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4 12:20:01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1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一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三年级至六年级共14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及网络维护,还有学校复印等工作。工作是繁忙的,任务是繁重的,但作为已进入教师行业第二年的我,相对于上一年,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教学方面,本人严格按照区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趣、高效的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保证上课的质量,我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还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尽量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加多的选择。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这些准备工作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对于学生个体,本人加强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工作,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增强了后进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其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享受领会知识的快乐。为了提高打字录入的速度,本学期还结合校园网络开展了“快打精英”的挑战赛,这一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也对学生文字录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另外,利用我校网络资源搜索大量的科学知识给学生浏览,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更加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且责任比较重,但为了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知名度,提高我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广泛咨询有经验人事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了较高质量的学校校园互动式的主网站,这一网站的,将更加有利社会与我校,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提升我校在知名度,增大我校工作的透明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网站建站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在后期的工作,主要是对网站进行资料、素材的补充。同时,考虑到我校信息化资源存在着具大的优势,但分布得较散,不利于老师们使用这一问题,本人还建立了针对学校内部的校园内部网,内部网站对提高我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学校设备管理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主要的电教设备从品牌、型号、序列号、配置、购进情况、负责人等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校日后向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化前进。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则进行了网络登记形式,这能更加方便、保险,对于设备有了更加好的保障。 在班级管理方面,作为副班主任,本人密切配合何炜怡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面貌有一新的、好的转变。使我们班在体育大课间比赛中有更加的表现,获得了三年级组的一等奖。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五、提升个人知识 整学期的工作任务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订阅《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新潮电子》等书籍,上网浏览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六、总结 总括这一年,本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不断进步,遵纪守法。展望下一学期,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向着学习型个体不断前进,努力为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

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学期末,我对各室的电脑等相关设备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责任人的签字工作。

三、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展望学校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我觉得还有许多知识要学,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三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 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 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2004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并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我校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较快,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泉州市课改样板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等十几项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信息技术浪潮的到来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我校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验收,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诸方面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以一个更高的标准向社会展示我校的风采。乘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东风,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现总结如下:

1、加强管理,确保信息技术健康发展

调查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及时组织召开会议来给予解决。召开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从而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管理。年末对学生及老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考核。

2、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步伐。

我校的硬件投入一直遵循着"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每年都要规划投入,逐步添加和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力争营造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3、加快信息技术培训速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操做能力。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要求,按照省、市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条件,经常组织教师学校自行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使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速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几年来,开设的讲座有:《word的基本操作》、《Windows 98的基本操作》、《怎样使用WPS编辑文件》、《怎样连接上网,怎样浏览网页》、《怎样实现校园局域网络共享》、《各教室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怎样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Authorware入门》、等十几个课题,共计50多课时,现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给予了有效师资保证。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坚持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从不挤占和挪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时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校代收的上机费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计算机教师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备课,刻苦研究,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5、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丰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我们在发展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在软件建设上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自制教学软件。随着各层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广泛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大胆制作教学软件,并把它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第二,充分利用市、县教育局的软件资源库,组织复制、刻录、录像等各种资源。第三,对教师的公开课、说课进行录像,教师自制课件收集方面,我校保存了较多的校本资源,并逐步扩充资源库。

6、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我们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教学上有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二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观摩活动。

我们虽然取得上述工作成果,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传播和接收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远远不够。

一是能够做到整合的教师数量还比较少,二是还没有做到经常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领导和教师不但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不怕困难、努力工作的奉献精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为坚持应用信息技术带来一定困难,所以造成软件开发和现有软件应用还不够。

3、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和应用还存在死角。

教师坚持学习应用还不够,有的办公室计算机出现故障不能自行排除。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完善。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生;实习生;看访;规范

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明确规定:“职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力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政府部门以文件形式进一步规范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突出强调实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国内高职院校大多实行2+1模式,通过2年的在校学习之后,集中安排1年的顶岗实习。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卓著、蜚声海内外的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四年制本科采取2+1+1三明治式课程设置,学生在第三学年也有1年的顶岗实习[1]。实习对于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实习中出现了实习管理制度的缺失[2]、忽视对实习生的绩效评估、实习生薪酬形式单一、实习生心态调整慢[3]、实习岗位或类型有限[4]、缺乏人性化管理[5]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实习单位、学校、实习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其中,高职院校作为桥梁和纽带,处于主导地位,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前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及时调整心态,以学习者的心态开启实习生活。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实习生进行实地看望和慰问,收集、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倾听学生实习期间的想法和意见,指导实习方式方法;同时及时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锻炼平台。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对学生1年的实习生活采取“多元配套、多维管理”的原则,岛内实习由学校研发处、导师、系主任联合对学生进行实习访视与辅导;远距离及国外实习,通过当地的姐妹校,委托交流、交换的教师资源看望学生,实施沟通,加强管理;为系统强化实习生的学习管理,切实掌握实习生的学习、工作进展实况,学校对实习生的考核管理实行内外结合、双向联动、同步反馈的方式组合进行[1]。本文基于多年对海内外高职学校实习生看访经验,通过实习生看访若干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希望借此将实习生看访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一、看访目的

(一)检查学生实习状况,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实习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重要的学习形式,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技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习效果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学生毕业就业选择,决定着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发展。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实现“工学结合”,融学习于工作中,对于良好职业道德素养、身心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看访,教师将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实习是学习的一部分,是在校学习的继续和延展。同时,实习也是对在校学习成果的检验。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开始前,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根据自身专业特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与目标,通过看访检查并督促学生在实习中逐项完成实习计划,在实习结束后提交相应实习报告,以期获得应有实习学分。

(二)了解行业需求变化,调整完善教学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变化日新月异。定期看访实习生环节,为高职院校教学紧跟行业脚步提供了契机。高职院校教师借助与学生的交谈、到学生实习岗位进行实地看访,加之与实习单位进行务实、直接的沟通交流,体验行业发展,了解行业变化,掌握行业走向。根据行业情况和实习生建议,及时反馈、改进教学,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具有职业性、时尚性和国际性。

(三)评估实习单位状况,完善实习单位档案

实习单位的优劣关系到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实习单位是学校前期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确定的。虽然实习单位在硬件、软件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础,具备相应资质,但随着时间的推延或单位管理人员的更迭,会出现实习单位与学生实习理想境界大相径庭的现象。有些实习单位不平等对待实习生、拖欠实习生工资,学生实习岗位吻合度低、技艺含量贫乏、实习单位师傅级员工素质低下等情况。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引入实习单位动态评估和淘汰机制,不仅必要而且具备可能性。现今旅游饭店类实习生处于炙手可热的卖方市场,学校考察、评估、优胜劣汰实习单位有着有利条件。借助对实习生看访时机,发现、掌握第一手资料,完善实习单位档案,客观评估实习单位状况,无疑一举多得。

