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全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6 17:18:15

法治安全知识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贯彻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为基础,进一步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社会治安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成果的政治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公司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宣传,组织公司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全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全国,省,市政法(综治)省,市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关精神,并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组成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摆上公司和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综治领导责任制,通过公司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书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各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增强综治协调能力,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综治组织,认真抓好公司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广泛宣传发动,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综治意识和素质,防止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二,以创安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公司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与工地,工地与班组,班组与工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加强对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入工地工人都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公司还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的"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这个安全理念,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建筑施工安全教育读本》,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消防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和紧急救护等知识,举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学习资料,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使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完善机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搞好公司综治工作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使“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深入人心,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舆论引导,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三、活动时间

2016年8月13日至8月30日。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一)认真开展安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各村居、各部门要组织安全生产宣讲团,深入企事业,经营单位集中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落实安全责任,推动依法治安,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依法治安意识和全民安全文明素质。

(二)各村居、各部门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一是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常识和自救互救方法等,回答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二是开展企业宣传咨询活动。企业要结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通过橱窗、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公布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落实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开展微信传播安全知识活动。鼓励广大群众把参加咨询日等“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自拍照,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及安全生产的期望寄语等分享到朋友圈,并“@你最想@的人”,开展“我为安全生产代言”@微信接力活动。

(三)举办“守护生命”安全知识竞赛。各村居、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安全素养为宗旨,紧密围绕学习贯彻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过有奖竞答和电视辩论赛等形式,面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层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四)举办“安全发展忠诚卫士”演讲比赛。各村居、各部门要结合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层层开展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主题演讲活动,并择优组成演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演讲,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和塑造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干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好作风、好形象。

(五)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各村居、各部门要选择生产安全典型事故案例,通过警示教育展、专题研讨和媒体展映等形式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切实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六)广泛开展媒体宣传活动。要通过主流媒体、行业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台等新媒体刊发署名文章、开设专版专栏、开展在线访谈、刊播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新闻采访专题行活动,突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宣传。积极参加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行”活动,统筹做好安全隐患曝光、典型经验介绍、科技兴安宣传等工作。同时,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公开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进展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情况,安全生产企业“黑名单”等内容,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七)配合开展全国性安全生产宣讲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将举办“守护生命”安全知识大赛、“安全发展忠诚卫士”演讲比赛、安全文化精品网上博览会,各村居、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策划开展类似宣教活动,积极投稿,以有效方式实现安全文化精品的广泛展映和快速共享。

(八)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各村居、各部门要坚持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原则,以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涉爆粉尘、劳动密集型企业、汛期和校园安全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防灾、逃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要认真组织评估、总结和宣传,切实提高演练的严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演练优化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提高实战能力。

(九)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要积极动员组织企业职工、社会公众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即时拍即时传,并上传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官方网站邮箱或微信公共平台,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能力。

(十)开展行业性、社会性宣传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安岗在行动”、“五好文明家庭”、“平安校园”、“安全合格班组”、“道路交通安全年”和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具有行业领域特色的传统活动。公安、交管、村建、农业、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本行业领域安全工作特点,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区宣传栏、显示屏的作用,播放专题宣传片,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各级宣传部门要指导各类媒体加强宣传,通过播放专题节目、开设专版专栏、刊播公益广告等形式,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扩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工作实效。各村居、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活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定方案,认真部署动员,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要转变思想,改进方式方法,以企业一线员工为主要宣教对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紧扣主题、因地制宜、扎实深入地开展活动,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有效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3

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使“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深入人心,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舆论引导,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三、活动时间

8月1日至8月30日。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一)认真开展安全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各村居、各部门、各企业要组织安全生产宣讲团,深入城区、乡镇和重点企业,集中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落实安全责任,推动依法治安,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依法治安意识和全民安全文明素质。

(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各村居、各部门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一是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常识和自救互救方法等,回答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二是开展企业宣传咨询活动。企业要结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通过橱窗、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公布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落实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开展微信传播安全知识活动。鼓励广大群众把参加咨询日等“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自拍照,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及安全生产的期望寄语等分享到朋友圈,并“@你最想@的人”,开展“我为安全生产代言”@微信接力活动。

(三)举办“守护生命”安全知识竞赛。各村居、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安全素养为宗旨,紧密围绕学习贯彻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过有奖竞答和电视辩论赛等形式,面向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层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四)举办“安全发展忠诚卫士”演讲比赛。镇安委办、各部门要结合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层层开展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主题演讲活动,并择优组成演讲团,深入企业开展巡回演讲,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和塑造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干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好作风、好形象。

(五)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镇安委办、各部门要选择生产安全典型事故案例,通过警示教育展、专题研讨和媒体展映等形式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切实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六)广泛开展媒体宣传活动。要通过媒体、微信、等新媒体刊发署名文章、开设专版专栏、刊播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新闻采访专题行活动,突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宣传。积极参加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行”活动,统筹做好安全隐患曝光、典型经验介绍、科技兴安宣传等工作。同时,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公开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进展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情况,安全生产企业“黑名单”等内容,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七)配合开展全国性安全生产宣讲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将举办“守护生命”安全知识大赛、“安全发展忠诚卫士”演讲比赛、安全文化精品网上博览会,各村居、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策划开展类似宣教活动,积极投稿,以有效方式实现安全文化精品的广泛展映和快速共享。

(八)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各村居、各部门要坚持贴近实战、注重实效原则,以油气管道、危险化学品、涉爆粉尘、劳动密集型企业、汛期和校园安全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防灾、逃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要认真组织评估、总结和宣传,切实提高演练的严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演练优化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提高实战能力。

(九)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要积极动员组织企业职工、社会公众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做到即时拍即时传,并上传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官方网站邮箱或微信公共平台,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能力。

(十)开展行业性、社会性宣传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安岗在行动”、“五好文明家庭”、“平安校园”、“安全合格班组”、“道路交通安全年”和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具有行业领域特色的传统活动。公安、交通、住建、农业、水利、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本行业领域安全工作特点,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企业和社区宣传栏、显示屏的作用,播放专题宣传片,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各级宣传部门要指导各类媒体加强宣传,通过播放专题节目、开设专版专栏、刊播公益广告等形式,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扩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工作实效。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各部门也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活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定方案,认真部署动员,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要转变思想,改进方式方法,以企业一线员工为主要宣教对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紧扣主题、因地制宜、扎实深入地开展活动,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有效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4

一,制定了《创建平安学校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党支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处室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抓好综治宣传,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意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综治宣传,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6.26"世界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认真抓好普法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理进程,提高全民的法制理念.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平安创建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参与平安创建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学秩序井然有序,群众生活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祥和,团结的气象.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并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法治意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全体教职工人人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教师岗位安全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了"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为学校的教育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不忘加强学校周边环境三整治,使青少年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

4,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与各处室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了每一个教职工的身上.

5,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门卫工作制度》,《门卫工作职责》,《小学安全工作制度》,《小学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6,加强门卫管理,门卫人员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对出入学校的人员,车辆,进行认真的盘查,登记,防止了一些"地痞","地霸"和不法分子进入校内,确保了校内的公,私财物的安全.

7,加强了每天的24小时的值班室值班和在全校巡逻制度.每天都有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带班,综治成员值班巡逻,特殊时期学校还抽调学校其他处室中层领导参与值班,确保了学校的安全与安定.

四,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本期组织师生学习并开展了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安全教育周","消防常识"讲座,"调查身边不安全因素"的社会调查等活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广大师生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同时,还利用晨会,班队活动,活动课,思品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天然气,液化气或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或座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或座"四无"(无刹车,无铃,无牌照,无驾照)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上学.

4,向师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预防因饮用水不洁造成的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5,切实做好食堂常规卫生规范和餐饮具的消毒,清洁,保洁工作,搞好校园环境的消毒,杀菌,灭事事,四害工作.

6,对师生宿舍.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保管室,压力容器,燃气管道,电路网线等重点部位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7,开展好消防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禁止学生在林区用火,树立安全用火意识.

8,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安全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是利用开学典礼之际,启动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倡仪书.

二是全校师生观看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和安全知识光碟.

三是开学当天,在学校校门口醒目处悬挂《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广大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幅标语.

四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一是举办"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二是各班开展一次"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三是学校组织学生收看安全知识光碟.四是邀请交通,消防,健康等方面的专家讲座,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安全教育.

五是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人寿杯"首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主题征文比赛.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爱护孩子"学生安全教育征文活动.

五,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镇派出所,交警队,综合治理,卫生防疫,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和安全知识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强化安全教育和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常抓不懈","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教育,警钟长鸣"的安全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做到所辖范围安全工作隐患清,责任明,制度严,措施实,将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以确保教师和学生及幼儿的生命安全,物质安全和校舍安全,为创建良好的育人,保教环境,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全校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群防群治,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把事关师生生命的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留盲点,不出漏洞.上室外活动课,教师课前必须检查活动器材有无安全隐患,及时沟通信息,加强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偶发事件.

3,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日查,日报,周结"制度,以确保师生及幼儿的人身安全."日查":由班主任,值周教师,值周行政负责.值周教师和值周行政必须做到安全检查"四快"(眼快——随时观察,看护;嘴快——随时教育,提醒,及时报告,联系;手快——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报告并记录;腿快——安全检查要勤快,不留盲点).值周行政负责当周的安全责任和完善当周的薄记表册."周结":每周周前会上必须有值周行政的安全工作总结.

