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安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8-10 17:31:16

钢厂安全教育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1

一、打牢“安全”之基,确保施工与生产准备“安全并存”。

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施工现场,特别是进入施工高峰以来,大范围、长跨度、深基础、高厂房、立体交叉的施工环境,曾一度造成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现场大量设备的存放,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增多,生产准备的同期进行,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炼轧厂针对实际情况,从基础工作抓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施工与生产准备工作交叉并进、安全并存。

在施工组织中,无论大小施工单位,只要参与工程施工,指挥部均要求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到规范施工,重点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劳保穿戴整齐,危险源(点)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指挥部还携同公司安全环保部、设备处及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关键时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落实相应的奖罚措施;在高温、多雨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季节,在特种设备使用及难度较大部位进行施工时,都要求施工单位制订安全预案,力争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工程建设树立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我们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装置,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为做好生产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我厂通过安全环保科牵头,组织各车间安全员每周进行多次安全大检查,纠正纠察我厂职工劳保穿戴不齐和违规操作的不良想象。在设备安装、调试、交付过程中,我们提前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了各类生产准备工作安全有序。

二、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炼轧厂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又有各单位抽调人员,还有一大批从第一炼钢厂、第三轧钢厂、第四轧钢厂等单位的分流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相差悬殊,大量职工的基本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新工艺、新设备、新环境,无论是对老职工,还是新成员,在安全上面临的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因对环境不熟悉,对设备性能掌握不透彻,对一些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对一些工艺流程及其能带来的危害还不很了解,都可能给安全带来隐患。氧气、煤气等易爆、有毒气体,铁水、钢水及热坯料等高温液体和固体,天车、一般的机电伤害、以及放射源等一个个危险源(点),遍布了整条生产线。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我们统一管理,明确分工,对口负责,构建安全责任网,从职工报到开始就着手安全教育。为抓好抓牢安全教育工作,厂、车间两级安全委员会克服职工多、场所少、教材缺等困难,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及时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学习和教育,组织三级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写作网。安全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填卡入档。在认真抓好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工作岗位,进行安全监护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生产现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通过督促职工深入学习《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确保广大职工掌握安全常识,尽快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为使安全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装备及岗位特点,并参照类似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出了我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点)处理预案、重点岗位的预知预控、特种设备、放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劳保用品的管理办法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打下了基础。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写作网。

另外,我们还即将着手“合格岗位人才”的评定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比干劲、比贡献,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安全、技术、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队伍。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

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以制度执行情况量化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厂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杜绝任何推诿扯皮和隐瞒事故的现象发生。这是第二炼轧厂对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人的基本要求。

因现场施工点多,作业面广,战线长,人员杂,外来施工队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大量职工到岗时间短,人心不稳、岗位环境不熟,这些都需要有一条“主线”来上下贯通,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二炼轧厂在组建了安全环保科后,本着全员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于7月1日成立了厂、车间两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和协调第二炼轧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在按照常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结合我厂需要,迅速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安全例会制度。

目前,各车间安全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涵盖了所有工种和岗位,初步形成了我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各车间专职安全员也已及时到岗,班组安全监督员已开始实施带证上岗制度。

各项安全任务、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自上而下”无障碍;各种安全隐患、信息、意见的反馈,“自下而上”无障碍;双向无障碍安全管理通道已在第二炼轧厂基本形成。

四、居安思危,开展“警示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鲜血换来的教训,决不能用鲜血来验证。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我厂早在工程指挥部时期,就针对同类型兄弟单位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通报、分析,通过剖其原因,究其根源,吸取经验教训,为广大职工敲响安全警钟。在将各类安全事故进行通报的过程中,让职工在真实的事例中加深认识,使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得到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针对安阳市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事故”、郑煤集团“10.20特大矿难”等这样的沉痛教训,我们除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外,还分析其事故原因、过程及后果,特别是针对兄弟企业发生的氧气爆炸、煤气爆炸及中毒、严重的钢包漏钢事故、以及各种机电伤害、天车伤害等事故,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谈体会、写感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通过组织学习《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做到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系统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2

一、打牢“安全”之基,确保施工与生产准备“安全并存”。

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施工现场,特别是进入施工高峰以来,大范围、长跨度、深基础、高厂房、立体交叉的施工环境,曾一度造成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现场大量设备的存放,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增多,生产准备的同期进行,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炼轧厂针对实际情况,从基础工作抓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施工与生产准备工作交叉并进、安全并存。

