费投入与支出结构尚需调整,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在“行动计划”实施期间,虽然有些地区已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也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共同投入的态势,但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和支出仍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尽合理。在政府所负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大,省级财政的投入力度过小,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投入特点。如甘肃省三年来累积投入2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54多亿元,市、县级财政合计投入10.15亿元,省级财政投入仅占总投入的8.85%。这一投入特点给县、乡二级财政带来极大压力。按照我国“中央统筹,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及“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原则,发展学前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或者说是县、乡级政府。我国县以下财政能力整体相对较弱,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乡镇财力非常薄弱,根本无法统筹学前教育经费。如果我们用“教育经费指数”这一概念衡量各地区教育投入水平,2可以发现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生均经费支出高达13000元/年,其教育经费指数均在10~20%之间。而贵州、甘肃等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指数接近25%,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投入的绝对值看起来不大,但其承受的教育经费压力大。[4]

其次,由于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乡镇与农村幼儿园正常运转缺乏公用经费保障。虽然“国十条”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并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但是,由于新建学前教育资源大都未被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加之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尚未解决,其工资待遇及幼儿园正常运转仍依靠幼儿园保教费。在所调查的122所幼儿园中,虽然幼儿园主管单位为乡镇政府或乡镇中心校,其举办性质为公立幼儿园,但其中87.8%的幼儿园运转所需经费只能依靠收取的保教费,来自财政的支持仅为22.2%。这使得幼儿园普遍缺乏保育教育最基本的设施设备,如图书、玩具及生活设施等,严重制约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大和质量提升,也无法为农村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再次,乡镇幼儿园经费管理方式不合理。大多数乡镇要求收取的保教费全部上交,由乡政府或中心校统一管理与使用,或者按生额收取管理费,这使本就经费紧张的乡镇幼儿园捉襟见肘,雪上加霜。

(三)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补充渠道不畅

与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教师补充严重滞后,教师补充数量跟不上幼儿园建设速度。以甘肃省为例,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幼儿园专任教师20621人,在园幼儿54.98万名。三年期间教师共增加了6953人,在园幼儿增加了16.25万名,师生比由2010年的1:28.34下降为1:26.66,但幼儿园专任教师的缺口仍比较大。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目前专任教师缺口约为4万,这一现象在贫困地区尤为严重。在58个连片贫困县,在园幼儿337698名,按照国家每班30名幼儿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的标准,应当配备2.25万名专任教师和1.13万名保育人员,但目前仅有15028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8人,缺编18740名,缺编率高达55.49%。幼儿园教师缺口大、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最严重问题。

1.幼儿园教师的补充不畅与缺乏政策保障有直接关系。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各地积极讨论酿酝,但大多数地区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新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未能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我们随机调查了248名新入职幼儿园教师,结果显示只有159人有编制,89人没有编制,分别占总人数的64.11%和35.89%。

2.幼儿园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幼儿园教师补充渠道主要有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和转岗,招聘的基本条件是“专科学历”,但对其专业背景未加以限制,结果是新入职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在提高,但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偏低,再加上转岗教师比例大,“学历达标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普遍。本研究对新建幼儿园的112位园长进行了调查,拥有本科学历的52人,专科学历51人,中师学历仅9人,但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园长仅26人,占园长总数的23%,其余均为汉语言、英语、计算机、小学教育等专业毕业。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也反映出同样问题,58个连片贫困县有幼儿园教师1502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7642人,占教师总数的50.85%;聘用幼儿园教师2872人,占教师总数的19.11%;中小学转岗教师2288人,占教师总数的15.22%。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7890名,占教师总数的52.5%;中专及高中学历教师4901名,占教师总数的32.61%;高中以下学历教师1256名,占教师总数的8.35%。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比例仅36.07%,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也仅为37.45%。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仅入职适应性差,而且对幼教工作认同度不高。

但与此同时,大量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师生却无法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在本调查涉及的地区中,共有31所幼教师资培养机构,其中三年制中专学校占总数的58.06%,也就是说,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多数由中专学历的培养机构承担,但教师公开招聘的基本要求是大专(职高)及以上,限制了中职学生入职。当然中职幼师生的培养质量不高也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重要原因。

3.培训渠道单一,培训机会不足。随着新教师人数激增,以及老教师面临改革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困惑,当务之急是提升教师质量,教师培训成为主要措施。“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国家已投入11亿元用于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取得了巨大反响。但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国家培训与省级培训,地方培训机会少,幼儿园园本培训能力低。例如,在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以来,58个贫困县累计培训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1600名,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0.65%,这一状况与“完成80%在职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的规划目标相距甚远。此外,参差不齐的培训质量、自上而下的被动学习和离岗集中培训,对普通的一线教师还难免有隔靴挠痒之弊。