4,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制度.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5

多年来,我局根据普法工作要求,从教育局到学校都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配备了法制宣传员,教育局由法宣综治室负责,学校由政工处负责,制定了普法规划,每年都作出了相应的具体安排,还将此项工作列入各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年终目标管理考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法制教育内容,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了自觉守法、护法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充分运用广播、录像、板报、标语、墙报、展板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基层学校共设立了法制宣传栏230多个(包括村小),每年出刊2840多期,播放法制宣传片170多场,学校播发广播稿720多篇,举行全县性普法考试10多次,每次参考人数均达51000多人,请公安、司法人员上法制课各校每年一次,受教育面达100%,每年教育局举行一次专业法巡回宣讲。

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年内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的号召,全县中小学校都创建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制作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传展板,同时印发了各年度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了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在宣传活动中,做到安全、法制教育“四保证”,即教材保证、课时保证、活动保证、经费保证。

各中小学全面落实了法制副校长的责任,强化了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每学期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了2次以上法律辅导(讲座)。

各班主任能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初中和高中学生着重学习了《宪法》、《刑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国防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以及有关禁毒、禁赌和禁止邪教等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辨别是非能力。通过早抓、细抓,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年的12月4日法制宣传日,各学校均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

在全面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学习的同时,还重点把相关的普法内容渗透到政治和思想品德课中,做到期中期末有考试,还抓了学校普法试点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联合教育体系。

通过学习《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及《治安处罚条例》等,各校狠抓后进生转化和劣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了文明健康的有益课外活动,清查了各校不健康书刊、图片等。同时积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支持,对校园周边200m以内一些违规经营的饮食摊点、歌舞厅、录相厅、游戏厅、网吧等进行整治,查处了、打架斗殴、进网吧等不良现象,整治了流动摊点,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逐年减少。

通过开展《义务教育法》宣传、学习,学校、家庭、学生知道了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履行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安全法》等,各校建立完善了系列安全制度,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共同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事故图片展,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发放《安全知识》小册子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除开学初的例行检查外,我局还会同安监局、交警、质监等部门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检查,积极营造和谐平安的育人环境。

通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学习,使大家知道贯彻好这部法律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法定义务。对于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结合本单位及各校实际,认真落实了执法责任制,例如:要使青少年犯罪率下降,就得抓后进行转化和劣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基本杜绝流生。历年来各校都将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实到班主任身上,实行跟踪调查,开展帮教活动,教师上门动员流生返校,推行了学校对年级组、班级组负责的承包责任制,形成了综合防范的措施。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6

1实验室危险源头众多

高校实验室里经常用到各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剧、特种设备等,这些材料和设备都易引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3-4]。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也频频见诸报端。例如:浙江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做实验室中,误将一氧化碳气体接至一位博士生所处实验室的输气管,致使该名博士窒息死亡[5];东北农业大学也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动物免疫检查,导致28名师生在实验室感染布鲁氏杆菌传染病[6]。众多实验室安全事故表明一旦缺少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人员没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安全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必然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

2实验室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

2.1安全意识单薄

首先,客观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其次,虽然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步有了提高,但是许多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将安全教育列入到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没有完整的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缺乏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往往使安全教育形式化、表面化,不科学的安全教育无助于形成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习惯,甚至使之应付了事,安全教育无法深入人心[7-13];最后,实验室人员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缺乏遵守规章的意愿,众多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实验人员为图省事,违章操作规程造成的。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一个重要表现为废气、废液、废渣的“三废”处理,有的实验室为贪图方便和节省费用,把化学废液倾倒入下水道中,或随意丢弃有毒废物,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14]。为防止实验室废弃物的错误处理,对人员造成健康安全影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应当加强“三废”的安全环保意识教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三废。一般化学品实验产生的有毒废气,需通过通风橱和通风管道,进过过滤、稀释和其他处理办法后排入到空气中;化学废液根据不同种类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容器外标明废液的名称、数量,必要时需要实验室先进行预处理,再由学校组织统一收集、存放、集中委托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废液回收处理;能够自然降解的有毒废渣,要集中深埋,实验室无法处理的废渣,也要委托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废渣回收处理。

2.2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

由于高校实验室种类繁多,加上实验设备不尽相同,各类实验室危险源也不一样,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很大复杂性,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实验室危险源主要来自:化学危险品、易制毒、剧、易燃易爆品、高温高压设备、气瓶、电器设备、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等等。高校对于各类危险源都应该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而且实验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例如:剧使用管理非常严格[15],购买剧必须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许可证后方准购买;剧使用中实行“五双”制度管理,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剧使用场所和操作人员,必须配有专用的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否则不得离开作业场所;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剧毒化学品,并且不得在剧毒化学品场所饮食;剧必须储存于库房保险柜中,库房安装报警器等。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安全技防实施落后,往往是造成实验室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安全技防是学校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防范在安全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完善的技防能够保障实验室安全[16]。高校实验人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熟悉实验设备的安全技防设备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高校气瓶管理不当也经常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我们在实验室检查中经常看到未固定的气瓶,有的甚至摆放在过道中,一旦钢片滑倒后极易造成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所有使用气瓶的实验室都应安装铁链固定在墙上或安置在钢瓶推车上,并配备和使用其他的技术防护措施。

3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

3.1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掌握相应安全知识,知道实验室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这些法律法规给予安全教育的法律指导,使得安全教育有法可依。实验人员主要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如果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强,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们开展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需要进入实验室的教职工和学生,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职工包括领导、部分机关相关人员和教师。

3.2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方式和流程

目前,国外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国内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安全知识课程。我校也开展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其中研究生的安全教育,给予16学时,1个学分,作为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实验室与设备处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和人事处一起搭建面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平台,如图1所示,通过该平台系统的安全教育,全校师生员工能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平台系统采用安全专题讲座、课堂学习、网络在线学习等多样式教育形式,内容涵盖机电、化学、生物、电气、实验动物、高温冶炼等各个专业。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分为四个步骤:①学校层面实验室安全生产通式教育,②院系层面实验室安全生产通式教育,③实验室层面安全生产专业知识教育,④完成通式教育和专业安全生产教育后参加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要重新接受教育学习。涉及实验室工作的教职工根据自己不同情况,参加其中全部或部分步骤的学习。3.3开展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安全教育往往是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只有把这些安全知识用到实际中,才能体现安全教育的效果。所以,高校制定各类安全事故预案后定期开展演练,提高实验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各个实验室情况不一样,可能出现的事故也不尽相同,所以各个实验室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各自也必须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实验人员对一些实验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

4结语

通过建立和开展实验室安全生产系统教育,让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实验的学生和教职工在进入实验室前都经过系统的学习,得到很好的安全教育,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普及和提高安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急救助能力,并通过事故应急演练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机制,对此,我们应当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作者:周利刚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

第二篇: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1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成长是全面、系统的,拥有良好心智、健康品行是校园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个体成长的基础,健康心理是学生个体心智健全、品行良好的前提,因而是最重要内容。屡发高校心理疾患诱因的悲剧案例,告诫我们应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紧迫性。部分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片面理解和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心里有病”才应接受教育,而不认同心理疾患广泛性长期特点。另一错误倾向认为心理教育应归属德育教育,无须单列,主观忽视其重要性,当安全事故发生,惨剧悲人之际才悔之晚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表现形式多样,如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空泛、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培训、管理者和学工人员主观上的轻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教育效果。物欲横流的社会,激烈如战场的就业环境,各种学习、生活压力,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良因素导致的其它压力等原因,使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趋势近年来伴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提升在高校体现愈发明显和突出。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和完整人格,具体的开展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真正做到打开心门,促进成长。

(2)法律知识教育。法是规则,是行为规范,贯穿个体成长、发展之漫长人生历程。法也是保障人之基本权益的最好武器。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法制意识和系统法律知识,对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规范个体行为,维护校园秩序,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符合当今法制社会建设主流,符合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选举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国防法》、《都扑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基础课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教育,积极谋求与学校所在地公、检、法机关建立关系,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3)安全知识教育。尊重生命,保障生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高校对在校学生的生命、人身财产安全有天然的责任、义务,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现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的目标。上海商学院火灾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凶杀案等案例都是血的教训,惨剧提醒我们,安全教育有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技能、方法以规避伤害、保护自己?有无前期预防工作和避免伤害的发生的预案?安全知识是否欠缺?面对突发事件如何防范、处理?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实操,进行地震疏散安全演练,进行交通出行安全教育,教授学生防火、防电安全技能,灌输用水安全观念,对学生进行防盗、禁毒、防雷、防骗、防人身伤害安全教育等等内容,形式可以多样,但不能流于形式,内容可以渐进,但一定兼顾全面。

2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途径

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1)深化认识,形成齐抓共管氛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主要依靠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工作者等各个部门,是一种从上自下,多层多面的齐抓共管格局。这要求高校各层级、机构都必须对高校安全教育重要性和高校安全教育意义有深刻认识,并在操作层面形成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加强行政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高校各级各层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建立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为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确定内容,制定计划,考评效果。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务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完善保证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运行的系列制度。最后是明确安全教育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足量的课堂教育与各种专题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实。

