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1 19:13:17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今年根据___安排,来到__镇__村担任村委主任助理,并担任报账员工作。在镇党委和政府的精心培养下,我由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迅速成长,并逐渐适应、融入到基层的生活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牢记上岗前各位领导和前辈的谆谆教导:少说话,多做事;多看,多问。在工作中做到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生活中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取得了较好地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现将__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一年来,为了应对好新的工作要求,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自学与工作对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一是学政策,努力做到思想与理论对接。

我坚持做到每天看新闻、报纸,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各种惠农政策。

二是学业务,努力做到工作与实践对接。

我经常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并进行研讨,还主动要求和领导、同事们深入到村组进行调研,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三是勤动笔,每天坚持写村官日志,每周一小计,每月一汇总,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下基层工作的感悟心得。

二、踏实努力工作,热情服务群众

农村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每天都是紧张忙碌但又有条不紊的开展中。我积极主动,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仔细听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及时到村组传达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1、了解民情调研农村

刚到__村不久,我积极的到村里体验生活,了解民情。通过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了解村里的情况,听取他们对村建设的看法与意见努力向他们学习农村工作的方法与经验;通过走访村里贫困户,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拜访村里的大户、能手,了解他们致富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量给予他们方便,让他们能够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富裕起来。

2、宣传政策服务于民

在村“两委会”成员的带领下,我积极走访群众,将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并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同时热情接待群众,尽力解决群众的各种困难。近一年来,帮助___余户群众申请大学生低保、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享受计生奖扶政策,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3、身兼两职勇担重任

一年来,我除了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务,还担任村级报账员职务。我从一窍不通到熟悉岗位,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协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交办我村的各项事务。尽力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务。作为村主任助理,我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传达与记录,及时整理文档,有效调处民事纠纷、参与低保评定、宣传惠农政策、推广农业科技、带领村民致富,共创文明、富裕、和谐乡村。

三、扎根基层,融入农村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逐渐认识到了大学生村官的意义,让我可以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因此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融入当地,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年的工作,感觉很快,让我对新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农村的生活环境,懂得了农民的想法,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都将会有作用的。当然在不断的努力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也有某些方面做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提高自己。

__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二】

过去__年,作为村的大学生村官,我在镇劳动所、村委分别实习、工作了近半年时间。在镇领导关心和村委同事的指导、带领下,我很快熟悉了本职工作,融入了工作环境,进而成功完成了从一名___到一名真正大学生村官的转变。

一、工作方面

___、___-__月份,协助镇劳动所做好文字处理工作。先后帮助劳动所,帮助___委员整理全镇事业单位个人信息,帮助打印室整理党建工作检查文件等。

2、协助___委员做好党建工作检查。__月__日至__日镇党委对全镇各级党___一年来的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我协助李委员进行了对部分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条线村委的检查。各项检查工作于__日顺利完成,我在本次党建工作检查中,进一步了解了基层党建工作,为我以后开展村官相关工作做好了铺垫。

二、学习方面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在两个月时间里,我参加了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农业口座谈会。另外,我先后参加了两次远程网络会议,会议主题分别是关于行政能力提升、公共政策分析和政府信息公开的,通过两次会议,我从宏观上认识了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方法和途径,并深刻理解了政府信息公开对整个社会保持安定、和谐的重要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在两个月里,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了新时代新村官丛书,通读了《新农村热点话题面对面》、《现代高效种植业导读》、《现代高效养殖业导读》、《村官创业指南》四本书,同时做了读书笔记,并写了学习感悟。

三、生活方面

在党委白书记和___委员李委员的精心安排下,我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都非常好,吃、住都非常方便。上级领导也经常和我谈心,了解我的生活情况。因此,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镇里的实习工作,生活上没有担忧,工作也就很顺利。

四、思想方面

在这段工作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获得了许多感悟,这两个月的成长也使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找到了亟待提高的几个方面:其一,要在工作中寻找榜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其二,要在搞好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村官。其三,要把握“___”机遇期,努力创业,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机遇期,努力创业,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随着在镇政府实习的逐步深入,我的接触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我看问题的高度也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我要利用我的所学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在青春建功新农村。

__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三】

__年已成为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不断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以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思想为宗旨,不断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村日常工作当中。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镇、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并掌握一些最新政策信息,形成强大的动力,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做好岗位本职工作

__年的上半年我基本在镇里文印室工作,负责文印事务,努力到五勤、诚心当好宣传员、服务员,及时印发各类文件资料。

三、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1、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开展充分就业行政村工作。规范做好失业人员的登记,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和《援助证》的申请工作。

2、加强村级信息化建设。__年,继续促进村级信息化建设,规范__网站、农民信箱建设,积极更新村级网页,及时各类农业生产生活信息,便民信息,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3、协助村三委做好“文明村”宣传、材料工作,整合各类文件材料,会议记录和总结;做好“卫生村”创建健康教育工作、爱国卫生等台账;协助开展征兵人员统计等后续工作。

4、配合开展城乡医疗保险征缴工作,参与了政策宣传、___实施、整理上报等过程;协助我村开展___选举选民统计、票数统计等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新的工作任务,要及时了解村里各项工作的动向,多向村干部和村民们学习,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村里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的解决。多走访群众,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并处理群众之间一些简单的矛盾纠纷,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同时,还可以多向村民们学习一些农业知识,参加一些农村的实践活动。

__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四】

根据年度大学生村官考核工作要求,现将本人__年任职以来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情况

本人自上任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深入学___的___大精神,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能同各级___保持一致,努力做到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一致,多做调查研究,遇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积极订阅__年度的党报党刊。

二、工作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级各部门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基础调查、找到工作切入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镇村干部、群众等多种形式,详细地了解了村情、民情等基本情况。

特别是发现我村有___余户“空巢老人户”,人口___人。经村委会批准我积极承担起照顾空巢老人的任务。

(二)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工作的结合点,看到我村活动室的硬件设施过硬,却存在没有充分发挥好为党员干部赴服务人民群众的问题。

来到村后,我主动担任农村党员电教和现代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三)调整好心态、做好常规工作,岗位职责是村委会主任助理,但无论份内份外的事情我都积极去做,来此时间不长,我协助支部书记整理党建资料、处理民事纠纷一起,村主任处理公路占地的测量、帮助村会计完成退耕还林资料、年报资料等整理工作,还走访农户___多户,联系到产业大户和贫困户各一户。

(四)完成镇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与___上的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变现在:一是工作方法和实际要求还有脱离;二是创造性地工作还不到位,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也放映了我本人工作上的薄弱环节。自己决心在今后进一步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争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__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五】

__年__月,经___部考聘,我荣幸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现任__镇东夹河村村委会主任助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喜的是自己即将去农村工作,为建设___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忧的是自己去了能否适应,能否顺利的开展工作。

当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这里有着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有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为了帮助我们开展工作,融入“三农”,市___开展了“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县___也开展了“县带乡联村结合工程”,镇党委安排了工作帮带人,村两委班子贴心教导。一年来我学到很多的东西,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工作经验,也由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村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村民的指导和关心,以下我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做下汇报:

