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试用期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5 02:51:46

村官试用期总结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1

七月份,经过北京市的隆重欢送会议和xx区热烈的欢迎会议,以及大约十余天的培训生活后,我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正如在我过平谷之前时一位师兄所说的那样“工作后和上学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并且要自己体味”。光阴似箭,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已经结束了,为此,特地呈上自己近段时期以来的一份系统全面的总结,肯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一, 上岗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能吃苦的心理准备。自己出身于豫北地区的农村,属于太行山区,对农村的生活很熟悉,尽管对于农村的工作尚未接触过,但是奠定了基础。同时自己过来平谷之前,和村书记的几次通话,书记也多次提到要能吃苦。一开始应聘上之后,曾经有过动摇,有过思想的不稳定,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来到平谷,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的择决。三年的助理生活,农村工作的锻炼,我相信会是自己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其次,充足的知识准备。回忆在母校即中国农业大学的生活,犹如昨日,置身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这里不仅仅有最优秀的老师,而且农业类书籍,包括科技、政策、法律等等的,也是浩如烟海,也许正是母校这种氛围,或者说优良的传统,使得我对于农村,对于农村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应聘为村助理之后,自己在知识层面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的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学习及深刻体会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法规;二是及时补充新知识,了解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三是思考自己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与农村工作的结合点。就像有同学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农业的最高学府经过四年的培训学习,我们的信息类专业也是具有中国农业大学特色的。

再次,完善的物质准备。来到平谷之前,也像去其他单位工作的同学一样,自己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宿舍会是什么样的?和领导的相处会不会顺利和谐? 自己手边还缺少哪些东西?等等,列出了购买清单,换洗的衣物,日用品等。在准备的诸多东西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书籍的准备工作了,公文写作,网页制作,演讲与口才,等等。这些书籍事后证明,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如同及时雨。自己如饥似渴的阅读书籍,为自己补充了充分的养分,使得自己的各方面工作可以更快的上手。

最后,信息资源的准备。20 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发展的世纪,步入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任在高速的发展,信息类专业出身的自己,可能对此有着更多的关注。为此,包括在内的人际资源的准备,尤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深情祝福。困了,累了,工作迷茫了,找人聊聊,豁然开朗,一切原来这么简单哦。雨过天晴。

第二, 培训生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融入大家庭之中

七月初,带着母校的嘱托,怀着对母校的依依不舍,校车送我们来到了平谷。节奏紧张而又有条不紊,迎接我们的是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我们心理原来的忐忑不安,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在培训生活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认真学习,积极发言。培训中,区里面主要领导的讲话,正如班主任的老师所说的那样,“都是挑了又挑,精华中的精华所在”。他们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讲话是多年实战经验的积累,我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并体会。再最后一天的交流学习中,自己也积极发言,并且很有幸自己的发言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发言中间就有掌声响起。事情很小,却也是自己一点一滴进步的象征。

其次,实地参观,认真细致。培训生活中,我们参观了挂甲峪、玻璃台等新农村示范村,以及兴谷工业开发区等。在挂甲峪,老书记的讲话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创业的不易;在玻璃台,新能源的利用,使我们打开眼界。兴谷工业开发区,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的工业气息,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最后,欢送晚会。欢送晚会是培训生活的尾声,也是大家接触、了解的好机会。通过积极参加活动,相互间增进了友情,加深了了解,很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第三, 在三个月的工作中,所取得的一点成绩

区服务中心的培训生活结束之后,期盼已久的xx镇政府的汽车来了,在兴奋中,我们来到了xx镇。然后经过领导的讲话、嘱托,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三个月的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种书面信访、总结等材料的撰写。从一开始进村之后,“七一”党员学习活动的总结等写起,到后来由于是镇信访办、综合治理科事务高峰阶段,自己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的成员借调到信访办。从认真做好来访登记单、受理告知单、事件呈报单、答复意见、情况说明以及信息上报等文稿等写起,在信访办主任,纪检副书记等的悉心指导下,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有效从群众来信、来访中挖掘核心信息,同时依据调查结果等,写出初步的答复意见、情况说明、信息上报。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2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秀青年骨干

北京市教委、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总数约为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很严峻。而另一方面,北京市现有近4000个行政村,整体上缺乏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管理人员,对各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渴求。

为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等10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3年内确保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

根据《实施方案》,北京市计划3年内招聘8000名高校毕业生到远郊区县工作。首批2000名“大学生村官”面向2006届全国普通高校北京生源毕业生和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北京地区普通高校非北京生源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报名条件最突出的一条是:热爱农村基层工作,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表示,招聘大学生去农村做“村官”,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良性机制,为乡镇和村两级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张建明说,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机制,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与服务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首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示范工程和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持工程,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注用得上、有作为的青年骨干。

多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吸引大学生当“村官”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农委等部门了解到,在工资待遇方面,被聘任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2000元,第二年为2500元,第三年为3000元,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

被聘“大学生村官”将与各区县有关乡镇政府签订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还可续聘。非北京生源北京高校毕业生,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的,经北京市人事局批准,可转为北京户口。被聘“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已经通过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笔试合格证书有效期可延长至其3年合同期满后的6个月。

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具有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的,如北京市用人单位需要,经面试合格,可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若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3年合同期满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推荐免试入学。

“我想去农村锻炼锻炼,积累社会经验”