(3)专业教育中融入安全教育。高校应将安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去,在各专业系设置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的课程可以考虑,有条件,可以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实施工作。将这一举措纳入教学评估,及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培训、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成果进行推广,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程实施。

3结束语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高校内部部门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提高高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高校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心智健全、品行良好,兼备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行为严谨、人文素质高的高校毕业生是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作者:吴新明工作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法治中的安全教育

1新时期高校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

1.1意识形态安全堪忧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知识分子最集中、思想最活跃、反应最敏感和情绪最不稳定的地方。当前国内外反华势力仍然没有放弃“西化”“和平演变”的图谋,针对我国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破坏没有停止。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腐朽落后文化和西方有害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利,他们不断利用日常交流合作或者是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渗透,使他们的理想、价值取向产生动摇,借助我国当前一些腐败、食品安全、环境、宗教民族等领域的矛盾,夸大事实,使一些是非辨别不清、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不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甚至成为西方希望的反政府反社会的危险分子,不断制造危害国家安全的事端。

1.2高校校园内治安案件频发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今天,各地高校发展迅速。多校区办学、跨校选课、后勤社会化管理等高校新形势也带来了校园内治安管理的新难题,传统的盗窃、诈骗、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没有消亡,如2009年2月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连续发生十几宗入室盗窃;2011年广东机电学院陈某被砍一案等。新的治安问题接踵而至,发生在河北大学李启铭校园内交通肇事致死一案“我爸是李刚”也拉响了校园交通安全的警报;此外近几年高校内因社会性事件或者校园管理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如因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媒体关于地沟油的报道加上饭堂近期菜价上涨,使少数看法偏颇的学生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如罢餐抗议,甚至动不动就鼓动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形成校园群体事件,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2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视野中的法治安全教育

新时期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这其中既有国家在改革深入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在高校的体现,也有因为体制机制的建设使各高校呈现不同的安全稳定局势,因此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结合高校内外环境的特点,采取多种手段预防、减少和控制各种不稳定因素和违法犯罪案件,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在影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在于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当前腐败问题,在十八大之后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自身作风建设。同样的道理,任何社会都不能制定完美无缺的制度和毫无漏洞的防范体系,如果大学生的法治安全教育取得实效,大学生普遍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也会变得容易多了。

3高校法治安全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各高校在安全法治教育方面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从学生参与法治安全教育的途径、形式、组织部门和课程体系等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名称不统一,定位不清晰

目前高校开展类似法治安全教育的名称五花八门,如“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安全警示教育”、“法治教育”,笔者认为这些名称和定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法制安全教育容易理解为和安全有关的法律制度教育,安全教育容易和中小学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保护教育混淆,安全警示教育和安全教育类似,突出警示二字更强调安全教育的刻骨铭心。没有统一的名称也使得法治安全教育效果低下,教育效果不能深入人心。

3.2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

当前高校开展的法治安全教育多是分而治之,不同的教育形式也由不同的部门组织,一般安全教育是学工部门,法治教育则是教学部门。从笔者所在高校来看,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是由学生处、各院系承担,一般是辅导员、班主任,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和节假日前后班会强调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如果某个时期校园内多发某类典型案件,保卫部门也会相关警示公告,教育形式多是讲座、班会、宣传板报等。而法治教育则由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在课程教学上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能了解和运用常见部门法。

3.3法治安全教育实效不高

不管是学工部门还是教学部门,从各高校开展的法治、安全教育实践来看,普遍存在问题: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充足的课时保障完成系统的法治安全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育偏重口头的说教缺乏实践体验和技能培训等,最终体现在大学生法治观念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不够,频发校园安全问题。

4提高高校法治安全教育实效的建议

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的法治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着力构建效果显著的法治安全教育机制是当前各地高校提高法治安全实效的重点工作。

4.1统一名称,准确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新的高度。面对当前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出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唯有坚定不移地推动法治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起平安、和谐、民主法治的校园。”笔者认为统一称为“法治安全教育”,明确以思政课法治教育为主要阵地,联合学工部门的安全教育,构建大思政体系下的法治安全教育体系更符合当前各高校的治学实际,也更能发挥教育的功效。

4.2明确法治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设置法治安全教育的内容上,除了传统的在生活中常见的人身、财产、突发意外事故外,还应及时体现新时期来自经济、金融、生态、网络信息、恐怖犯罪、疾病等方面的法治安全教育内容,加强网络安全、国家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法治教育。

4.3改革教育途径和形式,切实提高实效

建立以思政教学部门组织第一课堂法治安全教育为主,联合学工部门组织第二、三课堂法治安全教育为辅的教育体系,强调改革以往分而治之的途径,加强两部门和教育内容的联合。提高思政课法治教育实效在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可以引进法律专业教师,或者是现有思政课教师进行法律专业在职培训,只有教师具有法律基本素养,才能在教学中贯彻和感染法律素养;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理论阐述加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尝试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法律诊所等;第三,从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重视法治安全教育,建立法治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在思政课法治安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独立设置法治安全课程体系。而提高学工部门法治安全教育的实效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强调日常法治安全教育,切忌突击教育。从学生入校到离校一直宣传和贯彻学校的规章制度,可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宣传板报、校园广播、校园BBS、消防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等途径和方式,把安全知识、规章制度等深入人心,学生日常安全管理突出法治特征,加强法治安全的教育效果;第二,法治安全教育全面展开和重点突出,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活动中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事件,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教育;第三,引导舆论、优化环境,形成校园法治安全文化。当前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非常多,总体来看却较少反映法治安全方面的。思政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可以联合起来推动校园法治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各种法治教育讲座、知识竞赛、法治安全情景剧表演、模拟法庭等活动,缔造出浓厚的氛围,对增强学生的法治安全意识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丘丽丹工作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加强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考

一、高校的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一)高校信息安全防护机制不足

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不够重视,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3]。高校普遍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大学生缺乏对信息安全的正确认识,缺乏防护意识,不了解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片面认为此项工作只属于专业人员的技术问题。虽然部分高校成立了信息安全责任管理的领导机制,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缺乏应急预案和技术支持。学校的行政管理方重应用、轻管理,普遍认为购置了相应的信息安全产品,安全维护的责任便集中在校级网络中心。在强调校园安全的同时,忽视了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二)高校教学安排重应用、轻安全

高校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均推出了信息化的专业课程,比如物理专业的/电路设计与仿真0课程、地理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0课程等。此类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依赖信息系统为工具的大学生而言,在如何维护好信息系统、如何进行安全防护方面,高校中非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教育几乎为零。学生遇到资料丢失、机器被控制等安全问题时,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只能盲目求助网络。另外,从每年部级、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上看,鲜有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及相关操作的考查。其政策导向性,直接影响着高校对于信息安全课程内容的设置,影响着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目标。

二、关于高校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提议

《200》-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0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战略。高校是国家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重地,高校学生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具有信息化应用需求,对于高校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的广泛教育,定会大大有益于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对增强社会安全保障意义重大。早在199《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成立了信息安全学术人才中心[4],重点提高大学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能力。英国政府在2011年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课[《]。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0。2012年2月教育部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用4年时间/在全国100所本科院校,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0。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教育信息化需求,本文提出在高校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观点。不仅能促进高校的信息安全管理,维护高校稳定,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而且学生就业后,还能提高所在行业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有效推进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三、高校信息安全教学内容探索

由于高校对于在校生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已有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议学校重视信息安全教育,落实责任管理部门、技术执行部门和教学科研部门,明确制度、细化分工、注重实效。按照不同的专业需求,将高校学生分为如图1所示的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是指信息管理、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订不同的信息安全教育计划,开设专门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高校学分考核制度,将信息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010年《月,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拟定了信息安全类专业的教育参考规范。本文对于信息安全专业层次的教学内容就不再赘述,主要分析非专业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内容。遵循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原则[》],拟订图2所示的信息安全教育知识体系。

(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通过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课程涵盖的基本内容,认清我国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认识信息犯罪必须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法律观念。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2009年2月《刑法修正案(七)》补充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相关条款,将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列入了刑事处罚范围,将计算机犯罪的处罚力度增强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的法律法规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完善。目前绝大多数的信息安全教材中鲜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在大多数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极易被忽略。知名的CIH病毒和/熊猫烧香0病毒的制作者都是青年学生,他们往往对信息安全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好奇心重、好胜心强,有的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网络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会在信息安全受到侵害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解读网络信息、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维护网络道德规范。

(二)密码学基础与应用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领域发展最早的学科,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其中的密码算法需要深厚的数学基础,对于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数学理论要求较低的专业学生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原理,通过简化的、通俗的实例直接了解结论的含义。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结合二战背景介绍密码学的发展以提升学生学习密码理论的兴趣。结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需求讲授密码理论的实际应用,比如电子政务中文件签发使用的数字签名,电子支付时认证身份使用的数字证书、数字媒体防伪使用的数字水印等。另外,可安排实践环节,通过密码应用软件PGP系统的使用,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密码学知识的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非专业学生对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景式0认知,允许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0。部分具备条件的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安排教学进度,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将信息安全教育贯穿始终。但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总体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权威的教育体系,多数的高等院校进行信息安全教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能承担信息安全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信息安全的实训教学条件不理想等。如何有效地整体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基本防护能力,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提出的信息安全教育观点,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跻身信息化强国意义重大。

作者:赵洁工作单位:江苏教育学院

第五篇: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一、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及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

有些高校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安置效果,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安全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安全工作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

(一)观念转变不彻底“安全第一”是任何人都明白的一句话,但很多高校的领导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无非就是开几次会、搞几次讲座、挂挂横幅、强调一下遵纪守法、防火防盗就行了,用不着“大动干弋”。殊不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反恐、突发事件、网络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毒、紧急避险、心理健康、自救、法律法规等众多方面的理论体系。

(二)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素质教育。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安全意识工作的教育。评优评先要看每门课程的分数,过英语四六级才能拿得到学位证,考得上研究生才是为学校争了光,拿的证多就业才能有保障等等。难怪有人感慨“上了大学才知道什么叫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的氛围下,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一系列的素质教育又怎么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并正常开展呢?