一、认真学___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当好政策宣传员

努力学___的方针、政策、决议、__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并积极要求加入党___,在思想上和党___保持高度一致,以及一些农村政策法规,比如农村医保、土地承包法方面的知识,接受村民对政策和法律的咨询,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根据自身特长,做好远程教育工作

结合远教平台,立足群众需求,合理配置远教节目,确保群众学到真技术。按照县___部的要求建立起__镇、__社区、__村三处博客,更好的服务于我村的经济发展。

三、本着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原则,团结协作,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

根据村两委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完成了对四号桥的维修,完成了三园承包。并积极参加民兵演练工作、防汛工作。在治保工作中,利用自身特长自觉的承担起村监控系统的维护,治保工作档案的整理。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村__保护档案的建立,以维系__规模不受破坏,引到群众致富。此外,完成北岭土地整理___余亩,以解决近年来宅基地空缺,婚龄青年无宅结婚的困境。

四、依托“县带乡联村结合工程”,积极配合工作组领导,立足本村实际,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多次陪同工作组组长__同志到外地考察项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多家公司都有投资意向。

五、以“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为契机,做好带动村民致富工作

我村向来以板栗种植为支柱收入,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板栗价格颇低,外出务工人员也大量返乡,如何提高村民收入困难重重,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政府连续出台了大量惠农政策,市县乡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措施,特别是科技致富工程,不仅解决了一定的资金问题,也给我们找到了工作的重心和切入点。

为充分利用这次科技致富工程带来的__万贴息贷款,根据村民填报的项目申请,经过多方走访和调查,本着坚持村民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产业的原则,按照上级的要求,最终确定__现代化养猪场和__蛋鸡养殖场为帮扶工程项目。__现代化养猪场,位于东__村南___米,临河而建。建成后占地___余亩,可育母猪___头,肥猪__头,以纯种长白、约克为主要品种,并带动起一大批养殖农户。

六、积极完成镇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

在争创“好例型”党支部活动中,发挥特长,积极参与支部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___开展“四查找,四对照”工作,综合党员、村民代表建议,根据相关专家的提议,按照文件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在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下贯彻实施,圆满的完成了“好例型”党支部的创建工作。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整修绿化街道600于米,完成了团半路我村段的维护;完成了沂蒙风情园景区路面绿化与维护,小流域我村段区域维护等,在__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走在了前列。积极参与__镇村级干部档案建立工作,预期圆满完成任务。

七、目前还存在的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过去,我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一点成绩,虽有个人努力,但更是上级___、村委___以及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一是创新能力还不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村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创造性的建议和工作方法,因此工作就显的比较被动.

二是身上还存在学生气,社会历练远远不够。

由于走出学校没多久,对社会的认识还很片面,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遇到事情考虑还不够全面,书生意气有待收敛。

三是还缺少工作亮点。

农村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最重要的是有牺牲精神,有服务大局的精神,遇到难题时能挺身而出,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而这些正是我需要加强和学习的。

综合一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学到的知识、技能,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村干部岗位为平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扬主人翁精神,增强宗旨观念、提高服务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为我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2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现根据组通〔〕119号文件精神,制定年度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的具体实施意见。

一、考核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大学生“村官”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思想品德和工作实绩。力求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二、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思想品德和工作实绩。

(一)德:主要指大学生“村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群众感情等。

(二)能:主要指从事基层工作组织、协调、表达、执行力,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勤:主要指在村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精神状态等。

(四)绩:主要指根据分工,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

(五)廉:主要指廉洁自律情况。是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

三、考核等次

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四、考核程序

(一)成立大学生“村官”考核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谭方培任组长,组织委员牟洪林任考副组长,成员由杨妍、余开堂、梁继奎、牟之安、余小平(村民代表)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年度考核工作,具体事务由牟洪林组织实施。

(二)被考核大学生“村官”认真总结一年来的表现,形成书面述职报告,通过“双述双评”的方式向所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镇党委会述职。分别接受测评。

(三)镇党委在听取群众和大学生“村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村官”本人思想品德、平时工作实绩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3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

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

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4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州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作为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途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 “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在我县的实施。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39名村组大学生,实现了村村都有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9人、大专学历79人、中专学历21人;有128名任村委会主任助理,11名任党支部副书记,15名被确定为副科级后备干部。同时自治区选聘到村任职5名大学生在县委组织部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班锻炼后于2月初全部到村任职(其中1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4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现已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农村各项工作中。

二、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乡镇和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人生价值。但是经仔细分析、深刻琢后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制度上的“完善”问题 部分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选派大学生的管理、使用,奖励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3、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不能够深入农村,对农业政策掌握不够,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4、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

5、心理上的“适应”问题 由于在外求学多年已习惯都市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存在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难以放下架子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三、几点建议与探索

就目前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培训,让大学生村官从容上岗。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加强基础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集中理论培训。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农村工作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培训帮助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进行心理引导,拉近其与农村工作环境和群众的心理距离。二是现场观摩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帮助大学生村官初步了解任职地区的基本概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等,激发他们投身当地建设的热情。观摩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经济相对薄弱的贫困村,通过视觉对比激发他们农村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能扎根农村,奉献基层,更好地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三是基地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和能人大户的创业项目资源,把新大学生村官带到这些项目点上,对其进行相关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指导群众创业、带领和带头致富的本领。四是驻村考察培训。集中或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区、州区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开拓思路,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先进村,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信心。到党支部战斗力较强、“村支”两委班子团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进行跟班学习,学习这些村干部处理农村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缩短他们到村任职的适应期。

(二)规范管理,让大学生村官行为有束。大学生村干部大都是刚刚脱离学校步入社会的青年,年轻气盛,有时往往在工作要求上难以自我控制。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适合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机制,是保障他们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一是建设全程管理考核体系。在管理上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三结合”和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结合”的形式,要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同时,把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大学生村官补贴发放、考核奖惩、激励辞退、续聘、招录、提拔的主要依据。二是建立综合性评判考核机制。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群众评判和组织认定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德才表现和工作

实绩。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后备干部名单,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规定予以解聘。三是推行实效督查考核。制订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和实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由党员、群众进行监督,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书面公开岗位任职承诺事项、定期述职评议等措施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工作压力,挖掘工作潜力,增添干事动力,全方位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各自潜能的发挥。(三)多措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才。充分结合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和农村工作实际,有效采取结对帮带、定期走访、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开展帮带培养活动。实施定期走访制度和“3+1”帮带措施,即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亲自帮带、一名包村干部具体帮带、一名村主要干部直接帮带,3名干部联合结对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使其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基层工作能力。二是开展能力递进培养活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适岗培训。实行跟班锻炼,通过传、帮、带,促使大学生村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素质。实行“压担子”锻炼,通过组织调整、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书记、主任岗位上,促进其快速成长。三是开展谈心培养活动。开展帮扶人和大学生村干部谈心、乡镇领导干部进行集体谈心、大学生村干部之间相互谈心活动,通过谈心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对其苗头性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四)注重实践,让大学生村官有为有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三农”发展。引导推动大学生发挥自身作用,要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使他们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为“三农”发展服务。一是打牢实践锻炼。采取跟班学习、多岗锻炼、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解答处理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实践能力。把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统一管理,让他们既清楚所在乡镇的工作大局,熟知村情实际,以便高效推进工作。二是强化阵地锻炼。把乡镇团委作为大学生村干部重要活动阵地,乡镇团委副书记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主持团委日常工作。大学生村干部利用年纪轻、学识广、有激情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既团结和带领所驻乡镇青年为农村发展作贡献,又锻炼大学生村干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三是深化入村锻炼。大学生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其重振生活信心,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开展入户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树立大学生村干部朴实为民的良好形象。大学生村干部要结合本村实际,挖掘致富信息,积极向本村有关农户进行宣传。