记者采访了多位报名当“村官”的大学生,他们表示,去农村当“村官”主要是想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今年将从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的张晓娜家住北京城区,她说,到农村去当“村官”对自己是个机会,我今年才21岁,太年轻了,要学的东西很多,到农村去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虽然自己没在农村呆过,但我觉得自己能适应那里的环境,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长效性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定义与发展根源

(一)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含义及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发展及根源。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正式下发文件,具有一定的学历要求,经过层层选拔,通过初试和面试,最终确定为一名正式的村干部。早在1995年,江苏省首次在全国开展了招聘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担任村干部,大学生当村官从无到有,继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2008年初期,经过党中央同意,大学生村官计划在中组部等相关部门大力配合下正式启动,5年时间里,要选聘十万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这一决定的实施,把连续试验十几年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建设阶段。新农村的建设,涉及到农村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让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中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之步伐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有利方式。

二、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现状

(一)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概况为严格贯彻党中央关于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政策,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于2008年5月一起出台了红头文件――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该试行办法规定了整个选聘的程序,在整个省内二万多报名人员中选出了2997名大学生。在以后的三年里,每年江苏省都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考试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

以徐州市大学生村官为例,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县共选聘省级大学生1399人,其中,男生658 名,女生741 名;党员(含预备党员) 459 名;优秀学生干部269名,研究生7名,本科生 1021 名,专科生377名;任村支部书记助理的 459人,任村主任助理的940人,兼任村团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的346人,兼任任其他职务的 12 人。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都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都是优秀人才。对大学生村官的安置,组织部本着就近、便利的原则,一般都是回原籍工作,这样更便于村官熟悉环境,开展工作。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两年以后,可以参加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成为党支部成员或村委会成员。

(二)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结构。徐州市依据江苏省《实施意见》,在组织管理和服务方面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做出了具体要求:

1.选聘和招录的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不是公务员身份,但是享受公务员待遇。乡镇组织部门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日常管理,人事档案归当地县委组织部门管理。

2.选聘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3年,签订正式合同。三年之后合同期满,无重大失职现象可以续聘三年,也可以另行择业。

3.市级组织部门每年都要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3-5天。县级组织部门每季度都要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培训形式不限。

4.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官工作,安排食宿和日常生活,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便捷。

根据省相关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具体的规定和制度。比如:丰县定期选派大学生村官到组织、农业、建设、司法、民政等十几个县直部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农村工作方法、机关工作制度、项目建设、村镇规划和法律法规等知识。

三、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些大学生更是在思想上、认知上成熟了,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并且在体现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的水平。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就现实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阻力在所难免,总的说来,江苏省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该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些层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完善。通过调研,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客观问题――制度不完善。大学生村官目前还是一个新说法,当前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以及规范性的管理机制,在社会中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就目前而言,选聘的大学生担任的多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根本没有真正的权利,为了不破坏村民自治的现状,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想有所作为就显得很困难。虽然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政府对此事情不够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缺乏人文关怀和重视,难于留下真正有用且致力于农村事业发展的人才。

(二)主观问题――大学生村官自身问题

1.身份不适应

大学生“村官”们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在工作中常常摆脱不了学生气,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相对又比较简单,经常会出现依赖心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再加上自身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基层工作,所以,在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复杂的事情时,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开始打退堂鼓,丧失信心、精神不佳。而有些大学生村官则感觉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是上级部门百里挑一选的,帮助农村谋福利、谋发展,在思想上保持着一种很高的优越感,做样子拿架子,不能很好的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

2.环境不适应

首先,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离开学校不久毕业生,他们习惯了大学生活,即便是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来讲也需要有时间来适应农村的的各种环境,而城镇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生活环境更是感到陌生,除了需要面对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一样的问题以外,他们还需要做到熟悉地方语言,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因此,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的大学生“村官”,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去面对艰苦的农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其次,徐州地区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严重失衡,尤其在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交通的不便,生活的闭塞,要使他们面临和承受的责任异常重大。如果没有在艰苦环境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勇气,没有知难而进的胆识和锐气,是难以做到“村民”的角色,就无从实现由“村民”到“村官”的转换过程。

3.工作不适应

首先,缺乏基层经验。这是所有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象牙塔,踏上工作的短板,大学生村官也不例外。不同于城镇、国企等,农村工作更加繁杂琐碎,往往千头万绪,十分不易理清。由于各个农村情况不同,不同村官面对的具体事务也不尽相同,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其次,工作初期难以得到村里的完全信任。大学生村官刚到村里,第一次接触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双方需要互相观察、逐步接受,不可避免有一个“磨合”过程。村干部及村民不否认大学生“村官”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敢想敢干的锐气,但并不能马上认为他们就能帮助村民创收,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同时,有经验的村支书、村主任虽然在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方面不如大学生村官,但在处理村务的经验和能力方面却远远高于大学生村官,所以很多时候不敢授权让大学生村官去做,这就使大学生村官们产生了不被重视或不受信任的感觉。

