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过程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27 16:56:26

工程过程管理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项目管理成本管理

“商品价值”的定义,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一书中,曾引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即:W=(C+V)+M。

式中:W-商品价值;C-商品中的劳动价值;V-劳动者创造的自身价值;M-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如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中运用这一公式,“W”就是建工合同价格款项;“C+V”就是建工项目成本;“M”就是利润。建工合同价款是固定的,建工项目成本与利润互为反比。也就是说建工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大幅度的降低“C+V”值。“C+V”值是个变量,它的变化和施工企业管理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实质上就是项目管理的最终体现。

1、项目管理

1.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一词在《项目管理学》一书中提出“项目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项目立项或开工前的计划目标。在《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一书中提出: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计划、组织、指导与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1.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核准的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控。

1.3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以高效率的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项目管理是一项细微而繁琐的系统工程。

2、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宏观地讲它应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它们是施工项目管理系统的三个不同侧面,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因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2社会系统

任何施工项目都必须由人来完成,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衡量项目经理组织领导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根本所在。

2.3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因为一个项目的完成既是一个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必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3、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施工水平和能力,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实现施工项目目标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3.1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项目成本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与每个职工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所以它是个全员控制的过程,要求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参与。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

3.2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的主要组成说明人力、物力、财力是成本的主要消耗,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项目成本费用,以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在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能,使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3.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贯彻执行计划的一种方法,它把成本控制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执行计划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合同确定所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落实和执行,执行结果的检查,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3.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各作业班组在承担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应当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就是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如何开支,开支多少,同时对各部门、各单位、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证,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4、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科学合理、符合规范、安全优质。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组织、技术、经济等三个方面。

4.1组织措施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和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应当针对项目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组成良好的项目管理班子,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全面系统组织项目成本管理工作。

4.2技术措施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4.3经济措施

主要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质量管理和合同管理四个方面入手。

(1)人工费控制: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

(3)机械费的控制: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5)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尽管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下有差别,但都是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是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公务员之家

综上所述,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住项目成本;只有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具有真实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的最终体现。

虽然只是简单论述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部分,但是却反映出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给企业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发展需要决策者对整个社会有敏锐的洞测力。施工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项目特质,建立一套独有的、确实可行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才会有其真正的意义,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才会走更长更远。

所以,项目成本管理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具体体现。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无论企业经营模式是多元化还是单一化道路。每个企业应该走自己独有的管理道路,而不能是千篇一律。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1.

[2]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

[3]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Z].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投资管理;风险管控;工程造价

电力工程具有经济投入大、施工规模大、电力施工周期长、受资金影响因素比较大、管控风险大等诸多特点,工程过程中的投资管理就变的极为重要。在目前的大部分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都会出现投资管理失控[1]的现象,如:概预算投资过高、预算超概算、结算及决算超概算和预算等情况,不能很好的结合工程建设实现投资的管控,为了合理的支配和更好的使用投资资金,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电力工程过程中的投资管控工作,防止工程投资管理出现失控现象。

1电力工程投资管理失控的原因分析

1.1电力工程投资过程中管理标准的不统一性。电力过程投资管理的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往往取决于工程投资的管理标准。如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管理标准不统一,就会导致工程投资管理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管理无法具体实施的情况。就目前多数工程中投资管理仍处于阶段性管理模式,缺少对于工程投资全过程管理意识,并且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施工方和工程建设管理方多数都没有一个统一的造价管理和概预算体系,致使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清晰的造价,使得工程造价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管理标准的不同,同样也会造成各个单位对于电力工程的投资成本上有自己的价格,很难避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缺失、工程延误和窝工现象。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同一电力工程中,缺少同一的管理标准和有效沟通。比如工程的监督部门只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全过程监理,而缺少对投资管理的意识,而设计单位的关注重点在工程的前期设计,对工程的造价管控上往往缺少投资设计的管控,致使工程造价和概预算普遍偏高。而在工程施工的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计偏差较大,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出现资金短缺和成本管理不严,最终导致工程投资管理的失控。1.2电力工程过程投资管理的科学性缺少。目前,国内电力单位投资方法多为静态、滞后式的形式,多数工程建设单位在投资时,依然采用传统的定额投资方式。这一方式主要是对员工费用以及施工材料费用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一个标准。但这种方式缺少动态管控[2]和投资管理的前瞻性。从电力工程投资动态管理的情况来看,采用动态管理方法,价差计算的结果能为工程建设单位进行工程资金筹集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工程建设单位进行资金控制和管理提供保证,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降低工程造价,为工程建设按期保质保量建成奠定基础。为此,大中型建设项目应进行工程投资动态管理,可以有效地把工程建设资金控制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进而适用于现今工程建设市场变化快、承包价格差异大情况,通过动态管理形成统一的造价和投资管控标准,使同样的电力工程项目,在不同地方具有较为统一的造价。很显然,目前的电力单位投资方式过于落后,没有采用动态管理,投资方式的不科学,也是造成电力工程投资失控的因素之一。1.3工程过程中合同管理的不规范在一个电力工程建设前,甲乙双方都必须进行合同的签订,通过合同的签订确定其法律效力,同时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甲乙双方自身的利益。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的发包人和承包人,乃至与工程监理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存在较多的模糊条款,致使合同的法律效力降低。①工程合同条款规定不严密,使得工程双方对同一条款存在不同理解,导致资金上的纠纷,进而上升到法律层面,既造成了工程工期延误,也造成投资的扩大化;②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法律性认识不足,很多条款变成了一纸空文。电力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认知能力不足,成为工程过程中合同管理规范的重大隐患,一旦工程进入法律纠纷和索赔环节,往往无法借助法律的力量来保护工程建设方的合法权益,进而无法保证工程建设方的经济利益,也是造成投资扩大重要因素。