(五)政策激励,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为使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要制定多项激励政策,真正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一是制定优惠政策。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实行大学学费返还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办理“五金一险”,解决住房补贴、生活安置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办理人才档案等。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等工作,对成绩突出的按照规定予以重奖和重用;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事业单位招考、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他们来的有奔头、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二是加强宣传报道。在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大学生村官栏目,及时宣传政策,让他们对到村任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全新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村官中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任职后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创业致富等典型事迹,激发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认同感,不断巩固和壮大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强化人文管理。把人文关怀纳入到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之中。如对外省市籍的大学生村官适当安排一定的年假,传统节日由乡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与大学生村官共度节日,组织辩论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村官的业余生活等,在缓解他们的思乡情绪的同时,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六)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党委、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作用,激发他们干事业的热情、积极性,让他们放手承担工作,在政策上扶持,思想上帮教,工作上帮助,资金上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引导大学生村官采取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招商创业、帮办创业等方式创办项目,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创业扶持资金,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借款、融资担保、保险等方式,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优势在农村基层创业发展,组织专家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组织县内专家、创业能人、科技人员帮带有项目的大学生村官,通过成立协会或互助组织等形式,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19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湖南省麻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省级贫困县,2016年3月17日召开的麻阳县委脱贫攻坚暨全面小康、“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围绕这个目标,全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大学生村官制度于2008年在麻阳县正式启动。现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期、关键期,他们的作用发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在我县的推行情况,笔者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前往县委组织部和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搜集资料等方式,对基层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问题进行了专题的调研。

1 麻阳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和实效

1.1 基本情况

麻阳县有18个乡镇204个村,40.5万人。近几年,我县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自主择业等方式,流动、异动的大学生村官75人,流动、异动人数占总选聘数的82%。目前在职在岗大学生村官16人,其中2011年选聘2人,2012年选聘4人,2013年选聘3人,2014年选聘8人。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的先进群体,他们本身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理论水平,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等特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通过一系列的有益尝试激发他们的优势发挥。多年来,麻阳县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特别是在创业方面,麻阳县坚持以政策帮、示范引、机制促为主导,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程,可以说是打造出了亮点,打造出了特色。

1.2 主要做法及实效

1.2.1 坚持“人岗相宜”科学安排,优化基层组织

一是坚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宜。二是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和特长;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实际;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三是制定了三条具体选派原则:“双向选择、利于成长”的原则、先进村和后进村相结合的原则、总体平衡原则。通过这些合理科学的安排,为大学生村官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空间和坚实的平台。

1.2.2 建立帮带、谈心谈话制度,促进健康成长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带制度。建立了联乡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书记帮扶大学生村官的“3+1”传帮带责任机制,细化帮带措施,明确帮带人的责任。二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明确规定联乡县领导每年与大学生村官谈心一次,乡镇党委书记每一季交流谈心一次,村党支部书记每月谈心一次,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激励他们安心干事,促进健康成长。

1.2.3 实行分类培训,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

一是重点抓好岗前培训。岗前培训认真做到培训集中时间必须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要有农业知识、涉农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自主创业等知识培训。二是认真举办村支书记培训班。三是参加乡镇的多岗培训。对分配到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乡镇实行统一调配,原则上在村里工作,兼职在乡镇,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多岗培训。四是村干部的帮带培训。大学生村官因身份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村干部帮带。

1.2.4 出台优惠政策,掀起创业热情

2009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见》麻发〔2009〕11号文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该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可以自主选择和申请经营项目,允许采取转包、出租、参股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取得承包权。这一系列政策在全县掀起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

1.2.5 整合势资源,组建服务团队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创业亮点。麻阳县积极整合资源,坚持以谭家寨楠木桥村为主导,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村集体自筹、民间融资、项目支持等多种投融资方式,实行“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投资合作商”生产运营模式。二是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组建团支部。开展“党建带团建”的试点,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生村官团支部,采取“抱团+吸收”、“知识+资金”、“产业+合作社”方式,将他们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同时搭建了大学生村官相互沟通交流平台。

1.2.6 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官”民关系融洽

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后,积极走村入户,采取“一线报到”、“民情碰头会”等方式,访民情,听民声,传意愿,解疑难,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农村事业的健康发展。锦和镇党委大力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度,为大学生村官发放一张代办明白卡、一张帮联服务卡、一张跟踪办理卡,“三卡”记录情况实行“一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高村镇党委实行“一线报到法”,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周入村签到不少于2次。

2 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不对口,知识结构不适应

麻阳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目前,农村最缺的就是农业人才,这几年麻阳县在选聘大学生村官中,对专业没有特别的要求,选聘出来的大学生村官涉及的专业有法学、体育、会计、土木工程等,涉农专业少,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与农村不对口,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书本理论和农村实践很难找到“结合点”和“切入口”,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当前农村的实际问题,工作难以有起色,难出成效,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2.2 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

大学生村官是从“象牙塔”直接进了“黄土地”,面临环境的改变,身份的转变,一时难以适从。由于接触农村少,农村社会实践经验匮乏,社会阅历不深,在处理农村实际事物、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存在能力不足,方法不当,经验不足。

2.3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不明

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非公务员身份。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这些职务基本上是协的,没有自,这在一定程度容易导致大学生村官置身事外、责任意识不强,优势也得不到发挥。

2.4 融入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疲弱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这个职务无疑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但这毕竟是临时性的,甚至有人只把它作为就业的“跳板”,认为在乡镇呆两年,然后有机会再考出去,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想法。因此,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考试上,对所联系的村的事务过问得少,消极应付。

3 原因剖析

3.1 镀金思想作祟,不安心基层工作

当初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想在农村积累点工作经验,历练自己,为今后的公考“镀金”,也为自己以后正式的工作奠定基础,因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表现被动、工作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严重,只想在乡镇平安过渡。

3.2 乡村两级的认识偏差

大学生村官可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对他们的认识有一个过程,由于不同的角度和角色,认知也存在偏差。一是“办事不劳”说。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正因为这种认识,导致有的村不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实质性的工作,没有给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条件和机会。二是“老好人”思想。有的村干部存在“老好人”的思想,认为大学生村官都是孩子,只不过是来锻炼,没有必要为难他们,双方得过就行了。三是“特殊照顾”思想。认为大学生村官身份特殊,是组织上下派锻炼的后备人才,迟早都会走的,因而在管理上有些松懈、随意,缺乏明确的职责定位,纯碎过渡期的照顾政策。