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建议

通过实践我们看到,选聘和招录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农村去工作,为基层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使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得到稳步的加快,也体现出此项工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的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 确立扎根理念。大学生村官要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态度,努力从自身提高思想认识,不能只想到服务期满后,享受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所吸引,把他所从事的“村官”基层工作当成跳板,为今后报考公务员或者其他岗位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的资本。要接受农村基础物质条件差,生活环境便利度不高,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枯燥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干工作、干事业,不能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缺乏对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的认同感,时时抱有过度一下再做其他打算的想法。要坚定自己选择村官工作时树立的牢牢扎根农村工作、服务农民生活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少做不切实际的空思妙想,多思考怎样惠农利民的良策,切实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建立选聘机制 把好源头质量。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应根据农村需要设立对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要求。在选拔工作之前,对报考的大学生实地进行考察,通过各种渠道把报名考生的出发点摸透,性格搞清,看是否适应在农村工作。对于拟选聘“村官”入驻的村子,也应当搞清楚所需要的村干部的数量和专业需求等情况,以便科学安排。在选聘过程中,要向拟选聘的大学生公开行政村的人才需求信息,通过了解拟选聘的大学生任职意向,从而建立大学生村官任职意向信息库,在全县市区范围内进行统筹和调剂,做到双向选择,即按需选人、人岗相适,实现人才配置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要重点对选聘工作的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进行制度设计,加强对大学生驻村工作的动机进行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真正有志向、愿意到农村建设一线进行打拼的大学生,确保人在村、心在村,以才兴村。同时,对新上岗的村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现实岗位与理想岗位之间的关系,打牢扎根基层的思想根基。

(三)明确在村职责 完善考核机制。有些地方,鉴于对大学生的盲目推崇,任用大学生“村官”成“乡官”,违背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各级管理组织应该在平日注意加强对其“村官”身份的明确,确保大学生生活在村、工作在村,做到“名符其实”,使大学生村官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杜绝大学生村官被借用的现象。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大学生村官,避免有的人只顾复习应考,却对本职工作不理不做,而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却因顾不上复习,考试时反而出现吃亏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是否将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通过考评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吸收到事业编制的单位,使他们工作起来更有动力,同时,将工作作风不踏实、滥竽充数、难以胜任村官职务的大学生村官清退出伍,从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危机意识,督促其扎实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四)加强帮扶培养 确保学有所用。新时期大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视野开拓,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是有很多人承受不住农村的艰苦生活,在工作上缺少认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帮扶、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培训、模仿式的学习和传教式的绑带,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增长见识、拓宽思路、适应基层,创造性发展,快速成长。另外,以组织部门为指导,乡镇定期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议,让他们以工作经验作为思想交流的阶梯,探讨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展自我教育,做到自我提高。

(五)完善体制机制 拓宽未来出路。严格按照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及续聘办法,使大学生村官通过三年的时间锻炼可以胜任更重要的岗位,可以发挥所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一,通过选举可以成为党支部或村委会的正式成员,继续在农村发展;第二,非常优秀的村官可以提拔为乡镇干部,使人尽其才;第三,考核优秀的可以破格被吸收到事业单位;第四,参加公务员定向招录考试,扩充公务员队伍;第五,选择创业,依靠各种扶持政策,自主发展。

无论大学生村官怎样发展,是留任还是续聘,还是择业,都要将大学生村官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无愧于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称号。

为了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村官这项政策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重要性。当然,正如前文所说的,明确正确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要艰巨性的克服这些阻力,需要来自政府、农村、大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给予的大力支持。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基层经济发展的进程,大学生“村官”必须搞制度化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岗位身份、明确期满出路、明确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有法可依。另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大学生人才,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更应深知民间现状,应当积极响应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号召,回归农村,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扎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总而言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阻力肯定会减少的。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需要的是时间,来保证各项配套实施的完善及思想观念的转化。从长久来看,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很强的生命力,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李昕.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王军:《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思考》,《人民日报》2011年9月16日.

[3]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续聘、解聘办法(试行)》,冀组通字[2011]1号.

[4]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的期盼,农民的期盼》,《人民日报》2008年4月1日.

[5] 张磊,张宇 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构建《黑河学刊》 2010 .

[6] 万银锋:《“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制度安排》,《中州学刊》2007年第4期.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4

【关键词】 陆军基层连队军官;社交回避与苦恼;群体差异;人际交往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and the Differen ce between Groups

of the Officers of Grass-root Units Company in Land Forces.Lin Shengqun, Yao Chenchen, Sun Xiangmi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Dalian N aval Academy, Dalian 11600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the officers of grass- root uni ts company in land forces,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M ethods 374 officers of grass-root units company in land forces were inve stigated with S AD and a self-edit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social distress of the officers of grass-root unit scompany in land forces was higher than college students(t= 7.98, P

【Key words】 Officers of grass-root units company in land forces; Soci 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Difference of groups ; Interpersonal intercourse

相关研究表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军官较突出的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自卑 感 及人际关系不和谐等[1]。这不仅对军官个体心身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受其影响 的连队建 设,更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有着重要意义。本调查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对 陆军某集团军下属部分连队在位军官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予以测查并作以群体差异比较分 析,由此,从社交焦虑层面探究连队军官人际交往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夏季,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集团 军所属部分连队军官作为被试样 本,发放问卷436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有效回收率85.8%。其中,独生子女134人,非独 生子女240人;未婚256人,已婚118人;城镇人口174人,农村人口200人;排长138人,副连 长54,连长70,指导员72人,技术干部40人;专科学历120,本科学历228,研究生以上学历 26人;地方大学生干部82人,军事院校干部264人,战士提干28人;驻守都市104人,驻守城 镇206人,驻守乡村64人。

1.2 工具 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简称SAD)[2,3 ]测查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现状。结合自编社会人口学信息调查表,检验被试军官社交回 避与苦恼水平的群体差异。