在施工组织中,无论大小施工单位,只要参与工程施工,指挥部均要求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到规范施工,重点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劳保穿戴整齐,危险源(点)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指挥部还携同公司安全环保部、设备处及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关键时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落实相应的奖罚措施;在高温、多雨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季节,在特种设备使用及难度较大部位进行施工时,都要求施工单位制订安全预案,力争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工程建设树立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我们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装置,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为做好生产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我厂通过安全环保科牵头,组织各车间安全员每周进行多次安全大检查,纠正纠察我厂职工劳保穿戴不齐和违规操作的不良想象。在设备安装、调试、交付过程中,我们提前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了各类生产准备工作安全有序。

二、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炼轧厂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又有各单位抽调人员,还有一大批从第一炼钢厂、第三轧钢厂、第四轧钢厂等单位的分流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相差悬殊,大量职工的基本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新工艺、新设备、新环境,无论是对老职工,还是新成员,在安全上面临的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因对环境不熟悉,对设备性能掌握不透彻,对一些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对一些工艺流程及其能带来的危害还不很了解,都可能给安全带来隐患。氧气、煤气等易爆、有毒气体,铁水、钢水及热坯料等高温液体和固体,天车、一般的机电伤害、以及放射源等一个个危险源(点),遍布了整条生产线。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我们统一管理,明确分工,对口负责,构建安全责任网,从职工报到开始就着手安全教育。为抓好抓牢安全教育工作,厂、车间两级安全委员会克服职工多、场所少、教材缺等困难,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及时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学习和教育,组织三级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写作网。安全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填卡入档。在认真抓好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工作岗位,进行安全监护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生产现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通过督促职工深入学习《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确保广大职工掌握安全常识,尽快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为使安全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装备及岗位特点,并参照类似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出了我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点)处理预案、重点岗位的预知预控、特种设备、放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劳保用品的管理办法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打下了基础。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写作网。

另外,我们还即将着手“合格岗位人才”的评定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比干劲、比贡献,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安全、技术、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队伍。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

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以制度执行情况量化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厂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杜绝任何推诿扯皮和隐瞒事故的现象发生。这是第二炼轧厂对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人的基本要求。

因现场施工点多,作业面广,战线长,人员杂,外来施工队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大量职工到岗时间短,人心不稳、岗位环境不熟,这些都需要有一条“主线”来上下贯通,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二炼轧厂在组建了安全环保科后,本着全员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于7月1日成立了厂、车间两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和协调第二炼轧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在按照常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结合我厂需要,迅速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安全例会制度。

目前,各车间安全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涵盖了所有工种和岗位,初步形成了我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各车间专职安全员也已及时到岗,班组安全监督员已开始实施带证上岗制度。

各项安全任务、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自上而下”无障碍;各种安全隐患、信息、意见的反馈,“自下而上”无障碍;双向无障碍安全管理通道已在第二炼轧厂基本形成。

四、居安思危,开展“警示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鲜血换来的教训,决不能用鲜血来验证。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我厂早在工程指挥部时期,就针对同类型兄弟单位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通报、分析,通过剖其原因,究其根源,吸取经验教训,为广大职工敲响安全警钟。在将各类安全事故进行通报的过程中,让职工在真实的事例中加深认识,使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得到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针对安阳市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事故”、郑煤集团“10.20特大矿难”等这样的沉痛教训,我们除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外,还分析其事故原因、过程及后果,特别是针对兄弟企业发生的氧气爆炸、煤气爆炸及中毒、严重的钢包漏钢事故、以及各种机电伤害、天车伤害等事故,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谈体会、写感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通过组织学习《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做到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系统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3

一、打牢“安全”之基,确保施工与生产准备“安全并存”。

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施工现场,特别是进入施工高峰以来,大范围、长跨度、深基础、高厂房、立体交叉的施工环境,曾一度造成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现场大量设备的存放,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增多,生产准备的同期进行,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炼轧厂针对实际情况,从基础工作抓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施工与生产准备工作交叉并进、安全并存。

在施工组织中,无论大小施工单位,只要参与工程施工,指挥部均要求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到规范施工,重点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劳保穿戴整齐,危险源(点)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指挥部还携同公司安全环保部、设备处及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关键时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落实相应的奖罚措施;在高温、多雨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季节,在特种设备使用及难度较大部位进行施工时,都要求施工单位制订安全预案,力争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工程建设树立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我们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装置,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为做好生产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我厂通过安全环保科牵头,组织各车间安全员每周进行多次安全大检查,纠正纠察我厂职工劳保穿戴不齐和违规操作的不良想象。在设备安装、调试、交付过程中,我们提前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了各类生产准备工作安全有序。