3.3 技能培训强度不够

麻阳县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更多的是注重岗前的培训,而且培训时间不长,培训科目有限,在短时间内很难一下子掌握农村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可以说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现还处于摸索阶段,培训强度,培训科学性还有待提高,还不能真正刺激领路人的作用发挥,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3.4 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虽然麻阳县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三级测评考核制度,但在实践操作过程却走样。一些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以老好人的思想,成人之美。帮助大学生村官获得高分,流出乡镇。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歪风邪气,滋长了“关系第一,工作第二”的心理。

3.5 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工资待遇方面,麻阳县比照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补贴,实行财政统发,并且在任职期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理医疗、工伤、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这无疑与企业单位的合同工差不多,根本就不能与正式的公务员、职员一样可以晋职晋级,更谈不上有什么住房公积金等待遇,几年下来,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4 解决途径

4.1 明确分工,确定职责

乡镇党委和“村两会”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按照所担任的职务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引导他们与村民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做农家事”,积极融入农村大家庭,促使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充分发挥“优势”,切实服务农村群众。

4.2 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培训力度

一是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党校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定期培训,充分利用党校的优势资源,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技能培训、农村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农村工作方法等的培训,增长为农服务的本领。二是加强日常的帮带学习,提高工作实践能力。强化落实麻阳县“3+1”结对帮带机制,通过平时村干部的引带,引导大学生参加村里的日常事务,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定期学习交流。通过定期举办农业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农业发展论坛和互联网上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农村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开展部门专项培训。教育、科技、扶贫、涉农部门和职业技术学院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专项培训,确保大学生村官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4.3 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要建立聘期考核制度,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一系列的制度,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聘用淘汰制度。每年年底由上级部门、乡镇党委、村“两委”和当地群众代表分别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绩考评,实事求是的评定出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分和等次。三是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建立流动、异动台账,健全大学生村官档案资料库。

4.4 进一步形成有序流动机制

一是大学生聘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群众认可,自愿续聘的,可以续聘一次。任满2个聘期、未当选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对聘期结束后的大学生村官,县委组织部要做出组织签定,终止合同。二是积极鼓励留村任职。积极支持和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选举,担任“村两委”干部。三是落实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制度,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的比例。四是统筹选调生工作,逐步实现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并轨。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五是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市、县和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要优先聘用在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4.5 搭建创业平台,积极扶持创业

一是出台政策,鼓励干事创业。麻阳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意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选择和申请经营项目,允许采取转包、出租、参股等多种形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积极争取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3万-5万元的小额扶持贷款。三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对大学生创办农业产业化项目,发改、财政部门帮助申请“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争取项目定额补助和J款贴息支持,以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4.6 创新公务员用人制度,解除后顾之忧

选聘的大学生年龄不大,一般为25岁以下,年轻、富有朝气,工作热情,富有激情,能力强,但大学生村官职务毕竟是暂时性的,不稳定的,到最后还是要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不再考或再学习,要不再失业再失岗,要不自谋出路;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大学生村官不安心、不放心,甚至得过且过。若能对留村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纳入全额公务员编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一大创新之举。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91-02

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可以看作是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特别是2008年4月,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此,大学生村官工作由酝酿计划到正式实施、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开。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打造了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的新链条,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供了新鲜血液,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大学生村官们只要不怕吃苦、躬身服务,就能较快地挑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梁,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成为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后备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各行各业人才的“蓄水池”。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困扰也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帮助他们减压减负轻装上阵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一、引起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定位误区

由于大学生村官大多是从校园直接到基层,缺乏对农村知识的了解,有的甚至从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加上媒体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也有夸大其词的地方,造成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去农村建功立业有浪漫的想法。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村官对自己定位的误区有三种,第一种是浪漫满怀缺乏对农村现实的了解,把自己当作农村最大的“官”,到村里就能一呼百应,迅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功立业,但是一来到农村,就往往会因不了解村情民情而事事受阻碰得头破血流,产生为难情绪,消极颓废。第二种是把村官当作就业的一个缓冲,暂时缓解就业问题,然后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相机逐利,这种村官往往会工作流于应付,造成领导不放心,群众不满意,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不良企图也很难达到,产生迷茫情绪。还有一种是觉得自己是个外乡人,是上级组织委派下来的一个领导,和群众不能鱼水交融,自然也不会取得群众的信任,也很难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任务。

(二)上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的使用不规范

村官的职责过于模糊,缺乏切实可行的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尽管《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第六条提出“强化管理考核”,指出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乡镇党委要明确由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工作”“严格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纪律,完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考核结果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挂钩。”等等指导思想,但这些规定只是把大学生村官的各项职责的规定权利转移到了乡镇党委的手中,而没有制定出具体化的职责任务。这是导致部分乡镇党委任意分配村官工作,造成大学生村官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所负责村中工作,造成他们“怀才不遇”的情绪。

(三)大学生村官归属感缺乏

大学生村官任职去向在规定中“尽量原籍安排”的调整,但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考选权在中央和省,这样跨县、跨市甚至跨省就任的“大学生村官”的现象就不可避免。这些异地做“官”的大学生一下子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乡村,从充满幻想的象牙塔到困难重重的现实工作,从乡音难改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生存环境的剧烈改变使得他们“水土不服”。而且三年期满后,相当一部分村官都会重新选择自己的出路,造成他们归属感严重缺乏。

(四)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担忧

为达到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目标。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了诸如针对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加分政策等等各项保障政策。但从截至2011年底统计数据看,受惠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多,因为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还需要满足比较高的条件。因此对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说,三年服务期满又将面对另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决策。

(五)大学生村官自我认同感下降

被选拔到村任职的村官,大多数是在校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他们很多来自于城市,或即使来自于农村,但由于一直忙着学业,对农村的现实生活没有深入的了解。尤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与农民所需并不相符,很难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些因素造成他们很难打开工作局面,长此以往,他们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自我认同感也与日俱减。

二、调适大学生村官心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总体来说,大学生村官选择这个角色,是积极地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把自己的火热青春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部分村官任职动机不那么纯净,仅仅把村官当作自己暂时的寄托,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就中途离职,这部分村官必然患得患失、心神不定,也往往是自己心理困扰的一个根源。大学生村官只有从长远着想,把自己的命运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把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旺盛的精力运用到工作中去,不断提高服务技能,为当地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在有为中获得认可,在奉献中实现自我,在奋斗中提升自我。

(二)增强心理素质,积极面对工作

作为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往往具有不稳定的特点。面对障碍、挫折、失败,难免会产生抑郁、焦虑、失望等不良情绪和心理。这时就需要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造成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中,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自我定位及心理安全感等问题。

1.改善大学生村官的政治身份定位模糊的状况。大学生村官在政治身份上明确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非公务员”,而经济待遇上却享受的是“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准公务员”。但在工作中,他们既没有国家“公务员”的“职责和权力”,又没有本土老村干们的丰富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但是责任心和事业心驱使他们要有所作为,而利益纠葛和职责能力,又使他们步履艰难。其实造成这种身份定位尴尬的根源在于:村民自治委员会显然是农村政治民主化、村民自治的一条途径,然而一批国家选派的大学生村官来此任职貌似又与村民自治委员会这一制度冲突,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村官的政治身份绝对不可能是国家公务员,也不能是普通的村干部,只能是一种尴尬的“村级组织特设岗位”,既然这个身份不好做实质性的变动,只好运用一系列的其他政策来“补偿”这个问题造成的缺陷。