1.3 方法 对样本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前用统一制定的指导语向被试者讲明测试目的和方法,并特意申 明无需填写姓名,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受试者的合作性,规定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10min) 结束,答卷现场收回。所有数据用SPSS 11.5软件输入微机,进行t检验、F检验等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被试SAD得分与常模比较 将被试的SAD得分与量表常模和附带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被试社交回避和苦恼的水平,见 表1 。

结果显示,被试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以及社交回避、苦恼总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人对照 组和大学生常模,同时显著低于SPH患者对照组水平。

2.2 不同被试群体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的差异 将军官被试在4个人口学变量不同水平上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SAD总分分别进行F检验并 进行具体的多重比较,探讨被试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和SAD总分的群体差异。如表2~9。

2.2.1 不同婚恋水平被试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差异 见表2。

如表2,不同婚恋水平的连队军官在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以及SAD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如表 3,恋爱者比单身和已婚者要强烈。

2.2.2 不同入伍前居住地被试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差异 见表4。

如表4,在不同入伍前居住地的连队军官在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以及SAD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 。如表5,在社交回避和SAD总分两个方面,城镇入伍者均显著高于乡村入伍者,在社交苦恼 方面城镇入伍者比都市、乡村入伍者更高,都市入伍者最差。

2.2.3 不同职务被试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差异 见表6。

如表6,不同职务水平的连队军官在社交苦恼以及SAD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技术干部社 交苦恼和SAD总分均显著高出其他干部。如表7,社交苦恼方面,技术干部最高,其次为指导 员、副连、排长、连长。技术干部SAD总分显著高于排长。社交回避在各职务水平总体差异 不显著,但是指导员显著高于排长。

2.2.4 不同驻地被试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差异 见表8。

表8显示,不同驻地水平的连队军官在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以及SAD总分上均有显著差 异。如表9,由高到低依次均为驻乡村者、驻城镇者和驻都市者。

3 讨 论

3.1 连队军官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较高 军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群体角色规范和交往规则及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精神传 统与普通人有着较大差别。由此导致了海军连队军官在人际交往方面,从社交回避、社交苦 恼两个维度和SAD总分方面,比大学生和普通人的问题都要严重。但能够进入军官行列者都 是经过比较严格选拔筛选的,素质相对优秀者,一般都经过强化训练而具备军人应有的较好 心 理素质,加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积极影响,这使他们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区别于SPH患 者,而远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3.2 连队军官社交回避与苦恼在4个方面有群体差异

3.2.1 婚恋水平 恋爱比单身和已婚的被试社交回避与苦恼要强烈。这可能与恋爱期的心 理状态有关。恋爱期间,双方关系处于单身向婚姻的过渡阶段,较多精力牵涉于此,对于 与其他人交往方面,容易忽视;感情磨合期,双方发生分歧较多,伴生的不良情绪易泛化到 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社交障碍;中国传统习俗中,恋人的表达羞涩,在与他人交往的角色行 为中可能带有这种情感特征,导致社交回避。

3.2.2 入伍前居住地 由于城镇发展介于都市和乡村中间,因此,城镇兵自我评价也相应 处于都市兵和乡村兵中间,夹在中间和走留不定的心态,致使在社交方面不能尽情表现, 因此有较大的苦恼;乡村入伍者大多打算在部队建功立业,摆脱农民身份,社交方面显得目 标明确,更加积极进取;都市入伍者带有较大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很多选择退伍后政府安排 工作,在城市见多识广使他们社交自信较他人要高。因此,在社交回避和SAD总分两个方面 , 城镇入伍者均显著高于乡村入伍者,在社交苦恼方面,城镇入伍者比都市、乡村入伍者更高 ,都市入伍者最低。

3.2.3 职务 由于技术干部处于管理边缘,本身不负责连队管理,上级组织对他们的要求 也往往相对较低,他们在连队日常交往中参与度较低,在交往中获得的心理满足也低,他们 在交往中表现不积极,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往往不高。而军事管理干部往往是连队中较为活 跃的角色,后勤干部和政工干部次之,核心成员的幸福感、自尊感和满足感都比较强,因此 ,技术干部比其他干部社交苦恼得分和SAD总分均显著高出;社交苦恼方面,连长、排长、 副连、指导员依次升高,均显著低于技术干部;技术干部SAD总分显著高于排长。

3.2.4 部队驻地 都市比城镇和乡村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由此带来 的幸福感、交往锻炼机会、排遣压力方式的有利条件较多。因此,连队军官中驻守大都市者 与驻守城镇、乡村者在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和SAD总分上均有显著差异,社交回避、社交苦 恼和SAD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驻乡村者、驻城镇者和驻都市者。

通过调查分析,提示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增加人际交往方面技能技巧的培养 和训练,尤其是区分不同情况的基层单位,采取专业态度专门制定教育方案,科学地培养 基层连队军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促进基层连队军官的心理健康。

4 参考文献

[1]刘寒凌.对130名连队军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42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5

“考生首先要准备一些诸如当村官后的职业规划之类的题目。”张伯伦博士介绍,这主要考查考生对村官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例如去年苏州村官面试题:对于如今大学生村官要“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谈谈你的看法;2009年扬州村官面试题:是否因为目前就业形势难,才想到当村官“镀金”。