(三)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很多高校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研讨是热热闹闹,实际行动中也是搞得轰轰烈烈,然而却很少有人明确提出安全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很多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从小没有系统地接受安全教育,对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讲座有很多同学不参加,觉得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楼房的倒塌、火灾等侵害都离自己很远,存在麻痹、侥幸心理,意识不到侵害及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高校作为育人的一个主战场,首先就应该教会学生学会生存与自我保护。不能教人如何生存或不能教人如何自我保护的素质教育至少不能称之为完善的素质教育。

(四)机构人员不到位“三无”产品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如果说我们高校里面的教育也存在一个三无教育,可能大家就有些惊奇了。而大学生安全教育在高校里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三无教育:无专门机构,无专门师资,无专门课程与教材。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就算你是教书育人高手又能如何?

(五)制度安排无法保障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核心,内容较为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结束了多年来教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却一直是个空白,仅有的一点部门规章规定也只是一个笼统性的要求,没有可操作性,也没有必要的监督检查机制。这就致使有些高校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不知所措。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能像上海市所出台的《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一样,出台一部权威的、统一的、强制性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及实施办法,那么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才能有法律保障。

二、问题的解决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如何避免“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真正让安全教育贯穿教育始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抓: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做好高校安全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高校领导是学校的领头羊,掌握着学校的经济和人事大权,安全工作只要领导足够重视,经过其安排部署,工作才会顺利分解下去,该花钱的地方花钱,该出力的地方出力。换句话说,只要领导点头,安全工作就有了开展下去的先决条件。其次,将安全工作列为高校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突显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安全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最后,高校还要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把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二)规划工作要到位

高校要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就必须改变目前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计划不完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方法不科学、措施不得力的状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1.教育内容系统化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程,在确定安全稳定体系内容的时候,应遵循取得最佳效果的教育标准来构建,体现出教育的全面性、层次性和连续性,对各学年的安全教育要求、内容、途径和方法都要有不同要求,使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化。2.教育工作一体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和安全育人的项目、内容、途径、方法和要求都要有具体规定,人人都有安全教育任务,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齐抓共管,促使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3.教育方法科学化对高校不同年级的安全教育规定要求、内容,使之有针对性、实践性,并对各学科进行有渗透性和多样性教育,变填鸭式教育为疏导式教育,变被动式教育为预测超前式教育,变生硬式教育为生动、形象、具体的教育。4.教育措施规范化根据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培养目标,对安全教育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具体明确内容、课时、方法、实施时间、考核办法及负责部门,使安全教育有一个完整模式,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工作能否真正放在第一位,落实是一个关键环节。

1.抓好人、财、物的投入高校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不断倾斜,加大投入,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经费充足,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技防建设的投入。2.抓好安全知识、内容的教育培训新班主任、辅导员、新教师上任前,举办安全知识学习讲座,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落实做好思想准备。3.抓好安全教育理论落实设立安全教育课程,并配备知识造诣较深又有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安全知识课程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授课、有作业、有考试等,并将考试考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4.抓好日常安全意识养成教育落实(1)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转变。(2)经常进行专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开展以“消防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周”“远离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各类安全提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提醒大学生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3)将涉及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毒、防雷击、出行安全、地震来临时以及外出游玩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安全防范须知》发放到每位大学生手中,由辅导员组织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并签名确认,使大学生熟知各类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发生案件和意外事故。(4)在每栋、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常识,让大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5)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尽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7)积极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贫困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经济上的压力,他们在学习和心理上面临着更多的困扰,关注不够或处理不好,极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高校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积极落实国家和学校关于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既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又消除了校园内非安全因素。(8)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5.抓好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确保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每学年由校领导、安全办及相关部门组织进行检查贯彻执行情况,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组织领导到位

一个是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再一个是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安全教育工作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签订责任书,落实到各部门,形成严格监管、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管理机制。只有形成这样的领导体制,声势才会更大,合力才会更强,效果才会更好。总之,安全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99%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思想上足够重视,制度上的相应完善,加上措施上的真正落实,我们校园的安全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也就能够避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空头口号现象。李岚清同志讲:“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在许许多多学校安全血的教训面前,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汪建家工作单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

第六篇:校园高校开放式安全教育的影响

一、高校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

1.校园复杂因素增多,引发安全问题频发

(1)学生主体结构复杂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生源总数量不断增多,其素质参差不齐;学校为了多出人才、多增加收入,从而加大了办学规模,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门办学模式,广招自考生、双证班、函授生、在职生等,同时也吸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到高校来办班,从客观上使高校学生主体队伍构成由原来单一成分转向复杂成分。(2)校园的治安环境日益复杂化。随着高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大量的务工人员和经商人员流入校园,很多高校周边变成了小吃街或商业街,从而打破了原来仅是学生和老师为主的封闭式状态,校园一改往日的宁静,多了几分喧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内师生的汽车数量激增,而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导致校园交通事故频发。(3)学生人数倍增与校园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增加校内各种安全隐患。由于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严重滞后,图书馆座位、饭堂座位不足,教室、自修室、宿舍拥挤,抢位子的摩擦或打斗时有发生等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

2.学生活动空间扩大安全难以监管

开放式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校内简单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从而转向校外的活动。他们渴望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表现为:在节假日,他们到校外参加兼职、家教、参加社会田野调查,实习或者见习等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一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到边远山区、基层社区支农支教。另外,随着大学生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个性化的追求,他们也不满足于在校的各样文体娱乐活动,他们也开始迈向社会,具体表现为:节假日组团进行长短途旅游,或是骑自行车,或是露营野外、攀爬山岭等,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利用空余时间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娱乐场所进行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内容多样化和空间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难以监管。如因学生思想单纯、对校外环境不熟悉等造成学生上当受骗、出现人身财产损失甚至伤亡事件,这对于学生家庭来说是极难承受的事情。

二、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模糊、安全责任意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

校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些学生在宿舍里贪图方便,乱拉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手机、手提电脑、银行卡等财物随意摆放;一些学生成群结队走在校园路中央,完全不管不顾身边的电动车、机动车;晚归、晚不归的现象严重……这些安全隐患都和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密切相关。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群体都是“90后”,他们有思维活跃、善于言谈、独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优点,但也存在盲目自信、责任感不强、心理承受力差等不足。有些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可有可无,将一些事情理想化,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些学生认为年轻就是本钱,即使犯错也有时间弥补,对生命、财产安全不在意,责任意识欠缺。有些学生平时不关注安全防范、自救及救治知识,遇事慌张失措,易错失黄金救治时间。[4]

2.教育管理者办法不多、创新不够,存在安全教育形式化的问题

对学生思想把脉不准,对安全教育前沿的研究不够,继续沿用一些传统的、过时的教育方式方法,工作创新不够,导致效果不佳。对安全教育问题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安全教育无用,对安全问题应该“天天讲、时时抓”的弦绷得不紧,抓得不到位,导致安全教育形式化,“蜻蜓点水”走过场。一些高校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有经验的、优秀的辅导员很快就被提拔了,或转到其他岗位,新到任的辅导员一般都是刚刚大学研究生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还需要不断摸索。学生工作队伍充当安全“消防队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情况还存在。

3.教育观念的“功利化”给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

这种功利化教育观念往往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异化为竞技教育,学生的成才教育演变成同场竞技教育,这种教育不关注和强化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学生人格、身心存在缺陷,甚至使某些学生心理畸形发展,强化了中小学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弊端,结果使一些学生友情不在只剩冷漠,或者说是友情淡漠,杀气十足。[5]甚至个别学生存在偏激心理或心理不健康,遇到应急事件极容易出现伤害自己或者攻击他人的行为。中国卫生心理协会一项调查显示:40%的大学新生、50%的毕业生有不同心理问题。复旦、清华等大学相继发生的学生投毒事件,是加害者心理畸形所致。

三、积极高效开展高校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人、走什么路、跟谁走的问题,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的人身财产、生命安全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所依。因此,要时刻高度重视高校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使之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思考开放式背景下高校安全教育。

1.完善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和分析

一是高校主管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依法治校”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有长远的总体规划,着眼于全局,防患于未然。二是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将安全教育列入维护高校稳定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建立由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保卫、国际交流、团委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校内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交流和分析,开展任务部署与监督。三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定期收集排查隐患信息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经常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探索高校安全教育的规律、特点。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安全教育持久性和有效性