2.改进选聘办法、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首先要提高选聘标准,一方面要优先考虑中共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另一方面要注重选拔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问题,从学校中多选拔那些农村急需的专业性人才,不断加大涉农专业村官在农村中的比重。其次要改进选聘的具体方法,坚持“双向选择”这个核心,可以采取各个农村结合本村实际提出需要人才的标准的材料,由其所在区县进行审核,合格材料交往各省组织部、教育厅,由各省组织部、教育厅牵头在本省的高校内组织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针对性、时效性。学校在举荐大学生村官时一定要注意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考察其职业道德和担任村官的动机,把那些目的不纯,投机心理严重的人坚决地拒之门外。

3.调整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性政策。无论中组部文件还是各地出台的细则,都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和保障政策”进行了规定,形形的保障政策无疑给了大学生村官们很多导向性的选择,如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加分政策,统筹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等等。这些所谓的保障性机制只能扩大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然而对“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这一主要的目标却起着反作用。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长期保障机制,让大学生村官能放下包袱,在广袤的农村能够真正地施展抱负,而不是一味地用“超磁性”的政策来吸引大学生来到农村,这才是一系列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加强对村官的教育关爱。上级领导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与关爱是解决村官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免费培训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县区党组织部和乡镇领导要定期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辅导,以体现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关爱,解决大学生村官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处。

5.强化管理考核。健全和完善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首先管理考核要使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具体化,不要出现职责模糊不清的情况,乡镇党委要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为村官建立《村官绩效考核表》,县区党组织部要根据《考核表》定期对村官做出客观公正的鉴定与评价,将大学生村官的评优与升迁发展与考核成绩直接挂钩,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村官工作之中。

(四)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还要放到广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尤其要充分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恰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社会了解接受关注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通过正面榜样力量激励他们勇于奉献,不畏艰难,真心实意地为农村服务。同时积极的报道和关注也能让大学生村官能时刻感觉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练月琴,晏维龙.大学生村官理论与实践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制度创新 策略及实施路径

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最早开始于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之后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陆续得到了推广。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优化我国农村治理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实现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培养体系亟待健全,贴近实际的素质拓展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虽然农村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众多青年大学生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经受历练,成长成才。但不可否认,从高等院校到基层农村,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差别,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所接受的专业能力训练与他们所面对的农村群众的文化结构、行为习惯、处事方式等呈现着较大的“疏离”,尤其在面对复杂的宗族矛盾、经济纠纷等时候,法律规章制度等与世俗文化之间不仅存在着有效结合的问题,也存在着本土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长三角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面对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矛盾激发、拆迁过程中的利益纠纷、城市新居民的心理及生活适应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矛盾,化解风险,帮助大学生减少适应期,缩短摸索过程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相对专业化的培训加以解决。而当前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仅处于个别区域自发尝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大学生村官的配套待遇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近几年来,我国物价呈现出总体快速上升之势,大学生村官同样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活压力。虽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生活保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保障措施仍然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即使是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总体收入水平有待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村官群体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村办经济发达,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办企业工作等,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村官,这也在客观上也影响到其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虽然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参加企业单位招录、自主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但是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尺度不一,个别地方限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党委政府机构编制饱和等原因,政策兑现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在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与其他门类的优惠政策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与重叠,其他就业群体在择业过程中也能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同类优惠政策,使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效度进一步收窄。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建构思路与实施路径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建构要始终围绕“素质拓展”、“职业保障”两大主题,做好前置端口把控、过程培养与管理、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及保障体系建设三大环节,实现“有为、有位、有未来”,真正服务于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与历练干部。

健全的端口把控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大学生村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这项工作实效性的基石。当前由于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招聘存在“报名少、岗位多”等情况,大学生村官的端口把控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收放口径过宽、程序相对简单的问题,导致部分综合素质不强的大学生进入村官队伍,因为吃苦精神差、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弱等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大学生村官的群体形象。加强大学生村官端口把控制度建设,重在建立一整套大学生村官选拔标准与选拔程序,将大学生政治面貌及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成绩及业务能力、社会活动表现及协调能力等全面纳入大学生村官选拔标准,在这其中,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对农村认同、投身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理想与激情、社会活动能力等的考察权重,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可以尝试将创业创新能力等纳入大学生村官选拔的视线,适当消减专业成绩、科研能力等的考核分量,使评价标准的布局更加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际。要坚持从严把关、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大学生村官选拔中,要坚决避免打招呼、找关系,或为了完成招聘任务随意降低标准等现象的出现。要积极创新思路,结合高校志愿者工作的推广以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尝试在农村建立大学生村官涵养与实习基地,鼓励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介入,参与农村改革与发展,为将来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过程培养与管理。相关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结合新时期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农村拆迁补偿问题、计划生育问题等,邀请相关政策专家以及一线的乡镇村领导等开展专题讲座,加深大学生村官对这些棘手问题的理论认知。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综合治理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农村经济发达村等参观考察,不断吸收先进工作经验。可以以季度或半年为单位,组织召开专题讲座与调研活动,同时可以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联谊组或新农村建设研讨组,积极利用微博、网络论坛等新媒介载体,围绕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等开展即时、全天候的联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沟通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官在交流协作中成长成才。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核,建立年度考核机制,并细化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的设计中,既要注重在一定期限内短期项目的执行绩效的考察,又要充分兼顾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实施进度的科学分析与界定,不搞政绩工程、短期项目绩效的考核导向,使考核标准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业绩,真正表扬先进、激励与诫勉后进。

要加强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设计及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要细化制度体系,因地制宜,丰富和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容与形式。在国家出台的各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细化制度体系内容,编制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尤其要结合同类制度实施口径较宽的现状,探索立足大学生村官实际、符合大学生村官诉求、具有大学生村官特色的保障体系。比如在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开展自主创业活动中,除给予其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资金、场地等相关优惠条件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对口企业帮扶与协作制度、特色园区入驻优惠措施等,通过产业集聚与协作帮助企业迅速进入市场轨道,减少适应期,减少资源的中间损耗。同时政府也可以选送部分表现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赴知名高校进修工商管理等。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色,编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保障体系。比如立足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达的实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积极开辟大学生村官赴私营企业从事党务工作,担任企业经营管理者、新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的渠道。凭借民间资本丰沛的优势,政府也可以创造条件,把高质量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纳入民资对接的视野。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构建;村官;长效机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44-03

为推进“三农”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改革的步伐,自2008年以来,根据党中央一系列相关政策决定,开始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这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优化了农村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缓解了当代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培养了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全面有效地推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招聘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截至2013年12月31日,各地己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余万名,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在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时指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数十万大学生走进农村,热情服务,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农民群众有最真切的感受,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