考生回答此类题目,不妨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来阐述,其实此类问题在村官笔试中也曾有所体现,“准备扎根农村基层一辈子”之类的虚话就不要过于表述了。

答题要有“角色定位”

“考生还要准备有关组织协调能力方面的复习。”张伯伦博士举例介绍,例如去年扬州村官面试真题:村里进行河道整治时,村民张大叔家的鹅舍和厕所阻碍了工程进度,村干部命令张大叔限期拆除,请指出村干部做法不当的地方。

这一题目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有何更为妥善的解决办法,考生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有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于村管理者以及党和政府的代表者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既要有大局意识,更要有和谐理念。考生要注意到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引导和服务并重,也许村民的做法不对,但作为村干部解决事情切忌机械,要灵活机动,更多地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要有团队和管理意识

“考生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和方法,也可能是试题的一个内容,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张伯伦博士举例介绍,例如去年苏州市的考题:村里有群众暴发疾病,传言与本村的企业污染有关。对此,村里群众要上访,你获知这个消息后,该怎么办?

“现在中央对基层的稳定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而作为基层的组织管理者在处置此类问题时的作用尤为重要。”张伯伦分析,此类问题还会在今年村官面试题目中有所体现,作为一个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碰到此类问题一定会感到很棘手,但考生不能就此慌乱,一定要表现出镇定从容的态度和方法,要有团队意识,既要有积极处事风格,也要有和管理班子合作协调的管理理念。

不要模仿答题套路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6

近日,笔者读到两则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新闻,一则是《成都商报》报道的:近10年来,四川省先后选派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统计却显示,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另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2008年北京有1.9万多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北京地区近百所高校和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大学毕业生报名当“村官”,其中研究生1800多名,还有17名博士生报名,录取比例达到6.3比1。

同样是选派大学生到基层做“村官”,为什么两个地方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在于:工作重视不够;经济待遇偏低;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政治激励不到位。

按照刘中伯总结的四个原因来“对号入座”,就不难得出为什么北京争做“村官”的现象盛况空前了:北京得益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及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被聘用者月薪2000元左右,并将按照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凡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可办理北京户口;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3年合同期满后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3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通过相关公务员考试的,可优先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表现优秀的,还可列为副处级后备官员。这些优惠政策勾勒出一个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怎么能不令人神往呢?录取比例达到6.3比1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学生“村官”一直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从四川省大学生“村官”大量流失和北京盛况空前的现象来看,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仍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推动。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存在着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弊病,打造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已成当务之急。选拔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这将改变过去支持农村一定程度存在的“见钱见物不见人”的状况。然而,穷山沟要想引来“金凤凰”,说起容易做起难。

应届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存在“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这一实践的根本性问题。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待遇问题是关键。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年代,在重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每一个知识个体对于自我发展的合理追求。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心情舒畅地乐于在农村奉献青春。也因此,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所刘玉岭教授曾在全国两会上对大学生“村官”问题发出呼吁:“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例如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的 ‘三支一扶’、‘支援西部’等是科学的、有利于经济发展需要的。但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配套政策落实滞后,例如工资待遇问题不能及时兑现等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在校学生对政策的响应程度。”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也认为:“继续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西部边远地区就业,对到这些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如国家应制订政策保证其各方面待遇和收入不低于同等条件下公务员待遇。”那种希望大学生长期甚至一辈子“终身插队”在某个特定的村子绝对无私地奉献毕生的想法,无助于激励大学生奔赴广阔天地,形不成人才的良性互动,将会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计划大打折扣。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7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工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全国普遍推行,**市也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的明显成效。如何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使得大学生村官“留得住,用得好”,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农民,更需要一批有抱负、有激情、讲奉献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聘任大学生到农村去,不仅是破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力之举,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希望所在,更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全国百强县的**市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且提出了“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工程。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气象,他们发挥自身专长,传递农业科技、传播先进文化、引进先进技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正日渐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20xx年上半年,**市在岗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146名,计划年内完成“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从**市来看,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如下:

1、学历构成。大学生村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市146名大学生村官中,大专学历52人,占35.6%,本科学历92人,占63%,双学士学位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名。

2、任职情况。大学生村官大多担任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一些辅助性或事务性工作。

3、年龄性别结构。据统计,全市大学生村官中,男性占46.6%,女性为53.4%,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从年龄情况,以30周岁以下的村官为主体,占94.5%,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占总数的69.9%。

4、专业结构。**146名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主要以法律、管理和语言类为主,其中,法学类22名、公共管理类18名、外国语言类14名、电子信息类13名、计算机科学类7名、农林水利类7名,这六类专业人员占总数的55.5%;其他专业涉及市场营销类、文秘类、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财会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社会学类、教育类、医学类、机电类等。

二、大学生村官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1、为农村发展充实了人才资源。新农村建设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人才的客观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城市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而我们的农村地区却始终面临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的现象总体还没有根本改变。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足5%。从**的抽样调查情况看,20xx年底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3%,其中高中以上仅占5%,大中专以上仅占0.48%;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少。从上可以看出,农民文化水平偏低,难以完全承担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尤其是大量农村精英流向城市,使农村人才更加缺乏。而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制约。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市泗门镇是最早实施“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工程的试点乡镇,该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组织公开招聘,20xx年大学生报考与录用人数比例为4:1,20xx年则扩大到12:1,参加“村官”考试的不仅有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学生,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学生。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2、大学生村官自身得到了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开阔、思维活跃,敢闯敢拼、敢于吃苦,工作热情高、能力强。上岗后,能够较快进入角色,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特长,积极配合书记或主任开展工作,能够对农村和社区的建设发展提出新思路、新主张。特别是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管理与建设、农民培训、文书档案管理、计算机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承担起了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档案管理员、村务协管员、活动组织员等职责。大学生村官们通过直接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专长,也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纷繁交织的农村和社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协调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