一要培养一批素质高、经验丰富、掌握网络新技术、专兼职结合的安全思想教育教师,形成稳定良好的安全教育队伍结构。二要加强对这些教师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想,也要增强他们的思想素质与政治敏锐性,提高他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与责任心。三要对他们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鼓励他们针对新问题、新形势和新特点,开展针对适应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安全教育研究。

3.强化系统教育,推进安全教育生活化、常态化、科学化

一要将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教育、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教育、网络安全知识教育等重要的安全内容列入安全教育课教材进课堂。二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对人身安全起到预防性作用的课程,要以课程开设、讲座设计、系列主题活动等形式,纳入入学教育、课程教育、日常教育当中,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三要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加强防范、自救(逃生)、救治等应急反应实践课程训练,使学生有效掌握应急措施,减少在地震、火灾、水灾(难)等灾害中的伤亡。四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可与学生签订“自律协议”,实现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上自觉、自理、自立、自律。

4.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判断

一要及时收集整理全国及本地区高校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查找本校本部门的安全隐患,及时公布并召开学生安全班会课等进行针对性教育。二要经常性地开展全校性的安全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鲜活事例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对大学生、学生社团开展防渗透、反渗透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国家安全意识。三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以手机短信、微博、飞信等新兴网络传媒加强对师生员工进行警示教育、防范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知识的普及、宣传。四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安全宣传教育内容,选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时代素材,使师生的安全思想观念实现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的新安全观的转变。

作者:周丽华工作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第七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一、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国家安全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国家安全主要由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科技安全构成,学界关于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政治安全的挑战。在政治存续的情况下,政治安全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它是国家安全的前提和核心。边和平等多位学者认为政治安全主要指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受颠覆与危害。现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还处在发展初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必然对我国政府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他们还认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剧对我国政治的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还有学者认为国际社会对我国持续发展的矛盾心态也是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挑战因素之一①,如“中国经济威胁论”这样的舆论会误导一些国家本不了解中国的民众形成一种不利于中国的民意,进而有可能使这些国家对华政策产生负面的影响。肖晞以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考虑周边安全状态,认为中国在亚洲尤其是东亚面临的安全形势日趋复杂,政治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2.对经济安全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经济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升级。韩玉贵、安秀伟等认为我国对国外经济有较高的依存度,所以经济发展更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同时我国的金融系统不健全及产业结构落后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利益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地位飙升”,“我国经济、科技秘密将更多地遭到国外经济间谍的窃取与争夺”②。还有学者提出,战略资源,如石油、铁矿石、木材以及海洋资源将成为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乃至经济安全的问题。

3.对军事安全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以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向综合安全转变,但军事安全仍然十分重要。学界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军事威胁还是美国和日本,“美日制定防务新指针,把美日防务合作范围扩大到所谓‘周边事态’,拉台湾加入TMD,美台之间的‘准军事同盟’俨然成型”③。因此我国军事安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仍然需要严正以待。

4.对文化安全的挑战。“独立的民族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了这个支柱,国家安全将无法保证。”④很多学者认为西方国家大搞文化扩张与文化霸权,其根本目的是威胁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从而达到侵蚀他国民族文化和利益的目的。同时,文化与意识形态又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渗透,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进而造成中国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弱势”。

5.对科技安全的挑战。由于时代背景的变换,科技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科技安全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信息安全与国家核心技术安全。很多学者强调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敌对国家的网络信息入侵提供了天然平台。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谈到了国家人才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受到的各方挑战。总之,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威胁呈现多样化特征,还需要学界更加深入的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寻求更多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时代价值

学界关于对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达成了较为统一的看法,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关注到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也敏锐地意识到大学生群体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提出要在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郑声文认为,国际间的紧张局势、国内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非法宗教势力蛊惑人心以及各种敌对组织相互勾结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敲响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警钟。龚建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国内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无视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极为容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首选对象。

2.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吕国辉认为国家安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的必然延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助推力。还有人认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更能塑造大学生高瞻远瞩的全局思维。也有学者认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能积极调适社会心理及情绪,对稳定社会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学界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1.对教育主体的研究。林喜庆认为“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仍旧是集中在军事安全、国防安全等传统领域,而对非传统领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⑤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定位不明确且内容不完善,因为绝大部分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仍属于非课程体系建设类,教育内容不具系统性。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制不够健全。无论是从学科建设上、课程内容上、方式方法上还是考核上面都与向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匹配。

2.对教育客体的研究。这里的教育客体主要是指高校大学生,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具体表现有:一是缺乏国家安全危机感。国内稳定的社会局面使大学生对来自国内外的潜在国家安全威胁缺乏警惕性和危机感,感觉当今时代是“和平盛世”。二是保密意识不强。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时代没有什么事可以保密的,因此容易在一些无意识的行为中将国家安全机密泄露、或者传递出去。三是对现代国家安全内容认识不足。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国家主权、领土边界、民族独立等传统领域,缺乏对现代国家安全内容的应有认知,甚至对文化安全、经济安全、恐怖主义等对国家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完全忽视。还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传统意识淡漠,洋化趋势明显。这样会有碍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以至于国家文化安全面临危机。还有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奉献精神低迷。这容易使得大学生注重个人奋斗大于国家民族需求,对我国人才安全、科技安全都造成一定影响。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倾向“务实”化。

四、加强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学界对于加强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展开了充分的研究。从观念到制度,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从根本上加强我国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

1.针对教育主体的研究。首先,要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立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德育原理为基础理论,结合国家安全的特殊性,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式等方面着手,建立适应全球化和国家发展要求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独立体系”⑥。有学者具体探讨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教育内容与实践形式,如强调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要重视国情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还要通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规范性教育。教育实践形式要注重课程教学与活动教学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尤其有部分学者还提到要将军事训练结合到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中去,认为这是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有利时机。有学者特别强调要重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同时涉及要以国家安全的典型事件为契机,营造良好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环境等。其次,要探索我国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长效建设机制。吕国辉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要经历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和漫长的自省内化阶段,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有效机制做保证”⑦。

2.针对教育客体的研究。学界主要是根据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出现国家安危意识淡薄、“务实”性强等特点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提的比较多的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合作安全观与综合安全观。如张文忠、董雪等人认为,“高校要用适当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全球化,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实施以’综合安全’为特征的国家安全观教育”⑧。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对《国家安全法》的宣传教育,还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教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利于学生在思想上抵御外来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侵袭。还有学者提到可以结合“法律基础”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他们认为从公民的权利义务角度出发,能着重体现国家安全的全民性,对于深化国家安全教育有着很大帮助。

作者:肖薇薇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八篇:高校周边安全教育的治理

一、当前广西高校周边环境现状与问题

从当前广西高校的安全形势来看,高校周边环境的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与周边的矛盾纠纷问题

一些高校办学用地的不断扩大以及新校区的规划,使高校与周边单位及居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不少高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常受到周边单位及居民的阻扰。部分高校还会因清洁卫生、环境污染、生产经营、建筑施工等问题,与周边单位及居民存在环境、安全、经济等方面的纠纷。

(二)交通安全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大建设、合并升级,大学生跨校区上课、活动成为常事,而且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多建在城市远郊,远离城区,公共交通相当不便,再加上现在很多无牌无照的机动车辆无视交通法规超载、超速、违规载客,使大学生在出行途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相对增多。地处城市远郊的高校,周边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匮乏,而地处城市街道、公路要道、主干道附近的高校,则因道路拥堵、人车混杂等管理缺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患。

(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许多高校周边普遍存在乱摆乱卖、无证经营、违法经营等情况。这些条件简陋、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的路边餐饮店、流动摊点,经营的大多是“三无”产品。有些饮食摊点甚至未取得卫生许可,也未经过任何检验,食品质量全无保证,存在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和群体性传染性疾病的隐患。高校周边的饮食店绝大部分由私人承包,这些私人承包店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管理,卫生要求执行不严,有不少店家为节约成本,设施、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清洁消毒设施,剩余食品及待加工食品处理不当,食后常会引起呕吐、腹泻、急性肠胃炎等现象。此外,还可能诱发肝炎等各种传染病,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四)校外租房安全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在外租房甚至同居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周边的出租房大多数都是城中村村民的自建房,设计上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屋内面积窄小,通风较差,极易发生火灾、煤气中毒等安全事故,而且又无安全通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难以逃生。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们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自我防范意识较差,一些不法分子就专门针对在外租房的大学生进行诈骗勒索、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骚扰滋事等不法侵害也时有发生,使校外租房的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危害。

(五)文化、娱乐场所安全问题

部分高校周边的一些书店、音像店中仍有不健康的书籍、音像资料出售、出租等,使一些充斥色情、暴力的书籍、画刊、影碟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影响恶劣,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很多高校周边200米内基本无营业性网吧和游戏机室,但有些通宵营业的网吧、低级娱乐的游戏机室、带色彩的室仍有违规开设的情况,大学生沉迷网络或染上毒瘾,危害极大,不仅荒废学业,甚至还贻误终生。