(一)改善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任职可以为农村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创新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实力。大学生村官的选任,可以改善农村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对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可以促进新型农民的培养,加快农村人才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三农”工作,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学生驻村支农,是以国家战略调整和宏观制度变化作为背景的,更好地避免了重城市、轻农村。同时,大学生选择到农村任职并非仅仅出于奉献理念,也是一种理性选择。大学生村官政策可以实现农村与大学毕业生的双赢发展,对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助于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工作,既可满足新农村人才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储备的需要,又可以实现人才的“回流”,使人才资源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对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实困境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任职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统一的管理规定,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开展。

(一)社会供需不平衡,思想认识不到位

自20世纪末我国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攀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约3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实际有就业需求的大学生就会更多。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和国家关于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部分大学毕业生把选择“村官”当成曲线就业的“跳板”,认为到基层任职“村官”只是暂时性的过渡,既没有做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在基层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村官”整天盘算着如何离开农村,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涨,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能力供需不匹配,自我定位不准确

有的大学生虽然有着热爱农村、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思想基础,很想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但认为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充足,经验阅历丰富的大学生认为农村干部和群众素质低下,在工作上不能虚心向农村干部学习,在做决策时不接地气,不能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无法融入基层生活,不能和农村的干部群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专业技术不过硬,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从政策上分析,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拨条件是没有专业限制的,这有利于农村全面协调发展。但由于成长环境、专业知识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社区、农村的发展方向和生产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担任“村官”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农村的生产资料、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农村的规划发展等不能进行合理的指导,成了基层老百姓眼中的“书呆子”。这样的“村官”,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更谈不上能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走向小康道路。

(四)缺乏工作经验,对环境适应较慢

扎根在基层工作,受地理位置、人口分布、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农村都有着自身复杂的环境。许多大学生“村官”由于缺乏必要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没有尽快入乡随俗,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无法很快地开展工作,无法实现干群之间的融合,无法调节老百姓间的矛盾,无法高效处理基层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减缓作用。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愿景实现困难

前期培训对大学生村官意义非凡,他们需要多形式、多内容、深入浅出的专项工作培训,如农村基层工作方法、实用技能、经验交流、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创业培训等。目前,各级政府都有专门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但大学生“村官”认为办法应该更加严格、规范,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有的大学生村官有被借用到乡镇临时工作,成为乡镇干部的帮手,变成了廉价高级劳动力;有的大学生村官很少去村部,来去自由,没有按照要求履行职责。另外,工作职责不明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是从事文秘或日常事务性工作,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真正的作用,觉得大材小用,因此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路径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统筹全局,协调发展,从建立科学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详实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建立特色的帮扶和校地合作机制、建立全面合理的流动机制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探寻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具体路径,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从而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持续发展。

(一)“下得去”――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和培训机制

首先,选聘大学生村官要坚持贯彻政策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第一,坚持个人自愿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察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愿到农村服务的意愿,全面对考察人选进行衡量。第二,选拔大学生村官时需要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与各市、县、乡、村等服务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实现高层次高效率的对接,与省、市组织人事部门协同开展选拔工作,共同遴选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大学生。第三,选拔大学生村官时要充分考虑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对口性,重点选拔涉农学科以及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以弥补新农村建设中专业人才的需要。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一,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中,通过采用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业余自学等形式,重点开展对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风政纪、农业政策、农村形势、岗位技能、履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并且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继续教育、自考学历等。第二,建立与财政收入相关联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投入机制,对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经费实行财政预算、核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储备干部队伍建设计划,充分利用党校、党员创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定期开展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第三,通过定期开展集中授课、外出调研、座谈交流等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充分促使他们对乡镇、农村情况的了解;并邀请优秀村官代表面对面传授农村工作经验,逐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工作能力和素质。第四,在抓好培训计划和宏观指导的同时,定期对学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评价体系。

(二)“待得住”――完善大学生村官后续保障机制、激励机制

首先,落实现有保障待遇。贯彻执行有关大学生“村官”的各项保障政策,及时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划拨到位。鼓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多种经营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形成既有稳定财政补贴,又有灵活效益收入的多元化供给机制。

其次,适当提高全国贫困村的大学生“村官”待遇。通过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加大对部级扶贫开发村的大学生“村官”财政补贴力度,争取达到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收入平衡,用适当的优厚待遇留住优秀大学生村官。

最后,建立和完善薪酬动态增长机制。根据个人工作能力和实际的绩效建立合理的工资薪金制度和岗位晋升办法,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和任期服务年限,对大学生“村官”特别是服务期满后仍留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适当的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充分考虑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适度对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进行调整。

(三)“干得好”――建立标准、科学、全面的管理和考核机制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严格管理,加强监督。乡镇基层、村支“两委”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点,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任务,制定出可量可考的岗位目标,达成一致后与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目标进行考评衡量。

其次,实行阶段性考评,注重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学习的过程,应从工作的适应期到成熟期再到发展期分别制定相应的效绩考评标准进行评价。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要求进行衡量。避免出现政绩相同却褒贬不一的情况发生,如实记录,严格监督,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再次,明确考核方式,适当合理运用淘汰机制。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开展考核工作。建立考评档案,严格考评纪律,优中选优,坚持群众做主。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干群关系的改善,把真正热爱农村、愿意奉献青春在基层的青年选,使用起来。对工作能力差、群众意见较大等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及时清除村官队伍。

(四)“流得动”――建立合理有序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

首先,改变大学生把“村官”作为就业兜底的现象。第一,试行差额录用公务员办法,调整考察录用公务员最低分数标准,制订科学录用比例,把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录用为公务员,从而缓解连续选派大学生“村官”对全市公务员编制的压力。抓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契机,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探索建立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机制。第二,定向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未能录用为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考核优秀、表现突出的。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向招录。第三,拓宽就业渠道。对未能录用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村官”,鼓励留任在村部、自主创业、推荐工作、继续学习等多种就业保障机制。与区县开展雇佣制政府工作人员试点合作。通过政府与大学生“村官”签订雇佣合同,对双方责任、义务进行详细规定,为以后的雇佣制政府体制夯实基础。

其次,加快制订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培养发展计划,重点培养有志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第一,参加村“两委”负责人选举。对在“村官”服务期间表现突出、业绩水平高、村干部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推荐其参加村“两委”负责人选举,通过依法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第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储备人才库,适时遴选优秀大学生“村官”,不断充实乡镇党政储备干部人才库。对年度考核连续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以及到贫困村工作且年度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参加乡镇领导班子选拔时,予以优先考虑。

再次,整合社会力量,助力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远战略规划和宏观系统指导,将其纳入全市人才规划体系,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村官”工作不断完善。各区县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强监督、严格管理。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村官”的全面管理工作。乡镇党委是管理大学生“村官”的主体,负责制定年度考核的标准,开展考核工作;村党组织负责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监管工作。第二,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农业、科技、教育、金融等部门,要整合资金、项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发明提供有力支持。动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企业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开展项目孵化。同时,加强社会的舆论宣传,积极引导社会理性、宽容的对待大学生“村官”,为他们的发展成才营造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待得住、流得动”,使大学生村官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翟红芬.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190-192.

[2] 田园,康,谭春萍.浅谈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81-82.