3、 优化了农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目前,**市的大学生村官中,中共党员60名(包括预备党员7名),占总人数的41.1%,其中30岁以下的大学生村官占近70%,具有朝气和活力;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类别非常丰富,明显改变了农村和社区的干部队伍结构。今年,正值村两委会换届选举,部分在村(社区)工作2年以上,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被选拔充实到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据统计,**市已有10名大学生村官成功考取**市及有关县(市)区机关或事业单位。

4、提高了农村(社区)工作水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政策宣讲、远程教育管理、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组织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知识优势、技能优势,村级统计调查、计划总结、文档管理等工作更加规范。特别是在大学生村官在远程教育网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个站点做到了教育时间保证、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收到明显效果。村官们还在帮助村民办理宅基地审批、大病医疗费结报、身份证代办、残疾证申领、社会救济申请、诉状等便民服务上发挥独特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农村(社区)的工作水平。

三、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既优化了农村干部的队伍结构,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村官队伍稳定性差、人员身份界定难、缺乏配套机制和社会保障,难以确保政策的延续性。

一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与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矛盾。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规范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基本法律,其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管理层都是村民通过履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方式选举产生的,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他们不是村民,更不是社员,这一选派方式本身就违背了村民自治法则,大学生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组织选调的方式进入进入农村的,他要取得身份的认同并为使自身行为符合合法性那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所谓“村官”的称谓其实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治理模式中的“官”“民”对立,事实上,村民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在本质上是都“民”而非“官”。

二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界定面临困境。“我们不是农民,因为我们没有土地;我们也不是公务员,因为我们没有编制;我们不是工人,因为没有各种等级;我们也不是事业人员,因为我们没有职称。”大学生村官到底算什么呢?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涉及两方面,一是大学生村官自己的定位,其二就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定位。从目前情况,大学生村官都是和所在乡镇街道签署合同书的,那么从政府层面看,确实存在着身份的界定比较模糊、比较尴尬的困境。

三是大学生适应农村工作难度大。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之后,能否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安心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一方面,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而大学生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更缺乏农村工作的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再者,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难以应对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

四是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问题非常突出,队伍的稳定性差。从总体看,大学生村官工程还只是一项权宜性安排,缺乏长远的制度性规划。而就大学生村官个体来说,大多数缺乏扎根农村(社区)工作的打算,不少人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冲着三年后单招单考的优惠政策而来,也有的人因为薪酬待遇与理想中的待遇有较大落差,无法安心农村。以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村官委员会对所属服务期将到期的大学生村官的继续服务意向调查为例,全区62名大学生村官,准备报考公务员的38人,占61.3%;打算继续学习深造的13人,占21.0%;打算继续服务基层的9人,仅占14.5%。从**市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情况看,也不外此,近两年来,已有10名村官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将是困扰这一实践的带有普遍性的根本问题。

四、完善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对策建议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8

自2009年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新机制,将他们在基层的宝贵经验继续贡献于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经过3年多的实践,邮储银行累计招聘大学生村官3000余名,遍布全国25家分行,成为全国最早招聘大学生村官并且招聘人数最多的金融企业之一。通过“培训+实践”的模式,实现大学生村官向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转型。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村官信贷员”累计发放农户贷款近120亿元,帮助21万农村家庭脱贫致富。

邮储银行招聘大学生村官全国第一

为做好期满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邮储银行专门成立了“招聘选拔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各分行分别成立了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小组。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及时同地方党委和政府沟通,了解即将卸任大学生村官的情况,并根据各地方政府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时间的先后安排,共同筹划实施方案,开展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

邮储银行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邮储银行把吸纳转岗大学生村官作为补充金融支农人才的重要来源,持续精耕细作。邮储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扎实有序地开展村官招聘和培养工作,促进任期届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

2009年,北京分行首先启动面向任期届满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工作,为村官转岗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这项举措从2011年起在全行统一部署实施。各分行按照总行的要求,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筹划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工作,通过联合发文、统一报名、公开考试等形式开展招聘工作。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在全国共选聘了3000多名任期结束的大学生村官,他们转岗不离农,离任不离乡,加入邮储银行后,继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寻找“最美大学生村官”

9月7日,新华社北京分社与邮储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首届“最美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截至目前,已有134名在岗及转岗大学生村官踊跃报名。而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北京分行166位“村官信贷员”也纷纷走进田间地头,为大学生村官及村民送去金融服务。

大兴区王场村村官陈墨,是今年唯一一位获得“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的大学生村官。早上8点多,他已经在蘑菇种植基地里忙活了。“现在是蘑菇菌棒制作的关键时期,我们直接用收割完的玉米芯来制作,这种循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资源的效能。”谈起蘑菇养殖,有些腼腆的陈墨总是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故事。