二、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炼轧厂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又有各单位抽调人员,还有一大批从第一炼钢厂、第三轧钢厂、第四轧钢厂等单位的分流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相差悬殊,大量职工的基本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新工艺、新设备、新环境,无论是对老职工,还是新成员,在安全上面临的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因对环境不熟悉,对设备性能掌握不透彻,对一些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对一些工艺流程及其能带来的危害还不很了解,都可能给安全带来隐患。氧气、煤气等易爆、有毒气体,铁水、钢水及热坯料等高温液体和固体,天车、一般的机电伤害、以及放射源等一个个危险源(点),遍布了整条生产线。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我们统一管理,明确分工,对口负责,构建安全责任网,从职工报到开始就着手安全教育。为抓好抓牢安全教育工作,厂、车间两级安全委员会克服职工多、场所少、教材缺等困难,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及时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学习和教育,组织三级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写作网。安全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填卡入档。在认真抓好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工作岗位,进行安全监护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生产现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通过督促职工深入学习《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确保广大职工掌握安全常识,尽快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为使安全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装备及岗位特点,并参照类似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出了我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点)处理预案、重点岗位的预知预控、特种设备、放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劳保用品的管理办法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打下了基础。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写作网。

另外,我们还即将着手“合格岗位人才”的评定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比干劲、比贡献,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安全、技术、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队伍。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

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以制度执行情况量化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厂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杜绝任何推诿扯皮和隐瞒事故的现象发生。这是第二炼轧厂对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人的基本要求。

因现场施工点多,作业面广,战线长,人员杂,外来施工队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大量职工到岗时间短,人心不稳、岗位环境不熟,这些都需要有一条“主线”来上下贯通,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二炼轧厂在组建了安全环保科后,本着全员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于7月1日成立了厂、车间两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和协调第二炼轧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在按照常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结合我厂需要,迅速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安全例会制度。

目前,各车间安全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涵盖了所有工种和岗位,初步形成了我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各车间专职安全员也已及时到岗,班组安全监督员已开始实施带证上岗制度。

各项安全任务、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自上而下”无障碍;各种安全隐患、信息、意见的反馈,“自下而上”无障碍;双向无障碍安全管理通道已在第二炼轧厂基本形成。

四、居安思危,开展“警示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鲜血换来的教训,决不能用鲜血来验证。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我厂早在工程指挥部时期,就针对同类型兄弟单位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通报、分析,通过剖其原因,究其根源,吸取经验教训,为广大职工敲响安全警钟。在将各类安全事故进行通报的过程中,让职工在真实的事例中加深认识,使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得到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针对安阳市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事故”、郑煤集团“10.20特大矿难”等这样的沉痛教训,我们除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外,还分析其事故原因、过程及后果,特别是针对兄弟企业发生的氧气爆炸、煤气爆炸及中毒、严重的钢包漏钢事故、以及各种机电伤害、天车伤害等事故,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谈体会、写感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通过组织学习《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做到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系统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4

一、打牢“安全”之基,确保施工与生产准备“安全并存”。

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施工现场,特别是进入施工高峰以来,大范围、长跨度、深基础、高厂房、立体交叉的施工环境,曾一度造成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现场大量设备的存放,原创: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增多,生产准备的同期进行,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炼轧厂针对实际情况,从基础工作抓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施工与生产准备工作交叉并进、安全并存。

在施工组织中,无论大小施工单位,只要参与工程施工,指挥部均要求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到规范施工,重点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劳保穿戴整齐,危险源(点)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指挥部还携同公司安全环保部、设备处及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关键时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落实相应的奖罚措施;在高温、多雨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季节,在特种设备使用及难度较大部位进行施工时,都要求施工单位制订安全预案,力争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工程建设树立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我们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装置,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为做好生产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我厂通过安全环保科牵头,组织各车间安全员每周进行多次安全大检查,纠正纠察我厂职工劳保穿戴不齐和违规操作的不良想象。在设备安装、调试、交付过程中,我们提前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了各类生产准备工作安全有序。

二、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炼轧厂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又有各单位抽调人员,还有一大批从第一炼钢厂、第三轧钢厂、原创:第四轧钢厂等单位的分流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相差悬殊,大量职工的基本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新工艺、新设备、新环境,无论是对老职工,还是新成员,在安全上面临的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因对环境不熟悉,对设备性能掌握不透彻,对一些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对一些工艺流程及其能带来的危害还不很了解,都可能给安全带来隐患。氧气、煤气等易爆、有毒气体,铁水、钢水及热坯料等高温液体和固体,天车、一般的机电伤害、以及放射源等一个个危险源(点),遍布了整条生产线。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我们统一管理,明确分工,对口负责,构建安全责任网,从职工报到开始就着手安全教育。为抓好抓牢安全教育工作,厂、车间两级安全委员会克服职工多、场所少、教材缺等困难,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及时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学习和教育,组织三级安全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填卡入档。在认真抓好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工作岗位,进行安全监护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生产现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通过督促职工深入学习《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确保广大职工掌握安全常识,尽快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为使安全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装备及岗位特点,并参照类似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出了我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点)处理预案、重点岗位的预知预控、特种设备、放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劳保用品的管理办法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打下了基础。