[3] 陈婷,郑仰中,朱秦予.新农村建设视野中“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探微[J].北方经济,2013,(10):5-7.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9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储备党政后备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格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政策内容的不完善和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有的学者首先从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认为大学生对工作性质认识不够而盲目选择,将村官工作看作“跳板”急功近利,将国家政策当做形式,脱离实际。大学生对工作性质认识不够,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责,不太适应基层工作。将村官工作看做“跳板”的学生村官主要是为了形式上具备基层工作经验而为考研考公务员增加筹码,因而把这政策当做形式。村官行为短期性产生了较大的行政成本,不利于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真正目的。其次,有的学者从制度层面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问题,认为是现有制度的缺失,包括选聘制度的缺失、机制的缺失不完善,考核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各个地区政策落实情况差距明显。再次,有的学者从绩效管理层面分析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认为政府应该为大学生村官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相关部门要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政策,为不同的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做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担任村官是个干事业的良好平台而不至于大学生村官流失,因此关键因素在于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还有的学者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和公平理论,对当前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措施做出了分析,发现存在很大问题:待遇不平等,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不明确,以及大学生村官不被村民和一些村干部认同。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政策的内容方面和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1.1政策的内容方面

1.1.1角色定位不明确。首先是大学生村官的产生不是依据法律,而是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使得大学生村官参选没有法律依据。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对村民委员会的产生方式和候选人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大学生担任的仅仅只能是“村党支部书一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否则就与法律规定相悖。大学生村官不是源于村民选举,实行的是短期的三年合同制,没有法理上存在的依据,使得大学生村官身份的既无事业编制又不隶属于村委会,因此在村级事务中难以明确职责分工和展开群众工作。这种矛盾使大学生村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该干什么,没有安全感。其次,大学生村官主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为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服务,但这一点在政策中未被着重强调。反而短时期锻炼、为县乡基层政府培养党政后备人才的倾向却相对明显,导致大学生村官会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产生定位偏差,把到村官任职当成一种过渡和跳板,使得村官们一进来就为自己的未来另作计划,认为当村官只是为了增加基层工作经验而为考公务员、考研、进事业单位增加砝码,因此工作缺乏主动性,不能全心全意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再次,基层乡镇政府或其他部门借调。有的乡镇基层政府由于工作任务重,年龄结构偏老化,而大学生村官相对来说有精力和时间为他们处理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等日常琐事。乡镇基层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借调现象普遍存在,偏离了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村镇两边忙使得村官身份认同感弱化,从而使政策的继续实施,破坏政策实施的连贯性。

1.1.2待遇偏低。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工资普遍偏低,远不及同期工作的乡镇公务员,而且发放不及时。由于上级部门对待遇的规定太具体,并未对当地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查研究,也没有规定工资不到位的追究责任。这使村官产生不满和不安全感,不利于他们安心工作。其工资待遇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似乎也只是满足了村官们低层次的需要,这对村官以后的工作开展是不利的。另外,基于公平理论,大学生村官会将自己的所得与付出和社会上相关组织成员进行比较,如同期乡镇基层公务员,当他们感觉到付出得越多而回报的越少时,将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有失公平。由于在政策的制定中并没有详细制定村官收入水平和物质上涨速度相挂钩的的工资增长机制和绩效奖金激励机制,使得大学生村官工资水平纵向上没有发展,横向比较失落,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村官难以安心努力工作。

1.1.3前途发展茫然。虽然中组部在1009年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村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出路虽多但却让人担忧,一方面留任村干部的只是极为少数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工作能力能在短期内被村干部和村民群众认可而被选为村干部得以留任,大部分的村官却要重新择业。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村官一进来就得考虑期满的出路问题,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复习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研等事情上来,一边工作一边花精力寻找新的工作,一旦有好的工作机会,就会离开村官岗位。大学生村官政策并未对村官们的发展前景作出相应的规定,而基层政府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弥补。只是笼统的给出几个出路建议,让村官们的合同期满后自行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又要担心工作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茫然。

1.2政策的实施方面

1.2.1培养与管理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大多数村官们都认为当地政府对他们的培训太少,村官们纷纷表示培训机会太少,要求尽量多增加培训机会,以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很多地方十分重视前期的选聘工作,因此忽略了大学生村官上任后的管理工作,导致管理不到位。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方面,也只是一些较为笼统的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细则支持。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对其完善,因此大学生村官时常处于半放养状态,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形同虚设。另外,有学者指出农村干部管理体系存在着家族式或者派系等各方面的矛盾,村民推选出来的村干部往往能够借助固有的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培养大学生村官学会处理农村人际关系很难落实,还不如安排他们处理文书方面的工作来得容易。

1.2.2绩效考核激励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村官身份地位的尴尬,即既不属于事业编和公务员体系之内,游离于村干部和乡镇干部之间,难以量化其考核标准。目前,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而忽视绩效管理的过程,缺乏考核结果之前的信息沟通和承诺,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部分大学生村官主动意识下降,工作内容流于形式,成为“上级管不到、乡镇没法管、村里管不了”的“三不管人员”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一般在年底进行,而关于具体的执行标准与内容,村官们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基层政府是根据哪些量化指标如何评定的。此外,考核的结果只是给予少部分优秀者“优秀大学生村官”的荣誉外,没有与精神激励相对应的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方面基本是空白的,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体系并未建立起来。

1.2.3政策的操作性和稳定性不强。有的地方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列为初级后备干部,但是是该操作的前提是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经过考试,进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序列,缺乏执行基础,操作性大打折扣。另外,原来国家规定村官考公务员加分、考研等有加分政策,但有部分地区在1010年已取消了加分政策,虽然大学生村官政策给大学生提供的跳板效应依然存在但取消了原来规定的加分政策,这种政策的稳定性不足,会打击大学生村官的信心和热情,使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不利。

1.2.4工作推进比较困难。大学生村官政策自实施以来,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村民和村干部对该政策的重大意义还不够深入了解,部分村干部和村民还保留有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放心不相信初出大学的学生的能力,对大学生回乡村工作不理解。首先是村干部支持力度不够。部分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存在排斥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村官合同期满就离职,放手村官去做事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村官期满也有机会参选留任,他们戒备心理较重,认为会“威胁”到自己,因此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不能给予积极的支持。其次,村民理解程度不高。由于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社会关系还是比较复杂,家族性、宗派性较浓厚,村民对于政策缺乏科学的理解,对大学生村官存在着过高或过低的预期,而大学生村官刚出校园涉世未深,在农村没有宗族基础和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与村民产生隔阂,面对复杂的农村环境和关系,大学生村官难以适应。再次,工作内容肤浅烦琐。由于政策没有相关规定大学生村官具体的职责和明确的权限,使得很大部分村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从事一些打字、写报告、记录会议记录等一些工作。

2优化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措施

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是该政策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大学生村官计划,并需要把它看作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目标。