(四)关爱学生,为学生带去母校的关怀

大学校园生活是美好的,是丰富多彩的,是令学生终身回味的。学生离开校园,到陌生区域顶岗实习,长时间从事和所在单位职工十分近似的工作,心中难免产生孤寂之情。看访教师带去母校真情,通报校园发展变化,表达学院领导、老师真切关怀,学生孤寂之情得以慰藉的同时也会更加自觉的以校为荣、自强自立、勤勉实习、积极表现。

二、看访时机

学生顶岗实习,从明确自身实习单位到实习结束可分为向往期、断奶期、入职期、疲惫期和留念期五个节点,详见表1。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特征以及所表现出的状态,安排在“入职期”、“疲惫期”看访比较适宜。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方式对走出校门的后续实习生活及其实习效果影响非同小可,这突显出学生在校期间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日常教育管理、熏陶、渗透、疏导、训练等教育手段,长期反复实践,在“知、情、意、行、能”等方面进行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6]。养成教育核心在“养成”,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包括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如专业技能、行为举止、心理健康、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等[7]。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的养成教育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德育发展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手段。良好的养成教育无疑为学生的顺利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看访程序

(一)学生小结

教师看访前,通知实习学生对各自实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实习生负责人加以收集整理,以便提交看访教师。此举不但有利于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对于实习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实习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也促进了实习生的自我总结、自我思考和自我管理,以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心态,扬长避短,强化实习效果。当然,学生不仅应在教师看访前进行总结,也应将总结、思考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二)岗位看访

看访教师须实地深入学生实习岗位进行看访,了解学生所在岗位实习工作情况,并与岗位所属部门负责人进行交谈,掌握学生顶岗实习中专业技能、人际沟通、服务技巧等方面实况。如发现有岗位适应性差、岗位实习效果不佳甚至影响实习目标实现的情况,看访教师应及时记录,事后与学生深入沟通,并与实习单位的深度交流。

(三)封闭式座谈

举办只有实习生所在院校师生参加的封闭式座谈会,便于实习生与看访教师之间面对面的坦诚交流。看访教师须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实习生的心得体会,并就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分类。随后,看访教师根据学生反映情况,就同类型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个性问题一对一交流。

(四)指导学习技巧

根据学生座谈情况,有针对性地就人际沟通技巧、岗位学习技巧、经营管理技巧、语言服务技巧等进行释疑解惑,对实习单位存在的不足进行适当点评,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此时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技巧会倍感亲切,倍加珍惜。

(五)明确目标要求

看访实习生期间,教师作为学校代表,必要时再次将学校实习生管理规定、实习预期总体目标告知、提醒学生,使学生熟知实习期间的学习要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制度,尊重、保障、维护实习生的基本权益。看访教师需根据以上四个环节中实习生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学习情况等进行分析,在上阶段实习情况反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下阶段实习的目标与要求。

(六)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

实习生是实习单位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实习生虽不是实习单位正式员工但却和正式员工做着一样的工作,而且一般来说,实习生用工成本较低。这个群体工作状态的好坏对实习单位总体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将学生小结、岗位走访、封闭式座谈等涉及实习单位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后,反馈至实习单位,不仅有助于相关问题及时解决,改进单位与实习生关系,还有助于实习单位自我检查、自我完善。同时,实习单位就有关问题的表态与处理意见由实习生校方记录在案,也是学校评估、管理实习单位的依据之一。

四、看访报告的撰写

看访报告是对整个看访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其中包括看访时间、看访地点、看访人员、看访主要内容、看访日志和行程摘要等。看访报告的主体内容,应是对该实习单位大多数学生实习学习情况的总结与分析。若该实习群体方法新颖,效果丰硕,学校应及时总结推广;反之,该实习团队实习困难,收获甚微,校方则应及时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直至问题解决,实习顺畅。同时,看访报告也是动态管理实习单位、完善实习单位进出机制的原始素材,因此,报告的撰写必须实事求是、有凭有据,避免主观色彩,附注相关照片、视频材料。

实习生看访是实习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必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证实习生的实习效率与质量。看访过程科学、完整,可以事半功倍、一举多得,对改进实习生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反射教学运转改革都有积极、务实的作用。相信随着实习生看访工作日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实习环节必将更加受到行业、学生和学校的欢迎,其后续管理也更将规律清晰、轻松顺畅。

参考文献:

[1] 马开良. 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办学特色探析.职业技术教育[J],2012(33):60-63.

[2] 周景昱. 高职高专实习生管理对策研究.华夏医学[J],2009,22(5):961-964

[3] 宁 博.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J],2011,32(35):76-78

[4] 徐丽香,黎旺星.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J],2008(23):65-67

[5] 王 娟,齐绍琼.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发展趋势探析.职业技术教育[J],2012(33):64-66.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3

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老师从繁重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有评价学生的标准显然不相适应,对照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综合素养及特长、理论成绩、专业技能及校外实习等方面进行量化积分,实行“千分准出制”。具体为德育及活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和专业校外实习五个模块总分为1000分。通过综合考核,满700分方可毕业,同时考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人文关怀,实施“替代法”和“借贷法”,对德育及活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和专业校外实习五个模块中不够的学分可用综合能力中相关得分互换替代,也可通过“学分银行”借贷,等实习就业后取得相应学分还贷的办法完成学分而毕业。

成绩评定量化分

1.德育及活动按200分计算

德育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各学期平时表现和操行等第折算后按学期累加满分200分,相关活动根据活动质量及获奖情况折算后按学期进行累加,此模块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考核,制定具体考核细则。

2.文化课成绩按240分计算

文化课成绩由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物理、化学等相关的文化课组成,根据学校最新出台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折算出各学期成绩。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为必修课,物理、化学、书法,音乐等为选修课,各科学分学分按在校学期和每学期开设学科及课时数分配,每学科实得学分按学期总评百分制得分折算所得,总得学分由各学期累加而成。各科成绩由课任老师、班主任和系部每学期折算汇总后交教学管理部门汇总记入学生档案,上传查阅。

3.专业理论课成绩按260分计算

专业基础理论课根据专业不同,每个专业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相应课程教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学分根据课程课时数分配,各班级学生在本模块实际实得学分由百分制换算,再由班级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换算汇总报系部审核后,送教学管理部门备案录入,及时上传查阅,学生每学期各学科成绩折算后按学期累加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具体由教务处联合系部、教研组制定具体实施考核细则。