(六)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问题

近年来,根据城市建设的统一要求或是某些商业利益的驱使,有些高校把临街围墙改为开放的临街铺面,这给学校安全保卫带来了一定难度。尽管加强了治安巡逻、守卫等,但由于大多数高校没有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巡更报警系统等电子技防管理设施,科技含量低,管理方法原始、守旧,安全防范不到位,非法侵害、偷盗现象仍时有发生。

二、广西高校周边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治安综合措施落实不到位

高校周边情况复杂,治安案件甚至是刑事案件都时有发生。但是,许多高校的周边治安防范措施不够扎实,落实也不到位,影响了工作效果。有些地方联防机制尚未建立,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特别是技防要求没有落实,有些地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高校周边环境仍存在不少隐患。

(二)高校周边环境综合管理体制不规范

一直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而对高校周边的整治则有心无力。因为高校周边林林总总的小卖店、发廊、餐馆、黑网吧、维修店、超市、出租屋、旅馆、小摊小贩等各种餐饮业、商业、娱乐业涉及到公安、交警、工商、税务、城管、文化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而这些部门没有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也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存在不愿管、不敢管等问题,甚至相互推诿,从而导致无证经营、违法经营、乱摆乱卖等现象较为严重、屡禁不止。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人员不足,打防力量薄弱;二是取证难,影响治理效果;三是法制不健全,难以找到有效的打击处理依据。上述种种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效果。

三、加强广西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

高校周边环境是近几年来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其的高度关注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视。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提高他们的危险认知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各种安全问题,确保大学生安全,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针对当前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三方面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管理机制

1.设立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从统筹工作抓起。因此,高校要设立由分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校级领导主管,学校的辅导员、保卫干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等相关人员参与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该机构要与相关部门、系部签订安全防范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实现各部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统筹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2]。

2.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并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计划。要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各部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精心编写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教材;进行重点课程建设,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规范考试和成绩管理,计入学分,以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定期举办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或报告会,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全面实施。

3.严格规范大学生安全管理机制

学工部门与后勤服务部门要严格规范大学生安全管理机制,尽量杜绝学生在外租房、通宵上网、沉迷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高校要坚持全校安全情况通报制度,以宣传栏、简报、简讯等形式,定期向全校师生通报安全情况,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以及提高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1.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现在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各高校可以以新生入学教育、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和常识,增强大学生交通安全观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不乱闯红灯、不乘坐黑车,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3]。

2.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高校医护人员及辅导员可以以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定期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流行病与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及危害,尽量不到校外无证摊点、餐饮店就餐,以免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3.开展人身安全教育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所以人身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在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时,要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不让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首先,要向大学生普及生活中的安全常识,特别是在外租房学生的用电、用火、用气安全,以及面对灾害如何自救。其次,在遇到不法威胁时,应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报警,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在遇到抢劫、强奸、行凶、杀人等恶性侵害时,应尽量与犯罪分子“智斗”,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重要线索[4]。

4.开展财产安全教育

要引导大学生妥善保管贵重物品,特别是在外租房的大学生,离开宿舍时关门关窗,不给小偷留下可乘之机。不在宿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免发生火灾,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拒绝非法传销,谨防受骗上当等。

5.开展心理安全教育

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包括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意志力的磨炼、情绪的疏导、人际交往的应对等方面。教师应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从容应对各种挫折,排解负面情绪,优化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挫折感与自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妥善地处理在学习、生活、情感、择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杜绝或避免因心理原因而引发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5]。

(三)拓展安全教育途径

目前,许多高校设有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对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成立“校园安全小组”、“校园普法小组”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社团成员在安全知识宣讲、安全检查、安全联防等方面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实战演习、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小品相声等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把安全知识贯穿实践,把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科教兴国,育人为先。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象牙塔”,高校周边环境则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针对高校周边环境的不良因素和不断变化,高校要不断探索,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学习、生活、消费、娱乐、社交,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大学校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作者:李娜1黄典伟1工作单位:1.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第九篇:主体间性下高校安全教育对策

一、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教育观

(一)主体间性教育的概述

在西方哲学中,主体间性是用以建构交往理论范式的核心范畴,备受西方哲学家关注。胡塞尔首次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概念做了划分,提出以交互主体来取代个人主体性。海德格尔认为主体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在,是本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是本我与他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同。马丁.布伯对主体间性的内涵进行了拓展,认为主体性的“我”与“他”的关系非本质关系,应从“我”与“他”的主体单向关系转向“我”与“你”的主体交互关系。哈贝马斯则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语言交往中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的相互“理解”与“共识”。从这些丰富的主体间性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体间性是一种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主体间性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实现“互识”与“共识”的交往实践活动。在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教育过程中,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二)主体间性视域下教育的内涵

主体间性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地位平等,受教育者拥有主体性地位和完整的人格,能主动参与到教育的过程当中;后者则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权威性,对受教育者强加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以此来改造受教育者。可以看出,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与突破,它弥补了传统教育中主客体单向性的不足,从关注和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出发,尊重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存,实现了教育主体从“单一主体”向“交互主体”转变。因此,教育的主体间性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人本性、平等性、开放性、差异性和交互性。人本性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自然的、社会的、自身的人;平等性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平等;开放性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是封闭的,而是双方心灵敞开,彼此实现对话与交流;差异性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拥有独立人格,在性格、能力、情感、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交互性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在理解中实现思想交流、知识共享与情感共鸣,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

二、主体间性思维下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我—他”之间不平等

长期以来,教育主客体对立的思维模式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受到这种“主体—客体”教育模式的影响,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依旧把学生视为自然客体,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个体的服从性。这种“主体—客体”教育模式否认了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建构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学生几乎没有“话语权”,主客体双方的对话不平等,缺乏交流、沟通与融合,出现学生自身主体的缺失,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二)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采取“灌输”的方式,把学生当成简单的“容器”强行注入,重安全知识的灌输,轻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对于安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极差。同时,这种不分对象、内容、场合的“主体—客体”单向教育方法具有明显的高位性、霸权性、控制性,导致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有强烈的抵触与反感,不少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不屑一顾,“走过场”的心态突出,这使得高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实效,造成不少高校“年年讲安全,却年年发生安全事故”的可悲局面。

(三)教育内容抽象空洞

教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精神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与文化得以传承。一旦教育内容背离了这一理解,就会成为“空壳”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等同于课堂教学,教育内容匮乏,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安全形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演变成了安全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无法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不起兴致创新和丰富学校的安全教育,学生对此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与教师做情感沟通。原本可以以多样化形式开展的安全教育被缩小为简单的知识与信息交流。

(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大学生的思想相较于中学生来说比较成熟,对社会问题、为人处事和人际交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别,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但是,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都是设定一个统一目标,套用事先预设好的框架、模式、规范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明确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采用“管、卡、压”的手法来做安全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个性发展,教育内容也无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指导。

三、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主客体双方的主体性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主体与主体相互平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交互关系,它意味着师生双方彼此承认对方的主体性地位,在交流的过程中都有表达意愿、提出意见、做出判断、质疑现象、进行解释的均等机会。在高校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一方面,学生不是被驯服,被要求强制执行的工具,而是有思想、有灵魂、有自己判断的人。对于安全教育,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高校的安全教育应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高校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让教师结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综合性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教育内容的编排,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与学生形成交流与互动。

(二)拓展教育渠道,采用多元化教育形式

高校安全教育要跟得上时代和形势,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是开放的,贴近当前社会形势、贴近广大学生需求的。因此,要创新安全教育渠道,使高校安全教育多元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扩大高校安全教育的覆盖面。譬如搭建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微博、论坛开展网上安全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开办周末影院之安全教育专场,专门播放各种类别的安全教育宣传片,满足师生对安全知识的渴求;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讲坛”、“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活动,让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但不论何种教育形式,都要把学校安全教育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双方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宽容性、和谐性等特征,让交往一方的发展带动另一方的发展。

(三)丰富教育内容,强化防范意识和技能

高校安全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设置生命与安全教育、法制与安全教育、安全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方面的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安全预防的认识,还要增设大学生安全技能训练和安全防护教育,强化广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技能,增强大学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要明确的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大学生入校开始,高校就要有计划、分阶段、不间断地对大学生传授各种安全常识,开展安全防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技巧。这是师生共同融入、相互交流、共同推进的一个教学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来,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战演练训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

(四)尊重个体差异性,提倡主动参与

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和个性,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增进了解,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兴趣,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教育目的。高校安全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相应的教育形式,引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起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关注和介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彰显和发展人的主体间性中到达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目的。比如,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确定和安全教育形式的安排可以吸纳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微博、BBS、QQ群等网络信息平台,设立“安全教育个性咨询”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安全咨询服务活动,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帮助学生远离安全事故,设法让安全教育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金飞沈菲菲工作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第十篇:中美高校安全教育模式比较

一、美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特点

美国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了高校现代安全防范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同时,美国高校意识到过度依赖技术和硬件的弊端,还着重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无论在公共安全教育的

理论创新与发展上,还是在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上,都积累了丰富与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改善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无疑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在师资的配置上体现出“社会化”特征