2电力工程投资管理措施的看法

2.1采用先进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电力工程过程中第1时间获得全面而精确的现场资料,是电力工程投资管控的重要因素,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运行缺失和技术落后成了这一重要因素的瓶颈[3]。所以,为提供及时有效的动态信息并对电力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一套以计算机为载体,人脑与计算机共同运行的动态管理平台是提高电力工程投资管控的重要手段。利用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对电力工程造价的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检索,使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获取全面而精确的现场情况和资料,把现场施工情况与投资紧密挂钩,进而做到工程投资和现场施工的有效管控,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失控[4]。2.1加强投资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加强电力工程过程中的投资的全过程管理[5],分别要从工程建设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逐步开展,不断强化管理。1)决策阶段:将决策阶段重视起来,从人员组建开始,自始至终都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分析。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不断结合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及当时市场规律,做出有效科学的预测,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投资的合理化。2)设计阶段:必须纠正“施工是重点,设计是辅助”的观点,重视电力工程在设计阶段的作用,强化设计工作在整个电力工程中的指导性。对于设计的评审意见更是要严格把关,严格控制设计中出现的大规模设计变更和工程接口问题[6]。即使在设计完成后,也应尽可能的减少调整,防止投资扩大化。3)招标阶段:首先准备的招标材料要充分,招标文件内容应针对电力工程本身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其次要将具体的招标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结合工程自身特点,选取具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组成评审会。在竞标的过程中工程量清单必须要与招标文件中一致,且在人、物力资源与招标文件中保持统一。在标底的设定上要保证合理性,避免不合理竞价,或者最低价中标情况的出现。评标过程中,严格把控投标方的资质文件,并进行实践性的调查,对其施工能力和信誉严格审查,防止因施工方能力不足造成的工程返工和质量问题,从而避免投资扩大情况的发生。4)施工阶段: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优化人工、机械配置进行实时的跟踪,执行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和执行。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使其树立为建设单位服务的责任感,保证工程不出现质量问题和返工情况的发生[7]。在发生工程变更时,必须严格把控,特别是在费用和工期变更时,必须组织各方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后,才予以实施,将由变更发生的投资变化控制在最小。2.3切实落实合同管理制度。电力管理单位和承包商要对工程的合同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使得工程双发对工程合同的相关条款建立统一认识,特别是在国际电力工程通用标准合同文本中,以FIDIC文本[8]最为严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考虑,提高工程合同管理的法律效力,避免因合同管理制度出错,导致的索赔和工期延后,进而上升到法律层面,造成投资失控。

3结语

工程投资做为电力企业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电力单位的发展弥足重要,投资管理能够对电力工程造价进行良好的控制,就能有效的避免电力企业在工程建设和企业运行的资金风险。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各方的直接利益,同时也会造成国有资金的流失。因此,电力单位和工程承包单位都应结合工程本身情况,认真履行各自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做到投资的可控在控,进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原因分析及对策[J].技术与工程管理,2011,2(421):150-151.

[2]马志骞,张妙芳.建筑工程投资管理失控的原因及措施浅谈[J].西北水电,2015,1(3):97-99.

[3]苗宏.浅谈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0,26(04):259-260.

[4]陈建玲.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武汉: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5]胡长胜.建筑工程投资管理失控的原因分析及措施浅谈[J].陕西建筑,2012,3(03):56-57.

[6]邱江.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6):222-223.

[7]叶建伟.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J].科技传播,2011(18):24-31.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监督执法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应该注重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积极对工程的安全与质量进行监督执法,确保建设工程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能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设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执法作用及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信息技术使用较为广泛,建筑行业也应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工程展开安全与质量的监督工作。建筑行业应该完善自身的监督机制,提高建设工程的安全预制与质量监督水平[1]。建筑行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应该完善自身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建设工程的安全工作,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才能保证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低质量工程的项目减少,进一步提高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建设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问题:①相关政策法规不系统。在建筑领域中许多建筑企业的政策法规不系统化,存在缺失现象,导致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同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由于相关监督法规的缺失,导致在监督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监督执法水平,不能保证建设施工的安全;②管理体制不完善。现阶段,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2]。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绝大部分监管人员在监督过程中,不符合监督要求,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监督工作的质量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正确发挥建筑行业在建设过程正中质量监督的职能;③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建筑企业的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使监督工作的展开具有较高的盲目性。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也会导致建筑过程中的施工方面与质量监督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容易在双方工作中造成矛盾,在监督过程中出现推脱责任的现象。

3解决建设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监督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保证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建立集体监督制度,建立这种制度有利于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状况,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3]。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建设工程在集体的监督下展开工作,保证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在建立集体监督质量过程中,安排执法人员的数量一定符合质量监督情况,确保监督工作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加强投诉检举制度,积极开展投诉检举活动有利于保证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可以多方面设置投诉检举通道,可以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方式,方面工作人员检举投诉。3.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建设工程中,保证工程安全的首要环节就是要保证建筑过程中的材料质量过关,严格对材料质量进行把关,保证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材料符合标准。在购买建筑过程中所需的材料时,应该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能够明辨材料的好坏,进一步确保施工材料的高质量[4]。同时,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应该加强质量监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联系,保证双方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建筑企业应该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确保建设工程过程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质量监督执法人员也应该顶级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3.3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对建设工程的监管起决定作用。质量监督执法工作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因此,需要质量监督执法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素质。质量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的监管水平,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应该提高专业技能。一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定期对质量监督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培训实际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相关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可以积极参加企业的培训,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质量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

4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建设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相关政策法规不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等问题,提出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等具体解决措施,这对研究建设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执法的重点和难点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为建筑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解决建设建设工程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汉丁,郝海,张印贤.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06):82-90.