4.专业技能成绩按250分计算

专业技能包括校内技能训练和技能考证两部分组成。校内技能训练200分,技能考证50分。校内技能训练根据专业不同,每个专业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选取实验实习项目进行教学,学分按在校学期和每学期训练项目和课时数分配,学生实得学分根据学期训练项目百分制得分后折算获得,总得学分由各学期得分累加。在校期间学生必须通过校内技能考核或获得由劳动部门组织的等级工考核证书,满分50分。具体由专业教研组长根据每门项目课程项目的训练时数、考证层次、次数进行分配,报实训部门审批后实施,学生每学期各学科成绩折算后按学期累加记入学生成绩档案,送教务处录入并上传查阅。具体由实训部门联合教学、教研组制定具体实施考核细则。

5.专业校外实习成绩按50分计算

专业技能校外实习按实习班级和实习企业3:7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招就处制定。学生实习学分由班主任考核收集,送招生部门审核并报教学部门录入和上传查阅。

关于替代

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习基础差,能力不够或专业选择不确当,而对本专业以外知识或综合能力又有特殊表现的,学校考虑其展示个性出发可用其它能力知识得分进行替代。

1.学校结合实际,以活动育人,力所能及地开展活动,在每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分别进行技能节和艺术节的基础上应尽量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2.学生就业后两年内受表彰的可回校换算学分存入,也可补偿模块所缺学分。

3.对于本办法中未列项目,或由于发展而新增项目可参照执行,但需办理确认手续。

4.学校成立专门学分鉴定小组对学生获奖加分情况进行认定,学生每次获奖后于每学期结束前凭证书到所属系部申请统一办理加分替代审批手续,一学期结算一次。

关于“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可将课程和活动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当其中一个模块学分不够时,以存入的学分补加,特别对于因在校期间学分不够要求实习的同学可向学分银行贷取学分而先实习就业,通过实习或就业后获取学分或置换再向学分银行偿还学分而毕业。

高考班学生转入非高考班就读,之前学分以所在班级人均学分,按学期计入其学分银行,进班后,按新在班级考核对应学期的办法进行。

置换学分工作流程

1.学生根据千分准出制文件的相关内容办理置换学分申请,填写申请表后上交至班主任。

2.班主任每两周汇总学生申请表,统一送到相关处室,各处室进行相关学分的鉴定并审核签字。

3.班主任将已审核的学分申请表集中送至所在系部。

4.各系部进行汇总、审核和备案,并将汇总表报至教务处。

5.教务处及时将学生的置换学分录入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置换学分借支流程

1.学生根据本人学分情况,在每学期末填写置换学分借支申请表并送至班主任。

2.班主任审核签字后,送至所在系部。

3.系部审核签字后进行汇总、备案,并将汇总表送至教务处。

4.教务处进行学生置换学分的借支操作,将学分分配到相应的模块。

关于“千分准出制”的重要说明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技工学校职业指导 校企合作 生产实习

一、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中国就业与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不同,他们主要面对的或是结构性失业,或是总量性矛盾,或是转型失业问题。也就是说,其所面临的问题较为单一,而中国就业面对的是“三碰头”的复杂局面,即: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同时出现,青年劳动者就业与中高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总理2012年7月17日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持续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在提到“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他强调:要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基本格局。要着力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二、技工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初等职业教育(职业初中)三个层次,其中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最大。目前,全国的技工院校总计有3064所,在校生414万人,每年毕业的学生约100万人,是劳动力市场中新增劳动力的重要部分。

技工学校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的实业学堂。1977年以后,技工学校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500多所,成为技工学校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到90年代后期,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发展也曾一度呈现低谷。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划转、改制和创新,技工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办学能力得到加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校生人数、招生规模和在校生均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5%以上。

2009年底,总书记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技能型人才在国家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胡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从根本上定义了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国家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就北京市而言,几乎所有的技工学校都与行业企业有联系,或者曾经属于某一行业,这种技工学校与行业或企业的天然联系,决定着技工学校在学生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教育不同的特点,也决定着技工学校在促进企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决定着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三、职业指导在技工学校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4条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之外,还一定要有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即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等等。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面向企业的。近年来,技工学校中的各种“订单班”“定向班”越来越多,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四个主体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有20家,90%以上的学生在这些企业中实习和就业。学校每年在6月份组织实习和就业校内的双向招聘会。同时,技校学生学制中的最后一年都是企业生产实习,可以说是就业前的准备期。

所以,职业指导无论从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生的职业发展,还是经济转型的需求等方面,在技工学校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四、如何做好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

技校学生毕业即就业,这是技校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笔者认为,要做好技工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一定要成立专门的部门,例如笔者学校在2009年成立了就业指导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工作、实习指导、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部门共有6人,其中2人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具有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要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中,下面是我们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尝试和思考。

1.课程教学中的职业指导

近几年,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学生在校的第三学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40课时。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将职业意识、职业思想、创业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系统进行职业的指导。

(2)开展综合素质培养。我们在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提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时,企业的回答通常是:我们不需要他们一定有多么熟练的技术,这些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教,但是我们希望他们一定是有道德、懂礼貌、守纪律、有素质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开设职业礼仪课程,提升职场礼仪(40课时);开设书法课(40课时)、音乐课(20课时)、《弟子规》讲习班、太极班增加人文修养;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兴趣班,培养受益终生的锻炼习惯;组织春游和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创办校刊,培养积极人格;重视军训工作,成立国旗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纪律意识。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短期内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长期的效果上则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开展综合素质展示活动。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在每年的6月初进行,即实习就业双向招聘前期,已经坚持了4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成为向企业(用人单位)、社区单位、家长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向企业推荐学生、企业选择学生的一个重要舞台,是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企业、学生双向招聘会。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最后一年要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学校每年在6月中旬组织企业、学生实习就业双向招聘会。

在招聘会前,学校把参与招聘的企业介绍、招聘岗位等情况向学生公开,同时还根据企业需要,安排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到校宣传招聘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同时作为观众参加综合素质展示活动,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学生。很多企业在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中瞄准了种子学生,在双向招聘会上会重点招聘。

这项双向招聘活动的重要意义是拓展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了解程度,企业可以提前考虑岗位与学生的匹配,也能够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前规划,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

对学生而言,这种双向招聘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理性选择实习就业单位,从而提高了实习就业的稳定度。