美国认为单靠高校、校董和教师无法完成公共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社区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并鼓励它们积极地参与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工作。其一,社区警察、危机事件管理部门等社会机构担当重要角色。1990年10月美国议会通过的《校园安全法》,正式确认了校园警察制度,从而以联邦法的形式确立了校园警察体制的法律地位,使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有了充足的法律依据。[2]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专门的危机事件管理部门为大学服务,散发诸如《公民应对危机指南》之类的教育宣传册。其二,一流的英才和智者在高校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例如,邀请核专家、大学物理教授和国际问题专家等不定期地主持“核战争讲座”,提出“只有让下一代彻底了解核战争的严重性才能彻底防止核战争的爆发”[3]。其三,家长也是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力量。美国高校鼓励家长及时向学校报告危险性情况,共同研究处理对策。在此基础上,组建由家长、校长、教师、学生、教辅人员和警员构成的“安全校园环境小组”,找出学生忧心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4]

2.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实用主义”特征

美国高校公共安全的教育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更强调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体现出鲜明的“实用主义”特点。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是美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出行安全、通信安全、宿舍安全、取款安全等安全常识教育。[5]同时,美国高校把社会危机事件、校园暴力的预防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针对“9•11事件”后反恐工作经验,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中指出危机是指自然灾害(地震、洪水、龙卷风和飓风)、恶劣气候、火灾、化学与危险品溢出、交通事故、学校枪击事件、炸弹危险、医学紧急事件、学生或教职员死亡(自杀、他杀、过失和自然死亡)、恐怖事件或战争等。[6]在教育教学中,美国高校强调如何预防H1N1、天气灾害等意外事件发生和应对方法。[7]勒纳等编著的《校园危机反应实战指南》对美国校园中出现的一些“急性精神创伤”,如自杀暴力、滥用药物、怀孕试婚、车祸幸存者、骚扰等开展对策研究和教育培训。该著作被誉为“一套校园危机的综合反应

计划”。

3.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

美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其一,课堂授课。开设公共安全选修课、必修课和专题培训等课程是美国高校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最常用的方式。比如,斯坦福大学通过《计算机安全意识》在线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8];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启动IT安全专项活动,要求学生、教职工每年至少参与一次IT安全培训,并取得课程结业证书,才能继续使用大学各类信息资源。[9]再如,开办户外急救员课程(WFR)、心肺复苏术课程(AED)等各种培训班,让学生了解户外旅游常识、意外伤害紧急救援方法等。[10]其二,法律约束。通过立法来规范、校正相关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危害出现最小化的目标。美国重视校园安全,且在立法上把建设安全的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目标。美国《高等教育法案》第四章第485节规定了校园犯罪与安全的法定条例。该条例要求各学校每年向教育部提供一份安全报告,内容包括该校校园安全政策信息以及校园犯罪数据。《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将国家教育目标增加8项,其中第7项目标是“安全的学校”。而《学校安全法》则是专门为实现这项目标而制定的法律。[11]其三,信息警示。在美国高校建立的安全信息警示系统中,经授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站、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向个人信息和指示。安全信息包括两类:一类是通告性安全信息,即对校园内安全问题以及危险事件进行通报与预警,并提出安全防范的建议;另一类是指导性安全信息,即提供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告诉学生遇见紧急事件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12]

二、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特点

1.在师资的配置上体现出以辅导员为主,其他人员为辅的特点

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保卫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校内师资来实施,社会力量参与不多。其中,辅导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发现,高校中75%的安全教育任课教师是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等学生工作人员。[13]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公共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人员缺乏,专职的安全教育老师不多。同时,现有师资对于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和紧急避险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也不具备相关的技能,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2.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强调大学生的“个人安全”,忽视“社会安全”

我国高校以培养大学生的防范意识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主题。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个方面。人身安全教育多体现在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预防、运动损伤预防、触电预防与急救、消防与火灾扑救、交通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学会在地震、雷击、水灾等自然灾害中自防自救。财产安全教育则体现在防诈骗、防盗等方面。各高校针对大学生身心安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较多,多侧重于维护大学生自身安全的小安全观教育,而对大学生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中的责任感教育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明显不足。[14]我国高校对在未来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文化观念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安全教育内容上已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的演变。当前,公共安全已经成为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包括了一个由不同层次、多种安全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安全体系。

三、我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构建与选择的思考

1.配置优秀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有经验的师资是保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基础。高校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公共安全教育专家,使他们既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系统的掌握,又对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17]公共安全的社会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需要校内外广大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依靠辅导员,还要依靠广大教师;不仅要依靠专职教师,还要依靠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不仅要依靠校内师资力量,还要依托校外的教育资源。其一,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高校可以立足于传统与现实,选取辅导员、保卫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教师担任公共安全教师,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其二,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全员化。其三,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社会化。

2.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内容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做好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衔接,不断拓展和延伸公共安全教育的新内容。其一,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法、刑法、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隐蔽战线斗争等国家安全教育;各类媒体信息的选择、评估、传递等信息安全教育;恐怖主义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矿产资源保护等新型安全问题教育。其二,从个人安全教育的角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侵害和不法侵害等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传染性疾病和致命性病症预防等卫生安全教育;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等消防安全教育;交通事故的防范等交通安全教育;食品的加工、贮存、选择和鉴别方法等食品安全教育;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健康人格、挫折应对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心理安全教育。

3.拓展多样化的教育途径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7

一、总体原则和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知识,培育安全文化。着重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安全宣传,大力增强广大群众安全素质和风险防范、应急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共筑安全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二、安全宣传的重点

(一)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宣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部署安排,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宣传形势任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宣传,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宣传工作举措。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宣传,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

(四)宣传法规制度标准。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等各方面的安全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

(五)宣传公共安全知识。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三、任务和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

主要任务。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企业防控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持续做到生产安全。

主要措施:1.开展普法宣传。以《安全生产法》和《刑法》涉安内容为重点,开展送法进企业宣讲活动。采取组织宣讲团、举办集中培训、开展警示教育、说理式执法、线上线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企业学法守法。总体要求是两年内实现企业普法宣讲全覆盖。

2.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和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企业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宣传栏、岗位安全标识和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等安全举措。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大力营造企业安全氛围。

3.强化企业安全教育。督促企业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并作为企业班前会、月度例会、生产经营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固定议题。企业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安全大讲堂”,主要负责人带头讲安全课;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法治宣讲会,增强职工法律意识;至少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一次,强化警示教育。

(二)安全宣传进农村

主要任务。推动农村安全宣传有组织体系、有展示窗口、有便民册子、有广播设施等“四有”工作机制建设,提升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主要措施:1.开展公益宣传。围绕居家、交通、建筑、农机、防火、防溺水等安全重点,开展防范、应对措施宣传,赠送应急与安全知识手册等资料。各村(社区)进农村公益宣传两年要实现全覆盖。

2.拓展宣传载体。结合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创建活动,开展安全宣传。推进镇、行政村安全教育科普站(室、所、点)、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主题公园等建设,增强安全宣传的普及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在乡村主要街道、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地、村民集中居住区设置安全橱窗或宣传栏,宣传安全生产和应急避险、逃生自救知识。在景区、山林、文物古建筑等重点部位依法设立相应安全警示标识,强化危险提醒和预防。

3.开展特色活动。发动民办文艺团体、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编排贴近生活的安全生产曲艺节目,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集中开展演出。针对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孤寡、智残障等不同对象,开展精准化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普及灾害应对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火灾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三)安全宣传进社区

主要任务。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

主要措施:1.开展公益宣传。围绕居家、交通、消防安全以及应急避灾等,开展公益宣讲,赠送应急与安全知识手册。各村(社区)公益宣传进社区两年要实现全覆盖。

2.营造安全氛围。在社区、住宅小区设置安全宣传橱窗,2021年底前设置率达100%。在社区户外显示屏、小区楼宇电视等经常性播放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知识和安全提示。

3.加强安全宣传阵地建设。推进社区“安全角”建设,在较大住宅小区建设“安全角”,2022年底覆盖面要达到30%。积极推动安全科普馆、安全体验基地、安全文化长廊、安全主题公园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宣传载体。

(四)安全宣传进学校

主要任务。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学生安全理念。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保障师资、教育资源、时间、场地。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

主要措施:1.推进学校安全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班队会的安全宣传教育作用。中小学开设安全选修课,加强安全教育。

2.强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每学期至少组织师生开展一次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等应急演练。

3.丰富宣教活动。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持续举办进村入校防溺水宣讲活动,提升中小学生防溺水意识和溺水自救互救能力。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安全专栏,在学校走廊、教室、食堂、学生公寓、实习实训场地等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安全提示海报、标语、条幅。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等平台播放安全知识和安全提示。

(五)安全宣传进家庭

主要任务。积极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建设。以生活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挥安全宣传走进家庭、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

主要措施:1.丰富宣教活动。将家庭安全宣传教育融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2021年底前全面实施。组织开展家庭“安全明白人”、“我把安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的安全家书”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提倡健康的家庭安全行为及生活方式,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掌握应急处置技能,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2.拓宽宣传途径。编印并多渠道发放家庭应急手册、安全读本、安全倡议书、知识卡片等,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百姓宣讲、广场舞、文艺演出、邻居节等活动,围绕防火、用电、用气、交通、地震、防汛、电梯、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等普及家庭安全常识,使安全宣传教育链条延伸至每个家庭。