[2]朱义城,刘雅丹,闫红利,等.基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执法的“双随机”抽查模式探讨[J].工程质量,2016,34(08):1-3.

[3]丁胜,许志强,梅娟.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共同治理体系和监督执法管理制度的探索[J].工程质量,2014,32(11):5-8.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监督执法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应该注重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积极对工程的安全与质量进行监督执法,确保建设工程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能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设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执法作用及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信息技术使用较为广泛,建筑行业也应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工程展开安全与质量的监督工作。建筑行业应该完善自身的监督机制,提高建设工程的安全预制与质量监督水平[1]。建筑行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应该完善自身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建设工程的安全工作,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才能保证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低质量工程的项目减少,进一步提高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建设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问题:①相关政策法规不系统。在建筑领域中许多建筑企业的政策法规不系统化,存在缺失现象,导致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同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由于相关监督法规的缺失,导致在监督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监督执法水平,不能保证建设施工的安全;②管理体制不完善。现阶段,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2]。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绝大部分监管人员在监督过程中,不符合监督要求,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监督工作的质量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正确发挥建筑行业在建设过程正中质量监督的职能;③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建筑企业的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使监督工作的展开具有较高的盲目性。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也会导致建筑过程中的施工方面与质量监督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容易在双方工作中造成矛盾,在监督过程中出现推脱责任的现象。

3解决建设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监督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保证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建立集体监督制度,建立这种制度有利于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状况,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3]。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建设工程在集体的监督下展开工作,保证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在建立集体监督质量过程中,安排执法人员的数量一定符合质量监督情况,确保监督工作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加强投诉检举制度,积极开展投诉检举活动有利于保证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企业可以多方面设置投诉检举通道,可以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方式,方面工作人员检举投诉。3.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建设工程中,保证工程安全的首要环节就是要保证建筑过程中的材料质量过关,严格对材料质量进行把关,保证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材料符合标准。在购买建筑过程中所需的材料时,应该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能够明辨材料的好坏,进一步确保施工材料的高质量[4]。同时,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应该加强质量监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联系,保证双方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建筑企业应该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确保建设工程过程中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质量监督执法人员也应该顶级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3.3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对建设工程的监管起决定作用。质量监督执法工作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因此,需要质量监督执法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高水平素质。质量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的监管水平,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应该提高专业技能。一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定期对质量监督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培训实际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相关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可以积极参加企业的培训,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质量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

4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建设工程中安全与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相关政策法规不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督机制的缺失等问题,提出完善建设工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等具体解决措施,这对研究建设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执法的重点和难点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为建筑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解决建设建设工程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汉丁,郝海,张印贤.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06):82-90.

[2]朱义城,刘雅丹,闫红利,等.基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执法的“双随机”抽查模式探讨[J].工程质量,2016,34(08):1-3.

[3]丁胜,许志强,梅娟.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共同治理体系和监督执法管理制度的探索[J].工程质量,2014,32(11):5-8.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缺陷;治理措施

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起着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出行以及交通安全等,保证了运输的顺畅度,是凸显出城市发展状况的基本体现。因此,需要提高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关注和重视,及时处理好工程质量缺陷问题,将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融入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坚决以提升工程质量为建设目标,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力度,延长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年限,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

1有效治理市政道路工程过程质量缺陷的关键作用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来说,整体的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减少对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结合具体的施工标准和需求进行设计与施工工作,提升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难度。而市政道路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并为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水平低,进而会导致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也会增加城市交通事故率,不利于实现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如果市政道路工程存在质量缺陷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进行维护,且维护路段会暂停通行,降低了城市道路交通的顺畅度。总而言之,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治理市政道路工程过程质量缺陷问题,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2市政道路工程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安全意识

通常来说,质量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有序性,也影响到了市政道路工程整体质量建设。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为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也会导致很多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施工各个环节中,对一些施工难点和重点无法及时把控,直接影响到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2市政道路工程设计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来说,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后续施工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工程设计是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前提,也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需要结合周边环境以及建设目标等多种因素,提升相关数据及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

2.3质量控制与管理力度

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进行施工,并将管理内容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及细节中,全方位把握好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以及质量缺陷问题。因此,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来说,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不断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结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水平。目前,在一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力度较弱,导致管理控制工作无法全面贯彻落实,降低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整体质量,也对市政道路工程在后续运营使用带来一些问题。

2.4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监理工作等都会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施工人员需要对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图纸加以熟悉和掌握,明确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要求等,有序开展施工工作。然而,有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严格约束自身的施工行为,导致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等,直接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2.5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控制,保证所有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之前,需要明确施工材料的种类及数量,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保证施工材料供应顺畅,从源头上把握好所有施工材料的质量,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3市政道路工程过程质量缺陷问题分析

3.1道路接缝位置出现塌陷

市政道路工程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多会表现在道路接缝位置。在一些市政道路工程中,边缘部位与路面以及雨水排水井边缘的连接位置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塌陷或者是裂缝等。在市政道路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车辆通行等会对道路表面进行长时间的碾压,造成了路面接缝以及边缘接缝的压力,久而久之,在接缝位置就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也缩短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不利于城市交通的稳定运行。