另外,我们还即将着手“合格岗位人才”的评定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比干劲、比贡献,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安全、技术、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队伍。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

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以制度执行情况量化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厂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杜绝任何推诿扯皮和隐瞒事故的现象发生。这是第二炼轧厂对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人的基本要求。

因现场施工点多,作业面广,战线长,人员杂,外来施工队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大量职工到岗时间短,人心不稳、岗位环境不熟,这些都需要有一条“主线”来上下贯通,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二炼轧厂在组建了安全环保科后,本着全员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于7月1日成立了厂、车间两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和协调第二炼轧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在按照常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结合我厂需要,迅速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安全例会制度。

目前,各车间安全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涵盖了所有工种和岗位,初步形成了我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各车间专职安全员也已及时到岗,班组安全监督员已开始实施带证上岗制度。

各项安全任务、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自上而下”无障碍;各种安全隐患、信息、意见的反馈,“自下而上”无障碍;双向无障碍安全管理通道已在第二炼轧厂基本形成。

四、居安思危,开展“警示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鲜血换来的教训,决不能用鲜血来验证。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我厂早在工程指挥部时期,就针对同类型兄弟单位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通报、分析,通过剖其原因,究其根源,吸取经验教训,为广大职工敲响安全警钟。在将各类安全事故进行通报的过程中,让职工在真实的事例中加深认识,使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得到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针对安阳市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事故”、郑煤集团“10.20特大矿难”等这样的沉痛教训,我们除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外,还分析其事故原因、过程及后果,特别是针对兄弟企业发生的氧气爆炸、煤气爆炸及中毒、严重的钢包漏钢事故、以及各种机电伤害、天车伤害等事故,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谈体会、写感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通过组织学习《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做到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系统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5

一、打牢“安全”之基,确保施工与生产准备“安全并存”。

在120吨转炉—炉卷轧机施工现场,特别是进入施工高峰以来,大范围、长跨度、深基础、高厂房、立体交叉的施工环境,曾一度造成整个施工现场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再加上现场大量设备的存放,设备安装调试人员的增多,生产准备的同期进行,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炼轧厂针对实际情况,从基础工作抓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施工与生产准备工作交叉并进、安全并存。

在施工组织中,无论大小施工单位,只要参与工程施工,指挥部均要求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做好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到规范施工,重点施工部位提前制定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劳保穿戴整齐,危险源(点)必须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指挥部还携同公司安全环保部、设备处及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在关键时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落实相应的奖罚措施;在高温、多雨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季节,在特种设备使用及难度较大部位进行施工时,都要求施工单位制订安全预案,力争把一切不安全、不文明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工程建设树立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我们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装置,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为做好生产前的安全准备工作,我厂通过安全环保科牵头,组织各车间安全员每周进行多次安全大检查,纠正纠察我厂职工劳保穿戴不齐和违规操作的不良想象。在设备安装、调试、交付过程中,我们提前制订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了各类生产准备工作安全有序。

二、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炼轧厂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又有各单位抽调人员,还有一大批从第一炼钢厂、第三轧钢厂、第四轧钢厂等单位的分流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经验相差悬殊,大量职工的基本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新工艺、新设备、新环境,无论是对老职工,还是新成员,在安全上面临的都是一次新的考验。因对环境不熟悉,对设备性能掌握不透彻,对一些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对一些工艺流程及其能带来的危害还不很了解,都可能给安全带来隐患。氧气、煤气等易爆、有毒气体,铁水、钢水及热坯料等高温液体和固体,天车、一般的机电伤害、以及放射源等一个个危险源(点),遍布了整条生产线。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我们统一管理,明确分工,对口负责,构建安全责任网,从职工报到开始就着手安全教育。为抓好抓牢安全教育工作,厂、车间两级安全委员会克服职工多、场所少、教材缺等困难,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及时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学习和教育,组织三级安全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填卡入档。在认真抓好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还结合工作岗位,进行安全监护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生产现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通过督促职工深入学习《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确保广大职工掌握安全常识,尽快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为使安全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工艺装备及岗位特点,并参照类似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出了我厂的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点)处理预案、重点岗位的预知预控、特种设备、放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劳保用品的管理办法等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打下了基础。