2007年,毕业于北京市农学院的陈墨,选择到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刚到村里的他正赶上一阵冰雹,地里的西瓜全都“遭了秧”,看着欲哭无泪的村民,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从此,他主动到山东学习,从学校引进新品种,请专家到村里讲解技术。2008年,他和同村另一位村官胡建党共同成立了北京爱农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蘑菇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培育西瓜新品种、建立产销一条龙的专卖店,从30多万的注册资本到现在300多万的规模,他们的合作社已经成为各地学习的样板。

与陈墨一起承担风雨、共同成长的同村大学生村官胡建党,是2007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到村任职的。当看到村民西瓜滞销,这个年轻的“微博控”利用微博在网上信息,不到20天就卖出4万多公斤西瓜。今年,他又通过“支部+协会”的模式成功打开销售渠道,卖出80多万斤瓜菜。

创建晶工坊手工艺制作公司的村官王刚,创办“大角公益康复工作室”照顾孤独症患者的“草根公益”践行者张佑,主动承包梨园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张立峰,创立“村官公益小课堂”免费培训学生及村民的转岗“村官”蒲洁,创新工作思路开办村庄博客和微博的李学文,首批“海归”村官林子闰,帮助房山区村民灾后重建的李会宝、吕祥龙,以及成功转岗至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的“村官信贷员”等134位在岗转岗大学生“村官”,纷纷报名参评北京市首届“最美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

“村官贷”助力村官创业

大学生村官在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但也饱含着艰辛。2011年,正是西瓜育苗的关键时期,已经投资150多万元建设育苗基地的陈墨、胡建党急需周转资金。同样是村官出身的邮储银行信贷员陈彪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他们,并帮助合作社申请了20万元的“好借好还小额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如今,陈墨、胡建党的合作社育出的西瓜新品种让瓜农的收入翻了一番,达到了2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主动找到合作社,希望使用合作社育出的瓜苗。这原本应是喜上眉梢的好事,却让他们两位村官犯了难。

“原来的育苗基地只有4座暖棚,虽然我们今年申请了40多亩流转土地,希望能再建几个育苗棚,但是建一个棚的成本就得15万元,资金是个大问题。”谈起这件事,陈墨变得真正有些“沉默”。

面对这种紧急状况,陈彪再次主动上门,介绍邮储银行最新推出的“村官贷”品牌。“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作社项目,我们现在推出了‘绿色通道’优先审批贷款申请,而且还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9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满意度;因素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指选派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借助其在高校所学到的知识来帮助农村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出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熟悉农村环境,加深对农村的认识,了解农民需求,促使他们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下成长。

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已经有几年了,但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村官还算是一个新兴的群体,我国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虽然也日益增多,但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本文以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满意度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益和效率,在对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研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工作满意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对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总体工作满意程度主观性评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基于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中的短式量表来设计关于工作满意度的问卷。同时主要选取天津市大学生村官为样本,采取网上电子问卷与实地走访发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发放工作从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基本截止,但随着研究的逐步开展与深入以及人脉的拓展,之后又陆续发放回收少量问卷,截至目前,共发放问卷98份,收回问卷9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3份,回收率约为92.86%。

从所回收的问卷总体来看,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其中“基本满意”的占调查总数的36%,还未达到一半的数量。“不满意”的约占调查总数的25%,仅次于“基本满意”,位居第二。“非常不满意”占调查总数的7%。而“满意”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只有20%,非常满意所占比例12%,就更加的少了。总的来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度较低。

在所有的满意度指标中,有大约73.3%的大学生村官对于有“指挥别人做事的机会”表示基本满意,有60%的大学生村官对于“能够使自己始终很忙”和“有独立的工作机会”表示基本满意,有53.3%的大学生村官对“做好工作所得的赞扬”和“从工作中所得的成就感”表示基本满意。以上指标是所有指标中满意度相对较高的。而有将近53.3%的大学生村官对于“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机会”表示不满意,有46.7%的大学生村官对于“按自己方式工作的机会”表示不满意,有40%的大学生村官对于“上级对待大学生村官的方式”表示不满意,有高达20%的大学生村官对于此项指标表示非常不满意。还有20%的大学生村官对于“工作所提供的就业方式”和“我的报酬与我所做的工作量”表示非常不满意。

从以上对于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身受重视的程度的感受特别的强烈,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自身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人层面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自我实现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在自我实现因素中,“指挥别人做事的机会”、“能够使自己始终很忙”、“有独立的工作机会”在“基本满意”中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大学生村官自我价值得到发挥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计划”、“意见建议被采纳的机会”等的不满意程度较高,表明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会影响大学生村官对其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2、心理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在心理因素中,“上级对待大学生村官的方式”、“同事间相处的方式”相对满意度都不是很高,特别是前者,“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占了所访大学生村官的60%,由此表明大学生村官的心理感受对于其工作的满意度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3、自身角色定位因素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很迷茫,感觉很多人都在领导他们,哪里需要就往那里去。这种角色定位使得部分大学生村官渐渐降低了工作积极性,也使其对自身价值产生了怀疑,进而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

(二)政府层面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政策制定及落实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首先,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有一定的期望,他们希望大学生村官能给农村带来较好的发展,但大学生村官毕竟刚从学校毕业,缺少社会经历和经验,再加上农村的关系错综复杂,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村官所能做的与他们所想的还有差距。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无论是被任命为村支书助理,还是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在政策上,他们的岗位定位都是助理工作,这个定位表示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农村工作中没有实权,更没有话语权,这就使得他们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很是尴尬。