3.2土路床修整压实问题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路基和土路床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和土路床强度及稳定性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要保证路基和土路床质量达到对应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标准,以此来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目前,在很多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道路工程下方多会铺设管道及线路,需要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土路床修整和压实水平。然而在一些市政道路工程中,由于对路基管线沟槽回填以及土路压实等工作没有进行专业化的质量控制,导致在路基管线沟槽回填后没有及时进行压实和修整工作,从而对路基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导致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工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阻碍了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施工。同时,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如果土路床的平整度未能符合相关规定的话,会引起市政道路工程土路床道路表面在进行压实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并降低了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并在某些程度上延长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周期。

3.3道路管道渗水

道路管道渗水问题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市政道路工程出现渗水问题,会给整个工程带来负面影响。一旦渗水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市政道路工程路面出现断裂等问题。而出现道路及管道渗水的原因相对较多,可能是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存在缺陷,导致管道等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管道破损,甚至出现渗水情况。同时,出现渗水问题可能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存在不足,或者是施工技术指导不够健全,在施工完成后出现了裂纹。此时,如果管道出现渗水则会渗到市政道路表面。此外,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检查井作业流程和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且检查井与道路表面存在裂缝,导致有积水渗出。而渗水问题会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降低市政道路的使用质量。

4市政道路工程过程质量缺陷治理措施

4.1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为了能够有效治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缺陷,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注和重视,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最大程度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施工的有序性,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完善施工方案,合理缩减施工周期,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减少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

4.2高效处理质量缺陷问题

如果在市政道路表面连接处出现裂纹及塌陷问题的话,需要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做好道路回填的质量控制工作,并采用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将市政道路表面回填作业加以落实。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作业标准和流程进行,保证作业水平。对于土路床修整压紧密实来说,要保证土路床修整的平顺度,采用合理有序的技术手段开展土路床修整严紧密实工作,并保证土路床的密实程度必须要符合市政道路工程的相关作业规范,从而减少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隐患。

4.3强化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与管理力度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升施工材料质量,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同时,施工材料质量水平关系到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也影响到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因此,需要不断强化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力度,严格遵循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标准,积极完善施工材料的采购环节,优化材料的采购流程,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需要构建完善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内容,制定出合理的质量管理目标,将监督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点和难点。此外,如果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后续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4保证排水的通畅度

不断提升排水的通畅度,能够有效避免市政道路渗水等情况,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同时,做好排水工作也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内容。首先,在进行市政道路管道安装的时候,需要对管道质量进行管控,加强对所有施工管道的检查,提高管道的质量,并保证管道的严闭性。其次,需要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对排水井设计进行优化和改善,根据当前区域内降水量以及排水量等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排水井的设计工作,提高排水管道的通畅性,减少排水管道出现问题。此外,在安装排水管道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守管道安全流程,避免安装的随意性,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4.5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上文提到,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关系到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所有人员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熟悉并掌握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流程和施工标准,避免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等情况,强化个人的专业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源头上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降低施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6质量控制措施

(1)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检验在将沥青路面施工活动所运用的材料购买完毕后,由生产企业运输到作业现场,材料品质应当由施工技术负责人构成的检验组织技能型测验,对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沥青质量与路面建设诉求一致。集料的选取应当依照提前确定的施工指标选择并进行检验,确保质量达到有关要求后运用。(2)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沥青路面架构中混合料的构成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路面架构的运用时限与项目总体的建设质量,项目成本、建材使用数量等均会对项目总体建设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沥青路面混合料选取制作期间,原材料一定要有抗滑性、高稳固性、长持久性、高强度等特征,根据现场检验结果对建材加以检验,制备所要使用的马歇尔试验样品,对流量数值、稳固水平、饱和度等进行检测。检验混合料与设计标准一致与否,可采用对试验段路面取样的方式,检验施工配制比的实操性,确保材料配制比达到真正的施工诉求。在施工活动进行期间,为科学控制材料,能够使用随机抽样法检测混合料的属性,如果是无机结合料,可检验其剂量,若发觉存在偏差应当第一时间加以调节。沥青面层一定要有优良的质量,比如持久、耐滑、平整等,为顺应国内道路上车辆逐渐增多的当前形势,沥青面层应当在抗水损害、抗裂缝、抗车辙等方面具有优越性能。(3)施工控制参数的明确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应当高度重视施工控制参数,能够依据其对施工品质、施工成效、施工活动的进行引导。施工过程中,有关单位应当精准设定与剖析施工参数,这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检测活动开展时可使用检验措施,确保参数的精准度并提高设定范围,在试验开展期间应当依照预先确定的施工过程,尽可能降低偏差范围,提高检测精准度,确保路面架构检测的稳定性、精准性,确保参数达到施工标准。(4)现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作业现场的真实状况较为繁杂,质量管控也存在显著缺陷。碾压度是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指标,因为作业现场条件较为繁杂,通常使用基层灌砂法,沥青混凝土路面试件样品选取使用钻心方式,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然后对照两次试验的数值,得到压实数值,试验条件、技术环境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测频数。通过检验得到的计算数值不低于标准数值为合格,比规定数值小为不达标。试件检验结果如果是不合格,应当再次检测,且采用有关举措加以剖析。比如检验施工现场碾压机器工具的碾压功能,应当掌握其速度、压实遍数、吨位等,然后再次选取样品加以碾压。在作业现场选取样品的时候,因为作业现场条件存在差异,技术工作者技术存在差异,会产生多种偏差,致使检验结果不可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进行,强化城市建设力度,需要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关注和重视,做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就其中的质量缺陷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质量缺陷问题进一步扩大,减少对市政道路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保证排水的通畅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作出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1):173.