另外,我们还即将着手“合格岗位人才”的评定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比干劲、比贡献,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安全、技术、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能满足岗位要求的职工队伍。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

用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以制度执行情况量化责任,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厂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安全无障碍管理通道,杜绝任何推诿扯皮和隐瞒事故的现象发生。这是第二炼轧厂对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人的基本要求。

因现场施工点多,作业面广,战线长,人员杂,外来施工队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大量职工到岗时间短,人心不稳、岗位环境不熟,这些都需要有一条“主线”来上下贯通,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二炼轧厂在组建了安全环保科后,本着全员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于7月1日成立了厂、车间两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和协调第二炼轧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二炼轧厂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在按照常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结合我厂需要,迅速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并制定了安全例会制度。

目前,各车间安全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基本涵盖了所有工种和岗位,初步形成了我厂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各车间专职安全员也已及时到岗,班组安全监督员已开始实施带证上岗制度。

各项安全任务、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自上而下”无障碍;各种安全隐患、信息、意见的反馈,“自下而上”无障碍;双向无障碍安全管理通道已在第二炼轧厂基本形成。

四、居安思危,开展“警示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鲜血换来的教训,决不能用鲜血来验证。在日常安全管理中,我厂早在工程指挥部时期,就针对同类型兄弟单位所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通报、分析,通过剖其原因,究其根源,吸取经验教训,为广大职工敲响安全警钟。在将各类安全事故进行通报的过程中,让职工在真实的事例中加深认识,使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得到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事故应变能力。针对安阳市信益二期工程“5.12特大事故”、郑煤集团“10.20特大矿难”等这样的沉痛教训,我们除对全厂干部职工进行通报外,还分析其事故原因、过程及后果,特别是针对兄弟企业发生的氧气爆炸、煤气爆炸及中毒、严重的钢包漏钢事故、以及各种机电伤害、天车伤害等事故,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谈体会、写感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通过组织学习《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做到理论与事例相结合,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系统地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6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7

一、关于全区综合经济管理和服务工作

1、强化协调,加强督导,全面完成国民经济指标。

一年来,我局围绕全区经济工作的目标,坚持调度分析,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特别是四季度以来,重点对照完成全年任务难度较大指标,剖析原因、深入实际、加强督导,保证了全区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200*年全区国民经济指标完成如下: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5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44.5%,销售18.92亿元,同比增长46%,销售利税率达9.32%。三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9.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2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财政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0%。

2、认真编制各项计划,积极谋划广陵经济发展。

200*年是我区区划调整后的第一年,也是广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始年。为适应经济加快发展的形势,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各项经济指标,及时上报给区委、区政府。下半年,根据市计委及区委、区政府二次指标的调整意见,我局按照与时俱进,自我加压的要求,重新调整指标下达给各乡镇、街道及各经济主管部门,分解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同时,按区委、区政府要求,在认真分析200*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广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原则,经反复论证、综合平衡,制定出《广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各乡镇、街道、系统200*年分解目标,为广陵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具体服务工作。

3、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推动全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计划部门综合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经济形势的跟踪、监测、分析工作。按季召开经济分析会,对各部门经济走势和发展后劲进行分析交流,对新增因素进行排查,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过堂,着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一季度还召开全区企业负责人座谈、动员会。从招商引资新办新增、技改新增、重组新增、改制新增、自然新增等方面加强对来年经济增长点的调查,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为区领导准确掌握我区的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准确、细致的材料。

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工作,及时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重点、热点问题,认真剖析,提出建议,积极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一年来共起草撰写了《关于八大重点工作课题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调研报告》、《200*广陵区质量振兴工作情况汇报》等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做好投资服务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工业技改投入3.5亿元,同比增长28.7%。在投资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准确、及时、按质完成各类统计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二是积极帮助基层单位争取优惠政策,全年共帮助有关项目单位享受国家设备低扣所得税300万元。三是加大技改工作督查力度,定期召开投资工作分析交流会。实行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简报制度,经常深入到有关乡镇、街道、部门和富源钢厂、保来得公司等重点项目单位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四是通过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对每个项目敲定落实,按照可靠程度进行分类汇总,完成了2*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在项目审批上,我们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做到随到随批,立等可取,特殊情况下不能立即办理的,也一定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5、强化服务协调,各项职能工作平稳推进。