其次,从问卷所得数据可以看出,“政策法规付诸实践的方式”基本满意的占46.7%,不满意的占33.3%,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整体的满意度造成了影响。

2、退出机制不健全对大学生村官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村官计划中任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2009年,中组部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继续学习以及另行择业。这五条出路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竞争,大学生村官本身存在的优势就很少,且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希望能考上公务员,然而,无论是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考试还是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难度都很大,考上的机会都比较小。而且中组部提出的五条出路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村官出路的优惠政策也还不够健全,这样势必会造成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前途的担忧,从而影响到其工作的心态和表现,进而成为影响整体工作满意度的负面因素。

3、薪酬福利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调研访谈得知,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是由中组部一层一层往下发放的,跟他们所在的单位是没有关系的,而且虽然具体实施过程中福利方面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来说,他们是不享受其所在单位提供的福利的。很多大学生村官表示,虽然他们的工资能够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但是,却不能和他们工作量成正比。调查发现,对于“我的报酬与我所做的工作量”这一指标,“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占所访村官的46.7%,将近一半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满意度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关于改善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现状的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的努力

端正心态,完成角色转换,踏实认真工作。大学生村官是经过层层选的优秀者,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之初肯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自信自己能够应对农村各种纷乱复杂的工作。这样,在到达工作岗位并接触到实际工作后,才不会造成太大的心理落差。同时,大学生村官不应该把到农村工作当作是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或“跳板”,而应把它看作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要努力完成角色转换,提升工作能力。大学生村官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应对和处理问题能力较差,这就要求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锻炼自己,总结经验,同时提高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加大对自身角色的投入,努力完成角色转换。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村官还应该不断学习,强化自身能力,从而增强为农村服务的能力。

(二)政府为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所需做的努力

首先,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为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不仅要完善相应政策,使大学生村官在再就业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而且还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大学生村官的三年锻炼有所回报,这样必然会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干劲。

其次,政府要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要让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最前沿,就必须使大学生村官有一个明确的身份来作为保障。只有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清晰化,才能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工作中的创造性。

再次,要改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状,加强工作激励,完善薪酬福利体系。一方面,大部分村官表示他们从事的主要是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这些事务性工作没有清晰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他们表示自己很少参与到村里事务的管理决策工作,这就使很多大学生村官个人价值得不到肯定,职业发展前景模糊。要在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清晰的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其工作职责,并且要通过肯定其意见建议等的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工作激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然,在激励方面,合理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也不可缺少,要让他们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季晓^,高彦彦,李莉.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5(第19卷第2期).

[2]巫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L县为例[D].广西大学,2013.

[3]于江,张水娟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以江苏镇江地区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0(50).

村官试用期总结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产生背景;意义;发展现状;完善和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产生的相关背景

1.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现到市场,这就必然导致职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大批的失业高校大学生,势必是一种浪费,到农村中去担任村官,可以说是一种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才能发挥的途径。

2.就农村本身现状来看

长期的人才外流导致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在很多方面诸如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干部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带领大家致富的本领及一种进取的精神,又严重的保守思想,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广大的大学生无疑是合适的人选。

3.从国家层面看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政方针,为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提供了政策导向和支持。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条件也具有相当的吸引作用。

二、我国“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1999年在海南省局部试点实施以来,就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经过近10年的革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一个特色,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这项制度的发展不仅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然而,“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境,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危害。

1.“大学生村官”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为基层干部队伍,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锻炼,使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经过基层实践锻炼,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干部人才。

二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农村人民的广泛赞誉。

2.“大学生村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面临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的困境

据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追踪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该调查指出,“大学生村官”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大学生村官”只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光环,而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所以不能很快与农民沟通和建立感情。而村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对河南平顶山“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36%的人认为要搞好学校教育,30%的认为要提高科技水平。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一致[3]。

(2)“大学生村官”面临相关措施不配套困境

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在操作层面依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村官之后的发展道路不清晰,前途渺茫。比如全国最早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海南省,却在这项计划实施数年之后陷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有的被强制转为教师,有的被迫下海另谋出路。四川省近10年间先后选派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流失率也超过70%。

中组部曾提出5年选派十万村官,为我国未来的基层干部队伍贮备人力,但中编办却又规定五年内不进人,又把这条路给堵了,中组部与中编委应该进行综合协调,避免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在基层相互打架。同时,从目前各地所出台的倾斜政策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无疑扮演着一个应急或缓冲的角色。政府允诺“大学生村官”日后可优先进入公务员系统,但面对当前已经人满为患的行政系统,这无疑加剧了本已艰难进行中的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的困难;对于优惠政策的另一重要砝码“研究生考试加分”,即使如愿考上研究生,也无非是再次回到了两三年后毕业就业困境的怪圈中去,情况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总结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部分。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并有效实现了就业从城市向农村的转变。同时这项计划还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的保障。但是“大学生村官”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过程中会遇见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都需要政府、农村和大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村官”必须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需要的是时间,来保证各项配套实施的完善及思想观念的转化。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具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M].企业与科技,2009-2.

[2]方义发.“大学生村官”之现状分析[M].中国三农研究中心,2008-09.

[3]郑田风等.“大学生村官”,一把双刃剑[J].人民网强国社区经济论坛,2009-3-22.

[4]澹宁.大学生“村官”的红火与尴尬[N].河南商报,2009.

[5]李强.浙江引导大学生“村官”多向发展[J].人民日报,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