[2]郑武.探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监理及质量控制要注意的问题[J].江西建材,2017(7):143.

[3]刘少岭.国内建筑工程中桩基测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7):16-17.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6

理解CISP知识体系

CISP的核心在于将保障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保障应覆盖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通过技术、管理、工程过程和人员,确保每个阶段的安全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控制,使组织业务持续运行。IT作为保障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成为传统保障目的的核心。由于风险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是保障的主要目标(如图)。在建立保障论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组织业务对IT的依赖程度;其次要考虑风险的客观性;第三要考虑风险消减手段的可执行度。CISP从体系结构上提供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良好思路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涵盖了从政策(战略层)到模型、标准、基线(战术层)的纵向线条,同时在兼顾中国国情的情况下,系统介绍国际常用评估标准、管理标准和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与政策。

根据CISP知识体系建立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规划是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组织带来正确的指导和方向。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1.通过保障的思想建立安全规划背景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可以根据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ISSE过程建立需求,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发掘信息保护需求阶段。根据“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内容”确定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源于业务需求,通过风险评估,在符合现有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建立基于风险与策略的基本方针。因此,安全规划首先要熟悉并了解组织的业务特性,在信息安全规划背景设计中,应描述规划对象的业务特性、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组织结构选择适用的安全标准,例如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之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选CISP知识域简图择PCI-DSS作为可依据的准则等。信息系统保护轮廓(ISPP)是根据组织机构使命和所处的运行环境,从组织机构的策略和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需求和能力进行具体描述。传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基于GB/T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执行具体的评估,评估分为技术评估与管理评估两部分。从可遵循的标准来看,技术评估通过GB/T22240—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五个层面进行评估;管理安全可以选择ISO/IEC27001:2013《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该标准所包含的14个控制类113个控制点充分体现组织所涉及的管理风险。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来规范制定安全方案。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根据信息系统保护轮廓编制、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建设方(厂商)角度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根据组织的安全目标设计建设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组织业务的高速变化,一般建议建设目标以1-3年为宜,充分体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包括可接受的成本、合理的进度、技术可实现性,以及组织管理和文化的可接受性等因素。

2.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下的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背景建立阶段中所获得的需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描述。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定义信息保护系统,通过概要设计将安全规划设计基于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且描述安全规划设计的组织高层愿景与设计内涵;在概要设计中,还应该描述每个模块的概要描述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是从宏观上描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最终目标并选择适用的模型建立设计原则。本部分主要体现信息安全保障中信息系统安全概念和关系。根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顶层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诸如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保障体系框架。该标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该标准详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一般模型,包括安全保障上下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生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描述材料;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和评估结果,包括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评估对象的要求、评估结果的声明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策略体现的是组织的高层意旨,模型与措施作为战术指标分别为中层和执行层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完成设计的具体实现。当信息安全满足所定义的基本要素后,为每个层面的设计提出概要目标,并在具体的设计中将其覆盖整个安全规划中。

3.实现建立在宏观角度的合规性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可对应ISSE中设计系统体系结构,本阶段是整个安全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本阶段必须全面覆盖背景建立阶段所获得的安全需求,满足概要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模型与方法论,全面、系统的描述安全目标的具体实现。通用安全设计是建立在宏观角度上的综合性设计,设计首先将各个系统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及宏观问题统一解决,有效降低在安全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管理真空问题。在通用设计中,重点针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元素,从系统生命周期考虑信息安全问题。(1)管理设计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过程方法论中,可遵循的过程方法是PDCA四个阶段:首先,需要在P阶段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范围的确认,并且获得高层的支持与承诺。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管理设计应紧紧围绕风险建立,所以,本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为组织建立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其次,管理评估中所识别的不可接受风险是本阶段主要设计依据。通过D环节,需要解决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风险评估仅能解决当前状态下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风险管理实施规范,当组织在一定周期(例如1年)或者组织发生重大变更时重新执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是自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必须涵盖管理风险中所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具体处置,从实现而言,重点关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体系文件的建立和落实。第三个环节是建立有效的内审机制和监测机制,没有检测就没有改进,通过设计审计体系完成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运行。第四个环节,即A环节,是在完成审计之后针对组织是否有效执行纠正措施的落实设计审计跟踪和风险再评估过程。A环节既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的PDCA过程的推动力。(2)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基础上,应可适用于组织所有的系统和通用的技术风险。设计可遵循多种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层面技术设计要求。通过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建立“纵深防御”原则,其具体涉及在访问控制技术和密码学技术支撑下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设计可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建立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专项技术安全设计,也可在网络安全中增加虚拟网络安全设计等方式,应对新技术领域的安全设计。技术设计可以包括两个主要手段:第一,技术配置。技术配置是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通过基于业务的安全策略和合规性基线进行安全配置。常见的手段包括补丁的修订、安全域的划分与ACL的设计、基于基线的系统配置等手段;第二,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是在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控制能力时通过添加新的安全产品结合原有的控制措施和产品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在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的原则是产品不是安全的唯一,产品也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有效的安全控制是通过对产品的综合使用和与管理、流程、人员能力相互结合,最终形成最佳的使用效果。(3)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设计重点考虑基于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基于安全工程考虑的流程问题,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层面。信息安全问题应该从计划组织阶段开始重视,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工程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和废弃五个阶段,本阶段的设计主要通过在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流程,通过流程设计控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安全风险。在计划组织(需求分析)阶段,体现信息安全工程中明确指出的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体现《网络安全法》中“三同步”的要求。在开发采购阶段,通过流程设计实现软件安全开发的实现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实施交付阶段,关注安全交付问题,应设计安全交付流程和安全验收流程。运行维护阶段要体现安全运维与传统运维差异化,安全运维起于风险评估,应更多关注预防事件的发生,事前安全检查的基线设计、检查手段及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设备的不同重要程度建立不同的检查周期;当系统产生缺陷或者漏洞时,设计合理的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及补丁管理等流程解决事中问题;当事件已经产生影响时,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应急响应机制抑制事件并处置事件;当事件造成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其他影响业务连续性后果时,能够通过规划中的灾难恢复及时恢复业务。废弃阶段通过流程控制用户系统在下线、迁移、更新过程中对包含有组织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建立保护流程和方法,明确废弃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保护责任制,并根据不同的敏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剩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置。(4)人员设计人员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层面,长期以来,过于关注IT技术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人的安全问题,内部人员安全问题构成了组织安全的重要隐患,人为的无意失误造成的损害往往远大于人为的恶意行为。人员设计重点关注人员岗位、技术要求、背景以及培训与教育,充分体现最小特权、职责分离及问责制等原则。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章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并设置信息安全专职人员。在人员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第三方代维人员的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新问题的产生。