(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职能尚未发挥,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核心,承担着指导、示范和协调本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随着大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成与使用,农村幼儿园的质量提升与建设速度未能同步跟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职能并未得以发挥,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多数农村幼儿园设在乡镇中心学校并由其代为管理,幼儿园日常作息与教育活动安排均与小学相同或相似。加之地方财政紧张,无力为幼儿园配备必要的图书和玩教具,73%的幼儿园仍以分科教学为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科学保教的要求难以落实,“保姆式教育”与“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渴望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三、政策建议

“三年行动计划”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其问题,反映了学前教育发展过程的规模与质量、体制与机制、城市与农村的矛盾。目前,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启动,应将扩总量与抓质量、求发展与建机制同时并重,强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幼儿园建设同步推进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解决“入园难”问题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因此第二期“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仍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根据贫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和城区人口密度大的现实,新增学前教育资源应优先保证两个“重点地区”,即连片贫困地区与城市高密度人口地区,城乡幼儿园建设同步进行。一方面,边远农村地区特别是连片贫困地区仍是扩大资源优先保障的地区,在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同时,应逐步形成“城区幼儿园引领带动,乡镇中心幼儿园辐射支撑,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方便群众”的办园格局。另一方面,应根据出生率和人口流动走向,调整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减缓城区学前教育的入园压力。

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但由于贫困地区大都地处偏远、人口分散,规模化的普及路径与办园方式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因此,积极探索多样化、符合当地实际的办园方式,也是未来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任务。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设一支合格的专业化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以政策保障为前提,因此各级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台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为补齐配足幼儿园教师、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提供政策保障。

针对现有教师队伍补充渠道不畅、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应加大对现有招聘机制的调整,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一方面,随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扩招后大量幼师生即将毕业,应适时提高招聘条件,实行“双准入机制”,即学历合格和专业对口,避免在有编制的公立幼儿园过多引入非专业人员;另一方面,设置“助理教师”岗位,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提供入职机会,即通过社会公考,选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工作,担任助理教师,并要求其在三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五年内取得大专学历。新增加教师优先补充农村幼儿园。对无法取得合格学历与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自然退出幼儿园教师岗位。

当地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情况,加强与本地区师范类高校合作,建立“委托培养”模式、“定向培养”计划等多种途径,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加快幼儿园教师补充步伐。在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应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以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将国家培训与区域性培训、园本培训相结合,入职培训与提高培训并重,完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园本培训的五级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

(三)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在幼儿教育中的责任定位,是判断政府行为是否公平的前提。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政府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财政支撑,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实现“上得起”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幼儿教育财政支出上固有的制度缺陷,将建设普惠型发展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与质量监管机制作为工作重心。

首先,应建立普惠型发展机制,即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同时,应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本地区的资助政策,以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上得起幼儿园,实现“上得起”的目标。

其次,应进一步落实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的要求,确保制度性投入不断增加,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一方面,应整体提升学前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重心和财政保障重心,加大省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经费统筹和投入力度,[5]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构建教育经费政府分担机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参照义务教育经费在全国的平均值和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份额,建议在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政府中按3∶4∶2∶1的比例分担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即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70%左右的经费,地(市)、县两级政府分别承担20%和10%的经费。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而财力薄弱,应允许其退出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幼儿园学实训总结篇10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及《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大力发展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工作思路,整合教育资源,完善保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学前教育三年规划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4974名,其中公办2147名,民办2827名;现有幼儿教师442名,其中公办206名,民办236名。特别是自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县新建、改扩建完成7所公立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27%,新建乡镇幼儿园占乡镇总数的46%,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为85%。

1、公立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我县规划新建、改扩建14所公立幼儿园,其中城区3所,乡镇(社区)11所。2011年新建了店头镇中心幼儿园、润良幼儿园,改扩建了县幼儿园、河西幼儿园、太贤幼儿园、侯庄幼儿园、桥山镇东区幼儿园;2012年新建4所幼儿园,其中阿党镇中心幼儿园、田庄镇中心幼儿园正在内部装修,双龙镇中心幼儿园、隆坊镇中心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改扩建仓村乡中心幼儿园、腰坪社区幼儿园和新建桥山镇西区幼儿园正在规划。