每年,双向招聘会当天实习的签约率在95%以上,一年后的就业稳定率保持在75%左右,实习就业的稳定率是非常高的。

2.企业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组织,是学生进入社会获取职业的基本载体。企业因为不同的背景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企业营造出符合企业意愿的价值观体系,是企业内部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要求员工认同并自动遵守企业的潜规则,自愿认可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赋予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

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职业成长的环境,通过校企合作交流,让企业文化教育与学校职业思想意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生职业意识提高的优质营养。

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是学生突破职业意识零点的“杀手锏”。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是目前技工教育的主要特点。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已经从最初的单纯只想从学校招收学生,逐步合作的触角前移,现在的企业更愿意参与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校本教材的开发、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授课等,同时学校还会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优秀员工给学生作职业成长方面的讲座,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个企业参观,每年企业都会接收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

在这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活动中,企业的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开始了与企业的磨合,为学生在入职后的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因此企业感受到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逐步减少,学生就业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3.生产实习中的职业指导

(1)重视各种制度建设,实习管理有章可循。制度建设是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行为方式的限定,它规定了学生不应该做的和倡导的教育内容。

我们先后完善和制定了《生产实习实施管理办法》《生产实习学生守则》《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职责》及家长要签字的《提前实习协议书》《生产实习安全通知书》等文件,规范和约束实习学生行为,在下场生产实习前进行学习,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

(2)重视生产实习中的安全问题。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的调查表明,技校学生较大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在第三年生产实习期间发生的。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要与实习基地协调好生活方面的细节,包括学生的住宿、吃饭、洗澡等等。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经常到学生处所检查宿舍安全情况。

(3)制定合理的生产任务书,保障实习及技能提升任务的完成。生产实习指导,既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有质的提高,又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指导。学校各个专业均制定了合理的专业实习生产任务书,规定了学生在一年的实习中必须达到的技能要求,它事实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补充和提高的过程,通过规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章可循,按着一定的学习方式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其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了掌握技能的要求,同学之间的技术交流更加频繁,不乏会产生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技术实习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4)实习期间的职业指导。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生产实习中的分工逐步明确,目前学校学生的第三年生产实习工作形成了“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学校老师重点关注”的工作格局。即学生到企业后,企业要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师傅,主要指导完成学生技能成长的目标、促进学生认知企业文化,尽快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学校有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师傅见面,了解学生生产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认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认知问题的,实习指导教师重点关注,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企业问题的,如师傅不负责任、职业成长路径不明确等,实习指导老师会及时跟就业指导部的领导汇报,由就业指导部的领导跟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学校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稳定率在90%以上,毕业后,在实习企业的就业率在75%以上。

4.实习及就业后的职业指导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职业指导工作后,学生基本能够顺利适应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节奏,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因为企业或个人原因,实习期满不能被企业录用或录用后又离职。对于这些学生,学校没有生硬地把他们推向社会,而是允许他们回校参加双向招聘会,同时,由于学生天然地信任学校老师,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等会帮学生分析、解决就业和职业适应期的一些思想问题,使得这些学生在实习或就业后也能够得到专业和贴心的职业指导。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是保障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技工学校中的职业指导既有其共性,也有根据学校特点,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效果。

笔者认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应该具有专业性(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全程性(职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各个阶段)来保障学生的稳定就业,为每年全国100多万新增技校学生劳动力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效果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经济转型期的各项任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4]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准备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5]卢红,李利军.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5

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与使命

高校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20世纪以后,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校不仅成为国家创新系统中基础研究最重要的提供者,而且通过与产业界、科技界的互动,高校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全方位深入地参与到国家创新系统中。美国高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成功对接,使美国长期保持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和新的世界中心。美国战后经济增长的50%以上应归功于科学与技术创新,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创新的主要力量来自研究型大学。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与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使高校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在日本政府的“科技创新立国”国策中,高校成为其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创新基地,高校的研究开发活动的自和机动性大大增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韩国在仅仅30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其非凡成就要归功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尤其是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视。

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活动的核心

全世界2/3的《Nature》和《Science》论文,3/4的诺贝尔科学奖是大学发表、获得的;其中,前100名大学发表的《Nature》和《Science》论文占大学论文总数的3/4左右,前100名大学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占大学获奖总数的94%。我国大学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占全国发表总数的3/4,其中前50名的大学发表的SCI论文占大学发表总数的3/4。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是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中,政府是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要执行者。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比例一直保持稳定,并处于很高的水平。而且,政府对大学基础研究经费的资助采取重点扶持、择优资助的做法,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已成为影响发达国家原始性知识创新的核心力量。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

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所在。人才培养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败,因此人才培养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处于先导地位,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是发达国家的共同国策。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技日新月异,使得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产品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人才需求类型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人才匮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主要创新国家都立法赋予高校为唯一学位授予机构的地位,明确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鼓励其他机构以各种形式委托高校培养人才。以创新人才为纽带,其他科研机构的地理位置呈现以高校为中心的同心圆分布。

高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20世纪的技术革命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在每次科技革命中,高校都发挥主要作用。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有70%诞生于研究型大学。科学发展史也表明,科技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与高校有着不解之缘,许多重大的科学理论的提出,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产生于高校。以美国为例,其高校的自主技术创新活动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首先,高校教师的自主技术创新的势力强并持续高速发展,高校教师的发明公开数、专利获准及授权执行的数量在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26%;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程度高,美国高校相关衍生公司的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4%;高校参与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经济、社会有很大贡献,8年中美国高校的技术创新成果带来的技术进步为美国增加了200亿的经济收入和17万个工作机会。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成就

R&D人员快速增长。高校R&D人员近年呈稳步增长态势。2004年高校投入到R&D活动的人力达到21.2万人/年,R&D人员数量创历史新高,比2003年增长12.1%。高校R&D人员配置继续向科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基础研究活动聚集。与2003年比较,2004年基础研究人员增长27.4%,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分别增长3.8%和8.5%。

高层次创新人才汇聚。高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62人,约占我国两院院士总数的49.7%。2005年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55%来自高校。“十五”期间,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承担“973”计划项目85项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占立项总数的54.5%。“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激励和支持一批长江学者在聘任岗位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

基础研究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高校科技经费总量保持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148.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7亿元,增长1.5倍。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接近80%、重点项目一半左右,承担“863”计划项目30%以上。获重点项目资助占总数的6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占资助总数的6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占资助总数的67%;2004年度高校承担“973”计划占全国总数的42%。