4.构建等级化保护的层面间设计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钻机;一体化;工程管理

1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概念

1.1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管理,指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将钻机和组块总包方有效整合,开放壁垒,实现信息/资源/优势流通,并完善海洋工程的宏观管理目标。其通过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多元化架构、均衡并进组织格局,实现同平台无缝衔接、资源高效利用为项目目标。

1.2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意义

目前国外一体化管理已在经济效益、全面管控以及风险预警等方面体现巨大优势,更重要的是其对多元化工程管理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且加强了核心竞争力。

2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2.1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的关联性

从海洋工程角度,组块是钻机的基础和输入,钻机是组块的延伸和发展。从油气开发角度,钻机是组块的开路先锋,组块是钻机的后方支持。因此在实际工程管理中,一体化管理将简化两者的界面管理成本及风险项,弱化壁垒,强化工程设施管理的完整性。

2.2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钻机和组块在项目特点和管理策略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且各有利弊。但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是简单的将两者进行叠加,而是重塑管理平台,在保证各自模块需求的基础下,整合资源、均衡发展。

2.3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的非线性整合

钻机和组块在项目和管理上均有不同。而一体化管理模式则需将两者进行非线性整合,保证满足各模块需求,共享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多元化和可持续化。非线性整合如下:(1)营造一体化氛围,在各方均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上,将被动一体化转为主动;(2)创建一体化体系,初期扁平化管理,减少迭代,优化流程,保障工作目标和既定效果;(3)树立一体化标杆,开放资源/信息共享/统筹考虑,确定明确和有效的管理目标和发展定位。

3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分析

近年来国内对一体化管理有过不同程度的尝试。通过总结梳理,其模式如下:承包一体化、框架一体化以及一体化整合。

3.1承包一体化

与以往国内独立分包的区别在于,业主将所有工作整体打包,而总包商完成独立模块工作,将其它工作进行分包,且不参与管理工作。(1)该模式从形式上满足了业主一体化管理要求,但由于分包策略,缺乏对分包模块管理;(2)工程过程中,缺乏平等沟通及统一平台等要素,无法实现一体化合作,易出现偏执或分歧等现象;(3)一体化管理程度,钻机组块间的技术/管理壁垒未解除;资源利用率未改观,甚至存在资源浪费。

3.2框架一体化

首先业主将所有工作整体打包,由组块方和钻机方组成临时联合体完成相关工作。与前者区别是在项目周期内,承认模块的权限及义务。(1)该模式从形式上满足了业主一体化管理要求,其临时联合体的建立,短期实现了一体化均衡管理;(2)工程过程中,仍存在界面问题;但提高钻机组块的工作融合度及效率,有助于风险识别和执行力;(3)一体化管理程度,钻机组块管理壁垒得到解除;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项目成本。鉴于联合体的时效性,其短期成效比较明显。

3.3整体一体化

从组织架构、环境及资源角度,最高程度的实现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程度,完善了综合海洋工程团队,成为可持续的一体化管理。(1)该模式不仅实现双方一体化管理目标,还构成了多元化的管理;(2)工程过程中,弱化了差异化和界面,集结各方资源,综合调配,减少磨合期,实现无缝衔接;(3)一体化管理程度,不存在技术/管理壁垒,资源高效利用,降低项目成本;(4)加速推动综合海洋工程的转型,完善核心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综合品牌效应。

4钻机组块一体化管理的建议

4.1尊重文化差异

钻机/组块的比较,两者对项目把控和侧重各有不同,导致其管理模式/文化也存在。因此在开展一体化管理工作之前,需先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最终才能了解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方向性。

4.2界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界面管理在一体化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目前国内项目的鸡肋甚至影响项目管理水平。因此,提高界面管理能力,无疑是一体化管理发展进程的必经之路。

4.3复合型团队建设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管理;创新

配电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解决电力工程所存在的问题,解决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多样化以及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最终实现集约化管理的目的。