3.推进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提倡家庭基本安全教育、保险等资源投入,推动建立并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引导家庭储备简易应急物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家庭免费发放或通过举办活动奖励发放应急安全包、灭火器等。

四、进度安排

从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分3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4月)。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具体举措、时间进度和落实责任,做好宣传发动和工作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各村(社区)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推进各项举措落细落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改进完善、及时调整,确保切实取得实效,形成制度性成果。

(三)完善提升阶段(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各村(社区)按照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制度性成果,持续深化活动开展,不断提升活动质量。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安全宣传“五进”的重要意义,将安全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经费投入。把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民普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有机结合起来,一并推动落实。建立安全宣传“五进”会商机制,围绕阶段性事项,定期策划宣传选题,增强安全宣传“五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联动、形成声势,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共筑安全的浓厚氛围。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8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以宣贯新《安全生产法》为主线,坚持法定职责、分级分类的工作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隐患排查治理等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二、宣传教育对象及重点内容

(一)宣传工作对象、形式及内容

1.宣传工作对象

全社会公民。

2.宣传工作形式及内容

一是坚持面上统一宣传。各级各部门按照国家、省、市、县安委会安排部署,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应急救援及逃生、隐患排查治理等知识宣传。二是坚持行业自主宣传。各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分别就电力、燃气、水陆交通、建筑施工、机械加工、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消防、公众聚集场所、职业健康等安全知识广泛宣传。三是坚持辖区广泛宣传。各乡镇、同州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结合辖区实际,组织所属行业管理部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宣传。四是坚持企业特色宣传。各行业主管部门督查本行业、本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隐患识别、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宣传。

(二)教育培训对象及重点内容

1.教育培训对象

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从业人员(含特种作业人员);各中小学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县安监系统新进执法人员;车主、船主、店主。

2.教育培训层级及重点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由安全监管部门依法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组织本行业领域安全管理培训;各乡镇、同州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结合辖区特点,对各级干部、车主、船主、店主进行全方位安全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

主要负责人培训以突出主体责任、提升法制意识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以提高组织、协调、法律水平和行业管理能力为重点;一线从业人员培训以提高律己意识、安全操作技能、隐患识别、安全防范和应急逃生能力为重点。

3.2015年县举办重点培训班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司驾人员管理、旅客(货物)运输、交通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机动车保险理赔等相关知识;预计培训时间:4月份。

学校安全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行路、骑车、乘车、课间活动、教室活动、体育活动、户外活动、消防、防溺水、食品卫生、应急逃生、防意外伤害、防踩踏等各类安全知识;预计培训时间:5月。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非煤矿山相关法律法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应急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相关知识;预计培训时间:7月。

危险化学品企业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危化品相关法规法规,危化品危害因素分析,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职业危害及预防、事故预防、应急救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相关知识;预计培训时间:8月。

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管理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烟花爆竹相关法律法规,烟花爆竹危险特性、特点,仓储、销售、燃放、运输安全管理、烟花爆竹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预计培训时间:10月。

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培训班。培训主要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时间待新进人员全部到岗后确定。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抓好春节期间安全宣传工作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特点,以水陆交通、烟花爆竹、消防、森林防火、公众聚集场所、工作场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采取媒体宣传、现场宣传、流动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春节节日氛围。

(二)深入开展“六月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精心组织开展“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各中心广场、车站、码头、景区、学校等公众聚集场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以搭设咨询台、悬挂标语、制作展板、印发传单、举办讲座、开展演练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全面开展“法律七进”活动

按照“依法治县”要求,全面开展“法律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积极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教育和引导全社会公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大力推进依法治安。

(四)积极参与各行业普法活动

积极配合、“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综治集中宣传月”等各类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

(五)强化各行业领域安全教育培训

邀请省、市专家重点对学校、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分别以法律法规、管理知识、操作技能、应急救援及逃生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强化安监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传帮带”等方式,强化安监执法人员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等业务知识,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精心谋划,细化措施,认真实施,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分级实施

严格按照“三个必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负责主抓,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实行分级负责、辖区负责、行业负责,加强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全面落实。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9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改革过程中社会转型导致社会情况纷繁复杂.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长期形成的重文化成绩,轻思想品德,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三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缺陷,如:娇惯,溺爱、放纵、打骂,期望太高等,导致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健全,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我校实际,在综治安全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行为规范入手,狠抓养成教育

1、学校政工处采用多种形式,多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等。并举行了多方面的竞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养成。另外,还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教育,坚持了周一升旗仪式,同时,通过开展竞赛,校广播室播稿,黑板报评比,升国旗仪式等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起到一定效果。

2、认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举办了“发扬革命传统,弘扬井冈精神,”“八荣八耻”“大手牵小手”的读书征文比赛。

3、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学校邀请了派出所,治安办,交警中队等有关领导到我校进行法律法规的讲座,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二、抓班级检查评比,把综治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1.我校每天都安排值日校委,班主任,教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每日有评比公布结果,每周一小评.由政工处在黑板上公布,并把一周情况在周一课间操时间反馈给全校师生每学期一总评。

2.加强班主任的日事工作检查,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基层工作.并在学校工作中起骨干作用.政工处要求班主任每周

开好一节班会课.还要明确一个主题.并要求把各项工作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特别要求班主任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在学期末政工处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并作为评优的一项基本指标。

三.抓查夜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加大学校的综治安全管理力度,从年上半年开始每晚都进行了查夜工作.每天晚上11:00-3:00.由一位校委带头带两个班主任从周日晚到周四晚从不间断.一是保持学生的就寝纪律,二是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中考居由校长亲自带头,睡在学生寝室的床上,每天晚上轮一个校委成员.本学期我校成立了保卫组,每天夜里由保卫组成员进行查夜.由于我校的查夜工作抓的紧,在本年度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少数学生厌学,贪玩,贪吃,不思进取,厌噩劳动,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关怀下,我校师生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把我校综治安全做的更好。

第二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对法制宣传和依法治教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传和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首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注意力集中到创建活动中来,强化他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能够带头学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同时我们还多次以座谈会形式,就如何争当学法用法模范干部展开了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构筑法制宣传平台、狠抓依法治教各项措施落实

坚持以法制宣传为基础,推进依法治教为目的,进一步提高机关和个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构造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提高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依法治教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创新学法载体、注重用法实效

(1)我局把建设学法用法机关工作当做大事来抓,纳入局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局机关工作人员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以各股室站为学习单位,构建创造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平台。

(2)我局在开展创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活动时,在统一全体人员思想和构建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注重学习内容,学习载体的优化创新。在学习内容和安排上力求贴近时事特征和结合业务工作。为使学法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我局出台了一系列学习措施。主要有“三要”:一要制定学习计划、二要组织定期检查、三要个人述学,并将述学内容纳入干部年度考核。

(3)为增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把成效最终体现在、落实在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创建发展上。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素质有提高、本领有增强、组织有强化、工作有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打造教育强县,依法治教来开展创建载体。开展多种形势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提高了机关干部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自觉性。近几年来,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

四、健全机制促长效

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检查落实制度的基础上,年初就把建设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纳入工作目标,落实学习责任制,局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了固定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借创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活动为契机,我局积极推进本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我局管理学校的各项制度,做到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法治安全知识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使“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深入人心,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舆论引导,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三、活动时间

2016年8月1日至9月1日。

四、活动范围

县范围内燃气企业及供应点。

五、组织机构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我局燃气办。

六、重点活动安排

1、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依法治安集中宣讲活动。我局组织开展“三高、三化、三精”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谈心对话,使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法治观念深深植根于企业负责人心中,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有效开展。我局和企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人员、联系人和社会监督员作用,通过在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表评论、通知、文件、在线访谈进行宣讲,营造建筑安全浓厚氛围。

2、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要求企业根据活动统一部署与安排,组织好宣传咨询活动,利用各类宣传载体,采取现场解答等手段,面向社会公众集中宣传坚守红线意识深刻内涵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常识,提供政策法规、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

3、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要求企业立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科学施救和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能力,将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救援培训融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演练的严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从业人员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4、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文化宣传活动。要求企业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和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讲解安全知识,切实增强企业和职工自我防范意识。广大燃气企业要组织观看主题片《依法治安的法律重器—聚焦<安全生产法>》,警示教育片等,增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和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5、认真开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新闻采访专题活动。突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工艺化等重点工作的宣传。宣传敢于亮剑、敢于执法的重大事件,通过电视台、媒体采访、微博微信QQ等多种形式,营造舆论声势,积极参与好新闻评选活动。

6、广泛开展安全文化精品创作和征集展映活动。要求企业广泛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尤其是专业创作机构,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影视作品创作及展映活动、安全生产电视公益广告、优秀书画、摄影作品以及“安全生产月”好新闻评选活动。

7、开展燃气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各燃气企业对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点内容进行逐项排查,对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整改结束后,企业要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报送到县燃气办。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总体要求和重点内容,指导督促企业逐条对照自查,逐条落实整改,引导企业主动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和社会服务机构检查指导,彻底整改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先天不足问题,真正打牢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谋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把安全月活动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规划好重点宣传活动,全面推动“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的落实。

2、注重实效,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紧紧围绕“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的活动主题,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加强安全生产理论研究。要及时报道“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典型案例,做好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全社会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氛围。