立足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牵头,积极为部门和基层企业搞好服务,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做好与市经贸委、电力处、能源处、市节水办和供电部门的协调工作。全年新创节水型企业一家,帮助4家企业进行电力增容,节省相关费用40万元,帮助争取2家企业电费折让30万元。全区耗标煤4800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7吨标煤/万元,比去年下降4.5%。今年用电高峰期间,帮助灯泡厂、富源钢厂、华扬蓄电池等企业和供电部门及有关单位多次协调,缓解了他们电力紧张问题,使生产正常进行,大大减少了企业损失。全区列入考核的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5.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一次合格率达96.1%。26家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0认证,还有的通过了ISO14000环保质量认证。全年全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45项,其中形成批量、小批量或获得样品的达35项,新产品产值率达23%,新产品销售约占全区工业产品销售的22%,科技进步贡献42%。落实国家火炬计划2项,火炬计划贷款贴息项目1项,省高科技项目4项。

二、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

200*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今年初,区政府下发了《扬州市广陵区行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规定》、《扬州市广陵区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对区长、副区长、各主管部门正副职领导、区安监局等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监管,审批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予以了界定,明确了责任追究的方式和标准。全区六个乡镇、街道也建立了责任规定追究制。

二是认真组织安全生产各类检查。200*年,区安委办组织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安全检查,区有关领导带队参加。各职能部门联合组织各类专业性检查6次,全区各类检查共查出事故隐患500余条,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共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80余份,对查出的隐患,均落实整改方案,限期整改,隐患整改率达95%以上。

三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充分发动全区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开展了《安全生产法》系列宣传,组织6000余人参加《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培训宣传骨干227人。组织各类培训5期,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技人员、特种作业人员200余人。全区新职工、转岗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率达98%以上。

四是全面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要求,我区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民用爆炸物品、船舶行业及建筑行业等五项专项治理,明确了专项治理的牵头部门。各牵头部门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并认真部署,各项治理工作取得圆满的效果。

五是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基础工作。全区认真组织了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达标工作,6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实行“对口管理、条块结合”,并落实了人员、经费、交通、办公条件等问题,各项制度、台帐基本健全,安全检查进行有序,安全生产实现监管前移,重心下移。

三、关于区直工业经济改革和发展

1、强化服务、协调和管理,系统工业指标创历史新高。

200*年,区直工业实现现价产值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9%,产品销售收入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均创历史最高,改变了区直工业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重点企业富源钢厂、正大桅灯、大力工具、金利机械发挥了骨干支撑作用。全年完成集贸成交额7240万元。

按照全区工业分解指标,依据区直企业的实际情况,下达各企业经济目标,并制定目标考核责任书,细化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每月召开区直工业经济分析会,狠抓督查工作,并不间断地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摸底,及时找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研究制定解决办法。

2、强化招商意识,招商引资取得实质性突破。

全局上下齐发动,按照“四个一”要,真正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新局面,利用一切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资源牵线搭桥,拓宽信息渠道。全年共接待洽谈国内外客商60余批次,项目涉及工业、商业、贸易、房地产、资金担保等领域。今年参加了广东中山招商会、厦门招商会、上海招商会、南京招商会等,结识了一批客商,掌握了一批信息源。全年完成民资170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合同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实际到帐5万美元,实现利用外资零的突破。

3、加快企业改制,改革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强化组织领导,针对15家关、停、破企业和14家运转企业的实际,成立计经局企业改革解困小组,对照市、区政策,按照“先易后难,一厂一策,逐一了断”的方针,制定了深化企业改革的初步方案,明确了任务、工作步骤及具体措施。木器厂、新兴饮料厂、家具公司和车船公司4家企业作为第一批改革单位,已分别进驻改革工作小组。新兴饮料厂和木器厂的清算工作已经结束,大部分职工已经实施断。红旗印刷厂已基本完成改制的有关准备,明年一季度将正式启动。对塑六、塑三等破产企业,一方面做好职工的上访接待和说服工作,另一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争取保障职工的生活费和医疗保险费用,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新增加进医保职工1996人。“退城进园”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园区250亩土地已基本划定,土地打包收购协议已签定,拿到首期预付款960万元。

四、机关内部管理

坚持把加强机关建设作为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力保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入手,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使机关整体形象和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变化,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定期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区五届六次会精神等。在业务知识方面,参加了市计委组织的信息化工程培训,区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素质教育培训、外语培训和普通话培训,机关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着力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机制和行为,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做到:珍惜岗位、勤奋工作、尊章守纪、依法行政、相互关心、共同提高。在充分发挥各科室职能作用,各科室及全体人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发扬机关内部团结协作精神,不断增强为基层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文明行政、文明服务的水平。通过学习、教育,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有了积极转变,保持了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着力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积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以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目的,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大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学习区纪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有关廉洁从政规定的通知》精神,在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上牢筑反腐堡垒;认真开展效能监察,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提出的“五个不准”、“五个严禁”、“四个严格控制”和“四个坚决制止”的要求,规范公务用餐接待制度,杜绝“吃、拿、卡、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003年本系统内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四是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保障,下半年对机关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不适宜形势要求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对内容不全、措施不实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并研究制定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机关干部考勤和请假制度》、《公务用餐接待制度》,营造了规范、严谨、有序的工作环境。