2、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一是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学前教育“两教一保”教师配备原则,2009、2011年两次转岗培训了小学富余教师150余人,新招聘幼儿教师60人。目前,公办园教师占在岗教师的47%,大专以上学历198人,占公办园在岗教师的97%;幼师专业毕业37人,占公办园教师的18%。二是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分阶段举办幼儿教师培训,对所有教师进行教学过程实践培训;选派33名园长、118名幼儿教师,分批参加省、市各类培训活动;2011年后季对全县所有幼儿教师分5期进行全员跟班培训,2012年对新聘40名幼儿教师分2期进行岗前培训,使各园园长和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三是着力贯彻幼儿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保育工作计划。同时,根据需求制定幼儿教师招聘方案,继续采取招、转、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充实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3、学前教育投入切实有力。一是优先保证幼儿园建设经费。2011、2012年分别投资1462万元、2234万元,优先用于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今年秋季前投入使用7所,使2147名幼儿顺利入园。二是认真落实学前教育免费政策。2011年秋季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免费标准为学前一年幼儿每生每年1000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一年按250天计算),即每生每年补助750元。2012年秋季全面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三是逐步加大资金补助力度。按照每人每年200元标准给幼儿园补助公用经费,基本保证了幼儿园的正常运行。2011年,对民办幼儿园维修改造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补助资金30万元,并对民办幼儿园安保补助13万元。

4、学前教育管理日益规范。一是切实加强幼儿园管理。严格执行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制度,依法清理非法办学机构,2011年以来取消不规范幼儿园7所,对管理规范并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全部给予支持和鼓励。扎实开展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目前,全县有省级示范园1所,二类园25所(公办7所、民办18所),三类园4所。二是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坚持“保教结合,游戏为主”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改革,突出幼儿特点,合理设置教学与活动时间,防止和纠正“保姆式”的教育模式和“小学化”倾向。三是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对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检查,指导幼儿园改善设施,提高办园水平。协调相关部门检查指导幼儿园各方面工作,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及时化解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充分发挥县幼儿园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乡镇薄弱学校的帮扶工作,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四是切实加强早期教育工作。探索构建政府统筹,以乡镇(社区)为依托,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协同运作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每个乡镇(社区)依托辖区幼儿园,聘请专业人员定期为辖区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早期教育服务,促使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建设资金到位率不高。我县学前教育建设已完成投资3696万元,其中争取各类学前教育补助到位资金1019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7.6%;目前缺口资金达2677万元,占资金总额的72.4%。由于资金实际到位率较低,多数建设项目靠施工企业垫资实施,对幼儿园建设造成较大影响。

2、公办园建设亟需加强。特别是城区、店头的公办园规模不足,城区各公办园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一些班级严重超员,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店头镇现有幼儿1532名,而该园只能容纳412名幼儿入园。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仅占在园幼儿的44%,公办园明显不足。

3、民办园办园困难较大。民办园基础设施差、办园标准低、师资水平低、管理难度大、收费矛盾突出,多数民办园只能维持正常运行,保教质量难以保证,加之随着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公办园建设数量的增加,家长择校明显向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办园倾斜,民办园发展空间萎缩,对学前教育整体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4、幼教队伍力量薄弱。幼教工作人员与幼教事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公办园现有教师大多数是小学转岗教师和新招聘人员,学前教育专业仅有37人,特别是音乐、美术、舞蹈等特岗教师严重不足,难以保障学前教育需要。民办园在岗教师学历水平较低,流动性大,多数教龄短,经验不足,给学校管理和培训带来一定困难。

5、卫生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幼儿园食堂卫生管理较差,一些厨师未按规定办理健康证,没有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专用手套,有的厨房未挂门帘、纱窗破损,室内有苍蝇、蜘蛛网等;少数幼儿园周边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特别是河西幼儿园门前生活垃圾成堆,气味难闻,直接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师生身体健康,学校及家长对此反映强烈。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证。建议县政府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公立幼儿园建设投资力度,切实解决建设资金到位率不高的问题,确保公立幼儿园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优化布局,增加校舍数量。一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目前规划内在建的阿党镇、田庄镇、双龙镇、隆坊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的仓村乡、腰坪社区中心幼儿园,以及新建的桥山镇西区幼儿园,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力争1-2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全县形成“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一乡一园、多点覆盖”的幼儿园建设格局。二是增加城区校舍布点。结合县城西区建设要求,统筹做好康崖底、尧坡、平天3个公立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3-5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城区公立幼儿园规模由现有的3个增加到6个,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区幼儿入园难和大班额问题。三是完善小区配套建设。目前,我县各建设小区规模较小,小区幼儿园建设未到位。建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小区建设前进行科学规划,预留幼儿园建设空地,力争使今后新建3000户以上小区都能配套建设幼儿园。

3、政策扶持,改善办园条件。目前,民办园仍是我县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民办园继续进行政策扶持很有必要。建议主管部门提高民办园的准入门槛,督促其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适当提高收费标准,继续实行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机制,鼓励扶持民办园改善办园条件。同时,对公办园应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抓好软件建设,高标准配备各类教学、游戏设施和器材,为入园幼儿接受优质学前教育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