2.1对党和政府的建议。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锻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问题,党和政府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政策,适应农村建设的发展。第一,定位身份角色合法化。由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是特设岗位,法律对其身份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要么修改有关法律规定,在法律上明确赋予大学生村官合法身份,要么授予村官“村民”身份,使优秀村官留任进入村委班子有法律依据,从而使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谐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第二,薪酬待遇合理化。一方面,地方基层政府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当地的收入消费水平,建立起与当地收入水平和物质上涨速度相挂钩的工资增长机制,应参照当地乡镇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得村官的工资水平纵向上有发展,横向比较不会心理失衡。另一方面,建立绩效奖金,对于工作积极主动有成效的村官进行奖金激励,在物质层面上尊重和满足村官的需求。第三,扩展前途出路。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有序流动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工作,定向从村官中招录优秀村官到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做公务员,扶持自主创业发展,落实村官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另行择业引导企事业单位从村官中招聘,支持继续深造学习,落实各种加分政策,为其开辟其它学习深造渠道。第四,加强培养与管理。大学生村官战略决策的深入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一套科学、可行的培养与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实用培训机制。基层政府应该利用地方党校和学校,根据村官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专业的课程设置,邀请优秀村干部和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讲授处理农村、农业、与农民交际等相关主题,定期安排岗前、岗中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其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各项制度,日常考核与月度考核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村官对工作的内容、计划、方法和问题以及对自身工作进行评价和登记,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第五,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村官的绩效考核激励应该由专门的村官领导机构设立村官岗位职责,并量化标准,便于操作执行。突出日常绩效管理,对有的村官下去只顾复习应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而对工作不积极主动,有的村官踏实努力工作却顾不上复习考试而吃亏的现象,应将工作实际和群众评价纳入考试考核环节。建立大学生村官限制借调制度,严格控制借调行为。提出明确、具体的奖惩措施,提拔重用有能力甘于奉献勇于承担的村官到乡镇级做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还要建立淘汰机制,设置操作性强的淘汰标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村官及时进行淘汰,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严肃性和效率性。第六,增强政策的操作性和稳定性。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对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给予政策倾斜,主要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和态度,为人品行方面考核,通过民主推荐和测评使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序列。另外,应该强化政策的稳定性,不要在政策的实行中轻易改动,把对大学生村官考研、公务员的加分政策明确在一个时间段范围,避免打击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的信心和积极性。

2.1对村干部和村民的建议。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党委和政府为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发展而制定的重要政策,当地村干部和村民应该积极支持,使得大学生村官对村事务的工作能够顺利推进。首先村党支部书记应该组织同志不断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村干部和村民充分了解该政策深远意义。其次,村干部自身应破除狭隘、保守、排外的落后思想,悦纳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指导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在村官适应了基层工作后,可以放手他们去工作锻炼,提高其工作自主性,对其工作予以积极支持和指导。再次,村民自身也应该积极了解国家政策,积极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参与到集体事务中来。

村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10

一、“一村一大学生”发挥的主要作用

1、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丰富、文字功底较强、思想观念较新、思维比较活跃、懂电脑操作等优势,努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推进基层办公事务的规范化;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土地整理各项政策,积极开展低收入农户调查等工作。如,到洲岭乡上舟洋工作的大学生李永鹤,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农民知识化培训,一年来共发动和组织该村村民70多人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其中有5人由此获得绿色证书,1人获得初级农民技术员职称。李永鹤也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于今年村党支部换届时当选为村支部委员。

2、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首批60名大学生到村工作后,有8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52人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这批“大学生村官”全部参与所在村的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入户宣传选举政策,登记、打印选民名单,召集选民参加代表大会,配合乡镇做好村级组织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名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法定程序进入所在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为村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

3、为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开拓新的途径。“大学生村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整体素质较高,他们能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起所在村居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及临近村居站点的指导和维护工作,及时为村民市场需求信息,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传播先进文化,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增添了新的途径。如西旸镇门楼坳村的村主任助理林昆开展“四个一”工作法,即:每周组织村民到远教站点看一次科教片或娱乐片;每周给村民从网上下载一些最新信息;每月聘请镇里的科技人员办一次讲座;每周安排一项村民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四个一”的活动,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农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增强了群众致富的本领。

4、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拓宽了新的渠道。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总体形势趋紧,待业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多的情况,通过组织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吸收优秀大学生进入基层队伍,拓宽了一条新的渠道。根据计划,__县将通过四年时间实现全县299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20__年招考“大学生村官”60人,占全县提供给应、往届大学生招考就业岗位的31.5%。20__年计划招考“大学生村官”89人,比例更是达到了39.5%。

二、“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年龄轻、干劲足,到村(社区)工作后,不仅充实了农村干部队伍,在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还储备了有农村基层实践经验的公务人员后备人选,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队伍不稳定。因“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理想抱负与农村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人在到村工作后心理上产生了落差。有的大学生则是冲着“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可以酌情加分、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而来,只把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作为权宜之计,并未安心基层,因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而且部分“大学生村官”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既不是乡镇干部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村干部,干部、群众对他们缺少信任,开展工作比较被动,缺乏应有的身份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__县属欠发达地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村居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难度也更大一些,且相比兄弟县(市、区),经济待遇较为悬殊,使部分“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目前已有2人参加事业单位招考被录取,1人因考取律师资格证后离职。

2、地方 财政负担重。__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比较薄弱,乡镇财政较为困难,每年要为“大学生村官”负担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资金,财政负担较重。20__年度,县财政实际支出“大学生村官”工资66万元。而通过4年招考,到20__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后,仅按目前的待遇标准测算,每年县财政固定支出就高达285万元,乡镇每年财政支出也将达到65万元,这对于全县财政总收入仅为2亿多元的__县来说,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3、后勤保障难跟上。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大多分配在乡镇所在地或村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居、社区,交通相对便利,食宿问题还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接下来招考的第二批,直至以后招考的几批“大学生村官”,必然将分配到远离中心村镇,经济更加薄弱的偏远村,他们的食宿以及交通等问题一时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深入推进“一村一大学生”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看得到前景,稳得住心态,激发起热情,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作用得到积极充分的发挥。

1、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的模式。出台《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细化组织人事部门、乡镇、村各自的具体管理职责和“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规范“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流转、考核等,防止乡镇机关随意截留、抽调大学生长期顶岗使大学生成为乡镇的编外干部或临时工,以及“大学生村官”脱管、缺岗、怠岗,不能积极发挥作用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档案,将管理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验证材料等,统一整理归入考核档案,为聘期届满考核提供依据。

2、建立沟通机制,畅通“诉”的渠道。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共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一村一大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通“热线电话”,开设“村居大学生”网上论坛,传达有关政策精神,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和思想沟通,及时做好思想引导,为“大学生村官”们打气鼓劲。阶段性地进行巡访,帮助指导和解决一些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稳定情绪,安心农村和社区工作。

3、加强教育培训,开辟“强”的途径。认真做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上岗培训工作,重点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村工作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转换角色,及时适应并融入农村生活和工作。针对农村需求实际和“大学生村官”自身不足,实行专业对口知识培训,使“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更加适应农村实际需要。建立“结对帮联培养机制”,通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帮扶、乡镇驻村干部帮传、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帮带“大学生村官”,以及“大学生村官”联系农户、企业等形式,为他们传授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促其工作顺利开展,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