创新基地体系布局日趋完善。在国家正式批准试点的7个国家实验室中,依托高校建设的占一半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181个,依托高校的有117个,占64.6%。“十五”期间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管理继续加强。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达到36个,占全部工程研究中心总数的36.4%。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达到36个,占全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的26.3%。“十五”期间,教育部高校已建立了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若干个军工科研生产基地趋于成熟。到2005年年底,经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50个。教育部与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合作,在高校建立了7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高水平论文数量与质量不断上升。高水平科研论文是体现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高水平国际科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并且质量与数量同步上升。近年高校在三大检索系统增长较快,表现为增长速度和我国第一作者的比重逐年提高。高校在国内占国内总数的66%。2004年,高校在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25篇论文。历年来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也显示,高校是我国论文的“高产区”,不仅一如既往地占据科技论文总数的大半壁江山,而且国际论文被引用率也不断提高。

部级学术奖励成绩突出。近年来,高校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在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同。一批成果获得重大科技奖项。“十五”期间,高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累计达572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7.6%。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后者填补了该奖项6年的空白。

技术转让快速发展。高校在技术市场的技术转让呈良好发展趋势。2004年,高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3.9万项,合同成交金额11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6%、9.3%。近年来,高校也把专利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不少技术含量高、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已经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从2000年开始,每年专利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共申请专利1299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4.5%;专利授权5505项,发明专利授权占63.3%。

大学科技园初具规模。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利用大学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人文环境、区域特征和基础设施条件,建立的科技创业孵化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泉、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为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5年底,经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依托大学建立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50个。“十一五”期间,国家还将再新建30个大学科技园,进一步为政府、大学及企业的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教长期分离,尚未形成合力。世界许多创新型国家科学研究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高度结合(详细分析见第一章)。我国存在高校、国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之间职能定位不清,各部门对有限的科教资源无序竞争。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各机构重复性建设,浪费教育资源。除高校外,还有其他科研机构、企业等非高校部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开设课程和授予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部门对创新人才资源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同机构在高等教育上的重复性建设,这对于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短缺的我国是很大的浪费。我国的科研机构由于本身可以授予学位,所以科研机构不但没有动力与高校进行紧密合作,而且两者间出现了很多的竞争,使两个互补性很强的机构,因为体制原因出现了重复建设与内耗,对国家的资源是一种浪费。

高校科研投入明显偏低且缺乏稳定渠道。虽然我国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国际比较,高校的科技投入少且分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五个国家R&D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3%,加拿大和意大利的R&D占GDP的比例保持在1%~2%,而我国的R&D占GDP的比例2000年才达到1%。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结构不合理,高校的潜力远未释放。高校作为基础研究活动比例最高和知识创新人才比例最大的机构,获得的基础研究的经费却较低。高校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占全国基础研究人员总数的2/3,执行的经费仅占1/3。

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发展,如美国不但国家有发展交叉学科的战略思路和支持体系,高校也有战略和举措;在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教育部制定的高校中长期科技规划,以及一些主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中都将发展交叉学科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还没有形成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战略思路,政策和制度设计等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在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资助力度和资助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

世界级领军人才匮乏,创新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世界研究型大学的人才竞争主要是在高端的竞争,世界级领军人才匮乏和创新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通过各种人才资助计划,我国高校已经聚集了一批科学研究领军人才,但在数量与质量上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世界级领军人才匮乏。据统计,目前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中担任主席的仅占1%。由于创新人才成长制度建设滞后,对人才成长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师资队伍的开放性、学术休假制度等不完善,高校的人才高地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科技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目前,高校科技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资源、活动过程和产出成果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体系还没有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投入与产出、过程与结果、主观与客观、静态与动态的关系,致使目前高校科技创新中,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揠苗助长、甚至造假抄袭现象屡有发生,大学的文化积淀薄化,官本位倾向也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

技术转移的支撑体系不完善。政策法规和风险投资等社会配套机制尚不完备,高校也缺乏一支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理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尚不健全,包括专利转化、产权交易、资产与技术评估、法律服务、会计事务、成果展示等创业环境的建设滞后,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潜力的发挥。高校科研人员职称评定主要考核论文(著作)发表数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和等级等量化指标,科研人员几乎不做市场调研,很少考虑成果转化、执行性和实用性。在发达国家,专利资料调查和市场调查是选择课题的主要依据,而在我国文献调查仍是高校科技开发活动的基本决策依据。据统计,只有文献调查的项目高达69%,而做过市场调查的项目只有34%,做过专利调查的仅有29%。

创新基地的规模、结构、水平有待提高。高校的科研基地学科覆盖面窄,规模偏小,科研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仍较严重;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集成创新能力弱,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创新基地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基地的高水平的数量、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次数,篇均论文被引用次数等都有很大差距。由于学科面窄,学科交叉和人员流动不够,我国高校创新基地解决国家战略问题和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能力不足。

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从人口和GDP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及在校学生数在省级区域分布总体上比较均衡,但部分区域的均衡性较低;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分布不均衡,省会城市密度过大,地级市比例偏低;研究型大学在各省级区域分布很不均衡,部分省和直辖市比例偏高,部分省级区域过低。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高校部级成果、高校部级科研基地的布局在省级区域及四类城市的分布均呈不均衡性,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比例偏高。高校与区域合作的机制运作不畅,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等。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能大赛;经验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54-02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今天,各级技能大赛成为各个学校切磋技艺和检验办学水平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获得的成绩已然成为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各中职学校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技能培养,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河南省平顶山市从2010年起全面开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活动。一年一度的市赛不仅展示市内各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也是国赛、省赛选拔参赛队伍的依据,市教育局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平顶山市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参与,认真备战,连续三年参加数控车工、普通车工两项机械加工专业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国赛、省赛中的成绩却不突出。从中暴露出的技能训练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双师型教师紧缺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总结,以利于促进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发展,在技能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积极更新观念,促进教学改革

机械加工专业技能大赛的整个比赛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在规定时间内,快速确定加工工艺,加工出合格产品。竞赛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工艺分析能力、操作机床能力、工件测量能力、突发事件应变处理能力等。技能大赛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更新教学模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上应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体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职教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法上采用可“合作探究法”、“练习体验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2.调整教学计划。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学生既要学好理论,又要掌握技能,成为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机械专业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好相关课程。例如,我校在数控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中,理论上把《机械基础》、《公差配合》提到第一学期,《车工工艺及技能训练》提到第二学期,第三学期要完成《数控技术及技能训练》及相关CAM软件的教学;实训上第一学期完成钳工实训,第二学期完成普车实训,第三学期完成数控车实训,第四学期巩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由初级、中级向高级发展。