1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1.1工程项目管理难点

(1)沟通。我国电力配电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比较多,通过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于配电网工程管理的需求,所以,对于配电网工程管理工作来讲本身具有诸多难点,必须要重视信息交流沟通的问题。(2)数据。配电网工程所需要的数据数量比较大,相关的进度、投资以及质量等诸多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准确和全方位的掌控数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和挑战。(3)文档。配电网工程所需要的图纸、文件以及资料等文档比较多,目前主要就是纸质版文档保存,其本身的数据量比较大,所以给纸质版文档的保存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2工程过程管控国内外研究概况

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导致电网建设过程中具有区域性和技术性等特点,相关的技术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国家电网没有与国外机构开展合作,国外电力工程管理并不适用我国的实际国情。由于电网企业本身具有独特的技术和管理特点,导致国外软件开发企业如果要涉足电力行业技术软件的开发必须要与我国电网企业进行十分紧密的合作,才能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技术先进,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管理平台。

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

2.1变电站的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主要就是指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替代传统的人工监控以及测量等工作,变电站的自动化主要就是以信号数字化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逐渐进入二次设备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变电站运行以及监控等方式,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变电站的自动化应用主要就是将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数据采集、处理、监视状态以及自动控制等诸多功能和技术为一体。

2.2馈电线自动化

馈电线自动化主要就是指对馈电线路的监测和控制等自动化,其本身的功能诸多,比如运行状态的检测,主要就是通过线路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实时的控制,故障定位以及非故障段的自动恢复供电等诸多功能,其主要取决于馈电线路上的分段器以及重合器等。某段馈电线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通过继电保护动作实现,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电能质量和降低损耗。配电网的实时信息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通信通道实现输出等工作,目前比较常见的介质包括低压载波以及光纤等,配电调度中心和区域集控站之间的通信主要选择了变电站的通信通道。

2.3负荷管理

负荷管理主要就是指技术措施和经济政策等,必须要重视供用电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管理内容包括了用电管理以及负荷控制等。其中负荷管理的内容会涉及供需双方,并且与电力管理体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相关规定和标准才能够促使其健康发展,做好宏观调控手段。负荷管理是当今时代比较普遍的管理方法,通过负荷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DMS的信息覆盖率,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用电户信息等实施削峰谷计划,从而能够自动生成负荷控制清单,实现人工修改,最终保证用户参数的监控。对于计划限荷以及紧急限荷必须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管理工作,及时地调整负荷管理方案,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并且实现对用户负荷周期的控制,减少电力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必须要做好强制命令预防措施,才能够保证相关政策加以落实。

2.4接口值班模式

配电网系统中大部分配置采集设备不会分成主设备和备用设备,结合运行状态进行随机的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有效地减少了传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集中现象,必须要将设备进行细致的划分,并且将其作为设备内部的独立端口,在终端服务器中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保证每个服务器内具有相应的端口,但是不能让某组服务器的所有端口进行同时值班,或者一组服务器都是备用端口,不能将值班权放到一个服务器上,必须要将其分散,既不让所有的主通道值班,又不让所有的备用通道不值班,应该将通道运行情况比较好的通道进行值班。另外一个运行情况比较差的通道主要留作备用,才能够提高配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将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3工程过管理新模式要点以及改进措施

3.1工程过管理新模式要点

(1)通过对项目进度查询、收款明细查询、分类查询。必须要将十分复杂的统计工作不断的简单化,并且实现对工程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掌控,加强风险管控措施。分类统计显示区域主要就是结合统计工程数量以及工程金额等将数据进行直接的体现。

(2)文件统计查询。必须要将各个部门的资料进行归档和保存工作,积极地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文件的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才能够提高文件统计查询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项目收支出查询。合同金额减去结算金额以及材料金额等能够得到最终的利润,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全面控制资金,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消息提醒管理。消息提醒主要就是结合相关的软件进行管理,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之后对用户提出相应的提醒功能。提醒之后应该将上一步操作人的信息提交给下一步操作处理人员,从而能够及时地受到相应的系统提示消息,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2电力配网运行中工程过程管控改进措施

(1)强化项目立项管理,减少项目变更。配电工程在进行立项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工程竣工验收结算的时候配电网管理系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强化项目设计管理,保证物资供应。配电网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所涉及的材料和设备种类十分繁多,如果出现了设计问题,就会导致材料和设备管理工作十分的混乱,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工程方案的选择,并且结合不同的设计人员出现了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种类,工程的物资种类不断地增加,不仅会直接提高工程预算,还给物资统计工作带来了挑战。

(3)强化工程物资管理,控制领、退料环节。为了能够保证配电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物资管理工作,严格地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控制领材料以及退材料等环节,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配电网的可持续性运行。电力资源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要重视配电网工程的管理工作,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地创新,才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大雁.基于三维GIS的电力配网设施管理研究[D].广东:广东财经大学,2015.

[2]陈汝棠.东莞供电局电力配网缺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云南大学,2015.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总公司2005年总体工作思路为指导,结合大队实际情况,坚持“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理念,从转变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入手,深入开展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为广大燃气用户提供热情优质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塑造燃气稽查良好的公众形象。

二、工作目标

继续保持全年处理违章案件上访率、陈述申辩率、听证率、复议率和诉讼率均为零。

三、保证措施

(一)完善办案管理制度,加强办案过程的监控。继续执法办案三项制度,即执行一小时汇报制度、处罚决定审批制度和案卷审批制度,并向用户下发见反馈意表,实施执法办案全程监控,进一步完善用户满意度的测评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用户满意度分析报告会,适时提出改善服务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大力推进“六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由“单纯执法型”向“执法服务型”转轨换型,实现查辅一步到位、留下一份建议、规范一户行为、反馈一种评价、赢得一份信任、传播一种文明。努力为广大燃气用户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把燃气用户满意与否作为衡量稽查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使稽查队伍真正成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文明高效的铁军。