五是着力规范财务管理。本着理清的原则,对计经局和联社资产财务现状、12家困难企业解困资金使用状况进行了清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所有的资金支出实行分管领导把关、专人核准监督、“一支笔”批准的管理办法,以及分帐收支、独立核算、集中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8

实习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工厂,听到那机器的嗡嗡声,和看那员工热火朝天的工作环境,使我目不暇接,不知所措,这是个部级中型热轧轧钢厂,在领导的安排下,进厂的第一件事是安全教育,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才分配了岗位,我的岗位是打牌室,室内有两台电脑,一台是电子过榜电脑,另一台是全自动控制打牌机,在师傅的安排下我坐在电脑前,师傅给我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拿起两个牌放在打牌机的卡子上,一按键就自动打起牌来,我心里想就这么简单,我一看就会了,我拿起牌又要打,师傅且说;打牌,得分批号和炉号,好的我知道了,我打完了一批,接着又打下一批,下一批打完后师傅说我打错了,一看才知道换了批号没换炉号。标牌是挂在钢筋上的,上面标着厂址、规格、生产日期、和生产班次。也就是说如果售出的钢材有什么质量异议,跟着标牌可以查到生产厂家和班组,如果标牌打错了,就所以混批混号的质量事故。啊;下我一跳,一个小小的标牌有这么重大的责任。

后来,我在工作中特别的操心,认真的学习每一项工作,得到了师傅的一致好评。

时间飞驰,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学会了打牌又学会了打捆,接下来我想学一下焊工技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领导终于同意了。第二个月我就开始学电气焊了,进了电气焊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还是讲安全,电气焊是一种特种作业,稍微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它存在的危险有:爆炸、着火、以及对本人的伤害,所以说安全在任何岗位也是讲得最多的事。进入岗位的第一天我认识了电气焊所用的工具,正好班组在下料,我看着师傅们干得很简单,我想试一试,我接过割枪,开开乙炔和调节氧气手柄,我没带打火机,这时师傅拿了出来,第一次点火心里有些胆确,险些烧住手,把火焰调到最佳开始操作,把火焰对准钢板的边缘开始预热,等把钢板烧红了之后,慢慢开割枪上方的高压氧手柄,顺着划线往里走,这时候我的手有些发抖,割枪嘴也就不由得偏离了划线,割得很不整齐,结果把那块钢板割费了,不管怎样总算把这一道线割掉了,看来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来我在一块废钢板上练了很久。我正练得起劲,师傅说;学会了下料,下面学焊接,他拿来两根圆钢,让我把两根圆钢焊接起来,我小心翼翼的拿起焊把,把两根铁棒放平在地面上,接着在圆钢上引弧,渐渐过渡到铁棒上,现将铁棒两端焊接起来,然后再从头至尾的运条,由于运条的铁棒中间的时候速度快了一点,以至于留下了一条裂缝,我愿以为再用电弧焊一下这个地方就可以了,没想到补焊的地方与之前焊的很不协调,于是,师傅告诉我再将整个焊缝焊一遍近,看起来比较整齐,焊完后果然比刚才焊得好看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有时间我就干,慢慢的找到了感觉,干得也越来越好。这才是第一步,以后要学得还很多,我庆幸我学的机械电子这个专业,在任何地方都能用上,制图下料和看图纸.今天班长拿来一张简单的图纸说:这项任务有你自己来完成,用料有40mm角钢、6mm铁板,我接过图纸看了一下,是一个小平台,尺寸是:长、宽、高分别是,500mm,400mm,500mm,我拿出石笔和直角尺在角钢上划起来,500mm的4根、400mm的4根、320mm4的根,然后又在铁板上划出400x500mm,画完后我拿起割枪开始下料,下完料后是连接,我把角钢放在工作平台上,对齐后开始焊接,把框架连接好后再拔下好的铁板放在框架上焊好,这项工作就基本完成了,然后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刷漆,班长笑了笑说:不错,我的心里也很高兴。这是我实习三个月来的第一件作品,也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通过这三个月的实习生活,使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回想起刚进公司那呆板无知的样子,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使我很无助,凭着我强大的自信心,我挺了过来,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生活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在生产一线完全不同于市里的营业部门,和事业部门,劳动强度是如此的强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拥有自信心才能克服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想起这三个月的实习时间,总感觉时间太短太短,好像什么都刚刚步入正轨,就已经要结束了,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道离别的依依不舍,又苦也有甜,但无论怎样这些都将成为我的美好的回忆,更是我的人生的财富。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9