二、技能训练体系规范化

1.制定专业的训练标准。学校应根据大赛的实际情况,主动请该行业的专家,或长期担任过大赛裁判的评委共同研究,制定有效的训练标准,使技能训练不再盲目,做到有章可循。技能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还要对训练学生建立加工档案,如磨刀、机床操作过程、零件加工质量等,且每天记录,作为学生综合考评的衡量依据。

2.建立稳定的辅导团队。多年的辅导工作,使专业教师都能总结出一些宝贵的大赛经验。技能大赛的训练需要组建一支稳定的教师辅导团队,把专业教师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辅导团队要精心准备,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和目标,分析竞赛方案,把克服各种可能遇到困难的过程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认真给学生示范操作技巧和要点,并及时给予点评和纠正。

3.加大设备的投入和利用。为加强学校专业实践教学,也给技能竞赛的训练提供充分保障,学校应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购置大量设备,如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普通车床、电火花、线切割等,建立相应完善的机械加工车间,用来满足机械加工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为学生获得好成绩打下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将更大程度地调整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受技能训练。

4.调整辅导方法。首先,要保证竞赛中的加工效率及效果,在尽量少的时间内正确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产品。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衡量自己的工作,并向学生灌输、传达“速度”与“效果”的意识。同时,训练的过程要有条不紊,合理安排进度,切勿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否则会影响训练后期的冲刺提高;其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师生可结成伙伴关系,训练时是师生,课余时是朋友。达到彼此和谐一致、意识统一、沟通到位、信息传达及时、理解准确,才能获得最优的辅导效果;最后,教师要激发出学生的最佳状态,培养较高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独立获取各种有用信息。例如,在车工技能训练的辅导过程中,分析历年普通车工题目涉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竞赛题目进行训练,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强化训练。

三、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技能大赛的试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加强实训,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1.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政策。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在职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等建立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价考核体系,设立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学校与企业建立稳固的互助关系,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一方面可加深对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促进教学;另一方面,向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从生产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这样既可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又能让学校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在职业大赛竞争激烈的今天,中职学校要在大赛中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实用型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技能竞赛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J].林区教学,2011,(02).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7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信息计算机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计算机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__-__学年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年,本人能够做到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我一个人单独承担起来了高一整个年段8个班的信息教学任务,加上选修课的任务,一周课时量达到了17节。并且兼顾学校电脑室3的管理员职务,负责好电脑房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其良好的卫生。

每一节课我都能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要做到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去电脑房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笔记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笔记内容,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课的重难点知识。

二、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网站,帮助其它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主要成绩:

本期中,无论是在教育工作,还是在教学工作中,我从不弄虚作假,认真努力的去做每一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高中信息计算机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四个班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尽管开始一周12节课,但通用和信息的交替教学还是让人觉得疲惫,好在期中考试后,为了更好的迎接会考,调整战略,一位老师专教信息另一位专教通用。一个学年的工作眨眼就结束了,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年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认识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担任高二4个班级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完成了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各项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将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圆满的完成高二技术科目的教学任务,获得了三亚市第三名的好成绩。指导学生参加的“第十三届海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校讯通”专项制作”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一个省级一等奖,四个省级二等奖,四个省级三等奖,三个省级优秀奖。为学校争取了海南省“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信息计算机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高_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储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开展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的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使用的是广教版的教材,教材教案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请保留此标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高中信息计算机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个学年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在这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对本学年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年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思想认识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如学校的党员冬训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人民教师。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独自一人担任高一8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一周课时高达17节,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电脑报、信息技术奥赛书籍等,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20__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本文来自请注明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这学年我还一个人承担了高一信息技术选修课程《asp网页制作》和《数据库管理》课题。我查阅了很多的书籍和资料。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主要完成了学校电脑室3的维护任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年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新学期中,我将更加勤恳,为学校作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成功的完成高一信息技术这门科目的会考本文来自请注明任务。相信会考成绩会是100%的优秀。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信息计算机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忙碌的工作,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充实的、丰富多彩的: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更关键的是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优良方针;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初,本人有幸至黄山参加省级研修班,听取、学习了专家、优秀同仁的报告、讲座及同课异构,我认真领悟、借鉴、创新,不断将丰富的知识及经验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我还参加了今年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专业知识也丰富了不少,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熟练,稍有欠缺,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警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实现自身价值,但总是想法多于实践,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我将铭记这次教训。

另外,我还利用有限的时间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汲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省评审组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明白存在的问题,既然是教学博客,不仅要与同行同事们交流,还要与学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于学生,还要运用到学生中去,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

1、探索适合本地的讲练教学法

皖北地区学生普遍起点低,基础差,高一学生仍然停留在“画图”、“翻纸牌”阶段,甚至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试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不具备,那么非零起点(粤教版)教材上所涉及的“活动”等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教学方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多讲多练”,“边讲边练”。“边讲边练”可以完全满足“多讲多练”的全部要求,并且和“45分钟”不发生冲突——教师理论上可以“讲”组45分钟,学生也可以“练”够45分钟!

2、充分发挥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的优点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 集中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

2014年,教育部《F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教育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体现出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搭建了学生实习乃至创业的宽阔的平台。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现况

医学美容技术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因此,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集中实习的实习模式。目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习的状况总结如下。

1.学生实习管理宽松,走马观花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学习场所。是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但是,在真正实施管理中,却出现了在管理上极度松懈的问题,学生“走马观花”一样地学习。这个问题主要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学校将学生交给实习单位后疏于管理。第二,学校分配的培训单位比较分散,不利于对学生的统一管理。第三,医学美容技术企业把来实践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只看重那些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学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实习就业热情差,最终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2.实训内容枯燥单一,学生没有积极性

校外培训实习单位由于条件有限。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不能做到轮岗制。导致部分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实习,产生厌烦心理和烦躁的工作态度,最终没有达到实践学习的理想效果。

3.实习生的变动大,使医学美容技术行业不愿接收实习生

美容行业的发展迅猛,员工的流动性大,技术更新快,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实践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实习时间为6-12个月。一旦学生们结束了实践学习后不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如此对于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来说,等于白白浪费了管理和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很多美容机构不愿接收实习生。

二、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集中实习”教学模式的内容及效果

我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采用的是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同时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其意义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机会。在同岗位上打造一个真实的就业环境。由此,学校和企业可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高质量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