(二)强化服务意识和执法办案水平,提高服务本领。加强稽查人员培训工作,从提高稽查人员的服务意识入手,狠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稽查工作更加透明度、更加规范,从而杜绝和纠正服务意识淡薄、执法随意的现象,为广大燃气用户提供热情优质服务,发挥燃气稽查的职能作用。

(三)提高执法服务手段的技术含量,为向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提供保障。通过总公司信息共享机制,与总公司进行网络对接,及时了解经营信息,并统一档案资料管理,所有稽查档案资料统一由稽查大队专人管理,并实行借阅制度,实现资料和信息的共享。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实现执法办案方式的“多样化”与“即时化”,不断为用户提供便利、快捷和高效的服务。

(四)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深入开展“学雷锋亲情服务”、“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不断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

(五)加大安全常识宣传力度,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借燃气稽查走千家近万户的工作之机,加强对用户宣传燃气安全常识的力度,不断提高用户对燃气安全使用常识普及率。

四、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1月至2月)

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总公司亲民工程实施方案》,并结合稽查大队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稽查大队亲民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和考核办法,并将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责任落实到人。

(二)实施阶段(2005年3月至11月)

按照亲民工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精心部署稽查工作,组织稽查人员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在稽查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队、执法不忘服务”的工作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做到在服务中稽查,在稽查中服务。

积极参加总公司组织的亲民工程会议,注意搜集和总结大队在贯彻落实亲民工程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以及先进的工作经验,并做好推广工作,从而带动大队亲民工程的协调发展。

(三)总结迎检阶段(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

认真总结一年来大队实施亲民工程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迎接总公司检查组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为使亲民工程切实抓出成效,促进稽查工作,大队成立亲民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设在党群办公室。

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制定方案、召集会议、收集信息、梳理查摆出的问题,督办整改措施等工作。

六、几点要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各科、队、办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和贯彻亲民工程的有关要求,确保思想认识到位、落实工作到位。把亲民工程作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工作,精心部署,抓好抓实

(二)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真正解决落实亲民工程过程中存在问题。各科、队、办要认真对照有关规定,在工作中搞好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加以整改。

工程过程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在以往的坑探工程中,经常会出现组织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在开展坑探工程过程中,酿成重要的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以及企业带来了严重地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地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才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勘查的工程质量。

1.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

地质勘查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虽然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却屡屡发生。通过研究分析,其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在这项工作中还没有一个安全责任主体,导致了安全责任没有具体地落实个人。从而让整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陷入了一个无人管理或者管理力度不足的局面当中。我国在相关的规定中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地质勘查工作中的责任方为地质勘查施工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开展工作,呈现出了混乱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局面。

1.2安全责任主体没有履行安全责任

我国的相关管理制度中指出,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地质勘查单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但是就当前的实际工作而言,许多的勘查单位都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安全设备给予支持。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设备是通过矿权方提供。而且进行勘查工作时,基本都是通过竞标的形式来开展,这样就在某个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方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地质勘查单位这个责任主体也没有过多的投入来参与到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样的一种工作形式,应该承担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只是为矿权方提供了勘查技术的支持。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完全履行了应该所承担的责任,无法给勘查工作提供更好地安全生产管理保障。

1.3施工环节中质量管理不规划

在开展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过程中,由于地质变化复杂,整个施工难点较多,这样就给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的地质勘查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意识不高,导致坑探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坑道施工工质量,忽略了其它施工环节质量。由于勘查施工单位没有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详细的施工质量规划,无法保证整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为整个坑探工程的质量问题埋下了诸多的隐患。

2.提高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施工单位准入门槛

在开展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前,要结合相关的国家安全生产规定,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方。针对地质勘查坑探工程施工单位,要进行认真地调查,如果没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要把相应的施工工程根据相关的规定转包给具有施工资质的勘查单位来进行施工,并且要在转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其应该承担起把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如果已经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勘查单位,不能够把坑探工程转包给其它施工单位,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混乱局面。勘查单位应该加工对自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引进相应的坑探施工先进设备,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

2.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开展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过程中,要认真地对整个工程进行仔细地分析与研究,并且在施工计划中加入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穿于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在施工合同中,要把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进行明确。以合同规定来对勘查施工单位进行约束,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并且要进行及时地调整,避免安全事故地发生。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高,危险性高的施工项目,要有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参与并负责,要提高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地进行汇报,并进行建档,在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做出及时地调整,避免安全隐患的扩大。在安全隐患安全消除之后方可开展后续的施工,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提供安全生产管理专项经费获取管理工作主动权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经费给予支持。因此,加强经经济管理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目前一些坑探施工单位在开展相应工作来进行分析,虽然国家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坑探安全责任主体是勘查单位,但是许多的坑探施工工程在进行施工时,技术人员以及设备都是由矿权方提供,一方面无法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另一个方面则影响到了安全生产管理经费的导向权并未在勘查单位。这样的一种管理形式,导致勘查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方案得不到矿权方的重视。因此,应该加强经济管理,要求矿权方提供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专项经费,并且要在合同中明确地规定此项经费的控制权以及分配,让勘查单位能够有效地获取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动权,能够更好地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监管,避免了坑探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对于坑探施工项目而言,是一项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工程之一。而且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开展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与矿权方进行协商与沟通,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落实,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坑探工程的工程质量。

作者:刘万明 单位: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