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强按照“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企业重要思想要求,党总支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总要求,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加强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组织能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安装二分公司的设立与组建,分公司和各项目部领导班子9人分别来自公司不同的单位,新的组织结构运行有一个磨合阶段,如何缩短磨合期,是班子运行、班子建设以及完成年度管理目标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的找中层管理干部谈心,摸清思想动向,进行领导层心交心,真心实意地交谈,解除部分思想“疙瘩”。基本上做到了党政一心,遇事勤沟通;并深入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职工在想什么、做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通过和职工的多次谈心,把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列出来,随时和行政领导沟通,化解了一些工作中的矛盾。党总支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及项目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项目班子成员交心通气会,提高了项目班子成员自我分析、管理、约束的能力,促进了班子、员工的和谐。

二、加强分公司党组织建设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突出。2007年,总支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经营、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建工作上,不断融合、创新、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在湘钢项目部,设立了“共产党员挂牌上岗”,表现出了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风格,为项目员工起到了表率作用;在杭钢项目部,开展了党建促团建,项目党支部根据团员青年活泼好胜的特点,在烧结工程中建立了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三个青年突击队,激发了青年健康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一年内,发展党员5名,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5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人,拟发展党员4人,有1名预备党员年内转正,党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

三、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工作。按照公司党委、纪委的要求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支与项目部党支部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贯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同布置同落实。根据总支的安排,实施了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重要物资采购、工程分包的效能监察与流程的审议,并设立了分公司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合理化建议电子意见箱》,采纳了党员和员工的意见,归纳整理完善了施工项目在经营、物资、工程、综合等4大部分30个业务管理流程,促进了党员和管理人员能力和态度的平衡发展,提高了团队查找差距、自我诊断、改善工作绩效的能力。如在杭钢烧结工程的内部5项标的为591万元的大宗材料采购招标中,通过效能监察,降低成本31万元。在日常工作中分公司领导成员能够坚持自查自纠,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状态,实事求是,坚持按制度办事;没有化公为私,假公济私行为;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戚朋友牟取不正当利益;没有送收各种“红包”、有价证卷、礼品、礼金;没有接受可能影响企业的宴请;没有组织和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各种高消费活动;没有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

四、加强综合管理,营造项目文化氛围。在公司“制度有限,管理无限”的企业理念指引下,党总支配合行政,围绕着企业规模、效益、人才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和改进了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了较好的项目文化气氛。公务员之家

一是站稳湘钢攻克杭钢,确保产值上规模。本人与班子成员一道紧紧围绕公司的年度总目标,认真实施公司分解分公司年度产值1个亿目标的组织管理,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今年施工生产任务繁重、困难巨大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主动,迎难而上,打破“3.19”事故以及工程场地、工序、资金、设计、图纸、甲供等影响与限制,采取专业队作业承包、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全员劳动竞赛等绩效考核措施,充分挖掘了全体员工的内在潜力,实现了杭钢烧结工程步步跟进、湘钢工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生产势头。全年可完成工作量1.1亿元以上,产值目标提前实现全年任务。湘钢工程的劳动竞赛被评为集团公司的先进集体,由此本人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工会工作者。

二是抓项目班子管理,促效益增长。围绕着工程的人、机、料等环节,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班子岗位职责,有效地促进了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了班子的管理能力。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方案优化,发挥了人、财、物的最大效应,且以最低的投入满足合同要求。尤其是在杭钢和江阴工程的签证与结算中得到了最佳体现。剔除杭钢“3.19”事故的效益磨损,分公司仍将完成公司年度费用的上缴。

三是抓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配置。在今年分公司总量不断扩张的情况下,造成了分公司人才的紧缺,本人与班子成员一道及时建立了人才的能力导向、业绩导向、成就导向机制,把内部有能力、有潜力、品质好的人才发掘出来,加以重用。大胆启用已经发展成熟的青年人才,使7名青年人才进入项目重要管理岗位挂职锻炼,成为分公司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分公司四个重点项目由他们组织施工,均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从而增强了项目班子、项目质量、项目安全、项目诚信的可塑性,为全面实现分公司年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钢厂安全教育范文篇10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