1.顶岗实习下的集中实习模式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通过集中实习,要求达到学校、行业与学生“三方共赢”。为此我校实习模式采用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实习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和分区域管理,优先考虑北、上、广、江、浙等美容行业发达地区作为实习就业的地点。结合我院招生的生源地。主要向这些地区的美容企业输送人才。满足学生实习就业需要,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合适的企业实习就业。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学生表现、成绩、能力等做综合评级,为企业提供基础数据,由企业结合基础数据和实习前期培训的表现决定学生的工作岗位、实习待遇等,这样保证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在保证了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满意的条件下。学校顺利地完成和保障了实习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工作就业的安排。

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前集中培训计划,采取联培、联训、联考、联合选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和落实学生的实习环节,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考评。当实习结束后,学校和企业共同汇总成绩,最终的实习成绩将计入毕业总成绩中,根据表现和能力推荐就业,提供创业机会。

2.“集中实习”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我校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2004年开始实施“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是接受认可的,93.6%的学生认为,在“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可以在实践培训中将自己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践技能水平大大增强。丰富了社会经验。对自己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在实习单位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实习后,89.2%的学生对医学美容技术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了全面和清晰的认识。能为自己作一个明确的规划。更值得骄傲的是,2004年以前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为74%,目前统计已增加至89.11%,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集中实习”的提出其实对实习单位是一种考验。这对实习单位要求很高,包括企业的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等,这些方面要符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水准,这也意味着对校外实训基地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1.校外实训基地规模要大

由于采用“集中实习”的教学模式。进入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的学生数量庞大,所以实习单位要能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习岗位。这就要求实习单位的规模一定要大,实训项目要全,企业知名度要高。这样的实训基地不仅在规模、硬件设施以及管理模式上更加先进。在对人才培养方面也更加重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与未来发展,特别是集团化的企业,有工厂、营销公司、科研机构、连锁店面,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的学习环节。

2.集中实习要求建立医学美容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库

只有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才会有相配套的实习教学计划,配备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要积累实习基地资源,应该建立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习单位资源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

3.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先进。管理规范

美容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推陈出新快,设备更新快,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是瞬息万变,好的运营模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实习和就业。作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要求是非常高的,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管理模式等,让实习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必须要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深入的考察,最终才能决定是否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9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使得我国技工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社会上不少人对技工教育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加上免试入学带来的生源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因素,都给技校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技工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寻当前技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的找出解决办法,确保技工教育能够科学发展,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16-18岁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低谷,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1]。因此,加强对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分两个时段以肇庆某技工院校2014级新生539名和2015级新生947名为被试,完成测试人数 1472名,有效率达99%。

2.工具

本次心理测试利用安人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网络版)在学校的机房进行,使用的测试量表为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

SCL-90:该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在心理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量表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

二、结果

本系统的SCL-90的“预警主条件”为“总分”,预警表达式为“>70”,则表明,一旦被测者在“SCL-90”上的“总分”如果大于“70”分,则需要较多关心该名用户的情况,该名用户将在测验层面列入“预警”范畴。测查结果表明,2014级539名实测新生总均分为48,远低于70分的预警值,表明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有27名学生总症状指数偏高,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处于预警状态;2015级904名实测新生总均分为46,远低于70分的预警值,表明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有33名学生总症状指数偏高,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处于预警状态。

SCL-90总体筛查情况分析:(1)由两份测评结果可知,SCL-90各因子中恐怖分值最高,共有131位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中重度恐怖症倾向。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较大的困扰。(2)2014级测试结果中除了恐怖分值最高外躯体化和抑郁(都是4.27%)分值也较高,因为心理上的不愉快或压力过大而造成中重度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状,这说明具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导致心身疾病的学生数量还是不少的,总症状指数(5.1%),这些学生应及时介入咨询;2015级测试结果中除了恐怖分值最高外敌对(3.91%)和人际关系敏感(3.17%)分值也较高,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及能力更容易导致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同时,由于个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所表现出的各类恐惧、焦虑情绪倾向也导致个体容易产生敌对、逃避心理。总症状指数(3.48%),相对较低,但这部分学生也应及时介入咨询。

可见,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是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扰,并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情绪及行为表现。(见表一,表二)

三、根据SCL-90的数据统计结果、文献,分析得知

1.技工院校新生多数或因学习成绩差和思想行为素质差,或因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无法进入高一级普通中学就读,无奈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寻找出路。他们大都底子薄,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面临来自社会、学校等的偏见和压力,他们想改变却无能为力,加上青春期特别的年龄段他们恐惧、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甚至生理上出现一系列症状。

2.环境的时常变迁往往导致青少年不易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相对稳定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人际交往方面被认同、接纳和支持的需要也得不到充分满足,因而他们容易变得敏感,容易形成人际关系的紧张[2],技工院校学生大部分不是城市的原住民,大部分是各个郊县和外地民工子弟,使得这些学生与城市的融合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与农村环境之间的差异,城里人对流动人口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在城市生活的心理和文化适应。受歧视的遭遇容易使学生心灵受伤,同时情感又较为脆弱和敏感,面临自身相对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在经历人生磨难的同时,自然也增加他们心中的困惑和冲突,使得他们不知所措,难于应对,容易产生自卑、自我封闭、孤独和抑郁以及敌对情绪等[2];这些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状况低下,教育意识与方法落后,对学校教育忽视。自我素质低下,有诸多的不良生活习性。当子女出现了某种困惑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交流,甚至错误的指导和示范,还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严重的负面影响[3] 。因此,各种原因导至技工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多。

四、建议

1.排查异常学生

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发现和识别学生中的高危人群,做好预防性排查和早期干预,从根本上防止心理危机的形成和爆发,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存在心理异常或心理危机的学生,应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充分关注,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困境期。对精神疾病康复期学生要责成其家长给予监护并监督其按时服药,相关的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其更多关心和照顾,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最大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减少对全校学生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稳定的意义。

技校学生学期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启示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该校成立于1994年,目前拥有在校生5000余人。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各校区分布在巴伐利亚州的各个地区,研究方向和重点都不同,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以质量取胜,以高质量出名,属于巴伐利亚州(又称拜仁/恩州)乃至德国境内数一数二的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工程师为主要目的。目前与全世界135个国家的高校有合作关系。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国际化为办学导向,学术氛围浓厚。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虽然校区不大,但是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中名列前茅,德方不刻意强调培养学生数量的多少,学生数量多少并不是学校存在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最看重的是教学的质量。德国的公立学校学生是免费入学的,宽进严出。学校的资金来源为政府和企业资助,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面以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经济类专业为例介绍一下德方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安排等方面是如何建设的以及这些方面对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启示:

一、经济信息系专业建设情况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下设经济信息系,主要开设专业和在校生人数如下:企业经济学(508人)、国际管理(270人)、旅游管理(314人)、经济信息学(360人)。男女生比例比较平衡。招生生源有外国学生、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文理中学毕业生、其他中学(包括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学生总数中有74.14%的生源来自于巴伐利亚州本州。此外,经济信息系根据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并积极开拓新专业,如应用型国民经济学专业。该专业主要招收在经济学领域内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全职学习,该专业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就去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再进行学习。工作问题如何解决?带着问题来进行研究学习,学习目的性非常明确。开设此专业的目的在于学校关注经济全局,希望帮助欧洲经济发展,尽可能减少希腊所出现的危机。

1.各学期教学安排

经济信息系本科学期安排与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是,1至2学期主要是以基础通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为主;3至4学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学习,主要学习高级课程即管理模块的学习;第5学期是实习期,实习周期为18周,每个学生都要实习,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或学校介绍实习单位;6至7学期学生完成未修完所有学分和做本科毕业论文。

2.课程设置

以企业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例,1至4学期学习的课程为企业经济学、会计学、数理统计、经济信息学、企业法、国民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管理系统、材料及产品经济、税法、内部控制、项目及进程管理、国际经济政治、商业计划定制、信息及信息管理等。选修课有通用经济信息(由多个课程模块构成有历史、算法分析、语言、行政管理、心理学)等。除此之外还要选修英文或法语等语言课程学习。第5学期为企业实习,6、7学期主要是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有可以选择重点学习课题。如企业经济学专业可以从企业过程优化、计算机安全和控制、数据管理及分析三个模块选择其一进行学习。

单看课程设置可能看不出与我国院校课程设置有何区别,所以在这里我们以前面所提到的“经济信息学”为例说明一下。经济信息学这门课程并不像我国高校开设经管类课程一样,这门课程在修习开始前需要学生自主选择方向,有三个模块方向供选择分别是:企业过程优化、计算机安全和控制、数据管理及分析。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模块学习。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有很多课程与经济信息学这门课程一样,涉及到多个模块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由此可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课程教学上严谨细腻。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各具特点,如国际管理专业是全英文授课,还要有一年外国学习经验。就业方向主要是国外大企业、自己创业开办公司、本地企业在其他国家设立的分公司。

除本科外,在应用科技大学也可以继续进行硕士课程学习并取得硕士学位。如国际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取得需要在取得学士学位后,通过三个学期修完全部学分和完成硕士毕业论文。需要读三个模块,分别是国际管理、财税控制、企业管理三个模块。其中国际管理模块包括战略计划、战略制定、IT策略/国际项目管理、国别战略评估等;财税控制模块包括财务合作(银行、保险公司等)、税收审核、税务战略设计、国内与国际会计制度等;企业管理模块包括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认知与交流、人员战略化管理和经济变化管理。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提高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

3.实习安排与校企合作

如前所述,本科第五学期是实习学期,对于实习具体要求如下:

①实习期间学生通过实习要修够60-70学分。此学分为欧洲通用学分。

②实习至少8周。每周实习40至50小时。

③实习必须与公司签订正式的实习合同,并且就有关实习时间起止、实习岗位、实习期间报酬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更换实习单位。

④实习期结束,学生有一周的准备时间向学校教授汇报实习经验和实习心得。

⑤教授对学生实习评估主要考察三点:一是实习结果(实习期结束后实习单位要给学生开证明来说明实习期的工作表现等情况);二是学生所写的20页左右的论文;三是问卷调查(包括实习是否有益?实习有何具体建议?)等。

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按时实习以便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有专门的“工作服务中心”穿梭于各大公司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并且在学校网站上有专门的“Career Service”栏目可供学生查找实习单位及提供岗位等情况,方便学生选择和联系实习公司。目前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主要的校企合作单位有安联保险、大众汽车、KVP(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等。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的实习生在完成实习后与所实习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工作合同,所以学生实习相当于半只脚跨进了企业。

4.教授聘任与专业教学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不仅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乃至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所聘任的教授必须同时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受聘教授一般要求综合性大学毕业且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学位,当然还要有足够的满足专业教学的企业工作经验,还要具备将专业知识转换成实际应用的能力。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选聘由专门的选举委员会组织进行,第一轮从专业资质、教学资质、个人资质三个方面考察;第二轮针对个人特质进行测试;然后进行综合成绩排名一般取第一名聘任为教授。教授总人数是按每40名学生需要一名教授来确定。

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题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样形式。校内实习和实验室设施设备精良能够满足教学和研究需要。在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培训期间,在校园、在教室、在图书馆甚至在食堂随处可见两三人、三四人围坐在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二、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启示

德国与我国国情不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在人才培养上有许多值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借鉴的特有经验。我国高职院校有必要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大到专业设置小到课程设置充分调研,剔除主观因素影响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地区优势和经济发展紧密关联且具有明显的应用性。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各校区并不集中在一起,分布在巴伐利亚州各个地区,每一个校区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地区特色相结合,区域服务特征明显。而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接轨的现象。高职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很多与本科相似,没有突出职业特点,没有把职业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有的院校开设专业只顾眼前利益招生易就业难;有的院校盲目增设新专业招生难就业更难;有的院校建设专业没有按照市场的风向标及时调整,导致学生未就业就先失业。

所以充分调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建设一批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所需的特色专业,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尤为重要。

2.顶岗实习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德国FH教育中,学生实践环节就在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实践学分、总周数、每天实践小时数、实践论文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德国企业是职业培训的主体,企业之所以会主动、积极的参与职业培训,在于德国各州在法律上对企业所做出的规定,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科研和吸纳学生实习,可以在纳税上得到好处。可以说在法律的大环境下高校和企业能够实现双赢!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值得借鉴之处。

虽然我国高职教育也同样强调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总的来说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所以政府的鼓励政策尤为重要。此外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加深与企业、社会的交往,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努力建立合作双赢局面。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纵向、横向交流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3.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杜绝纸上谈兵

在德国FH教师选聘非常严格,特别是教授的选聘。教授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能力,还要能够将专业与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所以在德国要想成为教授没有企业扎实的工作经验是免谈的。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应鼓励那些无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积极参加实践进修,以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应有计划按比例选派教师按专业对口到企业进行实践。支持并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从而使教师增强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将企业中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吸纳为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其兵.德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以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3月

[2]刘宗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6月

[3]李平.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的思考,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年6月

[4]李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